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常识性知识

您当前所在位置:
常识性文学常识大全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庙乐章共首。更多精彩内容请看文学常识大全。常识性文学常识大全汉赋是汉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它是一种诗化的散文。贾谊是西汉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散文中最著名的是政论文《过秦论》。司马相如是西汉时期辞赋的杰出作家,《子虚赋》和《上林赋》是他的代表作品。《史记》是西汉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写的一部史书,也是纪传文学的典范。汉代乐府民歌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乐府本来是指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关,后来人们把乐府机关采集整理保存的诗歌称为乐府诗。《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古代杰出的长篇叙事诗, 叙述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组无名氏的短诗,它是对乐府民歌的发展,标志着五言诗技巧达到了成熟的阶段。汉末建安时期,一批文人诗歌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被人们称为“ 建安风骨”。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曹操曹丕曹植父子,合称“三曹”。“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曹操《龟虽寿》中的名句,表现了英雄人物老当益壮的胸怀。蔡琰,字文姬,是建安时期的女诗人。她的五言《悲愤诗》表现汉末政治动乱所造成的人民的疾苦。阮籍是正始时期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家,有五言诗八十二首,总名为《咏怀诗》。陶渊明,东晋(公元年年)大诗人。他的诗表现田园恬淡宁静的生活情景,被人们称为“田园诗人”。陶渊明较晚时期所写的《桃花源诗并记》标志着他思想和艺术的新高度,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世外桃源”的社会理想。抒情长诗《西洲曲》代表了南朝(公元――年)民歌在艺术发展上的最高成就。“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北朝民歌《敕勒歌》中的诗句,描写了北方大草原的风光。《木兰诗》是北朝民歌的杰出代表作,描写了女英雄花木兰代父从军的动人故事。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山水诗派的开创者。干宝的《搜神记》是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代表。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是纪录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些人物言行和趣事的小品文,生动活泼,文笔简洁。《文心雕龙》是一部评论文学的著作,对后代文学评论有很大的影响。锺嵘的《诗品》是一部评论诗歌的著作,对后代诗歌评论有很大的影响。唐代(公元――年)的诗歌散文和小说都十分发达,尤其是唐诗的成就最高。唐代出现了很多的伟大诗人,像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等等。唐代文学家韩愈和柳宗元发起了古文运动。从中国上古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年)期间的文学,叫先秦文学。神话产生在文字发明以前。神话中充满了丰富的想象,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在中国流传最广的神话是“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等。《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相传曾经由孔子编选。《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庙乐章共首。《楚辞》为西汉刘向所辑,收有屈原宋玉写的赋,因具楚地方声,故称《楚辞》,对后代文学创作有深远影响。屈原是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是唯一的长篇抒情散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离骚》中的名句。先秦散文是指秦代以前的散文,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类。《左传》和《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论语》《孟子》《墨子》《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的代表。《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历史著作,在历史文学和语言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学生的言行,由孔子的学生写成。这部儒家经典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朋友从远方来是值得高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做的事,不应该让别人去做),这是孔子《论语》里的名言。唐代诗歌发展一般分成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流传到今天的唐诗有万多首,是这以前诗歌总和的两三倍。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文学常识大全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大家生活愉快。相关推荐:&&&&
精品学习网小学频道微信 公众平台 :二维码扫一扫 热点资讯全知道微信账号:小学生:jpxxs633
QQ群:关注精品学习网小学生频道新浪微博
@精品小学频道
频道相关推荐
精品学习网()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
小学试题库
文学常识最新更新
学习在线查询工具您当前位置:&&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姚安县小学 伍家磊    学习数学知识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基于以上的认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做了一些尝试:    一、联系生活,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    数学概念是有抽象性,而小学生 的思维却处于具体的形象思维占优势的阶段。困此,教学中应联系学生日常生活,选用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件,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具体实例联系起来,逐步形成新概念。    如:教学《减法的运算性质》,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如下教学:    首先,创设一个让学生当售货员卖文具的情境,让学生 根据下面题目的要求进行“买卖”活动。小明到学校小卖部买一把铅笔和一把尺子。一支铅笔的价钱是1角2分,一把直尺的价钱是2角8分。小明付出1元钱,售货员应找给小明多少钱?    其次,让学生说出在“买卖”过程中是如何“找退”的?(1)从1元钱中减去铅笔的钱数,再减去直尺的钱数,即是应“找退”(剩下)的钱数。列式为:(分)(2)从1元钱中减去铅笔与直尺的总钱数,即是应“找退”{剩下}的钱数。列式为:100(12+28)=60(分)。    再次,组织学生 讨论:(1)“1001228”求的是什么?“100(12+28)”又求的是什么?(2)两种不同算法结果怎样?(3)说明两道式子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到:1001228 = 100(12+28)。由于学生已有钱币在实际计算中运用减法运算性质的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学生 就不难概括出减法的运算性质。    这样教学,学生获得感性材料十分充分,形成的表象也就更加鲜明,从而促进概念的形成过程,有利于抽象概括出概念的本质属性。    二、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法则的推导过程。    在进行计算法则教学时,应当避免将“法则”或“方法”作为一种“静态的结果”直接进行灌输,让学生机械的记忆、反复练习,而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自己去发现合理的算法,从而逐步归纳、推导出计算法则。    如:教学“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时,若能联系生活实际,把例题改编成学生熟悉的内容元、角、分的知识进行教学,学生就感到自然,不陌生。可以从钢笔与圆珠笔的价钱引入,求两种笔一共多少钱,就把几元和几元相加,几角和几角相加,几分和几分相加。这就是笔算小数加减法的第一步: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当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时,就向前一位进一,学生就能理解到:分和分相加满十后,就是1角,则在角的这一位上加1,就多了1角;当角和角相加满十后,就是1元,就在元的这一位上加1,就多了1元,依此类推。这样,学生对小数的退位减法也能轻松的掌握,不感到茫然,也不感到困难。因为他们在计算时想到了买东西付钱的情景。    这样,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不但推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而且也进一步理解了为什么要这样算的过程。    三、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应用题的分析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应用题教学要注意联系学生 的生活实际,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探索,引导学生 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这为应用题教学指明了方向。因此,在教学中若能把书本上的例题 改编成学生身边的数学问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创设一种大家熟悉的生活情境,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缩短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使静态的应用题情节变为动态的亲自感受。    如:教学“三步计算应用题”,第八册第14页例3:新镇小学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0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虽然该题取材于生活实际,但离学生 生活实际较远,因而在理解上存在一些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联系学生身边的生活 实际 ,把课堂变成舞台,在课堂上办起了“数学商店”,学生 当“售货员”,教师当“顾客”,课上学生们利用自己铅笔盒中的文具作“商品”办起了“文具商店”.教师来到一组学生办的“文具商店”里买文具,问:“售货员,铅笔多少钱一支?橡皮多少钱一块?我要买2支铅笔,4块橡皮,你应收多少钱?”教师又来到另一组又买了5把直尺、3支钢笔教师在教室里“兜”了一圈,提供了好几道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然后请各组“售货员”汇报一下,你们是怎么算的?由于学生对购买文具都亲自经历过,算起来当然得心应手,学生 们都知道先算出一种商品应付的钱,再算出另一种商品应付的钱,最后把两种商品的价钱合起来,算出一共付多少钱。学生在这种联系生活的活动中,不仅学会了如何解答三步应用题,而且对这类应用题的分析过程也得到了很好的训练,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要灵活地使用教材,善于把教学内容放在真实有趣的情境里,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再创造”的过程,才能发展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热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天是周一,新的一周的开始,来和大家分享小学数学知识吧!小学数学是一科拉分很大的科目,不像语文,好的学生和差的学生,差距也就在十分左右,而数学不一样,好的学生可以考100分,而差的学生可能考不及格。
  小学是一个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小学的底子没有打好,在后来的学习之中,也会感到吃力。所以在小学阶段,孩子们一定要劳逸结合,把该学的知识点学习透彻,才能为以后长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我就给小学的孩子们分享小学期间数学常用的知识点。
  一、整数
  二、小数
  三、分数和百分数
  四、分数有关问题
  五、分数有关问题
  六、纳税与利息(这种在生活中也可以使用哦)
  七、整数的意义
  八、约数倍数、奇数偶数、整数的特征、质数合数
  九、分解质因数
  十、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
  十一、四则运算的法则
  十二、运算定律
  十三、积的变化和商不变
  十四、解方程的方法
  十五、比和比例
  十六、量的计算
  十七、常用的计算公式表
  十八、平面图形的认识和计算(三角形,四边形)
  十九、平面图形的认识和计算(圆,扇形,轴对称图形)
  二十、关于日期的小常识
  在小学之中,同学们所学到的基础知识是有限的,所以有充足的时间理解记忆,大家一定要有意识的在小学阶段努力的吃透知识点,要让孩子把学习当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新的一周,继续努力!
  想了解更多更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可以与我微信交流 danaoxs376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给大家分享教育孩子的技巧,育儿即育己,要学会跟孩子一起成长...
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评论部评论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美国独立教育顾问协会认证顾问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小学生社会基础性常识汇总170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小学生社会基础性常识汇总170题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二年级上册&知识点概括总结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进率关:1毫米=0.1厘米;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6-22=34。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1-22=39.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例如:28+24+23=85.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例如:85-40-26=19.11.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例如:67-25+28=70。12.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符号&:∠13.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指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其运算结果称为积。&“×”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10(因数)&×(乘号)&200(因数)&=(等于号)&2000(积)14.1—6的乘法口诀1×1=1&&&&&1×2=22×2=4&&&&1×3=32×3=63×3=9&&&1×4=42×4=83×4=124×4=16&&1×5=52×5=103×5=154×5=205×5=25&1×6=62×6=123×6=184×6=245×6=306×6=3615.7——9的乘法口诀1×7=72×7=143×7=214×7=285×7=356×7=427×7=49&&1×8=82×8=163×8=244×8=325×8=406×8=487×8=568×8=64&1×9=92×9=183×9=274×9=365×9=456×9=547×9=638×9=729×9=81&&扩展资料:1.角的动态定义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所旋转射线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开始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终边&2.角的种类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决定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相反,张开的越小,角则越小。在动态定义中,取决于旋转的方向与角度。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负角、正角、优角、劣角、0角这10种。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称为角度制。此外,还有密位制、弧度制等。&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负角: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而成的角叫做负角。&正角:逆时针旋转的角为正角。&0角:等于零度的角。&余角和补角:两角之和为90°则两角互为余角,两角之和为180°则两角互为补角。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得的只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为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构成两对对顶角。互为对顶角的两个角相等。&还有许多种角的关系,如内错角,同位角,同旁内角(三线八角中,主要用来判断平行)!&3.乘法的运算定律整数的乘法运算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消去律。&随着数学的发展,&运算的对象从整数发展为更一般群。&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二年级下册知识点概括总结1.表内除法的知识点:(1)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根据表内乘法,计算简单的除法。&(2)会用乘法口诀求商。&(3)根据乘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4)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2.除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3.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那几个数的乘积,就是除法的性质。有时可以根据除法的性质来进行简便运算。如:300÷25÷4=300÷(25×4)4.除法公式(1)被除数÷除数=商&(2)被除数÷商=除数&(3)除数×商=被除数5.被除数除法运算中被另一个数所除的数,如24÷8=3,其中24是被除数6.除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后面的数叫做除数。&例:8÷2=4则2为除数。8为被除数。除数不能为0,否则没有意义。7.商:在一个除法算式里,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进而推导得出:商×除数+余数=被除数。&8.完全商当数a除以数b(非0)能除得尽时,这时的商叫完全商。如:9÷3=3,3就是完全商。&9.不完全商如果数a除以数b(非零)除不尽,得到的商就是不完全商。如:10÷3=3......1,这里的3就是不完全商。10.被除数和商的关系被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也相应的扩大(缩小)n倍。&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相应的缩小(扩大)n倍)。11.2—6的乘法口诀2×2=4&&&&2×3=63×3=9&&&2×4=83×4=124×4=16&&2×5=103×5=154×5=205×5=25&2×6=123×6=184×6=245×6=306×6=3612.直角:几何原本中的定义:当一条直线和另一条横的直线交成的邻角彼此相等时,这些角的每一个被叫做直角,而且称这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一条直线。&一个直角等于90度,符号:Rt∠13.几何中的锐角:大于0°小于90°(直角)的角。&两个锐角相加不一定大于直角,但一定小于平角。14.钝角:钝角大于直角(90°)小于平角(180°)的角叫做钝角。15.平移: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平移可以不是水平的。16.旋转: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绕点O旋转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叫做旋转角,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ˊ,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17.旋转的性质(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相等。&18.旋转的三要素(1)旋转中心;&(2)旋转方向;&(3)旋转角度。&注意:三要素中只要任意改变一个,图形就会不一样。&旋转变换是由一个图形改变为另一个图形,在改变过程中,原图上所有的点都绕一个固定的点换同一方向,转动同一个角度19.表内除法的知识点:(1)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根据表内乘法,计算简单的除法。&(2)会用乘法口诀求商。&(3)根据乘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4)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20.7、8、9的乘法口诀7×7=49&&7×8=568×8=64&7×9=638×9=729×9=81&21.万以内的数的认识100=10个10(10个10相加的结果等于100)0(10个100相加的结果等于1000)22.克克为质量单位,符号&g,相等于千分之一千克。一克的重量大约相于一立方厘米水在室温的质量,大约有一个万字夹的质量。&1&吨&=&1,000,000&克&(一百万克)&1&公斤(1千克)&=&1,000&克&(一千克)&1&市斤&=&500克&(1&克&=&0.002市斤&)&1&毫克&=&0.001&克&(1克=1000毫克)&1&微克&=&0.000&001&克&(1克=1000000微克)&1&纳克&=&0.000&000&001&克(1克=纳克)23.千克千克:(符号kg或㎏)为国际单位制中量度质量的基本单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基本单位之一。&
馆藏&42874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健康知识常识儿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