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方程解应用题,.

列方程解_百度知道
多花了5分钟;小时、乙两市之间的距离,若风速是24千米&#47,求甲,回来是逆风,顺风飞行时间1小时55分钟一架飞机从甲市飞往乙市
提问者采纳
距离为x千米1小时55分钟=1又12分之11小时 所以x/2+2423分之12x-24=2分之x+2423分之12x-2分之x=4846分之x=48x=2208 答距离是2208千米 如有不明白;(1又12分之11)-24=x&#47,记得采纳,可以追问如有帮助
x/2是哪来的啊?
多5分钟所以1小时55分+5=2小时
提问者评价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小时55分钟=23/12小时
设飞机的速度为x千米/12×(x+24)=2×(x-24)23(x+24)=24x-57623x+552=24x-576x=1128x=1128甲乙两城市距离为;小时23&#47
x/(1又12分之11)-24=x/2+2423分之12x-24=2分之x+2423分之12x-2分之x=4846分之x=48x=2208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电学中常见的列方程计算归类
当前位置:>>>>>>>>
  电学中的列方程计算通常有三种形式:①根据开关的不同状态列方程,②根据滑动变阻器的不同位置列方程,③根据电表的不同位置列方程。
  1.根据开关的不同状态列方程
  例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A;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8A;则电阻R1与R2的比值为多少?
  解: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R1与R2为串联,设电源的电压为U。
  由得:0.2A=    ①
  开关S1、S2都闭合时, R2被短路,只有R1接入电路。
  由得:0.8A=      ②
  由①②组成方程组,解得:R1:R2=1:3
  2.根据滑动变阻器的不同位置列方程
  例2.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压为U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后,当滑动变阻器P位于某一位置A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V;移动变阻器P位于另一位置B时,电流表的示数增大了0.2A,电阻R的功率增大了2W,则该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多少?
  解:当滑动变阻器之P位于位置A时,设R的电流为I1,功率为P1,则:
  由P=UI得:      ①
  由得:      ②
  当滑动变阻器P位于位置B时,电阻R则有:I2=0.2A+I1,P2=P1+2W。
  由得:  ③
  由①②③组成方程组,解得:  
  3.根据电表的不同位置列方程:
  例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1、R2、R3接在电压为U的电源上,电阻R1的阻值为8Ω,R3的阻值为R1的3倍,当电压表在A位置时,其示数为12V,电压表在B位置时,其示数为20V,求电阻R2的阻值及电源的电压为多少?
  解:由电路图可知R1、R2、R3为串联电路,设电路中的电流为I,电源的电压为U,R3=3 R1=3×8Ω=24Ω,则:
  当电压表在A位置时,电压表测R1. R2的电压:
  由得: ①
  当电压表在B位置时,电压表测R2、R3的电压:
  由得:& ②
  由①②组成方程组,解得:
  电源的电压:
  学生练习:
  1.某电热器的电路如图所示,电阻,用其给水加热,且电源的电压保持不变。①开关S1、S2同时闭合,S3断开;②开关S1、S2同时断开,S3闭合;两种情况下,使质量相等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则以上两种情况下的通电时间之比为多少?
  解:(1)开关S1、S2同时闭合,S3断开,R1与R2并联,设①②两次放热相同都为Q。
  由得:解得:
  由得:  ①
  (2)开关S1. S2同时断开,S3闭合,R1与R2串联:
  由得: 
  由得:  ②
  由①②组成方程组,①:②解得:
  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压为9V,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位于A、B的中点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A,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位于A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A,求电阻R的阻值为多少?
  解: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位于A、B的中点时,R,接入电路的阻值为。
  由得:0.3A=   ①
  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位于A时,R,接入电路的阻值为。
  由得:0.2A=    ②
  由①②组成方程组:解得:
  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压为6V,R为10Ω,当电流表接在a处,闭合S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A;当电流表接在b处,闭合S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1A,求电阻R1与R2的阻值各是多少?
  解: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1与R2并联在电路中,由并联电路的规律可得:&&& ①
  电路的总电流:
  由得:
  由得:     ②
  由①②组成方程组,解得:
【上一篇】
【下一篇】怎样才能学好列方程解应用题? - 同桌100学习网
您好,欢迎您来到![]或[]
在线解答时间:早上8:00-晚上22:30周六、日照常
怎样才能学好列方程解应用题?
怎样才能学好列方程解应用题?
提问者:xionghao0427
上传:[注意:图片必须为JPG,GIF,PNG格式,大小不得超过2M]
您好,欢迎来到同桌100!您想继续回答问题?您是新用户?
.列方程解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①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
②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③解方程;
④检查,写出答案。
(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
弄清题意后,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恰当地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3)运用一般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
①列方程解加、减法应用题。如:
甲乙两人年龄的和为29岁,已知甲比乙小3岁,甲、乙两人各多少岁?
数量间的等量关系:
甲的年龄 + 乙的年龄 = 甲乙二人的年龄和
解:设甲的年龄是x岁,则乙的年龄为:(x+3)岁。
x+(x+3)=29
x=13……甲的年龄
13+3=16(岁)……乙的年龄
答:甲的年龄是13岁,乙的年龄是16岁。
②列方程解乘、除法应用题。如:
学校图书馆买来故事书240本,相当于科技书的3倍,买来科技书多少本?
科技书的本数 3 = 故事书的本数
解:设买来科技书x本
答:买来科技书80本。
(4)用计算公式、性质、数位及计数单位等做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
①一长方形的周长是240米,长是宽的1.4倍,求长方形的面积。
( 长 + 宽 ) 2=周长
解:设宽是x米,则长是(1.4x)米。
(1.4x+x) 2=240
2.4x=240 2
x=50……长方形的宽
50 1.4=70(米) ……长方形的长
70 50=3500(平方米)
答:长方形的面积是3500平方米。
②三角形ABC中,角A是角B的2倍,角A与角B的和比角C小18°。求三个角的度数。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
角A + 角B + 角C = 180度
解:设角B是x度,
则角A是(2x)度,角C是[(2x+x)+18]度。
2x+x+[(2x+x)+18]=180
x=27……角B的度数
27 2=54(度)……角A的度数
54+27+18=99(度)……角C的度数
答:角A是54度,角B是27度,角C是99度。
因为:角B<角A<角C,90°<角C<180°,所以这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③一个两位数,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的和是6。若以原数减去7,十位数与个位数字相同,求原数。
十位上的数字 个位上的数字
解:设原数的个位数字为x。则原数十位上的数字为:6-x;若从原数中减去7,则个位上的数字变为:10+x-7、十位上的数字变为:6-x-1。
6-x-1=10+x-7
x=1……原数的个位数字
6-1=5……原数的十位上的数
因此,原数是:51。
2.列方程解二、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广水电影院原有座位32排,平均每排坐38人;扩建后增加到40排,可比原来多坐584人。扩建后平均每排可以坐多少人?
解:设扩建后平均每排坐x人。
x 40-38 32=584
40x=584+1216
答:扩建后平均每排可以坐45人。
3.列方程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
某班学生合买一种纪念品,每人出1元,多4元6角;每人出9角,就差5角。求这件纪念品多少钱?这个班共有多少名学生?
解:设这个班共有x名学生
x-4.6=9 10 x+5 10
x-4.6=0.9x+0.5
x=51……这个班学生人数
51-4.6=46.4(元) ……纪念品的单价
答:这件纪念品46.4元;这个班共有学生51名。
4.用方程解和用算术法解应用题的比较
用方程解应用题和用算术法解应用题有什么区别,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思路不同。
用方程解应用题,要设未知数x,并且把未知数x与已知数放在一起,分析应用题所叙述的数量关系,再根据数量关系和方程的意义,列出方程式。
用算术法解应用题,要把已知数集中起来,加以分析,找出已知数与未知数之间的联系,列出算式表示未知数。例如:
小华身高160厘米,比小兰高15厘米。小兰的身高是多少厘米?
用方程解:
解:设小兰的身高x厘米
或:x+15=160
用算术法解:
160-15=145
通过比较,同学们可以看出,这两种方法的主要区别是未知数参加不参加到列式之中。列算术式,是根据题中的条件,由已知推出未知,用已知数之间的关系来表示未知数。未知数是运算的结果,已知与未知数用等号隔开。列方程式,是根据题目叙述的顺序,未知数参加列式,未知数与已知数用运算符号相连接,从整体上反映数量关系的各个方面,所以,解题方式灵活多样,适用面广,用来解答那些反叙的问题更显得方便。
【典型范例剖析】
例1 甲乙两桶油,甲桶里有油45千克,乙桶里有油24千克,问从甲桶里倒多少千克的油到乙桶里,才能使甲桶里的油的重量是乙桶里的1.5倍?
分析:根据变动以后“甲桶里油的重量是乙桶的1.5倍”,可以列出等量关系式:
现在乙桶里油的重量 1.5 = 现在甲桶里油的重量
设从甲桶里倒x千克的油到乙桶里,那么,现在甲桶里的油是(45-x)千克,现在乙桶里的油是(24+x)千克。
解:设从甲桶里倒x千克油到乙桶里。
(24+x) 1.5=45-x
36+1.5x=45-x
36+1.5x+x=45
36+2.5x=45
x=(45-36) 2.5
答:从甲桶里倒3.6千克的油到乙桶里,才能使甲桶里油的重量是乙桶的5倍。
例2 一位三位数,个位上的数字是5,如果把个位上的数字移到百位上,原百位上的数字移到十位上,原十位上的数字移到个位上,那么所成的新数比原数小108,原数是多少?
分析:原三位数中只知道个位数字,百位和十位上的数字都不知道。如果设原三位数中的百位数字与十位数字拼成的二位数为x,则原三位数可表示为“10x+5”,那么新数就可以表示为“5 100+x”。
解:设原三位数中的百位数字与十位数字拼成的二位数为x,可得方程:
10x+5=5 100+x+108
10x-x=500+108-5
10 67+5=675……原三位数
答:原三位数是675。
例3 某校附小举行了两次数学竞赛,第一次及格人数是不及格人数的3倍还多4人,第二次及格人数增加5人,正好是不及格人数的6倍,问参加竞赛的有多少人?
分析:本题所求的参赛人数包括了及格的和不及格的人数,而第二次的参赛人数与第一次参赛人数有直接关系的条件,总人数又不变。所以我们设第一次参赛的不及格人数为x人,那么第一次参赛及格的人数可以用“(3x+4)”人来表示,总数是(4x+4)人,第二次参赛及格的人数是(3x+4+5)人,不及格的人数是(x-5)人,根据“第二次及格人数是不及格人数的6倍”,这一等量关系,可列方程。
解:设第一次参赛不及格的人数为x,依据题意可得方程:
3x+4+5=(x-5) 6
3x+9=6x-30
则 4x+4=13 4+4=56……参加竞赛的人数
答:参加竞赛的有56人。
【易错题解举例】
例1 吉阳村有粮食作物84公顷,比经济作物的4倍多2公顷,经济作物有多少公顷?
错误:设经济作物有x公顷
x=(84-2)÷4
答:经济作物有20.5公顷。
分析:这题列出的式子是一个算术式,不是方程。错误在于没有弄清方程和算术式的区别。算术式是由已知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用来表示未知数,如本题的“x=(84-2) ÷4”;而在方程里,未知数则是参加运算的,本题中的“x”则没有参加运算。
改正:设经济作物有x公顷
4x+2=84(或4x=84-2)
答:经济作物有20.5公顷。
例2 食堂运来一批煤,原计划每天烧210千克,可以烧24天。改进炉灶后这批煤可烧28天。问:改进炉灶后平均每天比原计划节约多少千克?
错误:设每天比原计划节约x千克
28x=210 24
210-180=30(千克)
答:改进炉灶后平均每天比原计划节约30千克。
分析:题中所设未知数x与方程式中的x所表示的意义不同。题目中的方程式的“x”所表示的是“改进炉灶后平均每天烧煤数”,并不表示“节约”的数。本题可以采用“间接设未知数法”或“直接设未知数法”。
改正:(1)间接设未知数
解:设改进炉灶后每天烧煤x千克,则每天比原计划节约(210-x)千克。
28x=210 24
210-x=210-180=30
(2)直接设未知数
解:设改进炉灶后平均每天比原计划节约x千克。
(210-x) 28=210 24
答:改进炉灶后平均每天比原计划节约30千克。
例3 王兰有64张画片,雷江又送给她12张,这时王兰和雷江的画片数相等。雷江原有画片多少张?(用方程解)
错误:设雷江原有画片x张
分析:雷江送12张画片给王兰后,两人的画片数才相等。也就是说,雷江减少12张,王兰增加12张之后,他们的画片数才同样多。此解法把等量关系弄错了,误认为雷江的画片减少12张后与王兰原有的画片数相等。
改正:设雷江原有画片x张。
x-12=64+12
答:雷江原有画片88张。
【解题技巧指点】
1. 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往往列出来的是一个算术式,误以为是方程。如:广水市吉阳村有粮食作物84公顷,比经济作物的4倍多2公顷,经济作物有多少公顷?
解:设经济作物有x公顷
x=(84-2) 4
答:经济作物有20.5公顷。
本题中的“x=(84-2) 4”是一个算术式。出现上述错误,原因在于没有弄清方程式和算术式的区别。算术式是由已知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用来表示未知数;而在方程里,未知数则是参加运算的。本题的方程应该列为:
4x+2=84或4x=84-2或84-4x=2
2.按照题意,恰当地设未知数。如:第一教工食堂运来一批煤,原计划每天烧煤210千克,可烧24天,改进炉灶后这批煤可烧28天。问:改进炉灶后平均每天比原计划节约多少千克?
设未知数时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设未知数为x,题目中问什么,就设什么为x;另一种是间接设未知数为x,再通过这个量与所求问题的关系,求出应用题中要求的未知量。
如果按直接设未知数为x的方法解答,那么本题中所列方程应该是:
解:设每天比原计划节约x千克煤
(210-x) 28=210 24
如果采用间接设未知数x的方法:
解:设改进炉灶后每天烧煤x千克,则每天比原计划节约(210-x)千克。
28x=210 24
210-180=30(千克)
答:每天比原计划节约30千克。
回答者:teacher012
.列方程解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①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
②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③解方程;
④检查,写出答案。
(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
弄清题意后,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恰当地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3)运用一般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
①列方程解加、减法应用题。如:
甲乙两人年龄的和为29岁,已知甲比乙小3岁,甲、乙两人各多少岁?
数量间的等量关系:
甲的年龄 + 乙的年龄 = 甲乙二人的年龄和
解:设甲的年龄是x岁,则乙的年龄为:(x+3)岁。
x+(x+3)=29
x=13……甲的年龄
13+3=16(岁)……乙的年龄
答:甲的年龄是13岁,乙的年龄是16岁。
②列方程解乘、除法应用题。如:
学校图书馆买来故事书240本,相当于科技书的3倍,买来科技书多少本?
科技书的本数 3 = 故事书的本数
解:设买来科技书x本
答:买来科技书80本。
(4)用计算公式、性质、数位及计数单位等做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
①一长方形的周长是240米,长是宽的1.4倍,求长方形的面积。
( 长 + 宽 ) 2=周长
解:设宽是x米,则长是(1.4x)米。
(1.4x+x) 2=240
2.4x=240 2
x=50……长方形的宽
50 1.4=70(米) ……长方形的长
70 50=3500(平方米)
答:长方形的面积是3500平方米。
②三角形ABC中,角A是角B的2倍,角A与角B的和比角C小18°。求三个角的度数。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
角A + 角B + 角C = 180度
解:设角B是x度,
则角A是(2x)度,角C是[(2x+x)+18]度。
2x+x+[(2x+x)+18]=180
x=27……角B的度数
27 2=54(度)……角A的度数
54+27+18=99(度)……角C的度数
答:角A是54度,角B是27度,角C是99度。
因为:角B<角A<角C,90°<角C<180°,所以这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③一个两位数,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的和是6。若以原数减去7,十位数与个位数字相同,求原数。
十位上的数字 个位上的数字
解:设原数的个位数字为x。则原数十位上的数字为:6-x;若从原数中减去7,则个位上的数字变为:10+x-7、十位上的数字变为:6-x-1。
6-x-1=10+x-7
x=1……原数的个位数字
6-1=5……原数的十位上的数
因此,原数是:51。
2.列方程解二、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广水电影院原有座位32排,平均每排坐38人;扩建后增加到40排,可比原来多坐584人。扩建后平均每排可以坐多少人?
解:设扩建后平均每排坐x人。
x 40-38 32=584
40x=584+1216
答:扩建后平均每排可以坐45人。
3.列方程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
某班学生合买一种纪念品,每人出1元,多4元6角;每人出9角,就差5角。求这件纪念品多少钱?这个班共有多少名学生?
解:设这个班共有x名学生
x-4.6=9 10 x+5 10
x-4.6=0.9x+0.5
x=51……这个班学生人数
51-4.6=46.4(元) ……纪念品的单价
答:这件纪念品46.4元;这个班共有学生51名。
4.用方程解和用算术法解应用题的比较
用方程解应用题和用算术法解应用题有什么区别,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思路不同。
用方程解应用题,要设未知数x,并且把未知数x与已知数放在一起,分析应用题所叙述的数量关系,再根据数量关系和方程的意义,列出方程式。
用算术法解应用题,要把已知数集中起来,加以分析,找出已知数与未知数之间的联系,列出算式表示未知数。例如:
小华身高160厘米,比小兰高15厘米。小兰的身高是多少厘米?
用方程解:
解:设小兰的身高x厘米
或:x+15=160
用算术法解:
160-15=145
通过比较,同学们可以看出,这两种方法的主要区别是未知数参加不参加到列式之中。列算术式,是根据题中的条件,由已知推出未知,用已知数之间的关系来表示未知数。未知数是运算的结果,已知与未知数用等号隔开。列方程式,是根据题目叙述的顺序,未知数参加列式,未知数与已知数用运算符号相连接,从整体上反映数量关系的各个方面,所以,解题方式灵活多样,适用面广,用来解答那些反叙的问题更显得方便。
【典型范例剖析】
例1 甲乙两桶油,甲桶里有油45千克,乙桶里有油24千克,问从甲桶里倒多少千克的油到乙桶里,才能使甲桶里的油的重量是乙桶里的1.5倍?
分析:根据变动以后“甲桶里油的重量是乙桶的1.5倍”,可以列出等量关系式:
现在乙桶里油的重量 1.5 = 现在甲桶里油的重量
设从甲桶里倒x千克的油到乙桶里,那么,现在甲桶里的油是(45-x)千克,现在乙桶里的油是(24+x)千克。
解:设从甲桶里倒x千克油到乙桶里。
(24+x) 1.5=45-x
36+1.5x=45-x
36+1.5x+x=45
36+2.5x=45
x=(45-36) 2.5
答:从甲桶里倒3.6千克的油到乙桶里,才能使甲桶里油的重量是乙桶的5倍。
例2 一位三位数,个位上的数字是5,如果把个位上的数字移到百位上,原百位上的数字移到十位上,原十位上的数字移到个位上,那么所成的新数比原数小108,原数是多少?
分析:原三位数中只知道个位数字,百位和十位上的数字都不知道。如果设原三位数中的百位数字与十位数字拼成的二位数为x,则原三位数可表示为“10x+5”,那么新数就可以表示为“5 100+x”。
解:设原三位数中的百位数字与十位数字拼成的二位数为x,可得方程:
10x+5=5 100+x+108
10x-x=500+108-5
10 67+5=675……原三位数
答:原三位数是675。
例3 某校附小举行了两次数学竞赛,第一次及格人数是不及格人数的3倍还多4人,第二次及格人数增加5人,正好是不及格人数的6倍,问参加竞赛的有多少人?
分析:本题所求的参赛人数包括了及格的和不及格的人数,而第二次的参赛人数与第一次参赛人数有直接关系的条件,总人数又不变。所以我们设第一次参赛的不及格人数为x人,那么第一次参赛及格的人数可以用“(3x+4)”人来表示,总数是(4x+4)人,第二次参赛及格的人数是(3x+4+5)人,不及格的人数是(x-5)人,根据“第二次及格人数是不及格人数的6倍”,这一等量关系,可列方程。
解:设第一次参赛不及格的人数为x,依据题意可得方程:
3x+4+5=(x-5) 6
3x+9=6x-30
则 4x+4=13 4+4=56……参加竞赛的人数
答:参加竞赛的有56人。
【易错题解举例】
例1 吉阳村有粮食作物84公顷,比经济作物的4倍多2公顷,经济作物有多少公顷?
错误:设经济作物有x公顷
x=(84-2)÷4
答:经济作物有20.5公顷。
分析:这题列出的式子是一个算术式,不是方程。错误在于没有弄清方程和算术式的区别。算术式是由已知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用来表示未知数,如本题的“x=(84-2) ÷4”;而在方程里,未知数则是参加运算的,本题中的“x”则没有参加运算。
改正:设经济作物有x公顷
4x+2=84(或4x=84-2)
答:经济作物有20.5公顷。
例2 食堂运来一批煤,原计划每天烧210千克,可以烧24天。改进炉灶后这批煤可烧28天。问:改进炉灶后平均每天比原计划节约多少千克?
错误:设每天比原计划节约x千克
28x=210 24
210-180=30(千克)
答:改进炉灶后平均每天比原计划节约30千克。
分析:题中所设未知数x与方程式中的x所表示的意义不同。题目中的方程式的“x”所表示的是“改进炉灶后平均每天烧煤数”,并不表示“节约”的数。本题可以采用“间接设未知数法”或“直接设未知数法”。
改正:(1)间接设未知数
解:设改进炉灶后每天烧煤x千克,则每天比原计划节约(210-x)千克。
28x=210 24
210-x=210-180=30
(2)直接设未知数
解:设改进炉灶后平均每天比原计划节约x千克。
(210-x) 28=210 24
答:改进炉灶后平均每天比原计划节约30千克。
例3 王兰有64张画片,雷江又送给她12张,这时王兰和雷江的画片数相等。雷江原有画片多少张?(用方程解)
错误:设雷江原有画片x张
分析:雷江送12张画片给王兰后,两人的画片数才相等。也就是说,雷江减少12张,王兰增加12张之后,他们的画片数才同样多。此解法把等量关系弄错了,误认为雷江的画片减少12张后与王兰原有的画片数相等。
改正:设雷江原有画片x张。
x-12=64+12
答:雷江原有画片88张。
【解题技巧指点】
1. 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往往列出来的是一个算术式,误以为是方程。如:广水市吉阳村有粮食作物84公顷,比经济作物的4倍多2公顷,经济作物有多少公顷?
解:设经济作物有x公顷
x=(84-2) 4
答:经济作物有20.5公顷。
本题中的“x=(84-2) 4”是一个算术式。出现上述错误,原因在于没有弄清方程式和算术式的区别。算术式是由已知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用来表示未知数;而在方程里,未知数则是参加运算的。本题的方程应该列为:
4x+2=84或4x=84-2或84-4x=2
2.按照题意,恰当地设未知数。如:第一教工食堂运来一批煤,原计划每天烧煤210千克,可烧24天,改进炉灶后这批煤可烧28天。问:改进炉灶后平均每天比原计划节约多少千克?
设未知数时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设未知数为x,题目中问什么,就设什么为x;另一种是间接设未知数为x,再通过这个量与所求问题的关系,求出应用题中要求的未知量。
如果按直接设未知数为x的方法解答,那么本题中所列方程应该是:
解:设每天比原计划节约x千克煤
(210-x) 28=210 24
如果采用间接设未知数x的方法:
解:设改进炉灶后每天烧煤x千克,则每天比原计划节约(210-x)千克。
28x=210 24
210-180=30(千克)
答:每天比原计划节约30千克。
回答者:teacher012  摘 要: 任何应用题都包含或多或少的曲折,迂回情节,因此解决问题时往往采取迂回策略求得问题的解决。选择什么方案解答应用"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列方程解应用题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 任何应用题都包含或多或少的曲折,迂回情节,因此解决问题时往往采取迂回策略求得问题的解决。选择什么方案解答应用题,既与思维的策略性有关,也与思维的灵活性有关,它显示出学生能否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方面,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因此,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宜设计一些多开端、多思路、多等量、多解法的题型,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中国论文网 /2/view-5466504.htm  关键词: 列方程; 应用题; 数学; 思维; 能力; 思路;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4-01   “数学”不只是为了教给学生一些数字的变化和计算的知识,重要的还是需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简捷性和敏锐性,使学生遇到问题立即会选择最佳思路和方法,而方程解题就是这方面知识的发展。它是应用题知识的横向开拓,用它解题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解题能力。   在上关于警戒水位的问题这个课时,我首先从例题上引导学生读题观察,理解题意,然后指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这时问题产生了,由于这里学生的认知局限性,学生对于什么是湖、大坝,甚至水库,堤坝都不知道是什么,给审题带来比较大的困难,我还结合学生常见的鱼塘、塘堤等学生熟悉的情境进行说明,学生才恍然大悟,由此可见,我们提供给学生的情境必须是学生真正熟悉的生活情境,要结合当地学生的认识水平,这才是有效的情境。其次备课一定要深入,不仅要熟悉教材内容、教法、学法,还要深入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情况,这样才能备好一节课。   在交流汇报时,学生说出了如下数量关系:警戒水位+超出部分=今日水位;今日水位―警戒水位=超出部分;今日水位―超出部分=警戒水位。然后让学生依据数量关系列出相应的方程,这时学生发现例题与之前所学的方程有所不同,之前列方程时题目中未知数已经有了,直接看出x表示那个量,而例题中并没有x,从而引导学生了解到:要列方程必须把其中的未知量假设为x,从实际中让学生发现列方程解决问题时有“设……为x”的必要性,不至于出现在列方程时不写“解:设……”的情况。但是学生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时还有四个主要障碍:一是用方程解题的思路难以形成;二是不会寻找等量关系;三是不会列方程式;四是不会解方程。   鉴于以上情况,教学时可着重抓好下列四个方面,帮助学生开拓思路,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应用题。   一、明确学习目标,通过类比训练,抓好“过渡”理清思路   教学开始,首先对学生说明这节的应用题都会解答,但学习这一节的目的主要是要掌握新的解题思路,学习新的解题方法,为今后解答更复杂的应用题打基础。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然后抓好由算数解法到方程解法的过渡,通过类比训练,初步领会两种解法的不同思路,初步体会方程解法的优越性。例如:教例题“今天上午8时,洪泽湖蒋坝水位达14.14米超过警戒水位0.64米,警戒水位是多少米?”先用算术关系式,今日水位-超出部分=警戒水位,再启发学生说出求今日水位的关系式,启发学生用字母X表示警戒水位,得到X+0.64=14.14,就是解这道题的方程,此时,向学生指出设未知数X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个重要步骤。有了它,可以把未知数当已知数一样看待列式,并引导学生比较例题中的设句与问句,掌握直接设未知数的表述方法。通过几个不同例题的教学,逐步归纳出算数解法与代数解法的异同,理清思路,正确用方程解应用题。   二、引导学生探索找等量关系的途径   分析等量关系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它只须分析已知与已知,已知与未知的关系,从中找出相等关系。一般途径有:   1.直接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例如文字题“231和一个数的和是528,求这个数”;2.根据常见的数量关系式寻找等量关系。例如:一辆载重车每小时行35千米,几小时可以到达距离245千米的目的地?此题用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式建立相等关系;3.利用计算公示找等量关系。例如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它的底是25厘米,高是多少厘米;4.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底×高÷2=面积 建立相等关系;5.根据应用题中表示数量关系的关键词语找等量关系。例如:甲班生产零件64个,比乙班生产的2倍多16个,乙班生产了多少个?抓住题中叙述“…比…多”关键词语,把这类题目变换成文字题直接布列方程。把原体的情节换为“比X的2倍多16的数是64”。从而列方程:2X+16=64。   以后随着学习内容的拓宽、加深,还可以找到其他途径,如“图示法”等。   三、把握等量标准,教给学生列方程的方法   由于一道应用题的等量关系往往不只一个,因此可以经常变换角度提问,启发学习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列出不同的问题。可让学生先选一个已知量作为等量标准写出等量关系,再用已知数、算式或含字母的式子去“对好入座”列出方程。例如:某厂计划一月份生产节能灯32000只,已经生产了20天,再生产8000只就可以完成生产计划。这20天中平均日产量是多少只?设这20天中平均日产量是X只,可以用列表方式,以两种不同的形式表示同一个已知量,然后用等号连接列出方程。   分别以已知量1、2、3、4作为等量标准,可以依次得方程:   1、20X+ 2、()÷X=20   3、20X= 4、00   这样不仅可以防止算术解法思路的干扰,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解题的灵活性。   四、熟练掌握加、减、乘、除之间的互逆关系,正确解方程   学生从方程中分离未知数有障碍。这主要是由于学生没有熟练的掌握加、减、乘、除之间的互逆关系,造成他们不知道怎样把未知数x从等式中分离出来。同时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思维的调整控制能力较差,一般不能变更自己的思路而另辟新径,往往局限于问题被解答的心理满足而不探求更好的解决办法。具体求解过程常常过早忙于运算,追求逐个的局部成果。而且往往不善于将方程解答的结果经自我检验后回到课题作出答案。解决问题时整体策略优于局部策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指导学生首先对于题目中设哪个数为x,由什么等量关系列方程,怎样巧解方程等进行比较,选择巧法,达到最优化解题。   总而言之,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是学生由算数法解题向用代数法解题的一个过渡,也是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飞跃。在抓住分析题中数量关系的同时,找出题目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相应的方程来解答,多进行找等量关系这方面的单向练习,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建立起用方程解题这一新思路、新方法,同时也达到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列特征方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