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农科院网站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_百度百科
应《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要求,日起,使用互联网服务需要进行帐号实名认证。为保障百度帐号的正常使用,请您尽快完成手机号验证,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是市属的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建于1960年4月,奉浦院区位于奉贤区金齐路1000号,华漕院区位于北翟路2901号。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科院简介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成立于1960年。经过50余年的建设,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学科较齐全、设备先进、学术水平较高、成果转化能力较强、为上海和全国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的地方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
目前,全院下设栽培研究所、林木果树研究所、设施园艺研究所、食用菌研究所、畜牧兽医研究所、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农业(数字农业工程与技术研究中心)、生物技术研究所、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等10个研究机构, 1个综合服务中心和1个综合试验站。拥有17个国家级和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和成果转化平台,8个市级科技平台。馆藏各类中外书刊30余万册。   全院现有在职职工908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55名,国家及地方领军人才16名,高级科技人员221名(研究员95名),硕、博士386名(博士133名),享受71名,拥有1个;形成了粮油作物种质创新与推广应用、园艺作物新品种选育与高效栽培、食用菌种质创制与产业化技术、畜禽新品种选育与健康养殖、生态农业与植物、农产品质量安全与保鲜加工技术、农业生物技术与资源评价利用、现代农业经济与数字农业技术等八大优势学科(领域);与30多个国家或地区开展科技交流和合作研究;编辑出版《》、《》和《食用菌》等7种学术类、技术类刊物;重点培育种子种苗、食(药)用菌、生物疫苗三大科技产业;科技服务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服务全国,在上海和全国各地建有新品种和技术示范基地170余个。50多年来,取得各类科技成果1340余项,获部、市级以上科技奖励成果349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奖励23项,部、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8项;获得专利和植物新品种权、通过审(认)定品种670余件,其中通过国家审(认)定品种45件;发表论文4770篇,出版专著和编著220余部;自2003年起连续九年获上海市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11年获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面对新形势,市农科院将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立院之本,把加速农业科技进步、提升农业科技化水平作为根本任务,把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作为根本宗旨,通过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推广应用科技成果、积极开展科技合作共建、全方位开展农民培训等有力措施,为推动上海发展,为上海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为大力推进上海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科研开发条件
现设栽培、环境科学、植物保护、园艺、蔬菜、食用菌、畜牧兽医、农业科技信息、动植物引种、生物技术、测试和饲料监测等12个研究所(中心、站),院内还设有农业部食用菌遗传育种及上海市遗传育种等重点实验室。 全院研究用房70000平方米,温、网室17000平方米,试验用地70公顷。拥有国内外
先进精密分析仪器设备70余套。 编辑出版“”、“”等近10种学术刊物。建成和开通计算机局域网,通过光纤与中国科技网、国际INTERNET互联网等联通。与3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科技交流和合作研究。
科研开发成果丰富。建院以来,共取得科技成果653项,其中240余项获国家、部市级科技成果奖。在农业部开展的“七五”和“八五”评估中,累计11个研究所进入全国农业科研综合实力百强行列。连续三届获上海市市级文明单位。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学院领导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1]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毛祥东: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2]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院内机构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成立于1960年,是我国建所最早、学科齐全、综合技术力量较强的食用菌专业研究所,现有职工60多人,其中有硕博士学历的人员30多人,已形成食药用菌遗传、育种、栽培和深加工等优势研究领域。近年来我所在我国食用菌未来两大发展方向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工厂化栽培技术方面,进行了从工厂化专用品种的选育,到配套裁培技术,再到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在深加工技术方面,进行了加工专用品种的选育、配套裁培技术和标准化加工技术的研究。我所现有农业部“上海出口食用菌优良菌种标准化繁育中心”;农业部“”;“上海市食用菌工程中心”;“微生物分室” 等国家和上海市的科研平台,配备了国际一流的研究设施和设备。经历了近五十年的艰苦创业,已承担部市级项目上百项,获得国家、农业部和上海市的各种奖项四十余项,在国内外的各类期刊杂志上已发表了学术论文700多篇。我所选育出的优良菌种、研制出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已辐射全国各地,有的甚至还输出国外。
通过与高等院校的合作,我所已形成了以培养初中级食用菌专业技术人员到以培养硕士、博士生为主的培养体系。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信息所合办的《》(双语版)、《食用菌》为广大食用菌界的同仁提供了一个展示和交流科研成果的舞台。现在我所以与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每年都会进行双边的互访人员交流,我所有一批优秀青年学子从国外学成归来,在科研中发挥着中流砥柱作用。通过多年争取,我所于2005年成功地举办了我国首个食用菌国际大会—第五届世界食用菌生物学及产品大会,这次会议为提高我国食用菌领域在国际上的地位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另外我所还承担了多期科技部、农业部的食药用菌国际培训班,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培养上百名食药用菌的技术骨干。
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方面我所也已成功地跨出了一大步,所全资或合资的上海百信食药用菌科贸有限公司、和上海国森生物科技公司为所的成果转化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信息所
农业发展简史
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成立于1985年,前身为科技情报研究室,现有职工58人、其中科技人员26人、高级科技人员10人,研究所主要从事理论体系研究、市场研究、农业技术经济研究、农地资源管理研究、农村发展规划研究、区域农业研究、科技兴农研究、农业科技政策研究等。
研究所设有:研究中心(暨农业经济研究室)、《上海农业学报》、《食用菌》、《》、《》编辑室、图书馆、查新检索和科技信息服务部等机构。
近年来为各级领导、政府和“三农”建设做了大量的决策咨询工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政府决策咨询奖、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出版专著16部,发表论文500余篇。
《上海农业学报》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食用菌》为中文核心期刊。所创办的期刊曾进入中国农业核心期刊、获全国优秀期刊奖、全国农业期刊“金犁奖”、上海市优秀期刊一等奖等。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设施园艺所
成立于1960年,是上海市级唯一从事蔬菜、瓜果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的专业研究机构,现有职工134名,其中科技人员46名,(高级研究人员19名,硕博士18名)。技术力量强,实验仪器设备先进,是国内技术实力雄厚的研究机构之一。设有设施园艺技术研究室、叶菜类蔬菜研究室、引种和特色蔬菜选育研究室、西甜瓜育种研究室、种子加工研究室等;是上海市设施园艺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绿叶蔬菜良种繁育中心和上海市国家蔬菜品种改良分中心的技术依托单位。
本所在全国率先育成了一系列(杂交)品种夏光、寒光、争春、延春、等,实现了甘蓝配套周年供应;先后育成的、夏冬青、小叶青、新矮青等10余种系列青菜品种在全国范围内广受欢迎;此外还推出了番茄系列、黄瓜系列、茄子系列、南 瓜、、、、生菜、、西瓜等新品种以及引进特色品种。
目前正以科技创新为重点,立足上海、辐射、面向全国,力求与广大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农民亲密合作,以优质的产品质量,新、优、特园艺品种的开发与推广,良好的社会信誉,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瑞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始建于1993年,是上海农业科学院隶属的集科研、生产、进出口贸易的科技型企业。公司依托农科院荟萃了一批从事食用菌、畜牧兽医、农产品检测的中高级科研人员的科技人才优势;食用菌开发雄厚的技术力量和众多食用菌生产的示范基地。
上海瑞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较早取得上海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批准的享有自营进出口权的公司,拥有农业部颁发的农业种子进口许可证,是中国农业部全国畜牧兽医总站所属北京康牧兽医药械中心指定的代理进出口商。
公司以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食、药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开发出了以天然食、药用菌及天然农作物为原料的五大系列58个产品:以、为主的灵芝系列产品;特色食、药用菇类系列产品;虫草系列产品;等食、药用菌科研中试系列健康食品;其他。公司先后承担了上海市农委市科委的许多食药用菌的科研攻关项目,2008年获得了灵芝茯苓多糖胶囊的食健字号, 2005年申报了猪苓多糖固体发酵技术的专利。公司产品在食、药用菌行业中有很大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公司已在上海组建了9个产品销售网点。公司产品不仅在上海地区销售,全国各地都纷纷向公司订购。灵芝破壁孢子粉等产品还销往台湾、香港、美国、加拿大等国。
公司产品严格按照保健食品GMP规范生产,公司常年提供各种食、药用菌科研中试系列健康食品,各种优质食用菌和精装礼品;同时能按客户要求,代加工各种质量稳定、性能优良的食、药用菌和中草药的和多糖提取物。热忱欢迎国内外客户莅临公司指导、洽谈业务、共展宏图。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科立特农科(集团)
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出资组建的全资公司,成立于2003年9月,注册资金1亿元人民币。集团以资产为主要纽带,以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产品供需为联系,依托上海农科院雄厚的科研力量、丰富的品种资源、广泛的科技示范基地和品牌优势,着力打造种源农业,做大做强种子种苗、食药用菌和生物疫苗,立足上海,服务长三角,辐射全国。
集团是集科研和产、加、销结合的经营实体,拥有3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尚绿、都市绿色等知名商标5个,专利技术20多项;拥有GMP车间1个;拥有近100个农作物及菌种审(认)定品种。目前,集团下属控股(参股)企业12家, 员工近300人, 行业涵盖种子种苗繁育、兽用生物制品研发和生产、自营进出口贸易、房产开发、绿化养护和工程建设、和工厂化生产、农业生物工程、食品保鲜、电子加速器、自控玻璃温室制造、农作物良种繁育及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等方面。
集团控股(参股)公司:
上海东亚房产开发公司,,,,,,上海通运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上海永业农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国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百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隶属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是全资子公司。
公司依托、上海市天然药用资源研究与开发中心雄厚的科研力量及遍布全国的食(药)用菌基地,专业从事食(药)用菌科研、生产和销售,是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
百信公司建有3000多m2的现代化保健食品工厂,并通过国家保健食品,是中试生产基地和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上海市天然药用资源研究与开发中心的食(药)用菌研发基地与科研成果物化平台。公司已通过和HACCP双认证,并具有国家颁发的食用菌制品和QS证。公司的千喜牌灵芝破壁孢子粉、渴片、康灵片获得国家保健食品证书,并拥有二十余个食字号产品。
百信公司以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产品供需为纽带,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和先进生产设备致力于开发和生产高纯正、高品质、高标准的食(药)用菌系列产品,全力打造农科产业健康平台和科研成果物化基地。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果林所
上海农科院作物所、上海农科院林果所隶属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栽培研究所于1960年建立,林木果树研究所于2002年新建。研究所实行一套班子二块牌子;现有职工74人,其中科技人员58人(高级研究人员34人;硕、博士39人);下设:水稻育种研究中心、油菜研究室、果树研究室、花卉研究中心(花卉、苗木、选育)、农产品保鲜加工中心、玉米育种及水稻组织培养等研究室组,和等科技实体。
研究所主要从事优质、高产、抗病的水稻、油菜和玉米等作物新品种、新组合选育,林木、果树、花卉的引进和新品种选育及相关植物生物技术研究,农产品保鲜加工研究和灭菌服务及作物新品种的种子种苗开发和科技兴农服务。建所以来,主持获得国家科技发明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全国重大科技成果奖5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主持获得省市级科技成果奖78项,其中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1项、二等奖31项、三等奖31项,上海市星火二等奖2项,上海市发明创造专利二等奖1项,上海市农业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兴农推广三等奖1项;育成各类作物和果树新品种104个;研究总结和推广了一大批农作物高产、优质、省工的栽培技术。
近年来,研究所以农业科技创新为重点,不断调整研究内容,拓展新的研究领域,在优质杂交、、和果树研究方面居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其中沪油系列双低油菜新品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已经成为主栽品种,杂交水稻、优质桃、梨和蔬用玉米新品种推广面积逐年扩大,为优化种植业结构、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2002年全国农林科研机构科技竞争力评估为百强研究所之一,2006年农业部科研机构综合评估为百强研究所之一。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所
是由原环境科学研究所与植物保护研究所于2002年7月合并组建而成,现有职工76人,其中科技人员62人(高级职称20人,博士学位8人、硕士学位29人)。下设应用微生物、有害生物防控、植物营养、环境保护、农药残留5个研究室以及“上海东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1个科技型企业。“上海市监测站”和农业部药检所定点“农药残留分析实验室”设在所内。本所还是农业部农药田间药效登记试验资质认证单位。
根据上海的发展需要,结合自身优势,以绿色生态和持续发展为指导原则,研究所确立了以设施农业条件下植物的水肥现代化调控技术、农作物和城市绿化有害生物的监控及综合治理技术、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治理和保护技术、有益微生物的开发和应用技术等为重点研究邻域、发展方向。
目前承担着国家及市级等各级科研项目30余项。自90年以来,主持获省、市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40多项。其中“高浓高效复合与专用肥料产销服务一体化开发”获上海市科技兴农一等奖;“北冬虫夏草人工高产栽培技术及工厂化生产研究”、“改进上海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综合治理”、“草坪杂草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及其推广应用”、“上海农村环境保护战略研究”、“叶面营养机理与营养液研究”、“上海市郊畜禽场畜禽粪便处理利用对策及小型示范工程研究”、“现代化温室肥料国内配套及其肥水运筹管理研究”等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近年来生态所与加拿大国际磷钾研究所,日本东京大学、神户大学、琵琶湖研究所,澳大利亚联邦研究院等单位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关系。原环境科学研究所和植物保护研究所在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研究开发能力综合评估中,两次被农业部授予“百强研究所”称号。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所
现有职工44名,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1名,硕、博士22名,下设植物细胞工程研究室、植物基因工程研究室、转基因检测与安全评价研究室以及上海永业农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延农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是成员及日常管理单位。
生物所主要围绕上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生产和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基因分离、克隆与元件构建和高效平台建立;通过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技术的有机结合,培育优质、抗病、抗逆的农作物新种质、新品种及中草药系列新产品;研究利用植物反应器生产饲料添加剂、酶制剂等生物工程产品;研究利用对及其加工产品进行检测和安全性评价。
近年来,生物所承担了大量国家级和市重大科技项目。育成DH系列新品种、新品系;研制出生产酶制剂、饲料添加剂等生物工程新制剂;研制出检测准确性高、速度快、且廉价实用的试剂盒。共取得科技成果60余项,其中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已获得发明专利4项;新品种审定证书3份;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认定证书3份;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国家级学报论文30余篇;培养硕、博士生20余名。
所长:黄剑华(研究员、博士)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束能辐照
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的下属企业,专业从事加工研究与开发30余年,拥有丰富的辐照加工经验和雄厚的技术基础以及先进的硬件设备。公司现有一座装源量15万居里的钴源辐照装置,一座从日本IHI引进的能量10Mev、功率10kw的电子直线加速器辐照装置。公司已经通过德国TUVps的ISO);ISO11137/EN552和等质量体系认证。
公司电子加速器辐照设备坐落于上海农业科学院奉贤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园内,园区位于上海市现代农业院内,园区北靠,南临。周边有、亭大高速公路,黄浦江、、和浦南运河依傍而过,交通极具便利。
公司拥有完备的剂量及细菌检测手段,并始终坚持“质量第一、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给我们一个机会还您一个放心,真诚期待您的光临。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基因中心
是于日揭牌成立的,是隶属于上海市人民政府、挂靠、委托管理的公益性事业法人单位,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首席科学家负责制。是一个从事农业生物基因资源研究的公益性科研单位,其宗旨是:立足上海、面向全国、接轨世界,为我国农业的持续发展准备物质与技术基础。主要研究任务为:农业基因资源的收集保存、研究评价、繁育创新和开发利用以及发展相关技术。
基因中心现设有办公室、实验室、基因资源库、数据库、实验基地等部门,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上海)分中心和国家植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种质资源分室挂靠基因中心。在编职工19人,非在编职工24人,硕博士、博士后研究生45人。
基因中心建有目前国内唯一的综合性农业生物基因保存库,包括低温低湿和液氮两套保存系统,可实现30万份种质资源的长、中、短期保存;现代化的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实验室,可实现优异种质的综合评价与鉴定,有利基因的发掘、分离与转移以及主要农作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和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目前,基因中心收集保存的种质资源已达10万余份,对外提供2万余份次,包括主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油菜、蔬菜和花卉以及和遗传工程材料。在水稻功能基因资源的收集保存方面也已形成特色。
基因中心现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农业部948重大专项、上海市科技发展和上海市科技兴农等重大、重点项目以及美国等国际合作项目三十多项。
从有利于国家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以及环境安全出发,中心的部分科学家将发展作为研究重点。至2003年,育成了全国南方第一个节水抗旱稻品种“”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并成为南方稻区品种区域试验的对照种;2004年,选育的“”、“”相继通过国家和上海市审定。更为重要的是,中心育成了全球第一个不育系,并实现了三系配套。节水抗旱杂交稻“”和“”已通过上海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开始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这是全球旱稻发展史上的大事,具在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研究成果《栽培稻节水抗旱种质评价、创新和新品种选育》和《水稻基因资源创新与分子技术育种》分别获得2005年度和2007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质标所
(以下简称:研究所)由(上海)、和于2006年4月合并组建而成,行政隶属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2007年1月研究所通过了实验室国家认可和上海市计量认证评审,具有独立对外开展农产品安全检测的能力。其中,农业部食用菌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上海)也是农业部授权并经过国家计量认证的部级食用菌专业质检中心;上海市饲料质量监督检验站是授权的饲料质量监督检验机构、也是上海市饲料工业标准化委员会挂靠单位、上海市市级科技成果鉴定检测机构和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站培训考核基地;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检测中心是中国上海测试中心农业系统测试点。
研究所现有职工34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9人,具有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9人。研究所下设办公室、技术部、仪器检测技术研究室、生化检测技术研究室、标准与认证研究室等部门。实验室配有、氨基酸自动分析仪、超、-质谱分析仪、气相色谱仪、分析仪、、、、半自动、自动脂肪抽提议、、等现代大型精密分析仪器。
研究所以检测技术、质量标准研究和农产品质量认证技术服务为重点研究方向,开展农产品标准化和检测技术研究。研究所目前开展的研究工作包括:兽药和农药残留评价及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农产品安全生产配套监控技术体系的研究、新型添加剂检测技术的研究、农业投入品质量检测技术研究和食用菌生理生化研究等。研究所科研人员主持或参与了多项农产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企业标准的制定或验证工作,其中主持制定有关食药用菌的国家和行业标准14个,负责和参与制定省级地方标准15项。研究所科研人员还承担了多项国家和市重点研究项目,取得科技成果50余项;发表论文160余篇;撰写著作11册;为全国各地培训检化人员1100余人,帮助农业部职业技能考核站考核饲料检验人员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200多人。在保障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研究所还承担农业部或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下达的食用菌、饲料和其它农产品及制品的质量监督和检测技术服务工作,及时为政府部门提供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数据及建议,可进行各类饲料产品的卫生指标和常规指标检测、药物残留分析;开展涉及食用菌、菌种及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检测业务;同时还可以开展其它各种农产品及其制品中有关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有害微生物、毒素、化学毒物、重金属、营养成分、品质鉴定和基因分析,以及农业投入品质量监控和检测等方面的服务,为企业和个人提供科学、准确、公正的检测数据。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于1994年经市科委批准建立,并于1996年4月通过市级验收。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院长吴爱忠任实验室主任;研究员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学术委员会由13名专家学者组成。
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是一个跨专业、跨学科的综合性实验室,涉及植物、菌物和动物三个研究领域,由植物生物工程、菌物遗传育种和动物遗传工程三个研究分室组成。
实验室的研究方向:
根据上海现代都市农业生产和发展中的要求,围绕种源农业、装备农业、创汇农业和生态农业中的关键问题。
(1) 在基因、细胞、和整体三个层次开展动植物种质创新和新品种培育;
(2) 研究建立及其加工产品的检测方法和安全评价体系。
(3) 研究畜禽重大疫病的基因快速诊断方法及转基因克隆动物;研制兽用和基因工程生长免疫调节剂。
实验室注重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技术的有机结合、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的结合。
实验室以应用研究为主,并向应用基础和产业化两侧延伸。
实验室的目标:建成一个具有上海现代都市型农业科技特色的国内一流水平的开放型实验室,成为农业生物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孵化基地、科技创新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为上海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37人。其中,技术职务结构为高级23人、中级10人;学位构成为博士10人、硕士13人、学士9人。实验室成员平均年龄36岁。
实验室近三年承担科研项目90余项。其中,国家和上海市重大重点项目56项。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发表了一批高质量论文,达29.693,其中一篇SCI影响因子为7.06;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项;获得自主产权新品种审(认)定证书35份。成果转化力进一步提高,通过优质、高产新品种的应用推广,累计产生社会经济效益2亿元以上;通过生物工程产品的转让,获得1200万元直接。
实验室分别和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波兰、新西兰等十多个国家以及我国香港特区与台湾地区进行了人员互访、学术交流,有的建立了长期科研合作关系。
实验室在市郊、农场和江浙等地设有科技兴农示范基地,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和推广,有的已经产生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为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实验室以技术为资本,进行科企联合,在1998年与上海永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延中复印工业公司和山东烟台九发食用菌有限公司分别组建了上海永业农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延农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和上海九发食用菌工程中心。在2001年与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组建了上海高农科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实验室分别于1998年11月、2001年9月、2004年12月通过市科委组织的对全市重点实验室的综合评估,均进入市级优秀实验室行列。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院内期刊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农业学报》
《》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和上海市农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季刊、公开发行),1985年创刊,主要刊载农业各学科偏重应用或与应用联系较紧密的未曾发表过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科研简报以及专题综述。设置有:作物遗传育种与栽培、土肥与植保、、现代温室与园艺、畜牧与兽医、农业经济、农业气象、农业环境保护、与保鲜、、科技与区(县)农业等栏目。读者对象为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
《上海农业学报》已成为我国科技核心期刊。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刊和科技部西南科技文献信息中心的中文文献源刊,被(ChinaInfo)数字化期刊群、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维普信息资源系统及北京清华大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分析中心《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年度报告(2003)》,《》的影响因子为0.3657,他引率0.。《上海农业学报》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农业科技文献中心(AGRIS)和国际农业与生物学中心(CABI) 文献源刊。约68%论文题目被《Agrindex》选录,约80%论文摘要被《CABI》选录,还有一部分被《SCI》选录。创刊以来曾获国家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和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称号及优秀农业科技期刊一等奖,并连续获上海市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蔬菜》
《》是和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共同主办的科技专业性期刊,本刊依托上海雄厚的科技和信息资源优势,立足华东,面向全国,旨在为广大蔬菜生产者、经营者提供科技支持和准确的市场导向,从而促进我国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本刊注重科技成果的先进性、新颖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辟有产销论坛、市场聚焦、创汇蔬菜、优新品种、良种选育、栽培技术、植物保护、土壤肥料、食用菌、林果花卉、贮藏加工、国外动态、蔬食苑、专题讲座、广告信息等栏目,报道面广,信息量大,可读性强,一直深得全国读者喜爱。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学报》
《》系由国家科委批准,全国公开发行的学术类刊物。主要为食用菌教学和科研人员、生产单位的技术人员及供销外贸系统和领导机关的专业干部提供食用菌遗传育种、种质资源、设施栽培、菇房管理、病虫防治、生理生化及产后加工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近年来,随着食用菌产业的不断发展、科研队伍的不断壮大、研究领域的拓宽与发展,原《食用菌学报》标准16开,64页版本所容纳的信息量已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同行能够及时掌握食用菌科研的最新动向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农业科技》
《》是由国家科委批准,主管,上海市农学会、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主办,经国家科委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创刊于1971年,已有30多年历史。
《上海农业科技》主要刊登农业科研、开发的新进展和新成果,介绍适用、先进的新技术和新品种,传播农业科技的新知识和新经验。期刊信息量大,读者面广,大多为农业科研、教学、各级管理人员,农技推广、生产人员,农产品加工、经销人员,农村种养专业户及广大农民朋友等。
.学院[引用日期]
.学院[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