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迫近自习时班上老有人咳嗽怎么办

您当前的位置:&>&正文
高考迫近 信心不足怎么办?
&&&&&&来源:腾讯网&&
名师支招:从调整学习策略入手
高考,不仅是对高三学生知识、能力的检测,更是一场心理承受能力的考验之战。离高考不到20天,不少学生紧张、恐惧、焦虑、烦躁……出现这些情况怎么办?
针对近段时间高三学生出现的一些普遍心理问题,长期研究高三学习心理、并出过专著的厦门六中高级教师刘美兰为大家提建议。与很多心理老师的切入点有所不同,刘美兰老师从“学习心理”入手。在她看来,高三学生的很多心理问题需要从学习策略去调整,当孩子成绩一天天提高时,孩子自然从学习中找到自信,心理问题就消失了。
刘美兰认为,最后冲刺阶段,学习策略比学习能力更重要。对于绝大部分考生来说,这段时间应该读“我懂的但被扣分的”以及“有得分空间的”。
【问题1】紧张焦虑,信心很不足
离高考越近,小林的心情就越发焦虑。“完了,就快高考了,我还有很多没复习完,还有很多知识没掌握,怎么参加高考呢?”小林说,一想到高考,心里就有点怕怕的,总想到万一没考好,以后怎么办。
策略:调整复习策略,找出得分空间
刘美兰老师认为,考前出现焦虑、紧张的情绪很正常。解决焦虑与信心不足需要调整一下复习策略,可以从四方面着手:
首先,回归基础,做你会做的题。把每份试卷中,你懂的、却没得分的题找出来好好分析,找出“粗心”的真正原因,比如说是否是学习习惯问题、知识缺漏问题、考场紧张问题等,克服“粗心”的毛病。同时要注意考试时答对的题,有些题是你花了很长时间才找到切入点,读你懂的题,是为了保证遇到高考相同类型的题时,你能答得又快又准。
其次,研读试卷,解读“参考答案”的构成要素,特别是文科的学生。每次统考都有试卷和试卷参考答案,好好解读答案构成,而不是把答案对一对,看一看就好。
第三,答题规范,不以“回忆”代替“思考”。审题是答题的前提,一些文科生答题通常是 “回忆”,很容易造成答非所问,写了很多,但不得分,而且容易疲倦。所以要先思考,把握好题目的要求要点、得分点,再回忆相关知识作答。
第四,参照“说明”,寻找得分空间。这段时间,把知识重新梳理一遍是不太可能的,尤其是成绩中等和中下的学生。特别是高考前7到10天,明确读书内容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读“有得分空间的知识”是这个阶段一个重要的策略。
此外,做一些套卷,让思维的兴奋点平衡,不要去找一些古怪刁钻的题目做,否则兴奋点在一些难题上,原本很简单的题,却以为很难,绕了一大圈才发觉很简单。值得注意的是,每天不要安排太多的复习内容,否则,每天都完不成计划,挫败感就很强。
【问题2】成绩起落,心里很没底
上周的市适应性考试,小陈考得一点也不好,心里很没底。小陈的成绩中上,到了高三下学期,他发现自己的成绩很不稳定,起起落落,而且还很有规律。他害怕,万一高考那次考试,自己正处于“落”处,那该怎么办?
策略:别当成规律,关注知识缺漏
刘美兰老师说,高三,尤其文科,成绩出现起落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无需为此紧张。出现起落的原因与试卷有关,可能这次出现的内容是拿手的,下次转换内容,可能是你薄弱的。阶段性的考试常常会更换考点的细节或问题的角度,希望能让考生接触各种题型,因此起落也就成为正常现象,而最终的高考,还是以典型题型为主,故而基础就显得更加重要。
其次,暗示的作用很明显。比如这次成功了,你就特别担心下次失败,这就很有可能造成你潜意识的紧张,以致下次发挥不佳。而失败后,你又会暗示自己,下回会在“顶峰”上,这样循环的暗示,结果变成了成绩的规律。
客观地说,高考几乎不存在都考你的薄弱模块,所以不要把成绩的 “起落”当规律看,之所以存在,完全是你暗示的结果。因此,你关注的不应该是成绩的“起”和“落”,重要的是关注你的知识缺漏与答题出现的问题,解读你试卷中出现问题的本质原因,针对性地为下次的考试做准备。
【问题3】跟着老师走,还是自己来?
小李因为没时间自主学习很烦恼。小李每天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已经很迟了,根本没有时间自主复习。到底是跟着老师走,还是自己来?该如何处理好完成作业与自主学习的矛盾?小李很困惑。
策略:根据个人情况,有针对自主学习
刘美兰老师主张,第一轮复习“跟着老师走”,但到了这个阶段,老师复习的内容部分学生已经过关,重复复习会觉得没意思。
再者,每个人的薄弱部分是各不相同的,消化这些问题,所需的时间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自主学习就必不可少。
建议小李腾出更多的时间,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自主学习,对于老?布置的作业,可以协商减免。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每天完成部分作业,然后把自己每天复习的内容整理给各科任老师看,让科任老师帮忙把控,并作指导。
【问题4】自主温习,效率低但仍撑着
高考迫近,时间可以说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小陈感觉这个阶段读书特别累,尤其是自主温书的时候,每天晚上读到9点多就困极了,想睡觉又不敢,因为一想到别的同学都还在读书就心虚,就一直硬撑着,但其实学习效率很低。小陈很苦恼,不知该怎么办?
策略:停下“稍息”,调整好生物钟
自主温书是件非常疲惫的事,它甚至比听课更让人感到疲劳。这时候,上床睡觉心里会不安,硬撑着学习效率又低,此时你一定要“稍息”,比如说离开书桌,跳跳绳,跑跑步,舒活舒活筋骨,半小时后“睡神”就离你而去,此时再回到书桌前,你会重新进入学习状态的。
很多学生在这种情况下会选择趴在桌子上 “休息”,或上床睡会儿再起来读书,前者依然感到疲惫,后者的结果,要么一觉睡到天亮,要么半夜醒来继续读书,但这很容易导致第二天早上八九点 (刚好高考开考时)感到疲惫,思维的兴奋点会受到抑制。
在最后的冲刺阶段,考生一定要调整好生物钟,一定要重视生物钟与高考时间合拍。自主复习时安排的时间最好能与高考考试时间接近,每学科可比高考早半小时进入状态,尤其是做综合试卷时。因为高考的兴奋延续时间会长些,而不少考生进入状态的时间会迟缓些。--博才网
下页更精彩:
点击排行版
微信查看最新信息微信扫一扫或用微信搜索微信号:hbrc-com
安卓手机客户端更省流量手机扫描下载或者直接
猜您还喜欢的文章
热点文章排行榜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2017届高考语文(全国通用)第一轮总复习课件:第10章 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共324张).pptx 324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yI《考试大纲》所规定的“实用类文本”是指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等文本。近年来,全国新课标卷实际考查的全是人物传记。传记阅读考查的切入角度:一是写什么,包括理解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二是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包括分析传记的语言特色,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效果(作用)。三是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并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朱东润自传1896年我出生在江苏泰兴一个失业店员的家庭,早年生活艰苦,所受的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波折。21岁我到梧州担任广西第二中学的外语教师,23岁调任南通师范学校教师。1929年4月间,我到武汉大学担任外语讲师,从此我就成为大学教师。那时武汉大学的文学院长是闻一多教授,他看到中文系的教师实在太复杂,总想来一些变动。用近年的说法,这叫作掺沙子。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大约是1939年吧,一所内迁的大学的中文系在学年开始,出现了传记研究这一个课,其下注明本年开韩柳文。传记文学也好,韩柳文学也不妨,但是怎么会在传记研究这个总题下面开韩柳文呢?在当时的大学里,出现的怪事不少,可是这一项多少和我的兴趣有关,这就决定了我对于传记文学献身的意图。《四库全书总目》有传记类,指出《晏子春秋》为传之祖,《孔子三朝记》为记之祖,这是三百年前的看法,现在用不上了。有人说《史记》《汉书》为传记之祖,这个也用不上。《史》《汉》有互见法,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常常需要通读全书多卷,才能得其大略。可是在传记文学里,一个传主只有一本书,必须在这本书里把对他的评价全部交代。是不是古人所作的传、行状、神道碑这一类的作品对于近代传记文学的写作有什么帮助呢?也不尽然。古代文人的这类作品,主要是对于死者的歌颂,对于近代传记文学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这些作品,毕竟不是传记文学。除了史家和文人的作品以外,是不是还有值得提出的呢?有的,这便是所谓别传。别传的名称,可能不是作者的自称而是后人认为有别于正史,因此称为“别传”。有些简单一些,也可称为传叙。这类作品写得都很生动,没有那些阿谀奉承之辞,而且是信笔直书,对于传主的错误和缺陷,都是全部奉陈。是不是可以从国外吸收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呢?当然可以,而且有此必要。但是不能没有一个抉择。罗马时代的勃路塔克是最好的了,但是他的时代和我们相去太远,而且他的那部大作,所着重的是相互比较而很少对于传主的刻画,因此我们只能看到一个大略而看不到入情入理的细致的分析。 英国的《约翰逊博士传》是传记文学中的不朽名作,英国人把它推重到极高的地位。这部书的细致是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地位,但是的确也难免有些琐碎。而且由于约翰逊并不处于当时的政治中心,其人也并不能代表英国的一般人物,所以这部作品不是我们必须模仿的范本。是不是我国已经翻译过来的《维多利亚女王传》可以作为范本呢?应当说是可以,由于作者着墨无多,处处显得“颊上三毫”的风神。可是中国文人相传的做法,正是走的一样的道路,所以无论近代人怎么推崇这部作品,总还不免令人有“穿新鞋走老路”的戒心。国内外的作品读过一些,也读过法国评论家莫洛亚的传记文学理论,是不是对于传记文学就算有些认识呢?不算,在自己没有动手创作之前,就不能算是认识。这时是1940年左右,中国正在艰苦抗战,我只身独处,住在四川乐山的郊区,每周得进城到学校上课,生活也很艰苦。家乡已经陷落了,妻室儿女,一家八口,正在死亡线上挣扎。我决心把研读的各种传记作为范本,自己也写出一本来。我写谁呢?我考虑了好久,最后决定写明代的张居正。第一,因为他能把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国家拯救出来,为垂亡的明王朝延长了七十年的寿命。第二,因为他不顾个人的安危和世人的唾骂,终于完成历史赋予他的使命。他不是没有缺点的,但是无论他有多大的缺点,他是唯一能够拯救那个时代的人物。(有删改)相关链接①自传和传人,本是性质类似的著述,除了因为作者立场的不同,因而有必要的区别以外,原来没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在西洋文学里,常会发生分类的麻烦。我们则传叙二字连用指明同类的文学。同时因为古代的用法,传人曰传,自叙曰叙,这种分别的观念,是一种原有的观念,所以传叙文学,包括叙、传在内,丝毫不感觉牵强。(朱东润《关于传叙文学的几个名词》)②朱先生确是有儒家风度的学者,一身正气,因此他所选择的传主对象,差不多都是关心国计民生的有为之士。他强调关切现实,拯救危亡,尊崇气节与品格。这都是可以理解的。(傅璇琮《理性的思索和情感的倾注——读朱东润先生史传文学随想》)1.由题目“朱东润自传”可知,本文属于传记中的 ①  ,传主是 ②  。通读全文后,可知本文所写的主要内容是 ③  。?【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