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图中红框内填出 宫城和皇城 皇城 京城 钟楼 鼓楼 永定门

夜行龙脉,让你彻底爱上京城的韵律!_面包猎人-爱微帮
&& &&& 夜行龙脉,让你彻底爱上京城的韵律!
送!福!利!现在起-日23:59期间微信下单购买城市猎人产品的面粉们,输入以下优惠码:mianbaoyouhui(“面包优惠”全拼,可长按复制)即可立减6.6元,仅限本周使用哦~古代北京城市建设中最突出的成就,是北京以宫城为中心的向心式格局和自永定门到钟楼长7.8公里的城市中轴线,也被成为皇城古都的龙脉。梁思成曾赞 “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线为依据的;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伸、一贯到底的规模”。京城龙脉呈现出的建筑、风水、美学的韵味渐渐被掩埋在钢筋铁骨、车水马龙的现代气息下堂皇大气的古都气韵唯有在人潮褪去的夜间才得以在这条线上有完整的展现和城市猎人一起夜行龙脉穿梭在北京的夜色与光影中探秘这里的故事和秘辛。活动:夜行龙脉,让你爱上北京的韵律可预订的时间:4.21 &4.30& 5.5体验地点:北京前门至鼓楼价格:99亮点:全程配备滑板车、头盔、摄影马甲、单耳耳机等专业体验设备 & 好玩儿的任务和有趣的多感官互动参与讲解。活动过程:1.行程伊始——一次与众不同的出发邂逅在夕阳晚霞氤氲下更赋老城浓浓怀旧氛围的前门,分发备品及破冰游戏后,前往天安门。2.入夜——午门情节&北长街古迹探奇午门掌故,再现“龙穴”那些事儿;现场浪漫的小提琴与传统中国传统情结的碰撞。更贴近更深入的融入京城最纯朴最具风雨的角落,关于游戏的内容先卖个关子(笑~)。3.奇遇——万宁桥与地外大街在元代古桥来一次文物保护的讨论;什刹海的繁华躁动才刚刚开始,在这里来一场现代与复古相结合的主题摄影吧~4.夜色静谧——在钟鼓楼纪念短暂告别了喧嚣的一刻,夜晚格外安静的钟鼓楼只属于我们。观看龙脉变迁延时摄影,让帝都的变迁再次激荡内心。在这里,各组根据路上的PK情况,选出获胜队,会颁发奖品啦~推荐面包君近期精彩文章(点击图片查看文章)注:下单过程中如遇问题,可添加面包君微信&mianbaojun1&或拨打客服电话&400 点击“阅读原文”或者菜单栏“城会玩”,更多精彩活动等你发现!
点击展开全文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可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面包猎人是提供个性化生活方式和娱乐服务的社交平台,帮助人们探索城市,发现精彩,享受的新奇玩法,让平凡的生活不再平凡。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发送邮件到 bang@ 或联系QQ ,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从永定门起到钟鼓楼止的北京南北中轴线上的所有建筑_百度知道
从永定门起到钟鼓楼止的北京南北中轴线上的所有建筑
包括已被拆除的和现今保留的所有建筑
提问者采纳
东直门─西直门。 可以吗、乾清门、天安门、坤宁门、中和殿,但北部偏斜的中轴线被矫正过来,在原中华门的位置建造了毛主席纪念堂、午门、正阳门箭楼、东三座门─西三座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民国时改为中华门,钟楼、交泰殿、万宁桥、崇文门─宣武门、寿皇门、中和殿、乾清宫,在前门附近的河里发现了石马(地支午马),正阳门城楼、坤宁宫、保和殿、绮望楼。   1976年毛泽东逝世之后,东西两侧则是基本对称的人民大会堂(西侧)、乾清宫,据说这是北京中轴线(子午线)的标志物、北上门)。中国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曾经说、中国国家博物馆(东侧)(原为中国革命博物馆及中国历史博物馆)、绮望楼,2005年重建)。   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建筑从南往北依次为。广场中央建造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永定门城楼(1957年拆除、东华门─西华门、鼓楼、顺贞门、地安门、端门。   从北往南依次为、太和门、正阳门(前门)箭楼,1954年拆除)、长安右门。”   故宫的建筑多数东西对称、鼓楼和钟楼、寿皇门,北京拆除了长安左门,使得天安门广场扩大到现在的规模,北京拆除了中华门、景山门、景山(寿皇殿,1954年、寿皇殿、乾清门。   从这条中轴线的南端永定门起、正阳门城楼、安定门─德胜门以中轴线为轴对称分布、中华门(明称大明门、御花园、万宁桥。   1952年、万春亭。   人们在后门桥的河泥里发现了石老鼠(地支子鼠)。 1949年以后  改造天安门广场   1949年开国大典上使用的旗杆即在中轴线上,清称大清门。太和殿等主要建筑坐落在中轴线上、保和殿:北京的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顺贞门、太和门、钦安殿、端门、太和殿、太庙─社稷坛、坤宁宫、东便门─西便门,永定门箭楼(1957年拆除)、地安门(1954年拆除)、坤宁门、中华门、正阳桥坊,就有天坛─先农坛、永定门城楼和永定门箭楼、天桥、神武门、北上门(1956年拆除)、天安门、午门)、御花园、万春亭、交泰殿、钦安殿、景山门、故宫(神武门明清  除西直门以北城墙的一角外、太和殿、正阳桥坊(五牌楼)、天桥(1934年拆除),明清北京城基本按元代的中轴线对称(从卫星地图上看北京故宫可以明显发现其西斜)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寿皇门、太和门。  从北往南依次为,北京拆除了中华门、寿皇殿、鼓楼、故宫(神武门、钦安殿、万宁桥、交泰殿、永定门城楼和永定门箭楼;元代  在元代,清称大清门、万春亭、万宁桥、地安门(1954年拆除);明清  永定门箭楼(1957年拆除),南边正门丽正门即在中轴线上、保和殿,毛泽东逝世之后、交泰殿,开国大典上使用的旗杆即在中轴线上、万春亭,广场中央建造了人民英雄纪念碑  1976年、顺贞门  永定门起到钟鼓楼止的北京南北中轴线上的建筑(包括已被拆除的)&nbsp、鼓楼和钟楼、端门、正阳桥坊(五牌楼),钟楼、神武门、天桥,在原中华门的位置建造了毛主席纪念堂&nbsp。  1954年、乾清门、天安门;1949年以后  改造天安门广场  1949年、天桥(1934年拆除),也是左右对称的&nbsp、坤宁门、绮望楼、北上门(1956年拆除)、午门)、景山门、中华门(明称大明门。  太和殿等主要建筑坐落在中轴线上&nbsp、端门、午门、寿皇门,民国时改为中华门、正阳桥坊、正阳门(前门)箭楼、正阳门箭楼。皇城坐落在中轴线上、绮望楼;以上资料来源、太和门、保和殿、中华门、坤宁门、太和殿,2005年重建)、天安门、景山(寿皇殿、乾清门、钦安殿、太和殿、中和殿、乾清宫、永定门城楼(1957年拆除、御花园、坤宁宫、御花园、乾清宫、景山门、坤宁宫、北上门)、正阳门城楼、顺贞门,正阳门城楼、中和殿,1954年拆除),元大都城墙即为左右对称、地安门
为您推荐:
中轴线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京城的历史遗迹遍布全城,每一处留存下来的古迹,不仅是国人的财富,更是人类文明历史进程的重要部分。而咱京城却有这么一个“古迹”,低调的藏在众多古建筑和现代建筑之间,她是什么呢?她——北京中轴线。梁思辰先生曾说,她是北京城的“脊梁”!前后起伏、左右对称,体形或空间分配都以她为依据。有了这根“脊梁骨”,老北京城才能方方正正、四平八稳,才能顶天立地,施仁义于天下。北京中轴线南起永定门中心点,向北经过正阳门、天安门、午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神武门、景山万春亭、鼓楼,最后直抵达钟楼的中心点,全长7.86公里。这条中轴线串联着四重城,即外城、内城、皇城和紫禁城。北京旧城以这条中轴线为中心,形成了东西对称的格局。这么一条老京城的“大动脉”,早从2011年起,就正式启动申遗活动。至今为止,已经有了六个年头。这一次,我们北京市政府,也将“北京中轴线”的申遗列入了2016年工作计划。那为什么,这条贯穿着北京城历史印记的“北京中轴线”申遗了六个年头却没有申遗下来呢?那么我们一起看看已经申遗成功的“北京七大世界文化遗产”北京七大世界文化遗产: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故宫长城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大运河目前,北京是全国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省市。如果“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那咱们京城可就有了八个世界文化遗产。但从2011年起直到今年已经有了六个年头,却迟迟没有申遗下来,小北表示不服气啊!与已经申遗成功的文化遗产相比:论历史:“北京中轴线”从元朝开始就已经存在,距今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论文化:我们中国自古便以世界中央自居,而“中轴线”的建城设计刚好符合我们华夏文明五千多年的“世界中心“的思想文化;论背景:古代北京城建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北京以宫城为中心的向心式格局和自永定门到钟楼长7.8公里的城市中轴线,这是世界城市建设历史上最杰出的城市设计范例之一。不管是从历史、文化,还是从背景来看,“北京中轴线”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热门啊。但回头看看咱们的“邻居”韩国,他们的“端午祭”早就已经申遗成功了(我国端午节依旧可以进行申遗,请诸位看官自行询问度娘后再喷咱的老邻居哦!),那咱“北京中轴线”在2016年怎么可能申遗不成功呢?下面就跟着小北一起去了解这条贯穿我们京城的中轴线吧!中轴线的前世与今生早在850年前的1153年,北京被金朝皇帝命名为金中都(位置大概在现今的广安门),掀开了她辉煌的都城史。1206年,骁勇的成吉思汗三次攻打中都,后来忽必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元大都。自忽必烈至最后一位元顺帝的元朝君主,都在北京办公和生活。自元代始,至清朝亡,33代皇帝皆如此。现存的北京中轴线,是当年建造元大都的时候就确定下来的,后来历经明清两代都城未曾改变。当年的元朝重臣刘秉忠在规划设计元大都时,首先就确定了中轴线的位置。如今,在这条中轴线上,不仅还保留着众多元、明、清留下来的古建筑,还增加了很多拥有现代化元素的建筑,真真正正成为了古韵与现代气质完美结合的一条“文化线”。至今,老北京中轴线,已走过近600多年的沧桑岁月了。她以世界最高贵的美,最独特的气质,最无与伦比的雍容,征服了世界人民。于老北京人来说,中轴线不仅是地理位置,而且是根植于血液中的成长记忆。有些跑偏的中轴线请大家仔细看一看这幅图,是不是有点颠覆了你对中轴线的看法。咱京城的中轴线怎么会跑偏了呢?难道,就因为小沈阳上了春晚么?中轴线并没有与子午线重合,它偏离了2度十几分,我们如果用肉眼是看不出来的。那究竟是谁这么大胆,竟敢“欺君罔上”!京城里的中轴线几百年来都是沿用元大都时的中轴线。所以就有人猜测,难道是当时担任“监筑”的忽必烈的宠臣汉人刘秉忠和他的学生郭守敬故意弄偏的,以此反抗元朝的统治?这种说法只能是我们的一种猜测而已,根本就是站不住脚的。而真相就是...忽必烈有意而为之。学者发现,如果将中轴线继续往北延伸,延长线直指距离北京270多公里的古开平,就是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的兆奈曼苏默,这里是元上都遗址所在地。当年忽必烈就是从这里迁都到元大都(今北京)的。而事实上,忽必烈实行“两都巡幸制”:冬天在元大都办公,元大都就是所谓的“冬都”;夏天在元上都办公,元上都即是“夏都”。所以中轴线偏离很有可能是忽必烈有意为之,为体现上都和大都的两都统一,而采用上都和大都的连线作为大都中轴线的基准线!如此看来,历史上把北京作为都城的33位“真命天子”,也许除了忽必烈等人外,怕是都不知道自己的龙椅坐“歪”了。跟着“中轴线”去看北京从元朝起,咱北京的名胜古迹及现代建筑很多都是沿着这条中轴线而建的,那我们就跟着“中轴线”一起,去探访一下我们的北京城。永定门永定门是当年北京外城的南大门,也是从南部出入京城的通衢要道。始建于1553年明嘉靖时期,共跨越了明、清两代。永定门于1957年被拆除,现存城楼为2004年重建,重建后的永定门城楼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北京“城市标志性建筑”,见证着北京城市历史的变迁。前门前门位于天安门广场南缘,前门大街北端,始建于明永乐十七年,原名丽正门,后改称正阳门。北起正阳门箭楼,南至天桥路口,与天桥南大街相连,当年曾是皇帝出城去往天坛、山川坛(先农坛)的御路。古老繁华的前门大街,距今已有570余年的历史,素有“天街”之称。天安门天安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最初名叫“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是紫禁城的正门。清朝顺治八年更名为天安门,既包含了皇帝是替天行使权力、理应万世至尊的意旨;又寓有“外安内和、长治久安”的含义。故宫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景山景山原为元、明、清三代的皇家御苑。景山高耸峻拔,树木蓊郁,风光壮丽,为北京城内登高远眺,观览全城景致的最佳之处。为了保护皇宫也用作瞭望哨所,景山东麓,原有一株向东倾斜的低矮老槐树,是当年明崇祯朱由检自缢的地方。钟鼓楼钟鼓楼在地安门外大街北端,是一组古建筑,原来是元、明、清代都城的报时中心。两楼前后纵置,气势雄伟,巍峨壮观,在城市钟鼓楼的建制史上,北京钟鼓楼规模最大,形制最高,是留存至今最重要的古代标志性建筑。每到年节,依然能听到宏厚有力的钟鼓声,成为京城著名的一景。鸟巢、水立方在北京申奥成功后,中轴线向北延长,成为奥林匹克公园的轴线,国家体育场“鸟巢”和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这两个一圆一方的建筑,分别在中轴线的一左一右,体现了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思想。带你穿越去看中轴线(清末时期的北京中轴线)1932年2月时的北京(当时叫北平)中轴线。那时天安门前不是广场,而是街心花园。近处是前门,远处是天安门。那时前门两侧的城墙还完好无损。1932年2月时的天安门。今日天安门广场的位置当时是街心花园。1932年2月时的天安门,当时天安门城楼中央悬挂的是蒋介石的画像。(民国时期的北京中轴线)(民国时期的北京中轴线)(清朝时期的大清门)大名门、大清门、中华门其实是同一座门,只是根据不同时代冠以不同的名称而已。原址在今日前门的正阳门北侧、毛泽东纪念堂一带。大明门始建于明代,为明清两代皇城第一门。初称“大明门”,顺治六年(1644年)改称“大清门”,民国(1912年)改为“中华门”。1954年扩建天安门广场时被拆除。清末时期,天安门至大清门之间是广场,但很小。大清门至前门之间是花坛。1902年,光绪慈禧回銮,刚进前门正阳门要进大清门时的照片。(今日的北京中轴线)串联了京城几百年的历史痕迹蕴含着老北京的传统文化这被政府列为工作计划的申遗项目一定会打动世界文化遗产大会的让我们祝福并拭目以待整理:庄文越 图:俞升昇大家都在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账号提交,由微信啦收录,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090405穿越北京之中轴线永定门-鼓楼桥-雍和宫
  早计划了这条线路,但没有想到会把时间安排在这个假日,满街的人流啊,曾有导游告诉我:其实最好的风景是人,走完了感触真是多多。
  基本线路:永定门--永定门内大街--前门大街--左边的忘记了是不是前门东街--天安门广场--南安街--北安街--景山前街--景山西街--右转景山公园后面有个小街道--地安门内大街--地安门外大街--鼓楼西大街--鼓楼大街--鼓楼桥(原计划走鼓楼外大街,1是不知道安华桥地铁有没有,2是安华桥到奥体已经走过,所以临时决定去看看雍和宫)--安定门西大街--钟楼北桥--二环城市公园--雍和宫--国子监(孔庙)--雍和宫地铁站。
  时间;早上8点开始从永定门开始走,11点到达鼓楼桥,之后是二环城市公园和雍和宫、国子监(孔庙)的溜达,下去13点准时坐地铁回。
  行程;估计不会少于25公里,因为路途我经常参观,所以走路不是很快。
  迎着春日早上第一屡霞光,快乐出发。
威武大气的永定门
  永定门位于北京,城楼形制一如内城,重檐歇山三滴水楼阁式建筑,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顶,面阔五间,通宽24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0.50米;楼连台通高26米。瓮城呈方形,两外角为圆弧形,东西宽42米,南北长36米,瓮城墙顶宽6米。箭楼规制与城楼差距较大,不甚协调;单檐歇山式灰筒瓦顶;面阔三间,宽12.8米,进深一间6.70米,高8米,连城台通高15.85米;南、东、西三面各辟箭窗二层,南面每层七孔,东西每层3孔;北铡楼门为过木式方门;箭楼下城台正中对首城楼门洞辟一券洞门
[编辑本段]修建历史
  1957年被全部拆除,2004年重建。北京人都知道,老北京城分为内城、外城,原有“内九外七”共16座城门。但是自从民国时期开始拆除部分城门、解放初期为了改善道路交通又拆除大部分城门以来,北京内城原有的9座城门,只余正阳门城楼、箭楼、德胜门箭楼,北京外城原有的7座城门,则无一遗存。
  ■明永乐十八年建成的北京城,平面轮廓呈正方形,只有9座城门
  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初二,明太祖朱元璋派遣的大将军徐达攻占元大都,将元大都改称为“北平府”。为了缩短防线,以防元朝残余势力反扑,徐达下令将大都北面的城墙向南退后5里,在今德胜门、安定门一线重建。
  明永乐元年(1403年),在南京称帝的永乐皇帝朱棣下令将自己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升格为“北京”。此为北京得名之始。永乐四年,朱棣下令在北京兴建皇宫,整修城墙,预备迁都。永乐十七年,为扩展皇宫前方的空间,将原在长安街一线的南面城墙南移2里,在正阳门一线重建。
  永乐十九年(1421年)元旦,朱棣宣布正式迁都至北京。这时的北京城,平面轮廓呈正方形,只有9座城门。城市中轴线南起正阳门,贯穿皇宫,北抵钟楼。
  明初国势强盛,永乐皇帝对蒙古部族采取攻势,曾五次率军北征,问题尚不凸显。后来明朝实力衰落,多次被蒙古军队兵临城下,至嘉靖年间,遂有官员建议在北京城外围增建一圈周长约80里的外城,以策安全。因资金不足,由严嵩建议改变了设计方案。
  增建外城工程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开始,由于当时南郊(正阳门外)比较繁华,又有皇家祭坛天坛和先农坛,所以外城先由南线筑起。但是开工不久,就因资金不足,难以为继。这也反映出统治者的昏庸和低能,以致未能及早妥为筹措。无奈之中,嘉靖皇帝派内阁首辅严嵩去想办法。
  严嵩去工程现场溜达了一圈,还真想出一条虽不高明但可以对付的“妙计”,即只筑南线城墙,其他三面待日后有钱时再说。南线城墙长度,也由原计划的20里缩减为13里,其东、西两端,向北弯折,与内城的东南、西南两座角楼会合。但是嘉靖君臣没有料到,所谓“日后再说”,直至明亡再也未被说起。
  ■明嘉靖四十三年北京外城建成,正门命名为“永定门”,寓意“永远安定”
  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北京外城建成,总长28里,开有7座城门。因增建外城的动因,是为了加强北京的安全,所以城门命名多带有追求“安定”、“安宁”的色彩,如“左安门”、“右安门”、“广宁门”(清代为避道光皇帝旻宁名讳改称“广安门”)。外城正门“永定门”,就是寄寓“永远安定”之意。
  外城建成之后,北京城的中轴线由正阳门延伸至永定门,北距钟楼长达16里。
  由于外城只建了南面部分,所以此后的北京城平面轮廓就形成了“凸”字形。而且“外城”之称名不副实,它并不在内城的外面,而是在内城的南面,所以北京的外城又称“南城”。清代沿用此种格局未变,只是对城门和城墙进行过多次修葺。现在北京市的二环路和南二环路,就是沿这个“凸”字形的轮廓线修建的。
  ■复建后的永定门,其石匾是仿照明代石匾原样雕制的
  1644年,满清建都北京之后,曾将北京各城门上用汉文题写的明代匾额撤下,改用满、汉两种文字题写的匾额。辛亥革命推翻清朝之后,民国初期的内务部总长朱启钤请杭州名士邵章先生为北京各城门重新题写了汉文名称,并制成永定门石匾镶嵌。成书于1931年的《燕都丛考》记述,“今日各门之额,皆邵君之书也。”随着北京城门的陆续拆除,邵章先生题写的匾额大多失落无存,只有正阳门箭楼的门洞上方仍嵌有一块。而明代城门的匾额原件,更是如凤毛麟角,难得一见。
  2003年,在先农坛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门口的一株古柏树下,发现了明代原配的永定门石匾。此事日的《北京青年报》曾有报道。这块石匾,长2米,高0.78米,厚0.28米,楷书的“永定门”三字沉雄苍劲,保存完好,是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始建永定门时的原件。如今复建的永定门,门洞上方所嵌石匾的“永定门”三字,就是仿照这块石匾雕刻的。
  ■复建后的永定门,老城砖失而复得
  三台山危险品仓库建于一九五四年。建成后正赶上拆除永定门,城砖就拿来修了仓库的围墙。这些嘉靖年间制造的老城砖在近半个世纪后又运回来了,重新砌在永定门的城墙上。
永定门和前门之间的广场非常开阔,已经成为百姓休闲活动的场所
中轴线的碑刻,照相的时候不小心把自己也照进去了啊。今天走的线路开始的
东是天坛,西是先农坛,俺没有年票,进不了天坛公园,做驴子的不能干买票的事情,拍个照片解搀吧
天桥杂技剧场。北京的天桥,曾为明清两代天子所用,故名“天桥”。老北京人都知道,天桥出杂技,那是北京的杂技之乡。好多知名的杂技艺人和他们的绝活都出自天桥。
牛哄哄的德云社,地址也牛,牛的如郭德刚的脖子一样从来都是直挺挺的。
珠市口教堂,肃穆庄重。
北京珠市口教堂位于北京市广安大街和前门外大街两条繁华路段的接合处,始建于1904年,是1900年以后美国卫理公会开设的八座教堂的第一座。与其他教堂不同的是,珠市口堂从建堂一开始就有中国牧师主持。1921年该堂进行了扩建,基本形成了今天珠市口教堂三层的建筑格局。
2002年6月,珠市口教堂进行了第三次大规模加固、维修。修复后的教堂,安装了闭路电视,信徒可同时观看牧师在二层主堂进行的礼拜活动。珠市口教堂是北京南城唯一一座具有简易哥特式风格外貌的基督教堂。
正在整修的前门大街。工匠一边干活一边听着河南豫剧《花木兰》,不出意外,这些是河南林县的工匠,在北京建筑市场,有10万的林县工匠在建设,口碑很好,前门是什么工地,没有2下子是不可能请他们的。
大栅栏,这个栅栏为什么念SHILAN?曾经的辉煌,多少百年老店,多少历史沉淀,没有尘封,并在重铸辉煌。大栅栏是北京最古老、最著名且又别具一格的古老街市和繁华的商业闹市区,在1.2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保存着大量原汁原味的古老建筑。这些古老的建筑和发生在它们中间的“城南旧事”,都是古都北京重要的人文瑰宝和文化资源。
  大栅栏处在古老北京中心地段,是南中轴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就是一个繁华的商业区。大栅栏已有580年的历史。这条街的由来,要追溯到明代孝宗弘治元年。当时,北京有“霄禁”,为了防止盗贼隐藏在大街小巷之内,由朝迁批准,在北京很多街巷道口,建立了木栅栏。据清代《钦定令典事例》中记载,雍正七年批准的外城栅栏440座,乾隆18年批准的内城栅栏1919座,皇城内栏196座。大栅栏原是廊房四条,因为这条胡同的栅栏制作出色,保留长久,而且又大一些而逐渐为京城所瞩目,所以,大栅栏就成为这条胡同的名称了。
  大栅栏位于天安门广场以南,前门大街西侧,从东口至西口全长275米。自明朝永乐18年(1420年)以来,经过500多年的沿革,逐渐发展成为店铺林立的商业街了。现在,在这条街上,分布着11个行业的36家商店,平均客流量15-16人,节假日20多万人。国内提起北京前门大栅栏几乎无人不晓,就是在国际上也很有名气,可以说是闻名遐迩。在历史上,虽有沉浮,但这条古老的商业街之所以能经受580多年的历史风雨而不败,自有它独特的地方。老北京有句顺口溜叫“看玩意上天桥,买东西到大栅栏。”“头顶马聚元,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说的都是早年间大栅栏的地位和繁华景象。
  如今,除了喧嚣一切都已改变,大栅栏在清除了封建糟粕后,出现的是一片商业街的景象,除了旧址老房的北京丝绸商店、瑞蚨祥绸布店、内联升鞋店、六必居酱菜店、荣宝斋文房四宝还徐徐透出百年的光泽之外,同仁堂、张一元茶庄、长春堂、月盛斋熟肉店都已经门庭更新了;诸多外来的风味饮食也各据一方,形成了新型的饮食文化特色。
[编辑本段]大栅栏历史
  大栅栏大栅栏在北京历史上是繁华的商业娱乐中心,过去人们以“京师之精华尽在于此,热闹繁华,亦莫过于此”的美誉来称赞大栅栏。
  “大栅栏”最初并不称此名,而是叫廊房四条,附近还有廊房头、二、三条。在《明北京城图》上标的就是“廊房四条”,而到了《乾隆京城全图》的时候,上面标的名称才改成了“大栅栏”。
  大栅栏的设置在明代就有了,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就下令在北京城内大街曲巷设立栅栏,并派士兵把守,以防盗贼。
  到了清代,这里已成为主要的商业中心,因为买卖多,为了能够有效地防止盗贼,栅栏建得比其他地方都大,也都好看,所以才叫“大栅栏”。
  大栅栏成了商业中心以后,一些著名的老字号相继开设于此。
  明代即有已开业的六必居酱园;清代康熙年间开业的著名国药店同仁堂;嘉庆年间开业的马聚元帽店、内联升鞋店,以及后来拥有四个门面的八大祥之一——瑞蚨祥绸缎皮货庄等。
  吃喝有长盛魁干果店、张一元文记茶庄、厚德福饭庄、全聚德等;娱乐则有庆乐园、三庆园、广德楼等。这里还有民国初年开业的北京第一家电影院——大观楼电影院。中国首部电影《定军山》就是在这里上映的。
  大栅栏街区至今保存着明末清初的“三纵九横”的格局,“三纵”指的是煤市街、珠宝市街以及粮食店街;“九横”指的是大栅栏的九条东西向的胡同。
前门大街上,百年风流璀璨明珠全聚德。
曾经作为解放军进城入口的正阳门,即前门。
前门是正阳门的俗称,包括箭楼和城楼,原由瓮城墙连为一体,后因修路分割成了两个部分。但一般人们也把大栅栏那个地方叫做前门,所以说严格意义上来说,前门的概念是一个区域,范围是正阳门和它前面的珠宝市、大栅栏等区域。
  前门大街是北京著名的商业街之一,位于北京的中轴线上,北起正刚门箭楼,南至天桥路口,与天桥南大街相连,当年曾是皇帝出城去往天坛、山川坛的御路。
  前门商业街发源于明代。明代北京突破了元代“前朝后市”的定制,在正刚门周围以及南至鲜鱼口、廊房胡同一带形成大商业区。清朝前期,这里山现大量:工匠作坊、茶楼和戏园,形成专门街市。到了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大量洋货涌如北京,京奉铁路、京汉铁路开通,往前门设立东西两个火车站,前门商业盛极一时。
[编辑本段]前门历史
  正阳门箭楼始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建筑形式为砖砌堡垒式,城台高12米,门洞为五伏五券拱券式,开在城台正中,是内城九门中唯一箭楼开门洞的城门,专走龙车凤辇。箭楼为重檐歇山顶、灰筒瓦绿琉璃剪边。上下共四层,东、南、西三面开箭窗94个,供对外射箭用。箭楼四阔七间,宽62米,北出抱厦五间,宽42米,楼高24米,门两重,前为前门历史吊落式闸门(即千斤闸),后为对开铁叶大门。
  明、清时期正阳门城楼与箭楼之间原有一个巨大的瓮城,南端呈弧形抹角,箭楼坐落在顶端,瓮城南北长108米,东西宽88米,内有空场,四向均有门。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箭楼两度失火被毁。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箭楼被焚毁。1901年开始修缮箭楼,1906年竣工。1915年为改善内、外城交通,政府委托德国人罗思凯格尔改建正阳门箭楼,添建水泥平座护栏和箭窗的弧形遮檐,月墙断面增添西洋图案花饰,1916年竣工。改建后,正阳门瓮城月墙及东西闸门被拆除。
  正阳门箭楼从它建成那天起,一直是老北京的象征。1915年改建后,更成了北京人游览的场所。1928年辟为国货陈列所,30年代增设电影院,1949年艺人魏喜奎等组织大众游艺社在箭楼演出。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曾在此举行盛大的入城式。
  正阳门箭楼曾多次修葺,1976年唐山地震,箭楼严重受损,北京市文物主管部门对箭楼进行全面大修。1989年北京市正阳门管理处集资160万元,将正阳门箭楼修饰一新,日正式对游人开放。
[编辑本段]前门特色
  大栅栏
  大栅栏是前门商业区的中心,泛指大栅栏街、廊房头条、粮食店街和煤市街。明清时期入夜实行宵禁,在街头巷尾设置栅栏,昼开夜闭,大栅栏因此得名。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前门人栅栏集中了绸布店、药店、鞋店、餐馆等数百家店铺和戏院。廊房头条、廊房二条曾是珠宝玉器市场;珠宝市街集中了二十九家官炉房,熔铸银元宝;钱市胡同、施家胡同、西沿河一带开设了许多钱市利银号;而王广福斜街、陕西巷等八条胡同则是妓院集中的地方,俗称“八大胡同”。到1928年前门商业区开始走下坡路之前,大栅栏一带一直是老北京的商贾繁华之地,许多著名的老字号就发源于此,比如全聚德烤鸭店、瑞蚨祥绸布店、同仁堂药铺、六必居酱菜园等,直到今天仍然长盛不衰。
  前门情思大碗茶
  老北京的茶馆分为四种:书、酒、清、野。这四种茶馆,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讲究。书茶馆以说书为主,客人一边喝茶,一边听说书先生讲述各种稗官野史、演义传奇。注意了,这听说书可是要收费的。酒茶馆又叫茶酒馆,顾名思义就是既可喝茶,又能饮酒,另备有下酒小菜。清茶馆则主要是为买卖人聚会谈生意提供场所。相比之下,野茶馆就平易近人得多了,大树下搭个凉棚,支起几张桌椅板凳即可,多设于郊区野外,供游人过客歇脚、纳凉、饮茶之用。
  老北京的茶馆数清末民初时最为兴盛。大多是门面三五间,前设柜台,后设大灶,中间放一个高五六尺、直径三尺的红铜大搬壶,两边都有壶嘴,悬于梁下,随到随喝。茶馆内设有演出舞台,表演各种曲艺戏曲。
  前门火车站
  北京人俗称的前门老火车站,它真正的名字叫“正阳门东车站”,只要到过天安门广场的人可能都曾从它门前经过。该建筑位于天安门广场东南角,为欧式建筑,始建于1901年(光绪27年),落成于1906年,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
  建成后,前门老火车站成了当时全国最大的火车站,车站站房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站内三座站台,长度377米,候车室总面积达1500平方米,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交通枢纽。此后,该建筑经历了从清末民初、北洋政府、日伪统治、国民党统治到新中国成立的不同历史阶段,站名从正阳门东站、前门站、北平站、北平东站到北京站,经历多次演变,至日,新北京站开通运营,这座建筑完成了它作为铁路车站的历史使命。
  上世纪60年代初,老车站首先被改造成铁道部的科技馆,不久之后又被收归北京铁路局,改建成北京铁路工人文化宫,候车室则被改造成剧场使用多年。直至上世纪90年代,建成老车站商城。
  北京市人民政府日公布,“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旧址”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车站”现为“北京铁路博物馆”。
[编辑本段]前门大街
  前门大街北起前门月亮湾,南至珠市口,全长840米。是北京中轴线最重要的地段,也是古都风貌保护的核心地区。明成祖迁都北京以来,前门大街就是皇帝去天坛、先农坛祭祀的必经御道。在这次修缮中,前门大街也恢复了这一历史风貌。
  在大栅栏街上共有商店四十余家,其中有不少是驰名京华的老字号,如以自制丸、散、膏、丹闻名全国的乐家同仁堂药店、过去专为王公贵族做朝帽缎靴的东升帽店、以及内联升鞋店、长和厚绒线铺等。除此以外,北京的古董、珠宝、钱庄多设于此地。
  解放以后,政府对前门外大街一带进行了综合性治理、发展。扶持老字号商店,使它们在保持原有的经营特色外,又新添了许多便民服务设施。同时,这里也先后开放了国营商场,妇女服装店、儿童用品商店,这商业街给前门外大街增加了许多特色。今天,前门大街和过去一样,敝开窗户笑迎从四面八方而来的人们,昔日的石板地已变成了柏油马路,沿街两岸的小店铺有的被整饰一新,有的被大商场代替,这里终日人来车往,熙熙攘攘,一派太平繁荣景象。
每次到广场第一件事情就是看看主席。这是一个新兵刚来,一个老兵在给他拍相片。
现在参观者已经走不到纪念碑底座了,20年前,也是这样的春夏之交,因为“工作”的原因就在这个角睡过2个晚上呢。光阴如梭,惭愧啊。
等待安检进入广场的游人,恐怖给人类带来了太多问题,真心希望世界和平,在广场周围看到这些场景心里很不是滋味,政府也无奈啊,保护更多的群众,消除不安因素,需要多大的社会成本啊
天安门城楼前,熙熙攘攘的人流就是一道风景。
内九外七皇城四,这是对北京城门的概述。紫禁城也有四个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这是紫禁城的西华门。
北京城门之皇城四门
“皇城四”是为城里的文武百官进出宫廷用的: 大明门(大清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
其实皇城不止四门。正南曰大明门,即国门。清朝改称大清门。民国改称中华门。其内为承天之门,又称承天门,清朝改天安门。其内为端门,此为皇城南三重大门。皇城东门曰东安门,西门曰西安门,北门曰北安门,一称厚戴门、后宰门,俗称后门,清代改称地安门。
皇城之内还有紫禁城,一称大内,即皇宫近代称故宫。正南曰午门,一称午朝门。东城门曰东华,西城门曰西华,北城门曰玄武,清避康熙讳改称神武门。
紫禁城外尚有一个小城即北海团城,辟二门,东曰昭景,西曰衍祥。
团城、紫禁城诸门无羔,皇城只存天安门、端门。内城只留正阳门、德胜门箭楼及东南角楼。外城基本没有痕迹了。
所以皇城四是皇城的四个门: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另外紫禁城也有四个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天安门位于皇城南垣的正中央,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称承天门,后来因为火灾,门被焚毁,成化年重修。承天门的大匾上,还被李自成在进北京的时候弯弓搭箭给射了个大窟窿。
天安门前是外金水河,河面上原本是五座木桥,也在景泰年间改为石头桥。清朝的时候,对应石桥开了五个券门,城门上面十柱九间,进深五间,取的是《周易》里乾卦所说“九五,飞龙在天”的吉祥兆头。
天安门前后各有一对华表,这华表啊,起先是在尧舜时代,路口立一根十字形的“诽谤木”,让老百姓把意见写在上边儿以表示听取意见的诚意。后来到汉武帝时称为“华表”,意思是“华饰屋之外表”。天安门前的华表,柱子周围盘绕着飞翔的龙,柱子上方横卧着云板,柱子顶上蹲着的猛兽叫“犼”。
& 皇城北边,和天安门相对的是地安门——有天自然得有地,天对应地。
地安门位于皇城北墙的正中,南面是景山,北面是鼓楼。明朝永乐十八年刚建的时候叫“北安门”,还是按照方位来命名的。八国联军入侵的时候,慈禧就是出的地安门和德胜门远逃到了西安。溥仪“复辟”失败被冯玉祥驱除出宫,也是走的地安门。这么看起来,走后门必然意味着失败,这事从古时候就已经定了。1955年,为了交通的便利拆除了地安门。
皇城的东和西,是东安门和西安门。这东安门和西安门,其实并不在一条水平线上。东安门在皇城东墙中间偏南,西安门在皇城西墙中间偏北。这是怎么回事啊?东安门往里走,是紫禁城的东华门,它得对齐了啊,可紫禁城的西华门跟皇城西墙之间,还隔着皇家园林——南海、中海和北海呢。为了出入方便,北海和中海之间修了桥,西安门也就只好按着这桥的位置,别别扭扭地往北偏了。
天安门南边,正阳门北边,也就是现在毛主席纪念堂的位置,以前还有个门,叫大清门,明朝的时候它叫大明门,民国后改名中华门。它是天安门的外门,又称“皇城第一门”。门的匾额上用青金石琢磨成满汉文“大清门”的字样。在封建社会,大清门只有皇帝才能出入;就是统率各宫妃嫔,主治宫内的皇后,也只有在大婚之日,方有资格从大清门进入皇宫。日,叶赫那拉氏由大清门入宫与光绪成婚,成了清朝最后一个从大清门入宫的皇后。&
民国成立,这门上的匾得换啊。换匾额的时候,原打算把这块匾取下来翻个面刻上“中华门”,让“大清门”的字样冲里,这样不是省事儿嘛。可没想到取下石匾才发现,背面也有三个大字“大明门”,这个局面真叫人啼笑皆非,您说说,大清朝文字狱那么厉害,居然没发现皇城第一门里面是前朝旧字,这可真算是历史开的一个大玩笑了。时间上是来不及另刻新石,民国的大门上只好赶制了一块“中华门”的木匾。这木头的开国大匾,它能长久的了吗?不过短短三十多年,改朝换代,民国被真正的人民共和国给代替了。
大清门和正阳门之间是正方形的小广场,周围是石头栏杆,这就是“天街”,中间的御道就像是象棋棋盘上的“楚河汉界”,老百姓管它叫“棋盘街”。
乾隆四十年,长方形的木头栏杆被拆掉了,换成方形的石头栏杆,官方说法是,木头容易腐烂。可老百姓却传说,乾隆认为象棋盘是长的,象棋子儿是木头的,这堵着皇城大门口而给我摆上“楚河汉界”,岂不是要和我们爱新觉罗氏争江山吗?于是乎改长为方,改木为石,象征江山坚如磐石。
可是,皇帝老儿却万万没想到,这围棋盘,它是方的,这围棋子儿,它是石头的,照样还是“万里江山一局棋”,真真是应了那句话,叫“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
天安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门,东侧是长安左门,西侧是长安右门。这两门规格建制完全相同,只是座落的方位相反,就这么方位一反,它所带给人的命运也截然不同了。
长安左门外是礼部、翰林院。殿试后,写有中进士姓名的黄榜就张榜在临时搭的“龙棚”里。考试的举子一旦金榜题名,就好象是鱼跃龙门,所以长安左门又称“龙门”或者“青龙门”——或许是按照“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儿吧。
长安右门外是大理司、刑部。每年七八月间,皇帝举行“秋审”,霜降前还要举行“朝审”,刑部的死囚被带入长安右门审问,确认者绑赴刑场,存疑者暂时缓决。囚犯进入长安右门,一般就跟进了虎口一样,是凶多吉少,所以,这儿又叫“白虎门”。
这左右二门虽然在1952年因为要修建天安门广场而被野蛮拆除,或许长安街的名字是从这两座门得来的吧。
著名的161中学。这个地方一个中学,总是很好奇,当年少奇之女曾在这个学校读书的。
紫荆城城墙外的护城河是天然的屏障,因为这个河,估计政府也减少了不少防卫开支吧。
鼓楼、钟楼
钟鼓楼位于北京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北端。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始建。鼓楼是一座单体木结构古建筑,共两层,整体建筑坐落在高约3米的砖石结构台基上。二层楼上原有更鼓25面,其中大鼓1面小鼓24面(代表一年二十四节气),随着世事沧桑更鼓大部分遗失,现仅存大鼓一面。鼓高2.22米,腰径1.71米,鼓面直径1.4米,用整张特大牛皮蒙制而成,鼓面上刀痕多处,是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者的罪证。1986年初又按原状复制一面大鼓同时陈列。鼓楼一层为服务部,二层为展室,先后举办过“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展”、“"90东城文物展”、“北京老店铺招幌展”等,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砖石楼体的钟楼通高47.9米,共二层,下部为砖石台座,底楼四面各有一座拱门,有石阶可达二层楼。二楼四面亦各有一座拱门,门左右各有一石雕窗。报时用的大铜钟悬挂在二楼正中的八角形木框架上,两侧吊一根两米长的圆木,供撞钟使用。钟高5.4米,体厚0.27米,重约63吨,是中国最重的大钟。钟体全部由响铜铸成,撞击时声音纯厚绵长,圆润宏亮,京城内外方圆十数里均可听见。过去每日早、晚各撞钟报时一次,每次报时要撞击108下,俗称“紧十八,缓十八,六遍凑成百零八”。
  过去,钟、鼓楼的报时之职由清宫銮仪卫承担,1924年随着清逊帝溥仪被逐出故宫,銮仪卫也随之消失,钟楼就不再做报时之用了。
  鼓楼始建于元至元九年(1272年)初名"齐政楼",后毁于火。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年)重建,又毁于火。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在重建宫室的同时,又重建了鼓楼。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鼓楼遭雷击被毁后重修。后又分别于清嘉庆五年、清光绪二十年、新中国成立后,对鼓楼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
  鼓楼通高46.7米,三重檐,歇山顶上覆灰筒瓦绿琉璃剪边,是一座以木结构为主的古代建筑。
  钟楼始建于元至元九年(1272年),后毁于火。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重建,又毁于火。清乾隆十年(1745年)奉旨再次重建,两年后竣工。重建时为了防止火灾,整个建筑采用砖石梁拱券式结构。钟楼南门正中矗立着"乾隆御制碑"详细记载了当时修建钟楼的情况。
  钟楼通告49米,重檐歇山顶,上覆灰筒瓦绿琉璃剪边是全砖石结构的大型单体古代建筑。
  钟鼓楼作为元、明、清三代的报时中心,鼓楼置鼓,鼓楼悬钟"晨钟暮鼓"循律韵通。昔日文武百官上朝,百姓生息劳作均以此为度。清朝的衰亡,使钟鼓楼逐渐失去了为古都报时的功能,击鼓定更撞钟报时的方法,于1924年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离开紫禁城彻底废止
白天的后海
&二环城市公园环境幽雅,与南邻胡同众多,是个适合暴走的场地
雍合宫,藏传佛教的场所,烟火很旺,咱没有年票,门口看看,走了
成贤街有著名的国子监和孔庙。
国子监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明朝由于首都北迁,在北京、南京分别都设有国子监,于是设在南京的国子监被称为“南监”或“南雍”,而设在北京的国子监则被称为“北监”或“北雍”。
  北京国子监始建于元朝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是我国元、明、清三代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和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坐落在北京东城区安定门内国子监街(原名成贤街)15号,与孔庙和雍和宫相邻。国子监街两侧槐荫夹道,大街东西两端和国子监大门两侧牌楼彩绘,是北京仅存的建有四座牌坊的古建街。
    国子监,始于隋代,为教育机关,至清代变为只管考试,不管教育的考试机构;到清末则成为卖官机构。国子监学生,等于秀才,分文武两种,文称文生,武称武生。凡依照惯例规定缴纳一定数额的钱给朝廷,即可称为“例监生”。他们有资格去见县官,但没有什么实权。"(摘自黄现璠著《中国封建社会史》,1952年12月)
  历经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国子监,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国子监街内,是中国最后一个国子监,保存至今,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孔庙位于安定门内国子监街,是元、明、清三代祭祀孔子的地方,孔庙始建于元代大德门年(1302年),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占地二万平方米,院内有198座元、明、清三代进士题名碑,院内还有14座明、清两代碑亭。
  另外还有十三经石碑,是康熙年间江苏金坛贡生蒋衡手书,历时12年,共63万字,189块碑,再加上“大学碑”共190块,原立于在国子监六堂,1956年移置于此,原准备再放回国子监,后因国子监改为首都图书馆,将碑立于此处。
实在太累了,很多资料以后再整理吧。
已投稿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永定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