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老师中级听写包叫听写,但英语不会,帮译成中文吧!

查看: 102|回复: 5
有老师推荐用英汉对照的读物,把英语的句子翻译成中文,再把中文翻译回英语,然后把自己的答案与原文进行对照,是培养语感的好方法,但是好像这样还是用中文的思维方式在学
对照翻译似乎不被待见。
但是如果遇到有些中文说法你并不知道用英语如何恰当表达的时候呢,或者说这种方法只适用于从事专业翻译工作的人士?
个人认为是好办法,不过不那么直接培养语感,所以做学生的有疑惑很正常。 语感这个东西一句话说不清楚。音乐人的乐感,以及游泳运动员的水感有可能是天生的,但语感少见。尽量简单地说,英语语感就是对英语熟练的掌握,道理讲不清楚但你就是知道它该是什么样子。无论对话,看一篇文章或是做题都正确率很高。语感好的人令人羡慕,伤的起。 但是对普通人来说,语感一定是下了很大辛苦,弄不好还要走一定的弯路才有可能练成。作为教师就是想让你少走弯路,告诉你直接有效的方法来培养。 笔头翻译有什么好处呢?第一,就是清楚地让每一个错误显现。即使你可以欺骗任何人但是骗不了自己。如果是口译,可能有些问题会滑过去。笔译就是白纸黑字,无论如何赖不掉。第二,对于翻译中的每一点偏差,自己可以立刻知道原因。有一定积累后,自己会把这些原因分类,并且知道哪些原因重要,哪些不重要。换个角度就是,自己慢慢会知道哪些问题可以忽视,哪些问题性质严重。这样,你的力量使用就可以集中,有利于高效率地学习。第三,自己会着重注意到英语中具有特质的东西,这些东西可以是语法,可以是词组,可以是文化,其实这才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方面。这些东西好比是密西西比河的水下障碍物,站在船上是看不到的。马克o吐温时代的水手必须对此了如指掌才能谋生,才能养家糊口。第四,这样的效果并不是必须采取笔译这种唯一的方法才能取得。阅读也是一样的(甚至,个人认为阅读可以代替笔译,而笔译不可代替阅读)。但是,笔译效率要高得多。那每一个错误都是一记耳光,自己怎能不警醒,印象怎能不深刻,下次怎么还会重犯?而阅读要达到同样的效果,估计阅读量至少得是笔译量的八倍左右。世界上所有的事都很公平。效率高就意味着体力支出大,笔译是很累的,跟做听写一样。所以从劳逸结合的角度出发,二者应该结合使用。平常以阅读为主,每周做一到两次笔译。二者的量都依个人的强悍度而定。 这个阶段的笔译不是为了翻译而训练。翻译是以后的事。翻译练习要注重的完全是另一个层次的东西。 为什么要翻译英汉对照的读物呢?教师照顾不过来呀,一个班少则二三十,多则四五十,给每个同学都批改,弄不好会过劳死。汉语部分就是答案,可即翻译即对照检查错误,大家都省事。不过在这一点上可以看出一个班学生中某些方面的差别。有的人对照得非常仔细认真,不要说每一个错误绝不会放过,连每一个疑点都要抓住反复研究。有的也不能说不认真,但是敏锐度要差一点儿。有些词看起来意思差不多,但实际上很可能用在这里完全不合适。还有一些人恐怕就是应付差事(哄谁呢?),走一个过场拉倒。所以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在任何时候都是有意义的。 还要注意一点的是不要把英汉对照读物和汉英对照读物搞混。前者原文是英文,后者原文是中文。英汉对照的读物就是用来做英译汉练习的。所以,个人不赞成把英汉对照读物的汉语翻译回英语。因为这种汉语不是“真实”的汉语,做这种练习的效率会打折扣。应该是用汉英对照读物来做汉译英练习,但是这种材料的难度须明显低于英汉对照,最好是初级、简单、口语化、贴近生活、有时代感。慢慢再增加难度。谢谢邀请,很高兴回答这样的问题。
如果你要学习的是一门外语,使用对照翻译材料在刚开始是可以接受的,但你终究要脱离翻译文本和母语,只用该语言的材料进行学习。在学习中,因尽可能早的摆脱双语对照,更不能对双语对照产生依赖。如果你要学习的是在两门语言之间的翻译,那么使用对照翻译材料是极好的。但是,源语言译为目标语言后再译回源语言的结果是没有价值的。翻译过程不可能杜绝语义的丢失和改变,译回源语言没有任何意义。两种语言间的翻译不是双向过程,而是两个独立的单向过程。
个人觉得初学用着不错。其实老师的用意是让你看看同一个意思,你自己表达出来和优秀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从差距中学习。到后来就未必了,随着你对语言的熟悉,你掌握的词汇和典故会越来越丰富,这时候你在翻译的时候就会有很多选择,你可能经常做得不比原作者差,胶柱鼓瑟反而害人。
谢邀。我觉得当然是个好办法。练翻译,不光练阅读,也练写作。不光练英文,也练中文。 能准确通顺得体地翻译,能找到妥贴的对应说法,证明:1)你完全理解了原文。2)你能用目的语表达。 如果学英语是最终为了沟通东西方,那不可避免要理解和运用“中文思维”。我们想避免的是 翻译时只是根据自己所知的对应词义,逐字翻译,只管字面”对等“,不管意思”对等“的”中式思维“。 把“how old are you” 翻成了“怎么老是你”;“哪里哪里” 翻成了“where, where”。如何提高对照翻译的效果?建议:操作上:我不建议把自己的译文再译回到原文。可以1)原文英译中。2)对比研究书上的中文译文。3)把书上的译文回译成英文。4)对比英文原文。根据自己的水平挑翻译材料。初级的不妨拿新概念英语来练,中高级的,除了小说散文外,现在纽约时报、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等都有中文版翻译完后把自己当不懂原文的读者来衡量:这译文写得好么?是否准确、通顺、得体?复盘。对照完原文后,不懂的地方查字典例句、摘录。我们没有身在美国,随时可得到反馈和纠正,所以积累要靠这样的笨功夫。补充:同意app观点“翻译过程不可能杜绝语义的丢失和改变......两种语言间的翻译不是双向过程,而是两个独立的单向过程。”&&但不同意“译回源语言没有任何意义。”
以成为翻译的目的的学习,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Powered by 一站到底 X3.2
& yizhandaodi英语老师每节课都听写,还要英语汉语都写,这在吧里什么水平_太原科技大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英语老师每节课都听写,还要英语汉语都写,这在吧里什么水平收藏
结果写了一堆汉语交上去了
好老师,真心的。我小时候就是这样被练的。
那是为你们好,我以前的老师也是这样。
你们英语老师是谁了?
可是有几个愿意学的,老师挺好,太过认真了
老师是挺好,挺负责的
老师是挺好,挺负责的
我们老师也是。每节课听写。今天居然还让上黑板默写翻译。
回复10楼:默写。
我们还默写课文呢!我可是背了一星期啊!悲崔的她说下节课让同学讲课文!啊啊!求保佑!
我们老师当初要让我们把所有放出来的外语都写下来。。。
我突然发现我们老师是那么可爱
就这么狠。。。不过有效果的。
我们那会天天是听写单词,背课文,一到快下课的时候让第一排的都到后面去,然后叫10个人开始听写,还分单双号,单双号写的单词不一样,抄都不能抄
好老师都让你们摊上了
回复18楼:咱们学校的老师是不是都是更年期啊
四十几岁的比较多
我老师要这样,英语也不会成这了
和高中一样
话说我老师一直这样,我英语还成那样了
高中老师年轻漂亮,好说话。。。
男老师你怎么说
牛X的老师呀。
男老师会很悲剧的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口译出身英语教师:不可把托福听力题当阅读做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口译出身英语教师:不可把托福听力题当阅读做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英语听写的效果是否被夸大?
来源:互联网
【只要分析不要只讲故事。】
在礼仪之邦讲道理总是如此的困难以至于装饰的伪善在逻辑混乱的夜里裸奔都引来旁人阵阵喝彩。==============================正文===============================此文非系统性学习指导,不同能力阶段需要突破的点和心理耐受程度不一样,这篇文章只针对听写效果进行剖析。咱们先讲故事。完全是我杜撰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三十五年前,我朝焕发了第二春。百废待兴,如饥似渴。大学开始正儿八经招生,但是没有靠谱的学习资料。那时候大学数理化教材的深度还只有当时美国高中的当量,不像现在。
国家就想从国外买外文书籍来编写教材,那时候弄到原版外文书籍的难度大致等于唐僧西天取经的1/10,或者现在翻墙看路透社的10000倍。《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中,shopping想买外文书籍来找先念说: 那时候外交部不仅仅只有抗议,他还动用极其稀缺的外汇储备去国外买了几十箱外文书籍回来。跟世界隔绝了10多年,国家想弄点地道的外文资料尚且这么困难,更不用说普通人了。况且在那场浩大的打砸抢运动中,那时候的外文书跟今天初中生手上《波多野结衣全集》的地位差不多。哪怕有那么几本十几年前流传下来的外文书,即使背上一千遍也是不可能知道雅蠛蝶这种词想表达的博大精深的含义。在这一穷二白的环境里,作为普通学生,有了一台收音机,就拥有了一整个世界。学生间最流行的就是听美国好声音(Voice of America
VOA),当然,肯定是听不懂的。这时候冀朝铸这一类硕果仅存的超级大神就徒耳听写VOA,其手稿对大学生而言就像初中生间传阅《波多野结衣全集》一般,干柴烈火。这时候有个学生问老师,您不在的时候我们该怎么提高英语呀,又没什么看得见的好资料。老师神神叨叨地在耳边传授道:听写。有10000个最优秀的学生听到了老师的教导开始听写,最后有1个学生继承了老师的衣钵,还有100个学生走了旁门左道不过效果也可喜,其他的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后人证明着一个词:炮灰。死前还在嘴里念叨着:天将降大任于巴拉巴拉。。好了,故事讲完了。这是我胡诌的。现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自我感动式的道德标榜是无谓的自我消耗2、
学习英语的普适定理。3、
听写存在的内在逻辑缺陷。一、自我感动式的道德标榜是无谓的自我消耗。在听写这件事上,这个问题必须提出来!小隆听老师说听写效果很好,他就买了个录音机放上磁带开始听写。一打开录音开始叽里呱啦说鸟语,一句结束了他连忙暂停。脑子里只听到开头说的You。小隆很痛苦,一滴眼泪落在纸上,幻化出一整个春天,忽然他看到小明在镜像里对他微笑。于是他口里默念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鼓起勇气回放继续听写,中间甚至不得不一个字一个字听,然后照着读音乱写。一晚上过去了,听写了三分钟的材料,只写出了一半,写出的一半里面又有一半是错的。小隆很颓废,但是想着孟圣人的教诲,第二天鼓起勇气又去撸听写,一样效果。这里还没有介绍,这个小隆是超级赛亚小隆,极其有耐性,是人类中的极品。一个礼拜后,第一个收音机听烂了,虽然很心疼,但心里升起了一股莫名的成就感。当然现在为止还只听写了7段3分钟的录音。接下来一个月里,听坏了3个录音机,听写成功率达到了40%,虽然这3分钟的录音还是听写了一晚上。三年后小隆自觉大成,写书讲座纷至沓来,他点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拜菩萨心要诚。我们不去讨论他的方法,仅仅分析他那句“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我初中一个左手四根手指在小时候被绞肉机绞掉的同学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哭出来了。他说,上天给我这么多痛苦,无论我古诗背的有多好,考试成绩有多棒,隔壁班的小红打死也不肯做我女朋友,可她就是我的梦想啊。大家都年轻过,给点掌声。上天在分配痛苦的时候是随机的,可能让一个弱智还遭遇失明,甚至有时候分配下来的痛苦让你再也没有翻盘的机会。他并不是看好你,只是他掷了个骰子,就是你了,甚至有人求着上帝,你把痛苦给我吧,就给我吧。然后10000个拿到痛苦的人,不管是不是自找的,有9990个被身上的痛苦折磨死了,只剩下10个特殊的人从最低谷走上了人生巅峰,这种特殊的人比如说:一直怀疑这个表情脱胎于此,这10个身怀特殊本领的大神脚踩七色云朵屹立于世人面前,开始下鸡汤雨,人类在爬行动物时期的认知系统开始被调动起来,不去思考他有的背景,人品,相貌,抗压能力和运气你有没有,只是口中喊着:干了这碗鸡血,明天干他妈25小时。当你遇到困难时,你首先要想的是:这样的困难是不是必须的,而不是一头扎进去然后沉浸在自我感动的高潮中,撸了一发又一发,最后卒于前列腺癌。上面两个故事是如此的幽默以至于很多人觉得可有可无,但他合理地解释了为什么听写会流行(学习资源极其贫乏的年代里创造出的方法得到了普及,参看,一样的道理);还解释了为什么绝大多数人无法坚持听写(难度高效率低)。评论区有人看不懂这部分的潜在用意就开喷实在让人惊恐,特在此挑明。二、英语学习的普适定理。一群出生在70年代,身世苦寒,知识结构不健全,苦读商务印书馆和广西师大出版社二手翻译读物,把1980年代末时代悲剧当成自己一辈子的十字架和光环,除了掉书袋引名言,就只剩下煽情和1980年代青春文艺腔,思维方式有致命逻辑缺陷,披着自由派外衣罔顾事实,党同伐异的各界媒体自媒体人士眼里的普世价值并不见得就是普世价值,但有效输入可真的是英语学习的普世价值。母语学习的时候这种有效输入是潜意识的,二语学习的有效输入是主动学习的,就这么点区别。任何违反这条定理的行为都是耍流氓,任何其他理论都是在执行这条定理过程中降低半途而废的可能。非数据部分我尽量避免诉诸权威,你只要看我说的有无道理就行,故意说那些你听不懂的都是装逼,比如我这一段开头那个句子。接下来咱们来做练习,以有效输入为指导思想,以下学习方法是否正确?这个题讨论的是听写,那我们就先看听写。阻碍你听力理解的主要有三部分:听不清,能听清但要给点时间才能反应,哪怕阅读都搞不懂。这三部分只是在有效输入的指导下结合个人经验总结的,个人经验!现在我们来看小隆听写的过程中对这三部分的提升有多少?首先,听不清是因为,磁带的音跟他大脑中的音不能匹配。比如录音的口音,或者小隆自己学的发音本身就错的太离谱,比如重音错位,也很可能是native speaker自然语流的弱读连读给你带来困扰。你要做什么才能克服它呢?那就是重新将他们匹配呗!只需要听到哪里没法理解了停下来看文本,理解了,脱离文本多听几遍建立间接。如果一定要说听写在这个部分有什么积极意义的话,他就是强迫你每个音必须听出来。但如果碰到看了文本还听不出那个音的话,我一般洗洗睡了,life is tough,何必纠结这个点呢,水平上去之后一般也就隐约听得出来了。当然,有些大神说一遍听不懂要听100遍再看文本,你姑且把它理解成处女座病又犯了。任何人的建议都不用一定信或者一定不信,我只看论证过程。提高看论证过程的能力就是平时多做逻辑训练(可以去试试GRE的argument)和提高自己的姿势水平。如果到了文本都没用,有些音根本就不读出来,听写还有个鬼用,这时候往往你只需做这件事——换个语速慢一点的材料。然后,能听清但需要给点时间或者多听几遍才能反应。这种情况是音不够敏感,也可能是义不够理解。这是听不清和听不懂的过渡阶段。最好的办法还是听一遍,最多两遍就直接看文字稿,理解了就再离开文稿多听几遍。如果需要暴力突破单词理解反应慢的话可以听四六级词汇书的MP3,然后加速。你的目的是建立音和义之间的联系,大胆地在听录音的时候看文稿好了,只要离开文稿能快速反应都是极好的。最后,哪怕阅读都搞不清楚的内容,他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他的表达你从来没学过,单词怎么也猜不出来。另一种原因是这个:叠前深度偏移是基于波动方程的克希霍夫积分解,在建立深度域的速度模型后,通过射线追踪或波场重建技术计算高频近似下的远场格林函数。你听很多新闻英语多少就有这个成分,对于学英语,要尽可能避免这种带有专业性的材料,比如TBBT。美剧是个好东西,只是从英语学习角度,好的美剧与不好的之间的差别可能是人和猪之间的种间生殖隔离。对于第一种你的确没学过的内容,最好的就是直接看字幕翻译,理解即可,还不能理解的去百度。对于后面两个部分,听写这个过程没有任何意义,听写完后校对原稿的收官阶段才是听写能带来提高的部分。很遗憾,绝大多数人都在无意义的听写过程中被上帝赐予的大任给折磨死了,哪还有心情校对原稿。我们很多人对于英语提升这一点有很诡异的逻辑。校对原稿这种本来是提升手段的东西被他们当做检测手段,听写这种本来是检测手段的东西被他们用来当做提升手段。只说说前面半句。听不懂的就直接去看原稿,只要你不是听的时候开小差,大胆地看原稿,这又不是考试!你听不清听不懂就把它搞懂搞清楚,建立间接就得了。下次碰到可能还是听不清听不懂,但如果碰到五遍之后还这样,你应该停止学英语,去医院测智商然后领残疾证。数学和英语不一样,数学知识点少变幻多,这题不会做直接看答案下次不一定自己能解出来,但英文这个词的音义之间的关系建立了,这个音就是这个意思,在那里死磕一定要听100遍再看原稿的都是处女座。跟我念,这不是考试,这是做好音义间的连接!!!我们绝大多数人从小到大一说到学一样东西就只知道题海战术。对于数学物理这种公式少但变幻多的科目这个有效果,化学种知识点零碎就效果不是太大,对英语这种知识点极其庞大但变幻不太大的技能,再沉浸在检测手段(考试题,刚好CET里有点听写)中不能自拔就危险了。我高中舍友水哥虐了我三年,今天破天荒看他来我QQ空间闲逛就想起了他。10年浙江高考极其诡异,他就只去了浙大竺院。大三寒假在火车站碰到他,他跟我诉苦六级还没过,我那个爽啊。爽啊。爽啊。提他既是想说数理单纯解题的方法在英语上意义不大,也是简单地表达一下我的愉悦之情。我真的是个很俗的人。上面对听力理解是从下往上肢解地来分析(重音,口音,语音,词义,搭配等),我们再从上往下从宏观的角度来聊聊。很多人一说到听力理解就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听这件事上,但往往忽略了由于熟练带来的网状理解的红利(请允许我装一下逼)。在这个答案里,我提过英语数据库的概念。绝大多数表达, 都不是靠第一次的时候听出来的,而是之前已经完全理解,在这个语境里这个表达早就潜伏着了。只要有一点点相关的音,这个语义就自然而然冒出来了。比如: 在《绝望主妇》里我已经对这个表达很了解了,后来在摩登家庭也出现了这个场景这个表达,墨西哥口音很怪,但理解起来毫无压力。我看美剧都是中英字幕的,像《绝望主妇》这种不涉及太多文化背景的美剧全季下来听基本没有什么压力。但有些不错的表达都会停下来仔细回味一下。听懂了就不会在乎有没有字幕,没听懂没有字幕都是噪音,关键不是字幕,而是你听不懂。看字幕是听不懂的结果,而不是因为看字幕才导致你听不懂。今天谈的是听写一段录音,高中英语老师那个听写单词虽然不在讨论范围,但也一个道理。你听写不出来是因为你听写之前没有记住听写的内容,你啥都不学你听写个毛线。这是检测手段要说多少遍!什么字幕放多了会产生依赖,呵呵。你要做的是多暂停,多回放,多理解。字幕是个好东西!大大降低你理解俚语的成本和自己查单词的精力,特别是一些小词组成的表达。几家知名字幕组对知名电影美剧的翻译也是比较用心的,别听装逼的瞎掰掰。再次强调,你要的是有效输入,这里不是考试,不要听噪音!!!这种在语境潜伏着,一有相似的音就准确预测的过程你也可以理解成猜词的能力。我再打个比方好朋友里面的“朋”字与明天中的“明”字写的几乎一模一样,但你会搞错吗?不会。同样,英文也是这样,上面的went和week; an和 as 都很模糊,两者看起来几乎都是一样的,而第一个单词“I”龙飞凤舞的简直就是一个钩钩,但读的人一般都能顺利认出这些字来。同样,在听力里面,你听的是native speaker的自然语流,这种模糊极其普遍的存在,弱读连读甚至都可以归纳到这里面来。如果没有这种网状理解的帮助,想要顺利地听native speaker的节目几乎是不可能的。要做到这个就是要对英文语法和单词的用法完全内化,这个角度就能说明为什么听说读写是一体的了。好了,有效输入的听写这个问题写完了。再简单说说其他的。看美剧大胆地看字幕。眼睛盯着画面,有听不懂的立马停下来多听几遍(这里推荐KMP播放器,后退时间可以自定义,一般设置到3秒为佳),不管是听不清还是听不懂。一周之后再把这个这集翻出来,眼睛盯着屏幕,有听不懂的立马停下来多听几遍。一个月后再把这个这集翻出来,眼睛盯着屏幕,有听不懂的立马停下来多听几遍。一句一句卡,只要不是像《华尔街之狼》这种两小时有400多个fuck的就行。如果对《绝望主妇》有兴趣,我是强烈推荐的。语速正常,用语正规,极少文化背景,声音好听,画面唯美,另外口音地道适合模仿。一种材料来回听五遍以上(隔几周的复习那种),剧情啥的都是浮云,声音好听,画面好看,用词多元才是王道。网上说的那些不讲究有效输入把《Friends》随性看了10遍英语如何牛逼的人都是骗人的,本人亲测,两年多前我花了500个小时十季老友记欣赏了6遍听力还是一个渣,当然也可能是我没欣赏到第10遍吧。先一句一句卡,听上两三百个小时开始模仿。在效输入的前提下,自己喜欢干嘛就干嘛,意志力是最稀缺的,不要浪费在细枝末节和强迫症上。还有就是对着单词表抄单词,你自己说有没有用。你说好了,我保证不打你。对于背单词。第一阶段背单词,第二阶段阅读,第三阶段造句仿写。可以参考我的旧文 绝大多数背单词没用的人是因为从头到尾都只捧着单词书在那里背,没有领会核心。如果只给30个小时,当然是背单词的效果好。你一定把1000小时透析阅读得到的提高跟50小时背红宝书的人比效果,我也是醉了。你花100小时背完GRE红宝之后,再花900小时读小说,中间用电子词典查经常出现的内容,完爆那些一页只查一两个单词沉浸法的。中低级学习者甚至可以没有泛读精读和泛听,选语言点丰富的材料精听就足够了。道理总是如此的简单,真要落实到实际中去,总有那么多人犯浑。这部分就说到这里。三、听写存在的内在逻辑缺陷。如果现在你听到这么一句话:此外,中央财政补贴从2007年的72亿元增加到今年的1980亿元,财政支持力度明显大幅提高。你虽然听懂了,但不用说一字不落地听写,你连复述意思都很困难。这里面的机理简单解释就是:在你听到一句话后,这句话的声音在你大脑的“声音缓存”区中只储存大约4秒钟的时间,4秒一过,缓存中存储这句话的这个声音形式就被“自动删除”了。(Darwin,
Turvey and Crowder, 1972)所以你只有很短的时间,拿走的只是他的含义,而当你努力回想这句话的具体形式,比如到底是怎么说的,是哪几个词或如何组成的,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做不到的,即使是母语也是这样。比如某人突发情怀说了一个七言绝句,你在一旁听着,心里想着这太他妈好了,但如果你想把刚听懂并欣赏过的这句原文重复出来,那是不太可能的。要把对方说过的话哪怕复述出来,只有一个办法,就是速记。交传需要把声音迅速转化成符号体系,然后再把这个体系用另一种语言演绎出来。毫无疑问,这肯定不是我们学习外语应该去训练的,语言能力从来都只有听说读写,翻译那是另一项技能,更是艺术。所以,即使美国人去听写VOA,也是不可能听一遍然后写出来的,至于速记系统,那更是缘木求鱼了。听完了不需要做任何东西,包括听写复述,你只需要问自己,听懂了没,在初期的时候,还得问,每个音节听清楚了没?总结一下全文:一句一句卡,对着文本,然后离开文本,材料在自己喜欢的前提下,尽量是语言点丰富的。有一定基础的人可以学一学魔的奶爸推荐的语音方面的材料然后消化一部自己喜欢的合适的美剧(一句一句听,听出每一个音,大胆看文稿,时常翻出来复习,200-300小时)。做完这些工作后可以对这部美剧逐句跟读,跟读美剧这件事其实就是模仿和背诵简单句子的合体。背诵可以,但重点要在单词和搭配的有效巩固,不要背文章(这是立意问题),不要背长句子(这是语法问题)。跟读这件事也很难,所以要先有200小时的有效输入并且找熟悉的材料,但这件事本身比听写简单一点。如果没有几百小时有效输入的基础,听写的是不熟悉的材料,句子又臭又长,您能坚持听写三个月每天3个小时,我也敬您一条汉子。意志力跟体力一样,这里用了其他地方就少了,不要在无谓的地方自己找麻烦去消耗意志力,把精力放在钢刃上。至于最后能不能开花结果,真的看命。正确的方法可能也只是把成功率从0.001%提到1%。成功的道路上从来都不会人满为患,因为春天太美有人要发春,夏天太热有人要打盹,秋天太唯美有人要装逼,冬天太冷有人要赖床,来大姨夫了要撸管,来大姨妈了要矫情,失恋了要跳楼,热恋了一生一世跟你走,人总不缺说服自己放弃的借口。=======我是Frank的双眼皮========欢迎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众筹词汇实验室
1.备考和英语能力要区分。听写对备考雅思作用很大,因为很多是要填词的;范围基本都是生活用词,所以听写能够提高辨识率和词汇量。实践也佐证了这一点。
四六级刷题效果好,因为多是选择题,听懂即可。托福据说taking notes效果不错,自己没有涉猎。2.英语能力方面,雅思听力8分可能连MOOC上的公开课都听不懂,去国外了半年时间难以抓住lecture的逻辑和结构。分数在国外是用来检验学习成果的,而国内经常本末倒置,找了各种捷径让考生得分很高,能力没能体现在相应的分数上。提高听力的最好方法,个人认为还是多听学术类课程讲座,然后taking notes,理清结构和逻辑,达到可以复述的水平。3.初级水平的学生,一般是听说读写能力全面低下,要从基础课程开始全面学习。不存在分单项的情况,有的be变位,时态混乱的学生都来问如何突破听力,请先补充基础,不然听到的那一连串句子没有一个你在你的认知理解范围之内。语法对于听力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
==============================================================任何全文或部分引用我文章、观点的非盈利媒体、个人,请注明出处==========任何全文或部分引用我文章、观点的盈利媒体、个人,请给我发私信====================如果感觉有用就点赞,让更多人看到本文===========================如果感觉有问题,就评论吐槽,我会更新在答案里==============题主说的夸大是什么意思,您没解释,我不太明白。就英语学习方法来说,我个人认为听写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英语初级学习者而言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如果您听写了很久但效果不好,不能就说听写没用,我认为很可能是方法不对。正好另外有个问题大家要求我讲一下自己对英语学习方法的理解,我就来谈谈我个人的认识,下面都是干货,没有讲故事,没有抖机灵。需要注意的是,所有观点仅仅是我自己的浅见,不一定正确,大家选择性、批判性吸收吧。1、听是说、读、写的基础。听为什么重要,为什么英语初学者要从听开始。因为听的能力为说、读和写提供了基础。听决定说这个道理大家都理解,只有经过大量的听,模仿别人怎么说,自己才能开口说话。先天失聪的人往往会失去说的能力,这是很大的不幸。可见听对说是很重要的。听决定读的能力,很多人都没有认识到,对于自己读不懂的问题,往往归结为自己单词量不够,或者语法知识不够。比如这个问题:我个人感觉,英语听力对英语的阅读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听的能力提高了,阅读的能力会有质的变化。因为说到底,英语是一种注音语言,英文直接和发音相对应。比如《麦田守望者》里面这句话:“Wait a second, willya?” I said. "I'm asking you a question. Did they say what time they'd be back,or didn't they?"以及“I'll keep in touch with you and all when I'm gone, if I go. C'mon. Take that off your head. C'mon, hey, Pheob. Please. Please, willya?”上面两句话是Holden对自己的妹妹Old Pheob说的话,为了体现说话者的感觉,作者完全把口语发音作为书面语,像Willya,C'mon,这样的例子在英文小说中并不鲜见。再比如哈金的《A Free Life》中的话"We were told zat he is on zer plane."Nan Often mismanaged the interdental sound that the Chinese language doesn't have.这本小说里作者大胆将很多中国口音英语的表达直接作为书面语放在书中。如果听力提高了,在阅读的初始阶段读书会有很强的发音感,好像有人在你耳朵边给你念书,理解上面的话完全不是问题。更重要的是,如果你通过听能够完全理解说话者的意思,在这种状态下,理解句子不过是一个发音转化的过程,完全不会有问题。当然,有人会说,很多专家说了阅读要想提高速度就不能一个词一个词的“读”,特别是不能读出声来,否则阅读速度就无法提高。专家的话是没错,但是提高阅读速度是打好基础以后盖楼房的问题,如果您听得基础都没打好,理解都成问题,就想着盖快速阅读这栋高楼就是本末倒置了。听对写作能力的提高作用和阅读是相似的道理。前面说了,听多了就会说了,对于英语来说会说了自然就会写了(因为英语是注音语言啊),如果您口语能力足够强,像Obama那样复杂句型张口就来,还发愁把这些句子写出来吗?听说能力强的人,在写英语的时候也会有很强的发音感,好像脑袋里有个小人在滔滔不绝的给你讲句子,自然会下笔如有神。当然,在英语入门之后,阅读对写作能力的提高会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这个会在下文进行说明。2、听要确保信息的有效输入信息有效输入是指通过听确实掌握说者的信息。要想做到这一点看似简单,其实不容易。要做到这一点起码要保证两点:首先,选择听力材料的难度要适合自己。如果您之前完全没有听力基础,那么一定要选择语速慢、单词量小、实时更新(为什么要保证语音材料的新鲜度下面会讲到)的听力材料。有些人因为听不懂英语受了打击,发誓要攻克听力难关,于是迎难而上,一开始就要听60 minutes,This American Life这种时间长,词汇量大的听力材料,结果往往是左耳进右耳出,听到的话整个“模糊一片”,听过以后一点信息都没有理解,过几天就放弃了。我觉得初学者比较适合从VOA Special English开始,选择5分钟左右的新闻音频进行听写。有人说这个我也听不懂怎么办?有没有更简单的?就我个人的知识面而言,还真是不知道更好的材料。我认为,只要学过几年英语的,完全听不懂VOA Special很少见,通常在大量重复后还是能听出一些信息的,这个时候就需要花大力气去攻克那些听不出来的地方(方法后面会讲),如果这个难度都坚持不下来那就不是英语学习方法的问题了,而是学习毅力的问题了。其次,一定要听写,也就是把听到的每个单词一个字不差的写下来。这样做看似效率不高,浪费时间,但这是保证您确实听懂每个单词的最有效的方法。不信您可以做一个实验,一段中文新闻,您完全听懂了,然后把它听写下来,这个时候会发现那些听懂的句子里面藏着很多您根本没有在意的单词。因为听懂一句话其实是一个很整体、很概括的感觉,如果不是把每个单词都写下来,很多细节信息是不会注意的。英语听写的目的,就是让初学者确保自己把整个“模糊一片”的语音里,每一句话,每个单词,每个细节都能够分离出来,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单词一个一个蹦出来,然后理解它们。经过了这个过程,才能够建立像汉语一样将单词重新处理成整体含义的能力。3、听要确保输入方式有效这句话看似和第二点完全一样。其实我是要说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听写的时候要不要看原文。这是一个困扰很多英语学习者的问题,众说纷纭,比如现在排名第一的答案
就认为应该看。但是我的观点是:听写的时候一定不要看原文。可以预见,很多人会抗议,不看原文反复听这个方法太笨了,实在太折磨人了,效率太低了根本就是浪费时间。我就解释一下这样做的原因,以及不看原文听懂音频的方法。首先,人类理解问题是有路径依赖的,会本能选择最容易的路径来理解不懂得东西,如果你在听的同时在阅读,大脑会本能的选择通过读来理解这个材料。这是本能,完全不受人的控制。上面是我自己总结出来的道理,不知道有没有这方面的专家出来证明一下。我见过很多人,听英文录音的同时手里拿着一本原文材料,一边听一边看;或者看美剧的时候下面放着英文字幕;这时候通常感觉非常良好,有时候感觉没啥听不懂的,有些难得材料感觉还是听懂了很多单词的,问题关键在于有些单词没见过,也就是提高词汇量的问题。可是等到考试的时候,或者遇到没有字幕的电影、美剧,碰到滔滔不绝的老外,感觉听力材料的难度忽然提高了,听不懂了。其实不客气的说,您本来就听不懂,而且一直听不懂,只是您以前通过阅读帮助您抓住了这些词,证明您的听觉、视觉都没有问题,可以讲两者对应起来,如此而已。如果不信,您现在边看原文边听英文来听一段录音,给自己听的水平打个分,过一段时间(把阅读获得的信息忘记以后)再不看原文同样的材料再听一遍,您会发现听力水平有着明显的下降。不看原文听写,就是要打破阅读的路径依赖,打破应试教育造成的只会阅读不会听说的问题,完全通过(并且只能通过)听来获得英语信息,建立听力理解这条通道,并且把它提升到(甚至高于)阅读理解这条通道的水平。说到这里,我要多说一句,我并不推荐初学者使用美剧作为听力材料,因为抛开字幕的影响不讲,美剧的人物的动作、表情、场景设计等会对理解听力内容起到提示作用,这种路径依赖对于初学者来说也不是好事,这个问题参见我的另一个答案:。不看原文,怎么听懂呢?其实方法很多:通过自然拼音来猜测这个单词:英语是注音语言,如果英语发音规则掌握了,通过发音可以猜测出这个单词的拼写,之后通过词典可以找出这个单词;通过上下文猜测这个单词:猜出这个单词应该表达什么意思,然后通过词典去找这个意思对应的单词里发音一致的单词;通过辅助材料理解单词:如果您听得是最新的新闻,那么通过查阅国外新闻网站,阅读相关的报道,可以对这个听力材料建立一定的认识,通过这些材料的佐证,也能帮助听着理解单词;(这就是为什么我在前面强调听力材料的时效性,时效性高的新闻可以通过国外新闻网站,甚至新闻联播的内容来进行佐证)如果上面的方法都失败了,那么就把这个单词交给时间去解决,也许过一段时间就会忽然开窍。我的经验,一个5分钟的难度合适的材料,如果每天听一个半小时,听了两个星期还是没有听懂的单词可以放弃,或者去看原文来理解了。说到这里又要说一个题外话:需要背单词吗?背还是不背,这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似乎没有明确的答案。我的观点是要背,但是要用正确的方法背,最基本的不要捧着单词书重头到尾来背,而是要把听写中遇到的、阅读中碰到的单词记下来,并在以后不断重复。相关的方法又是一长段话,我先不展开了,有机会再细讲。听写4、听要向说、读、写扩展对于初学者,一个5分钟的音频,每天听1到2个小时,听半个月基本可以听写下来了。很多人会选择另一个音频资料继续听写,这是非常错误地。请注意,这个时候听写工作并没有结束,而是只完成了一半,后面更是有重头戏,就是说、读、写。前面讲了,听对说读写的基础性作用。反过来,说、读对听也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前提是发音正确(起码是自己听自己感觉发音正确)。通常听力好的人发音正确率会高,相反也成立,发音准确的人听力也会比较高。如果一个单词您的发音本身是错误的,很难保证您能够听出来,就像汉语拼音,南方长大的人高考语文第一道题得分就是比北方低,这是从小发音不同的问题,没有办法。那么问题来了,初学者发音本来就不标准(这里的不标准和有口音是两个概念,如果您能讲一口牛津腔当然好,如果就是印度口音也不影响您的交流),没有人纠正我该怎么提高呢?答案就是听向说扩展。把听写好的音频材料放到外放,音量要大,还是按照听写的方式,一句话一句话播放录音,每一句话都反复重复播放,同时您按照自己写下来的文本跟读,将自己的声音和播音员的声音完全一致,完全融合在一起,包括节奏、语气、声调,任何方面都要一致;然后下一句。这样反复练习。这个过程也要注意几点:说英语的时候一定要把嘴张大,越大越好,说汉语的人容易不张嘴说话,把嘴张大有利于把音发准;要注意th, V这两个音,一个咬舌,一个咬唇;要感觉到脸部肌肉的疲劳,如果没有疲劳感表明发音还是中式发音。这一步完成以后,基本上这个听力材料可以背下来了,这个过程其实也是阅读的过程。此外,在进行上面听写过程的同时,别忘了同时进行阅读的训练,我初期是使用《英语世界》杂志,相信现在有很多材料可以看,具体方法看这里:;同时别忘了找个人进行英语对话,开口说话不要想着技巧,不要想着正确与否,不要考虑话题,找一个爱说的老外,然后开始。要点看这里:最后,one more thing,我没有讲语法的问题,这个可以看这里:================日更新======================这段时间小孩生病,工作事多,一直没有更新,也没有回答评论里的问题,今天中午抽空来简单回答一下:问:那是不是要先学好音标,会根据音标背单词…不好意思,英语基础差答:学音标很重要,我跟人觉得学音标和学字母ABC一样是最基础的基础,我有幸遇到了一个好老师,初中叫我们英语的时候,在教ABC的同时把音标一起学了。我个人感觉如果学了一两年英语应该没有完全不懂音标的吧。如果不幸真的不懂,那就必须重头学。学习音标最重要的是两点:1是每个音标的发音一定要发对,这个发错了以后任何单词看字典等于白看,因为看了音标发出来的是错的,发音错了就会导致听不懂,说不对;2是从学音标那天开始,任何一个生词,在查的时候一定要查音标,很多人查生词只看汉语意思,看完就完了。这是极其错误的,查了生词要先看音标,这个单词怎么读,在记忆的时候嘴里读、耳朵听、手上写,三个同时进行来记忆这个单词,这是基本方法。问:请教一下,单句听写多少词适宜,15词之内还可以一遍听写下来,>15就各种混乱,需要一个词一个词…… 问:请问听写时,是听完一个句子就按暂停写下来,还是反复听不暂停直到全部写出来?答:上面两个问题我一起回答,答案就是随便你,你怎么舒服怎么来,以能听写下来了为准则,在这个准则下面只要不看原文,其它怎么做随便你,没有规定。关键是开始,开始做了以后你慢慢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个就像学游泳,你不下水,在岸上把每一个动作的细节想的越清楚,越不敢下水游,等你下了水,游起来了,你会发现之前想的细节都不是问题。我一开始用一个小时只能听1分钟的VOA Special,而且无法全部听明白。当时最搞笑的是把Israel听成了is real,还奇怪播音员干嘛总是“是真的”。后来想起来都是笑话。如果您的听力实在太差,连音标都不懂,最基本、最简单的词都听不出来,可以折中一下,跟着录音读原文,反复读,读到自己感觉和播音员发音一模一样了。然后,把这段文章放一段时间,过一个月再拿出来,不看原文听写,这个时候发现听力好多了,但是还是会有很多词听不出来。这样慢慢提高。问:请问您说的 This American Life有安卓app吗?答:安卓我不太清楚,您可以去他们的网站下载,。我是在iTunes里面订阅的。有很多人觉得IPhone是用来装逼的,那是他们不知道IPhone背后整合了很多优秀的资源,除了App还有iTunes里的radio,University公开课,Podcast音频视频等等,都整合的非常好。先写到这里吧。有时间再更新。
我看了前面大神的回答。。我觉得看是为了什么学英语,要做到什么了。。如果生活工作中,英语毫无用处,那么不用听说读写都精通。。我是传说中的中国研究人员,就是砖家里的底层。我几乎无法与外国人说英语交流,但是我读文献,找英语资料没有问题,可以完全应付工作需要。。我阅读没有什么问题,自己都翻译出版两本译著了。但是输出口语和写作完全就是菜鸟大一学生水平。我看英语就是看另一种编码的汉语,脑子里没有拼写与发音,看见week就脑子反应星期,没有语音中间的一步。阅读时经常不按英语句子顺序,而是汉语顺序先阅读后面的时间地点从句再翻回来看主句,跟读中文一样,长句都是直接按中文理解的。所以,出版社找我做翻译,我四个月就可以在业余时间翻译二十万字。。也许我是误人子弟吧,但我自己也想花时间学好听说,但也始终没有成功。听写在大学的时候也练过,根本坚持不了,一篇文章一字一停,花一天时间还是写不下来。可是阅读不费力。
听写的好处,非得英语钻研很深的人才能欣赏,有的时候甚至只有英专的人更能体会,更有甚者,需要英专+翻译等对语言技能要求较高的工作从事者才能体会好。
为什么?大家对学好英语要求程度的差别。有的人是学好,有的人是学精。
听写,可以灵活运用。有些人呢,特别幽默,不喜欢一个方法就往死里打压。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听写单词,或者听写个别听不懂的句子,或者听写大意。对于口译来说,有些文本需要全文听写。或者听有声书时,遇到自己特别喜欢的段落,可以整个段落听写下来,一字不落。很多时候不是方法不好,是用的人太死板。就如同背诵,不喜欢的人往死里抹黑,可是想想为什么没有人批判背唐诗宋词无用?因为很多人受益。为什么收益?因为短小精悍,用词堪称绝响。那么,背英文的时候是不是根据材料的内容适当选择背诵方式和内容。
总结: 下功夫不多,思考不够,却疑虑过多。到底怎么好,我就不多说了,经常练过的人就懂。
BinaryTree:
我觉得没有。。不听写听力真的不好提升。 虽然我多数是法语。但是觉得应该差不多
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听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个耗时耗力耗心耗神的练习方法,这就需要练习者付出很大的毅力,有的人听写完之后觉得自己已经被虐得体无完肤,再也无心跟原文核对,于是就放弃了。对这样的练习者来说,听写当然也就没有用处了。但对于那些坚持下来的人来说,坚持一两个月后可能就会有很大的进步。所以听写的作用是否被夸大,是因人而异的。
听写指的是单词听写还是专四dictation?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图片、文字、视频等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大家学习与交流。相关内容如涉嫌侵犯您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请向本站发送有效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反馈邮箱&&&&。
学生服务号
在线咨询,奖学金返现,名师点评,等你来互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老师乾坤听写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