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的专用防尘口罩标准已经有了团体标准了,什么防尘口罩标准是符合标准的?

《PM2.5防护口罩》团体标准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PM2.5防护口罩》团体标准
《PM2.5防护口罩》团体标准(T/CTCA 1-2015)于日在北京正式发布[1]
,日起施行。该标准由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提出,由我国安全防护用品行业专家、防护口罩生产企业及相关科研部门组成的起草委员会历时近两年时间制定完成,并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备案。这是我国第一次针对PM2.5防护口罩发布团体标准,是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国发〔2015〕13号)[2]
的具体行动,将为明确我国防护空气细颗粒物(PM2.5)吸入口罩的检测标准,规范相关产品质量,维护正常市场秩序起到重要作用。该标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参考现有国家标准《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GB),并结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等相关标准进行编写。
《PM2.5防护口罩》团体标准背景意义
近几年来,我国环境空气污染严重,国家相继出台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PM2.5)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653-2013)与《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633-2012)标准,并加强了媒体的宣传,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关注。我国大气污染重要污染物是PM2.5。PM2.5可吸入肺,能进入到肺泡组织,并进入到血液循环中去。2014年11月初,世界卫生组织将雾霾天和PM2.5列为一类致癌物质。为了自身健康的保护,人们纷纷寻求PM2.5防护口罩。但由于尚无PM2.5防护口罩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鉴别其质量好坏没有统一的“尺寸”,这就造成了市场混乱,民众的健康得不到确实有效的保障。
目前,我国PM2.5防护口罩市场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山寨”口罩充斥市场;另一方面,工业口罩被大量误用,存在巨大的健康隐患。市面上的口罩大多执行的是以N95等开头的美国标准,或是FFP开头的欧洲标准,但执行这些标准的口罩有着严格的佩戴条件限定。不少消费者购买N95等工业防尘口罩,其实是不适合普通民众使用,使用时间超过4小时后容易造成头晕等身体不适状况。因此,需要确立相关标准,促进PM2.5防护口罩行业朝规范化的方向良性发展。
我国于2006年实施的《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国家标准(GB),主要针对的也是职业工作场所用防尘口罩,而且该标准制定时,PM2.5的相关空气质量标准尚未出台。虽然,PM2.5防护口罩与职业工作场所用防尘口罩的主要功能都是防颗粒物与细颗粒物的吸入,但是二者还是存在明显的区别。其中主要的区别有三:
第一,佩戴或使用群体有差别,身体状况差异较大。职业工作场所防尘口罩的主要使用群体是青壮年劳动者;而PM2.5防护口罩的使用者是自然人群,从儿童到年长者,范围更广泛、年龄跨度更大。因而,PM2.5防护口罩除了注重防护效果外(高的拦截过滤效率),也需要更良好的舒适性(低的呼、吸气阻力)。GB中规定的最大允许总吸气阻力为350 Pa,最大允许呼气阻力不大于250 Pa,该标准所允许的最大呼、吸气阻力明显太高,即使口罩符合该标准,但使用时明显达不到舒适性的要求。
第二,使用场所不一样,职业防尘口罩通常是在粉尘浓度较高的工作场所使用,因此工业防尘口罩需要具备较高的容尘量,才能确保较长的使用时间;而PM2.5防护口罩,主要是在灰霾等空气污染的天气发生在户外活动时佩戴;与工业劳动场所比较,室外空气中的颗粒物和细颗粒物含量相对较低;即使细颗粒物(PM2.5)空气质量分指数(IAQI)为300时(空气质量指数类别为严重污染),空气中的PM2.5含量也仅为250μg/m3,因而PM2.5防护口罩的容尘量要求相对较低。
第三,GB中部分测试技术参数仍需要优化。如GB标准中“6.3.2.1 NaCl颗粒物过滤效率检测系统”部分的主要技术参数规定:“a) NaCl颗粒物的浓度不超过200 mg/m3…”。该技术参数存在缺陷。因为现有用来检测口罩或口罩滤材的过滤效率普遍是采用美国TSI公司生产的8130型自动滤料过滤效率测试仪,该设备所能提供的无机颗粒气溶胶(NaCl颗粒物)的浓度范围是0-30 mg/m3,远远达不到200 mg/m3;另外,即便有200 mg/m3高浓度颗粒物的过滤效率测试仪,测试浓度跨度大,测试的数据相差甚大也难以作为评判的依据。因为在不同浓度气溶胶范围下,测试得到的过滤效率结果差别较大;再则即使空气严重污染时,空气中的粒子浓度一般也小于1mg/m3,用如此高的颗粒浓度进行测试毫无意义。
第四,口罩与人口鼻密切接触,但GB标准没有微生物指标。因此,中测试所规定的参数明显地不能满足PM2.5防护口罩的测试需求。等等。
为了民生的需要,安全健康防护用品委员会组织起草PM2.5防护口罩行业联盟标准确是十分必要的,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好事。该标准的制定,一是能够防止设计和生产口罩发生的混乱;二是防止口罩管理时滥发滥用。对于促进口罩行业的发展,保障民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PM2.5防护口罩》团体标准起草过程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提出,起草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中科贝思达(厦门)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
、建德市朝美日化有限公司、浙江国检检测技术江苏有限公司、上海港凯净化制品有限公司、广州市保为康劳保用品有限公司、荆州思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广州市冠桦劳保用品有限公司、厦门高科防静电装备有限公司、湖北万里防护用品有限公司。
1)2014年2月,成立标准起草小组,议定工作安排与分工,查阅分析国内外相关口罩的标准和试验方法,起草标准(草案)。
目前,国内现行的口罩标准有三个:《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GB)、《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GB)和《医用外科口罩》(YY)。
按照标准分类,GB2626属于劳动防护类产品标准,GB19083和YY0469属于医用防护产品标准。标准主要规定了过滤效率、泄漏率(适合因数)、呼吸气阻力等技术指标。在测试方法上,各标准之间有所区别。由于使用环境、防护对象不同,其中任何一个标准,都不能完全适用于普通民众使用的PM2.5防护口罩。目前因为没有标准规范,企业和检测机构对于PM2.5防护口罩的检测大多自行选 择标准,导致市场上同类产品往往出现不同检测结果的混乱局面。
国内外对于口罩的防护标准主要集中用于劳动防护用品,没有专门的PM2.5防护口罩标准。口罩生产企业大多按照各自内部的标准进行生产。
2)2014年3月,召开行业联盟标准第一次起草小组成员扩大会议,讨论标准(草案),形成征求意见稿。
3)2014年5月,召开行业联盟标准第二次起草小组成员扩大会议,对征集意见进行梳理,进一步完善意见稿。
4)2014年7月,召开劳保行业专家委员会年会及行业联盟标准第三次起草小组成员扩大会议,审议意见稿。
5)2015年8月,召开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安全健康防护用品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年会,与劳保行业专家委员、口罩生产与过滤材料生产企业就标准中的指标项的设置、指标值的确定、测试方法及测试参数的设置等进行深入交流与讨论,最终完善标准,进一步修改形成备案稿。
《PM2.5防护口罩》团体标准指标说明
3.1标准名称
本标准主要是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为防御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而佩戴的口罩,标准名称的确定主要基于以下理由:
1、根据中国环保局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数字冰雹公司抽取中国160个城市天的空气质量数据,并运用数据统计分析系统盘点了2014年中国的空气质量状况。从污染物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各种污染物(包括CO、NO2、PM10、PM2.5、SO2、臭氧八小时)对空气质量级别的影响中,PM2.5影响的城市数量和造成的污染最严重;PM10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良,臭氧八小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大多为良和轻度污染,造成污染的时间集中在4-10月;PM10、PM2.5和臭氧8小时对各城市影响较大;PM10主要影响西北地区,臭氧八小时主要影响沿海一带城市,其他区域均受到PM2.5影响较大。另外,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布的《2014年上半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公告也称,我国大气污染物主要以颗粒物为主,首要污染物均为细颗粒物(PM2.5)。
2、目前我国已有工业作业场所用的防护面罩、医用防护口罩、外科口罩等专业防护口罩,但还没有日常生活中防御大气污染的PM2.5防护口罩。而当前和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我国都将持续面对严重的大气污染环境,PM2.5成为中国民众科普热词,PM2.5的防护成为社会热点话题,所有我们在标准名称上明确本标准是日常生活中使用的PM2.5防护口罩。
3、根据GB《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对细颗粒物的定义: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同时细菌颗粒物粒径为0.5~5μm、喷嚏、咳嗽等飞沫粒径 90%为2.5~28μm、花粉粒径为4~8μm。而本标准中使用的测试介质相当于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0.02~2μm,所以本标准可同时用于对普通飞沫、花粉的防护。
综上所述,根据本标准产品的防护功能及使用环境,标准名称确定为: PM2.5防护口罩。
3.2主要技术指标及检测方法
本标准规定的产品技术要求有13项。因为PM2.5防护口罩不用于职业工作场所,适用条件和佩戴时间与职业防尘口罩的情况不同,不需要过于严格的要求,但其他技术项目(如舒适性)是必须的要求。而有些项目的规定又区别于GB预防尘肺病的口罩和GB医用防护口罩,例如过滤效率测定的颗粒浓度要求,本标准要求检测设备发生的NaCl颗粒物气溶胶浓度为低于30 mg/m3,而GB2626和GB19083要求用的NaCl颗粒物气溶胶浓度不高于200 mg/m3;呼吸气阻力,GB2626规定(85±1) L/min气体流量下的最大吸气阻力为≤350 Pa,最大呼气阻力≤250 Pa,而本标准规定的呼吸阻力在(85±2) L/min气流下,不同级别的防护口罩有不同的呼、吸气阻力限值,F90的吸气阻力为≤120 Pa,呼气阻力≤100 Pa,F95的吸气阻力为≤150 Pa,呼气阻力≤120 Pa;又如本标准规定了GB2626中未规定的所用材料的pH、甲醛和微生物等指标,但考虑本标准的使用环境,所用本标准没有规定口罩的可燃性。
甲醛是挥发性物质,对人体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其指标值参照GB 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中A类产品的指标值设定,甲醛含量≤20 mg/kg。婴幼儿纺织产品的规定就是要符合A类要求。甲醛测试按GB/T 2912.1规定执行。
口罩在佩戴时是与人的面部直接接触,所以需考虑pH值。根据GB 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标准要求,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至少应符合B类要求,其pH值指标为4.0~8.5,测试按GB/T 7573规定执行。
3、可分解致癌芳香氨染料
口罩产品中设计不同颜色及图案,可满足人们对口罩美观的需求,为避免染料对佩戴者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本标准将可分解致癌芳香氨染料纳入考核指标,指标值需满足GB18401要求,测试按GB/T 17592和GB/T 23344规定执行。
口罩作为与口鼻直接接触的产品,生产企业、经销商需要保证出厂及运输过程中口罩必须满足必要的卫生要求。按照GB 15979《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的规定,设置了四项微生物的考核,测试按GB 15979规定执行。
5、过滤效率与呼吸气阻力
过滤效率是口罩防护性能重要指标,过滤效率达到一定程度才能保证民众在大气环境受到污染时佩戴口罩得到有效防护。本标准规定的过滤效率分为两个级别,分别是过滤效率≥95%的F95级和过滤效率≥90%的F90级,这里未遵循GB2626标准的分级方式是考虑即使空气严重污染时,空气中的粒子浓度一般也小于1 mg/m3,F95级的口罩已能满足防护要求。
呼吸阻力是在佩戴口罩时人体舒适性的重要指标。人们在佩戴口罩呼吸时,口罩对空气流动具有一定的阻力作用,当吸气阻力过大时,人会感到头晕、胸闷等身体不适状况。为使民众佩戴口罩防护污染的同时享有相对的舒适性,呼吸阻力作为考核指标项是非常必要的。
在测试防尘口罩呼吸阻力时,国际上许多国家以通气速度30 L/min为标准,它是模拟人在日常工作时中等劳动强度时的肺通气量。根据实验结果,当口罩吸气阻力在50Pa以上时,人们在进行中等劳动强度时会感觉呼吸困难,吸气阻力低于40 Pa以下时,中等劳动强度持续2小时,呼吸不困难;同时对比吸气与呼气所产生的阻力,以呼气阻力意义大,因为感觉憋不憋气主要决定于呼气阻力,这是由于在呼吸时,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所以防护口罩的呼气阻力应对比吸气阻力小。考虑人在快步行走时吸气量的最大值,同时参考现行的标准,标准规定测试气流量为85 L/min,根据流量与测试阻力几乎成线性关系,所以本标准规定,PM2.5防护口罩的吸气阻力不超过150 Pa,呼气阻力不超过120 Pa;考虑级别较低的F90口罩的舒适性,规定F90的吸气阻力为≤120 Pa,呼气阻力≤100 Pa;同时规定加载吸气阻力位≤230 Pa;加载呼气阻力位≤200 Pa。
为了考察现有市场上PM2.5防护口罩的性能,起草小组收集了市场上标称可防PM2.5的口罩样品进行验证和分析。
首先,通过测试收集的161个口罩样品,分析其过滤效率达到90%和95%以上的吸气阻力分布(吸气阻力采用将口罩样本直接通过夹具固定在TSI8130上测试)情况。根据表1汇总的161个口罩样品中,过滤效率达95%及以上的口罩占总样本的14.3%,这些口罩的吸气阻力全部在150 Pa以下,其中吸气阻力小于100 Pa的样本占本档样本的43.5%,吸气阻力100~120 Pa的样本占本档样本的13%;过滤效率达90%及以上的口罩占总样本的20.5%,这些口罩中有97%的口罩吸气阻力在150 Pa以下,其中吸气阻力小于100 Pa的样本占本档样本的30.3%,吸气阻力100~120 Pa的样本占本档样本的30.3%。
表1口罩样品吸气阻力测试结果
气流量:85 L/min
过滤效率(%)
占本档样本量百分比
吸气阻力(Pa)
占本档样本百分比
占本档样本百分比
注:样品生产企业以医用及民用口罩生产企业为主。样品均为标注防PM2.5口罩。泄漏率在5%~85%,适合因数在2~9之间。
                    其次,我们抽取了市场上过滤效率达到95%以上的口罩样品,再进行过滤效率、呼吸阻力、加载呼吸阻力、泄露率及口罩带强力等的测试,其中过滤效率和呼吸阻力分别采用将口罩样本直接通过夹具固定在TSI8130上测试和使用头模进行测试,泄露率的测试遵循GB中以人的总体泄漏率为测试标准,通过10个受试者进行测试。起草小组对测试结果数据进行了汇总分析。
根据表2汇总的样本测试数值,采用将口罩样本直接通过夹具固定在TSI8130上测试:在18个过滤效率≥95%的样本中,吸气阻力≤100 Pa 的样本有9个,吸气阻力为100-120 Pa 的样本有3个,吸气阻力为120-150 Pa 的样本5个;吸气阻力&150 Pa 的样本有1个,吸气阻力≤150 Pa的样本占总样本的比率为94%。
但是当使用头模进行呼吸阻力等的测试,结果如表3可知:过滤效率≥95%的样本数14个中,吸气阻力≤100 Pa 2个,100-120 Pa 1个,120-150 Pa 2个,&150 Pa 9个;呼气阻力≤100 Pa 10个,100-120 Pa 2个,&120 Pa 2个;加载吸气阻力≤230 Pa 7个;加载呼气阻力≤200 Pa 10个。吸气阻力≤150 Pa的样本占总样本的比率为36%;呼气阻力≤120 Pa的样本占总样本的比率为86%;加载吸气阻力≤230 Pa的样本占总样本的比率为50%;加载呼气阻力≤200 Pa的样本占总样本的比率为71%。
加载呼吸气阻力测试是在气体流量为(85±2)L/min条件下做加载试验,直到口罩的表面颗粒物堆积到30 mg。这个加载量的规定是基于如下考虑:当PM2.5空气质量分指数IAQI为300(IAQI超过300时,空气质量指数类别为严重污染)时,空气中的PM2.5浓度是250 μg/m3 = 0.25 mg/m3;根据生理学,成人平静状态下的呼吸量为6-8 L/min,平均7 L/min,行走时(相当轻劳动)呼吸量为10-20 L/min,平均为15 L/min;若按人体2倍正常平均呼吸量(30 L/min,等于1.8 m3/h)计算,假设一天在户外活动4 h,人体吸入的空气量为7.2 m3,所摄入的PM2.5为1.8 mg;因而,容尘量为30 mg的PM2.5防护口罩,可使用16天。所有这个加载量已完全足够用于日常生活的PM2.5的防护。
表2 过滤效率和吸气阻力测试结果表
测试气流量:
测试时间: 5.03
过滤效率(%)
吸气阻力(mmH2O)
吸气阻力(Pa)
过滤效率≥95%的样本数18个
吸气阻力: ≤100 Pa 9个;100-120 Pa 3个;
120-150 Pa 5个;&150 Pa 1个;
注:*过滤效率和吸气阻力测试时,使用夹具将口罩样本直接固定在TSI8130进行测试,而非使用头模或人体进行测试。
从以上分析可知,不同的测试方式,过滤效率和呼吸阻力的测试结果相差较大,尤其对呼吸阻力影响显著,这主要是因为用头模的测试方式在85 L/min的大流量测试下,大多数口罩会发生塌陷,使口罩表面紧贴头模上,从而减少了测试口罩的有效过滤面积,导致测试得到的呼吸阻力变大。但是采用头模测试口罩的过滤效率和呼吸阻力更贴近实际使用的情况,所以过滤效率和呼吸阻力的检测按照GB规定执行。起草小组建议口罩生产企业要改变现有的口罩结构以使口罩满足性能要求。
表3 口罩样品综合性能测试结果表
测试设备:TSI8130 测试气流量:85 L/min 测试时间: 5.07
  测试时间: 5.03
      试样名称
过滤效率(%)
吸气阻力(Pa)
呼气阻力(Pa)
口罩带强力(N)
    初始
    口罩样1
    口罩样2
    口罩样3
    口罩样4
    口罩样5
    口罩样6
    口罩样7
    口罩样8
    口罩样9
    口罩样10
    口罩样11
    口罩样12
    口罩样13
    口罩样14
    结论:过滤效率≥95%的样本数14个中,吸气阻力≤100 Pa 2个,100-120 Pa 1个,120-150 Pa 2个,&150 Pa 9个;呼气阻力≤100 Pa 10个,100-120 Pa 2个,&120 Pa 2个;加载吸气阻力≤230 Pa 7个;加载呼气阻力≤200 Pa 10个;
    注:泄漏率采用10名受试者测试,取其平均值;过滤效率和呼吸阻力采用头模测试,测试2组取平均值。
    6、总泄漏率
口罩总泄漏率包括口罩滤料泄漏率及口罩周边、呼吸阀和各部件连接处泄露率。口罩佩戴过程中,只有过滤效率高以及口罩结构设计与人体面部结合的密合性好,才能充分起到防护作用。总泄漏率的大小决定了口罩的实际防护性能。
在GB 等专业口罩标准中也对泄漏率做出了详细的规定。本标准对泄漏率的规定沿用GB标准,规定1级F95的总泄漏率指标为&8%,2级F90的总泄漏率指标为&10%,10个受试者中至少有8个人的总泄漏率符合规定才能达到标准。本标准此规定相当于日本、英国等国当前的要求水平。但是,根据表4汇总的14个口罩样品的泄漏率数值,其中泄漏率小于10%的口罩只占总样本的35.7%, 所以起草小组建议口罩生产企业需要通过改变口罩结构等技术来降低口罩的泄漏率,使口罩满足性能要求。
表4 口罩样品泄漏率测试结果表
结论:泄漏率≤10%的样本数5个中,占总样本的35.7%
注:泄漏率采用10名受试者测试
总泄漏率的测试方法与GB 、 GB 中泄漏率(适合因数)测试方法相同。
7、口罩系带与主体连接力
为保证消费者佩戴,本标准规定了口罩系带及其与口罩主体连接处的断裂强力。口罩系带在承受顺轴向拉力为10N,持续时间为10s时,不应出现滑脱或断裂现象。检测按照GB规定执行。
人体的鼻孔、咽腔、气管、支气管存留的空气,不参与肺气交换,这一区域体积称为呼吸器官死腔或解剖死腔,其容积约为150~180 ml。人佩戴口罩后,口罩与人脸部表面之间的空隙体积称为结构几何死腔,简称死腔。人戴上口罩进行呼吸时,几何死腔内的部分腔体阻留呼出气并使之再次被吸入,影响肺气交换率。当死腔小于人体一次吸气量(约1000ml)的一半时,人体吸入气体中的CO2浓度不得超过有害水平(2%)。
日本标准规定有效死腔与几何死腔的换算关系为:Y=61.5+0.42X
式中:Y——口罩的有效死腔(ml);X——口罩的几何死腔(ml)。
当几何死腔为180ml时,有效死腔只有137ml,所以当要求口罩的几何死腔要小于180ml,CO2含量低于1.3%,不超过有害水平。
本标准规定样品的死腔以吸入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表示时,结果平均值应不大于1%。本标准要求略严于日本、英国的标准要求。检测按照GB规定执行。
《PM2.5防护口罩》团体标准相关问答
Q:制定《PM2.5 防护口罩》团体标准的初衷是什么?
A:近年来,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情况渐趋严重。由于没有民用 PM2.5 防护口罩的国家标准或团体标准,使得我国PM2.5防护口罩市场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山寨”口罩充斥市场;另一方面,工业防尘口罩被大量误用。
为此,2014年初,由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提出,安全健康防护用品委员会组织行业有关专家、国内主要口罩生产企业及相关科研部门开始起草《PM2.5防护口罩》团体标准。该标准的制定,一是能够引导和规范企业对 PM2.5 防护口罩的设计、生产与销售;二是能为质监部门对 PM2.5 防护口罩的监管提供技术支持。
Q:《PM2.5 防护口罩》团体标准是如何制定的?
A:该标准的制定遵循国家标准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有关要求,依据国内外劳动防护用品,尤其是口罩或呼吸器过滤效率检测技术与设备,调查国内外主要滤料和口罩生产厂家技术现状和发展水平,参考现有国家标准《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国家标准(GB),并结合最近实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等相关标准进行编写。
Q:《PM2.5防护口罩》团体标准与国内工业用口罩标准的最大差别是什么?
A:最大的差别是在呼吸阻力值上,工业用《呼吸防护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国家标准(GB)只考虑了呼吸阻力的初始值,并且阻力的限定值较高,只要求吸气阻力≤350Pa,呼气阻力≤250Pa,该标准所允许的最大呼、吸气阻力相对较高,普通民众配戴口罩后易感到吸呼不顺畅,特别闷。
PM2.5防护口罩除了注重防护效果外(高的拦截过滤效率),也保证了更良好的舒适性(低的呼、吸气阻力)。《PM2.5防护口罩》团体标准按口罩级别规定了口罩的初始阻力及加载呼吸阻力,能够保证消费者在配戴口罩过程中呼吸阻力小于标准值。
Q:《PM2.5防护口罩》团体标准缘何更适宜民用?
A:PM2.5 防护口罩与人的口鼻、面部直接接触,需要考虑微生物和 pH 值指标。新标准按[4]
照《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 15979)的规定,设置了 4 项微生物考核,并根据《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的要求,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至少应符合B类要求,其pH值指标为4.0~8.5。
同时,为避免不良染料损害佩戴者健康,新标准还将可分解致癌芳香氨染料纳入了考核指标。
Q:符合标准的PM2.5防护口罩有何标识?
A:符合标准的PM2.5防护口罩在出厂销售时必须在产品包装和每只口罩上印制、粘贴“PM2.5 防护口罩”标识,标识上带有生产企业名称和编号信息的二维码,及口罩的结构类别(随弃型、可更换型),大小类别(大号、中号、小号)与级别标记(F90、F95),以便质检部门检测和消费者辨别。真正做到让消费者认识标准,监督企业执行标准,切实保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中央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中央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贝思达[引用日期]
.中央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PM2.5防护口罩》团体标准在京正式发布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记者 朱祝何)1月18日,《PM2.5防护口罩》团体标准(TAJ)在北京正式发布。该标准由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提出,由我国安全防护用品行业专家、防护口罩生产企业及相关科研部门组成的起草委员会历时近两年时间制定完成,并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备案,将于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第一次针对PM2.5防护口罩发布团体标准,是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作为全国性行业组织,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具体行动,将为有效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规范当前鱼龙混杂的“防雾霾口罩”市场起到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会长李建华在发布《PM2.5防护口罩》团体标准时说,近年来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情况渐趋严重,雾霾的主要构成物是PM2.5,即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11月将PM2.5列为一类致癌物质。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安全健康防护用品委员会从2014年初开始,组织安全防护用品行业资深专家、主要防护口罩生产企业及相关科研部门组成起草委员会,开始研究制定《PM2.5防护口罩》团体标准。经过历时近两年的努力,在广泛听取行业各方面专家意见和建议,多次召开起草委员会工作会议的基础上,制定完成了《PM2.5防护口罩》团体标准(TAJ)。该标准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向社会发布的可以有效防护雾霾危害的口罩标准。
  目前我国PM2.5防护口罩市场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山寨”PM2.5防护口罩充斥市场;另一方面,工业防尘口罩被大量误用,存在巨大的健康隐患。造成这一乱象的原因是我国一直没有民用PM2.5防护口罩的相关标准,只有工业用防尘口罩(GB)和医用口罩的标准,还有一些口罩执行的是以N95等开头的美国标准,或是FFP开头的欧洲标准。需要指出的是,工业防尘口罩有着严格的佩戴条件限定,使用时间超过4小时后容易造成头晕等身体不适状况。因此,亟需制定普通民众适用的PM2.5防护口罩标准。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的郑煜铭博士介绍说,PM2.5防护口罩除了注重防护效果(高的拦截过滤效率),也需要更良好的舒适性(低的呼吸气阻力)。另外,PM2.5防护口罩与人的口鼻直接接触,需要考虑微生物和pH值指标,现行GB标准对这些指标都没有提出要求。新发布的《PM2.5防护口罩》团体标准不仅兼顾了以上要求,还将可分解致癌芳香氨染料纳入考核指标,可以有效保障佩戴符合该标准口罩的普通群众的身体健康。
  发布会上,江苏省特种安全防护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陆冰介绍了执行《PM2.5防护口罩》团体标准产品的相关检测情况;协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了标准实施细则和专用标识。发布会还邀请了部分参与标准起草工作的企业参加,并现场回答了媒体提问。
  据了解,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3月和9月分别印发的《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和《贯彻实施〈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行动计划(年)》指出,我国现行的标准体系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改革的措施是把政府单一供给的现行标准体系,转变为由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和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共同构成的新型标准体系。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分为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侧重于保基本,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侧重于提高竞争力。国家鼓励协会等社会组织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标准,对团体标准不设行政许可,由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自主制定发布。
附件:《PM2.5防护口罩》团体标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防雾霾口罩标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