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以为得其实没有变其实变了成语

原来如此之成语解析
UID: 316333
经 验: 1739点
威 望: 14点
金 钱: 142金轮胎
魅 力: 14
上次访问:
在线时间: 2425小时
最后发表:
日均发帖: 2.61点
访问页数: 59040
浮生偶记版主
积分5808&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原来如此之成语解析
匆匆又匆匆,转瞬就是一年。
物是人不非,老地方老朋友都也在,只是时代迅猛,论坛已经如纸媒般进入萧条。
好久不发帖了,有些惭愧这个所谓版主。
正好在一个读书会讲解成语,也同时在这里发下吧。
随时指正,随意浏览。
UID: 338302
经 验: 67点
威 望: 0点
金 钱: 16金轮胎
上次访问:
在线时间: 752小时
最后发表:
日均发帖: 0.17点
访问页数: 480
积分616&来自长沙,广州,多伦多&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平安夜坐到大师兄的沙发,哈哈哈
[ 本帖最后由 身在枫国心在华 于
11:03 编辑 ]
湖南长大20年,广东生活20年,现在到加拿大,在加拿大呆20年后,会不会又跑去月球?
UID: 428540
经 验: 334点
威 望: 4点
金 钱: 57金轮胎
上次访问:
在线时间: 2609小时
最后发表:
日均发帖: 1.93点
访问页数: 5173
积分3254&来自昭通&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匆匆又匆匆,转瞬就是一年。
时间真的好快啊
时光时光你慢些走吧......
UID: 316333
经 验: 1739点
威 望: 14点
金 钱: 142金轮胎
魅 力: 14
上次访问:
在线时间: 2425小时
最后发表:
日均发帖: 2.61点
访问页数: 59040
浮生偶记版主
积分5808&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原来如此之成语解析(1)
中国古代成语数量众多,包罗万象。常用的汉语成语有4000条左右。据统计,出自《诗经》的成语有177条,出自《论语》的成语有173条,出自《孟子》的成语有136条,出自“春秋三传”的成语有255条,出自《庄子》的成语有161条,出自《史记》的成语有265条,出自《汉书》的成语有158条,出自唐诗的成语有310条,出自宋代诗词的成语有140条。
好为人师就出自《孟子·离娄上》:“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谓不谦虚,不知求教而喜欢以教导者自居。简单说就是喜欢当别人的教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
关于此成语有个野史,姑且听之。
吕岩的《牧童》诗,原本并非这个标题,而是《答钟弱翁》——见于《千家诗》第八十九首。《千家诗》是由宋代谢枋得《重定千家诗》(皆七言律诗)和明代王相所选《五言千家诗》合并而成,谢枋得是南宋末年诗人,入元朝以后因不肯仕于元朝统治者而死于元大都,谢枋得生前曾编选过《千家诗》,由其人品可推知《答钟弱翁》标题的可靠性。钟弱翁,何许人也呢?钟弱翁,名傅,字弱翁,宋朝人。钟傅,曾因人推荐而做了官,但因政局动荡、朋党倾扎,致使其屡遭降职贬官,可谓仕途不顺。于是,吕岩从好友的角度赋诗,以牧童弄笛、“归来饱饭”、乘蓑而卧的诗句来启示之,劝勉之,何必固执于争虚无的功名利禄呢,何必强迫自己勾心斗角于宦海呢,何必在意那些身外之物呢,与其痛苦于市井宦途,不如全身而退,隐遁于山林荒野,过一种闲逸舒适的生活。故而,此诗是“劝慰诗”。
说这些是说好为人师的代表就是该翁。
不过,有段古文记录了“钟弱翁好为人书”的癖好,原文是:「宋之钟弱翁,为某县之令,自以为书佳,故好谤讥榜额所书。凡所至,有不适己者,必令人去而重书之。然其书实不公,曾过一山寺,有高阁壮丽。翁弱与僚属部曲拥立,望其额,曰:“定惠之阁”,旁题姓名漫灭。弱翁称谬,使僧梯取之,欲更书之。僧拂拭就视,乃颜真卿所书,弱翁顾谓僚属曰:“如此好字,何不刻石永存。”传者以为笑。」钟弱翁,在县令任上的时候,看到山寺“定惠阁”里的题榜者名姓漫灭,取下拂去灰迹,发现是颜真卿所书,就说当刻碑,这个笑柄无疑是其“好为人师”性格的最好注脚。《孟子·离娄上》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那么,钟弱翁自以为是,大有文化“奸臣”的嫌疑了。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青莲读书*原来如此之成语解析(2)
这个得注意听了,周围很多女性朋友常这么自潮,其实有些贬义,不宜用。
先说下徐娘是谁,半老的时候干吗了?
徐娘叫徐昭佩,年轻时确是一个艳光四射的大美人。据《南史》记载,她是前齐国太尉的孙女,梁朝将军徐琨的女儿,当南朝梁元帝萧绎还在当湘东王时,她嫁给了萧绎。现在可以分析,她有严重的性苦闷,对婚姻生活和性生活是不满的,她自恃出身名门显贵,就胆敢以嘲弄皇帝的做法来发泄性苦闷。萧绎少一目,是个“独眼龙”,于是她在皇帝面前只打扮半边,名曰“半面妆”,她的理由是一只眼睛只能看一半。她嗜酒,常常喝醉,呕吐在皇帝的龙袍上。萧绎吃不消她,于是开始疏远她,移情于其他三宫六院。她在独守空房的情况下,就找情夫了。先是结识了荆州瑶光寺的一个风流道士智远;后来又结识上朝中的美男子暨季江,这时她已是个中年妇女,所以这个情夫说:“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这就是“徐娘半老”的出典。后来,徐昭佩又邀请当时的一个叫贺徽的诗人,到一个尼姑庵约会,在“白角枕”上一唱一和。这些行为当然为皇帝所不容,最后萧绎下了决心,借口另一个宠妃的死是徐妃因妒而暗下毒手,逼她自杀,她只好投了井。萧绎余恨未消,又把她的尸体捞起来送还她娘家,声言是“出妻”。徐妃的风流生涯就是这样以悲剧而结束的。
在古代礼教下,徐娘年过芳龄却还着意打扮,风风骚骚,极不得体。于是,有人说:“徐娘半老,犹尚多情。”有关“徐娘”的“风骚”之事,《南史.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中有极简要的记载,宋陈与义诗《书怀》中“开窗逢一笑,未觉徐娘老”两句足见徐娘之风骚,后人便用“半老徐娘”“或&徐娘半老”来讽喻那些年过芳龄还风风骚骚,精心打扮的妇女,亦有人自称徐娘,含有自谦自贬之意,故不能把“半老徐娘”作褒义词用。
青莲读书*原来如此之成语解析(3)
小题大做,比喻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办,又不值得这样做或有意扩大事态、借题发挥的意思。
“小题”是指科举考试命题。“小题大做”出于明、清时代的科举考试中。在考试时,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书中的文句命题,叫做“小题”;以《诗经》、《书经》、《易经》、《礼记》、《春秋》这五经中的文句命题,叫做“大题”。“小题大做”就是用“五经”文的写法,作“四书”文。流传到今天,就引申为用小题目做大文章,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处理。
小题大做的故事最有名的就一将五十城。
赵国的孝成王是个昏君,一点知识都没有,而且喜欢贪小利,独断独行,往往将事情办错。有一年,燕国与赵国因为边境问题发生了战争。燕国派大将高阳率兵10万攻打赵国。赵国也是个大国,如果双方打仗,赵国未必会输。就算输了最坏的结果也就是让些边境上的领土给燕国。但是孝成王听说燕国来攻打,却吓得要命。他思来想去,认为赵国没有人能带兵打仗。其实,赵国有很多能打仗的人,如平原君、赵奢等。于是孝成王就派人到齐国去请大将田单来带领赵国的军队。
齐国的国王看孝成王这样可笑,就暗地想,要狠狠地从赵国多要好处。于是他就对赵国使臣说:“要田单去当将领完全可以,但是你们必须将靠近我国的3座城市57个城全给我们。”
孝成王听后,左思考右思考,最后还是决定答应齐国。因为他害怕燕国攻打赵国,把赵国灭了。孝成王处理这件事,赵国人知道后,满朝文武非常气愤,都认为他是出了毛病。赵奢更是气愤不过。他跟平原君说:“燕国攻打我们,最多丢了几个城。如今割让57城给齐国,这难道不是小题大做吗?把这样小的问题,当作如此大的问题来处理,真让人气愤!”
赵奢是谁,赫赫有名的战国时代东方六国八名将之一。有一次秦国进攻赵国,军队驻扎在阏与。赵王召见廉颇问道:“可以去援救吗?”回答说:“道路远,而且又艰险又狭窄,很难援救。”又召见乐乘问这件事,乐乘的回答和廉颇的话一样。又召见赵奢来问,赵奢回答说:“道远地险路狭,就譬如两只老鼠在洞里争斗,哪个勇猛哪个得胜。”赵王便派赵奢领兵,去救援阏与。
军队离开邯郸30里,停留28天不向前进发,反而又加筑营垒。秦军间谍潜入赵军营地,赵奢用饮食好好款待后把他遣送回去。间谍把情况向秦军将领报告,秦将大喜,说:“离开国都30里军队就不前进了,而且还增修营垒,阏与不会为赵国所有了。”赵奢遣送秦军间谍之后,就令士兵卸下铁甲,快速向阏与进发。两天一夜就到达前线,下令善射的骑兵离阏与50里扎营,再派出一万人迅速奔上北面山头。秦兵后到,与赵军争夺北山但攻不上去,赵奢乘势居高临下,猛击秦军。阏与守军也出城配合夹击秦军。秦军不支,死伤逃散过半,大败而归,阏与之围遂解。赵惠文王赐给赵奢的封号是马服君,并任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职位相同。 由于赵奢受封“马服君”。其子孙遂以“马服”为姓,后改单姓“马”。是马姓的重要来源。
不过这位名将的儿子却是很不争气,他自己也明白: 其子赵括少学兵法,言兵事,聪明强识,自认为“天下莫能当”。但仅记书本,并无实践。赵奢以此“不谓善”,他忧虑地对妻子说:“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者必括也。”而他的忧虑,最终得到应验。赵奢死后,赵括为将,果然在长平之战大败于秦军,为秦军所杀,赵军全军覆没被坑杀四十余万,直接导致亡国。
变易 不易&&易简
UID: 316333
经 验: 1739点
威 望: 14点
金 钱: 142金轮胎
魅 力: 14
上次访问:
在线时间: 2425小时
最后发表:
日均发帖: 2.61点
访问页数: 59040
浮生偶记版主
积分5808&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原来如此之成语解析(4)
在成语辞典里,这是第一个,当然,是按照字母排序。
语出《老子》——“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抗兵相加,哀者胜矣”,曹魏经学家、哲学家王弼注解:“抗,举也;加,当也。哀者必相惜,而不趋利避害,故必胜”。意思是两军对垒,各种综合力量相当的情况下,哀者,充满悲愤不顾一切的一方能获得胜利。后来也被引申成“因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当代女作家宗璞在其以抗战时期西南联合大学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南渡记》中,有过这样的一句话:“我们让人欺负够了,全国百姓谁不愿打!岂不哀兵必胜啊!”
个人理解还是按照原意为好,也就是“抗兵相加”也就是综合力量对等是必须的。
在《中国文学史新著》中编者有这样一句话“《道德经》即《老子》相传为老子所撰,但那是高度抽象的理论性著作,所以,从文学角度谈先秦诸子散文时,似不必涉及此书”,所以,就没涉及,所以,我查典故也没有发现有价值的。
后人把《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里的卧薪尝胆作为哀兵必胜的代表,也说的过去。过于这个的总结,蒲松龄自撰励志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就相当经典了。
前说“破釜沉舟”后说“卧薪尝胆”,不留后路,坚韧不拔者方能胜者为王,充分说明了有志者、苦心人才能成事——有目标,肯努力是前提,这才是“哀者”之“哀”。
个人比较佩服项羽: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今河北邢台市)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巨鹿一战,大破秦军,项兵威震诸侯。
当时代,哀兵必胜多用于商场、球场竞争,但多不是古时战场的面对面刀对枪正大光明。还有文人,古今都淡然看过,元代诗人马致远《双调·蟾宫曲·叹世》道尽所谓成败:
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
韩信功兀的般证果,蒯通言那里是风魔?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
变易 不易&&易简
UID: 316333
经 验: 1739点
威 望: 14点
金 钱: 142金轮胎
魅 力: 14
上次访问:
在线时间: 2425小时
最后发表:
日均发帖: 2.61点
访问页数: 59040
浮生偶记版主
积分5808&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原来如此之成语解析(5)
爱屋及乌从字面上讲很简单也似乎有些浪漫。
我国自古流传一种迷信习俗,以为乌鸦是“不祥之鸟”,它落到谁家的屋上,谁家就要遭遇不幸。《诗经》的《小雅》部分,题为《正月》的一首诗里,就有“瞻乌爰止,于谁之家”。可见古人多厌恶乌鸦,而绝少有人爱它的。所谓“爱屋及乌”,是说:由于爱那个人,因而连他家屋上的乌鸦都不以为不祥,不觉得讨厌了。
这句成语,一向被人们用作推爱的比喻。因为深爱某人,从而连带喜爱他的亲属朋友等人或其他东西,就叫做“爱屋及乌”,或称这样的推爱为“屋乌之爱”。
但这个成语可考的最早出处却是血腥无比,这得从助纣为虐开始说起。
传说,殷商末代的商纣王是个穷奢极欲、残暴无道的昏君,再加上找了个老婆妲己帮他出坏点子,所以失去人心道义。当时西部诸侯之长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因为反对纣王曾被囚禁,想了很多办法才得以出狱。当时,周的都城在岐山,周文王回到岐山后,下决心要推翻商朝的统治。他首先聘得军事家姜尚姜太公为军师,积极练兵备战,又兼并了邻近的几个诸侯小国,势力逐渐强大起来。接着,又将都城东迁至丰邑,准备向东进军。可是,迁都不久周文王逝世了。
周文王的儿子姬发继位,即周武王,他继续拜姜太公任军师。武王的同母弟姬旦(即周公),异母弟姬奭(即召公)是武王的两个得力助手。同时,武王还得到了其他几个诸侯的拥护。于是,武王正式宣布出兵伐纣。先在孟津聚会八百诸侯尔后大军渡过黄河,向东北挺进,直逼商朝的朝歌。因为商纣王已失尽人心,军队也多不愿为他送命,于是逃的逃、降的降,起义的起义,朝歌很快就被攻克。纣王自杀,商朝就此灭亡。这就是历史著名的孟津之会与牧野之战。
我查阅《中国历代战争史》,发现该书分析牧野之战有个观点,有无剧烈战斗有争议,此次战争投入兵力虽说在当时是震撼的,但战争时间似极短促,这跟姜太公的战略战术有关系。说这个是要引出后面关于爱屋及乌的结果。
此后八百年,便成了周的天下,称为周朝。当周武王攻克朝歌之初,对于怎样处置商朝遗留下来的权臣贵族、官宦将士,能不能使局面稳定下来,武王心里还没有谱,因此有些担忧。为此,他曾同姜太公等商议。汉朝人刘向编撰的《说苑·贵法》里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爱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刘厥敌,使靡有余,何如?’”大意是说:周武王打败了殷商,召见姜太公,问道:“该怎样对待他们的人员呢?”太公答道:“我听说,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带喜爱他屋上的乌鸦;如果憎恨那个人,就连带夺来他的仆从家吏。全部杀尽敌对分子,让他们一个也不留,您看怎样?”原文中所谓“余胥”,是指地位最低下的小吏,奴隶主贵族的管家之类。汉朝人伏胜编撰的《尚书大传·大战》里也有类似的记载:“纣死,武王惶惶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而问曰:‘入殷奈何:’太公曰:‘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这段记载,与《说苑》所载内容相仿。不过“余胥”一词写作“胥余”,两者的含意也不一样。“胥余”已不属胥史等级,而是胥吏以外,比“余胥”更加低下的奴隶或刑徒了。例如商纣王时的“太师”箕子,因对纣王不满,被囚禁而装疯,甘当奴隶,所以《庄子》称他为“胥余”。此外,《韩诗外传》、《六韬逸文》也都有关于周武王和姜太公上述那段谈话的记载,内容基本相同。由于这个传说,就产生了“爱屋及乌”这句成语。
那么周武王听了姜太公意见没有?各方查阅无果,想来就是做了也不能记载。原因有三:1、如果这么做也得悄悄做,要不跟商纣有何区别?史料记载周武王入朝歌加高了被商纣杀死的忠臣比干的坟墓以示尊重,还释放了被关起来的箕子及其他几个商朝忠臣,然后才将象征天下的九鼎搬回自己的都城;2、后人对姜太公极其推崇。西周初年,姜太公被周文王封为“太师”,被尊为“师尚父”——兵家始祖。后世评价如下:姜子牙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纣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3、在那个时代,天下纷争本就需要个独断冷酷铁腕的人物统治。商纣是个力大无比的人,可以徒手拉六头牛倒退,也不是被后世说的那么残忍无道,是政治需要被添油加醋的宣传。不敢苟同,但浩淼的历史长河里,又有几点是确凿无误?
似乎啰嗦了些,其实爱屋及乌就是简单的成语,可形容可调侃。感觉很严肃的唐代诗人杜甫在《奉赠射洪李四丈》的诗中开头两句是:“丈人屋上乌,人好乌亦好”。宋朝人周敦颐的《濂溪诗》中有:“怒移水中蟹,爱及屋上乌”。宋朝人陈师道的《简李伯益》诗中也有“时清视我门前雀,人好看君屋上乌。”都是用的“爱屋及乌”这个成语典故。
在西方有句谚语大意是说:如果我爱你,就算是你吃了大蒜我也会吻你。谚语的翻译中西来回都麻烦也无法完全表达,意思差不多就是了。
变易 不易&&易简
UID: 316333
经 验: 1739点
威 望: 14点
金 钱: 142金轮胎
魅 力: 14
上次访问:
在线时间: 2425小时
最后发表:
日均发帖: 2.61点
访问页数: 59040
浮生偶记版主
积分5808&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原来如此之成语解析(6)
安:安详,从容,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当:代替、替代,用以;当车:代替乘车。全意: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形容轻松缓慢地行走。也指人能够安守贫贱生活。
语出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四》“齐宣王见颜斶”最后一段,颜斶回答齐宣王:“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颜斶是谁?毛泽东有词《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首句“颜斶齐王各命前”,啥意思?就是出自颜斶的典故,这里不引用《战国策》原文,说个大致意思——战国时,齐国有位高士,名叫颜斶。齐宣王慕他的名,把他召进宫来。颜斶随随便便地走进宫内,来到殿前的阶梯处,见宣王正等待他拜见,就停住脚步,不再行进。宣王见了很奇怪,就呼唤说:“颜斶,过来!”不料颜斶还是一步不动,呼唤宣王说:“大王,过来!”宣王听了很不高兴,左右的大臣见颜斶目无君主口出狂言,都说:“大王是君主,你是臣民,大王可以叫你过来,你怎么可以叫大王过来呢?”颜斶说:“我如果走到大王面前去,说明我羡慕他的权势;如果大王走过来,说明他礼贤下士。与其让我羡慕大王权势,还不如让大王礼贤下士的好。”齐宣王恼怒地说:“到底是君王尊贵,还是士人尊贵?”颜斶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士人尊贵,君王并不尊贵!”宣王说:“你说这话有根据吗?”颜斶神色自若地说:“当然有。从前秦国进攻齐国的时候,秦王曾经下过一道命令:有谁敢在高士柳下季坟墓五十步以内的地方砍柴的,格杀勿论!他还下了一道命令:有谁能砍下齐王的脑袋,就封他为万户侯,赏金千镒。由此看来,一个活着的君主的头,竟然连一个死的士人坟墓都不如啊。”齐宣王无言以对,满脸不高兴。
颜斶接着引古论今:“《易经》上说: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如果不重视士人,善于运用他们的才能,做些踏踏实实的工作,只是一味地喜欢弄虚作假,标榜虚名,他们必然走入骄傲奢侈的岐途;骄傲奢侈,灾祸必然随之而来。所以尧有九佐,舜有七友,禹有五丞,汤有三辅。自古至今,如果不得到士人辅助而能建功立业的,从未有过。所以国君不应该以经常向人请教为耻辱,不应该以向别人学习而感到渐愧。因此,言行符合社会的规律,德才兼备,而能传扬功名于后世的,真正得道、体道,掌握了规律的人,就可以主宰一切。《老子》说:‘贵必以贱为根本,高必以下为基础。所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这不正是贵为贱的根本吗?难道不是吗?’所谓孤、寡,就是人们处于困窘、卑贱的地位。可是侯、王自己称孤道寡,难道不是侯、王谦居人下、重视士人的证明吗?”
宣王听到这里,觉得自己理亏,说:“我是自讨没趣,听了您的一番高论,才知道了小人的行径。希望您接受我为您的学生!今后您就住在我这里,我保证您饮食有肉吃,出门必有车乘,您夫人和子女个个会衣着华丽。”颜斶却辞谢说:“玉,原来产于山中,如果一经匠人加工,就会破坏;虽然仍然宝贵,但毕竟失去了本来的面貌。士人生在穷乡僻壤,如果选拔上来,就会享有利禄;不是说他不能高贵显达,但他外来的风貌和内心世界会遭到破坏。所以我情愿希望大王让我回去,每天晚点吃饭,也像吃肉那样香;安稳而慢慢地走路,足以当做乘车;平安度日,并不比权贵差;清静无为,纯正自守,乐在其中。命我讲话的是您大王,而尽忠直言的是我颜斶。”颜斶说罢,向宣王拜了两拜,就告辞而去。
“每天晚点吃饭,也像吃肉那样香;安稳而慢慢地走路,足以当做乘车;平安度日,并不比权贵差;清静无为,纯正自守,乐在其中。”这里理解坐车该是身份象征,没有这个身份,坚守自我才是正道。
《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卷八中说: “古人尚右,独乘车尚左,所以然者,古乘车横长,而立乘,故尊者须人护持,而御者立于当中,尊者居左,骖乘从右扶持之,其势顺,易置则不顺也。若兵车则御者居左,元帅居中。兵车法,将居鼓下,故御者在左。”这段话很详细地解说了古代乘车礼仪中的位次问题。也就是说,古代一车三人,其中尊者在左,御者在中,车右在右。如果车中尊者是国君或主帅,则居于当中,御者在左。车右又叫骖乘,他的任务是或者执戈御敌,或者在车遇险阻时下车排除障碍、推车。车右通常都是勇武而有力的人,如《鸿门宴》中沛公的骖乘樊哙,因其勇武甚至得到了项羽的惺惺相惜。
《礼记•曲礼上》规定君子乘车,如果经过卿的朝位就要下车,这是一种礼仪。春秋时,卫灵公与夫人夜坐闲谈,听到有磷磷的车声自远而近,到宫门阂柱下就停了,过了阂柱却又响了起来,且车声渐渐远去。卫灵公夫人说这一定是蘧瑗,卫灵公很奇怪,问她怎么知道。卫灵公夫人说,礼制规定,过国君的门要下车,见国君的马要扶轼,蘧瑗是卫国有名的懂礼的贤才,绝不会因为黑夜中别人看不见,就不行这个礼的。灵公派人出去打听,果然刚才是蘧瑗。
有车守规,无车安步,这都是古时高士之所为。
“玩文史以恰神,阅鱼鸟以散虑,观省野物,登临园沼,缓步代车,无事为责。”这句话出自唐·魏徴《隋书·刘炫传自赞》,刘炫是隋奇才,当隋朝吏部尚书问刘炫有什么才学时,他毫不谦虚地说:“周礼、礼记、毛诗、尚书、公羊、左传、孝经、论语,孔、郑、王、何、服、杜等注,凡十三家,虽义有精粗,并堪讲授。周易、仪礼、谷梁用功差少;史子文集,嘉言美事,咸诵于心;天文律历,究核微妙。至于公私文翰,未尝假手。”刘炫这一番自我表白不是吹嘘,他的确是一位名重当时的大学问家。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隋代能称得起儒学大师的只有两个,即刘炫与刘焯。就是这样一个学问淹通的人物,竟然在朝廷购求天下逸书的时候,为了领取几个赏钱,造起假来。隋开皇年间,刘炫入朝参与撰写国史和修订天文律历。当时,大臣牛弘奏请购求逸书。他运用自己的才华技能,伪造书籍一百多卷,题名为《连山易》、《鲁史记》等。卖给官府。后来被人揭发。刘炫为此差点丢了性命,刚刚得到的一个官职也被撤掉,打起铺盖回老家去了。
看来,说与做真就不是一回事。安步不羡乘车才是真修养。
变易 不易&&易简
UID: 316333
经 验: 1739点
威 望: 14点
金 钱: 142金轮胎
魅 力: 14
上次访问:
在线时间: 2425小时
最后发表:
日均发帖: 2.61点
访问页数: 59040
浮生偶记版主
积分5808&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原来如此之成语解析(7)
索:寻找、觅求;骥:好马。
愿意是说按照相马的图经去寻求好马,结果无所得。
先从伯乐说起——春秋时期,秦国有个叫孙阳的人,因为擅长相马,被称为伯乐,伯乐的儿子把父亲用经验写的《相马经》背得很熟,以为自己也有了认马的本领。一天,伯乐的儿子在路边看见了一只癞蛤蟆。他想起书上说额头隆起、眼睛明亮、有四个大蹄子的就是好马。他想:“这家伙的额头隆起来,眼睛又大又亮,不正是一匹千里马么?”于是他去对他的父亲(伯乐)说:“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其他条件都符合,就是蹄子有点不够大!”伯乐知道儿子很笨,被他气得笑了起来,说:“你找到的马太爱跳了,不能骑啊!”
把癞蛤蟆误认为千里马,这是寓言作者的夸张。在学习和工作中,死板教条,生搬硬套,以致闹出笑话,招致损失的事例,确实是经常见到的。前人传下来的书本知识,应该努力学习,虚心继承,但是一定要注重实践,在实践中切实验证、牢固掌握,并加以发展,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其实这个成语语出《后南柯·访旧》:南之裸将,刻舟求剑,按图索骥,是求材必视乎门荫,用人必限以资格,千古铨政之坏,人才不兴,大都由此!”另一说法出自:东汉·班固《汉书·梅福传》:“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选举之法取当时之士,犹察伯乐之图,求骐骥于市,而不可得,亦已明矣。”意思均是做事拘泥教条,墨守成规。
“按图索骥”这句成语一般既用来比喻做事拘泥成法,机械死板,毫无灵活变通,广泛用于贬义词。当代也用来比喻按照线索寻找事物,后一种用法不含贬义。
元·袁桷《清容居士集·示从子瑛》“隔竹引龟心有想,按图索骥术难灵”是前者的用法,当代《香港旅游规划》中“此外,旅游发展局正筹备编印一本《香港星、影、情》的电影地图,旅客可按图索骥,到著名电影的取景场地浏览,以感受电影情节中的气氛,探索地道的香港特色的生活风貌。”便是后者的用法了。
变易 不易&&易简
UID: 316333
经 验: 1739点
威 望: 14点
金 钱: 142金轮胎
魅 力: 14
上次访问:
在线时间: 2425小时
最后发表:
日均发帖: 2.61点
访问页数: 59040
浮生偶记版主
积分5808&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原来如此之成语解析(8)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本”,什么意思?本意:据甲骨文字形本为树的根。与末相对,末为树梢——也就是“木”上一横为“末”下一横为“本”。
知道这个意思后,“拔本塞源”就好理解了:拔去树根、堵塞水源。比喻丢弃和毁掉根本,后也比喻从根本上解决。有拔本塞原,“原”通“源”。
《左传·昭公九年》:“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原,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这是一段记事,大致是说周与其封国晋的——九年二月某日,周朝的甘地人和晋国的阎嘉争夺阎地的土田。晋国的梁丙、张趯率领阴戎进攻颍地。周天子派詹桓伯去谴责晋国说的一段话,意思很简单:伯父如果撕毁了衣服帽子,拔掉树木塞断水源,专断并抛弃谋主,即使是戎狄,他们心里哪里会有我这天子?
这里的意思就是背弃根本,是该成语的第一个用法也是出处。
那第二个用法是“铲除事物发生的根源。多用于坏事。”
《旧唐书·李绅传》:“张又新等谋逐绅 ……众问计於遇。遇曰:‘上听政后,当开延英,必有次对官,欲拔本塞源,先以次对为虑,馀不足恃。’羣党深然之。”
《旧唐书》记载李绅字公垂,是中书令李敬玄的曾孙。因世代在南方做官,因此客居润州。李绅六岁失去了父亲,他像成人一样哀痛。母亲卢氏,亲自教他读书。他生来矮小精明能干,写诗最有名,当时号称“矮李”。他安葬母亲时,有乌鸦衔着灵芝落到灵车上。当初,李绅靠文学才能和气节被任用,虽多次被仇人排斥贬官,最终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任高官去世。由于个性太强,朝野对他议论非议很多,有说他所到之处都很严厉,过于暴虐苛刻,所以死后因吴湘案受了冤枉,子孙不得为官。
在当代也引申意思“比喻从根本上解决。”
郭沫若在《为“五卅”惨案怒吼》一文中提到:我们现在的要求,难道不应该从拔本塞源做起吗?
最后再说下李绅,他的《悯农》两篇我们该是耳熟能详: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变易 不易&&易简
UID: 288322
经 验: 325点
威 望: 2点
金 钱: 60金轮胎
上次访问:
在线时间: 1143小时
最后发表:
日均发帖: 0.77点
访问页数: 6600
积分1776&来自浮生&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开新篇,我就是来随意浏览的
狂风肆虐,微风轻抚------FENG风子
经验325 点&威望2 点&金钱60 金轮胎&魅力2 &性别男&在线时间1143 小时&
请留下您的宝贵意见
请在此填写您的意见
请填写您的邮箱或手机,方便我们和您联系
感谢您的宝贵意见
最近浏览版面
最近浏览帖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形容自以为是的成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