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 gtd上最好的 GTD 解决方案是什么?

- 有其他平台(iPhone, iPad, Android)的客户端同步,或者可以同步Google Task
- 能和其他人Share/协同则更加 (其他人可能在用Windows或者手机)
1. Wunderlist找到了Wunderlist,这个软件非常理想,来自一个年轻的德国创业团队,有Mac、Windows和iPhone版,Android版正在开发中,能够Share给其他人来协作,还提供一个CouldAPP功能,能够在网站上生成一个Web页面,你可以将一串URL发送给朋友来分享,即使他们没有安装客户端。2. Taskant (Web)从孙方的页面看到了他们做的TaskAnt 发现他们想解决的问题正是我关注的,协同的任务管理很支持国内这样的项目和Team,希望他们会是另一个37Signals
对于项目类的Todo,推荐 OmniFocus ,它能与 iOS 设备同步,并与系统的 Mail、服务有一定的结合,当你信任它后,使用起来效率很高。&br&&br&对于日程类的,推荐使用 Google 日历,它可以同步到 iCal,也可以同步到 iPhone 上的日历。在 iPhone 上安装一个 Week Calendar ,配合起来使用效果很赞。&br&&br&对于琐碎的事情,推荐使用 Google task ,可以同步到 iCal ,在 iPhone 上也有相应的同步客户端。&br&&br&对于更琐碎的事情,推荐使用 iPhone 上的 TellMeLater 。简单,但精悍。
对于项目类的Todo,推荐 OmniFocus ,它能与 iOS 设备同步,并与系统的 Mail、服务有一定的结合,当你信任它后,使用起来效率很高。 对于日程类的,推荐使用 Google 日历,它可以同步到 iCal,也可以同步到 iPhone 上的日历。在 iPhone 上安装一个 Week Cal…
尝试了很多种最后还是买了OmniFocus,iPhone和iPad版分别都是几十美刀,贵死了,但是物有所值!和Mac上的OmniFoucus配合相当完美,通过MobileMe同步。
尝试了很多种最后还是买了OmniFocus,iPhone和iPad版分别都是几十美刀,贵死了,但是物有所值!和Mac上的OmniFoucus配合相当完美,通过MobileMe同步。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连载中: /design 产品设计的思考方式MAC和IPHONE的GTD应用
不知不觉,使用Macbook已经快三年,使用iPhone也快三年了。从第一次在了解了GTD的概念之后,也一直在整理整合自己适用的GTD系统。我的工作用电脑逃不了必须得用到PC,但生活里一般也就用自己的Macbook,而iPhone算是完美地可以和两个平台同步,不论你的iPhone是3G还是金属壳的初版iPhone。经过摸索(用过复杂的OMNIFOCUS,用过方便的TOODLEDO,也试过GOOGLE
TASK等很多方式),我的GTD系统最终还是基本定型了。
总的说来,目前我的GTD系统有这几个特点:
1. 符合KISS(KEEP IT SIMPLE,
STUPID)原则(其实也可以说是符合&奥卡姆剃刀&的原则),使用软件和工具都是越简洁越好,我个人觉得这应该是任何系统能够长久的第一个基本原则。越复杂的东西出问题的机率越大,而且也往往不易管理、查阅,更别说坚持使用了。我的GTD系统试用过很多工具,包括纸质的、电子的、网络的、单机的,最终发现不管是什么类别的工具,都必须符合&奥卡姆剃刀&原则。
不论何时何地,随时可以进入工作和整理状态──我把这取名为&DIAA&标准:DO IT ANYTIME,
ANYWHERE。可以这么说,不论你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你都可以很方便地使用你的GTD工具来进行工作。这么说吧,如果你突然想到一件事需要做,但时间和地点都不适合,无疑你的选择是将这件事放到&INBOX&里。如果你进入自己的INBOX需要5秒以上,那么你可以考虑换一个INBOX了。
注意力应该集中在具体的工作和事项上,而不是如何记录和整理工作清单上。就像使用MAC时,你的绝大部分时间是花在&用&上,而使用PC,很多时候你的精力是花在更新杀毒软件、杀毒、重装系统上,这些事务上的精力花得越少越好。当然,学习和实践了GTD之后,我也发现,花上一定的时间来进行GTD类别、事项的梳理、分类和审阅是必须的,这就像是系紧我们的鞋带花上几分钟,可以让我们跑上几小时都不用担心鞋带的问题一样。关键是时间的比例,很多对GTD还未曾深入理解的朋友很容易进入到&为了整理而整理&的状态,我也曾经有过这样的状态,这其实已经脱离了GTD的精神。GTD的关键目的在于&提高产出率&,具体的方法只是通向这一目标的途径而已。
可以方便地保存、同步、调用和更新,最好支持云运用,当然这不是一个绝对的标准。现在不提云运算似乎就有些跟不上潮流似的。但除非你24小时内手边有随时可以上网的设备,不然的话我倒觉得随时的GTD类信息更新并不是必须的,这样也反而会让使用者变得有焦虑感,变成了所谓的&GTD管理强迫症&。
5. 绝对支持MAC系统,这是必须的,一般也要求跨多平台可运用。
如果你看了上面这五条原则,觉得这样的原则也适用于自己,从而也对我的GTD解决方案感兴趣的话,请关注这个系列博文吧。如果有什么想要沟通和了解的问题,欢迎大家用留言或邮件的方式和我联系.
更多精彩在这儿: 
今天先从GTD最基本的功能─收集开始,进入Mac和iPhone的GTD应用分享。收集是GTD的第一个环节,自然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我现在使用的INBOX实际上有几种形式,一是自己装在包里的纸质笔记本,二是iPhone上的备忘录和语音备忘录,三是Mac上的Mail软件。这三个足够搞定我的个人的收集工作。之前自己用过很多不同形式的INBOX了,为什么最后用了这样的三种INBOX形式呢?这就必须要提到我对我自己的INBOX的几个要求了。
我的INBOX应该符合这几个特点:
1. INBOX应该符合我在&前言&提到的DIAA原则(DO IT
ANYTIME, ANYWHERE)。
要能做到对任何事务都能DIAA,必须也先梳理一下自己平时生活中所经常处于的场合。我平时一般有70%的时间在工作室和家的办公桌上办公,面前都放着自己的Macbook,这时在桌上的Macbook本身也就是我的INBOX。我大概有20%多一些的时间是在交通工具上,有时自己开车,有时坐公交车,这时iPhone就是最好用的INBOX了。用iPhone上的备忘录功能录入需要做的事情,单手就可以操作,公交车上很方便,如果是自己开车,通常用语音备忘录当然好得多,安全第一,安全第一嘛。另外有一些少量的时间,我可能是在一些地方坐着等客户、等朋友,iPhone的备忘录不适合梳理自己的思路,纸质的笔记本这是就是最好的选择。
2. INBOX之间应该可以方便地同步数据。
之前我用过iPhone端的Toodledo. 整理待办事倒是很方便.
但之后发现. 可能纯文本方式的inbox更适合我. iPhone的备忘录和Mail上的备忘录本就是自动同步.
而在纸质本子上记录的大多是脑图和其他零散信息. 一般我也会在有空时录入Mail的备忘录.
iPhone的语音备忘录在每次和Macbook同步时. 我就在iTunes里将其整理后录入备忘录. 这样实际只需要两个软件Mail.
iTunes. 我的inbox之间也就实现了很方便的同步.
3. INBOX也应该符合&奥卡姆剃刀&原则。
和很多gtd的初学者一样,我也曾走过将GTD系统精细复杂化的弯路。最夸张的时候我的GTD系统横跨PC、Mac、iPhone三大平台,以wifi为传输基础,光Inbox就有六七个(包含网络版)&&当时觉得这样精致的GTD系统一定已经是很完美的,可以用一辈子的,结果呢?事实证明我当时的GTD倒是符合&28法则&了,只是顺序颠倒了一下:&用20%的时间来工作,却用了80%的时间来管理和维护我的GTD系统&。直接的后果就是我一个月内根本不想再G什么TD了。
后来发现,我当时的GTD系统. 和那个
生态玩具&蚂蚁世界&是一样的。&蚂蚁世界&是个可以自给自足的生态圈,你只需要把它放在阳光下,它就可以自己生成水、空气,甚至食物,供圈中的蚂蚁们生存。这是个相当精致的世界,但通常这个玩具都玩不长:就是因为它太精致,却也太脆弱了。GTD系统不需要精致,它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坚持一种生活的方式的根源,还是在于我们内心想要坚持的那种强大的信念,过于精致的系统会分散你的信念,一旦你有了&今天不想弄了,过几天再说吧!&的心态,那么你的系统离崩溃也不远了,哪怕它再精致,再完美,也是如此。
奥卡姆剃刀(Occam&s Razor, Ockham&s
Razor),又称&奥坎的剃刀&,是由14世纪逻辑学家、圣方济各会修士奥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cam,约1285年至1349年)提出,该原理可以归结为:若无必要,勿增实体。软件开发里的KISS原则(Keep it
Stupid)应该也是直接受奥卡姆剃刀的影响。奥卡姆剃刀原则的精髓在于&果断地抛弃所有不必要的形式&。我的INBOX原先也有很多形式,后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运用了奥卡姆剃刀原则,现在已经是最简了。举个例子吧,突然接到工作电话,需要记录一些信息,我可以马上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收到邮件时发现有需要做的事情,我可以将其录入MAIL里的备忘录(以前我专门在邮箱上设置了一个INBOX,这也可以减掉)。甚至我在家和工作单位都没有准备专门的INBOX蓝子,因为个人的REFERENCE系统(资料管理系统)还算比较完善,相应资料都可以很快地进入我的REFERENCE系统,不必在INBOX里停留,这样其实实体的INBOX也就又少了一个。
我想,任何能够长期使用的GTD系统,它的INBOX也应该符合上面提到的三条原则。你可能会用iPhone端的OmniFocus,可能也会用我也曾用过的Toodledo,也可能用一个纸质杯子就搞定所有事务了,也希望能和在这方面有些心得的GTD同好们交流(邮箱:,或者直接在我的博客留言),谢谢。
下一节,我想具体分享一下我是怎么使用我的INBOX的,具体的流程和形式是什么,敬请关注,谢谢。
继续,这一节深入分享一下我的INBOX的几种应用方式。
一、iphone 端的inbox
系统自带的备忘录。这是我的iPhone端INBOX的主体。我在备忘录里建了一个名为@inbox的文本文档,一般有什么思路、想法、待办事项,都先存到这个文档里,包括这篇博文,其实大部分也是在去上班的路上用iPhone在@INBOX里写的。
之所以用备忘录作为INBOX,更多是因为我的待办清单也是在备忘录里,用iPhone管理很方便,用Mac同步管理也非常简单。我的待办事项清单是按情景分类的,之后的章节会详细分享。
语音备忘录。这个在iPhone3.0系统里自带的功能很是方便,不过要用它用好了有个前提:你独处的时间最好多一点,不然对个电话在大办公室里讲思路,大家都会用看神经病的眼神看你。
我用语音备忘录用得也不多,因为觉得整理的时间成本有点高:你录了段十分钟的语音,至少还得用二十分钟的时间去整理。但有时你的思路想法比较活跃,而且手边也没有纸笔这样最快速的记录工具,那语音备忘录就算是刚好派上用场了。另外如果是开会或是培训时需要做记录,那么语音备忘录也会是个好帮手。其实我倒觉得,如果你是像David
Allen那样日理万机的超级忙人,而且你有自己的助理或秘书,那么语音备忘录倒是太适合你了:&Maggie,昨晚和张总打球时谈到的合作思路,语音文件我发你邮箱了,中午前整理出要点文档给我吧!&哇咔咔咔,很帅啊!
在Mac平台同步语音备忘录也相当简单:将iPhone和Mac连接后打开iTunes,你录制的语音备忘录会自动显示在iTunes里,你可以直接在iTunes里整理。
如果需要的话,你还可以在Quicktime里剪辑一下,甚至是在Garageband里加点混响,加点背景音乐。(明天去哭求老板加薪:背景音乐二泉映月&&)
系统自带的照相机。很多时候手机相机是很实用的,可以拍资料,可以做笔记,当然还可以以发短信的伪装偷拍mm&&
推荐的其他iPhone端INBOX选择
Toodledo的iphone端或是大家熟悉的RTM。我以前用一个名为todo的iPhone端appz,选择了用Toodledo同步,也很方便,推荐大家使用。
Evernote。iPhone上玩GTD怎能不用Evernote呢?Evernote当INBOX用,可以录音,可以文字录入,真的很方便。我是把Evernote主要当作知识管理系统在用,所以后面会详细讲讲我用Evernote的方法。
OmniFocus。这个重量级的GTD应用软件一直陪我学习GTD,它实在是很强,最后强得我都不敢用它了&&对于在用Mac端的OmniFocus进行GTD管理的朋友们,iPhone端的OmniFocus算是一个很好的延伸,但对于没有使用Mac的朋友.
OmniFocus可能不太适合你们。
二、纸质的inbox
我在07年买了本Moleskine.
好像就是受了gtdlife的影响,嗯。买的是Calender
booK,理说应该是最适合GTD的纸质工具了,可我用下来却很是不顺手,仅仅坚持了一个月不到,又用回了我原来的本本&&啊!一百多块呐!后来我发现了原因:我是搞策划和设计的,有很多时候我的一些想法和草图,需要在本子上记录,有时我也需要在本子上记录一些信息,或者是一些想法,这样的话,最适合我的其实是一本纯空白的本子。本子上我按日期记录东西,所有记录的东西都会有个INDEX,哪怕是随手记下的某人的电话,我也会用@i的方式来表示这是个information,如果是创意类的想法,那么我会写上@idea,如果是开会的记录的话,我会写上@meeting,如果是摘抄的有意思的资料,我会写上@note。嗯,通过每周回顾,这些资料都可以盘活,而不像以前的很多笔记内容,记完以后本子一扔,什么都不知道了。在后面关于整理分类的内容里,我也会把我如何整理分类的方式和大家分享。
我的本子作为INBOX用时,主要记录一些思维跳跃比较快的东西,比如某个计划的脑图,或者是一些设计方面的草图。谁都不能否认,纸和笔的确是最快的思维记录工具,毕竟我们学用这两件工具学了十几年了。通常对于比较重要的东西,我会对本子上的内容再次整理,电子化,便于以后查询。
纸质本子使用建议
个人建议纸质本子尽量选择纯空白的,尺寸也别太大,至少放随身背的背包里没问题。装订一定要牢,如果可能的话纸张颜色最好是淡黄色,比较保护视力。我个人倾向于牛皮纸材质的本子。
纸质本子最好的分类方式是按日期顺排,但所有内容都有一套标签来标注,这样管理起来也很方便。如果你的周回顾也做得很到位的话,本子上的好东西可以很好地变成自己随时可以查找的资料。
这是我家装修时自己规划的房间设计草稿,这东西只可能画在纸质本子上的。
这是我制订个人培训师计划时在本子上记录的脑图,这样的应用在纸质本子上最方便。
三、Mac端的INBOX。
在Mac端,我的Inbox就比较简单,就只有一个Mail软件自带的备忘录而已。其实这和iPhone的备忘录是一个,只是通过了Mail来同步而已。因为对我来说,Mac更多是用来整理、分析、归类和进行具体的工作的,它上面的Inbox只需要有一个纯文本的就足够了。
我的备忘录版INBOX和待办事项清单是放在一起的,一共有这么几项:
@HOME──在家里的待办清单
@BILL──记账的待办清单
@INCUBATE──待处理(孵化)的待办清单
@SOMEDAY──将来某时的待办清单
@OFFICE──工作室的待办清单
@LAPTOP──笔记本的待办清单
@READ──阅读的待办清单
@WRITE──待写下,记下的的待办清单
@MEETING──会谈,交流的待办清单
@WAIT──等待某件事或某人的答复的待办清单
@ERRAND──外出的待办清单
@PHONE──电话的待办清单
@PROJECT──重要项目的待办清单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INBOX,收件框,呵呵。
MAC端的其他INBOX选择:
1. iGTD。虽然界面简洁,但应该也很好用(虽然我没用过)
2. OmniFocus。如果你向往一个类似OUTLOOK却异常强大的专业GTD软件,那么一定是OmniFocus莫属。
3. 大镖客Yojimbo。一个基于Mac端的类似Evernote的软件,作为GTD的管理也很好用,我原来也用过一段时间。可惜,自从Evernote横空出世,大镖客也搞不定大象了&&
4. Journler。这是一款类似日记本类型的软件,如果你用它来做INBOX,也不是不可以,毕竟这款软件里也有常用的Tag功能和方便的邮件功能。我以前有几个月就用它来做周回顾,然后再把周回顾发邮件给自己&&直到有一天我忽然发现自己这样完全是在折腾&&
OS系统自带的Widget里的便笺薄。这也挺好用,也不用在不同的软件中切换。
6. 直接用Google Task!
如果你的Mac总是在网络环境里,这当然也是个好方法!
7. 用Evernote!这应该是很多朋友们的选择。但对于我来说,Evernote更多是个知识管理系统,嗯,INBOX不是很适合。
不好意思,说话有点像鸡皮老头,只是INBOX就拉拉杂杂地说那么多,真是的。其实写这个系列文章,更多也是想真正系统地整理一下自己的GTD思路,为了更有效的GTD,更轻松更无压力的生活而努力了。可能之后在写的过程中还会有些啰啰嗦嗦的感受。关于INBOX的分享就结束了。下一节,我想聊聊关于MAC和IPHONE应用方面的整理和分类,这应该是MAC端软件的强项吧!在阅读时如果有什么想法,欢迎随时和我沟通!
我的博客:
正如这张流程图所示,这一节我想分享一下信息和事项进入inbox后,我是如何应用mac和iphone进行管理的。
在GTD的概念中,事项(Stuff)在inbox里. 先要定义和分类.
我们这里就不谈作为垃圾扔掉的事项和委托别人办的事项了,进入我的inbox的信息,需要自己亲自处理的,我一般是这样分类的。
一、即时处理类。就是GTD里说的符合两分钟原则那一类,这一类事项拿到就马上处理掉了,有时都不用进入INBOX。
二、Todo类。超过两分钟的事项和及情景不符合的事项.
我放入自己的todo清单里。就像上一节提到的,我的todo清单现在用iPhone和mail的备忘录管理,具体分类形式见图。如果有确定时间的事项,而且一般如会谈、交流等需要和别人沟通的事项,我一般放到iCal里,然后同步到iPhone里。
三、复杂一些的事项(需要多个步骤)。我一般记入在todo清单里的&@project&清单里,整理出具体行动步骤,再分别录入todo清单处理。如果是再复杂一些的项目型工作,需要构想各步骤的结构和关系的那种,我会用纸质本子画出脑图,再将具体行动的步骤录入todo清单。如果是持续时间长,且需要团队配合或是要给客户演示交流的项目型事项(比如结婚筹备啊,装修规划啊之类),那我一般会用mac端的脑图软件Mindnode来画一张脑图。
Mindnode这个软件简单好用,可以画出精美的脑图:毕竟如果要让人理解和接受你的想法,形式非常重要。
四、资料库。很多放在inbox里的文档和已经完成了的工作都需要放到资料库里存档,但感觉GTD的书里对资料库管理讲得不多,可能西方人的思维形式本身就很适合资料管理吧。这方面我也摸索了很久,走了不少弯路,现在的资料库基本还算好用。我的资料库是这样分类的:
项目型工作和已完成的工作,一般体积较大,在本地电脑存档,也会移动硬盘备份(不过移动硬盘永远不保险,本地电脑也是一样);
网络收集整理的资料,如果是网页,一般用Firefox的书签管理,再装一个Xmark的插件,任何一台电脑用Firefox都可以找回我的网络资料。
平时也有订阅很多RSS,主要用iPhone端的RSS阅读器来看,我是用Google
Reader来订阅,觉得好的直接打个星号,然后在MAC里打个标签,以后查起来也很方便。
自己写的文字/报表/方案等,纯文本的一般传到Google文档里,有的也在的博客里整理,其实后者要实用一些。
自己用纸笔做的脑图、设计稿等,一般我用evernote和iPhoto整理。我在Mac里新建了一个iPhoto的库,取名为Mywork,专门管理我自己的平面图作品、纸质翻拍文档。我一般在每月回顾时,将纸质资料翻拍一下(扫描当然更好),然后简单裁切整理后输入iPhoto,打上标签。近期为防万一,也用evernote管理,然后上传一下,每月40M的免费流量其实足够用了。
F. 当然,再怎么管理得好,实体资料还是有的,那就用书柜管理喽!
五、最后要提的是回顾和清理。这是GTD系统里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其实自己在执行时就发现了,良好的回顾和整理能让我的思维既有条理,又能随时调用以往的经验和资源,在这个方面每天花一点点时间是绝对值得的。我的回顾工作分为日回顾、周回顾和月回顾,一般都在Excel做的晨间日记表里完成。其实也有很多东西是在写博的时候也就整理掉了,比如这篇关于GTD在MAC上应用的文章。
基本上我的GTD系统的框架就是这样,既然是基于MAC系统,里面当然也大量地用到了MAC系统的软件和工具。比较常用的其实就是上面提到的MAIL、iCal、iPhoto和Mindnode。这里不得不说iLife和iWork的确是非常牛的软件,也怪不得苹果一直将这两套软件平台固定在MAC系统上。
我个人觉得我的GTD系统还算是符合了这个系列文章本篇提到的&奥卡姆剃刀&原则吧。目前我的系统维护起来很简单,每天大概需要20分钟左右的时间(包含晨间日记、清理INBOX、清理TODO清单等等),从它给我带来的效率提升程度来看的话,我觉得这个时间投资是完全值得的。
下一节我会具体分享一下MAC端这些软件使用的一些小技巧,希望能和同好们再讨论。你也用MAC吗?你的GTD系统是什么样的?很想和大家多沟通一下,我的博客在这儿,欢迎大家来踩:
一、关于ical日历
ical用来管理固定时间的事件. 如约会. 会议等很方便. 我的习惯是将与他人发生沟通. 且已经约定时间的计划放入ical.
另外自己在固定时间会发生的事件. 也放入ical. 比如每月回顾之类. 有一些孵化的事件我也会放进ical. 比方说现在是九月份.
假设知道王菲十二月一日要来昆明开演唱会. 我想去看. 但时间还早.
那我会在ical里设定十一月二十日做一个提醒&查询演唱会门票如何购买&,这样到了离演唱会还有十天时,iCal会自动提醒我去做这件事情。
使用ical有几个基本的原则要注意. 这也是我摸索了好久发现的.
1. 不要将所有事件都放到ical里.
你的ical里只放比较重要且绝对会去做的事情. 其他大部分的待办事项应该用清单来管理. 而不是日历. 诸如. 收拾办公桌这样的事情.
放在office清单里就行了. 除非你的办公桌收整会花掉你两个小时的时间. 且非常重要.
2. ical里可以分出不同的清单. 但这个清单最好不要太复杂.
象我的清单只有两个. 工作和生活. 当然. 这是建立在我的待办清单是用了ical以外的备忘录来管理的前提下的.
如果你只用ical来管理所有待办事项. 象我以前那样. 那么在ical里加入以情景和场所区分的清单也是个好办法.
不过这样使用ical的前提是你的gtd系统已经趋于稳定. 很少调整了. 至于我.
还是喜欢用备忘录来整理和记录清单,原因很简单,编辑文本总比编辑表格要简单些吧。
3. iCal只能由mac单向同步至iPhone,而很难从iPhone再修改后同步回mac系统。我也因为这一个特性才选择备忘录管理清单,这样的话我随时可以使用iPhone修改清单的内容,然后在同mac连接时再同步回mac就可以了。所以就如上一条所说明的,iCal更适合管理相对重要的事项。
4. iCal当然也可以和Google日历同步,用起来一样方便。
5. iCal的闹钟提醒可以由iPhone实现。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功能了。我的默认设置里,每个放入iCal里的任务都已设好了闹钟提醒,这样iPhone会随时提醒我,别忘了真正重要的事情。
二、关于备忘录
备忘录用来管理清单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我以前也一直在工具方面不断尝试,也试过很多复杂的清单管理方式。在使用备忘录管理自己的清单之前,我用Toodledo来管理清单,使用支持iPhone同步的Todo来运用,这也挺好用,但我觉得花上维护、管理清单上的时间还是太多了。前几天看了日本人吉本浩司写的书《在星巴克要点大杯咖啡!》,里面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经济学概念:交易成本,用这个概念来说的话,就是一个复杂难用的系统哪怕功能太强,但交易成本太高了,这样也不适用。就像我们都知道超市的瓶装水就1块钱一瓶,但很多时候我们就在旁边的便利店买1.8元一瓶的同样的水,因为我们知道去超市一趟买瓶水,花掉的时间和精力远不止0.8元。
备忘录默认是在MAIL程序下显示,就是纯文本的记事方式,可以根据需要添加不同的页面,而通过iTunes同步至iPhone的话,也很方便管理和撰写整改。
用mac和iPhone使用备忘录也有几点应该注意一下:
1. 篇幅过长的文档不宜放在备忘录里,最好用evernote或是其他软件管理,备忘录最好的用法就是清单夹和INBOX。
2. 在同步iPhone撰写的内容至mac的备忘录时,注意选择清楚&之前&和&之后&。我原来就曾经有过用iPhone花了一个多小时写了一篇1000字影评,结果同步时不慎选错而消失的惨痛经历。
3. iPhone的备忘录可以直接作为邮件发送(当然是在wifi环境下),很多时候也很方便,特别是在你将iPhone联系人的信息都更新了邮箱的时候。
4. 使用备忘录进行清单管理时,应该注意不要把&项目&和&下一步行动&混在一起放。相信我,只要你的清单混杂了这两种不应该混杂的东西,你的清单也会逐渐失效的。我的做法是单独用一个清单命名为&@PROJECT&把每个项目列出,再把这个项目的下一步行动列在这个项目名下,接着把具体的下一步行动理到其他的清单里,这样会非常清晰,也不会出现混杂而导致清单失去效果。
5. 建议使用备忘录管理的清单最好是根据情景和器材来分类。这个分类每个人情况不同,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我的分类截图如下,以供参考。
三、evernote和Google Reader
我的GTD系统里,资料管理主要用到evernote、google
reader和iPhoto。一个好的GTD系统,资料管理的系统一定要好用,方便,易查询,且案例性高。
严格来说evernote并不算是mac端独占的软件,所以我也就不在这儿啰嗦如何运用这款软件了。我的运用方法是将evernote作为摘抄项目资料、记录自己的笔记的软件,装好mac端、PC端和iPhone端的evernote后,管理笔记和摘抄真的很方便,但最好在一开始使用时,就养成打标签TAG的好习惯。
reader在mac端的浏览器里可以完成,而iPhone端,可以安装支持RSS的离线阅读器,我现在使用的阅读器叫Byline,真的很好用,每次可以离线读取50条阅读信息,再大的图文报道也可以搞定,而且可以直接离线添加星标。我的习惯是周回顾时将google
reader里添加了星标的文(一般都是需要存档参考用的)加上标签,然后再取消星标,嗯。
四、iPhoto
iPhoto有必要单独说一说,因为这个软件除了可以很好地管理照片之外,作为GTD的资料管理系统也很好用。因为同iPhone同步的话,图片是非常方便的。mac的抓图功能也很方便(SHIFT+APPLE+4),有时看网页或者是其他东西不方便整理的话,直接截区域图,然后用iPhoto来管理就好。
iPhoto也有一些使用的小技巧,整理如下:
1. 使用iPhoto时,启动时按住option键可以新建图片库,用不同的图片库来管理不同的图片。任何图片资料库超过10G的朋友都会知道这个功能有多好用。我的习惯是将每年的照片单独存一个资料库,将其他网络收集的图片资料都存为一个单独资料库。
2. 用iPhoto和iPhone可以很轻松地同步,iPhone可以随时随地查阅图片资料。iTunes同步时选择&图片&选项即可,而iTunes
09同步事件、相薄都已经更加方便。
3. 重度用户,可以用MobileMe实现网络同步。20G的容量已经足够了,当然费用也不便宜(一年700块&&)。
4. 管理图片时使用事件的方式比较方便。如果有加标签的好习惯的话,那也非常方便,但上文提到的&交易成本&别忘了计算进去。
基本上这篇关于mac的应用专栏也就暂时告一段落了。能够用五篇文字系统地整理出自己目前的mac上的GTD应用方式,觉得挺好。可能大家会说,这几篇东西都只是mac里最基本的软件啊,并没有深入介绍到像OmniFocus、iGTD等专门的软件。那还是要再重复一下我的观点,GTD应该是一种思路,具体的操作方法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时间安排等都不同,我在这篇系列里把自己的mac应用GTD的思路都做了一个梳理,希望有使用mac的GTD爱好者们,咱们多交流多讨论!
个人博客:iBearbig
PS:让工具更好地服务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作者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转载之不断学习!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mac gtd软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