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简答论述题,论述题是以什么为评价标准

教育学简答题论述题重点
(0) (0) 本站小编
21:28:54 阅读(0)
1.怎样理解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答:(1)教育思想、教育理念通过教学方法来体现。(2)教育内容的改革伴随着教学方法的改革。(3)进行教学改革最容易着手的是教学为法改革。
2.中小学教学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答:(1)发展性(2)情感性(3)主体性(4)多样性(5)技术性
3.教学方法的内容要素主要有哪些?
答:(1)语言(2)实物(3)活动
4.范例教学内容确定的原则是什么?
答:(1)基本性原则。(2)基础性原则。(3)范例性原则
5.简要说明尝试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
答:(1)出示尝试题(2)自学课本(3)尝试练习(4)学生讨论(5)教师讲解
6.扼要回答构建教学模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1)创新的原则。(2)满足学生心理需要原则。(3)全程参与全员参与的原则。(4)突出学生主体原则。(5)开放的原则。(6)实践探究原则。
7.简要回答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内涵。
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为目标,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与学生的主动探究实现知情意和谐发展的过程。
8.布鲁纳结构课程和发展教学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答:(1)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2)教学要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3)注意对儿童的早期教育。
9.简述启发式教学的课堂结构模式。
答:第一阶段:温故导新,提出问题。第二阶段:讨论分析,阅读探究。第三阶段:交流比较,总结概括。第四阶段:练习巩固,反馈强化。
10.运用方法的基本要求:(1)要树立整体的观点。(2)必须坚持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3)善于综合的、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11.简述研究性学习的实质。
12.学习方法指导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答:(1)创设学习条件的方法指导。(2)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3)掌握知识的方法指导。(4)学习各环节的方法指导。(5)学习各具体学科的方法指导。
13.概要说明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
答:(1)互动观(2)目标观(3)师生观(4)形式观(5)情境观
14.扼要说明板书的意义与作用。
答:(1)能激发学生的兴趣。(2)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3)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4)能使学生思路清晰,掌握知识的整体框架和脉胳。(5)具有强化启发的作用。
15.简述现代教学媒体选择的原则。
答:(1)发展性原则(2)综合性原则(3)经济性原则(4)教学最优化原则
16.教学技能包括哪些特点?
答:(1)具有目标指向性。(2)教学技能的形成是以知识经验为基础的。(3)教学技能具有可操作性。
17.钻研课程标准应该包括哪些步骤?
答:(1)通读整个课程标准,把握课程标准的学科体系。(2)了解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了解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3)精读科程标准的每一部分。
18.备课包括哪些内容?
答:(1)专业教材(2)了解学生(3)考虑教学方法(4)制定学生学期教学进度计划(5)制定单元教学计划(6)编写教案。
19.提问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提问要有明确性。(2)要有计划性(3)要有启发性(4)要有顺序性(5)要有量力性(6)提问的方法要有灵活性。
20.运用提问技能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1)目标性(2)启发性(3)明确性(4)适宜性(5)多样性(6)普遍性
21.简要回答建立成长记录袋的基本步骤。
答:(1)确定评价目的和目标。(2)选择记录的工具。(3)收集资料,组成成长记录袋和形成性反馈。
22.简要说明合作评价的基本特点。
答:(1)评价主体多元化。(2)获取信息丰富化。(3)评价方式多样化。(4)评价主体间的合作。
23.课堂观察学生学习状态包括哪些方面?
答:(1)学生的参与状态。(2)交往状态(3)思维状态(4)形势状态(5)问题的生成状态。
24.简述教育的社会属性的内容。
答:(1)永恒性(2)历史性和阶级性(3)相对独立性。
25.简述政治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答:(1)政治制度制约着政治教育目的、性质、内容。(2)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
26.简述古代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
答:(1)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人员。(2)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3)教育内容重视典章制度,轻视生产知识。(4)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盛行体罚。(5)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
27.简述教育对文化的推动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
答:(1)文化传递保存功能。(2)活化功能(3)文化选择功能。(4)文化批判功能。(5)文化交流,融合功能。(6)教育的文化更新和创造功能。
28.简述现代学制的主要类型。
答:(1)西欧双轨学制。(2)苏联分支学制。(3)英国单轨学制。
29.简述世界各国学校教育制度变革的趋势。
答:(1)从纵向系统分析,双轨学制再向分支型学制,单轨学制的方向发展。(2)从横向学校阶段来看,每个阶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3)现代学制正由学校教育的施教机构系统变为终身教育的施教机构系统。
30.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答:(1)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2)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3)重视提高全民族素质。(4)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31.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答:(1)全面发展(2)全体发展(3)主动发展(4)和谐发展(5)充分发展(6)可持续发展。
32.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
答:(1)主体性(2)全体性(3)全面性(4)基础性(5)普通性(6)发展性
33.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
答:(1)社会依据:1.社会关系的现实和发展的需要。2.社会生产和社会技术的需要。(2)人的依据:1.人的身心发展特点。2.人的需要。
34.简述中小学教师师德规范的基本内容。
答:(1)依法执教(2)爱岗敬业(3)热爱学生(4)严谨治学(5)团结协作(6)尊重家长(7)廉洁从教(8)为人师表
35.简述中小学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
答:(1)稳定性和可能性(2)顺序性和不可逆性(3)不平衡性(4)个别差异性(5)发展具有关键期(6)发展个体的年龄特征。
36.简述教师应掌握的本体性知识的基本内容。
答:(1)对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广泛深刻的理解,并熟练掌握。(2)了解和掌握相关学科知识。
(3)纵向把握本学科知识。(4)掌握本学科认识和探索自然与社会的研究方法。
37.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1)言语一语言能力(2)音乐一节奏智力(3)逻辑一数理智力(4)视觉一空间智力(5)身体一动觉智力(6)自知一内省智力(7)交流一交往智力(8)自然一观察智力
38.简述当代中小学生的主要特征。
答:(1)生理成熟明显(2)思维活跃(3)自我意识强(4)心理问题增多。
39.简述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
答:(1)必须以课程目标为主要依据。(2)必须适应学生的特点。(3)注重内容的基础性。(4)贴近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活。
40.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答:(1)规定教学的预期目标。(2)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3)分析学生从起点过渡到终点因掌握的知识技能。(4)考虑用什么方式和方法给学生承现提高学习指导。(5)考虑用什么方法引起学生的反应,并提供反馈。(6)考虑如何对教学结果测量和评价。
41.简述教师上好一堂课的条件。
答:(1)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恰当(4)语言清晰(5)组织严密(6)积极性高
42.简述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答:(1)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2)启发性原则(3)循序渐进原则(4)巩固性原则(5)量力性原则(6)直观性原则(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8)因材施教原则。
43.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
答:(1)备课(2)上课(3)课外辅导(4)教学评价
44.简述学校德育过程的规律。
答:(1)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地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转化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促使学生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指导学生在集体和交往过程中形成道德品质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45.简述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
答:(1)说理教育法。(2)榜样示范法(3)实际锻炼法(4)情境陶冶法(5)指导自我教育法(6)品德评价法
46.简述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基本方法。
答:(1)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4)同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5)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47.简述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
答:(1)组织建设(2)班级制度(3)教学管理为核心(4)制度管理
48.简述班主任班级教学管理的内容。
答:(1)明确教学管理任务。(2)建立有效地班级管理秩序。(3)建立班级管理指挥性。(4)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1.试分析影响中小学教学方法改革的主要因素。
答:(1)社会生活方式对教学方法发展的影响。在生产力发展比较低下鸱古代社会,以文化知识传承为目的,以典章制度、治术方略。经史文学为内容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记涌为最典型的教学方法,随着大工业时代的到来,为培养年轻-代为具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就必须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思想观念和技术为教学服务。(2)教学理论发展对教学方法变革的影响。随着学习理论以及儿童潜能理论的确立和发展,教学活动主体的中心逐渐转移儿童身上,教学方法研究的重点,由重视''教法''转移到注重学法''。(3)国家教育指导思想变迁对教学方法的影响。我国几十年教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变迁,对教学实践领域产生了极大影响,教学方法也随之改变。(4)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地位变化对教学方法的影响。现代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地发挥,强调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作用,正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地位的改变,导引了教学方法的变革。
2、试述启发式教学的基本理念。
答:(1)教学目的观:全面发展与主动发展的相互统一。全面发展是启发出教学目的的内容指向。主动发展是启发式教学目的的工具指向。(2)教学过程观:1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双边互动的过程。2是知、情、意和谐发展的过程。3是解决知与不知矛盾统一的过程。4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3)教学对象观。学生具有发展的潜能。是潜在的主体,在坚持学生具有共同性的基础上,承认学生存在着差异性。(4)教师观。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转化者,是积极的学习者、研究者和创造者。(5)知识观。坚持知识的获得过程是传授与发现过程的统一,是现代启发式教学知识观的重要特征。
3.结合实际分析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
答:(1)研究性学习是以项目课题或问题为载体,超越严密学科知识体系和书本中心。学生要自主地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的问题、项目、专题或主题,然后通过系列活动展开研究性学习,它不受教材的局限,不以掌握系统的书本知识为目的。(2)是一种以''研究''或''探究''为中心的实践
性学习活动,强调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研究性学习的活动是以''研究''或''探究''为核心的一系列活动,包括调查、观察、考察、测量、分析、综合、归纳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发展学生在开放学习情景中发现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研究性学习是重视学习过程,而不是偏重结果的学习活动,强调学生经历和体验,研究和探究的过程。对中小学生来说具有创新科学结论不是终极目的,而经历过程,丰富经验更有价值,在过程中发展综合能力才是根本目的。
4.试分析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5.试分析教学评价方法改革的基本趋势。
答:(1)以性质评价同等替代量化评价。质性的评价泛是抓住学生发展中最有意义最根本地加以评价,起到了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目的。(2)评价的功能由侧重针
1.试述中小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
答:(1)加强学习目的性地教育。(2)培养学生对记忆内容的兴趣。(3)加强对记忆材料的理解。(4)对记忆材料的充分应用。(5)使学生掌握记忆的规律。(6)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7)科学用脑,合理用脑。(8)树立记忆的信心。
2.试论中小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答:(1)调动学生的学习和创造的积极性。(2)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思维活动。(3)提高元认知能力,教给学生思维策略。(4)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和创造方法。(5)不断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6)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7)要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思维品质。(8)提供创造性活动条件,让学生大胆创造。
发表评论 已经有0条评论
免费考研网 阅读(0) 评论(0)
21:27:38 免费考研网 阅读(16) 评论(0)
07:19:22 免费考研网 阅读(3) 评论(0)
07:16:16 免费考研网 阅读(0) 评论(0)
07:14:33 免费考研网 阅读(1) 评论(0)
07:06:31 免费考研网 阅读(1) 评论(0)
20:02:47 免费考研网 阅读(0) 评论(0)
19:54:21 勤思教育 阅读(11) 评论(0)
19:24:20 勤思教育 阅读(6) 评论(0)
19:24:00 京华时报 阅读(0) 评论(0)
免费考研网 阅读(0) 评论(0)
21:22:56 免费考研网 阅读(6) 评论(0)
19:16:26 免费考研网 阅读(14) 评论(0)
08:13:12 免费考研网 阅读(9) 评论(0)
07:34:48 免费考研网 阅读(11) 评论(0)
07:33:04 免费考研网 阅读(172) 评论(0)
19:36:21 免费考研网 阅读(41) 评论(0)
17:38:23 免费考研网 阅读(21) 评论(0)
10:58:39 免费考研网 阅读(42) 评论(0)
20:55:22 免费考研网 阅读(44) 评论(0)
清华大学 阅读(151) 评论(0)
21:05:06 网络资源 阅读(75) 评论(0)
20:51:35 免费考研网 阅读(705) 评论(0)
08:13:43 免费考研网 阅读(246) 评论(0)
09:20:34 免费考研网 阅读(208) 评论(0)
22:03:17 新浪教育 阅读(119) 评论(0)
16:57:41 免费考研网 阅读(809) 评论(0)
10:37:36 免费考研网 阅读(1358) 评论(0)
09:52:49 免费考研网 阅读(557) 评论(0)
09:18:55 免费考研网 阅读(1029) 评论(0)11年公共管理简答、论述题整理 -五星文库
免费文档下载
11年公共管理简答、论述题整理
导读:参考观点:效率原则一直是评价公共部门绩效的最高标准,主要表现在:1)效率至上使人们忽视了公共部门的核心价值(公平和民主),2)效率至上使人们专注于公共部门活动本身,而忽视了其活动的价值前提(是否满足公众需求和利于公共利益的实现),公共管理就其本质而言,作为其服务对象的社会和公众自然成为公共部门环绕运行的中心,公共服务对象就是顾客或用户,只有当公共服务满足其用户的需要并为用户所接受,考察公共服务
参考观点:效率原则一直是评价公共部门绩效的最高标准,但极端地奉行效率至上的评估标准,必然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效率至上使人们忽视了公共部门的核心价值(公平和民主);2)效率至上使人们专注于公共部门活动本身,而忽视了其活动的价值前提(是否满足公众需求和利于公共利益的实现);3)效率至上使测评偏向投入活动而忽视其效果;4)效率至上容易使人为达到目的而的择手段。
公共管理就其本质而言,不是管制而是服务。作为其服务对象的社会和公众自然成为公共部门环绕运行的中心。公共服务对象就是顾客或用户,只有当公共服务满足其用户的需要并为用户所接受,才是有绩效。为此,考察公共服务所做的工作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和公众的需要,社会和公众对这种服务是否感到满足,这一种政府绩效评估上的全新价值取向,就是“用户满意原则”。 要使用户满足,需要做好如下工作:1)必须明确公共管理的具体服务对象;2)要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结构;3)要建立与用户(公众)之间的长期互动关系。公众的满意程度,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进行评估分析:税负水平、受益程度、投诉申诉、工作效率。 8-13、简述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标准。主要有:(1)经济标准;(2)效率标准;(3)效果标准;(4)公平标准;(5)责任标准。 8-14、绩效评估中效率至上原则的缺陷表现在哪些方面?答:绩效评估中效率至上原则的缺陷表现在:1)效率至上使人们忽视了公共部门的核心价值(公平和民主);2)效率至上使人们专注于公共部门活动本身,而忽视了其活动的价值前提(是否满足公众需求和利于公共利益的实现);3)效率至上使测评偏向投入活动而忽视其效果;4)效率至上容易使人为达到目的而的择手段。 8-15、如何评价公共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
答:公共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大致可从以下四个角度进行评估分析和衡量:税负水平、受益程度、投诉申诉状况、工作效率。 8-16、以用户满意原则评估公共管理的绩效,需要公共部门如何去做?答:公共部门应该:1)必须明确公共管理的具体服务对象;
2)要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结构;3)要建立与用户(公众)之间的长期互动关系。
9-3、公共管理伦理的结构是怎样?答:公共管理伦理的结构可分为:公共管理伦理意识、公共管理伦理行为、公共管理伦理评价和教育活动三个方面。其中,公共管理伦理意识包括:公共管理主体的准则意识、伦理责任意识和伦理目标意识。
9-4、公共管理伦理的功能是什么?答:公共管理伦理的功能是:1)导向功能;2)规范功能;3)效益功能;
9-8、公共管理的责任机制包括哪些方面?答:公共管理的责任机制包括:行政控制机制、立法控制机制和司法控制机制。
9-11、如何进行公共管理伦理的建设?答:公共管理中的伦理,首先是指公共管理伦理中的制度伦理。其二,公共管理中的伦理应强调公共管理者的道德定位。公共伦理制度必须得到公共管理者个体道德的支持。公共管理要求公共管理者摒弃个人利益,维护公共利益,能够在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发生冲突时,选择公共利益。
9-13、谈谈你对公共管理伦理化的认识和理解。(P311―314)
参考观点:公共管理伦理化的必然性是:1)公共管理过分追求科学化、技术化而忽视公共管理的伦理化,会导致公共管理的畸形化;2)公共管理的政治学解释和经济学解释在实践中也表现了明显的缺失;3)政府无法在政治和经济职能之间取得平衡,必须走公共管理伦理化的道路。
公共管理伦理是指公共管理过程中被人们共同认可的价值准则,这些准则不受不同文化因素的影响,表现为尊重、诚信、公正、廉洁、负责、民主、程序正当等价值取向。
公共管理伦理的结构可分为:公共管理伦理意识、公共管理伦理行为、公共管理伦理评价和教育活动三个方面。其中,公共管理伦理意识包括:公共管理主体的准则意识、伦理责任意识和伦理目标意识。
公共管理伦理的功能是:1)导向功能;2)规范功能;3)效益功能;
公共管理伦理的内容包括:(1)公共管理理想;(2)公共管理态度;(3)公共管理义务;(4)公共管理技能;(5)公共管理纪律;
(6)公共管理良心。
公共管理伦理化的建设需要做好:(1)公共管理伦理的立法;(2)加强公共管理伦理的管理,包括:设立公共管理的伦理道德机构和加强公共管理道德的职业训练。
9-14、说明什么是公共伦理中的制度伦理?(P312)
答:公共管理的伦理化首先是公共管理制度的伦理化。因为制度的伦理是深刻的、广泛的、稳定的,它可以引导和规范公共管理者的行为,对其权力加以约束,对公民的利益加以保护;
伦理关系是制度的基本内容。人们之间的伦理关系不仅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也存在于制度设计和社会结构之中,并总是通过制度安排发挥作用。所以,公共管理的运行也需要制度伦理建设。正义的制度是确定个人职责和义务的前提。
9-15、简述公共管理伦理的内容。(P314)
答:公共管理伦理的内容包括:(1)公共管理理想;(2)公共管理态度;(3)公共管理义务;(4)公共管理技能;(5)公共管理纪律;(6)公共管理良心。
9-16、简述公共管理的责任机制及主要内容。(P319―322)
答:公共管理的责任机制包括:(1)行政控制机制:主要表现为行政监督权、行政监察、审计、行政复议等职能的发挥;(2)立法控制机制:主要表现为质询权、调查权、弹劾权、不信任表决权等作用;(3)司法控制机制:主要表现为诉讼责任和侵权责任。 9-17、在公共管理伦理中为什么要坚持制度伦理?答:在公共管理伦理中要坚持制度伦理的必要性是:1)公共管理过分追求科学化、技术化而忽视公共管理的伦理化,会导致公共管理的畸形化;2)公共管理的政治学解释和经济学解释在实践中也表现了明显的缺失;3)政府无法在政治和经济职能之间取得平衡,必须走公共管理伦理化的道路。
9-18、简述公共管理伦理的含义。答:公共管理伦理是指公共管理过程中被人们共同认可的价值准则,这些准则不受不同文化因素的影响,表现为尊重、诚信、公正、廉洁、负责、民主、程序正当等价值取向,这些价值取向是公共管理职业特点所要求的。
5.决定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关系的主要因素有:
1.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形成,人力资源发展的理论和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巨大意义。
3.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特性。
7.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内涵与模式。
9.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改革与探索。
5.政府信息公开的意义。
8.管理信息系统的含义、构成、功能。
9.公共管理信息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决策支持系统。
10.电子政务的含义。
11.电子政务的积极作用(或作用)。
公共管理伦理意识、公共管理伦理行为、公共管理伦理评价的含义。
6.公共管理责任的含义、特征。
7.强调公共管理责任的必要性。
5.如何理解公共管理中的伦理。(制度伦理与公共管理者的道德定位。在公共管理伦理中为什么要坚持制度伦理)
1.公共政策的合法化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2.政府信息资源及其管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如何理解公共管理模式的基本特征?
2、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对我国的公共管理实践有何启示?
3、谈谈你对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认识和理解。
4、谈谈你对政府失效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5、谈谈你对转型期我国公共管理者的角色转换的认识和理解。
6、公共政策合法化在制定公共政策中的意义。
7、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政策执行理论模式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你认为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执行模式?
8、结合实际说明公共组织在设计上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9、结合实际分析公共组织变革的动力与阻力,并阐述消解其阻力的对策。
10、阐述公共组织未来的发展趋势。
11、结合公共部门及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特点,阐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性。
12、根据所学习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相关知识,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完善我国的公务员制度。
13、如何理解公共财政的的基本职能?
14、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公共财政的框架应怎样构建。
15、如何理解国家预算的基本原则?
16、谈谈你对信息技术对公共管理影响的认识和理解。
17、谈谈你对知情权和政府信息公开的认识和理解。
18、我国电子政务目前存在着哪些问题?如何发展我国的电子政务?
19、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完善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
20、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标准有哪些?结合本单位情况谈谈这些标准的贯彻落实情况。
21、如何理解公共管理伦理化的必然性。
22、如何进行公共管理伦理的建设?
23、谈谈你对“用户满意原则”基本理念的认识和理解。
24、谈谈你对公共管理伦理化的认识和理解。
1. 谈谈你对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认识和理解.
2.谈谈对公共政策评估的一般标准和主要障碍的认识和理解。
3.谈谈你对组织变革的动力与阻力的认识,并阐述消解其阻力的对策。
4.谈你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内在运行机制的认识。
5.谈谈你对信息技术对公共管理所产生影响的认识和理解。
6.谈谈你对知情权和政府信息公开的认识和理解。(论述)
7.谈谈你对公共管理伦理化的认识和理解。
8. 阐述公共管理的责任机制?
9、在公共管理中为什么要强调伦理道德的问题,强调行政人员的道德规范,对此如何理解?论述
5.决定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关系的主要因素有:(1)行政组织工作任务的性质制约着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2)要视工作种类的接近程度而定。(3)要看行政组织成员的知识水平和思想水平。(4)领导者的水平和能力直接制约着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1.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形成,人力资源发展的理论和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巨大意义。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与价值,是建立在西方经济学家对“人力资本”理论论证的基础之上的。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在其著作《由教育形成的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中较为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人力资源发展的理论和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巨大意义。其主要观点:人力,即人的知识和技能是资本的一种形态,只有通过一定方式的投资,掌握了知识和技能的人力资源才是一切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资源。人力投资的结果是将货币资本或财富转换为人的知识和能力形态,使人力与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3.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特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特性主要表现为:(1)人力资源的能动性;(2)人力资源的社会性;(3)人力资源的再生性;(4)人力资源的时效性;(5)人力资源的高增值性。
7.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内涵与模式。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内涵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主要面对政府组织人事管理权的归属,以及归属范围等问题。(2)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对政府组织人事管理
权具有影响力的组织有:政党(特别是执政党)、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其他政治组织或利益团体等。(3)在讨论政府人事管理权的归属范围时,我们可以将整个公职人员队伍按照职位层级或担任的行政职务,划分为高级公务人员和中低级公务人员。
(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主要依据和原则是什么?即是以“人治”的方式,还是以“法治”的方式使用政府人事管理权,管理公职人员队伍。(5)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6)一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优劣评价,主要看它选拔和使用公职人员的整体质量和素质,以及它的人才发展机制和路径。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模式有以下几种:(1)行政机关的首脑或人事主管机关执掌公职人员管理的所有权限。(2)政党组织特别是执政的政党基本掌握了政府人事管理的主要权力。(3)执政党与行政机关及国有企事业组织划分人事管理权限。(4)“人治”式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5)“法治”式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9.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改革与探索。
对于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改革与探索应明确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我国传统人事制度的弊端和不足。其主要表现为:
(1)“国家干部”的概念过于笼统,缺乏科学分类;(2)管理权限过于集中,管人与管事脱节;(3)管理方式陈旧单一,阻碍人才成长;(4)高度集中单一的管理体制,阻碍了竞争机制发生作用;(5)管理制度不健全,用人机制缺乏法治规范。二是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确立和基本内容。我国《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1993年8月颁布,日起实施。《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对公务员的进入、管理和退出等环节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对公务员的权利与义务、公务员的监督也做出了比较明确的规定。三是我国公务员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对此我们还应不断改进和完善。
5.政府信息公开的意义。
政府是最大的信息拥有者,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对政府来讲,最重要的就是政府信息的公开。其主要意义是:(1) 保证政府决策公正,遏制行政腐败。(2)促进公民参与行政,保障公民知情权。(3)简化行政运作环节,提高服务质量。
8.管理信息系统的含义、构成、功能。
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者为实现管理决策功能,将相关的各种内、外部信息进行收集、选择、分析、加工、存储、整理和传播的系统过程,其作用是用于管理决策,提高管理效能。
管理信息系统一般由四部分组成: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管理者、信息使用者。
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有6方面: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检索信息、传输信息、管理信息。
9.公共管理信息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决策支持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强调的是“事物的处理”,而决策支持系统强调的是“决策活动”。具有更多的分析功能。决策支持系统是以管理学、心理学、运筹学等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为工具,以提高管理者决策的质量和效率为目标,支持非结构化问题决策的管理信息系统。
10.电子政务的含义。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将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转移到网络上运做和完成,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的制约,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工作效率,为社会提供优质的管理和服务。主要包括(1)政府从网上获取信息,推进网络信息化;(2)加强政府的信息服务,在网上设有政府自己的网站和主页,向公众提供可能的信息服务,实现政务公开;(3)建立网上服务系统,使政务在网上与公众互动处理,即“电子政务”;(4)将电子商业用于政府,即“政府采购电子化”。
11.电子政务的积极作用(或作用)。
电子政务的积极作用表现为:(1)拓展政府服务空间,优化政府服务手段;(2)扩大公民参政渠道,更新参政技术手段;(3)提高政府运做透明度,促进公共管理公开。
公共管理伦理意识、公共管理伦理行为、公共管理伦理评价的含义。
公共管理伦理意识包括公共管理主体的准则意识、伦理责任意识和伦理目标意识。
公共管理伦理行为是指公共管理意识在公共管理实践中的活动方式。具体表现于管理作风、管理效果等方面。
公共管理伦理评价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依据一定的伦理标准,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政治信念等对公共管理者的行为以及管理现状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
6.公共管理责任的含义、特征。
公共管理责任是指公共管理主体根据法律、政策、道德等社会行为规范的要求,对公共管理客体所承担的义务。
公共管理责任的特征:(1)对公共管理客体要求的回应性。(2)对政策制定的弹性。(3)对行为结果的负责性。
7.强调公共管理责任的必要性。 (1)是实现民主政治的要求。(2)是实现责任政府的要求。
5.如何理解公共管理中的伦理。(制度伦理与公共管理者的道德定位。在公共管理伦理中为什么要坚持制度伦理)
公共管理中的伦理,其一,是指公共管理伦理中的制度伦理。因为个体的伦理是有限的,公共管理者的腐败行为难以避免。而制度的伦理是深刻、广泛和稳定的,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它可以引导和规范公共管理者的行为,对其权力加以制约,对公民的利益加以保护。其二,公共管理中的伦理应强调公共管理者的道德定位。这是因为制度伦理虽然具有重要的规范作用,但再好的制度也不可能周详地解决社会和公众的复杂问题。公共伦理制度必须得到公共管理者个体道德的支持。公共管理要求公共管理者摒弃个人利益,维护公共利益,能够在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发生冲突时,选择公共利益。
1.公共政策的合法化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公共政策的合法化包括政策的合法性和政策的法律化两个层面的问题。
政策的合法性要解决的是政策的制定程序及内容要符合宪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政策的制定符合法定的程序,这是政策制定过程的民主化要求,没有程序的保证,政策就可能成为极少数人的个体行为,使政策失去民意。除程序合法外,政策的内容也要合法,即要符合现行政治法律结构。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政策的法律化要解决的足政策立法问题。政策的法律化包括制定、修改、废止、补充、认可、审查法律等活动,由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及部分司法机关来完成。
2.政府信息资源及其管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政府信息资源的主要内容包括政府的决策信息、服务信息、反馈信息、以及政府之间的交流信息。政府信息资源管理除包括信息内容的管理外,还应包括与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有关的决策、计划、预算、组织、指导、培训等活动,特别是与信息内容及其资源相关的人员管理、设备管理、资金管理和技术规范、标准的管理。
1、如何理解公共管理模式的基本特征?观点:(1)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统一,重在公共利益上;(2)政府组织与其他组织相统一,重在政府组织上;(3)社会问题管理与资源管理相统一,重在问题解决上;(4)结果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统一,重在结果管理上;(5)管理所追求的公平与效率相统一,重在公平上;(6)公共组织的外部管理与内部管理相统一,重在外部管理上;(7)服务管理与管制管理相统一,重在服务上;(8)管理制度与技术相统一,重在制度创新上。(举例说明)
2、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对我国的公共管理实践有何启示?参考观点: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主要解决三个方面问题:(1)重新调整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减少政府职能,以求使政府“管得少一些,但要管得好一些”;(2)尽可能地实现社会自治;(3)改革政府部门内部的管理体制,尽可能地在一些部门中引入竞争机制,以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和为社会服务的质量。
我国的公共管理应具有现代公共管理的八个方面的特征:(1)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统一,重在公共利益上;(2)政府组织与其他组织相统一,重在政府组织上;(3)社会问题管理与资源管理相统一,重在问题解决上;(4)结果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统一,重在结果管理上;(5)管理所追求的公平与效率相统一,重在公平上;(6)公共组织的外部管理与内部管理相统一,重在外部管理上;(7)服务管理与管制管理相统一,重在服务上;(8)管理制度与技术相统一,重在制度创新上。
我国公共管理的实践应具有一些新的思路:(1)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社会化;(2)把竞争机制引入到政府中来,实现政府与社会之间及政府内部的公共管理(服务)竞争;(3)对政府的公共物品供给实行成本---效益核算,以防止过去那种政府公共管理(服务)垄断条件下的预算最大化和政府规模恶性膨胀的趋势出现;(4)倡导在公共管理和服务中选择顾客导向的价值理念,即在公共行政中引入企业家的精神。
3、谈谈你对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认识和理解。参考观点: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政府的职能特点是:政府对社会经济实施全面的干预,是一个“全能的政府”,实行一种“命令式经济”。弊端:(1)政企不分,政事不分;(2)机构臃肿,效率低下;(3)权力过分集中;(4)政治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薄弱;
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的转换:(1)改变管理理念,为全社会提供服务;(2)改革企业制度,实现政企分开;(3)加强法制建设,形成公平的市场经济体系;(4)实行宏观调控,稳定经济发展;(5)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率;总之,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的转换特点是:政府工作由全面转向适度;由微观转向宏观;由直接转向间接;由人治转向法治。
4、谈谈你对政府失效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参考观点:政府失效也称政府失灵,是指由于政府主体和机制等方面存在本质上的缺失,而无法使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的情景。 政府失效论是用经济学的观点来分析和说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的局限和失败问题。
政府失效的原因:(1)公共政策失效;(2)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3)内部性与政府扩张;(4)寻租及腐败;
政府失效论的启示:(1)单纯依靠市场和过多依赖政府干预都是行不通的,必须两者相互制约、协调,才能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2)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需要政府的管理和干预,但只是适当的,必须明确界定政府管理的范围、权限。同时要积极培育、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3)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也必须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4)加强各项法律、法规的建设,使政府的决策过程和管理过程都能纳入正常的监督系统或机制之中。
5、谈谈你对转型期我国公共管理者的角色转换的认识和理解。
参考观点:现代公共管理者提倡全新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以权力为中心转向以道德为核心;(2)由以控制为目标转向以服务为宗旨;(3)由一元治理模式转向多元治理模式;
公共管理者的角色是由其社会地位、社会责任、社会义务所决定的,由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改变了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改变了政府地位和职能,因此人们所期望的公共管理者的行为方式发生了变化,这一切带来了公共管理者角色的改变。
6、公共政策合法化在制定公共政策中的意义。
参考观点:公共政策的合法化主要体现在:政策的合法性(程序合法、内容合法)和政策的法律化(政策立法)层面。
(1)政策的制定要符合法定程序,这是政策制定过程的民主化要求,没有程序的保证,政策就可能成为极少数人的个体行为,使政策失去民意。(2)政策的内容合法化,要求符合现行政治法律结构,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3)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正确的、具有重大影响的、具有长期稳定性的政策,可以通过特定的法律权限和程序赋予其法律效力,使其具有国家强制力的保证。
7、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政策执行理论模式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你认为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执行模式?
参考观点: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模式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保罗?萨巴蒂尔和丹尼尔?马兹曼尼安。这一模式的理论认为行政组织是集权的、层级的和金字塔形的,上下级之间是行政与命令的关系,上级负责政策制定,下级负责政策执行,这有利于政策的贯彻落实。但这一模式又表出出一些较大的缺失,表现在:(1)强调中央政府、决策官员在政策执行中的核心作用,容易忽视其他行为者的作用;(2)仅从决策者的目标出发,难以判定政策行为与其后果之间的因果关联;(3)忽视了基层政策执行人员与目标群体采取的各项策略;(4)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之间的区分有误导或毫无意义,因为化也不可能区分出一个独立的政策制定过程。 自下而上的政策执行模式的代表人物是本尼?杰恩。此观点认为:应当给予基层官员或地方执行机构自主裁量权,使之能够适应复杂的政策情境;政策决策者应当为执行者提供一个自主空间,使其能够重新建构一个更能适应政策执行环境的政策执行过程。这一模式重视执行过程中机关组织间的互惠性与载量权,重视彼此意见的沟通与交流,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它与自上而下的模式相比,则过多地重视了边陲而忽略了中心。
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应尽量发挥两种模式的优点,根据实际选择合适的公共政策执行模式。
8、结合实际说明公共组织在设计上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参考观点:(1)职能目标原则;(2)完整统一原则;(3)精干效能原则;(4)法制原则;(5)职、权、责一致原则;(6)人本原则;(适当举例说明)
9、结合实际分析公共组织变革的动力与阻力,并阐述消解其阻力的对策。
参考观点:公共组织变革的动力是:(1)环境:经济状态、政治格局、法律制度、道德规范、文化观念、民族意识等;(2)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办公自动化技术等;(3)目标与价值观的变化;(4)职能的变化;(5)组织成员的心理:动机、愿望、态度以及与之相一致的群体效应等;(6)专家的分析和论证(是特殊的动力);公共组织变革的阻力有:认知、利益、成本、组织惰性、变革的不确定性;消解阻力的对策有:(1)客观分析变革的动力与阻力;(2)精心设计方案,加强改革宣传;(3)进行人事调整,做好组织保证;(4)提高普通工作人员对组织变革的参考与保障;(5)正确运用组织动力,消除对变革抵制心理;(6)强化革新行为;(7)折中妥协;(8)提高领导者自身素质,完善领导行为方式;(9)妥善安置因改革而受到冲击的人员;(适当举例)
10、阐述公共组织未来的发展趋势。
参考观点:公共组织未来的发展趋势是:(1)功能的分化与重合;(2)结构的扁平化;
(3)机构和人员的灵活化;(4)工作方式的弹性化;(5)工作单元的团队化;(6)组织系统的开放化;(7)管理取向的人性化;(8)管理机制的市场化;(9)组织的虚拟化;(适当举例说明)
11、结合公共部门及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特点,阐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性。
参考观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一般特点有:能动性、社会性、再生性、时效性、高增值性;特殊性质有:政治性和道德性。
包含总结汇报、党团工作、办公文档、人文社科、文档下载、旅游景点、经管营销以及11年公共管理简答、论述题整理 等内容。本文共6页
相关内容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简答题与论述题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