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市场大棚防火分医院防火分区面积积是多少

学习消防安全小知识
  一、做到&一畅两会&。一畅,就是要保持安全出口通畅,&两会&是一会扑灭初期的火灾,二会是学会逃生自救。
  二、每天出门时检查用电,用煤气的开关是否关闭。
  三、电视、空调、洗衣机等电器在没有使用时不能长期以待机形式关闭,应断开电源。
  四、热水器、煤气炉等设施在没有使用时,煤气应要同时关闭阀门,不能让热水器、煤气炉及管道存有大量煤气。
  五、所有的充电器不能长时间使用,甚至没有人在场时,让充电器仍在运作。
  六、不要单独留小孩在家中,以免玩火酿成火灾。
  助燃物的定义和种类
  (一)助燃物的定义
  所谓助燃物,通俗地说是指帮助可燃物燃烧的物质,确切地说是指能与可燃物质发生燃烧反应的物质。化学危险物品分类中的氧化剂类物质均为助燃物。除此之外,助燃物还包括一些未列入化学危险物品的氧化剂如正常状态下的空气等,为了明确助燃物的种类,应首先了解列入危险物品的氧化剂的种类,在此基础上,再了解未列入危险物品氧化剂类的助燃物有哪些种类。
  广义上的氧化剂是指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到电子的物质。危险物品分类中的氧化剂是指具有强烈氧化性能且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一类物质,这类物质按其不同性质,在不同条件下,遇酸、碱或受潮湿、强热、摩擦、撞击或与易燃的有机物、还原剂等接触,即能分解引起燃烧或爆炸。
  (二)氧化剂的种类
  氧化剂按其氧化性的强弱和化学组成的不同分为四类,即一级无机氧化剂、二级无机氧化剂、一级有机氧化剂、二级有机氧化剂。
  1、一级无机氧化剂
  此类氧化剂不稳定,有强烈氧化性。常见的有:
  (1)过氧化物类,如过氧化钠、过氧化钾等;
  (2)某些氯的含氧酸及其盐类,如高氯酸钠、氯酸钾、漂白精(次亚氯酸钙)等;
  (3)硝酸盐类,如硝酸钾、硝酸钠、硝酸铵等;
  (4)高锰酸盐类,如高锰酸钾、高锰酸钠等;
  (5)其它,如银铝催化剂、烟雾剂(主要成分为氯酸钾、氯化铵)等。
  2、二级无机氧化剂
  二级无机氧化剂比一级无机氧化剂稍稳定,氧化性稍弱,常见的有:
  (1)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类,如硝酸铁、硝酸铅、亚硝酸钠、亚硝酸钾等;
  (2)过氧酸盐类,如过硫酸钠、过硼酸钠等;
  (3)高价态金属酸及其盐类,如重铬酸钾、重铬酸钠、高铼酸铵、高锰酸锌、高锰酸银等;
  (4)氯、溴、碘等卤素的含氧酸及其盐类,如溴酸钠、氯酸镁、亚氯酸钠、高氯酸钙、高碘酸等;
  (5)其它氧化物,如五氧化二碘、二氧化铬、二氧化铅、二氧化锌、二氧化镁等。
  3、一级有机氧化剂
  一级有机氧化剂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有很强的氧化性,而且其本身是可燃的,易于着火燃烧;分解时的生成物为气体,容易引起爆炸。因此,有机氧化剂比无机氧化剂具有更大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常见的有: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二叔丁酯、过苯甲酸、过甲酸、硝酸胍、硝酸脲等。
  4、二级有机氧化剂
  二级有机氧化剂比一级有机氧化剂稍稳定,氧化性稍弱。常见的有:过乙酸、过氧化环已酮、土荆芥油、除蛔素等。
  除了上述列入危险物品氧化剂类的助燃物之外,还有一些助燃物未列入危险物品氧化剂类中,如高浓度过氧化氢(双氧水)、发烟硝酸、苦味酸、热盐酸气、二氧化锰、氟、氯、溴、液态氧、纯氧、液态空气及空气等。另外某些富氧空气(空气中氧气含量在21%以上)也是一种助燃物。
  火灾和爆炸事故中最常见的助燃物是空气。因此,在研究某种可燃物的火灾爆炸特性时,如果未指明助燃物,则均指助燃物为空气。
  另外,为了讨论问题方便,有时把所有的助燃物称为氧化性物质。并且有时把危险物品中氧化性较强的氧化剂及发烟硝酸、高浓度过氧化氢等物质,称作强氧化性物质。
  可燃物的定义和种类
  (一)可燃物的定义
  顾名思义,可燃物就是可以燃烧的物质。实验得知,绝大部分有机物和少部分无机物都是可燃物。还有人通过总结各种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氧化反应性、燃烧热和导热系数等,对可燃物做出如下粗略的判定:可燃物应能与氧化合,其燃烧热一般大于418.68KJ/mol、导热系数一般小于4.1868&10-3J/cm&s&℃。上述判定指标是很粗造的,有很多例外的情况。
  (二)可燃物的种类
  可燃物种类繁多,不胜枚举。根据化学结构不同,可燃物可分为无机可燃物和有机可燃物两大类。无机可燃物中的无机单质有:钾、钠、钙、镁、磷、硫、硅、氢等;无机化合物有:一氧化碳、氨、硫化氢、磷化氢、二硫化碳、联氨、氢氰酸等。有机可燃物可分成低分子的和高分子的,又可分成天然的和合成的。有机物中除了多卤代烃如四氯化碳、二氟-氯一溴甲烷(1211)等不燃且可作灭火剂之外,其它绝大部分有机物都是可燃物。有机可燃物有: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原油、酒精、豆油、煤、木材、棉、麻、纸以及三大合成材料(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
  根据可燃物的物态和火灾危险特性的不同,参照危险货物的分类方法,取其中有燃烧爆炸危险性的种类,再加上一般的可燃物(不属于危险货物的可燃物),可将可燃物分成六大类,即爆炸性物质;自燃性物质;遇水燃烧物质;可燃气体;易燃与可燃液体;易燃、可燃和难燃固体等六大类。危险货物分类中能够燃烧的毒害品、放射性物品及腐蚀品根据物态和性质分属于上述六大类可燃物。应指出,氧化剂中的有机过氧化物等,因其自身能够分解并含碳氢元素,所以它们也是可燃的物质。另外,爆炸性物质一类中某些爆炸性化合物如硝化甘油等分子结构中含有氧元素,某些爆炸性混合物如黑火药等药剂中含有氧化剂,这些物质在没有氧气存在下也能够燃烧或爆炸,对此应予以注意。
  上述六大类可燃物每一类举例如下:
  第一类爆炸性物质
  点火器材有:导火索、点火绳、点火棒等;
  起爆器材有:导爆索、雷管等;?炸药及爆炸性药品:环三次甲基三硝胺(黑索金)、四硝化戊四醇(泰安)、硝基胍、硝铵炸药(铵梯炸药)、硝化甘油混合炸药(胶质炸药)、硝化纤维素或硝化棉(含氮量在12.5%以上)、高氯酸(浓度超过72%)、黑火药、三硝基甲苯(梯恩梯)、三硝基苯酚(苦味酸)、迭氮钠、重氮甲烷、  四硝基甲烷等;
  其它爆炸品有:小口径子弹、猎枪子弹、信号弹、礼花弹、演习用纸壳手榴弹、焰火、爆竹等。
  第二类自燃性物质
  一级自燃物质(在空气中易氧化或分解、发热引起自燃)有:黄磷、硝化纤维胶片、铝铁熔剂、三乙基铝、三异丁基铝、三乙基硼、三乙基锑、二乙基锌、651除氧催化剂、铝导线焊接药包等;
  二级自燃物质(在空气中能缓慢氧化、发热引起自燃)有:油纸及其制品、油布及其制品、桐油漆布及其制品、油绸及其制品、植物油浸渍的棉、麻、毛、发、丝及野生纤维、粉片柔软云母等。
  第三类遇水燃烧物质(亦称遇湿易燃物品)
  一级遇水燃烧物质(与水或酸反应极快,产生可燃气体,发热,极易引起自行燃烧)有:
  钾、钠、锂、氢化锂、氢化钠、四氢化锂铝、氢化铝钠、磷化钙、碳化钙(电石)、碳化铝、钾汞齐、钠汞齐、钾钠合金、镁铝粉、十硼氢、五硼氢等;
  二级遇水燃烧物质(与水或酸反应较慢,产生可燃气体,发热,不易引起自行燃烧)有:石灰氮(氰氨化钙)、保险粉(低亚硫酸钠)、金属钙、锌粉、氢化铝、氢化钡、硼氢化钾、硼氢化钠等。
  第四类可燃气体?
  甲类可燃气体(爆炸浓度下限&10%=有:氢气、硫化氢、甲烷、乙烷、丙烷、丁烷、乙烯、丙烯、乙炔、氯乙烯、甲醛、甲胺、环氧乙烷、炼焦煤气、水煤气、天然气、油田伴生气、液化石油气等;
  乙类可燃气体(爆炸浓度下限&10%)有:氨、一氧化碳、硫氧化碳、发生炉煤气等。
  第五类易燃和可燃液体?
  我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将能够燃烧的液体分成甲类液体、乙类液体、丙类液体三类。比照危险货物的分类方法,可将上述甲类和乙类液体划入易燃液体类,把丙类液体划入可燃液体类。甲、乙、丙类液体按闭杯闪点划分。
  甲类液体(闪点&28℃=有:二硫化碳、氰化氢、正戊烷、正已烷、正庚烷、正辛烷、1-已烯、2-戊烯、1-已炔、环已烷、苯、甲苯、二甲苯、乙苯、氯丁烷、甲醇、乙醇、50度以上的白酒、正丙醇、乙醚、乙醛、丙酮、甲酸甲酯、乙酸乙酯、丁酸乙酯、乙腈、丙烯腈、呋喃、吡啶、汽油、石油醚等;
  乙类液体(28℃&闪点&60℃=有:正壬烷、正癸烷、二乙苯、正丙苯、苯乙烯、正丁醇、福尔马林、乙酸、乙二胺、硝基甲烷、吡咯、煤油、松节油、芥籽油、松香水等;
  丙类液体(闪点&60℃)有:正十二烷、正十四烷、二联苯、溴苯、环已醇、乙二醇、丙三醇(甘油)、苯酚、苯甲醛、正丁酸、氯乙酸、苯甲酸乙酯、硫酸二甲酯、苯胺、硝基苯、糠醇、机械油、航空润滑油、锭子油、猪油、牛油、鲸油、豆油、菜籽油、花生油、桐油、蓖麻油、棉籽油、葵花籽油、亚麻仁油等。
  第六类易燃、可燃与难燃固体?
  我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将能够燃烧的固体分成甲、乙、丙、丁四类,比照危险货物的分类方法,可将甲类、乙类固体划入易燃固体,丙类固体划入可燃固体,丁类固体划归入难燃固体。
  甲类固体(燃点与自燃点低,易燃,燃烧速度快,燃烧产物毒性大)有:红磷、三硫化磷、五硫化磷、闪光粉、氨基化钠、硝化纤维素(含氮量&12.5%)、重氮氨基苯、二硝基苯、二硝基苯肼、二硝基萘、对亚硝基酚、2,4-二硝基间苯二酚、2,4-二硝基苯甲醚、2,4-二硝基甲苯、可发性聚苯乙烯珠体等;
  乙类固体(燃烧性能比甲类固体差,燃烧产物毒性也稍小)有:安全火柴、硫磺、镁粉(镁带、镁卷、镁屑)、铝粉、锰粉、钛粉、氨基化锂、氨基化钙、萘、卫生球、2-甲基萘、十八烷基乙酰胺、苯磺酰肼(发泡剂BSH)、偶氮二异丁腈(发泡剂N)、樟脑、生松香、三聚甲醛、聚甲醛(低分子量,聚合度8~100)、火补胶(含松香、硫磺、铝粉等)、硝化纤维漆布、硝化纤维胶片、硝化纤维漆纸、赛璐珞板或片等;
  丙类固体(燃点&300℃的高熔点固体及燃点&300℃的天然纤维,燃烧性能比甲、乙类固体差的有:石蜡、沥青、木材、木炭、煤、聚乙烯塑料、聚丙烯塑料、有机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塑料)、聚苯乙烯塑料、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塑料(ABS)、天然橡胶、顺丁橡胶、聚氨酯泡沫塑料、粘胶纤维、涤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纤维)、尼龙-66(聚已二酰已二胺树脂纤维)、腈纶(聚丙烯腈树脂纤维)、丙纶(聚丙烯树脂纤维)、羊毛、蚕丝、棉、麻、竹、谷物、面粉、纸张、杂草及贮存的鱼和肉等;
  丁类固体(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难起火、难微燃、难炭化、有自熄性)有:沥青混凝土、经防火处理的木材及纤维织物、水泥刨花板、酚醛塑料、聚氯乙烯塑料、脲甲醛塑料、三聚氰胺塑料等。
  物质自燃危险性分析
  (一)物质自燃的定义和条件
  从狭义上说,自燃是指可燃物在常温常压大气环境中,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而自行发热,从而引起可燃物自行燃烧的现象。例如黄磷、粘附油脂的废布在正常大气环境中发生的自燃。从广义上说,自燃还应包括在常温常压大气环境中,某些物质之间互相混合或接触发生放热反应,因放出的热量使参加反应的可燃物或反应中生成的可燃物发热升温,从而引起自行燃烧的现象。例如,氧化剂高锰酸钾与可燃物甘油(丙三醇)接触发生的自燃;再如遇水燃烧物质金属钠与水接触产生氢气、因反应放热引起氢气及钠的自燃等。由此,可以给出自燃的广义上的定义,即自燃是指可燃物与其它物质(包括空气、水、强氧化性物质等)在正常环境中,不需要外界施加着火能量,只依*物质之间互相作用(包括化学、物理及生物等作用)释放出的热量而使可燃物质发生自行燃烧的现象。
  物质的自燃可以分成三大类,即可燃物在空气中的自燃、活性物质遇水的自燃、强氧化性物质与可燃物或还原性物质的混合接触自燃等三大类。
  根据燃烧理论中的热着火机理,可以认为各类物质发生自燃的前提条件是可燃体系的产热速率必须大于散热速率。产热速率的影响因素大致包括:物质互相作用时的发热量、物质的初始温度(自燃一般指正常环境下的气温)、催化物质的催化作用、物质粉末的比表面积、物质表面的新旧程度(指表面活性大小)等。散热速率的影响因素大致包括可燃体系的导热作用、对流换热作用、辐射换热作用以及粉末物质的堆积体积大小和比表面积等。在实际分析某种物质的自燃危险性时,要根据具体物质以及具体条件来分析,在已知可燃体系中各物质的热物性和化学动力学方面的数据条件下,可以根据理论方法估算确定,而在绝大部分情况下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模拟实验来确定。
  在某些系统中,物质自燃后会发生蔓延,对其它可燃物质来说起到了点火源的作用,因而会造成火灾爆炸事故。物质的自燃危险性往往不被人们重视,但由此而造成的危害却是很大的,应引起人们的注意。
  (二)在空气中能发生自燃的物质举例
  在空气中能够自行发热引起自燃的可燃物较多,其中绝大部分属于化学危险物品中自燃物品类别。根据物质自行发热的初始原因的不同,这种自燃可分成氧化放热自燃、分解放热自燃、聚合放热自燃、吸附放热自燃和发酵放热自燃等类型,各种自燃类型的物质举例如下:
  1、氧化放热自燃的物质
  (1)黄磷(亦称白磷);
  (2)磷化氢:气态磷化氢(PH3),液态磷化氢(P2H4);
  (3)烷基铝:三乙基铝(C2H5)3Al,二乙基氯化铝(C2H5)2AlCl,三异丁基铝(i-C4H9)3Al等;
  (4)硫化铁:二硫化铁FeS2,硫化亚铁FeS,三硫化二铁Fe2S3;
  (5)煤:烟煤,褐煤,泥煤等;
  (6)浸油脂物品:桐油漆布及其制品,浸渍或粘附油脂的棉、麻、毛、丝绸、纸张的制品及废物,浸渍油脂的锯木屑、硅藻土、金属屑、泡沫塑料、活性白土,含油脂的涂料渣、骨粉、鱼粉、油炸食品渣,含棉籽油的原棉,含蚕蛹油的蚕茧和蚕丝等;
  (7)橡胶粉末:分子结构中含有不饱和双键的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粉末等;
  (8)其它:碱金属(如钾、钠)、铍、镁、锌、镉、锑、铋、硼等元素的低级烷基化合物(甲基硼、二乙基镁等),放射性物质铀、钚、钍等(这些物质遇水或在潮湿空气中更易放热自燃)。
  2、分解放热自燃的物质
  (1)硝化棉(硝酸纤维素酯或硝化纤维素):含氮量&12.5%的火棉,含氮量&12.5%的胶棉;
  (2)赛璐珞塑料制品及硝化纤维素电影胶片等;
  (3)其它:硝化甘油,含硝化棉90%以上的单基火药,含硝化棉和硝化甘油90%以上的双基火药等(长时间存放不安定易分解导致爆炸)。
  3、聚合放热自燃的物质
  如甲基丙烯酸酯类CH2=C(CH3)COOR、乙酸乙烯酯CH2=CHOCOCH3、丙烯腈CH2=CH-CN、异戊二烯CH2=C(CH3)CH=CH2、液态氰化氢HCN、苯乙烯C6H5-CH=CH2、乙烯基乙炔CH2=CHC&CH、丙烯酸酯类CH2=CHCOOR等单体以及生产聚氨酯软质泡沫塑料的原料聚醚和二异氰酸甲苯酯等(在生产、贮存过程中因阻聚剂失效或加量不足而使单体原料自行聚合放热、易引起暴聚、冲料或火灾爆炸)。
  4、吸附放热自燃的物质
  如活性炭,还原镍,还原铁、镁、铝、锆、锌、锰、锡及其合金粉末等。另外,煤、橡胶粉末等在空气中也有这种吸附放热作用。
  5、发酵放热自燃的物质
  如稻草、杂草、树叶、原棉、锯木屑、甘蔗渣、玉米芯等植物(大量堆积及受潮条件下易发酵放热、氧化放热,导致自燃)。
  (三)遇水能发生自燃的物质举例
  有些活性物质遇水或潮湿空气中的水分便发生水解反应,产生可燃气体并释放出热量,因而引起活性物质本身或生成的可燃气体发生自燃。这类物质在热水或水蒸气接触条件下更易发生自燃。这类活性物质一般称为遇水燃烧物品或遇湿易燃物品。这类活性物质很多,按其组成的不同举例如下:
  1、碱金属及碱土金属
  如钾、钠、锂、钙、锶、钡、钾钠合金、钾汞齐、钠汞齐等。
  2、金属氢化物
  如氢化锂LiH,氢化钠NaH,四氢化锂铝LiAlH4,氢化钙CaH2,氢化铝AlH3,氢化铝钠NaAlH4等。
  3、硼氢化合物
  如二硼氢(或称乙硼烷)B2H6,十硼氢(或称癸硼烷)B10H14,硼氢化钾KBH4,硼氢化钠NaBH4等。
  4、金属磷化物
  如磷化钙Ca3P2,磷化铝AlP,磷化锌(包括ZnP2和Zn3P2),磷化钠(包括Na2P、NaP3、Na3P2)等。
  5、金属碳化物
  如碳化钙(电石)CaC2,碳化钠Na2C2,碳化钾K2C2,碳化铝Al4C3,碳化锰Mn3C等。另外工业石灰氮(亦称氰氨化钙或碳氮化钙)中含有微量碳化钙和磷化钙杂质,遇水产生氨、乙炔、磷化氢(包括微量液态磷化氢)等,易发生自燃。
  6、金属粉末
  如锌粉、镁铝粉、镁粉、铝粉、钡粉、锆粉等。
  7、其它活性物质
  如硅化镁Mg2Si,氰化钠NaCN,乙基钠C2H5Na,硫化钠Na2S,低亚硫酸钠Na2S2O4,乙基黄原酸钠C2H5O-CS-SNa等。还有一些物质,如烷基铝类,三乙基硼,二苯基镁,丁硅烷,二甲基砷,氨基钠,硫化磷(包括P4S7,P2S5,P4S3),铂黑以及放射性物质铀、钚、钍等。
  应当指出,还有一类物质与水混合接触或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也会发生放热反应,但这类物质本身或反应产生的物质都是不能燃烧的,如生石灰、漂白精等。这类物质可称为遇水发热物质。这类物质遇水放热,容易引燃周围的可燃物或造成液体的飞溅(物理性爆炸)。这类物质的遇水反应放热作用可认为是一种点火源。
  (四)发生混合接触自燃的物质组合举例
  可燃物与强氧化性物质混合接触时,由于可燃物此时是还原性物质,所以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并放出热量,在一定的蓄热条件下,或接受一定的点火源能量(如加热、摩擦、振动、光线照射等)作用,便会有自燃或被引燃着火的危险。强氧化物质与可燃物构成混合接触自燃的物质组合是很多的。发生混触自燃的各种组合和燃烧特点,见表(略)。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混触自燃物质组合,请查阅有关专门文献。
  灭火的基本方法
  一、冷却灭火法:
  将灭火剂直接喷射到燃烧的物体上,以降低燃烧的温度于燃点之下,使燃烧停止;或者将灭火剂喷洒在火源附近的物质上,使其不因火焰热辐射作用而形成新的火点。冷却灭火法是灭火的一种主要方法,常用水和二氧化碳作灭火剂冷却降温灭火。灭火剂在灭火过过程中不参与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这种方法属于物理灭火方法。
  二、隔离灭火法:
  将周围未燃烧的可燃物质移开或与正在燃烧的物质隔离,中断可燃物质的供给,使燃烧因缺少可燃物而停止。具体方法有:
  1、将火源附近的可燃、易燃、易爆和助燃物品搬走;
  2、关闭可燃气体、液体管道的阀门,减少和阻止可燃物质进入燃烧区;
  3、设法阻拦流散的易燃、可燃液体;
  4、拆除与火源毗连的易燃建筑物,形成防止火势蔓延的空间地带。
  三、窒息灭火法:
  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不燃烧气体等冲淡空气,使燃烧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具体方法是:
  1、用沙土、水泥、湿麻袋、湿棉被等不燃或难燃物质覆盖燃烧物;
  2、喷洒雾状水、干粉、泡沫等灭火剂覆盖燃烧物;
  3、用水蒸气或氮气、二氧化碳等惰性气体灌注发生火灾的容器、设备;
  4、密闭起火建筑、设备和孔洞;
  5、将不燃气体或不燃液体(如二氧化碳、氮气、四氯化碳等)喷洒到燃烧物区域内或燃烧物上。
  安全信息及其强化对策
  (一)信息的基本概念
  信息是描述事物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通过文字、图象、符号、颜色、声波、电磁波等载送传输手段而发出不同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信号。这些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信号就是信息。信息接收者就是根据接收到的信息,来区别、认识、判断不同的事物。
  信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按照信息流的来源不同可分为外源信息流和内部信息流。外源信息流是从系统外部环境流入系统或从系统内部流向外部环境的信息。内部信息流是指系统内部流传的信息。按照信息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历史性(即实际的)信息和预测性信息。按照信息的时间范围不同,可以分为长期信息和短期信息。按照信息发生情况不同可以分为预知性信息和突发性信息。按照提供信息所起作用的不同,可分为计划信息、控制信息和作业信息。按照信息所反映的活动内容的不同,可分为政治信息、军事信息、经济信息、科技信息以及社会生活信息等。
  在现代管理活动中,要提高管理效率就要求管理系统的各级决策者及时获取必需的信息并及时地使用这些信息。信息在现代管理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大致可归纳为如下三个方面:(1)信息是各级管理组织机构进行决策和计划的依据;(2)信息是控制管理过程的依据和手段;(3)信息是管理组织机构之间互相联络的媒介。
  作为管理信息通常有如下四项基本要求:(1)正确性。即提供的信息要有一定的正确性,足以说明问题质和量的概念。(2)相关性。即提供的信息一定要门当户对,适用于利用该信息的人员。(3)及时性。即提供的信息一定要在决策某项问题之前提供,要考虑到信息的时效性。(4)经济性。即节省获取信息、处理加工信息、传递信息以及储存信息的费用,并且应提高信息的利用率。
  (二)安全信息
  所谓安全信息就是指起到安全作用的信息集合。如工业企业中上级下达的关于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标准,各种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的文献以及火灾爆炸等事故的统计、分析、研究报告等资料都属于安全信息。这些安全信息通过人和各种载送传输手段在企业中流通,构成了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安全信息流。工业企业中通常存在下面几种安全信息流。
  1、组织系统的安全信息流
  工业企业的主管部门下达安全方面的指示,企业领导履行管理职责向下级管理人员及一般作业人员下达指令,下级向上级反馈作业现场的信息,这样就构成了组织系统上下级之间的安全信息流。
  2、人机系统的安全信息流
  人和机器构成的人机系统,在人机接口或人机结合面上存在着信息的传递。通常,作业人员利用感觉器官从机器的显示器上接受信息,再通过大脑进行思维判断,最后再依*人的肢体操纵机器。机器的显示器可以给出温度、压力等安全控制信息,作业人员应根据操作规程要求控制机器正常运转。
  3、机器设备中的安全信息流
  机器设备上通常安装有安全阀、限位开关、安全联锁装置等,机器设备依*这些装置接收机器设备非正常运转时发出的信息,及时做出正确的响应,发挥出各自的安全作用,使机器设备在发生事故危害之前得以及时调整,保障机器设备或人员免遭损害。
  4、生产作业环境场所中的安全信息流
  生产作业环境场所中有许多信息是与安全生产息息相关的。石油化工生产车间内跑冒滴漏现象、木材加工车间地面布满刨花和锯末、易燃易爆危险场所未设安全标志等信息均属于不安全的信息。在实际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应重视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安全信息流,保障为安全生产服务。
  (三)利用信息加强消防安全管理
  作为企业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组织和各级负责人,应该重视发挥安全信息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1、积极收集安全信息
  安全管理人员应该积极地、多方位地收集安全信息、变被动为主动,利用信息为安全生产服务。安全管理人员应经常研究影响安全生产的关键问题,同有关人员反复讨论重大安全问题,有意识地、有目的地吸收各种有益的建议和经验。
  2、整理和记忆安全信息
  收集信息之后要进行筛选和加工处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之成为可以被接受和便于使用的信息。在安全检查时应做现场记录,避免忘却。应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整理、记忆、处理安全信息。
  3、规定统一的信息传递方式
  应当规定统一的安全信息传递方式,如使用国家规定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危险货物包装标志,传递信息的语言、手势、表情、哨音等应统一标准,避免信息确认时造成误解,保证作业现场传递的安全信息准确可*。
  4、明确职责,充分发挥安全信息的作用
  企业单位消防安全负责人及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应明确职责范围。车间和班组应有安全日记、上一级负责人应及时检查安全日记并定期到现场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5、加强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企业单位的消防安全负责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应经常宣传消防安全知识,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知识的教育,提高全体职工的消防安全素质水平。
  点火源的种类及控制对策(一)
  (一)点火源与点燃的基本概念
  点火源是指能够使可燃物与助燃物(包括某些爆炸性物质)发生燃烧或爆炸的能量来源。这种能量来源常见的是热能,还有电能、机械能、化学能、光能等。根据产生能量的方式的不同,点火源可分成七类:①明火焰(有焰燃烧的热能);②高温物体(无焰燃烧或载热体的热能);③电火花(电能转变为热能);④撞击与摩擦(机械能变为热能);⑤绝热压缩(机械能变为热能);⑥光线照射与聚焦(光能变为热能或光引发连锁反应);⑦化学反应放热(化学能变为热能)。
  某种点火源作用于可燃物而使其发生燃烧的现象称为点燃,亦称点火或引燃。点火源强度高低和可燃物火灾危险性大小决定了点燃过程的难易。点火源的强度高低一般用点火源能量和温度高低来衡量。可燃物的火灾危险性大小一般用闪点、燃点、自燃点、爆炸温度极限、最小点火能量等参数来衡量。当点火源的能量超过可燃物的最小点火能量时,或点火源温度超过可燃物的闪点、燃点、自燃点、爆炸温度极限时,则可燃物便有可能经过一定的延迟时间而被点火源点燃。例如,温度为95℃的暖气片能点燃二硫化碳蒸气,因为二硫化碳的自燃点约为95℃。若用电火花对二硫化碳和甲烷做点燃试验,则可发现二硫化碳在电火花的能量大于或等于0.015mJ时即可被点燃,而甲烷需要电火花能量大于或等于0.47mJ时才能被点燃。由此可以认为,95℃的暖气片或能量为0.015mJ的电火花是二硫化碳的点火源,但不是甲烷的点火源。
  上述七类点火源点燃可燃物的过程各有特点,每一类点火源又包含许多种具体的点火源或点燃方式。因此针对各种点火源的控制对策也千差万别。
  (二)明火焰的点燃及其控制对策
  常见的明火焰有:火柴火焰、打火机火焰、蜡烛火焰、煤炉火焰、液化石油气灶具火焰、工业蒸汽锅炉火焰、酒精喷灯火焰、气焊气割火焰等。
  经实验证明:绝大多数明火焰的温度超过700℃,而绝大多数可燃物的自燃点低于700℃。所以,在一般条件下,只要明火焰与可燃物接触(有助燃物存在),可燃物经过一定延迟时间便会被点燃。当明火焰与爆炸性混合气体接触时,气体分子会因火焰中的自由基和离子的碰撞及火焰的高温而引发链锁反应,瞬间导致燃烧或爆炸。当明火焰与可燃物之间有一定距离时,火焰散发的热量通过导热、对流、辐射三种方式向可燃物传递热量,促使可燃物升温,当温度超过可燃物自燃点时,可燃物将被点燃。在明火焰与可燃物之间的传热介质为空气时,通常只考虑它们之间的辐射换热;在传热介质为固体不燃材料时,通常只考虑它们之间的导热传热。在实际中曾有过液化石油气灶具火焰经2小时左右点燃13厘米远木板墙壁而造成火灾的事例。在火场上也有油罐火灾时的冲天火焰点燃周围50米以内地面上杂草的事例。
  对于明火焰的常见控制对策大致有:
  (1)对于储存易燃物品的仓库,应有醒目的&禁止烟火&等安全标志,严禁吸烟、入库人员严禁带入火柴、打火机等火种。
  (2)烘烤、熬炼、蒸馏使用明火加热炉时,应用砖砌实体墙完全隔开。烟道、烟囱等部位与可燃建筑结构应用耐火材料隔离,操作人员必须临场监护。
  (3)使用气焊气割、喷灯进行安装或维修作业时,应遵守规章制度办理动火证,危险场所备好灭火器材,确认安全无误后才能动火。
  点火源的种类及控制对策(二)
  (三)高温物体的点燃及其控制对策
  所谓高温物体一般是指在一定环境中向可燃物传递热量,能够导致可燃物着火的具有较高温度的物体。高温物体按其本身是否燃烧可分为无焰燃烧放热(如木炭火星)和载热体放热(如电焊金属熔渣)两类;按其体积大小可分为较大体积的和微小体积的两类。
  常见较大体积的高温物体有:铁皮烟囱表面、火炕及火墙表面、电炉子、电熨斗、电烙铁、白炽灯泡及碘钨灯泡表面、铁水、加热的金属零件、蒸汽锅炉表面、热蒸汽管及暖气片、高温反应器及容器表面、高温干燥装置表面、汽车排气管等。
  常见微小体积的高温物体有:烟头、烟囱火星、蒸汽机车和船舶的烟囱火星、发动机排气管排出的火星、焊割作业的金属熔渣等。另外还有撞击或摩擦产生的微小体积的高温物体,如砂轮磨铁器产生的火星、铁制工具撞击坚硬物体产生的火星、带铁钉鞋摩擦坚硬地面产生的火星等。
  对高温物体的常见控制对策是:
  (1)铁皮烟囱:一般烧煤的炉灶烟囱表面温度在*近炉灶处可超过500℃,在烟囱垂直伸到平房屋顶天棚处,烟囱表面温度往往也能达到200℃左右。因此,应避免烟囱*近可燃物,烟囱通过可燃材料时应用耐火材料隔离。
  (2)发动机排气管:汽车、拖拉机、柴油发电机等运输或动力工具的发动机是一个温度很高的热源。发动机燃烧室内的温度一般可达2000℃,排气管的温度随管的延长逐渐降低,在排气口处,温度一般还可能高达150~200℃。因此,在汽车进入棉、麻、纸张、粉尘等易燃物品储存场所时,应保证路面清洁,防止排气管高温表面点燃易燃物品。
  (3)无焰燃烧的火星:煤炉烟囱、蒸气机车烟囱、船舶烟囱及汽车和拖拉机排气管飞出的火星是各种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微小碳粒及其它复杂的碳化物等。这些火星一般处于无焰燃烧状态,温度可达350℃以上,若与易燃的棉、麻、纸张及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等接触便有点燃危险。因此,规定汽车进入火灾爆炸危险场所时,排气管上应安装火星熄灭器(俗称防火帽);蒸汽机车进入火灾爆炸危险场所时烟囱上应安设双层钢丝网、蒸汽喷管等火星熄灭装置。在码头及车站货场上装卸易燃物品时,应注意严防来往船舶和机车烟囱飞出的火星点燃易燃物品。蒸汽机车进入货场时应停止清灰、防止炉渣飞散到易燃物品附近而造成火灾。
  (4)烟头:无焰燃烧的烟头是一种常见的引火源。烟头中心部温度在700℃左右,表面温度约200~300℃。烟头一般能点燃沉积状态的可燃粉尘、纸张、可燃纤维、二硫化碳蒸气及乙醚蒸气等。因此,在储运或加工易燃物品的场所,应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设置&禁止吸烟&安全标志,严防有人吸烟,乱扔烟头。
  (5)焊割作业金属熔渣:气焊气割作业时产生的熔渣,温度可达1500℃;电焊作业时产生的熔渣,温度要超过2000。熔渣粒径大小一般在0.2~3毫米。在地面作业时熔渣水平飞散距离可达0.5~1米,在高处作业时熔渣飞散距离较远。熔渣在飞散或静止状态下,温度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一般来说,熔渣粒径越大,飞散距离越近,环境温度越高,则熔渣越不容易冷却,也就越容易点燃周围的可燃物。
  在动火焊接检修设备时,应办理动火证。动火前应撤除或遮盖焊接点下方和周围的可燃物品和设备,以防焊接飞散出的熔渣点燃可燃物。
  (6)照明灯:白炽灯泡表面温度与功率有关,60W灯泡可达137~180℃,100W灯泡可达170~216℃,200W灯泡可达154~296℃。1000W的碘钨灯的石英玻璃管表面温度可高达500~800℃。400W的高压汞灯玻璃壳表面温度可达180~250℃。易燃物品与照明灯接触便有被点燃的危险,因此,在有易燃物品的场所,照明灯下方不应堆放易燃物品;在散发可燃气体和可燃蒸气的场所,应选用防爆照明灯具。
  (7)其它高温物体:电炉的电阻丝在通电时呈赤热状态,能点燃任何可燃物。火炉、火炕及火墙等表面,在长时间加热温度较高时,能点燃与之接触的织物、纸张等可燃物。工业锅炉、干燥装置、高温容器的表面若堆放或散落有易燃物,如浸油脂废布、衣物、包装袋、废纸等,在长时间蓄热条件下都有被点燃的危险。化学危险物品仓库内存放的二硫化碳、黄磷等自燃点较低的物品,若一旦泄漏接触到暖气片(温度100℃左右)也会被立即点燃。因此,在储运或生产加工过程中,应针对高温物体采取相应的控制对策,如使高温物体与可燃物保持一定安全距离、用隔热材料遮挡等。
  (四)电火花的点燃及其控制对策
  电火花是一种电能转变成热能的常见引火源。常见的电火花有:电气开关开启或关闭时发出的火花、短路火花、漏电火花、接触不良火花、继电器接点开闭时发出的火花、电动机整流子或滑环等器件上接点开闭时发出的火花、过负荷或短路时保险丝熔断产生的火花、电焊时的电弧、雷击电弧、静电放电火花等。
  通常的电火花,因其放电能量均大于可燃气体、可燃蒸气、可燃粉尘与空气混合物的最小点火能量,所以,都有可能点燃这些爆炸性混合物。雷击电弧、电焊电弧因能量很高,能点燃任何一种可燃物。
  对电火花的主要控制对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防雷电主要对策
  (1)对直击雷采用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带、避雷网等,引导雷电进入大地,使建筑物、设备、物资及人员免遭雷击,预防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2)对雷电感应,应采取将建筑物内的金属设备与管道以及结构钢筋等予以接地的措施,以防放电火花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3)对雷电侵入波应采用阀型避雷器、管型避雷器、保护间隙避雷器、进户线接地等保护装置,预防电气设备因雷电侵入波影响造成过电压,避免击毁设备,防止火灾爆炸事故,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
  2、防静电火花的主要对策
  (1)采用导电体接地消除静电。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00&O。防静电接地可与防雷、防漏电接地相连并用。
  (2)在爆炸危险场所,可向地面洒水或喷水蒸气等,通过增湿法防止电介质物料带静电。该场所相对湿度一般应大于65%。
  (3)绝缘体(如塑料、橡胶)中加入抗静电剂,使其增加吸湿性或离子性而变成导电体,再通过接地消除静电。
  (4)利用静电中和器产生与带电体静电荷极性相反的离子,中和消除带电体上的静电。
  (5)爆炸危险场所中的设备和工具,应尽量选用导电材料制成。如将传动机械上的橡胶带用金属齿轮和链条代替等。
  (6)控制气体、液体、粉尘物料在管道中的流速,防止高速摩擦产生静电。管道应尽量减少摩擦阻力。
  (7)爆炸危险场所中,作业人员应穿导电纤维制成的防静电工作服及导电橡胶制成的导电工作鞋,不准穿易产生静电的化纤衣服及不易导除静电的普通鞋。
  点火源的种类及控制对策(三)
  (五)撞击和摩擦的点燃及其控制对策
  撞击和摩擦属于物体间的机械作用。一般来说,在撞击和摩擦过程中机械能转变成热能。当两个表面粗糙的坚硬物体互相猛烈撞击或摩擦时,往往会产生火花或火星,这种火花实质上是撞击和摩擦物体产生的高温发光的固体微粒。
  撞击和摩擦发出的火花通常能点燃沉积的可燃粉尘、棉花等松散的易燃物质,以及易燃的气体、蒸气、粉尘与空气的爆炸性混合物。实际中的火镰引火、打火机(火石型)点火都是撞击和摩擦火花具体应用的实例。实际中也有许多撞击和摩擦火花引起火灾的案例,如铁器互相撞击点燃棉花、乙炔气体等。因此在易燃易爆场所,不能使用铁制工具,而应使用铜制或木制工具;不准穿带钉鞋,地面应为不发火花地面等。?
  硬度较低的两个物体,或一个较硬与另一个较软的物体之间互相撞击和摩擦时,由于硬度较低的物体,通常熔点、软化点较低,则使物体表面变软或变形,因而不能产生高温发光的微粒,即不能产生火花。但撞击和摩擦的机械能转变成的热能却会点燃许多易燃易爆的物质。实际中也有许多撞击和摩擦发热引起火灾的案例。如爆炸性物质、氧化剂及有机过氧化物等受振动、撞击和摩擦而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车床切削下来的废铁屑(温度很高)点燃周围可燃物而造成的火灾事故等。在装卸搬运爆炸性物品、氧化剂及有机过氧化物等对撞击和摩擦敏感度较高的物品时,应轻拿轻放,严禁撞击、拖拉、翻滚等,以防引起火灾和爆炸。对于车床切削应有冷却措施。对机械传动轴与轴套,应定期加润滑油,以防摩擦发热引燃轴套附近散落的可燃粉尘等。
  (六)绝热压缩的点燃及其控制对策
  绝热压缩点燃是指气体在急剧快速压缩时,气体温度会骤然升高,当温度超过可燃物自燃点时,发生的点燃现象。气体绝热压缩时的温度升高值可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求得。据计算,体积为10升,压力为1atm,温度为20℃的空气,经绝热压缩使体积压缩成1升,这时的压力可达21.1atm,温度会升高到463℃。如果压缩的程度再大(压缩后的体积再小一些),则温度上升会更高。
  在生产加工和储运过程中应注意这种点火危险。设想在一条高压气体管路上安设两个阀门,阀门预先是关闭的,二阀门之间的管路较短,管内存留有低压空气。当快速开启*近高压气源一端的阀门时,二阀门间的空气会受到高压气体的压缩,由于时间很短,这一压缩过程可近似地看成绝热的。如果高压气体的压力足够高,则会使二阀门之间管路内的空气急剧升高温度,达到很高的温度。如果阀门或管路连接法兰中的密封件是可燃的或易熔、易分解的,这时则会发生泄漏,导致火灾爆炸事故。另外,如果阀门之间的管路中的气体或高压气体是可燃的,或者高压气体是氧气,则会因这种绝热压缩作用,有可能引起混合气体爆炸或引起铁管在高压氧气流中的燃烧等事故。因此,在开启高压气体管路上的阀门时,应缓慢开启,以避免这种点火现象。
  在化学纤维工业生产中也有这种绝热压缩点火的实例。如大量粘胶纤维胶液注入反应容器时,由于粘胶纤维胶液中包含有空气气泡,胶液由高处向下投料便使空气气泡受到绝热压缩而升高温度,因而使容器底部残留的二硫化碳蒸气发生爆炸或燃烧。在生产和使用液态爆炸性物质(如硝化甘油、硝化乙二醇、硝酸甲酯、硝酸乙酯、硝基甲烷等)和熔融态炸药(如梯恩梯、苦味酸、特屈儿等)以及某些氧化剂与可燃物的混合物(如过氧化氢与甲醇的混合物)时,物料中若混有气泡,便会因撞击或高处坠落而发生这种绝热压缩点火现象。
  (七)光线照射和聚焦的点燃及其控制对策
  光线照射和聚焦点燃主要是指太阳热辐射线对可燃物的照射(暴晒)点火和凸透镜、凹面镜等类似物体使太阳热辐射线聚焦点火。另外,太阳光线和其它一些光源的光线还会引发某些自由基连锁反应,如氢气与氯气、乙炔与氯气等爆炸性混合气体在日光或其它强光(如镁条燃烧发出的光)的照射会发生爆炸,这种情况也应引起注意。
  日光照射引起露天堆放的硝化棉发热而造成的火灾在国内已发生多起。因此,易燃易爆物品应严禁露天堆放,避免日光暴晒。还应对某些易燃易爆容器采取洒水降温和加设防晒棚措施,以防容器受热膨胀破裂,导致火灾爆炸。
  日光聚焦点火引起的火灾也时有所闻。引起聚焦的物体大多为类似凸透镜和凹面镜的物体。如盛水的球形玻璃鱼缸及植物栽培瓶、四氯化碳灭火弹(球状玻璃瓶)、塑料大棚积雨水形成的类似凸透镜、不锈钢圆底(球面一部分)锅及道路反射镜的不锈钢球面镶板等。因此,对可燃物品仓库和堆场,应注意日光聚焦点火现象。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仓库的玻璃应涂白色或用毛玻璃。
  (八)化学反应放热的点燃及其控制对策
  化学反应放热能够使参加反应的可燃物质和反应后的可燃产物升高温度,当超过可燃物自燃点时,则使其发生自燃。能够发生自燃的物质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发生自燃都属于这种化学反应放热点火现象。这类点火现象举例如下:
  (1)黄磷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并放出热量,导致自燃。其反应式为
  P4+5O2=P4O10+3098.23kJ
  (2)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与氢气,并放出热量,导致氢气和钠自燃。其反应式为
  2Na+2H2O=2NaOH+H2+371.79kJ
  (3)过氧化钠与甲醇反应生成氧化钠、二氧化碳及水,反应放出热量,而导致自燃。其反应式为
  CH3OH+3Na2O2=3Na2O+CO2+2H2O
  能发生化学反应放热点火现象的物质有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与可燃物的混合物等。对这些能自燃的物质,生产加工与储运过程中应避免造成化学反应的条件,如自燃物品隔绝空气储存;遇湿易燃物品隔绝水储存及防雨雪、防潮等;氧化剂隔绝可燃物储存;混合接触有自燃危险的两类物品分类分库和隔离储存等。
  另外,还有一类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的反应物和产物都不是可燃物,反应放出的热量不能造成反应体系自身发生自燃,但可以点燃与反应体系接触的其它可燃物,造成火灾爆炸事故。如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点燃与之接触的木板、草袋等可燃物。生石灰与水发生的放热反应为
  CaO+H2O=Ca(OH)2+64.9kJ
  反应放热能使氢氧化钙的温度升高到792.3℃(56kg氧化钙与18kg水反应),这一温度超过了木材等可燃物的自燃点,因此能引起燃烧造成火灾。能发生此类化学反应放热点火现象的物质还有许多。如漂白精、五氧化二磷、过氧化钠、过氧化钾、五氯化磷、氯磺酸、三氯化铝、三氧化二铝、二氯化锌、三溴化磷、浓硫酸、浓硝酸、氢氟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遇水都会发生放热反应导致周围可燃物着火。因此,对易发热的物质应避免使用可燃包装材料,储运中应加强通风散热,以防化学反应放热点火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以上简要介绍的能够引起火灾爆炸的七大类点火能量,尚未包括原子能、微波(一种电磁波)能、冲击波能等能量来源,但这些能量都可归入七大类点火能量中。例如原子能可看作是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可归入化学反应放热点火源;微波可看作是电能转变为热能,可归入电火花点火源;冲击波可以看作是绝热压缩作用由机械能转变成热能,可归入绝热压缩点火源。系统中的点火能量因素是系统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控制和消除点火源也就成为防止一个系统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最重要手段。在实际防火工作中,应针对产生点火源的条件和点火源释放能量的特点,采取控制和消除点火源的技术措施及管理措施,以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预防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基本对策(一)
  可燃气体、可燃蒸气及液雾和可燃粉尘等可燃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和空气等氧化剂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这种爆炸性混合物若受到点火源的点燃作用,便会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此类火灾爆炸事故在工业企业中较为常见且危害严重。为了预防此类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除了控制和消除点火源的点燃作用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防止形成这种爆炸性混合物。下面简要叙述防止可燃气体、可燃蒸气和可燃粉尘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基本对策。
  (一)可燃气体、可燃液体和可燃粉尘的选用及控制
  1、选用原则
  (1)气体应尽量选用爆炸浓度下限较高、上限较低、爆炸浓度极限较窄、自燃点较高、最小点火能量较高的。
  (2)液体应尽量选用饱和蒸气压较低、爆炸温度下限较高、闪点较高、自燃点较高、最小点火能量较高的。
  (3)粉尘应尽量选用爆炸浓度下限较高、粒度较大、气化温度较高、最小点火能量较高、自燃点较高的,且应尽量选用不含可燃气体、蒸气及液体的可燃粉尘。
  2、控制使用量
  可燃气体、可燃液体和可燃粉尘,应尽量分成小批量地使用,现场使用的量应限制到最小的限度。不使用的应立即收藏于指定的地点,切不可放置在点火源附近。
  3、操作过程的控制
  (1)对气体和液体的处理,应尽量在闪点以下,且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加温、加压和减压等的数值应控制在必要的最小限度。
  (2)对气体和液体的处理,应尽量在接近于静止的状态下进行,搅拌、混合和流动速度等应控制在必要的最小限度,应严格防止温度的上升等。
  (3)对液体的装入和排出等,应尽量将流速减小,且应尽量使用插底管,避免液体飞溅。
  (4)贮存和输送挥发性高的可燃性液体时,应尽量使用专用的贮罐和容器。用槽车和罐车等运输时,最好不要转载。
  (5)可燃粉尘的处理应尽量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加温、加压和减压等的数值应控制在必要的最小限度。
  (6)在处理可燃粉尘时,应不使粉尘飞散在较大的范围,应缓慢地处理。流动和搅拌速度等应控制在必要的最小限度。
  (7)在处理可燃粉尘时,为了不使粉尘飞散在较大的范围,应根据工艺要求尽量采用水湿式作业或油湿式作业。
  (8)将可燃粉尘装入袋子或容器时,应尽量分成小批量进行。为了避免粉尘飞散,袋子或容器的开口面积应尽量小。
  4、避免开敞处理物料
  (1)可燃气体和可燃液体的生产和使用应尽量在密闭容器或设备内进行,气相空间的可燃气体和可燃蒸气的浓度应在爆炸浓度极限之外。
  (2)贮存或残留有可燃液体的贮罐或容器不应敞口放置。若敞口放置时,应考虑风向、气温和可燃液体的特性等,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3)在使用可燃液体时,如洗涤操作等,应尽量在密闭状态的装置或容器内进行,操作中产生的可燃蒸气应采取强制通风等措施排出。
  (4)可燃粉尘应尽量在密闭装置或容器内进行处理。在开敞状态下处理时,对悬浮和飞散在空气中的粉尘,应采取强制通风方法排出。
  5、避免剩余物料存在
  使用过或使用剩余的可燃液体,尤其是挥发性高的可燃液体,应贮存于指定容器中。对容器内残留少量无用的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应及时用空气、氮气、水或水蒸气等进行彻底清洗。对剩余或堆积不用的可燃粉尘,应及时清除。
  (二)防止可燃气体、可燃液体和可燃粉尘泄漏
  1、防止物料泄漏
  (1)容器封口,配管、阀门、搅拌轴及仪表等的连接部位易磨损产生泄漏,因此,在设计和施工时应特别注意保证质量,在使用中应定期检查和维护。对密封垫圈等易损件应及时更换。在操作阀门时,应注意不要用力过猛。
  (2)应在易于泄漏可燃气体和可燃液体的设备和装置上,设置泄漏检测仪器(如可燃气体报警器)。同时,应尽量对处理量和使用量进行定量管理,以便尽早测出初期的泄漏。
  (3)贮存可燃液体的容器,应设置液面检测仪表(如液面计),以避免液体由容器内溢出。在贮存液体设备的易泄漏处应设置接收泄漏液体的托盘或槽等。
  (4)在设备维修时,应事先将设备内的可燃气体或液体抽出来,并检查设备内确无残留,以防止发生泄漏事故及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5)为了防止粉尘泄漏,应尽量使设备、装置和配管内的压力稍低于大气压力。
  (6)向袋子或容器内装入可燃粉尘时,应将其开口面积限制在必要的最小限度,尽量采用漏斗或溜槽进行装入作业。
  (7)向容器和装置装入和放出可燃粉尘时,为了防止因呼吸作用产生泄漏,应在其呼吸作用部位设置袋式过滤器。
  (8)为了防止泄漏事故的发生,在易泄漏部位应设置必要的泄漏检测仪器。对设备、装置和配管等,应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2、做好安全放空
  可燃气体和可燃蒸气不应在室内放空,应采用放空管将气体导至通风良好的室外。若不能直接向室外放空时,必须采取强制通风等必要的防火防爆措施。
  预防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基本对策(二)
  (三)防止可燃气体、可燃蒸气滞留
  1、利用自然通风
  (1)大量处理可燃气体和可燃液体,应尽量在通风良好的室外进行,与此有关的设备和装置等,亦应安装在室外,或安装在半敞开的建筑物内。
  (2)在大量处理可燃气体和可燃液体的场所,为了防止气体和蒸气的滞留,应考虑风向的影响。在室内处理可燃气体和液体时,应尽量将窗和门敞开,做到通风换气条件良好,且应严格控制和消除点火源。
  2、利用强制通风
  (1)在通风不良的场所,如门窗少的建筑物内、较密闭的设备内、排液沟等,处理可燃气体和液体时,应装设送风用和排风用的强制通风机械装置。
  (2)在使用可燃液体进行喷漆、洗涤等工序及产生可燃气体和可燃蒸气的工序,应设置送风用和排风用的强制通风机械装置。
  (四)防止可燃粉尘的悬浮、飞散和堆积
  1、利用强制通风
  在下列情况应设置送风用和排风用的强制通风机械装置:(1)在开敞状态下处理可燃粉尘的场所;(2)在易于泄漏可燃粉尘的场所;(3)由于研磨、粉碎等产生可燃粉尘的场所;(4)清除设备上的粉尘及对设备进行维修的场所。
  2、对建筑物和装置等的要求
  (1)建筑物和装置等应不易堆积可燃粉尘,而且应便于清扫和清除可燃粉尘。
  (2)配管等的弯曲部分、连接部分和防护罩等的构造,应便于清扫和清除堆积的可燃粉尘
  (3)为了防止粉尘大范围的悬浮和飞散,开敞状态下处理可燃粉尘的设备和装置,应在必要的地点设置隔墙等。
  (五)限制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1、惰性气体保护
  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惰性气体有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烟道气等。惰性气体因其不燃且无助燃作用而作为保护气体,用于限制可燃气体、可燃蒸气及可燃粉尘与空气等助燃性气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惰性气体一般用于下列场合:
  (1)生产和处理可燃气体和可燃液体的设备,其气相空间可用惰性气体稀释和置换;
  (2)可燃固体的粉碎、研磨及可燃粉尘的筛分、混合和输送可用惰性气体保护;
  (3)爆炸性危险场所中使用非防爆电器或仪表等可充氮气保护;
  (4)可燃液体可用惰性气体如氮气进行压送;
  (5)使用气体燃料或液体燃料的反应炉膛,在点火之前可用惰性气体置换炉膛内的气体;
  (6)有爆炸危险的工艺设备在停车检修时可用惰性气体清洗和置换;
  (7)有爆炸危险的工艺设备、贮罐等,可配备惰性气体管线,以备在发生泄漏事故或发生小范围火灾时进行稀释或灭火。
  2、设备结构及工艺条件的限制
  (1)处理比空气轻的可燃气体的设备,应尽量在设备上部设通风换气口,达到自然通换气的目的。
  (2)可燃液体贮罐如轻质油罐,应尽量采用没有气相空间或气相空间较小的浮顶罐。(3)可燃液体贮罐和容器应在底部设置排液装置,使贮罐和容器在使用后不残留液体。
  (4)处理可燃粉尘的设备和管道,其容积或直径应尽可能小。处理粉尘量要尽可能少,要保证粉尘浓度低于爆炸浓度下限。
  (5)在处理可燃粉尘时,应尽量不混入可燃气体、可燃蒸气和可燃液体,以免降低爆炸浓度下限和最小点火能量而使爆炸性混合物易于引爆。
  (6)附着在袋子和容器上的可燃粉尘,不要将其强行扫除或振动下来,应在指定地点,利用适当方法将粉尘除去。
  (7)在石油化工等生产中的负压操作装置,应保证装置及配管等整个系统的密闭性,严防外界空气吸入系统内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8)对于生产、使用、处理及贮运可燃气体和可燃液体的设备和容器,应严格控制温度、压力、物料配比、投料顺序及速度、危险杂质含量和原料纯度等工艺条件参数,防止可燃气体和可燃液体因受热受压及剧烈反应失控而急剧膨胀,造成设备或容器首先发生物理性爆炸,随后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再发生化学爆炸。
  上述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基本对策在实际运用时,应与有关的防火规范及具体工艺技术规程相结全,还需应用消防燃烧学、建筑防火、电气防火及现代灭火设施等专业知识,才能制定出具体可行的措施。
  烟气的危害及防排烟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物内各种室内用品及家具利用合成材料的数量和品种越来越多,不仅热量释放速率变化快,其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也变得更为复杂,火灾烟气已成为对人的生命安全威胁最大的因素。据美国消防界统计,因火灾而死亡的人中80%是由于吸入毒性气体而致死的。
  一、烟气造成群死群伤的几起典型案例
  1994年11月27日,星期日,辽宁省阜新市,耐不住寂寞的青年男女纷纷涌向艺苑歌舞厅。13时28分左右,一男青年将燃烧的报纸点燃烟卷后又塞进座下沙发引起火灾。大火迅速蔓延,这场大火造成233人死亡,20人烧伤。同年12月8日18时18分,新疆克拉玛依市友谊馆舞台光柱灯高温烤燃特利灵质地的纱幕引起火灾,死亡325人,烧伤130人,绝大多数为7至15岁的中小学生。2000年12月25日晚,河南省洛阳市东都商厦因操作工人在地下室违章电焊引起火灾,浓烟迅速蔓延至四楼歌舞厅,造成309人死亡。
  这三起火灾的严重后果,无不是因室内有大量可燃物,燃烧时产生大量浓烟和有毒气体并迅速蔓延,加上没有采取有效的通风排烟技术措施而造成的。大多数死者均系在浓烟中呼吸进有毒气体,昏迷窒息而亡。洛阳&12&25&特大恶性火灾事故调查小组成员、国家安全生产专家、公安部消防局高级工程师杨志杰痛心地描述了夺命浓烟中300多条生命离去的最后一刻:晚7时,该店的养护工在负一层、负二层的楼梯口违章电焊,飞溅的火花从钢板中间掉进负二层的沙发、家具中间,引起火灾。东都商厦是地下两层、地上4层的方形建筑,四角原本都有上下的楼梯,但被多家单位分别用铁栅栏层层分隔。由于地下楼层着火,没有窗户散烟,加上地上一、二楼窗户紧闭,楼梯间像4个巨大的烟囱,把浓烟迅速吸到顶层四楼正在举行圣诞舞会的歌舞厅。燃烧的沙发烤着墙上的化学涂料,浓烟中的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有毒成分越来越浓。正常情况下,只要这几种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超过3%,房间里的人就会在一、二分钟内失去知觉,窒息而亡。突然的浓烟使舞厅混乱不堪,整个舞厅漆黑一团。大火熄灭后,四楼没有一点被烧过的痕迹,但遍地都是尸体。
  二、烟气的产生及危害
  烟气是由燃烧或热解作用而产生的,散发于空气中能被人们看到的燃烧产物叫烟雾,实际上烟雾是由浮游在空气中的微小固体颗粒、微小液滴及气体和蒸气组成,颗粒的大小在0.01~10微米。烟气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所引起的窒息和对人体器官的剌激以及高温作用等方面。
  大部分可燃物质都属于有机物,它们主要由碳、氢、氧、硫、氮、磷等元素构成,燃烧时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氢化氰、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二氧化氮、氨气等。这些气体达到一定浓度时,对人体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例如氰化氢(HCH)是一种迅速致死、窒息性的毒物;二氧化氮(NO2)对肺剌激性强,能引起即刻死亡以及滞后性伤害;氨气(NH3)有剌激性,有难以忍受的气味,对眼、鼻有强烈刺激作用;氯化氢(HCL)是呼吸道刺激剂,吸附于颗粒上的HCL的潜在威胁性较之等量的HCL气体要大。
  三、烟气在建筑物内蔓延规律
  1.烟气在着火房间内向上升腾过程中,遇到顶棚后向四周水平扩散并受到周围建筑围护体的阻挡和冷却,有沿墙向下流动的趋势,烟气不断产生,上部烟层逐渐增厚,到达门窗开口以下时,通过开启的门窗洞口向室外和走廊扩散。如此时门窗关闭,烟层将继续增厚,至室内温度升高到一定值(一般为200~300℃)时,门窗上的玻璃破裂,烟气从门窗的缺口处向室外和走廊扩散。
  2.烟气在走廊内流动时,从房间内流向走廊内的烟气,开始附贴在天棚下流动,流动的速度一般为每秒0.5~0.8米,由于受到冷却和空气混合,烟层逐渐变厚。火灾实验表明,在火势旺盛阶段,烟气从室内流出后呈层流状态沿走廊的天棚流动,并且烟层厚度经过20米至30米距离也不会变化。但在流动过程中,烟层如受到梁和其他突出物的阻碍,以及受到室外空气进入或通风空调系统气流的干扰,其层流的距离将会缩短而形成紊流状态。
  3.烟气沿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等竖井流动时,当室内空气温度高于室外时,气流将通过建筑物中和面以下的各层外墙进入,由于室内外空气容量的不同而产生浮力。建筑物内上部压力大于室外压力,下部的压力小于室外压力。当外墙上有开口时,通过建筑物上部的开口,室内空气流向室外;通过下部的开口,室外空气流向室内。这种现象就是建筑物的烟囱效应。这一现象平时对建筑物内空气的流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火灾时,由于燃烧放出的大量热量,室内温度快速升高,建筑物的烟囱效应更加显著,使火灾的蔓延更加迅速,垂直向上的速度约3~4米/秒。
  四、采取的防排烟技术措施
  1.对建筑材料和家具的阻燃处理,减少烟气的产生
  烟气是可燃(B2级)材料燃烧的产物。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应为一、二级,其承重构件应采用不燃材料,非承重构件也应采用不燃材料,仅条件非常困难时可采用少量可燃材料。在室内装修时,须尽量采用不燃(A级)或难燃(B1级)材料,特别是顶棚应采用不燃装修材料,顶棚材料燃烧性能应高于墙面,墙面应高于地面;一般规定楼梯间的装修材料应采用A级;门厅和走道的顶棚应采用A级材料,其墙面和地面的装修材料应采用不低于B1级材料。对可燃材料(如木质材料、纺织物)应作阻燃处理;使用的电气线路应选用低卤类绝缘层线缆;对有机物(如塑料)材料应进行抑烟剂技术处理,以减少烟气生成量和毒性。
  2.控制烟气水平、垂直方向蔓延速度,延长烟气危害来临时间
  根据消防技术规范要求,在建筑物的水平方向应设置防烟分区,防烟分区不得跨越防火分区,面积不超过500平方米,采用梁、防烟垂壁(高度不小于500毫米)、隔墙等围护设施将烟气临时控制在一定区域内,阻挡烟气在水平方向迅速蔓延;在每层对管道井、电缆井、玻璃幕墙与外墙之间的空隙应采用防火堵料进行封堵,使烟气不能自下而上自然流动;对电梯井、楼梯间,应采用设置前室、封闭楼梯间,入口设置向疏散方向开启的防火门,阻隔空气流动路径,以减小烟囱效应,防止烟气迅速进入。
  3.设置通风、排烟设施,及时消除烟气
  在房间、内走道、楼梯间的外墙上设置可开启窗户,窗户面积不应小于房间面积的5%、走道的2%,*外墙的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2平方米,如果能保持室内空气流动,烟气就能够自然排出。如房间、内走道没有自然通风排烟条件,则应增设机械排烟设施,排烟量应按防烟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60立方(当排烟风机负担两个以上防烟分区时,应按最大防烟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120立方)计算;排烟口应设在顶棚下或墙上侧,不应紧*出口,以及时排除烟气,自然或强制排烟系统经常被用于控制烟气使之保持在一定的高度,因而使在烟气下面逃生成为可能。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或建筑高度超过50米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居住建筑的楼梯间及前室应设机械送风防烟设施,增大楼梯间(40~60Pa)及前室(20~30Pa)内气压,与走道形成一个气压差,以阻止烟气从内走道渗入,使人们能够从无烟的楼梯间到达室外地面。
  4.发展化学消烟技术
  理论上火灾烟气中有毒成分为一些酸性物质或可溶于水的物质,烟气的本质是一种气溶胶,因此向烟气喷洒能中和酸性物质的化学药剂和水,可消除烟气中的大量有毒物质,或使气溶胶凝聚消除烟气的减光性,从而使人们能从烟气中安全逃生。为此,我们应加强对此项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利用。
  家居失火应急十要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难免会碰到这样那样的意外和灾难,其中家居失火便是一种。因此,普及必要的防火知识及时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下面介绍家居失火应急十要:
  一、初起火易扑灭,在消防车未到前,如能集中全力扑救,常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二、要早报警,报警愈早,损失愈小。牢记火警电话&119&。
  三、要先救火,后搬运财物,片刻延误,易成巨灾。
  四、要沉着冷静,有序撤退。倘若争先恐后,互相拥挤,阻塞通道,会导致自相践踏,造成惨剧。
  五、下楼通道被火封住,欲逃无路时可将被单、台布撕成布条结成绳索,牢系窗槛再用衣角护住手心,顺绳滑下。
  六、邻室起火,万勿开门,应跳入窗户阳台,呼喊救援或用前法脱险。
  七、烟雾较浓时,不必惊慌,宜用膝、肘着地,匍匐前进,呼吸要小而浅。
  八、在非上楼不可的情况下,必须屏住呼吸上楼。因为浓烟上升的速度是每秒3&5米,而人上楼的速度是每秒O.5米。
  九、逃离时,要用湿毛巾湿衣服、布类等掩住口鼻。带婴儿逃离时,可用湿布轻蒙在他的脸上,一手抱着他,一手着地爬行逃出。
  十、逃离前必须先把着火房间的门关紧。特别是在住户多的大楼及旅馆里,采用这一措施,使火焰、浓烟禁锢在一个房间之内,不致迅速蔓延,能为本人和大家赢得宝贵时间。
  家庭冬季安全防火二则
  随着冬季的来临,居民家庭电、气、火的使用量增多,一些不安全隐患也相应增加。那么家庭安全过冬须要注意哪些呢?
  怎样安全使用火锅
  冬季天气寒冷,一家人围着暖融融的火锅用餐,其乐融融,但火锅若使用不当,则极易酿成事故,因此居民了解一些安全使用火锅的常识很有必要。
  居民购买火锅时,应注意产品质量,防止购买未经检验的劣质产品。火锅使用前,要先熟悉掌握使用方法和安全常识。若使用的是炭火锅,要在火锅底下垫一只盘子,少放一点清水,以防高温烤坏桌面甚至引起火灾。若使用的是液化石油气火锅,使用时应防止气体泄漏。点火后,随时注意燃烧情况调节火焰,防止汤水沸溢,灭火跑气,造成煤气中毒或火灾爆炸事故,不用时要切断气源。若使用的是电火锅,通电源时,电源线要先接火锅,后接电源,切勿使食物溢出,若溢出,要先断电源。后擦干净,火锅用完后要切断电源。若使用的是酒精火锅,在火锅上应放一只盘子,以为防止酒精泼向明火,引起起爆燃。使用时应先将酒精倒入酒精盘内,再点火,绝对不可向燃着的火锅加酒精,若需要添加酒精时,要待明火熄灭后,锅体温度下降了再加。
  如何预防电热毯引起火灾
  年老体弱者在寒流到来时都喜欢使用电热毯,但电热毯连续通电时间过长如无恒温保险装置,容易引发火灾事故。另外,电热毯长期受揉搓而断裂,也会引起火灾。预防电热毯引发火灾,首先要注意绝缘、防止短路。电热毯如有破损,切不可随意拆修,要请专业人员修理。为了防止一时疏忽忘记切断电源,可以使用三通插头,一头插电灯,一头接电热毯,这样,入夜开灯时电热毯便通电升温,睡觉关灯后电热毯也随之断电。小孩睡觉最好不用电热毯,以防小孩尿床引起触电。电热毯应尽量避免折叠、受潮。长期不用的电热毯再用时要仔细检查有无漏电现象。一旦电热毯起火,首先要断电源,再设法将火扑灭。
  家庭消防安全对照表
  本对照表共20小题,这些检查项目主要是针对家庭中经常出现的消防安全方面的问题编制的,您可以定期对照这些题目进行一下自查,发现问题后及时改进。这样,您才可能有一个安全的家。
  1、家中电线有无老化、破损现象。
  2、电气线路有无超负荷使用情况。
  3、电气线路上的插头、插座是否牢*。
  4、家中所用保险丝是否有洞、铁丝代替现象。
  5、是否按使用说明书正确使用家用电器。
  6、家用电器出现故障后是否仍带病工作。
  7、照明灯具是否离可燃物太近。
  8、楼梯、走道、阳台是否存放易燃、可燃物。
  9、家中是否存放超过0.5公斤的汽油、酒精、香蕉水等易燃易爆物品。在使用汽油、香蕉水时是否远离明火、通风良好。
  10、是否在家从事易燃易爆物品生产、加工、经营活动。
  11、易燃物品是否远离火炉、燃气炉灶。
  12、炉灰在倾倒之前是否完全熄灭。
  13、是否用汽油等易燃液体帮助生火。
  14、炉火与燃气炉灶是否同室使用。
  15、燃气管道安装是否牢固、软管是否老化。燃气管道、阀门处是否漏气。燃气炉灶处是否通风良好。
  16、家庭装修材料是否大多使用难燃、不燃材料。
  17、您家中的废纸、书报是否经常清理。
  18、火柴、打火机等物品是否放在儿童不易取到的地方。
  19、在每日就寝前或离开住所前,是否拔掉电源开关,是否熄灭香烛等明火,是否关掉燃气炉灶的气源开关等等。
  20、家中是否配置了简易灭火器具。是否制定了火灾逃生预案。
  居民住宅谨防电气火灾
  近年来,家庭安装使用的电器设备越来越多,如空调器、微波炉、影碟机等等,使得家庭中用电的总功率大幅度上升。我国普通居民楼居室的电源导线一般设计为6&10安培,总负荷不宜超过去时瓦,当用电总功率超过2000瓦时就存在电线短路起火、电表烧毁的可能。从我市近两年发生的火灾来看,约有一半是由电引起的,最常见的莫过于超负荷电线短路、接触不良等原因引起。那么,居民住宅中如何安全用电呢?人认为关键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配电盘的布置。配电盘上装有熔断器,在熔断器中以安装有保险丝,当通过保险丝的电流超过允许的安全数值时它就会熔断,因此不能将配电盘布置在堆放有可燃物品的上方,防止炽热的熔珠落后将物品引燃。保险丝的熔断电流通常为额定电流的1.5&2.0倍,对家庭中正常用电时各用电器总功率之和不超过去时1100瓦的选择5安培的保险丝就可以了,当通过它的电流超过7安培时就会自动熔断达到保护的目的。如果选用的保险符合规格但又经常熔断电源线路或用电器具有音量,应及时的查找原因清除隐患,切不可随意更换粗保险丝或干脆用铜、铁丝代替使熔断器起不到保护作用。对单相电度表选择也要参照用电总功率,只要保证用电时通过它的总电流不超过电表自身的额定电流就可以了另外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安装漏电保护器,当家庭中发生人员触电等事故时它可以及时动作并切断电流。
  2、电线的选择。目前很多家庭使用的电源线路大多还是十几年前或更早建房时敷设的,与现代家庭电气化的要求不相适应。首先是电线绝缘层经过十几年使用逐渐松散老化会造成轻微漏电,严重时会造成短路起火,因此要更换电线。还有用电负荷对电线的要示,如果家中电线的安全用电量在于2200瓦(10安培),晚上同时使用电灯、电视、空调等用电器用电量达到达2100瓦,此时再使用一个功率为500瓦的电熨斗电路就超负荷了,如果再使用微波炉就更加危险了。在过负荷情况下使用的电线绝缘层的老化速度会快,如果线芯放出的热量使绝缘层的温度超过250℃电线就会着火,因此对电线的选择要考虑用电电流,然后加以确定。最后还要根据环境正确的选择导线类型,在干燥的屋子里可以采用一般绝缘导线,而在潮湿的屋子里则要采用有保护层的绝缘导线,如铝皮线、塑料护套线等,对经常移动的电气设备要采用软线等等。
  3、合理的布置电线。某户居民信进刚装修过的住宅不久便发生了火灾,后业经变定是在装修时民工将电线直接敷设在墙裙里,电线短路引燃了墙裙。对电线采取明敷时要防止绝缘层受损,通过可燃装饰物表面时要穿轻质阻燃套,有吊项的房间其吊顶内的电线应采用金属管配线。对于需要穿过墙壁的电线为了防止绝缘层破损应将硬塑料管砌于墙内,两端出口伸出墙面约1厘米。
  4、正确的使用家用电器。对于电视机、收录机等家用电器使用完毕后不仅要将其本身开关关闭,同时还应将电源插头拔下。这是因为有不少用电器其电源开关设计在变压器副边,插头未断变压器内部的线圈和绝缘层便会短路或炭化而起火。另外,我国各地电肉电压波动较大,在用电低谷时220伏的电源电压其值高时可达到250伏,对一些电容器被击耐压值不够的电器就会发生因电容被击穿而导致烧毁的现象,为此应在线路中增设稳压装置。
  生活用火的防火
  火在人们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目前有些用火正被电气所代替,但明火的使用仍很普遍,如吸烟、照明、驱蚊、宗教活动用火等。由于生活用火不慎极易引发火灾,给城乡居民带来巨大的损失,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秩序,因此,加强生活用火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一、吸烟
  1、火灾危险性
  燃着的香烟头能引起许多物质起火。因为烟头的表面温度为200~300?C,中心温度达700一800℃,足可点燃棉。麻、纸张等固体物质,更易引起各种燃烧气体的燃烧。在下列情况下吸烟更具危险。
  (1)在有蒸发易燃气体或有可燃物的地方吸烟,可使易燃气体爆炸燃烧,失落在可燃物内的火星、烟头可使可燃物质燃烧。
  (2)乱丢烟头或含着香烟寻物等疏忽大意,燃着可燃物起火。
  2、防火措施
  (1)严禁在一切易燃易爆单位、物资仓库和其他一切禁烟区内吸烟。
  (2)禁止在维修汽车和清洗机械零件时吸烟。吸烟时应到安全地带,烟头未熄时不得带人工作场所。
  (3)纠正不良的吸烟习惯,如不准躺在床上或沙发上吸烟,不准在劳动和寻物时吸烟,不准乱丢烟头和火柴梗、乱磕烟灰,更不准将引燃的烟头随处乱放等。
  (4)禁止大风天在室外或野外吸烟,不准带火柴、打火机等火种进入山林。
  二、灯火照明
  1.火灾危险性
  (1)使用电器照明,灯具表面温度过高,玻璃壳受热不匀及水珠溅到高热的灯泡上发生爆裂,掉下的玻璃碎片或灯丝会使可燃物起火。灯头接触不良。灯头与玻璃壳松动。电气线路破损、接头松动等也可引发火灾。
  (2)使用明火照明,明火与可燃物过近,油灯、蜡烛等被碰翻,明火给油灯加油,点着的蜡烛放在可燃物上,用火把。松枝指路或寻找失物等,引燃附近的可燃物,会引发火灾。此外油灯外的油垢被引燃后会蔓延至整个灯体可引起燃烧或爆炸。
  2.防火措施
  (1)采用电气照明的灯具应与可燃物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灯具不得用纸、布等包裹。灯具与地面应高于2米,下方也不可堆放可燃物。灯具所选用的导线应合适,不得随意更换大功率灯具,不得乱拉乱接电线电器。在易受碰撞场所,应安装金属或其他网罩防护。灯具所使用的镇流器,不准直接安装在可燃构件上,应用不燃材料隔垫。
  (2)采用明火照明时不要*近可燃物,最好放在由不燃材料制作的专门&灯龛&内,蜡烛基座应采用不燃材料。使用油灯要加玻璃护罩,并经常清除灯体及罩上的油垢,给油灯加油时必须先将灯火熄灭。对&长明灯&更要严加管理。
  三、小孩玩火
  1.火灾危险性
  喜欢玩火的小孩,一般年龄多在5~12岁,主要表现在学大人做&假烧饭&游戏,在床下或其他黑暗角落划火柴,模仿大人吸烟,在炉灶旁烤、烧食物,随意焚烧废纸。柴草,玩弄火柴、打火机及开关液化气炉具,在室外点火取暖,在可燃物附近燃放烟花爆竹,以及进入危险厂房、仓库内点火玩耍等。极易起火成灾。
  2.防火措施
  (1)家长应对孩子加强管教,使他们认识到玩火的危险性,做到不玩火。要把火柴,打火机等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家中的煤气炉灶(液化气炉灶)等不要让孩子随意开启。对孩子模仿大人吸烟的行为要制止,不准孩子在柴草堆旁或野外玩火。室内、可燃建筑。柴草堆等场所禁止孩子燃放烟花,爆竹,更不准孩子摆弄鞭炮中的火药。家长外出时不能将孩子独自留在家中或反锁在室内,应托人照看。
  (2)幼儿园。学校的老师,应对少年儿童进行防火教育,讲授防火安全知识,引导他们从小就树立防火观念。还可组织少年儿童参观消防队表演,观看防火教育影片等,使防火教育形象化、具体化。
  (3)社会上有关部门和单位也应创造条件,特别是在寒假、暑假及农忙季节,把少年儿童组织起来,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以减少小孩玩火的机会。
  四、驱蚊
  1.火灾危险性
  (1)在牲畜棚点火熏蚊不慎引燃垫地的于草、饲料及木栅栏等。
  (2)点燃蚊香熏蒸驱蚊时,如果火源贴近纸张、布料、蚊帐等可燃物,极易着火。
  (3)使用电蚊香驱蚊时,因电器短路或恒温发热原件烧毁失灵而引发火灾。
  (4)喷雾杀蚊剂中许多采用去臭煤油、酒精、丙烷。丁烷等易燃易爆气、液体力动力,喷杀时如附近有热源,易引发火灾。
  2.防火措施
  (1)点火驱除牲畜棚内蚊子时,要先把周围打扫干净,与饲料、栅栏不可*得太近。
  (2)用蚊香驱蚊时,要远离可燃物,并放在铁支架上或瓷碗、铁盒里,最好用不燃的金属网罩隔开,人离开时应予熄灭。
  (3)用电蚊香驱蚊时,应先检查导线。插头、热敏元件是否完好,每次用毕应拔掉电源插头,冷却后还要做好清理工作。
  (4)使用喷雾剂时,凡有易燃易爆性质的应远离火源,驱蚊后应做好通风。
  五、燃放烟花爆竹
  1.火灾危险性
  (1)烟花爆竹若放置地方不当,受热或撞击、摩擦、压迫,极易爆炸起火。
  (2)燃放时不注意周围环境,落在可燃物上使之起火燃烧。
  (3)燃放爆竹后,带火的纸屑被风吹到周围的可燃物上引起火灾。
  2.防火措施
  (1)城镇居民应严格遵守当地公安消防机关的规定,不在禁放地区燃放烟花爆竹。确需燃放的,须经当地公安机关批准,在指定地点燃放并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
  (2)农村村民燃放烟花爆竹应远离工厂、仓库。公共场所、农贸市场、易燃屋区、粮囤、加油站及其他重要场所。也不准在窗口、阳台。室内燃放。燃放后应仔细检查,发现余火残片碎纸应及时清理。
  (3)小孩燃放烟花爆竹,应有大人在旁看管,并阻止他们燃放危险性较大的品种及取出烟花爆竹内的火药做其他玩具。
  (4)禁止携带烟花爆竹乘坐汽车、火车。船舶和飞机。
  六、宗教活动用火
  1.火灾危险性
  宗教活动中使用的明火主要包括燃灯、点烛、烧香、焚纸等,特别在春节和宗教节日,更是香烟镣绕,烛火通明,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火灾。
  2.防火措施
  (1)蜡烛应有固定烛台,或用低压灯泡代替,香、烛、灯等严禁*近可燃物。
  (2)在殿堂外应设置固定的金属香炉、烛台、化钱炉、香烛亭等,供群众焚香插烛专用,并设专人监管。
  (3)进香群众在殿堂内&坐夜&,等待&烧头香&时,不可使用灯笼照明。
  (4)每日佛事结束后,除长明灯外,其他火种应当熄灭。长明灯本身要设固定灯座或置于瓷盆内,悬挂长明灯的绳子要牢固,长明灯内的油料不可加得太满。
  (5)对进行宗教活动的群众应做好防火宣传,劝阻群众不要在狭小房间、森林等处焚烧纸钱、香烛等。
  单元式住宅火灾的逃生方法
  1.利用门窗逃生
  大多数人在火场受困都采用这个办法。利用门窗逃生的前提条件是火势不大,还没有蔓延到整个单元住宅,同时,是在受困者较熟悉燃烧区内通道的情况下进行的。具体方法为:把被子、毛毯或褥子用水淋湿裹住身体,低身冲出受困区。或者将绳索一端系于窗户中横框(或室内其它固定构件上,无绳索,可用床单和窗帘撕成布条代替),另一端系于小孩或老人的两腋和腹部,将其沿窗放至地面或下层窗口,然后破窗入室从通道疏散,其它人可沿绳索滑下。
  2.利用阳台逃生
  在入场中由于火势较大无法利用门窗逃生时,可利用阳台逃生。
  高层单元住宅建筑从第七层开始每层相邻单元的阳台相互连通,在此类楼层中受困,可拆破阳台问的分隔物,从阳台进入另一单元,再进入疏散通道逃生。
  建筑中无连通阳台而阳台相距较近时,可将室内的床板或门板置于阳台之间搭桥通过。
  如果楼道走廊已为浓烟所充满无法通过时,可紧闭与阳台相通的门窗,站在阳台上避难。
  3.利用空间逃生
  在室内空间较大而火灾占地不大时可利用这个方法。其具体做法是:将室内(卫生间、厨房都可以,室内有水源最佳)的可燃物清除干净,同时清除与此室相连室内的部分可燃物,清除明火,对门窗的威胁,然后紧闭与燃烧区相通的门窗,防止烟和有毒气体的进入,等待火势熄灭或消防部队的救援。
  4.利用时间差逃生
  在火势封闭了通道时,可利用时间差逃生。由于一般单元式住宅楼为一、二级防火建筑,耐火极限为2. 5~2小时,只要不是建筑整体受火势的威胁,局部火势一般很难致使住房倒塌。利用时间差的具体逃生方法是:人员先疏散至离火势最远的房间内,在室内准备被子、毛毯等,将其淋湿,采取利用门窗逃生的方法,逃出起火房间。
  5.利用管道逃生
  房间外墙壁上有落水或供水管道时,有能力的入,可以利用管道逃生。这种方法一般不适用于妇女、老人和小孩。
  6.注意事项
  (1)在火场中或有烟室内行走,应尽量低身弯腰以降低高度,防止窒息。
  (2)在逃生途中尽量减少所携带物品的体积和重量。
  (3)要正确估计火势的发展和蔓延势态,不得盲目采取行动。
  (4)防止产生侥幸心理,先要考虑安全及可行性后方可采取实施。
  (5)逃生、报警,呼救要结合进行,防止只顾逃生而不顾报警与呼救。
  文章来源于:中国安全保卫网
我的电子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商业防火分区面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