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图为什么规划apple id老是验证失败失败

福建6条城际铁路获批 总里程583公里(附规划示意图)|集约|建设_凤凰资讯
福建6条城际铁路获批 总里程583公里(附规划示意图)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人民网福州10月13日电 (詹托荣)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福建省海峡西岸城际铁路建设规划(年)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为支持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完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满足城市间客流需求,同意福建省海峡西岸城际铁路建设规划方案。
原标题:福建6条城际铁路获批 总里程583公里(附规划示意图)福建省海峡西岸城际铁路规划近期建设项目表( 年)人民网福州10月13日电 (詹托荣)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福建省海峡西岸城际铁路建设规划(年)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为支持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完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满足城市间客流需求,同意福建省海峡西岸城际铁路建设规划方案。根据《批复》明确,年,福建海峡西岸城际铁路将实施6个项目,总里程583公里,总投资约1071亿元。其中:1、福蒲宁大都市区。建设福州-马尾-长乐机场城际铁路、莆田-福州长乐机场城际铁路、宁德-福州长乐机场城际铁路,线路总长252公里。2、厦漳泉大都市区。建设泉州--漳州城际铁路、漳州-港尾-厦门城际铁路(部分利用港尾铁路改建),线路总长263公里 。3、南平市武夷新区。建设-建阳城际铁路,线路长68公里。《批复》说明,福建海峡西岸城际铁路由福建省负责组织规划实施、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并研究制订财政、税收、土地、价格、运营补亏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城际铁路的建设。坚持政府指导、多渠道筹资的原则,通过市场化运作,积极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运营。加强运营组织与管理,做好土地综合开发,提高项目财务效益。对于下阶段工作,《批复》也做了详细的部署。附:批复全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福建省海峡西岸城际铁路建设规划(年)的批复发改基础[号福建省发展改革委:你委《关于上报的请示》(闽发改交通〔号)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为支持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完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满足城市间客流需求,同意福建省海峡西岸城际铁路建设规划方案。二、规划方案(一)实施原则。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加强衔接,实现多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二)建设期限和内容。年,实施6个项目,总里程583公里,总投资约1071亿元。其中:1、福蒲宁大都市区。建设福州-马尾-长乐机场城际铁路、莆田-福州长乐机场城际铁路、宁德-福州长乐机场城际铁路,线路总长252公里。2、厦漳泉大都市区。建设泉州-厦门-漳州城际铁路、漳州-港尾-厦门城际铁路(部分利用港尾铁路改建),线路总长263公里 。3、南平市武夷新区。建设武夷山-建阳城际铁路,线路长68公里。三、规划实施由福建省负责组织规划实施、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并研究制订财政、税收、土地、价格、运营补亏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城际铁路的建设。坚持政府指导、多渠道筹资的原则,通过市场化运作,积极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运营。加强运营组织与管理,做好土地综合开发,提高项目财务效益。四、下阶段工作(一)量力而行、分步实施。要优先选择建设条件成熟的项目尽快开展前期工作,并按合理建设时序组织推进。(二)把握好建设标准和方案。要结合线路条件、客流特征等,进一步研究项目车辆选型、运营组织、信号控制、站台与站场设计等的适应性。工程建设以经济、实用为原则,优化建设方案,采用地面或高架方式敷设,合理控制工程造价。(三)优化交通一体化衔接方案。对泉州-厦门-漳州城际铁路,在厦门市域范围内应结合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进一步深化研究建设方案,做好与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统筹衔接。要完善线网规划方案,加强与国家铁路网规划衔接协调,优化与铁路客站、机场、公路客站等主要客流集散中心的换乘方案,同步建设城市相关配套设施。(四)利用既有铁路资源。利用福州-马尾、漳州-港尾-厦门等既有铁路通道,要与铁路总公司及相关企业协商沟通,研究创新建设和运营管理模式。(五)落实资金筹措方案。进一步深入研究投融资模式,落实建设资金来源,确保规划项目的顺利建设和正常运营。(六)重视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要集约利用土地,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七)项目审核按国务院有关规定办理,规划实施进展等情况及时报送我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212252
播放数:2747212
播放数:973872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相关图集推荐
跟贴读取中...
网易通行证: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网易通行证: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凤凰涅槃励志图变&&&&&&&江南古镇浴火重生》——写在2016年中国
&&组合文章:写在2016年中国旅游日:
&凤凰涅槃励志图变&&&&&&
江南古镇浴火重生
&&&&&&&&&&&&&&&&&&
乌镇旅业成长记实
&&&&&&&&&&
从1999年到2016年,在这短暂的17年时光隧道里,对桐乡这个常住人口不足100万的江南古县城来说,乌镇旅游业的成功,无疑是一个朗朗上口但又是令人骄傲的话题。乌镇从1985年茅盾故居修复并对外开始了名誉上的旅游开发,从1999年乌镇实施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前每年游客量不足2万人次,到2014年底年游客量达到700万人次,经营收入达到9亿多、上缴税收近2亿元,净利润达到3亿多,连续3年坐上了国内景区综合收入的头把交椅,不能不少说这是桐乡15年内的最大一个奇迹。从1999年至今,目睹和亲历了乌镇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破落小镇,铸就了旅游业的起步、发展、成功和辉煌,成为国内之最。
&&&&&&&&&&&&&
初春驶来的三菱越野车
1999年3月,初春的微风中还夹杂着残冬的寒意,虽然爱美的姑娘已经开始了新春的打扮,可是,浙北乌镇老街上的人们还裹着厚厚的冬衣,他们孵在廊屋下的阳光里,或者躲在临街的玻璃窗内,似乎在期盼,又像是在等待,眼光中的神情仿佛在恭候春天为他们送来新一年的和煦春风、希望和憧憬。
3月5日,潇潇春雨已经连续下了3天,一辆车牌号为0078的草绿色三菱越野车和一辆从信达出租车公司租来的桑塔拿轿车驶进了这个封闭了几百年的江南小镇,“泡”在茶馆里的老人们像是看热闹般地探出头这张望了一翻:“哎,又是来了个什么领导到茅盾故居参观,不出40分钟准离开……”
然而人们想不到的是,此番来到乌镇的人竟是市委、市政府派遣过来的“画家”和“作家”,他们“赖”在乌镇一待就是13多年。这13年,他们为乌镇描绘了一幅绚丽无比的精彩画卷,书写了一篇百读不厌的锦绣文章。为首的就是新任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主任、市长助理陈向宏、以及桐乡电视台台长周平和他们的两名司机。他们怀揣着桐乡市政府于1999年3月2日颁发,(1999)26号《关于成立桐乡市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文件,正式在乌镇走马上任了。
&&& 雨帘中,陈向宏穿着一件黑色的风衣,撑着雨伞,神色庄重地从茅盾故居前的观前街东行,经过帮岸、劳家白场后,又转道望佛桥、横街、观后街和应家桥,最后走进了已经空置着的原农业银行扎营,那里,就是他们从事乌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第一批“战士”的第一处“司令部”,就是乌镇管委会第一个指挥部。 &
&就从此刻开始,这支当时仅有2名领导,4名员工的“部队”,凭着市政府下拨的100万元启动资金,打响了“乌镇保护和开发之仗”。然而,经过4个月的走访、调查和实地踏看,面对一片老房子、间隔几间新房子和一大批芨芨可危破房子,以及一条释放出恶臭的东市河、大片垃圾荒滩和东倒西歪的河埠、帮廊棚和石桥,一个破旧不堪的古镇区犹如一副支离破碎的烂摊子,摆在了这些首批“开拓者”的面前。然而,这批人想起市委、市政府的嘱托:一年起步,二年成形,三年初见成效的“军令”,作为该“战役”的领军人物陈向宏,感觉到他是担负起自“出道”以来最沉重的担子,更感悟到他是在从事“历史修补匠”和“遗产保护师”的事业。他每天徘徊在这破烂的老街区和臭气熏天的三里塘河之畔,他沉思了、默默地体味着,他感到了肩上有一股前所未有的压力。
&&&&&&&&&&&&&&&
一个吉凶未卜的《动员报告》
由于资金问题,乌镇古镇保护与开发的首期工程规划是:从应家桥开始往东到永安桥以东50米,北从万隆糖果商店向南到卢家厅,全长仅仅120米。即便是如此短短的百米老街,也有近百户居民和商铺需要搬迁。对这个封闭了数百年的古镇百姓来说,这无疑是一次人人关注的“大事变”,那么,群众能理解吗?百姓能支持吗?更何况在全市来说,有好多这样的质疑:对乌镇这样的破镇进行保护有价值吗?旅游开发能够成功吗?这1000多万元恐怕是打了水漂。责问、疑虑、观望,甚至是风言风语和看好戏心态一时四起。怎么办?幸亏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时发话了:即便不搞旅游开发,我们也有责任把一个千年古镇保护好。
于是,召开老干部、老党员、老居民、老知识分子等座谈会,与群众直接面对面对话,成了陈向宏等人的第一要务,并于1999年9月19日下午2时,在全镇举行了首次“动员大会”,300多名群众出席了这个对乌镇来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会。原桐乡市市长汪建根到会压阵,周平主持会议,而陈向宏则作了一个虽然有美好憧憬,但它是一个吉凶未卜又没有退路的《动员报告》。
翻开8年前陈向宏在乌镇首次搬拆迁大会上的动员报告,不管是有着满腔的热情,还是有着美丽的憧憬,实际上那是一份难以预测结果的动员报告,因为谁也不知道若干年以后,乌镇究竟能变成个啥样子?这区区的1000多万元能够把游客引进来吗?如果一旦失败,又将如何收场?怎样面对委于重任的市委、市政府和13家股东单位?如何面对那些冷嘲热讽者的“笑容”?特别是在江苏周庄、同里等3个古镇已经率先进入了旅游市场,浙江的西塘也叫响了古镇游口号的现实中,作为后来者能够居上吗?尽管嘴上不说,但是,严峻的现实和面临的困难,常常与豪迈的口号和美丽的幻想冲撞着,许多时候,失败阴影也常常袭上这些开拓者们的心头。
而此时,许多坐在台下的乌镇人,也都怀着疑惑的眼光和惊讶的神情,听着陈向宏第一次在乌镇人面前亮相和他的慷慨陈词和娓娓道来,其实台上的人心里都明白,这个动员报告一作,就意味着没有退路了。记得陈向宏当时这个《动员报告》中提到:我认为要突出乌镇的个性,即文化性和民俗性,乌镇是个千年古镇,在民间保留了比其他水乡更完整丰富的民俗活动。由此想到:2000年2月12日下午,恢复与苏州玄妙观齐名的乌镇修真观的“战役”打响。许多事也真的凑巧,正当修真观工程在鞭炮声中铲下第一锹土时,埋藏在土中的一对“白玉怪兽”重见天日,几名高龄老年纷纷告诉,这对就是原来修真观门口的“门档户对”,估计已有500多年历史,然而更多的老人向陈向宏祝贺,说这是“老天”送给了乌镇保护工程的一份“厚礼”。也就是从此时开始,乌镇挖掘、恢复了历史上的许多民间民俗和文化活动,如:茅盾笔下“春蚕”的群雕屹立在东栅入口处;刨烟、布鞋、酿酒、纺纱、民间印染等作坊相继问世;从2001年开始,恢复了乌镇号称“水陆大会”的民间盛会“香市”;还有水龙大会、瘟元帅会、水乡婚礼、蚕花圣会等许多民俗节庆活动。如今,乌镇的民间文化活动已经成为江南水乡古镇的一绝。
&&&&&&&&&&&&&&&&&
在逆境中匍匐前进&&&&&
& 说到困难,让我记忆最深的是这些建设者们,在刚刚进入乌镇实地调查时,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陈向宏与几名测绘人员坐在船上,“徜徉”在这臭气熏天的河中,没有撸,只能用竹杆撑,竹杆一搅就是一股乌黑乌黑、泛着气泡的水柱涌上来,同时伴着阵阵令人作呕的臭气迎面扑来,一路摇一路测一路绘,一坐就是一天。1999国庆,为了要在菊花节前拿下样板段,所有参加工程的300多名工程人员没有一个人休息。
而作为整个工程中的“班长”陈向宏,其苦干实干精神确实让人钦佩和感动。这8年来,他根本没有节假日,更不用说什么双休日,除了外出和开会,几乎没有一天在家休息过,而且每天总要比其它人员早上班、晚下班,有时在办公室要待到午夜时分才回家。当时常看不到父亲的宝贝女儿,提出想要爸爸陪她休息一天时,他也只偶尔答应在星期六早上陪他一个小时吃顿早饭,其余的时间他全部泡在了乌镇。
&其实,在今天看来,有许多事情是无奈之举,就像最早请上海、南京、杭州等专家设计院设计的乌镇古镇保护的规划,有的是纸上谈兵,有的是空中楼阁,有的是耗资巨大,有的是滥竽充数,完全脱离了乌镇的实际和原有的文化特色和内涵,面对这些根本没有挖掘出乌镇个性和灵魂的保护方案,如果照本宣科,那便是资金、时间和精力上的浪费,怎么办,只能自己干,只能靠自己走访民间,寻找资料,自己规划和设计。乌镇的东栅和西栅,包括所有的房子、结构,哪怕一条小巷、一间民居、甚至一个转角,都有其特定的含义,都需要实事求是地予以保护和修缮。
考验乌镇旅游业开拓者的困难,不仅仅是如何保护和开发,许多时候更是来自资金方面的困惑和艰难。这些驻扎在乌镇的建设者和开拓者,我们权叫他们“乌旅人”很清醒这样一个观念,就是在现有体制下,不可能由财政统包下来,必须通过开发的途径,通过有序的开发,使保护对象成为旅游资源,实现保护和开发的良性互动。
因此,自2001年乌镇正式对外开放以后,马上又瞄准了国家4A级景区,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等多个目标,因此,景区的硬件建设和管理水平需要马上投入,再加上公司职工人数直线上升,银行贷款利息要每月支付,许多工程款需要支付,这些都需要可支配资金来支撑,然而,面对运作资金严重不足,银行又不能无休止贷款的现状,陈向宏清醒地意识到,如果整个工程一旦停下来,就意味着整个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事业的终止和失败。于是,一方面尽可能地对外进行促销和推介,增加门票收入,另一方面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各股东单位又追加了股金。而更多的时间是在向有关部门“借钱”,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公司资金运作发生了困难,陈向宏为了筹措到资金而急煞人的时候,有一家单位开了个玩笑:“如果你把整这杯高度白酒一口吞,就借2000万”,陈向宏一口气就吞了它。
&&&&&&&&&&&&&&&&
百家百心众口难调
俗话说:开弓没有回头箭。从1999年第一次镇区内搬拆迁的开始,乌旅人总体感觉是把自己逼上了“绝路”。按照当时的社会现象来说,乌镇东栅有电镀厂、轴承厂、染织厂等7家企业倒闭破产,丝厂、锅厂等几家国营企业外迁和合并,卷烟市场、兔毛市场关闭,不少如“一帆”等私营企业搬到了江苏桃源镇,下岗工人成了地方上的一个最大负担,因此,乌镇保护与旅游开发在一定程度上说是孤注一掷,而当时被称为“临危受命”的陈向宏等人,肩膀上的担子真的是不轻,用他们的话来说,总不能开发几年后交上一份“白卷”,而他们这些人再来一个“易地为官”吧。
然而一旦动起手来,可不是那么一帆风顺,原先平整的水泥路重新变成了石板路,平桥又变成了拱形桥,保护区内的居民在日常起居、经商上又受到诸多限制,很可能形成“不来开发盼开发,开发来了要骂娘”的现象。记得上海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告诉过我,他在周庄考察时,许多居民为了不让他们开店而骂声不断,于是他也朝着这些当地群众骂开了:“当初周庄没有开发前,你们面朝黄土背朝天时为什么不开店?今天周庄开发成功了,农民反而骂娘了,你们这是忘本,照你们的要求下去,周庄迟早要关门”。而乌镇同样也有这样的事发生,为了不让周庄那种商业味太浓,影响游客到乌镇想要领略清纯、古朴氛围兴致的现象重演,乌镇限制了家家破门开店经商,然而有的人为了达到个人的私利,什么往河里倒粪便,扬言要放火等,因此,景区一方面对这些情况进行及时处理,另一方面也要尽力安抚这些不和谐的情绪。记得2000年2月23日,就对一户居民在东市河乱倒粪便予以曝光,同时,及时地进行了堵疏结合,出资300多万元,对东栅200多户居民免费安装了卫生设施和铺设了排污管道,切实保护了东市河的水质。专门开辟了下岗工人经商一条街,居住区特困人员生活补贴等。尽可能让老百姓的骂声转变成赞声。
&&&&&&&&&&&&&&
&&&&&&&&&&&&&
保护方式得到联合国首肯
进一步协调保护与开发的整体环境,让旅游业成为保护历史遗产和求得再保护资金的载体,也就是在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必须做到整治保护和景点开发的同步发展和和谐共处。
随着东栅景区的保护和开发成功,东市河的水保护模式,被日本友人引去日本国内进行推广以后,乌镇开始了走上“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之路,古街区的保护和外围的整治,一笔笔资金犹如“削水片”地投入进去,终于赢得了一批批号称古遗产保护“王国”的法国专家们的首肯,在阿兰.马兰诺撕、兰德女士、阮仪三等专家、以及国内外许多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专家们的高度好评基础上,2000年8月4日,乌镇接到省建设厅通知,迅速把申报时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报告上送国家建设部,经过一年的努力奋斗,2001年7月23日上午,终于接到了国家建设部406号传真,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定,乌镇被正式批准列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预备清单”,这就意味着新一轮的保护“战役”打响了。
然而在整个历史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中,其实许多历史不能简单地用乌镇以前“有没有”、“像不像”、“是不是”来评判和衡量,历史上的许多古迹,几经战乱毁灭,又几经重建,每一次挖掘、恢复和重建都是一次创新。重建于明朝正德10年的西栅通济桥和仁济桥,重建于清乾隆年间的修真观古戏台等,其实都是在重建中得以很好地保存了下来。乌镇历史上的修真观、翰林第、江浙分府、白莲塔、昭明书院等20多个早先古迹,按照历史旧貌和民间传说进行了易地重建,尽管一些历史遗迹成为了重建建筑物,但毕竟把这些已经破落或者淹没在历史尘埃中的历史遗产完整地保存了下来。用“重建”来保护和延续历史遗产的生命和寿命,历来是中国历史上的惯用做法。为此,乌旅人在乌镇及近郊遍访濒临消亡的古桥、古厅、老石板、旧石桥等,成立了国内首屈一指的旧石料、木料仓库,同时,采用原地保护、恢复保护和易地保护的方法,用“以旧修旧,修古如故”的修缮和恢复办法,千方百计和更大程度上让许多湮灭与历史尘埃和历史时空里的遗产、遗址、遗迹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
联合国专家马兰诺斯在多次考察和了解了乌镇的保护和开发后,对乌镇进行了高度评价并鼓励乌镇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同时说到了乌镇在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上,创建了国内外在古城镇保护与旅游开发方面的“样板模式”,从此,“乌镇模式”成为了鞭策和鼓励乌镇在接下去保护和开发过程中的方向盘和指南针,“乌镇模式”也成为了传颂在国内外关于历史遗产保护方面的“经典指南”。
到2001年底,乌镇东栅景区接待游客量从以前年不足3万一下子增加到近100万人次,圆满并提前完成了市委、市政府给乌镇管委会的总体目标是“一年起步、二年成形、三年初见成效”的目标。
&&&&&&&&&&&&&&&&出师未捷身先死
&&2001年3月28日,距离乌镇旅游正式对外开放仅仅118天,然而这是乌镇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整个进程中的一个特殊日子,而当天上午9时20分,更是一个阴沉而有惨痛的时刻,乌镇管委会副主任邢虎春,还没有欣赏刚刚到来的明媚春色,没有领略到乌镇旅游业的勃勃生机,没有来得及游览一下自己付出了许多心血和汗水的景区,更是没有感受到保护和开发成功的那份喜悦,却把自己的一腔鲜血抛洒在了古镇保护的征程中,把自己的生命和灵魂永远驻守在了这块他为之奋斗了300多天的土地上。
当天上午8时30分左右,乌镇管委会接到省政府通知,省委书记张德江将陪同相关领导到乌镇视察刚刚对外开放的东栅景区。时间紧,接待任务重,管委会主任陈向宏及副主任邢虎春等相关人员,分别从管委会办公室、拆迁办公室及各个工地上赶到东栅景区的东门入口处——通往江苏的湖盐线乌镇支线姚振公路旁边。由于当时还没有修建好停车场,对入口处的公路必须要预先作好适当的接待安排,当邢虎春在刚刚安排好对面回车道上的接待人员,告诉他们:“当省里的车队来时,请让从东面来的自行车和行人稍等一下……”而返回入口处时,一辆江苏籍的小三轮卡挲风电驰般地驶来,当一声“哎哟”和随之“啪”地响声后,邢虎春已经后脑着地倒在了地上,随着殷后的鲜血从他的耳、鼻处淌出……谁知他的“安排词”竟成了告别人生的最后“诀别词”。
&当许多公司人员完成接待任务后,立刻赶到了医院急症抢救室,面对已经上了呼吸机、完全没有了知觉的邢虎春,陈向宏第一次失声痛哭了:“虎春,你一定要撑住,我们再苦再难的日子也挺过来了,虎春,你千万不能走啊,我还要你帮我呀……”此时此刻,凡是能走进抢救室的人无不为之动容,为之落泪。
当天晚上,作为乌镇党委书记的陈向宏,确实是利用手中的“权力”,向全镇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民兵预备役和村干部发出了为邢虎春同志献血的号召。第二天清晨,全镇100多号人从四面八方汇集到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心血库前,有自己开车来的企业领导、有搭乘两次班车赶来的农村干部,有骑摩托车来的青年人,他们纷纷挽起衣袖:“来吧,要多少抽多少……”用“感动”一词来形容当时的情景,已经显得太平庸了。
在期间,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人前来探望邢虎春,许多人根本走不进抢救室,只能在大厅里默默地呆上一段时间,有许多人踮起脚想隔着窗看看邢虎春,更记不清有多少个日日夜夜,陈向宏忍在悲痛、强打精神,白天搭理着公司上上下下的一揽子大事小事烦杂事,而晚上,则默默地守候在邢虎春的病床前,尽管他是唯物者,但是面对容颜日益变差、变异的同事,以及医生告戒要作好最怀打算的语言,他只能在心里默默地祷告上苍,希望奇迹能够出现,让虎春重返人间。但是,老天偏偏不领大家的情,10多天后,邢虎春带着乌镇人民、管委会全体同仁和向宏同志的呼唤、泪水和悲痛离世而去。
春光黯然失色、流水默无声息。我没有去参加邢虎春的追悼会,听说是一个悲天呛地的场面,现场,许多人痛哭失声,陈向宏更是自始至终泣不成声。在这里,我惟有写一段与邢虎春共处时的往事,算作为对他的纪念:我曾经对他说:“你这个人有两个特点,一是有点唠叨,二是有点粗暴”。他告诉我:“这两个特点是搬拆迁工作中必须有的工作特性,对待正常的居民搬拆迁,需要耐心,唠叨,不厌其烦地告知他们政策和手续,甚至是一遍又一遍地唠叨。而对待那些无理取闹,蛮不讲理,甚至是漫天要价的,我就要粗暴一点,我不能拿国家的钱‘买’我个人的安宁”。
&&&&&&&&&&&&&&&&&&&
绽放在苍穹中的宣言
一个投入保护资金1.2亿元,于2001年元月1日刚刚对外开放,整个开放时间还不到一年的乌镇,一次性投入100万元,购买了2001年10月21日杭州西湖博览会国际烟花大会的冠名权——“乌镇文化之韵”,在当时看起来简直像是天方夜谈,甚至仿佛是“揭了帽子没有脑子”的举动,(难怪陈向宏先生曾经告诫我,关于资金的数目报道要低调)但是,从今天再来回过头去看乌镇掌门人陈向宏当时之举,不得不让人对他过人的胆识和魄力、超前的促销思维和宣传构想产生由衷的钦佩。因为就在当天,全世界凡是能够收到浙江卫视节目和60万中外宾客和杭州市民,在一夜间知道了乌镇,其换回的收益已经不是用100万元来计算的。
我作为当年的一名随乌镇观光团记者,也有幸出席了本次烟花大会。记得在下午3时我们就到了杭州西湖边的断桥东侧,这里的所有道路已经全部实行交通管制,考虑到4时以后进入西湖区以后不能再出来吃晚饭,我们就在旁边的小店吃了点东西就进了场。
由于乌镇是当天晚上杭州西湖博览会国际烟花大会的赞助单位,我们的观光位置就设在紧挨高层领导观礼台——平湖秋月的左侧,而在西湖中心水域,设了13个发射平台。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夜幕的降临,环西湖四周岸边和湖面上是一片姹紫嫣红,提着摄像机的我面对如此的大场面,真的有点不知所措,怎样才能拍摄到更多更好的场面拿“回家”。突然,我看到一艘在西湖湖面上负责保卫和巡逻的快艇停靠在平湖秋月的岸边,相来胆子较大的我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跳上船,向船上的保卫人员说明来意:“我是本次烟花大会赞助单位——乌镇旅游公司的摄影记者,为了更好地拍摄好本次大会的实况,希望你们能够帮助我沿整个西湖案兜一圈,我要拍一个全景”。可能是这100万元的缘故,也可能是我不容他们考虑的“命令”口气,他们一看离高级领导来到现场还有一段时间,竟立即发动引擎,让我沿整个西湖拍了个全场景。
大概在晚上7时30分左右,湖面上的快艇越来越多,无多片刻,一艘豪华游艇就停在我们观光团前面的岸边,乔石同志,国家有关部委、武警总部和西博会主办单位领导张进宝、郑筱萸、周巍峙等;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领导张德江、柴松岳、李金明、周国富、乔传秀等,省军区、武警浙江总队首长何虎等,西博会支持单位香港贸发局总裁施祖祥,老同志桂世镛、铁瑛、商景才、郑科扬等均来到了平湖秋月前面的烟花大会观礼台。
&&&&晚上7时40分,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西博会组委会主任王国平按下烟花发射键,一串“杭州欢迎你”字幕烟花出现在夜空中。接着设置在西湖中心水域13个发射平台上的烟花竞相腾空,将夜西湖照耀得五彩缤纷,令人目不暇接。紧接着,随着一阵欢快柔和的乐曲响起,水上音乐烟花亮丽登场。这种在国内尚属首见的低空近距离观赏烟花,随着音乐节奏变化而变幻,声形交融,如诗如画。在第三乐章中,紧贴西湖湖面、由多个施放点联合施放的“乌镇文化之韵”六个鲜艳夺目的大字,像是凝固在水面上的雕刻,久久地屹立在西湖湖中心,西湖沸腾了,西湖四周岸边的群众欢呼了,观礼台上的佳宾和领导们鼓掌了……当一枚直径140米的“大菊花”,犹如从300米高空直泻而下的“大瀑布”,气势壮观出现时,持续了50分钟的烟花大会才降下帷幕。
&晚会结束时,我采访了浙江电视台现场直播主持人席文,他告诉说:“ 西博会牵着乌镇古镇,烟花的艳丽带着乌镇的美丽,今夜将走进千家万户,走进老百姓的心里”。
&&&&&&&&&&&大洋两岸两个古镇的对话
2003年3月18日,在中央电视台4套《让世界了解你》的节目主持人诸葛虹云的穿针引线下,顺利、成功地完成当天上午与美国威廉斯堡市市长越洋对话的现场直播。
&诸葛虹云穿了一身乌镇本地产的蓝印花布镶白色绒毛条的外套,并且经过了简单的化装后,一种东方女人的特色在她的身上渐渐显露出来。特别是当如今的桐乡市委书记、当年的市长费建文和乌镇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向宏,各自穿了深湖绿和深棕色的中式上装,出现在一条具有典型吴越韵味的现场直播演播船上时,我感觉到在他们身上凝聚了最传统而且是最朴实的东方文化。
在当天,非但是费建文、诸葛虹云等人经过了一翻简单的化装,就连平时不太喜欢打扮的陈向宏,当天也理了一个“吹风头”,因为他们代表的是中国浓浓的传统文化和朴实的民族形象,在几把红木交椅和一个长条型茶几组成的直播现场,与美国美国威廉斯堡市市长的越洋对话将在这里连线。
&上午9时许,地面通讯接收器打开,通过北京中央电视台的转换,经过卫星传送的美国主播室出现在了现场两台79英寸的大屏幕上,设在离直播现场50米之外的控制室里就开始忙碌起来,半间屋里整齐地排列着许多闪着红绿灯的仪器,现场指挥、信号检测、频率控制、音视频转换、以及数字监控和现场保护人员各就各位。当屏幕上出现了美国威廉斯堡市珍妮·奇特勒市长出现在办公室里的镜头时,诸葛虹云这名中国女人才真正显示出了她不凡的语言功底。
位于美国佛吉尼亚洲市,只有300多年的建镇历史,但它有70多年的保护历史。它是江泽明1997年出访美国时抵达的第一站。由于该地形呈三角形,东侧濒临大西洋,西部是沟壑陡峭的阿巴拉契亚山区,中部为皮得蒙特高原,又有海岛、平原和谷地,有两条旅游观光带分别连通三处美国历史上有名的游览名地,故在美国素有“历史三角旅游胜地”的美誉。特别是威廉斯堡市自1930年开始保护的历史文物区,全长1.6公里,宽800米,与有着1300多年建镇史的乌镇东栅文化保护区十分相似。
&桐乡市市长费建文向珍妮·奇特勒了解该市保护与开发的状况:“我想问一下,你们的保护中,政府部门是如何行使职能的?”“我们在1930年就开始了古镇保护,至今已有70多年了有一个保护基金会,专门用于古遗产保护的”。“能介绍一下目前的旅游状况吗?”时空连线那头的珍妮·奇特勒很高兴地介绍着:“威廉斯堡市有26%的市民从事旅游产业,每年旅游收入约2.2亿美元,全部用于我市的再保护和教育事业……”
有着同样保护意识的两个古镇领导在亲切、坦率地交谈着,气氛十分融洽。珍妮·奇特勒禁不住向费建文市长提问:“乌镇的保护是你们市政府主持的吗?”费建文向珍妮·奇特勒介绍说:“我们市政府是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和管理条文,但整个保护与开发是市场化运作……” 珍妮·奇特勒一转话头,又向陈向宏先生一再提问:“乌镇的旅游开发是以古镇保护为基础,特别是这几年来,乌镇接待了近400万游客,但还要保护好古镇的环境,并要争取成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有能成为与威廉斯堡市共同分享的经验吗?”“我认为乌镇在展示历史遗产的同时,要充分挖掘民间文化,而且要给居民和游客一个适应的过程,但有两点必须注意,那就是要保持百姓生活原形和避免商业污染,不知道珍妮·奇特勒是否认同?”陈向宏的回答得到了珍妮·奇特勒的共鸣,“我十分同意,我们这里也有很严的法律规定,所有的建设也必须审查……”
知道中国的茅盾吗?传统作坊展示了什么内容?作坊工人的收入多少?威廉斯堡的市民为什么穿18世纪服装?乌镇古镇区百姓的服饰有什么特点?两个古镇间能否今后交叉培训导游、甚至到乌镇喝什么茶等一个个话题,在主持人的“穿针引线”下如诉家常般地交流着……
无形的连线,坦诚的对话,在近3个小时的对话中,躲在转播室里的宣传翻译巧舌如簧的现场翻译,把威廉斯堡18世纪的城堡、房舍和马车进行了现场播放,同时,4台摄像机和展示乌镇水阁、蓝印花布、民间地方戏曲、江南百床馆、传统作坊和浓郁的民俗风情的乌镇风貌专题片,向远隔重洋的异国人民进行转播。
&&&&&&&&&&&&&&&&&&&&&
阮仪三与“乌镇模式”
中国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教授,是一位热心于古遗产保护的进言献策者和参与者,他曾经多次向中央有关领导和部门呼吁对国内古遗产的保护。因此,他被国内外人士称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神”。他的观点是“对待历史遗产保护永远第一”。由于乌镇在实施保护与开发中,也始终坚持了以保护为第一要务、保护与开发并举,开发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个原则,因此,在乌镇实施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中,积累了自己固有的一套经验和方法,被联合国和许多法国专家称之谓“乌镇模式”,因此,阮教授常常前来察看、了解工程进度和保护方式,甚至还带了比乌镇开发早几年的周庄考察团前来参观乌镇的保护方法,同时,并不时地会同联合国和国内外的许多著名古遗产保护专家和新闻媒体前来参观考察和现场报道。记得在1998年,也就是乌镇的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还没有正式展开时,这名醉心于中国古文化和古遗产保护的老教授,就到过乌镇,也在桐乡的东方大酒店为桐乡的市领导作过关于保护历史遗产的学术报告。
2002年12月18日,他带了香港凤凰卫视、苏州电视台来到乌镇,就被联合国誉为“乌镇模式”的保护方法进行实地拍摄和采访,我有幸独家采访到了这名已到了花甲之年的老专家、老教授。他认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应该是没有矛盾的,在保护中把遗产逐步地推向市场,把它变成供游客欣赏和游览的资本,积累资金用于再保护,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良性循环、滚动发展”,但必须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如果位置放偏了,那么就会导致“资本流失”,直至“元气消耗殆尽”,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 &&&2005年,乌镇二期西栅保护工程初露端倪,被誉为“都市文脉守护者”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著名古建筑专家阮仪三教授再次考察乌镇二期景区,对整个保护手段和所呈现出来的现状,更是大加赞赏,他与所有同行的专家和国内外业内人士称:“乌镇二期为全国的古镇保护树立了榜样,是中国古镇保护中值得推广的典型。”阮仪三教授带领上海市规划局专家和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等一行40人在朱家厅、恒益堂药店、蔡家厅仔细察看了刚刚修缮完毕的雕花门窗及木构件、墙壁后,对修缮的效果赞叹不已,更对乌镇坚持“以旧修旧、修旧如故”和“保护第一”、对古建筑保护不计成本的做法大加赞赏。乌镇二期工程中“管线地埋”、“污水排放”、“居民直饮水”等先进做法也得到了阮仪三的称赞:“这些做法充分考虑了古镇保护和当地居民生活现代化之间的矛盾,今后其他古镇的保护工作也应以此为鉴。”
看来,一个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成功“模板”,已经在乌镇确立。真正意义上成为了国内外瞩目的一个成功典范。
&&&&&&&&&&&&&&&&&
乌镇的“音乐情缘”
如果只是把乌镇定位于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把乌镇的对外宣传只限在对外自我吆喝上,那就太过于简单了,其实,乌镇在推介自我的同时,把许多常人认为不可理解甚至是不可思议的举措融入其中,而这些鲜为人知和同行们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我今天予以“泄密”,那就是乌镇的“音乐情缘”。
音乐,看似与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然而,乌镇在刚刚起步和推向社会时,就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其中就包括西洋音乐、古典音乐、民主音乐、现代音乐和流行音乐等,用“音乐搭台,旅游唱戏”,确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02年6月4日下午,我登上了乌镇旅游公司赴上海的大巴车,首次走进了亚洲第一高楼——金茂大厦的音乐厅,参加由乌镇旅游公司举办的《江南古韵》专场音乐会。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下塌在金茂大厦许多国际友人和上海多家著名酒店的外宾朋友,闻讯后纷纷赶来,那种钟爱音乐的情趣真的让我感到不可思议。
&&晚上9时许,在雄壮而又优雅的管弦乐声中,以展示乌镇水乡风貌——小桥、流水、人家的精华部分为舞台流动背景,以《江南古韵》命名的音乐会拉开帷幕,以中国江南古典音乐为主旋律,以江南丝竹为主要演奏乐器,同时以西洋乐器为配器的整台音乐晚会,把整台音乐晚会烘托得无比的清秀和儒雅。在整个演出现场,我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欣赏”,那些老外们没有一个在大厅内大声咳嗽和打手机,在座位上,在过道里,在检票口,总见他们彬彬有礼、互相谦让,每个节目演罢,均以热烈的掌声示谢。以70多名国际航空总裁为主体观众、300多名国外宾客及国内30多名著名音乐人,把当天的音乐会推向了一个“无国界”的融合。
&这10多年来,乌镇与音乐结下的缘远远不至这些。2002年7月25日晚上的嘉兴剧院,由奥地利威尔交响乐团演出的《古镇之韵》隆重上演。2000年1月1日浙江小百花演员、2002年3月19日张欣哲、2000年11月22日浙江电视台的音乐剧《乌镇遗事》和《钱塘风雅》、2002年1月25日上海著名芭蕾舞陈艳等、2002年4月1日的音乐菊花茶道表演、2002年10月27日上海新东方艺术团、2002年11月27日上海著名民乐演奏家马晓晖、唐俊乔、罗小滋等演奏的《东方畅想》。
&&2003年11月5日:由乌镇冠名的“乌镇文化之夜”第十二届金鸡百花奖颁奖典礼、2005年桐乡菊花节开幕式音乐晚会在乌镇二期景区的“水上大舞台”举行等,都与音乐有着不可分割的缘分。
&&&&&&&&&&&&&
乌镇香市“重现民间”
乌镇在实施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时,没有忘记一个古镇应该具有的“灵魂”,只有在“形”和“魂”之间的共有,才能真正称得是一个“原生态”的江南水乡,一个留存于世而且是为数不多的水乡古镇。
&&&&&2001年新年伊始,我参加了由陈向宏召集公司中层、当地许多老人、本地老教师和文化人进行的座谈会,他表示:一个江南古镇除了有其特有的外表以外,还有其内在的灵魂,只有形与魂的结合,才是一个古镇应有的灵魂和个性。他当即提出要挖掘和恢复乌镇历史上的民俗风情、民间习俗和一直沿袭下来的节庆世俗。于是,最具乌镇地方特性和反映江南民情风俗的香市,作为第一个重新挖掘和恢复的民间活动,我有幸参加了本次筹备会,同时由我具体参与筹办香市。
为了深层次地了解乌镇香市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是怎样的一个活动,我就开始了大量的调查,探寻乌镇香市的渊源。说起乌镇的香市,今年90岁,但还是耳聪目明的吴善琴老太太为我们背了一首旧时关于乌镇香市的民谣:“清明圆子是‘毒药’,乡下娘娘吃了春气发,东也颠,西也逛,一挤挤得蚕花旺”。意思就是说:吃了清明圆子以后,即将迎来饲养春蚕的季节,此时刚好有一段空暇时间,乡下的女人为祈祷当年的蚕宝宝好收成,像我疯了般地上街逛香市,挤热闹,直至进入养蚕的繁忙期。吴老太还告诉我们:“乌镇香市据说在明朝就已经成形,我奶奶小时候就听过上一辈老人讲香市的盛况,但我只知道我在小时候,乌镇香市十分热闹有趣,比过年还要隆重。”
&&的确,我们在采访中,只要是乌镇地区的老人,说起香市,还是那么津津乐道和难以忘怀,从他们的只言片语中,我们看到了昔日乌镇香市的历史沿革,也了解了乌镇香市的起因和兴盛:数百年来,素有水乡泽国之称的乌镇地处杭州和苏州的中央,港叉密布,水源充沛,是种桑养蚕的富饶之地,而桑蚕更是本地农民每年寄予厚望的一次大收入,所以,祈祷蚕茧丰收是农家每年养蚕前的一次大型民间活动。乌镇地区的农民有个习惯,每年清明头三天,要去湖州含山“轧蚕花”,届时,如潮般的农民,特别是农村姑娘,少妇,头上、衣襟上戴着各色小花,登山踏青,祭拜“蚕花娘娘”,并买来“蚕花”带回家中,插在蚕匾上,求得“蚕花廿四分”。三天过后,这如潮的人流就涌向乌镇,参加和观看为时半个月的乌镇香市。与此同时,去杭州和苏州烧香的二路“香客”刚好陆续回程,中途集到乌镇“普静寺”,本地称之谓“西寺”烧回头香,多路人马集结乌镇,形成了盛况空前的香市。
据乌镇志记载:乌镇有句俗话:“三月初一庙门开,四面八方香客来”。说的是从农历三月初一,香市就开始了。每天清晨,四乡八里的农民纷纷汇集到普静寺,先去寺内烧香,随即在土地庙前的上智潭“洗蚕花手”,祈求“蚕花廿四分”,保佑当年蚕花获个好收成,然后再逛庙会。庙会设在当时的普静寺地界上,数千平方米的空地上搭建了上百个临时摊棚,小吃摊,糖果摊,杂货摊,鳞茨节比;茶坊酒楼诚招四方客商;江湖上的各种杂耍班子,如我们称之谓耍猴的“猢狲变把戏”,卖梨膏糖的“小热昏”,还有打拳的,卖唱的,测字算命的,木偶戏和唱着苏北小调拉“大洋片”等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外地各种杂耍戏班也蜂拥而至,特别是镇上大户人家和富盈商户出资邀请,小镇百姓难得一见的“跑马戏”,“髦儿戏”等场面比较宏大的杂技戏曲演出,在头出“闹头场”和“跳加官”戏开场后,免费让赶香市的人们观看,在演“神鬼戏”和”三丈吊”时,还要点盘香、祭祀鬼神,活生生地喜煞众多百姓,整个场子里锣鼓喧天,方圆数里人生鼎沸,实是一大壮观。
&&&&&&&&&&&&&&&&&&&民间习俗推波助澜
乌镇的民间习俗活动丰富多彩,最具观赏性、竞争性和挑战性的要数“踏白船”,近20名农村壮汉集聚船上,反梢挑双橹,两舷十二桨,船头捶大鼓,宏锣压船梢,随着铿锵的锣鼓声,“踏白船”犹如蛟龙出水,劈波崭浪,在河上你追我赶,无不相让,有时还会在水中来几下木桨械斗。而水上“拳船”则是二条大船并联,上面铺上木板,船上金鼓齐鸣,各路“绿林好汉”上船献艺,拳掌棍棒,刀枪剑戢,在此斗智斗勇,如有那路人马不服,也可上船打擂,则不过,花拳秀腿是断然不敢“跃上船去的”。还有由浓妆艳抹的农村妇女乘坐的“拜香船”敲着“叮冬乐”,唱着民间小调,徘徊河上,参与其中,此时,岸上观者如蚁,助威呐喊,热闹异常。
&从2001年开始,乌镇旅游开发成功地跨出了第一步,定位为水乡狂欢节的首届乌镇香市也在当年恢复,其反映水乡风情的香市一下子名声大噪,每年清明时节,乌镇又把沿袭了数百年的“踏白船”,“拳船”还其本来面貌,让一个如诗如画,如潮如浪,如痴如狂的香市再显民间。
就这样,到2013年为止,乌镇香市已经恢复了13届,就在第二届乌镇香市开幕以后,人民日报也作了这样的报道:28日上午第二届中国·乌镇香市在江南古镇———乌镇开幕。来自江、浙、沪三地的嘉宾和各界群众1万多人出席了开幕仪式。浙江日报也载文报道:春游旺季来临,著名的乌镇香市再度揭开帷幕。近日来,这座江南古镇游客云集,各种民俗活动纷纷登台亮相。
&前面的“救火锣”震天响,后面立刻有两支“水龙大军”你追我赶,扛着龙身、龙头、龙带、水桶、油灯、太平斧等迅捷赶到。“乌镇水龙、保家安邦”的呼声此起彼伏,一场比速度、比耐力、比水柱、比声势的“水龙大会”在乌镇东市河畔拉开战幕。上套、提水、压杠……顷刻之间,一条条白龙腾空而起。据记载,由于江南多有砖木结构房屋,地方百姓十分重视防火,从明末清初始,民间自发组成的救火团体每年都要进行救火“比拼”。壮汉们奋勇当先,四方百姓呐喊助威。
&狂欢间隙,沏上一壶茶,在岸上观赏水景,又是另一种乐趣。一阵“嘘嘘”的哨声传来,只见那些羽毛光滑溜黑、长嘴带钩的鱼鹰,在渔翁们的呼喝声中纷纷潜入水中,捕捉他们的“天敌”。间或漂来一叶扁舟,轻柔的丝竹声从船舱中流出……
&除了香市,乌镇还在民俗风情和民间习俗活动的挖掘中花了大量的精力。开设了民俗风情馆、婚俗馆、节俗馆、衣俗馆、百床馆、江南木雕馆、钱币馆等,而在二期的西栅,也开设了三寸金莲馆、旧时邮局、瘟元帅堂、城隍庙等,把许多民间的瘟元帅会、水乡婚礼、蚕花圣会等进行了延续,真正展示了一个活灵活现的江南水乡古镇,一个原生态的生活古镇。
&&&&&&&&&&&乌镇人情牵“乌镇”人
&&前不久,我无意中遇到一名居住在上海乌镇路的市民,提及该路段2002年的那一次火灾,谁知他们记忆犹新地提到,在火灾发生后,谁也不曾想到,送去第一笔救济款的竟然是与他们素昧平生的浙江乌镇人,这段经历他们那里的居民谁也忘不了。
时光向前推移到2002年的7月25日一大早,我按照惯例到管委会转一下,刚巧遇到急匆匆赶来的陈向宏,他问所有的员工,昨天晚上东方电视台的新闻有没有人看到,当他看到大家表示出疑惑神情时就说,昨天上海的上海闸北区“乌镇路”发生火灾,乌镇路是历史上的一位乌镇商人捐资买下冠名权的,与我们乌镇有着不同寻常的历史渊源,我们应该马上派人去慰问。
于是,乌镇管委会立刻派出一名副主任,带领一个慰问小分队,立即赶往上海的乌镇路,去看望和慰问了“乌镇路”上的19户受灾居民,并带去10万元人民币,帮助他们重建家园。一直到中午13时多,我随慰问团抵达灾区,想不到的上海电视台、东方电视台也都在现场等我们。当我到现场亲眼看到了满目苍痍的灾区现状,许多居民还在火灾现场刨着火灾中遗留下来的物件。我看到由于该区域的建筑,还保存着木结构瓦房的旧时建筑,所以整个受火面积很广,我当时就拍了片子,用作本镇古镇区消防的活教材。
2003年3月8日,大半年过去了,肩负着闸北区13万居民重托的回访组来到乌镇,组长李林沿向乌镇人民表达了感激之情外,还向管委会主任陈向宏介绍了重建家园的情况:“我们收到了你们的捐款后,立即把接济款送到了19户居民家中,许多居民都感动的流下了眼泪……,上海市政府和我们区工委也深受感动,马上安排了重建工作,仅用了二个月时间,受灾居民全部搬进了新居,没有一人上访和有意见……”。当天,重建家园后的上海闸北区“乌镇路”居民,委托以北站街道党委书记李林沿为首的“赴乌镇回访小组”,把一份浓浓的感激之情,真诚地奉献给乌镇管委会和4.5万乌镇人民。
&&&&&&&&&&&&&&&
&&&&&&&&&&&&&&一次特殊的接待任务
&&2001年7月,一个特殊的接待任务降临到乌镇,那就是接待国际级最高级的会议——国际APEC(欧佩克)会议,这对一个对外开放还不到一年的乌镇景区,无疑是一件既喜又忧的事,喜的是这样高级别的国际会议,国际许多大城市请都请不来,通过这样的接待,能够快速的提升和扩大乌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而忧的是,除了乌镇景区之外,乌镇的其他地区都还是脏、乱、差。
说到本次接待任务,其实有许多内中的缘由常人根本就不知道。据我了解,当陈向宏得知2001年国际APEC 会议将在中国举行的消息时,他的第一个念头是如果能够请这些APEC与会代表到乌镇,岂不是一次高层次、高级别、大范围的宣传和促消,更是打响乌镇品牌的千载难逢的机会。然而,怎么请?到哪里去请?能请到吗?真的是“砻糠搓绳起头难”。但是,有着一股子牛劲的“向宏老弟”(当时APEC会务组一位高官是这样称呼他的),确实不简单,他采取了(可能比喻不恰当)“探地雷”、“摸哨兵”、“攻碉堡”、“战群儒”和“见真神”的方法,逐步打进了核心层,把这样看似根本不可能的事,变成了现实。
首先他“两眼一抹黑”地奔到上海市,走遍了市政府接待办、外事办、甚至某个领事馆,去了解本次会议究竟由谁在负责接待?具体的接待部门和分管部门在哪里?当他基本摸清这些会务组织都设在北京时,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北京,通过寻找有关人员进行引见外围管事的,再一层层进入核心,一直到进入实质性的会谈时,他整整化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这其中3次赶往北京,多次与会务组成员进行面对面的汇报和介绍,最终以其真挚的情感和过人的游说本领,感动了会议中心组人员。7月30日,会议中心委托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主任孙为民及副主任曲蒙等,到乌镇进行了具体的考察,终于决定把会议期间抵达乌镇作为一项会议日程。
然而当接待APEC成为事实时,真的犹如“自找麻烦”,因为接待一个国际高级会议,非是一般的接待外宾团那么简单,如果大环境不好,影响了贵宾的情趣,岂不是比不接待还不好吗?幸亏有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2001年7月5日,一个由副市长为头,全市公安、工商、卫生等9个部门联合组成的整治领导小组立刻成立,投资300多万元,对乌镇整个镇区和外围的环境,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终于在8月中旬全面完成了整治任务,乌镇景区外围总算成了一个拿得出手的一个“产品”。
就这样,8月28日,APEC 贵宾正式抵达乌镇。然而想不到的是参观考察以后,许多贵宾认为乌镇“味道”很好,在8月31日,许多APEC的家属要求再访乌镇,于是,乌镇先后接待了两次贵宾,创造了一个江南小镇两次接待国APEC 高官的奇迹。
&&&&&&&&&&&&&&&&&&
《后记》: 2007年春节,距乌镇东栅景区开放6年以后,经过了整整4年保护与修缮的西栅景区正式对外开放,成功完成了从东栅观光型景区到西栅休闲度假型景区的华丽转身。乌镇从年不足3万游客量的名不见经传的江南小镇,到2012年第一举跃升为游客量超过600万人次的旅游界“黑马”,坐上了国内旅游业的头把交椅,这不能不说是桐乡的一个奇迹,是旅游业中的一个神话故事。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探探老是停止运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