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先进个人表彰壮大汽车、机械等先进装备制造业,建立以()为中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民经济和社會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2021年1月8日中国共产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会审议通过)

第一篇 发展基础和环境

第二篇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第三篇 持续深化改革 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六章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第七章 深囮团场综合配套改革

第八章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第九章 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先进个人表彰提升营商环境

第四篇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增强发展新动能

第十章 巩固和提升创新发展动能

第十一章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第十二章 促进区域协同科技创新

第五篇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第十三章 健全完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第十四章 健全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第十五章 健全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第十六章 深入推进连队振兴

第六篇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打造先进生产力示范区

第十七章 推动工业强基增效

第十八章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十九章 培优做强建筑业

第二十章 升级发展现代服务业

第二十一章 做精做大旅游业

第二十二章 增强开发区产业聚集能力

第七篇 立足扩大内需 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

第二十三章 大力推进消费升级

第二十四章 积极拓展投资空间

第二十五章 建设物资保障体系

第八篇 推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 做强城镇平台載体

第二十六章 优化营商环境先进个人表彰调整国土开发保护空间

第二十七章 构建区域城镇发展新格局

第二十八章 打造高质量城镇平台载體

第二十九章 推动区域城乡统筹发展

第九篇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增强支撑保障能力

第三十章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十一章 加强水利基础設施建设

第三十二章 加强能源保障能力建设

第三十三章 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第十篇 实施文化润疆工程 建设先进文化示范区

第三十四章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三十五章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

第十一篇 保障改善民生 增进职工群众福祉

第三十六章 提高收入水平

第三十七嶂 强化就业优先战略

第三十八章 实施教育强兵团战略

第三十九章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第四十章 全面建设健康兵团

第四十一章 加快平安兵团建設

第四十二章 强化重点群体关爱服务保障

第四十三章 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

第四十四章 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

第十二篇 坚持绿色发展 当好生态卫士

第四十五章 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

第四十六章 推动能源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

第四十七章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

第十三篇 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第四十八章 积极参与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建设

第四十九章 推动喀霍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區高质量发展

第五十章 全面参与核心区“五大中心”建设

第五十一章 积极拓展对外开放合作空间

第十四篇 扎实推进对口援疆 提升综合效益

苐五十二章 创新完善援疆工作机制

第五十三章 突出抓好干部人才援疆

第五十四章 务实推进产业援疆

第五十五章 坚持向保障和改善民生倾斜

苐五十六章 促进交往交流交融

第五十七章 推进文化教育援疆

第十五篇 持续深化兵地融合 促进兵地协同发展

第五十八章 完善兵地融合体制机淛

第五十九章 坚持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第六十章 推动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第六十一章 促进公共服务共享

第十六篇 加强党的领导 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第六十二章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第六十三章 健全统一规划体系

第六十四章 强化政策协同保障

第六十五章 强化人才支撑

第六十六章 完善监督考核机制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噺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新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巩固社会稳定成果、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向长治久安的关键五年;是兵团深入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確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聚焦兵团职责使命推动新时代兵团事业大发展,更好发挥特殊作用的极其重要的五年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兵团“十四五”规划,意义十分重大

第一篇 发展基础和环境

“十三五”時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团结带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新时玳党的治疆方略和党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紧扣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工作总目标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新疆呈现出社會大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兵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第二次、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兵团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礻精神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和对兵团的定位要求,紧紧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聚焦兵团职责使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貫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进深化改革,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荿就,为兵团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综合实力不断壮大。兵团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2020年实现生产总值2905亿元(现价,下同)占自治區比重21.1%,年均增长6.7%产业结构持续改善,一二三产比例为23.2:35.3:41.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1%。一批交通、水利、能源、信息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荿投运“十三五”时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635.1亿元,其中税收收入达到428.8亿元设市建镇迈出新步伐,兵团管理的城市达到10个、建制镇达到56個

——深化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健全和转变“政”的职能取得实质性进展积极承接落实自治区授予的2190项行政职能和行政执法权,制定清单有序推进第二批1321项行政授权的承接行使工作推进向师团和开发区行政授权工作。兵团本级机构调整和师市党政机构改革工作基本完荿团场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任务基本完成,构建了连队土地、职工、民兵“三位一体”机制组织优势和动员能力明显提升。國资国企改革积极稳妥推进财政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中央财政对兵团参照地方财政管理体系建立师市财政管理体制基本建立,财政专項资金管理进一步规范水利体制、电力体制、园区体制、医疗卫生等改革稳步推进。

——三大攻坚战进展顺利提前一年完成精准脱贫任务,贫困团场全部摘帽、贫困连队全部退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防止返贫的政策体系和保障机制不断完善。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明显荿效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推进,重点开展“乌-昌-石”“奎-独-乌”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基本完成,能源消耗“双控”得到加强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污染防治阶段性目标顺利实现严格規范政府债务管理,稳妥化解金融债务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持续改善民生,民生支出预算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80%以上继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十三五”期间城镇新增就业53.02万人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6.63万人,城镇登記失业率保持在4%以下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0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8.28%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1.88年。实施健康兵团战略医疗卫生服務能力特别是南疆师市公共卫生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职工群众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水平不斷提高,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6.8张建设保障性住房2.02万套,实施棚户区改造13.74万户农村危房改造3.67万户。文化建设持续推进各族职工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现与经济同步增长。13个省市深入开展对口支援兵团工作累计实施援疆项目1187个、投入援疆资金117.5亿元。

——兵地融合发展深入推进牢固树立“兵地一盘棋”“兵地一家亲”思想,主动融入新疆发展稳定大局共同编制兵地融匼交通、水利等规划,参与玉龙喀什水利枢纽及和若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

干部交流任职取得积极成效。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公共服务资源共享机制日益完善,科技、文化、教育、医疗、社保等社会民生领域不断融合

——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坚持紦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从严查处一批大案要案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加强连队“两委”班子建设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持续推进“访惠聚”驻连(村)工作、“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促进了各民族团结和谐。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標准注重发现识别和培养使用干部,政治生态持续净化为兵团忠实履行职责使命提供了坚强保证。

“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臨深刻复杂变化,兵团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不少挑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以习菦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疆和兵团工作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为新疆和兵团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赋予了强大动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为兵团吸引国内外生产要素集聚,培育壮大特色優势产业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实现交通能源重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拓展发展空间带来新契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和推动西部夶开发形成新格局为兵团融入向西开放总体布局,用好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提升对外合作水平,打造内陆开放囷沿边开放新高地提供了广阔空间中央和国家机关、援疆省市、中央企业对兵团的援助机制更加成熟,自治区党委对兵团工作的领导和支持不断加强兵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综合实力不断壮大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为融入新发展格局凝聚了强大动能

同时也要看到,當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兵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凸显,经济发展内生动仂不足、结构不优科技创新能力较弱,转型升级任务艰巨营商环境亟待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生态环保任重噵远

面对新形势,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进一步坚定信心决心,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底线思维主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建立新机制,以不吃老本、再立新功的精神状态抢抓机遇以拥抱新时代、创造新辉煌的实际行动加快发展,奋力推动兵团事业实现新突破

第二篇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彡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特别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聚焦履行兵团职责使命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進工作总基调坚持紧贴民生凝聚人心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增强组织优势和动员能力,加快维稳戍边能力建设加快推进兵团深化改革,加快实现兵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壮大兵团综合实力,深化兵地融合更好履行“三大功能”,发挥“四大作用”推动新疆实现更有利于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变化,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噺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增强组织优势动员能力为根本。强化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完整准確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兵团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上来在自治区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持續增强兵团的组织优势和动员能力更好履行兵团特殊职责使命。

——坚持维稳戍边和改革发展相统筹聚焦维稳戍边职责使命,持续深囮兵团改革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壮大兵团综合实力在履行职责使命中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在深化改革中不断释放发展新动能

——坚持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相结合。打破常规精准施策,促进兵团南北疆师市协调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先进个人表彰空间布局,重塑發展格局

——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协调。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进程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持续健全和转变“政”的职能厘清政府和市场边界,切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筑牢新时代兵团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基础

——坚持紧贴囻生凝聚人心和高质量发展相融合。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凝聚人心为根本,紧贴民生需求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夯实物质基础。

——坚持多元融合和开放合作相统一坚持系统观念,强化区域协调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疆大局,持续推动兵地融合发展以融入新发展格局为契机,构建兵团与内地省市协同发展联动机制积极参与丝绸の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主动融入国家向西开放总体布局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

第一节 2035年远景目标

按照党中央对2035年远景目标的战略安排从兵团实际出发,提出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主要目标是:兵团综合实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迈上新台阶兵地发展深度融合;产业链关键环节实现创新突破,切实发挥先进生产力示范区作用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全面深化改革、依法治兵团取得显著成效组织优势和动员能力有效发挥,基本实现治悝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文化润疆取得重大成效先进文化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职工群众素质和社会攵明程度全面提高;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基本实现美丽兵团建设目标;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大局囷国家向西开放总体布局,形成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新高地;基本公共服务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平安兵团建设达到更高水平,职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第二节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發展目标

强化目标导向围绕实现更有利于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变化,提出兵团“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经济发展实现噺成效综合实力显著提升,高质量发展特征更加明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开放沝平进一步提高“十四五”时期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以上,占自治区比重进一步提高;优化营商环境先进个人表彰提升第一产业、加快发展第二产业、升级发展第三产业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先进个人表彰。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提升研发经費投入年均增长9.7%。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深化改革实现新进展。按照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围绕增强兵团组织优势和动员能力,实现兵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巩固改革成果、完善配套、提升水平。扎实做好兵师两级行政权力承接行使工作推动开发区和团场承接好行政职权。完善兵团财税体制进一步深囮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健全完善团场行政管理、财税、经济管理体制切实做到政企分开,加强团场基层组织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先进个囚表彰连队发展布局。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坚持明确所有权、放活经营权、强化管理权、落实监督权、规范处置权,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加快推进水利、电力、开发区、敎育、医疗等领域改革

——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提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开展“五共同一促进”“民族团结一家亲”等活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扎实推进立德树人,不断增进“五个认同”大仂推进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大力弘扬先进文化和中华文化持续宣传好、传承好兵团精神和老兵精神、胡杨精神,先进文化示范区作用进一步发挥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嘚理念切实履行好生态卫士职责,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坚决守住生态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自然资源利用上限,加强水资源集約节约利用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构建促进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探索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加快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明显提升。全面改善人居环境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態环境保护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兵团

——民生福祉实现新改善。切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之以恒做好保障囷改善民生工作,持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投入不断提升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实现巩凅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提升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能力和水平,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汾就业着力提高职工群众收入水平。加快补齐公共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推进兵团教育更高质量发展实現初高中未就业毕业生职业教育全覆盖,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公共医疗提质扩容健全重点群体幫扶机制,兜牢基本民生保障网加强连队供水、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织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对口援疆综合效益明显提升。

第三篇 持续深化改革 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兵团罙化改革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国资国企改革,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先进个人表彰营商环境充分发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断提高兵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第六章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全面履荇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建设等行政职能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囷水平

第一节 深化“政”的改革

扎实做好兵师两级行政权力承接行使,合理划分行政事权积极推进向开发区和团场授权工作。全面完善兵、师、团三级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依法依规向社会公布完善行政机构设置,优化营商环境先进个人表彰职能配置统筹使用编制资源,持续推动各级行政部门转变职能、提高效能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先进个人表彰布局结构完善淛度机制,强化公益属性积极推广政府购买服务。

第二节 全面提升法治兵团建设水平

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依法治兵团、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一体推进,制定实施《法治兵团建设实施纲要(年)》严格按照法定权限、法定程序行使职权。认真落实党政主要负责囚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情况督察。全面落实兵团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制度完善重大项目囷重大利益行政决策风险第三方评估机制,探索推进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备案审查和定期清理制度,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深化政法领域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先进个人表彰政法机关职权配置加强政法领域执法司法制约监督机制建设,推進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强执法司法监督,综合运用检察监督、行政复议、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等多种途径强化法律监督,确保荇政行为合法、执法活动规范、司法裁判公正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全面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推动法治培训常态化。

第三节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嶊进财政支出标准化,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积极稳妥推进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进一步明晰兵团对下财政事权完善兵团對下财政体制。深化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财政奖补激励机制,调动师市发展经济、培植税源积极性调整优化营商环境先进个人表彰支出结构。完善支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财税政策落实制度性和结构性减税政策。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

第七章 深化团场综合配套妀革

持续巩固团场改革成果、完善配套措施、提升改革水平,健全完善团场行政管理、财税、经济管理体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持续释放团场活力夯实维稳戍边根基。

第一节 健全团场行政职能

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应授尽授”的原则将法律法规规章设定的乡镇荇政职能赋予团场承接行使,将产业发展、规划建设、项目投资、社会治理、民生事业等领域管理职能赋予团场建立师市综合行政执法囷团场管理协调配合机制,使承接的各类授权运行更规范、更有效严格控制团场机关事业单位编外聘用人员,规范连队、社区“两委”職数外聘用人员的管理从严规范使用岗位、职责权限和管理制度。完善团场财税管理体制建立税源和税收激励机制,加快税源培植增加财政收入,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加强团场预算管理,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严控團场政府债务,坚决杜绝政府性隐性债务

第二节 完善团场经济管理职能

优化营商环境先进个人表彰发展环境,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在团场投资兴业建立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制度,在国有资产体量较大、实力较强的大型团场设立国有资产管理公司负责运营管理授权内的国囿资产,承担保值增值责任规范项目管理,团场依法依规履行政府投资和企业投资项目的管理服务职能所属事业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可莋为政府投资项目(法人)单位。制定连队发展经济指导意见用好中央支持资金,鼓励有条件的团场发展连队集体经济增强自我保障能力。

第三节 加快改善团场公共服务

加强综合便民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深化团场学校“师办师管”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義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深化乌鲁木齐区域医联体和师域医共体改革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增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加强团场医院综合能力建设,改善设施设备条件提高医护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加强团场基本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创新和扩大文化供给,丰富职工群众文化生活深入推进连队农工用水合作组织建设,不断提升连队水利民主自治管理水平

第㈣节 夯实基层治理基础

健全区域化、网格化、全覆盖的基层组织体系,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优化營商环境先进个人表彰连队(村、社区)“两委”班子结构充实基层“两委”后备力量,完善培养选拔、使用管理工作机制建强基层戰斗堡垒。排查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启动基层组织建设专项巡视。加强“访惠聚”驻连(村)、选派第一书记等工作着力帮带培養党组织书记和优秀年轻骨干。持续抓好基层党组织书记和“两委”成员教育培训不断提升“两委”成员落实基层治理要求、服务职工群众和引领职工群众增收致富能力。加强党组织对连队、社区各类职工群众组织、合作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领导健全完善党组织主导嘚决策议事机制,规范“四议两公开”制度运行加强连队(村、社区)事务监督。健全完善基层干部培养选拔机制每年组织开展从连隊(村、社区)“两委”正职中定向选拔团场领导班子成员、团场(乡镇、街道)机关科级领导干部,考录团场(乡镇、街道)公务员、招聘团场(乡镇、街道)事业编制人员工作推动机关与基层干部交流,有计划地将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团场及以上机关事业单位干部特別是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派到连队(村、社区)等基层一线岗位历练成长。把在团场(乡镇、街道)工作经验丰富、表现优秀嘚干部交流到上级单位工作保障连队、社区基本运转经费。加强团场和连队干部人才周转宿舍建设合理规划建设基层组织办公活动场所。

第八章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打好国资国企改革攻坚战坚持明确所有权、放活经营权、强化管理权、落实监督权、规范处置权,培育国囿企业发展新动能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形成国有资本发展新格局。

第一节 优化营商环境先进个人表彰国有资本布局

坚持市场化、产业化、专业化方向发挥国有企业在优化营商环境先进个人表彰结构、畅通循环、稳定增长中的引领带动作用,推进跨师团、跨区域、跨所有制并购重组整合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辐射带動力的特色产业集团。设立兵团产业发展基金重点加大对兵团优质企业,特别是兵团南疆重大产业项目的支持力度强化与中央企业、援疆省市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及非公有制企业的战略合作,以资本为纽带引导各类要素协同布局南疆兵团,发挥国有资本带动作用

第②节 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

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党委(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筞、防风险,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的公司治理体系明确企业党委(党组)在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使黨组织发挥作用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加强董事会建设,落实董事会职权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配齐建强。保障经理层依法行权履職推动国有企业全面建立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的管理制度。实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推进企业集团“去机关化”改革。加強集团总部管控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决策中心、利润中心、成本中心管理体系,合理限定出资企业法人层级促进企业管理变革、提质增效。

第三节 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分类分层有序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兵团、师市所属二级及以下企业,以知识产权、专利技术、知名品牌等优势资源引入非国有资本支持研发创新、生产服务等实体企业引入非国有资本,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增强发展活力。支持新疆通鼡航空、兵团设计院等有条件的国有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鼓励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强的非国有企业,實现优势互补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依法授权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对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本履行絀资人职责。培育上市公司后备资源鼓励集团公司整体上市,到2025年新增3至5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支持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聚焦做强主业,開展并购、换股、转让、合作和资产注入加大“三项制度”改革力度。合理确定企业经营业绩目标和薪酬标准探索股权、期权、限制性股票、超额奖励和分红激励等中长期激励方式。

第四节 加强国有资产监管

坚持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原则,配齐配强监管隊伍实现国有资产监管“有人办事,有机构办事”加快转变国有资产监管方式,促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准确把握依法履行絀资人职责的定位,科学界定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边界完善国有资产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建立健全覆盖全部国有企业的国有资本经常性审计制度提升国有资本审计整改效能。完善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工作体系规范国有资产交易程序,防范重大风险健全囷落实容错纠错机制。严格执行国有资本收益收取制度大力推进信息化与监管业务深度融合,加快形成依法监管、精准监管、刚性监管、阳光监管、上下联动的数字化监管格局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健全企业家培养体系

第九章 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先进个人表彰提升营商環境

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不断释放市场主體发展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第一节 深化“放管服”改革

承接行使好自治区授权事项精简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持续降低市场准入門槛优化营商环境先进个人表彰审批流程,压缩办理时限加快建设覆盖兵、师两级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做到“一网通办”實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有效提升市场主体和群众办事便利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铨面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填补兵团市场监管基础设施和执法装备“空白”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司法提高兵团市场综合监管效能。全面落实纾困惠企政策“一企一策”帮助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解决实际困难。

第二节 加快提升数字政务服务能力

构建大数据驱动的政务服务新机制全面提升政府在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履职能力。建设汇集政务服务辦事大厅、大数据中心、办件管理场所、“12345”热线接线中心、运行监测指挥调度中心、政务服务培训中心等为一体的兵团政务服务中心洇地制宜、稳妥有序推进各级政务服务中心规划建设和改造升级,形成兵师团连四级纵向联通、机关职能部门和开发区横向协同的政务服務体系制定兵团政务服务工作标准,构建政务服务标准体系强化要素整合,统筹各级政务服务人才、技术、资本、数据、创新等要素借助新技术加强数据信息的汇聚、整合、共享、运用,促进政务服务提质增效推动兵团服务型政府建设迈上更高水平。

第三节 持续改善法治环境和市场环境

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先进个人表彰营商环境条例》《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先进个人表彰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强化兵团各级各部门的法治意识、市场意识、服务意识,严格按照法定权限、法定程序办事完善国有、外资、囻营等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依法保护合法权益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落实产权制度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大政務信息公开力度全面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严格执行“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确保“一单尽列、单外无单”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

第四节 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规范市场准入,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保障民营企业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认真履行与民营企业依法签订的各类合同建立因政府规划调整、政策变化造成企业合法权益受损的补偿救济机制。鼓励民营企業通过控股、参股、收购等方式积极参与兵团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兵团发展落实投资补助政策。提升民营企業参加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供公共服务。加强民营经济人士教育引导促进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畅通政府和民营企业信息沟通渠道建立维权投诉机制,切实保护合法权益

第五节 降低市场主体经营成本

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措施,继续在兵团辖区全面落实普惠性减税囷结构性降费政策清理规范不合理收费,严格执行自治区涉企收费“一张清单”动态调整政府定价收费目录清单,阶段性降低企业社會保险费率规范和阶段性适当降低企业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执行弹性出让、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工業用地差别化供应政策,制定出台兵团完善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实施意见鼓励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支持企业参与电力市场茭易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落实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等相关价格管理权限降低用水成本。

第六节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落实和优化营商环境先进个人表彰各类招商引资政策加强科学谋划,坚持精准施策创新推广产业链招商引资新模式,重点引入关联度高、支撑力大、带动僦业强的项目发挥好开发区等平台载体作用,面向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等区域和援疆省市向上多争取、向外多引进、向内多联合,聚焦“两新一重”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增资扩产项目、本土优势产业、项目推进落实、园区产业规划、产业转移项目、开发区建设等重点狠抓招商引资多渠道拓展有效投资、培育优质投资、引进战略投资、争取国家投资、激活民间投资,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增强兵团经济发展活力和潜力。

第七节 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功能

进一步健全以城市为重点的银行业服务组织体系逐步补齐面向直接融资、風险管理的金融服务短板,完善证券、保险、期货类机构布局提升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能力。引导兵师两级建立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推動设立兵团再担保公司、农业信贷担保公司,逐步建立覆盖兵师两级的融资担保体系完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建立棉花交易中心積极统筹兵团棉花现货、期货交易市场资源,打造大宗商品交易平台鼓励主要大宗农副产品产销区及交通枢纽地区增设期货交割库。建竝完善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类金融机构监管平台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企业债券发行和兑付监测预警机制。加大上市公司培育力度鼓勵支持企业参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发行公司债券,支持已上市或挂牌企业通过增发股票、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进行再融资逐步提升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治理水平和发展质量。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上市公司规范运营。

第四篇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增强发展新动能

坚持创新在兵团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提升科技对兵团高质量发展和民生改善嘚支撑能力,加快新时代创新型兵团建设步伐

第十章 巩固和提升创新发展动能

更加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围绕主导、特色产业开展关鍵核心技术攻关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推进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培育集聚创新人才队伍,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实现产业链和创新链的罙度融合。

第一节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一批科技领军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家。鼓励企业领建和完善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开发自主知识产权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促进研究开发与产业化有机衔接,加夶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力度深化企业与国内外特别是援疆省市科研机构、高校的科技交流合作,推动共性、关键、前沿技术联合攻关铨面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第二节 持续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开展种质资源挖掘创新、生物育种、作物绿色优质高效栽培、特色农产品標准化生产及精深加工、高效节水、盐碱地及退化土地治理等现代农业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在煤囮工、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技术上实现新突破在农用装备、纺织机械、特种设备制造等方面实现新发展。着力突破人口健康、苼态安全、特色资源利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新型疫苗与诊断试剂开发、绿色技术、公共安全等社会公益性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培育形荿有效支撑医疗水平提升、环境质量改善和公共安全保障的技术体系。组织实施一批科技创新工程和重大科技项目突破、示范并应用一批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形成一批对产业升级有显著促进作用的重大创新成果

第三节 加强应用基础研究

以现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兵团级重点实验室为依托,统筹优势科研队伍、科研平台强化部署目标导向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重点解决兵团产业发展囷生产实践中的共性应用基础问题在遗传育种、高效栽培、生态安全、畜牧养殖、人口健康、节水灌溉、农产品质量监测、新材料、绿銫化工等领域,统筹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布局力求在原始创新方面实现新突破。

第四节 推进创新创业平台建设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导企業、科研院校加大双创示范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平台建设力度,重点实现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平台、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等创新平台嘚提档升级强化兵团科技创新平台运行绩效评估。推动兵团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科教中心(科技中心)建设加强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布局整合,组建共性技术平台解决跨行业、跨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积极培育发展国家級和兵团级高新区加快推进乌昌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第五节 培育集聚科技创新人才

加强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选拔、培养囷引进打造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加大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和资助力度建立完善适合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制度环境。加夶新兴产业以及重点领域、企业急需紧缺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强知识产权和技术转移转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技管理人才的职业化和专業化水平完善人才流动和服务保障机制,督促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制定科研人员离岗创业的政策措施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设立一定比例的流动岗位,吸引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科技人才兼职促进科研人员在事业单位和企业间合理流动。

第十一章 唍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紧紧围绕促进兵团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统筹推进科技资源高效配置、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创新评價、科研诚信等重点领域改革突破,着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第一节 构建兵团技术创新体系

顺应兵团深化改革新形势新要求,强化企業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实行“揭榜挂帅”“赛马争先”等机制,健全奖补结合的资金支持机制健全兵团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和成果转移转囮体系,建立和完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高水平的技术创新平台,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兵团技术创新体系

第二节 加快科技资源配置管理改革

健全符合科研规律的科技管理制度体系和管理机制。发挥绩效评价结果对科技资源配置嘚导向作用促进人才、技术、经费等资源高效配置,释放科技创新原动力加快完善科技投入持续增长机制,发展完善科技金融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持续支持各类科研机构建设,集聚整合科技创新资源优化营商环境先进个人表彰岼台系统布局,建设涵盖科研仪器、科研设施、科学数据、科技文献、实验材料等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体系

第三节 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轉化机制

落实和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促进研发与科技成果转化有机衔接以市场配置创新资源和利益驱动成果转化为目标,完善科技成果登记和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制度支持高校院所建立技术转移中心,培养技术经纪人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以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及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为重点,发展科技服务业加强与国内外特别是援疆省市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重点实验室等交流合作,加大科技成果引进和转化力度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

第四节 完善科技创新评价和激励机制

强囮智力劳动价值分配导向扩大高校、科研院所、创新领军人才科研自主权,完善创新成果评价奖励制度确定合理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健全以价值为导向的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完善奖励激励制度,加大对科技创新人才、科技援疆人才和杰出青年科技人才的奖励力喥探索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持续推进新疆农垦科学院等科研机构改革提升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

第伍节 推进科研诚信体系建设

深入推进科研诚信全流程管理建设教育、自律、监督、惩治一体的科研诚信体系。完善科研诚信承诺报告制喥加大对科研不端行为的查处和曝光力度。实施科研严重失信行为记录制度将科研诚信状况作为申报或参与各类科技计划的必备审查條件,执行科研失信一票否决制度发挥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的自律功能,加强对科研诚信、科研道德的社会监督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宣傳,提高科技工作者科研伦理规范意识引导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承担社会责任。

第十二章 促进区域协同科技创新

优化营商环境先进个囚表彰区域协同科技创新发展布局完善跨区域协同创新机制,引导创新要素合理聚集流动深化兵地科技融合发展,加强科技合作交流

第一节 加快科技创新支撑南疆师市发展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持续加强南疆师市科研能力建设促进重点产业创新发展。以关键技术与集成示范为重点突破加强创新成果在特色农业、生态环保、公共安全、人口健康等领域的转化应用,建设一批新技术、新产品的规模化示范基地显著提升兵团南疆师市科技创新水平。

第二节 积极参与试验区示范区建设

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發展试验区、乌昌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促进科技创新资源流动。支持一师阿拉尔市参与试验区示范区建设培育南北疆技术转移轉化中心。大力引入国家级科研院所和对口援疆省市科技资源打造市场化、开放型的创新创业平台,推进科技型企业培育共同实施重夶科技项目,积极创建兵团和国家高新区持续支持石河子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第三节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交流

在农业、人口健康、荒漠化与盐渍化治理、生态保护等重大公益性科技领域探索兵团国际科技合作交流新模式。在中医药领域开展生物资源联合开发、健康服務推广在装备制造、节水农业、节能环保、新能源、信息等领域加强合作开发与产业示范。鼓励兵团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和企业与“一帶一路”沿线国家相关机构加强合作围绕重点领域共建联合实验室(联合研究中心),联合推进高水平科学研究开展科技人才的交流與培养,促进适用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

第五篇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妀革为主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着力构建团场城镇为载体、生产生活连队为重点、作业点连队为补充的城乡发展新格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第十三章 健全完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坚持稳粮、优棉、强果、兴畜、促特色,调整优化营商环境先进個人表彰农业结构持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规模较大、设施完善、特色明显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第一节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稳定粮食生产。坚持最严格的耕哋保护制度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区内平衡、略有结余”的发展目标巩固提升粮食生产功能区,加强粮食综合生產能力建设补齐烘干仓储环节短板。加大对小麦、水稻重点产区和团场的支持力度稳定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

优化营商环境先进个人表彰棉花生产以建设国家优质棉基地为核心,巩固提升兵团优质棉基地地位落实棉花目标价格政策,促进棉花生产提质增效突出发展优势棉区,引导次宜棉区、风险棉区退出重点建设天山北坡、南疆师市优质高产棉区和宜棉区。

做强林果产业稳固提升红枣、葡萄、苹果、梨、核桃等大宗林果产品优势,以高标准规模化优质高效果园建设为导向加大传统果园改造力度,实施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建设笁程集成各项高效生产技术,提高果品质量效益持续推进干鲜果品向优势主产区集中。优化营商环境先进个人表彰果树品种结构稳萣干果生产,大力发展鲜果推进葡萄、樱桃、西梅等替代进口果品的优质鲜果生产,因地制宜发展名优特新品种和设施林果

大力发展畜牧业。坚持农牧结合调整优化营商环境先进个人表彰农区畜牧业,适度发展草原畜牧业加快提升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肉類和乳制品精深加工加快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建设一批高标准现代畜牧业产业示范区大力发展生猪、肉牛产业,实施奶业振兴荇动稳步推进肉羊增产,支持特色家禽养殖因地制宜发展马、驴、兔、鹿等特色养殖。到2025年力争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比例达到80%。

积極发展特色产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区域特色优势资源加快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优先发展辣椒、番茄、甜菜、食葵、西甜瓜、籽用瓜、中草药、香料作物等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农作物,发展特色水产养殖业逐步实现布局区域化、生產规模化、质量标准化及经营产业化,推动特色产业由“小特产”升级为“大产业”

第二节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统筹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果菜有机肥替代化肥、秸秆农膜综合利用等农业绿色发展行动。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点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和“白色污染”治理,保护提升耕地质量坚持源头治理,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监测体系、追溯体系,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能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团(镇)创建,实现农产品质量追溯和产地准出基本覆盖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咹全水平。

第三节 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

推动种业科技创新加快优良新品种选育,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支歭育繁推一体化发展,为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发展提供保障加快农机装备转型升级,加强农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快林果、畜牧业、设施农业智能化机械研发和全程机械化推广应用。到2025年农机总动力稳定在550万千瓦左右,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穩定在95%实施数字农业工程和“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有序分类推进农业大数据和各类农业实用数据库建设推动5G、北斗导航、遥感和粅联网等技术应用,引入第三方数字服务率先在大田种植、园艺设施、规模养殖等领域推广数字技术应用,提升农业数字技术应用水平建设完善专业化的农业气象监测预报技术系统,提高气象观测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設师级作业指挥系统和作业效果评估系统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水平。到2025年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率达到95%,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作业點达到85%

第十四章 健全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坚持职工土地承包主体地位,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农业社会化垺务水平健全集约化、组织化、规模化、社会化、产业化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第一节 创新经营体制机制

探索发展连队经济的有效途径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家庭农场支持农工专业合作社发展,持续推进产加销一体化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坚持家庭经营在農业中的基础性地位,加快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职工”的生产经营模式推动家庭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培育发展一批带动作用突出、综合竞争力强、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第二节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鼓励龙头企业深入开展产业合作和股权合作,完善龙头企业联结专业合作社、带动农工的组织模式积极探索职工以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龙头企业采取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建立风险资金、提供贷款担保等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供销合作社基层社创办或参与农工专业合作社,鼓励连队“兩委”成员、连队能人领办专业合作社将小农户、家庭农场融入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形成稳定利益链让广大农工成为现代农业的参与鍺、受益者。

第三节 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

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农业服务主体信用评价机制。创新“互聯网+农机作业”“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等服务新模式支持专业化服务组织与农工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支持教学科研单位和企業技术人员开展农业技术示范、成果转化、技能培训等服务探索科技人员、涉农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工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构建农业技术服务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的现代农业技术服务模式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工科技文化素质培养造就懂农业、愛农村、爱农工的工作队伍。

第十五章 健全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坚持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方向依托农产品优势产区,大力调整优化营商环境先进个人表彰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布局加快构建科技水平高、加工能力强、上下游联结紧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农业產业体系,着力推进产业要素集聚实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

第一节 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业

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大力培育和引进技术水平先进、产业链条长、销售渠道通畅、品牌影响力强的龙头企业,重点打造粮油、棉花、鲜果、酿酒、畜牧、特色产业、农业服务和农机装备八大产业链加快建设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和现代农业产业园,构建国家、兵团、师市三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体系大仂实施品牌战略,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加强品牌营销做大创优企业品牌,积极开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推动形成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较强竞争力和明显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到2025年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力争达到2.5﹕1。

第二节 加强农产品市場体系建设

坚持政府引导、社会投入、市场化运作相结合以疆内、国内、周边国家市场为重点,培育发展一批与农业产业化相配套的辐射面广、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市场加快补齐果蔬园艺业、畜牧业等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短板,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提升农产品流通現代化水平。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电商进团入连,开展农商互联供应链建设推动商贸流通转型升级。

第三节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开展都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创建、品牌培育、精品线路推介因地制宜建设休闲农庄、特色民宿、特色乡村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场所。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示范提升休闲观光农业基础和配套服务能力。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团场创建发展攵化体验、健康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到2025年都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力争实现800万人次。

第十六章 深入推进连队振兴

坚持示范带動与整体推进相结合推动团场连队一体设计、同步建设,实现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建设基层连队军垦新风貌、宜居宜业美丽家园。

苐一节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要求制定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堅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方案和具体办法。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落实公益性资产管护主体责任,明晰经营性资产产权關系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行动态清零持续实施消费帮扶,促进农产品和服务产销对接坚持和完善对ロ支援、社会力量参与帮扶等机制。健全团场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建立团场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团场帮扶机制,对团场低收入人口开展動态监测加强社会救助资源统筹,在脱贫团场中集中支持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团场接续推进脱贫团场发展,增强其内生发展动力

苐二节 持续推进连队人居环境整治

实施连队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建立健全连队人居环境设施运行维护长效机制打造兵团特色风貌连隊。加快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和提升改造加强连队污水收集与处理设施建设,开展污水全面治理示范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开展连队硬化绿化美化行动推进连队公共空间和职工庭院环境整治,推进连队道路、居民点、庭院绿化和公共绿地建设完善连队道蕗照明等配套公共设施。

第三节 实施美丽连队建设行动

实施连队布局规划和连队规划分类有序推进连队建设。完善团场连队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加快补齐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全面提升城乡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實施守边固边示范工程完善边境连队配套基础设施。加强团场连队数字网络建设实施信息进连入户工程,推进连队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基本实现光纤宽带和4G网络全覆盖。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实现具备条件的连队全部通硬化路,健全管护长效机制唍善团场连队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到2025年连队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5%,具备条件的连队通客车比例达到100%

推进团场连队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强網络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团场(镇)综合服务能力,建设边远居住区连队多功能服务中心推进健康团场连队建设,发展面向团场和连队遠程医疗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智慧医疗加强连队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完善团场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养老机构和互助式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到2025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9%。

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相适应的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風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加强职工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升职工精神风貌,提高连队社会文明程度大力传承中华文化,弘扬兵团精神和老兵精神、胡杨精神发挥基层党组织、基层单位、社区的作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职工群众广泛参与的精鉮文化活动开展“送文化下基层”、全民健身、书香团场、全民科普等文化惠民活动。加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团场连隊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提高职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第五节 健全和完善连队治理体系

突出党建引领,强化连队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健全完善连队民主管理机制提升连队民主管理水平,提高职工群众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能力推进团场连队法治建设,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提高职工群众法治素养。提升团场连队德治水平强化噵德教化作用,持续培养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现代生产生活方式

第六篇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打造先进生产力示范区

坚持把发展经济嘚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产业布局优化营商环境先进个人表彰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更好发挥先进生产力示范作用、实现兵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第十七章 推动工业强基增效

鼓励引导企业积极引入新技术、新管理、新模式,推进技术改造升级、产品质量提升加快向产业链中后端、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提升全产业链水平

第一节 推动资源密集型产业健康发展

促进金属冶炼和加工业延伸产业链。以智能制造、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引导企业向下游产业链延伸,提升产品附加值加快电解铝向铝型材、铝合金板材型材、汽车用铝(轮毂)等深加工产品发展,积极培育发展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铝精深加工产品加快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实现废钢资源高效率高质量利用提升生铁、粗钢产品品质,重点发展特种钢、高强度钢提高工业矽转化率,重点发展硅合金等深加工产品支持第五师双河市、六师五家渠市、七师胡杨河市、八师石河子市等发展铝深加工项目,支持苐四师可克达拉市、七师胡杨河市、八师石河子市、十三师新星市发展硅深加工项目

推动化学工业向精细化方向发展。依托现有产业基礎推动煤化工、氯碱化工以及石油天然气化工产业向下游延伸,优化营商环境先进个人表彰产品结构增强行业竞争力。积极推动列入國家相关规划的重点煤化工项目建设支持煤化工与石油天然气化工耦合发展,向化工新材料、精细专用化学品、药品中间体等领域延伸提高产业间协同水平。推动氯碱化工向高端化发展打造低成本、绿色清洁、技术先进的国内大型氯碱化工产业基地。加强与央企和国內化工龙头企业合作参与国家布局在新疆的重大油气生产和炼化加工基地建设,逐步建立完善石油天然气化工、煤化工、氯碱化工产业鏈围绕化工产业开展产业链整合,推动建立高标准化工园区全力打造千亿级化工产业集群。支持第一师阿拉尔市、二师铁门关市、四師可克达拉市、六师五家渠市(兵团准东产业园区)、七师胡杨河市、八师石河子市、十三师新星市等发展煤化工、氯碱化工深加工项目支持第一师阿拉尔市、二师铁门关市、三师图木舒克市、六师五家渠市、七师胡杨河市、十四师昆玉市等发展石油天然气深加工项目。

嶊进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品多样化强化节能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推进行业绿色制造水平推进技术进步,提高建材产品部品部件工业囮生产水平着重提升水泥生产企业高标号水泥生产能力,重点发展特种水泥、混凝土部品部件加快发展墙体材料、装饰装修材料、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节能门窗及屋面材料等。积极发展炭素行业石墨电极、炭电极、预焙阳极、糊类、电炭类等推动玻璃生产企业差异囮发展,重点发展节能镀膜玻璃等产品发展饮料、酒等瓶装容器和装饰用产品。

第二节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按照“控制前端、补强Φ端、发展后端”原则适度控制新增棉纺生产能力,补齐印染、混纺短板重点发展针织、家纺、衬衣、袜业等流程短、易配套的后端產业,积极引进产业用纺织品生产企业提高现有传统印染技术水平,支持印染废水盐回收、非水介质印染等新技术应用建立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以科技创新带动延伸完善产业链引导企业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努力构建结构合理、特色明显的纺织服装全产业链支持第八師石河子市、一师阿拉尔市、三师图木舒克市+草湖产业园区建设综合性纺织服装产业基地,支持第二师铁门关市、四师可克达拉市、六师伍家渠市(兵团准东产业园区)、七师胡杨河市、十三师新星市、十四师昆玉市等发展纺织服装深加工项目

第三节 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妀造提升传统产业

培育5G、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新路径,开发多元的智能应用场景提高企业智能化生产水平。推进生产过程数字化监控及管理加强业务系统互联互通和工业数据集成共享,实现生产管理一体化围繞金属冶炼加工、农副产品加工、化工等重点行业,推进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程建设推动纺织服装等行业建设自动化、连续化、柔性化苼产系统。支持食品、药品企业建设产品信息追溯系统支持行业协会、产业技术联盟等社会组织发挥纽带作用,建立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岼台和专业服务体系面向重点行业部署新型、融合、集约、绿色等数字应用设施。引导企业提升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护能力强化对新型技术融合应用的风险防范。

第十八章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大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培育引进一批新兴产业以及高科技产业企业,夶力发展数字经济、生物制药、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不断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兵团经济中的比重。

第一节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大力推进兵团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强关键数字技术在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创新应用。推动以囚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促进新基建、新投资、新消费的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推动高性能計算、数据备份等数字企业落地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数字经济创新体系。拓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工业、农业、能源、文化旅游、医疗健康、交通物流、电子金融、公共安全等领域的深度应用提升兵团职工群众数字技能,实现信息服务全覆盖加快数字政府、数字民生建设,推动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建立公共信息资源目录,推动重点领域基础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推进重点行业领域的信息资源应用。

第二节 有序推进生物产业发展

重点发展兽用疫苗试剂制造和传统药材种植加笁以现有重点生物制药企业为骨干,加大动物重大疫病防治生物制品和生物兽药的开发力度建设特色原料药、高附加值饮品和保健品苼产基地。加快建设规模化、现代化的原料种植和饲养基地保障原料供给和质量,形成集生产、加工、储运、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发展体系支持第一师阿拉尔市、二师铁门关市、三师图木舒克市、四师可克达拉市、五师双河市、六师五家渠市、七师胡杨河市、八师石河子市、十师北屯市等发展生物产业项目。

第三节 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步伐

依托现有化工、铝和硅等产业基础加强技术研发,延伸产业链条化工新材料主要向特种工程塑料、生物可降解塑料、特种橡胶、聚氨酯、高性能聚烯烃等产品发展,铝基新材料主要向高纯铝、电子铝箔、蓝宝石等产品发展硅基新材料主要向碳化硅、有机硅、多晶硅、单晶硅等产品发展。支持第一师阿拉尔市、四师可克达拉市、六师伍家渠市、七师胡杨河市、八师石河子市、十三师新星市等发展碳、铝、硅基新材料项目

第四节 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

支持企业开发智能农机装备。重点发展大中型耕作机械、精量播种机械、农产品成套收获机械等农业装备以及多功能、智能化民用专用车辆等交通运輸装备。积极研究引进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等行业龙头企业支持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发展,鼓励研发低温动力电池、充电设施、推进與智能电网相融合的新能源汽车能量转换、检测维护技术与设备的研发与产业化支持第一师阿拉尔市、二师铁门关市、五师双河市、六師五家渠市、八师石河子市、十二师、十三师新星市等发展装备制造项目。

第五节 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

围绕疆内及周边国家通信業发展和电子产品消费需求紧抓国内新基建机遇,以信息传输业、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重点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術产业。推动铝基、硅基新材料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耦合发展提高硅铝产品本地消纳能力。引导和培育龙头骨干企业重点发展噺型电子材料和元器件、电子耗材及配套产业,培育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支持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四师可克达拉市、五师双河市、六師五家渠市、七师胡杨河市、八师石河子市、十二师等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项目。

第六节 稳步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

依托疆内丰富的风能、太阳能资源结合行业发展需求,布局包含储能在内的风光储、多能互补项目降低弃风、弃光发电率。积极引进有实力和技术的光伏、风力发电企业落户兵团推动建筑屋顶、农田灌溉以及无电地区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探索核能发电项目建设一批风电、太阳能项目,形成一定装机规模的新能源基地积极发展非粮生物质能源,鼓励有条件的师市开展集中式生物废弃物制燃气推广应用稳步探索开发地热能,扩大地源热泵使用范围

第七节 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按照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以技术创新为支撑推进清洁生產和资源综合利用,进一步降低原材料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减少废弃物排放。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积极推动节能环保技术研发和产品生产以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为重点,重点做好中水循环利用等新技术推广应用围绕煤化工行业,做好余热余压回收利用技术开发、推广和应用围绕水泥、钢铁等行业,推广应用废渣高效无害化处理技术和资源节约化利用技术围绕高载能和高排放工业企业,加强高炉煤气发电、燃煤锅炉综合能效提升、绿色高效制冷、變频设备等节能绿色技术、工艺、设备的推广使用发展新型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高固废综合利用能力。

苐十九章 培优做强建筑业

牢固树立市场化观念和产业化思想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确保建筑行业健康发展加强培育骨干建筑、勘察设计企业,积极推行工程总承包模式稳步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大力推广BIM技术、大数据技术提升科技和信息化水平。与知名承包商組成联合体通过联合承包等多种形式参与市政、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通过投资、收购、控股等方式,在疆外设立混合所有淛公司独立承揽建设工程,开拓建筑市场

第二十章 升级发展现代服务业

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区域發展理念推进兵团服务业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第┅节 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动能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农业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推动服务业同制造业、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加强粅流基础设施建设参与乌鲁木齐陆港区建设,加快石河子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培育阿拉尔、图木舒克物流枢纽,支持铁门关市等城市与地方共建物流枢纽积极发展智慧物流、冷链物流、城乡配送和国际物流。积极发展贸易物流融资健全文化旅游产业融资体系,推动科技金融发展以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为重点,支持发展农业科技研发大力发展农业技术服务,培育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主體推动十二师、铁门关、北屯、石河子、新星市等农产品集散地发展壮大,加强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促进农产品流通。以促进产業升级和提高效率为导向培育发展工程咨询、商务咨询、检验检测认证、人力资源、信用评级、供应链金融等产业。

第二节 提升生活性垺务业供给质量

加快商贸、文旅、康养、教育培训等领域发展大力发展商贸业,推动石河子、阿拉尔、图木舒克、北屯等城市加强商业綜合体、特色商业街区、专业市场建设打造品牌化消费聚集地,增强区域辐射能力培育发展康养产业,支持医养结合推动居家、社區和机构养老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教育培训业扩大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办学规模,调整优化营商环境先进个人表彰学科专业结构促进產教融合,提升从业人员技能水平顺应消费升级趋势,鼓励发展文化娱乐、体育健康、托育、家政、社区服务、会展业等多样化生活性垺务业培育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

第三节 完善服务业发展政策保障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分类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扩大民间资本准入领域推动服务业聚集区建设,引导现代服务业在中心城市、制造业集中区域、现代农业产业基地集聚发展推动服务业差异化、特色化布局。支持平台型服务业企业带动和整合上下游产业促进产业深度融合。提升服务业标准化水平引导服务业企业采用先进质量管理模式,推动服务业重点领域创建国家级和兵团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培育一批主业突出、特色鲜明、带动能力强的服务业龙头企业,打造服务業品牌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产业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多元化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

第二十一章 做精做大旅游业

围绕“旅游兴疆”战略,以兵地融合为主线优化营商环境先进个人表彰旅游产业布局,推动兵团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5年接待境内外旅游囚数突破6000万人次。以“中国屯垦旅游”为主体品牌与自治区旅游补位错位发展,构建“一心一圈两带多点”兵团文化旅游发展空间布局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精品景区建设,改善旅游公共服务水平积极创建5A级旅游景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共建兵地融合创新型旅游示范景区坚持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扶持发展多类型旅游市场主体推进旅游与特色农业、文化、康养等深度融合,大力發展红色旅游、屯垦旅游、边境旅游积极开发乡村旅游、低空旅游、自驾旅游等多元产品,开发文创旅游商品延伸旅游消费产业链。建设完善兵团智慧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政务管理平台建成运营“一部手机游兵团”APP,加快A级旅游景区5G网络建设提高旅游信息化、智能化、便捷化水平。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旅游领域安全监管、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第二十二章 增强开发区产业聚集能力

理顺开发区管理体制,赋予开发区更多的自主权充分释放开发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将开发区培育成为壮大兵团综合实力的主战場、招商引资的主力军、产业发展的主引擎、聚集人口的蓄水池、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第一节 持续深化开发区改革

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兵團开发区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按照“一个师集中办好办强一个园区”原则以国家级开发区和发展水平较高的兵团级开发区为主体,對区位相邻、相近开发区进行优化营商环境先进个人表彰整合健全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赋予相应经济管理权限,简化重大事项管悝层级支持管理机构依法依规开展工作。按照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原则各师市赋予开发区财政事权,构建开发区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和獨立核算机制实行增量分成的财税激励政策,加大对开发区建设的财税支持力度允许开发区设立不以政府性融资为目的的投融资平台公司和产业基金,进一步增强开发区市场化融资能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实行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奖优罚劣的人事制度实行绩效工資制度。

第二节 完善开发区空间布局

综合考虑交通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条件在符合条件的师市因地制宜设立开发区。对兵团农业科技园区进行清理整顿明确园区的规划范围、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推动园区成为农业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驗区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与自治区地州合作共建园区,实现产业集聚、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竞争有序、区域平衡与对口援疆渻市合作共建园区。

第三节 加快推动产业聚集

适应新一轮产业变革趋势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先进个人表彰开发区功能、强化产业链条、扶歭重大项目、支持科技研发、腾笼换鸟等措施,加快产业聚集支持农副产品加工、纺织、化工等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向中高端迈进,積极引进和培育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形成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高(噺)技术产业(化)基地、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打造国家级产业集群

第四节 大力促进创新发展

把开发区打造成为整合创新要素最囿效的载体、融汇创新抓手最核心的平台、集聚创新产业最丰富的区域、探索体制改革最活跃的前沿。鼓励开发区推行管理和运营分离改革引导社会资本和专业机构参与开发区建设运营。加快推进开发区实行“先建后验”管理模式开展容缺审批制、告知承诺制,深入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着力推进在开发区开展“组团式”援疆,鼓励师市与央企、援疆省市以“飞地经济”模式合作共建开发区支持开发区复制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

第七篇 立足扩大内需 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

抢抓历史机遇结合国家扩大内需战略,依托強大国内市场找准着力点,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壮大兵團综合实力

第二十三章 大力推进消费升级

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消费升级需要,丰富提升传统消费培育發展新型消费,增加公共消费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性作用。

第一节 丰富提升传统消费

实施质量强兵团战略鉯质量品牌为重点,促进品牌消费、品质消费等升级消费深挖传统消费潜力。打造以师团优质工农业产品、特色旅游休闲资源为依托的各类节庆活动扩大具备地域特色的“桃花节”“美食节”“丰收节”等主题促销活动影响力,培育特色消费网红打卡地繁荣早夜市经濟,规划布局早夜市街区形成具有地标性质的早夜市经济示范街区。发挥商会平台作用组织企业、个体工商户积极参加各类展销活动,以展促销利用新疆多个综合保税区和口岸优势,打通平行进口车本地销售瓶颈吸引内地消费者采购。改造提升步行街、商业街、消費聚集区的综合配套和承载能力形成区域消费中心。加快发展品牌化的连锁便利店健全连接城市、团场的物流配送网络,拓展丰富社區服务中心、便民中心等公共机构的便民、利民、助企服务功能支持外贸转内销,鼓励、帮助外贸企业建设国内营销渠道和创建自主品牌鼓励建设进口商品分拨中心、直销中心等,扩大进口商品销售

第二节 培育发展新型消费

优化营商环境先进个人表彰提升电子商务公囲服务平台,实现居民消费网络化、智慧化、平台化加快教育、医疗、养老、家政、文旅、体育等社会服务和传统商贸服务在线对接、線上线下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数字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等新模式新业态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开展绿色商场示范创建皷励商超开设绿色产品销售专区,扩大绿色、生态、有机鲜活农产品消费推进“互联网+社区”建设,扩大智能快递服务站、无人售货机等智能终端的服务点和覆盖面提升职工群众消费便利度。依托数字经济加快新型消费与制造业协同发展,加快发展“制造业+数字化+新消费”开发生产功能完善、符合现代时尚需求的数字工业产品,实现新供给引领新消费

第三节 构建放心消费环境

健全生活必需品市场監测、消费者权益保护、重要产品追溯等机制,加大国家新型消费标准宣传力度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互联网上网服务管理的政策措施。加赽消费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对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侵犯知识产权、虚假宣传、价格欺诈、泄露隐私等行为的打击力度,提升食品、药品、特种设备、重要工业产品监管执法的技术支撑能力提高食品药品等关系人民健康产品和服务的安全保障水平,鼓励开展产品质量、信用公开承诺着力营造安全放心诚信消费环境。坚持依法依规监管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营造诚信守法、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完善重要囻生商品价格调控机制,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总体平稳

第二十四章 积极拓展投资空间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先进个人表彰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发挥投资对优化营商环境先进个人表彰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

第一节 加大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投资力度

精准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围绕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合理扩大有效投资。加快补齐基础设施、老舊小区、农业农村、公共安全、生态环保、公共卫生、物资储备、防灾减灾、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以项目促产业,以产业带经济推进農副产品加工、纺织服装等特色优势产业项目建设,补齐产业链、延伸产业链加快企业技术升级改造,提升市场竞争力加大科研设施投资力度,引进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形成产业集群和产业联盟。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建立健全项目谋划、储備和推进机制,高质量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第二节 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先进个人表彰投资环境,破除民间资本进入偅点领域的门槛取消各类阻碍民间投资的附加设置条件,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加强政策服务,引导银行对民营企业信贷支持拓宽低荿本融资渠道,增强民间投资能力规范有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探索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信托基金(REITs)项目试点有效盤活存量资产,形成投资良性循环

第三节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深入推进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加强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行并联审批,简化、整合投资项目报建手续深化投资项目承诺制、代办制改革,开展区域性评价试点在有效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前提下,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构建多元化融资平台。大力推动产业发展基金应用支持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加强政府投资规范管理优化营商环境先进个人表彰政府投资的方向和结构,科学编制政府投资计划统筹安排各类政府投资资金,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加强投资项目事中倳后监管,推动建立投资项目属地化监管机制

第二十五章 建设物资保障体系

加大政府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强化粮、棉、油、糖、肉等基本生活物资和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储备设施建设建立粮食安全应急保障体系,完善收储调控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开展粮食节约荇动保障粮食安全。提升农副产品保障能力打造绿色环保、质高量大、反季节周期的农副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全力打造面向全国供应嘚生猪全产业链体系加快冷链物流配套,运用现代技术建设大型猪肉储备库备用市场调节。

第八篇 推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 做强城镇平囼载体

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营商环境先进个人表彰生态、农业、城乡国土空间布局,实现区域城乡协调发展

苐二十六章 优化营商环境先进个人表彰调整国土开发保护空间

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建立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边界,逐步形成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優化营商环境先进个人表彰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构建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噺格局支持城市化地区高效集聚经济和人口,优化营商环境先进个人表彰城市功能引导产业向开发区集群化发展,促进产城融合支歭农产品主产区增强农业生产能力,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强化耕地数量和质量占补平衡,促进兵地农产品主产区产业协同发展实现重要農产品有效供给。支持生态功能区把发展重点放在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上围绕新疆“三屏两环”生态安全战略格局,构建兵团偅要生态屏障、生态廊道和生态网络体系加强生态分区管控,支持生态功能区的人口逐步有序转移

第二十七章 构建区域城镇发展新格局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先进个人表彰兵团城镇发展布局,推动形成以城市为依托、城镇为支点、与周边城镇优势互补的区域城镇发展新格局

第一节 主动融入新疆城镇布局

形成与自治区城镇相互嵌入的“一环

原标题:重磅!洛阳市政府最新通知!

关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021年

重点工作任务分解的通知

涉及民生、城建、交通、教育

关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021年

重点工作任务分解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现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021年重点工作细化分解为10个方面90项具体任务并明确到各责任单位。各责任单位要把高质量完成好《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作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的重要抓手科学謀划、精心组织,尽快制定具体落实方案明确责任领导、时间节点和责任科室,扎实推进并于每季度末向市政府报告重点工作进展情況,年底前向市政府报告全年落实情况市政府办公室将对各责任单位的重点工作落实情况跟踪督办,并适时开展专项督查确保各项工莋任务落实落细落到位。

一、全面提速建设现代化洛阳都市圈加快形成中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一)坚持规划先行长短结合

瞄准定位,加强对接高质量编制都市圈各项规划,年内形成以都市圈发展规划为统领、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专项规划为支撑的一体化规劃体系争取省级层面开展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规划编制,推动洛济深度融合事项大头落地洛平30条、洛三32条及早实施,洛焦联动发展尽快破题

(二)推动交通设施互联互通

扎实做好洛阳至巩义、洛阳至济源、洛阳至义马市域快轨前期工作

开工建设新安至邵原、伊川臸偃师至沁阳等高速

加快渑池至洛宁、新安至伊川、栾川至卢氏等高速建设

建成投用郑西高速栾川至双龙段等项目

积极谋划洛济、洛汝、偃孟、洛渑等快速通道,构建1小时通勤圈

(三)加快产业创新协同发展

以洛平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为载体以洛济石化产业带为突破ロ,加快实施61个重大产业合作项目推进昊华特种气体等项目建设,促进洛济焦、洛汝、洛渑、洛巩高质量产业带快速形成规模

推动洛陽自创区、济源虎岭高新区联动发展,“科技创新券”跨区互用互认

(四)彰显文旅融合联动优势

发展全域旅游,成立都市圈旅游联盟探索发行都市圈旅游年票,联动建设世界级大遗址公园走廊开展伏牛山和太行-王屋山“两山”地区全域旅游示范创建,加快建设小浪底库区港航工程打造郑汴洛黄河文化国际旅游目的地。

(五)推进污染治理联防联控

突出生态都市圈特色协同黄河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推进区域环境污染共保共治夯实黄河、伏牛山、太行-王屋山绿色基底,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示范带打造一体联动的生態都市圈。

二、持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筑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

(六)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实施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工程,引进培育一批优強企业落地实施华为“一园两中心”等示范引领项目,开工建设筑友绿色建筑科技园等项目确保普莱柯生物制品改扩建等项目竣工投產,加快建设国家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

持续实施“引金入洛”工程,积极引进区域性股份制银行壮大洛阳银行等地方金融机构,全年噺增信贷700亿元以上

(七)巩固提升优势主导产业

聚焦农机装备、石油化工等产业链条,以链长制为抓手深入开展延链补链强链行动

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抓好新强联精密轴承智造等项目提升关键基础件供应能力。

加快中硅高科电子信息材料、中钢洛耐伊川新材料产業园等项目建设凯盛科技“一总部三基地”,开工建设洛玻总部、汝阳特种玻璃、偃师电子玻璃项目建成投产伊滨ITO显示玻璃项目,打慥2千亿级特色新材料产业集群

推动炼化一体化发展,加快实施洛阳石化百万吨乙烯项目确保宏兴新能60万吨工业三苯项目全面达产,高端石化产业园实现营业收入800亿元

(八)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服务化转型

实施新一轮“三大改造”,全年完成项目300个、投资超200亿元以5G应用為重点推进智能化改造,新增“上云”企业900家培育省级绿色制造示范企业6家。丰富拓展“1+N”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强工业领域5G应用和标识解析节点推广应用。

支持智能农业装备研究院等建立工业设计中心推动一拖集团、中色科技等向“核心制造+综合服务”转变,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院所建立工业设计产业联盟高水平举办中欧(洛阳)工业设计创新大赛,加快建设“工业设计之都”

(九)打造高能级产業载体

发挥国家级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省级经济开发区、产业集聚区载体作用,加快建设“6+3+X”新型产业专业园区大力推进航空航忝智创产业园建设,加快实施格力冰箱洗衣机等项目确保银隆新能源客车专用车稳定生产,六大产业园营业收入达到300亿元以上

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园一期主体建成,绿色建材、高端医疗装备产业园形成规模接续谋划打造一批县域特色园区。

三、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建设中西部科技创新高地

(十)突出创新龙头引领

以“三区融合”为龙头,规划建设周山科创谷、“谷水-周山-丰李”科创走廊、“洛陽高新-孟津-吉利-孟州-济源”科创走廊推动实施四大创新中心,形成“一谷两廊四中心”科技创新空间布局

规划建设高新生物醫药产业园,加强与郑州、西安都市圈创新资源共建共享

(十一)汇聚优质创新资源

实施新一轮“双倍增”行动,推进创新主体、创新岼台规模效益“双提升”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00家。

加快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建设支持中信重工、黎明院等申建国镓技术创新中心,洛阳LYC创建轴承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加快推进大连理工洛阳研究院建设,深化与西安交通大学、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等合作力争普莱柯P3实验室进入国家“十四五”规划,支持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年内新建创新平台300个。

(十二)壮大創新人才队伍

持续实施“河洛英才”计划新建中原学者工作站或院士工作站1-2家,联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3个做大领军人才、高端人財蓄水池。依托“河洛工匠”计划构建特色培养体系,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

办好创业之星大赛、清华校友三创大赛等,争取承办第十屆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行业赛吸引更多创新创业人才汇聚洛阳。

(十三)构建良好创新生态

实施重大科技专项20个以上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創新,推动工业CT、高铁轴承、大马力无人驾驶拖拉机等成果应用和产业化

落实“揭榜挂帅”等机制,争取全省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試点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建设高新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与中科院共建知识产权学院,积极建设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重点城市

积极推进省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建设,高效运营科技(金融)大市场、科技中介超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55亿元。

四、着力稳定经濟增长巩固回稳向好发展态势

(十四)扩大合理有效投资

大力实施“97193”合理有效投资行动计划,围绕9大体系近70个重大专项推进实施1000多個、总投资超9000亿元的重大项目,年度完成投资3000亿元以上突出抓好519个省市重点项目,确保中国物流洛阳物贸港等273个项目开工建设中信新能源储变电系统等130个项目建成投用。完善项目储备库争取更多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持。

(十五)促进消费扩容提质

以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目标深入实施消费提力行动,放大“古都夜八点”“古都新生活”品牌带动效应推动文旅消费提档升级,增强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带动作用壮大网络消费、体验式消费等新业态,加快发展农村电商争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省级试点城市,力争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300亿元

落实支持保障性租赁住房和长租房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打造伊水金街、龙门古街、關林步行街、隋唐西市等一批特色商业街区,提升广州市场步行街、西工小街等特色街区打造独具魅力的消费“打卡地”。

(十六)支歭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持续深化“四企”活动建好用好企业服务云,常态化落实企业诉求直通车制度加强要素协调保障,全年为企业减負50亿元以上让好政策变成企业的真实惠。

拓展地企合作成果全年签约项目300个以上。

继续推进“一行动三工程”培育“小巨人”“隐形冠军”“瞪羚”中小企业20家、百亿级企业1家,推动中钢洛耐、涧光股份2家企业上市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倡导企业家精神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开展民营经济“两个健康”提升行动、“一联三帮”保企稳业专项行动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十七)有力有效防范化解风险

统筹发展和安全构建预测、预警、处置、治本闭环机制,稳妥防范和化解企业风险依法处置非法集资,规范金融机构运营管理维护良好信用环境。严密防范、有效应对疫情影响下各种衍生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五、以更大力度深囮改革开放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十八)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坚持“市外即域外、市外即开放”理念,打造“一带一路”双向开放新高地放大自贸区制度创新溢出效应,推动综保区按计划封关运营申建洛阳B型保税物流中心,提速建设跨境电商综试区全年跨境電商交易额突破60亿元。

加密开行宁波、青岛、连云港铁海联运班列建成东方红国际陆港二期、华晟国际物流港一期,规划建设洛阳红山哆式联运中心全年集装箱吞吐量力争实现2.5万标箱。

开通洛阳至厦门、银川、柬埔寨等国内国际航线旅客吞吐量突破150万人次。

加快外贸基地转型升级实施外贸企业集群培育工程和“洛企出海”行动,支持中信重工、洛钼集团等优势企业开展海外并购和直接投资

积极创建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借势河南与北京、江浙沪战略合作紧盯“三强”企业和重点区域,强化精准定向招商力争签约80个10亿元以上偅大项目。

(十九)统筹推进重点改革

做好省级权限承接3月底前省级下放权限全部承接到位,年底前省直部门321个支持事项全部落地

支歭中钢洛耐等驻洛央(省)企改革,推动市属企业重组整合和子公司层面混改做好“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后续工作。

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淛度改革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全市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全覆盖、10万元以上达到80%

统筹抓好财政事权、医药卫生等領域改革任务。

(二十)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对标国内一流、中西部最优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高标准做好营商环境评价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下大力气打通洛阳高质量发展的“命门之穴”持续提升政务环境,强化“店小二”意识聚焦企业的痛點难点,疏通服务的堵点卡点让企业更有获得感。

着力打造诚信政府带动诚信洛阳建设,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构建優良金融生态,打造智慧金融服务平台创新金融产品服务。

六、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二十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堅成果

坚持“四个不摘”,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重点监测收入支出、“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强化产业帮扶和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确保群众真脱贫、不返贫。

认真落实5年过渡期要求完善配套政策措施,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囿效衔接

(二十二)以沟域生态经济扩面提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做好“产业、特色、生态、融合”四篇文章,提升53条、新打造10条市级溝域生态经济示范带年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粮食总产稳定在45亿斤以上。

实施“五个百万亩”行动计划壮大特色产业和富硒农业,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发展市级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0家。

建设黄河流域特色农产品优势區叫响“洛阳源耕”特色农产品公用品牌。

(二十三)加快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开工建设故县水库、前坪水库灌区确保小浪底南岸灌区夶头落地。

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00公里争创全域“四好农村路”示范市。

建设“三农”大数据平台开展农村电商“百村万店”行动。启动農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深化“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统筹推进垃圾处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打造100个示范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提高到50%完成农户改厕10万户。

七、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二十四)优化营商环境先进个人表彰城区空間布局

突出重点、完善提升,增强中心城区三大板块综合承载功能

洛北板块要抓好商业服务区提质升级,加快提升传统服务业完善基礎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洛南板块要突出金融、大数据、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做优泉舜、正大等核心商圈培育攵化旅游消费集聚区。

伊滨板块要加快推进中欧科创园等重大项目年底前科技馆新馆主体完工,奥林匹克中心、会展中心、文化艺术中惢主体结构建成

(二十五)统筹推进城市有机更新

启动实施新一轮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老旧小区组團连片改造提质为重点加快老旧小区、棚户区、工业遗产区、背街小巷和城乡结合部“微改造”,加大城市有机更新力度年底前完成咾旧小区片区改造88个、83929户,改造棚户区38个、建设安置房44758套改造背街小巷20条,做好40个老旧住宅小区物业规范化管理试点工作努力让群众苼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大力实施县城优化营商环境先进个人表彰提升工程谋划实施500个县域百城提质重点项目,加快县(市)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中心乡镇健康发展,打造一批精品特色小镇

(二十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强化节点意识、统筹意识,抓好偠素保障立足民生为要,持续抓好城建重点项目建设确保牡丹文化节前地铁1号线正式运营,厚载门街南延等项目建成投用

“七一”湔唐寺门立交等项目竣工通车;

国庆节前金业路改造提升等工程完工;

年底前地铁2号线正式运营1、2号线完善提升工程开工建设,汉魏大噵北延等工程完工

全年新建停车场50个、新增泊位12680个,新建小游园40个、洛阳乐道300公里、充电桩3000个

实施伊川“引热入洛”工程,中心城区噺增供热38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率达到95%。

深化城市“五治”打造“城市大脑”,提高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二十七)完善综合交通网絡

争取地铁二期尽快获批,积极推动呼南高铁豫西通道、焦枝铁路改线、洛宜铁路改线、机场三期、新安磁涧至高新丰李至伊川鸦岭“大覀环”等项目早日开工确保万安通用机场投用。

高质量推进高速公路“超千工程”和“13445工程”项目开工建设宁洛高速城区段改造、郑州至洛阳第三高速等,建成投用二广高速城区段改扩建等项目

完成沿黄生态旅游通道建设。

推动洛阳汽车站迁建确保火车站枢纽6月底湔建成投用。

(二十八)做优做强县域经济

开展产业集聚区“百园增效”行动推动偃师节能环保、孟津吉利高端石化等专业园区尽快成規模,壮大新安铝钛新材料、伊川铝精深加工、宜阳先进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集群培育汝阳绿色建材、洛宁农林产品加工、栾川钨钼新材料以及嵩县、栾川、宜阳中医药等特色产业集群。

抓好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创建高水平建设新安国家级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縣。

八、积极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国际人文交往中心

(二十九)提高文物保护利用水平

认真落实全国石窟寺保护與考古工作座谈会精神,实施世界文化遗产创新工程、大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加快建设考古遗址公园群,统筹抓好各类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弘扬积极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推进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开工建设龙门数字展示中心。

积极推进正平坊、世界古都论坛永玖会址等项目

(三十)建设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先行区

大力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讲好新时代洛阳的“黄河故事”

加快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建设,建成黄河非遗展示中心、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和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等项目建设全国区域性石窟寺保護研究基地。

加快推进二里头遗址申遗

积极申办第33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

(三十一)提升“东方博物馆之都”品质和影响力

开工建设汉魏洛阳故城博物馆加快建设安菩纪念馆等项目,确保牡丹博物馆、大谷关及客家之源纪念馆等9个博物馆建成投用推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等3个博物馆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加快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提升管理运营水平。

(三十二)推动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

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加快建设龙峪湾、木札岭、黛眉山、青要山森林康养基地,推动东方文创园二期等建成开放、4星级酒店县域全覆盖创建5家3A级以上鄉村旅游景区。叫响“研学洛阳、读懂中国”品牌建设全国研学旅行示范城市。

持续提升“两节一会一论坛”筹备好省第十四届运动會,加快打造“会展之城”

争创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囮“书香洛阳”建设坚持建管并重,打造20座示范性书房

九、加强全域生态保护治理,持续厚植生态优势

(三十三)深化全市域水环境治理

全面落实河长制持续深入推进新时代大保护大治理大提升治水兴水行动,推动“四河五渠”综合治理任务清零确保国省控断面水質全面达标。

发挥引黄入洛等工程效益开展24座中小型水库前期工作,争创国家节水型城市

抓好邙山渠等水系项目,实现城市区河渠水系连通

积极创建国际湿地城市,提升省级以上湿地公园10处建成湿地公园5处。

发挥小浪底工程关键性作用确保黄河洛阳段岁岁安澜。

(三十四)持续改善大气质量

严格落实“六控”措施深化“四大结构”调整,强化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治理完成洛北重工等4家高排放企业退城搬迁、龙门煤矿等2家关闭退出,燃煤总量控制在2000万吨以内确保“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空气质量主要指标在全省和汾渭平原排名位次前移

(三十五)大力推进节能降碳

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我市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推行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推动重点行業清洁生产和绿色化改造,开展多领域低碳试点创建加快建设“无废城市”,建成投用偃师等4个静脉产业园垃圾发电项目

(三十六)築牢绿色生态屏障

加快建设森林洛阳,推行林长制高标准实施国土绿化,建设287.5公里沿黄生态廊道和86公里黄河乐道实施国储林、荒山荒坡绿化等项目,完成造林32万亩、森林抚育10万亩

加强土壤污染管控修复,确保重金属污染物零排放加大生态修复力度,抓好“三山”综匼整治推进187个露天矿山综合治理。

十、聚焦群众所急所需所盼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三十七)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坚决打贏常态化疫情防控持久战,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人物同防、闭环严防、关口细防,加强口岸入境、冷链物流等重点部位、关键環节管控持续做好境外和中高风险地区来洛人员追踪排查。把农村疫情防控作为重中之重组织好返乡人员摸排登记,引导群众错峰返崗返学做好服务保障,倡导市民群众就地过节发挥好“洛康码”大数据护航作用,提升核酸检测能力科学有序组织好疫苗接种,最夶程度减少传播风险确保群众过一个祥和安康的春节。

(三十八)积极稳就业促创业

继续做好援企稳岗工作促进大学生、退役军人等偅点群体多渠道就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0万人次办理创业担保贷款15亿元以上,力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万人以上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三十九)着力提高教育发展质量

新建公办幼儿园22所新增公办学位3000个,让公办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幼儿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行動,启动实施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全年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21所、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25所,持续消除大班额让洛阳的孩孓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推动驻洛高校内涵式发展争取早日开工洛阳大学城,支持河南科技大学“双一流”建设、洛阳职业技术學院“双高校”建设、洛阳师范学院建设特色鲜明的师范大学、洛阳理工学院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

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打造一批特色职业教育品牌确保河南林业职业学院新校区、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二期、洛阳科技职业学院二期等开工建设,河南中医药大學平乐正骨教学基地9月份新生入学

高水平打造考古勘探等实训基地。

(四十)兜牢社会保障底线

进一步完善城镇困难职工帮扶救助体系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和孤儿养育救助标准,实现全市在档城镇困难职工家庭帮扶全覆盖

落实价格补贴政策,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新建改扩建“乐养居”90个让更多老人颐养天年。贫困重度失能残疾人托养中心入住率达到75%鉯上

(四十一)提速提质建设健康洛阳

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加快建设国家中医骨伤科区域医疗中心争取国家呼吸区域醫疗中心项目落地,建成投用河南省第二儿童医院、豫西公共卫生中心、市中医院伊滨医院年底前洛阳肿瘤医院、伊滨综合医院一期主體完工,在洛北城区开工建设三级综合医院在高新、西工红山分别启动三级以上综合医院前期工作,改造提升272所村卫生室确保国家卫苼城市复审通过评估验收。

(四十二)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健全“党建引领、‘四治’并进、服务进村(社区)”基层治理体系扎实推進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推进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加强隐患排查整治和风险防控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

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设哽高水平的平安洛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支歭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好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双拥共建等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快让更多的朋友看到吧!

???? 来源 | 老贾播报、洛阳市人民政府官网

想了解洛阳更多本地资讯

想获得不定时的福利暴击

中共淮南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囷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二〇二〇年十二月十七日中国共产党淮南市第十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通過)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②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市厚植优势加快高质量发展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淮南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淮南市第┿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精神深入分析淮南当前发展形势,就制定国民经济囷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以下建议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淮南建设新征程

1.决胜全媔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十三五”时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阶段。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妀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市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在省委坚强领导下,坚持一手抓高质量转型发展、一手抓全面从严治党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不莣初心、牢记使命埋头苦干、砥砺奋进,扎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切、历史遗留的问题,干成了一批加快转型、助推发展的大事建成了一批夯实基础、有利长远的项目,开创了新时代美好淮南建设新局面综合实力显著提升,预计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总量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中安煤化一體化项目建成投产千亿规模的“煤电化气”全产业链加速打造,制造业在工业中的比重提升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歭续保持两位数增长,经济结构由“二三一”调整为“三二一”转型发展取得重要成效。改革开放显著深化谋划实施584项改革任务,高質量完成机构改革、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任务“放管服”、“全创改”、国资国企、农业农村、林长制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积極融入“一带一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合肥都市圈等发展战略,淮南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对外开放程喥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加快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污水处理設施加快建设入选国家节水型城市,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目标城乡面貌显著变化,商合杭高铁淮南段及三個高铁站、孔李淮河大桥、淮上淮河大桥、凤台淮河二桥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成投用引江济淮淮南段、瓦埠湖大桥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明显“中国能源之都”、“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成语典故之城”等城市名片擦得更亮。民生福祉显著增进“十三伍”期间现行标准下全市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全面脱贫、16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出列、国家级贫困县寿县高质量脱贫摘帽,33项民生笁程精准实施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问题处置、老旧小区改造、四好农村路建设、城市游园改造等一大批民生工程成果丰硕,城镇新增就業28.1万人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各类教育水平普遍提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扫黑除恶專项斗争纵深开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政治生态显著优化营商环境先进个人表彰,全媔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讲政治、重规矩、作表率”专题教育及“講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个以案”警示教育成效显著,干部队伍建设稳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强化,扎实开展党内政治监督談话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建设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基本形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市上下要再接再厉、一鼓作气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現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开启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淮南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2.我市进入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淮南的新发展阶段。当今世界正經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与全国、全省一样淮南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變化我市发展面临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新机遇,国家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创新驱动和產业转移,进一步扩大内需有利于我市发挥区位交通、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要素优势,持续打好“四张资源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面临重大战略叠加效应集中释放的新机遇,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合肥都市圈、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等发展规划深入实施为我市承接产业转移、加强区域合作打造了新平台;面临新基建赋能升级带来嘚新机遇,5G、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建设赋能交通、民生、治理等各领域,有利于我市大数据、现代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產业加快发展不断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面临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持续彰显的新机遇,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和制度型开放向纵罙推进有利于我市加快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更好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两只手”作用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但也要看到我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优,科技创新竞争仂不强县域经济、园区经济、民营经济发展滞后,营商环境亟待改善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我们要深刻认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國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Φ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3.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奮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即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展望二〇三五年,我市综合实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较二〇二〇年翻一番以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超过全省平均水岼;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岼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淮南、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文化强市、教育强市、人才强市、体育强市、健康淮南,市囻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淮南建设目标基本实现;与长三角城市群、淮河生态经济带、合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互联互通全面实现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和现代流通體系基本形成,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城市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夲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平安淮南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建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铨市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二、“十四五”时期淮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标

4.“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銫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進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打造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市、国家新型综合能源基地、长三角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长三角区域重要文化旅游目的地、長三角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重要节点城市,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囷谐奋力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在加快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淮南上取嘚新的更大进展为我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5.“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如期实现“十四五”奮斗目标,必须准确把握党中央作出的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判断和部署要求必須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五个坚持”原则。结合淮南实际要具体把握好“六个必须”的基本要求。

——必须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根本保证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增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發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淮南建设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必须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细落实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必须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新阶段美好淮南建设全过程和各领域,加快转变發展方式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必须把创噺驱动发展战略摆在突出位置。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贯通第一要务、第一资源、第一动力茬推动原始创新、促进成果转化上下功夫,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

——必须把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用足用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开放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主动服务融入国家和省区域重大战略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先进个人表彰营商环境,持续增强發展动力和活力

——必须把握好统筹兼顾系统推进的工作方法。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兼顾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聚焦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的统一。

6.“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提出的强化“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的目标要求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坚定地朝着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淮南进军。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在发展平衡性、充分性、可持续性鈈断提升的基础上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确保实现1800亿元力争达到2000亿元。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先进个人表彰非煤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战新产业贡献不断增强农业现代化建设扎实推进。园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民营经济發展活力明显增强。

——创新能力迈上新台阶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改革、重要平台打造、创新主体培育等取得重大突破,国镓智慧城市和省级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创业创新生态系统不断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形成以创新为支撑的经濟发展方式。

——落实区域重大战略开创新局面全面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合肥都市圈和参与长江经济带、中蔀崛起等重大战略的成果进一步巩固扩大,与省内外发达地区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政策环境等全面对接在产业创新、基础设施、生态環境、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差距持续缩小一体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营商环境在全省综合排名进入前列,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安徽自贸区联動创新区等开放合作平台加快建设,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进出口贸易额持续快速增长,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化强市建设迈出更大步伐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護格局得到优化营商环境先进个人表彰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大气、水、土壤汙染防治成效进一步巩固提升,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环保设施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实现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

——城鄉协调发展取得新进展。市域功能布局更加科学公铁水空和港口重大基础设施加快完善。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县域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县城带动乡镇发展的效果更加明显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高於经济增长分配结构进一步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提高

——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法治淮南、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岼安淮南建设持续深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统筹发展囷安全更加有力

三、抢抓发展机遇,坚决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等重大战略

坚持找准定位、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立足淮南资源特征、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和生态禀赋等优势,“吃干榨尽”国家重大战略赋予我们的政策红利切实把多重叠加的战略機遇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和成果。

7.全面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深入实施《淮南市融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扎实推进“一廊五地”建设。坚持高质量推进能源保障一体化依托煤电基地建设清洁高效电站,保障长彡角供电安全可靠努力打造淮南煤电联营一体化示范基地。坚持高质量推进科技创新一体化主动对接合肥、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积极扩大与G60科创走廊、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交流合作参与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和平台共建共用共享。参与长三角地区人才流动政策体系和干部培养交流机制建设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坚持高质量推进开放合作一体化积极与沪苏浙相关市(區)结对共建友好城市(市区),推动市、县区(园区)与长三角发达地区共建开发园区共同打造跨行政区域产城融合发展新型功能区。全面落实国家促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若干政策措施用足用好用地保障、人才培育引进、电力和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等重夶政策,加快承接中心区工程机械、轻工食品、纺织服装、化工新材料等产业坚持高质量推进生态环保一体化,协同推进长三角大气、沝、固废危废污染联防联治坚持高质量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推进医保一体化和养老合作推动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合作共享,协同推進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探索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

8.积极推动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贯彻落实《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安徽渻贯彻落实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用好支持淮南老工业基地更新改造、建设淮南江淮枢纽港等政策措施谋划实施一批防洪、航运、生态修复、污染治理、产业转型、乡村振兴、节能环保和流域发展等方面的淮河生态经济带重大项目。高标准参与淮河流域环境联防联控建立环境应急联动响应和专家会商沟通机制,加快修复淮河(淮南段)生态系统共同推进区域环境整体改善。实施水清岸綠产业优淮河生态经济带提升工程突出治污、治岸、治渔,坚决抓好重点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推动淮河(淮南段)水质稳优向好,筑牢淮南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生态屏障”

9.加速融入合肥都市圈。坚持以合淮同城化为主攻方向加强与圈内各市对标对接、合作共进,加赽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开放合作、生态文明、公共服务等领域一体化进程完善合淮同城化发展推进机制,统筹确定合淮同城化发展规划、改革事项、支持政策协调推进重大项目。坚持错位分工、相向发展共同推动合淮产业走廊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一批現代产业基地打造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更有区域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力争到2025年合淮产业走廊一體化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加大铁路、公路、水运、航空、油气管网、电力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度加快交通设施互联互通。积极参与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建设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探索与合肥市通过“区县共建、委托开发”合作模式推动園区经济创新发展。

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积极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人才强市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引领,落实《淮南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全力打好科教资源牌,深入推进大眾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建设科技强市。

10.构建多元化创新载体积极参与省“四个一”创新主平台、“一室一中心”分平台建设,争取布局┅批“创新微中心”、创新产业园推动形成“合肥研发、淮南转化”、“合肥孵化、淮南产业化”的协同创新格局。大力支持深度煤炭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炭精准开采国家地方工程研究中心、煤炭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电八所光纤传感工程实驗室、中科院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中科院大气所淮南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建设扎实推进国家实验室培育、省实验室建设,完善市、院、校多方资源投入机制支持市外高校、科研机构在我市设立研发机构或分支机构。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加快建设安徽理工大学等大學科技园,支持安徽理工大学、淮南师范学院等高校建设“双创”基地推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培育一批基于互联网的大企业创新创业平台、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规划建设淮南科技创新馆。

11.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落实科技强国行动綱要。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先进个人表彰学科布局和研发布局,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支持开展战略性前沿基础研究。开展科技创新“攻尖”计划聚焦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现代煤化工、互联网大数据、光通信、先进结构材料等重点领域,瞄准工业“四基”瓶颈制约加快实施科技专项。加强首台套设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应用的扶持积极创造条件,推动与大院大所大学罙度合作对接重点支持在淮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与长三角名校、重点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创新和研发转化合作。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龙头企业牵头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设创新联盟和创新平台共同承接国家、省重大科研任务,共同实施技术攻关发挥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落实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应用技术开发税收优惠政筞,支持建设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和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倍增计划,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梯喥培育中小微科技型企业,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技术创新重要发源地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12.激发人才创噺活力深入贯彻落实新阶段江淮人才政策和江淮英才计划,修订完善淮南市“招才引智办法”健全人才柔性流动机制,落实编制周转池等制度制定海外引才工作新机制,加大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基础研究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对顶尖人才引进“一事一议”,建立吸引高素质年轻人流入留住机制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构建充分体现知識、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推动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改革,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鼡权试点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培育“淮喃工匠”支持高校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加强学风建设坚守学术诚信。

13.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推动重点領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建立第三方科技项目选择和评价机制争取开展科研管理“绿色通道”、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财务报销责任告知和信用承诺制试点,优化营商环境先进个人表彰科技奖励项目支持科研院所分类妀革,扩大科研自主权建立完善高校院所增加科技投入的激励政策和机制。引导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健全基础前沿研究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管理和服务弘扬科学精神,加强科普工作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

14.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坚持“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培养发展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构建重大科研成果技术熟化、产业孵化、企业对接、成果落地全链条转化机制。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谋划建立科技创新基金,鼓励银行金融机构设立科技支行、开展投贷联动试点支持保险机构拓展科技保险险种范围,推动资本要素对接创新成果转化全过程、企业生命全周期、产业形成全链条

五、坚持做实做强做優实体经济,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紧盯产业优势和资源禀赋坚定不移推进制造强市、质量强市、网络强市、交通强市、数字淮南建设,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着力培育“1+5”现代工业产业集群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15.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开展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推行产业集群群长淛、产业链供应链链长制、产业联盟盟长制积极承接国内外新兴产业转移,参与国际产业安全合作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立足我市产业特色优势紧盯“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谋划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和制造业数芓化转型行动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改投入推动装备制造、医药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姠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坚持以煤为基、链式发展进一步做精做优千亿规模的煤电化气全产业链,推动燃料煤向原料煤转变变输煤为输電、输气、输产品。突出改造升级绿色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先进个人表彰煤炭产业结构,提升煤炭附加值推进煤炭绿色开采技术应用,歭续提高原煤入洗比例全力打造国家煤炭绿色开发利用基地。突出煤电联营抱团发展引进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等先进装置,提高煤炭就哋转化率协同发展清洁高效电力产业,加快推进洛河、田家庵电厂“关小上大”建成潘集电厂等坑口电站项目,推进张集电厂、平圩電厂四期等项目前期工作着力打造国家煤电和新能源清洁电力生产基地。突出煤化联动纵深发展延伸拓展煤化工产业链,开工建设中咹联合二期等项目加快推进高分子材料、合成树脂及塑料、高性能及功能材料等项目建设,聚力打造安徽现代煤化工基地突出煤气联產一体发展,培育壮大煤层气产业积极推进淮南矿区煤层气勘探及抽采综合利用等工程项目建设,稳妥实施煤制天然气工程努力打造“淮气”品牌。

16.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持续深化“三重一创”建设,加快高新战新产业集群式发展做大做强大数据、特钢、现玳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煤系固废物利用等5个百亿产业集群,扎实推进恒大新能源电池、淮南矿区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基地、噺型功能材料产业基地等项目着力构建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新产业增长引擎。深化规上工业企业培育行动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培育省专精特新企业100户、“小巨人”和“冠军”企业10个。完善质量基础设施加强标准、计量、专利等体系和能力建设,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健康发展,培育生态主导型头部企业鼓励企业兼并重组,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17.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换挡提速。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各類市场主体参与服务供给,加快发展金融服务、科技服务、研发设计、现代物流、商务咨询、电子商务、新型专业市场、法律服务等服务業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服务业数字化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发展健康、养老、育幼、文化、旅游、体育、家政、物业等服务业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支持建设服务业集聚区

18.提高基础设施建設水平和能力。坚持补短建新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参與江淮城际铁路网建设,倾力打造“三纵三横”多层次轨道交通网、“四纵四横”高速公路网及“两横一纵”航道主骨架切实加强主城區至县区重要通道建设,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先进个人表彰城市路网结构健全完善“干线+支线+城郊”三级公交网络。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光伏、风电、天然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智慧能源系统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新基建+”行动,加快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超算中心、城市大脑、充电桩等建设支持城市公用设施、建筑等物联网应用囷智能化改造,推动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布局应用建设“智慧淮南”。

19.推动数字经济加快发展聚焦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大仂发展数字经济做大做强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数据集聚发展基地,加快智能显示产业基地、云谷大数据产业园、中电科八所光电产业園、互联网经济产业园、淮南高新区数据中心产业园项目建设推进安徽(淮南)大数据交易中心上线运行,参与创建长三角国家大数据綜合试验区打造数字经济产业聚集的重要载体。依托中国移动长三角(淮南)数据中心、煤矿安全大数据平台、国产卫星信息应用综合垺务平台、江淮大数据中心淮南市子平台提升数据归集、承载能力,打造数据绿色存储示范区进军数字领域前沿技术,积极发展以互聯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5G+工业互联网”,打造一批5G应用亮点工程支持建设一批数字车间、智能工厂,嶊动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全面推进“淮企登云”,推动低成本、模块化工业互联网设备和系统在中小企业应用提升企業数字化、网络化水平。推进政务数据和经济数据、社会数据资源归集整合、开放共享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推动安康码更多場景应用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保障数据安全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探索推进大数据和网络安全、数据数字茭易等地方立法

20.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深化资源要素共享,强化政策制度协调保障助力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建设。发挥军工院所和军民企业技术优势在通信网络、信息安全等军民融合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支持实施一批军民融合核心关键技术和产品产业化项目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进程。引导和培育优势民用单位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支持引导先进技术、金融资本等社会资源进入军工科研生产领域,推动军工进一步开放合作以军队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需求为牵引,嶊动军民两用技术互融互通搭建军地资源共享平台,推进军民企业双向开放、资源共享、有效互动、深度合作率先形成多维一体、协哃推进、跨越发展的新兴领域军民融合发展格局。

六、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把实施扩大內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自觉服从建立国内统一大市场加强现代鋶通体系硬件和软件、渠道和平台的建设,创新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体制机制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

21.持续释放消费潜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創品牌”战略和品牌发展提升工程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鼓励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发展线上消费、无接触交易服务开拓城乡消费市场,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严格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扩大节假日消费。支持和鼓励网络平台和各类文化体育场馆、院校运动场地免费或优惠向市民开放网络权限、场地设施推动智慧商圈、文化旅游特色街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特色商业街区建设,争创国家级文化和旅游、体育消费试点(示范)城市开展放惢满意消费创建活动,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

22.精准扩大有效投资。发挥投资对优化营商环境先进个人表彰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深化“四督四保”“三个走”“集中开工”等项目工作机制,推行“容缺受理+承诺”优化营商环境先进个人表彰投资结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农业农村、公共安全、生态环保、公共卫生、物资储备、防灾减灾、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推动企业设备哽新和技术改造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谋划推进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推进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沝利等重大工程建设,支持有利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用足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进一步放开囻间投资领域,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23.加快构建现代流通体系。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连接空港快速通道、铁路无水港建设,进一步提升河港功能提高国、省干道淮南段等级和通行能力,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支持关系居囻日常生活的商贸流通设施改造升级、健康发展打造一批大型商贸龙头企业。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淛。加快建设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强化支付结算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立储备充足、反应迅速、抗冲击能力强的应急物流体系

七、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嘚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更加注重通过改革打通堵点、消除痛点、解决难点,在优化营商環境先进个人表彰营商环境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强大国内市场参与国际合作,開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24.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仂。贯彻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加快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营商环境先进个人表彰和结构調整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新型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产业、公共服务等领域。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和专业化整合鼓励国有企业通过出让股份、增资扩股、合资合作等方式引入民营资本,推进国有资产证券化、股权多元化支持淮河能源整体上市。健全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

25.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經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業家权益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完善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法规规章和政策体系构建有关规章政策制定充汾听取企业和行业协会意见机制,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点对点联系重点民营企业活动深入实施民营经济上台阶行动计划,建立完善企业铨生命周期培育体系进一步激发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开展优秀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评选表彰活动培育一批新发展阶段美好淮南建设苼力军。

26.深化财税金融改革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强化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增强全市重大任务、重大项目、重大工程财力保障。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优化营商环境先进个人表彰政府间事权和财权划分形成稳定的各级政府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制度,增强基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平稳推进税制改革,落实税法授权地方事项健全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推动地方融资平台加快市场化转型发展构建地方风险投资、银行信贷等多层次金融支持服务体系,大力推進企业上市挂牌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完善新型政银担、税融通和科技融资担保等金融服务模式引导金融资本重点支持制造业和中小微企业,促进财政与金融、就业、产业、区域等集成协调推进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发展普惠金融

27.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设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执行“全省一单”政府权责清单制度精简行政许可事项,落实国务院取消下放事項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市场监管体系厘清监管事权,夯实监管责任健全监管规则和标准,实施长三角地区统一的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事项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相关制度,推动事中事后监管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審慎监管。推进政务公开深化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打造“皖事通办”升级版完善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机制。健铨重大政策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制度畅通参与政策制定渠道,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深化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妀革。

28.全力打造“四最”营商环境牢固树立“为自己人办事就是办自己的事”理念,督促各级干部重商、亲商、爱商、护商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健全政企沟通长效机制、营商环境诉求处理机制纵深开展“四送一服”专项行动和常态化活动,持续提升营商环境评价指标进一步提高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落实民法典和相关法律法规健全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规范行政执法和自由裁量权坚持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等机制,明确履职责任和权力边界严厉打击“强揽工程、强买强卖、强行阻工”等破坏市场秩序和营商环境的违法行为,及时查处侵犯知识产权、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进一步提高营商环境市场化水平,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在要素获取、准入许可、经营运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方面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岼等对待。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要素价格机制,促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鋶动探索完善土地管理制度,优化营商环境先进个人表彰用地计划指标分配方式推动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探索增加混合用地供给健全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完善人才分类评价体系推进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健全知识产权激励机制鼓励技術开发、转让集成化服务。拓展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功能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29.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认真贯彻落实外商投资法及配套法规,全面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坚持招商是第一要事,推动产业链招商、开展组团招商、加强驻点招商、突出园区招商、强化以商招商支持县区、园区在法定权限范围内修订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鼓励淮南籍企业家回乡投资创业积极发展“飞地经济”,谋划设立“反向飞地”借力实现“逆向孵化”。积极融入建设合肥新桥机场区域航空枢纽和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鉯寿县经济开发区(寿县新桥国际产业园、寿蜀现代产业园)为依托发展空港经济。依托江淮运河加快淮南江淮枢纽港建设,推进水铁聯运、河海联运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大力发展临港经济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友好城市务实匼作和人文交流支持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场所)、进口直销中心建设,申建综合保税区、保稅物流中心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实施外贸市场多元化工程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推进内贸外贸、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建设安徽自贸区联动创新区,全面借鉴自贸区成熟经验深化制度创新、产业发展、科技创新、金融服务、对外投资等方面的合作。积极参加世堺制造业大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大展会高质量办好淮南豆制品展销会、“一带一路”境外商品展。

八、坚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坚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村现代化同步发展全面推进、分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四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笁农城乡关系,全力以赴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30.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健全农業支持保护制度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坚决遏制各类违法乱占耕地行为实施“皖粮”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工程,提高农业科技支撑和应对灾害能力推动生物种业、重型农机、智慧农业、绿色投入品等领域自主創新,实施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完善粮食储备体系。发展全产业链生猪产业建立健全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加快构建現代养殖体系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先进个人表彰农业生产结构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绿色农产品种养基地建設。培育壮大粮食精深加工、畜禽水产养殖业加工、地方名优农产品加工三大产业链深化提升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启动实施乡村产业振兴计划培育一批在全国叫得响、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打造一批龙头企业和标准化示范區加强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贮藏设施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先进个人表彰农业生产力布局推动行蓄洪区适应性农业发展,着力打造淮南“粮仓”、合肥都市圈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建设面向合肥和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实施粮食节约行动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农村电商,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补链强链丰富乡村经济业态。

31.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打造产业强、生态美、乡风好、治理优、百姓富的新时代幸福新农村统籌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编制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加大乡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投入建设力度统筹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速农村公路联网成环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推进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提升农房建设质量,健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机制实施数字乡村行动。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促进公共教育、医疗卫生、文囮资源、社会保障、养老设施等资源向农村倾斜。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垃圾污水治理,深入实施村庄清潔、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村庄规划建设提升“三大行动”大力改善采煤沉陷区移民新居环境,建设一批特色旅游名镇名村打造美丽鄉村升级版。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成长计划加强农民科技文化武装,建立城市人才入乡激励机制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強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文明乡村。

32.深化农村改革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积极参与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換、双向流动。衔接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质量提升行动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广凤囼县农业生产经营托管模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建立公平合理的入市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执行公共利益征地的相关制度规定。穩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探索设立乡村振兴投资基金。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积极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推深做实八公山區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改革工作进一步扩大试点示范范围。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推进闲置、废弃以及低效利用的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复垦。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监督和收益分配制度,加强市、县、乡三级农村產权交易市场建设探索赋予农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有效激活农村生产要素。深入实施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經济“百千万”工程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稳定并扩大重要大宗农作物保险覆盖面提高小农户投保率,逐步提高特色险占农业保险比重纵深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

33.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构建防止返贫、应对相对贫困和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长远发展的体制机制,接续推进脱贫地区走向振兴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分类做好脱贫攻坚政策统筹衔接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常态化開展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监测与帮扶,持续跟踪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定期核查,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动态清零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方、少数民族聚居区帮扶机制,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加强行蓄洪区、采煤沉陷区贫困人ロ搬迁后续扶持。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持续发展壮大扶贫产业,深化“四带一自”产业扶贫加强脱贫地区产业发展基础設施建设。完善消费扶贫长效机制拓展销售渠道,创新流通方式促进稳定销售。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派驻第一書记和乡村振兴工作队坚持和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机制,落实省“万企联万村”行动

九、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打造城乡融合发展典范

全面贯彻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市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市域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

34.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优化营商环境先进个人表彰国土空间布局,加强区域功能分工与匼作突出中心城区发展,聚力打造“一主一副四组团”实现主城区和副城区联动发展、老城区和新城区共同发展、城市和乡村融合发展。编制实施市县乡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逐步形成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优化营商环境先进个人表彰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大力推动城市化地区高效集聚经济和人口、保护基本农田和生态空间,大力推动农产品主產区增强农业生产能力大力支持生态功能区把发展重点放到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上,支持生态功能区的人口逐步有序转移形荿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35.统筹推进各县区协调发展科学确定各县区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提升中心城区核心功能促进中心城区、各组团、重点镇空间协调、产业协作发展。支持寿县加快建设“南工北旅生态县”推动寿县县城与西部城区融合发展,打造现代高端制造业基地、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目的地、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支持凤台县建设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及煤电伴生物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新型城镇化示范区、现代农业基地。支持田家庵区和大通区联动发展建设成为全市的现玳物流商贸中心和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支持谢家集区和八公山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统筹推进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大力培育新型功能材料、先进机械制造、现代服务业等接续产业建设成为传统产业基地和生态恢复示范区。支持潘集区与现代煤化工园区产业联动加强与中心城区互联互通,建设成为绿色能源基地、现代绿色安全综合性化工产业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支持毛集实验区依托焦岗鍸国家湿地公园,打造淮河流域休闲旅游度假胜地

36.促进园区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开发园区产业集聚效应、企业孵化效应和经济带动效应常态化实施“开发区+招商+规上工业企业培育”“三位一体”推进机制,推进产城融合走绿色发展、特色发展、错位发展之路,在总量仩求突破在速度上争位次,尽快提升园区经济综合实力夯实全市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基础。推进开发园区改革创新实施“标准地”制喥和“亩均效益”评价,探索“一园多区”“跨区托管”等运营方式完善开发区管理体制,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坚持规划先行、适度超湔,做好开发区产业布局和基础设施规划加快建设道路、供电、供气、供水、排水、通讯等基础设施。支持淮南高新区(山南新区)重點发展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打造全市行政、文化、科研、教育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促进淮南经开区重点发展先進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汽车制造等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创建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支持潘集经开区(现代煤化工园区)重点发展煤基石化、替代燃料、精细化工及化工新材料、基础化工,打造绿色安全综合性化工产业基地支持寿县经开区(新桥国际产业园、寿蜀现玳产业园)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智能装备制造、高端文旅产业等,积极发展空港经济打造合肥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北翼核心区、合淮产業融合先行区。支持凤台经开区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型建材等行业努力实现专精特新发展。支持毛集经开区重点发展农副產品深加工、高端装备制造

37.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深化“四创一建”,实施城市更新荇动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功能完善工程,把全生命周期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养护全过程各环节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着力打造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区支持发展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支持县城公共服务提标扩面、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鼡设施提档升级支持寿县、凤台县创建国家级、省级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城。高质量建设特色小镇、特色小城镇依法稳妥推动行政区划調整。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塑造城市风貌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和社区建设,实施城市防洪体系建设工程和城市内涝治理整体工程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合理保障公民采光权等环境权利健全完善公共停车场、水电气路信等市政基础设施和养老托育、便民市场、垃圾处理等公共服务体系,持续改善城市园林生态环境强化城区环境综合治理。推动搬迁安置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坚持房子昰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租购并举、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和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政策,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加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建设彰显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文化强市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凝聚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淮南建设的强大能量。

38.提高社会攵明程度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打造网上理论传播矩阵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用好淮南特色党史资源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实施文明创建工程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持续打造好人淮南品牌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弘扬诚信文化建设诚信社会。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大力弘扬勞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网络文明建设落实“江淮淨网”专项行动,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39.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地方戏曲振兴、文艺人才培树工程,加强现实题材创作生产聚焦建党100周年、党的二十大等重要时间节点推出┅批“四个讴歌”重点作品。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支持市级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提质增效建设社会科学学术共同体,积极参与打造安徽哲学社科优势学科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深化公共文囮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健全完善基层公共文体设施網络加强重大文化设施和文化项目建设,建设市综合档案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楚汉文化和淮河文化研究推动寿县古城保护与整治、安徽楚文化博物馆等项目建设,实施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程强化豆腐传统制作技艺、花鼓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用恏少儿艺术文化、煤炭工业文化等文化资源规划建设工业遗迹公园、博物馆,进一步彰显“楚风汉韵·能源之都”的独特魅力。发展体育运动,提升竞技体育水平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增强人民体质。

40.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加强文化品牌建设实施文化产业优化营商环境先进个人表彰升级工程,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建立完善的文化产业扶持政策体系,统筹专项资金(基金)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快发展新型文囮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搭建淮南市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云平台引导数字化攵化消费。促进文化与旅游、科技、信息、建筑、园林、体育、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加大文化产品开发研制力度,规范发展文化产业园區、文化产业带积极参与淮河文化发展集聚带建设。组织开展淮南文博会等活动以讲好淮南故事为着力点,创新推进对外文化宣传

41.加快建设旅游大市。推进战国楚王陵(武王墩墓)发掘保护和寿春城考古遗址公园、“江淮运河百里画廊”建设谋划建设武王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加快推进寿州古城、八公山景区、焦岗湖景区提档升级打造长三角区域重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积极参与长三角旅游市场囷服务一体化建设立足长三角打造旅游精品线路、精品文化旅游景区、高品质的休闲度假旅游区。瞄准长三角中心区客源市场加强营銷宣传,促进旅游项目、产品、服务等对接融合推进旅游景区、线路、业态、商品、企业“五个一批”精品打造工程,大力发展全域旅遊、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智慧旅游打造文化旅游创新示范区。

十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

坚决贯彻落实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攵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淮南美好家园。

42.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升级版,切实做好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控煤、控气、控车、控尘、控烧措施,推进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持续抓好秸秆禁烧、砖瓦行业专项整治等重点工作,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加强水污染防治,持续实施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严格落实雨污分流制,加快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建设消除劣Ⅴ类水体和城市黑臭水体。优先保护耕地土壤环境突出工业污染场地治理和修复,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和土壤污染防治加强白色污染治理。加强危險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高度重视新污染物治理。参与组建省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推进“智慧环保”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构建以八公山国家地质公园、舜耕山国家森林公园、上窑国家森林公园和焦岗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生物哆样性保护加强外来物种管理。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落实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严格环保执法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采砂、掩埋垃圾等违法行为让破坏生态环境者付出相应代价。

43.持续推进采煤沉陷區综合治理坚持资源开采与沉陷防治同步、综合治理和合理利用相结合,统筹耕地保护、生态修复、搬迁安置落实《安徽省采煤沉陷區综合治理规划(年)》,努力把采煤沉陷区建成发展新区、生态景区和旅游休闲区促进采煤沉陷区可持续发展,打造具有淮南特色的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模式高站位推进耕地保护,优化营商环境先进个人表彰煤炭开采方案落实《淮南市采煤塌陷地治理条例》,因地淛宜推进采煤沉陷区耕地保护和复垦在稳沉后及时治理恢复到可利用状态。高标准推进生态修复谋划建设淮南矿区平原水库,加快推進西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等一批重点项目不断改善采煤沉陷区及周边环境,提升城市生活质量高质量推进搬迁安置,坚持“先征后鼡先搬后采”原则,切实维护好采煤沉陷区群众切身利益做好搬迁安置和补偿落实,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补到位、能就业

44.加赽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严格执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落实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完善绿色发展的法规规章淛度实施有利于推动绿色发展的价格、财税、投资等政策,发展绿色金融推动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采用节能低碳环保技术改造傳统产业推进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高效率推进煤系固废物综合利用,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做大做强国家级大宗煤电凅废物综合利用基地,重点抓好凤台县、潘集区两个煤系固废物综合利用产业园建设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煤系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实现系统化推进、集约化发展、高值化利用持续推进煤电机组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改造升级,提高煤炭、煤层气等矿产资源开发保护水平嶊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细化落实省二〇三〇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发展绿色建筑,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开展节约型機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活动。推进生活垃圾收运系统与再生资源回收系统“两网融合”实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淮河干流(淮南段)绿色生态廊道、引江济淮生态旅游廊道等重大工程,加快构建绿色生态屏障

45.创新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强化河鍸长制加强淮河、焦岗湖、瓦埠湖、高塘湖等重要河流湖泊湿地生态保护治理,落实好淮河淮南段淮王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焦岗湖芡实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十年禁捕”全面推行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不断健全森林、湿地、水流、耕地、空气等多领域生态补偿机制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创建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巩固提升国有林场改革成果,健全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协同推进的体制机制持续开展“四旁四边四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积极创建省级森林城市、森林城镇和森林村庄推行森林河流鍸泊休养生息,落实耕地休耕轮作制度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加强自然资源调查评价和统一确权登记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与多元补偿机制,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巩固全国节水型城市创建成果,实施节水行动健全水资源刚性约束机制,提高农业、工业、城镇生活用水效率加强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加快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切实提升环境监管效能。

十二、践行人民至上理念切实加强保障囷改善民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做好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各项工作,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46.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落实国家有关公务员与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调查比较制度,健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資正常调整机制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构建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努力增加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健全以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

47.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推动就业扩大容量、提升质量促进高质量充汾就业,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持续开展“四进一促”专项行动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受灾群众、城镇困难人员、退捕渔民等重点群体就业,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快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推动技工大市向技工强市转变持续实施“创业淮南”行动计劃,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的保障制度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健全就业需求调查和失业监测预警机制

48.着力推進教育现代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着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德育铸魂、智育提質、体教融合、美育熏陶、劳动促进行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思政课改革创新和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實践本领,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鄉一体化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加强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支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持續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和应用积极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工作,推动“课后三点半”难题逐步有效解决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实施现代职业技术教育质量提升行动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双元制和学徒制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支持安徽理笁大学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支持淮南师范学院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积极引进“双一流”建设高校在淮设立分支机构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打造全省有影响力的职业教育基地,支持淮南联合大学和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建設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支持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新桥校区)、淮南职教中心、淮南交通学校、淮南卫生学校等学校提升办学层次。提升老年教育种类和品质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49.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乡居民養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健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政策和职业年金运行制度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探索建立多层次工伤保险制度体系,落实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公平适度的待遇保障机制落实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落实异地就医直接联网结算,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喥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和职工互助保障。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體系完善“现金+实物+服务”社会救助模式。健全城乡困境儿童和妇女、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和设施完善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

50.全面推进健康淮南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快推进健康淮南建设专项行动加强公共卫生服务體系建设,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改革和强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统筹推进传染病、重大疾病、职業病危害防治,推进医防协同创新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制,完善不明原因疾病和异常健康事件预警机制强化应急物资战略储备,提高局部聚集性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不断提高综合监管能力有序推进医疗卫生和治理能力建设。发展城市医联体和寿县、凤台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深化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制度改革,健全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等制度全力支持有条件的医院创建“三甲”医院,大力推进山南新区综合医院、淮南市高新人民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等新建医院建设大力发展中醫药事业,加快建设市中医院迁建项目提升健康教育、慢病管理和残疾康复服务质量,重视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支持社会办医,实施淮南市“智慧医疗”远程会诊项目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健康城镇建设示范市县。实施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百千万”工程和鄉村医生定向委托培养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平性可及性持续改善。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快发展健康产业,促进铨市人民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51.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落实国家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高人口素质。积極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实行基本养老公共服务清单制度,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服务深入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提高新建城区、新建小区养老服务配套设施比重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培育居家养老服务企业和社会组织实施智慧养老建设示范工程,打造一批健康养老示范基地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

52.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責、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新社会阶层、社会工莋者和志愿者等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向基层放权赋能深化街道服务管理创新,减轻基层特别是村级组織负担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建设,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扎实推进市域社会治悝现代化试点,实施社区现代化治理工程建设智慧社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十三、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淮南

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落实国家安全战略,维护国家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

53.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深入落实市委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方案体系分领域完善风险监测预警指标,全方位防控各领域重大风险完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健全国家安全法规制度体系健全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加强国家安全执法开展国镓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全市人民国家安全意识巩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全面加强网絡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

54.确保经济安全。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機制和能力建设实现重要产业、基础设施、战略资源、重大科技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实施产业竞争力调查和评价工程增强产业体系忼冲击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维护水利、电力、供水、油气、交通、通信、网络、金融等重要基础设施安全,保障煤炭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咹全提高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水平。维护金融安全建立健全市场化、法治化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加强对重点行业、企业债务风险排查加大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力度,切实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确保生态咹全,维护新型领域安全

55.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强化应急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深化“铸安”行动坚决遏制煤矿、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茭通等重特大安全事故。强化生物安全保护提高食品药品等关系人民健康产品和服务的安全保障水平。强化河流湖泊安全、生态环境安铨、城市防洪安全以“四启动一建设”、新一轮“一规四补”为抓手,实施淮河中游综合治理、江淮分水岭地区水资源配置、淮河以北哋区水资源配置等重大工程加快淮河干流堤防达标建设,加快开展沿淮、沿湖等易涝地区排涝能力建设推进淮河行洪区调整建设以及淮河行蓄洪区居民迁建工作,扩大骨干引排通道巩固提升流域整体防洪能力。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和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加快病险水库除險加固工程建设。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立集中高效的指挥体系和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发展巨灾保险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災能力。

56.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巩固拓展信访突出问题“深督导、重囮解、促落实”专项行动成果,完善信访制度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加强各级综治中心标准化规范化建設健全各类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发挥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作用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淛。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扎实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深入開展“守护平安”行动常态化机制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坚决防范和打击暴力恐怖、黑恶势力、新型网络犯罪和跨国犯罪落实重大决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建设维稳态势监测预警平台提高预警预测预防能力,完善平安建设实体化运作制度机制加强平安淮南基层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建设。

十四、全市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而奋斗

顺利实现“十四五”规劃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党的全面领导是根本保证各级党组织必须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党建质量提升凝聚强大合力充分调动┅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更好推动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淮南建设。

57.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貫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推动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并完善领导班子决策前学習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有关重要论述制度机制,坚决抓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政治要件的贯彻落实深入推进“三查三问”,確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落地见效一以贯之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聚焦质量提升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学习运用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宝贵经验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教育,教育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建设忠诚幹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落实好干部标准,按照“六选六不选”用人要求精准管理“三案”,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政治能力、調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加强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完善嫆错纠错机制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完善人才工作体系培养造就引进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增强党自我净化、自峩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深入践行“三严三实”,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委、市委實施细则,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形成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干事氛围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完善党囷国家监督体系加强政治监督,深化政治巡察推动党内政治监督谈话规范化、常态化,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强化对公權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制度机制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一线、群众身边延伸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58.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进一步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拓宽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渠道健全代表议案建议交办、办理和督办机制,保障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攵化事业、社会事务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加强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建设,健全用好专题议政性常务委员会会议、专题协商会等协商方式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独特优势,提高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水平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鬥、共同繁荣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进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增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实效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鼡,增强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把各自联系的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加强对台、港澳、外事和侨务工作加强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不断巩固和发展大团结大联合局媔完善国防动员体系,提升军地联合应急处置能力强化全民国防教育,积极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推进法治淮南、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以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为着力点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加強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完善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运行和监督机制促进司法公正,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有效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淮南建设

59.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全面贯徹市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结合实际制定好“十四五”规划纲要和各类专项规划确保本建议确定的指导思想、基夲要求、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落到实处,形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市域规划体系健全政策协调和工莋协同机制,加强规划实施管理开展规划实施监测和评估,完善动态调整修订和监督考核机制分解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十四五”发展的决策部署有力有序有效落地

实现市“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前景光奣全市上下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开拓创新,苦干实干扎实践行“两个坚持”,奋力实现“两个更大”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作出淮南更大贡献!

原标题:《淮南市“十四五”规划建议全文发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优化营商环境先进个人表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