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痴呆会有人大伍继红 情感淡漠漠吗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一、精神病学.doc 282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一、精神病学.doc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概述 1
一、精神病学 1
二、精神障碍 2
三、其他相关学科 3
第二节 脑与精神活动 4
一、脑结构与精神活动 4
二、脑神经化学与精神活动 5
三、脑可塑性与精神活动 7
第三节 精神障碍的病因学 8
一、精神障碍的生物学因素 8
二、精神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 10
三、小结 12
第四节 展望 14
第二章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16
第一节 概述 16
第二节 常见精神症状 17
一、感知觉障碍 17
二、思维障碍 21
三、注意障碍 29
四、记忆障碍 30
五、智能障碍 31
六、定向力 33
七、情感障碍 34
八、意志障碍 36
九、动作与行为障碍 37
十、意识障碍 39
十一、自知力 41
第三章 精神障碍的检查和诊断 42
第一节 医患关系 42
第二节 精神检查中的一般原则 43
一、面谈检查的步骤 43
二、面谈检查的技巧 46
第三节 病史采集 49
一、询问知情者 49
二、病史格式与内容 49
第四节 精神状况检查 53
一、精神状况检查的内容 53
二、特殊情况下的精神状况检查 55
第五节 躯体检查与特殊检查 57
一、躯体检查与神经系统检查 57
二、实验室检查 57
三、脑影像学检查 57
四、神经心理学评估 58
第六节 精神科诊断过程 58
一、横向诊断过程 59
二、纵向诊断过程 59
三、诊断过程中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59
第七节 标准化精神检查和评定量表的应用 60
一、标准化诊断性精神检查工具 60
二、评定量表 61
第八节 精神科病历书写 63
第四章 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65
第一节 基本概念 65
一、精神障碍分类的目的 65
二、精神障碍分类的基轴 65
三、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66
四、多轴诊断 67
第二节 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68
一、国际常用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68
二、国内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70
附:CCMD-3分类 71
第五章 器质性精神障碍 77
第一节 概述 77
一、 一、基本概念 77
二、常见的临床综合征 77
第二节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82
一、阿尔茨海默病 82
二、血管性痴呆 87
三、颅脑外伤所致的精神障碍 88
四、颅内感染所致的精神障碍 90
五、颅内肿瘤所致精神障碍 92
六、梅毒所致精神障碍 95
七、癫癎性精神障碍 96
八、HIV感染所致精神障碍 98
第三节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99
一、概述 99
二、躯体感染所致精神障碍 101
三、内分泌障碍伴发的精神障碍 102
四、结缔组织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106
五、内脏器官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 107
第六章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110
第一节 概述 110
一、基本概念 110
二、精神活性物质的分类 111
三、原因 112
第二节 阿片类药物 116
一、概述 116
二、阿片类药物的药理作用 116
三、戒断反应 117
四、治疗 118
第三节 酒精 120
一、酒精的吸收与代谢 120
二、酒精的药理作用及机理 121
三、饮酒与精神障碍 121
四、治疗 123
第四节 镇静、催眠、抗焦虑药 125
第五节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 126
一、苯丙胺类药物的药理作用 127
二、治疗 128
第六节 烟草 129
一、尼古丁的药理作用 129
二、吸烟的危害 130
三、吸烟问题的处理 130
四、大麻 131
第七章 精神分裂症及其它精神病性障碍 133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 133
一、 流行病学 134
二、 病因及发病机制 134
三、 临床表现 137
四、 临床分型 141
五、 诊断与鉴别诊断 144
六、 病程与预后 146
七、 治疗与康复 147
第二节 偏执性精神障碍 150
一、 病因学 150
二、 诊断与鉴别诊断 151
三、 治疗和预后 151
第三节 急性短暂性精神病 151
第八章 心境障碍 153
一、 患病率 153
二、 病因和发病机制 154
三、 临床表现 157
四、 病程和预后 163
五、 诊断与鉴别诊断 164
六、 治疗与预防 167
第九章 神经症及癔症 173
第一节 概述 173
一、 神经症的共性 173
二、 神经症的分类 176
三、 神经症的流行病学资料 177
四、 神经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77
五、 神经症的治疗 179
第二节 恐惧症 180
一、 病因与发病机制 180
二、 临床表现 181
三、 诊断与鉴别诊断 182
四、 治疗 183
第三节 焦虑症 183
一、 病因与发病机制 184
二、 临床表现 185
三、 诊断与鉴别诊断 186
四、 治疗 188
第四节 强迫症 190
一、 病因与发病机制 191
二、 临床表现 1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及相关检查特点分析(英文)--《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33期
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及相关检查特点分析(英文)
【摘要】:背景: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是老年期痴呆的两个主要类型,两者的发病机制不同,治疗与预后也不相同。阿尔茨海默病到目前为止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而血管性痴呆则可以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目的:对比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临床特点、脑电地形图和脑诱发电位的差异。设计:以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为观察对象的回顾性分析。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对象:选择0-12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住院或出院后复诊患者,病史提供均为本人或与患者共同生活的亲属。共有9例阿尔茨海默病、1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入选。入选患者均符合美国国立神经疾病和传播性疾病及卒中研究所、阿尔茨海默病和相关疾病协会和第四版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关于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根据上述标准均诊断为轻、中度痴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采用以下分析指标:①临床特点:a.疾病进展过程。b.认知功能:远、近记忆力、计算力、理解力、抽象思维能力、定时及定向力等。c.情感反应:抑郁、焦虑、恐惧、欣快、强哭、强笑等。d.人格变化:淡漠、主动性减退。②脑电地形图:选择最能证明问题的异常段信号进行采样,计算得到1~30Hz总功率的θ,δ,α和β4个频带功率值。③脑诱发电位:选择测定事件相关电位P300-靶N1,P2,N2,P3潜伏期和靶P2,P3波幅。采用计量资料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主要观察指标:①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患者疾病发展过程、认知功能和非认知功能比较。②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脑电地形图特点比较。③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脑诱发电位特点比较。结果:共有9例阿尔茨海默病和1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15例正常老年人的资料均纳入结果分析。①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患者疾病发展过程、认知功能和非认知功能比较:阿尔茨海默病起病缓慢,血管性痴呆多数发病较急;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全面减退,包括记忆力减退和计算能力减退,抽象思维能力下降,定时及定向能力障碍;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以部分减退且呈间歇性阶梯状加重为特点,以记忆力减退和计算力减退为主要特征,但其他认知功能障碍不如阿尔茨海默病多见。阿尔茨海默病组患者的情感障碍以抑郁为多见;人格变化以主动性减退为多见;血管性痴呆组患者情感障碍以强哭、强笑多见,同一患者很少有2种以上情感障碍。②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脑电地形图特点比较:7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电地形图表现为全头部θ频带功率增高,增高程度与痴呆的程度(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评分)一致,同时α频带和β频带功率下降,后期δ功率增高;血管性痴呆组患者脑电地形图表现为病变部位δ和θ频带功率增高,增高程度与痴呆程度不相一致。③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脑诱发电位特点比较:两组患者脑诱发电位均表现为各波分化差,P300波幅降低,潜伏期明显延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异常程度更为明显,而血管性痴呆患者则相对少见。结论:①阿尔茨海默病的认知功能为全方面减退,血管性痴呆以记忆力和计算力减退为主;阿尔茨海默病的非认知功能亦较多受累而血管性痴呆则受累较少。②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脑电地形图变化前者为全头部、后者为病变部位θ频带功能增高,前者改变与痴呆严重程度一致,后者则不一致。③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脑诱发电位改变相似,但前者受累比后者多。
【作者单位】:
【分类号】:R749.1;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晔,李友梅;[J];安徽医药;2005年11期
曹佩红;[J];北京中医;2000年02期
魏翠柏,田金洲,贾建平;[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年08期
范文辉,刘之荣,李露斯;[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童建国,王宪荣,朱刚,冯华;[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7期
黄德斌;余昭芬;;[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6年02期
彭拥军,王和生,李忠仁;[J];福建中医药;2004年01期
李斐菲,吴拥军,屈凌波,吴逸明;[J];光谱实验室;2005年03期
唐农,黄立武;[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曾海涛,曾海波;[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药学进展;2008年04期
苏建红;;[J];航空航天医药;2010年09期
王艳;侯德仁;;[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7年05期
王琳媛;刘献增;;[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7年01期
冼易平;王英;张晓斌;顾小扬;;[J];四川精神卫生;2007年04期
冯锋;尚兰;曹文胜;兰志敏;;[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8年01期
宋前流;[J];现代康复;2001年09期
曲方;刘兴;王耀山;;[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6年02期
杜小霞,雷皓;[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年06期
梁少辉;肖湛;黄燕;苏斌儒;;[J];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巍峰;王晓平;洪江;;[A];全国第四次中医科研方法学暨花生枝叶治疗失眠症研究成果汇报学术研讨会专家讲课和学术论文集[C];2009年
陈霞平;涂自良;杜士明;王启斌;张澈;张蓬华;;[A];湖北省药学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满永;夏永静;王抒;;[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会五届一次会议论文集[C];2002年
王乃东;赵永波;;[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施海姗;侯乐;宁玉萍;郑东;钟笑梅;;[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金元;曹红;葛仁山;;[A];2009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庞丽;姚建莉;李海红;曹震;徐志峰;尤克增;陈耀文;吴仁华;;[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潘小玲;王刚;崔佩菁;王瑛;马建芳;任汝静;邓钰蕾;徐玮;汤荟冬;陈生弟;;[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丛琳;;[A];2011全国老年痴呆与衰老相关疾病学术会议第三届山东省神经内科医师(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郭喆;张锦明;姚树林;贾建军;尹大一;田嘉禾;;[A];第四届全国中青年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阿胜 编译;[N];医药经济报;2009年
王延江;[N];健康报;2011年
李勇;[N];中国医药报;2011年
;[N];医药经济报;2005年
余志平;[N];中国医药报;2004年
李文;[N];中国医药报;2004年
编译 伊遥;[N];中国医药报;2011年
闻新;[N];医药经济报;2006年
钱铮;[N];医药经济报;2006年
建铭;[N];医药经济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艳红;[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宋阳;[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尹刚;[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杜红坚;[D];天津医科大学;2002年
佡剑非;[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张葳;[D];吉林大学;2005年
李旻;[D];中南大学;2006年
马庆丰;[D];清华大学;2006年
冯莉;[D];中南大学;2009年
张骑鹏;[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何国军;[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谭现伟;[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张晓裕;[D];暨南大学;2010年
幸世峰;[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陈丽丽;[D];浙江大学;2008年
邢建丽;[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付秀鑫;[D];山东大学;2009年
陈祥慧;[D];泸州医学院;2009年
张章;[D];福建医科大学;2002年
章炜炜;[D];清华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血管性痴呆易误以为痴呆血管性痴呆易误以为痴呆寻医问药网百家号老年人痴呆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晚年生活。而在临床上,有一种血管性的痴呆表现和痴呆很是相似,极其容易被误以为是痴呆,因为而耽误它的治疗。痴呆一般最初征兆从失忆开始,如经常忘事,且有些事刻意去记还会忘,事后还想不起来,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再进一步发展,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下降,他们不认识配偶、子女,穿衣、吃饭、大小便均不能自理,有的还有幻听幻觉,给自己和周围的人带来无尽的痛苦和烦恼。血管性痴呆是老年痴呆的第二大类型。血管性痴呆起病有快有慢,有些病人一次脑梗后就发病了,也有些病人没有明显的脑血管病发作,逐渐发展的。其病情是呈阶梯性进展,一次一次地发生、进展,一次一次地叠加,直到痴呆严重,成为全面的痴呆。血管性痴呆主要表现为:痴呆症状和血管性脑部的躯体症状。一般都有高血压病史和动脉粥样硬化病史,头颅CT检查可以显示有脑血管性病灶。智能障碍主要为近事记忆的减退和工作能力的下降,尤其对人名、地名、日期及数字最容易遗忘。患者工作能力的下降,首先表现于工作效率降低,对于脑力工作,如思考能力、理解力均感到迟缓困难。随着疾病地逐渐发展加重,患者的记忆力、理解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减退地更加明显,但是,患者的判断力在相当长的时间损害不明显,定向力也比较完整。到了疾病的晚期,患者就表现为思维迟钝、联想困难,言语表达能力也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不仅近事记忆差,而且远事记忆也明显下降,患者在行为和人格方面也出现了改变,不认识亲人,不知道饥饱,不知道冷暖,脾气古怪或者情感淡漠,甚至个人日常生活也不能自理。患者由于血管性脑病对大脑的损害,而导致了其他身体的、大脑支配功能的障碍。因为血管病变损害的大脑部位不同,患者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大脑左半球的病变,可表现为失语、失用、失写、失读等症状;大脑右半球的病变,可表现为视觉障碍;大脑前动脉病变,可出现情感淡漠、自言自语、意志缺乏等;大脑中动脉病变,可有失语、意识障碍症状;大脑后动脉病变,可有幻觉、妄想、偏盲等症状;丘脑部位的病变,患者会有多动、轻瘫、遗忘、淡漠等症状;其他的还有精神运动性迟缓、人格改变、情绪不稳定等症状。看完上述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血管性痴呆是痴呆的一种,在表现上基本相似,只有经过专业医生的诊断才好区分,但无论哪种情况的痴呆都需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老年人痴呆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晚年生活。而在临床上,有一种血管性的痴呆表现和痴呆很是相似,极其容易被误以为是痴呆,因为而耽误它的治疗。痴呆一般最初征兆从失忆开始,如经常忘事,且有些事刻意去记还会忘,事后还想不起来,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再进一步发展,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下降,他们不认识配偶、子女,穿衣、吃饭、大小便均不能自理,有的还有幻听幻觉,给自己和周围的人带来无尽的痛苦和烦恼。血管性痴呆是老年痴呆的第二大类型。血管性痴呆起病有快有慢,有些病人一次脑梗后就发病了,也有些病人没有明显的脑血管病发作,逐渐发展的。其病情是呈阶梯性进展,一次一次地发生、进展,一次一次地叠加,直到痴呆严重,成为全面的痴呆。血管性痴呆主要表现为:痴呆症状和血管性脑部的躯体症状。一般都有高血压病史和动脉粥样硬化病史,头颅CT检查可以显示有脑血管性病灶。智能障碍主要为近事记忆的减退和工作能力的下降,尤其对人名、地名、日期及数字最容易遗忘。患者工作能力的下降,首先表现于工作效率降低,对于脑力工作,如思考能力、理解力均感到迟缓困难。随着疾病地逐渐发展加重,患者的记忆力、理解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减退地更加明显,但是,患者的判断力在相当长的时间损害不明显,定向力也比较完整。到了疾病的晚期,患者就表现为思维迟钝、联想困难,言语表达能力也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不仅近事记忆差,而且远事记忆也明显下降,患者在行为和人格方面也出现了改变,不认识亲人,不知道饥饱,不知道冷暖,脾气古怪或者情感淡漠,甚至个人日常生活也不能自理。患者由于血管性脑病对大脑的损害,而导致了其他身体的、大脑支配功能的障碍。因为血管病变损害的大脑部位不同,患者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大脑左半球的病变,可表现为失语、失用、失写、失读等症状;大脑右半球的病变,可表现为视觉障碍;大脑前动脉病变,可出现情感淡漠、自言自语、意志缺乏等;大脑中动脉病变,可有失语、意识障碍症状;大脑后动脉病变,可有幻觉、妄想、偏盲等症状;丘脑部位的病变,患者会有多动、轻瘫、遗忘、淡漠等症状;其他的还有精神运动性迟缓、人格改变、情绪不稳定等症状。看完上述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血管性痴呆是痴呆的一种,在表现上基本相似,只有经过专业医生的诊断才好区分,但无论哪种情况的痴呆都需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寻医问药网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寻医问药,为全民健康导航!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帕金森病患者的情感淡漠及相关因素的研究--《昆明医学院》2008年硕士论文
帕金森病患者的情感淡漠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摘要】:
目的:了解帕金森病患者情感淡漠的发生率,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探讨。
方法:收集2006年8月至2008年3月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和住院的帕金森病患者60例,采用统—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Hoehn-Yahr分级量表及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病情严重程度及人口学资料进行评测;使用修订的情感淡漠评定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本进行抑郁评分以及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画钟测验(CDT)、词语流畅性测验(VFT)、连线测验A型(TMT-A)分别对患者的情绪状态及认知功能进行评定。根据情感淡漠的划界分将患者分为伴情感淡漠组和不伴情感淡漠组,结果使用t检验、方差分析及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在两组间找出差异有显著性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在本研究中,帕金森病合并情感淡漠的总发生率为58.33%,其中情感淡漠单独发生率为23.33%,同时伴有抑郁者占35.0%,表明帕金森病时情感淡漠可独立于抑郁而存在。统计分析显示,有6个因素与帕金森病患者伴发的情感淡漠相关,它们是,是否用药、CDT评分、VFT得分、MMSE得分、UPDRS运动评分和TMT-A得分,表明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和运动障碍重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情感淡漠,而服用多巴胺能药物可能有预防情感淡漠发生的作用。
结论:情感淡漠是帕金森病的常见临床表现,它可能是帕金森病的一种核心症状,与患者并存的认知功能障碍和运动障碍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这可作为预测和防治的参考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医学院【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8【分类号】:R742.5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军;艾清龙;;[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8年01期
陆菁菁,龙洁;[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鲍远程,方向,张波;[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4期
刘寰忠;李晓驷;李泽爱;曹小梅;郜见亮;方萍;;[J];安徽医学;2010年09期
黄泳;黄璐;赖新生;邹燕齐;吴俊贤;;[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李爱丽,周林,周钢;[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0年01期
傅永旺;;[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刘峘;张洪钧;田金洲;燕莉;常淑玲;周炜;于晓刚;盛彤;陈彪;;[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年03期
帅澜;王玉凤;;[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5期
张莉;唐勇;余曙光;;[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黄泳;赖新生;唐安戊;唐纯志;杨君军;李东江;邹燕齐;曾统军;;[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黄泳;赖新生;唐纯志;杨君军;唐安戊;曾统军;邹燕齐;;[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陶伯华;;[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陈秀华;李漾;奎瑜;;[A];首届全国腹针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蒋垂刚;[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岳伟华;[D];中南大学;2003年
唐勇;[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4年
黄海东;[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韩振蕴;[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张军;[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王瑞民;[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金香兰;[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孟海伟;[D];山东大学;2005年
陈荣杰;[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瑛;[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李璐;[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张媛媛;[D];潍坊医学院;2009年
苏明媛;[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唐娟娟;[D];泸州医学院;2011年
于大林;[D];泸州医学院;2011年
张秀静;[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刘晓丹;[D];暨南大学;2011年
沈一坚;[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叶冰;[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国忠,吕文佳,汪成君;[J];医药论坛杂志;2005年20期
王融;;[J];航空航天医药;2010年05期
徐元,李根华,张梅香;[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3年03期
张庆元;王耀光;辜娜;林存成;冯梅;;[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年18期
林智君;郑选梅;;[J];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12期
朱建忠;梁颖茵;陈缵安;朱荣兰;姚璐;周香雪;;[J];当代医学;2010年26期
王线妮;范珊红;袁琰琴;赵艳立;;[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年17期
尹伟华,刘春风,罗蔚峰,包仕尧;[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年01期
李丽娟;李巧薇;谭少华;林耀波;;[J];广东医学;2009年02期
杨富英,邹志军,邓丽芬,杨长萍,叶燕芯;[J];南方护理学报;2005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雒晓东;孙玉芝;;[A];2005全国中医脑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刘波;陈俊;刘岘;龙玉;陈志光;李宁娜;;[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于向东;孟庆刚;赵国华;陈彪;;[A];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张海娜;胡国华;陈秋惠;韩艳秋;张颖;孙亚娟;张医之;;[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周明珠;刘振国;干静;陈伟;;[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张捷;;[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张捷;;[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马云枝;李社芳;;[A];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马启明;杜连平;;[A];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唐澍;赵桂萍;赵玉宾;;[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记者 叶平生 通讯员 肖颂华;[N];广州日报;2004年
;[N];家庭医生报;2005年
新华;[N];医药经济报;2000年
马成功 指导专家/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分泌科主任 周德生 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张宇清;[N];上海中医药报;2009年
刘振国;[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内科 屠建莹;[N];健康报;2009年
靖九江;[N];中国医药报;2010年
健康时报记者 刘永晓;[N];健康时报;2010年
岳丽颖;[N];中国医药报;2010年
李天舒;[N];健康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任海刚;[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陈冬;[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李超;[D];山东大学;2010年
王涛;[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陈宏;[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洪雁;[D];天津医科大学;2003年
刘韬;[D];吉林大学;2010年
赵晓萍;[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杨莉芹;[D];复旦大学;2005年
李敏;[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军;[D];昆明医学院;2008年
王志永;[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张红英;[D];山东大学;2010年
孙启英;[D];中南大学;2010年
王薇;[D];苏州大学;2004年
吴镇喆;[D];湖北中医学院;2005年
尚晓静;[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胡喜庆;[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马晓伟;[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黄帅;[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手机版更便捷
血管性痴呆有哪些表现?
  随着人口日益老龄化,老年血管性痴呆疾病的绝对及相对发病率均明显提高。有研究发现,血管性病变是造成痴呆的第二大类原因,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  血管性痴呆是老年痴呆的第二大类型。血管性痴呆起病有快有慢,有些病人一次脑梗后就发病了,也有些病人没有明显的脑血管病发作,逐渐发展的。其病情是呈阶梯性进展,一次一次地发生、进展,一次一次地叠加,直到痴呆严重,成为全面的痴呆。血管性痴呆主要表现为:痴呆症状和血管性脑部的躯体症状。一般都有高血压病史和动脉粥样硬化病史,头颅CT检查可以显示有脑血管性病灶。  智能障碍主要为近事记忆的减退和工作能力的下降,尤其对人名、地名、日期及数字最容易遗忘。患者工作能力的下降,首先表现于工作效率降低,对于脑力工作,如思考能力、理解力均感到迟缓困难。随着疾病地逐渐发展加重,患者的记忆力、理解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减退地更加明显,但是,患者的判断力在相当长的时间损害不明显,定向力也比较完整。到了疾病的晚期,患者就表现为思维迟钝、联想困难,言语表达能力也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不仅近事记忆差,而且远事记忆也明显下降,患者在行为和人格方面也出现了改变,不认识亲人,不知道饥饱,不知道冷暖,脾气古怪或者情感淡漠,甚至个人日常生活也不能自理。  患者由于血管性脑病对大脑的损害,而导致了其他身体的、大脑支配功能的障碍。因为血管病变损害的大脑部位不同,患者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大脑左半球的病变,可表现为失语、失用、失写、失读等症状;大脑右半球的病变,可表现为视觉障碍;大脑前动脉病变,可出现情感淡漠、自言自语、意志缺乏等;大脑中动脉病变,可有失语、意识障碍症状;大脑后动脉病变,可有幻觉、妄想、偏盲等症状;丘脑部位的病变,患者会有多动、轻瘫、遗忘、淡漠等症状;其他的还有精神运动性迟缓、人格改变、情绪不稳定等症状。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
播放(31920)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播放(3759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
播放(39017)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
│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
播放(44263)
│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
播放(45568)
│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
播放(45179)
│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
播放(44458)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3486次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沪)-经营性-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1748号
所有权归属:新疆有来健康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沪ICP备号-4 Copyright (C)2018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情感淡漠与情感缺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