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格县人民政府网政府所在地海拔多高?

系统提示:
对不起,你要查看的信息已经删除或等待审核中!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普格县政府所在地海拔多高?_百度知道
普格县政府所在地海拔多高?
普格县政府所在地海拔多高?
普格县隶属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南、西。幅员面积1918平方公里普格县政府所在地海拔1193米;—102°46'之间、宁南县,地域在北纬27°13&#39。县城普基镇北距州府西昌74公里、西昌市、昭觉县接壤、西北和北面分别与布拖县;—27°30&#39、德昌县,东;、东经102°26&#39,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东部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普格县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中国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的等高线地图:
搜索其他地方的海拔
海拔相关知识我所在地海拔有多高_百度知道
我所在地海拔有多高
提问者采纳
你在哪里啊...
我在百色市西林县,六公里
【地形】 西林处于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褶皱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南北狭,东西宽。【山脉】 境内诸山概属云贵高原余脉,土岭连绵,沟壑纵横。海拔一般高度390——1100米,平均海拔890米。最高点位于古障镇王子山,海拔1883.3米;最低点位于那佐乡达下村达下屯附近河谷,海拔390米。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解决了我的问题!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4条回答
官方资料:百色市西林县:海拔一般高度390——1100米,平均海拔890米。最高点位于古障镇王子山,海拔1883.3米;最低点位于那佐乡达下村达下屯附近河谷,海拔390米。
你来自哪里
你的所在地在哪里?
您是那里的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凉山州各县市情况简介_凉山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0,386贴子:
凉山州各县市情况简介收藏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处。幅员面积6万余平方公里,总人口473.04万人,境内有汉、彝、藏、回、蒙古、纳西等10多个世居民族。全州辖1市16县,其中木里为藏族自治县。首府西昌市位于成昆铁路中段,自古以来就是通往云南和东南亚的-------------“南方丝绸之路”的重镇。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平均气温l7℃可同春城昆明(平均气温14℃)媲美,享有“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之誉。西汉武帝元鼎六年派大军征西南夷,杀邛君、笮侯,正式设立越嶲郡,下辖邛都、遂久、灵关道、台登、定笮、会无、笮秦、大管、姑复、三绛、苏示、阑、卑水、潜街、青岭15县,郡治邛都县。王莽篡汉后建国元年改越嶲郡为领戎,后又改名为集郡。天凤二年越嶲部族首领任贵率兵杀太守,自立为谷王。东汉建武元年任贵降附蜀王公孙述。建武十一年任贵降汉。东汉越嶲郡辖邛都、遂久、灵关道、台登、青岭、三绛、会无、定笮、阑、苏示、大笮、笮秦、姑复、卑水14县。蜀汉初仍沿东汉旧制。章武元年境内部族首领高定元率军反蜀,杀太守焦璜,占领全境。蜀汉建兴三年诸葛亮率兵南征,收复越嶲郡,将越嶲郡所辖----------遂久、青岭、姑复三县割属云南郡,笮秦并入台登、大笮并入定笮,复设潜街县,新设安上、马湖二县。越嶲郡下辖邛都、台登、阑、灵关道、会无、定笮、三绛、卑水、潜街、安上、马湖12县。延熙元年后,越嶲部族反,杀太守,后任太守迁驻安上县。延熙五年太守张嶷收复越嶲郡,复置县。西晋仍蜀汉旧制,泰始九年改灵道县为护龙县,越嶲郡辖邛都、会无、定管、台登、护龙、苏示7县。晋愍帝建兴四年宁州平乐郡太守董霸降成汉,其后晋侨置平乐郡、县于越嶲郡境内,安置平乐郡流民。平乐郡辖乐于、新定、新兴、三沮4县。晋明帝太宁元年成汉李骧/任回攻占越嶲郡。咸康四年,成汉在越嶲郡增设晋兴县,越嶲郡下辖8县。南北朝时期中原战乱不休,大批流民进入越嶲郡境内。刘宋时期(420~479),置平乐郡改护龙县为新兴县,越嶲郡仍领8县,郡治邛都。南齐之时,遥置越嶲僚郡,无力管辖。梁武帝大同三年(537)武陵王萧纪镇蜀,置嶲州。周武帝保定五年(565),改嶲州置西宁州,后因战乱废治。周武帝天和五年(570),大将军郑恪率军征越嶲,改西宁州置严州,宣化、邛部、亮善、白沙、平乐6郡,改定管县为定管镇。越嶲郡领越、邛都2县,宣化郡领可泉县,邛部郡领邛部县,亮善郡领苏祁县,白沙郡领台登县。隋文帝开皇三年(583),为加强中央集权,废郡,推行州、县二级制。开皇六年(586)改严州为西宁州,开皇十八年(598)改为嶲州。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州为郡,越嶲郡辖越嶲、邛都、可泉、台登、苏祁、邛部6县。唐武德元年(618)改越嶲郡为嶲州,辖越嶲、可泉、苏祁、邛部4县,州治越嶲县。析台登县置登州,辖台登、汉源、阳山3县,州治台登。唐朝武德二年(619)州增设昆明县。武德九年(626)废登州,台登县还属嶲州。贞观二年(628),割雅州阳山、汉源2县属嶲州。贞观八年(634)增置和集县。贞观二十二年(648),右武侯大将军梁建方率兵征讨松外夷人,在其地设昌明县。共辖越嶲、邛部、苏祁、可泉、台登、昆明、和集、阳山、汉源、昌明10县。高宗上元二年(675)置会川县。武后大足元年(701)阳山、汉源还属黎州,唐中宗神龙三年(707)阳山、汉源2县还属嶲州。唐玄宗开元四年(716)阳山、汉源归属黎州。天宝元年(742)改州为越嶲郡,改可泉县为西泸县。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吐蕃、南绍联兵攻陷越嶲郡。至德二年(757)唐于邛州临溪镇置行嶲州,安置越嶲郡遗民。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十月,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遣兵与州部族联兵,在台登县北谷大败吐蕃军,收复台登县。贞元十三年(797)韦皋发兵复嶲州。贞元十六年(800)收复昆明。至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嶲州辖越嶲、西泸、苏祁、台登、邛部、昆明、会川7县。唐文宗大和三年(829)至大和六年(832),南诏连年入侵嶲州,大和六年五月,西川节度使李德裕移州治台登城。唐懿宗咸通六年(865)五月,南诏攻陷嶲州。南绍在嶲州境内设一府三郡七州,即会川都督府,建昌郡、清宁郡、香城郡,建昌郡领建安、永宁二州,清宁郡领沙城、边府、黎溪、永昌、会理五州。大理国时期仍沿南诏旧制,改建昌郡为府,增置苏州,隶属建昌府。会川府仍置。香城郡废治,为如库部据地,隶善巨郡。大理国统治时期,境内诸部落日渐强盛,各部相继占城据地,各相雄长。大的民族部落有落兰、沙麻、阿都、屈、赤页缝、巴翠、绛、如库、勿邓、两林、丰琶、门必畔、科、亻鹿鹿等14部,今雷波一带为马湖部。重要城镇有笼麽、大隆、葛鲁、亦且龙、龙泥、归依、麻龙、龙纳、乌弄、笼瓮、夷笼11城。元宪宗五年(1255),建昌落兰部建蒂归降元朝任命大理段阿这宗镇守建昌;邛部川一带任命都王明亚为邛部六番招讨使镇守。元宪宗九年(1259),会川王氏率兵降元,元仍以王氏守会川。元世祖中统五年(1264),设邛部川安抚招讨司。同年落兰部建蒂率诸部反元,杀邛部川六番安抚招讨使都王明亚。至元十年(1273)元军平定建昌叛乱。至元十二年(1275)元子建昌没罗罗斯宣慰司,下辖建昌路、德平路、定昌路、会川路4总管府,至元十五年(1278)割建昌建乡城设宝安州,改夷笼城为泸州。至元十七年(1284)在会川归依城设永昌州,改泥龙千户为武安州、改麻龙千户为麻龙州。同年改盐井千户为闰盐州。至元二十一年(1284)改邛部川安抚招讨司为邛部州。至元二十二年(1285)降中州为县。至元二十二年升里州为军民总管府。八月,罢德平、定昌2路,设置德昌路军民总管府。至元二十六年(1289)撤宝安州,并入建安州。至元二十七年(1290),合并普乐州、闰盐州为闰盐县。设柏兴府,领闰盐县、金县。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撤柏兴府,并入德昌路,其后又复置柏兴府。到元末境内建置再无大的变化。罗罗斯宣慰司辖建昌、德昌、会川三路。建昌路领建安/永宁/泸州/里州/阔州/邛部州/隆州/姜州/苏州/礼州10州,中县、北社、泸沽3县;德昌路领德州、昌州、威龙、普济4州;柏兴府领闰盐、金县2县;会川路领武安、永昌、麻龙、黎溪、会理5州。至元十三年(1276)马湖部归降元,设马湖路总管,下辖雷波长官司治雷波境内。元顺帝至正十三年(1353),红巾军明玉珍率军攻占建昌。明洪武四年(1371),罗罗斯宣慰使安配率部归顺明朝,授土指挥使,仍守建昌卫,管辖昌州、普济、威龙3州。同年置马湖府,设雷波长官司。洪武十五年(1382)在境内设建昌、德昌、会川、柏兴4府,并兼置卫。建昌府辖建安、永宁、里州、阔州、泸州、隆州、苏州、礼州、邛部州9州;并设建昌土卫。永宁州领碧舍、中县2县。洪武十七年(1384)中县改属苏州,苏州领泸沽、中县2县,洪武二十一年(1388)苏州兼置卫。德昌府辖德州、昌州、威隆、普济4州。会川府辖永昌、武安、黎溪3州。柏兴府辖闰盐/金县2县。洪武十七年(1384)撤金县,二十四年(1391)降柏兴府为州,将闰盐县并入柏兴州。洪武十五年境内原属会川路所辖姜州、会理州、麻龙州改属云南东川府。洪武二十五年(1392)建昌卫指挥使月鲁贴木儿-------------联合诸部叛乱,占据境内。十一月,凉国公兰率师平定叛乱,废府。设建昌卫军民指挥使司、越嶲卫军民指挥使司,苏州卫军民指挥使司、会川卫军民指挥使司。洪武二十六年(1393),设盐井卫军民指挥使司。改苏州卫为宁番卫。洪武二十七年(1394)增设建昌前卫。并设四川行都指挥使司于建昌,管理六卫政事。同年撤并州、县。永乐元年(1403)邛部州改设长官司。永乐二年(1404),昌州、普济、威龙3州改设长官司。万历三年(1575)撤建昌前卫并入建昌卫,并撤建昌土卫。至明末建置再无大的变化。四川行都指挥使司辖5卫、8所,4长官司。建昌卫领礼州后/礼州中/打冲河中前/德昌4千户所及昌州/威龙/普济3长官司。宁番卫领冕山桥千户所。越嶲卫领镇西后千户所、邛部长官司。盐井卫领打冲河中左千户所,马剌长官司。会川卫领米易千户所。清顺治五年(1648),农民军张献忠部将刘文秀率兵攻占建昌。顺治十六年(1659),清军进兵建昌。同年改四川行都司为总镇府。康熙元年(1662)改设建昌监理厅,主管五卫政事。康熙十二年(1673)建昌为吴三桂军所占。康熙二十年(1681)清军收复建昌诸卫。雍正六年(1728),平凉山诸部落叛乱,裁撤建昌监理厅,设置宁远府,管辖3县、1州、1厅、土司11。建昌卫改置西昌县,宁番卫改置冕宁县,盐井卫改置盐源县,会川改置会理州,越嶲卫改置越嶲厅。土司为威龙长官司、昌州长官司、普济州长官司、河东长官司、阿都正长官司、阿都副长官司、沙骂宣抚司、马喇副长官司、瓜别安抚司、木里安抚司、邛部长官司。清宣统二年(1910),增置昭觉县、盐边厅。至清末,宁远府共辖4县、2厅、1州。秦汉时期,中央王朝就在凉山设置郡县,委派官吏进行管理。唐、宋、元、明、清在凉山先后设置了郡、州、司、府以及路、卫、厅、县等。这一地区,秦汉以前称古邛都国或邛都部落,汉称越嵩郡,隋唐为嵩州,南诏称建昌府,元称罗罗斯宣慰司,明为四川行都司,清称宁远府,民国称宁属。1955年凉山彝族自治州由西康省划归四川省,自治州人民委员会驻昭觉县。原属乐山专区的雷波、马边(驻民建镇)、峨边3县及原属西昌专区的越嶲县-----划入凉山彝族自治州。辖昭觉、布拖、金阳、普格、喜德、普雄、美姑、雷波、马边、峨边、越嶲等11县。 1956年由呷洛地区设置呷洛县(驻蒲倡麻);由益各脚地区设置洪溪县(驻益各脚);由咪姑、瓦岗地区和雷波、美姑、昭觉等3县各一部分地区合并设置瓦岗县(驻咪姑)。凉山彝族自治州辖14县。 1958年呷洛县由蒲倡麻迁驻西西脚坝;瓦岗县迁驻雷池乡。1959年越嶲县改名为越西县;呷洛县改名为甘洛县。撤销瓦岗、洪溪、布拖、普雄4县,将瓦岗县并入昭觉、雷波2县;洪溪县并入美姑县;布拖县并入普格县;普雄县并入越西县。凉山彝族自治州辖10县。 1962年恢复布拖县(驻布拖)。凉山彝族自治州辖11县。 1978年凉山彝族自治州迁驻西昌县,原西昌地区所属西昌、德昌、冕宁、会理、宁南(驻东风公社)、会东(驻前进公社)6县及盐源彝族自治县(驻盐井公社)、木里藏族自治县(驻博瓦公社)划入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彝族自治县改为盐源县。辖18县、1自治县。 1979年由西昌县析置西昌市,属凉山彝族自治州领导。辖1市16县(含一自治县)。1986年,撤销西昌县,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西昌市。2004年,全州共有9个街道、75个镇、524个乡、13个民族乡。
《盗墓笔记》十年之约,震撼揭秘真实地下世界
现今凉山彝族自治州辖1个县级市、15个县、1个自治县。凉山州 面积60423平方千米。。。。。。。。。。。。。
西昌简介西昌市,位于川西高原的安宁河平原(四川第二大平原)腹地,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州府所在地,攀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交通中心。川滇结合处的重要城市,是四川打造的攀西城市群中的核心力量。西昌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城市,有汉、彝、回、藏等28个民族,以汉族人口居多,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18.77%。境内有中国四大航天基地之一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位于川西高原(海拔1500米~2500米)的安宁河平原(四川第二大平原)腹地,东经101°46′~102°25′、北纬27°32′~28°10′。南北最长约20公里,东西最宽约43公里,幅员面积2651平方公里。西昌市全境海拔在1500米以上。地形以中山为主,占全市总面积的78.9%,高山、低山分别占1.1%和3.4%;河谷平坝面积占16.4%,是四川省第二大河谷平原。山地分布在安宁河东西两侧:西部牦牛山,是市境内山地的主体,占全市总面积的一半,自北向南纵贯全境,构成安宁河与雅砻江的分水岭。其北段许多山峰海拔超过3500米,向南逐渐降低。整个山体,大部分界于米之间;安宁河东侧属螺髻山山脉,其北段主脊线在喜德县境,南段主脊线在西昌与普格的分界线上。西昌属于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素有小“春城”之称,蕴藏着丰富的气候资源,具有冬暖夏凉/四季如春/雨量充沛/降雨集中/日照充足/光热资源丰富等特点。白天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辖区内生长在林间林下野生植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共有233科、532属、2000余种。其中有国家第一批保护珍稀植物30余种,如攀枝花苏铁、棕背杜鹃、西康玉兰等等,尤以中草药材和野生食用蕈具有特色。野生中药材据1984年普查,共有58科、116属、117种(植物药52科、108届,动物药8科、8属),总蕴藏量为6197.61公担。其中除防风/党参/茯苓为大宗产品外尚有天麻/黄连/川心莲/贝母/灵芝等等,还有未上省标药典而有较大开发利用前途的,蕴藏量约500公担。野生食用蕈 1985年调查,共有野生蕈类141种,其中可食蕈84种,为沿山居民夏秋的蔬菜,鸡棕、牛肝蕈、香菇、黑木耳等均为上市土特产品。琅环沟和螺髻山下部还产松茸。此外还有油料植物36科64种,芳香植物18科29种,淀粉植物31科67种,纤维植物19科36种,单宁植物29科64种,色素植物6科14种,野生观赏植物8科66种,野果2l科72种,野菜33科53种,珍稀植物12科34种,其它植物lO科24种。2013年年末辖区户籍总人口为64.56万人,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44.31万人,占68.63%;非农业人口20.25万人,占31.37%;男性人口32.77万人,占总人口的50.76%。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人口为100)为103.08%。少数民族人口14.77万人,占总人口的22.88%。2013年年末常住总人口为74.4万人,城镇化率为55.31%。辖区有汉族、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僳僳族、满族、瑶族、侗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分布。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3541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71653万元,增长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980233万元,增长19.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83524万元,增长4.1%。按常住人口计算,西昌人均GDP达到50342元。2013年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为9.95%、53.01%和37.04%。2013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993699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6740万元,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1185358万元,增长24%;第三产业增加值691601万元,增长3.5%。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6.17%。2013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04603万元,比上年增长5.05 %,其中农业总产值345187万元,增长9%,林业总产值17932万元,增长9.4%,牧业产值206044万元,增长3.7%,渔业产值20940万元,增长2%。2013年西昌农作物播种面积67480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51665公顷,下降2.94 %,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437公顷,增长0.14 %。2013年西昌实现工业增加值159.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0.1%,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7.1%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4066700万元,比上年增长26.81%,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中,国有企业产值467500万元,占11.5%;其他经济类型3599200万元,占88.5%。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净亏损62000万元,由上年的盈利变为亏损,利税总额93700万元,比上年下降70.09 %(同口径比)。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26.56%,比上年上升8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142900万元,同比增长2758 %。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1203万元,比上年增长15.6%。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502068万元,增长16.8%,住宿餐饮业零售额219135万元,增长8%。2013年末西昌各类学校200所,在校学生达16.8万人,专任教师7731人,幼儿园106所。2013年末,幼儿园106所,在园儿童数2.73万人,专任教师838人。小学在校学生6.97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98.21%,专任教师3025人。初中教育在校学生3.48万人,专任教师1704人。高中教育在校学生2.11万人,专任教师1559人。西昌学院是西昌市辖区内的一所综合高等院校,年末在校学生15066人,增长3.16%,专任教师750人。到2013年底,西昌市有专业技术人员----------------(不包括未参加市职改办年度考核的人数)8304人,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683人,中级技术职称3095人,初级技术职称4526人。2013年末西昌艺术表演团130个,剧团1个,文化艺术馆2个,博物馆3个,图书馆2个,共有藏书34万册,广播覆盖率达100%,电视覆盖率98%,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送文化下乡活动,整顿了文化市场,净化了城乡文化环境。2013年末西昌共有医院、卫生院61个,医院、卫生院床位数4910张,卫生技术人员4686人,其中医生1570人。西昌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4个,卫生技术人员242人。妇幼保健机构2个,卫生技术人员219人。西昌37个乡镇共有乡镇卫生院37个,床位482张,卫生技术人员414人;有369个村医疗点,乡村医生440人。西昌古称邛都,秦时“尝通为郡县,至汉兴而罢”。但秦时西昌为何郡何县,史籍失载。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汉武帝以邛都为越嶲郡,辖十五县。属益州,郡治邛都。此外今西昌市境内除邛都外,尚有苏 一县(今礼州镇)。邛都县名历经东汉、三国和魏晋,历时300余年。北周天和三年(568)西昌置严州。隋开皇六年(586)将严州改为西宁州。唐高祖武德元年(618)置嶲州,西昌境内仍存邛都、苏祁(西汉苏)二县。唐懿宗咸通元年(860)西昌被南诏政权占领,南诏设建昌府。后大理国袭其建制。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置建昌路,以罗罗斯宣慰司总之。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改建昌路为建昌府,属云南行省。洪武二十五年(1392)废府,设军民指挥使司,领守御所四。西昌市境内有守御礼州后千户所、中千户所、打冲河中千户所和前千户所。洪武二十七年(1394)置建昌卫,属四川行都司。清雍正六年)1728)裁建昌卫设宁远府,置西昌县,“西昌”之名自此始。中华民国时期,初裁西昌县并入宁远府,旋又裁府复置西昌县。民国28年(1939),国民政府在西昌设立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辕,西康省政府在此建立宁属屯垦委员会负责治理宁属各县。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然西昌仍为国民政府军盘据。次年1月1日,国民党政权在昌另组“西康省政府”,妄图阻止解放西昌。日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城,西昌解放。4月西昌县人民政府成立。12月西康省西昌专区专员公署成立。西昌县归西昌专署管辖。1955年撤销西康省建制,西昌专区划归四川省。西昌县改属四川省西昌专署管辖。1968年西昌地区成立革命委员会,西昌县归西昌地区革委会领导。1978年10月,撤销西昌地区建制,西昌县改属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1979年凉山州人民政府由昭觉县迁驻西昌县。同年,国务院批准以----------原西昌县城关镇/西郊/小庙/高枧/马道公社及喜德县之四合公社为辖区设置西昌市。日,正式成立西昌市。西昌市、西昌县并存。1986年7月撤销西昌县建制,并入西昌市。时西昌县所辖区/乡(镇)全归市辖。
西昌邛海湿地公园邛海湿地公园位于四川省西昌市郊5公里,湿地恢复建设共分六期,总面积2万亩。预计总投资达50余亿元。2014年10月,一至六期工程全面完工,目前邛海湿地已成为全国最大城市湿地。。。。。。。。。。。。。。。。。。从2009年开始,西昌启动邛海生态保护与湿地恢复工程建设,该工程共分六期,规划总面积2万亩。2010年7月,位于邛海西岸北端的邛海湿地一期观鸟岛湿地竣工,占地450亩,大部分由林荫、草坪、天然湿地和塘湾组成,退塘还湖2.84万平方米,绿地面积4.46万平方米,绿化率达86%。观鸟岛,顾名思义,是观赏邛海鸟类的地方。一期湿地的建成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其平衡了环境保护和景区开发的固有矛盾,既恢复了湿地,又吸引了游客,这令不少人惊呼:原来,湿地还可以这么建!一年后的2011年7月,邛海湿地二期“梦里水乡”建成开园。二期湿地面积达到2600多亩,更加注重“显山露水,突出自然生态具有田园特色,重点突出湿地恢复、生态修复和邛海水质的净化,自然湿地恢复区占该项目总面积的80%以上,是集生态恢复、观光旅游、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大型湿地公园。2012年9月,总面积3530亩、总投资8.5亿元的邛海湿地三期“烟雨鹭洲”开园。湿地三期建有生态防护林带,宣教管护、水质净化、生态利用、近自然恢复“四区”,深水游禽鸟类、浅水涉禽鸟类、林灌鸟类“三栖息地”,生态、气象、物种、水质等多个科研监测点,形成了“一带九园十八景”。与“烟雨鹭洲”同时建成的还有占地1750亩的四期湿地恢复工程“西波鹤影”。这一期湿地沿湖而建,南起邛海湾,北至邛海公园,东连邛海海岸线,西至108国道,自行车道和步道贯穿其间,是集游览观光、体验刺激、感悟文化、品味生活等功能为一体的滨水景观、生态走廊。从2009年到2012年,西昌已先后建成一期“观鸟岛”、二期“梦里水乡”、三期“烟雨鹭洲”、四期“西波鹤影”共8500亩湿地。从2013年10月开始建设的邛海湿地五、六期开园了,一至六期湿地面积已超过2万亩。。。。。。。。。。。。。。。。将围绕邛海画上一个圈,像是给邛海戴上了一圈美丽的花环,邛海水域面积也将恢复至上世纪的38平方公里,成为全国最大的城市湿地。在邛海湿地建设过程中,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凉山州委书记翟占一多次到现场调研。他强调,要进一步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对邛海湿地进行全面保护和科学恢复,彰显西昌生态田园城市魅力、建设山清水秀美丽凉山。凉山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坚定走生态立州发展之路,加快建设邛海“国际重要湿地”和现代化的生态田园西昌,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进行湿地恢复,取得了瞩目成果。对于西昌来说,邛海是一颗明珠,也是这座城市最为宝贵的财富。邛海的多姿得益于凉山州、西昌市对生态文明的理念更新以及生态保护的持续投入。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量围海造田、填海造塘,加之自然泥沙淤积,使邛海水面面积从正常蓄水位的31平方公里,降至27平方公里。近30年来网箱养鱼、农家乐等无序发展,也使邛海的湿地生态功能受到严重破坏,邛海水质一度恶化。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凉山州、西昌市党委政府---------将邛海的保护纳入紧迫的工作议程,首先立法保护邛海生态环境,自出台《凉山彝族自治州邛海保护条例》后,先后相继制定---------《&凉山彝族自治州邛海保护条例&实施细则》、《关于划定邛海周围建设工程区的公告》等。2002年,西昌市人民政府成立了邛海总体规划领导小组,通过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控制邛海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势头。2006年以来,西昌市投入巨资,积极改善环境基础设施,开展了以水源保护、工业废水治理和邛海、三河治理为重点的碧水工程,并先后建立了邛海污水处理厂和小庙污水处理厂,极大提升了西昌处理污水的能力。西昌还实施了邛海水体保护工程,建设水域重点保护区,禁止新建、扩建对水体有污染危害的建设项目,严格控制开展水上活动,彻底整治并永久停运邛海非法运营船只。实施邛海截污工程,建成邛海1万吨污水处理厂,一级截污干管7.5公里、二级截污管网11.4公里、三级截污管网11公里,邛海周边基本实现截污管网覆盖。凉山州、西昌市还先后投入3.46亿元,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邛海周边可视范围植被恢复工程,累计实施人工造林10万亩,封山育林6.2万亩,水土流失治理307平方公里,每年减少排入邛海泥沙30万吨。在邛海生态保护和湿地恢复工程建设过程中,西昌市通过退田还湖、退塘还湖、退房还湖、截污管网建设及恢复天然湿地、建设小型人工湿地模式,大量种植水生、湿生植物等措施,邛海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邛海区域环境全面优化。2012年,青龙寺、邛海水厂等监测点位---------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水标准,富营养程度为中贫营养,邛海区域空气质量和噪音标准达到国家一级标准。为更好地保护和改善邛海生态环境,湿地五期在邛海东北岸铺设--------------总长15公里的截污干管,采用雨污完全分流制,将从川兴镇范围流入邛海污水全部截留入干管,解决邛海东北岸点源水污染;通过航天大道东延线两侧百米防护林、环湖路北侧水质净化林、滨湖湿地多级生物过滤净化等有效解决了邛海东北岸面源水污染问题;通过实施山洪泥石流防治工程、设置沉沙清淤场等,有效缓解官坝河、小青河等入湖河流对邛海造成的淤积问题,在邛海东北岸构筑起一条立体生态保护屏障,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邛海的水体污染。此外,还实施区域水源污染监测的基础上,从疏浚、配水、生物治理3方面入手,改善邛海湿地水体环境和水体质量。通过疏浚,恢复贯通湿地内水体联系,通连外部水系,增强湿地水体的流动性;通过实施科学配水方案,实行动态监测,保证湿地保护区的生态用水和常年水质;通过生物治理,进一步发挥湿地的滞洪和调蓄功能,结合配置芦苇、茭白等典型湿地植物,恢复湿地的自净功能。2013年9月,国家林业局、教育部、共青团中央---------授予凉山州西昌市邛海湿地公园“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荣誉称号。
2006年,泸山邛海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成为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重要节点,2010年西昌市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2011年,邛海湿地被批准为四川省湿地公园、凉山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川省科普基地。2012年邛海湿地获得“四川省风景名胜区十大最美景点”评选第一名、“四川省风景名胜区十大最佳资源保护景点”评选第一名。在“中国最美湿地展”中,中国湿地博物馆把邛海湿地定位为“中国最美养生栖居地”。目前,邛海湿地正在申报“中国最佳野生鸟类观赏地”、“国家湿地公园”、“国际重要湿地”等国家湿地品牌。这些荣誉带来的品牌效应,正在逐渐显现。2013年,西昌游客人数突破18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5.21亿元,旅游满意度调查测评达87.72分,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毫无疑问,每年游客人数将继续增长。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冬天,到西昌晒太阳、过冬、康养的“候鸟老人”,超过了2万人。依托西昌旅游的良好口碑,邛海湿地恢复工程中,拆迁安置的村民也有了良好的发展前景。湿地恢复工程以妥善解决-----------老百姓的拆迁安置为前提,始终将百姓的幸福生活放在第一位,充分征询大家的意见建议,优先选定位置好、环境优、交通便捷的地方-------修建集中安置小区。安置小区坚持湿地建设与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相结合,湿地建设与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湿地建设与基础设施配套相结合,坚持“形态、业态、文态、生态”四态合一的规划理念。在规划设计时,西昌还引入了发展家庭旅馆、家庭客栈等模式,让村民依托湿地开展旅游接待,引导村民以从前的靠土地为生,转变为今后的靠生态旅游致富,确保安置村民能“搬得出,住得下,能发展”。
观鸟岛湿地公园观鸟岛湿地公园位于邛海西岸北端,占地面积112200平方米,其中原建钓鱼台18000平方米,映月潭9000平方米,绿地面积446000平方米,仿木栈道2700平方米,退塘还湖28400平方米,驳岸2100米。公园主要由“亚热带风情区、海门桥渔人海湾区、生命之源区、祈福灵核心区、柳荫垂纶观鸟区”等5大主题游览区组成,充分体现了“自然、生态、和谐”的主题。观鸟岛湿地公园共有5个雕塑,1个广场,2700平方米仿木栈道,2座小桥,3个亭子,25种水生植物,4个生态厕所,50亩菱角。其中,公园内的湿地是白鹭、灰鹤、海鸥等野生鸟类理想的栖息地。特色景观详解入口圆形标志雕塑:在直径4米的巴西五彩玉中间镶嵌着千年乌木做成的“观鸟岛湿地公园”七个大字,整体显得气势磅礴。取自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精神原型,即中国传统的圆柔思维模式和混沌的宇宙观,以对“圆”的亲和为源头,以阴阳五行时空观为核心,圆内包阴阳而外延无极,它既合乎于自然,又超越了自然,体现了自然及其合规律的运动与主体审美的密不可分的联系。旁边的“家园雕塑”由荷花、白鹭与野鸭组成,喻意生态和谐家园的意思。亚热带风情区:地处公园入口广场,地势平坦、疏朗。广场侧面的开阔地带,兀然站立众多高大壮实的棕榈科植物老人葵及原生乔木大叶杨,加上植于缓坡上的鱼尾葵/加拿利海枣等特色树种烘托出本区域浓郁的亚热带风光。石刻书卷:上面雕刻着西昌清代举人李拔萃(西昌小前卫人,入盐源学,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壬午科举人,精医学擅考据亦善诗文,惜多散佚)所写的《西昌赋》,介绍了邛海泸山的成因。观鸟岛海门桥渔人海湾区:紧临小海,海门高9.9米,与延伸出来的“路桥”上的“5福”相映衬,喻意为九九长寿,五福临门,九五至尊。“海门”也就是邛海之门。相传很久以前,当地的渔民以捕鱼为生。他们有一个习惯,每逢出海打渔,都要从海门桥头乘船,从海门的右边出海,打渔归来之时从海门桥的左边回来。在海门的右边雕刻的是风帆,寓意出去带着“一帆风顺、吉祥平安”,左边雕刻的是中国民间爱神“和合二仙”与民间财神“刘海戏金蟾”,寓意归来象征着家庭幸福美满,满载而归的幸福愉悦。由于年代久远,海门桥原本只剩下了4个桥墩,现在经过原址重建,恢复了古遗址海门桥,再现当年的壮观气势。走在这“路桥”上,或可依稀体会一下当年渔民的心境?在小海里的12条鲤鱼象征着----------“鱼跃龙门、年年有余”。当时的渔民们也希望自己的儿孙们能功名成就。鱼的头向着海门,表示渔民们满载而归,连鱼都要和渔民们一起回家的场景。现在表现邛海保护得很好,拥有丰富的渔业水产。小海里自然生长的的这片菱角,邛海水质起到净化作用。也只有邛海的水质好了,才适宜菱角生长。在海门桥桥头的渔人海湾区,屹立着的一尊沧桑老渔翁雕塑,他名字是“守望”。喻意着守望这份生活,守望往昔的时光,守望这片家园,守望着美丽的邛海……观鸟岛生命之源功能区:生命之源区由数个宽敞而相互勾连的水池/池上曲桥和--------------丰富的池岸木/石景观连片构成。池内广植菖蒲、睡莲、水葱、水竹、芦苇及邛海里已经绝迹而显得异常珍贵的鱼鲜草——当年渔民进城卖鱼,就是以此草覆盖保鲜。后来,海里草鱼繁殖太多,把此草吃光了,眼下所植是人工培育的。
湿地公园之梦里水乡梦里水乡湿地恢复工程位于邛海西岸北端,南接观鸟岛海门桥,北至海河,东连邛海,西至滨海绿道,三面环水,规模宏阔,环境清幽,气势非凡。湿地总面积2600亩,总投资1.65亿元(其中建设资金3400万元)。共分为四区两带三入口。四区:百花洲锦绣区、芦花荡群岛区、闲云野鹤游览区、白鹭滩观鸟区。两带:陆上亲水观光带、苇间行船观光带。三入口:北端海河入口,中部瀛海亭主入口、西南面白鹭滩入口。梦里水乡湿地设计的主题就是十个字:“恢复、保护、自然、生态、和谐”。 梦里水乡湿地陆地绿化面积270亩,水生植物285亩,水面面积2045亩。湿地内保留原有树木806株,移植最适合绿化的本土树种,黄葛树、朴树、槐树、皂角树、黄连树等大树370株,蓝花楹、香樟、樱花、海棠等其他乔木1.5万株,场内苗木1399株,竹2.4万株。挺水植物有芦苇2万株/菖蒲1.5万株/茅腊2000株。浮水植物有:睡莲、海白菜、黄花菜、菱角1.5万株,共13万平方米。沉水植物有:海草、鱼鲜草1万株。最珍贵的树种有“活化石”桫椤12株。首次引进运用于上海世博会的观赏草类植物共计个品种----(品种有:大布尼狼尾草、新西兰亚麻、朱蕉、血草、小盼草、红知风、常绿蒲苇、花叶蒲苇、花叶芦竹、斑叶芒、金叶菖蒲、梭衣草、再力花、五彩鸢尾、旱伞草)。湿地内有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题词“邛海”巨石。建有鹤舞鸥翔长廊1座(长66米,宽4米),茅草亭15座,长堤166米,台阶 66个,亲水栈道760米)2260平方米),小桥 8座,管理房 2座,米石滩 2处(8000平方米)。步道 4500米(5000平方米),汀步490米(500平方米),行船水道1500米,岛屿81座,码头6个。占地共25亩。含水体面积,湿地绿化率达98.5%。
湿地公园之烟雨鹭洲烟雨鹭洲湿地位于西昌东南部,地处邛海北岸,南临海河入海口,西靠观海桥,北沿规划环海步道,东接新沙滩,占地面积3530亩,其中水域湿地面积947亩,陆域湿地面积2583亩,总投资10.5亿元(其中征地拆迁、安置资金6.5亿元,工程建设资金4亿元),于日开工建设,同年9月竣工开园。该湿地以邛海高原淡水湖泊自然湿地修复为立足点,以国际意义的我国南方鸟类栖息地重建为特色,突出生态教育、生态旅游、生物多样性保护、水环境保护等多种功能,依托现有区域的情况,进行岛屿、土坡等的设计、打造,最大的特点就是“以水为主、以水为魂”,将城市与邛海的距离缩短至1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以“烟雨鹭洲”主题作为工程总体定位烟雨鹭洲湿地公园北望古城壮丽、南眺邛海浩渺、西倚山川巍峨、东赏日月同辉。自然生态之景,可游、可赏、可触,诗情画意之境,融山、融水、融情,打造出一片“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美景,根据空间结构,主要呈现“一湖三河多湿地,一带九园十八景”的特色景观。“一带”为生态防护林带,有桂桥赏月、月映长滩、芦荡飞雪、星岛远眺、落日洒金、缤纷花境等“十八景”,有丹桂桥、玉荷桥、寻鹭桥、望月桥、奔月桥、采菱桥、飞鹭桥、栖鹭桥、观鹭桥“九桥”,其中拱桥六座,板桥三座。 烟雨鹭洲湿地公园不仅同已建成的观鸟岛、梦里水乡湿地公园共同-----------形成邛海西海岸净化带,解决西北岸水质较差、旅游薄弱的问题,而且与观鸟岛、梦里水乡湿地公园连成一片,为打造生态宜居城市、扩大西昌旅游知名度蓄足发展后劲,为高层次塑造城市形象提供强有力支撑,真正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三统一”。
湿地公园之西波鹤影西波鹤影邛海湿地北起邛海公园,东连邛海岸线,西至107省道,南达邛海湾国际大酒店,总面积1750亩,南北长3.5公里,总投资2.6亿元(其中征地拆迁2亿元,恢复工程投资6000万元),2012年5月开工建设同年9月竣工开园,历时8个月,工程总体定为“西波鹤影” 。湿地设有5公里长的自行车、观光车绿道、5.5公里的亲水步道、沿自行车绿道和亲水步道安装了260多盏太阳能灯,300櫈多条石,沿线布局了观光车错车平台、生态停车场、星级厕所、自行车租赁点、观光车换乘处等功能服务设施,按照“5A级旅游景区导览标识系统设计设置规范”,共制作安装了160余个标识标牌及二十四节气文化石刻、楹联及坐石观海、神泉碑刻,精美的“邛海湿地”标志。园内种有40多种高大乔木、30多种矮小灌木,20多种观赏草类和30多种水生植物。公园共划分为一带、两轴、三区、八景,地域狭长迂回,曲折有致,域内湾湾相连,岸柳成行,古榕参天,泉流淙淙,亭廊隐现。一带,即滨水景观防护带;两轴,指湖滨亲水步道和自行车绿道;三区,为人文生态体验区,湿地田园观光区,滨水活力休闲区;八景,由北至南,分别是踏波栈道、五福萦鹤、大道自然、梦回成昆、坐石观海、神泉、邛管会旧址、邛海湾。西波鹤影湿地集游览观光、休闲度假、健身体验、感悟文化、品味生活等功能为特色,充分展现了“显山露水、突出生态、具有田园特色”的邛海风貌,是市民感受自然生态与人文景观有机融合的理想场所。
湿地公园之梦寻花海梦寻花海湿地位于邛海东北岸,西起小渔村景点(与邛海湿地三期相连接),东至现状环海路,北至规划环湖路以北的林带边缘,南至青龙寺以南900米(与邛海湿地六期相连接),规划面积8341亩,其中水域湿地面积2329亩,陆域湿地面积6012亩,投资概算25.7亿元----------------(含征地补偿和安置点、湿地恢复工程建设等费用),工程总体定位为“梦寻花海”,项目于2013年12月开工建设,日开园,空间景观结构为:“一轴繁花香四季:一岸一池一泽一花湖,一洲一山一岛一花轮,一湾一寺三村多节点”的顺藤结瓜结构 。五期建设工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退塘还湖、退田还湖、退房还湖和----------浅滩清淤疏浚扩容等生态工程手段,新增滨湖湿地180公顷,其中邛海水面面积增加约156公顷,绿化造林171公顷,设立水禽和鱼类繁殖保护区195公顷。在保护恢复邛海沿岸古邛都八景之---------“邛池月夜”、“碧浪朝阳”和“龙行甘雨”,著名古寺庙“海潮寺”及--------------当地原生态民族文化的同时,也提升邛海历史文化价值。该期湿地以邛海高原淡水湖泊自然湿地修复为立足点,以努力恢复湿地的自然特性和生态功能为目的,以河口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为特色,遵循国际重要湿地标准,以花为媒、以花点睛,在邛海东岸构筑起一条立体的生态保护屏障。
湿地公园之梦回田园
会理县会理县隶属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最南端,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示范区腹心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01°52′~102°38′,北纬26°5′~27°12′,县城距州府所在地西昌市180公里。县城距昆明市区300公里。县城距攀枝花市区102公里。东部和北部分别与会东、宁南、德昌县相邻;西与攀枝花市仁和区及盐边县、米易县接壤;南与楚雄州元谋县、武定县,禄劝县隔金沙江相望,辖元面积4527.73平方公里,共有人口43.91万(2012年)。会理县,因“川原并会、政平颂理”而得名,历来是川滇两省交界的军事和经济重镇,是川滇两省商旅物资的集散地,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从县境南北贯通达100多公里,途经44个乡镇,会理县城是这条古道的重要驿站,素有“川滇锁钥”的美誉。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将会理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1年,会理县成为中国第118个、四川省第8个、凉山彝族自治州第1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4年会理县辖3个街道、9个镇、40个乡、1个民族乡:北街街道、南街街道、北关街道、城关镇、鹿厂镇、黎溪镇、通安镇、太平镇、益门镇、绿水镇、新发镇、云甸镇、老街乡、果元乡、南阁乡、内东乡、外北乡、彰冠乡、爱民乡、爱国乡、凤营乡、白鸡乡、矮郎乡、小黑箐乡、河口乡、中厂乡、关河乡、鱼鲊乡、黎洪乡、金雨乡、树堡乡、江竹乡、新安傣族乡、普隆乡、竹箐乡、杨家坝乡、江普乡、木古乡、富乐乡、海潮乡、芭蕉乡、横山乡、马宗乡、法坪乡、槽元乡、黄柏乡、仓田乡、白果湾乡、下村乡、龙泉乡、六华乡、三地乡、六民乡。会理县位于西南横断山脉东北部,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地形轮廓南北狭长,地势北高南低;境内山峦起伏,沟谷相间,地形以山地、丘陵、平坝为主,其中山地约占幅员面积的40%、丘陵约占50%、平坝约占10%。境内山脉均为北南走向,分属螺髻山和牦牛山的余脉,县东北部与宁南县交界处的贝母山主峰,海拔3920米,为县境内最高峰;最低海拔为金沙江畔的蒙沽村839米;全境相对高差在800~1000米之间,最大相对高差3081米,一般海拔高度约2000米左右。会理属中亚热带西部半湿润气候区,有丰富的光热资源和宜人的气候条件。北部高寒山区年均气温7℃,极端最低气温-23℃。中部温和山丘区年均气温15.3℃;南部干热河谷区年均气温23℃以上,极端最高气温达43℃。全县1月份平均气温7℃,7月份平均气温21℃;年极端最高气温34.9℃,极端最低气温-5.8℃。降雨量受地形影响,不同地区不同季节极不均匀,从北向南逐渐减少;北部山区年均降雨量1200毫米以上,中部平坝地区降雨量在1158.7毫米左右,南部河谷地区降雨量在800毫米左右;全县一月份平均降雨7毫米,七月份平均降雨266毫米;年平均降雨量1211.7毫米,降雨量90%以上集中在6—10月。全县干湿季节明显,日照充足;一月份平均日照时数237小时,七月份平均日照时数152小时,全年达2421.5小时;无霜期250天左右。会理县矿产资源富集,品种多,储量大,埋藏浅,易开采。已探明的矿藏60多种,300多处。这些矿主要以铁铜铅锌为主,铁矿石保有储量3.5亿吨;其中钒钛磁矿2.8亿吨;铜金属量117万吨;铅锌金属量112万吨;锡金属量6万吨;镍金属量3万吨;黄金金属量6560公斤。此外,煤、高磷土、石英岩等非金属矿的储量也十分丰富。会理县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的西南缘台地干性常绿松、栎亚区。森林资源丰富,全县有森林面积257.7万亩,森林覆盖率37.4%。境内木本、草本、藤本和栽培植物105科,450余种,其中木本81科,372种。会理县境内水系发达,积水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有42条,总积水面积4244平方公里,长999公里,出境流量75立方米/秒,河网密度22公里/百平方公里。年平均降水量1212毫米,径流深518毫米,年径流总量23亿立方米,地下水6亿立方米。会理县境内河流流量稳定,天然落差大。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达55.4万千瓦,人均1.38万千瓦,是世界人均的3.5倍,全国人均的4倍。2010年,会理县全县可使用土地面积44万公顷,规划中工业用地0.3万公顷,商业用地0.2万公顷,住宅用地0.5万公顷,农业用地3.3万公顷,林地及其它用地14.8万公顷。2012年,会理县总人口43.9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14万人,占89.1%;乡村从业人员23.4万人,人口密度97人/平方公里。会理县内有汉、彝、傣、傈僳、回、苗、白等27个民族,其中,汉族36.5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3.2%;彝族6.99万人,占15.92%;傣族2513人,占0.57%;傈僳族561人,占0.13%;回族214人,占0.05%;白族166人,占0.04%;苗族149人,占0.03%。此外,黎、蒙古、藏等20种少数民族主要是因工作调动、大中专毕业生分配、民间婚姻嫁娶等因素迁入。县境内历三代以上的世居民族主要有--------汉、彝、傣、傈僳族、回、白等6种民族。截止2012年,会理县鱼鲊大桥,108国道、310省道、会太路、城河大桥等改造工程竣工通车,2015年前龙泉、马宗、仓田、法坪------六民78公里通乡通畅公路完工。
会理经济概况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5亿元(预计数,下同),增长12%;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3.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05元,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10075元,增长14%。2008年,会理县粮食产量达到27.06万吨,增长6.01%;烟叶产量达到70.08万担,增长52.2%,烟农收入5.57亿元;全县石榴产量7.74万吨,果农收入与上年基本持平;肉类总产量达到9.15万吨,增长12.1%;大力实施林业“4+2”工程,种植麻枫树12万亩,实施退耕还林配套荒山造林3万亩,天保工程常年管护森林302万亩;编制南亚热作经济带发展规划,启动建设省级新农村试点示范村9个;兑付国家财政惠农补助资金5322万元;全年劳务输出2.8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5亿元。2008年,会理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31.64亿元,较2007年增长90.51%。“六路一桥”建设推进,3条通乡油路基本完成;全县年末耕地面积3.894万公顷;投入资金2.79亿元,完成水利工程1713处;大海子水利工程在省政府下达封库令后,前期工作进入移民规划阶段;加快城河一二级电站开发和大草坝电站技改立项工作,加快鹿厂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黎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竣工投入使用;2008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7.76亿元,较2007年增长25.82%;贷款余额12.45亿元,较2007年增长22.49%;此外,农机、气象、油运、火工产品等要素服务建设都取得了新的成效。2008年,会理县石榴文化广场等9个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公园路片区改造等7项重点工程进展顺利;春天花园小区商品房-----------开发首期项目等竣工投入市场;加快推进石榴一条街、九榜农特物流交易中心等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业全年接待游客45万人次;第三产业健康发展,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6.08亿元较2007年增长29.8%。城乡建设2005年,会理县城规划控制区域达到18平方公里,建成新区面积6.5平方公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1.12平方公里;完成7个集镇、9个新农村建设规划。城市建设相继完成滨河风景园林路、文化广场、滨河园等21个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保护和维修了钟鼓楼、北门城楼、白马寺等25个历史文化名城古建筑,建成金叶大厦、汇元大厦、元天街等3个大型标志性工程。城市道路总长达到15公里,城市道路铺装率达90%;自来水普及率达96%,城区自来水日供应能力1.5万吨。教育事业2005年,会理县内城关二小、通安中学整体搬迁,城北幼儿园、校安工程、“十年行动计划”34个项目推进。全面实施“两免一补”,3.45万名学生获生活补助4749.8万元,农村学校4.85万名学生享受营养餐。卫生事业2005年,会理县全面实行基本药物制度,药品费用总体下降25%;门诊费用人均减少10.3元,下降22%;住院费用人均减少117元,下降29%。人民医院与蓝海之略成功合作,3个中心卫生院、35个村卫生室基本完工,增加乡镇、社区卫生工作人员编制340个,11大类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开展,45.97万人次受益。宗教信仰2005年,会理县境内现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四种宗教,已开放活动场所13处,宗教教职人员13人,信教公民2万余人,现保存较为完整的有白马寺、报恩寺、文塔寺、飞来寺、白云寺等寺庙,教职人员7人,信教公民有6千多人。道教---清道光初年传入会理县,现有白云庵/老君庙2处活动场所,教职人员2人,信教公民600多人。天主教---1863年传入会理县,现有天主教堂2座/教职人员3人/信教公民6千余人。基督教---光绪三十年(1904年)传入会理县,现有活动场所4处,教职人员3人,信教公民8千余人。民生事业2009年,会理县“五大保险”累计支付保险费用9050万元。城乡低保应保尽保,累计支出低保费用2439.9万元。五保供养人数2610人,失地农民纳入社保539人。完成731套廉租住房建设,完善860户国有直管公房管理使用,启动“三房”、危房、住房风貌改造等建设工作,地质灾害避险搬迁538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986元,较2008年增加1630元;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07元,较2008年增加390元。
商周至战国之时,为西南夷邛都国地。西汉元鼎六年(111年)在境内建会无、三绛2县,隶属越嶲郡。晋武帝太康二年(281年),移越琅郡治会无县,裁三绛县并入会无县。刘宋之时,郡治移还邛都,其后会无县废治。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在境内设和集县。高宗上元二年又于会无县故治设会川县,玄宗天宝初又于县侧设会同军。至德元年,会川为南诏蒙氏所据,设会川都督府,辖清宁郡。大理时期改会川府,下辖有泸州、隆州、黎溪、永昌、会理5州。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会川路总管府,辖黎溪/姜州/通安/永昌/武安/隆州/会理/麻龙8管民千户。至元十七年在会川归依城设永昌州、改龙泥千户为武安州、改麻龙千户为麻龙州。至元二十七年(1275年)后,会川路领武安、永昌、麻龙、黎溪、会理5州。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会川路设会川府,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废府,改设会川军民宋御千户所,隶建昌卫,洪武二十七年改设会川卫民军指挥使司。清康熙元年(1662年)改设会川卫军民守备,隶属建昌监理厅,康熙二十九年于卫东大桥复置会理州。雍正六年,裁会川卫守备,移会理州治卫所,隶属宁远府。宣统元年,境内披砂、苦竹、者保、通安、会理村5土司改土归流。民国二年(1913年)会理州改县,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隶属第十八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八(1939年)年划属西康省。日会理解放后,成立会理县临时工作委员会,对国民党旧政权进行军事接管。西昌专区成立后,会理属西昌专区。1978年随西昌地区建制撤销划入凉山州。会理古代为邛都国地,据清《会理州志》记载:“会理州在唐虞时荒远难稽,禹贡为梁州之城,至周末秦惠文王派司马错伐蜀,始有其地”。秦灭蜀后,会理实际已置县,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遣司马相如开灵关道,通西南夷,建会无县属越嶲郡,是会理有文字记载的建制之始,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1992年,会理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会理计划围绕打造南部区域中心城市、南部区域金融中心和---------南部区域物流中心三大中心,推进县城+黎溪等9个重点集镇建设,修缮古城风貌,建设南北新城,实现城市改版升级,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把会理县城建成国家生态文化名城。国务院于日正式批复、11月8日正式发布公告,将会理县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会理县成为中国第118个、四川省第8个、凉山彝族自治州第1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四川省的8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都/阆中/宜宾/自贡/泸州/乐山/都江堰/会理)中,会理县是获此殊荣的唯一县城。会理云甸的古法造纸以其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技艺,向人们讲述着一段历史和文化。古法造纸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偏僻之地还有,但是规模小;而在交通比较方便的会理县云甸乡却极多。据会理县志记载:“土纸分为草纸、绵纸,原为农家副业,产地主要分布在----------北部摩挲营/下村和太平场等地。民国九年(1920)全县有土纸生产户39家86人,年产值银洋2.17万元。至1949年尚有10余家,从业者60余人,产值约法币5万。到1980年产量高达2913担。1985年,云甸、太平共有土纸作坊30余座。生产人员126人,年产值6.6万元。”云甸乡政府所在地被称作摩挲营,乡境内最高海拔3002.5米,最低海拔1263米,有山有水,竹资源丰富。因为人均土地面积少,村民致富无门,只有继续用老祖先传下来的技术生产着草纸。古法造纸主要集中在该乡的云兴、巴松、沙元、云橘等行政村的众多的村庄里,其中以云兴为最多,云兴村几乎家家户户在造纸,整个云甸乡有数百个作坊三四百户近千人在从事这个行业,和其他地方不同,云甸的古法造纸更多了,可谓是兴盛时期。这里的作坊唯在干旱的五六月因水碾无法使用而停止一段时间,其余时间大多都在进行。绿陶在会理的制造和使用历史悠久,居家多有绿陶制的坛、罐等生活用品和花瓶、造像等工艺品,大户人家还有以绿釉作为房脊装饰的传统。距会理县城五公里的---------老街乡石厂村曾发现一古窑址群,残存陶片造型极具唐宋之风,占地约六万平方米,其规模十分壮观。而距县城十三公里的鹿厂镇古窑址--------更是盛极一时,在最兴旺的民国时期占地达八万平方米以上。据一百龄老人回忆:古时候鹿厂共有六个古窑,分属郑、周、郭、蔡、张、曾六家所有,鹿厂因“六厂”而讹为今名。据西南民族学院历史系教授、中国古陶瓷研究会的唐昌朴等专家考证,会理烧制绿陶釉的历史始于宋元而盛于明清,沿于民国直至今日,已有近八百年的悠久历史。在会理县,端午节却有着和四川其它地方不同的风俗。会理县的端午节称为“端阳”节,并有“一月两端阳”的传统习惯。除五月初五过端阳节外,还以五月十五为“大端阳”。会理县的群众过端午节除吃粽子、挂艾蒿和菖蒲等都和其它地方相同外,有一个最具有地方特色的习俗,就是到这一天还要吃药膳、洗药浴和“游百病”。会理县城周围的农民和彝族群众从五月初一起,在节前纷纷上山采挖沙参、泡参、玉竹、仙茅、透骨草、牛蒡根、牛口刺等等数十种宜于炖食和洗浴的中草药,运到县城出售,供给端午节吃药膳、洗药浴的人。在节前,会理县城真是药香满街,人如潮涌,形成了极有特色的端阳节药市。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会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会理也因它多种多样的小吃名菜获得了“小成都”的美誉。会理饮食,素宗川味,兼有滇风,许多食材的运用与-------------一江之隔的云南有异曲同工之妙,却与毗邻云南口味迥异。会理人将云南特色的食材运用川菜的调料进行烹制,把传承于异乡的各色吃食加以改良,将汉民族的烹调技艺和-----------少数民族饮食习俗融汇调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饮食风格。会理盛产建昌黑山羊是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优良品种,无膻味,肉质也特别的细嫩鲜美。据县志记载,以会理黑山羊为主要原料的烫皮羊火锅、已有逾300年以上的传统和历史。至今,会理人还把阴历七月半和-----------冬至吃羊肉作为传统风俗。会理人吃羊肉讲究的是吃头蹄下水/羊头肉块大皮薄,羊眼睛软绵汁鲜,羊肚条脆嫩爽口,羊肠子满口油香,从羊头至羊尾,仿佛吃掉一只全羊。会理真正的当家招牌小吃,还要算遍布大街小巷的羊肉粉。会理羊肉粉在烹制方法和佐料使用上完全融合了川味麻辣鲜香的特色和-----------当地少数民族原汁原味的豪爽风格。会理的羊肉出名,所用米粉也特别。比昆明的寻常的米线要粗,比成都、西昌等地常见的水发细粉更是粗犷豪迈许多。有人嫌它稍稍糙硬厚实,不太容易进味道,但羊肉粉非得要用-----------这种粗粉烫来才别有风味。肉肥粉粗,汤宽料足,洁白如玉,柔中带刚。少了些许繁华都市婉约细腻的小资情调,更多了几分山野古城---------------大气粗犷的执著与热情。有一种原始和野性的独特美感。羊肉粉是许多会理人早餐的首选,它的吃法完全是自助式的,用浓墨重彩的佐料来掩盖它那金戈铁马剑意纵横的萧萧杀气,海椒、豆瓣、小米辣,三种辣味的粗暴叠加,再将姜米和葱花、芫荽铺满大海碗,无法无天地张扬出桀骜不驯的个性。饵快是发源于云南的一种米制方便食品,其价廉物美,吃法多样。饵快自明朝传入会理后,经长期结合南北烹调风格加以不断发展改进,其制作烹饪方法已大大超越原产地单调烤、煮等吃法的简单局限。饵快味香糯软甜,能与百味调和,吃法多样,最有名做法,就是鼎鼎大名的鸡火丝饵快了。雪白的饵快丝在一只精致的铜火锅中用滚水一过,公鸡肉用手细细撕成细丝,上好的精瘦火腿肉也切细丝,再烫几片碧绿的蔬菜,有红有白,漂漂亮亮的堆尖一碗。鸡火丝正宗不正宗,诀窍全在这最后一勺高汤上。观其色:白里透红,尝其味:浓而不腻。有火腿香、鸡味鲜、骨髓浓,还有那深沉厚重,说不清道不明的一股什么味道。铜火锅为会理“三宝”之一,自古以来会理民间就有用铜锅铜器烹饪菜肴的习惯。用铜锅煮出的菜品有一种特殊的清香,十分可口。会理民间习俗喜于冬、春季节煮食铜火锅,吃法跟川菜中的连锅子比较类似,以杂菜炖煮为主,特点是汤鲜肉美,菜耙软入味,热气喧腾,营养丰富。铜火锅用木炭为燃料,以猪排骨/羊肋条肉/牛肉/牛杂/鸡鸭等加汤清炖,以胡椒、生姜、葱结等调味,待汤浓肉烂后再烫煮时令蔬菜,食客围坐分食,操作简单,方便省事。所用味碟用家常豆瓣、辣椒油、火葱末,小米辣和蒜泥拌成,滋味比较浓烈。还可边吃边加入时鲜菜蔬涮烫,汤味越炖越鲜。烙制熨斗耙的器皿形似老式的炭火熨斗,一个个黢黑的小铜罐搁在绵绵的炭火炉面,摊主熟练地用小铁钎翻动着罐斗中的熨斗粑,直到两面呈现微微的焦黄。这种食物必须得趁热吃才香,米浆发酵的酸甜配合着鸡蛋滑腻的口感,咬开后是满口的松软与香糯,配合淡淡的焦糊味,让你浑身充盈着热量,足以抵御清晨的寒意。稀豆粉和油茶是也是会理传统的吃食,比较清淡的口味特别适合老年人和儿童。稀豆粉选用当地上乘豌豆用文火慢慢炒熟,然后用细磨加工成粉,滤渣。食用时均匀搅拌用清水煮热而成。而油茶是先将白米打碎为细粉,放入锅中加清水搅成稀浆糊状,然后加热,文火慢煮,待米糊煮熟粘勺子时便可起锅入碗。油茶和稀豆粉用小火慢熬好,金黄如脂的米浆盛满瓷碗,抓上一把香酥的馓子,再舀上几小勺花椒油、芝麻油、姜汁,尖尖一大碗呈面前,用匙子轻轻搅匀,酥软浓稠,舌尖略带一丝椒麻味。到钟鼓楼边西街啃筒子骨是会理人待客宵夜约定俗成的谢幕式。成都人首创了老妈蹄花,会理人却另辟蹊径,推出了清炖筒子骨。一大钵小火慢炖的猪棒骨,看上去汤腻髓浓,骨酥肉松、蒸汽辉腾、氤氲晶润。银钩铁画般的嶙峋骨感中,透出一股珠圆玉润齿白唇红的膏荑风韵。经过千百年不断吸纳、改变、传承、创新,会理的饮食文化逐渐向周边扩散,影响了川南滇北的口味与烹饪技艺。
德昌县德昌县隶属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介于东经101°54'—102°29',北纬27°05'—27°36'之间,幅员面积2284平方公里。地处安宁河谷地带。横断山区康藏高原东缘,地形复杂多样,以中山地貌为主。螺髻山和牦牛山东西对峙,老幼山居中南。安宁河北入南出贯穿全境,沿途有茨达河、老碾河等注入。南与会理、米易县毗连,西至雅砻江和盐源县相望,北接西昌市,东以螺髻山山脊与普格县分界,东南隅与宁南县接壤。德昌县因元为德州、昌州地,后置德昌路,乃合二州首字而命名。德昌县主要风景名胜有:螺髻山,王所大石墓群,魁星阁,圣心堂,字库塔等。秦为邛都属地。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属越嶲郡邛都县,西魏置新定县,隶平乐郡。北周置可泉县。隋唐袭之,天宝元年(742年)改可泉为西泸县。唐末,五代为南诏国属地,有屈部、赪蜒部、巴翠部,属建昌府。两宋为大理国属地,建制沿袭南诏,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立德昌、定昌、德平3路,隶罗罗斯宣慰司。至元十六年(1279年)立德昌路民屯。至元二十年(1283年)始立军屯,发爨(cuan)、僰(bo)军人120户。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罢德平、定昌2路,并隶德昌路,置德昌路军民府,领德州、威龙州、普济州,属云南布政司。明置德昌千户所,后置德昌府,属云南布政司。旋改属四川布政司,清置德昌所,后改置巡检司。隶宁远府(西昌)。民国二年(1913年)德昌设分县,属西昌县。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改置为西昌县第三区,属四川省第十八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划入西康省。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成立德昌设治局,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建立德昌县,属西康省。1959年并入西昌县。1962年恢复德昌县,属西昌地区。1979年西昌地区并入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属凉山州。德昌地形复杂多样,以中山地貌为主,地处安宁河谷地带,横断山区康藏高原东缘。德昌县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7.7摄氏度,年均降水1049毫米,无霜期300天以上/常年日照2147小时,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截止2013年,德昌县辖3镇18乡:德州镇、永郎镇、乐跃镇、麻栗镇、阿月乡、前山乡、巴洞乡、宽裕乡、茨达乡、王所乡、热河乡、大山乡、六所乡、铁炉乡、马安乡、大弯乡、锦川乡、小高乡、老碾乡、大陆槽乡,以及金沙和南山两个僳僳族乡。德昌县幅员面积2284平方公里,其中截止2011年,德昌县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11884.9公顷。德昌县境内有矿点矿化点近200个,矿种47种,以赤铁、镜铁、含铜菱铁、钒钛磁铁、石灰石、高岭土、硅石为多,经地质部门勘查过的矿点21个,矿种12种,特别是稀土,已探明氧化物储量72万吨。截止2011年,德昌县拥有可供开发的水电资源约40万千瓦,已开发建成投产18万千瓦。德昌县林副产品种类繁多,有食用菌和染料、药用、芳香油、油料、园林花卉等类植物400余种。已查明动植物药材上百种。常年收购中草药材30多种,以龙胆草、僧母草、黄芩、川楝子、茯苓、余甘子、金龟莲、商陆为大宗。经济林木有油茶、油桐、漆树、核桃、花椒等。果品有梨、桃、柑桔、李等。截止2013年末,德昌县总人口21.6万人,有汉族、彝族、傈僳族等23个民族。
2012年,德昌县生产总值52.4834亿元,较2011年增长15.3%,增速比2011年增加2.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3262亿元,较2011年增长4.7%,增速比2011年增加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24.3700亿元,较2011年增长25.2%,增速比2011年增加3.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4.7872亿元,较2011年增长9.9%,增速比2011年增加0.9个百分点。从生产角度看,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第一产业为23.0%,比2011年下降2.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为56.4%,比2011年提高1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为20.6%,比2011年下降8.7个百分点。人均GDP达到2.4411万元,比2011年增加3061元,增长14.9%。经济结构略有调整,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由2011年的25.8∶44.9∶29.3-------------发展为25.4∶46.4∶28.2。2012年,德昌县年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现价)达到220388万元,较2011年增加26594万元,较2011年增长13.7%。其中农业产值119134万元,较2011年增加19364万元,较2011年增长19.4%;林业产值5317万元,较2011年增加2万元,较2011年基本持平;畜牧业产值87276万元,较2011年增加6513万元,较2011年增长8.1%;渔业产值5286万元,较2011年增加351万元,较2011年增长7.1%;服务产值3375万元,较2011年增加364万元,较2011年增长12.1%。2012年,德昌县全部工业总产值753251万元,比2011年增长21.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660800万元,比20011年增长21.7%。在规模以上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机制糖3355吨,比2011年增长12.7%;石墨电极产量45331吨,比2011年增长12.5%,工业硅产量6.1万吨,比2011年增长15.1%。3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608544万元,比2011年增长29.7%;工业产品产销率98.2%,比2011年减少0.14个百分点;当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98926万元,比2011年增长23.9%;全年利税总额104924万元,比2011年增长25.6%,其中利润总额80097万元,比2011年增长24.2%。2012年德昌县建筑业生产稳步增长,全社会建筑业生产完成增加值73872万元,比2011年增长31.2%。2012年,德昌县旅游总收入达25231万元,比2011年增长18.7%,旅游人次达73.3万人次,比2011年增长12.2%。成昆铁路、京昆高速公路和108国道纵贯德昌县。成昆高速铁路客运双线德昌西站在建设中(截止2014年)。2012年,德昌县投入3000余万元,实施校安工程、危房改造-----------校舍建设和乡镇教师周转房建设,建成三幼,启动建设德昌县第三中学。城区中小学生达到1.93万人,占全县中小学生的60%。投入4000余万元,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等助学政策;投入160万元,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兑现优教奖励256万元;普职招生比4:6,初中毕业升高中实现应读尽读;普通高考本科上线率比2011年增加了50人。小学和初中入学率分别达100%和98%,儿童学前3年和1年入园率分别达60%和88%。2012年,德昌县新农合参合率达96.8%,累计接种疫苗37万人次;投入600余万元,新建和改造乡镇卫生院2个、村卫生室40个。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0.22%,补助金额102.5万元。人口出生率13.29‰、自然增长率6.98‰,符合政策生育率96.12%。2012年年末全县有卫生机构29个(不含诊所),其中医院2个;卫生机构实有床位1004张,其中医院785张;卫生技术人员747人,其中执业医师和助理医师398人。2012年,德昌县投入3亿元,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和“十大扶贫工程”,建成乐跃沙坝和麻栗新塘民族新村,扶贫解困3000人。城镇新增就业1258人,登记失业率3.98%,在控制线4.2%以内;落实小额担保贷款10万元,促进高校毕业自主创业12人;完成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85人、“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3人。“五大保险”稳步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社会保险参保率62%,2.11万人按月领取了养老金。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5095人,实施城乡医疗救助8252人次。五保户统筹供养1046人,其中敬老院集中供养292人。建成救灾物资储备库,确定应急避难场所3个。
境内旅游景点:王所大石墓群----位于王所乡政府所在地西南方约400米处,据考证为西汉~战国时期的邛都夷墓葬。因该墓葬是用大石围成墓室,上方用巨石排列盖顶,故名大石墓。该墓葬具有很高的文物研究价值。魁星阁----位于县城上翔街,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38年),同治初年(1862年)太平军经过时毁于战火。光绪十三年(1887年重建),三十一年又遭火焚。宣统二年至民国元年再次重修。该建筑为条石、青砖城楼式基座,占地142.8平方米,座高7.9米,四周起卷拱,通其往来。座上起建阁楼3层,二、三层逐级上收,为六角攒尖式青筒瓦屋面木结构建筑。早年阁内曾装塑有魁星神像,供文人学子祭拜。圣心堂----位于县城上翔街北端,仅教堂占地326平方米。是法国传教士光若翰在德昌(1895年)创建天主教,约在1905年后集资建成的。该教堂传承了西方教堂的风格和结构。字库塔----栗字库塔(1852年)、仓圣宫字库塔(1836年)、小高字库塔(1862年)、六所字库塔(1829年)、鱼洞寺字库塔(1885年)、茨达字库塔(1870年)。这些塔形字库均为砖石砌成的仿楼阁六角攒尖式建筑,多为三重檐。德昌县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县,有汉、彝、傈僳、回、藏等多个少数民族,尤以傈僳族最具特色。是四川省傈僳族聚居最多的县,有两个乡,总人口6000多人。傈僳族能歌善舞。过去以农耕和狩猎为主,如今男人不狩猎了,但又成了野生毒蜂的克星,他们寻找、追踪,捕捉各类野生毒蜂,并将其寄养于自己家园的房檐下、树干上、泥土中,待蜂蛹成熟,取蛹销售。傈僳族女人善编织火草麻布、手工羊毛腰带,手工缝制、刺绣的女性衣裙尤具特色。傈僳族喜爱歌舞,无论婚、丧、庆典均要唱歌(对歌)跳舞。其婚礼极具神秘色彩,入洞房须由伴郎伴娘与新郎新娘同睡一床,共度良霄。德昌傈僳族的民间舞蹈、服饰、阔食节、婚俗、葫芦笙制作、刺绣、火草织布技艺、口弦制作、民间传说等9个项目,于2011年前先后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沙市政府所在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