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虑化氮气在空气中的含量的过程

本题难度:0.60&&题型:填空题
金属材料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探究一】铁生锈的条件(1)该兴趣小组将洁净无锈的铁钉分别置于如图所示装置中,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填装置序号)装置中出现了明显的锈迹.他们的结论:铁生锈是因为铁与空气中的&&&&等发生了化学反应.(2)甲同学提出了疑问:空气中的氮气、二氧化碳没有参与铁的生锈过程吗?请设计实验为甲同学释疑.&&&&,观察并记录现象即可证明.【探究二】影响铁生锈速率快慢的因素乙同学说:妈妈常说菜刀沾有盐水生锈更快.这种说法对吗?同学广泛查阅资料.资料一:导电性强的溶液都可加速铁的生锈.资料二:海上航行的轮船在与海水接触的部分镶嵌一锌块,能有效降低钢材被腐蚀的速率.(3)将上述A装置中的蒸馏水改为下列液体中的&&&&,可使铁生锈的速率加快.a、食盐水&&&&&&&b、无水乙醇&&&&&&&C、蔗糖溶液(4)一些铁制品表面覆盖了某些涂层.不同的涂层被破坏后,铁生锈的速率不同.你认为下列&&&&涂层破坏后,铁生锈的速率较快.a、镀锌铁&&&&&&&&&&b、镀锡铁(5)一些建筑的大门刷上了一层银白色的金属,你认为该金属可能是&&&&.a、银粉&&&&&&&&&&&&b、铜粉&&&&&&&&&&c、镁粉(6)自行车车架表面刷漆主要是为了防锈,其原理是&&&&;请再提出一条可延长自行车使用寿命的建议&&&&.
来源:2016春o寿光市校级月考 | 【考点】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
(2016o重庆校级一模)金属材料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1)下列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填字母)A.铂金饰品B.铁锅&&&&&C.铝导线(2)电池中含有铅、镍、镉、汞等金属,随意丢弃废旧电池,会造成水体和土壤污染,威胁人类健康.回收废旧电池的重要意义是&&&&A.节约金属资料B.增加金属产量C.减少环境污染(3)为了验证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列四种方案,其中可行的是&&&&(填序号)①将铝、银非别浸入到硫酸铜溶液中②将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铝、硫酸铜溶液中③将铝、铜、银分别浸入到稀硫酸溶液中④将铜分别浸入到硫酸铝、硝酸银溶液中(4)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2016o洛阳模拟)金属材料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1)为了验证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有下列四种方案,其中可行的是&&&&(填序号).①将铝、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铜溶液中②将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铝、硫酸铜溶液中③将铜、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铝溶液中④将铜分别浸入到硫酸铝、硝酸银溶液中(2)在氧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填化学式),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金属材料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1)下列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填字母代号).A.铂金饰品&&&&&&& B.铁锅&&&&&&& C.铝导线(2)人类向自然界提取量最大的金属时铁,高炉炼铁的原料是铁矿石、空气、石灰石和&&&&.(3)铝的活动性比铁强,但在生活中常在铁的表面涂上铝粉.其原因是&&&&.(4)金属钴(Co)与铁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CoCl2固体是蓝色的,CoCl2溶液是粉红色的.现将金属钴投入稀盐酸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Cl═CoCl2+H2↑,该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金属材料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1)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填字母序号)A.青花瓷瓶&&&&&&&&&B.橡胶救生圈&&&&&&&C.钛合金眼镜架(2)钢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工业上用赤铁矿炼生铁的原理为&&&&&2Fe+3CO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生铁属于&&&&物.(填“纯净物”或“混合物”)(3)铁制品暴露在空气中易生锈,下列措施能一定程度上防止金属生锈的是&&&&①在铁表面涂油或刷漆②在铁器表面镀一层耐腐蚀的其他金属③制成不锈钢④用水清洗铁制品(4)用放置很久的铝箔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和反映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在0~t1时间段内,铝箔表面看不到明显的气泡,写出0~t1时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t2~t3时间段产生气泡的速度逐渐放缓,直到反应停止时,铝箔还有大量剩余.你认为t2~t3时间段产生气泡速度放缓的原因可能是&&&&.
金属材料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验证铜、银的活动性顺序,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以下四种方案,其中合理的是&&&&A.将铝分别浸入到硝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中B.将铝、银分别浸入到硝酸铜溶液中C.将铝、铜分别浸入到硝酸银溶液中D.将铜分别浸入硝酸铝溶液、硝酸银溶液中(2)在氯化铁和氯化铜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①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有哪些?②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一定含有哪些物质?
解析与答案
(揭秘难题真相,上)
习题“金属材料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探究一】铁生锈的条件(1)该兴趣小组将洁净无锈的铁钉分别置于如图所示装置中,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填装置序号)装置中出现了明显的锈迹.他们的结论:铁生锈是因为铁与空气中的等发生了化学反应.(2)甲同学提出了疑问:空气中的氮气、二氧化碳没有参与铁的生锈过程吗?请设计实验为甲同学释疑.,观察并记录现象即可证明.【探究二】影响铁”的学库宝(/)教师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分析】(1)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解答(2)控制变量设计实验(3)根据所给资料一分析解释(4)根据所给资料二分析解释(5)根据防锈原理解答(6)根据防锈原理和方法解答.
【解答】解:(1)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A中铁钉满足铁生锈的条件一段时间后会出现明显的锈迹.(2)将A装置中的氧气换做氮气或二氧化碳就可验证空气中氮气或二氧化碳有没有参加铁生锈的反应.(3)因为导电的溶液可加速铁的生锈硫酸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如果把蒸馏水换为硫酸钠溶液可使铁生锈速率加快.(4)铁比锡活泼锡层破坏后铁锈蚀速度加快.(5)大门上刷一层银白色金属该金属可能是镁因为镁在空气能形成一层致密坚固的氧化镁薄膜隔绝水分和氧气起到防锈作用.(6)自行车车架表面刷漆主要是为了防锈其原理是隔绝空气(或氧气)和水破坏生锈的条件保持表面洁净干燥或涂油等可延长自行车使用寿命.故答案为:(1)A氧气和水蒸气(2)将A装置中的氧气换作氮气或二氧化碳(3)a(4)b(5)c(6)隔绝空气(或氧气)和水保持表面洁净干燥或涂油等.
【考点】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看答案
知识点讲解
经过分析,习题“金属材料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探究一】铁生锈的条件(”主要考察你对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知识点试题推荐
1&&&&2&&&&3&&&&4&&&&5&&&&6&&&&7&&&&8&&&&9&&&&10&&&&11&&&&12&&&&13&&&&14&&&&
作业互助QQ群:(小学)、(初中)、(高中)优化氮气系统节能降耗
针对分公司氮气系统,从车间内部、外购氮气以及用户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通过生产调整、技改、管网优化等措施,达到了节能增效的目的,同时对遗留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洛阳分公司 河南471012
年,卷(期)
机标分类号
本文读者也读过
互动百科相关词
加载中,请稍候
.客服电话
&&8:00-11:30,13:00-17:00(工作日)当前位置:&>&&>&
上传时间: 09:38:43&&来源:
空气是生命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护气
1.空气是生命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生产的重要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护气
B.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值越大,说明空气的质量越好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所以常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A、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行分析;
B、根据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进行分析;
C、根据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值越小,说明空气的质量越好进行分析;
D、根据稀有气体在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进行分析.
【解答】解: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A正确;
B、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故B错误;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值越小,说明空气的质量越好,故C错误;
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本题不太难,但在选项中涉及各成分的体积比和成分对自然界和人类的作用,这样内容就显得很复杂,要学会分析,将知识适当拓展.
阅读统计:[]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下面没有链接了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长QQ:&&尔雅 化学与人类 满分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尔雅 化学与人类 满分答案
上传于|0|0|文档简介
&&2015年最新《化学与人类》期末考答案,满分~
txt文件搜索比较方便~~
善用Ctrll+F 搜索~~~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氮气与空气的密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