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某区域存在着电场电场防疫机缺点

空间电场在养牛业中的应用
&空间电场空气净化与自动防疫装备作为动态防疫新产品由国家科技部、商务部、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环境保护总局四部委颁发了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项目编号:2006GRA4003),并列为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合同编号:357)。
一、空间电场空气净化与自动防疫装备
&&空间电场空气净化与自动防疫装备的商品名为“3DDF系列畜禽舍空气电净化自动防疫机",主要用于动物生活环境的空气生物与物理安全的控制。其工作原理如下:利用空间电场对畜禽舍和牧场的粉尘等微生物气溶胶自动进行净化、清除、隔离和钝化,并对臭气等有机气体电离分解为无害的气体,进而达到畜禽舍空气净化以及实预防疫病的目的;利用变化的空间电场调控钙离子的吸收和运输,进而预防软骨病。
二、在牛场中的应用
&主要用在牛舍、挤奶厅、运动场、堆粪场、污水池、消毒室、兽医室等场所使用,主要解决空气净化、除臭、防疫等空气安全问题。
&可降低牛舍和挤奶厅空气微生物浓度74%以上,并可酸化空气有效预防口蹄疫;可降低氨气浓度3--40%;可有效预防软骨病;可干燥牛舍、挤奶厅地表和墙壁。
&用在运动场,可电隔离口蹄疫等依靠空气传播的渠道;并能提高钙营养的吸收。
&用在牛场其他地方,空气净化效率高于85%,除臭效果显著。
常用的机型:3DDF-450型畜禽舍空气电净化自动防疫机
一、牛结核病的物理自动预防方法
本病最早由Villemin在1865年用兔证明牛的珍珠病相当于人的结核病,Koch在1882年发现牛的结核病的病原。美国于1917年首次出现牛结核病,并及时提出根除计划,墨西哥、西班牙等国家均有该病的报导,我国的黄牛、水牛、猪及野生鹿、鸡等也有报导,1996年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还确定全球进入结核病紧急状态。目前北殴的丹麦、比利时、德国等国基本消灭了牛结核病,英国、法国处于控制状态,而西班牙的牛结核病感染率为10%。我国结核病的研究比较滞后,虽然政府加大防疫监管力度,但近年来奶牛结核病还时有发生甚至更为猛烈,还一度引发世界恐慌。二、牛结核病&&&&
牛结核病(Bovine
Tuberculosis)主要是由牛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该病因其易传染,且能通过奶制品传染给人和犊牛,危害严重,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本病的特点是组织器官形成结节状肉芽肿、消瘦、体重减轻等。
&&& 1.病原学
  结核分枝杆菌主要分三个型:即牛分枝杆菌(牛型)、结核分枝杆菌(人型)和禽分枝杆菌(禽型)。该病病原主要为牛型,人型、禽型也可引起本病。此外还有冷血动物型和鼠型,但对人畜都无致病力。
  结核杆菌的形态,不同的型稍有差异。人型结核菌是直的或微弯的细长杆菌,呈单独或平行相聚排列,多为棍棒状,间有分枝状。牛型结核菌比人型菌短粗,且着色不均匀;禽型结核菌短而小,呈多形性。
  本菌不产生芽孢和荚膜,也不能运动,为革兰氏染色阳性菌。结核菌具有蜡质膜,不能用普通的苯胺染料染色,必须在染料中加人媒染物质。常用的方法为Ziehl—Neelsen抗酸染色法,一旦着色,虽用酸处理也不能使之脱色,所以又叫做抗酸性菌。
  结核杆菌为严格的需氧菌,生长最适pH为:牛型结核菌5.9~6.9、人型菌7.4~8.0、禽型菌7.2。最适温度为37~38℃。初次分离结核杆菌时,生长缓慢,可用劳文斯坦-钱森二氏培养基培养,经10~14天长出菌落。结核杆菌的菌落、毒力及耐药性可发生变异。典型的菌落为粗糙型,毒力强,而变异菌株菌落则呈光滑型,毒力弱。
  2.流行病学
  结核病畜是主要传染源,结核杆菌在机体中分布于各个器官的病灶内,因病畜能由粪便、乳汁、尿及气管分泌物排出病菌,污染周围环境而散布传染。其中以空气传播最为普遍,病原气溶胶主要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也可经胎盘传播、或交配感染。
  牛对牛型菌易感,其中奶牛最易感,水牛易感性也很高,黄牛和牦牛次之;猪、鹿、猴也可感染;马、绵羊、山羊少见;人也能感染,且与牛互相传染。家禽对禽型菌易感,猪、绵羊少见;人对人型菌易感,牛、猪、狗、猴也可感染。
  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一般说来,舍饲的牛发生较多。畜舍拥挤、阴暗、潮湿、污秽不洁,过度使役和挤乳,饲养不良等,均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和传播。
&3.耐物化性&&&
结核杆菌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在土壤中可生存7个月,在粪便内可生存5个月,在奶中可存活90天。但对直射阳光和湿热的抵抗力较弱,60~70℃经10~15分钟、100℃水中立即死亡。常用消毒药经4小时可将其杀死,70%酒精、10%漂白粉、氯胺、石炭酸、3%甲醛等均有可靠的消毒作用。&&&
携带结核杆菌的气溶胶多数是牛呼吸、喷嚏或尿液溅射所形成,可随气流进行扩散,因此,采用空间电场除雾净化防疫方法可以有效切断结核杆菌气溶胶的传播渠道。
& 4.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10~15天,有时达数月以上。
  病程呈慢性经过,表现为进行性消瘦,咳嗽、呼吸困难,体温一般正常。
  因病菌侵入机体后,由于毒力、机体抵抗力和受害器官不同,症状亦不一样。在牛中本菌多侵害肺、乳房、肠和淋巴结等。
  肺结核:病牛呈进行性消瘦,病初有短促干咳,渐变为湿性咳嗽。听诊肺区有哕音,胸膜结核时可听到磨擦音。叩诊有实音区并有痛感。
  乳房结核:乳量渐少或停乳,乳汁稀薄,有时混有脓块。乳房淋巴结硬肿,但无热痛。
  淋巴结核:不是一个独立病型,各种结核病的附近淋巴结都可能发生病变。淋巴结肿大,无热痛。常见于下颌、咽颈及腹股沟等淋巴结。
  肠结核:多见于犊牛,以便秘与下痢交替出现或顽固性下痢为特征。
  神经结核:中枢神经系统受侵害时,在脑和脑膜等可发生粟粒状或干酪样结核,常引起神经症状,如癫痫样发作,运动障碍等。
二、口蹄疫
口蹄疫疾病(fmd)又称口疮热、流行性口疮,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偶蹄动物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在口腔粘膜、蹄部、乳房、皮肤出现水疱及烂斑。本病以传播迅速、感染率高而著称,可危害牛、猪、羊等30多种动物,国际兽医局(ole)将其列为a类传染病之道。
&&& 1、传播途径
病畜和潜伏期动物是最危险的传染源。病畜的喷嚏飞沫、水疱液、乳汁、尿液、口涎、泪液和粪便中均含有病毒。该病入侵途径主要是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本病可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播,同圈病畜的分泌物和排泄物经消化道及受损伤的皮肤粘膜而引起动物传染;异圈的传播为病毒污染的空气,这是该病的最广泛的传播渠道,经呼吸道也可传播给其它动物。人类主要是通过直接或间接与病畜接触而受到感染,人与人之间很少发生感染。风和鸟类也是远距离传播的因素之一。
口蹄疫病毒能侵达多种动物,但主要为偶蹄兽,其中黄牛、奶牛最易感,其次是牦牛、水牛和猪,再次是绵羊、山羊、骆驼和象等。野生动物中,黄羊、野羊、野牛、野猪和鹿等也有发病的报道。一般幼畜较成年家畜易感,残废率亦高。人也可以感染,但易感性较低。
&&& 2、流行特征
本病无严格的季节性,但一般冬季多发,春季减轻,夏季基本平息。家畜口蹄疫常呈流行性或大流行性,每隔2-3年流行一次,具有一定周期性。本病的传播呈蔓延扩散或跳跃式。在自然流行中,以牛易感,猪次之,人也能被感染,此病较易从一种动物传到另一种动物。有些地区流行时,强烈感染牛、羊,较难感染猪,但在某些地区却强烈感染猪,而难感染牛、羊。发病时一般是幼畜易感、高发,新流行地区发病率可达100%,而老疫区也可达50%。病猪排毒以破溃的蹄皮为最多,其次是粪、尿、呼出气和精液,其排毒量远远超过牛、羊(病猪经呼吸排到空气中的病毒量相当于牛的20倍),因此,猪在本病的传播中起重要的作用。
3、耐物化钝化特性
该病毒最大颗粒直径为23纳米,最小颗粒直径为7—8纳米,一般随气溶胶流动传播。其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在冰冻情况下,血液及粪便中的病毒可存活120—170天。阳光直射下60分钟即可杀死;加温85℃15分钟、煮沸3分钟即可死亡。对酸碱之作用敏感,故1%一2%氢氧化钠、30%热草木灰、1%一2%甲醛等都是良好的消毒液。
牛场自动防疫物理技术的集成与示范
牛病的预防主要是口蹄疫、布氏杆菌病、牛结核的发生均和空气传播有直接关系。集约化形成的圈舍饲养环境以及区域内气象条件的变化、空气大尺度的空间传播的频发性,使得此类疫病的发生与传播具有突发、快速、广泛的特征,又因其病菌病毒对环境物候因子、一般的消毒药均具有较强的耐性,牛场一旦感染很难净化,另一方面,人工疫苗的品质和时效性又不能做到实时预防的目的,因此,在传统的养牛业中此类疫病预防控制难上加难。本项目采用以空间电场自动防疫技术为核心,以设施配套为主,全方位实施一个能够实时预防牛病的疫病预防模式,以期降低和消除常见烈性疫病对养牛业的侵害。
二、主要内容
牛场的工程防疫建设包括牛舍、运动场、挤奶厅等处。选用的防疫设备为3DDF系列畜禽舍空间电场防疫机(又称3DDF系列畜禽舍空气电净化自动防疫系统)、3DDC-3型粪道等离子体/臭氧除臭灭菌机、KD-350型畜禽舍内循环空气净化防疫机,此类机具相互集合可以满足牛场的不同防疫需求。
1.微生物气溶胶的控制
实施方案备选一:
关键设备仅选3DDF系列畜禽舍空间电场防疫机:依据空间电场去除空气微生物,并使空气微生物浓度在低浓度状态下波动起伏,其结果就是既净化了空气又控制了空气微生物的传播。
此方案适用于牛舍空间净高小于4.2米的牛舍。
实施方案备选二:
关键设备选3DDF系列畜禽舍空间电场防疫机与3DDC-3型粪道等离子体/臭氧除臭灭菌机的组合。此方案适用于具有粪道的牛舍。3DDC-3型粪道等离子体/臭氧除臭灭菌机的扩散管放置在粪道、粪沟中,其臭氧和等离子体能将微生物气溶胶钝化、老化。
1.2 挤奶厅
最适合挤奶厅使用的防疫设备为KD-350型畜禽舍内循环空气净化防疫机,这一设备是将挤奶厅内的空气抽入机内净化灭菌后再排入舍内。牛喷嚏、呼吸产生的气溶胶以及牛运动产生的飞毛、皮屑、灰尘都会被机器吸取收集,净化后的空气再排入舍内。在采用这一设备的基础上,再配置空间电场自动防疫设备则能使挤奶厅的空气保持清洁,进而保证鲜奶的生物安全。
1.3 运动场与牧场
运动场、牧场的空气安全控制采用的是3DDF系列畜禽舍空间电场防疫机,相对畜禽舍的空间电场设备的使用量,运动场的每百平方米使用的数量是畜禽舍的1.5-2倍。另外,还需要增设诱虻池,池内有水和水稗草和定时,外设捕杀电击网。
运动场与牧场使用空间电场自动防疫机的目的是降低空气微生物的数量以及酸化运动场地面、设施的表面,降低口蹄疫等疫病的侵染。
2.空气与设施表面的酸化
无论是实施方案一还是实施方案二,3DDF系列畜禽舍空间电场防疫机与3DDC-3型粪道等离子体/臭氧除臭灭菌机均能将空气酸化,特别是两类机型的结合可使空气酸化的速度加快,并增加空气以及设施表面的酸度。
酸化的空气、设施表面是预防病毒性、细菌性疫病的最好环境,这是空间电场预防口蹄疫、布病、结核病的作用机理之一。在病毒性疫病预防方面,火碱、生石灰等碱性物质相较酸性物质效果很差,而空间电场既能电离空气产生硝酸气又能将硝酸类气溶胶驱动吸附于设施表面,空间电场营造的酸性环境便能够实时预防口蹄疫等多种病毒病、细菌性疫病的发生。
3.空气微生物的疫苗化
对于牛场,无论是牛舍、运动场、挤奶厅,也无论是奶牛、肉牛养殖环境,都可设置空间电场实施空气微生物的疫苗化。
定时启动的空间电场通过降低空气微生物浓度(降低病原菌致病的菌原数量)、电离空气杀灭部分空气微生物、酸化空气灭活微生物来实时制造疫苗的方式实现牛群的疫病自动预防。微生物气溶胶疫苗化的空间电场防疫技术方法实际上是自然型式的疫苗制造方法,相对传统疫苗的防疫规程它是一种实时预防的动态防疫方法,由于它的即时防疫特点,因此愈来愈多用于动物疫病的动态防疫方面。
4.恶臭气体的降解
对于很多牛场来讲,尤其是北方地区的牛场,冬季封闭的牛舍空气会变的污浊不堪,在牛舍中设置空间电场可以实现牛蛇的空气净化和电离分解恶臭气体使得空气清洁清新。
5.除湿干燥
利用间歇变化的空间电场的干燥技术功能,长期使用空间电场可以确保牛舍的相对干燥,特别是适用于雨季、冬季的封闭舍地面的干燥。
6.保温与节能
使用空间电场自动防疫技术实现牛舍的空气净化,并利用高电压的电离作用分解恶臭气体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进而保持空气的清新。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减少牛舍的通风次数4/5,因而其节能显著。
7.生产性能
确保奶牛单体产乳量呈现正增长。
确保肉牛饲料转化率呈现正增长。
三、项目总目标
实现牛场突发疫病的有效预防,建成疫病很少发生、空气质量优良的环境安全型牛舍、挤奶厅。
规模牛场空气传播疫病的预防效率达到85%;
空气质量指标满足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相关指标;
挤奶厅的空气质量和空气微生物的数量满足相关的奶业领域相关的卫生标准;
形成一种牛场物理防疫的标准模式
建设环境安全型牛舍每600&#万元投资(含空间电场防疫设备、等离子体除臭灭菌设备);挤奶厅(KD-350型畜禽舍内循环空气净化防疫机、空间电场设备)、每600㎡需要投资9万元;牧场(含空间电场、诱虻池)每600㎡需要投资2.5。
相关资讯:
空间电场环境中牛的生理代谢和指标的研究(一)
一、应用基础研究结果
1.生理调节
1.1血钙浓度提高
处于间隙变化的空间电场环境中,牛、羊、猪、家禽的血钙浓度均提高,而且极少发生钙缺乏症。对于牛,可很好地预防低钙病;对于种禽可以提高种蛋壳的硬度,降低破蛋率。对于猪,能有效地预防佝偻病。
1.2提高维生素D的含量
1.3被毛亮而柔性好
几乎所有的被毛动物,如牛羊猪生活在间歇变化的空间电场环境中,其被毛色会在色泽亮和柔软度方面有显著地变化,即被毛亮而柔顺。
1.4饲料转化率提高
间歇空间电场可以提高饲料转化为奶、肉的效率,至少是正效应。
2.疫病预防
2.1对骨质疏松病有显著地预防效果
空间电场可提高血钙浓度,并调节胞液钙的浓度变化,对牛的生理代谢有很多的积极调节作用。
2.2对口蹄疫预防效果很有效
口蹄疫病毒耐碱不耐酸。在空间电场环境中,圈舍和空气会逐渐酸化(空气放电引起的硝酸化),原有的口蹄疫病毒会逐步消失,而不再有新的病毒产生。
2.2对巴氏杆菌病有显著的预防效果
布氏杆菌病易发于封闭、半封闭或牛群拥挤的环境,其空气质量是诱发该病传播的主要环境因子,而空间电场可以较彻底改善空气质量。
2.3可显著降低空气中的沙门氏菌、布氏杆菌数量,降低布病等多种疫病的发生率。
空间电场可实时将空气微生物实施疫苗化:降低空气微生物浓度;杀灭一部分空气微生物;降低空气微生物活性。
2.4对常见的传染病,如结核病、副结核、鼻气管炎、病毒性粘膜病等均有预防效果。
相当于带体消毒。
&& 3.空气消毒与空气净化
3.1可将微生物气溶胶浓度降低一半以上。
3.2可降低恶臭气体浓度降低30%。
可用在封闭舍、半封闭舍、运动场、露天牧场。
产房、成年乳牛活动区、挤奶厅为重点应用区,这三区需要比常规区增设更大功率的空间电场设备。整个牧场均需要设置空间电场防疫网。
牛蹄病的空间电场预防试验研究(二)
&牛蹄病属于典型的环境条件致病,控制环境或改善环境条件可显著预防蹄病的发生。
& 一、发病原因
& 1.圈舍不干净、潮湿,牛蹄长期浸泡在粪水中。
& 2.长途运输、转移牛舍、绳索的摩擦、尖锐物的刺激,互踩等。
& 3.化学因素使蹄部皮肤受伤,失去保护能力。
& 本文着重研究空间电场预防舍内地面环境因子形成的蹄病,即第1种因素造成的蹄病。
& 二、临床症状
损伤部出血、肿胀、继而患部皮肤湿润、糜烂,排出恶臭的分泌物。皮肤和皮下组织均受侵害,皮肤高度肥厚,表面形成凸凹不平的大小乳头状。
& 三、蹄病的空间电场预防
& 1.原理:
间歇变化的负向空间电场的地面干燥作用:负向空间电场环境中地面的水分会发生微电解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气,而荷电水膜表面的张力也会因空间电场的存在而降低,其后会在空间电场的突然撤去而蒸发,蒸发的水汽会在空中的电极线上继续发生电化学反应而生产氧气和氢气,这样间歇出现的空间电场会导致地面干燥。干燥的地面减少了霉菌、细菌的活力,同时因空间电场电离空气的作用,会有氮气转换为二氧化氮,进而与水结合生成浓度极低硝酸,而硝酸正是灭杀口蹄疫病毒等病毒的优良杀菌剂。
& 2.牛棚空间电场的设立
牛棚空间电场的设立通常是在棚顶通过绝缘子悬挂一条电极线,这条电极线与地面组成空间电场发生电极系统,期间的空气得到净化和灭菌消毒,地面的积水也变得极少(恒定空间电场没有此效应)。
& 3.地面水分含量的测定
& 3.1水槽试验
选定两个高为5㎝面积为1㎡的水槽(导电材料制成的)分别置于空间电场、常规环境中,其内水位均为3㎝。第四天、第七天检测水位高度。
& 实验结果表明,间歇的空间电场能够促使水面快速降低,其失水速率高于对照76%。
& 3.2生产试验
& 冬季牛棚的地面水分观察表明:空间电场环境中的牛棚地面普遍较对照干燥。
& 3.3蹄病监测
& 空间电场环境中的牛蹄病发病率比对照低73%。
四、自动预防技术
在所有的能够实施实时预防的技术中,最易实现的就是空气微生物的浓度控制、传播渠道的控制。有研究指出通常的通风、过滤和喷雾消毒技术对预防口蹄疫疫病的传播几乎不起作用。甚至连场门口设置的火碱消毒池也对该病的预防不起作用。而依据空气微生物或微生物气溶胶的空间电场自动疫苗化原理以及牛结核病的传播途径、流行特征以及耐物化钝化特性设计的畜禽舍空气电净化自动防疫技术装备已在动物防疫的实践中获得了肯定,其商业化产品为3DDF系列畜禽舍空气电净化自动防疫装备。
1、空气微生物或微生物气溶胶的空间电场自动疫苗化原理&&
悬浮于空气中的微生物所形成的胶体体系称为微生物气溶胶,它包括分散相的微生物粒子和连续相的空气介质。空气中的微生物大多附着在灰尘粒子上而形成微生物气溶胶,微生物气溶胶的粒径大约从0.002~30&m。在畜禽养殖环境中,气溶胶上附着的微生物主要是病原菌和非病原性腐生菌。&&&
对于畜禽舍内的动物来讲,物理灭活的微生物气溶胶属于自然产生的疫苗,它可通过动物的呼吸、舔食进行接种免疫。同时,直流空间电场又将空气中的粉尘驱除,粪道外空间与粪道内空间组成的立体空间电场又可使氨气、硫化氢以及恶臭气体浓度显著降低,清洁的空气可提高动物抵抗普通疫病的自然免疫力并对免疫力的形成起协保作用。微生物气溶胶空间电场疫苗化原理示意图(1)微生物气溶胶疫苗化的条件微生物气溶胶成为疫苗的基本要求同研发疫苗的要求一致,即微生物必须是死的或弱毒的,而且一次接种量应满足生物安全要求。常规的疫苗制备有比较长的周期,而病原的变异是经常的,即使进行了新疫苗接种,但变异后毒力更强的病毒和细菌的挑战仍可以带来前期被免疫的动物发病或死亡,因此,能够时时实施微生物气溶胶疫苗化的方法是有效防范任何时间新出现或突发的病毒和细菌攻击、确保畜禽舍饲养动物安全的一种新思路。在畜禽舍内建立间歇出现的直流性质的空间电场可以实现微生物气溶胶时时疫苗化这一目的。(2)疫苗化的空间电场调控方法在畜禽舍内建立的空间电场是一种间歇出现的直流性质的空间电场,空间电场只有采用间歇工作方式才可能创建微生物气溶胶疫苗化的高效率。空间电场创建微生物气溶胶疫苗的过程如下:在空间电场出现的时间内,粉尘、飞沫等包含有微生物的大粒径气溶胶将受定向电场力的作用而从空气中脱除,同时接近电极线的微生物气溶胶无论是大粒径的还是小粒径的,都将受到放电产生的高能带电粒子、强氧化物的攻击,其上的微生物或死亡或钝化或毒性弱化,而由动物活动、粪便微生物产气活动和其他机械运动产生的新气溶胶因受定向电场力的抑制作用而不能形成大的飞扬。在空间电场消失后的时间内,畜禽舍环境中会产生新的携带有微生物的大粒气溶胶,但这些新起飞的微生物气溶胶在没有进一步发展时,新的空间电场又产生了,这样循环下去,畜禽舍的空气质量将得到彻底优化,附着在任何粒径的气溶胶上的微生物,其致病能力都将弱化和消失,一些灭活的或致弱的微生物气溶胶将会起到汽雾疫苗的作用,这些具有汽雾疫苗作用的微生物气溶胶粒子在呼吸道中的沉着、阻留和吸入与上呼吸道的生理解剖学的结构及防御功能有直接关系,5&m以上粒径的微生物胶粒疫苗可被鼻甲、气管、较大的支气管、终末支气管等处的粘膜纤毛挡住,只有小于5&m的小粒子胶粒疫苗才能通过这些屏障进入肺泡部分,而肺泡是最容易感染的组织,所以进入和留在肺泡内的微生物几乎等于组织内免疫接种。用碳疽芽胞作的感染实验表明了微生物气溶胶粒子的大小与碳疽芽胞的感染剂量有密切关系,粒子愈大所需要的感染剂量愈大,一般情况下,小粒子胶粒作为汽雾疫苗更为有效,但大粒子在免疫应答方面也可表现出相当的重要性。因此,在空间电场环境中培育出的动物不同于无菌环境中培育的动物,它们体内将有多种疫病病原的抗体,在转场、转群时或其后的饲养环境中将对疾病表现出强的抵抗力。
悬浮于空气中的微生物所形成的胶体体系称为微生物气溶胶,它包括分散相的微生物粒子和连续相的空气介质。空气中的微生物大多附着在灰尘粒子上而形成微生物气溶胶,微生物气溶胶的粒径大约从0.002~30&m。在畜禽养殖环境中,气溶胶上附着的微生物主要是病原菌和非病原性腐生菌。
&对于畜禽舍内的动物来讲,物理灭活的微生物气溶胶属于自然产生的疫苗,它可通过动物的呼吸、舔食进行接种免疫。同时,直流空间电场又将空气中的粉尘驱除,粪道外空间与粪道内空间组成的立体空间电场又可使氨气、硫化氢以及恶臭气体浓度显著降低,清洁的空气可提高动物抵抗普通疫病的自然免疫力并对免疫力的形成起协保作用。
一:幼牛期:每天每头牛需要青储玉米杆5--8斤,可以少量用一些酒糟或其他一些杂草。需精细料3--5斤,包括玉米面60%,麦麸30%(豆饼或棉籽饼、菜籽饼)任选一样10%。30头牛每天需一市斤食盐,两星期牛舍消毒一次,定期预防。牛进圈后间隔一周开始驱虫,初次与第二次要间隔四天,两次可以用驱虫净去清。
育肥期:每天每头牛需草8--12市斤,精细料5--8斤,后期追肥每天需草12--15斤,精细料8--10斤,青草加量30%。
二:一头体重300斤左右的改良肉牛公牛牛犊,需投资900--1200元左右,每月平均用草300斤左右,折现金30元上下。精细料每月240斤左右,折现金150元上下。如牛有各种疾病的预防与食盐,每月按30元计算。饲养200头牛需饲养员2人,筹备草料与管理2人。人均工资每月按600元计算,饲养半年总计工资一万四千四百元。每头牛合工资费用不过80元。如每月平均生长120斤那么半年就可以生长720市斤,加上原来买的300斤总计就可以达到1000斤以上。就可以算出每头牛的饲养成本如下
(1):每头有牛需投资1200元左右
(2):运输、检疫等各种费用预计100元左右
(3):饲养与管理工资100元左右
(4):草加精细料共计1100元左右
(5):疾病预防与食盐200元左右
(6):每头牛到出栏总计费用之间
三:饲养六个月加上买牛时的体重按1000斤计算每头牛可卖到4400元左右,除去上述每头牛的全部费用元那么一头牛的纯利润就是元,在管理不好的情况下也不低于饲养半年也不低于1300元。
实例:安装在舍顶
运动场内的安装
牧场的安装
非洲狗尾草(setaria anceps Stapf.)
原产于热带非洲,从南非向北,东至肯尼亚,西至塞内加尔都有分布。澳大利亚从肯尼亚引入,现有三个栽培品种,即卡松古鲁(Dazungula)狗尾草,纳罗克(Narok)狗尾草和南迪(Nandi)狗尾草。我国从澳大利亚引入,在闽北生长良好。
(一)植物学特征
非洲狗尾草系禾本科狗尾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丛生,多分蘖,须根发达,茎直立。株高150厘米左右,有14-15个节。茎叶光滑,基部略呈扁圆型。叶长20-40厘米,宽0.8-1.5厘米。圆锥花序紧密,呈园柱状,穗长10-25厘米,小穗长3.5厘米。种子小,千粒重0.53-0.75克。
(二)生物学特性
非洲狗尾草喜温暖,耐高温干旱。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夏季高温季节仍能保持青绿。冬季-5--8℃根部可以越冬。对土壤适应性强,耐酸性强,在pH值4.5的红壤中可以正常生长。也可经受短时间洪水淹没或浸泡,耐火烧和重牧。耐旱性比宽叶雀稗略差,以肥沃湿润土壤生长最好。与大翼豆、柱花草、紫花苜蓿等混播效果良好,可提高产草量和牧草品质。
(三)栽培技术
3月中、下旬气温稳定在123时即可播种。播前先用克无踪除去杂草,精细整地,每亩施农家肥1000公斤,磷肥15公斤做基肥。条播或撒播。条播行距30-35厘米,深度1-2厘米,每亩播种量0.5公斤。播后盖种、压种。苗期注意中耕除草。每次刈割后适当追施氮肥,每亩施尿素8-10公斤,以促进其再生。播后70-80天可形成草层;在60-70天就可第一次收割,割后分蘖加快,每株可达60-70个。也可采用分株栽培。分株栽培选用生长2年以上的植株连根挖起,分株种植,行株距40&40厘米,植深8-10厘米,栽后浇定根水。植后10天即返青生长。也可与大翼豆、柱花草、紫花苜蓿等豆科牧草混播,建成优质人工放牧草地。青刈应在抽穗期进行,刈割留桩高度6-10厘米。年刈割4-6次,年亩产鲜草公斤。如用作放牧,4-8周轮牧一次。
卡松古鲁狗尾草种子成熟容易脱粒,如人工采种,应在种子基本成熟时即行收种。专用种籽田一年内可结籽两次,第一次在7月中旬割去老株收种。发出的新株到10月下旬又可第二次收种。割草或放牧利用的,如在9月初停止利用后,当年的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仍可收获一次种子。
(三)营养与利用
卡松古鲁狗尾草茎叶柔嫩多汁,适口性好。适宜利用期为孕穗之前到孕穗期,植株高度50-60厘米。春季25-35天,秋季35-45天收割一次。主要饲喂牛、羊、兔,猪亦喜食,也是食草性鱼类的优良青饲料。营养丰富,干物质中含粗蛋白质10.16%、粗脂肪1.5%、粗纤维32.3%、无氮浸出物52.5%、粗灰分6.6%、干草率32.7%。适宜放牧采食、刈割青饲,也可青贮或晒制干草。
&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 cv Wynn)
原产美洲无树平原及类似植被带。在巴拉圭、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等国均有分布。作为一种优良豆科牧草,现已被非洲、澳大利亚、美国、巴西等国的牧场主广泛种植。1986年我国广东省首次从澳大利亚引种,1987年由省农科院从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引进,并在闽北获得成功,并成为当地一种重要的豆科牧草资源,用于荒山、荒滩改造,生态果园套种、水土保持利用、观光农业园区的四季绿化等作用。
(一)特征特性
圆叶决明属豆科决明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直根系,侧根较发达,主要分布在0-20厘米土层。叶互生,由两片小叶组成,不对称、尖凹状叶尖,羽状脉序,三出复叶,倒卵圆形,长28-29毫米,宽12-15毫米。花腋生,黄色,蝶型花冠,花瓣5片,复瓦状排列,雄蕊5枚,单雌蕊,个字形花药着生,子房上位。荚果为扁长条形,长20-45毫米。成熟的果荚为黑褐色,易裂荚把种子弹出,种子黄褐,呈不规则扁平四方形,千粒重3.9-4.1克。在闽北表现为夏季生长快,喜高温。春季播种,7-9月生长最快,9月底种子成熟,冬季遇霜,地上部枯黄,逐渐死亡,但部分根留存,并与撒落的种子于来年4月重新萌发。由于花期长,种子成熟度不一致,采种较难,其种子多半掉在地上,种子成活率高,头年散落的种子,有80%以上能在次年发芽。圆叶决明抗旱性很强,土壤含水量低于6.5%时,才出现轻度萎蔫。叶茎比为1:3.3。
黄花苜蓿(Medicago hespida Gaerth.)
又名金花菜,南苜蓿,黄花草,为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是优良的饲草和绿肥作物,嫩茎叶可作蔬菜。
黄花苜蓿原产地中海地区和印度。世界各大洲均有分布,我国主要在长江下游和四川等地栽培。黄花苜蓿的农家品种很多,大体可分为大叶和小叶两种,大叶品种如温岭种、顾山种,叶片较大,叶色稍浅,茎较粗长,荚果果盘比较大,荚硬刺尖,生长较直立。小叶品种如南京种,叶略小,色较深,分枝多,耐寒、耐旱性较强。据试验,大叶种比小叶种增产7.5%,由于黄花苜蓿具有早发、早熟,养分含量高,病虫害少,容易留种等特点,加上适应性强,在南方茶、果园,山坡地均可种植,而且能兼作蔬菜,作鲜草利用。
(一)特征特性
黄花苜蓿为豆科苜蓿属一年生半直立草本植物,主根细小,侧根发达,密集表土层,有根瘤。茎为平卧或丛生向上,长30-100厘米,有棱,近似方形,光滑,叶为三出复叶,叶长一般2-3厘米,幼嫩的植株,叶片昼开夜闭。花为总状花序,无限开花习性,荚成螺旋形卷2-3圈,边缘有刺毛,刺端有沟,每荚有种子3-7粒,千粒重2.4-2.5克。
黄花苜蓿喜温暖湿润气候,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广,土壤pH值在5.5-8.5之间都可种植。也能耐一定酸性,在红壤坡地上可以生长;耐瘠性弱,在肥沃的土壤或有适当的施肥条件下,生长良好;它喜潮湿,但耐湿性不及紫云英,宜在旱地和排水良好的水田种植;在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70%时,生长良好,在冷水田和渍水的土壤,需要先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并配合磷肥时,才可种植;黄花苜蓿耐旱性弱,冬季土壤干旱,易发生冻害,在零下5℃时,地上部会有冻害;耐阴性弱些,若透光率小于10%,出现幼茎拉长现象。
(二)栽培技术
1、播前准备:在未解决脱粒机去荚壳,采用荚果播种的,播前要对荚果进行处理:
(1)晒种:将黄花苜蓿种子在播种前选择晴天,将荚果摊在场地上曝晒3天,可利提高种子活力。
(2)荚果浸泡和拌肥:将晒好的荚果装入麻袋或草包中,浸在活水中1-2天,浸后稍稍沥干,按每亩用磷肥15公斤左右,加入少量河泥或草木灰,搓揉成颗粒后再播种。一般水田以采用河泥拌种较好,旱地拌草木灰较好。
2、播种:黄花苜蓿适时早播,冬前植株生长健壮,有利越冬,翌年早发产草量高。在我市一般在9月中下旬播种,最迟不超过10月底。作留种田的比作饲草、绿肥利用的可晚播约10天。据报道,黄花苜蓿每亩鲜草产量5000公斤或收荚果150公斤的,用荚果播种的一般用种6-7.5公斤;留种田用种3.5-4公斤,作蔬菜利用用种10-15公斤。如果荚果的质量不佳,应加大播种量。若用脱粒种子播种的,在水田种植作鲜草利用亩用种3公斤,山地幼林园套种用种1.5公斤,作留种田利用播种2-2.8公斤即可。在播种方式上有直播与移栽二种。直播采用条播、撒播、穴播均可,但多采用条播,按20厘米沟距开行条播,在田边隙地则用穴播为好。若是移栽,可在苗床播后40-50天,当苗高10-16厘米时即可移栽。
3、田间管理:黄花苜蓿不耐瘠,播前应用磷肥拌种。若苗期长势弱,可亩施灰肥公斤,有利苗全、苗壮,又对防寒保暖有良好作用。返青时追施磷、钾肥各10公斤,促进早发旺长。如在春前收割,割后要追肥。黄花苜蓿幼苗极不耐干旱,秋旱要灌水,但又不能积水,南方雨水多,地势较低的,要开深沟,以利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黄花苜蓿病虫害较少,若发生炭疽病,喷草木灰或波尔多液均可防治。
4、留种:留种田应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以山地作为留种地为好,黄花苜蓿的荚果易脱落,一般掌握在荚果的颜色为30%青、30%黄、40%黑的时候收获较为适宜。收获时应在晨露未干时进行,收后晒2-3次,拍打抖落荚果,再经晒干,脱粒。由于荚果易受潮发热,所以进仓的荚果必须晒干、摊凉,才可上堆。
(三)营养与利用
1、饲草利用:据测定黄花苜蓿盛花期的干草含粗蛋白质23.25%,粗脂肪3.85%、灰分9.94%,粗纤维16.99%,无氮浸出物38.43%。据分析,脱粒后的荚壳粉含粗蛋白质12.7%,糖分5.6%,粗纤维44.5%,故荚壳粉也可作牲畜的饲料。作鲜草利用,一般在翌年的1-3月底,先后可收割3次,每次收割后适当补施磷、钾肥5-8公斤。
2、绿肥利用:黄花苜蓿植株的养分丰富,据测定含纯N 2.77-3.23%,P2O5 0.74-1.04%、K2O
1.75-4.41%,且它的固氮效率较高,到花荚期单株含氮量达50-60毫克/株,可对后作起增产作用。
3、食用蔬菜:黄花苜蓿含有维生素A2、C5、E3及多种氨基酸,其幼嫩部分可作蔬菜,味鲜美,有营养价值。在苏南上海等地有专作蔬菜种植,供初冬及早春食用。其鲜汁还可作药用。
&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L.)
也叫白车轴草,荷兰翘摇,其草质和适口性极好,各种畜禽均喜食,耐牧性强,亦耐放牧与收割。
白三叶原产欧洲地中海东部和小亚细亚西部,现已广泛分布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区,我国的云、苏、浙、皖等省广为栽培。白三叶按叶片大小可分为小叶,中叶和大叶三种类型。小叶型叶片小,非常适于放牧与水土保持利用;中叶型适用于放牧和收割利用,是目前各地栽植的主要品种;大叶型草层高,适用于收割利用。由于白三叶喜温凉湿润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我市从廿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山地果园套种作绿肥利用,成为我市山地果园主栽绿肥品种。白三叶耐践踏,随着牧草业的发展,已成为与禾本科牧草混播建立人工草场的首选品种。
(一)特征特性
白三叶为多年生豆科草本植物。茎细长,匍匐伸展,主根短,侧根发达,根系浅,根上着生许多根瘤。掌状三出复叶,小叶卵形或倒心脏形,边缘有细齿。中央有灰白色V形斑纹,花为头形总状花序,自叶腋处生出,花梗多长于叶柄,小花白色,荚果小而细长,每荚含种子3-4粒,种子黄色或棕黄色,种子小,千粒重为0.5-0.7克。
白三叶喜温暖湿润气候,在年平均气温15℃左右,降水量640-1000毫米的地区,均能良好生长,最适宜温度为193,耐强酸性土壤,pH值4.5的土壤亦能生长,最适宜pH值为5.6-7.0的土壤。较耐湿,不耐干旱。再生能力很强,频繁收割或继续放牧时可保持草层不衰败,是一种较好的放牧型牧草。但在我市中、低海拔地区难以越夏,一般在9月份又可萌发再生。
(二)栽培技术
1、播种:白三叶可春播也可秋播,但就闽北气候特点,宜在秋季9月中下旬播种为宜。白三叶种子细小,播前需精细整地。单播每亩播0.25-0.5公斤,与禾本科的黑麦草、鸭茅等混播建草场的,禾本科牧草与白三叶种子比例为2:1。单播多采用条播,条播行距30厘米,播深1-1.5厘米.也可用撒播,覆土要浅,1厘米左右即可。若首次播种的需用白三叶根瘤菌拌种。
2、施肥:由于白三叶为多年生牧草,利用周期长,在播种前应施用有机肥和磷肥作底肥,每次收割后要适当补施磷肥10-20公斤。混播的还要增加适量氮肥,保持草地高额产量。
3、中耕除草:白三叶苗期生长较缓慢,要注意中耕除草,当草层基本覆盖地面后,杂草则难以侵入。
4、收割与留种:在闽北种植秋季播种的,每年可收割2-3次;若在春季播种的,当年只能收割2次左右,翌年可收割3-4次,一般宜在初花期收割。亩产鲜草公斤。白三叶花期长,种子成熟不一致,从6月份起即可分批采收种子,每亩可收种子10-15公斤,最高的可达45公斤,放养蜜蜂,可增加种子产量。若是混播草地,禾木科牧草生长旺盛时应经常收割,以免白三叶受抑制而衰退。
(三)营养与利用
白三叶营养丰富,饲养价值高,干物质可消化率75-80%,在干物质中含粗蛋白质24.7%,粗脂肪2.7%,粗纤维12.5%,无氮浸出物47.1%。草质柔嫩,适口性好,牛、羊喜食。由于草丛低矮,最适宜放牧利用,但采食过量会发生臌胀病。因此,最适宜与禾本科的黑麦草、鸭茅、羊茅混播。混播比例1:2较为宜。白三叶草也可以喂猪、兔、禽、鱼等。由于白三叶生长快,具有匍匐茎,能迅速覆盖地面,又具有根瘤,有改土肥田作用。在坡地、堤坝等种植,对防止水土流失有良好作用。另外,白三叶植株低矮,抗逆性强,叶色、花色美丽,也近年来也广泛作为绿化植物。
设施畜牧业:牧草中有毒物质的控制
在畜牧业生产中,大多重视优良牧草的优质、高产、稳产和对不良环境的抗性,往往忽略了其有毒成分,对其中毒问题缺乏警惕,导致经常出现家畜采食某些优良牧草和饲料作物而发生中毒的现象,且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给畜牧业生产带来重大损失。牧草中有毒物质种类较多,其中主要有生物碱类(羽扇豆生物碱)、苷类(氰苷、百脉根苷、皂苷)、硝酸盐、酚类(异黄酮)以及有毒氨基酸(β&草酰氨基丙酸)等。这些物质多为天然有毒物质,少数是正常组分或无害成分因牧草调制不当形成。这类物质中毒的损失有的明显,如家畜死亡,很多则不甚明显,如流产、分娩异常、繁殖力下降、抑制生长、慢性或营养疾病、代谢失调等,但对畜牧业的危害程度远比死亡造成的损失大。
牧草中有毒物质含量的多少受诸多因素影响,但大多数可以采用栽培管理措施加以克服,或减少有毒物质的有害影响。
(一)平衡施肥
平衡施肥可避免因某一元素缺乏或过剩而导致有毒物质的积累。如同时增施氮、磷肥,能极大地降低高羊茅的佩洛灵含量,而单施氮肥却增加其含量;生长在高氮低磷土壤中的高粱属牧草氰苷含量较高;地三叶缺乏氮和磷时,芒柄花黄素和金雀异黄素含量成倍增加。土壤缺乏铜、铁、钼和锰时,硝酸盐大量积累,适当增施钼肥,可防止其积累。在缺乏锰、铜的土壤中增施相应元素,可降低草的生物碱含量;增加硼、钼、锰和铜,会降低羽扇豆种子中的生物碱含量。白三叶缺磷时,其潜在氢氰酸含量较高,供磷充足时含量较低。缺钾的羽扇豆中生物碱含量较高;燕麦营养期施用钾肥会增加硝酸盐含量。
施氮量的多少同牧草体内硝酸盐含量、生物碱含量成正相关,同时硝酸盐和生物碱随磷肥的施用量增加而增加。施用钼肥可减少植物体内硝酸盐的累积,选用低富集硝酸盐的品种也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二)加强水分管理
因干旱或干旱后降雨会使硝酸盐含量增加,牛采食受旱玉米茎叶会发生硝酸盐中毒。植株含水量下降时,氢氰酸含量增加,高粱在生长期中遇高温干燥而生长受阻时,氰苷含量较高。因此干旱季节应注意及时灌溉。
(三)合理利用
刈割次数和留茬高度对毒物含量有不同程度影响,如苏丹草刈割4次的氰苷含量比刈3次的高;在刈割4次时,留茬7.6厘米的氰苷含量比留茬15.2厘米的高;在刈割3次时,留茬15.2厘米的要比留茬7.6厘米的含量高。再生草生长时间的长短和刈割时间也影响毒物含量,如秋季较早刈割的生长期相同的红三叶再生草的异黄酮含量要比晚些时间刈割的再生草丰富得多。因此,在饲用上,对于氰苷含量较高的牧草应尽量避免幼苗期即开始利用,对于放牧地不要将非常饥饿的牲畜放牧于硝酸盐、氰苷含量丰富的草地,以免食人量过多引起毒害。
青饲料的饲喂要随割随喂,尽量避免长时间堆放,以防细菌作用导致亚硝酸盐的积累;豆科牧草同禾本科牧草搭配饲喂可很好地防止家畜臌胀病的发生。
雌激素潜伏世界奶源
  由于国内乳业经历三聚氰胺和性早熟的影响,不少消费者将目光投向进口奶粉,但专家认为,如果不从源头上找原因,盲目崇拜国外产品,同样是不科学的态度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金微发自北京卫生部8月15日公布某公司奶粉“疑致儿童性早熟”调查的结果,称患儿乳房早发育与所食用乳粉没有关联,目前市场上抽检的乳粉和婴幼儿乳粉激素含量没有异常。
  中国奶业的专家也都倾向认为,奶企向产品中添加激素的可能性不大,因为这对企业来说一点商业价值都没有,因此他们怀疑牛奶超标的雌激素可能来源于乳业生产链的最前端:产奶环节。
  “雌激素”侵入奶牛场
  在国内某动物药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兽药产品里,有一则“奶牛专用催奶药不孕奶牛催奶注射液”的广告信息,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显示为“黄体酮、苯甲酸雌二醇、利血平等”。作用是用于不孕奶牛恢复泌乳,空怀奶牛泌乳,促进奶牛泌乳器官发育,育成牛乳房发育不良、偏小,诱导不孕奶牛泌乳,治疗子宫内膜炎、屡配不孕、促使奶牛发情配种、重新受孕等。介绍称这种产品采用“肌内注射”的方法,而药物的注意事项里特别提到:用药后,乳房开始胀大时,需每天按摩乳房2~3次,每次3~5分钟。
  本报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致电这家公司,该公司销售人员称,现在这种药物的销量很好,成为很多奶牛养殖场的必备药物,“催乳的效果很好,我们现在做这个生意都做了几年,有信誉保证。”这名销售人员称公司北京大兴就有销售点,如果需要的数量多的话可以优惠,还可直接送货上门。
  这家公司销售的催奶激素可以清晰地看到“雌激素”的身影,而这种激素除了催奶,对动物体也会产生伤害。北京大学免疫学系博士王月丹介绍,黄体酮、苯甲酸雌二醇等激素可以导致乳房发育,甚至可能与前列腺癌的发生有关。而利血平则是肾上腺素能神经抑制药,对啮齿动物是一种动物致癌物质。
  王月丹说:“乳腺肿瘤可能与利血平引起泌乳刺激素水平升高有关,因为其它数种有促泌乳刺激素作用的药物均涉及啮齿动物乳腺肿瘤发生率增加。”
  乳业专家王丁棉曾说,激素的残留时间很长,超过抗生素的残留时间,养殖过程中使用的激素,可能残留在牛奶、奶粉中。
  《国际内科学杂志》刊登的一篇名为《牛奶中的雌激素及其安全性》证实,牛奶中的雌激素为食物源性雌激素,可被人体吸收,是环境雌激素的一种。文章引用美国学者的报道称,环境激素与近20年来男孩尿道下裂和女孩乳房早发育有一定的关联。文章还称,牛奶和乳制品中雌激素与乳腺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
  有关报道称西方饮食中动物源性雌激素主要来源于牛奶和乳制品,占雌激素消费的60~70%。
  催奶激素成潜规则
  卫生部在8月15日新闻发布会上说,42份某公司乳粉中未检出己烯雌酚和醋酸甲孕酮等禁用的外源性性激素,内源性雌激素的检测结果“符合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含量范围”,并得出“粉中的内源性的性激素,不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危害”。王月丹认为卫生部并未检测奶粉中的环境激素,以及催乳素,甚至利血平等药物的残留量。
  而业界人士也认为,企业确实没有故意添加雌激素,但存在收购、使用低质高雌激素奶源的可能,因此需要对奶源进行排查。
  由于我国多数奶牛大多是12个月不间断挤奶,如果不保持一定的激素水平,很难达到规定的产奶量。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蒋高明说,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人们严重改变了动物的生长习性,牛奶生产要借助于药物“已成为行业公开的秘密”。
  国家乳品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李涛博士也曾透露,奶粉中含激素并非个案,对不孕奶牛注射催奶液追求高出奶率已成行业潜规则。
  李涛介绍说:“我国当前的奶牛饲养方式与传统不一样,差别体现在出奶率上。因为奶牛分泌乳汁的多少与身体内的激素含量有关。为追求更高的出奶率,一般就是对奶牛进行肌肉注射。你看奶牛场的工人经常帮奶牛按摩乳房,别以为那是人性化的管理,其实是为了缓解奶牛乳房胀大时所产生的不适感。这跟人类等其他哺乳类动物催奶的原理是一样的。”
  某动物药品有限责任公司销售的药品功能及用法印证李涛的说法,这些销售催奶激素的广告在网上可以轻易找到。而国家新近制定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粉》中,并没有关于雌激素的检测项目。这意味着对激素的检测、监控是目前我国奶粉业的一个监控盲区,有可能导致激素的泛滥。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计国说,目前食品检测一般只会做些常规性的检查,对于各种非常规的添加剂检测“只有出了问题才会去检查。结果,性早熟问题是不是牛奶产生,是牛奶中哪种成份造成的,这到现在还是一个问号。”
  激素问题是世界性问题
  由于国内乳业经历三聚氰胺和性早熟的影响,消费者的信心受到重创,不少人将目光投向进口奶粉,但蒋高明认为:如果不从源头上找原因,盲目崇拜国外产品,同样是不科学的态度。
  此前,王丁棉也向媒体表示,即使是进口的乳品原料,也不能完全保证没有激素残留,“比如新西兰本身就有使用激素给奶牛统一发情”。国际上通行的奶牛养殖模式上,有放养和圈养模式,圈养往往会使用激素。
  蒋高明说:“国外劳动力成本高,为了增加产量,一些人工激素是照样要添加的,很多变异都来自国外:瘦肉精、疯牛病、禽甲型H1N1流感、猪流感等,都是西方发明大规模集约化养殖模式造成的后果。”
  珍·古道尔(北京)环境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会主席范敏坚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说:“激素问题不只是中国的问题,而是世界性的问题。”
  美国是最早使用牛奶激素的国家之一,并且美国相关法规允许在养殖过程中、在一定情况下使用激素。
  1993年,美国批准了孟山都公司的专利rBGH(市场品牌为Posilac,重组牛生长激素)。rbGH本身并不能让奶牛平白无故地产奶,而是在奶牛生小牛之后,可以通过rBGH控制奶牛产奶下降的速度。这项技术可以使牛奶产量提高到30%,被称为奶牛的“良药”。但是,rBGH在刺激奶牛的产奶时,也刺激另一种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的产生,它能调节奶牛的新陈代谢,刺激奶牛的细胞分裂,抑制奶牛的细胞死亡。
  不少独立科学家警告孟山都,rBGH激素增加了IGF-1因子的水平,有可能会导致人患上癌症。被公认为致癌物质研究权威的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萨缪尔·爱泼斯坦博士就曾警告说,越来越多的科学依据表明,IGF-1因子与人类癌症的产生有很大关联,而且这种癌细胞可以在体内潜伏多年。
  果然,美国奶农们报告说他们的奶牛寿命平均缩短了,并且奶牛患上了严重的蹄和乳房传染病。但是,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利用孟山都提供的数据反驳了这些独立的批评声。
  不仅如此,美国政府还向墨西哥和加拿大施压,迫使他们认同rBGH,帮助孟山都打开国际市场,但遭到抵制,它们认为这将导致人类增患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风险。
  不只是奶牛的悲哀
  国际知名的自然资源保护者珍·古道尔说,这么多工业化国家禁用之际,美国却准许将rBGH用来生产牛奶,似乎是件奇怪的事,“因为如果这种激素遭禁用,将使孟山都损失数十亿美元,于是这家公司控告有机牛奶制造业者在牛奶上标示“不含rBGH”的字样,孟山都和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联袂声称,这么做会“误导民众”。”
  美国FDA的做法自然引起美国民众不满。福克斯电视台的两位独立记者曾联合制作揭露rBGH丑闻和它对健康的负面影响的节目,遭到了孟山都的封杀。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地缘政治学家威廉·恩道尔说:这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孟山都合谋榨取公共利益。恩道尔在中国的一次公开演讲上说:美国权势集团将自己的人民当作试验品。
  范敏坚说:“凡集约化、工业化养殖都不可避免走上使用激素催奶的道路,因为如果不使用激素,产奶量则无法保证,同时,由于大量催奶,奶牛的乳头发炎,这又需要大量的抗生素来解决这一问题。”
  美国纪录片《食品公司》揭露了美国牲畜生长条件恶劣的状况:美国中部地区的一个养殖场,成千上万的牛在粪便里生活,没有一点绿色,机械化喂养,最后牛都成了产奶和造肉的工具。这种将牲畜集中圈养的工业化饲养方式“依赖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导致对抗生素有抗药性的一些疾病”。
  珍·古道尔在《希望的收获》里同样描绘了,欧洲和北美以及其它“先进”国家的工厂式养殖场中,奶牛和小牛的悲惨生活场景:小牛出生后短短几天就被迫离开妈妈,没有过脚下有青草的感觉。它们一辈子被困在排成长排的狭窄厩栏里。站在水泥地上被抽吸机吸奶,它们经常被喂食激素,以显著地增加牛奶产量——有些牛每天生产高达100磅牛奶,胀大的乳房却使它们寸步难移,频繁大量的挤奶使乳房和乳头经常感染,养殖场又在饲料里添加预防性剂量的抗生素。
  这不只是奶牛的悲哀,因为它造成的后果恐怕仍需要人类去承受。
最近日本科学家发现一种微藻类新品种,可能会使人感染,危及生命
  这种名叫Prototheca
cutis的新水藻是科学家对一名日本患者的皮肤样本进行分析后发现的,他因接触这种水藻引起感染,身上出现溃疡。研究人员认为,除了南极洲以外,人们可能会在世界各地的土壤和水里发现P.
cutis。因为这种微生物的生存能力很强,可在经过消毒的环境下(例如加氯消毒)幸存下来,它们在污水和家庭垃圾里繁衍生息,农村环境对它们的生存更加有利。
  这名日本患者已经被成功治愈,他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名P.
cutis受害者。但是日本东京帝京大学的医学真菌学家、这项研究的领导者槙村浩一认为,最新发现的这种水藻的行为,可能跟有害的微藻类一样。微藻类是在世界各地的水域里发现的单细胞有机体。
  如果真是这样,P.
cutis将能进入伤口(例如通过接触受污染的水),使人的胳膊、腿和脸上发炎,甚至产生溃疡。槙村浩一表示,这个过程非常缓慢,有时需要2周或者更长时间才能形成溃疡。他说,有报告称,在牛、鹿、狗和猫身上也见过类似的微藻类感染现象。
  在严重情况下,微藻类感染会慢慢演变成具有致命风险的败血症(细菌进入血液)或者脑膜炎(大脑和脊髓周围的组织发炎)。据该研究说,身体虚弱的住院患者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
  槙村浩一表示,由于微藻类感染非常罕见,因此这方面的治疗方法并不多。目前只能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即使水藻不是真菌,但事实证明,抗真菌药物治愈了近59%的严重的微藻类感染患者的疾病。
  他表示,那些不治身亡的患者的感染情况更加严重。不过他说,世界上的大部分微藻类“都是无害的”,这种情况使新发现的P.
cutis成为一种非常重要和具有吸引力的研究对象。该研究成果发表在5月份的《国际系统与进化微生物学》杂志上。
动物生活环境要像人一样
猪儿也要和同伴们玩耍,听听音乐,锻炼身体。昨日,在荣昌,重庆最牛的环境安全型养猪场落成。整个猪场全部由智能系统控制,猪舍有空调,猪儿的食谱也由电脑来配制。据了解,这几天就陆续有猪猪搬进这个“新家”。
  规模:占地220亩分四个区
  猪场坐落于广顺街道高瓷村,全场占地220亩,1000头基础母猪规模,是一个绿树成荫的园林式猪场。猪场采用多点式设计,分为四个区,顺应国际上“动物福利”趋势。何为动物福利?该猪场相关负责人介绍,也就是猪在生长过程中,也要注重它的“感受”,无论衣食住行,都得讲究点。
  吃:设置智能喂养点
  记者在猪场看到,根据母猪智能化饲喂系统,工作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母猪身体内营养状况,真正实现精准饲养。“每一天,这些猪都要经过一个专门设置的智能喂养点,这个喂养点通过电脑自动采集猪的相关数据。”该人士介绍,通过电脑采集,可了解到每头猪每天最科学的饲料配比需要什么,猪儿要吃多少,让它们吃好。
  住:猪舍内整年30℃左右
  “养猪场里还有‘中央空调’。”该人士介绍,所谓的“中央空调”实际上是一整套先进的环境控制系统,包括高压微雾消毒系统、屋顶通风系统等,控制着猪舍内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清新度。目前,猪舍内整年都保持在30℃左右的恒温状态。
  玩:可在600多平米内散步
  与传统不同,600多平米的猪舍是开放式的,猪儿们不必被困在狭小的猪圈里,可以在600多平方米的大范围内散步,和同伴玩耍。猪舍内还有设备放音乐,让猪儿也能娱乐一下。
  “猪儿也有心理健康,长期把它关在狭小的空间里,对它们的心理成长不好,自然也会影响身体生长。”而散养则可以满足猪的群体交流、嬉戏等需要。该负责人介绍,这是国际最先进的“动物福利养殖法”。
  产:一头原种猪一年产17头
  花这么大工夫养出的猪到底有什么用呢?该负责人介绍,目前这个养猪场是重庆最先进的,在全国也是走在前列。这种养殖方法非常节省人力,一个猪圈300头猪,只要一个人就可以全部搞定。
  目前,这一养猪场主要是种猪,保证它的繁育能力更强,平均一头原种猪一年可产17头种猪。
  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
  饲料中该添些啥 将有更多规范
  时报讯(记者 汤静)以“畜产安全与人类健康”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暨第六届中国畜牧科技新项目新技术新产品(简称“三新”)博览会,昨日在荣昌开幕。近200家国内知名饲料、兽药企业和近50个畜牧科研院所,展示了近1000个畜牧业方面科研、生产方面的新项目、新产品。
  “由于养殖成本仍居高不下,预计后期生猪价格将维持稳定,元旦、春节前夕可能有所走强。”在昨日的论坛上,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王宗礼称。
  此外,王宗礼透露,为了加强饲料行业的安全监管,农业部正在考虑提高设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的准入门槛,要求饲料与饲料添加剂经营者在当地分装、加工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目前,条例修订已经通过农业部常务会讨论通过,预计在年底修改以后能够出台。”
  王宗礼称,该条例出台后,将对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进行严格规定,其中包括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四大类73种饲料添加剂品种的第一批安全使用规范已于今年6月份发布,目前其他各类饲料添加剂产品的安全使用规范也在加紧制定之中。
  此外,第二届振兴中国畜牧贡献奖颁奖晚会昨晚在荣昌体育场举行,来自我市的畜牧科研专家冉元智、畜牧科技教育杰出代表朱兴全等在内的十位专家学者获此殊荣。
  颁奖晚会上,中央电视台“欢乐中国行”也走进荣昌,李玟等众多文艺界明星也与获评的畜牧科技专家同台亮相。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焕春:
  “动物少打针少吃药,人类才能更健康”
  时报讯(记者汤静)昨日,作为主论坛的“中国现代畜牧业暨重庆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高层论坛”上,来自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名国外畜牧兽医专家,围绕调整种养模式,保证畜产品安全与人类健康等主题进行广泛讨论。
  作为动物疫病防控研究方面的权威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焕春在谈到动物健康问题时表示,不应该盲目给它们打针、吃药,“动物少打针、少吃药,人类才能更健康”。
  “60%的人类传染病来源于动物,50%的动物传染病可以传染给人,当今人类新发传染病80%来源于动物。”陈焕春院士就动物疾病防控与畜牧业发展做了发言。陈焕春称,研究发现在1400多种引起人类疾病的病原中,有800余种是通过了中间屏障由动物病原引起。在过去25年,出现38种新病原体,其中75%源于动物。
  “找到病根,才能对症下药。”陈焕春称,要保障人类健康,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尤其重要。然而时下,饲养过程中,动物一生病就打针用药,频繁用药导致病源太复杂,后期防治用药都很盲目,“所以,动物也要少打针、少用药、减少抗生素使用,才能在人畜共患病中快速找到病根。”
“牛奶激素”是非多
如今,很多人都爱说“现在的牛奶都是激素催出来的,有害健康”之类的话。这里所谓“牛奶激素”,其实是牛的生长激素。目前,多数国家都不许使用此种激素,但美国却在1993年给它发了通行证,与“国际主流”背道而驰。中国也在禁用之列,考虑到“牛奶激素”的生产也算是高科技,中国的奶农能否通过非法渠道获得很值得怀疑。为什么美国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呢?这里涉及到5个问题,待咱一一说明。
什么是“牛奶激素”?
生长激素是动物脑中分泌的一种蛋白质,用于促进动物的生长。牛的生长激素自然就叫“牛生长激素”(bGH)。数十年前,人们就发现把bGH注射到母牛体内可以促进产奶。那时候,bGH只能从死牛的脑袋中提取,成本太高,所以未投入商用。
到了上世纪80年代,生物技术的发展让bGH的应用成为可能。把控制合成bGH的基因转到细菌中,通过培养细菌就可以合成出同样的蛋白质来。这样得到的牛生长激素被称为“重组牛生长激素”,简称为rbGH。
其实,rbGH并不能让奶牛平白无故地产奶,只能延缓奶牛在产子后产奶量的下降速度。平均而言,使用了“牛奶激素”之后,产奶量可以增加百分之十几。
“牛奶激素”对人体有害吗?
对于多数人来说,关心的还是这样使用了激素的牛奶是否有害健康。为此,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要求该激素的申请者进行了大剂量的短期动物实验。在一项实验中,老鼠被喂以大剂量rbGH———剂量高达奶牛注射剂量的100倍,但未观察到老鼠各项生理指标的异常。因此,FDA认为食物中的rbGH不会被吸收,因而不必进行长期的安全性实验。
加拿大食品管理部门却认为FDA的评估中遗漏了一项研究结果。欧洲要求该激素生产者进行的一项实验显示,用小剂量rbGH(每天每千克体重0.5毫克)喂养老鼠时,无法发现其体内抗体异常,但大剂量喂养,就出现了抗体反应。加拿大方面认为这说明
rbGH能够被吸收,FDA的决定不严谨。
FDA重新对此进行评估。他们认为,该结果并不能说明rbGH能被直接吸收。同时,人从牛奶中可能摄取的rbGH量也还远远达不到产生抗体的量。比如一个10千克的孩子每天喝1.5千克高浓度rbGH的牛奶,其剂量也只有每千克体重0.0075毫克,远远低于实验中不会导致抗体反应的“安全剂量”0.5毫克。
FDA的这个结论得到了另一项研究的支持。1988年发表的一篇论文提到,如果对老鼠注射剂量为每千克体重0.15毫克的rbGH,9天就能观察到体重增加以及血液中出现rbGH抗体。而在食物中加入每天每千克体重40毫克剂量的rbGH,也没有变化。这可以证明食物中的rbGH不会被直接吸收,因而不会对健康产生影响。
会带来其他有害物质吗?
既然FDA认为“牛奶激素”本身对人体无害,那么它是否可能导致牛奶中含有某些有害成分呢?加拿大方面的分析报告认为,rbGH的使用增加了牛奶中IGF-1(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的含量。一些流行病学的调查显示,IGF-1似乎与前列腺癌等癌症存在关联。
FDA认为IGF-1与癌症的关系只是一种多因素的相关性,迄今为止并没有证据说明IGF-1是致癌的原因。另外,rbGH导致的IGF-1增加幅度很小,小于牛奶中IGF-1的正常波动。也就是说,一头奶牛使用rbGH之后,所产的奶中IGF-1的含量会有微弱上升,但可能还低于其他未使用rbGH而生产的牛奶。而且,人体内本身含有IGF-1,不管所喝的牛奶是否使用过rbGH,所获得的IGF-1跟人体所含的相比微不足道。另外,经过加热、消化之后,IGF-1在人体内也不再具有生物活性。
在这个问题上,FDA的结论与世卫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相一致:rbGH对牛奶中IGF-1不构成实质上的影响,牛奶中的IGF-1也不构成健康隐患。
“牛奶激素”对牛有害吗?
对于使用了rbGH的牛奶是否有害健康的疑虑还有一些,不过都没有生物学理论或者实验结果的支持,更多的只是一些逻辑上的“可能”。加拿大食品管理部门的专家评估结论也是“没有证据表明经过rbGH处理的牛奶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但是他们最终还是否决了rbGH的使用申请。原因与动物福利有关。
加拿大和欧盟的相关专业委员会审查了rbGH对奶牛健康的影响,结论是它对奶牛的健康造成了损害,最普遍的损害是乳腺炎发生率的增加。注射了rbGH的奶牛,其总体健康状况也不如未经注射的奶牛。乳腺炎的发生,可能导致抗生素使用的增加。这又增加了人们从牛奶中摄取抗生素的可能性,从而带来新的健康隐患。
实际上,欧盟和加拿大都没有对使用了rbGH的牛奶在安全性上提出异议。
要把“牛奶激素”标识出来吗?
天然的牛奶中含有bGH,没有任何技术可以把它与人工合成的rbGH区别开来。同时,rbGH的使用不会带来安全方面的风险。在此情况下,按FDA的惯例,rbGH的使用不需要做任何标注。但打出“不含激素”标签的做法却被FDA所禁止。因为牛奶中天然含有激素,“不含激素”的牛奶是不存在的。
有一家牛奶生产厂家打出了“不含rbGH”的标注。但孟山都对该厂家发起了诉讼,理由是此标注暗示rbGH“有问题”,是对消费者的误导。这一案件以双方的和解告终。该厂家在“不含rbGH”的标注之下,用小字说明“FDA认定:使用或者不使用rbGH的牛奶没有实际上的差异”。
如今,FDA推荐这样的标注,但是不强制要求。这个标注最大程度地在赞成和反对rbGH的双方中达成了妥协,传达了尽量客观的信息。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空间某区域存在着电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