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精神寄托是什么意思病人寄托所

Untitled Document
社会化管理
何谓养老保险社会化服务?
养老保险社会化服务是指对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单位和个人,从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收缴,到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的管理、查询、结算和养老金的发放及对离退休人员的管理等全过程,提供公开、公正、公平、全方位规范的社会化服务。其内容主要包括:1、基金收缴的社会化;2、个人帐户管理的社会化;3、个人帐户查询的社会化;4、养老金发放的社会化;5、对离退休人员管理的社会化。
为何要实行养老保险社会化服务?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建国以来,我国离退休人员实行用人单位管理,为此,用人单位背着沉重的?包袱&,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严重亏损、资不抵债的企业实行了破产,破产企业的离退休人员推到社会,解决破产企业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已刻不容缓。
随着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完善,劳动者在不同所有制的单位之间流动日趋频繁;离退休人员由办理离退休手续的单位来承担管理服务,显然不合理。
2、保障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的需要
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历来由单位发放,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单位在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的结算上一般采用差额缴拨的方式。一些经营困难的企业在资金发生短缺时,不能保证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到养老金。
养老保险社会化服务的任务
1.改变基本养老保险费用差额缴拨的结算方式。按规定费率全额征收基本养老保险费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2.推进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
3.实现养老保险事务、办事程序和办事结果公开,透明。
4.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来提供查询服务,实现群众的自助服务。
5.发放养老保险手册和个人帐户结算单,增强个人自我保障意识。
6.以社区为载体,实施对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
社区管理离退休人员的任务
《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逐步推进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管理,实行退休人员与原企业相分离,养老金由社会服务机构发放,人员由社区管理。
社区管理离退休人员要做好以下几件事:
1、建立社区离退休人员管理机构。社区街道及居委会要在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下,建立社区离退休人员管委会。离退休人员一经办理离退休手续,就与原单位相分离,进入社区管理体系。
2、开辟离退休人员文体娱乐场所。社区服务机构和物业管理机构要关心离退休人员的生活,根据他们的特点,建立适合其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场所。
3、建立离退休人员保健康复中心。社区要利用原有的区医院、街道卫生所或与大医院合作,组建社区离退休人员保健康复中心,使他们能在社区就近得到健康咨询等保健服务,一般疾病能得到及时医疗,大病治愈后能得到康复指导和锻炼。
4、开办离退休人员养老院、托老所。社区应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开办社区离退休人员养老院、托老所,以满足离退休老人的需要。
何谓社区管理?
社区是指聚集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按照一定的规范和制度结合而成的社会实体,是一个地域性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社区的基本特点:
一是有一个按照地域组织起来的人口;
二是这些人口程度不同地深深地扎根在他们所生息的那块土地上;
三是社区中的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之中。
社区一般由五个要素构成:
1.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纽带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社会生活的人群。人是社区的主体,任何社区必须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群。这些人不是孤立的个人,而是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进行共同社会生活的社会共同体。
2.有一定的地域条件,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以一定的空间地域为基础;某一社区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对地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相当大的促进或制约作用。
3.有维持人们生存的生产消费的设施。包括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人们的消费方式,乃至整个生活方式,相应的生活服务设施,诸如商业、服务业、文化教育及社会福利设施。
4.有自己特有的文化。各个社区的经济条件、政治条件、社会状况、历史文化传统、居民职业构成各不相同,形成了有别于其他社区的文化特点。
5.社区居民在感情上和心理上具有认同感。包括共同的成员感,共同的荣辱感,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伦理观念,以及某些共同的习俗。它是维持社区群体相对稳定、人们共同生活相对稳定的重要因素。
社区服务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社区服务是伴随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而兴起的,它是工业化、城市化、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分工专业化的产物。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社会结构、家庭结构、人口结构以及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寿命延长、生育下降、人口老化、核心家庭和空巢家庭增加,居住形式以及人际关系发生变化等一系列情况,使家庭保障功能和邻里互助作用不断削弱。随之出现了老年人、残疾人、精神病人、保护妇女儿童、教育青少年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随着物质生活不断提高,人们对业余文化生活、体育、社交、旅游及饮食、商业、卫生、家庭服务等各方面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社区服务适应了这一系列重大变化和人们对生产生活提出的新要求,发动和依靠社区居民的力量解决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问题。
社区服务的特性
社区服务,就是在政府倡导和组织下,社区居民所进行的自助服务。从工作类型看,它属于社会服务范畴,是以社区为单位开展的社会服务,具有区域性、就近性、互助性等明显特征;从工作性质看,它是一种公益事业,属于福利服务,是内容更丰富、对象更广泛、形式更多样的福利服务。它离不开政府的倡导和组织,但经费来源、项目组建、服务管理,不是由政府包办,而主要是依靠社会,坚持社区服务社会办的原则,是公共福利事业社会化的重要途径。社区服务的基本内涵是为解决社区居民群体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一些含有社会福利和公益性质的服务项目。它的服务内容首先是对有困难的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等社会特殊群体的服务。其次是为社区全体成员维持正常的生活,并使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的服务。第三是为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开设的服务,第四是为提高人口素质、增进人的潜能发展,以及进一步促进社区的整体发展而开设的服务。
社区服务的特征
一是有鲜明的主体性。它不依赖政府,不等待外援,而是社区从自己的需要出发,按自己的条件,由自己集资,自主筹办,自觉地为社区居民开展就近就地的服务,即依靠社区居民的自主意识,最大限度地挖掘社区资源,解决居民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是社区居民以自助互助为特征的自我服务。
二是有广泛的社会性。服务对象全方位,服务内容系列化,服务队伍群众化,服务方式多样化。以为居民&雪中送炭&为重点,又注意满足居民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需求。服务的组织管理,不是政府包揽,而是在政府指导下,动员社区范围内的有关组织和居民广泛参与。它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又在社会共同关心下健康发展。它也是社会福利事业实现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三是有自我运转性。采取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方针,针对不同对象,实行有偿、低偿、无偿等不同的服务形式。以有偿服务为主,基本做?收支相抵、略有结余&。社区服务的开办经费要依靠政府扶持、社会集资、社区居民个人捐助,在服务的过程中,要依靠服务收入提供的服务资源,进行自我调节,形成服务--收入--再服务的良性循环。社区服务不仅要做到以服务养服务,还要在服务过程中积累资金,不断扩大服务领域和服务规模,实现自我生存、自我发展。
社区服务与社会服务的主要区别
1.在服务主体上,社会服务包括国家、集体、个人进行的各种服务。社区服务则是以社区为单位组织的服务,主要是指城市街道、居委会组织的服务。
2.在服务对象上,社会服务面向所有社会成员,无地域界限的限制,也无一定的重点,被服务者流动性大。社区服务主要是为生活在本社区的居民群众提供服务,有地域界限的限制,被服务者相对稳定,以特殊困难群体和特定的对象为重点。
3.在服务项目上,社会服务是经营性服务,以经济效益为主。社区服务是公益性、福利性服务,虽然也具有某些经营特征,但不以盈利为目的,以社会效益为主。
4.在心理效应上,社区服务与居民群众的认同感、归属感相联系。社会服务则没有这种联系。
5.在组织机构上,社会服务依托一定的经济组织。社区服务则依靠行政与社会相结合的社区服务机构进行组织、协调和管理,它是社区居民群众和社会单位广泛参与的自我服务。
社区服务的主要原则
1. 坚持需要与可能的原则。
社区服务虽然具有现代化的色彩,能解决社区群众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但是各地社会、经济条件不同,不能按照同一个模式去发展,而要根据本社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环境状况,从居民的实际需要和接受能力出发,从社区最需要而又最可能办到的事情做起,由小至大、由少到多、由简到繁逐步推广。社区服务属社会发展的范畴,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互为条件。社区服务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而它的发展水平最终决定于经济力量。超过经济承受能力的社区服务,难以长盛不衰。社区服务与经济发展应力求同步,不可滞后和过于超前。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才能收到实效。
2、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举的原则。
社区服务体现了社会福利的本质,在服务中区别不同对象,可分为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对社区中的特殊困难群体提供无偿服务,对一般社区居民实行有偿服务,有偿服务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无偿服务。重在社会效益,体现了政府与群众的关系,体现了社区群众之间的互助行为。从社会发展的趋势看,社区服务虽具有社会福利的本质,但是要长远发展下去,更应该体现社区群众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意识。政府只能在政策上给予优惠,给予扶持,财政的支持是必要的,但是有限的。因此,既要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又要树立起经营管理的思想,通过经济手段更好地实现社会效益,这样才能持之以恒,富有生命力。
3、 坚持设施服务与志愿者互助服务相结合的原则。
利用社区服务中心、老年人公寓、残托所、康复站、工疗站等服务设施开展服务,基本体现了现代化服务的色彩和社区服务的高水平。但这些设施都处于固定、被动的地位,并且消耗的费用多,见效慢。志愿者义务服务则因社区人力资源的潜能,在自愿互助、互利的条件下,就近就地实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传统美德,通过相互间的机动、灵活的服务,增大邻里往来,和谐人际关系。只有根据社区和社会发展条件,因地制宜,将设施服务与志愿者互助服务紧密结合达到互为补充,才能体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服务的这一重要特色。
4.坚持社区服务社会化的原则。
社会化是社区服务发展的方向,必须动员社会各界和社区居民群众广泛参与,走社区服务社会化的道路。社区服务中讲的社会化,其主体不是指人,而是指事,即公共福利事业社会化,它与人的社会化有着不同的含义。公共福利事业社会化问题,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传统的社会福利事业,以社会服务为主旨,应该说也是社会化的,但这个社会化是有条件、有限制、不完全的。服务客体为特殊困难群体,其范围受到限制;范围主体为政府出资、政府兴办、政府管理,其力量受到限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加快,公共福利事业传统的服务对象、服务方式、服务方法,已大大落后于形式的需要,必须录求新的出路。这个新出路就是社会化之路。社区服务是社会化的具体表现,它的含义至少有两点,一是适应社会需要,既坚持为传统的民政对象重点服务,又面向社会,为更多的社区居民排忧解难,扩展服务对象,拓宽服务内容,在消化社会矛盾,优化生活环境,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发展诸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依靠社会力量,在开辟财源、兴办项目、组建队伍、组织服务诸方面坚持社会办和社会管,使公共福利事业真正成为全社会的事业,从社会获得能源、获得支持、获得力量,加速其自身的发展。
5.坚持社区服务全面规划的原则
城市现代化主要是通过质量来反映城市的发展,在社区服务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社区生活服务的结构系统,是城市现代化的标志之一。社区服务的发展必须纳入城市发展规划,使之逐步靠近城市现代化,切实成为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社区服务一定要从社区的实际出发全面规划,对社区服务的发展方向、组织机构、项目设置、设施建设、队伍建设、资金筹划都要统筹安排,制定近中期发展规划。除了制定社区服务发展总体规划之外,各基层组织和服务单位,也要按总体规划的要求作出具体的服务实施方神机妙算,分期落实。全面规划社区服务,必须坚持科学性、综合性、可行性、权威性。面对社区的现实,面向社区发展的未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既能指导社区服务的长远发展,又能指导社区服务的开展;既有一定阶段相对稳定的目标,又能根据社区发展进程适时进行调整和补充。
社区为老年人提供的福利服务
1. 老年人包户服务;
2.社区为老年人提供的收养和寄托服务;
3.老人文化生活服务;
4.老年人庇护服务;
5.老年人生活综合服务。
何谓老年人包户服务?
被包户的老人除了社会救助孤老,还包括退休人员和身边无子女以及生活上有各种困难的老年人。由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中心或民政助理员,负责对包户工作的组织和检查,由居委会和参加服务的单位和个人签订包户协议,定服务人员、定服务项目、定服务时间、定服务要求。如粮店送粮,煤店送煤、菜场送菜、理发店派人到户理发、医院定期巡回体检、打针送药、清扫环境卫生。
何谓老人庇护服务?
老人庇护服务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 法律庇护,即由老人保护组织在民政、司法等部门的支持下,为受庇护者提供法律咨询和调解,帮助他们运用法律武器,反对侵权行为和调解纠纷,以保护受庇护老人的合法权益。
(2) 生活庇护。即为受害老人提供良好的生活服务,使他们有安全感,精神上得到安慰,重新鼓起生存勇气和信心,防止不良后果。
(3)舆论庇护。为了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除了进行调解,实行法律保护外,还应借助各种宣传媒体,动员社会力量,进行舆论庇护。
何谓老年人生活综合服务?
老年人生活综合服务包括:一是老年人生活服务,包括老年人生活用品的供应和调剂,二是老年人婚姻介绍,开展老年婚姻介绍服务。
社区为残疾人和精神病患者提供的服务
1. 残疾人康复服务。
这项服务一般由社区举办的残疾人康复中心承担。城市基层社区开展残疾人康复活动,标志着由过去的医院或疗养院办康复事业向社会办康复事业转变,目的是把散居在街道的残疾人的康复工作落到实处,使他们能就地得到治疗。一是医疗康复。采取功能康复与针灸、按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康复中心设有作业治疗器械,体疗器械、哑铃、握力器等康复器械。每天由医生和康复员指导残疾人进行功能训练,配合以按摩、针灸与药物治疗。对于瘫痪的残疾人由康复员每周两次登门指导训练。二是社会康复。组织残疾人参加摄影、书法、美术、演唱和体育比赛等活动,使他们和健全人一起参与社会生活、交流思想、分享快乐、消除悲观心理,增强自尊、自强、自立的观念。三是积极配合福利厂和弱智车间对轻度精神病人、弱智人进行职业康复和教育康复。
2.精神病人康复服务。这项服务一般由社区举办的精神病人工疗站来承担。工疗站的规模一般较小,做法是把社区内的精神病患者收管起来,让他们参加一些简单的劳动,同时辅以康复治疗。
3.残疾儿童寄托服务,弱智儿童启智教育服务。这项服务一般由社区举办的伤残儿童寄托站、弱智儿童启智班来承担。街道办起寄托站和启智班后,这些残儿和弱智儿不仅在生活上得到了照顾,而且还能及时接受肢体、听力、语言功能早期训练和启智教育,这样能收到良好的康复效果。
社区的心理咨询和家庭辅导服务
由于家庭和家庭成员中存在着各种心理障碍,或缺乏心理卫生常识、科普知识、道德和法纪观念等原因,常常导致家庭不知乃至破裂,造成社会问题。社区心理咨询服务内容包括社会心理、儿童心理、老年心理服务等。
社区便民利民服务
社区便民利民服务,项目较多、范围很广,目前还没能加以精确地界定。开展这些项目的宗旨是:方便居民生活,转移居民的家务负担,缓解居民在衣、食、住、行以至学习、娱乐等各方面的难题,使他们能够安居乐业,更好地投身于各自的本职工作。主要有:
1、代办服务,如代买粮、菜、煤、煤气罐、牛奶、日用品,代请医就诊,送孩子入托、代办安装电话以及其它代办性服务和家务劳动中介服务;
2、小型就便的餐饮服务,如给挂钥匙小学生以及有困难老年人准备的午饭桌;
3、小型缝纫和服装加工服务;
4、对低收入居民的小型理发店,包括老年人预约上门理发;
5、卫生和清扫服务,如小浴池、拆洗被褥、定时上门擦玻璃、洗衣、清扫卫生;
6、小型修理业,如修电器、修表、修自行车等等;
7、小型出租业,如出租洗衣机、缝纫机、担架车等等;
8、家庭搬运服务;
9、家务劳动小时工;
10、楼内、院内的日用品小卖部。
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
日十四部委《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的意见》下发后,各地便民利民服务业加快了发展步伐,而且注意规模效益,开始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1.街道社区与驻街企事业单位的双向服务。在一些大型企事业单位比较集中的社区,为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内部福利服务设施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展了街道与企事业单位共建和双向服务。
2.开展待业培训和职业介绍服务。随着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的下岗待业人员回到了社区。为适应这种形势,各城区社区服务中心,利用本身的条件和优势,针对城市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积极开展下岗待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服务,并在本区举办的便民利民服务项目中优先予以安置,推进下岗待业人员的再就业工程。
3.开展社区服务与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相结合。在城市要以建立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推进社区服务为重点,建立城市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体系。最低保障制度与社区服务相配套,构成城市居民物质保障和服务保障的最后一道安全网?
社区服务的管理方法
一、行政方法
行政方法是按照行政隶属关系,依靠行政机关的权力,运用行政命令、指示、规定、条例和下达指令性计划任务等方式进行管理的方法。
(一)本级政府的行政管理
通过命令、指示和下达工作任务的形式,加强了对社区服务工作的管理。
(二)上级部门的行政管理
各级民政部门是国家的行政管理机构,而对民政工作的管理,包括对社区服务工作的管理,是国家权力的具体运用和体现。
二、经济方法
经济方法是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各种经济杠杆,组织、协调和影响管理对象,以谋取更大效益的管理方法。社区服务管理运用经济方法的主要杠杆,通常有价格、税收、用工、工资等。
(一)价格
社会服务价格是依照社会主义市场的法则,根据社区服务的不同服务对象和项目,采取无偿、低偿、有偿相结合,以有偿服务为主的方式,建立起来的标准有别的服务价格体系。
(二)税收
在税收上,国家对社区服务的一些项目实施了免征或减征税收的优惠政策。如,对育婴托儿、医疗保健、婚姻介绍、殡葬服务项目的收入免征营业税,所得税按国家统一的减免税规定执行;对敬(养)老院(托老所、老年人寄托所)、盲人按摩诊所、盲聋学校(培训中心)、弱智儿童学校(启智站)、伤残儿童寄托所、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中心、残疾人活动中心、康复中心、残疾人供应站(点)、民政部门管理的具有社会福利性质的老年人活动中心和老年公寓,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按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家计委下达的国税发[1993]67号文件规定执行;对社区服务业中的其它第三产业经营项目的减免税问题,按照国家税务总局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决定》而制定的税收政策执行。
(三)用人
社区服务的用人政策是社区服务单位具有用工自主权和人员编制及配备的决定权,并建立了辞退、辞职和用人单位与职工双向选择的制度。
(四)工资
社区服务单位职工的工资制度是社区服务单位有权在提取的工资总额中自主决定职工的分配,职工的收入与经营状况、服务质量挂钩浮动。社区服务通过这种工资的杠杆,就是要使服务单位自身的效益与职工的利益直接联系在一起,这样有利于调动单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服务的水平。
社区服务的资金筹集
社区服务的发展需要资金,必须建立起社会筹集为主、政府资助为辅的多层次、多途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区服务投资体制。
建立社会筹集为主、政府资助为辅的发展社区服务筹资机制,其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筹集,二是政府资助。
1.社会筹集。
社会筹集是指对社区服务发展所需的资金,除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资助拨款外,主要依靠社会各界、各阶层、各团体、各级组织和各企事业单位的主动支援以及广大居民群众的自愿集资或捐献来进行募集的方法。社会筹集主要包括:
(1)街居经济的支持。街道、居委会兴办的经济实体的经济收入是发展社区服务业的重要资金来源。
(2)社区服务的自我积累。社区服务既要以社会效益为目的,又要以经济效益为基础,因此必须实行福利服务与经营服务相结合,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开展低标准的有偿服务,使社区服务在成本补偿的基础上还能略有盈余,既可给福利服务以适当的补偿,又可为社区服务的发展增加新的积累,从而增强社区服务事业的生机和活力。
(3)社会福利生产的资助。按照福利生产减免税政策从福利企业减免的税金中提取一部分用于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社区服务业就是具有社会福利属性的居民服务业,在此各社区内的福利企业理应从减免税金中、或从福利生产减免税金建立起来的社会福利基金中拿出一部分用于发展社区服务业。
(4)社会福利有奖募捐资金的投入。经国家批准同意开展的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其募集的资金是要全部用于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的。由于社区服务的社会福利属性,决定了社会福利有奖募捐资金的投向应该包括支持社区服务设施和网点的建设。
(5)社会团体、社区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支持。社会团体在社区服务的发展中可以起到连接政府与居民的桥梁纽带作用,发挥重要的中介管理职能。社区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与社区开展双向服务,则是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鼓励社会团体、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城镇集体经济、民办企业、三资企业以资金、房产、设备、技术、信息、劳务等形式投入社区服务业,动员这些单位的内部福利设施向社会开放。
(6)广大导民群众的集资或捐献。也是当前社区服务资金来源的一条渠道,它充分体现了国家、集体、个人合理分担的社会保障原则,也体现了社会福利社会办、群众的事情群众办的社区服务基本方针。
(7)社会各界、国内外友好团体与个人的援助。社区服务的发展也要贯彻对外开放的原则,要积极争取和鼓励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外人士、团体、企业在中国兴办社区服务设施。
2.政府资助。
政府资助即国家拨款。它是指对社区服务发展中所需的资金,除了社会筹集的主渠道之外,国家各级财政预算中也要在社会保险基金和社会福利基金中列支,给予适当的引导性、补贴性的资助。政府资助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引导性资助。这主要是指各地在发展社区服务,建设社区服务的基本设施如社区服务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老年人服务中心、青少年教育中心等的时候,国家各级计划部门进行立项,各级财政部门拿出一部分钱进行投资,作为国家对发展社区服务的一种物质性的鼓励的政策性的引导。
(2)补贴性资助。这主要是指国家各级财政对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部分社区服务基本设施,视为福利事业单位,按照管理和核实社会福利事业单位事业费开支的有关政策在财政预算中绘予全额或差额拨款。
(3)政策优惠性资助。政府资助除了各级财政直接预算拨款外,还可通过各种优惠政策从人、财、物等各个方面予以资助。比如按政策规定划拨建设用地,将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建设部门的城市公共设施配套建设规划,发展社区服务需要购买或租凭的房屋要在微利房或成本房中考虑,社区服务中的福利服务可享受免征税费、便民利民服务中享受减少税费的优惠等。
(4)部门工作性资助。国家除财政投入外,政府各部门在开展本系统的工作中,也不断地有一些用于发展社区服务的投入。开展的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工作、教育部门开展的社区教育和残儿特教、体育部门开展的社区群众性体育活动、文化部门开展社区文化娱乐活动等,他们往往在社区投资兴建一些福利工厂、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残儿语训中心、文化娱乐中心等服务设施,也都为社区服务的开展提供了可以依托和利用的阵地。
筹集社区服务发展资金的办法
1.宣传鼓动,义务捐献。加大对社区服务的宣传力度,使社区服务的作用、意义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唤起人们主动、自愿兴办社区服务的热情,号召和开展一些定时,定点、定设施、定项目、定数量的募捐活动,广泛募集国内外、社区内外各方面、各阶层的义务捐献。
2.力争计划立项,财政拨款。经常向政府领导和计划、财政等有关部门宣传社区服务,汇报社区服务的开展情况,以争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使社区服务的发展纳入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得以在计划部门立项,财政部门拨款资助,城建、土地、税收、金融等部门也都能够给予积极配合。
3.自愿出资,有偿使用。可采取股份制、合作制等办法,发动社区内的国有企事业单位、城镇集体经济、民办企业、社会团体以及居民群众以资产、设备、技术、信息、劳务等形式有偿投入到社区服务业中,共同兴办急待举办的社区服务项目,然后根据服务的收益情况逐步偿还个人的集资份额或按每个人的集资份额进行股息分配。
4.利用外资,引凤筑巢。可采用合作、合资、外商独资等方法,大量引进和吸纳外资,在社区内兴办一批档次较高、服务门类齐全、服务质量较好的社区服务设施。
5.建立基金,有偿使用,滚动增值。为保证社区服务发展随时对资金需求的及时有效供给,各地要逐步建立起社区服务发展基金,基金要实行有偿使用,滚动增值。
社区服务资金的使用
社区服务资金的使用,就是要把资金用在社区服务事业的发展上,用在发展社区内的老年人服务、残疾人服务、幼少儿服务、优抚对象服务、婚丧服务、社会治安服务、文化娱乐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等群众最需要、又急待解决的服务项目上。在社区服务资金使用上注意好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1.必须坚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社会筹资为主的投资体制决定了社区服务的发展资金绝大部分来源于社会上的广大人民群众,我们从老百姓手里集中起来的钱每一分都不能挪作它用,而必须用来为老百姓谋福利,用来发展老百姓热切盼望的、为老百姓切实提供生活便利和福利的社区服务事业。
2.必须坚持量力而行、因地制宜的原则。要实事求是地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及社区内广大居民群众的生活需要,根据所能拥有的财力和物力,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办法,尽可能地多办那些小型分散、与居民群众生活联系最紧密、群众需要最迫切的服务项目,让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效益来。
3.必须坚持社区服务设施、网点合理布局的原则。要合理制定社区服务发展规划,合理布局社区服务的设施、网点、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经费、资源浪费的现象。在当前要处理好发展福利服务与发展经营服务的关系,摆正社区服务的方向,防止资金使用上过多地投向经营性服务的现象发生。
4.必须坚持集中使用、保证重点的原则。对社区服务的发展项目要根据其所能产生和带来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状况,分清轻重缓急,确定投资重点,确保资金的投放相对集中在重点服务项目的建设上,同时兼顾一般。
社区服务资金的管理
社区服务资金的管理,目的就是为了筹集到更多的社区服务发展资金,更好地发挥这些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社区服务业的发展。
搞好社区服务的资金管理,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严格财务制度,加强经济核算制。社区服务的资金管理,是资金管理体系中的一个新课题,实现它的管理科学化还需要随着社区服务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进行新的实践和新的探索。要管好社区服务资金,首先就必须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财务管理规定,建立起一套严格的资金财务管理制度。严格实行经济核算,坚持经济民主,帐目公开,自觉接受社区广大居民群众的检查与监督,避免贪污、浪费现象的发展。
2.广辟财源,量入为出。要经常不断地根据资金流动状态进行综合分析,作出科学预测,为资金筹集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3.有偿使用,滚动增值。管好社区服务资金。要贯彻改革的精神,逐步按照市场经济的法则办事,确定投资方向,并实行资金的有偿使用和滚动增值。
4.精打细算,勤俭节约。对每一个社区服务项目的建设投资,预算一定要抠紧,施工中要加强检查监督,防止原材料的浪费,同时要严把质量关,制止互相之间盲目攀比,盲目追求奢华之风的蔓延。
5.加强社区财务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建立一支政治上强、业务上精、遵纪守法、坚持原则、廉洁奉公的社区财务管理队伍。搞好社区服务资金管理,关键是要有一批懂业务、有经验、会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
社区服务基金会
社区服务发展基金及其管理组织的建立过程大体需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1)制定章程,明确任务。依据基金性质制定建立社区服务发展基金会组织的章程,明确基金会的宗旨、任务、组织原则、组织形式和管理办法,同时对基金的来源和使用也做出明确规定。
(2)筹备组织,健全机构。依据章程筹备和组建基金管理组织与基金会的办事机构。一般说来,省、地、县各级民政部门、街道(镇)和具备独立核算条件的居委会,都可以作为社区服务发展基金的主管部门,具体筹备建立具备法人资格的社区服务发展基金会组织及管理机构,委托他们承办和承担社区服务发展基金的使用与管理。
(3)广开渠道,筹集资金。基金会的组织机构建立起来后,就要开辟多条渠道去筹集和扩大资金数额。
(4)加强管理,保证性质。社区服务基金管理组织对社区服务发展基金的管理和使用要有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以杜绝资金的浪费和流失,确保资金的性质不被改变。
社区服务基金建立的种类
(1)综合型。这种类型对社区服务发展基金不实行分门别类的设置,只统称为社区服务发展基金或社区福利发展基金。只要是用于发展社区服务的,不管是老年人服务,还是残疾人服务,或是青少年服务等等,都可以从这笔基金中支出。
(2)专业型。有些地方对基金的设置,根据每种基金专门用于某种专业服务的用途分门别类地进行筹集、设置和管理,比如残疾人福利基金、老年人福利基金、青少年社会教育基金、社区医疗保健康复基金等。
社区服务发展基金
1.社区服务发展基金的使用范围。
社区服务发展基金主要用于以下几方面投入:社区原有的社区服务设施更新改造和新建扩建社区服务设施的资金投放;部分无偿服务项目(包括福利服务项目)的资助;计划、财政部门对社区服务中心(服务站或老年公寓等)立项中不足资金的补充;扶持有经营服务能力并且效益较好的社区服务实体进行服务开发与经营;组织开展集中的社区服务宣传和义务服务活动的费用;奖励表彰社区服务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其他有关的社区服务发展或与社区服务发展紧密相联事项的支出等。
2.社区服务发展基金运作的原则。
一是要严格按照规定范围用在社区服务的发展上,不得挪作他用;二是以收定支,保持基数。既不可将全部资金分光用净,搞赤字预算,也不可只收不用,坐吃红利,使基金失去应有的作用。
3.社区服务发展基金运作的方式。
(1)现收现付,适当增加积累储备。就是说社区服务发展基金组织每年按时将各种来源的用于社区服务发展的资金集中起来,然后再按照发展各种社区服务项目的需求把资金无偿或无息地投放下去,但收一定要大于支,每年收支相抵后还能略有一些盈余用于积累,这样就可保证基金总额逐年累积增长。
(2)有偿使用,滚动增值。即资金实行有偿借用,定期归还,同时收取少量的、必要的资金管理费,也有的收取相对于银行利率要低一些的利息。
(3)实行本金制,以利息收入定支出。这种方法一般是一次性大量筹集资金,然后就不再零打碎敲,而是将筹集到的大量资金作为本金进行资本增值活动,或向银行存本吃息,或进行产销经营,或投向金融证券市场,或从事其它经营行为。总之要让资金增值,然后以增值额投入社区服务的发展。
社区服务发展基金会对基金的管理
1.按时收缴基金。社区服务发展基金会一定要有一本收缴基金的明细帐,对承担缴纳社区服务发展基金的部门、单位要做到心中有数,根据规定的期限及时进行收缴。可采取上门服务、延长工作日、减少休息日的方式方法,把该收的钱都收上来。
2.加强专储专管。资金筹集起来后,基金管理机构要到银行单独开户,作为专项基金集中存储和管理。银行可凭各级主管部门出具的&建立社区服务发展基金证明&,给予办理专用存款帐户手续,实行财政专户储存。
3.讲求资金效率。投资时,除认准方向,分清轻重缓急,坚持相对集中使用外,还要讲求效益,要计算资金利润率,追求资金利用效果。可利用信贷、利息这些经济杠杆,对发展社区福利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和经营服务等不同的项目,采取不同的投资方式,实行不同的利率,从而给资金使用单位施加一定的经济压力,促使有限的基金发挥更大的效能,减少和克服基建战线过长、资金效益低的不良倾向。
4.及时清理回收。基金管理机构要随时对基金的投资项目进行跟踪考察,掌握建设进度,监督避免浪费。还要根据项目投资合同及时进行总结,作出投资效果评估。无偿投资的,对各缴纳基金单位要作出交待;无息借出的资金,到期按时收回;低息借贷的资金,到期除了收回本金外,还要把利息一并收回。对到期不能偿还的资金,也要结帐后再重新起帐另算,同时要加强追讨工作。
社区服务设施的建设
一、社区服务设施的种类
社区服务设施一般是指由各级社区组织就地筹建,配有一定专业人员和服务设备,能发挥一定福利服务功能的场所。社区服务所开展的互助性服务和各种无固定场所的志愿者服务,对老年人、残疾人、烈军属的包户服务等都可称之为无设施服务。
社区服务设施种类很多,按其服务功能来划分,大体包括下列几类,1、老年人服务设施,有:老人公寓(小敬老院、敬老楼、小福利院等)、托老所、老年人活动中心(老年人茶社)、老年人综合服务站、老年人婚姻介绍所、老年人庇护所。2、残疾人服务设施,有:残疾人康复中心(站)、残疾人活动中心、残疾儿童寄托所、弱智儿童启智班、聋儿康复中心、精神病人工疗站。3、心理咨询和家庭辅导服务设施,有:心理咨询中心(站)、婚前教育学校、家政学校等。
二、社区服务设施的作用
&设施服务&和&无设施服务&是社区服务中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两种服务形式。&无设施服务&,如志愿者服务活动和包户服务等,不受场地经费的限制,只要认真做好组织发动工作,尽可能扩大居民参与程度,确实可以帮助解决许多家庭无法解决的难题,满足居民的某些基本福利需求,第一,建立起一定数量的,在项目和功能上较为齐全的服务设施,社区服务事业就有了一个能赖以生存的长久性阵地和实现持续发展的必要物质条件。第二,建立起一定数量的服务设施,就可以集中一定的专业工作者于服务设施之中,这有利于社区服务专业队伍,特别是专业骨干人员的培养和稳定,为提高社区服务的专业水平和管理水平准备了必要的人力条件。第三,由于上述两点又使社区服务获得了较为先进的工作手段,能解决一些&无设施服务&所难以解决的问题。第四,建立起服务设施也有利于社区服务组织机构的健全,进而也有更好地组织发动&无设施服务&活动。
社区服务设施的规划和布局
一、摸清社区服务需求底数
系统摸清社区福利服务的需求底数,是制定服务设施建设规划的前提和依据。通过调查必须搞清:1.60岁以上的老人有多少?其中退休老人有多少?2、三无老人、退休孤老、身边无子女或职工家庭中无法照顾的老人,须由老人公寓提供收养服务的各有多少?3、由于各种原因,须由托老所提供日间照顾的老年人有多少?4、本社区有多少老人需要老年人活动中心给他(她)们提供精神和文化方面的服务,他(她)们希望开展哪些活动?5、身处代际矛盾尖锐或有其它严重问题的家庭而需要得到庇护服务的老人有多少?6、本社区老年人在生活上有哪些难题或不便,需要提供各类生活服务的有多少?如:独居老人需安装求助电铃、提供午餐、洗拆衣服被褥以及康复服务、婚姻介绍服务各有多少?等等。对本社区的烈军属、残疾人、精神病患者等各类群体的福利服务需求同样要详细地列出项目进行普查。
二、搞好服务设施的布局
在开展社区服务工作、规划服务设施建设时,就不能不考虑分工和配合,其中居委会主要搞什么项目和设施,街道一级主要搞什么项目和设施,城区一级主要搞什么项目和设施。
居委会这一级除了主要侧重组织开展居民之间的互助服务、志愿者服务和包户服务外,有需求又有条件的居委会也可兴办小型的老人公寓、托老所,还要抓好便民利民网点建设。街道一级,则要着力办好老人公寓、托老所、残疾儿童寄托所、弱智儿童启智班、精神病人工疗站等基础性项目的服务设施,积极创造条件举办综合性、多功能的社区服务中心。城区,可举办规划较大、专业水平较高的社区服务中心,中心把各街道有需求而无实力举办的项目如:社区康复、心理咨询、聋耳语训、老人庇护、婚姻系列服务、殡葬服务以及各类培训班等等集中地举办起来。
社区服务队伍的构成
社区服务队伍大致上都由三部分构成,即社区服务的专职队伍、社区服务的兼职队伍和社区服务的志愿者队伍。
一、社区服务的专职队伍
社区服务的专职队伍,是指由那些以专门从事社区服务工作为职业的人员组成的服务队伍。具体划分为从事社区服务工作的专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专门服务人员等几种类型。
1.社区服务的专业管理人员。
社区服务的专业管理人员是指在社区服务工作中专门负有组织领导、决策指挥和计划协调职能的工作人员。这部分人主要来源于基层社区(如街道、居委会)干部,社会上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才的招聘,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的接收,社区服务专业人员中的选拔和培养等等。
2.社区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
社区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是指那些有一技之长,在社区服务工作中依靠自己的专业技术特长,从事专业工作或提供技术服务的人员。主要来源于社会招聘、学生接收、失业待业安置,内部培养等渠道。
3.社区服务的专门服务人员。
它主要是指那些以社区服务工作为职业,不需要进行长时期专门的、特殊的专业训练或技能培训,而只需要简单培训一下即可上岗或单凭简单的脑力或体力劳动即可承担并完成相应的服务任务的人员。如目前各地社区服务中担负着看护、巡查、搬运、修缮、家务、饮食、商卖、清洁等项工作的人员,这类人员的来源很广泛,社区内的待业人员、社会闲散人员、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员、机关精简转移人员、企事业单位下岗失业人员以及&两劳&释放人员等。
二、社区服务的兼职队伍
社区服务的兼职队伍,主要是指那些有正当职业或正常收入来源的人员,经常或定期地利用完成本职工作任务以外的业余时间或节假日时间,以自己的智力或体力的支出为社区居民提供低偿或微利服务。
社区服务的兼职队伍,一般由四部分人员构成:一是社区居民中有正当职业且愿意利用业余时间为社区提供低偿微利服务的人员;二是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所属的利用业余时间为所在社区提供低偿微利服务的人员;三是社区聘请的定期到社区参加管理或各类专业技术咨询的社会知名人士、专家、学者等;四是社区内离退休的干部职工和专业技术人员等。离退休人员由于他们有正常的稳定的收入来源,他们出来做社区服务工作并且取得适当的补助的话,也应属于兼职队伍之列。
三、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
社区服务的志愿者队伍就是群众性的志愿服务队伍。
1.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的特点。
(1)自觉自愿,主动参与。自愿参加是社区服务志愿者组织的一个最重要、最基本的原则。社区居民自觉地去关心他人,关心社区,帮助他人,主动加入到为他人、为社区、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志愿者队伍中来。完全是社区广大居民群众自愿的行为。
(2)互帮互助,互利互惠。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是一种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行为过程。我参加志愿者队伍,在为别人提供义务服务的同时,也可以无偿得到别人为我提供的我所需要的服务。
(3)义务服务,不计报酬。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是不计报酬的,是一种义务性质的服务劳动,它体现着社区志愿者的无私奉献精神。它不像专职、兼职服务队伍的服务那样,要求被服务者享受服务的同时要付出一定的服务费用或价值补偿。
(4)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社区服务志愿者自觉地组织起来,建立起社区志愿者协会或其他组织形式,对有关社区居民互助的事宜,自行研究,自行决策,自行实施,自行检查督促,自行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实行政府指导下的自我管理,而不是依靠政府的行政推力或外力干预进行运作。
社区服务评估
所谓社区服务评估,就是指运用一定工具和手段对社区服务实际开展情况进行衡量和评判。所谓一定工具和手段就指各种社会统计评估指标,主要是两大类,其一是计量的描述性指标,即通过计量统计来精确地了解社区服务的社会条件及社区服务本身开展的情况;其二是分析的评估性指标,即通过分析和比较对社区服务的条件和成果作出科学的评估。
社区服务评估的功能
从社区服务评估的工具--社会指标来看,其最基本功能就是指导和监测两类。指导是与规划、决策联系在一起的,指导的作用是告诉人们在实践中,社区服务应该怎么做,对社区服务进行导向;监测是和考核联系在一起的,监测的作用是了解社区服务实施的结果,社区服务做得怎么样。
具体表现在:
1.将有助于社区管理者和社区服务工作者了解在本社区内开展社区服务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掌握社区服务的需求和资源状况。
2.将有助于社区管理者和社区服务工作者掌握社区服务的方法,指导他们制定本社区的社区服务工作目标,决策和规划。
3.将有助于社区管理者和社区服务工作者动员社区居民、辖区单位等社会力量支持、资助社区服务。
4.将有助于政府和有关部门科学制定社区服务政策,合理分配社区服务资源,进行正确决策。
从社区服务评估的监测功能来看,它是科学评价社区服务水平、质量和效益的有效工具。能够通过不同社区开展社区服务工作的横向和纵向比较,显示社区服务的某种程度和水平,发现和预测社区服务中的不平衡问题。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解决社区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社区服务的全面发展。
社区服务评估的内容
社区服务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1)社区服务的发展水平,即达到什么样的规模、速度等;(2)社区服务的质量,即能否令人满意,是否真有实效等;(3)社区服务的效率,即投入和产出是否相适应,资源是否被合理充分使用等;(4)社区服务的效益,即受益面的大小,满足居民需求的程度,对社区发展影响的大小等;(5)社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和管理水平;(6)社区居民的参与状况,包括参与率、自助互助率,居民的参与意识、团结意识等。
社区服务评估指标设计的原则
(1) 评估指标必须坚持科学性的原则。
(2)评估指标必须坚持可操作性的原则。
(3)评估指标必须坚持在时间和空间范围上的可比性原则。
(4)评估指标必须坚持导向性原则。
评估指标的分类
社区服务评估指标主要分为七大类:
第一类是成果评估指标,涉及社区服务工作的各种结果、成绩、成就等,以客观指标为主;
第二类是质量评估指标,涉及居民对社区服务的评价,以主观指标为主;
第三类是效率评估指标,涉及投入与产出的比较,以客观指标为主;
第四类是效益评估指标,涉及居民需要的满足状况和社区发展状况,是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的结合;
第五类是组织评估指标,涉及社区服务的组织和管理,以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的结合;
第六类是总体评估指标,涉及社区服务从总体上对社区发展和居民生活所产生的影响,以主观指标为主,辅以客观指标。
评估指标选用的基本原则
(1) 尽可能选用客观的能够数量化的指标;
(2) 尽可能采用通过一定渠道能够收集到的统计量化指标;
尽可能采用综合指标,以减少指标总数;
(3) 尽可能使用能够综合把握社区服务发展现状的代表性指标,对使用目的相似的指标尽可能少用或不用;
(4) 尽可能采用产出指标,尽量反映社区服务的成果和效益、效率,对一些很难得到产出指标资料的而投入指标又很重要的,应适当采用一部分投入指标;
(5)少用从居民调查中得出的主观性指标。
衡量社区服务效果的基本指标
衡量社区服务效果有两个标准:一为工作活动标准,二为服务成果标准。工作活动是手段,服务成果是目的。
具体指标分为:
(1)社区服务参与率,即发动社区居民和辖区单位参与社区服务活动的测定指标。其计算公式有二:
社区居民参与率=参与服务居民户数/社区居民总户数
公式中的分子包括四种人:一是在固定岗位从事服务的专职服务者;二是参与互助服务的志愿服务者;三是参与社区服务的兼职工作者;四是社区服务的领导和组织者。
辖区单位参与率=参与服务的单位数/辖区社会单位总数
社会单位具备了下面一项者,即参与了社区服务。
①人力参与;②物力参与;③场地参与;④单位设施对社区开放。
社区服务的参与率越高,说明居民群众和社会单位发动得越广泛,社区服务的社会化程度越高;反之则相反。 (2) 社区服务受益率,即指社区居民和社会单位从社区服务中得到的帮助、照顾的比率。居民受益以家庭为单位。
居民受益率=受益居民户数/社区居民户总数
居民受益率分为经常性受益和非经常性受益两类。对困难户进行包户性、制度性的服务;户与户相互之间有不间断的互助互济行为,属于经常受益户。其他受益户为非经常受益户。
社会单位受益率=受益社会单位数/辖区社会单位总数
(3)社区服务需求满足率,即社区居民提出的需求通过社区服务得到满足的比例。其方法是首先通过普查和分散调查,了解本社区居民及社会单位有哪些服务需求,把这些需求汇总构成社区服务需求总量,在调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工作,使这些需求的一部分或全部得到的满足,就形成了需求满足率。其计算公式为:
需求满足率=需求满足数/居民提出的需求总数
(3) 社区服务满意率,即指社区居民和辖区单位根据自己切身体验对服务工和表示满意者占社区全体居民和单位的比例。
居民满意率=对服务满意的居民数/社区全体居民数
在实际评估中,一般采取抽样调查法。即用以下公式:
居民满意率=表示满意的被调查人数/被调查的总人数
社会单位满意率=表示满意的社会单位数/辖区社会单位总数
评估社区服务设施的基本指标
评估某个社区服务设施工作的好差,主要标准有三条:
(1)设施设备的完好率,这是对设施设备维护保养状况的检测。
(2)设施设备的使用率,这是对每个设施或项目在单位时间内服务人次状况的检验,即实际服务人次与设计服务人次之比,有相等、超过、不足三种情况。
(3)服务补偿费,即服务收入与服务投入之比。其中服务投入不是设施经费的投入,而是服务工作过程中的投入,包括人力、物力的消耗;服务补偿是对服务工作的补偿,基本要求是收支相抵,略有节余。
社区服务评估的基本原则
1.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2.坚持全面评估的原则。
3.坚持指导与评估相结合的原则。
社区服务评估的方法
1.建立、收集和积累社区服务统计资料
开展社区服务评估工作的基础首先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全面的社区服务统计指标体系,然后通过收集和积累统计资料,再进行评估。
2.指标的分级与分类
社区服务是一个全方位的工作,涉及到社区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工作有设施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具体服务等,其工作队伍有专职队伍,兼职队伍,志愿服务队伍。相对应的社区服务评估指标有主次之分,所以在具体评估时,要对社区服务评估指标进行必要的分级和分类,计算不同的权数,在实践中进行比较和提炼,使评估指标体系合理化、科学化、规范化,更符合我国社区服务工作的实际情况。
3.具体评估
社区服务评估工作主要是运用统计指标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综合分析评估。具体为:对每一项具体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即按照该项指标的标准分值进行分析,给予定性的结论,可采用分数制的方法,也可采用服务水平分类的方法,如根据抽样调查得出的平均水准,将每一个指标分为好、较好、一般、差四级评估结论,然后再进行评估。
离退休人员的社会管理服务
离退休人员的社会管理服务是把离退休人员和企业分离,把原来由各企业自己管理的除养老金发放外的一切社会保险事务,转由社会承担,这些服务性事务大体分为文化娱乐、体育活动、患病照顾、后事处理等,社会化管理服务应主要依托社区,以社区为服务机构来承担社会保险事务。
社区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组成:一是专职的社区工作人员。如街道、劳动保障部门、卫生部门、民政部门等多家部门的人员构成。二是经过训练的志愿服务人员。三是义务服务的老年人,接纳居住在社区,身体健康,乐于从事社区义务服务的老年人。
社区服务的经费来源应是多渠道的,一是政府的社区建设拨款;二是社会保险机构拨付一定的管理费用;三是卫生、民政、教育等在社区建立的相关职能设施的投资;四是社会团体慈善机构的捐助;五是社区组织开办一些经营性项目获得收益。
医疗社区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向导,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符合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机构,把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动荡,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大中型医院就诊时实行不同的医药费用自负比例,引导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治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促进卫生服务机构与上级医疗机构之间形成有效的双向转诊机制。合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社区医疗服务。
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概念
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管理服务,是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社会服务机构对参加社会保障的单位和个人,提供从社会保险申报、登记、缴费、到个人账户的管理、查询、结算以及社会保障待遇的发放和对人员的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和服务工作。其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保障对象与企业事业单位相分离,社会保险金实行社会化发放,退休和失业人员由社区组织统一管理。
社会化管理服务是建立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统一、规范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管理服务, 是随着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而逐步开展的。199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指出,要提高社会保险管理服务的社会化水平,尽快将目前由企业发放养老金改为社会化发放,积极创造条件将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逐步由企业转向社会,减轻企业的社会事务负担。
社会化管理服务的主要内容
1、社会保险金实行社会化发放
社会保险金的社会化发放主要包括:基本养老金和失业保险金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委托银行、邮局等社会服务机构发放。
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的基本形式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国有商业银行或邮局为企业离退休人员建立基本养老金账户,按月将规定项目内的应付养老金划入账户,保证离退休人员能够按时领取基本养老金。对于有特殊困难而不能到银行、邮局领取养老金的离退休人员,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直接或委托社区服务组织送发养老金。
失业保险金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时发放。具体做法是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失业人员开具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单证,失业人员凭单证到指定银行领取。
实行社会保险金社会化发放的措施:一是抓紧实现全额征缴。社会保险费全额征缴是社会化发放的必要前提。二是建立基金预警制度。养老保险一般应以能否支付两个月的基本养老金作为预警线,基金积累达不到这一标准时,需及时向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做好应急准备。三是建立和完善离退休人员和失业人员管理数据库,及时准确地为代发社会保险金的社会服务机构提供相应数据。四是加强协调和配合。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分别同银行、邮局及其他社会服务机构签订协议,明确各自职责,建立必要的工作制度和规范的操作程序。银行、邮局代发社会保险金,免收手续费。异地发放的,邮局按邮政汇费标准减半收费。五是对社会化发放工作进行跟踪调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冒领社会保险金现象的发生。六是加强社会化管理服务宣传和人员培训工作。
实行社会保险金社会化发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搞好查询服务。查询服务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柜台查询。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或委托银行、邮局进行。在社区管理比较完善的地区,也可以委托社区服务组织设立专门的咨询柜台,安排专业性人员在柜台介绍政策。解答相关问题,听取离退休人员、失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2)在公共场所不定期组织咨询活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选择人群比较密集的地点设立咨询站,直接深入到群众中去讲解政策,释难解疑。(3)印制查询表或问卷。可以通过发放问卷或表册来满足参保人员的查询需求,再通过适当方式予以解答。(4)公告栏。对那些简单明了、易于理解的社会保险政策和相关规定,如调整养老金、失业保险金水平的办法等,可以通过公告栏直接展示出来,使离退休人员、失业人员及时了解最新信息。(5)电话查询。对参保的在职职工提供个人账户相关信息查询,对离退休人员、失业人员提供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待遇的相关资料。(6)网络终端查询。现行的网络终端主要有两种:触摸屏和电脑终端。查询人员通过终端输入社会保障号码和个人密码,即可进行政策以及个人相关信息的查询。
2、社会保障对象纳入社区管理
社区管理是社会保障社会化管理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1995年《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指出,逐步将主要由企业管理退休人员转为主要依托社区进行管理,切实减轻企业负担。2000年4月,朱F基总理在辽宁考察工作时强调指出:要实现社会保障对象管理和服务的社会化,退休人员、失业人员要与企业事业单位脱钩,由社区统一管理。
社会保障实行社区管理的基本原则
社会保障实行社区管理的基本原则:
1、社会保障对象与原单位相分离。退休人员、失业人员在办理退休手续和失业登记手续后,即进入社区,由户口所在地或常年居住地的社区管理机构和社会服务组织为其提供管理和服务。对于那些以厂(矿)建市,由企业代行社区职能的地区、退休人员、失业人员随企业社会事务负担的逐步剥离而实现与企业的脱钩。
2、各地区实行社会化管理的形式应根据本地城市规划、社区建设、经济承受能力和管理水平等不同特点因地制宜地确定。
3、保障退休人员养老、医疗、政治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权利,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
4、救助特殊困难人群。对高龄、伤残、重病等存在特殊困难的退休人员应开办相应的服务项目;对有特殊困难的失业人员,应努力帮助其实现再就业,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其家庭实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社会化管理的职责分工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做好退休人员、失业人员社会保险关系的管理、接续和转移工作。社会保险金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委托银行、邮局等社会服务机构发放;退休人员死亡后按国家规定支付的丧葬补助金,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由市、区民政部门委托和组织街道居委会审核和发放。
民政部门要加强街道、居民委员会组织建设,组织和指导社区服务,推动社区建设;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拓展服务范围,为参加社会保险的人员提供相应服务;卫生部门要大力发展社区卫生组织,为退休人员提供方便、及时的医疗服务;文化教育部门要组织退休人员开展文化健身活动,丰富退休人员精神文化生活;地方财政部门要帮助社区解决工作经费。
社会化管理的设施建设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场所,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老年卫生、文化福利设施、活动场所建设,建立健全服务网络、强化社区功能,同时按照社会化、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原则,引导社会力量为社会保障对象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文化教育和法律服务。
实现社会化管理的途径
2000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通知》明确规定:新办理退休手续的人员、登记为失业的人员以及破产、兼并企业的退休人员,其档案及日常管理服务工作要从原用人单位转到职工户口所在地或常年居住地的街道统一管理。从企业剥离出来的社会保障事务性工作,除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承接一部分外,主要由街道和社区服务组织承担。街道办事处要设立或确定负责社会保障事务的机构。经济较发达、社会化程度较高、社区管理工作较规范的地区,要积极探索退休人员从单位转到社区管理的途径和办法。社区管理模式可以多样化,在街道设立管理劳动保障事务的经办机构;在社区组织中引进、强化劳动保障功能;依托市场化管理发挥服务功能;可以设立退休人员管理站,把破产、兼并企业的退休人员管起来,将企业退休人员直接转入社区管理,争取一步到位;在那些退休人员数量大且相对集中的城市,将大型企业集团设立的退管机构对退休人员的日常管理作为社会化管理的过渡形式,在加强其业务指导与管理的基础上,逐步使它们与企业相脱离,融入社区管理之中;在那些以厂矿建市、由大型企业设立专门机构代行社区职能管理退休人员的地区、退休人员可随企业管理退休人员职能的移交而逐步实现与企业的分离。
&&&&&&&&&&&&&&&&&&&&&&&
&&&&&&&&&&&&&&&&&&&&&&&
&&&&&&&&&&&&&&&&&&&&&&&
&&&&&&&&&&&&&&&&&&&&&&&
&&&&&&&&&&&&&&&&&&&&&&&
&&&&&&&&&&&&&&&&&&&&&&&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找到精神寄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