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饶小学四年级考试作文文

你现在的位置: >
16-07-1516-07-1216-07-0916-03-1416-03-1416-03-1216-03-1216-03-1216-03-1216-03-1216-01-2416-01-0615-11-1515-11-1515-11-0815-10-3115-10-2415-10-1815-09-1915-09-1915-09-1915-09-1815-09-1815-09-1715-09-1715-09-1715-09-1715-09-1015-09-0815-09-0815-09-0815-08-1715-08-1715-08-1515-08-1515-08-1315-08-0515-08-0515-08-0515-08-0515-08-0515-08-0415-07-2015-05-1815-05-1515-05-1415-05-1315-05-1015-05-0715-05-0515-04-3015-04-29【东营四年级语文辅导班|东营四年级语文一对一辅导|东营四年级语文补习班费用】-跟谁学东营站
在线咨询您好,告诉我您想学什么,15分钟为您匹配优质老师哦马上咨询
搜索你想学的课程试试搜索东营
&&&&&&区域:其他筛选:教龄范围老师性别老师身份老师资质教师认证专业证书 确定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 确定 选择太困难,不会挑?15分钟帮您推荐好老师&请输入验证码立即找好老师相关课程?20?40?70
共 3 页,去第= 1 && parseInt(page, 10) 页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合作伙伴:
东营四年级语文频道东营东营四年级语文频道简介:跟谁学东营东营四年级语文频道为您提供大量真实有效的东营四年级语文辅导班,东营四年级语文一对一辅导,东营四年级语文培训费用等四年级语文培训信息。
同时,如果你擅长四年级语文课程的话,您也可以在跟谁学注册成为老师来发布四年级语文来帮助更多想要学习的人。-四年级语文培训触屏版相关推荐周边城市东营课程全部课程: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山东地域文化作文
篇一:地域文化
我的家乡-深圳
改革开放之前,深圳就是一座位于南海边的荒凉小渔村,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深圳的观念得到解放,市场得到解放,经济高速发展,这为这个本是毫无底蕴的城市的文化产业提供了难得的起飞平台。特别是自中国加入WTO后,将面临世界文化产业的巨大冲击,深圳特别行政区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也激发了中国在制定高起点的战略上势在必得之势。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要想在世界的大舞台上有一席之地,那么中国就要在全球文化市场上有自己的特点。深圳特别行政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深圳的经济发展进程是一个奇迹,足以令中国人引以自豪。在中国文化产业蓄势待发之际,深圳特别行政区在毫无任何文化底蕴的前提下,借助其出色的经济优势在文化产业方面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当今社会上流传着“中国文化,千年看北京,百年看上海,十年看深圳”的说法,这是对深圳特别行政区文化产业的极大肯定。
深圳在传统文化方面是毫无底蕴的,甚至有“文化沙漠”之称,然而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潜心发展,深圳在文化产业经营方面已经取得了非凡的业绩。随着深圳文化产业的领先优势对深圳的经济增长有着非常突出的贡献作用,目前深圳已经形成以印刷业、大众传媒、文艺演出、文化娱乐和旅游等为龙头产业的文化产业群。
深圳印刷业的实力非常雄厚,并且在深圳文化产业中在有中流砥柱的作用。仅仅几年的时间,深圳的印刷行业就以先进的设备、领先的技术跻身于全国前三甲。深圳的大众传媒业主要包括广电业和报刊业,已经占领了国内的最高点。深圳报业集团是目前中国拥有广告收入过亿元报刊最多的报业集团。深圳特别行政区的文化与乐业也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经过香港文娱业的移植后,深圳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逐渐成形并且快速发展起来。在全国电影业低迷之际,深圳的影视动漫制作业的发展却令人瞩目,不仅走俏国际市场并且获得多个国际大奖,在经济方面同样获得而来可观的回报。深圳特别行政区的旅游产业凭借其在人文特色方面的极大优势迅速走红,并且在中国旅游市场占有很大的分量。深圳华侨
城集团培育的世界之窗、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欢乐谷等娱乐性、参与性和高科技于一体的主题公园模式在全国盛行开来,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深圳特别行政区的地域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得益于多方面的力量:
一、政府强力的推动才得以深圳文化产业的迅速启动并发展。面对深圳传统文化的薄弱基础,想要迅速赶上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大潮,政府率先的资金和政策方面的支持和优惠是十分重要的。
二、文化设施的迅速发展为深圳的文化产的的起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深圳的大型文化设施为深圳举办全国和国际性大型文化艺术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极大的提升了深圳在世界文化产业中的地位。
三、深圳能够较早的适应市场经济也为其文化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很大的优势。深圳充分的额利用国家所赋予的政策优势,率先打破公有制将社会的参与纳入到文化产业的运行轨道上来。这不仅提高了社会力量的参与而且拓宽了国有资金对文化产业的支持。
四、深圳彻底摆脱文化原生地的报复,对文化资源进行跨区域整合与开发。“文化沙漠”,看似缺陷的文化空白,作为一种后发优势,迅速进入人们的视线。放眼全国、面向世界,进行跨区域的资源整合与开发,由被动变为主动,在文化产业经营上占据先机。
五、深圳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充分体现了其在文化产品制作方面的能力。深圳邻近香港,通过与香港的各种合作,掌握了核心技术,丰富了管理经验、了解了国际文化市场的信息、锻炼了文化产品制作能力。
六、深圳十分注重在文化产业方面的创意,不仅能够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而且能够提高城市发展软的实力。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深圳占据极大的优势,使得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规模效益飞速提高。
深圳地域文化产业发展既是一个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众多的挑战。为了加速经济发展,提高生活水平,深圳积极吸取成功经验并且结合自身特点制定文化产业发的对策。高起点定位自身,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是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同时也谁赢了低昂金世界文化与经济相互融合的潮流和趋势。用制度性规范去调整文化产业运行,以实现文化经济的良性运行,不仅能够大大提高文化产业对深圳的贡献,也能增强深圳的综合实力与竞争力,加快实现社会协调和全面进步。
只有努力使文化产业成为深圳特别行政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才能真正走进世界文化产业的大舞台。
深圳的文化产业作为后工业化的产物,它的形式与本质有着明显的区别。形式上虽然表现为文化产品,但本质却食欲经济范畴,所以必须以经济的眼光去看待。健全的投资体制,多渠道吸纳资金,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是避免操作随意性,使得文化产业良性发展的关键。改革开放后体质,做到政企分开,能够更清晰的进行相应管理,实现单位自负盈亏,以全面适应市场化、全球化的挑战。篇二:山东地域文化
山东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以地域特点为特征形成的文化。齐鲁大地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思想学说和文化风尚创造了不同区域、不同文化特质的地域文化。这些地域文化多姿多彩、内蕴深厚,其中有天人合一和帝王文化色彩的泰山文化;有开拓、坚韧的黄河文化;有创建仁义、礼制思想的孔孟文化;有早期商业文明的运河文化;有忠义、刚烈的水浒文化;有开放、纳新的海洋文化;有新工业革命的城市文化;有忠诚、奉献的沂蒙文化;有兼容并蓄的对外交流文化等。山东不同的地域文化既各具特色,各领风骚,又相互影响,相互融合,铺就了广褒无垠的齐鲁文化大地,支撑起坚实巍峨的齐鲁文化大厦。
(一)泰山文化
泰山文化是自然地理特征的文化,也是地域性文化。泰山自古至今声名显赫。打开中国的历史典籍,从《十三经》到《二十五史》,多处可见对于泰山的记录和描述。它是一座富有象征意义的山,它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与自然赋形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喻体。
1.泰山概貌
泰山位于中国华北大平原东侧、山东省中部,横亘于泰安、济南两市之间,总面积426平方公里。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相对高差1391米。据载,在距今24亿年前后,鲁西包括泰山地区发生了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即泰山运动。在这个运动的作用下,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山系,古泰山就是这些山系中的一部分,高高地耸立于海平面之上。距今1亿年左右,在复杂的地质作用下,形成了今日泰山的雏形。直到新生代中期(距今3000万年左右),今日泰山的总体轮廓基本形成,又经过了长期的自然雕凿,终于形成了今日的景貌。据考古发现,从40万年前到4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在泰山文化区域曾活动着沂源猿人、新泰智人,两者分别代表了这一地区旧石器时代人类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到了新石器时代,这个地区的原始先民依次创造了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等一系列灿烂辉煌的文化。
泰山摩崖刻石泰山有着丰富多姿的名胜古迹。古老而年轻的岱庙,位于泰山南麓泰城中部,又名东岳庙、泰岳庙、岱岳庙,俗称泰庙,是古代祭岱的主要场所。胜迹众多的岱阳又称泰前,是泰山风景名胜荟萃之地,除岱庙外,还有登山东路、登山西路、环山路、徂徕山等景区。今存寺庙20座,碑碣639块,摩崖刻石634处。天人合一的岱顶,位于泰山之巅,面积0.6平方公里。由此可跨天门,游天街,望天阙,渡仙桥,逛琼阁,赏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雨凇雾凇、黄河金带、云海玉盘等奇观。岱顶现存庙宇5座,碑碣22块,摩崖刻石246块。风光秀美的岱阴,位于泰山主峰以北,包括后石坞、谷山玉泉寺、桃花峪、娄敬洞山、五峰山、昆瑞山、灵岩等景区。其群山连绵,旷远清幽,奇峰怪岩,洞坞藏秀,有寺庙6座、碑碣640块、摩崖刻石599处。
2.泰山风尚
泰山是一座“文化山”,它与中华文明血脉相连。历代统治者和广大民众都采取种种仪式,表达对泰山的景仰与膜拜,由此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泰山文化”现象。
泰山崇拜。泰山因其“大”成为古代人最早推崇它的原因之一,人们崇拜泰山,是希冀这座“大”山给人带来力量,驱除灾害,求得幸福。人们在对“大”的膜拜中逐渐发现,太阳有着更神秘的力量。因此,太阳崇拜成为泰山崇拜中更为深刻的历史原因。东方与太阳密不可
分,在中国古代神话和文学作品中,太阳就被称做“东乌”、“东君”。东方成了尊贵的方位。例如“五行”说中,东方属木,其色为青苍,所以“东方曰苍天”;在“八卦”中,东方为“震”,“震为长男”;在“四时”中,东方为“春”,春乃四季之首;在“五常”中,东方为“仁”,仁是天地大德;在“五帝”中,东方是“青帝”,青帝是至高的天神??这种出于原始思维的东方崇拜,使地处中原之东的高大泰山有了更加神圣的力量。《文献通考》中即记述“岱宗东岳,以其处东北居寅丑之间,万物始终之地,阴阳交泰之所,为众山所宗也”。泰山崇拜反映了人类早期对自然力、自然之神的敬畏与依靠,折射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始形态。
泰山封禅。帝王封禅是中国历史上独有的现象,几乎是每个皇帝梦寐以求的。在帝王封禅史上,除了武则天以女皇的身份封过中岳嵩山外,其他所有的封禅都是在泰山举行的,这为泰山注入了天人合一的文化意蕴。所谓封禅,就是祭天祭地,古代帝王用这种形式,表达对昊天上帝佑护的谢意,并祈求上帝保佑实现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历代皇帝选中泰山进行封禅仪式,就是认为泰山形体高大、位于东方,是可以与天交流的“天梯”。帝王能与天对话,表明其威严神圣的地位崇高无比。
古代最初的祭天活动是一种叫“柴望”的仪式,即在山顶燃起大火,借青烟的徐徐上升,人们把心中的愿望带到天上,实现与天的交流。“柴望”的仪式是很壮观,山上燃起大火,火中撒上名贵的香料,随着香烟腾空而起,山下万民欢呼,成就了一个辉煌的时刻。泰山祭祀把万众凝聚到一起,民族的团结与统一就在这大火与欢呼中完成了升华。
历代帝王对泰山的祭祀封禅,留下了泰山独特的帝王文化印迹。周代帝王留下了封禅遗址――周明堂,这是所谓先秦72代封禅泰山的帝王中留下的唯一遗迹。秦始皇帝嬴政是史书正式记载的第一个到泰山封禅的皇帝。从此以后,封禅逐渐脱离了“柴望”的原始形态,增加了更多的社会政治内容和皇帝本人企求长生不老的求仙意识。汉武帝在位54年,共8次来到泰山,5次登顶修封。唐玄宗李隆基封禅时,公开了专给天帝看的玉牒书,还为泰山留下了号称天下大观的《纪泰山铭》,洋洋千余言,刻于13米多高的天然峭壁上;武则天封禅泰山留下了著名的鸳鸯碑。然而,宋王朝时,宋真宗则演出了封禅史上的一出闹剧,把封禅推向了末路。宋以后的皇帝不再到泰山封禅,而是改成了对泰山神的祭祀,规模也小得多了。 泰山宗教。古谚云:“泰山神全”,意思是泰山一是宗教历史悠久,古今神仙都有;二是教种门派齐全,儒释道各有空间;三是诸神谱系错综,天地人三界共荣。泰山这种古今兼备、天人合一的神谱结构,在中外名山中是绝无仅有的。
泰山佛教。泰山以寺院众多、高僧辈出、宗派纷呈而长期成为齐鲁佛教区的中心。史书记载,最早到泰山传播佛教的是天竺高僧佛图澄的弟子郎公。公元351年,郎公在泰山建郎公寺,并讲经布道。著名的大字鼻祖经石峪《金刚经》,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隋唐时代,泰山更是梵音四起,伽蓝毗邻,相继创建了藏佛寺、法华寺、竹林寺、天封寺等禅院。宋以后,佛教的某些基本教义又为儒家吸收,泰山道教也渐渐并入儒、释。
泰山道教。古老的原始崇拜,帝王的封禅,给泰山提供了道教发展的沃土。泰山崇拜、封禅与祭祀都与道教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宇宙观十分契合;而中国古代求仙访药、长生不死的人生期冀,又推动了帝王纷纷东巡到泰山祭祀天地,因此泰山逐渐成了道教势力的重要基地,道教成为泰山占主导地位的宗教。
三教互补。泰山宗教与其他各山相比,除了政教合一等特点外,更为突出的特色是儒、释、道三教相互融合。中国宗教在发展过程中,三教之间曾不断斗争、争宠,但同时也不断互相
吸收交融。总之,泰山宗教,贯穿了从原始自然崇拜到儒、释、道、天主、伊斯兰诸教的全部历史,从而证明了泰山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神山、宗教山。
泰山民俗。宗教的世俗化延伸,又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民俗的形态。因此,泰山民俗亦有着自己的显著特色。泰山有众多的神祉,而诸神中的绝大多数是民俗神。东岳大帝、泰山老奶奶(即碧霞元君)、王母娘娘、石敢当、城隍、人祖、八仙、鲁班、风伯、雨师、火神、龙王、雷神、电母、关帝、药王、豆神、五哥、二郎等,几乎无一不是富有生活情调的民俗神。其中最主要的泰山神有两个,一是东岳大帝,一是碧霞元君。影响更大的是碧霞元君。然而,在民众中,人们更熟悉和热衷的则是“泰山老奶奶”。在泰山俗信中,有一种事象为“泰山石敢当”就是以石碑(或小石人)立于桥道要冲或砌于房屋墙壁,以禁压不祥之俗。它在中国民间甚为流行,甚至影响国外。
艺术积淀。泰山是文人的泰山,是政治的泰山,也是艺术的泰山。伟大的思想家孔子一生中到过泰山,泰山成为他孜孜以求文化知识的地方,如今泰山上还有为纪念孔子而建的孔子庙。秦代李斯在《谏逐客书》中留下了“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的经典名句;汉代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则为后人留下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千古句言;唐代李白的“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为泰山留下了绮丽的诗文;杜甫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成为不朽的诗句经典;清代作家蒲松龄的泰山诗赋《齐鲁青未了?抚台观风》、《登玉皇阁》等,都成为泰山文库中的不朽佳作。当历史进入20世纪之后,从泰山文化艺术的意义上,可以提到的名字还很多,康有为、梁启超、林纾、冯玉祥、毛泽东、蒋介石、徐志摩、泰戈尔、徐悲鸿、李健吾、刘海粟等,他们都是足以影响甚至改变历史的人,他们共同组成了泰山的文化记忆。
3.泰山精神
自有人类以来,人们与泰山紧密相联,泰山不仅记录下了我们民族精神发展的历程,而且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泰山以其自身的特征,形成了不断进取、勇于超越的精神;捍卫尊严、永葆正气的精神;积极入世、乐于奉献的精神;善于吸收、勇于扬弃的精神,导引、框限着人们的精神投射方向。泰山的高大、厚重、向上、不摧、充满生机、包容万物等特征,无时不在影响、感染着人们;而人的意志、理想、追求、性格,又经常与泰山的属性相契合。于是,无生命的山在人们的心目中就成了某些精神的象征,这种精神伴随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长河,不断积淀、凝聚、弃劣扬善、推陈出新,辐射到了更为广大的地区,得到了整个民族的认同,具有了影响全民族的力量。
(二)黄河文化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下游横穿山东,山东境内河长617公里,流域面积1.83万平方公里。现行河道是1855年(咸丰五年)改道而形成的,流经菏泽、聊城、泰安、德州、济南、滨州、东营7市,含25个县市(区),在东营市垦利县流入渤海。在山东境内,由于泥沙的不断淤积、延伸、和流路的摆动、改造,形成了黄河河口三角洲,并在继续填海造陆。山东是黄河入海的地方,奔腾不息的黄河在这里孕育了内涵丰富的齐鲁文化。
九曲黄河流入大海1.黄河古迹文化遗存
黄河孕育了古老的华夏文明,同时也孕育了古老的齐鲁文明。在黄河两岸,包括地上和地下,保存着众多的文化遗址和风物遗存,使黄河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领地与城邑。古时的菏泽曾是曹国领地,后故名曹州,相传尧、舜、禹三位著名的氏族部落首领主要活动在这一地区,尧根据这一带气候变化规律创立的历法沿用至今;定陶县被史学家称为“天下之中”,曾是齐、秦、赵三国长期激战争夺的目标;东汉末年,曹操屯兵于鄄(今鄄城县旧城镇),以此为根据地,形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在已发现的8座龙山文化城址中,聊城茌平县教场铺、景阳冈龙山文化城为全国迄今发现的最大的龙山文化城;春秋战国时期,聊城是齐国西部的重要城邑,是诸侯国必争之地。今境内仍存孙膑用兵的马陵道、迷魂阵遗址及鲁仲连射书救聊城的遗迹;聊城最早的城址聊古庙,至今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为春秋战国至南北朝北魏时聊城故。新石器时代的滨州、东营古文化遗存主要有滨城区卧佛台遗址、惠民大郭遗址、邹平丁公遗址、鲍家遗址、博兴利城遗址、曹家遗址、村高遗址、阳信小韩遗址、广饶傅家遗址等。
文物与名胜。早在旧石器时代,德州已有精美的黑陶器物;历史上有“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禹疏九河,其五在德”,禹疏九河的九条河有五条在德州境内,德州城南的禹城县也因此而得名。在聊城地青州龙兴寺北魏贴金彩绘佛立像区出土的仰韶文化前期的双唇口小口瓶、双唇口细颈壶、m口浅腹红锛顶残片,仰韶文化晚期的有肩石铲等器物,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高唐固河汉墓群中出土的绿釉陶楼,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聊城光岳楼中遗存的清康熙帝、乾隆帝的诗刻及清代状元傅以渐的手迹,山陕会馆中尚存的12幅古代镌刻楹联等等,均为稀世之宝;全市尚存塔、楼、庙、寺、碑、亭、墓等名胜古迹500余处,建于宋代的铁塔,是中国现存为数极少的铁塔之一;建于明代的光岳楼,是中国尚存的古代建筑中最古老、最高大的木构楼阁;建于清初的山陕会馆,是中国会馆建筑中不可多得的艺术杰作;清代四大私人藏书楼之一的海源阁,“为海内之甲观”。
佛寺与佛造像。魏晋南北朝隋唐时代,宗教盛行,黄河流域出现了大量的佛寺与佛造像,如广饶普救寺遗址、惠民玉林寺遗址、博兴华龙寺遗址、兴国寺遗址、般若寺遗址、无棣海丰塔,以及各县区出土的众多的佛像、菩萨像、罗汉像、维摩像等。造像多为大型碑形,且都装饰华丽,雕工洗练细腻,表明当地古代佛教文化高度发达。
庄园。位于惠民的魏氏庄园是我国北方现存唯一的城堡式建筑,是晚清时期集商人、地主、官僚为一体的魏氏家族宅邸,与四川大邑的刘氏庄园、山东栖霞的牟氏庄园并称“中国三大庄园”。这座古老的庄园包含了丰富的建筑文化、民俗事象、兵学文化、历史信息,体现了农耕文明智慧的结晶,显示了在黄河流域中的重要文化价值。
2.黄河神话传说与民俗
山东黄河沿岸分布着一系列山峰,如右岸,有属于泰山山系的梁山、金山、子路山、华山等,左岸有关山、位山、鱼山等。另外中低山区和冲击平原的接壤处还有些湖泊及洼地,如东平湖、东平洼地。黄河沿岸还有许多独特的风景,如黄河长堤捕蝉、黄河落日、黄河故道林带风景、黄河干流悬河、艾山卡口、南水北调穿黄工程等。这些山峰、湖泊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而且是黄河沿岸居民重要的生活区域,形成了丰富的生活习俗和历史传说。东平司理山北齐摩崖佛造像
黄河流域的神话传说丰富生动、家喻户晓,既具有传统的儒、释、道文化的深厚内涵,又具有鲜活的地方特色。这些神话传说主要有三类:一是关于人物的,二是关于地方风物的,三是一些风俗传说。如黄河三角洲的董永故事、孝妇河的故事、麻姑庙的故事、白龙湾、鹤伴山、青龙山、海丰塔、火把李和朝阳村的故事,秦皇台、蒲姑城的故事、丘贝风云、宋太祖与扳倒井和红喜砖的故事、王薄和唐赛儿的故事、二月二吃蝎豆、七月十五放荷灯的故事等。
除了这些美丽的神话传说之外,黄河地区还有很多民间信仰,大多与河神有关,如“大王”、“将军”,还有些水神、镇水灵物等。大王在民间又称黄河大王、大王爷、河大王等,有六位,最有名的是“金龙四大王”。有些地方还修建了大王庙,每年举行大王庙庙会。
杨家埠木版年画?春牛图历史上的黄河是重要的航运通道,黄河沿岸形成了许多造船风俗、民工风俗、船商风俗等。黄河沿岸亦有许多渡口、渡船、浮桥等交通设施。许多有名的黄河渡口都有自己的特色,如阳谷县张秋镇渡口是黄河与古运河交接处的渡口,在元明清三代是个异常热闹的地方,当年的河工有这样的口谚:“南有苏杭,北有临(清)张(秋)”,这里又有小苏州之称;惠民镇清河镇渡口,作为山东西北部的重要通道,常常将本地有名的清河镇年画传播到西北面的其他省区。由于黄河是条忧患之河,所以常常需要挖深河道、加固大堤,在这些常年的劳作中,河工们形成了带有黄河沿岸特色的硪号和河工号子。如《二板号》、《快号》、《十二莲花》、《爬山虎》、《打手硪号》《两头停》、《太平洋》《长号》、《短号》、《二八号》等一百多种硪号。常见的河工号子有“骑马号”、“绵羊号”、“小官号”、“花号”等。 山东黄河沿岸的剪纸、泥塑、年画、印染、刺绣、编结等民间手艺异常璀璨。沿黄一带是重要的棉产区,所以盛行棉纺、织布,在这些自制衣物中,最能体现
当地人与大河息息相关的情怀的就是“紫花布”了。这种布做出来衣服穿在身上,因为与泥土同色,而不怕风沙污染,深受当地居民的喜爱。另外,滨城、利津、博兴、广饶等地简洁明快、粗犷豪放、喜庆吉利的民间剪纸名扬海内外;博兴做工精巧、造型新颖的草编、柳编工艺品已远销海内外;惠民河南张的造型质朴、寓意吉祥的泥娃娃(扳不倒)也有相当广泛的影响。黄河流域民间工艺大多历史悠久,传承着浓厚的古风意蕴。
3.文化名人与文艺作品
在母亲河的哺育下,山东黄河流域出现了许多文化名人和文艺作品。从古到今,难以尽数。在菏泽地区有军事家孙膑、思想家庄子、农学家汜胜之、经济学家刘晏、文学家晁补之、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宋江等大批圣贤,至今境内仍保留着尧王墓、陈王台、百狮坊、范蠡湖、秦王避暑洞、仿山遗址、孙膑故城等100多处名胜古迹。聊城的清代开国状元傅以渐,其“文章为一时之冠”;“千古奇丐”武训,以行乞兴学而闻名于世;在近代和现代,著名学者傅斯年,国画大师呼B斋、李苦禅为中华学术文化和艺术文化留下传世之作;张自忠、马本斋等抗日民族英雄,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曾在德州下帷读书;“滑稽之雄”东方朔,文采风格,卓然一家,是相声的祖师爷。滨州有惠民的孙武、邹平的伏生、随母嫁到邹平的范仲淹等;明初发生在蒲台县(今博兴县)女豪杰唐赛儿领导了农民起义;而一代大儒梁漱溟选择黄河岸边的邹平施展自己的抱负,进行了乡土建设试验。
在历代的文艺作品中,描写到黄河的更是卷帙浩繁。无论是诗歌、散文、小说、戏剧还是绘画,都显示出厚重的黄河文化特色。诗歌如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晚泊无棣沟》、元代张养浩的《谒范文正公祠诗》、清代施闰章的《望长白山》等,浸染黄河浑厚的文化之风。抗战时期产生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更是形象的表达了黄河以及黄河沿岸人民那种不可阻挡的雄浑气势。山东吕剧地方戏曲《小姑贤》、《借年》、《墙头记》、《姊妹易嫁》等长久不衰,深受百姓喜爱。建国初的吕剧戏《李二嫂改嫁》轰动全国。
4.黄河三角洲移民文化和人文精神篇三:人文山东:山东地域文化
人文山东:山东地域文化
关键词:山东省情 人文山东 山东地域文化
[提要]地域文化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以地域特点为特征形成的文化。齐鲁大地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思想学说和文化风尚创造了不同区域、不同文化特质的地域文化。这些地域文化多姿多彩、内.
地域文化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以地域特点为特征形成的文化。齐鲁大地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思想学说和文化风尚创造了不同区域、不同文化特质的地域文化。这些地域文化多姿多彩、内蕴深厚,其中有天人合一和帝王文化色彩的泰山文化;有开拓、坚韧的黄河文化;有创建仁义、礼制思想的孔孟文化;有早期商业文明的运河文化;有忠义、刚烈的水浒文化;有开放、纳新的海洋文化;有新工业革命的城市文化;有忠诚、奉献的沂蒙文化;有兼容并蓄的对外交流文化等。山东不同的地域文化既各具特色,各领风骚,又相互影响,相互融合,铺就了广褒无垠的齐鲁文化大地,支撑起坚实巍峨的齐鲁文化大厦。
(一)泰山文化
泰山文化是自然地理特征的文化,也是地域性文化。泰山自古至今声名显赫。打开中国的历史典籍,从《十三经》到《二十五史》,多处可见对于泰山的记录和描述。它是一座富有象征意义的山,它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与自然赋形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喻体。
1.泰山概貌
泰山位于中国华北大平原东侧、山东省中部,横亘于泰安、济南两市之间,总面积426平方公里。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相对高差1391米。据载,在距今24亿年前后,鲁西包括泰山地区发生了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即泰山运动。在这个运动的作用下,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山系,古泰山就是这些山系中的一部分,高高地耸立于海平面之上。距今1亿年左右,在复杂的地质作用下,形成了今日泰山的雏形。直到新生代中期(距今3000万年左右),今日泰山的总体轮廓基本形成,又经过了长期的自然雕凿,终于形成了今日的景貌。据考古发现,从40万年前到4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在泰山文化区域曾活动着沂源猿人、新泰智人,两者分别代表了这一地区旧石器时代人类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到了新石器时代,这个地区的原始先民依次创造了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等一系列灿烂辉煌的文化。
泰山摩崖刻石泰山有着丰富多姿的名胜古迹。古老而年轻的岱庙,位于泰山南麓泰城中部,又名东岳庙、泰岳庙、岱岳庙,俗称泰庙,是古代祭岱的主要场所。胜迹众多的岱阳又称泰前,是泰山风景名胜荟萃之地,除岱庙外,还有登山东路、登山西路、环山路、
徂徕山等景区。今存寺庙20座,碑碣639块,摩崖刻石634处。天人合一的岱顶,位于泰山之巅,面积0.6平方公里。由此可跨天门,游天街,望天阙,渡仙桥,逛琼阁,赏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雨凇雾凇、黄河金带、云海玉盘等奇观。岱顶现存庙宇5座,碑碣22块,摩崖刻石246块。风光秀美的岱阴,位于泰山主峰以北,包括后石坞、谷山玉泉寺、桃花峪、娄敬洞山、五峰山、昆瑞山、灵岩等景区。其群山连绵,旷远清幽,奇峰怪岩,洞坞藏秀,有寺庙6座、碑碣640块、摩崖刻石599处。
2.泰山风尚
泰山是一座“文化山”,它与中华文明血脉相连。历代统治者和广大民众都采取种种仪式,表达对泰山的景仰与膜拜,由此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泰山文化”现象。
泰山崇拜。泰山因其“大”成为古代人最早推崇它的原因之一,人们崇拜泰山,是希冀这座“大”山给人带来力量,驱除灾害,求得幸福。人们在对“大”的膜拜中逐渐发现,太阳有着更神秘的力量。因此,太阳崇拜成为泰山崇拜中更为深刻的历史原因。东方与太阳密不可分,在中国古代神话和文学作品中,太阳就被称做“东乌”、“东君”。东方成了尊贵的方位。例如“五行”说中,东方属木,其色为青苍,所以“东方曰苍天”;在“八卦”中,东方为“震”,“震为长男”;在“四时”中,东方为“春”,春乃四季之首;在“五常”中,东方为“仁”,仁是天地大德;在“五帝”中,东方是“青帝”,青帝是至高的天神??这种出于原始思维的东方崇拜,使地处中原之东的高大泰山有了更加神圣的力量。《文献通考》中即记述“岱宗东岳,以其处东北居寅丑之间,万物始终之地,阴阳交泰之所,为众山所宗也”。泰山崇拜反映了人类早期对自然力、自然之神的敬畏与依靠,折射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始形态。
泰山封禅。帝王封禅是中国历史上独有的现象,几乎是每个皇帝梦寐以求的。在帝王封禅史上,除了武则天以女皇的身份封过中岳嵩山外,其他所有的封禅都是在泰山举行的,这为泰山注入了天人合一的文化意蕴。所谓封禅,就是祭天祭地,古代帝王用这种形式,表达对昊天上帝佑护的谢意,并祈求上帝保佑实现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历代皇帝选中泰山进行封禅仪式,就是认为泰山形体高大、位于东方,是可以与天交流的“天梯”。帝王能与天对话,表明其威严神圣的地位崇高无比。
古代最初的祭天活动是一种叫“柴望”的仪式,即在山顶燃起大火,借青烟的徐徐上升,人们把心中的愿望带到天上,实现与天的交流。“柴望”的仪式是很壮观,山上燃起大火,火中撒上名贵的香料,随着香烟腾空而起,山下万民欢呼,成就了一个辉煌的时刻。泰山祭祀把万众凝聚到一起,民族的团结与统一就在这大火与欢呼中完成了升华。
历代帝王对泰山的祭祀封禅,留下了泰山独特的帝王文化印迹。周代帝王留下了封禅遗址――周明堂,这是所谓先秦72代封禅泰山的帝王中留下的唯一遗迹。秦始皇帝嬴政是
史书正式记载的第一个到泰山封禅的皇帝。从此以后,封禅逐渐脱离了“柴望”的原始形态,增加了更多的社会政治内容和皇帝本人企求长生不老的求仙意识。汉武帝在位54年,共8次来到泰山,5次登顶修封。唐玄宗李隆基封禅时,公开了专给天帝看的玉牒书,还为泰山留下了号称天下大观的《纪泰山铭》,洋洋千余言,刻于13米多高的天然峭壁上;武则天封禅泰山留下了着名的鸳鸯碑。然而,宋王朝时,宋真宗则演出了封禅史上的一出闹剧,把封禅推向了末路。宋以后的皇帝不再到泰山封禅,而是改成了对泰山神的祭祀,规模也小得多了。
泰山宗教。古谚云:“泰山神全”,意思是泰山一是宗教历史悠久,古今神仙都有;二是教种门派齐全,儒释道各有空间;三是诸神谱系错综,天地人三界共荣。泰山这种古今兼备、天人合一的神谱结构,在中外名山中是绝无仅有的。
泰山佛教。泰山以寺院众多、高僧辈出、宗派纷呈而长期成为齐鲁佛教区的中心。史书记载,最早到泰山传播佛教的是天竺高僧佛图澄的弟子郎公。公元351年,郎公在泰山建郎公寺,并讲经布道。着名的大字鼻祖经石峪《金刚经》,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隋唐时代,泰山更是梵音四起,伽蓝毗邻,相继创建了藏佛寺、法华寺、竹林寺、天封寺等禅院。宋以后,佛教的某些基本教义又为儒家吸收,泰山道教也渐渐并入儒、释。
泰山道教。古老的原始崇拜,帝王的封禅,给泰山提供了道教发展的沃土。泰山崇拜、封禅与祭祀都与道教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宇宙观十分契合;而中国古代求仙访药、长生不死的人生期冀,又推动了帝王纷纷东巡到泰山祭祀天地,因此泰山逐渐成了道教势力的重要基地,道教成为泰山占主导地位的宗教。
三教互补。泰山宗教与其他各山相比,除了政教合一等特点外,更为突出的特色是儒、释、道三教相互融合。中国宗教在发展过程中,三教之间曾不断斗争、争宠,但同时也不断互相吸收交融。总之,泰山宗教,贯穿了从原始自然崇拜到儒、释、道、天主、伊斯兰诸教的全部历史,从而证明了泰山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神山、宗教山。
泰山民俗。宗教的世俗化延伸,又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民俗的形态。因此,泰山民俗亦有着自己的显着特色。泰山有众多的神祉,而诸神中的绝大多数是民俗神。东岳大帝、泰山老奶奶(即碧霞元君)、王母娘娘、石敢当、城隍、人祖、八仙、鲁班、风伯、雨师、火神、龙王、雷神、电母、关帝、药王、豆神、五哥、二郎等,几乎无一不是富有生活情调的民俗神。其中最主要的泰山神有两个,一是东岳大帝,一是碧霞元君。影响更大的是碧霞元君。然而,在民众中,人们更熟悉和热衷的则是“泰山老奶奶”。在泰山俗信中,有一种事象为“泰山石敢当”就是以石碑(或小石人)立于桥道要冲或砌于房屋墙壁,以禁压不祥之俗。它在中国民间甚为流行,甚至影响国外。
艺术积淀。泰山是文人的泰山,是政治的泰山,也是艺术的泰山。伟大的思想家孔子一生中到过泰山,泰山成为他孜孜以求文化知识的地方,如今泰山上还有为纪念孔子而建的孔子庙。秦代李斯在《谏逐客书》中留下了“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的经典名句;汉代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则为后人留下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千古句言;唐代李白的“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为泰山留下了绮丽的诗文;杜甫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成为不朽的诗句经典;清代作家蒲松龄的泰山诗赋《齐鲁青未了?抚台观风》、《登玉皇阁》等,都成为泰山文库中的不朽佳作。当历史进入20世纪之后,从泰山文化艺术的意义上,可以提到的名字还很多,康有为、梁启超、林纾、冯玉祥、毛泽东、蒋介石、徐志摩、泰戈尔、徐悲鸿、李健吾、刘海粟等,他们都是足以影响甚至改变历史的人,他们共同组成了泰山的文化记忆。
3.泰山精神
自有人类以来,人们与泰山紧密相联,泰山不仅记录下了我们民族精神发展的历程,而且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泰山以其自身的特征,形成了不断进取、勇于超越的精神;I卫尊严、永葆正气的精神;积极入世、乐于奉献的精神;善于吸收、勇于扬弃的精神,导引、框限着人们的精神投射方向。泰山的高大、厚重、向上、不摧、充满生机、包容万物等特征,无时不在影响、感染着人们;而人的意志、理想、追求、性格,又经常与泰山的属性相契合。于是,无生命的山在人们的心目中就成了某些精神的象征,这种精神伴随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长河,不断积淀、凝聚、弃劣扬善、推陈出新,辐射到了更为广大的地区,得到了整个民族的认同,具有了影响全民族的力量。
(二)黄河文化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下游横穿山东,山东境内河长617公里,流域面积1.83万平方公里。现行河道是1855年(咸丰五年)改道而形成的,流经菏泽、聊城、泰安、德州、济南、滨州、东营7市,含25个县市(区),在东营市垦利县流入渤海。在山东境内,由于泥沙的不断淤积、延伸、和流路的摆动、改造,形成了黄河河口三角洲,并在继续填海造陆。山东是黄河入海的地方,奔腾不息的黄河在这里孕育了内涵丰富的齐鲁文化。
九曲黄河流入大海1.黄河古迹文化遗存
黄河孕育了古老的华夏文明,同时也孕育了古老的齐鲁文明。在黄河两岸,包括地上和地下,保存着众多的文化遗址和风物遗存,使黄河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领地与城邑。古时的菏泽曾是曹国领地,后故名曹州,相传尧、舜、禹三位着名的氏族部落首领主要活动在这一地区,尧根据这一带气候变化规律创立的历法沿用至今;定陶县被史学家称为“天下之中”,曾是齐、秦、赵三国长期激战争夺的目标;东汉末年,曹操屯兵于鄄(今鄄城县旧城镇),以此为根据地,形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在已发现的8座龙山文化城址中,聊城茌平县教场铺、景阳冈龙山文化城为全国迄今发现的最大的龙山文化城;春秋战国时期,聊城是齐国西部的重要城邑,是诸侯国必争之地。今境内仍存孙膑用兵的马陵道、迷魂阵遗址及鲁仲连射书救聊城的遗迹;聊城最早的城址聊古庙,至今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为春秋战国至南北朝北魏时聊城故。新石器时代的滨州、东营古文化遗存主要有滨城区卧佛台遗址、惠民大郭遗址、邹平丁公遗址、鲍家遗址、博兴利城遗址、曹家遗址、村高遗址、阳信小韩遗址、广饶傅家遗址等。
文物与名胜。早在旧石器时代,德州已有精美的黑陶器物;历史上有“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禹疏九河,其五在德”,禹疏九河的九条河有五条在德州境内,德州城南的禹城县也因此而得名。在聊城地青州龙兴寺北魏贴金彩绘佛立像区出土的仰韶文化前期的双唇口小口瓶、双唇口细颈壶、m口浅腹红锛顶残片,仰韶文化晚期的有肩石铲等器物,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高唐固河汉墓群中出土的绿釉陶楼,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聊城光岳楼中遗存的清康熙帝、乾隆帝的诗刻及清代状元傅以渐的手迹,山陕会馆中尚存的12幅古代镌刻楹联等等,均为稀世之宝;全市尚存塔、楼、庙、寺、碑、亭、墓等名胜古迹500余处,建于宋代的铁塔,是中国现存为数极少的铁塔之一;建于明代的光岳楼,是中国尚存的古代建筑中最古老、最高大的木构楼阁;建于清初的山陕会馆,是中国会馆建筑中不可多得的艺术杰作;清代四大私人藏书楼之一的海源阁,“为海内之甲观”。
佛寺与佛造像。魏晋南北朝隋唐时代,宗教盛行,黄河流域出现了大量的佛寺与佛造像,如广饶普救寺遗址、惠民玉林寺遗址、博兴华龙寺遗址、兴国寺遗址、般若寺遗址、无棣海丰塔,以及各县区出土的众多的佛像、菩萨像、罗汉像、维摩像等。造像多为大型碑形,且都装饰华丽,雕工洗练细腻,表明当地古代佛教文化高度发达。
庄园。位于惠民的魏氏庄园是我国北方现存唯一的城堡式建筑,是晚清时期集商人、地主、官僚为一体的魏氏家族宅邸,与四川大邑的刘氏庄园、山东栖霞的牟氏庄园并称“中国三大庄园”。这座古老的庄园包含了丰富的建筑文化、民俗事象、兵学文化、历史信息,体现了农耕文明智慧的结晶,显示了在黄河流域中的重要文化价值。
2.黄河神话传说与民俗
山东黄河沿岸分布着一系列山峰,如右岸,有属于泰山山系的梁山、金山、子路山、华山等,左岸有关山、位山、鱼山等。另外中低山区和冲击平原的接壤处还有些湖泊及洼地,如东平湖、东平洼地。黄河沿岸还有许多独特的风景,如黄河长堤捕蝉、黄河落日、黄河故道林带风景、黄河干流悬河、艾山卡口、南水北调穿黄工程等。这些山峰、湖泊不篇四:山东地域文化――黄河文化
山东地域文化――黄河文化
(二)黄河文化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 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下游横穿山东,山东境内河长617公里,流域面积1.83万平方公里。现行河道是1855年(咸丰五年)改道 而形成的,流经菏泽、聊城、泰安、德州、济南、滨州、东营7市,含25个县市(区),在东营市垦利县流入渤海。在山东境内,由于泥沙的不断淤积、延伸、和 流路的摆动、改造,形成了黄河河口三角洲,并在继续填海造陆。山东是黄河入海的地方,奔腾不息的黄河在这里孕育了内涵丰富的齐鲁文化。
九曲黄河流入大海
1.黄河古迹文化遗存
黄河孕育了古老的华夏文明,同时也孕育了古老的齐鲁文明。在黄河两岸,包括地上和地下,保存着众多的文化遗址和风物遗存,使黄河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领 地与城邑。古时的菏泽曾是曹国领地,后故名曹州,相传尧、舜、禹三位著名的氏族部落首领主要活动在这一地区,尧根据这一带气候变化规律创立的历法沿用至 今;定陶县被史学家称为“天下之中”,曾是齐、秦、赵三国长期激战争夺的目标;东汉末年,曹操屯兵于鄄(今鄄城县旧城镇),以此为根据地,形成了统一北方 的大业。在已发现的8座龙山文化城址中,聊城茌平县教场铺、景阳冈龙山文化城为全国迄今发现的最大的龙山文化城;春秋战国时期,聊城是齐国西部的重要城 邑,是诸侯国必争之地。今境内仍存孙膑用兵的马陵道、迷魂阵遗址及鲁仲连射书救聊城的遗迹;聊城最早的城址聊古庙,至今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为春秋战 国至南北朝北魏时聊城故。新石器时代的滨州、东营古文化遗存主要有滨城区卧佛台遗址、惠民大郭遗址、邹平丁公遗址、鲍家遗址、博兴利城遗址、曹家遗址、村 高遗址、阳信小韩遗址、广饶傅家遗址等。
文 物与名胜。早在旧石器时代,德州已有精美的黑陶器物;历史上有“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禹疏九河,其五在德”,禹疏九河的九条河有五条在德州境内,德 州城南的禹城县也因此而得名。在聊城地青州龙兴寺北魏贴金彩绘佛立像区出土的仰韶文化前期的双唇口小口瓶、双唇口细颈壶、m口浅腹红锛顶残
片,仰韶文化晚 期的有肩石铲等器物,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高唐固河汉墓群中出土的绿釉陶楼,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聊城光岳楼中遗存的清康熙帝、乾隆帝的诗刻及清代状元傅以 渐的手迹,山陕会馆中尚存的12幅古代镌刻楹联等等,均为稀世之宝;全市尚存塔、楼、庙、寺、碑、亭、墓等名胜古迹500余处,建于宋代的铁塔,是中国现 存为数极少的铁塔之一;建于明代的光岳楼,是中国尚存的古代建筑中最古老、最高大的木构楼阁;建于清初的山陕会馆,是中国会馆建筑中不可多得的艺术杰作; 清代四大私人藏书楼之一的海源阁,“为海内之甲观”。
佛 寺与佛造像。魏晋南北朝隋唐时代,宗教盛行,黄河流域出现了大量的佛寺与佛造像,如广饶普救寺遗址、惠民玉林寺遗址、博兴华龙寺遗址、兴国寺遗址、般若寺 遗址、无棣海丰塔,以及各县区出土的众多的佛像、菩萨像、罗汉像、维摩像等。造像多为大型碑形,且都装饰华丽,雕工洗练细腻,表明当地古代佛教文化高度发 达。
庄 园。位于惠民的魏氏庄园是我国北方现存唯一的城堡式建筑,是晚清时期集商人、地主、官僚为一体的魏氏家族宅邸,与四川大邑的刘氏庄园、山东栖霞的牟氏庄园 并称“中国三大庄园”。这座古老的庄园包含了丰富的建筑文化、民俗事象、兵学文化、历史信息,体现了农耕文明智慧的结晶,显示了在黄河流域中的重要文化价 值。
2.黄河神话传说与民俗
山东黄河沿岸分布着一系列山峰,如右岸,有属于泰山山系的梁山、金山、子路山、华山等,左岸有关山、位山、鱼山等。另外中低山区和冲击平 原的接壤处还有些湖泊及洼地,如东平湖、东平洼地。黄河沿岸还有许多独特的风景,如黄河长堤捕蝉、黄河落日、黄河故道林带风景、黄河干流悬河、艾山卡口、 南水北调穿黄工程等。这些山峰、湖泊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而且是黄河沿岸居民重要的生活区域,形成了丰富的生活习俗和历史传说。
黄 河流域的神话传说丰富生动、家喻户晓,既具有传统的儒、释、道文化的深厚内涵,又具有鲜活的地方特色。这些神话传说主要有三类:一是关于人物的,二是关于 地方风物的,三是一些风俗传说。如黄河三角洲的董永故事、孝妇河的故事、麻姑庙的故事、白龙湾、鹤伴山、青龙山、海丰塔、火把李和朝阳
村的故事,秦皇台、 蒲姑城的故事、丘贝风云、宋太祖与扳倒井和红喜砖的故事、王薄和唐赛儿的故事、二月二吃蝎豆、七月十五放荷灯的故事等。除了这些美丽的神话传说之外,黄河 地区还有很多民间信仰,大多与河神有关,如“大王”、“将军”,还有些水神、镇水灵物等。大王在民间又称黄河大王、大王爷、河大王等,有六位,最有名的是 “金龙四大王”。有些地方还修建了大王庙,每年举行大王庙庙会。
历 史上的黄河是重要的航运通道,黄河沿岸形成了许多造船风俗、民工风俗、船商风俗等。黄河沿岸亦有许多渡口、渡船、浮桥等交通设施。许多有名的黄河渡口都有 自己的特色,如阳谷县张秋镇渡口是黄河与古运河交接处的渡口,在元明清三代是个异常热闹的地方,当年的河工有这样的口谚:“南有苏杭,北有临(清)张 (秋)”,这里又有小苏州之称;惠民镇清河镇渡口,作为山东西北部的重要通道,常常将本地有名的清河镇年画传播到西北面的其他省区。由于黄河是条忧患之 河,所以常常需要挖深河道、加固大堤,在这些常年的劳作中,河工们形成了带有黄河沿岸特色的硪号和河工号子。如《二板号》、《快号》、《十二莲花》、《爬 山虎》、《打手硪号》《两头停》、《太平洋》《长号》、《短号》、《二八号》等一百多种硪号。常见的河工号子有“骑马号”、“绵羊号”、“小官号”、“花 号”等。
山东黄河沿岸的剪纸、泥塑、年画、印染、刺绣、编结等民间手艺异常璀璨。沿黄一带是重要的棉产区,所以盛行棉纺、织布,在这些自制衣物中,最能体现当 地人与大河息息相关的情怀的就是“紫花布”了。这种布做出来衣服穿在身上,因为与泥土同色,而不怕风沙污染,深受当地居民的喜爱。另外,滨城、利津、博 兴、广饶等地简洁明快、粗犷豪放、喜庆吉利的民间剪纸名扬海内外;博兴做工精巧、造型新颖的草编、柳编工艺品已远销海内外;惠民河南张的造型质朴、寓意吉 祥的泥娃娃(扳不倒)也有相当广泛的影响。黄河流域民间工艺大多历史悠久,传承着浓厚的古风意蕴。
3.文化名人与文艺作品
在 母亲河的哺育下,山东黄河流域出现了许多文化名人和文艺作品。从古到今,难以尽数。在菏泽地区有军事家孙膑、思想家庄子、农学家汜胜之、经济学家刘晏、文 学家晁补之、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宋江等大批圣贤,至今境内仍
保留着尧王墓、陈王台、百狮坊、范蠡湖、秦王避暑洞、仿山遗址、孙膑故城等100多处名胜古 迹。聊城的清代开国状元傅以渐,其“文章为一时之冠”;“千古奇丐”武训,以行乞兴学而闻名于世;在近代和现代,著名学者傅斯年,国画大师呼B斋、李苦禅 为中华学术文化和艺术文化留下传世之作;张自忠、马本斋等抗日民族英雄,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曾在德州下帷读 书;“滑稽之雄”东方朔,文采风格,卓然一家,是相声的祖师爷。滨州有惠民的孙武、邹平的伏生、随母嫁到邹平的范仲淹等;明初发生在蒲台县(今博兴县)女 豪杰唐赛儿领导了农民起义;而一代大儒梁漱溟选择黄河岸边的邹平施展自己的抱负,进行了乡土建设试验。
在历代的文艺作品中,描写到黄河的更是卷帙浩繁。无论是诗歌、散文、小说、戏剧还是绘画,都显示出厚重的黄河文化特色。诗歌如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晚泊无棣 沟》、元代张养浩的《谒范文正公祠诗》、清代施闰章的《望长白山》等,浸染黄河浑厚的文化之风。抗战时期产生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更是形象的表达了黄 河以及黄河沿岸人民那种不可阻挡的雄浑气势。山东吕剧地方戏曲《小姑贤》、《借年》、《墙头记》、《姊妹易嫁》等长久不衰,深受百姓喜爱。建国初的吕剧戏 《李二嫂改嫁》轰动全国。
4.黄河三角洲移民文化和人文精神
黄河是一条善淤、善决、善徙的河流,每年携带约16亿吨的泥沙奔流而下,约有12吨泥沙沉积在三角洲及河口沿岸地区,平均每年新造陆地23―28平方公里。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三角洲,是我国温带最广阔、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文化。
年轻的黄河三角洲自明初以来的六百多年间,已经先后接收了三次大的移民:第一次是明朝洪武、永乐年间来自山西洪桐与河北枣强的移民,主要分布在黄河三角洲 中西部地区;第二次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来自鲁西的移民,主要分布在垦利、利津、沾化一带;第三次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分别来自鲁西和部分油田的移民,主 要分布于东营市东部地区。除此之外,小规模的移民更是源源不断。贯穿古今的移民,给黄河三角洲的文化打上了移民文化的烙印。如今黄河三角洲的许多地名还保 留着移民的痕迹。以沾化县为例,422个地名中,248个出现于明初,42个出现于1935年。由于地名产生的时间跨度较长,因此命名的风格
也各不相同。 早期的多以地形、姓氏、职业命名,如吴家、崔铺、豆腐李等,近现代则具有较多的社会文化含量,突出了时代特征,如爱国、联盟等。以“屋子”为后缀的地名则 反映了移民“赶黄河”的游走式农耕方式。来自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移民,将各自的乡土文化载入黄河三角洲,既彰显着各自的特点,又相互融合互补,形成了黄 河三角洲兼容并包、一体多元的移民文化。
黄 河三角洲的石油工业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也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征。这里拥有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油田人大多是从鲁西和全国各大油田迁徙来的移民,带 来了各地的精神和文化,这种多元性导致了黄河三角洲文化迅速融合,并创造出巨大的活力。正是这种新的、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文化和精神,促使了作为黄河三角洲 的中心城市――东营市的发展和跨越。
黄 河文化源远流长,先秦时有着繁盛的齐国文化,秦汉至清末又是各种文化交融发展,近现代时逐渐成熟,在黄河三角洲形成新的渤海文化。总起来看,齐鲁黄河文 化,有着务实性、抗争性、多元性特点,具有兼容和谐的群体主义精神、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抗争精神、忠勇无畏的爱国精神、宽厚忠孝的仁爱精神和勤奋节俭、 灵活务实的创业精神。篇五:山东地域文化莫言
莫言,原名管谟业,日生,山东高密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他自上世纪80年
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他的《红高粱》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文坛的里程碑之作,已经被翻译成20多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2011年莫言荣获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1]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莫言 主要作品
? 红高粱家族 ? 生死疲劳
? 食草家族 ? 天堂蒜薹之歌
? 酒国 ? 十三步
? 四十一炮 ? 红树林
? 檀香刑 ? 丰乳肥臀
? 金发婴儿 ? 奇死
中篇小说 ? 白棉花
? 爆炸 ? 筑路 ? 战友重逢 ? 幽默与趣味
? 高粱酒 ? 欢乐
? 怀抱鲜花的女人 ? 牛
? 高粱殡 ? 红蝗 ? 红耳朵
? 师傅越来越幽默
? 父亲在民夫连里 ? 梦境与杂种
? 模式与原形
? 白狗秋千架
短篇小说集
? 与大师约会 ? 透明的红萝卜
童年经历 军旅生涯 成名之路 鲁迅文学院时期 扬名海外
2作品 3作品风格
幻觉现实主义 意识流 黑色幽默 卡夫卡式荒诞
4所获奖项 5各方评价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
2月17日生,山东高密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他自上世
纪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他的《红高粱》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文坛的里程碑之作,已经被翻译成20多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
据当代作家田茂泉介绍说,,莫言的童年正值中国近代史上最悲惨的一段时期,全国饿殍遍野,莫言曾在香港大学公开演讲[2]时回忆道:“我们村里一天之内饿死了18人。”
莫言小学时便经常偷看“闲书”,包括《封神演义》《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青春之歌》《破晓记》《三家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
莫言在小学时辍学,在农村劳动长达10年,主要从事农业,种高粱、种棉花、放牛、割草。在文革期间无书可看时,他甚至看《新华字典》,尤其喜欢字典里的生字。后来,莫言的母亲在邻居手中买来了一套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莫言靠着这套书度过了文革岁月,接着又背着这套书走出家乡。至今莫言依然认为《中国通史简编》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书[3]。
莫言 照片(22张)
1976年莫言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班长、保密员、图书管理员、教员、干事等职。在部队担任图书管理员期间,莫言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书籍,将图书馆里1000多册文学书籍几乎全部看过。他也看过不少哲学和历史书籍,包括黑格尔的《逻辑学》、马克思的《资本论》等[4]。
1982年,莫言被提为正排级干部,部队恢复授衔时,莫言被授予上尉军衔,后被提为少校,为副师职干部。1983
1984年秋,著名作家徐怀中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创建文学系,他看到莫言的《民间音乐
》后,十分欣赏,破格给了莫言参加考试的机会,莫言顺利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5]
1985年初,莫言在《
中国作家》杂志发表《透明的红萝卜》而一举成名。 同年,冯牧在北京华侨大厦主持莫言创作研讨会,汪曾祺
、史铁生、李陀、雷达、曾镇南都高度评价了《透明的红萝卜》。[6]
1985年底,张洁在西德出席交流活动时,被问到1985年中国文坛有什么大事发生,张洁回答:“要说大事,那就是出现了莫言。”张洁形容《透明的红萝卜》是一个天才作家诞生的重要信号。[7]
1986年,莫言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毕业。同年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引起文坛极大轰动。[8]
1987年,莫言的中篇小说《欢乐》发表在《人民文学》杂志一、二期合刊上,由于当时的“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运动而遭到批判,《人民文学》杂志主编刘心武遭到停职调查,这期刊物也被收回销毁。
1988年4月,莫言发表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后来这部社会批判作品受到当时的政治风波影响,一度只能在港台出版。美国著名汉学家葛浩文在看到这部小说后,感到非常震撼,决定开始翻译莫言小说,葛浩文也成为了日后莫言作品走向世界的功臣。[9]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诺贝尔奖官网摘录了《天堂蒜薹之歌》一章节,作为对莫言作品的介绍。[10]
鲁迅文学院时期
1988年秋,莫言参加了中国作协委托北京师范大学办的研究生班,当时同期的同学有毕淑敏、刘震云、虹影、严
在鲁迅文学院期间,莫言创作了长篇讽刺小说《酒国》
,被葛浩文誉为创作手法最有力、最为丰富复杂的中国。
1991年,莫言在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创作研究生班获得文艺学硕士学位。
1992年,莫言作品的第一部英译本中短篇小说集《爆炸》(Explosions and other stories)在美国出版,由Janice Wickeri和Duncan Hewitt翻译。美国重量级文学评论杂志《World Literature Today
》评价说:“有如福克纳,莫言带领读者进入一个力鲜活丰富、圆满自足的世界。”[11]
1993年,由葛浩文翻译的《红高粱》英译本在欧美出版,引起热烈回响,被《World Literature Today》评选为“1993年全球最佳小说”。[2]《纽约时报》评论说:“通过《红高粱》这部小说,莫言把高密东北乡安放在世界文学的版图上。”[12]
1994年,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在获奖演说中提到莫言:“......不久后,这些系统还把同韩国的金芝河、中国的莫言等结合在了一起。”[13]
2000年,莫言的《红高粱》入选《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第18位)。
2001年,莫言的《红高粱》成为唯一入选《World Literature Today》评选的75年()40部世界顶尖文学名著的中文小说。[11]
2003年,莫言的短篇小说集《师傅越来越幽默》在美国出版,美国《时代周刊》评论说:“莫言是诺贝尔文学奖的遗珠。”[14]
2005年,《檀香刑》全票入围茅盾文学奖初选,当时获奖的呼声很高,最后却地以一票之差落选,无缘奖项[15]。《檀香刑》的落选也再次引发了文学界关于茅盾文学奖的争议。同年,莫言获得意大利诺尼诺国际文学奖[16],评委会赞扬他的作品“语言激情澎湃,具有无限丰富的想象空间”。
诺贝尔奖颁奖典礼
2007年,莫言从《检察日报》调到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
日,瑞典文学院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融合在一起。
1997年,莫言以长篇小说《丰乳肥臀》[17]夺得中国有史以来最高额的“大家文学奖”,获得高达十万元民币的奖金。同年由于《丰乳肥臀》引发的巨大争议,莫言脱离军界,转至《检察日报》社工作,并为报社的影视部撰写连续剧剧本。
2001年,莫言的长篇小说《檀香刑》出版,引起文学界热议,当时有人认为莫言可以凭这部小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有的评论家甚至用“伟大”来形容这部小说。
“我没当过什么官,突然当上了这个无边无沿的大学的校长,觉得很荣幸。”日在北京国子监举行的一场开学典礼上,莫言如是说。开学的是中国首家培养网络文学原创作者的公益性大学――网络文学大学,而该校的名誉校长正是莫言。
1981年开始创作生涯。迄今有长篇小说11部,中篇小说25部,短篇小说75篇。
相关作文推荐: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山东地域文化作文》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山东地域文化作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湘ICP备号-1 CopyRight &
成就未来,请记住本站域名是【】的谐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年级期末考试的作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