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多样性研究意义分析建树 需要外援序列吗

长江水系翘嘴鲌遗传多样性研究--《暨南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长江水系翘嘴鲌遗传多样性研究
【摘要】: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各大水系,是鲤科鳊鲌亚科中体型最大的一种鱼,不仅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经济价值,还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能够维持水域生态系统的稳定。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栖息地被破坏、水利修建,酷鱼捕捞等人为影响,翘嘴鲌野生资源迅速枯竭,种群小型化及低龄化现象尤为严重,亟待开展翘嘴鲌种群保护工作,目前尚无全面系统的翘嘴鲌遗传背景研究,难以为翘嘴鲌的保护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本文测定了长江水系14个群体162尾翘嘴鲌的线粒体控制区全序列,分析了遗传多样性和种群结构与种群历史动态,旨在为保护长江水系翘嘴鲌种质资源的恢复和人工增殖放流提供了理论指导依据,具体结果如下:
1、得到翘嘴鲌线粒体控制区936bp的序列,识别了终止序列区、中央保守区和保守序列区,确定了保守功能单元(ETAS、 CSB-F、 CSB-E、 CSB-D、CSB1、CSB2和CSB3等)的一般形式,发现了ETAS序列中包含了核心序列TGCAT及其反向互补序列ATGTA,并且在终止序列区中还发现了4个TACAT的核心序列。中部存在poly(T)结构,大部分变异位点都在这个poly(T)结构的前面,而poly(T)结构后的序列就相对保守了很多。
2、长江水系中的14群体整体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866,核苷酸多样性为0.00330,呈现高单倍型多样性与低核苷酸多样性共存的现象,说明翘嘴鲌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其中以合江最高(Hd=0.879,Pi=0.00534),云阳最低(Hd=0.377,Pi=0.00132)。
3、长江水系的14个翘嘴鲌群体没有形成明显的谱系结构和地理结构。南充群体与其他群体间存在着高度遗传分化(Fst:0.12,Nm:0.01),云阳群体与支流的3个群体(南充、十堰、剑河)间也存在较高的遗传分化(Fst=0.717、0.19235,Nm=0..043),而其他群体间仅存在低度分化或无明显分化。对长江干流的上中下游、干流与支流、干流与湖泊、支流与湖泊进行AMOVA分子方差分析得知,大部分的分化存在于群体内部。
4、通过Tajima’s D和Fu’Fs中性检测和核苷酸不配对分析,结合翘嘴鲌高单倍型多样性与低核苷酸多样性共存的特征,表明翘嘴鲌种群可能经历了近期的种群扩张,扩张时间距今3万~4万年间,为更新世晚期。
5、长江下游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普遍较高,且遗传距离及遗传分化值均较小,可以视为一个大的保护管理单位。合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其次是池州,需要优先保护。另外南充与其他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最大,而云阳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低,且由于其地理位置特殊,可通过特殊方式进行单独保护。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2【分类号】:S917.4【目录】:
摘要3-5Abstract5-91 前言9-28 1.1 翘嘴鲌的研究概述10-15
1.1.1 翘嘴鲌的生物学研究10-12
1.1.2 翘嘴鲌的生态学研究12-13
1.1.3 翘嘴鲌的人工养殖研究13-14
1.1.4 翘嘴鲌的系统发育研究14-15 1.2 鱼类遗传多样性及其研究方法15-21
1.2.1 遗传多样性的概念15
1.2.2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15-20
1.2.3 分子系统树的构建20-21 1.3 鱼类线粒体DNA分子标记的简介21-25
1.3.1 鱼类线粒体的一般结构22
1.3.2 鱼类线粒体DNA的一般特征22-23
1.3.3 线粒体分子标记在鱼类遗传学中的应用23
1.3.4 鱼类线粒体控制区介绍23-25 1.4 翘嘴鲌遗传多样性的现状25-26
1.4.1 翘嘴鲌遗传多样性研究概述25
1.4.2 目前翘嘴鲌遗传多样性研究概括25-26 1.5 长江水系简介26-27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7-282 材料和方法28-35 2.1 实验材料28-29 2.2 实验仪器和试剂29-31
2.2.1 实验仪器29-30
2.2.2 实验试剂30-31 2.3 试验方法31-35
2.3.1 翘嘴鲌DNA的提取及检测31-32
2.3.2 PCR扩增32-33
2.3.3 序列测定33
2.3.4 数据处理33-353 实验结果与分析35-54 3.1 翘嘴鲌线粒体控制区全序列分析35-38
3.1.1 翘嘴鲌线粒体控制区的组成35
3.1.2 翘嘴鲌线粒体控制区的结构35-38 3.2 翘嘴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38-42
3.2.1 翘嘴鲌的单倍型分布情况38-40
3.2.2 翘嘴鲌的遗传多样性40-42 3.3 翘嘴鲌群体的遗传结构42-47
3.3.1 遗传距离42-43
3.3.2 翘嘴鲌系统发育树43-46
3.3.3 翘嘴鲌遗传分化系数和基因流46-47 3.4 翘嘴鲌的种群动态47-50
3.4.1 中性检测47-49
3.4.2 歧点分布49
3.4.3 翘嘴鲌单倍型间的网状支系分布49-50 3.5 分子变异分析50-544 讨论54-59 4.1 翘嘴鲌的群体遗传结构54-55
4.1.1 长江上、中、下游干流群体间的遗传分化54
4.1.2 长江干流与支流的遗传分化54-55
4.1.3 长江干流与湖泊之间的遗传分化55
4.1.4 长江支流与湖泊之间的遗传分化55 4.2 翘嘴鲌的遗传多样性55-57 4.3 翘嘴鲌种群历史动态57-58 4.4 翘嘴鲌遗传多样性的管理保护58-595 小结59-61参考文献61-72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72-73致谢73-74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姚闻卿;胡菊英;;[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年Z1期
庆宁;吕凤义;廖伟群;赵俊;丘城锋;;[J];动物学报;2007年05期
李思发,吕国庆,L.贝纳切兹;[J];动物学报;1998年01期
杨金权;胡雪莲;唐文乔;林弘都;;[J];动物学杂志;2008年01期
曹文宣;;[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2期
张亚平,施立明;[J];动物学研究;1992年03期
朱世华;郑文娟;邹记兴;杨迎春;沈锡权;;[J];动物学研究;2007年06期
杨博;陈小勇;杨君兴;;[J];动物学研究;2008年04期
林益标;;[J];福建农业;2007年03期
程起群;温俊娥;王云龙;韩金娣;卢大儒;;[J];湖泊科学;2006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绪祯;[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5年
王伟;[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余帆洋;[D];暨南大学;2011年
严莉;[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张永正;[D];浙江大学;2005年
胡正友;[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周丽;[D];西南大学;2008年
蔡卫俊;[D];苏州大学;2008年
伊西庆;[D];暨南大学;2009年
张艳春;[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乐小亮;[D];暨南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志亮;齐兴柱;骆剑;朱晓平;彭艳辉;尹绍武;;[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07期
赵敏;;[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8期
朱美霞;孟庆福;王建书;;[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8期
符贵红;褚武英;成嘉;刘芳;刘臻;张建社;;[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4期
朱慧贤;李红梅;;[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葛家文;;[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1期
伊西庆;底晓丹;章群;;[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2期
陈万光;贾晓慧;;[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2期
关建义;杨浩;陈欣;陈宏喜;杨太有;;[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8期
李润枝;张娟;;[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柳李旺;龚义勤;汪隆植;王浩;;[A];中国园艺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岳新丽;季兰;;[A];第三届全国干果生产与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黄玉玲;何安尤;周解;;[A];广西水产研究所论文集()[C];2006年
季宇彬;杨文;于蕾;;[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王长忠;梁宏伟;邹桂伟;罗相忠;李忠;田华;呼光富;;[A];中国工程院第77场工程科技论坛·2008水产科技论坛——渔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8年
王伟;陈立侨;顾志敏;张伟;李二超;李睿;李自荣;;[A];2006年上海市动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张伟;陈立侨;顾志敏;贾永义;;[A];2008年上海市动物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8年
臧颖惠;龚正达;;[A];云南省昆虫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李建东;王仁忠;;[A];中国草地科学进展:第四届第二次年会暨学术讨论会文集[C];1996年
季宇彬;杨文;于蕾;于淼;杨瑛杰;;[A];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庆华;[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白洁;[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卞晓东;[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廖芳;[D];南开大学;2010年
荣立苹;[D];沈阳农业大学;2010年
王玉山;[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宋森;[D];兰州大学;2011年
姜英淑;[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张虹;[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单文娟;[D];新疆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燕;[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田志福;[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杜孝田;[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刘思情;[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胡佳;[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金占宝;[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李文娟;[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王萌;[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王健;[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王冰;[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姚闻卿;胡菊英;;[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年Z1期
陈复生,付承玉,汪泰初;[J];安徽农业科学;2003年04期
都玉蓉;马建滨;苏建平;;[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0期
李美玲;黄硕琳;;[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3期
熊小真;刘建宏;杨丽英;黎小军;;[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王莹,赵华斌,郝家胜;[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刘恩生,吴林坤,曹萍,鲍传和,丁淑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吴乃虎,王钢锋,阎景智,郭玲,严绍颐,秦鹏春;[J];动物学报;1991年04期
倪寿文,桂远明,刘焕亮;[J];动物学报;1993年02期
蒋志刚,张林源,杨戎生,夏经世,饶成刚,丁玉华,沈华,徐安红,于长青;[J];动物学报;200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玉华;[D];武汉大学;2004年
王伟;[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熊飞;[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刘红艳;[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周立石;[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严莉;[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单红;[D];西南大学;2006年
龚金波;[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陈迪;[D];暨南大学;2006年
钱开诚;[D];暨南大学;2006年
周丽;[D];西南大学;2008年
张艳春;[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佟广香;匡友谊;尹家胜;耿龙武;徐伟;;[J];中国水产科学;2011年03期
胡鹏飞;王茜;戴伟;王晓梅;;[J];水产学杂志;2006年01期
李晓晖;许志强;潘建林;杨家新;葛家春;柏如发;朱清顺;;[J];中国水产科学;2010年02期
龚疏影;王茜;汤华鑫;杨正玲;刘宗豹;董仕;;[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袁娟;张其中;李飞;朱成科;罗芬;;[J];水生生物学报;2010年01期
乐小亮;章群;赵爽;范凤娟;;[J];广东农业科学;2010年02期
潘登;李英;胡鸿兴;蒙世杰;门正明;符云新;张亚平;;[J];科学通报;2005年22期
马春艳;陈亚瞿;张凤英;;[J];海洋渔业;2005年04期
董颖;周遵春;宋伦;阎有利;;[J];水产科学;2008年03期
杨金权;胡雪莲;唐文乔;林弘都;;[J];动物学杂志;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彦群;秦利;李玉萍;王欢;夏润玺;齐永红;李喜升;鲁成;向仲怀;;[A];中国蚕学会第八届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家(柞)蚕遗传育种及良种繁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张春晓;李悦;沈熙环;陈雪梅;;[A];面向21世纪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第三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丁平;刘瑾;仰铁锤;邱金英;;[A];全国第8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沈镝;朱德蔚;李锡香;宋江萍;;[A];全国蔬菜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郭江波;赵来喜;;[A];第二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暨牧草种子、机械、产品展示会论文集[C];2003年
祁建民;梁景霞;徐建堂;林荔辉;陶爱芬;方平平;吴建梅;;[A];200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方平平;郑鹭;祁建民;林荔辉;吴建梅;陶爱芬;;[A];200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林新春;俞志雄;裘利洪;肖国民;刘力;;[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袁理春;;[A];2004年全国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专集[C];2004年
杨金权;胡雪莲;林弘都;唐文乔;;[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李学刚;[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胡德荣;[N];健康报;2009年
驻重庆首席记者  朝霞;[N];中国交通报;2006年
周家华;[N];中国交通报;2007年
厉征;[N];中国税务报;2006年
马国川;[N];中国社会报;2005年
李学刚;[N];现代物流报;2006年
黄胜利;[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司建楠;[N];中国工业报;2008年
殷玉香;[N];中国水运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若余;[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周晓平;[D];厦门大学;2008年
蔡礼鸿;[D];华中农业大学;2000年
车永和;[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周连第;[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邓传良;[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石胜友;[D];西南大学;2005年
王红霞;[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桂富荣;[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周兰英;[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小彧;[D];暨南大学;2012年
郑芳;[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李飞;[D];西南大学;2007年
周丽;[D];西南大学;2008年
刘亚楠;[D];山东大学;2009年
张丽;[D];四川农业大学;2003年
王奕华;[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陈纹;[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文自翔;[D];新疆农业大学;2004年
张国强;[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通关藤遗传多样性及转录组研究--《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博士论文
通关藤遗传多样性及转录组研究
【摘要】:通关藤Marsdenia tenacissima (Roxb.) Wight et Am.为萝藦科牛奶菜属植物,以藤茎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平喘的作用,用于喘咳痰多,产后乳汁不通,风湿肿痛,疮痈等。现代药理试验证明,通关藤还具有抗肿瘤、抗菌、降压、保肝利尿及调节免疫力等多种的作用,尤其是其对肺癌、肝癌有一定的疗效通。通关藤广泛分布于亚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主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地,为傣族、苗族、壮族常用药物。近年,以通关藤为原料的消癌平注射液、消癌平颗粒、通关藤饮片的市场需求剧增,通关藤药材的使用量越来越大,使得通关藤原料供不应求。通关藤一般需要3-5年才有采收价值,而人们竭泽而渔似的采集,致使通关藤资源日趋匮乏。目前国内外对通关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而对通关藤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转录组方面的研究很少。因此,对野生通关藤进行资源生境调查和遗传多样研究尤为迫切。有关通关藤功能基因的研究也是空白,通过对其转录组进行分析,了解通关藤皂苷的合成途径和参与合成的酶基因,有利于生产出更好的抗肿瘤药物。本研究利用通关藤的野生种质资源,从表观形态、分子生物学、化学成分等方面开展通关藤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药材质量研究,分析种内和居群间的遗传关系,揭示其遗传丰富程度,及遗传多样性与药材品质的关系,为通关藤种质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另外,通过对通关藤茎和叶的转录组进行测序分析,发掘了大量参与通关藤皂苷生物合成的酶基因,且推测通关藤的皂苷合成途径,为利用生物技术进行化学成分调控和基因克隆提供基础数据。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采用文献查阅、实地调查和关键人物访谈等方法,调查了通关藤在云、贵、川、广的地理分布、生境特征、蕴藏量、生长特性等。结果显示,通关藤主要集中分布于滇东南桂西、滇西南、黔西南三个区域,分布范围为N 21°46'~27°16', E 98°50'E-106°27',海拔700~1700m。通关藤的生境条件一般为河谷的北岸或东岸山腰(即南坡或西坡),或温暖潮湿的山坡或山麓;多生于喀斯特地形的灌木林中,或生长于乔木植被盖度较小的阔叶林中;通关藤对伴生植物无选择性,攀附物主要为灌木、岩石、小乔木;对生长地的土壤性质要求不严,土壤类型多为红壤、黄壤、暗棕壤、粗骨土,质地是壤土、砂土、砂壤。(2)对不同居群通关藤种质资源的13个表型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居群的通关藤的有效分枝、株高、茎粗、果实数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CV在13.91%-96.67%。对表型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株高与茎粗、节间长、有效分枝、叶宽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长与叶宽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他指标间也有一定的相关性。环境因子与表型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得出海拔、温度与表型性状呈正相关,有利于通关藤生物量的积累。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叶宽、叶长、株高、茎粗、节问长为主要变异因子。(3)采用简单重复序列标记ISSR (Inter-simple sequencer repeat)对29个野生通关藤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在物种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PPL)为88.15%,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158,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平均为0.2768,表明在物种水平上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Nei's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4214,基因流(Nm)为0.6865,这表明居群间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42.14%,而居群内的遗传变异为57.86%,即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居群内,可能由于居群间的地理隔离和无性繁殖等原因导致。采用UPGMA法及PCoA法对29个居群的通关藤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通关藤居群基本按照地理、水系特征而分为三大主要类群。(4)根据通关藤转录组数据设计SSR引物,对不同通关藤居群进行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在物种水平上,平均期望杂合度(E-Het)为0.4592,平均观察杂合度(O-Het)为0.6321,O-Het略高于E-Het,说明通关藤杂合程度高。shannon多样性指数(I)平均为0.742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的分布范围在0.9之间,平均He为0.45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368,本研究的12个位点均属中度多态性位点。Fis为-0.5542,表明群体内杂合严重。Fst为-0.3412,表明群体间分化程度很小。因流(Nm)变化范围为0.1,各位点基因流的差异很大,平均为2.2047 。 AMOVA分析结果表明引起通关藤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于居群内,变异达71.05%,而其居群间的变异占总变异的28.95%。对29个通关藤居群进行UPGMA聚类分析,可以将29个通关藤居群分为两大类群。对通关藤资源进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在K=2的情况下,分类效果较好,将29个群体可分为2组。EST-SSR的结果与ISSR的分析结果大致相同,但也不完全一致。(5)选取ITS2、psbA-trnH、rbcL三个序列对29个居群的通关藤基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ITS2序列有效分析长度为527 bp, G+C的平均含量为58.4%,总的变异位点数(Vs)为23,其中单核苷酸变异位点(Ss)为9个,简约信息位点(Ps)14个,单核苷酸变异位点(Ss)为9个,简约信息位点(Ps)4个。PsbA-trnH测序得到1247bp有效全长,G+G为55.8%,有单核苷酸变异位点(Ss)为9个,简约信息位点(Ps)7个。ITS2、psbA-trnH和rbcL序列的自展支持率(bootstrap)显示其种内的遗传变异间重叠较多,不能达到区分不同居群通关藤种群的目的,因此并不适合用于通关藤道地性药材鉴别和遗传多样性分析。(6)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居群通关藤药材中绿原酸的含量,并对不同产地、不同生长年限、不同部位的通关藤药材进行了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建立的通关藤含量测定方法经方法学考察可靠合理;不同产地的通关藤绿原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绿原酸的含量平均值为0.2%,含量较高的居群为靖西1.1472%,勐腊1.0096%,安龙0.9932%。通关藤根的绿原酸含量比1、2、3年生的茎中绿原酸含量都低,根中绿原酸平均含量仅有0.2512%,通关藤1年生茎中绿原酸平均含量为0.6452%,2年生茎为0.5159%,3年及3年以上为0.3634%,由此看出,随着通关藤年限增长,茎中绿原酸的含量逐渐减少。对通关藤绿酸的含量与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通关藤绿原酸的含量与经度、年均温、年降水量呈正相关,而与纬度、海拔、年日照时数呈负相关。(7)采用HPLC-ELSD测定不同居群通关藤药材中通关藤苷H、通关藤苷I、通关藤苷G的含量,并对不同产地、不同生长年限、不同部位的通关藤药材进行了质量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和不同年限、不同部位的通关藤苷的含量存在着较大差异。通关藤H的平均含量为0.052%,通关藤苷I的平均含量为0.098%,通关藤苷G的平均含量为0.0708%。通关藤苷H在根中的含量明显高于茎中的含量,根的通关藤苷H平均含量为:根≥3年茎2年生茎1年生茎;通关藤苷I的含量表现为:≥3年茎2年生茎根1年生茎,3年及3年以上通关藤茎中通关藤苷I的含量最高;通关藤苷G的平均含量表现规律为:2年茎≥3年茎1年茎根。对通关藤苷H、I、G的含量与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通关藤苷H、I、G与经度、年均温、日照时数都呈正相关,但与海拔、年降水量呈负相关。(8)建立了比色法测定通关藤中总皂苷、总酚酸、多糖的含量,并对不同产地、不同生长年限、不同部位的通关藤药材的总皂苷、总酚酸、多糖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居群通关藤的总皂苷、总酚酸和多糖含量差异明显。总皂苷的含量较高的居群有云南河口8.0389%,四川德昌7.8694%,云南建水7.1739%,含量高的居群是含量低的居群的2.5倍,相差4.8306%的含量。总酚酸含量较高的居群是云南的华宁10.1129%,禄劝9.6767%,蒙自9.4335%,最高与最低相差3.9853%的含量,相差1.65倍。多糖的含量较高的居群有云南镇康15.3441%,西畴13.6943%,广南12.5699%。其中四川德昌总皂苷含量较高,而总酚酸的含量很低,云南蒙自总酚酸的含量较高,其多糖含量就很少,因此,同一居群其化学组分也有很大差异。总皂苷的含量与生长年限呈正相关,即随着年龄的增长,总皂苷的含量就相应增多,而总酚酸和多糖的含量与部位、年限没有太大密切关系。(9)采用Illumina Hiseq 2000高通量测序技术,从通关藤的茎和叶转录组数据中获得73336个contig和65796个Unigene,通过与公共数据库的比对分析,找出27个参与通关藤苷生物和孕烷苷骨架合成的Unigene。使用qRT-PCR技术分析参与通关苷生物合成的六个酶基因SQS、SQLE、CAS、4-MSO、3β-HSD、5β-POR在茎和叶中的表达情况,这6个基因在通关藤的茎和叶中都表达,CAS、SQS、SQLE、4-MSO在叶中的表达量要高于在茎中的表达量,而3β-HSD和5β-POR基因在茎中的表达量要比叶中的高,5β-POR的表达量在茎中比叶高出36.5%。另外,从11911个unigene中开发出15296个SSRs位点,其中二核苷酸类型最丰富,达53.72%,而重复类型中最多的为AT/AT (26.34%),其次AG/CT (21.02%).基于这些序列,使用Primer 3对这些SSRs进行引物设计,成功设计出27,189对引物。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14【分类号】:S567.19【目录】:
摘要9-13ABSTRACT13-17符号及缩略语说明17-18前言18-19第一章 文献综述19-43 第一节 通关藤研究概况19-27
1 通光藤原植物概况19-20
1.1 植物学特征19
1.2 地理分布19-20
2. 通关藤的本草考证20-21
2.1 史料记载20
2.2 功能主治20-21
3 通关藤的药材质量标准研究21-22
4 通关藤的化学成分研究22-24
4.1 C_(21)甾体苷类22-24
4.2 三萜类化合物及多糖24
4.3 其他类物质24
5 通关藤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24-27
5.1 药理作用24-25
5.2 临床应用25-27 第二节 药用植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现状27-34
1 遗传多样性概念及研究意义27
2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27-34
2.1 形态学标记28
2.2 细胞学标记28-29
2.3 生化标记29
2.4 分子标记29-34 第三节 中药材质量评价研究34-37
1 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因素研究34-35
1.1 生态环境对中药材质量的影响34
1.2 遗传特性对中药材质量的影响34-35
1.3 采收加工技术对中药材质量的影响35
2 中药化学质量评价研究35-37
2.1 中药材有效成分的研究35
2.2 中药材标准提取物的研究35-37 第四节 药用植物转录组研究37-39
1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37
2 基于转录组学的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途径研究37-39 第五节 研究目的意义、内容和技术路线39-4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39
2 研究内容39-41
2.1 通关藤种质资源的收集39-40
2.2 形态多样性研究40
2.3 分子标记40
2.4 药材质量评价40-41
3 技术路线41-43第二章 通关藤种质资源与生境特征调查分析43-61 摘要43 1 材料与方法43-45
1.1 调查范围43-44
1.2 方法44-45 2 结果与分析45-57
2.1 通关藤种质资源分布规律45-47
2.2 通关藤生境特征47-49
2.3 通关藤表型性状49-50
2.4 表型性状间以及与生境条件间的相关性分析50-54
2.5 表型性状的主成分分析54-56
2.6 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56-57 3 讨论57-61
3.1 通关藤资源分布范围57
3.2 通关藤的生境特点57-59
3.3 通关藤生长特征与生境条件相关分析59
3.4 保护资源及发展人工栽培和野生抚育59-61第三章 通关藤遗传多样性分子标记研究61-97 第一节 基于ISSR分子标记的通关藤遗传多样性研究61-73
1 材料与方法62-63
1.1 材料与仪器62
1.2 方法62-63
2 结果与分析63-71
2.1 样品分析及引物筛选63-64
2.2 遗传多样性分析64-66
2.3 遗传变异分析66-67
2.4 聚类分析67-68
2.5 主坐标分析68-70
2.6 遗传结构分析70-71
3 讨论71-73
3.1 通关藤的遗传多样性71
3.2 通关藤居群的遗传结构与分化71-73 第二节 基于EST-SSR分子标记的通关藤遗传多样性研究73-89
1 材料与方法74-75
1.1 材料与仪器74
1.2 方法74-75
2 结果与分析75-87
2.1 引物开发75-76
2.2 位点遗传多样性分析76-77
2.3 居群间遗传多样性分析77-79
2.4 遗传变异分析79-80
2.5 聚类分析80-81
2.6 主坐标分析81-82
2.7 遗传结构分析82-83
2.8 ISSR与EST-SSR分析结果比较83-84
2.9 ISSR+EST-SSR聚类分析84-85
2.10 ISSR+EST-SSR主坐标分析85-87
3 讨论87-89
3.1 EST-SSR标记的优点、多态性和稳定性87
3.2 通关藤资源具有较高遗传多样性87
3.3 通关藤资源间的亲缘关系复杂87-89 第三节 通关藤的ITS2、PSBA-TRNH、RBCL序列分析89-97
1 材料与方法89-91
1.1 材料89-90
1.2 方法90-91
2 结果与分析91-96
2.1 序列多态性分析91-93
2.2 不同居群通关藤系统发育分析93-96
3 讨论96-97
3.1 通关藤ITS2、psbA-trnH、rbcL序列的遗传变异96
3.2 通关藤居群系统发育分析96-97第四章 通关藤药材质量评价研究97-127 第一节 HPLC法测定通关藤中绿原酸的含量97-105
1. 材料与仪器98
1.1 材料与试药98
2 方法与结果98-103
2.1 方法学考察98-101
2.2 不同居群通关藤的绿原酸含量101-102
2.3 不同年龄、部位的通关藤绿原酸含量102
2.4 通关藤绿原酸含量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102-103
3 讨论103-105 第二节 HPLC-ELSD测定通关藤中通关藤苷H、I、G的含量105-114
摘要105-106
1. 材料与仪器106
1.1 材料与试药106
2 方法与结果106-112
2.1 方法学考察106-109
2.2 不同居群通关藤中通关藤苷H、I、G的含量109-110
2.3 不同年龄、部位通关藤中通关藤苷H、I、G的含量110-111
2.4 通关藤苷H、I、G的含量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111-112
3 讨论112-114 第三节 比色法测定通关藤中总皂苷、总酚酸、多糖的含量114-127
1. 材料与仪器114-115
1.1 材料与试药114-115
2 方法与结果115-121
2.1 提取工艺的考察115-117
2.2 溶液的制备117
2.3 测定方法117-118
2.4 测定波长的选择118
2.5 方法学考察118-119
2.6 不同居群通关藤的总皂苷、总酚酸、多糖的含量119-120
2.7 不同年龄、部位通关藤的总皂苷、总酚酸、多糖的含量120-121
3. 通关藤化学成分综合分析121-125
3.1 通关藤主要化学成间的相关性分析121-122
3.2 主要化学成分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122
3.3 主要化学成分的主成分分析122-124
3.4 主要化学成分的聚类分析124-125
4. 讨论125-127第五章 通关藤转录组研究127-145 摘要127-128 1 材料与方法128-130
1.1 实验药材128
1.2 实验试剂128
1.3 实验仪器128
1.4 实验方法128-130 2 结果与分析130-143
2.1 RNA质量分析130-131
2.2 测序和拼接131-132
2.3 基因注释和分类132-137
2.4 通关藤孕烷苷类生物合成和转运相关的候选基因137-141
2.5 六个参与通关藤苷生物合成基因的表达分析141-142
2.6 EST-SSR的开发与分布特征142-143 3 讨论143-145全文结果与讨论145-149创新点149-151参考文献151-167附图167-169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169-171致谢171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姚庆;陆兔林;毛春芹;党小平;;[J];安徽医药;2010年01期
张文平;王昌利;仲英;王菊;刘鲁;;[J];齐鲁药事;2006年05期
吴琼;孙超;陈士林;罗红梅;李滢;孙永珍;牛云云;;[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0年03期
张南平,林瑞超,刘宝玲,肖新月;[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0年06期
刘玉芬;孙凤英;王玲;;[J];中成药;1998年09期
姬可平,张西玲,刘丽莎,路权云,陈彻;[J];中国中药杂志;2003年04期
左云娟,朱培林,刘强,陈春华,周世良;[J];中国中药杂志;2005年18期
王学勇;周晓丽;高伟;崔光红;黄璐琦;刘春生;;[J];中国中药杂志;2011年03期
斯金平,刘饶,蔡通爱,潘心平,徐端妙;[J];浙江林业科技;1998年03期
梁宗锁;李倩;徐文晖;;[J];中国中药杂志;2012年1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曹盈;[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果平;石明辉;李晓瑾;贾新岳;;[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1期
李瑞麟;范鲁雁;刘骅;;[J];安徽医药;2008年12期
;[J];Chinese Herbal M2011年02期
曾琛;陈燕;单连华;刘佳;陈丹娜;朱力宇;周鹏;;[J];长沙医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周建青;张少华;李小华;;[J];中国林副特产;2010年06期
康金凤,薛弘燮,杨文光,马新民,姚志道,邹培范;[J];地方病通报;1994年03期
尚宏芹;;[J];动物医学进展;2010年06期
孙菁;徐文华;王延花;韩友吉;陈桂琛;;[J];分析试验室;2008年12期
杨春霞;温强;叶金山;朱培林;;[J];分子植物育种;2011年01期
高宏;李府垠;秦临喜;赵仕虎;陈垣;;[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东宸;折改梅;万钦黎;;[A];2010施慧达杯第十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黄文华;郭宝林;斯金平;;[A];药用植物研究与中药现代化——第四届全国药用植物学与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刘娟;李贝宁;刘春生;周应群;;[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届中药鉴定学术会议暨WHO中药材鉴定方法和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何苗;;[A];全国第二届中药资源生态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罗光明;陈岩;李霞;刘红宁;杨光义;;[A];全国第二届中药资源生态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曹荷艳;管洁;徐顺超;吕英民;;[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3)[C];2013年
李雅男;袁迎迎;粱云;冯慧颖;徐雷锋;袁素霞;刘春;明军;;[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3)[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古锐;[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邢旺兴;[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王长虹;[D];新疆医科大学;2002年
陈家春;[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3年
魏胜利;[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刘春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吴霞;[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姜景民;[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6年
李占林;[D];沈阳药科大学;2006年
高辉;[D];四川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迅;[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母尹楠;[D];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11年
周丽波;[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孙华钦;[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06年
文雪花;[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宋志丹;[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叶生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年
华贵煌;[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张珍;[D];遵义医学院;2013年
蒋超;[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蒲高斌,刘世琦,张珍;[J];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05期
张克中;贾月慧;赵祥云;张启翔;;[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张克中;贾月慧;张启翔;王洁琼;;[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范桂枝;詹亚光;王博;叶玉婷;;[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陈相艳;李伟;戴海英;张礼凤;;[J];大豆科学;2009年03期
马秀灵,王丽萍,张慧;[J];西北植物学报;2002年06期
于海芹,张天柱,魏春雁,李志坚;[J];西北植物学报;2005年10期
李艳艳;李平华;王宝山;;[J];西北植物学报;2006年01期
宛国伟;董娟娥;梁宗锁;李进瞳;王武军;;[J];西北植物学报;2007年12期
姜春芽;廖娇;徐小彪;辜青青;刘善军;陈金印;;[J];分子植物育种;2009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善利;[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刚;[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熊丽东;[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郑音;[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刘晓雪;[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戚元成;[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宛国伟;[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李丹;[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孟衡玲;张薇;陈吉;杨生超;;[J];种子;2014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郑开颜;[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斌峰;[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康亚男;[D];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2014年
廖辉;[D];西南民族大学;2010年
李启发;[D];西南民族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遗传多样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