台球出杆发力技巧是推出去还是打出去

到底啥叫出杆通透?台球中你没注意到的力学细节 交流 文章资讯
友情提醒:登录以后,广告消失! QQ登陆,无需补充资料!
超凡入圣№
到底啥叫出杆通透?台球中你没注意到的力学细节
打台球的每时每刻,都蕴藏着丰富的物理原理,各种撞击与旋转之间,有许多你从没注意过的细节。果壳网友“爱抚”,便总结出一篇《台球中你没注意到的力学细节》。又是一年高考季,许多曾经熟悉的物理名词,让小编又回到了学生时代。还别说,我好像还真都听明白了。1、最经典的“入射角不等于出射角”【现象】当球斜向碰撞库边后反弹回来,有一定速度的时候,球并没有按照预计的角度反弹,而是更垂直于库边了。【原因】球和库边不是理想的刚体碰撞,而是台边较发生陷入,力度越大陷入越多,收到的反作用力因为球速的方向不垂直而两侧不相同。而且不同的球台种类软硬不同,导致的角度改变也完全不同,因为我练的九球台,我在九球台翻袋可以有很高的成功率,到了黑八台上就几乎是零了。【解决】最直观的方法是多打翻袋,凭感觉找到力度和角度缩小的关系。用模糊记忆去判断最佳的入射角度。最数学的方法就是找到入射和出射相等的撞击点,然后再根据力度大小适当移动一下位置(-.-)【扩展】如果你用暴力击球,斜射库边,反弹两三次后你会发现球几乎是在垂直库边反弹,入射角已经被分解没了。所以,永远不要企图“大力出奇迹”,球都在两个库边之间死循环了,怎么会有奇迹……2.母球带旋转,子球变方向【现象】打击位置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母球如果有旋转,目标球可能完全偏离预计方向。上图出杆右塞,母球左旋,到目标球后导致目标球比预计位置更偏左。【原因】球之间的摩擦是不可以忽略不计的,本例中旋转中撞击产生了额外的向上(屏幕方向)的力,导致红球比预计目标更向左一些。【解决】很多新手可能根本无法判断到底是偏杆带来的角度差异,还是没有打准造成的,还是自己瞄的就不对,这里暂不讨论练习进步方法,有时候因为出杆不稳,明明觉得打的是中间,其实母球是带塞的,可能你真的瞄对了而且打中了正确的击打点,但结果是没进袋,其实是这个现象在作祟,最终结果就是你永远不知道是瞄歪了,还是打歪了,还是转歪了(总之是歪了)。说了半天,解法很直白,专业球手所谓的“让点”就是这个意思,也就是在保证杆法旋转力度,瞄准精度的前提下,什么样的旋转+目标球和袋口距离+打击角度差异=应该把打击方向让出多少就是唯一的解法。在勤加练习后你会发现这种让点也是一种直觉,并不需要去计算。本例中应该向左让一些点。【扩展】利用旋转把比“自然角”差一点的组合球打进:众所周知这种红绿组合假如正对袋口随便打击红球任何位置绿球都能进袋。但如上图没有正对呢?也许你没想过这也可以进,本例出杆带左塞让母球右旋,导致红球左旋(对!摩擦力不光导致偏转还导致旋转),结果红球对绿球的力传导就不仅仅是灰线方向,还加上了一个向上(屏幕方向)的分力。结果就是成功落袋。3.母球击中目标后分开角不是直线啊喂【现象】击中后,母球向左,目标向右,哎母球怎么拐弯了……【原因】母球带有向前的旋转,是因为前进过程中和台呢(台布)摩擦导致的,在撞击后虽然运动方向不再向前而是向左前,但旋转方向还是保持向前(屏幕的正右方),于是结果就是在下一瞬间旋转方向被新的运动方向(摩擦力)改变,而旋转的动量转化到了运动方向上,让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一个漂亮的弧线有木有)。【解决】如果你不希望母球产生这种弧线,就不要用中杆杆法,要用中低杆或低杆(根据不同发力、距离),让母球先产生向后旋转,在撞击目标球之前被摩擦力抵消,撞击的一瞬间母球刚好不带旋转,最后反射角就是非常完美的直线了。【扩展】大力低杆能产生反向的弧线,大力的高杆能产生弧度更大的正向弧线,在K球的时候是最常用的基本技巧。4.反弹两次库边,不带转的球竟往回弹出杆中正,目标球没有带转,第一次正常反弹(力度稍大出射角有所减小),第二次居然左进左出,几乎是原路弹了回来(还进了,因此请对手吃了顿饭?冤)。本图有轻微夸张。【原因】秘密就在第一次撞击库边发生时,因为库边的摩擦,导致红球向右旋转了!带着右旋的红球碰到第二次库边,妥妥的原路反弹回来。【解决】如果你真的不想发生这个,让红球带些左旋吧,但同时你得增大第一次撞击的入射角,因为左旋会更加减小出射角度。这在母球需要多次吃库边解球时有一些用,第一次吃库带旋转容易找到第二次撞击点,第二次撞击让它自然走就比较好估计了。反之第二次失控,第一次撞击再精确也没有意义。当然个别时候球路被档大口球台可以利用上图中这种技术进中袋,还是很好使的! (本贴中各种花里胡哨绝不适合在比赛使用,比赛时请乖乖防守)5.出杆通透!我就是不明白!【现象】这个词害苦了广大业余球友,神马通透,能解释的再Geek一点吗亲?太文艺了亲。专业球手全都心领神会,不懂的人永远一头雾水,永远需要自己摸索,这简直就是台球界的最神秘领域。跨不入这道门,就永远不会打台球。高手说了:就是力传导足了,就是杆把球送出去好长一段路,就是手的感觉,就是……你妹我还是不懂(大师:唉,这娃悟性不足,不适合练武,回去吧)。【原因】(注:本条目为个人理解,本人上学时物理水平异于常人,如有台球高手有更好的解释欢迎指正,反正我是没找到任何高人从物理上说出可信的解释)打了这么久我体会到了发力“透”和“不透”时候的母球旋转差别,“透”的时候不用大力就可以产生强有力的缩杆,“不透”的时候就感觉很脆,效果也不佳。根据我独家的瞎猜,原理如下:要说杆头把母球持续接触送出去10厘米,想想也知道不太可能,你太极高手啊?化骨绵掌啊?起码我们广大业余爱好者是做不到的,出神入化的人不在理解范围内。而且从物理上我清楚的知道,超低杆送出去10cm也不可能比一瞬间打击得到更大的后旋,如果杆头和球是静摩擦接触,就算送到西天也是一样的后旋。想加速后旋只有抬高杆尾一种手段。之所以后旋不足,是打击点,推送方向,推送过程不完美。完美以后会有一个缩杆力度的极限,如果不抬高杆尾就不可能再大了。【解决】其实所有人都没有提到一个细节,正常击球时杆尾一定比杆头高一些,因为库边的存在和姿势决定。低杆时更是如此,就因为这点高度差,导致杆头接触到球下方以后,继续向前伸会伸到更低的地方,最终贴在台尼上。杆头在球上划出了一个向下的路程。如果你把杆放到平行于台面,再打击低点位,你永远只能得到一个非常弱的缩杆效果。因为所有的后旋全都是接触一瞬间产生的。也就是“不通透”的那个理想碰撞瞬间给予的旋转速度。所谓通透和推送,其实是尽量拉长杆头在球面“划过”的距离,而且要快,其实真正的秘密在于方向和出杆的稳定上,当你的出杆非常正直,绝不“摇摆摇摆”,想捅菊花就不捅月季的时候,你打超低杆不会跳球,不会脆,直接就感受到什么叫通透了。因为你的杆头笔直斜插到母球下方,整个过程匀加速而且流畅,带来最大化的旋转效果。整个推送距离并不太长,过程如下图(角度略夸张)新手请注意,不要刻意打出想要的出杆角度、位置、力度过程、发力时间。乖乖练直杆中杆,十个新手十个出杆不稳,就别想什么“通透”了。【扩展】为什么有人说罗伯特森的大力低杆后手在压弯球杆?也许是他有意而为,有些高手认为没有必要,我觉得。如果弯了再出杆放直,杆头会从更高的打击点更快划向最低的地方,你觉得呢?6.想跳球跳不起来吧,想低杆时球飞了,还得去捡,怪丢人的【现象】如题,恐怕各路新手都经历过这事。台球厅里A桌的人去C桌捡球,C桌的人去门外捡球的事时有发生(汗),他们根本没扎杆!【原因】先说低杆跳,主要是因为打滑了,如果你习惯打球不抹巧粉我就不说什么了,这就好比那啥不戴那啥,中标是迟早的事。杆头打滑后,球杆迅速钻入母球下方,用杆臂挑起了母球,首先这样母球几乎不可能保证方向,99%会歪,因为杆臂摩擦力非常小,方向稍有不正母球就会按照相对应方向飞出而不是正上方。这也是为什么比赛中低杆出现跳球算作犯规的原因,因为比赛规定,杆头皮头是唯一允许接触母球的东西。其他一切接触到任何球就都是犯规。所以千万别诚心用平杆跳球玩,那就好比直接在告诉旁观者:我们也经常用大头捅,我们就图个乐……霍霍再说扎杆跳球原理,这个我也没见过特别好的解释。如下图(为表示过程刻意错位):首先扎杆跳球没有迅速飞高的,和平杆挑起完全不一样,别指望很近距离让母球跳过目标。然后就是力度一定要大要猛,俗话说舍不得台呢跳不出球。当你自己有个桌子,台呢又该换了的时候,你突然就能把球跳高了(当然,有人对你说“随便扎坏了算我的”时候也可以)。言归正传:所谓反弹是有一定道理的,虽然球台是硬的,但是弹性可是很好,君不见球在台上当当当跳个没完么?球杆迅速扎下,就好像杆头和台面一起夹击球体,由于球杆的传导力角度,他们的合力不是水平方向的,而是略微上扬。结果可想而知。【解决】不想跳,还是那个事:出杆一定要稳,没有超低杆却跳了是因为出杆过程中还没碰到球,杆头就行进到过低的位置,甚至还可能你做了一个上挑。刨去这个原因,只要皮头和巧粉合格,绝对不会跳了。想跳,先把台呢的钱拍给台球厅老板,你再练……因为就算你能正确的跳球,也是一下一个白点,相当相当的费台呢。
发帖时间: 13:11:10 & | &
感谢楼主分享!支持一下!
ALLEN820213
超凡入圣№
感谢楼主分享!!!
感谢楼主分享!支持一下!
超凡入圣№
可以看看哦打台球时怎么才能出杆直?
打台球时后手总是不稳,出杆总是不值,自己练了很长时间,却依然还是没有改观 。难道必须找专业教练才行吗?基本的方法都知道,杆,球,一条线;趴下;均匀运杆;动小臂而不动大臂之类的,理论知道,就是掰不过来。
按投票排序
徒弟刚学台球时,每天都要花费一些时间练习5分点直线球,练习过程中,很难做到连续进球10颗以上,她问我什么原因?我没有直接给她答案,让她自己思考。过了几天,她说,我的出杆不稳定,有时候会向怀里拐,导致目标球无法进袋。我问她,为什么会拐?她说:不知道啊!我也很努力地克服,可就是无法避免。我说:好吧!我给你分析一下吧。出杆不直,应该从两个方面找问题:第一,每个人的身材各不相同,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性。就拿小臂挥动来说,总有一个方向是稳定的,想拐都很难。我让徒弟将双臂水平伸展,然后小臂自然下垂,大臂继续保持水平状态。然后小臂左右摆动,就像木偶人那样,大臂不动,只是让小臂左右摆动。我问徒弟,你试试看,小臂除了左右摆动,还可以向其它方向扭动吗?徒弟试了试,摇摇头说,除了左右摆动之外,改变左右方向,向其它方向扭动,比如前后方向,很别扭!我点了点头,说:这就对了!之所以这样,就是我们从会走路的那天开始,我们都是这样挥动小臂的,时间久了,就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方向感。那么,我们在击打台球时,充分利用身体的这个自然优势,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就是说,在你俯身准备击球时,你就以木偶人的姿态,大臂水平伸直,小臂自然下垂,慢慢趴到球台上,握住球杆,做刚才提到的左右摆动(注:此时左右摆动就成了前后摆动,即我们的正常运杆姿态)。我问徒弟,感觉怎么样?她说,很稳,而且很放松,大臂稳定,小臂一点也不紧张。我说:这就对了!第二,第一瞄准点和第二瞄准点必须重合。什么叫第一瞄准点?就是前面我讲的那样,当你以自己所认为的最舒服的姿态趴在球台上,小臂做前后摆动,那么杆头所指的方向,就是第一瞄准点。以此命题引申,我们应该相信,第一瞄准点是最可靠的,沿着这个瞄准点运杆、送杆,去击打主球,出杆要想不直简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那么,什么叫第二瞄准点呢?第二瞄准点就是你真正要击打球台上的目标球而去瞄准的点。徒弟问我,为什么会有两个瞄准点呢?我说:刚学台球之初,我们很难将最理想的姿势放在瞄准线上,大多数情况下,你趴下去杆头所指的方向是a点,但你想要击打目标球所在的位置却是b点。许多人会将身体调整一下,刻意将杆头调整到b点,但是,在送杆那一刹那,身体会暗示自己,结果杆头还是打向了a点。比如:5分点直线打底袋,如果球杆送出去后,目标球打在了袋口左角,就说明你的第一瞄准点a点就是左角那个位置;如果目标球打在了袋口右角,那么你的第一瞄准点a点就是右角的位置。即使你刻意调整了姿势,但身体的暗示并不会听你的话,这一点就是我们大多数人忽视了的问题。出杆不直,其实就是大脑指令和身体暗示语不协调的缘故。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其实很简单,首先,你面对b点站立,身体战正,别像歪脖子柳树那样,斜着头看。然后以最舒服最规范的姿势俯身,俯身后发现杆头所指的方向a点跟b点不重合,那就站起来,以右脚为轴,左脚带动身体,调整角度。毕竟a点和b点的差距一般仅在毫米范围内,所以调整身体角度也只是微调。反复调整,直到a点和b点完全重合,那么,恭喜你!你可以闭着眼睛去击打台球了,困扰在你脑海里许久的出杆不直问题也不过是浮云!本文发表后,得到广大知友的赞同,这让我很惊讶!应一位朋友请求,关于出杆不直这个问题,我再补充一项内容,请查阅!附图:这是针对后手不直、乱撇、主球打点不准、瞄左打右以及瞄右打左的一个检测方法。击球后,球杆碰到右边的球,表示后手向内拐,碰到左边的球表示后手向外拐;运杆结束,小臂后拉作“后停”动作,如果后手向外拉时,杆头就会碰到左边的球,向怀里拉时,就会碰到右边的球。还有一种更严重的现象,就是后手向外拉,送杆时,球杆画出一个侧弧线,然后又向外撇,那么,后拉先碰左边的球,送杆又碰右边的球。练习这种球型时,先用食指蘸一些巧克粉,然后在球台上标记两个固定点:一个点是摆放目标球,另一个点是摆放主球。所以,这两个点的连线是对准进球袋的。然后,摆放目标球和主球,再在主球后边两侧摆放四颗“检测球”,并标记好位置,以防送杆失误后便于恢复球型。刚开始打不进目标球是正常的,这是因为长期出杆不直的人会有视觉误差的原因,在目标球的进球点上会瞄中心点偏左或偏右一点,然后靠出杆时拐手来修正,所以,刚开始出杆直时,目标球反而进不了袋,当视觉逐渐恢复正常后,目标球上的进球点也就可以瞄准了,那么目标球就可以在出杆笔直的情况下应声进袋!在这里,我建议找个朋友在正前方来帮忙摆放目标球,并同时检查袋口、目标球、主球,以及你的球杆和后手是否成一条直线,还有就是主球的瞄准点是否在主球的正中心。建议每组练习15颗球,然后换对手练习,你摆放目标球,在纠正对手练习过程中,可以琢磨出杆的动作等等。没有写完,时间关系,容后补充!祝成功!
斯诺克是一项瞄准的运动,所以的技术动作中最重要的就是瞄准。人主要分两种,一种同手同眼,一种异手异眼。假如你的主视眼是右边,出杆手也是右边,那就属于同手同眼。对于异手异眼的人来说,自然扒下去打球,很容易,如果你看着出杆偏了,就是出杆偏了,你只要多练练直球,出杆时不要太用力握杆,很容易。而对于同手同眼的人来说,他们就是努力克服视觉差来做到出杆是直的。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中国人大多数都是右手握杆右眼主视,但同时身边打得好得人多数都是右手握杆左眼主视。甚至很多从小学球的人很多都放弃了利手,主动选择异手异眼。这是因为异手异眼的人会在台球这项特殊的运动上有着天然的优势。对于那些同手同眼,打了多年没法进步的人,我有以下建议,不妨您先试一下,我写得对不对,好不好,试试便知道了。由于业余和专业中打得好的人多数是异手异眼的,所以网上的教程大多数是异手异眼的人写的,如果您生搬硬套,是不可能打好球的。1)头正,杆在下巴正下方,但后臂不与地面垂直。参考尼尔.,杰米.科普,迈克尔.怀特,麦克吉尔,他们的后肘都是往外拐,很歪的。2)头歪,后臂与地面垂直。参考宾汉姆,麦克吉尔(后臂稍歪),这种姿势一个劣势就是视线不水平,需要长期大量训练来适应。3)换手。参考特普姆普,巴里.霍金斯,及一些中国年轻选手。我相信他们都不是天生纯左撇子,因为他们架杆是用右手打的。4)头尽量抬高,甚至下巴不与杆接触,头稍向左扭,至少让左右眼前后一致,后臂要直。参考阿里克斯.,,。身高越矮,越胖,头需要抬得越高。异手异眼的人可以把眼睛放得离杆很近,譬如trump,,其他人也是把杆紧紧贴在下巴上的,恨不得嵌到下巴里。但对于同手同眼的人,在头正,后臂垂直的前提下是很难把杆紧紧贴在下巴上的。这其中涉及一些眼睛看东西的原理,简单来说就是你用右手击球时,身子向右侧身,这时如果头很低的话,右眼在后,左眼在前,向前看时右眼主视造成的误差非常大,所以需要头抬高,稍向左扭来减少这种。阿里克斯.希金斯非常明显,杆与下巴有一定距离,亨得利身高高,他是头很高很正,杆与下巴擦着,墨菲身高也不错,他是头向左拧,杆与下巴不接触。如果你身高没那么高的话,就得尽量把头抬高,把头往左边拧。综上所述:对于右手右眼的人,当他自然侧身俯身击球时,他的右眼主势眼是在后面,左眼弱势眼在前,(类似于上位,或者二儿子当太子),由于击球时是向前看的,所以这种情况带来的非常大。如果你不用一些特殊或者别扭的方法来矫正的话,你就会发现你的视线中出杆是直的,但实际上出杆是弯的,或者你事实上能做到出杆直,但在你的视线中出杆是偏的。如果想打好球,必须做到视线和杆一致,做不到的话随便打打可以,但很难打好。对于右手右眼的人, 一定要努力把头往左,至少让右眼和左眼前右一致。在职业选手中,右手左眼的人很多都是左眼在前,右眼在后,杆在下巴中间,因为这样舒展稳定自然;右手右眼的人所有人都是多多少少把头往左边拧一拧,正一正,即使做不到右眼在前,左眼在后,也要做到右眼左眼前后一样。台球这项运动越瘦,肚子越小,胳膊越长,脸越长,立体感越强的人是有天然优势的。如果你做到了视线和杆线一致了,那么出杆直就非常容易了:只要凭着感觉就可以了。----下面加一点关于长拉杆时出杆直的要求,也是关于拉杆时沉大臂的技术要点。传统的教材都要求打球时大臂不动,其实这是不对的,现代台球中为了追求更充分的发力,在拉杆时大臂是必须要沉下去的,如果大臂不动,那么必然导致后手抬高或者你不能充分地拉杆。如果你臂展很长,或者你出杆前的后拉很短,大臂可以基本不动。但如果你身高不到185,或者你要把杆拉到底的话,那么必须主动下沉大臂,否则必须导致后手抬高,动作变形,头抬高,出杆偏。如果你仔细观察一些球员的动作,譬如巴里霍金斯,张安达,希金斯这些身材不高的选手,他们几乎杆杆拉杆时要沉大臂。请注意,我指的是拉杆时沉大臂,和传统的“奥式出杆时沉臂加大延伸”没有任何关系,下面几幅图说明了我的理论想要打直台球,大臂和小臂的配合一定要练好。刚开始的时候,可以不用大臂,就是短拉短送,能不拉长杆就尽量不拉长杆,像马克艾伦,就短拉短送,打了一辈子,丁俊晖也是,能不长拉就不长拉。等你短拉短送练直了之后再一点一点地延长拉杆。杆拉得越长,越能打直。像丁俊晖现在这样,他的长拉杆也明显比短拉杆失误多得多。想要打直台球,大臂和小臂的配合一定要练好。刚开始的时候,可以不用大臂,就是短拉短送,能不拉长杆就尽量不拉长杆,像马克艾伦,就短拉短送,打了一辈子,丁俊晖也是,能不长拉就不长拉。等你短拉短送练直了之后再一点一点地延长拉杆。杆拉得越长,越能打直。像丁俊晖现在这样,他的长拉杆也明显比短拉杆失误多得多。总之我觉得想要出杆时,有三点最重要:1.主视眼和视线要重合;2.大臂和小臂配合拉杆;3.手碗要稳定;4.运杆时要尽量让杆头对着球的中间,不要左偏或右偏。我在上面详细阐述了第1点和第2点,因为这2点最重要也最容易被忽略。至于其他的什么平行站位还是先后站位,还是大臂带动小臂还是什么心态还是什么入位还是什么右腿蹦直还是什么重心,我觉得 并没有定式。
想要出杆直,首先要保证球杆的稳定。单靠手来稳住球杆是不够的。身体至少有三个部位要接触球杆:手架、胸壁、握杆手。很多运动员为求更稳定,会使用下颌来压住球杆,那就有四个部位触杆了。对于新手来说,这其中,将球杆靠紧胸壁是最重要的,一旦贴紧,只要前臂带动手腕做钟摆样动作即可,你会发现球杆就像进入到一个隧道在滑动一样,出杆别提有多直了。平时观看球赛的时候请多留意高手出杆的动作,会获益良多。请参看丁俊晖的动作:
这个你看别人的回答是看不会的。你只有自己练,最简单最好用的方法是白球对着库打,看能不能按原路返回来,返不回来,自己去感觉并思考哪里出现问题,再一点点纠正。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是你出枪的瞬间手腕用力和手抓枪的时候… 另外大臂不能动,小臂自然下垂,摆动…需要耐心和时间练的…如果想速成的,就是出枪拉杆尽量短,然后发力打…
新手出杆不稳,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练得少。让肌肉形成一个固定的动作记忆,没有时间去熬,是不可能的。不存在一个普适的完美姿势,学会了就立马百发百中。动作、姿势上的细节,真的是因人而异,泛泛而谈几个细节,很容易产生理解的偏差,从而误导他人。很多打球的感悟,一定是要水平到了一个层次后,才能体会出来的。积累不够的时候,照猫画虎没什么好处。我的建议,理论学习,过关就行,建议看庞卫国老师的全套斯诺克教程就够了,对于新手入门,非常合适。少去些贴吧之类的地方,少研究纸面上的技巧,有些人把各种姿势、发力什么的吹得神乎其神,自己恐怕连杆子都拿不稳。台球说到底是一项实践活动,接受的知识信息超过了自己的实力水平,不仅无法辨别好坏,还会对自己产生误导。有时间的话,多去认真科学地练球,这才是提高自己整体水平最快的方法。关于怎样练球,可以参考以下:我个人最推荐的练习,是中台的直球,如打绿球;打黑叫黑;以及小蛇彩。练习时注意循序渐进,不要好高骛远,一个练习达不到7、8成把握之前,不要贸然挑战下一级别的练习。练球练到位了,很多困扰我们的问题,自然就会解决。关于一次理想的击球需要注意的问题,可以参考我这个回答:
前面说的很全面了,补充两个出杆直的判断标准:1.把母球径直打向对面案台然后看球是否能笔直的返回。同时练贴库,可以锻炼控制力量的感觉。2.把母球球贴库放置,击打远处同样贴库的花色球。
在瞄准没有问题和姿势很自如的情况下最后一次拉杆到后面时的停顿很重要,可以默数123后再推杆击球,这个对出杆直会有很大帮助。你可以试试
告诉你我的 训练方法,放三台摄像机,一台对着你,一台放你后面,一台放你侧面,同时拍你出杆的动作,看的时候放慢,找你的问题,我就这么做的,很管用
几个周之前,我第一次去打台球,别人教我怎么打球的时候,我完全不得要领。一出杆,球都打不到。好吧,因为我是个女的,大家没什么兴趣教我,就随便我自己玩。从来没人告诉我,要怎么出杆,杆,球,一条线之类的。就凭着感觉来,我觉得在虎口那里用力,可以将杆收紧,于是就那么做了。结果那天玩了一个小时,在场的男人个个被我震惊了。最好记录作到连续三球入袋。灭哈哈。
在台球桌边上放一个啤酒瓶,趴在库边戳瓶口。效果还可以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查看: 2087|回复: 8
高手指点迷津,低杆出杆速度与发力望…
是不是出杆速度越快缩的越容易?听人说缩杆出杆速度快决定强弱而不是力量的大小,那想要出杆的速度快是不是就要大力来完成?又涉及到延伸、穿透、发力,真的很迷茫,当然我也不是想个个球都要大低杆来充个面子,只是想用得适当,得心应手,缩杆位置在自己意识控制内,请您指教,非常感谢,真诚希望得到正确指点。来自: Android客户端
本帖最后由 Roland 于
17:32 编辑
力量有很多种,比如短跑运动员靠的是爆发力,长跑运动员靠的是耐力
拉杆主要靠的是手上的爆发力,爆发力的体现是出杆的加速度,也就是提速的能力
手上的爆发力可以包括手腕、手臂(大小臂)和肩膀
一般来说,人的手腕最灵活,摆动速度最快,小拉杆可以用腕力来打,也是比较容易掌握的拉杆方式,诀窍就是握杆手要放松
大拉杆光靠手腕是不够的,手臂和肩膀的发力才是关键,这个比较难练
其实小拉杆是很好练的,只是国内的球房条件都不太好,台布质量差,保养差,拉杆很难出来,导致很多人走了误区,一味的发猛力。所以强烈建议找个好点的台子去练拉杆,避免走弯路。
没有一定的,您上优酷找一下 Buddy Hall 视屏,他是我早期欣赏的球员之一。
iuklm 发表于
没有一定的,您上优酷找一下 Buddy Hall 视屏,他是我早期欣赏的球员之一。
好的,有空我去看看来自: Android客户端
Roland 发表于
本帖最后由 Roland 于
17:32 编辑
力量有很多种,比如短跑运动员靠的是爆发力,长跑运动员靠的是耐力
拉杆主要靠的是手上的爆发力,爆发力的体现是出杆的加速度
不是走大了就是小了,力道控制不完美,我慢慢练吧,边打边悟,谢谢来自: Android客户端
控制拉杆可以用母球的打点&&中杆以下一点到最底&&球杆平 向前的力 可以控制各种长度的后退
打出球杆穿透母球的速度 可以借鉴SNK
杆头瞄到母球&&小臂放松垂直 拉杆尽量到手架末端 均匀加速送杆
谢谢,我去教练来自: Android客户端
谢谢,我去练练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如果力量相对不是控制太好的话,可以试试控制母球的打点,小拉杆的话不需要打点太低,如果大拉杆的话,个人感觉主要就是一个加速度,我打大拉杆,出杆都是由慢至快,最后有一个甩腕的动作。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打台球之出杆练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