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观察岩石的方法有哪些, 我们可以随意采集。( )这是对的还是错的?

四科学基训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四科学基训答案
上传于||文档简介
&&答​案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6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当前位置:
>>>小东和小南同学为探究岩石成分,采集了一些岩石样品,与石灰石对..
小东和小南同学为探究岩石成分,采集了一些岩石样品,与石灰石对比。发现:其外观、硬度没有明强区别;都浸泡在水中,岩石没有明显变化。&&&&(1)由上述材料可知岩石具有的一些物理性质:硬度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于水等。&&&&
(2)小东猜想岩石可能含有碳酸钙,他设计了如下的验证实验:&&&
&(3)假如上述实验现象明显,小南认为小东的实验只能说明岩石中含有碳酸盐,但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碳酸钙。请对小东的方案进行补充完善:&&&&&
题型:实验题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1)大&&难&& (2)①稀盐酸&& ②澄清石灰水&&白色沉淀&&(3)取岩石样本灼烧、有气体产生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小东和小南同学为探究岩石成分,采集了一些岩石样品,与石灰石对..”主要考查你对&&设计实验和科学探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和应用&&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设计实验和科学探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和应用
科学探究:(1)(2)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初中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化学学科科学探究的特点(1)新课标改革的理念是倡导探究式学习,“科学探究”是化学课程中重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科学探究就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知识的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中提升。“科学探究”是以问题为中心,南学生自己运用已有的知识选择恰当的手段,探究未知的现象、数据,并通过对获得的现象、数据的分析、归纳,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从而使学生养成科学探究的态度,获得科学方法,提高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2)针对化学学科的特点,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科学探究的认识:①感受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②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必须用事实来验证;③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④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⑤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科学探究的要素和目标:
解答实验探究题的方法技巧:&&&& 科学探究是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根据题目情景提供的信息,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要求考生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作出合理的猜想与假设,会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以此考查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综合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提高科学素养。解答此类试题思维要有开放性,能探究性地提出问题.要敏锐地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和探究验证假设的方法,用观察到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进行推理和判断;要注意对试题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数据的处理以及对探究问题的合理猜想和想象,不要生搬硬套,胡乱猜想,应在短时间内切准题目要害,找准突破口。&&&&&综合实验题答题的基本方法和原则思维过程:原理一反应物一仪器装置一现象一结论一作用一意义一联想 ①实验依据的性质和原理。 ②反应物的状态及其替代物。③装置的性能、使用方法、适用范围、注意事项、是否有替代装置。 ④操作顺序、注意事项或操作错误产生的后果。⑤现象描述要准确、全面、重点突出。 ⑥直接得出结论或导出结论。氧气参加反应的对比实验设计方法:(1)探究氧气与其他物质反应条件的对比试验①温度对比试验。用温度对比试验探究物质的着火点。如木炭和煤的着火点不同。②浓度对比试验。用浓度对比试验探究可燃物能否与氧气发生反应或反应的现象不同。(2)金属生锈条件的对比试验与氧气接触铁不会生锈,与氧气、水同时接触铁才能生锈。铜与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同时接触才能生锈。金属的生锈条件探究都是通过对比试验完成的。反应生成氧气速率的对比试验设计方法:(1)催化剂对制取氧气速率影响的对比试验①有无催化剂的对比试验。如氯酸钾制氧气加入和不加入二氧化锰的对比试验。②不同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对比实验。如可设计对比试验探究MnO2,CuO,Fe2O3等对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的影响。(2)浓度对制取氧气速率影响的对比实验。如取不同浓度的对氧化氢溶液,加入同质量的MnO2观察H2O2分解速率。在设计对比实验时,必须使用控制变量法。每次对比实验只能研究一个变量,其他的变量应该控制在相同的状态。如设计对比实验研究MnO2和CuO哪种物质对H2O2分解速率影响大,那么容器中的过氧化氢浓度应相同。相反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必须使用同种,同量的催化剂,温度,压强也应该相同。控制变量法探究固体物质溶解速率:中考试题中常出现探究“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率的因素”的相关实验问题。在口常生活和实验中定性分析较多,如果定量分析就应该用控制变量法。(1)控制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温度、溶质的颗粒大小,探究搅拌对溶解速率的影响。搅拌比不搅拌溶解得快。(2)控制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温度,探究溶质的颗粒人小对溶解速率的影响,颗粒小的溶解快。(3)控制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质的颗粒大小,探究温度对溶解速率的影响,对大多数物质来说,温度越高溶解的速率越快。探究过程中获取、处理信息的常见方法:(1)观察 ①观察要目的明确、重点清晰,具有典型性。如:做关于物质性质的化学实验,重点观察物质性状的改变,包括气味的改变、气体的逸出、沉淀的产生或溶解、颜色的变化。 ②观察要准确、仔细,事物变化有时微妙、偶然,在偶然、微妙中包含着飞跃,观察仔细、准确,才会有所收获。如:对于葡萄球菌培养皿中生长出的霉菌可杀死葡萄球菌这一现象,一般人难以发现,英国的弗莱明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这一现象,于是出现了造福于人类的青霉素。 ③观察时应对某一事物发生变化前后的现象进行比较,或对相关事物发生变化的现象进行比较,看看相同之处、不同之处,以便从中发现规律。(2)比较分类比较分类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关键是在于将学习对象或所研究问题以一定标准分门别类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点,分清研究问题和学习对象的特征及相互关系。如: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时,需找出区分标准——反应前后的物质是否为同种物质。(3)归纳演绎归纳是解决一般与特殊的重要方法。归纳时应注意对某些或个别的化学现象、化学问题等进行观察,总结它们的共同点。演绎是利用一般的知识、原理等对特殊的事实、现象进行分析,从而认识特殊情形的本质特征、属性。演绎时注意大小前提的正确性,如: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及元素周期表的建立,既是比较归纳的结晶,也是演绎的功劳。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的活动包括观察、提问、实验、比较、推理、概括、表达及运用等活动,科学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和敏捷性。下面谈谈科学探究的几种能力。(1)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在亲身实验的条件下观察事物的能力,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客观事物的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重在观察、发现问题,在科学探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观察到的内容通过文字描述或者绘图等多种形式表达出来。观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2)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在生活、学习活动中,对自己身边的生活现象或学习化学时遇到的一些事例,能依据所给资料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能对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或假设。(3)操作能力科学探究往往是以实验为载体进行的,而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是通过实验验证假设与猜想,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要动手实验,首先要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然后再按一定的操作顺序进行操作。常言道“实践出真知”,就说明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4)分析能力分析是通过对整体中的各个部分进行单独研究从而了解整体本质的探究方法。实验过程中要对实验现象、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它们的规律,然后要思考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对你的假设是否有帮助。对整体中各个部分的研究是认识整体过程的基础。 (5)比较能力比较是将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物,通过诸多方面的比较,从而得出异同的过程。比较是分类、归纳和概括的基础。比较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认识事物、掌握规律起着巨大作用。因此,在科学探究中应重视比较能力的培养。(6)归纳概括能力归纳概括是根据一部分信息来推断总体信息。要正确地做出归纳概括,从总体中选出的样本就必须具有代表性、广泛性。如:在学习酸的化学性质时,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即可归纳概括出大多数酸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这就利用r归纳概括技能。 (7)推理能力当你对观察到的现象做出解释时,即在进行推理时,要注意推理不一定就是事实,即使是根据正确的观察做出的推论,也可能是错误的。要证明推论正确,唯一的方法就是再进一步观察、调查和研究。(8)评价能力做出评价就是评估某件事情的好坏、对错。如:评价一个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否合理,操作是否方便,对环境是否有害等。做出评价前,需要全面地考虑到事情的正面与反面,并明确自己持有什么样的观点和评价标准。在科学探究中要学会评价。 (9)合作学习能力化学学习中的科学探究过程,往往是学生小组或团队活动的过程,在合作探究中,学生应具有团结协作、资源共享的能力。化学科学探究性试题分类: (1)发现问题类探究题从生活现象、自然现象和实验现象中选出有价值的问题。解释此类问题的关键:观察、分析、联想,提出的问题要有探究价值,要有利于设计实验方案,有利于现象的观察和描述。解答此类探究题的方法:根据题目要求,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进行猜想和假设。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提出问题和进行猜想: a.从“对立面”中发现问题和猜想;b.从“逆向思维”中发现问题和猜想;c.从生活或实验中发现问题和猜想; d.从探索闪果中发现问题和猜想;e.在异常中发现问题和猜想;f.在类比中发现问题和猜想;g.在归纳判断中发现问题和猜想;h.在“理所当然”中发现问题和猜想。然后结合猜想,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宏观性质和特征)去解答问题。注意提出的假设要周密、合理,有科学依据。 (2)假设、验证类探究题对问题有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或假设,并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猜想或假设作出初步验证计划,以便设计实验方案。解答时,一是要围绕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进行假设或猜想,假设越全面,结论越可靠;二是要注意假设的合理性,要符合化学规律、化学原理,不能凭空设想;三是要从本质上去分析现象,抓住本质提出假设。(3)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类探究题此类探究题是运用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收集解决问题的证据,并对所收集的证据和获得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加工与整理,通过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并对结论作出正确的解释。收集证据,要有较强的实证意识,会观察、记录,准确精练的表述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4)结果分析、反思与评价类探究题此类探究题是对所获得的事实、证据进行总结、归纳,得出正确结论,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与评价。解答时可用比较、分类、概括、归纳等方法对证据和事实进行加工处理,利用逆向思维,对探究结果进行评价。而实验评价题是由题目提供一套或多套方案,从某一角度或几个方面评价方案的优劣。(5)综合性探究类此类探究题是对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中的几要素进行全方位的考查,体现探究的全过程,解答时要注意结合实践经验和亲身体验,探究性地提出问题,用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进行推理、判断,根据试题的目的和要求,结合题设巾的材料,进行解答,思维要有开放性。物理性质:1. 概念:&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直接表现出来的性质。2. 实例:在通常状态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3. 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等。&化学性质:1. 概念: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化学性质只能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若在使用物质的过程中,物质本身没有变化,则是利用了物质的物理变化,物质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则是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是决定物质用途的主要因素,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判断是“性质”还是“变化”:判断某种叙述是指物质的“性质”还是“变化”时,首先要准确把握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若叙述中有“能”,“难”,“易”,“会”,“就”等词语,往往指性质,若叙述中有“已经”,“了”,“在”等词语,往往指物质的变化。有关描述物质的词语:1. 物理性质:(1)熔点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物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2)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3)压强物体在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叫压强。(4)密度物质在单位体积上的质量叫密度,符号为p。 (5)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称为这种物质的溶解性。溶解性跟溶质、溶剂的性质及温度等因素有关。 (6)潮解物质在空气中吸收水分,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的现象。如固体、NaOH,精盐在空气中易潮解。 (7)挥发性物质由固态或液态变为气体或蒸气的过程二如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可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8)导电性物体传导电流的能力叫导电性:固体导电靠的是白由移动的电子,溶液导电依靠的是自由移动的离子 (9)导热性物体传导热量的能力叫导热性。一般导电性好的材料,其导热性也好。 (10)延展性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能延伸成细丝的性质叫延性;在外力作用下能碾成薄片的性质叫展性。二者合称为延展性,延展性一般是金属的物理性质之一。 2. 化学性质: (1)助燃性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能进行燃烧的性质。如硫具有可燃性。 (2)助燃性物质能够支持燃烧的性质。如氧气具有助燃性(3)氧化性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能够提供氧元素的性质 (4)还原性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能够夺取含氧化合物中氧元素的性质,初中化学常见的还原性物质(即还原剂)有 H2、CO、C。(5)酸碱性酸碱性是指物质能够使酸碱指示剂变色的性质: 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蓝。(6)稳定性物质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或自身不易发生分解反应的性质,如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7)风化结晶水合物(如Na2CO3·10H2O)在干燥的环境中失去结晶水的性质。
发现相似题
与“小东和小南同学为探究岩石成分,采集了一些岩石样品,与石灰石对..”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860816357225256949119223411163771青岛版四下科学单元测试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青岛版四下科学单元测试题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四年级下册科学_基础训练及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四年级下册科学_基础训练及答案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6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各课时同步试题
&&&&&&&&&&&&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各课时同步试题
1、温度计的秘密
1、物体有冷有热,物体的(
)程度叫温度。
2. 要精确测定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
温度计)。
3、 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
)的性质制成的。
4、 用摄氏温度计测定的温度叫做(
摄氏度)。
5.液体温度计主要由(玻璃管 )、(玻璃泡
)、(刻度
)三部分构成。
6、在一般情况下,水受热时体积会(膨胀 ),受冷时体积会(收缩
),这说明水有(热胀冷缩
)的性质。
7、零摄氏度写作( ),零下20摄氏度写作( )。
8、标准大气压下,水结冰时的温度是( ),水烧开时的温度是(
2、为什么爆胎
1.踩瘪了的乒乓球,只要没有破,用热水一烫就能鼓起来,这是因为乒乓球内的(空气
)受热(体积膨胀
)的缘故。
2.一般情况下,物体受热时体积会( 膨胀),受冷时体积会(收缩)。
3.通过实验我们得知:一般情况下。液体、固体、气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室外架设的电线,夏天长度会变(A),冬天长度会(B )。
5、如果塑料瓶盖拧得太紧,不好打开,只要把瓶盖部分放入(B),使瓶盖膨胀,就容易拧开了。 A、冷水中 B、热水中
6、做空气热胀冷缩的实验时,装空气的容器应该是(A)的。 A、密封 B、敞开
7、在空气热胀冷缩的实验中,把气球套在瓶口上的作用是(B C)。
A、为了吹大气球
B、密封瓶子
C、借助气球发现瓶内空气体积的变化
1各种岩石的硬度不同。( 对)
2、所有的岩石都是颗粒状的。(错 )
3、遇到盐酸有的岩石冒泡,有的岩石不冒泡。( 对)
4、放大镜是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仪器。( 对)
5、用盐酸进行岩石检测时,必须用铝勺取用盐酸。(对 )
6、岩石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对 )
做个岩石百宝箱
1、遇盐酸冒泡的岩石有(石灰岩)、(大理岩)等。
2、花岗岩硬度(大),内含三种不同的矿物,白色的是(石英),肉色或褐色的是(长石),黑色是(云母)。
3、砂岩是(颗粒)状结构,页岩是(薄层)状结构。
4、常见的岩石有(石灰岩)、(大理岩)、(砂岩)、(页岩)等。
5、花岗岩遇盐酸冒泡。(错)
6、大理岩遇盐酸冒泡。(对)
7、凡是遇到盐酸冒泡的岩石都是石灰岩。(错)
6岩石的风化
1、岩石在自然界中,受到(气温变化)、(植物生长)、(水流冲刷)、(风吹日晒)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这种现象叫做(风化)。
2、在冷、热、水、风、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岩石会改变摸样。(对)
3、岩石经过风化作用会产生裂痕,进一步风化后会变成碎石。(对) 8土壤的分类
1、人们按照土壤中(含沙量
)的多少,把土壤分为三类:含沙量较多的是(砂质土
);含(黏土
)较多的是黏质土;(
砂和黏土含量适中
)的是壤土。
2、含有(砂 )较多的土壤比较松散,含有(
黏土)较多的土壤比较紧密。
3、沙质土中的空气(多 ),黏质土中的空气(少
),壤土中的空气(
4、颗粒大、土粒粗糙的土壤是沙质土。(对 )
5、土壤中沙和黏土的比例是不同的。人们根据含沙和黏土的多少不同,把土壤分成三类,即沙质土、黏质土、壤土。
6、沙质土的颗粒大,渗水快,通气性能好,最适合农作物生长。 (错
7、土壤里面含有水分、小虫子、枯叶、小石块等物。 (对
9土壤与植物
1、自然界中的一部分(水
)保存在土壤中,土壤中的(水
)是陆生植物生命活动所需(水分
)的主要来源。
2、土壤能够提供含(氮)、(磷 )、(
钾)、(钙)、(铁
锌)(铜)等植物生长所需的元素的无机盐,它们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植物的每一部分都要呼吸,土壤中必须有一定量的(空气 )来保证根的呼吸。
10保护土壤 1、我国耕地面积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 三分之一)。
2、在当前,我国土壤的现实状况是:草场(沙化 )日益严重,(
土壤资源)利用不合理,黄土高原等地区(水土流失
)较严重,城市废水和垃圾造成(土质)恶化。
3、(植树造林 )、(保护环境
)是避免水土流失、保持水土的根本办法。
11、认识光 1、像太阳、燃烧着的蜡烛、开着的电灯这样的发光物体,叫做(光源
2、光源发出的光都是沿(直线向四面八方 )传播的。
3、按来源给光源分类,可以将其分为(天然光源 )、(
人造光源)。
4、“小孔成像”说明光是( 沿直线传播的)。
5. 下列光源中属于人造光源的是()
A太阳 B水母
6.光的传播路线是( )
A直线 B曲线
7.发光的物体一定发热(错)
8 闪电时,地面上的人先听到雷声,后看到闪电。
9.光的发射使我们能够看到物体。 (错)
10.月亮、镜子也是光源。 (错)
11.太阳是天然光源,电灯是人造光源。(对)
12玩镜子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左右(
2、用不锈钢汤匙的正反面做凹面镜和凸透镜,会发现凹透镜中自己的像是(倒立的
),凸透镜中自己的像是(
正立的)。
3、平面镜、凹透镜、凸透镜成像,所反射景物的范围是不一样的,凸透镜的反射范围(
大),凹透镜的反射范围(
小),平面镜的反射范围(适中
4、 镜子反射光的本领比白纸(强
13筷子折了 1、插入水中的筷子,水里部分从水面斜着看起来(A)。
A向上曲折 B向下曲折
C与水对光线的反射有关,难以确
2.在下列现象中,(C)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A司机从观后镜中观看车后的情况
B 用太阳灶可以烧水做饭
D哈哈镜照出变形的人像
3、从侧面看上去,圆形鱼缸中的一条金鱼捞出后大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B)
A变大 B变小
14彩虹的秘密 1、阳光不是一种单色光,它是由(七)色光组成的。
2、利用(三棱镜 )能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不同颜色的光。
3、牛顿发现了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产生(色散 )现象,证明太阳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4、彩虹的颜色由外向里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5、在七色光中,“靛”是指( 青)。
6、我们看到的彩虹大多是(半圆 )形的。
7.彩虹的形成与水没有关系。 (错)
8、在喷水池的前面也能看见彩虹。 (对)
9、把三棱镜放在太阳下,调整好角度,就能看到七色光。(对)
10、彩虹颜色的排列顺序是固定的。 (对)
15飞旋的陀螺 1、
将不同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时,会形成一种新的(
颜色的光)。
2.将绿光和红光混合在一起会产生(黄光)
3、将红光、绿光和蓝光混合在一起会产生( 白光)。
4、将蓝光和绿光混合在一起会产生(青光 )。
17航海家的发现 1、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半径约为(6400)千米,沿着赤道绕地球一周,行程有(4万)千米。
2、从地球的一个地方,朝一个地方出发,朝一个方向前进,始终不改应方向,绕地球一周后,会回到(原来)的地方,这是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
3、若乘坐每小时飞行800千米的飞机绕地球一圈,要连续飞行(50)小时。
4,公元1519年,葡萄牙人(麦哲伦)从西班牙起航,开始了令他名垂青史的环球航行。
5,地球是一个很大的(C)
A圆形 B球形
6、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这也能说明地球是(C)。
A圆形 B球形
7、不是航海家的是(A)。
A牛顿 B麦哲伦C哥伦布
8、乘坐时速100千米的汽车环绕地球一周,需要连续走近(B)
18地球上有什么 1、地球的表面主要由(海洋)和(陆地)组成。
2、在地球仪上,有许多纵横交错的弧线,其中连接两极的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与经线相交的线叫(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中间最大的纬线圈是(赤道),它把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3、地球上有(7)大洲、(4)大洋,在地球仪上用不同的(颜色)、(符号)表示。 20苹果为什么落地
1、最早思考苹果为什么落地的是英国科学家(牛顿)。
2,在地球仪上或地球附近,任何物体都要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
3,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它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21测试重力 1、要测量一个物体重力的大小,需要一个专门的仪器:(测力计)。
2、重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字母(N)表示。
3,使用测力计时,要先将指针调到(零刻度)处,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相平)。
4、测力计上的最大刻度就是它的(最大量程)。
温度计的秘密
2、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
3、认识岩石
6、岩石的风化
7、土壤里有什么
8、土壤的种类
9、土 壤 与 植
10、保护土壤
11、认识光
12、玩镜子
13、筷子“折”了
14、彩虹的秘密
15、飞旋的陀螺
20、苹果为什么落地
21、测量重力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观察岩石的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