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二年级下册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铅笔有多长集体备课记录

年度第二学期二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计划
年度第二学期二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计划
一、指导思想
集体备课是实现资源共享的一种重要形式。目前各学校的集体备课工作逐渐“专业化”、“固定化”、“实效化”,但是备课的资源利用、教师个人反思、教育教学实效等诸多问题依然在困扰着我们一线教师。
介于我校数学教师备课的诸多问题,我校搭建了数学教师的博客平台,建立了属于自己学校的博客圈,让博客圈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集体备课质量,搜集和整理教学素材的精神家园。
二、利用博客进行集体备课的好处
1.有了博客的平台,数学教学的答疑解惑就轻松多了。看到你的问题或者困惑的不仅仅是学校的分管领导和老师,对相关问题有研究、有经验的老师,尤其是一些网络中的教学高手尽管身在异乡,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给予博主更多的解惑和授道。
2.教学过程中的教无定法让数学老师对于文本的解读、个人的教学选择往往不太相同,尤其是工作多年的教师,在集体备课时会有所保留,或者保持一种十分低调的状态,那么年轻教师听不出,悟不到,教学的效果自然不会好。而在评课议课时,有些老师觉得抹不开面子,集体备课和课后点评的时候总是“留一手”。但是运用博客跟帖、网络评价就解决了这样的问题。
3.教师从早上到校,忙忙碌碌一天,手上的杂务是一件接着一件,或许一天都没有时间停下来喝一口水,更别说备课、议课了,甚至有时连正常的集体备课都会因为班级的突发事件给耽误。所以,回到家里打开电脑,看到别的老师在集体备课中的发言仔细揣摩;听到其他老师发表的关于某课的授课构想认真思考,然后将自己的意见和想法用文字的方式表述出来,这无论对于博客主人或者是跟帖人都是一种莫大的帮助,也可以带来实实在在的备课效果。
三、备课流程图:  
&&&集体备课———→分工上传——→课堂实践———→课后反馈——→反思研讨———→上传整改  
四、集体备课安排&
集 备 内 容
第一单元 分苹果、搭一搭(一)、
二年级数学教师
搭一搭(二)分草莓&、租船、
二年级数学教师
第二单元&&东南西北、
二年级数学教师
辨认方向 第三单元 数一数(一)、
二年级数学教师
数一数(二)、拨一拨、
二年级数学教师
比一比、有多少个字、
二年级数学教师
第四单元 铅笔有多长、1千米有多长
二年级数学教师
第五单元 买电器、回收废电池
二年级数学教师
4.18—4.22
十年的变化、小小图书馆、
二年级数学教师
4.25—4.29
小蝌蚪的成长、算的对吗&、
二年级数学教师
第六单元 认识角、
二年级数学教师
认识直角、长方形与正方形、
二年级数学教师
5.16—5.20
平行四边形
二年级数学教师
5.23—5.27
第七单元 奥运开幕、一分有多长、
二年级数学教师
淘气的作息时间、
二年级数学教师
第八单元 评选吉祥物、最喜欢的水果
二年级数学教师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2017秋学期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2017秋学期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网络 点击数: &&&
2017秋学期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 om 2017秋学期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单元内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单元教材分析: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主要特点有: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单元教学要求: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3、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5、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单元教学重、难点: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第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内容:课本P1、2,例1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学准备:  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新课标第一网(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4、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 ……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3、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  1、做一做第1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  2、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来年感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  3、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  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设计意图]: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际练习,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再次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四、课堂总结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五、随堂练习&第2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内容:课本P3,例2,练习一1、2、3。教学目标:  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准备:  尺子、图钉、纸条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也用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进行了测量。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2、介绍认识尺子。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设计意图]: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 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一)、认识厘米  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3、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  4、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5、巩固1厘米的表象。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  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二)、用厘米量  1、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  2、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3、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  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  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设计意图]: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四、课堂总结五、随堂练习&第3课时:认识米用米量教学内容:课本第4页。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能合作测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 4.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 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教学难点:&&& 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教学用具:&&& 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纸条。学生每人1根较长的绳子,1米的卷尺,刻度尺。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用厘米量物体&& 1.提问:昨天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 2.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呢?10厘米呢?&& 3.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长度。请你演示,并说出注意事项。&& 二.认识米,用米量&& 情景设置:你量得不错,那么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呢?瞧!这样用刻度尺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结果。那么该怎么办呢?(用更长的尺子量)用这把尺子试一试看,这是一把米尺。(板书:“米”)在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例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教室有多长,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米”。(一)感知米的实际长度& 1.观察这把米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0厘米,也就是说米尺以10厘米为单位)& 2.观察自己的1米卷尺,看看和教师米尺的刻度是不是一样的?& 3.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1)用直尺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线段。(2)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3)两只手臂展开,用卷尺量一量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4)两个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什么部分是1米。(5)用米尺量1米长的绳子。(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4.以小组为单位在讲台上量出2米长、3米长的绳子给大家看一看。(二)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1.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这条是1米长的绳子,请你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一量,看看它有多少厘米?& 3.小结:1米也就是100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三)用卷尺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 1.出示卷尺。介绍:这是在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用的卷尺。它可以量很长的物体和距离。& 2.用卷尺量物体的方法:在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拿住卷尺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另一端,卷尺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三.巩固反馈&& 1.两个人相互量身高,是多少米多少厘米。&&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教室长6( )&&&&&&&&&&&& 黑板长2(& )小明身高124(&& )&&&&&&& 课桌长50(&&& )&& 四.扩展练习在下课后测量教室的长、宽,后面黑板的长,讲台的长、宽。&&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第4课时:认识线段教学内容: 课本5页及练习一第7、10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教学重难点:&&& 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教学用具:&&& 刻度尺,各种弯的、直的实物若干,如:牙膏盒、吸管、绳子等。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员叔叔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刻不容缓的,当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比较快)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观察体验,探究新知&& 1、感知线段的直& 师:请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的曲的吸管、铅笔、绳子、铁丝等。&& 学生汇报。&& 师:你觉得桌子上哪些东西是直的?学生迅速找出自己认为是直的东西。&& 师:请大家互相坚持谁拿对了,谁拿错了,并且互相纠正。&& 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 师: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东西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师:假如从铅笔的任意一端开始,摸到铅笔的另一端,我们就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把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我们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像书本的边、直的吸管那样都有两个端点。&& 3、从实例理解线段&& 师: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按自己的想法把没两点连结起来。&& 教师在黑板出示:&& 学生操作,指名把黑板上的两个点用线连起来。&& 师:同学们画的这些线都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 师:大家说得好,请同学们看看、想想教科书第页“做一做”的图下面那句话和三条线。&& 小结:我们就把像课本第5页中间的图叫线段,线段都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比如书本的边、盒子的边、铅笔、直的吸管都可以看作是线段。学生找出身边的“线段”,并说一说、评一评。&& 4、量线段和估线段&& 师:线段可以量度吗?&& 让学生量一量课本第页上面线段的长度,并说说量法。&& 小结量法:先把尺子上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教师出示横、竖两条同样长的线段,请学生估计这两条线段哪条长、哪条短或者同样长呢?&& 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学生通过用尺子量度,发现这两条线段是一样长的。&& 小结:不太长的线段通常用厘米和米可以量出它的长度。而生活中的线段有时需要估计一下,有时又要通过实践来得出正确的结论。另外,同样出的两条线段,往往人们会觉得竖放比横放长,这是视觉的误会,同学们在生活中要注意这个问题。&& 5、画线段&& 教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3厘米大约有多长。&& 学生尝试画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 让几个学生演示怎样画线段,大家评价哪种方法好。&& 学生操作后汇报。&& 请方法好的学生再演示一遍,并边画边说。&& 教师出示断了3厘米多的断尺让学生讨论:怎样用这把断尺画出3厘米出的线段?小组讨论,试画。小组派代表汇报。&& 师:刻度尺有不同的标记方法,只要掌握画法就能准确画出线段。&&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下图有四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 2、想一想,下面是小明从家到学校路线图,你认为走哪条路最近?&& 师:你们明白消防员叔叔为什么一接到任务后马上从铁管滑下来,而不走楼梯了吗?生活中运用这个原理的例子还有很多,你们能说说看吗?&&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课外作业完成第5页的做一做,用卷尺量一量周围环境,量跳远距离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 om
上一篇教案: 下一篇教案:
? ? ? ? ? ? ? ? ?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粉丝量:37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641|
上传日期: 18:17:02|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关注微信公众号当前位置: >>
二年级数学集体备课
第一单元 三疑三探) 分 苹 果(三疑三探) 主备教师: 主备教师:罗秀华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经历分苹果的实际操作过程,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 经历分苹果的实际操作过程,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活的密切联系。 活的密切联系。 在分苹果的活动中, 学会竖式计算的立法, 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2、 在分苹果的活动中, 学会竖式计算的立法, 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并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并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学会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具准备: 教具准备: 用吹塑纸剪的苹果, 用吹塑纸剪的苹果,小棒 教学过程一 一、设疑自探 观察情景图,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 观察情景图,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 板书: 个苹果, 个可以放几盘? 板书:每盘放 5 个苹果,20 个可以放几盘? 二、解疑合探 1、出示分苹果图问:题目要求怎么分?(生说出问题和条件) 出示分苹果图问:题目要求怎么分? 生说出问题和条件) 2、尝试训练: 尝试训练: 全班交流解答方法。 (1)自由解答。 (2)全班交流解答方法。 自由解答。 3、自学课本 问:课本介绍几种解答方法?每种解答方法你都掌握了吗? 课本介绍几种解答方法?每种解答方法你都掌握了吗?1年月日 4、小组讨论 问:第四种解答方法是属于哪种计算?你知道坚式里的每个数表示什 第四种解答方法是属于哪种计算? 么意思吗? 么意思吗? 5、教师讲解除法竖式: 教师讲解除法竖式: 20÷5= 先写“ 个苹果,也就是被除数写在“ 先写“ ”,表示除号,把要分的 20 个苹果,也就是被除数写在“ ”的 表示除号, 里面, 也就是除数写在“ 里面,再把每盘的苹果数 5 个,也就是除数写在“ ”的左边,写好后,按下面 的左边,写好后,的步骤用竖式计算:一商:20 5,商是几 写在哪儿?根据乘法口诀求商, 商是几, 的步骤用竖式计算:一商:20 除以 5,商是几,写在哪儿?根据乘法口诀求商,商 上面, 的个位对齐。 是 4,4 写在 20 上面,与被除数 20 的个位对齐。4 5 20二乘: 下面, 二乘:商与除数相乘的积是分走的苹果个把 20 写 20 下面,相同数位对4 5 20 20齐。三减: 三减:每盘放 5 个,放 4 盘正好分走 20 个,从总数 20 里减去分走的 20,20-20=0,正好分完, 20,20-20=0,正好分完,画上横线对齐个位写 0。4 5 20 200 看竖式,说一说每一步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看竖式,说一说每一步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三、尝试练习5 9 45 6 6 36 7 7 49 7 8 562 四、点讲小结: 点讲小结: 五、巩固训练: 4 8 巩固训练:8 325 409 547 357 426485 45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怎样写除法竖式? 本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怎样写除法竖式?4 5 20 20每盘放 5 个苹果 教后反思: 教后反思: 0可以放 4 盘(商)要分的苹果总数(被除数)4×5 的积,表示分走的苹果数表示分完,没有剩下三疑三探 分 橘 子(三疑三探) 主备教师: 主备教师:李萍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经历分橘子的过程,正确写出除法竖式。 经历分橘子的过程,正确写出除法竖式。 2、在分橘子的实际操作中,认识余数,正确写出有余数除法的竖式, 并 在分橘子的实际操作中,认识余数,正确写出有余数除法的竖式, 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3年月日 1、建立“余数”的概念,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建立“余数”的概念,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2、学收有余数除法的竖式书写格式。 学收有余数除法的竖式书写格式。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 个圆片, 14 个圆片,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设疑自探: 观察情景图,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观察情景图,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二、解疑合探; 解疑合探; 个橘子, 个可以放几盘? 1、出示题目:每盘放 4 个橘子,14 个可以放几盘? 出示题目: (用圆片代替橘子 2、摆一摆: 用圆片代替橘子,小棒代替盘子) 摆一摆: 用圆片代替橘子,小棒代替盘子) ( 替盘子 (1)同桌摆一摆 (2)汇报交流个橘子放一盘, 每 4 个橘子放一盘,14 个橘子可以放 3 盘,还剩下 2 个,这 2 个不够 一盘,不能再分了。 一盘,不能再分了。 3、自学课本 问:课本介绍了几种法?每种方法你都学握了吗? 课本介绍了几种法?每种方法你都学握了吗? 种方法你会做了吗?怎样做? 4、小组讨论 第 3 种方法你会做了吗?怎样做? 5、我们已经学习用竖式不表示除法,那么像这样的有余数除法,怎样 我们已经学习用竖式不表示除法,那么像这样的有余数除法, 用竖式不表示呢?同学们,试一试好吗?(尝试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 用竖式不表示呢?同学们,试一试好吗?(尝试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 ?(尝试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 6、讲解有余数除法的竖式; 讲解有余数除法的竖式; ……2 14÷4=3 盘……2(个)商余数4 3可以放的盘数 要分的橘子总数 3 和 4 的积, 分走的橘子数每盘放 4 个苹果414 122剩下的叫余数同学们,写完竖式,再写横式,在等号后面写商,为了把商和余数区分开, 同学们,写完竖式,再写横式,在等号后面写商,为了把商和余数区分开, 个点,再写余数,在竖式下面与答。 在商的后面点 6 个点,再写余数,在竖式下面与答。 横式读作: 横式读作:14 除以 4 等于 3 余 2 三、质疑再探 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还剩几个? 1、14 个橘子平均放在 5 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还剩几个? 2、算一算,想一想 算一算, 比较每道题有余数,你发现了什么?(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为什么? 比较每道题有余数,你发现了什么?(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为什么?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 四、拓展运用: 拓展运用: 1、算一算,哪道题有余数,在后面画“√” 算一算,哪道题有余数,在后面画“√” 6÷2= 9÷ 9÷4= 8÷ 8÷5= 12÷ 12÷4 7÷ 7÷3=下面的计算是否正确。 1、 下面的计算是否正确。 50÷7=7…… ……1 (1) 50÷7=7……1(635÷4=9…… ……1 ) (2)35÷4=9……1( )6 8 50 48(3 ) 642 366 ( )7 9 60 632 (4 3 13 12)3 ( ) 3、用竖式计算: 用竖式计算:51() 20÷7=16÷ 16÷3=10÷ 10÷4=18÷ 18÷5=六、小结;本节课学了什么?要注意什么? 小结;本节课学了什么?要注意什么? 板书: 板书:14÷4=3( 14÷4=3(盘)……2(个)读作:14 除以 4 等于 3 余 2。 ……2 读作:商余数3 4 14 12可以放的盘数 要分的橘子总数 3 和 4 的积,分走的橘子数 剩下的叫余数每盘放 4 个苹果2 教后反思: 教后反思:三疑三探) 分 草 莓(三疑三探) 主备教师: 主备教师:阚凤珍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进一步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进一步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6年月日 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一、设疑自探 出示情景图, 出示情景图,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二、解疑合探 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1、出示:55 个草莓平均放在 8 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出示: 还剩几个。 还剩几个。 2、自学课本。 自学课本。 3、尝试练习。 尝试练习。 4、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 55÷ 55÷8 5、教师讲解: 教师讲解: 用竖式计算:55÷8=6( 用竖式计算:55÷8=6(个)……7(个) ……7 应该商几?怎样想?(8 55, 应该商几?怎样想?(8 和几相乘都不等于 55,8×( ?( 显然是大了, 8×7=56,56 比 55 大商 7 显然是大了,改商 6) 7=56, 答:每盘放 6 个,还剩 7 个。 小结: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可以按以下四步进行: 小结: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可以按以下四步进行: 一商:除数和几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又比被除数小,商就是几。 一商:除数和几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又比被除数小,商就是几。 二乘:商和除数相乘。 二乘:商和除数相乘。 三减:要分的总数也就是被除数减去商和除九相乘的积。 三减:要分的总数也就是被除数减去商和除九相乘的积。 四比:余数和除数比,余数要比除数小。 四比:余数和除数比,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拓展运用 1、括号里大能填几。 括号里大能填几。7商几、余几?怎样想? 商几、余几?怎样想?55, )最接近 55, ( ()×8<44 7×( )×6<40 ()<54 9× )<62 )<54 9×( )<62 )<48 )<487 485× )×4<30 5×(6 352、算一算: 5 31 算一算: 3、点讲小结。 点讲小结。 4、用竖式计算: 用竖式计算: 38÷5= 34÷4= 5、森林医生: 森林医生:5 6 36 3055÷ 55÷7= 30÷ 30÷7=20÷ 20÷6= 88÷ 88÷9=8 7 64 567 8 50 566 6、思维训练: 思维训练: (1)41÷( 41÷ ( (2 ) )=(86)……5,队数可能是多少? ……5 队数可能是多少? )÷( )=6……4 =6……4 ……)÷9=6……7 ( 9=6……7四、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了什么?要怎么去做? 本节课学了什么?要怎么去做? 板书: 板书: 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还剩几个? 55 个草莓平均放在 8 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还剩几个? 一商: 一商:55÷8=6(个)……7(个) 8=6( ……76 二乘: 二乘: 8 55 48三减: 三减:78 四比: 四比: 答:每盘放 6 个,还剩 7 个。 教后反思租船(三疑三探) 三疑三探) 主备教师: 主备教师:罗秀华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年月日1、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单问题 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作 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在合作交流中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在合作交流中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出示主题图。说一说从情境图中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然后提出问 出示主题图。说一说从情境图中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题。 。 二、解疑合探9 可以少坐) ,21 每只船每时 3 元,每只船限乘 4 人(最多坐 4 人,可以少坐) 21 个人 , 划船。至少要租几条船? 划船。至少要租几条船? 1、自学课本 “ 意思? 2、小组讨论: 至少”是什么 意思?要解答的这个问题 跟哪些知道的 小组讨论: 至少” 信息有关? 信息有关? 3、尝试做题。 尝试做题。 4、教师讲解。 教师讲解。 至少要租几条船, 人能划上船,还要花最少的钱。 至少要租几条船,是保证 21 个人能划上船,还要花最少的钱。有关的 信息是: 个人去划船。 信息是:每只船限乘 4 人,21 个人去划船。 21÷4=5(条)……1(人) 4=5( ……1 条船够吗?为什么?至少租几条? 条船, 问:租 5 条船够吗?为什么?至少租几条?21 个人至少租 6 条船, 你帮他们想一想怎样坐比较合适/ 你帮他们想一想怎样坐比较合适/ 一、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 元钱最多划几时? 1、每只船每时租金 3 元,10 元钱最多划几时? 枝铅笔, 个同学,每人最多分得几枝? 2、 9 枝铅笔,平均分给 4 个同学,每人最多分得几枝? 最能做几套衣服? 3、一块花布长 25 米,做 1 套衣服用布 3 米,最能做几套衣服? 把椅子,至少搬出几把, 4、思维训练:教室里有 40 把椅子,至少搬出几把,就可以平均摆成 思维训练: 6 排? 三、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什么?怎样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学什么?怎样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 板书:21÷4=5(条)……1(个) 4=5( ……1 条船。 答:至少要租 6 条船。 教后反思: 教后反思:10 派车(六要素)主备教师:吴海东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有余数除法的灵活运用。 2、小组合作交流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每年的 10.1 黄金周,许多喜爱旅游的人都要到外地观光旅游,陈导游 刚刚接收一个旅游团,在派车方面遇到了一点困难要我们去帮帮她.。 板书:派车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先让学生观察本题的情境图,理解图意,找出必要的信息。 提问:从图中你得到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学生回答。 (有 25 人要乘车,小汽车限乘 3 人,面包车限乘 8 人) 2、再让学生独立思考:可以怎样派车? 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全班集体交流时,教师要鼓 励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如解决方法有: (1)派 4 辆面包车;11年月日 (2)派 3 辆面包车,1 辆小汽车; (3)派 2 辆面包车,3 辆小汽车; (4)派 1 辆面包车,6 辆小汽车; (5)派 9 辆小汽车。 3、你认为怎样派车比较合理? 要求学生要说出道理,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充分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想 法。学生只要说得有道理就可以 如:要想派车辆数少一些,便于管理,而且每辆车坐得宽敞些,就派 4 辆面包车;要求没有空座,就派 2 辆面包车,3 辆小汽车。 让学生用“试一试”中表格的形式呈现答案。 三、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仔细观察分析刚刚的算式我们得出:无论是用限乘客 3 人的小轿车, 还是用限乘客 8 人的面包车都没有把车坐满,如果我们同时派出两种车 呢?经思考我们可以用 2 辆限乘客 8 人的面包车和 3 辆限乘客 3 人的小轿 车,即: 2×8=16(人) 3×3=9(人) 16+9=25(人)这样正好一次把 25 人运走。一个人也不多,也不少。 四、强化训练: 如果有 29 人,你会怎样派车?怎样派比较合理 五、当堂达标: 1、在( ( )里填数。 )÷6=( )……( )2、把正确答案填在□里。12 63÷□=7……7(7、8、9) □÷4=4……3(12、16、19) 3、 (1)9 枝铅笔,平均分给 4 个同学,每人最多分得几 枝? (2)3 月份有 31 天,每个星期有 7 天,3 月份有几个星期,零几 天?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怎样合理”的问题已经很理解, 希望同学们在课余时间交流一下自己的做题方法,达到运用自如的程 度。 七、板书设计: 派车 (1)25÷8=3(辆)……1(人)派 3 辆面包车不够,要派 4 辆。 (2) 25÷3=8(辆)……1(人)派 8 辆小轿车不够,要派 9 辆。 (3) 2×8=16(人) 3×3=9(人) 16+9=25(人)派 2 辆面包车和 3 辆小轿车正好坐满。 教后反思:13 第二单元混合运算课题:小熊购物(混合运算一) (六要素) 设计:吴海东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算乘,后算加减”的运算顺 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2、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式题。 3、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能按先算乘, 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式题。 2、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的能力。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步骤: 一、基本训练: 小黑板出示: (1)一个文具盒 6 元,小明买 3 个文具盒要付多少钱? (2)一本笔记本 5 元,小明买了 4 本笔记本、一共要付多少钱? (3)如果小明买 3 个文具盒和一本笔记本,他一共要付多少钱?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春天来了,你们想出去春游吗?(想)小动物们也想去春游,小熊兄14年月日 弟就正在为春游准备食品呢。你们瞧,它们正在食品专柜前购物呢。 板书:小熊购物。 三、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 (出示主题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 息? 生:面包每个 3 元,饼干每包 4 元,饮料每瓶 6 元,花生每包 7 元, 糖果每袋 5 元。 师:小朋友们的眼睛真亮,一下子就发现了那么多的数学信息。小熊 胖胖看见那么多的食品,但是它最想买的是什么呢?(4 个面包和 1 瓶饮料)那我们看看,它买这些东西要付多少钱呢? (2)请你们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再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计算结果。 (师巡视并找两个同学板演) 生:3×4=12(元) 生:3×4+6=18(元) 师:请小朋友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第一位同学列了两个算式,先说 说第一个算式 3×4 表示的是什么? 生:3×4 表示的是 4 个面包需要多少钱.(师引导:3 表示每个面包 3 元,4 表示买 4 个面包,所以 3×4 表示买 4 个面包一共需要多少钱) 师:那 12+6 呢? 生:6 表示一瓶饮料 6 元,12 表示 4 个面包需要 12 元,所以加起来 就是小熊买东西一共需要付的钱。 (师鼓励,给予掌声) 师:这是第一个同学的做法,说的非常好。接下来我们看第二个同学 做的,也请你来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列式?1512+6=18(元) 生:我也是先算的 4 个面包需要多少钱,所以有 3×4,然后再算的 12+6,就知道一共该付多少钱了。 生:我是把前面那个同学的两个算式合在一起的,变成了综合算式, 意思也是一样的。 师:那就请你说说你是什么意思? 生:我也是算的 3×4,就是 4 个面包需要多少钱,再用 4 个面包的钱 加上一瓶饮料的钱,就是总共应该付的钱。 (掌声鼓励) 师:说的非常完整。那现在我们比较一下这两种算法,你有什么收获 吗? 生:第二种算法是把第一种的两个算式合在一起的。 师:好,这个我们不说是合在一起的,我们说第二个算式是有第一个 算式改写来的。看这个算式:12+6,我们把 12 改写成上面这个算式,就 成了 3×4+6 了,就把两个算式变成一个算式了,多少意思变没有?还是 表示什么? 生:表示 4 个面包需要多少钱。 师:那这个算式我们应该怎么计算呢,它的格式是怎么样的呢?有没 有小朋友会的,如果有请你说说看,当一回小老师,给大家介绍下自己的 想法? 生:在下一行写上等号,要写出来一点,然后先算的是 3×4,就把得 数写下来,后面的没有参与计算的就照着抄下来,再在下一行写上等号, 计算出来结果,并把单位带上,最后写答语。 (生说师补充) 生:两个等号要对齐才好看。 师:好我们一起来写一写。 (生书空)这个就叫脱式计算。16 师:你们刚才都说这样列式的,但是老师和你们不一样,老师是这样 列的:6+3×4,你们觉得可以吗?为什么? 生:可以,因为你只是换了下位置。 师:那如果这样列式,应该先算什么呢?为什么? 生:还是先算 3×4,因为我们要先算出来 4 个面包需要多少钱,才能 找到一共要付多少钱。 师: 非常好, 谁能再来说说, 我们为什么要先算 3×4, 而不算 6+3 呢? 生:因为我们要先算出来 4 个面包需要多少钱,这样才能知道一共要 付多少钱?(多请生来说) 师:还是刚才的一样,不算的就把它下下来,那这个算式你们会用脱 式计算吗?(会)请你们在练习本上自己用脱式计算做一做。 (师巡视) 师:刚才老师看见有的小朋友这样做的:6+3×4=12+6=18(元)你们 同意吗?为什么? 生:不同意,因为第一步的 6 没有参与计算,我们要照写下来,不应 该写在后面,而要写在前面。 生:我们写的时候要按顺序写,不能交换位置。 师:说的真好,掌声送给她。请你们观察这两个综合算式中有哪些运 算符号?(乘号和加号)象这种有乘号又有加号的算式我们叫做乘加混合 运算。 (3)乘减混合运算 师:解决了胖胖的问题,乐乐又来了,它也带来了他的烦恼,我们看 看是怎么回事?(出示乐乐的问题)请你们齐读这道题目。 生:乐乐有 20 元,买 3 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17 师:谁能帮它解决问题?(举手)那就请你们在练习本上写出自己的 解答过程。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为什么? 生:我是这样列式的:20-3×4,因为我要先算出 3 包饼干需要多少 钱,再用我的钱减去用掉的钱就是找回我的钱。 师:还有其他不同的列式吗? 生:我列了两个算式:先做的是 3×4=12(元) ,再用 20-12=8(元) 师:为什么你们要先做 3×4 呢?为什么不先算 20-3 呢? 生:我们要先算出卖 3 包饼干一共需要多少钱,然后才能用我的钱去 减掉用来的钱,剩下的就是应该找回我的钱。 师:说的真好,掌声送给她。谁还能像他这样再来说一说。 (生说师补充并鼓励) 师:就请你们脱式计算出来,写在书上 13 页,记住写单位。 师:那这个算式中有乘号又有减号我们就叫他乘减混合运算。 三、教师精讲: 师:现在请你们观察黑板上的这些算式,首先从运算符号上来看, 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都有乘号,有的是加号,有的是减号 师:同意吗?那再从运算顺序上来看,你又有什么发现吗? 生:都是先算的乘法,再算的加法或者减法。 师:对,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加减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乘法, 后算加减法。 四、强化训练:18 教材 P13“试一试” 五、当堂达标: 1、26+6×4 3×9+18 70-7×6 8×9-542、教材 P13“试一试” (3) 3、看图 P12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六、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七、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一) ⑴ ①3×4=12 (元) 12+6=18 (元) ② 3×4+6 =12+6 =18(元) ③ 6+3×4 =6+12 =18(元) 答:胖胖该付 18 元。 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法,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教学反思: ⑵ ①3×4=12 (元) 20-12=8(元) ② 20-4×3 =20-12 =8(元) 答:应找给乐乐 8 元。19 课题:买鲜花(混合运算二) (六要素) 设计: 吴海东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买鲜花”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索,一个算式里既有加减 法,又有除法,要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 2、 能正确掌握既有加减法又有除法的算式的计算顺序, 并能熟练计算。 教学重难点: 有加减法又有除法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熟练计算。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计算(小黑板出示) 5×9+20 14+7×4 8×7-30 54-6×4 年 月 日思考:有加减法又有乘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对昨天所学的知识已经掌握的非常熟练了,今天我们再一起来 学习一下买鲜花中的学问。板书:买鲜花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好下面我们就一起去花店看看。 (1)出示买鲜花情景图,同学们,请仔细观察,你能看到哪些有关数20 学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思考后进 行反馈,教师进行板书。 ) (2)引导解答问题。 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 枝康乃馨比 1 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 然后 1 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3)学生反馈,师板书。 24÷8=3(元) 5-3=2(元) 5-24÷8 =5-3 =2 (4)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5-24÷8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完后进行汇报。 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算式,有加法又有除法,先算什么 ?再算什 么 ? (5) 独立尝试解决问题。 让学生独立解决:买 1 枝菊花和 1 枝百合花,共花多少元?学生 独立解答完后进行反馈算法、算理。 8÷4=2 (元) 2+4=6 (元) 8÷4+4 =2+4 = 6(元)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在一个既有加法又有除法的混合算式里, 要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三、教师精讲21 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 四、强化训练:教材 P15“试一试” 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再 让学生说) 五、当堂达标。 1、8+27÷3 63÷7-5 32÷4+152、教材 P15“练一练”1、2 题 六、课堂小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 七、作业:教材 P15“练一练”3、4 题 八、板书设计: 买鲜花(混合运算二) (1)24÷8=3(元) 5-3=2 (元) 5-24÷8 =5-3 = 2(元) (2)8÷4=2 (元) 2+4=6 (元) 8÷4+4 =2+4 =6(元) 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 教学反思:22 过河(混合运算三) 六要素) ( 过河(混合运算三) 六要素) 设计: 设计:朱艳萍 授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过河”的情境,发展提出问题的能力。 通过“过河”的情境,发展提出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 小括号的运算。 小括号的运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小括号的意义,知道什么时候该用小括号。 理解小括号的意义,知道什么时候该用小括号。 2、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 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 基本训练: 基本训练: 年 月 日1、 光明小学二年级有女生 13 人,男生比女生少 4 人,二年级共有学生 多少人? 多少人? 朵红花, 朵红花, 2、老师做了 8 朵红花,手工小组有 6 人,每人做了 5 朵红花,一共做了 几朵红花? 几朵红花? 二、探知导入: 探知导入: 1、导入学习 小明和班里的小伙伴们一起去郊游,遇到了下面的情况,请大家观察图, 小明和班里的小伙伴们一起去郊游,遇到了下面的情况,请大家观察图, 郊游 说说图意。 (P19 主题图)我们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呢? 说说图意。 P19 主题图)我们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呢? ( 2、 尝试训练: 尝试训练:(1)让学生明确图意,独立列式解决。 让学生明确图意,独立列式解决。 (2)汇报交流,师板书:21+25=54(人) 54÷9=6(条) 汇报交流,师板书:21+25=54( 、54÷9=6( 、5423 (3)我们能不能将这两个算式合起来写?怎样写?请你试着写一写。 我们能不能将这两个算式合起来写?怎样写?请你试着写一写。 29+25÷ 写在里板上。 (4)学生独立写,教师将 29+25÷9 写在里板上。 学生独立写, (5)你觉得这样写对吗?我们该怎么办? 你觉得这样写对吗?我们该怎么办? (6)要想知道需要几条船,就先要请一个新友来帮忙,它就是小括号 要想知道需要几条船,就先要请一个新友来帮忙, ( “ ”有了吧,我们就可以先算小括号里的了。 ) 有了吧,我们就可以先算小括号里的了。 29+25) ( 29+25)÷9 =54÷ =54÷9 =6( =6(条) 三、尝试训练: 尝试训练: 1、做一做 5×(36-29) 36-29) 四、巩固训练: 巩固训练: 1、算一算,比一比,说一说。 算一算,比一比,说一说。 16+24÷ 16+24÷8 (16+24)÷8 16+24) 1、
30÷ 30÷6-3 30÷ 30÷(6-3) (83-35)÷6 83-35) 94- 25+19) 94-(25+19)(18-9)×2 18-你发现什么? 你发现什么?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体操表演, 2、 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体操表演, 一班 26 人,二班 28 每行多少? 人,平均排成 6 行。每行多少? 五、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六、作业 教材 P21 第 5 题。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24 过河(混合运算三) 过河(混合运算三) 29+25=54( 29+25=54(人) 54÷9=6( 54÷9=6(条) (29+25)÷9 29+25) =54÷ =54÷9 =6( =6(条) 条船。 答:至少需要 6 条船。 在混合运算算式里,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在混合运算算式里,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六要素) 练 习 三(六要素) 设计: 设计:朱艳萍 授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乘加减,除加减和有小括号的混合计算题的计算方法。 复习巩固乘加减,除加减和有小括号的混合计算题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 基本训练: 基本训练:25年 月日 (26+16) 1、 26+16)÷7 (26+16 (59-21)÷3 59-21)9× 45-38) 85+(100-86) 9×(45-38) 85+(100-86) 52+6× 52+6×8 63÷ 36-29) 63÷(36-29)2、说一说,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说一说,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3、帮帮小猴,教 材 P20 第 2 题。 帮帮小猴, 先让学生明确题意,然后独立解答,再交流订正。 先让学生明确题意,然后独立解答,再交流订正。 3、 完成教材 P20 第 3 题 。再提问解答。 先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问题 ,再提问解答。 5、教材 P21 第 7 题 。 读题明确题意,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得出不同解题结果。 读题明确题意,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得出不同解题结果。 二、数学游戏。 数学游戏。 张牌,看谁先凑出 24,谁先算出来了, 1、要求:4 人一组,每次出 4 张牌,看谁先凑出 24,谁先算出来了, 要求: 人一组, 张牌就归认。 最多,谁就获胜。 这 4 张牌就归认。最后谁手中的牌 最多,谁就获胜。 2、小组开展活动。 小组开展活动。 三;作业。 作业。 教材 P20 第 4、6 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练习进一步复习巩固了混合运算的方法, 在以生的计 这节课我们通过练习进一步复习巩固了混合运算的方法, 算中, 顺序,正确计算。 算中,同学们要注意 计策 顺序,正确计算。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26 辨 认 方 向 主备教师:代文小学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根据给定的方向,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 所在的位置。 2、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具准备: 教具准备:地图,正方形纸板。 教学课时: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填一填 (1)当你面向东时,后面是( ) ,左面是( ) 右面是( (2)地图是按( )( )( 、 、 2、认一认。 校长室 )( 、 )绘制的。 ) 。 年 文萍 月 日办公室花坛二(2)班大门 (1)大门在花坛的( )面,办公室在花坛的( )面。 )面。(2)二(2)班在花坛的( )面,校长室在花坛的(27 二、导入新课 前个学期我们学会了简单的辨认方向,这节课我们学习辨认复杂的方 向,你们有信心学好吗? 板书:辨认方向 三、探究新知 1、认一认 小熊的学校周围有许多建筑物,它听说同学们已经学会了辨认东、南、 西、北四个方向,就请同学们帮它认一认。 图书馆 医院 少年宫 体育馆 学校 商场 动物园 邮局 电影院 )面,商场在学校的( )面,医院在学校的(1)体育馆在学校的( ()面,邮局在学校的( )面。 (2) 、动物园,图书馆、少年宫、电影院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2、自学课本。 3、小组讨论。 4、尝试练习。 5、集体交流。 (1)由学校向东再向北是动物园,人们习惯上称这个方向为“东北” 。动物园在学校的(东北)面。由学校向西再向北是图书馆,人们习惯称这个 方向为“西北” ,图书馆在学校的(西北)面。那么少年宫在学校的哪面,电 影院在学校的哪面? (2)制作方向板28 今天,我们的小熊一起又认识了四个方向,请同学们在正方形纸板上标 出八个方向,制成方向板。 西北 北 东北西东西南 四、尝试练习南东南1、利用方向板在教室里辨认八个方向。 2、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五、巩固训练 1、 出示中国地图 (1)四川大致在北京的( )方向,吉林大致在北京的( (2)我的家乡大致在北京的( )方向。 )方向。2、说一说,图中各建筑分别在打谷场的什么方向。饲养场 打谷场学校29 鱼塘 3、实践活动(可课后完成)村庄到学校的操场上看一看,说一说校园内各方向分别有什么?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又认识了哪些方向?怎样辨认?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辨 认 方 向 西北 北 东北西东西南 达标检测: 达标检测:南东南1、课本 27 页“练习四”第 2、3、4 题; 2、云南省免费《练习册》 。 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30 认识路线 主备教师:代文小学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巩固运用八个方向,发展空间观念。 2、认识简单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 经过的地方,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 难点 教学重、难点: 认识简单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经 过的地方。 教具准备;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课时: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 基本训练 商场 淘气家 年 文萍 月 日学校 1、学校在笑笑家的( 笑家的( )面。笑笑家 )面,商场在笑笑家的( )面,淘气家在笑2 学校在淘气家的( 气家的( )面。)面,商场在淘气家的()面,笑笑家在淘31 3、商场在学校( ( )面。)面,淘气家在学校的()面,笑笑家在学校的4、学校在商场的( 场的( )面。)面,淘气家在商场的()面,笑笑家在商二、导入新课 星期天,淘气和笑笑去动物园玩。他们从广场站出发,坐 1 路汽车,淘 气和笑笑商量好,去的时候由淘气带路,回来的时候由笑笑带路。我们跟着 笑笑和淘气去认一认路线。 板书:认识路线 三、探究新知 1、出示 1 路车的路线图 少年宫 图书馆 体肓馆 光明街 动物园 电影院 从广场出发向( 站到商场,再向( 站到动物园。 2、自学课本。 3、小组讨论。 4、尝试填空。32幸福路 医院 育才路 商场 科技馆 广场 )行驶( )行驶( ) ))行驶( )行驶()站到电影院,再向( )站到少年宫,再向( 5、集体交流。 (1)观察图,找到“广场”和“动物园” 。认清:东、西、南、北、东 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 (2)交流填空情况。 四、说一说 1、小明从商场出发坐了 4 站,他是在哪站下车的? 2、小红坐了 3 站在少年宫下车,她可能是从哪站上车的? 3、你想从哪儿到哪儿去?在小组内交流你的行车路线? 五、巩固练习。 25 页“练一练”1、2 题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认识路线 少年宫 图书馆 体肓馆 光明街 动物园 电影院 幸福路 医院 育才路 商场 科技馆 广场从广场出发(西)行 驶(2)站到电影院,再向(北)行驶。 (1)站到 商场。再向(西北)行驶(4)站到少年宫,再向(西南)行驶(4)站 至动 物园。33 达标检测 达标检测: 1、课本 26 页“练习四”第 1 题; 2、云南省免费《练习册》 。 教后反思: 教后反思:第四单元 生活中的大数 数一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 (三疑三探) 数一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 备课教师:窦春梅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 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正方体等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 “万”并 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糸。 3、通过“摆一摆” “估一估” “比一比”等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 感受,发展数感。 重点难点: 使学生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 “万” ,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糸, 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具准备:34下回小学 月 日年 小黑板、正方体、挂图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填空。 (小黑板出示) (1)10 个 10 是( ) ,19 里有( 85 里有( )个一。 (2)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和二位是( )位,第三位 是( )位。 )个十和( )个一,二、设疑自探: 1、导入学习 (1) 出示课本 P28 、 幅图, 4 从这四幅图中, 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2)学生交流 (3)小结: 生活中有很多大数,数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今天,我们就一 起接着学习生活中的大数。 2、找一找生活中的大数,小组内说一说。 3、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 “万” 。 (1)出示 “小正方体” ,认识“千” “万” (2)请学生猜一猜小正方体有多少个 (3)小组讨论:怎样数小正方体,并动手数一数学具 (4)学生汇报:35 ①数小正方体一个一个地数,数 10 次是 10 个。 ②每 10 个是 1 排,一排一排地数,数 10 排是 100 个。 ③每 100 个是 1 层,一层一层地数,数 10 层( )个。 学生小结:10 个一百是一千,10 个一千是一万。 三、应用拓展 1、完成教材 P28 说一说” 2、10 个一是十,10 个是( ) ,10 个一百是( )10 个一千是 ( ) 。 3、完成教材 P30“填一填” 4、 概括: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 第二位是十位, 第三位是百位, 第四位是千位, 第五位是万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 四、巩固训练 1、填空 (1)一盒铅笔有 10 枝,10 盒这样的铅笔有( )枝。 (2)我校有大约有 100 名学行,像这样的 10 所学校大约有( ) 名学生。 2、教材 P31“说一说” 有多少个小正方体? 3、教材 P31“涂一涂”用红色涂出二百三十八个小方格。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数一数36 一个十是 10 10 个十是 100 10 个百是 1000 10 个千是 10000 教学反思:拨一拨(万以内数的读写) (三疑三探) 拨一拨(万以内数的读写) 备课教师:窦春梅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拨一拨” “数一数”及“数学游戏”等活动,激发读数, 写数的兴趣。 2、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的活动,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 教学重难点: 通过活动, 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计数器、 教学课时: 1 课时37下回小学 月 日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认识了数位顺序表中的两位新朋友,知道他们是谁 吗?(千位和万位) 我们一共认识了多少个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 2、完成下面的活动: 一个一个地数,从 26 数到 42。 一十一十地数,从 30 数到 100 一百一百地数,从一百数到一千 2、读一读 75 68 90 100 51二、解疑合探 1、自主读数。 (1) 先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小组讨论万以内数应该怎样读?教师 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试着读一读。 (2)小组讨论:下的数在计数器上怎么拨,怎么读。 100 5 2、数一数,读一读。 (1)先拨出二百九十八,读一读再一个一个地数到三百零二。 (2)同桌合作学习。 两人一组,一人说数,一人拨珠。 3、说一说,读数时应注意什么? 4、自主学习写数。38 (1)看计数器写出下面各数。(2) 小组讨论: 说说你们是怎样写的? (先看是几位数, 再写数。 ) (3)我拨你写,两人一组,一人拨珠, 一人写数, 然后互换练习。 (4)说一说,读数与写数时应注意什么? 三、应用拓展 1、完成教材 P33“试一试” (2) (1) (3)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 1、教材 P35、3、4 题。 板书设计: 拨一拨(万以内数的读写) 读作 二百零六 九千零三十 四千八百 教后反思: 写作 206 比一比(万以内数比较大小) 比一比(万以内数比较大小) 设计:解家营小学二年级组39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年月日1、通过“比一比”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用符号表 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估一估”活动,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 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利用学过比较百位数,十位数的大小来引导学一些大数的比较,并能用 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模式: “三疑三探” 教具:小黑板、黄豆、玻璃杯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同学们都知道中国有许多著名的山脉,你们都知道哪座山最高吗? 板书:比一比 (1)出示黄山,香山图片
(2)小组讨论○该怎样填?(1873 是四位数,575 是三位数,四位数的 最高位是千位,575 不够一千,所以四位数大于三位数。填>) 二、解疑合探 (1)出示恒山,华山图片。
(2)小组讨论○该怎样填?(先比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40 下一位……)
三、质疑再探 怎样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先看是几位数,位数多数就大,如果数位相同,从高位比起,最高位大 的数就大,如果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下一位,这样一位一位往后比。 四、运用拓展 1、把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387 99 809 345 1725 三位数 430 四位数两位数( )<( )<( )<( )<( )<( ) 2、想一想,最小的四位数是多少?最大的四位数呢? 五、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比
教学反思: 从高位开始比第五单元 测量41 铅笔有多长 设计:解家营小学二年级组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 1 分米和 1 毫米的实际长度,发展学 生空间和动手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 3、通过“估一估”和“量一量”活动,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建立 1 分米的 1 毫米的观念。 2、知道 1 米=10 分米,1 分米=10 厘米,1 厘米=10 毫米 教学模式: “三疑三探” 教具学具准备: 铅笔、尺子、10 厘米长的纸条。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两个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根据测量的需要,今 天我们一起来再认识两个长度单位。 板书:分米、毫米 出示铅笔,先估计有多少厘米,再实际量一量。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估计,并填一填,再引导组织学生测量铅笔) 估测 测量 10cm42年月日 教师小结:经过测量,铅笔的长是 10 厘米,10 厘米就是 1 分米,分米用 字母 dm 表示。 1 分米=10 厘 米 二、解疑合探 1、进一步感知 1 分米的长度。 出示米尺,让学生找 1 分米有多长。认真听学生的汇报,并加于点评。 2、跟同桌间一起用手比划 1 分米多长看谁比划得准。 3、再让学生观察米尺,发现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糸,并说一说。 教师小结学生的发现 1 米=10 分米 1m=10dm 1dm=10cm用同样方法学习,认识毫米 三、质疑再探 又出示另一支铅笔估测测量 6cm 多 3 小格让学生估测,再引导学生测量并讨论测量中的发现。主要讨论焦点:多 3 小格用什么单位表示。认真观察尺子,发现尺子上小格。 教师加以小结: 这小格的长度是多少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探究的比厘米还小的单位 “毫米”用 mm 表示。 在尺子上找出 1 厘米,再数一数,1 厘 米有几小格。 1 厘米=10 毫米 1cm=10mm43 四、运用拓展 同学们,学了这堂课你又认识了哪两个单位,都记住了吗?下边老师想 看一看你们都理解了没有,请你做一做下边的习题。 P43 第一、第二、第三道题 板书: 分米、毫米 1 分米=10 厘米 1 厘米=10 毫米 1 米=分 10 米 教学反思: 1dm=10cm 1cm=10mm 1m=10dm一千米有多长 主备人: 主备人:范艳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教材第 57-59 页,一千米有多长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通过“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动,体验 1 千米有多长,初步 、 、 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 1 千米=1000 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 力。44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感知 1 千米的长度。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1、准确地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2、能估计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卷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同学们,你知道你走一步有多长吗?同学们可能一时想不起来,没关系, 请每组选一位同学上来走一走,再请一位同学量一量,不就知道了吗? 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1.走一走。 通过实际测量,感受走 100 米用多长时间。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操场上走一走,数一数 10 米、100 米大约有 多少步,分别用了多少时间,并做好纪录。 回到教室,先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步测结果,在说一说走完 100 米后有什 么感受。 2.估一估。 通过刚才学生的亲身感受,猜测思考 1 千米的长度。 (1)刚才我们测量出 100 米大约有多少步,思考:几个 100 米的长度正好是 1 千米。 (2)估一估走 1000 米大约有多少步? (3) (课件显示)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 200 米。沿操场走( 正好是 1 千米。 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圈大约用了几分钟? )圈的长度45 那么沿操场走 5 圈,也就是走 1 千米大约要几分钟? 3.想一想。 进一步体验感受 1 千米有多长。 (1)盐田街你们一定熟悉吧?请看课件:从中心小学到大益广场的距离,约 1 千米。 (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在脑海里沿金海路走一走,感受一下 1 千米的 实际长度。 小结:1 千米=1000 米 4.读一读。 揭示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1 千米=1000 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语文课上朗读讲究抑扬顿挫,谁 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任意听就明白。 1(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2)讲解:千米也称公里,可以用字母 km 表示。想一想,怎样用字母 表示出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呢?指名板演 5.填一填。 初步感受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课件显示)请看老师星期天在学校周围拍摄的一些镜头,请你仔细观 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公路边的里程碑 、 摩拖车的速度表、限速标志、指路标志 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别出示图片。 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46 6.估一估。 (1)我们知道了 1 千米的实际长度,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 到什么地方大约有 1 千米?谁能用比较科学的方法证实?学生发表个人意见。 (2)师小结:1 千米,我们大约走 2000 步。我们可以从校门口出发数出 2000 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与你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呢? 三、实践与运用: 1.完成 59 页的第 1 题。 2.完成 59 页的第 2 题。 四.反馈与小结: 能告诉老师,你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吗? 板书设计: 1 千米有多长 1 千米=1000 米 1km=1000m 五.教后反思:走进乡村 主备人:范艳 教学目标:47 1. 在“走进乡村”的具体问题情境中,能运用所学有关方向与路线、混合运 算,以及万以内数的读、写、比较等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2.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法、混合运算、方向与路线、生活中的大数、测量这 五个单元后进行的一次大的整理与复习。它可以帮助学生整理知识,回顾自 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学习习惯,获得积极的情感体 验,提高学习数学、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提高解决生活中简单数学问 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指导与实践 教师先列出要走访调查的地方,如乡村路线、果园、商店、手工艺品厂, 再根据学生的特长分工。教师给学生广阔的空间,加强课内外知识的联系。 学生可采用观察、欣赏、访问、查资料等方法,也可采用拍照、摄像、绘画 等方法,利用周末,开展一次“走进乡村大探索”活动。比比哪个小组发现 的问题多,并尝试合作解决。 (活动中由教师带领、 指导, 负责好学生活动的安全, 并由家长负责接送。 ) (评析《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 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本节课一开始就让学 生充分体验实践活动的特点,亲自走进身边的生活,课内课外紧密联系。教 师鼓励学生在课外生活中学习和锻炼,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学习,扩大学习 收获。教师应做好对小组的指导、点拨,掌握好学生的进展情况。) (二)成果展示与知识的梳理、应用48 1. 小小汇报会 师:同学们周末的“走进乡村大探索”活动已经结束了,大家感觉怎么 样呢?(生答。)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我们家乡的整体面貌吧。(放录像,展 示整个乡村的鸟瞰图。) 花团锦簇、彩蝶飞舞、绿树成荫,一座座瓦房拔地而起,一家家厂房在 修建, 田野里、 果园里丰收在望, 硕果累累, 展现了一派浓浓的乡土风情。 (生 被此情此景所感染。) 师:你们看了这段录像后,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 1:原来我们的乡村这么美呀! 生 2:要努力学习,将来把它建设得更加美好。 生 3:难怪我们在探索活动中,看到农民伯伯脸上挂着甜蜜的笑容。 师:你们也来展示一下,在“走进乡村探索”活动中的收获吧! (评析“走进乡村”的探索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了其内在 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同时,又使学生感到生活离不开数 学,数学源于生活,进一步认识到现在的数学学习是“有价值”的。) 2. 小记者采访会 组 1:我们组通过观察、合作画了一幅乡村路线图,(展示)上面有关于 方向、路线的知识。大家能找到吗? (1)生观察,并独立提出问题。 (2)小组内相互交流提出的问题,并进行记录。 (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所提出的问题。 生 1:商店、学校、果园、田野、养鸡厂、手工艺品厂、小树林、居民区各在 车站的什么方向?49 生 2:从学校到养鸡厂的路线是什么? 生 3:从手工艺品厂到学校怎么走? …… (小组讨论解决,集体订正。) 生 4:如果我们想知道更远的地方在我们的什么方向,怎么办? 师:同学们能为他想办法、出主意吗? 生 5:看地图呀!我们不是学过辨认方向了吗? 生 6:问别人呀! 师:同学们对他们的答案满意吗? 生 7:不满意,如果身边没有地图怎么办?要根据当时的情况选择方法,对吗? 师:同学们觉得怎么样? 生 8:我们可以发明一种随身携带的可辨认方向的物品,可以放在我们的手表 上,这样观看、携带都方便。 师:我们感谢你的小发明,等待着它早日变为现实。 (评析教师大胆运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课 堂上尽情地展示自己发现、合作的成果,交流想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亲身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组 2:我们走访的是果园。 生 1: 我们组估计一棵果树大约结 100 多个苹果, 棵果树大约结 1000 多个, 10 果园里共种植了 90 多棵苹果树,我们估计共结 9000 多个苹果。数了数,果 真差不多。 生 2:我们组发现生活中许多地方存在大数。 生 3:我们发现 20 个苹果装 1 箱,1 棵树大约装 5 箱,那么 10 棵树大约装 5050 箱,平板拖拉机一次最多能拉 9 箱。用我们学过的除法,就能解决 50÷9= 5(趟)……5(箱),要拉 5 趟。 生 4: 我们有疑问, 他说要拉 5 趟, 那剩余的就不再拉了吗?拉 5 趟不对吧?(学 生集体讨论) 生: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得拉 6 趟才能完成。 生 5:这辆平板拖拉机每时行 18 千米,不一会就把这些水果运完了。 生 6:调查的时候,要尽量找那些专业人员,才能把许多问题搞懂。 生 7:我们组还查到许多关于果树种植的学问,欢迎同学们来查阅。还有我们 也从活动中体验到了劳动的辛苦,所以我们在平时一定要珍惜劳动成果。 组 1:感谢你们的精彩讲述,让我们懂得了许多知识。 组 3:要运用所学的知识为别人服务,同时更要珍惜别人的劳动。 (评析教师对于这个问题的处理,大胆放手交给学生,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答 案,使问题生活化。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为进一步学习 数学产生积极作用。学生在观察现实生活时,筛选有价值信息的能力还欠缺, 有待于教师更进一步的指导。) 组 3:我们调查的是手工艺品厂,里面有草编、柳编、布编等各种手工艺品, 引人入胜。这是我们收集到的手工艺品样品图片。(展示图片。) 生 1:真想不到,我们乡村人有这么好的手艺。 生 2:听说我们村的手工艺品DD“布老虎”还走向了世界,作为艺术精品, 赠给国际友人。 生 3: 我们组特地办了 “我为家乡添光彩” 的手抄报, 上面有家乡的发展变化, 同时我们也为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 生 4:这是我们收集的手工艺品销售量表。51 生 5:1 日比 2 日销售量多还是少? 生 6:估计这 7 天大约共销售多少个手工艺品? 师:我们通过你们小组的资料复习了大数的读写与比较的问题。非常感谢。 (评析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展示自己发现、合作的成果,交流想法,发现问 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每个学生都 有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同时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组 4:我们组去了商店,体验了当售货员的生活。在这里有许多关于混合运算 的知识。今天我们组带来了两幅挂图(学生展示:文具及其价格、食品及其价 格绘画图),请同学们充当小顾客,来考考我们这些售货员。 生 1:买 4 个蛋糕和 1 瓶牛奶共花多少钱? 生 2:有 20 元钱买了 3 枝铅笔应找回多少钱? 组 4:作为售货员不只需要这些知识,还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 生 3:还需要讲礼貌、真诚,对顾客热情周到。 (评析我们的数学课堂不仅充满数学味,同时要具有人文气息。在关注学生对 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进步和 发展。本节课,在评价过程中,内容比较广泛,既包括对知识的理解,也包 括对别人的看法,还包括对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兴趣等方面的评价。) (三)师生总结 师:学习了本节课后,你有哪些收获?你满意吗?自己和大家一起来评一评。 生 1:生活中存在方向与路线的知识。 生 2:乡村生活中有许多大数的知识,还有混合运算的知识。 生 3: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要利用它帮助别人、服务别人。52 师:乡村的人们都在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建设着自己的家乡,我们也要努力 呀,为它的将来变得更加美好出一份力。 教学反思:加与减( 第六单元 加与减(一)买 电 器主备教师: 主备教师:钱赛芸 上课时间: 年 上课时间: 月 日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 2、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 惯。 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1、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 解答。 2、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并解答。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汇报课前小调查的情况:你家有哪些家用电器, ⑴汇报课前小调查的情况:你家有哪些家用电器,它们各是用多少钱买 的? 幅图“买电器” ⑵、出示课本 53 页第 1 幅图“买电器” 洗衣机 电冰箱 电视机 电扇 500 元 1200 元 800 元 160 元 从图上你看到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问:从图上你看到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⑶问题预设 洗衣机和电视机共花了多少元? ①洗衣机和电视机共花了多少元? 电视机和电扇共花了多少元? ②电视机和电扇共花了多少元?53 ⑷自学提示 台电视机共花了多少元? 爸爸买 1 台洗衣机和 1 台电视机共花了多少元? 500+800=1300( 500+800=1300(元) 1300 答:共花 1300 元。 二.解疑合探 1300,我是怎样算的。 1、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 500+800 为什么会等于 1300,我是怎样算的。 2.师归纳小结算理 师归纳小结算理: 2.师归纳小结算理: 个百, ①5 个百加上 8 个百是 13 个百,即 =13, ②先想 5+8=13,再在得数后面添两个 0,是 1300. 尝试练习。 3、尝试练习。 列式计算: 列式计算:500+800= 试探练习: 三.试探练习: 列竖式计算: 1、列竖式计算: = 0+500= 00-200= 730-500= 670-600= 里填上“ “ “< 2、在○里填上“>” <”或“=” 280+300○ ○280+30 00-400 750+40○ 960-80○○40+750 960-80○900-80 全课小结: 四.全课小结: 本节课,你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本节课,你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买电器 洗衣机 电冰箱 电视机 电扇 500 元 1200 元 800 元 160 元 500+800=1300( 500+800=1300(元) 答:共花 1300 元。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回收废电池主备教师:钱赛芸 主备教师: 授课时间: 年 授课时间: 月 日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并能正确地计算。 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1、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能解决生活中三位数的加法。 2 能解决生活中三位数的加法。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54 1、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能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2、能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为什么要回收废电池 为什么要回收废电池? 1.为什么要回收废电池? 2.师简述废电池的危害 师简述废电池的危害。 2.师简述废电池的危害。 情境导入:出示“回收废电池”情境图。 3、情境导入:出示“回收废电池”情境图。 ××小学 年级回收废电池情况。 ××小学 1~3 年级回收废电池情况。 通过观察上表,你发现什么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通过观察上表,你发现什么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数量 一年级 112 二年级 87 三年级 129 4.问题预设: 问题预设 4.问题预设: 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回收多少节? ①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回收多少节? 三年级比二年级多回收多少节? ②三年级比二年级多回收多少节? 5.自学提示 5.自学提示 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回收多少节? ①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回收多少节? 一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回收多少节? ②一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回收多少节? 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回收多少节? ③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回收多少节? 学生结合自学提示进行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6. 学生结合自学提示进行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二.解疑合探 根据学生提出的加法算式及时解决。 1、根据学生提出的加法算式及时解决。 ①112+87= ②112+129= ③87+129= 板书竖式,可借用计数器来完成。 板书竖式,可借用计数器来完成。 112 112 87 +87 +129 +129 199 241 216 2.先让学生小组讨论说一说计算方法 先让学生小组讨论说一说计算方法。 2.先让学生小组讨论说一说计算方法。 3.师生归纳总结。计算三位数与三位数相加时要注意数位对齐,满十要 3.师生归纳总结。计算三位数与三位数相加时要注意数位对齐, 师生归纳总结 向前一位进一,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 向前一位进一,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 尝试用竖式计算。 4、尝试用竖式计算。 162+234= 456+307= 267+385= 巩固训练。 三.巩固训练。 判断并改正。 1、判断并改正。 125+323=488 76+102=862 125 76 +323 +323 +102 488 86255 2、计算: 计算: 386+98= 105+789= 234+366= 解决问题。 3、解决问题。 桌子 椅子 床 书柜 368 元 68 元 580 元 365 元 学校买一套桌椅共花多少元? ① 学校买一套桌椅共花多少元? 个书柜共花多少元? ② 买 1 张床和 1 个书柜共花多少元? 四.课外廷伸 想一想,填一填。 想一想,填一填。 7 □5 +38□ +38□ 1□90 全课小结: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三位数加法的计算题,你认为在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今天我们学习了三位数加法的计算题,你认为在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回收废电池 112 112 87 +87 +129 +129 199 241 216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小小图书馆 主备教师:马梦娇(六要素)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教学目标:1、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能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养成验算的习惯。 3、培养估算与验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进行正确地验算。 教具准备:口算卡 计数器 小黑板56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情境激趣。 师:同学们,专门为小朋友成立的小小图书馆正式开放了!想去看看吗? 我们跟着导游智慧老人一起去吧! 师:小小图书馆的外观,同时付上一句高尔基的名言“书是人类进步的 阶梯!”同时引出课题,板书:小小图书馆 智慧老人:首先,我要考考你们,算一算 416+175 是如何想的。 生:计算,汇报。 二、探究新知,智慧老人为你导航。 智慧老人将为小朋友介绍小小图书馆的一些情况,瞧,(课件出示表格) 小小图书馆藏书情况 种类 数量/本 故事书 连环画 科技书 236 118 84 298-113 再说说你请同学们根据表格,说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自由回答。 智慧老人:小朋友们,请你们开动脑筋,提出数学问题吧! 生提出问题,全班同学共同探究解决。师根据所提问题适时引导。若生 提出的是加法问题,则请学生口头解决;若提出减法问题,则提炼出重点问 题,用黑板条呈现。 如:故事书比连环画多多少本?57 生列式:236-118师问:你们能估算一下答案吗? 生估算,汇报。 师引导计算, 让学生说计算过程, 允许不同计算方法。 (师用课件呈现。 ) 方法一:236-100=136 136-10=126 126-8=118 方法二:200-100=100 36-18=18 100+18=118 方法三:236-118 =236-116-2 =120-2 =118 方法四: 2 3 6 -1 1 8 _________ 1 1 8 师引导学生进行算法优化,自然引导学生利用列竖式计算。并且着重讲 解列竖式的过程。(出示格子板,帮助学生理解退位。) 问: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生自由回答,师小结: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58 智慧老人:同学们表现太棒了!接下来,请你写出另外一个数学问题, 同桌互相考考,并且列式计算。 生在本子上提问,同桌互相解决、交流。 三、 试一试 智慧老人:在进入知识的海洋前,我们勇敢的试一试吧。 屏幕出示:用竖式计算,409-128 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四、当个小医生 智慧老人:要打开智慧之们,先来当当小医生。(试试用竖式计算) 五、数学游戏(屏幕显示) 智慧老人(开启图书馆之门,看到了丰富多彩、各种各样的书籍):你 们最想看什么书呢? 教师根据学生意愿屏幕显示出相应书籍,每种书籍都有一个按钮,只有 完成指示才能得到想要的书。 故事书 517-203 科技书 397-188 连环画 其他 726-315 372-243 308-156教师根据学生的选择,发放相应的图书。 六、课堂总结 师:我们今天进入了小小图书馆,希望同学们爱惜书本 ,不断地学习. 知识,在小小图书馆里你学会了哪些数学知识呢? 生自由回答 七、教学反思:59 第七单元 认识图形 认识角 主备教师:马梦娇(六要素)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 、认识角的基本要素,了解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认识角的符号,能比较角的大小。 3、在生活中能找角,并能借助尺子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角,了解角的读法、记法,并能比较角的大不。 难点: 找生活中的角,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师:同学们,这里有一个红领巾,一本童话书和一个五角星,(闪现这 些图形的一个角),抽象出角: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图形吗?今天我们就 来一起认识这种新的图形―角。 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看上面这些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你们能找出来吗? 二、 实物操作,探究新知 (一) 找角 1、学生找身边,周围和生活中的角(分小组找,指名回答) 2、 师小结:(叉开手指,让学生观察,这是角吗?又弯曲肘关节,这 又是角吗?)可见,我们的身体,身边,周围角处处可见。60年月日 (二) 折角 1、请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张纸,折出一个角(以小组折,组内学生互相 帮助,老师个别指导) 2、请同学们摸一摸自己折出的角(同时老师示范:先摸角的顶点,再摸 角的两条边)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得出:有一个尖尖的地方,有点刺手,两边平平的,直直的, (三) 认识角 1、抽象出角的概念 师引导: 同学们, 你们折出的角有什么共同的特相同的地方 (都有一个) ? 尖尖的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课件显示:角的顶点,让学生说出还有两条直线。边 顶点 边得出:角尖尖的地方叫做顶点,角的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两条边 所夹的部分就是角。 师展示角,让学生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指名回答。 出示课件:下面哪些图形是角?61 2、比较角的大小 1、刚才通过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下面我们来考考你的眼力!出示课 件:谁能判断出这两个角中哪个角大,哪个角小?说说为什么?) <1○<2)课件演示:把角重合,让学生探究比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强调: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叉开的越大,角就越大,叉开 的越小,角就越小。 2、 黑板演示:增加角的两边长度,让学生判断角的大小是否改变? 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3、比较刚才折出的角,同桌合作,看谁折的角大,谁折的角小。 4、找一找,数一数62 ()个()四、 规范角的画法 师边说边示范:用直尺画出一个角,具体画法: 1、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任意方向画一条线。 2、再从这个点向不同方向画一条线。 3、两条线中间所夹的部分就是角。 五、 课堂小结:今天咱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角,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查有 关资料,了解角的有关知识,咱们下节课再继续交流。 六、教学反思:长方形与正方形(三疑三探) 长方形与正方形 三疑三探) 三疑三探主备教师: 主备教师:段琼汝 鲁社芬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比较归纳,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 形的正方形的特征。 、通过操作,比较归纳, 形的正方形的特征。 2、能正确作长方形和正方形。 、能正确作长方形和正方形。 3、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 、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归纳两者的异同。 、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归纳两者的异同。 2、会作图。 、会作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年 月 日63 一、设疑自探 1、出示小黑板 、 、看图归类 (1) 看图归类 ) 、123456长方形: 长方形: 、下面有几个角 (2) 下面有几个角?是直角作“ ) 下面有几个角?是直角作“ 、正方形: 正方形: (数一数 ”标出。 数一数,标一标) 标出。 数一数,标一标)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 板书课题)说说你想知道什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 板书课题) (板书课题 ( 么? 二、解疑合探 出示下图: 出示下图:宽 边边 边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形你发现了什么?有何异同?自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师大二年级下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