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了“优秀人才加拿大 入境批准信计划”的批准,但在获得香港永久居民身份之前的七年时间内

内地学子为获得特区永久居民身份而港漂七年是怎样的体验?
希望答题者有香港求学经历。
按投票排序
132 个回答
高中毕业后机缘巧合来香港,今年是第四个年头。夏虫而已,姑妄言之,旨在抛砖引玉,和有相似经历的大牛们探讨下。在香港一所二流大学读商科,主修会计,辅修金融,每年暑假都留在香港实习。目前的计划是在香港工作三到四年,拿到PR,出国读MBA,然后移民。反正又没有女朋友,家在三四线城市根本没有对口的工作,所以大概全世界皆可去得。只谈商科,其它方面的朋友虽多,聊这些的很少。Final year了,身边的朋友们杀鸡的杀鸡,申请的申请,或是和我一样找工作的找工作。我们平时都会聊这些话题。想一路在香港发展下去走到最后的一般都是壮志凌云的代言人,谈吐间喷薄欲出一个平步青云的未来。大部分的人都没有为了PR而留下来的打算。要么把香港当跳板,出国继续读master,要么积累工作经验后回大陆或是走出去。在PR的问题上,大家都看得很淡,当成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单单为了PR而本科毕业后留三年,不值得。今年三月代表学校去新加坡开了一个星期的会,感觉新加坡比香港更像大陆。香港和大陆的区别太大了,我找不到归属感。来香港后的第一个暑假,我以近乎自虐的方式在零基础上学会了粤语,然后成为了全院唯二的大陆生ambassador,唯一的大陆生mentor,大三开始又成为了最年轻的大陆生tutor。身边的朋友们都认为我和local能够打成一片,然后我需要不断地解释说我其实也根本融入不到他们的圈子。太难了。做事情的时候大家一起有说有笑,事情结束后各奔东西。即使有一些一起出游的机会而在出游中我能偶尔成为一群local的中心,那种感觉也很像是我们在国内常见的,我们对于金发碧眼的老美或者一口大白牙的小黑的热情与客套。三年中,除了几个对我似乎有点好感的香港妹子和我说过一些心底话以外,无论是local和我,抑或我和local,基本不谈生活不交心。我是个胸无大志的人,喜欢的是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钱够花就好,归属感和精神满足感更重要。在国内住惯了大房子,习惯了出门有车坐或开,你说像我这样的人,怎么会留在香港一辈子?倒是不觉得香港的机会比大陆少。对于商科生来说,香港简直是个就业天堂。别说ibank,就连在四大那种以工资低出名的地方,安安稳稳做到三十岁,年薪也得有近百万。然而香港的房价收入比实在太畸形。在人均月收入中位数为一万二的香港,最差的地段里最老的楼房,房价也要十几万一平米。学校附近的住宅,不少达到九位数。买车固然便宜,中环写字楼的车位一个月至少要八千块,油价在二十港币每升左右。没有养老金,生病要么去排队要排几天,等见到医生病情自己都早已转好的公立医院,要么去贵得惊人的私立医院。似乎即使赚得再多,过得也不如小城市里一个月不过一万出头的父辈。吐槽香港很多,但我爱这里。我因为对别人的爱来到这里,然后习惯了这里的拥挤和嘈杂,繁华与寂寞。香港是个很好的提升自己的平台,对于壮志满怀的人来说,它再适合你不过。对于我这种以安逸中产为目标的小人物,很难毕业后只为了PR留下来。香港适合奋斗,适合奋斗到地老天荒与纸醉金迷。它的PR适合别人口中那个“工作狂”的我,却不适合内心深处的那个我。我会拿下PR,但只因为我来自于东北一个三四线的,户口不值钱的小城市,只因为我想给自己和家人留一条后路,只因为拿下PR无论回去还是出国移民都会方便些(给孩子读国际学校的钱我想我应该不会拿不出来)。它如同一个妖娆泼辣,风情万种的美女,适合自我锻炼与用来成长。但若要相处一生,大概不是我的菜。
给眼下的高票答主 补充一下研究生的情况。我本人在科大拿的MA,眼下在读Mphil。对于绝大部分研究生来说,这个过程基本上无声无臭,完全是水到渠成的。像我这种路线比较折腾的,如果之后还继续读PhD的话,那么MA一年,Mphil两年,PhD三年准时毕业的话,就已经六年了,随便再找点什么活干干混一年,时间就已经满了。当然如果你PhD导师特别喜欢你或者特别不喜欢你的话,PhD不能按时毕业,拖个一年乃至两年,那也就够时间了。所以对于这些研究生来说,想要拿永居其实不难,而且很多时候,拿身份和在哪里生活工作,完全是两码事。题主如果想问的是拿永居就意味着真的一直呆在香港工作生活的话,那问题可就复杂得多了。1. 有关粤语一般来说,如果你不在香港做全职工作但想活得比较从容的话,听懂粤语是必须的,能说不是必须的。但如果你要在香港做全职工作的话,能说是必须的,说得标准不是必须的。粤语这个事其实没什么好讨论的,因为这是香港的官方语言,也是绝大部分人生活中所使用的语言。大部分的香港人能听懂普通话,但说不好,这个说不好的程度指的是一句话假设有十五个字,那么他可能有十个字都不知道准确的发音是什么。这种情况下,他自然就倾向于不跟你说普通话。于是你会见到大量的内地学生说普通话,香港店员说粤语,双方以这种奇特的方式进行交流的场景。但如果你要做全职的工作的话,还是最好要会,因为这涉及到一个效率的问题。你非要逼人家用不熟悉的语言跟你对话,且不论你算老几,这个降低沟通效率和工作效率是必然的。长此以往对方自然对你不会有什么好印象。但对于很多研究生来说,粤语是他们过不去的一关,特别是那些理工类的研究生。他们有的人没有这方面的敏感,有的人没有足够的接触粤语的机会,有的人干脆就抗拒这种语言,不管什么原因,最后自然都是他们难以在本地人占多数的就业市场上寻找到足够好的机会。或者就是只能从事技术向的工作,这跟中国人在北美的求职情况也类似。商科的情况会好一些,因为商科的人普遍玲珑一点,而且很多工作场合对英语的要求更高。然而,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我自己身边的同学当中,最爱留在香港的并不是珠三角粤语区的那帮人,而是浙江人。仿生学上有一个理论叫“恐怖谷”,就是说仿人形的机器人在完全不像人的时候,人们是不会惧怕这些机器人的;而如果这些机器人做到完全和人一模一样,人们也不会害怕他们。可是这些机器人做到和真人有大概80%的相似程度,又有些不自然的时候,人们对于那些不自然的地方会加倍地关注,从而反倒对这些机器人感到害怕。珠三角地区很多说粤语长大的同学不喜欢留在香港,可能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香港和很多珠三角城市一样都说粤语,但在区域性格和一些做事方式上又有微妙的区别,这些区别反倒会被那些粤语母语的人感受得更加深刻,间接导致这些人对这个地方有些隔阂。反倒是那些在和香港离得比较远的地方长大,来香港之后要从头适应的人们会更加喜欢这里。不过历史上,促成香港经济起飞的人群当中,最重要的两拨人就是潮汕人和浙江人(其实上海人也算,但是我觉得浙沪本来就比较像)。所以似乎也未必都是由于我上面所说的那个原因。至于香港粤语和广州粤语谁更正统的问题,这是个旷日持久的撕逼问题。我在这里不展开。有想看的同学去评论栏里留言吧。归根结底,也就是说,想在香港生活工作得舒心,粤语是必须的。最起码一定要能听懂,而且最好还能说一些,不标准不要紧。2. 有关所学专业和工作先明确一个观点,其实有很多专业,在香港是不见得好留的。另外对于那些说香港不见得比内地工作机会少的,我也持保留意见。原因很简单,香港太小,它毕意只是一个700多万人的城市,连地区都算不上。另外,香港的产业结构并不是很复杂,有很多的专业在这里,确实是不太用得上的。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专业,这些专业对于在香港就业来说,本身就是带着原罪的。比如我去年撸的TESL。 Teaching English as Second Language。这一点我曾经和我的老师聊过,他坦承说这个专业,就是比较难在香港找工作的。哪怕你英语确实说得比绝大多数的香港人都要标准而流利,但你大陆人这个身份就会让人望而却步,遑论你还并没有在英语国家长时间居住和学习的经历。我说所以就这一点上来看,香港真的是中国的一部分哈。老师说是的,谁都别装外宾。你自己想想,你普通话说得那么好,现在你想给你小孩找个语文的家教,你会找个香港人给你小孩教么?我说那当然不会。老师说就一样的道理。你这个专业要是留在香港,做培训是不可能的,最好的出路就是去大学。但大学的话多半你也就只能进语言中心,进不了学术行列。进语言中心的话你这个天花板可能也会很低,这个是难以避免的。眼下半年多过去,我当时的同学有一些确实在香港找了工作,可是普遍都不见得理想。去公立学校的挤不进编制,去培训机构的收入也不理想而且工作时间还相当长。各人有各人的想法,反正如果是我,我在这种情况下才不会留在香港。就算是搞培训,有这香港牌子在,揣一颗平常心别一根签字笔,走遍大江南北,照样吃香喝辣。3. 有关舒适区域一个人,踏出自己的舒适区域很容易,但再造一个舒适区域,却非常难。对于研究生来说,到他们这个阶段,基本上生活的圈子里,就已经是大陆人为主了。香港很多学校里到Mphil和PhD阶段都是一茬一茬的说普通话的人群——原因很简单,最牛逼的那拨香港人早就出国了,留在香港读大学的已经最多是一流而非超一流了。这些一流的人又有很多是大学毕业就工作的,剩下来读研的实在不多。所以对于这些内地来的研究生们,他们所面临的是一个割裂的环境。在自己读书的领域,一切跟在大陆时都差不多。但面临生活的时候,却又要面临另外一套规则。这个过程当中,他们基本上接触不到香港人,更没法提什么和香港人建立关系和友谊之类的。另外在个人感情这方面,香港人是粤人的极致。如果有些北方人到广州都会觉得广州人冷漠的话,那你在香港这感觉一定会更加深刻。很多时候就算你和香港的同学已经有了很熟悉的基础,比如有了够长的相处时间,有了很好的合作经历等等,你也照样会发现,这人一切涉及私人的事情都不会跟你说。这跟北方那种熟悉了之后就会掏心窝子的交情很不一样。这种粤人的感情模式有其好处,那就是情感淡反而能持久,不好的地方当然就是对不熟悉或者不接受这一套的人来说,难以适应。因此,研究生在香港本地难以建立起足够强而广泛的社会关系。没有了社会关系的话,即便是其他工作生活都能得心应手,人也会觉得没意思。何况基于上面讨论的两条原因,对于他们来说工作生活都能得心应手也不是件简单的事。那最后,当然就是熬满七年走人,好歹多个身份。最后,不喜欢香港和拿不拿永居这个事,没什么关系。大部分人熬满七年拿香港的永居,不过是多个退路多个选择而已。这就是个现实的选择,和感情无关。大家都不过是在做最现实的选择而已,那些觉得香港没救了一早就细软跑的香港人们,也一样。
之前两年在香港,今年跑来日本换个环境呆,于是也回头反思了下在香港的生活。 猫老师的答案让我特别有感触,尤其是说到川菜煎饼果子肉夹馍的那部分。对于普通学生来说,当然也有过的非常如鱼得水的,但大部分和猫老师提到的差不多甚至更不好的。为吃东西贵发愁为房租贵发愁,这些源自生活条件(吃喝住)的惨 我估计奋斗在别处的年轻人也有类似经历(不过香港的住房条件也许更夸张一点)。到底什么让香港的学生和别的漂不一样呢?为什么即使有很大一部分人,没在为吃喝住发愁,也过的不开心呢?我觉得可能一是源自一种“我呆在我觉得比我原来呆的地方更先进发达富裕自由的地方,但我过的却不是更先进发达自由的生活”的这种差距,也来源于没法找到归属感。我觉得无处可寻的归属感(感觉自己不被大环境接受)是比较重要的一点。为什么吃煎饼果子肉夹馍会特兴奋?因为煎饼果子来源于自己特熟悉亲切的那个舒适环境里,这种不再是alien的感觉就让人兴奋。如果是上海北京,虽然土著也占很大比例,但从各个地方来的人也太多太多了,而且上海北京比如二线城市,在日常生活(交通、饮食)上会有巨大的让人不可接受的差异吗?我想也不太多。如果生活在欧美日韩,自然理所当然不会一开始就试图从环境里找什么归属感啦家的感觉什么的,因为文化和生活习惯差异是很明显的。所以可以试着适应调整改变自己来融入,融入不了panic一下可以想反正我是外国人嘛。但香港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觉得都是中华文化下发展起来的(有共通的文化背景),看上去饮食啊生活也没啥差别,离大部分人的家乡比起异国来说更近,所以很多人不是抱着进入一个特别陌生的文化的心态进入香港的。但心里也隐隐知道是不同的。然而耐不住不一样的那么部分实在是很大,生活习惯还好,思想差异是很大。学校里也有很多大陆学生和老师,到各个地方也可以见到很多来旅游的游客,在这种其实也差不多的错觉里,还没缓过神来,就被学校里浓厚的政治氛围啦,铺天盖地的新闻啦,社会展现出来的巨大贫富差距之类的吓到了。(我想说这种差距和来源于差距的压力更多是大环境里的,而不是具体每天遇到的人和事上的)香港看似有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感觉挺多元。但我个人觉得它文化还是挺独特而单一的,学校里年轻人大多都一个模样(也容易被煽动)。这种独特而单一的文化特别容易给人一种压倒性的感觉。很多事情,自己作为非港人,没啥说话的立场,但细细一想,说的跟大陆有关的事儿,仿佛和自己又有那么一丝关系,可是我能参与嘛?好像不能。像外国人一样从完全outsider的角度看?也没法做到。我想参与嘛?我其实也不想。这种不太强烈不会真正触到神经的事儿不会让人觉得痛苦,但失去参与感让人酸酸痒痒的感觉也挺不好受。学习/工作也很辛苦,竞争很强。很多人本来都是佼佼者挺牛逼的,一下来可能竞争不过人家也会受点儿打击。不过这个遇到的少,不太敢说。至于我个人,没为生存上的事儿发过愁,想吃喝买点啥的时候也没什么顾虑。学习压力挺大,没什么时间出门,但也算有生活。一方面也享受香港便利的交通,来自世界各地高水准的食物,摩登的店,每年一段时间里特别多的美术展,艺术节便宜又精彩的表演艺术。我在的专业就我一个非港人,香港朋友和大陆朋友都有,和大部分遇到的人都合得来,粤语不大行,没因为自己是大陆人被任何人亏待过,反而挺受同学照顾。只是天性不爱social,不太愿意和一大群人一起出来玩儿,不爱集体活动。所以除了自己一个人去逛街吃饭,找不到什么乐子。但偶尔在街上走走看看,觉得也蛮好的。我想如果是social的人,混个小圈子,其实生活乐趣应该也会不少。但从去香港前,一直到今天,我都丝毫没出现过为了那个身份在那里呆7年或更久的想法。因为我是比较追求过的舒爽的感觉的,在香港除非比较钱(相对于香港人来说的),不然一般不但舒爽不起来还会痛苦,不像别的地方只要别太有抱负也能凑合过过。本来三年前能去别的地方,但没去,也有点儿后悔。对于明年还要回去再熬几年感觉略微焦虑。但是我身边不少人都有为了永居努力的想法,大多是想熬完了就走。我也挺敬佩他们。老想到好久之前第一次来香港的时候,晚上出地铁站看见中环,很旧的大厦唐楼和那些金碧辉煌的百货公司金融大楼比肩而立,酒吧和旧糖水铺靠在一起,高高低低的坡子小道上走着形形色色的人。觉得很喜欢。现在这感觉变了吗?哎,其实我也不知道。——知乎三年多,第一次正儿八经答个题。谢谢猫老师赞。表示诚意,也因为自己在学校里是个没什么人认识的路人,不匿了。另外重新看了眼题目,发现好像文不对题,因为我没什么往永居努力的体验。写这个主要是受到猫老师回答的启发,作为学子说啰嗦几句吧。补几张touch和手机拍的照片儿吧,有些感觉说不出来,可能在这些照片里。好像也不太香港 :)算是夹杂私货吧,别介意,谢谢啦。
一位在HK飘着时把床睡塌了的奇葩来凑个热闹。其实我对类似话题已经无感了……就翻了翻大家的回答,简单写点感想。有位高点赞数的回答,其答案看上去「深得人心」,我个人认为其出发点就是错的——这位筒子说,港漂们见识过正常、合理的生活方式是什么样子,来到这里,无法认同这里因资源紧缺而被当地人视为「理所当然」的一切,这是痛苦的根源。可是,凭什么我们丫挺的过去在大陆的生活就叫正常合理,这里就叫不正常不合理呢?你作为一个小中产阶级的子女,你觉得煎饼果子五块钱一套是正常合理,可是你作为一个家里卖煎饼果子的孩子,你觉得父母起早贪黑辛苦十几年挣的钱还不够送你上大学是合理的吗?你作为一个港漂从港岛打车到新界三十分钟跳表跳了三百块,你觉得不正常不合理,但你作为一个的士司机,你觉得一周勤恳工作五天养两孩子并送他们去澳洲上学,是不合理的吗?更重要的是,凭什么你认为,一个人到了香港,就应该理所应当的过上你认为「理所应当」的生活?我不跟你谈,去纽约、去伦敦、去新加坡,那里的楼价物价和工作机会,同样让你「无法认同」。我就跟你打个比方——一个农民工到了北京,也是没了家乡「理所应当」的空气和住房,平时瞧不上眼的粗粮成了城里人在餐厅追捧的「五谷丰登」,以前你在田埂上遇见狗随便踢,现在你在小区里见到狗立刻躲…… 我不是说香港有多NB或高级让你名校毕业到了香港瞬间沦为农民工,这只是个类比,这只是个类比,这只是个类比!而且老子从来就不歧视农民工,你们谁认为老子高看了香港就是歧视我农民兄弟。我想说的是,你来到一个新地方,总不能期待事事和过去一样。别忘了你选择了X漂的生活,初心必然有 Change。而任何地方都是 Give and Take,基本公平。你受得了这个虐,在中环摸爬滚打七年,别人笑你煎饼果子一套三十五块钱还拍照发朋友圈,可你在别处的尖峰体验,这帮孙子压根看不见。或者你受不了这个虐,但七年后你至少有一本新护照,可以换一个地方受虐。再不济,向农民兄弟学习,混两年挣点钱回老家盖房子去,在外面受过虐,至少你守着你的一亩二分地会觉得比较珍惜。唉,其实人生何处不受虐呢?有一位叫@唐棣 的答主说的好,借用她的句式:你笑他们一辈子买不起楼,他们笑你买的楼产权不足一辈子。而这种互相嘲笑,不过是为了减轻痛苦,转移注意力而已。所以,说待在香港是受迫害?嗯,可能是。只是迫害你的不是香港,是生活。一个港漂、一个北漂、一个农民漂(工),所承受的磨砺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至于痛苦,那是必须的。只是,认为你曾经所获和期待获得的都「理所当然」,才是你痛苦的根源。最后,憋催我填坑了!我今年内一定填行了吧!行了吧!
你笑他们住房不足五十平米,他笑你们去台湾日本还要签证,你笑他们日常开销高,他笑你们买个Gucci, LV都算大件儿,你笑他们公立医院队伍长长长,他笑你们去医院要递条子走关系,你笑他们得在一群香港人外国人里削尖了脑袋,他笑你们严重的性别歧视,落后的酒桌文化,你笑他们吃不到西安肉夹馍,他们笑你吃不到正宗虾饺皇。所以,有意思吗?我有大陆朋友年纪轻轻就在香港金融圈里出人头地,一群白人管理层合影里她一张亚洲面孔分外显眼,但她有次和我聊天从好久没吃过红糖糍粑说起,说到最后泣不成声。我有朋友生性疏懒,与所在公司热衷加班的大环境格格不入,眼看升职已然无望,却坚决不走,只因为铁了心想拿永居而签证快到期,不敢轻易换工作。我有朋友去美国念了PhD,本能留下却还是思念中国的土地,接了港科的offer,拿着高的吓死人的工资每天对着大海一边喝咖啡一边做研究,周末呼朋唤友跑去深圳撸串,日子过得分外惬意。我也有朋友一毕业就一天都不想多待的迅速拖着行李箱离开,回到大陆好似飞鸟投林般欢喜;而每年高考也还是有不少人各怀心思的向我打听香港的高校要求如何,怎样报考。生活本身有这么多面向,而每个人追逐的东西又如此不同。有些回答试图给整个群体贴一个统一的标签,实在是毫无意义。香港本就不是八九十年代许多人幻想中的天堂,但也不是水深火热。她和每个其它中国大城市一样,外来者有人乐不思蜀,有人度日如年,有艰辛与不易,也有梦想与荣光。在异乡讨生活的人,从吃不到肉夹馍/小笼包/涮羊肉/担担面说起,哪个不能倒出一缸辛酸泪?他们都或多或少都扭曲限制了自己原来在家乡恣意舒适的生活姿态,去换取一个相对广阔的天地。不管是去欧美还是港台,北广上抑或家乡,每个人都已经是经历过认真艰难的抉择与取舍,选择了自己需求曲线下的最优解。你看到了一千个理由让他们想离开,必然是有一千零一个理由让他们终于留下。时时看到北漂们说自己整天在吸霾,港漂抱怨房子小,欧美华人诉苦说管理层全是白人没有上升空间,听听就罢了,别真的傻到去问他们,为什么不走呢? 因为你难以理解对方的选择就随意点评指摘,试图一句话简单断言一个群体的生活状态,都逃不过轻浮与自大。*?*―――――*?*―――――在香港这座城市生活,同时汇聚了出国与留在国内的优点和缺点。它有大陆的拥挤和混乱,又有英美相对先进的制度和保障。它有中国人口红利带来的高便利性,又有英美人与人相对独立,疏离,界限分明的文化环境。作为一个华人社会,它的文化隔阂比英美少,但对于非粤语区的人来说,又比大陆高。以前在国外想吃腌笃鲜想吃到魂牵梦萦,如今可以买到上好的金华火腿和春笋,周末满满的煲上一煲。或者去超市,挑一块澳洲谷饲安格斯牛排,配一瓶好红酒,这样一餐,成本只要国内的一半。可以吃到牛杂鸡爪鸭舌之类在国外招人侧目的东西,当然,也可以同样轻松的吃到all day breakfast, laksa,博多拉面,韩国部队锅。如果考虑购买力,它有与北沪不相上下的高房价,但是和西方一样具有良好的产权保护和设施配套(以香港用地之紧凑,住房配套设施之完备简直令人惊叹。去过一个同事家,楼内公用的会所KTV,棋牌室,桌球,健身设施一应俱全orz)。毕竟不算出国。因为大量廉航航班的存在,往返交通已经相当便宜便捷,算是以相对较低的成本生活在墙外。我知道的很多港漂,其实就是对大陆的生活有所不满,又留恋中国的风物人情,不愿意付出移民的代价,而香港对他们而言,就是一个折衷的选择。*?*―――――*?*―――――回答正文结束。以下仅仅分享一点私人感受。非常主观,不服不辩。谁都知道香港房子小压力大。我被问过很多很多次,香港有什么好,为什么要留在那儿,这让我觉得很为难,因为要讲起来实在太琐碎了。比如从前在大陆的时候,除非在高级商场饭店,因为卫生问题,我都尽量避免使用公共厕所。但在香港,哪怕在人流密集复杂的地点,如火车站地铁站,公共厕所都非常干净明亮,而且永远有纸。为什么他们不怕被人拿走呢?比如我交上去的社保,每一分钱我都清楚的知道去了哪儿,投资方向自主决定,每年有详细的报表寄给我告知盈亏,从来不会担心就此拿不回来。比如公司里有比例很高的女性高管,大家对「女强人」司空见惯,自然也少有各种无知的诋毁不屑。少有人在背后说各种性别相关的龌龊闲话,评价的更多的,是她们的能力,而不是妆容身材婚恋状况。和同事说起大陆有企业公然在招聘启示上写只要男生,大家听的面面相觑,大为不解。比如香港有反虐畜法,有可靠的流浪动物收容救助机构,特首公开倡议『零虐待』。慈善机构数目繁多,财务透明公开。地铁电视里常能见到反家暴,反性暴力的公益广告与求助热线。整个城市都为残疾人出行提供方便,不仅有专用通道,巴士地铁打个电话就有专人辅助。一个城市的文明不在于广厦鳞栉,而在于弱者是否能受到文明的庇护而免于欺凌。『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良心』。比如香港的地铁是我见过最干净的地铁。香港规定乘客过了闸口就不能吃东西。通常并没有人检查,但我几乎没见过有人违反规定。即使在上下班高峰期挤的像沙丁鱼罐头的时候,出入也是先下后上有队伍有秩序的,以至于我一次时间相隔较久回到上海,被汹涌冲进车厢的人流吓了一跳。至于所谓的『自由』,你觉得香港的自由只是能多上一个破社交网站,可倘若连区区一个社交网站都不敢让人用,防民如防贼,那请问自由与尊重又何从谈起呢?这么多说『不在乎』的,可谓身在鲍肆,不知其臭;甚至于为GFW辩白,就更是无比悲哀。请别得意洋洋的说可以翻墙,不仅听起来非常可悲,更说明当大家在抨击GFW的时候,你其实从没听明白大家真正在抨击的是什么。当然还有许多。超发达快捷的公共交通,吃饭不用担心地沟油,购物不怕买到假奶粉,良好的治安,有作为的公共机构。。。每一样说出来可能都没什么大不了,但零零碎碎加起来,构成的是便利,放心,安逸的生活体验。中国的未来在内地。上海北京甚至深圳的潜力,都不是香港弹丸之地可以比较的。这几个城市的GDP以及表面上的繁华程度都已经甩离香港好几个车位。但是居住体验,却是一件冷暖自知的事情。以前在知乎上看见一个写日本生活的回答,『可能日本的各种设施都不如北京先进,但是日本的所有设施都是磨合之后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我对香港的感觉,也是类似。北京我没有久住过,不十分了解。上海的经济体量已经超越香港,或许不日将超越东京,但是软实力上的差距,讲真,路还长。-------------吐槽的分割线--------这个问题下的答案真是可以轻松分辨到底有没有在香港呆过七天以上呢。。。喏,这个就是一些答主想象中的棺材房~这间租价是8000多吧,酒店式公寓,有海景有泳池有gym有24小时保安出入门卡每周有专人打扫地段交通都可以,我一个同事工作第一年的时候租的这里,看起来是不是有点贵?可是他月薪16000多啊,第一份工是银行职员,就相当于大陆找到四大行工作的应届生,同辈里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脱离收入谈住房条件就是耍流氓。我不知道怎么和一些人解释,在香港住你们报纸上看见的真正棺材房或是所谓厅房的大陆人,除非是生性节俭,否则凭同一份工作回北上广,很大机会也是住蜗居。。所以。。只能你们开心就好。。哦,程序员除外。香港对程序员的待遇和大陆比确实太不公平了嗯。。学IT的同学还是优先选美国吧。。
2008年来香港,第7年。有个大前提,好多人都把香港妖魔化了,其实香港只是一个地标。跟我们向往北上广一样,为什么会有人来了香港又离开,这跟去了帝都上大学最后又回到了家乡有什么区别。唯一的区别只在于邓爷爷当年的英明神武,要一国两制,北上广还是社会主义的,香港是资本主义的,就这样而已。香港比北上广有更大的自由,也比北上广更苛刻,当然啦,北上广7年还不一定能落户呢,香港就能永居了,这算是一种嘲笑吗。香港有个绝对的自由和公平,那么多议员吵来吵去,就连小三要不要取消TSA模拟考试都能上头条新闻,这些新闻有种我们看南京零距离的感觉,就是家长里短,跟江苏省是否取消高二暑假补课一样。这些家长里短突然变成了国际大都市要关注的民生,我当时非常不屑一顾(其实现在还是接受无能),但是至少说明香港很关注细枝末节的问题,也关注小人物在香港的生存。在香港这里,关系这两个字并不是没有用,但是它有着绝对的公平,我不会因为我的七舅老爷就升职了,也不会因为我的七舅老爷垮台了就被炒了。我靠自己的努力投简历,找工作,靠自己的努力升职 (虽然我还是菜鸟,但是公司真的没人有任何关系)。只要你有能力,只要你肯拼搏,香港一定有你的一席之地。你说大陆的朋友们有房有车生活惬意,这跟逃离了北上广回到家乡去,靠家里的关系谋得一官半职公务员生活一样,他们选择了安逸而已。其实香港根本没有辜负任何人,香港就是香港,它适合拼搏,适合创业,适合创新可以,适合玩资本游戏。但是它不适合安逸,不适合朝九晚五,不适合小情小爱。如果你选择了回去或者当香港是跳板,那只能说明你不适合香港,但不能说是香港的错。如果你留下来拿到了永居,只能说恭喜你,完成了蜕变。7年,传说中全身血液都换一次了,给自己一个新的开始,有什么不好呢?
2008年來港至今。隨便和大家聊聊12月9號的分割線————剛剛在各家答案中逛了一圈,發現有一位超高讚讚的答案很有問題。在此實名反對此答案
為什麼:''越說港漂群慘,搖旗吶喊跟風助威的就越來勁兒''....其中很多人甚至可能都只是去hk非常短期的旅遊或學習,甚至都沒去過hk。。前兩句話就代表所有港漂,給港漂們下了個集體定義:可憐。未免越權了吧(扣鼻子)我是港漂,我拒絕被你定義。科科(我真的希望他刪掉前兩定義,他真的以為自己是芮成鋼麼。。但是應該不可能刪吧,呵呵)大實話?還真是充滿偏見和自大的''大實話''呢。。借用隔壁答主的一段話:你难以理解对方的选择就随意点评指摘,试图一句话简单断言一个群体的生活状态,都逃不过轻浮与自大。這女孩子三觀好正(大姆指)要開始建設香港了,沒空玩了,大家拜拜。ps:此答案的支持者就不必來跟我辯論了,一來我沒空,二來:我就是拒絕被代表拒絕被定義,你幹嘛還要逼我接受被代表接受被定義??(繞死你)芮成鋼都不能代表我作為亞洲人民的權利,你憑什麼,哼12月3號------------------------這兩天一直被評論問我為什麼要繁體字,繁體字看不懂神馬的!!實在是太對不住了!!我打繁體字最方便最快,而且當時洋洋灑灑寫出來,確實不記得轉換字體。。給大家帶來不便sorry。。不過真的沒有故意裝B,就是方便 + 沒意識到繁簡要轉換 + 電子用品白痴不知道iphone如何轉 而已。。。。基於以上原因,我今天也懶得轉簡體了(我才不會告訴你其實是因為琢磨半天沒搞明白怎麼轉換)我微信whasapp神馬的全是繁體字,我真的要要反思我內地的朋友家人親戚是不是早就受不了我了。先講背景。香港雖然是中國城市,但是,其實於內地任何一所城市差別都很大。小到穿衣風格,吃飯口味,居住條件,交通習慣,流行趨勢,大到城市規劃,居民的整體素質等等,初來hk的內地人多多少少會有些不適應。很多時候,我和小夥伴們甚至覺得台灣和新加坡,''比香港更大陸''。也開玩笑說:用香港換台灣新加坡!哈哈因此,如果你在hk住滿七年,那麼代表著你至少經歷過''了解香港'',''習慣香港'',並且已經進入或者開始''融入香港''的階段。如果並未經歷過前兩個階段,在港七年,真的會很痛苦!!這也是為什麼有人把拿永居作為目的,卻整天抱怨的原因。這類人,生活在一個社會中,卻並不了解,更沒有習慣所生活的社會。痛苦程度可想而知,也難怪會抱怨。題主的這個問題,不同類型的來港人士感觸應該不同。我通常會分為兩類。第一類,來港讀本科
第二類 ,來港讀研究生或者博士生先講第一類 來讀本科的絕大多數同學都有以下幾個目的,獲取比內地更好更國際化的教育,HK學校排名在國際上還不錯,被香港學校提前錄取無法退檔,體會一下HK這個城市。真的很少有同學把:待滿七年,成為永久居民作為來港的目標。成為永居,很大程度上只是一個雞肋般的附加贈品而已。這樣,直接就決定了我們這一班內地本科生下意識的心態:順其自然。來港的時候高中剛剛畢業,只是一群什麼都不懂的小屁孩兒,對全新的大學生活充滿期望 .來了以後開始手忙腳亂的適應香港,適應大學。要學習廣東話,要四處逛一逛了解hk,要忙著參加各種迎新活動和社團,交新朋友然後開始手忙腳亂的上課,習慣香港英文口音,義大利的英文口音,大不列顛北部某郡的英文口音。讀大本大本的原版教材,寫幾千上萬字的報告,做ppt,presentation,小組討論假期,忙實習,忙旅行,忙回家,忙遊學。朋友們也會經常聚在一起,喝喝小酒,抱怨抱怨變態教授,聊聊八卦,談談理想。我想這和任何一位的大學都是一樣的,彈指一揮間,4/7 一晃就過去了。我們就這樣不知不覺的經歷了''了解香港''和''習慣香港''的階段,有些同學甚至已經''融入香港''了。無論未來如何發展,這四年都是要去經歷,所以只能說,悄無聲息,我們已經將時間過了大半。畢業後,一部分同學申請繼續深造。他們通常廣撒網,香港的大學,國外的大學,收到的offer 或AD哪個流弊就去哪個,所以很多時候,是否留港,也並非他們自己說的算,這要,看運氣。
如果只收到了香港的大學的博士offer,那就真的什麼都不用考慮了,博士畢業剛剛好七年!申請永居條件就達到了。如果是選擇國外offer或AD,很大程度上也就自然意味著放棄了香港永居。當然也有個別富二代,本科畢業回家繼承產業或者女孩子回家嫁人的。不過鳳毛麟角我的專業畢業後工作福利待遇在同學中算是蠻好的了。所以我當初很歡歡喜喜的就去上班,又很幸運遇到了nice的老闆和專業水平很高的同事們。我的工作目前做到第三年,剛剛步入第四年,不過,在本行業裡,還只算是小朋友初級階段,經驗有限的很。所以,未來幾年內我還會繼續在這個行業裡深造。回望過去七年,大學四年到工作三年,再到現在的申請永久居民,一切都是那麼的自然而然,順理成章,很少糾結。我爸爸常說,順其自然身體好,思慮過盛傷肝脾。不過,往往到第七年,小夥伴通常都會開始糾結,''誒呀,我已經滿七年了喔,要不要申請呢!''因為hk政府的規定是滿了七年以後隨時可以申請,並無時間限制,所以,小夥伴們可以慢慢糾結,考慮個一年半載再申請也不遲。說一些我自己吧,我很習慣這裏。習慣這裡的公平廉潔,社會秩序,井井有條,高質量的物質生活,廣闊的國際化視野,自由的宗教環境!!當然,除了住房條件性價比太低!!哈哈!如果有人問我是什麼體驗,回答可以很簡短:白駒過隙,似大夢一場,尚未醒,青春已逝第二類來港讀博士或者研究生。這類小夥伴我圈子裡很少。但是有三個鐵桿發小,兩個來讀研究生,一個讀博士,透過他們,我還是對他們這個群體有些瞭解。他們通常從來香港那一天就開始糾結是否要留港,他們仔仔細細的感受香港,每走出一步,都是小心翼翼的試探。但是這類小夥伴大多數堅持不到7年,都會回內地或出國。我們總結了一下原因通常如下:1.認同感和歸屬感低。大學是培養人社會行為的關鍵時期。在內地讀大學,思維模式行為方式都屬於比較內地,打心底裡還是習慣內地的生活。所以從心底裡對香港的接受度不夠。對於這些小夥伴,異鄉的漂泊感會更加強烈。對於博士生,我的博士生發小,導師內地人,學長學姐都是內地人,一天10小時實驗室,周日休息一天還要去深圳理髮(其實hk和深圳理髮價位相差不大,他只是覺得在深圳和回內地一樣,覺得很舒服)。像這樣即使博士3年,畢業後,對hk社會的歸屬感真的應該不多2.語言來讀研究生的同學課程通常1年,研究生不像本科社團活動很少,而且hk研究生大多數都是內地人,學校英文教學,所以廣東話語言環境幾乎為0,畢業後,社會上廣東話還是主流語言。所以語言的挑戰很大3. 社交本科學生大多數同學都會留港,形成自己的本科圈子,很多人也和hk本地人相處融洽。所以畢業後很快融入社會。但是很多研究生畢業後,圈子很窄,所以孤獨感很強烈。4.家庭壓力在歸屬感很少同時漂泊感很強烈的情況下,家庭壓力往往會凸顯。研究生或者博士畢業,年紀已經不小了,同齡人在內地可能已經有穩定的工作或者結婚,而他們甚至還有好幾年年才被允許買房子。有不少人男友或女友也在內地。6年,感覺遙遙無期。這些種種都加劇了這類人群回內地的渴望。通過和三位發小的聊天,總結了以上幾點。不過我對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圈子真的不熟,所以應該蠻片面。僅供參考先這些吧,想到什麼我再補充-------------------------------------------------分隔線剛剛有知乎小夥伴說我排斥內地來港讀master的人,嚇得我立馬睡不著了,半夜爬起來補充兩句。。我覺得應該是理解錯我的意思了,這麼大的帽子我可真的承受不起,我一個學渣小透明,現在圈子裡隨便拉出來一位無論是內地人還是香港人都優秀的不得了,反觀我自己一身毛病,所以我不自卑就不錯了,憑什麼看不起別人啊!!我之前只是和題主討論一下自己圈子的問題而已。我的圈子都是本科同學,大家玩習慣了,所以沒怎麼和來讀一年研究生的朋友有交集。另外,我和隔壁答題的知友看法一樣,覺得來讀一年master再工作六年,這六年怕會很煎熬,不容易度過。隔壁知友也是來讀master的,他也是這麼覺得的。所以,我真的沒有看不起任何人啊!!!你這麼說我真怕會招來罵戰啊!!拜託大家不要誤解我的意思!!我大半夜看到這個的,病死床中驚坐起,顫顫巍巍如履薄冰的打了這麼段解釋,都有點嚇的語無倫次了。求不要誤會
先不说香港 上海户口不也要连续办理七年手续繁琐到想要去死的居住证 然后才能排队申请户口么 自己窝里都阶级等级这么不合理 问题都没解决 倒是经常操心香港台湾和美帝了
既然是居民,那为什么还是漂呢?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港漂”这个词就变成在香港读书的大陆学生的代名词。但问题是,我他妈没那么觉得啊。。。然后就各种矫情高中散文到处散播,好像香港简直是人间炼狱,留在这里十分痛苦,一定是上天让我来苦我心志,劳我筋骨,饿我体肤,空乏我身,行拂乱我所为。。。我是祖国栋梁,天将降大任于我也。。。特别是那么多xx漂的团体。。。前几年那也真是够了。心态好了,哪都是家。==========================================其实心底话,每年对香港的看法都是不一样的。首先我是贵阳人,城市不发达,家里没背景,大学是刚刚专升本的二本学校。如果留在贵阳,那可想而知,前途一片渺茫。所以我对香港的最基本的看法就是:我通过个人努力,能有相对公平的机会让我过上好日子,付出多少,收获多少的几率大一些。朋友的整体素质较高,都是有理想,有作为,有个性的(这个留过学的朋友应该体会比较深吧,特别是在外面呆过再回家乡发现和朋友想法差异越发的大),互相尊重,不会越俎代庖。简而言之,一种【自由,受尊重】的感觉。而每个城市,每个社会都有自己的特点。无论你抱怨房子小房子破,生活艰辛,没有地道的菜什么的,这样的心态在哪都会抱怨。但我却看到,来了香港,我的世界大了很多。当然,如果你在宇宙中心大红勘连续住了3~5年,除了内地圈子没再向外探索,但我没说。毕竟,不愿意出去探索的人就理应当在老家呆着。在外漂还抱怨这样那样痛苦不堪又不走,你是不是脑残?最后一句,忘是哪看到的:Follow your heart, fuck everything else.
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就想更新一下了。主要是评论里挺多人说我图样图森破特乃一武吧还偏激。我一直都采取不理会,不解释,不认同的“三不”原则,主要是我真没想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指责。今天在干一件不可描述的事情的时候突然就上下通透了。也许吧,从某些主观的角度有那么点罗生门之感,加上我呢,好说些大实话伤了和气。在这认个错,道个歉,解释一下,强调几点,不枉我这大几千个字的不易了。再唠叨一句不爱听的,各位啊,阅读理解一定要学好啊!这么多年语文不能白读了不是?1、写这个答案的目的是想提供一个不一样的思考角度。知乎这个平台说到底还是咱们大陆人的地盘,字里行间的都是大陆人的利与益。有冲突都是要站大陆人的队。这样的思路是不是太闭塞了呢?我并非全不赞同这个问题下的所有答案,只不过,为了提出一个新的观点而不想过多赘述别的答主已经讲过的问题。2、我从来没说过中国大陆差到一无是处,也从来没说过中国香港好到天花乱坠。我们必须承认中国大陆有他的不足,中国香港有他的优点,please见贤思齐焉。同时,有些中国大陆有的问题,中国香港也同时存在,我从来没说过外国的月亮比较圆。please不要断章取义。3、中国有句古话叫“闷声发大财”,我也认为是极好的,只可惜,我闷声了也发不了财,发声了心里还痛快点。我始终认为沉默不是成熟,而是世故。我不想世故。4、我真的不偏激,也不激进,我也不看高登,不看水果日报。我的政治光谱绝对是中间偏左的自由主义。我是讲道理的,你说我哪写错了,言之有理,我马上改。please别给我个人扣帽子,我会以为你是来找茬的。以下为原答案=====================================每次看到对香港各种抱怨和不满的港漂们,我都想问一句你们从不以融入这个社会为目的而来这里并曾期望着留在这里究竟是为了什么?本想义气地高调反对高票答案。可我着实没有资格放肆叫嚣着什么,武汉人,香港二流大学经济系,今年大四,努力找工作中。细想一想其实三年前,我也曾别扭地憎恨这里,也曾后悔当初执拗地来到香港究竟是为了什么,也曾抱怨委屈了自己委屈了父母的钱包。如今回忆,有此一恨无非割舍不掉所谓家乡的习惯又获得不到所谓异乡的认同。那一年,我还不会讲广东话,还没有香港本地朋友,还吃不惯如此淡口的广东菜和广东味的上海菜。那一年,我还是个纯粹的大陆孩子。那一年,我从里到外透着说的那种可怜。后来,我也不知道自己哪根筋搭错(?)了,进了本校的学生会(感谢那一年占中不激烈,感谢庄员们对我的包容理解和支持,感谢在对的时候遇见了对的一群人),那时,我算是真真正正接触到了活生生的妥妥的香港本地人。其中一个庄员,也是我后来最好的朋友之一,是听不太懂普通话的。于是,他们教会了我讲广东话,虽然现在仍有点口音;他们带我各地方吃喝玩乐,虽然我仍时不时思念一下热干面;他们带我了解香港人,从内心,从意识形态,从思维方式,虽然常有文化冲突;他们带我了解“政治”,虽然常有意见不和。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撇除掉“香港”这个标签以外的,那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其实,无非大家都是人,就把你我他都就当做个人,大家活着的目的都是一样的,无非想要在这个弹丸之地活下去,再稍微活的精彩一点,最好还能个性一点,如果最终能够放肆一点那就太好了。我们也会互相鸡汤鼓励,互相嘲笑讽刺,讲的段子也能懂,说的道理也都听。他们就是人,除此以外,无他。曾经,我特别中二地以为,我进了学生会能够以己之力给大陆和香港带来多一点再多一点的理解与沟通,虽然没有太成功,但至少,我能理解双方了,我想作为一个人,那一年是够了的。当我理解了众多香港本地人之后,我开始以一个无所谓这是哪里的态度来对待这个城市。我以一个香港大学生的身份在这里生活,在这里学习。不忙的日子出去嗨到半夜也挺开心的,忙起来的日子出去开会到半夜一样的满足。后来,20块一包的薯片好像其实也不太贵,没钱了吃吃食堂12块的三星饭日子过得也挺自在。后来,讲广东话似乎成为了习惯。张口闭口“唔该”“sorry”也没什么大不了,甚至有的时候,说英文比说中文顺口。后来,我真心理解香港人为什么想占中,虽然不赞同占中的行为本身。后来,寝室那两张床大小的房间也没有什么不顺眼的了,心里憋屈了,坐半个小时巴士就能到海边散散心,黄昏那点夕阳还真挺美的。后来,我发现我是真的习惯这里了,习惯到快一年没怎么回过家也不会想念到难过,习惯到快要忘记这里其实叫香港,习惯到现在都12月了还穿着短袖开着电扇吃着雪糕还能唱着歌。我是要拿永居的。倒不全是因为一开始是这么决定的,也不全是因为我已习惯了这里。对一个地方的喜爱,必然有对另一个地方的不满。没错,不满!我爱我的祖国,永远。但,我至今且从今往后不能忍受那里肮脏的公共厕所,随处都是在公共场合抽烟的公民们,时不时还会踩到泡泡糖和痰的地板,暗无天日的天空,酸臭干涸的河流湖泊,愚昧且麻木的人民,靠潜规则运行的社会,低下的法律执行力,言论的不自由,信息的闭塞,知识产权的全社会性损害,独自出行的不安全性,官僚主义,权威主义,全民性的道德绑架意识和对法律的无知,对社会问题的无能为力……不想再举例了,每一项都不能忍,每一项都是我作为一个什么背景都没有的普通人永无翻身之日的充分条件。我永远都记得,大一开学之前,我的港澳通行证办了一个半月才办下来,期间跑了N次出入境管理厅和管理局,差点赶不上开学。因为我没有关系,我办个业务得看普通公务员的脸色还得给他们钱,我心急如焚请求政府帮助,人家一句话就把我赶出来了。我都不想说我那些3天就拿到证的同学了,说了心里烦。我真的不希望我的一生都在为这种最起码的公平拼尽全力。我其实也相信,有一些事情国家正在改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但,我也看的出,仍有很多是体制的问题,是这个地方从政治正确上不能给我的。那么,在它好到能让我舒适安心地生活之前,我也选择在我能做到的最低成本下离开这个地方,寻求一个我认为相对舒适的环境。香港,恰是这样的一个地方。在香港的这四年,是我人生思想迸发的四年。这四年,我已改变太多,多到我再也无法回头适应我生存了18年的大陆。而我深知这样的迸发在国内的大学没有,也不可能有。我亦相信,这样的迸发能持续下去,至少三年。那时候怎么样,那时候再说吧,反正pr已经到手。其实,香港亦有太多太多的不足,狭隘,逼仄,极端,保守,病态的金钱崇拜和权威畏惧,还有畸形的社会福利制度。是故,我从未讲过我爱上了这里,仅只是习惯了,仅只是再没有更适合我的选择。就像老年间,媒妁之命父母之言的婚姻,相敬如宾,我与香港亦可相忘于江湖。为了生存,为了生活,这里都够了。作为人生的众多选择之一,我相信,在现如今的节点上,对于我个人,留下来找工作拿pr是dominant strategy,我未曾觉得一星半点的委屈,那么,也就够了。我身边也有很多毕业就准备走的大陆朋友,有极端厌恶香港转学去别国的大陆朋友,有一直无法习惯香港吵吵着要回家的大陆朋友,有想忍一忍再看但绝不在香港定居的大陆朋友,有想拿了pr就走的大陆朋友。很不幸,他们都有一个共性,从未曾想过融入香港这个社会。从一开始自己都把自己当成个外人了,香港人还怎么把你当成自己人呢?从一开始就自己泡在大陆生和同类港漂的圈子里,香港本地说的上话称得上朋友的一只手都数得上来,吃个饭还要找大陆伙食,多少年了连句广东话都不会说,你们来香港究竟是干嘛来了?别说香港,这样的人,到哪里都会觉得自己格格不入。不是这个社会文化的问题,是港漂们自己的问题。不是因为大家说的都是中文,香港就要很大陆才对,既来之则安之,入乡随俗才是身为客人的我们应有的礼貌。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持香港身份证入境澳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