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消货币的含义义

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3272套总数:5582012套专访:3136部会员:294765位
当前位置:
& 2016届高考政治(全国通用)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1 货币、价格与消费
2016届高考政治(全国通用)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1 货币、价格与消费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18次
资料类型:复习学案
文档大小:4.65M
所属点数: 2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2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3.(2015·浙江文综,24,4分)“双十一购物狂欢节”那天,不少商家推出购500元商品返还280元购物券的活动,很多消费者为了获得购物券而凑足购买500元商品。狂欢之后,一些消费者发现“凑单”购买的许多商品是自己不需要的。这些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
A.是求异心理引发的,不值得提倡
B.是攀比心理引发的,并不可取
C.违背了理性消费原则
D.违背了适度消费原则 解析 此题考查消费心理。合理的求异消费,可以提倡,故排除A。材料中经济现象是求实和从众心理引发的,排除B。适度消费强调消费与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相符,材料未涉及收入与消费,D不当选。“凑单”购买的许多商品自身不需要,体现了一种盲目跟风,违背了理性消费原则,故答案为C。 答案 C 命题领悟 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影响消费的因素以及学生对消费心理和消费观的理解。有时也以主观题的形式,结合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等知识综合考查扩大内需的问题。
[核心突破 融会贯通]  影响消费的五大因素与刺激消费的五大措施 1.生产与消费 2.收入与消费 3.物价与消费 4.宏观政策与消费 5.心理、观念与消费 【前挂后连】 消费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消费对生产的作用、消费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消费观念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消费对小康建设的影响 (1)消费与生产: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②新的消费需求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 ③新的消费热点会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2)消费与经济发展方式: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3)消费观念与经济发展: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倡导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消费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刺激消费,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有利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二、有关“提高消费水平”的命题 设问模式 (1)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 (2)我国应怎样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3)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答题要素  (1)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 收入(当前、未来和差距)+物价+其他因素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②未来收入预期也会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③收入差距的大小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④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⑤广告和国家经济政策等。 (2)怎样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提示 国家+企业+个人 作为国家:①最根本的途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居民收入。②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保持供求平衡,保持物价稳定。③政府要完善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领域都要注重公平;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④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⑤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开发利用国内、国际市场,尤其是开拓农村市场,充分发挥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⑥政府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依法制裁各种违法行为,为消费者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作为企业:要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搞好售后服务;使自己的产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作为个人:要通过自己的知识和劳动,增加个人收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疑误排查 清除盲点] 1.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导致居民消费以享受型为主。(  )
(2013·安徽文综,1④) 2.当前我国居民消费已由生存资料消费向享受资料消费转变。(  )
(2012·海南单科,9D) 3.消费贷款之所以有助于提高居民当前消费水平,是因其能增加人们的预期收入。(  )
(2011·北京文综,32D) 4.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有利于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
(2012·山东文综,19①) 5.贷款消费属于超前消费,背离了科学的消费观。(  ) (2011·重庆文综,26D) 提示 1.× 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与居民消费以享
受型为主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2.× 生存资料消费不可缺少。 3.× 原因是能增强人们当前支付能力。 4.× 国家应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以刺激消费。 5.× 当贷款消费超出了当前收入及未来收入预期时,属于超
前消费,背离科学的消费观。
[热点素材 命题预测] 命题预测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随着中央出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一系列规定,也会成为高考命题的重点。从经济生活方面,结合消费的有关知识考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原因,从国家、企业、消费者角度分析怎样杜绝浪费现象是命题的重要角度。 厉行节约 低碳生活 据统计,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折合人民币一年高达 2 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两亿多人一年的口粮。钱财花了固然可以再挣,但有些资源耗尽了却不可再生。我国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人均资源相对匮乏,在遭遇“煤荒”“油荒”之后,我们感受到了资源短缺所带来的不便。 1.在经济生活中,节俭正成为一种健康的力量。有人提出一种新的消费观念——“新节俭主义”。其核心观点是:收入虽然不菲,支出却要精打细算。这说明“新节俭主义”(  )
①提倡理性消费、简约生活 ②与时下的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政策相互矛盾 ③是量入为出的适度消费 ④是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传统美德的体现
解析 “收入虽然不菲,支出却要精打细算”体现了①④,
②③与题意不符,排除。答案为B。 B 2.低碳社区的建设除了基础设施的跟进外,更重要的是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从身边小事做起。比如使用环保纸;尽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缩短淋浴时间;自制果汁,拒绝碳酸饮料;选择棉质衣物,拒绝皮草和化纤材料等。低碳社区的建设(  )
①会抑制人们的消费需求,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②有利于节约资源,促进低碳产业的出现和发展 ③有利于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④减少消费支出,降低恩格尔系数
解析 低碳社区建设,有利于引导人们的消费需求,从而引导低碳产业的发展,故②正确。低碳社区建设有利于促进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故③正确。低碳社区建设只是在引导消费需求,不会抑制消费,也不一定会减少人们的消费支出,排除①④。 B 3.中国式“剩宴”成为各界热议的话题。如何抵制“舌尖上的浪费”呢?为此,有一群网友发起了“光盘行动”,得到众多网友的响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反正潘子卉:加入“光盘族”吧。让我们都不要浪费,尊重农民的劳动。
@txznisnota:父辈很喜欢把吃不完的留下下次吃,最后剩菜越来越多,很多吃不完的东西都扔掉了。其实应该一开始就不要买那么多。最好的节约,就是不浪费。
@鳗鱼小卷:这个活动好。不少人有种陋习,在外面吃饭,特别是请客吃饭,必须要吃到有剩下的为止,不然就好像没好好招待别人吃饱的样子,而且打包也觉得蛮丢脸的。 材料二 “浪费是年轻人用了没两年的手机,是中年人转来送去却不吃不用的年节礼品,是一件商品的过度包装,是白天的灯火通明,是市政建设无长远规划的重复开挖……”网上一则关于“身边的浪费”的段子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大至政府形象工程、官员豪华座驾,小至个人消费行为、物质至上思维方式,究其原因,还是源于中国文化中“好面子”“讲排场”“兴攀比”的心态。 (1)结合材料一、二,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我国如何解决好“身边的浪费”问题。 (2)结合材料一、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回答,作为公民应怎样积极参与“光盘行动”? 解析 本题以“身边的浪费”为例,考查经济生活与政治生活有关知识,综合性较强。第(1)问是经济生活措施类不限定主体问题,应首先考虑不同主体,即从消费者、企业、国家三者考虑;第(2)问要求从政治生活、公民角度分析怎么办,应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等角度分析。 答案 (1)①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做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②企业经营者要转变观念,承担社会责任,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避免过度包装。③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各种手段加以引导和监督。(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 (2)①增强公民意识,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不浪费。 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增强义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参与“光盘行动”是公民承担社会义务和责任的体现,应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③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参与“光盘行动”,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提高生活质量。
做大“消费蛋糕”,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热点透视】 当前投资增长放缓、出口不振,消费在“三驾马车”当中已然“马首是瞻”了。2015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两会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未来消费领域的新增长点可能来自养老家政健康消费、信息消费、旅游休闲消费、绿色消费、住房消费和教育文化体育消费。如今,消费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中流砥柱”,而大众消费时代似乎也已来临。 【点击要闻】 【时政术语】 1.消费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 2.要加快培育消费增长点。3.建立健全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召回制度,严肃查处制售假冒伪劣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创新预测】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4个五年规划的GDP增长目标和城乡居民收入
增长目标 材料二 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挖掘农民这个最大群体的消费潜力,可以更好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上述两则材料,运用“影响消费的因素”的知识,说明国家如何挖掘农民这个最大群体的消费潜力? 答案 (1)①自“九五”规划以来,我国GDP增长目标略有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目标有所提高。②“九五”到“十一五”规划期间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目标明显低于GDP增长目标。“十二五”规划提高了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目标,与GDP增长目标保持同步。 (2)①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是居民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国家必须保持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的稳定增长,努力增加农民收入。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因此,国家要通过健全和完善就业、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预期。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国家要完善收入分配政策,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2.材料一 天津市政府印发《关于促进我市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
实施意见》指出,本市将在未来三年加快提升完善信息基础设
施,实施“宽带天津”战略,提升宽带网络覆盖范围和质量;
鼓励和引导智能终端产品创新发展;将着力培育信息消费热点,
提升信息服务水平,丰富信息消费内容,全面推进三网融合;
将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消费,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
深度融合,提升企业综合集成应用和业务协同创新水平。 材料二 日,据北京市城镇住户抽样调查数据显示,1~5月,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 064元,同比增长8.9%。人均食品支出3 855元,同比增长6.3%;人均居住支出867元,同比增长8.6%;人均医疗保健支出835元,同比增长7.3%;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1 577元,同比增长7.1%。
(1)结合材料一,分析促进信息消费对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法的知识分析开展抽样调查为何能了解消费现状。 (3)结合材料分析,政府在促进信息消费发展中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 答案 (1) ①信息消费的发展有利于满足群众消费需求,提高人们生活水平。②消费反作用于生产,信息消费的发展有利于拉动信息产业发展,并能够促进产业的调整和升级。③信息消费的发展,有利于引导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从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④信息消费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推动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⑤信息消费的发展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增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2)①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②抽样调查群体属于特殊性的群体,通过对特殊性群体消费支出情况的调查,可以反映整个北京市居民消费支出的状况。 (3)①政府要履行经济建设职能,加强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②政府要履行加强社会建设职能,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良好的信息消费环境。③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立足民生需求,促进信息消费发展。④政府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出台科学合理的促进信息消费的政策。⑤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打击信息消费中的犯罪行为。 核心考点二 价格 [真题回放 命题感悟] 1.(2015·新课标Ⅱ卷,15,4分)在我国,煤炭是电力生产的主要原料。煤炭价格从2011年约850元/吨大幅下降到2014年底的约500元/吨,有人据此建议下调电力价格。能支持其建议的恰当理由是(  )
A.电力产能过剩,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
B.电力是生产生活必需品,低价有利于社会稳定
C.电力价格与其生产成本的变化方向应当一致
D.电力与煤炭是互补品,二者价格变化方向应当一致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价格的因素。价值决定价格,电力价格应与生产成本变向一致,C符合题意;我国电力供应尚有缺口,不是供过于求产能过剩,故A错误;B夸大了电价变动的影响,故排除B;电力与煤炭不是互补关系,故D错误。选C。 答案 C 2.(2015·新课标Ⅰ卷,12,4分)某公司准备在甲乙两种复印机中选购一台,甲复印机的购置成本为22 000元,乙为18 000元;甲的专用耗材每年消耗量不及乙的50%。该公司最终购买了甲复印机。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这一选择的理由是(  )
A.甲乙是替代品,甲的耗材消耗量低于乙
B.甲与其耗材是互补品,甲的耗材成本低于乙的购置成本
C.甲与乙的耗材是互补品,甲的购置成本低于乙的耗材成本
D.甲乙是替代品,甲多耗费的购置成本低于甲节约的耗材成本 解析 A的说法有道理,但却不能充分说明该公司最终购买甲复印机的真正原因,故A排除;B选项中“甲的耗材成本低于乙的购置成本”,材料中未体现,故B排除;甲与乙的耗材是互补品说法错误,应该是乙的耗材和乙构成互补品,故C错误;D不但明确甲乙是替代品,而且强调了该公司最终购买甲复印机的真正原因,是“成本低”,即“甲多耗费的购置成本低于甲节约的耗材成本”,故选D。 答案 D 3.(2015·四川文综,1,4分)假设其他条件不变,
下列与右图所反映的信息相符的是(  )
A.卷烟税率上调,导致卷烟价格和购买量的变动
B.原油价格下跌,导致汽油价格和需求量的变动
C.银行利率下调,导致棉花价格和种植量的变动
D.汽油价格上涨,导致天然气价格和销量的变动 解析 A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卷烟税率上调,商品的价格上升,商品需求量减少,符合题中图示,故入选;选项B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图示是价格的上涨,而不是价格的下跌,同时原油价格下跌,导致汽油价格下降,需求量会上升,与图示不符,故排除B项;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银行利率下调,不会导致棉花价格和种植量的变动,故排除C项;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汽油与天然气是互为替代品,汽油价格上涨,会导致天然气的需求量上升,但不会直接导致价格上升,故排除。 答案 A 命题领悟 此考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价格与供求的关系,常以坐标图的形式考查对互补商品、互为替代品的理解,常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1)企业行为。如企业应面向市场从事生产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2)运用价格与供求的关系分析市场变化。如分析价格走势、市场供应量的变化等。也可能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影响价格的因素。 [核心突破 融会贯通] 1.有关单位商品价值量的计算 (1)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后商品价值的计算 假设一定时间内甲国生产A件产品,售价为B元,一年后该国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C%,那么售价为:B÷A÷(1+C%)。 (2)个别劳动生产率变动后,价值总量的计算 假设一定时期内,甲国一件产品价值为B,某企业一共生产A件,一年后该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C%,其他条件不变,该企业创造的价值总量是:B×A×(1+C%)。 (3)货币贬值、升值后,商品价格的计算 ①假设一件A商品价格为B元,预期一年后货币贬值C%,那么一年后该商品的价格为:B÷(1-C%)。 ②假设一件A商品价格为B元,预期一年后货币升值C%,那么一年后该商品的价格为:B÷(1+C%)。 2.价格变动的原因及影响
价格变动的原因(谁影响了价格)
根本因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直接因素: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间接因素:气候、时间、地域、文化等因素
价格变动的影响(价格影响了谁) 对生活: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对生产:①调节产量。某种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就会减少产量;相反,会增加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相反,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3.生产生活中的价格变动曲线 供给曲线:表达了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价格高,获利增多,生产扩大;价格低,获利减少,生产缩小。所以企业生产必须依据价格变动,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需求曲线:表达了价格对需求量的影响。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需求弹性曲线:表达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所以A曲线属于生活必需品,B曲线属于高档耐用品 需求变动曲线:左图中有两条需求曲线d1和d2,d2曲线比d1曲线所表达的需求更旺盛,因为对应每一个价格,d2曲线上的需求量都比d1曲线上的需求量要大。比如对应于价格P1,d2曲线表达的需求量为Qd2,大于d1曲线表达的需求量Qd1。我们把需求曲线的变动(比如由d1曲线平移到d2曲线的过程)叫做需求的变动 【前挂后连】 与价格相关的知识体系 (1)影响价格的因素——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2)价格变动的影响——生产、生活。 (3)物价影响居民消费水平——价格高,居民购买力降低;价格低,居民购买力提高。价格变动有利于引导居民消费趋向。 (4)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价格,在竞争中占有优势。 (5)市场调节——通过价格引导,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6)宏观调控——稳定物价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通过经济立法和行政命令等手段打击市场炒作,以稳定物价。 (7)科学发展:国家通过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或者法律手段,调节物价,引导企业生产和居民消费,从而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有关“价格变动与稳定物价”的命题 设问模式  (1)分析×××价格不断上涨(下降)的原因。 (2)政府为稳定物价所采取措施的经济生活依据是什么? (3)政府调控物价的原因。 答题要素  (1)分析价格变动的原因。 提示 价值+供求+纸币发行+市场缺陷+经济政策 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越大,商品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商品价格越低。②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供过于求,价格下降。③纸币发行量: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物价会上涨;相反,物价会降低。④市场的缺陷: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一些生产者、经营者恶意囤积,哄抬价格。⑤国家经济政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主要通过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以及财政支出的数量来平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保持物价稳定。 (2)稳定物价的措施有哪些? 提示 科技+发展生产+纸币发行+市场监管+宏观调控 ①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②大力发展生产,保障商品的有效供给。③合理控制纸币的发行量,使纸币发行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相符合。④加强市场监管,通过经济立法和行政命令等手段,打击市场炒作等行为。⑤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 (3)政府调控物价的原因。 提示 ①价格较快上涨导致人们实际生活水平下降。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影响中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不利于社会稳定。 ②加强宏观调控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③稳定物价,防止通胀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④降低流通成本、稳定供给,这是尊重市场规律的要求。 ⑤调控物价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体现以人为本。 [疑误排查 清除盲点] 1.不同位置的球票是替代品,降低普通区球票的价格将会增加VIP区球票的销售量。(  )
(2015·北京文综,32④) 2.流通中商品价格的高低是由流通中货币的多少决定的。(  ) (2014·新课标Ⅱ卷,12) 3.商品的价值总是围绕价格波动。(  ) (2014·浙江文综,24A) 4.商品的价格由其价值决定,它一定要等于其价值。(  ) (2011·四川文综,24A) 5.水务公司供水价格提高,会使居民生活用水量大幅减少。(  )
(2013·安徽文综,1②) 提示 1.× 普通区和VIP区的球票互为替代品,普通区球票价
格降低会减少VIP球票的销售量。 2.× 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 3.× 商品的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4.× 价格是由其价值决定,它一定要反映其价值。 5.× 水属于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较小,
水价格提高,不会使居民生活用水量大幅减少。 [热点素材 命题预测] 命题预测 当前物价、民生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高考命题背景的长效热点。CPI、住房价格、农副产品价格等直接关系国计民生,都可能成为高考命题的背景。
稳定物价 改善民生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这一目标的设定,考虑了去年涨价翘尾影响和今年新涨价因素,也表明政府抑制通胀、保障民生的决心和信心。中国银行不久前公布的《2015年经济金融展望报告》分析称:2015年,物价将继续在低水平运行,目前央行整体货币政策仍未脱离稳健的总基调,因此降息不会带来明显的物价上行压力。食品和居住这两个对物价影响最大的消费品价格涨幅不会很大。报告预计2015年全年CPI上涨2.4%左右,较2014年提高0.4个百分点。 1.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这一目标的设定,表明政府抑制通胀、保障民生的决心和信心。下列措施中,能够从根本上缓解通货膨胀压力的是(  )
A.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
B.发展生产,保障供给
C.国家多发行纸币
D.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合谋涨价
解析 题干强调的是“根本”措施。故答案为B。 B 价格是市场的信号灯,价格变化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深远影响。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与需求、价格与供给可以用图1和图2表示。据此回答2~3题。 2.由图可以看出(  )
①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对这种商品需求越少 ②一种商品的价格上涨可以增加这种商品的供给 ③供给与需求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④一种商品价格的高低根本上取决于该商品的供给和需求
解析 图1反映了需求与价格之间的反向关系,①正确;图2反映了供给与价格之间的正向关系,②正确;③本身说法错误;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④错误。 C 3.需求曲线对生产者的启示是(  )
A.加快产品结构的调整,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B.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高质量的商品
C.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和价格,扩大市场份额
D.企业要减少商品生产,控制需求,从而获得高额价格
解析 对生产者来说,最直接的启示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和价格,扩大市场份额,故选C项。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C 4.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也是一种度量通货膨胀水平的工具,以百分比变化为表达形式。消费者价格指数不断上升,意味着(  )
①居民收入涨幅下跌 ②通货膨胀压力增大 ③居民生活成本增加 ④恩格尔系数在下降
解析 消费者价格指数与居民收入涨幅无直接关系,①不选;②应选,因为物价不断上涨,可能引起通货膨胀;③应选,物价上涨,会导致居民生活支出增加;④与题意不符,排除。 C 核心考点三 消费 [真题回放 命题感悟] 1.(2015·四川文综,2,4分)“数以亿计的人可在自家屋顶、田间建立一个小型发电厂,只要它覆盖着太阳能电池板,而且通过互联网和电网与世界连接相互交易”,这是“互联网+能源”的一个远景和行动。其重大意义在于(  )
①每个人都可以是电力消费者也可以是生产者 ②可以极大地促进能源的清洁替代和绿色替代 ③能源供给结构将实现电能化且价格十分低廉 ④“互联网+能源”能全面推动各传统产业升级
D.③④ 解析 ①②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事例表明每个人可以生产电能,同时也可以消费电能,既是电力消费者,也是生产者,太阳能电池板可以极大的促进能源的清洁替代和绿色替代,故入选。③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事例不一定能实现能源供给结构电能化,故排除。④观点错误,过于绝对化,“互联网+能源”能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但不能全面推动各传统产业升级,故排除。 答案 A 2.(2015·安徽文综,1,4分)出境游作为一种大众消费,其需求量(Q)受出境游价格(P)、居民收入(M)等因素影响。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图中能正确反映P与Q、M与Q关系的图形有(  ) A.①③
D.②④ 解析 本题通过把经济生活中的基础知识和数学中的函数图象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需求量(Q)和出境游价格(P)之间是负相关关系,即一种商品价格上涨,人们对它的需求量会下降,反之亦然。据此①符合题意,②则应舍去;需求量(Q)和居民收入(M)之间是正相关关系,即当人们的收入增加,人们的需求量也会增加(不考虑其他因素),反之亦然。据此,④符合题意,③则舍去。本题应选①④,正确答案B。 答案 B -*- 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
杂交实验(二) 构建知识网络 突破核心考点 链接社会热点
-*- 首 页 JICHU ZHISHI 基础知识 ZHONGDIAN NANDIAN 重点难点 SUITANG LIANXI 随堂练习 JICHU ZHISHI 基础知识 首 页 ZHONGDIAN NANDIAN 重点难点 SUITANG LIANXI 随堂练习 ZHONGDIAN NANDIAN 重点难点 首 页 JICHU ZHISHI 基础知识 SUITANG LIANXI 随堂练习 SUITANG LIANXI 随堂练习 首 页 JICHU ZHISHI 基础知识 ZHONGDIAN NANDIAN 重点难点
专题一 货币、价格与消费 一般等价物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支付手段 影响 决定 调节产量 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当前可支配收入 未来收入预期 收入差距 贷款消费 生存资料消费 求异心理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1.偶考点:
商品的基本属性
消费心理 2.常考点:
货币的基本职能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格变动的影响
消费观念 3.必考点:
商品的价值量
影响消费的因素 核心考点一 货币 [真题回放 命题感悟] 1.(2015·安徽文综,3,4分)某国去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20万亿
元,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4万亿元。假如货币流通速度不
变,今年商品价格总额为30万亿元,不考虑其他因素,理论
上今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  )
C.7.5万亿元
D.10万亿元 B 解析 本题所考查知识较简单,只要记住公式即可选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30÷(20÷4)=6(万亿),正确答案B。 2.(2015·北京文综,34,4分)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不能成立的是(  )
A.由于林则徐在1839年采取禁烟措施,从事鸦片贸易的外国商船只能转航东南亚,致使1840年春孟加拉、新加坡等地的鸦片价格暴跌
B.《管子·轻重篇》提出“币重而万物轻,币轻而万物重”,揭示了货币流通量的多寡与货物价格的高低成反比例的规律
C.有统计表明,年间,随着营养价值、热量、人均产出更高的土豆在欧洲大陆逐步推广,农村劳动力得以解放,因此,在控制其他因素后,越适宜种植土豆的地区,城市化水平提高越多
D.有研究认为,工业革命之所以发生在英国,是因为当时
英国的工资水平很高,因此蒸汽机等节省人力的发明得以
大规模推广 解析 本题考查货币币值与商品价格的关系。解答本题要注意审题,本题是一道逆向选择题,要求选出不能成立的选项。林则徐采取禁烟措施,中国对鸦片的需求迅速减少,导致孟加拉、新加坡等地的鸦片供给量增加,可能致使孟加拉、新加坡等地的鸦片价格暴跌,因此A说法与题中要求不符;《管子·轻重篇》提出“币重而万物轻,币轻而万物重”, 意思是如果钱很值钱,那么相比之下,货物就不值钱;如果钱不值钱,那么货物就显得很值钱。而货币本身是否值钱,全在供应,即钱数量的多少,但并未揭示出货币流通量的多寡与货物价格的高低成反比例的规律,且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应成正比关系,而非反比关系,因此B项说明不能成立;C、D两项均成立。 答案 B 3.(2015·新课标Ⅰ卷,15,4分)日,美元指数收盘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416 4点;3月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较前一交易日又贬值30个基点。美元持续升值将对中国经济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其中积极的方面在于(  )
①扩大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增加出口 ②提升中国外汇储备的国际购买力 ③抑制中国居民的出境旅游,从而增加国内储蓄 ④优化中国对外投资结构,加快“走出去”步伐
D.③④ 解析 美元持续升值,人民币相对贬值,有利于我国出口,故①符合题意;人民币贬值不利于进口,会抑制中国居民的出境旅游,不一定就能增加国内储蓄,故排除③;我国的外汇储备主要是美元,美元持续升值,有利于提升我国外汇储备的购买力,故②符合题意;美元升值,不一定能优化我国对外投资结构,而且不利于中国“走出去”,故排除④。故选A。 答案 A 命题领悟 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货币的性质,以计算题形式考查对货币流通规律的理解。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近年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主要以各国汇率的变化为背景材料,考查汇率的变化及其影响,以计算题的方式考查对汇率变动的理解是这一考点的常见考查方式。题型以选择题为主。 [核心突破 融会贯通] 1.准确把握货币的职能
含义 典型表现 基本职能 价值
尺度 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流通
其他职能 贮藏
手段 被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
手段 被用来偿还债务或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 赊销赊购、支付工资、交水电费等 世界
货币 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在国与国之间转移 国际贷款、购买外国商品、平衡国际收支等 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商品标价、定价、价格等 购买商品、现场交易 保存金银条块等 2.纸币发行量与宏观调控 3.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1)人民币与外币汇率的变动 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升高,外币贬值,外汇汇率跌落。 人民币贬值,人民币汇率跌落,外币升值,外汇汇率升高。 (2)人民币币值变动的影响 (3)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有关汇率的计算公式。以前1甲币=m乙币,现在如果甲币升值或贬值(或甲币汇率升高或降低)x%,则1甲币=m(1±x%)乙币;如果乙币升值或贬值(或乙币汇率升高或降低)x%,则1甲币=m/(1±x%)乙币。 【前挂后连】 1.汇率与投资 (1)货币兑换规律:两种货币存在兑换关系时,不同货币币值的升贬与汇率的升降呈反方向运动;同种货币币值的升贬与汇率的升降呈同方向运动。 (2)储蓄和购买国债的比较 种类 业务主体 风险状况
流通性能 储蓄 商业银行 较小 最低 活期储蓄流通性强,定期流通性较差 国债 中央政府 最小 较高 较好 注:购买国债比储蓄存款收益要高。如果直接兑换外币,要根据汇率变化的情况和外汇储蓄利率的高低才能确定收益情况。可以通过计算、比较明确各种投资方式收益的高低。 2.汇率变动与企业经营 汇率变动对企业经营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本币升值有利于企业进口,不利于企业产品出口;本币贬值有利于企业产品出口,不利于企业进口。 [疑误排查 清除盲点] 1.黄金作为一种商品,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
(2013·江苏单科,6B) 2.纸币之所以能取代金属货币,是因为纸币同样能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的职能。(  )
(2012·新课标全国卷,12①④) 3.使用银行信用卡可以减少现金流通量并缓解通货膨胀。(  )
(2011·浙江文综,24A) 4.人民币贬值,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  ) (2014·天津文综,3C) 提示 1.× 黄金只有作为货币时,其本质才是一般等价物。 2.× 纸币能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在一定条件下,
也能执行贮藏手段职能,但执行贮藏手段职能时,纸币不
如金属货币更有优势,因为纸币更容易贬值,所以纸币
能执行贮藏手段职能不是纸币取代金属货币的原因,原
因在于纸币能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 3.× 银行信用卡的使用,可以减少现金的使用,但与缓解通货
膨胀无必然联系。 4.× 人民币贬值,不利于进口,有利于出口。 [热点素材 命题预测]
命题预测 当前人民币汇率问题、人民币汇率改革等日益成为国家及国际关注的焦点,是高考命题背景的长效热点。我国现阶段的人民币汇率政策、人民币汇率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等都将会成为高考命题背景。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呈现涨跌交替的双向波动态势。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央行将“明显”减少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我们希望汇率能通过改革,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基本稳定。同时,我们将允许市场供求在决定汇率、扩大汇率浮动区间以及增加汇率弹性上,起到更大作用。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图 1.日,1美元兑换6.208 0元人民币。而7月22日,
1美元兑换6.209 0元人民币。这表明(  )
A.人民币汇率不断升高,人民币不断贬值
B.美元汇率不断降低,美元不断升值
C.对去美国务工的人来说,就等于工资增加了
D.这不利于我国对美国的出口贸易发展 解析 6月份与7月份相比,美元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 A、B、D说法错误。C正确。 C 2.外币的汇率变动会带来商品进出口数量的变动。不考虑其他因素,上题中汇率变动给我国带来的影响与下列四幅图中所示状况对应正确的是(  ) 解析 上题汇率变动情况表明,美元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这有利于我国商品出口,不利于我国进口。A项显示外汇汇率降低,不合题意,首先排除;B、D两项是外币汇率不变的情况下,进口与出口的变化,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表明,随着外币汇率升高,我国出口数量增加,符合题意,故选C。 答案 C 3.中国汇率政策目标是维持汇率稳定,这有利于(  )
①安定人民生活 ②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③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④保持国内物价稳定不变
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意义的认识。结合教材所学知识,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实现国际收支平衡,①②③符合题意;④错在“物价稳定不变”,故排除。 A -*- 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
杂交实验(二) 构建知识网络 突破核心考点 链接社会热点
-*- 首 页 JICHU ZHISHI 基础知识 ZHONGDIAN NANDIAN 重点难点 SUITANG LIANXI 随堂练习 JICHU ZHISHI 基础知识 首 页 ZHONGDIAN NANDIAN 重点难点 SUITANG LIANXI 随堂练习 ZHONGDIAN NANDIAN 重点难点 首 页 JICHU ZHISHI 基础知识 SUITANG LIANXI 随堂练习 SUITANG LIANXI 随堂练习 首 页 JICHU ZHISHI 基础知识 ZHONGDIAN NANDIAN 重点难点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6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100390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货币国际化的含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