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新开率是怎么看宽带端口速率算的?

当前位置:
来自用户:
联系人:全国正规网络刷单平台
联系电话:
地区:全国
电子邮箱: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hao360上网首页看到的,谢谢!
信息管理(编号:1675450)
您感兴趣的信息
您感兴趣的分类谁是性价比最高的宽带?主流宽带实测_网易数码
谁是性价比最高的宽带?主流宽带实测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谁是性价比最高的宽带? 主流宽带实测)
互联网时代,谁的宽带基础设施强,谁就有可能成为时代的领导者!互联网经济需要高速宽带的支撑,高速的宽带可以让信息交流更加便利。面对新时代的到来,我国随即出台了“宽带中国”战略,并将这一战略上升至国家级战略。各个运营商开始响应政府的政策,宽带提速、降低网费、宽带村村通等措施开始轰轰烈烈的进行。作为“宽带中国”战略的直接受益人,我们家中的宽带开始了升级改造。从原来的铜揽电话线换成了光纤,网速从原来的1M、4M提升到了现在的10M、20M、50M甚至100M。并且和原来的资费相比,现在的使用费用也略有下降。“宽带中国”愿景很美好,我们现实的使用中哪家的宽带性价比最强呢?我们选择了联通、电信、移动、歌华宽带、长城宽带这五家运营商为测试对象,深入普通居民家中进行测试,进而评选出性价比最高的宽带!宽带家家都在使用&体验各自不相同现在社会中,网络给我们带来了诸多的便利,而且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谁的家中要是连宽带都没有,那这个家中一定会与社会脱节。每天回家一进小区的门,就可以看到铺天盖地各种宽带广告,无论是宣传栏还是单元门的墙上,都是宽带广告的必争之地。楼道中的墙上也堆满了各种铁盒子,上面写着“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字样,从这些铁盒子蔓延出的线缆连接到每家每户。墙面上的宽带小广告放眼望去,各个宽带运营商的资费对于家庭用户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在挑选运营商时会格外小心。因为周围人不断地受到小区墙上低价广告的吸引办理的宽带体验极差,有些号称百兆宽带的服务,在实际使用中上网高峰期看视频总是在缓冲。确实,有些运营商涉嫌虚假宣传,广告上打的“百兆宽带”其实是整个小区共用的百兆宽带,一到上网高峰期全小区的用户都在上网,速度自然缩水严重。延迟超高经常掉线相比之下,大运营商的宽带服务虽然资费较贵,但是带宽独享,速度很有保障。尤其是对经常玩儿网游的用户来说,连接游戏服务器的延迟都不会太高,是一些小运营商做不到的。虽然大家可能办的宽带速率相同,但是在实际体验中,各自却并不相同。因此,我们决定到使用不同运营商家庭中实地进行宽带速率测试,看看在上网高峰期,用户的宽带上网体验究竟如何。国内宽带“三巨头”&提速降费主力军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毫无疑问是国内宽带市场的“三巨头”,市场几乎被它们三家瓜分,其余的中小运营商只能在它们的阴影里挣扎求生。小编自从装ADSL选择了联通(那时还叫网通)后便一直使用至今,相信大部分朋友们在选定一家运营商后也懒得折腾,会长时间使用。废话不多说,我们马上进入上网高峰期的网速测试,我们选择在移动端的“SpeedTest”软件上进行测试,时间选在19:30-22:00之间。联通百兆宽带测试成绩第一个出场的是北京联通宽带,经过联通客户端提速后,原本50M的网络速率可以提升至100M,每月15个小时的免费体验时间。我们选择在百兆环境下进行测试,可以看到延迟是4ms,下载速率为145.56Mbps,上传速率为10.10Mbps。这样的成绩非常不错,而且已经超出了百兆宽带的速率,线路损耗较小。在上网高峰期依然能够保持高速的网速,而且是独享,可见联通的宽带服务还是比较厚道的。电信50兆宽带测试成绩接下来出场的是中国电信,测试地点同样在北京,宽带套餐的速率为50兆。通过“SpeedTest”的测试我们看到,延迟为4ms,下载速率为45.81Mbps,上传速率为4.43Mbps。由于处于老旧小区,有线路损耗的原因,电信宽带的测试成绩同样能够令人满意。并且,我们可以从下载和上传的曲线看出,电信宽带的稳定性非常强,不会出现突然掉线和网速减慢的情况。
移动宽带测试成绩“三巨头”中最后出场的是中国移动,中国移动的宽带业务是接收原铁通的宽带业务,原线路基本没有变化。测试家庭办理的是10M的移动宽带套餐,测试结果为延迟18ms,下载速率为12.96Mbps,上传速率为5.22Mbps。总体来说速率符合套餐的标准,但是通过曲线我们可以看出出现了中断的现象,稳定性较为一般。
本文来源:中关村在线
责任编辑:李晓艳_NT3374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最新统计报告出炉(一)
前言1997年,国家主管部门研究决定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牵头组织有关互联网单位共同开展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调查,自1997年至今CNNIC已成功发布了35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本次报告是第36次报告。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改变人民生活形态的关键行业,CNNIC的历次报告则见证了中国互联网从起步到腾飞的全部历程,并且以严谨客观的数据,为政府部门、企业等各界掌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动态、制定相关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被国内外广泛引用。自1998年以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形成了于每年1月和7月定期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惯例。第36次统计报告延续了以往的内容和风格,对我国网民规模、结构特征、接入方式和网络应用等情况进行了连续的调查研究。本《报告》的数据采集工作一如既往地得到了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在各互联网单位、调查支持网站以及媒体等的密切配合下,基础资源数据采集及时完成。在此,谨对他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对接受第36次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调查的网民朋友表示最诚挚的谢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年7月目 录报告摘要第一章 调查介绍第二章 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一、网民规模(一)总体网民规模(二)手机网民规模(三)农村网民规模二、网民属性(一)性别结构(二)年龄结构(三)学历结构(四)职业结构(五)收入结构三、接入方式(一)接入设备(二)接入场所(三)接入网络第三章 互联网基础资源一、&& &互联网基础资源概述二、&& &IP地址三、&& &域名四、&& &网站五、&& &网络国际出口带宽第四章 网民互联网应用状况一、上网时长二、整体互联网应用状况(一)信息获取类应用发展(二)商务交易类应用发展(三)交流沟通类应用发展(四)网络娱乐类应用发展附录1互联网基础资源附表附录2调查支持单位附录3中国互联网数据平台介绍报告摘要一、基础数据◇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68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894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8.8%,较2014年底提升了0.9个百分点。◇截至2015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较2014年底增加36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4年底的85.8%提升至88.9% 。◇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7.9%,规模达1.86亿,较2014年底增加800万人。◇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通过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接入互联网的比例分别为68.4%和42.5%;手机上网使用率为88.9%,较2014年底提高3.1个百分点;上网的比例为33.7%,较2014年底下降了1.1个百分点;网络电视使用率为16.0%。◇截至2015年6月,中国域名总数为2231万个,其中“.CN”域名总数为1225万个,占中国域名总数比例为54.9%,“.中国”域名总数为26万个。◇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站总数为357万个,其中CN下网站数为163万个。二、趋势与特点整体网民规模增速继续放缓,手机上网带动农村地区网民增长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较2014年底提升0.9个百分点,整体网民规模增速继续放缓。2015年上半年新增网民1894万人,其中农村网民占48.0%,比整体网民中农村人口的占比高出20个百分点。农村地区新增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达69.2%。未来几年内,手机上网依然是带动农村地区网民增长的主要动力。手机网民规模继续保持增长,网民上网设备逐渐向手机端集中截至2015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较2014年12月增加36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4年12月的85.8%提升至88.9%,通过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接入互联网的比例均有下降。随着手机终端的大屏化和手机应用体验的不断提升,手机作为网民主要上网终端的趋势进一步明显。移动商务类应用发展迅速,助力消费驱动型经济发展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的普及,促使网民的消费行为逐渐向移动端迁移和渗透。由于移动端即时、便捷的特性更好的契合了网民的商务类消费需求,伴随着手机网民的快速增长,移动商务类应用成为拉动网络经济增长的新引擎。2015年上半年,手机支付、手机网购、手机旅行预订用户规模分别达到2.76亿、 2.70亿和1.68亿,半年度增长率分别为26.9%、14.5%和25.0%。互联网应用向提升体验、贴近经济方向发展中国网民的互联网应用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种质变表现在信息的精准性以及与经济发展的贴近性:一方面,互联网信息服务向精准性发展,通过技术手段提升信息提供的针对性,达到开发、维系用户的目的;另一方面,互联网应用与社会经济的融合更为深入,网络购物、旅行预订等网络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同时,经济形势的变化也影响网民对网络理财、炒股的使用。第一章 调查介绍一、调查方法(一)网民个人调查1.1调查总体中国有住宅固定电话(家庭电话、小灵通、宿舍电话)或者手机的6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样本规模用户调查总体样本30,000个,其中,住宅固定电话用户、手机用户各15,000个,样本覆盖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查总体细分调查总体划分如下:子总体A:被住宅固话覆盖人群【包括:住宅固定电话覆盖的居民+小灵通用户+学生宿舍电话覆盖用户+其他宿舍电话覆盖用户】;子总体B:被手机覆盖人群;子总体C:手机和住宅固话共同覆盖人群【住宅固话覆盖人群和手机覆盖人群有重合,重合处为子总体C】,C=A∩B。1.2抽样方式CNNIC针对子总体A、B、C进行调查,为最大限度地覆盖网民群体,采用双重抽样框方式进行调研。采用的第一个抽样框是固定住宅电话名单,调查子总体A。采用的第二个抽样框是移动电话名单,调查子总体B。对于固定电话覆盖群体,采用分层二阶段抽样方式。为保证所抽取的样本具有足够的代表性,将全国按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分为31层,各层独立抽取样本。省内采取样本自加权的抽样方式。各地市州(包括所辖区、县)样本量根据该城市固定住宅电话覆盖的6周岁以上人口数占全省总覆盖人口数的比例分配。对于手机覆盖群体,抽样方式与固定电话群体类似,也将全国按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分为31层,各层独立抽取样本。省内按照各地市居民人口所占比例分配样本,使省内样本分配符合自加权。为了保证每个地市州内的住宅电话号码被抽中的机会近似相同,使住宅电话多的局号被抽中的机会多,同时也考虑到了访问实施工作的操作性,在各地市州内住宅电话号码的抽取按以下步骤进行:手机群体调研方式是,在每个地市州中,抽取全部手机局号;结合每个地市州的有效样本量,生成一定数量的四位随机数,与每个地市州的手机局号相结合,构成号码库(局号+4位随机数);对所生成的号码库进行随机排序;拨打访问随机排序后的号码库。固定电话群体调研方式与手机群体相似,同样是生成随机数与局号组成电话号码,拨打访问这些电话号码。但为了不重复抽样,此处只访问住宅固定电话。1.3调查方式通过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系统(CATI)进行调查。1.4调查总体和目标总体的差异CNNIC在2005年底曾经对电话无法覆盖人群进行过研究,此群体中网民规模很小,随着我国电信业的发展,目前该群体的规模逐步缩减。因此本次调查研究有一个前提假设,即:针对该项研究,固话和手机无法覆盖人群中的网民在统计中可以忽略不计。(二)网上调查网上调查重在了解典型互联网应用的使用情况。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日至6月31日期间进行了网上调查。将问卷放置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网站上,同时在政府媒体网站、全国较大的网站上设置问卷链接,由网民主动参与填写问卷。回收问卷后,通过技术手段进行答卷有效性检验,筛除无效答卷。(三)网上自动搜索与统计数据上报网上自动搜索主要是对域名、网站数量及其地域分布等指标进行技术统计,而统计上报数据主要包括IP地址数和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数。3.1 IP地址总数IP地址分省统计的数据来自亚太互联网信息中心(APNIC)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IP地址数据库。将两个数据库中已经注册且可以判明地址所属省份的数据,按省分别相加得到分省数据。由于地址分配使用是动态过程,所统计数据仅供参考。同时,IP地址的国家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也会要求中国IP地址分配单位(如等)每半年上报一次其拥有的IP地址数。为确保IP数据准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会将来自APNIC的统计数据与上报数据进行比较、核实,确定最终IP地址数。3.2中国域名总数和网站总数中国的域名总数和网站总数来源于:域名数:.CN和.中国下的域名数来源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数据库;中国类别顶级域名(gTLD)来源于域名统计机构公布的数据。网站数:由CNNIC根据域名列表探测得到。.CN和.中国域名列表由CNNIC数据库提供,类别顶级域名(gTLD)域名列表由国际相关域名注册局提供。3.3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数工业和信息化部通过电信企业的报表制度,定期得到中国各运营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连的网络出口带宽总数。《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纳入了这些上报数据。二、报告术语界定◇网民:过去半年内使用过互联网的6周岁及以上中国居民。◇手机网民:指过去半年通过手机接入并使用互联网,但不限于仅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电脑网民:指过去半年通过电脑接入并使用互联网,但不限于仅通过电脑接入互联网的网民。◇农村网民:指过去半年主要居住在我国农村地区的网民。◇城镇网民:指过去半年主要居住在我国城镇地区的网民。◇IP地址:IP地址的作用是标识上网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中的其他设备,是互联网中的基础资源,只有获得IP地址(无论以何种形式存在),才能和互联网相连。◇域名:是互联网络上识别和定位计算机的层次结构式的字符标识,与该计算机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相对应。我国互联网络域名体系中各级域名可以由字母(A-Z,a-z,大小写等价)、数字(0-9)、连接符(-)或汉字组成,各级域名之间用实点(.)连接,中文域名的各级域名之间用实点或中文句号(。)连接。常见的顶级域名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家或地区顶级域名(ccTLD),如以.CN 结尾的域名代表中国;一类是类别顶级域名(gTLD),如以.COM,.NET,.ORG 结尾的域名等。◇网站:是指以域名本身或者“WWW.+域名”为网址的web站点,其中包括中国的国家顶级域名.CN和类别顶级域名(gTLD)下的web站点,该域名的注册者位于中国境内。如:对域名来说,它的网站只有一个,其对应的网址为或,除此以外,,……等以该域名为后缀的网址只被视为该网站的不同频道。◇调查范围:除非明确指出,本报告中的数据指中国大陆地区,均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在内。◇调查数据截止日期:本次统计调查数据截止日期为日。第二章 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一、网民规模(一)总体网民规模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894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8.8%,较2014年底提升了0.9个百分点,整体网民规模增速继续放缓。随着网民规模的增长进入平台期,互联网对个人生活方式的影响进一步深化,从基于信息获取和沟通娱乐需求的个性化应用,发展到与医疗、教育、交通等公用服务深度融合的民生服务。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出台,互联网将带动传统产业的变革和创新。未来,在云计算、物联网及大数据等应用的带动下,互联网将加速农业、现代制造业和生产服务业转型升级,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二)手机网民规模截至2015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较2014年12月增加36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4年12月的85.8%提升至88.9%。移动上网设备的逐渐普及、网络环境的日趋完善、移动互联网应用场景的日益丰富三个因素共同作用,促使手机网民规模进一步增长。首先,智能手机价格下降,为手机上网奠定了基础。今年上半年,各大互联网厂商和传统家电企业对于手机市场的进入,促使智能手机价格持续走低,提升网民购买力。其次,政府加大对于移动上网的扶持,通过督促运营商降低上网资费,提升网络覆盖能力等措施优化网民上网环境,降低手机上网门槛。最后,移动互联网应用场景的丰富提升了网民使用意愿。移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加速融合,开发与各类生活紧密关联的新应用,吸引传统行业用户开始使用移动互联网。(三)农村网民规模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为27.9%,规模达1.86亿,相比2014年底增加了800万。城镇地区与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分别为64.2%、30.1%,相差34.1个百分点。人口结构方面,10-40岁人群中,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比城镇地区低15-27个百分点,这部分人群互联网普及的难度相对较低,将来可转化的空间较大。未来农村地区互联网发展将由政府与互联网企业共同带动。政府方面,应加大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政策扶持,提升农村人口对于互联网的认知及使用。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鼓励输出地资源对接输入地市场带动返乡创业。在这一过程中,农民工可以发挥既熟悉输入地市场又熟悉输出地资源的优势,借力“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现代商业,实现输出地产品与输入地市场的对接,进而带动农村地区互联网的发展。企业方面,需要针对农村地区特性提供更贴近农村地区需求的应用,提升农村人口使用互联网的意愿。目前阿里、京东、等互联网企业纷纷推出针对农村地区的农业电商和农村金融服务,这些举措将对农村互联网发展起到带动作用。二、网民属性(一)性别结构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男女比例为55.1:44.9,女性网民占比相比2014年底提升了1.3个百分点。(二)年龄结构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以10-39岁年龄段为主要群体,比例达到78.4%。其中,20-29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为31.4%,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最大。与2014年底相比,20岁以下网民规模占比增长1.1个百分点,互联网继续向低龄群体渗透。(三)学历结构截至2015年6月,整体网民中小学及以下学历人群的占比为12.4%,较2014年底上升1.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大专及以上人群占比下降0.8个百分点,中国网民继续向低学历人群扩散。(四)职业结构截至2015年6月,网民中学生群体的占比最高,为24.6%,其次为个体户/自由职业者,比例为22.3%,企业/公司的管理人员和一般职员占比合计达到16.3% 。(五)收入结构截至2015年6月,网民中月收入[其中学生收入包括家庭提供的生活费、勤工俭学工资、奖学金及其它收入,农民收入包括子女提供的生活费、农业生产收入、政府补贴等收入,无业、下岗、失业群体收入包括子女给的生活费、政府救济、补贴、抚恤金、低保等,退休人员收入包括子女提供的生活费、退休金等。]在、元的群体占比最高,分别为21.0%和22.4%。三、接入方式(一)接入设备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88.9%,较2014年底增长了3.1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增长。通过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接入互联网的比例分别为68.4%和42.5%,较2014年底分别下降了2.4和0.7个百分点,电脑端向手机端迁移趋势明显。此外,我国网民中使用平板电脑上网的比例为33.7%,较2014年底下降了1.1个百分点。手机大屏化以及应用体验的不断提升较好满足了手机网民的娱乐需求,对平板电脑的使用产生一定影响。最后,当前我国网民对网络电视使用率为16.0%,和2014年12月基本持平。(二)接入场所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在家里、网吧、学校和公共场所通过电脑接入互联网的比例与2014年12月基本持平,而在工作单位通过电脑接入互联网的比例则有所上升,为33.7%。(三)接入网络我国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升级、运营商的积极推动以及网民对移动端高流量应用的使用需求,共同推动了2G用户向3G/4G用户的迁移。截止到2015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中通过3G/4G上网的比例为85.7%。除3G/4G外,Wi-Fi无线网络也成为主要的上网方式,截止到2015年6月,83.2%的网民在最近半年曾通过Wi-Fi接入过互联网,其中在家里接入Wi-Fi无线网络的比例最高,为88.9%,在单位和公共场所Wi-Fi无线上网的比例相近,分别为44.6%和42.4%。
本文来源:网易科技报道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宽带速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