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知乎大V喜欢回答历史热点事件体育艺术生活两性情感异地问题关系情感之类...

毛姆晚年在《作家笔记》里,有一段写年老的感觉,非常动人:&br&&br&生命的尽头,就像人在黄昏时分读书,读啊读,没有察觉光线渐暗;直到他停下来休息,才猛烈发现白天已经过去,天已经很暗,再低头看书却什么都看不清了,书页已不再有意义。
毛姆晚年在《作家笔记》里,有一段写年老的感觉,非常动人:生命的尽头,就像人在黄昏时分读书,读啊读,没有察觉光线渐暗;直到他停下来休息,才猛烈发现白天已经过去,天已经很暗,再低头看书却什么都看不清了,书页已不再有意义。
&i&&u&五月一日,写下在这个答案近72小时之后,我终于在评论区看到了我期待中的反驳——“能忽悠社会上90%的弱智,才是大智慧”。事实上,马佳佳在《绝望的大学生》的演讲中,并没有表达她的目的是忽悠弱智(这也是为什么,为了公平起见,我在原始答案中暂时保留了最后一点直至现在)。所以以下增补的,我对《绝望的大学生》的这最后一点意见,仅针对看了这篇演讲稿以后企图达到“忽悠弱智”的大智慧的人群而言:&/u&&/i&&br&&u&&i&
人们存在种种社会认知偏差,但最普遍的认知偏差,往往和自我有关。所谓“优于平均”幻觉(better than average illusion),或者广义上的“臆想优越感”(wiki词条:&a href=&///?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Illusory_superiority&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llusory superiority&i class=&icon-external&&&/i&&/a&&/i&&i&),是指人们往往错误地估计自身的能力与智商高于平均值,或者在本答案的语境下,错误地认为自己对社会的洞见比平均人群(或者反驳中的,90%的人群)更为清晰深刻。尤其有趣的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对自己的水平高估最为严重的,往往是能力最低的人群。所以&/i&&i&在这里,我不评论“忽悠弱智来赚钱”本身是否正当或者应该,只是希望提醒一下,保守估计来说,至少90%希望通过“忽悠社会上90%的弱智”来达到自身成功的人,本身就是他/她所希望忽悠的弱智。&/i&&/u&&br&&i&&u&
这篇答案,虽然在很短的时间里收到了对我这个知乎新人来说很多的赞同,但是我个人认为它的价值并不太大,因为它充其量仅达到了“破论”的目的。现在,面对我预期中的“忽悠弱智是大智慧”的说法(事实上我很庆幸这种论调这么迟才出现),我想立下我自己这篇答案中最后的,唯一的,相对独立的观点:&b&In most cases, you are who you try to huyou.&/b&&/u&&/i&&br&&i&————————————————————&/i&&br&《绝》是一篇非常典型的“破—立”的文章。这种套路,十几年前有横空出世的韩,十几年后有话题度颇热的马,中间夹着无数赵钱孙李周吴郑王,都在试图破旧立新,重建秩序。仅就《绝望的大学生》一文而言,虽然其作者马佳佳有传说中“越滚越大的技能点”和情趣美色的噱头,其影响力和说服力如果离开了互联网这样一个快速碎片化的平台,则空虚荒谬之处一览无余:“破”论时无术,“立”论时无道。&br&&br&
为什么说马“破”论时无术,稍微懂一点心理学和演讲技巧的人,就能在长篇累牍的“天之骄子跳楼了”“隔壁学渣逆袭了”的论调中看出她(可能无意识中)所用的论证谬误:&br&
1)诉诸恐惧:以“绝望”为题,以迷茫开篇(我们姑且忽视那张自拍照片),“名校又名校”的人还是要“从零开始找工作从零开始调试技能”,不得不说非常抓人眼球,尤其是可能正被期末作业/毕业校招搞得焦头烂额所以水一水微博微信的年轻人,由焦虑而产生共鸣,再加张狗脸的图旁边配上绝望无聊游手好闲的关键词,还没等看内容呢就给人吓懵圈了。&br&
2)以偏盖全:隔壁家小丽成了时尚博主,后桌二狗子靠发广告月入五十万,只有你一个人上学上到现在拿基本工资,傻了吧。但事实上,微博上发广告的万粉大V总共可能有多少个?偏偏以你老家为圆心五十米半径均匀分布毕生任务就是赚钱来恶心你?时尚博主就更少了,当然你要是把卖面膜的微商算进来,那当我没说。&br&
3)滑坡效应:滑坡效应指的是什么样的谬误呢?举个例子,今天老李丢了钱包,可能回家老婆要打包回娘家跟他离婚,老李一气之下提着砍刀来大街上报复社会,最后十八死八十伤。同样的逻辑:学霸名校中读书太久,光知道考试其他的什么也不会,出校门只能从零开始找工作,社会板结买不起房被时代压迫只买得起二手小米,最后一个个穷疯了博士跳楼了(公平起见还是要指出这里马还是用了“个别案例”这个修饰语),真是惨绝人寰的想象力。&br&
4)在我粗略的阅读中,没有发现任何支持论点的论据。这个其实说起来很头痛,因为你永远没办法纠正一个没犯错的人。如果她引用了一个错误的例子或者把充分/必要条件搞混,那是很容易指出来的,但是我看到通篇的是“之前搜集了一圈问题还想做个百分比后来一看没必要了因为实在太雷同”,“大学的剩余价值在于??就不赘述了”,期间夹杂着铁骨铮铮的论点“工业社会蹦跶没出路”,“搞明白了这些就能干掉90%的无头苍蝇”,并且动辄“这个时代”,“这个社会”。观点且不论真假,反正“大空”得可怕。&br&&br&&b&
但是让我真正觉得反感以及决定和朋友圈里一切为之背书的人保持距离的,是其“立论无道”。&/b&&br&
你可以看出《绝》一文中明显的鄙视链,赚到钱的段子手&学霸,隔壁海滩上的老王&知识分子爸妈,挣到了几百万的“任性地占有社会资源”的我马佳佳&你们这些看不清形势死读书的学霸。说到底,&b&她和她抨击过的旧的秩序和社会没有任何不同&/b&,只不过这里考试分数换成了操作技能,国外名校换成了八十万豪车,拯救当年那个险些退学的抑郁症少女的,也是央视主持人张绍刚的一句赞扬(我其实不能想象出比张绍刚更主流的代表)。以结果来justify过程,态度,和价值,是我能想到的一个90后最可悲的地方。&br&
更不消说其中让我(作为大学的既得利益者)觉得荒谬甚至恐惧的论点,大学里考验的是忠实度,学到的往往是“过时的知识;可被技术替代的工具类知识,比如说语言;可被搜索引擎颠覆的知识”。如果全中国绝望的大学生真的如同马一样开了天眼意识到这些知识是“过时的,可被替代的,可被颠覆的”,那真是你国药丸。工具类的语言也是要习得和练习的,你搜出来的维基百科(or百度百科)也是有人编撰的,而多少人付出多少年的努力所留下的科学上技术上文化上的努力,一句过时便被轻描淡写概括了。我期待看到下一个十年互联网成为常态的时候,知识,或者大胆来讲,传统课堂里传授的知识,和马佳佳,谁撑得更久。&br&
然后是估计只有网络上的白岩松能说出来的忧国忧民的,发人深省的,掷地有声的论调,“我们的文化里没有契约精神的传统”,“祖国已经被你爸妈建设完了”,“这个时代已经不会再有任何钢筋水泥的气息”,然后文风一转——“我们这一代人的机会是用互联网改变吃喝玩乐衣食住行的服务升级,陌陌交友,滴滴打车”。写软文如此之拼命,月赚六位广告费也无可厚非。但是我想说的是,被马吐槽的学霸尚不敢让大家都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被马抨击的70年代生人亦不敢让大家都进入大型企业。&b&作为与互联网行业利益相关的人,马佳佳这种吃上一口肉就开始毫无限制的忽悠的行为,实在有愧良心&/b&,尤其是考虑到能被忽悠进去的,除了个别可能踏上流量降价的春风成为新一代段(guang)子(gao)手(gou)之外,其余99%的,以智商之低下,和心术之不正,都得算弱势群体了,说得过去吗?。&br&&br&
当然,我承认《绝》中有其可取之处,一是资本的流通,社交的必要;二是马个人在公关或者媒体行业的成长心得,但是它们的闪光点远远经不起马这样无限地荒谬地为了个人目的服务的夸张。同时,《绝》对于马打造自身品牌极有好处,虽然她的品牌就是她自身,此文一出,捧点有,骂点有,无论是不是买的,新浪热点是上了,无论是不是忽悠,朋友圈里是传开了,而后所有的纷争和喧嚣,又会变成她新的资本,用于流通,用于积累,用于社交,是厉害啊。&br&
最后,让我绝不带任何讽刺意味地说一句,我衷心希望马小姐能成为她想成为的意见领袖,毕竟情趣用品店也倒闭了,非诚勿扰上也没当年一句“宁在宝马车上哭”的另一个马小姐红,前段时间轰轰烈烈的女性社区尚有待观望,我是“功不唐捐”的坚定信仰者,所以我真心希望她在某一个程度上获得她想要的成功,前提是稍微提高一下姿势水平,注意一下公众吃相。
五月一日,写下在这个答案近72小时之后,我终于在评论区看到了我期待中的反驳——“能忽悠社会上90%的弱智,才是大智慧”。事实上,马佳佳在《绝望的大学生》的演讲中,并没有表达她的目的是忽悠弱智(这也是为什么,为了公平起见,我在原始答案中暂时保留…
-&br&&br&神烦知乎上有些&b&何不食肉糜&/b&的妹子。&br&&br&“女孩子连香水都不懂怎么算活得优雅?”&br&“女孩子肯定要有几个chanel的包包吧。”&br&&br&你们觉得你们靠钱堆出来的精致,是活得优雅,那么我无话可说。&br&但你们没有权利,把不按你们的模式活着的妹子的生活抨击得一文不值,她们穿淘宝货就是low,不懂香水化妆就是无知。&br&&b&和你们这些小姐不同,有些人活着要操心柴米油盐,要赡养年迈父母,可能还有年幼弟妹要照顾,活着就已经是竭尽全力了好吗。&/b&&br&&br&我觉得,&b&优雅是一种素养。即使被剥夺了优越的物质条件,被岁月夺去了如花容颜,也是夺不走的内在的沉淀。优雅在骨,而不在皮相。&/b&&b&而“女神&,在我的定义里,是拥有“优雅”这种素养的女人。&/b&&br&&br&&br&就像 &a data-hash=&565ecfe39f655b6aa87ded16b1f8d887& href=&///people/565ecfe39f655b6aa87ded16b1f8d887&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Jingjing& data-tip=&p$b$565ecfe39f655b6aa87ded16b1f8d887&&@Jingjing&/a& 在&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一个女孩要怎样才算得上精致? - 女性&/a&里提到的,&br&&br&&blockquote&精致其实一点都不难,难的是保护你的精致。&br&若单说外表的精致, 富商的&女朋友们&一定让人无可挑剔。用什么牌子的餐巾纸,喝什么牌子的水,什么内衣最舒服,哪里的美体SPA最上档次,这种层次的精致,随便一个人放在那环境里,不用一年时间学个十足十。&br&&br&空有外表精致,却无匹配实力去支撑强大内心,精致就变了劣势而不是优势——长相普通的人没内涵顶多是缺少关注生活平淡,而美女若是没内涵,想泯然众人都是奢望,必须要被吊在“花瓶”的耻辱柱上,被道学家批判,被路人指指点点,以凸显出他们自己的“高尚与内涵”。&/blockquote&&br&就像郭四小姐郭婉莹,她年少时美丽而富有,如众星捧月。但那时她还不是女神。文革时期她“沦落”到去洗马桶、劳改养猪,也要细心打理自己,在煤球炉上蒸蛋糕,不怨不恨,尽量让自己活得从容一些、优雅一些。这种岁月和苦难都夺不走的美丽与优雅,让她足当得起“女神”这两个字。&br&&br&一个女人,要拥有外在的精致真的不难。给一笔钱,按照题目里几个排名靠前的答主的买买买清单,打扮一下,去塞舌尔转一圈,在佛罗伦萨大教堂下留个影,去所谓“高大上”的地方show下定位,也有人过来巴巴的喊“白富美”、“女神”求交往。&br&&br&但这样,真的够女神了吗?&br&&br&&b&有钱有闲时谁都懂得去研究是哪家酒店的英式下午茶好,哪个发型师做出来的发型最衬五官,哪个大牌的设计师这一季又出了什么新款,&/b&&br&&b&但落难的时候,有多少人在艰难辗转里还能记得在空闲的时分用有限的条件烘焙出蛋糕,有多少人还能记得定时自己打理一下自己因为奔波劳碌而乱糟糟的头发,有多少人还能记得洗干净沾满污迹的仅剩无几的几件衣服让自己不要邋邋遢遢的出门。&/b&&br&&br&你用什么、有什么能力来保护你的精致的外在?你能在你失去所有优越的物质条件后不怨天尤人,不拿现状和过往比较,对世界还保留着最初的善意,继续好好打理自己么?&br&&br&何不食肉糜的妹子们,&br&没有chanel包包不是不够优雅。一个懂得用有限的金钱买适合自己的包,把自己收拾得大方得体的普通妹子和光鲜亮丽的挎着Chanel和Prada的你们一样优雅。&br&不懂香水不是不够优雅。一个没有余钱买香水的妹子,可能懂得认真洗澡,洗掉一身劳碌工作后的尘埃,带着淡淡沐浴露香气的她们和喷着Dior、Jo Malone的你们一样得体。&br&&br&女孩子是应该富养,富养是让女孩子开阔眼界,不要因为蝇头小利就中了别人的圈套。&br&但富养和何不食肉糜之间的差距,大得去了。&br&&b&一个没有同理心,把不跟自己生活模式相一致的人一概抨击为“活得low”的人,活得再光鲜亮丽,都不优雅,都不是“女神”。——当然,如果你们非要认为外表的精致美丽就足以当得起女神这个称号的话,请各位“女神”继续为此沾沾自喜。&/b&&br&&br&&b&一个庄严的爱着自己、在自己的条件范围之内&/b&&b&细心&/b&&b&打理自己,对世界保有最初的善意的姑娘,就是优雅的姑娘。我也非常乐意把你们当成我的“女神”。&/b&&br&&br&&b&我希望各位条件普通的姑娘看见各种答案,不要为了自己暂时经济的窘迫,样貌的不足而自卑。别匆忙,别不忿,一切该有的,岁月都会给我们。&br&而我们要做的,只是细心的照顾好自己,沿着对的方向一直走,别人有的,总有一天自己都会有。&/b&
-神烦知乎上有些何不食肉糜的妹子。“女孩子连香水都不懂怎么算活得优雅?”“女孩子肯定要有几个chanel的包包吧。”你们觉得你们靠钱堆出来的精致,是活得优雅,那么我无话可说。但你们没有权利,把不按你们的模式活着的妹子的生活抨击得一文不值,她们穿…
本答案无故事,冗长,枯燥,无味,慎入。&br&&br&我看到24这个数字,心里突然被刺了一下,我有我24岁时候的故事,但那是属于我的回忆。和其他600多个回答并无太多不同。不知道答主看了那么多故事,问题解决了没有?&br&&br&我也可以把我24岁时候的经历,尽最好可能去描述,说不定还会故意说的很惨,若是编上一些或美好或悲伤的桥段,最后升华,我扯的痛快,你看的也爽。&br&&br&可是这些都没有用。&br&&br&本来以为,大多数人,所存在的问题是,听过了许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其实问题是 &br&&br&&b&看过了太多的故事,仍然过不好自己的人生。&/b&&br&&br&你也许正是因为看的故事太多了。理不清千头万绪,于是就来知乎提问,想看看别人的归纳总结,结果看到了更多的故事,变得更迷茫了。你却不知道,别人的道理是通过自己的经历悟到的,你看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打开上帝视角,主人公在故事里跨越了千山万水,历尽了悲欢离合,可能景色有相似,但是内心的感受,永远无法被替代。&br&&br&很多事情,要去自己经历,很多道理,是需要你去自己想明白的。&br&&br&何况你去知乎,微博,百度,各个网站搜索一下,从10几到20几岁,不停地有人提出类似的问题,我现在该去做什么,才会如何如何?你信不信,有人可能会从13岁问到30岁?&br&我试着在知乎的问题搜索框分别输入了18岁,19岁,20岁....看到了很多提问&br&&img data-rawheight=&135& data-rawwidth=&148& src=&/590a92352add2aab4aa6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48&&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一直到29岁。题主这条,是关注人数最多的,可能是因为大多数知乎用户,都是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吧。&br&我试着在知乎的问题搜索框搜索了一下,输入数字30,随便一扫,就见到了这个问题&br&&a class=&internal& href=&/question/&&快30了,还考研,靠谱么? - 人生规划&/a&&br&&br&30岁了,还需要在网上问人生规划,考研。我只希望提问者能尽快找到答案。我再往后搜索的时候,没有发现31岁32岁应该做什么之类的提问。&br&&br&我很高兴,觉得啊,可能是人到了30岁之后就想明白了吧。这是个门槛,过了就自然踏实了,可是后来多想了一下,是不是人到了30岁之后,就定型了,就不敢去想自己应该做什么了,这辈子就这样了?然后我又试着输入了40岁&br&&a class=&internal& href=&/question/了,还是不想结婚,怎么办? - 40岁&/a&&br&&br&我心里一凉,是不是30岁以后,计算年龄,就要以10年为单位了。&br&&br&我现在也不满三十岁,讲不出什么精彩的故事,说不出让你顿悟的大道理,我只想以一个大哥哥的身份,和你聊一聊天。&br&我觉得啊,在20岁左右,不管做什么,不管想什么,最起码,&b&要彻底做成一件事,彻底想明白一个道理。&/b&&br&这项内容的选择范围很宽泛,可以是去坚持健身,想明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也可以是用心谈恋爱,明白纯真的爱情可能成年后就不存在。也可以是去努力学习,明白知识才是硬实力。也可以去尝试赚钱,知道面包比玫瑰更重要。&br&&br&但是,记住我说的,是要彻底。彻底做完,彻底想明白。&br&&br&因为我太了解现在的你,太了解当时的我。当时年轻,想去尝试各种各样的体验,经历何种各样的故事。如果经历不到,就去读小说,武侠的,玄幻修真的,然后带入进去,体验各种角色的爱恨情仇。甚至会想去谈各种各样的恋爱,和不同的姑娘上床。&br&&br&包括来知乎浏览。不停地寻找各种欢乐或者悲伤的故事。在感兴趣的问题下面,留下只言片语的回答,然后再去寻找另外一个更好玩的问题。我不认为这是什么错误。&br&只是希望,你能够稍微放弃一点蜻蜓点水,花蝴蝶穿梭般的游戏,去用心做一件事,哪怕是用心回答一个答案。&br&然后关上手机,回到生活中来,不要给自己压力,哪怕躺床上一天,在自己的房间里,彻底想明白自己需要什么。你之前没有认真想过,所以现在会来提问,你现在想不明白,以后还是会困惑。&br&&br&什么叫彻底想明白,我可以教你啊。&br&&br&想明白了就是你对于这个道理的看法,再也没有疑惑了,再也不用去纠结了,就像是你花了一天的时间,打扫完了一个脏乱的房间,然后锁上房门,去远行。你知道,你可以安心地在外面旅居很久,哪怕多年之后回到家,进入那个房间,未必窗明几净(国内的环境,你懂的),但仍是井井有条。你不用再去费心重新收拾。&br&&br&好比到底是爱情重要,还是面包重要,关于这个问题,你若迷茫,就用心去想,想不明白接着想,不管别人怎么下过定论,你要去重新推导,重新感受,重新求解。然后,把得到的结论记在心里。以后,这就是你的准则。不管别人怎么干扰,怎么阻扰,你心定了,就有力量了。&br&你就不会很多年后,还去纠结&a class=&internal& href=&/question/了,还是不想结婚,怎么办? - 40岁&/a&。&br&&br&&br&“北海啊,要多想”&br&&br&&br&什么,你说世界会变,规则会变,哪有一成不变的准则,我像是个可笑的老学究,已经落伍了。&br&小兄弟,你不觉得,你一直以来,变化得太多了吗?你一直在求新求变,一直在四处体验。这似乎没有问题。可是,很多时候,克服迷茫,做成事情,需要的就是一点不变,需要的就是一点坚持。&br&很多人看过这个问题,&br&&a class=&internal& href=&/question/&&「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可信吗?为什么? - 创业&/a&&br&很多大神都做了解答了,都说的很有有趣,比如&br&&br&“我心脏跳动的有一W小时了,依然成不了水泵”&br&&br&真是太好玩了,我有次在家里看了,忍不住和爹妈吐槽,说这个理论太扯淡了。我坚持吃饭一万个小时,也没有成为美食家,你们坚持做饭这么久,也没有成为厨神。然后我就想继续去寻欢作乐了,人生嘛,就在于享受。&br&&br&“其实,你如果真要去做一件事,你恐怕连1小时都坚持不到”&br&&br& 我爸的声音冷冷从背后的传过来, 我如坠冰窟。&br&&br&坚持一万小时的意义,真的就在于墨守成规的去闷头做成一件事情?还是为了让你拥有一个男人所必需的,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的品质?&br&&br&&br&话说的差不多了,这是我用知乎三个月以来,文风最温和的一次了吧,平时都是打击题主,这次,我只想像这样,对着能耐心看到这里的你们谈谈心。&br&&br&一开始说的没故事是骗人的,我怎么可能没有彩蛋给你们呢。&br&&br&24岁那年,是我和家人关系最差的时候,几乎决裂。我受不了他们的严苛,每天辛苦读书工作,结果还是被他们各种挑剔,各种看不顺眼。我觉得他们对我的要求太高了,我后来终于跑到国外了,终于清净了。但是我因为没有一技之长,处处不得意,最底层的工作我都做过,快递,搬家,端盘子,刷盘子。我倒是有点后悔,自己真该听他们的话多学点东西。&br&&br&我有段时间生病了,看小说,《三体2》。书里看到一句话,突然让我懂了他们以前对我所提的高要求和催促。当时觉得那是压力,是逼迫。现在看来,是他们用自己有限的人生经验,期望我能过得更好,少受点苦。&br&&br&&br&&br&“傻孩子们,快跑啊!”&br&&br&&br&&br&路很长,愿一同行在道上。
本答案无故事,冗长,枯燥,无味,慎入。我看到24这个数字,心里突然被刺了一下,我有我24岁时候的故事,但那是属于我的回忆。和其他600多个回答并无太多不同。不知道答主看了那么多故事,问题解决了没有?我也可以把我24岁时候的经历,尽最好可能去描述,…
不多说,听听这个&br&&a class=&video-box& href=&///?target=http%3A///programs/view/9MMsCATa85s/%3Fbid%3D03%26amp%3Bamp%3Bpid%3D02%26amp%3Bamp%3BresourceId%3D_05_02& target=&_blank&&
&img class=&thumbnail& src=&/034/712/799/audio_120x90.jpg&&&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树葬 配乐&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programs/view/9MMsCATa85s/?bid=03&pid=02&resourceId=_05_02&/span&
不多说,听听这个
美国有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叫Laurel Ulrich, 她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出版的一系列女性史著作,补充了美国普通女性在北美殖民地历史中的地位和精力研究的空白。她有一句名言:&br&&br&
“Well Behaved Women Seldom Make History.& &br&&br&
我觉得放在答题的开头很合适。社会期待什么样的女性?社会期待就是符合主流男性价值观的那种well behaved women, 或者说符合各种占着话语权的或者自以为有话语权的群体的well behaved women. 但那些创造历史的女性,往往都不是所谓的“规矩”的女人。当然,世界上不需要那么多人创造历史,大家都创造历史也不大可能。大多数人的规矩和正常,才造就了少数人的创造。其实每个人都有可能去创造,只是每个人的经历和自我决定了她们和社会偏好的设置之间博弈的结果。&br&&br&
在任何一个时代,包括所谓的性别更平等,底线更低的现代,人们依然是期待和更欢迎规矩的女性,至少更欢迎女性的大多数是如此。而那些所谓的不是大多数的女性,总的来说就是异端,成就了大多数不能做的事,比大多数更能干,更“大胆”,做了更多的事,更能想什么就说什么,而不在乎所谓的社会更欢迎什么而说什么做什么,不妥协,并对不妥协的结果和周遭异议安之若素和平相处。&br&&br&
这大概就是我体会的现实,对于女性的偏好和物化我个人感觉在国内更趋同甚至更严重,在真正经历过女权运动的美国则是不同群体看上去相安无事,对于女性的独立杰出更为接受鼓励和支持,尽管玻璃屋顶看不到,变得更薄,但还是在。而在两性关系中,西方男人更容易接受有个厉害聪明的女友或者太太并且为此骄傲,中国的男人要是直男中的战斗机,才能真的心服口服地爱并一起进步。这是观察也是个人体验。。摊手。我不赞同的答案里说社会更欢迎女性更有雌性,也不是不对,是的,社会对女性的需求就是依附,就是你张开大腿就可以完成的那些特性的延展。&br&&br&
扯远了,回来回答问题。因为我是研究美国性别史的,我就从美国女人如何和社会更欢迎的角色博弈甚至斗争来讲好了,间或对比一下和我国的现状和我的体会。这里并不是要将女性和社会的偏好对立起来,我们谈的是现象,并不是试图要改变什么,并不是说要像当年BETTY FRIEDAN 写feminine mystique所引发的波澜一样去改变什么。&br&&br&
我近来愈发感到,当代社会的好处是有的选,你可以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去生活,而接受和尊重这样的多样性也是一个进步和谐的当代社会的好处,至少在美国社会是的,而在中国,对于不迎合社会偏好的女性的尊重和接受并不够,而这一方面来源于男性的偏见,而另一方面来自社会历史文化和流行文化的影响,更来自女性本身对于社会偏好角色设置的接受,以及希望用这种角色去设置那些不迎合的人。从某种程度上说,有的选的最佳状态就是你选了你的不后悔且心甘情愿,不是妥协也不是不甘,就不会在乎别人的选择,用攻击或者贬低别人的选择,但我们现在主流社会对于剩女,对于未婚单身女性的恶意,实际上说明了大部分选择人群中不能接受多样性的那一群人的不安,只要靠攻击和贬低别人来获得存在感。)&br&&br&
其实说来,美国历史上的情况也是如此。在殖民地时期,遵从英国习惯法的coverture原则,女人嫁作人妇就附属于丈夫,法律上叫做&i&femme covert&/i&, 她们没有财产权也无权在法庭上独立地代表自己(也就是没有完整的公民权),因此在殖民地时期,除了马萨诸塞州最早可以离婚,其它只能算分居,因为女人无法在法庭作为独立的人代表自己。由这样的法律基础定调的两性观便是女性的位置在家中,男性无论从事什么职业,他们的世界在家以外,他们是家庭的主人。虽然女人要操持甚至主理家务管教子女,但她们最好的称号是副丈夫(deputy husband), 很多中下阶层的女人从八九岁开始就帮助母亲料理家务学习纺纱织布等等家务,为以后嫁人做准备。而她们的兄弟则要读到中学,要识字。这是十七十八世纪北美殖民地的主流,对于这个时期女性的研究一直到了两百多年后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繁荣起来,开篇提到的历史学家等的带领下才开始还原了一般女性在这个历史时期的角色。因为在美国历史的研究中,早期史的研究都着重讨论建国之父们有多伟大,顺带谈谈凤毛菱角的精英女性对于男人的影响和辅佐(这里美国本科生中学生都会学到最多的是abigail adams, john adams那个说“不要忘了女士们”的太太),并没有还原普通女性在历史中的经历。而有趣的是,对于普通女性的研究,也是从社会最欢迎的家庭主妇们的生活开始的,然后再逐渐发展到对那些边缘的女性,比如被处死的女巫,妓女,单身的女人,最后再是印第安人和黑人女性。&br&&br&&img src=&/47c4f838e8a62af779d41_b.jpg& data-rawwidth=&1630& data-rawheight=&12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30& data-original=&/47c4f838e8a62af779d41_r.jpg&&&br&
关于殖民地和建国早期,我举一个极端的例子。著名的研究政治史的历史学家Jil Lepore前年出版了一本讲一个女人的书,她讲的是富兰克林的小妹妹简的故事。一起生在一个屋檐下,简没有机会获得教育,而富兰克林可以识字当学徒然后追寻自己的杰出之路,成为百科全书一样的国父。简一辈子和自己的哥哥通信,吃力地学会写字但语法始终有错,句子初级,嫁给了一个失败的醉鬼一生贫穷最后被哥哥救济。虽然富兰克林爱自己的妹妹,但是他主理的图书馆不允许女人入内,他写给妹妹的信妹妹都存好,而妹妹的信他没有保存。&br&&br&
当然历史学家们普遍认为独立战争对于推动女性的地位还是有积极作用的。但这种积极作用实际上可以算作是一种实用主义。独立战争和建国之初的美国社会最欢迎的女性角色叫做“共和母亲”(Republican Motherhood), 这个角色设定其实也不是当时提出的,而是后世由Mary Beth Norton以及Linda Kerber 等历史学家一起总结提出的。“共和母亲”要求女性成为符合新生共和国要求的女性,成为共和国新公民的好母亲,要求她们拥护新政权,并且文化上跟得上,有能力教育下一代。但尽管独立后的国家的男性白人有产者有了完整的公民权,女性仍然是嫁作人妇后没有投票权。有一种看法是建国后很多州逐步开始允许离婚,也可以算作女性权利的进步,但这有待商榷,这里就不赘述了。&br&&br&
而这种基于对于“共和母亲”的期待的社会女性观,在政权逐步稳定的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左右就慢慢被推翻了。人们不再认为女人需要得到更多的教育,女人受到教育是危险的。女人的空间是家庭而不是社会,这时候维多利亚时代的两性观所谓的分离空间論(Separate Spheres) 开始流行起来,并且在美国社会中有过各种复兴。这种性别观对于女性的要求十分完美主义,丈夫和男人的世界是充满了挑战和尔虞我诈经历着工业革命和工商业发展的外部社会,而女人的职责就是将家里变成一个美好纯洁的避风港,女人要贞洁又服帖,还要洗脱丈夫在外经历的风雨。一个极端的例子是,那个时代对于女人的贞洁和行为的要求很苛刻,比如只要一个女人和一个不是老公男人接近,或者单独处在一个室内久,坐同一个马车,就会遭到非议,尤其对于上流社会的妇女来说是。&br&&br&
但在这种大时代背景下,还是产生了革命性的女性领导人。1848年的senaca falls集会时候那些女性中的部分就是受到废奴运动的影响而成为了女权运动的先驱。女权运动的分水岭事的选举权获得, 1963的feminine mystique (&a href=&///?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The_Feminine_Mystiqu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 Feminine Mystique&i class=&icon-external&&&/i&&/a&), 再到1982年的equal rights amendment的死掉,今天不会聊太多,会补充。&br&&br&
平行宇宙中的中国是什么情况呢,十九世纪,中国女性嫁作人妇后也是随夫姓,变成某某氏,大部分女人不识字也不会教育。以前念书时候读到就会想,平行宇宙中,其实中国女性和北美女性的经历很相似,但是富裕的精英阶层的女性仍然可以获得很好的教育,除了必须养在深闺以外,她们的命运也受到大时代的影响。这里需要提到的一本书就是 &a href=&///?target=http%3A//www.ucpress.edu/book.php%3Fisbn%3D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 Talented Women of the Zhang Family&i class=&icon-external&&&/i&&/a&, Susan Mann 这本书讲了十九世纪张家的才女太太和女儿们的故事,讲了不管多么有才华和聪慧,她们都还是深闺后的女性,她们的形象大概是那个时代社会最欢迎的形象,甚至可以说是现在很多男人心底里最希望的形象,有才又归顺,不会反抗,更不谈自我,为家庭牺牲,会支持纳妾。但是很难说她们自己当时会反抗这种性别观,因为她们的生活算是那个时代中国女性中优越殷实的了(这本书是三年前看的,所以是凭印象说)。看这些的时候,可以反回来看美国精英女性,相比之下,美国精英女性的境况似乎稍微好一些,但是她们仍然只能用某某夫人和太太的角色讨论国事,影响丈夫和儿子,而最明显的出自一个家庭的精英女性的例子,就是Abigail Adams和她的儿媳妇亚当斯夫人Louisa Adams。两个人都是第一夫人,两个人都很杰出,但从未直接影响过丈夫和儿子。关于她们婆媳二人的故事,有这两本书可以看。她们算是符合共和母亲形象的最杰出的女性代表。&br&&br&&img src=&/5a2b5ae5f1d4fc22fd8348_b.jpg& data-rawwidth=&232& data-rawheight=&34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32&&&img src=&/19aca3f4103fccfeb53e06_b.jpg& data-rawwidth=&260& data-rawheight=&41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0&&&br&
那么就快进到1920 年,女性终于获得了选举权(选举权运动十分惨烈,这里就不赘述了,那时候为了争取选举权,不仅有女性入狱,还有女权运动内部的争斗,因为即使目标是选举权,但对于选举权代表下的女性形象,先驱们的偏好也各不相同)。但是1920年开始的美好疯狂连woody allen都留恋的roaring 20s对女性是个什么期待呢。那个时候经济的发展和镀金时代产生的流行文化的影响,女性在更独立和开放的同时,也更成为了流行文化的消费品。我们熟知的flapper形象就产生于那个时代,flapper指的是那些受过一些教育或者很好的教育,有自己的工作(大部分是文秘或店员),留波波头,抽烟,穿修身的裙子(参见现在这季唐顿庄园二小姐和那个rose的衣服),性生活比维多利亚时代开放(但世纪上堕胎和避孕药仍然是禁忌)的女性,她们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是菲茨杰拉德的老婆zelda。于是混乱纸醉金迷的二十年代对于女性的期待便是一个时髦的结了婚还是会听话的太太,有自己的见解但不至于自我太大。自我太大就成了zelda. 关于那个时代,电影和文学说了很多, 而总结那个时代对于女性偏好最好的一本书,就叫 &a href=&///?target=http%3A///Flapper-Madcap-Celebrity-America-Modern/dp/&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Flapper: A Madcap Story of Sex, Style, Celebrity, and the Women Who Made America Modern: Joshua Zeitz: 0: : Books&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img src=&/a49e14afe85aafc_b.jpg& data-rawwidth=&260& data-rawheight=&40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0&&&br&
大萧条之后到二战的到来,美国社会对于女性的偏好仍然是如此。而对于白人女性贞洁的推崇,也反过来定义黑人的脏和自然对女性也是有要求的,男人上了战场,那么原本是家庭妇女的女性就要去军工厂干活,在男人打仗的时候,女性在后方挑起整片天。那个时候社会对女人的偏好是强壮能干的家庭妇女如这张大家都知道的图,ROSIE THE RIVETER. &img src=&/f83a06168f3bcbbdfaac7f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12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f83a06168f3bcbbdfaac7f_r.jpg&&&br&&br&
其实战时去工厂干活的女人们并不真的都很自豪自己的伟大。我们给本科生的阅读中曾经要求他们读一篇女人对于当时生活的回忆,实际上那样既要工作又要操持家务的生活让人精疲力尽,很多人都很开心战争结束可以回到家中。而这正好迎合了战争结束退伍军人要回来重新占据那些女人顶替的岗位的需求,而应运而生的则是又一波女人的位置在家庭的说法,也就是说女人无论接受多好的教育,她们最好的出路都是成为一个完美的家庭主妇,看好孩子是她们的本分,虽然最初的程序员工作她们来做,但是后来她们的工作都是文秘和助理等等。关于女性在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初的角色和性别偏见,包括种族偏见,以及社会的偏好,美剧Master of Sex, Mad Men, 以及电影Mona Lisa Smile 都讲得很好。&br&&br&
一直到了民权运动风起云涌的1963, betty friedan出版了《feminine mystique》唤醒了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家庭主妇们重回社会追求自我职业卓越的勇气,同时也成为第二次女权运动浪潮的一个重要文献。从这之后,美国社会就对女人追求卓越有了更大的接受度,女孩子从小被教育要和男生一起争第一,无论科学体育还是艺术文学,大学毕业了也不会被逼婚,大城市里独身的成功职业女性比比皆是受到尊敬,没有剩女一说,甚至年龄都不是问题,魅力随着年龄和魅力增加。&br&&br&
而我国虽然一下子革命完女人就撑半边天了,却没有经历深刻的女权运动浪潮。于是我们的电视上流行的是征婚节目,流行的是结婚离婚的节目。而美国的电视上,虽然褒贬不一,流行的是Girls, 而girls里几乎每个女孩都不能算是我国社会主流欢迎的女孩,矫情到死地要追求自我,性生活开放,想脱就脱,真的就是想说什么说什么。这样的电视剧,我国的妇联估计是要狠狠批判的。&br&&br&
当然了,除了girls,打开美国电视,那么多美剧的女主角都是女人,而很多人看《纸牌屋》,看到的不是一个辅佐和顺从丈夫的克莱尔,而是一个比男人还要强大的女人,而不是说她的雌性在激励男人,而是她的意志力。就像很多人赞的答案里说的,女人要自由自主地活得像自己想要的样子,要心甘情愿自己的每个选择,那就是内心会真的强大,知道自己要什么能要到什么,并得到爱的样子。“规矩的女人”的形象是社会定的,有时是家庭强加的,但路终归是自己走的,冷暖自知,问心无愧就好。&br&&br&
《纽约时报》我最喜欢的专栏作家Maureen Dowd说过,&br&&br&
The minute you settle for less than you deserve, you get even less than you settled for.&br&&br&
先写到这里,有空再补充。
美国有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叫Laurel Ulrich, 她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出版的一系列女性史著作,补充了美国普通女性在北美殖民地历史中的地位和精力研究的空白。她有一句名言: “Well Behaved Women Seldom Make History." 我觉得放在答题的开头很合适。社…
想起一些往事碎片。&br&小学时的我是个很鸡贼的人。教师节,家长都送班主任礼物,学生都给主科老师寄贺卡。我很聪明地想,他们太热门了,记不住你到底写了什么送了什么。我给副课老师写贺卡吧,门庭冷落的时候,三轮车也算车马了。&br&我给美术音乐常识体育老师们都寄了。落款是X班的倪一宁。我怕他们没有耐心去翻名册,怕他们记不清这是谁,我价值两块钱的心意啊,不能落空。&br&效果是显著的。那年体育考试测走正步,人家走一次我走了三次,同学抗议问为什么,那个五十多岁的,叫保罗的老头子说,因为只有她给我寄贺卡呀。&br&也是那一年,我们学校搞民主测评,学生给老师打分,我清楚地听到有同学说,给体育老师零分,他收了好处,偏心。收上去之后统计,他的确在体育老师中排名垫了底。&br&还是那一年,我因为搬家,转了学,再也没见过保罗,印象中他很结实,会说俄语,会提前下课五分钟,让我们早点去食堂抢饭吃。&br&&br&我很难讲清楚,这一则风波带给我什么影响,我还是一个机灵的人,跟导师关系好,会主动擦黑板,会记住谁谁谁的生日,会恭恭敬敬发短信祝福新年。&br&这就是很多人口中的情商高吧。但是每次我快要陶醉于自己的机灵,快要油滑得抓不住一尾真心的时候,我会想起保罗。当有人被你的“情商”所打动时,你多多少少,会有一点愧怍的。就像我快要回大陆了,一堆护肤品带不走,我随手给了一个台湾朋友,她感动得要命,特意给我带了她妈妈亲手做的鸡汤过来,她说你一个人很辛苦,这个焖了很久,很补的,你快尝尝。&br&我不好意思抖落真相,说我只是箱子装不下了,又剩了很多,舍不得丢掉,才想做个顺水人情。我只能说谢谢呀,谢谢。&br&最近收到很多私信,夸我善良夸我聪明,我其实挺糟糕的,特别擅长俘获别人的好感,但又不知道,如何处理那些心甘情愿的战俘。就像我很擅长做朋友,我知道怎么聊天怎么扮傻怎么活跃气氛,但我不知道怎么做别人女朋友,因为一小时的相处靠技巧,一年的陪伴需要认真,而一辈子这种事情,简直是在赌命。&br&当然,人很会犯贱。很多时候,心思比心意重要,手腕比诚意重要,尤其在感情问题上,越投入越容易搞砸。&br&但运气常挣脱你的掌控力,哪怕你善于笼络讨好做惯了大众情人,还是会在某个时刻,被笨拙的可笑的爱所击中。那一刻的你,真的不仅想做一个高情商的人,也想做一个好人。不是那种问“你没事吧”的好人,也不是说“以后来上海找我玩”的热心人,是“你需要我干嘛,我立刻去”的那种人。一定有那么一刻,你不想再赚取成本低廉的感激,而是想,踏踏实实地,为对方做一点事情,对他好一点,当然结果可能很糟,你的付出可能血本无归,你的谅解被视为无能。但说真的,一生都只满足于做感情上鸡零狗碎的小本生意,也是一种未脱贫的表现。人还是要有拿的出手的,整存整取的大额感情的。&br&倘使你不幸或侥幸的,遇到了这样子的时刻,你尽可以挥霍你的善意。它可能储备不多,但放心,善意是越给越多的。
想起一些往事碎片。小学时的我是个很鸡贼的人。教师节,家长都送班主任礼物,学生都给主科老师寄贺卡。我很聪明地想,他们太热门了,记不住你到底写了什么送了什么。我给副课老师写贺卡吧,门庭冷落的时候,三轮车也算车马了。我给美术音乐常识体育老师们都…
&p&去美国读书的第一年加入了学校的交响乐团,每到周三下午上完数学课,我就提着我的乐器,乐颠颠的去音乐楼参加排练。乐团的指导老师很有童心,常常在演出中加入有趣的情节,选的曲子都很动听,但难度又不高,像我这种业余九级的选手无需预习就可以轻松走一遍。于是周三成了我最期盼的一天,排练的几个小时,可以让我忘了所有的烦恼,跟着音乐去热带雨林探险,去星空银河翱翔,去中世纪的教堂祈祷,去拉丁美洲的广场舞蹈。&/p&&p&那时候我开始觉得也许音乐才是我一生所爱,金融啊数学啊,跟跳跃的音符比真是枯燥极了。如果能在交响乐团工作,哪怕每月只赚1000元,我也一定会活的很开心很快乐。&/p&&p&我开始懊恼,学乐器的那七年里,为什么就是不敢踏出勇敢的一步去做艺术生。&/p&&p&那时候我以为,我不能过想要的生活,仅仅是因为选错了路,仅仅是因为太胆怯,仅仅是因为阴差阳错。&/p&&br&&p&直到有一天跟乐队的二提琴闲聊天的时候,他说他今年毕业要去当中学老师了。我非常惊讶,因为跟我这种业余选手不一样,他出身音乐世家,在我们学校提琴专业的硕士里也能排到前两名,属于专业高手中的高手,为什么不去职业乐团呢?是喜欢小孩子所以主动想当老师的么?他回答:“不是的,因为我不够优秀,我也很想去职业乐团,可惜乐团今年一个空缺的小提琴位置有四百个乐手在争夺,而且那四百个人每一个都水平比我高。”他说这话的时候浅蓝色的眼睛好像愈加的水汪汪了。&/p&&p&再看着他因练琴太多而导致红肿的侧颚,我安慰的话竟怎么也说不出口了。&/p&&br&&p&那一刻,我突然清醒的意识到,即使我当年选了艺术生这条路,即使父母可以提供优渥的教育环境,即使请很厉害的私人教师或出国深造,我依然无法完成所谓的音乐梦。&b&什么不够勇敢,什么阴错阳差,根本全是错觉,我不能过梦想中的生活,仅仅是因为我是个普通人。&/b&&/p&&p&&b&&br&如果是一个普通人,才智普通,天赋普通,家境普通,际遇普通,那么在有限的生命里,就会有太多事想做而做不到,也会有很远的梦要追却追不上。&/b&&/p&&br&&p&这世界上有太多太多比我有天赋比我勤奋比我起点高的人,可当他们长大的时候,却也不得不告别童年时天真烂漫的梦想,不得不辜负少年时许下的壮志豪言,而我又何德何能,竟幻想可以摆脱普通人的宿命,把梦想攥在手心?&/p&&br&&p&那年想成为银行家,叱咤华尔街弄潮金融市场的你,如今做了企业会计,正计算着隔壁办公室的老王是不是少交了计程车费的票子。&/p&&p&那年想成为建筑师,去设计卢浮宫玻璃金字塔的你,如今做了工程造价,正在某个郊区的厂房记录着老掉牙的设备型号。&/p&&p&&br&&b&但奇怪的是,&/b&&/p&&p&&b&你依然很快乐。&/b&&/p&&p&&b&在疲惫的工作后回家看到孩子红苹果般笑脸的一刻,&/b&&/p&&p&&b&在寒冷的冬天里大口大口吃到热腾腾火锅的一刻,&/b&&/p&&p&&b&在过年的餐桌上被大笑着的长辈强灌了口好酒的一刻,&/b&&/p&&p&&b&梦想能否实现似乎并不那么重要了。&/b&&/p&&br&&p&&b&原来,&/b&&/p&&p&&b&作为一个普通人所能感受到的酸甜苦辣与喜怒哀乐,&/b&&/p&&p&&b&已足够报偿我们来这烟火凡世间走一遭。&/b&&/p&&br&&p&&b&三千微尘里,吾宁爱与憎。与诸君共勉。&/b&&/p&
去美国读书的第一年加入了学校的交响乐团,每到周三下午上完数学课,我就提着我的乐器,乐颠颠的去音乐楼参加排练。乐团的指导老师很有童心,常常在演出中加入有趣的情节,选的曲子都很动听,但难度又不高,像我这种业余九级的选手无需预习就可以轻松走一遍…
前前后后6个人邀请我回答这个问题!你们是嫌我最近被黑的不够,逼我再被来一发?&br&&img src=&/bc5b875c0fa281294fca8eb_b.jpg& data-rawwidth=&936& data-rawheight=&1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36& data-original=&/bc5b875c0fa281294fca8eb_r.jpg&&&br&受欢迎?&br&&br&还是那句话:你们看到的&b&现在的我,&/b&是在无数奇葩的过程中,&b&不断积累,反省,思考,而最终蜕变出的我。&/b&&br&&br&来来来,又到了自黑的美好时光了!&br&&br&●●●●●●●●&br&我有一个很悲催的童年。&br&&br&由于先天高度近视,3岁起,就开始了【四眼人生】。那个时候,戴眼镜的孩子很少,&b&于是乎,我就瞬间开始被那些除我之外的同类们排挤,成为了一只异类。&/b&&br&&br&&p&导致我到现在为止,都觉得某些人是【人性本恶】的。否则,在大家都是一张白纸的孩提时期,是什么驱使他们这么不遗余力的去排挤和欺凌一个仅仅因为视力不好,而需要佩戴眼镜的根本人畜无害的小姑娘呢?&/p&&br&&p&&b&我的大部分童年回忆,都已经消失。&/b&&/p&&br&&p&但是,迄今为止,脑袋里还残存着一个依稀的画面。小学一年级的我背着被扯断背带的书包,镜片也被打碎了一边,浑身是土,哭着在前面走,后面跟着一群孩子,一起朗诵歌谣般的抑扬顿挫的喊着他们赋予我的各种侮辱性的绰号,就这么,一直追到我家楼下。直至我上楼躲起来,他们才逐渐散去。&/p&&br&&p&&b&那,大概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对人性感到绝望吧!&/b&&br&&/p&&br&&p&我回到家,问我妈&b&:“他们为什么不喜欢我?”&/b&&/p&&br&&p&我妈很难过,并不知道应该如何回答,只是帮我把脸擦干净,拿掉破碎的眼镜,摸了摸我的头,然后冲我艰难的笑了笑。&/p&&br&&p&&b&那个笑容,迄今为止,我记忆犹新……&/b&&br&&/p&&br&&p&小学三年级时,对我的欺凌,已经从热暴力,升级(or 降级?)成了冷暴力,班里的『老大』勒令全班人都不许理我,不许跟我说话。因为我没有讨好她,并且是个戴眼镜的【怪物】。&/p&&br&&p&我反而松了一口气,心想:&b&“不理我,也比每天战斗来的安逸。”&/b&&/p&&br&&p&我妈知道后,更难过了,对我更好,她告诉我:“不要在乎不跟你玩的人,你还有妈妈陪你玩呀!”也许我妈之所以那么酷炫,那么娇纵我的根本原因,就是为了弥补我童年缺失的从同伴那里得到的关爱吧。&/p&&br&&p&&b&我的人生进入了第一段冰河时期,&/b&在学校,我像是一个透明的人,直接被所有人无视。&/p&&br&&p&我从小就是个诡异的奇葩,并没有像别的被欺凌的孩子那样,选择讨好他们,让他们接纳我;而是选择独来独往。一放学,就马上回家,开始变得不爱出门,每天在家看书,画画。&b&从那时候,我就学会了,不浪费一秒钟,在任何没意义的人和事上。&/b&&/p&&br&&p&直到小学毕业,放榜那天,我看到『老大』在啜泣,眼睛肿的像个桃子,脸上的掌印依稀可见。而我,则大摇大摆的接受了市重点的召唤。『老大』看我的眼神,非常怨恨,我反到很平静,不喜不悲,别说恨了,连感觉都没有。&/p&&br&&br&●●●●●●●●&br&&p&新的学校,气氛很是融洽,基友众多,每天欢天喜地,群魔乱舞。&/p&&br&&p&只可惜,初中的时光美好而转瞬即逝……&/p&&br&&br&&p&●●●●●●●●&/p&&p&直至升入高中,又从天堂掉回地狱。因为:&/p&&br&&p&第一,我是非本校初中部升上来的“外人”。别的人,都已经当了3年的同学了。&/p&&p&第二,看过我专栏文章《我爱你,与你无关?》的盆友都知道,那个时期,我是用鼻孔看人的。&/p&&br&&p&被孤立这个结果,一半算是自作孽吧!&br&&/p&&br&&p&&b&我的人生进入了第二段冰河时期,&/b&由于已然是个学霸,所以,虽然没人答理,日子也并不难过。&br&&/p&&br&&p&变态的我,甚至有的时候,还很享受她们那种恶意满满的讽刺和嫉妒眼神,让我只想对她们说,比你们牛逼这件事,I'm so sorry……&/p&&br&&p&&b&讨人厌吧?我自己想想,都觉得那时的自己挺讨厌的。&/b&&/p&&br&&p&青春期嘛!哈哈…&/p&&br&&br&&p&●●●●●●●●&/p&&p&转眼到了大学,由于我在校外的兼职,让我在校内看起来,俨然就是个社会人士;而在社会上,又被那些没怎么读过书,很早出社会混的小模特小演员定位为文化人。&/p&&br&&p&总之,两头不落自己人。&/p&&br&&p&尽管如此,我貌似依然与环境格格不入,&b&但&/b&&b&竟忽然间受欢迎起来,不仅在校内,校外亦是如此。&/b&&/p&&br&&p&&b&这些异同点,不但没让我再次被排斥,反而让我成为了大家眼里,有意思的,特别的,与众不同的人。&/b&学校的同学觉得我特别能扑腾,又为人低调,各种钦佩;社会的朋友觉得我,虽然是大学生,但不会看不起人,很亲和,对我非常欣赏。同时,我能让他们看到,他们平日里根本接触不到的世界;展示给他们,另一个平行空间的生存法则。&/p&&br&&p&&b&我的存在越是有意义,我就越积极的去创造我存在的价值,于是乎,进入了一种良性循环。&/b&&/p&&br&&p&并且,周围人的关心和友善,把我的心底里,那些残存的不美好记忆,一点一点的全抹去了。&b&同时,他们的行为和态度,给我源源不断注入正能量和积极的三观。&/b&&br&&/p&&br&&p&可见,童年的经历,不但没给我的人际交往造成阴影,反而让我学会珍惜每个对我以诚相待的人。&/p&&br&&p&&b&因为我知道,对一个人友善,也许并不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天分。那么,愿意善待你的人,是要多么在乎你,才会这么做呀!你舍得不好好珍惜TA么?&/b&&/p&&br&&p&&b&再加上,我性格大大咧咧,又没有公主病和小脾气,无论对男对女态度统一,再加上毫不掩饰自己的缺点,脸皮厚,笑点低,热衷于自黑和基友互黑一百年不变。&/b&&/p&&br&&p&真正做到了,凡路过,必交到基友……直接结果就是,我的基友真是多呀……&/p&&br&&p&不过,讨厌我的也真是多呀!毕竟保守党们,是会看不惯我这么随性而活的人。&/p&&br&&p&可惜,我看不到……为啥?&b&不放在眼里,怎么会看得到?&/b&&/p&&br&&br&&p&●●●●●●●●&/p&&p&后来无疑获知『老大』的情况:太过张牙舞爪,蛮横霸道的性格,导致她简直从小学后,就再没有顺利过,学业事业情感,简直一塌糊涂,连朋友都没一个。&/p&&br&&p&也算是她的因果吧!&/p&&br&&p&我听完很平静,和小学毕业时一模一样,不喜不悲。因为从心底里,这个人早已经被我拉黑屏蔽了。要知道,&b&恨一个人,比爱一个人,更花心思和力气&/b&,我怎么可能让一个无关的人,去扰乱我情绪?&/p&&br&&br&&p&●●●●●●●●&/p&&p&由于和儿时的人际交往对比太过强烈,造就了我现在的快意恩仇,爱恨分明。&b&虽然我善待别人,但是并不同情心泛滥,我依然不会浪费一秒钟,在煞笔身上。&/b&但凡对我好的,我都会从心底里感激和回报;而对我不好的,我会在第一时间无视。&/p&&br&&p&经验告诉我:&/p&&br&&p&&b&◆也许,仅仅换一个环境,你就会从最不受欢迎的人,变成最受欢迎的人。&/b&&br&&/p&&br&&p&&b&◆&/b&&b&即使不受欢迎,也不代表失败,只是这个环境不适合你。不需要改变什么,你就是你。&/b&&br&&/p&&br&&p&&b&◆不需要浪费时间在跟煞笔周旋上,这样,会有更多时间去对待值得的人,做有意义的事。&br&&/b&&/p&&br&&p&&b&◆我们不是钞票,做不到人见人爱,大部分人不讨厌你,人生就已经很美好了。&/b&&/p&&br&&p&&b&◆不需要浪费时间在讨好不喜欢自己的人上,你做再多,TA该不喜欢还是不喜欢你。&/b&&/p&&br&&p&&b&◆不需要为了别人改变自己,TA不是真理,&/b&&b&因为&/b&&b&没人是真理!&/b&&/p&&br&&p&&b&◆只做你想做的事,只善待你想善待的人。&/b&&/p&&br&&p&&b&◆自我提升,是受欢迎的根本途径。不是因为你优秀而吸引人群,而是你优秀后的人格魅力和输出价值,让你受欢迎。&/b&&/p&&br&&p&&b&◆只要你自己真的嗨起来,充满正能量,自然会有怕冷的人因为你的光和热来接近你。&/b&&/p&&br&&p&&b&◆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天使。&/b&&br&&/p&&br&&br&&img src=&/3acf7ba8a279f80e90ad82ae_b.jpg& data-rawwidth=&744& data-rawheight=&9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4& data-original=&/3acf7ba8a279f80e90ad82ae_r.jpg&&
前前后后6个人邀请我回答这个问题!你们是嫌我最近被黑的不够,逼我再被来一发?受欢迎?还是那句话:你们看到的现在的我,是在无数奇葩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反省,思考,而最终蜕变出的我。来来来,又到了自黑的美好时光了!●●●●●●●●我有一个很悲…
&p&游戏玩家,二十年前说的是全机种制霸;十年前说的是暴雪EA传奇梦幻;现在,什么都不需要说。因为几乎人人都是游戏玩家。&/p&&br&&p&让我像微博段子手一样先来一句:&/p&&p&“人生就像一道桥,我们自彼处来,往那头去,一边走,一边不住叹息,因恨事太多。”——亦舒&br&&/p&&br&&p&游戏的发展史有点像文学这件事。古典文学,皆出自用笔写书之人,皆是智慧和思索的结晶,是语言的艺术。等到人类拥有了键盘之后,出现的种种文字绝大多数便都是大脑排泄物。但终究依然在不断产生新的、有意义的、开创新风气、带来新气象的文学作品。新生事物就一定不如经典传统吗? 文人相轻,喜欢将前辈的声望来衬托底蕴,以区别于同时代的对手。于是乎玩家也以玩过当年大作来鄙视当今的速食享用者。但我宁愿做包容力更强的人。 电影行业有很多资深导演,并不害怕自己光芒被新人抢去,愿意扶持青年导演,因为他们所想的是壮大整个中国导演实力之进步。同样,无论是游戏行业或仅仅是玩家,都可以欣然接受游戏平民化的现实。&br&&/p&&br&&p&二元对立是巨大的悲剧。我曾经深陷其中多年。比如说,一个活生生的人,会面临各种问题和困苦,也会有逃避。但是在文艺腔里,精神和物质是二元对立的。比如说,物质丰富的人,精神就一定苍白;精神世界丰富、有信仰、有幸福感的,就一定要在苦逼的环境中才能存在。我就这样TMD自己骗自己很多年,因为我也曾经是个文艺腔。实际上,竹林名士,才华横溢、思想深邃,都有真挚的感情,所以言行怪异,但是怪异背后却有着清晰的理路。等到了两晋,更多的就只剩下模仿,只有乖张的行为,没有真诚的情感,怪异反而成为博取世俗名利的捷径。社会制度在面具化每一个个体和每一个现象。而装格调,其实就是打着张扬个性的旗子,做着同样的事。&/p&&br&&p&说回游戏。具有深度游戏性和世界架构的游戏在当前社会里已经不是必需的,而是奢侈的了。过去的游戏市场是小众市场,开发有门槛,体验有门槛。随着时间推移,受众越来越广泛,从nds的大妈幼齿化就可见一斑。老一辈玩家逐步萎缩,而新一辈玩家要的就是及时享乐,而不是全身心地投入。换言之,过去游戏有哪些形式,能带来哪些体验,都是未知数,每一部游戏,都能往前走一步。但随着系统越来越复杂,新的用户很难迅速体会到快感,只能越来越细分用户。但游戏,毕竟是商业产品,用户需求推动它的发展。&/p&&br&&p&现在的游戏,讲求的是让玩家快速获得快感体验。而过去很多日式游戏(非任天堂),讲究的不是体验,而是作品,这与这个草根、速度、分享的时代的精神是格格不入的。试图用宏达叙事来打动这个如此多样化、纷繁复杂的时代的听众,注定是比较困难的。而这些大作中那丰富的内容和宏大的结构也难以与这个时代支离破碎的个人感受挂钩,与时代的节奏、时代的娱乐结构相比,它显得过于深厚了,和快餐作品的明快相比显然难以产生竞争力。在过去,制作人带领开发团队,创造出迷人的世界,可以说是用创作灵感、线性叙事的游戏化魅力和不断多元体验的游戏性带动玩家沉迷的上帝。现在情况已经完全不同——各种直接接触用户的平台成为了制造明星产品的摇篮。当然,这种机制并非像想象的那么美妙,可能很多制作人的艺术追求就毁在不断开发的商业作品中。游戏行业每年都有数以千计的产品诞生,但他们谋生的机会一年一年的黯淡。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也许是因为游戏变得更商业化,只是希望观众不断地掏钱,而不是让他们得到娱乐体验和审美上的双重感受。现在的观点是强调“游戏及服务、以用户为中心”,游戏的艺术性被放在较低的位置。古典气韵的大作就像垂暮的老人,被人尊重但却缺乏活力。如果说深度游戏玩家还在挣扎,深度游戏的开发者却是在日趋消亡了。大量工作室和制作人都转向了更为轻度亲民的游戏。所以说,整个行业已经和传统范式告别了。但是,掌握相关技能并有着艺术化创作精神的人,依然存在着,只是没有以前那么多人愿意购买这类作品而已。游戏的内涵和技术,一直在不断地进步着,它的生命力旺盛着呢。&br&&/p&&br&&p&如果把游戏看做艺术形式,那么所有的艺术都具有时代特征。过去的流行都会成为当前的经典,就像音乐、文学、电影、戏曲等一切。大家总是会高估“经典”的形成时间。古典音乐真正开始繁盛也不过就是巴洛克时代,最早来算到今天也不过才300多年,而爵士乐从上个世纪初开始繁荣,所以古典音乐真正的光辉岁月不过也才200多年而已,虽然和爵士乐,摇滚乐,相比历史已经很悠久,但是放在历史长河里洗刷一下,亦不过仅仅是匆匆过客。如今你我去听摇滚乐演唱会,和当年嬉皮士去伍德斯托克,显然不是说的同一回事情。当摇滚业已成为一种文化意象的时候,无论出于小资矫情还是真心欣赏哪种角度,我们不能否认,摇滚乐走的道路其实正在追随古典音乐和爵士乐。摇滚乐本身没有死,死的是那种潮流罢了。游戏从一种小众娱乐变成全民娱乐只过了三十年,殊途同归,艺术形式不同,也不能阻止时代潮流的飞速变化。就像年轻人辉洒的激情和探索的欲望从来都没有变化过,每个时代都有自己青涩的印记,加之于所谓经典的一切不过是后来人封上的而已。
&/p&&br&&p&换一个角度看,其实,这样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情呢。每种娱乐都有他必然的潮流趋势,没有能够避免的,过去的,只是不再流行,而不是消亡。 &br&&/p&&br&&p&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小时候玩过游戏的印象,终究会在脑海中逐渐模糊。某天,当再次看到游戏封面的时候,也许就像在马路的人潮中,发现一名想不出名字的女孩的脸庞。停下脚步,她缓缓将视线转过来。双眼圆睁的孤独,望着这边。在我们面前,许许多多的陌生人交错而过。&/p&&br&&p&难道我是个无可救药的文艺腔么?&/p&
游戏玩家,二十年前说的是全机种制霸;十年前说的是暴雪EA传奇梦幻;现在,什么都不需要说。因为几乎人人都是游戏玩家。让我像微博段子手一样先来一句:“人生就像一道桥,我们自彼处来,往那头去,一边走,一边不住叹息,因恨事太多。”——亦舒游戏的发展…
想说一个大学同学的事情。&br&刚开学的时候她不算起眼,长得不高,跟美距离不是很近,就是一口大白牙,笑起来铮亮铮亮的,&br&很像武林外传里的莫小贝:P&br&我们专业大部分课程重点都在英语和新闻,课上pre和讨论的话题大部分也都局限于此。但是她总是能给大家带来新知识,我记得当时全班都是文科生(包括她自己),第一次了解到科普网站科学松鼠会就是因为她。直到现在,她的微博,朋友圈,也总是有很多有意思的东西。&br&&br&短时间对某方面产生兴趣大概不是很难的事情,但是她数年如一日地一直在学习,吸收,分享新鲜事物,看到感兴趣的事情就马上去了解,这让她在人群里就像自带光圈。&br&&br&在上课的时候她非常喜欢和老师交流,但是当时我们有一位老师十分厌憎这类行为(至今都觉得是因为她对自己上课水平太不自信)。每次她在上课的时候表示赞同地笑,该老师就会咆哮“xxx你笑得这么开心是觉得你懂的比我多吗?那你来说吧”,而后也并不给她说话的机会。一堂课下来这种纯为了讥讽的话能出现好几次,鲜少有真正要求她回答问题的时候。这类情况在她做了一个特别特别精彩的讲传播学某个理论的pre之后愈发严重了,当时课上掌声雷动,老师的脸色变得奇差无比(在她做pre期间也用冷硬的声音质疑打断过数次),在评价的时候说她这个pre没有任何意义,完全是她自以为是地把自己当成专家来传递错误的信息等等等等,原话难听很多,难以说出口,并且除了这种辱骂之外没有针对pre本身哪方面不足的任何评价。下课之后我们义愤填膺地围到她身边,她眼眶略红,但还是不会像(幼稚又狂躁的)我一样对那位老师有什么不敬之词,我们一顿安慰她之后。她,她又龇出了她的大白牙给了我们一个笑脸。&br&&br&当然她在其他课上正常的老师都很喜欢她,口译课上练习的时候别的同学说完,老师不满意,有时候再点其他人继续回答,最后都会去问她的答案。我们班同学英语水平都不差,只是基本没有立志做口译的,对待这门课的态度基本上都是得过且过,她对日后成为口译也没什么兴趣,但是她上一门课,就认真做老师要求的事情,并且自己制定学习计划,一年上下来她已经可以很淡然地现场口译了。这些事情其实都非常小,但是她让我知道怪制度,怪学校没有给自己学习的机会真的毫无意义,因为在同样的条件下,有时候就是因为自己付出的不够,才没有收获。(班上也有男生开学时候说英文口音非常重,然后每天早上坚持早起晨读,大学四年下来脱胎换骨……)&br&&br&因为这个学习的习惯她非常忙,但是还是能看到她挤出时间去拉大提琴去合唱团,给学长办的网站做翻译,保持自己看书,阅读,做摘抄的routine。&br&&br&我记得有一门课是British Parliamentary Debate,大家在这门课上真是殚精竭虑,经常在辩论前一天干到三四点然后七点起床上战场。付出这么多于是相应的在课上厮杀也是十分激烈,在课前讨论的时候也是泾渭分明地互相躲在房里讨论对策,常常有一种地下党集会的感觉(……)。有一回我跟我大学最好的朋友作为对手辩论完了,最后大概我们这方形势显得略好,走出教室过了一阵,她还忽然愤愤地说道“你们那个argument完全是胡搅蛮缠”,并且一日都没怎么回转心意……但是A与众不同,只要跟她同次辩论,不管是对手还是伙伴,只要找她讨论,她都是完全欢迎并且真诚讲解她对那个辩题的理解,有时候看她说话,我真是只能想到大将之风四个字……(脑残粉的身份暴露了!!)&br&&br&整个大四下学期我们都没有课,于是很多同学都回家/出去玩/跟男朋友住。有一段时间她们寝室就她一个人。我去串门的时候(……唯一的串门大户)问她难道不会寂寞嘛。然后我看到了她桌上堆到比我还高的一堆书,她手边正在做的笔记,打开的电脑上是一个不知名国家的纪录片。我说我懂啦。。她就笑,说其实早上起来去食堂吃早饭,上午在图书馆看书,中午吃完饭回来睡午觉,下午整理房间,洗衣服,再做个笔记学习会,晚上吃完饭去跑步,回来洗个澡再看个书十点多就可以睡了,一天过得很快。&br&我也始终觉得这种在学校静静待着的日子非常美好,现在想起来也还是觉得有一种舒适的感觉在胸腔里面跑来跑去,好像闭上眼就是夏天,学校里面绿树成荫,早晨起来踏着晨光去喝碗豆浆……&br&&br&说起来,虽然她自己是个算比较自律,爱学习的妹子,但是对我们这些懒神在身的朋友也甚少苛求,基本上相处起来是非常舒服的,对我们堕落地在宿舍玩的游戏也会露出”咦好神奇快给我讲解一番“的神情。而且她对着我把所有头发扎起来露出一张圆得不能再圆的脸也会非常诚挚地说”好看!!很青春!!!“(语气就跟这感叹号一样。。)有时候觉得说“真诚“真是一个很无法捉摸很lame的词,可是也真就有人,说出的赞美让你没办法觉得她是虚伪客套而是真心相对。&br&&br&快毕业的时候很多人在兵荒马乱的找工作,我们这些已经定了出国的人就无所事事地待着,经常试图在他们忙碌地跑来跑去的过程中抓住一两个来聊天。我记得有一回我们俩在水房洗衣服,问到工作的事情,她说到一个做纪录片的频道(真的忘记是哪了-。-)她一直很喜欢,和我们的专业基本上关系很小,待遇也一般,但是她说到那份工作的时候眼睛里简直有光。&br&&br&偶尔跟她在水房里聊天让我觉得洗衣服都蛮开心的&&&br&&br&说起来我们系的姑娘还真是蛮奇葩的,在如此繁重的课业下,还建了一个足球队……于是除了以上,她还有一项重要活动,踢足球……我们也多了一项重要活动,给踢足球的妹子们拍照……&br&&br&总而言之,认识这样一个有好奇心,有行动力,热爱知识,进退有度的姑娘,我真是受益非常,所以好罗嗦:-)&br&但是觉得她身上的这些品质,是我觉得让一个人成为可交之人很重要的一部分:)
想说一个大学同学的事情。刚开学的时候她不算起眼,长得不高,跟美距离不是很近,就是一口大白牙,笑起来铮亮铮亮的,很像武林外传里的莫小贝:P我们专业大部分课程重点都在英语和新闻,课上pre和讨论的话题大部分也都局限于此。但是她总是能给大家带来新知…
‘If’ - by Rudyard Kipling&br&如果周围的人毫无理性地向你发难,&br&你仍能镇定自若保持冷静;&br&如果众人对你心存猜忌,&br&你仍能自信如常并认为他们的猜忌情有可原;&br&如果你肯耐心等待不急不躁,&br&或遭人诽谤却不以牙还牙,&br&或遭人憎恨却不以恶报恶,&br&既不装腔作势,亦不气盛趾高;&br&&br&如果你有梦想,而又不为梦主宰;&br&如果你有神思,而又不走火入魔;&br&如果你坦然面对胜利和灾难,&br&对虚渺的胜负荣辱胸怀旷荡;&br&如果你能忍受有这样的无赖,&br&歪曲你的口吐真言蒙骗笨汉,&br&或看着心血铸就的事业崩溃,&br&仍能忍辱负重脚踏实地重新攀登;&br&&br&如果你敢把取得的一切胜利,&br&为了更崇高的目标孤注一掷,&br&面临失去,决心从头再来,&br&而绝口不提自己的失去;&br&如果人们早已离你而去,你仍能坚守阵地奋力前驱,&br&身上已一无所有,唯存意志在高喊“顶住”;&br&&br&如果你跟村夫交谈而不变谦虚之态,&br&亦或与王侯散步而不露谄媚之颜;&br&如果敌友都无法对你造成伤害;&br&如果众人对你信赖有加却不过分依赖;&br&如果你能惜时如金利用每一分钟不可追回的光阴,&br&那么,你的修为就会如天地般博大,并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世界,&br&更重要的是:我的儿子,你成为了一名真正的男人!&br&English Original:&br&&br&If you can keep your head when all about
you&br&Are losing theirs a&br&If you can trust yourself when all men doubt
you,&br&But make allowance fo&br&If you can wait and not be tired by
waiting,&br&Or, being lied about, don’t deal in lies,&br&Or, being hated, don’t give way to hating,&br&And yet don’t look too good,&br&&br&If you can dream – and not make dreams your
&br&If you can think – and not make thoughts your
&br&If you can meet with triumph and disaster&br&And treat those two imp&br&If you can bear to hear the truth you’ve
spoken&br&Twisted by knaves to make a trap for fools,&br&Or watch the things you gave your life to broken,&br&And stoop and build ‘em up&br&&br&If you can make one heap of all your
winnings&br&And risk it on one turn of pitch-and-toss,&br&And lose, and start again at your beginnings&br&And never breath a &br&If you can force your heart and nerve and
sinew&br&To serve your turn long after they are gone,&br&And so hold on when there is nothing in you&br&Except the Will which says to them: “Hold on”;&br&&br&If you can talk with crowds and keep your
virtue,&br&Or walk with kings – nor l&br&If neither foes nor loving friends can hurt
&br&If all men count with you, but none too
&br&If you can fill the unforgiving minute&br&With sixty seconds’ worth of distance run -&br&Yours is the Earth and everything that’s in it,&br&And – which is more – you’ll be a Man my son!&br&&br&来源: &&a href=&///?target=http%3A///2011/11/if-by-rudyard-kiplin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做男人必读诗一首&i class=&icon-external&&&/i&&/a&&
‘If’ - by Rudyard Kipling如果周围的人毫无理性地向你发难,你仍能镇定自若保持冷静;如果众人对你心存猜忌,你仍能自信如常并认为他们的猜忌情有可原;如果你肯耐心等待不急不躁,或遭人诽谤却不以牙还牙,或遭人憎恨却不以恶报恶,既不装腔作势,亦不…
2013年11月初答&br&日更新&br&&br&虽然我的答案点赞数很高,但我建议大家还是看看李松蔚先生的那一条。他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并且很中肯。这里只是我自己的感受罢了。&br&&br&应最近挖坟的朋友要求,最底下更新答主现状。&br&--------------------------------------------&br&&br&亲历者来谈谈。&br&我是女的。今年28。单身,自由职业者。&br&上大学的时候,挂掉了三科专业课,就为了打穿一个wow副本。毕业前去找了心理医生。&br&她让我明白:我没疯,也没病。&br&&br&你说你的“老表”是个啃老族,一天到晚在家看网络小说。拒绝工作或者出去接触社会。我也曾经如此,只不过把网络小说换成了游戏。&br&&br&我知道那种感觉,对整个世界说不。&br&不,我不要工作。不,我不要去接触那些我厌恶的人们,不,我讨厌这个世界。不,我不要,不。&br&从一个角度来说,他看起来令人厌恶而又羡慕:他的父母照顾他的金钱,他的吃穿住行,他的生活,他的起居。&br&但
让我们换一种说法:这个人,他对自己的生活全无话语权。他无法决定他中午吃什么,因为他妈妈(或者爸爸)做好了。他无法决定自己什么时候睡觉,因为他妈妈
决定了。他无法决定自己花多少钱,怎么花钱,因为他的钱是从父母那里来的。他唯一能控制的大概只有他的手,他的眼睛和他的鸡巴,如果他还有性欲的话。&br&&br&这是一个巨大的婴儿。当我们说出“巨婴”这个词的时候,我们大概脑子里会想到的是可鄙的。但如果换成“婴孩”,那么我们头脑中优先列出的若干形容词里,除了“可爱”,大概还有“无助”。&br&&br&这就是为什么这个人对他的整个生活说不。不,我不要好起来。不,我不要工作,不,我不要你们的帮助,我就要这个样子腐烂下去。&br&&br&这
种连同自己的生活一起毁灭的方式,是他唯一能够把自己从父母的控制下分离出来的办法。不是什么明智的办法,对吧。但不是每个人都无比明智的,谁都做过蠢
事,有些也许比他还要蠢。他的父母已经占据了他的整个生活,还要拉上别人一起来占领(比如让你“帮帮他”)。他也许只剩下这一条路可走。不要说什么“搬出
来不就行了吗”这样的话。有些人做不到,不是因为他们比别人脆弱,而是因为他们的父母比别人更顽强地把孩子拴在他们身边。要不然他们为什么没有对你说“帮
我的孩子在外地找个工作”这样具体的建议?他们想要孩子这样,某种程度上。&br&&br&换一种设想:你的这个老表,他听从他父母的建议找了一份工作,成家立业,在父母住的地方附近买了一套房子,借了一些父母的钱来交首付。有了一个老婆,也许还生了一个孩子。你会担心他吗?&br&&br&你不会。你觉得这就是一个健全的人了。&br&&br&我
曾经见过很多这样“健全的人”,他们疯狂地给灵修大师送钱,疯狂地酗酒或者赌博,疯狂地旅行或者疯狂地找小三。或者干脆从高楼上一跃而下。当然,也有很多
“看起来健全的人”就这样平淡地了此一生,而他们的孩子也遵循他们的轨迹。他们不会发疯,也不会作大恶。但他们会出轨,殴打自己的孩子,放任老母亲在病床
上腐烂,暴食,肥胖……&br&&br&当一个人把自己的生命控制权交出去的时候,除非他是个婴儿,否则他一定会有愤怒。这愤怒必定有个出口。至于是像你老表这样,还是像我上面描述的这样,因人而异。事实上,开始说“不”是个好的迹象。这证明他还有力量拒绝。而不是“他已经没有力量生活了”。&br&&br&如果你真的想帮他。就帮他从家里搬出来住吧。离他的父母至少要有24小时以上的火车车程,跨个省找份工作。&br&&br&要不然,不如别管。有些父母就是宁愿孩子在身边腐烂,也不愿意他们在远方成长的。&br&&br&&br&&br&&br&回到开头:我现在看起来是不是一个健全的人?&br&不是。&br&有些人觉得我缺点啥少点啥脑子里有问题。因为我28了单身无男友无结婚生子意向。还因为我辞职在家写小说靠稿费过日子。也因为我的家收拾的不够整齐,而我看起来不够有钱。&br&我一路磕磕绊绊走过来。&br&&br&大三的时候,我说,不。我不要读书。不,我不要考研。不,我不要这个专业。&br&&br&我打魔兽世界,疯狂地打。我写科幻小说,疯狂地写。我当时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但我挣到了两笔钱:稿费,和魔兽世界卖金币的钱。&br&这是我“自己的钱”。我这辈子第一次有“自己的钱”。&br&就像是你溺水了十几年,第一次能够呼吸。&br&我抛弃了我的专业,我的大学和那个叫上海的地方,那个繁华得令我目不暇接但是无从应对的地方。一个人,一只手提箱,远走成都。&br&&br&不,我不要当老师,不,我不要出人头地,不,我不要出国。不,我不要你们给我钱支持我,我要自己上班挣钱。&br&&br&我当了一个编辑。&br&四年后我辞职。&br&&br&不,我不要在这里工作了。&br&&br&我写了一年小说,出了两本书。一本科幻长篇,一本魔兽世界同人小说。当初的疯狂游戏最终回报了我一本厚厚的作品集。&br&那个时候有一些人跑过来“帮助”我。你这样不行,你得有一份工作。你这样不行,你得有个男朋友。你这样不行,你得……&br&我很擅长说不。记得吗?我从一开始就很擅长说不。说“不,我不要”是我的力量。&br&&br&不,我不要男朋友,不,我不要工作,不,我不要。我不要你们认为很好的生活,我要我自己的生活,尽管它看起来不怎么样。但是,谁他妈在乎你们看起来怎么样?&br&&br&我写了一年,又找了一份工作。干了一年半。再次辞职。我又出了两本书。一本署名,一本不署名。&br&&br&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写了四本长篇小说,其中三本已经进入出版流程。我的稿费和版税足以支撑我的生活——贫穷,但属于我自己的生活。&br&&br&拒绝是一种力量。哪怕拒绝的是常人觉得“你应该”过的生活也一样。拒绝证明你还活着。&br&&br&楼主如果能够从这个角度去思考一下你的老表为什么拒绝工作,也许你就能知道如何帮他了。&br&&br&--------------------------------------------&br&&br&早上起来发现七百条赞同一百个回复,吓喵了。&br&&br&补充两点:我不赞成啃老。但是我更不赞成干涉啃老的人。&br&&br&这世界上有两种人,责任交托者和责任自负者。责任交托者认为自己要为别人负责,而别人理所当然也要为自己负责。责任自负者认为任何人都必须且只能为自己的言行举止的后果负责。&br&&br&我是个责任自负者。我不反对交托者的生活方式,尽管他们时不时跑来对我负责或者要我负责……&br&-------------------------------------------&br&&br&11月11日凌晨增补:&br&&br&点赞的人数和回复的数量都让我吃惊。我很好奇当你们发现我在夜里无法入睡,一次次从梦中尖叫着醒来的时候,是否还会这么做。&br&&br&我的生活并不很“赞”。我拒绝强颜欢笑不是因为强大,
而是因为疲惫厌倦。我抓紧写作不是为了让它成为我生活中的华冠,而是为了让它支撑我支离破碎的生活。&br&&br&我告诉你们我在如何说“不”。但我没法告诉你们我拒绝的究竟是什么。&br&&br&一位女士说,大多数人不会像我这样做。&br&&br&但事实上,我们都差不多。我们都是“大多数人”。我们都一寸一寸地活着,一片一片地捡拾着生活。区别只在于沉默,或尖声叫喊。&br&&br&------------------------------------------------------------------&br&&br&11月11日下午增补:&br&&br&有几位朋友私信,问我具体该“如何做”,才能在说“不”之余,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br&&br&整理数个答案如下。&br&&br&逐步解决。&br&&br&首先,你看起来没有钱。那么钱就是第一步。一个人在大城市独立生活的平均花销(不工作的情况下)是4K-6K每月。一年也就是5-8万元。你可以把目标设定为攒足这笔钱。这样等于为自己攒了一年的独立时间。&br&&br&其
次,是“为喜欢的事情做好准备”。你喜欢什么样的工作?想要做什么?为了成为这样的人你要学习什么?做哪些准备?哪些是你现在就有力量去做的?开始做。我
在大学毕业时候为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成为自由职业者。我为此攒了十万元储备金,并且在工作之余写了三部长篇以及很多短篇小说。我的工作有些压抑,但我的
写作非常快乐。社会是没有义务让你开心的,但你有责任照顾好自己。&br&&br&在这个过程中,你不可避免地要忍受很多东西,包括讨厌的工作,愚蠢的老板,家人的压力,你可能会哭一两次或者许多次,也可能会发狂挠墙。你身边的人都和你一样忍受着这些。但他们都有忍受的理由,而你,也有忍受的理由。你需要钱,需要时间做好准备。&br&&br&最后。当你有了储蓄,也做好了准备。就放手去做。第一次也许不会成功,但并不妨碍你尝试第二次。记住,别人预言了你失败而你的确失败了,并不证明他们就是对的,也并不意味着你不能再来一次。&br&&br&在这个过程中,你要准备好“落地”。落地的意思是说,在这个世界上,当你决定奋力一跃去追求自己的人生时,并不是总会回报你辉煌与收获。&br&&br&你的人生很有可能荡到谷底,没钱,没有家人的支持,甚至连自己的勇气,甚至活下去的力量也失去。有三个“落地”的支点最好在这之前就准备好:&br&&br&一两个你信任的关心你今天有没有和他们打招呼(哪怕是在网上)的朋友。&br&一个可靠的医生/心理咨询师。&br&一笔不到山穷水尽绝不动用的储备基金,可以供你至少花销三个月或者更久,直到你找到一份糊口和支持生活的工作。&br&&br&我曾经落地过,两次。想要自杀过,一次。山穷水尽过。两次。&br&&br&当
我一无所有,我就回头把前面的事情再做一次。重新找一份工作,打一些零工,攒一笔储备基金,重新做好准备。然后再来一回。我辞职过两次。打零工若干次。这
一次我已经坚持了一年半,跃在空中,狗刨着折腾着忙活着穷着。有时候失眠,有时候尖叫,有时候写作到废寝忘食,有时候快乐到不能自已,有时候哭得一塌糊
涂。&br&&br&从未后悔。&br&&br&&br&&br&&br&&br&-----------更新现状的分割线---------------------&br&&br&这几年过得又自在又艰难。&br&艰难是因为很多原因,独自生活的精神压力是很大的,社会上的,亲人的,还有自己的。&br&自在是因为这就是我要走的路。并且不管多少人说你将来会后悔的,我都不曾觉得后悔。&br&&br&出了一些书。签了公司。收入相对稳定了一些。&br&生过病,搞砸过很多事情,也做成了一些相对微不足道的事情。&br&开始拥有了自己的生活。并且还将继续下去。&br&&br&从我经济自立到现在,我花了十年的时间来学习如何说“不”。&br&拒绝并不是你转过身头顶就是一片晴空。&br&拒绝是你下定决心无论付出何等代价都要穿过这片荆棘满布的荒原。&br&&br&在整整挣扎了十年之后,我终于开始学习如何对自己说“是的”。&br&这条路我走得很慢,很慢,而且很疼,很害怕,很孤单。&br&仍然,从未后悔。&br&&br&-----------------祝大家都能幸福,富有,快乐,自由。-------------------
2013年11月初答日更新虽然我的答案点赞数很高,但我建议大家还是看看李松蔚先生的那一条。他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并且很中肯。这里只是我自己的感受罢了。应最近挖坟的朋友要求,最底下更新答主现状。---------------------------------------…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4875 人关注
215 个回答
3416 人关注
262 个回答
1661 人关注
104 个回答
7493 人关注
239 个回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知乎 两性关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