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玻璃有化学反应2016韩国的物质

知识点梳理
书写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知识点的认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般有四步:1.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表示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3.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常用“△”号表示)、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等号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等号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4.注明生成物中气体或固体的状态符号(即“↑”、“↓”);一般标注在气体或固体生成物的化学式的右边.但是,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固体时,其状态符号就不用标注了.书写文字表达式的步骤一般分为两步:1.根据实验事实,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名称分别写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标出一个指向生成物的箭头(即“→”);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箭头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箭头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等等.书写电离方程式的步骤一般也分为两步:1.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的化学式和电离产生的阴、阳离子符号,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阴、阳离子符号的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将阴、阳离子的原形的右下角的个数,分别配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使阳离子和阴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的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检查好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即可.当然,也可以,根据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利用最小公倍数法,在阴、阳离子符号的前面,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即溶液不显电性).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知识点的认识】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都含有剧烈燃烧和放出大量的热这两个现象;除此之外,分别是:发出白光,生成无色、无气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二氧化碳);生成大量的白烟(即五氧化二磷),发出白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即二氧化硫);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即四氧化三铁).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知识点的认识】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其实质是酸溶液中的{{H}^{+}}和碱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水.如图所示:.常见的中和反应有:NaOH+HCl=NaCl+{{H}_{2}}O、NaOH+HCl=NaCl+{{H}_{2}}O具体的操作步骤:以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为例,如图所示:.
也就是,首先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试液(使溶液成红色),再用胶头滴管慢慢地向其中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其中,酚酞试液的作用是根据酚酞的颜色逐渐变浅至消失,既可以说明中和反应的进行,也可以说明反应的完全;但是不可说明是否滴入过多的酸性溶液而使试液呈酸性(因为酚酞溶液无法使酸性溶液显色).其实,检测中和反应是否在进行(或是否完全)的方法,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例如:1.用pH试纸来检测:一般在中和反应进行时,反应前后溶液的pH会变化.用pH来检测中和反应是否进行是最直接的方式. 2.用探测的方法:一般来说,中和反应都是放热的反应(但是放热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燃烧等).所以,可以通过探测溶液的温度是否升高,来推断中和反应的进行和完全. 至于中和反应的应用,主要有如下四点: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根据土壤情况,可以利用中和反应,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利于植物生长.例如,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造成,还有有机物在分解的过程中会生成有机酸,并且矿物的风化也可能产生酸性物质,导致一些地方的土壤呈酸性,不利于作物的生长;于是人们将适量的熟石灰撒入土壤中,以中和其酸性.同时,促进微生物的繁殖,并且土壤中的钙离子增加后,能促使土壤胶体凝结,有利于形成团粒,还可供给植物生长所需的钙元素.如图所示:. 2.处理工厂的废水:工厂里的废水常呈现酸性或碱性,若直接排放将会造成,所以需进行一系列的处理.碱性污水需用酸来中和,酸性污水需用碱来中和.例如,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以用适量的熟石灰来进行中和处理(生成硫酸钙沉淀和水).3.用于医药:人的胃液里含有适量的盐酸(即胃液的pH值为0.9~1.5),可以帮助消化食物;但是如果饮食过量时,胃会分泌出大量胃酸,反而造成消化不良,会使人感到不适,这时医生就会让你口服一些碱性药物,使碱与过多胃酸反应生成无毒的中性物质.例如,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片可治疗胃酸过多,生成氯化铝和水. 另外,被蚊虫叮咬后,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如果在患处涂一些含有碱性物质(如NH3oH2O)的药水,来中和蚊虫分泌出的蚁酸,就可减轻痛痒. 4.调节溶液酸碱性:在科学实验时,经常要把溶液的pH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果溶液的酸性或碱性太强,就可以用适当的碱或酸调节溶液的pH.
常用盐的用途【知识点的认识】常用盐的用途主要是指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这四种盐的应用.具体情况如下:1.氯化钠(俗称食盐)经常用来做调味品、防腐剂、融雪剂(降低雪的熔点),农业上常用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医疗上还用氯化钠来制生理盐水(0.9% 氯化钠溶液),工业上还常用来制取氯气、烧碱等.2.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广泛应用于生产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等,还常用于食品工业等.3.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是焙制糕点所常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在医疗上,它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它还被用于生产汽水、干粉灭火器等.4.碳酸钙(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大量用于建筑业;天安门前的华表、人民大会堂的许多柱子就是用大理石做的;它还可被用作补钙剂等.
根据浓硫酸或烧碱的性质确定所能干燥的气体【知识点的认识】根据浓硫酸或烧碱的性质确定所能干燥的气体,就是指在利用浓硫酸或烧碱的吸水性来干燥气体时,还要注意被干燥的气体不能够与浓硫酸或烧碱发生反应,才能用浓硫酸或烧碱来干燥.否则,该气体就不能用它浓硫酸或烧碱来干燥.例如,二氧化碳气体只能用浓硫酸来干燥,而不能用烧碱来干燥(因为二氧化碳能与烧碱发生反应,而消耗掉).同理,氨气只能用烧碱来干燥,而不能用浓硫酸来干燥(因为氨气含有水分时,即可化合为氨水与浓硫酸发生中和反应;使氨气消耗掉).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请根据初中常见的物质和反应,回答以下问题:(1)常在实验室中...”,相似的试题还有:
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相互之间存在以下转化关系.其中A是一种盐,广泛应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大量用于建筑业.请回答:(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B_____、C_____、D_____(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B→C+D_____;D→B_____.
请根据初中常见的物质和反应,回答以下问题:(1)常在实验室中用作干燥剂的液体是(写名称)_____;(2)一种金属单质在一种气体中燃烧,火星四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3)我国古代就已经发现可用铁加入硫酸铜溶液中得到金属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A、B、C、D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相互之间存在以下转化关系.其中B是一种含钠元素的盐,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大量用于建筑业.(1)据此,请你分析:A为(),B为(),C为(),D为();(2)写出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玻璃融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未来大空慟
当然是物理变化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就是是否生成新的物质,所谓新,就是指物质构成发生了变化.而玻璃融化只是玻璃的物态发生了变化,并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所以是物理变化.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株洲市2015年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株洲市2015年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株洲市2015年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 m 湖南省株洲市2015年中考化学试卷一、(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纯净的空气&B.&纯净的氮气&C.&盐酸&D.&碘酒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解答:&解:A、纯净的空气中有氧气、氮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B、纯净的氮气,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正确;C、盐酸是氯化氢和水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D、碘酒是碘和酒精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和题中. 2.(2分)(;株洲)下列几种常见的饮料中,不含有机物的是(  ) &A.&苹果汁&B.&矿泉水&C.&豆浆&D.&啤酒
考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根据常见物质的成分及其组成分析.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物是指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物质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这些物质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把它们归入无机物.解答:&解:A、果汁中的含有的果酸、糖类等属于有机物,故A不符合题意;B、矿泉水中含有水和矿物质等,不含有机物,故B符合题意;C、豆浆中含有蛋白质、油脂等物质属于有机物,故C不符合题意; D、啤酒中含有酒精,酒精属于有机物,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物质进行正确的分类. 3.(2分)(;株洲)下列物质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KNO3&B.&NaNO3&C.&Na3PO4&D.&KCl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专题:&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分析:&氮、磷、钾三种元素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化肥是复合肥.解答:&解:A、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A正确.B、NaN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B错误.C、Na3PO4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C错误.D、KCl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D错误.故选:A.点评:&氮磷钾这三种元素中只含有氮元素的是氮肥.只含有钾元素的是钾肥,只含有磷元素的是磷肥.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化肥是复合肥. 4.(2分)(;株洲)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B .&干冰升华&C.&汽油挥发&D.&木炭燃烧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木炭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5.(2分)(;株洲)下列图示操作正确的是(  ) &A.& 液体读数&B.& 滴加液体&C.& 加热固体&D.& 倾倒液体
考点:&测量容器-量筒;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判断;B、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解答;C、根据给试管中的固体物质加热解答;D、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解答.解答:&解:A、量取液体时,视线没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示操作错误;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不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操作错误;C、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图中操作正确;D、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所以图中操作错误.故答案选C.点评:&了解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才能安全、准确地进行化学实验. 6.(2分)(;株洲)材料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塑料是最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具有密度小、耐腐蚀、易加工等优点 &B.&棉花和羊毛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C.&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有机玻璃、腈纶、蚕丝等都属于合成纤维 &D.&钛合金、玻璃钢、碳纤维复合材料等都属于新型有机合成材料
考点:&塑料及其应用;合成纤维及其应用;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塑料的特点来分析;B.根据棉花和羊毛的成分来分析 ;C.根据常见的合成纤维来分析;D.根据有机合成材料来分析.解答:&解:A.塑料是最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具有密度小、耐腐蚀、易加工等的优点,故正确;B.棉花的主要成分是棉纤维,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错误;C.有机玻璃属于塑料、蚕丝属于天然纤维,故错误;D.钛合金属于合金材料,玻璃钢、碳纤维复合材料属于复合材料,故错误.故选A.点评:&明确材料的分类和各种材料的性质与用途是解题的关键. 7.(2分)(;株洲)人类为了维持生命和健康,必须摄取食物.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摄入过多的油脂容易引发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因此我们不要吃油脂类食物 &B.&在六大类营养素中,除了水以外,我们每天需要量最大的营养素是维生素 &C.&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 &D.&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因此我们要大量补充葡萄糖酸锌
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人类需要的营养物质有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除水外,我们每天需要量最大的营养素是糖类;根据缺乏维生素A的症状进行分析;根据锌属于微粒元素进行解答解答;解答:&解:A、人体需要六大类营养素,每种营养素都有一定的价值,摄入过多不好,但不吃也是对人体不利的,故A说法错误;B、除水外,我们每天需要量最大的营养素是糖类,糖类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作用;故说法错误;C、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故C正确;D、锌,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但锌属于人体的微粒元素,不能大量摄取,故错误;故选C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8.(2分)(;株洲)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②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③燃料作为重要的能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 ④可燃物在任何条件下燃烧都会发生爆炸 ⑤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A.&①③&B.&②③&C.&④⑤&D.&②⑤
考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化学变化产生新物质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吸收和释放.燃烧一定放热量,缓慢氧化和金属与酸的反应也放出热量,给物质加热的反应是吸热反应.&解答:&解:①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的变化,说法正确;②人类利用的能量大多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但不是全部,如太阳能.错误;③能源是这个世界不可缺少的资源,作为重要的能源,燃料对人类社会是非常重要的.正确;④可燃物不一定会发生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剧烈燃烧,才有可能爆炸,错误;⑤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一定都放热,也有吸收热量的,如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就是吸收热量.故选A点评:&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可通过反例说明结论的错误,这种方法往往要比分析论证更快捷. 9.(2分)(;株洲)取一滤纸条,等间距滴入10滴紫色石蕊溶液,装入玻璃管中,然后从玻璃管的两端同时放入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并迅速封闭两端管口,很快可观察到管内有白烟产生,待白烟消失后还可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氨水和盐酸都属于易挥发性物质 &B.&该过程中没有化学反应发生 &C.&所有气体分子的运动速率都相同 &D.&图示黑点表示石蕊溶液变成了红色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 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科学探究.分析:&根据已有的分子运动以及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溶液中的变色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管内有白烟产生,是因为氨水挥发出的氨气与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反应生成了氯化铵的缘故,说明氨水和盐酸都属于易挥发性物质.正确;B、该过程中氨气和氯化氢反应生成了氯化铵,产生了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正确;C、据图可以看出,氨水这边变色的滴数是7滴,浓盐酸这边的滴数是3滴,故氨气的运动速率大于氯化氢,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不同,错误;D、氨水呈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不是红色,错误; 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酸和碱的挥发性以及酸碱指示剂变色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0.(2分)(;株洲)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酸溶液中都含有H+,所以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B.&酸、碱在水溶液中都可解离出带电的粒子 &C.&在实验室,常用浓硫酸来干燥某些气体 &D.&医疗上的生理盐水是0.9%的纯碱溶液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氯化钠与粗盐提纯..专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分析:&A、根据酸的定义进行分析;B、根据酸、碱的定义进行分析;C、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进行分析;D、根据医疗上的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进行分析.解答:&解:A、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故A正确;B、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混合物是碱,故B正确;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实验室,常用来干燥某些气体,故C正确;D、医疗上的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一些基础知识的记忆,难度不大,只要加强记忆即可解答. 11.(2分)(;株洲)下列措施不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金属生锈的是(  ) &A.&在金属表面涂油或刷漆 &B.&在金属表面镀上一层耐腐蚀的铬 &C.&制成耐腐蚀的合金 &D.&用砂纸擦去铝制品表面的氧化膜
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根据已有的金属锈蚀的条件结合防锈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可,铁在与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铝表面形成的氧化铝薄膜具有保护作用,据此解答.解答:&解:A、金属锈蚀与氧气和水有关,在金属表面刷漆或是涂油能防止金属与氧气或水接触,可以防锈;B、在金属表面镀上一层耐腐蚀的铬能使金属与氧气或水隔绝,能防止生锈;C、制成耐腐蚀的合金,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有利于防锈;D、用砂纸擦去铝制品表面的氧化膜,则破坏了保护层,使内部的铝易被腐蚀,不能防锈;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金属的锈蚀及其防锈,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2.(2分)(;株洲)下列有关金属及合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B.&在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的常常不是纯金属,而是它们的合金 &C.&“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硬度非常大 &D.&铜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铜制品不会生锈
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A.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B.合金与组成它的成分相比,一般具有熔点低、硬度大、抗腐蚀性强等方面的优点;C.根据黄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分析;D.铜的化学性质:在潮湿的环境下,铜与氧气、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解答:&解:A、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因此还可以是非金属,故选项错误;B、生活生产中使用的金属多数是合金材料,现制得的合金已达几千种,所以大量使用的不是纯金属而是它们的合金,故选项正确;C、“真金不怕火炼”是说黄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高温下也不易反应,故选项错误;D、铜在潮湿的空气中,在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水共同作用下,也能发生反应,生成绿色的铜锈碱式碳酸铜,故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合金与合金的性质以及金属的化学性质,合金概念的三个特点要记牢,本考点基础性强. 13.(2分)(;株洲)下列微粒中,质子数少于核外电子数的是(  ) &A.&OH&B.&Mg2+&C.&HCl&D.&H2O2
考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则分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OH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选项正确.B、Mg2+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选项错误.C、HCl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氯原子构成的,不显电性,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选项错误.D、H2O2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不显电性,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不显电性、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2分)(;株洲)化学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含有碳酸氢钠的发酵粉焙制糕点 &B.&工业上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的污水 &C.&医疗上用纯酒精作消毒剂 &D.&生活中用含有NaOH的清洁剂去油污
考点:&常用盐的用途;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能与硫酸反应,可以用于治理酸性废水;酒精具有消毒的作用,用酒精溶液作医疗上的消毒剂;氢氧化钠能与油污发生反应.解答:&解:A、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故说法正确;B、氢氧化钙能与硫酸反应,可以用于治理酸性废水,故说法正确;C、酒精具有消毒的作用,用酒精溶液作医疗上的消毒剂,不是用纯酒精,故说法错误;D、氢氧化钠能与油污发生反应,可以用含有适量氢氧化钠的清洁剂去除炉具上的油污,故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灵活运用. 15.(2分)(;株洲)下列关于物质组成与分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 &B.&氢氧化钠的构成粒子是Na+和OH &C.&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电子构成的 &D.&NH3由一个氮元素和三个氢元素组成
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的分类.分析:&根据氧化物的定义以及原子的构成,元素的定义等进行解答.解答:&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故含有氧元素的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KClO3故错误;B、氢氧化钠的构成粒子是Na+和OH,说法正确;C、原子核是由质子与中子构成的,故C说法错误;D、元素之间种类不讲个数,应该说NH3是由氮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故D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较为全面,注重基础,是一道基础题. 16.(2分)(;株洲)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对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氧气可支持燃烧 &B.&臭氧(O3)属于稀有气体,主要分布在距地面10~50km的高空 &C.&SO2约占空气体积的0.03%,能产生温室效应 &D.&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氧元素组成的单质..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据已有的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以及各气体的性质和用途、造成空气污染的因素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 &解: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不是氧气,错误;B、臭氧不是稀有气体,错误;C、CO2约占空气体积的0.03%,能产生温室效应,不是二氧化硫,错误;D、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空气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空气中气体的含量以及气体的性质和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进行. 17.(2分)(;株洲)如图表示两种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小球间的短线代表原子间的结合.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图示有4种分子&B.&图示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C.&图示发生了复分解反应&D.&图示产物为混合物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A、观察微粒的微观构成,判断分子的种类;B、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分析;C、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生成物的特点分析;D、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物质种类.解答:&解:A、由微观模型示意图可知,图示中共有4种不同的分子构成,有4种分子.故A正确;B、对比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B正确;C、由该反应的生成物的微观模型示意图可知,反应物为一种化合物一种单质,生成物为两种化合物;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都是化合物.所以,该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不正确;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生成物中有两种化合物,是混合物.故D正确.故选C.点评:&分子由原子构成,构成不同的分子属于不同种物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单质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化合物的分子. 18.(2分)(;株洲)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有关实验问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做“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时,一定要用到过滤操作 &B.&碳酸盐、碳酸氢盐中只有碳酸盐能与盐酸反应产生CO2 &C.&沉淀过程中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D.&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碱
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分析:&A、根据粗盐提纯的步骤,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碳酸盐、碳酸氢盐均能与酸反应,进行分析判断.C、沉淀过程中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D、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的过程),在做“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时,一定要用到过滤操作,故选项说法正确.B、碳酸盐、碳酸氢盐均能与盐酸反应产生CO2,如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C、沉淀过程中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如氢氧化钙溶液升温时有氢氧化钙析出,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D、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不一定是碱,也可能是盐溶液,如碳酸钠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粗盐提纯的原理与步骤、碳酸盐与碳酸氢盐的化学性质、酚酞溶液的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2分)(;株洲)下列实验操作和分析都正确的是(  )&操& 作&分& 析A&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底部来检验CO2是否收集满&因为CO2的密度比空气大B&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目的是证明这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C&蒸发操作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为了加快水的蒸发D&木炭还原氧化铜时,加热用的酒精灯可加网罩,最好使用酒精喷灯&网罩的作用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A.&A&B.&B&C.&C&D.&D
考点:&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蒸发与蒸馏操作;碳的化学性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可用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内检验CO2是否收集满判断;B、根据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时能够燃烧分析;C、根据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不断搅拌防止局部受热造成液滴飞溅判断;D、根据酒精灯的网罩能使火焰温度集中从而提高温度判断.解答:&解:A、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可用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内检验CO2是否收集满,故A错误;B、物质受热时,如果能够燃烧,说明是可燃物,因此用坩埚钳夹住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其目的是证明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都是可燃物,B不正确;C、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不断搅拌防止局部受热造成液滴飞溅,C不正确;D、酒精灯的网罩能使火焰温度集中从而提高温度,D正确.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的验满、燃烧的条件、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和酒精灯的使用情况,侧重对基本操作的考查. 20.(2分)(;株洲)已知:X和Y两种物质共80g,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Z与W的质量比为11:9,且反应中消耗X的质量是生成W的质量的,则反应中消耗Y的质量为(  ) &A.&16g&B.&36g&C.&44g&D.&64g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即参加反应的X和Y的质量和跟生成Z和W的质量和相等.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X和Y两种物质共80g,则生成Z和W共80g,而Z、W两物质完全反应时的质量比为11:9,故反应生成W的质量是:80g× =36g,反应中消耗X的质量是:36g×=16g,则反应中消耗Y的质量为:80g16g=64g.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中的物质总质量不变的特点,难度较小.  二、题(本题共6小题,共22分)21.(4分)(;株洲)请用化学用语填空:(1)n个氢气分子 nH2 ;(2)三个亚铁离子 3Fe2+ ;(3)锰酸钾的化学式 K2MnO4 ;(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CH4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1)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n个氢分子可表示为:nH2.(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三个亚铁离子可表示为:3Fe2+;(3)锰酸钾是由显+1价的钾元素和显2价的锰酸根组成的,其化学式为:K2MnO4.(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故答案为:(1)nH2&& (2)3Fe2+ (3)K2MnO4 (4)CH4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22.(3分)(;株洲)醋酸(CH3COOH)是一种常见的酸,具有酸的通性.例如: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NaOH=CH3COONa+H2O.(1)氢氧化钾与氢氧化钠一样,也是一种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请写出醋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的盐的化学式 CH3COOK .(2)醋酸与盐酸一样,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请写出醋酸与金属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H3COOH+Zn=(CH3COO)2Zn+H2↑ .
考点:&醋酸的性质及醋酸的含量测 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分析:&(1)醋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醋酸钾和水,写出醋酸钾的化学式即可.(2)根据醋酸与盐酸一样,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醋酸与金属锌反应生成醋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解答:&解:(1)CH3COONa中钠元素显+1价,则醋酸根显1价;醋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醋酸钾和水,钾元素显+1价,醋酸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CH3COOK.(2)醋酸与盐酸一样,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醋酸与金属锌反应生成醋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OOH+Zn=(CH3COO)2Zn+H2↑.故答案为:(1)CH3COOK;(2)2CH3COOH+Zn=(CH3COO)2Zn+H2↑.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能与活泼金属、碱、金属氧化物等反应)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3.(4分)(;株洲)如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A中x= 2 ;A粒子的化学式是 S2 .(2)由B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B粒子的名称是 铝原子 .(3)以上四种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粒子中,表示离子的是 AD (填字母代号).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根据粒子核外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2)由B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3,为铝原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粒子核外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则x=2;A粒子质子数=16,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其离子符号为:S2.(2)由B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3,为铝原子.(3)图中四种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粒子中,A质子数=16,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3,为原子;C质子数=核外电子数=8,为原子;D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答案为:(1)2;S2;(2)铝原子;(3)A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 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4.(3分)(;株洲)如图所示为①硝酸钾②氯化钠③硼酸(H3BO3)的溶解度曲线图.由图可知:(1)当温度为10℃时,硝酸钾、氯化钠和硼酸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③<①<② (请用序号作答).(2)当温度为25℃时,上述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③<①=② (请用序号作答).(3)要将P点处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加入硝酸钾固体、 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 (任写一条)等.&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①硝酸钾②氯化钠③硼酸(H3BO3)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较大;当温度为10℃时,硝酸钾、氯化钠和硼酸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③<①<②;当温度为25℃时,上述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③<①=②;要将P点处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加入硝酸钾固体、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等,降温是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解答:&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当温度为10℃时,硝酸钾、氯化钠和硼酸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③<①<②;故答案为:③<①<②(2)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当温度为25℃时,上述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③<①=②,因为在该温度下③的最小,①和②有交点,它们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故答案为:③<①=②(3)要将P点处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加入硝酸钾固体、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等,降温是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答案为: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的计算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等,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5.(3分)(;株洲)示例:硫在空气、氧气中燃烧,化学反应相同,但反应现象不同.说明反应物的浓度不同,反应现象不同.请参照示例回答下列问题:(1)碳在氧气不足、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燃烧,反应物相同,但产物不同.说明 反应物的用量 不同,产物不同.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在常温下生成碳酸,在叶绿体、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和氧气.反应物相同,但产物不同.说明 反应条件 不同,产物不同.(3)细铁丝(或铁粉)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铁钉(或铁制燃烧匙)在氧气中不能燃烧,反应物相同,但反应的速率不同.说明反应物的 接触面积 不同,反应的速率不同.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氧气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专题:&科学探究.分析:&(1)分析实验中的变量氧气充足和氧气不足,得出结论;(2)分析实验中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3)分析实验中由于物质状态不同,接触面积不同,导致反应速率不同.解答:&解:(1)碳在氧气不足、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燃烧,产物不同,得出结论:反应物的用量不同,产物不同;(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在常温下生成碳酸,在叶绿体、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和氧气.说明反应条件不同,导致产物不同;(3)细铁丝(或铁粉)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铁钉(或铁制燃烧匙)在氧气中不能燃烧,和接触面积有关,说明反应物接触面积不同,反应的速率不同.故答案为:(1)反应物的用量; (2)反应条件; (3)接触面积点评:&本题探究了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 ,有关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对实验方案的评价是中考的热点之一,设计实验方案时,要注意用最少的药品和最简单的方法,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实验题中. 26.(5分)(;株洲)镁是一种用途很广的金属,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主要含NaCl和MgCl2等)中提取的.主要步骤如下:&(1)上述步骤中试剂①应过量,理由是 使MgCl2完全转化为沉淀 .(2)请写出Mg(OH)2沉淀与试剂②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g(OH)2+2HCl=MgCl2+2H2O .(3)无水MgCl2在熔融状态下通电得到金属镁和物质A,氢气在物质A中燃烧生成物质B,则物质A和B的化学式分别为:A Cl2 ,B HCl .&考点:&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分析:&根据已有的海水制镁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氢氧化钙能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氢氧化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氯化镁通电分解生成镁和氯气,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 据此解答.解答:&解:(1)海水中含有的氯化镁要转化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可以加入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过量能保证氯化镁完全沉淀,故填:使MgCl2完全转化为沉淀;(2)氢氧化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故填:Mg(OH)2+2HCl=MgCl2+2H2O;(3)通电分解熔融状态的氯化镁生成的是镁和氯气,故A是氯气,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的是氯化氢,故B是氯化氢,故填:Cl2,HCl.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海水制镁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三、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共10分)27.(4分)(;株洲)请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pH<5.6的降雨称为酸雨.为什么把标准定为5.6?(2)华雪同学用锌粒与稀硫酸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制取氢气,一段时间后不再有气泡产生.在解释“不再有气泡产生”的原因时,华雪同学认为可能是锌粒与稀硫酸脱离了接触,你认为还可能有什么原因?&
考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氢气的制取和检验..专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分析:&(1)根据常温常压下,CO2饱和溶液的pH=5.6分析解答;(2)根据气压变化的原理回答,如不漏气,加入水后则可造成气压变化,从而显示一定的现象.解答:&解:(1)常温常压下,CO2饱和溶液的pH=5.6(或正常雨水的pH≈5.6),对酸性溶液来说,pH越小,酸性越强,故pH<5.6的降雨称为酸雨.& (2)此图原理是当需要控制该反应停止时,可以夹上弹簧夹,此时生成的气体就会是反应容器中的压强增大,从而将液体压回长颈漏斗,最终固液分离,反应停止;当打开弹簧夹时,气体通过导管排出,液体下降,固液接触,反应进行.而一段时间后不再有气泡产生,可能是某种反应物已经消耗完毕.答案:(1)常温常压下,CO2饱和溶液的pH=5.6(或正常雨水的pH≈5.6).&&&&& (2)某种反应物已经消耗完毕.点评:&本题考查物质之间的反应现象,我们要能根据该装置的特点分析实验现象. 28.(6分)(;株洲)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六种常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已知A、D、F均为单质,其中D、F为金属单质,D的合金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B为氧化物,C是一种常见的酸,E(相对分子质量为160)的溶液呈蓝色.试回答下列问题:(框图中的反应条件和某些生成物已略去)(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 CuO ,D Fe .(2)上述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③ (填序号).(3)请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CuSO4+Fe=Cu+FeSO4 .(4)请写出E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用途 制农药等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置换反应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框图型推断题.分析:&A、D、F均为单质,其中D、F为金属单质,D的合金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因此D是铁;B为氧化物,C是一种常见的酸,E(相对分子质量为160)的溶液呈蓝色,因此E是硫酸铜,则B是氧化铜,C是硫酸;C和D反应是硫酸和铁反应产生硫酸亚铁和氢气,因此A是氢气;氢气和氧化铜反应产生铜和水,因此F是金属铜,带入验证完成相关的问题.解答:&解:A、D、F均为单质,其中D、F为金属单质,D的合金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因此D是铁;B为氧化物,C是一种常见的酸,E(相对分子质量为160)的溶液呈蓝色,因此E是硫酸铜,则B是氧化铜,C是硫酸;C和D反应是硫酸和铁反应产生硫酸亚铁和氢气,因此A是氢气;氢气和氧化铜反应产生铜和水,因此F是金属铜,带入验证符合转化关系,因此:(1)B是氧化铜,D是铁,故填:CuO; Fe; (2)反应①是硫酸和铁反应产生硫酸亚铁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反应②是氢气和氧化铜反应产生铜和水,属于置换反应;反应③硫酸和氧化铜反应产生硫酸铜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④是铁和硫酸铜反应产生硫酸亚铁和铜,属于置换反应;故填:③;(3)反应④是铁和硫酸铜反应产生硫酸亚铁和铜,故反应的方程式为:CuSO4+Fe=Cu+FeSO4; (4)E是硫酸铜,可以用于配制农业波尔多液等;故填:制农药等.点评:&本题属于图框型推断题,解题时根据题目所给信息,结合物质的性质,找出突破口,然后依据各物质间的反应及题目信息进行判断.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共18分)29.(6分)(;株洲)实验室用的蒸馏水可以通过蒸馏自来水来制取.操作方法是:在如图所示蒸馏烧瓶中加入约体积的自来水,再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在确定各连接部位严密不漏气后,加热蒸馏烧瓶,注意不要使液体沸腾得太剧烈.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收集到10mL左右蒸馏水后,停止加热.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 酒精灯 ,B 锥形瓶 .(2)实验时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应该是b进a出,不能a进b出的理由是 冷凝效果不好 .(3)细心观察发现:该装置明显少了一种支撑冷凝管的仪器,该仪器是 b (填序号).a.三脚架&& b.铁架台& c.泥三角&&& d.漏斗架(4)实验中加入的沸石(或碎瓷片) 不是 催化剂(填“是”或“不是”).(5)用该装置也可以将硬水软化为软水,区分硬水和软水的常用试剂是 肥皂水 .&
考点:&蒸发与蒸馏操作;硬水与软水..专题:&空气与水.分析:&(1)认识常见仪器的名称;(2)根据冷凝的效果来分析;(3)根据固定装置的仪器来分析;(4)蒸馏时,加入碎瓷片可防止液体暴沸;(5)根据硬水软化的方法和区分方法解答.解答:&解:(1)A是酒精灯,B是锥形瓶;故填:酒精灯;锥形瓶;(2)水应从冷凝管的最下方接口进入,而且确保出水口在组装仪器的高处,否则冷凝效果不好,故填:冷凝效果不好;(3)冷凝管应该用铁架台来固定,故填:b;(4)蒸馏时,加入碎瓷片可防止液体暴沸,而不是催化剂,故填:不是;(5)硬水中含有较多不溶性钙镁离子化合物,煮沸时分解产生水垢多,硬水中加入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少,浮渣多;故填:肥皂水.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蒸馏操作的原理以及注意事项,难度不大,注意概念的掌握. 30.(12分)(;株洲)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其包装袋上除了标明主要成分为生石灰外,还提醒人们注意:不可食用,不可浸水,不可开袋,儿童勿碰.Ⅰ.华雪同学通过探究发现,某食品包装袋中的生石灰干燥剂已经变质失效.他采用的探究方法是: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没有明显的放热现象.此实验中加入的水必须是少量的,理由是 水太多时会吸收较多的热量,从而使放热现象不明显 .Ⅱ.甲、乙同学想知道刚从食品袋中取出的生石灰干燥剂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生石灰干燥剂中含有哪些物质?【查阅资料】工业上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来制取生石灰.【猜想与假设】猜想1: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猜想2:含有氧化钙、碳酸钙猜想3: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甲同学实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充分反应后,再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可观察到溶液呈红色.乙同学实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与反思】(1)猜想 1 错误(填“1”或“2”或“3”).(2)甲同学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O+H2O=Ca(OH)2 ,溶液呈红色的原因是 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 (3)乙同学实验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是多余的,因为 在有氧化钙的情况下,无法检验是否含有氢氧化钙 .【总结与提升】(1)甲、乙同学最终无法确定该生石灰干燥剂的成分,实验失败.华雪同学认为,可以通过定量实验来确定.在定量实验时一定要用到的实验操作是 称量 . (2)打开食品包装袋后,生石灰干燥剂不宜继续与食品放在一起,因为 生石灰吸收空气中的水 ,会加速食品变质. (3)请写出工业上制生石灰的化学方程式 CaCO3 CaO+CO2↑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科学探究.分析:&Ⅰ.氧化钙和水反应能够放出热量;Ⅱ.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氧化钙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解答:&解:Ⅰ.此实验中加入的水必须是少量的,理由是水太多时会吸收较多的热量,从而使放热现象不明显.Ⅱ.【结论与反思】(1)因为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是二氧化碳,进一步说明干燥剂中含有碳酸钙,所以猜想1不正确;(2)甲同学实验中,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溶液呈红色的原因是: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3)乙同学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是多余的,因为在有氧化钙的情况下,无法检验是否含有氢氧化钙;【总结与提升】( 1)通过定量实验来确定时,在定量实验时一定要用到的实验操作是称量; (2)打开食品包装袋后,生石灰干燥剂不宜继续与食品放在一起,因为生石灰吸收空气中的水,会加速食品变质;(3)工业上制生石灰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 CaO+CO2↑.故答案为:Ⅰ、水太多时会吸收较多的热量,从而使放热现象 不明显;Ⅱ.【结论与反思】(1)1;(2)CaO+H2O=Ca(OH)2;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3)CaCO3+2HCl=CaCl2+H2O+CO2↑;(4)乙在有氧化钙的情况下,无法检验是否含有氢氧化钙;【总结与提升】(1)称量; (2)生石灰吸收空气中的水;(3)CaCO3 CaO+CO2↑.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和题中所给的知识进行解答. 五、计算 题(本题共2小题,共10分)31.(4分)(;株洲)化学实验室现有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室中常需要用较稀的硫酸.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浓硫酸中溶剂的质量分数是 2% .(2)要把50g上述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考点:&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专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分析:&(1)溶剂的质量分数=1溶质的质量分数;(2)加水稀释可以把浓溶液变成稀溶液,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据此回答问题即可;解答:&解:(1)上述浓硫酸中溶剂的质量分数是:198%=2%;(2)解: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 x.50g×98%=x×10%,x= =490g,需要水的质量=490g50g=440g,答:要把5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需要水440g.点评:&此题考查了溶液的稀释计算,其解决的依据是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量不变. 32.(6分)(;株洲)华雪同学想测定某CuAg合金中两种金属的质量比.称取这种合金9.6g,加入足量AgN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所得固体洗涤、干燥后称量,质量为24.8g.(1)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AgNO3=Cu(NO3)2+2Ag .(2)试计算该合金中铜与银的质量比.(请写出计算过程)(3)华雪同学认为还可算出该Ag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于是进行了多次实验,记录了每次使用AgNO3溶液的质量a(AgNO3溶液)和充分反应后所得固体的质量b,并绘制了如图,则Ag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出处.&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专题:&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分析:&(1)根据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硫酸铜和银进行分析;(2)首先对合金的类型进行判断,再利用物质反应时量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解决,首先利用方程式确定铜与银的关系,再利用合金的质量列出关系式求出质量比;(3)分析图象知完全反应时硝酸银溶液的质量是mg,利用合金中的质量比求出铜的质量,再利用化学方程式求解即可.解答:&解:(1)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硫酸铜和银,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2)解:设9.6gCuAg合金中Cu的质量为x,则CuAg合金中Ag的质量为9.6gx,反应生成的Ag的质量为24.8g(9.6gx)=15.2g+xCu+2AgNO3=Cu(NO3)2+2Ag64&&&&&&&&&&&&&&&& 2×108x&&&&&&&&&&&&&&&&& 15.2g+x&= x=6.4g m(Ag)=9.6g6.4g=3.2gm(Cu):m(Ag)=6.4g:3.2g=2:1& 答:该合金中铜与银的质量比为 2:1.(3)设mgAgNO3溶液中含AgNO3的质量为y,则有:Cu+2AgNO3=Cu(NO3)2+2Ag64 2×1706.4g& y&= y=34g硝酸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100%;答:硝酸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故答案为:(1)Cu+2AgNO3=Cu(NO3)2+2Ag;(2)2:1;(3) ×100%.点评:&本题属一道综合,涉及到化学方程式及溶液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分析,从而确定反应时量的关系,从难度上讲应该属于竞赛题系列.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 m
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化学反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