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没有解决好6个月以后可以满分学习

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4053套总数:5672118套专访:3178部会员:323765位
当前位置:
& 2012届高考预测试题(1)历史 选择问答题
2012届高考预测试题(1)历史 选择问答题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155次
资料类型:模拟/摸底/预测
文档大小:461KB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专题4 燃料与燃烧 单元1 燃烧与灭火 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
【学习目标】
1.理解“燃烧”、“着火点”、“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等概念。
2.认识物质燃烧的条件,学会探究燃烧条件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知识回顾:
1.写出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1)红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木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镁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铁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四个反应的共同点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完成碱式碳酸铜分解的符号表达式:
Cu2(OH)2CO3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反应是燃烧吗_______(填“是”或“不是”);上述反应放出热量吗?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
(二)阅读理解:
1.燃烧是一种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化学反应。
2.在通常情况下,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化学上把有热量放出的反应叫做_______反应,把反应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反应称为______________。举出一种吸热反应的化学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一)探究活动一:了解燃烧的条件
操作步骤 现象 结论与解释
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 小木条______________
小石子______________ 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
______________。
1.用镊子分别夹取蘸有水和没有蘸水的小棉花团放在酒精灯的火焰片刻。 蘸有水的小棉花团_______
没蘸水的小棉花团_______ 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
______________。
3.分别点燃两支小蜡烛,将其中的一支用玻璃杯罩住。 未罩住的小蜡烛_______
罩住的小蜡烛_______ 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
______________。
(二)活动探究二:研究燃烧的条件
操作步骤 现象 结论与解释
1.在500ml烧杯中注入300ml热水,并放入用金属片圈住的一小块白磷。
2.在烧杯上盖一薄铜片,铜片上分别放有红磷和用滤止吸去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水下白磷_______
铜片上白磷_______
铜片上红磷_______ (1)由铜片上红磷和白磷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
(2)由水中白磷的现象说明燃烧可能还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
3.用导管对准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观察现象。
(3)通过这一实验中水下白磷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
通过以上探究实验,可归纳出燃烧的条件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堂练习。
1. .小红在纸叠的小船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纸船安然无恙。纸船没有燃烧的主要原因是(
A.纸不是可燃物
B.没有与氧气接触
C.没有达到着火点
D.水能灭火
2.擦燃一根火柴,火柴头朝上放置,一会儿火柴就熄灭了,火柴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散失且温度没有达到火柴梗的着火点
B.火柴梗着火点高
C.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D.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3.《中学生行为规范》规定中学生不准吸烟,吸烟不仅危害健康,而且乱扔烟头往往引起大火。烟头在火灾中起的作用是(
A.使可燃物达到燃烧的最低温度
B.提供可燃物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提供氧气
4. 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课后反思】
燃烧与灭火
氢气的制法
【学习目标】
1.知道实验室制取H2的方法,通过实验,加深对氢气性质的认识。
2.理解爆炸及爆炸极限的概念,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知识回顾
1.氢气具有可燃性,可燃性属于氢气的_______性质,氢气燃烧是_______变化,该变化的化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
2.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_______,属于吸热反应的是________,属于燃烧反应的是________。
A. Mg+HCl→MgCl2+H2↑
D.Cu2(OH)2CO3Zn+H2SO4→ZnSO4+H2↑该反应是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实验室制取H2的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__(A.用KMuO4制O2装置,B.用H2O2制O2装置),其理由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H2密度比空气_______(填“大”或“小”),且_______溶于水(填“易”或“难”)。实验室收集H2可采用_______法和_______法。
4.如果剧烈而又急速的燃烧发生在_______(填“有限”或“无限”)的空间内,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从而引起_______。如果_______与_______的接触面积很大,迅速放出大量的热,周围的空气迅速猛烈膨胀,也会发生___________。
5.易燃气体(或粉尘)浓度范围,称为气体(或粉尘)的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一)探究活动一: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探究过程】
1.组装仪器,并检查______________;
2.装入药品,并塞好橡胶塞后,将试管(或锥形瓶等)固定到铁架台上;
3.用小试管收集气体,管口向_______,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到酒精灯火焰上,松开手指,观察现象;
4.收集氢气,反应结束后,整理仪器,并回收药品
【实验现象】
装入药品后,试管内有_______产生,当检验氢气纯度发出很小的响声时,开始收集,水槽中试管里的液面逐渐下降,当管口有气泡逸出时,证明氢气已经收集满.
(二)探究活动二:氢气的燃烧
方案一: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探究过程】
1.打开制氢装置,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一试管H2,检验纯度。
2.在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纯净的H2,观察火焰的颜色。
3.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过一会儿,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现象】
纯净的H2在空气里安静燃烧,产生______火焰,用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时,烧杯壁上有______生成,接触烧杯里手能感到______。
方案二:不纯氢气爆炸实验
【探究过程】
1.取一个去盖底部钻有小孔的塑料筒,用纸团堵住小孔。
2.用排水法收集满一筒H2,取出倒置在桌上,筒下先垫一根木条。
3.拿掉堵小孔的纸团,用燃着的木条在小孔上点火,注意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1.刚点燃时,H2安静的燃烧,并发出______火焰。
2.过一会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堂练习。
1.矿井中瓦斯浓度过高,遇电火花会发生爆炸。为防止这类事故发生,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设法减少矿井中氧气含量
B.矿井中禁止一切明火
C.实时监测矿井中瓦斯浓度
D.改善矿井中通风条件
2.下列公共标志中,与消防安全有关的是(
D.①②③④⑤
3.燃烧、爆炸和缓慢氧化的共同点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
燃烧与灭火
灭火的方法
【学习目标】
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理解燃烧与灭火的关系。
2.了解简易灭火器的原理,培养自己的防火安全意识。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知识回顾
1.燃烧的条件有: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三者缺一不可。
2.下列气体与氧气混合点燃时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3.氢气是一种_______色_______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____溶于水,因此实验室收集氢气可用_______法和_______法。实验室制取氢气常用_______和_______作原料,反应原理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阅读课本P88一P89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1.灭火的原理和方法: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只要破坏燃烧的任意一个条件,即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2.将下列灭火事件的灭火方法和灭火原理填入下表。
灭火事件 灭火方法 灭火原理
1.熄灭液化气灶火焰
2.吹灭燃着的蜡烛
3.盖灭燃着的酒精灯
3.选用常见灭火器:A.泡沫灭火器,B.干粉灭火器,C.液态CO2灭火器:
(1)扑灭木材、棉布等火灾______________;(2)扑灭图书、档案等火灾______________;(3)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
4.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遇到意外的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理,同时拨打119求救
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
C.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
D.在山林中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二、合作探究。
(一)探究活动一:探究灭火原理
【探究过程】
1.点燃3支蜡烛,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
2.另两支蜡烛放在烧杯中,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
【实验现象】
第一支蜡烛______,第二支蜡烛______,第三支蜡烛______。
【探究结果及分析】
第一支蜡烛熄灭,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支蜡烛继续燃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支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倒盖烧杯,使蜡烛熄灭的实验可推断出,隔绝空气,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从加盐酸和碳酸钠的实验,可推断出,通过化学原理产生的二氧化碳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
(二)探究活动二:简易灭火器原理的探究
【探究过程】
1.在吸滤瓶里注入60毫升的浓碳酸钠溶液,把盛有10毫升20%的盐酸溶液的试管系住,小心地放进吸滤瓶,把塞子塞紧。
2.用一小团脱脂棉蘸取酒精,放在搪瓷盘里,点火燃烧。然后一手托住吸滤瓶底,另一手按住瓶塞,把瓶倒转使两溶液混和。
【实验现象】
含有二氧化碳的液体立即从吸滤瓶的侧管喷出。把喷出液对准燃烧着的脱脂棉,火焰很快熄灭。
三、课堂练习。
1.利用“降温到着火点以下”的原理熄灭蜡烛的是(
2.对“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后谁先熄灭?”这一问题,甲、乙两同学有不同的认识: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实验中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一会儿后,都熄灭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条件下,甲同学的猜想被证明是正确的,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从着火燃烧的高楼房间中逃离,正确的方法是__________。
A、用毛巾捂住鼻子
B、成站立姿势跑出
C、沿墙角迅速爬向门外
D、找开窗户跳出
【课后反思】
燃烧与灭火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6小题,共18分)
1.下列标志中,与消防安全有关的是(
D.①②③④
2.在下列各化学反应中,不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镁带与盐酸反应
B.氢气氧气中燃烧
C.碱式碳酸铜加热分解
D.用MO2与H2O2制O2
7.下列变化:(①农家肥料的腐烂;②节日燃放烟花爆竹;③点燃生日蜡烛;④棉花在不通风的地方堆放得太多,又长时间不翻动。)其中属于缓慢氧化的是________,容易自燃的是____________,属于燃烧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爆炸的是_____________,发生了氧化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均用序号填写)
8.右图所示的灭火毡是一种新型的灭火用品。使用时,将灭火毡
从套中取出,覆盖在燃烧物上,以达到灭火目的。
(1)灭火毡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灭火毡是由羊毛和铝质纤维制成的,羊毛和铝质纤维都是可燃
物,但在灭火时灭火毡没有燃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举出一种与上述灭火原理不同的灭火方法:_____________。
9.《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
(1)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
(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只没有被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军营,还为燃烧提供了___________,使火势烧得更旺。
(4)燃烧所需的条件,就是灭火时所需要消除的因素,如果要使烧着的船只灭火,一般采取的方法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小刚用下图所示的实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1)小刚用甲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对比铜片上红磷和白磷的现象,小刚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刚通过实验发现,这个探究实验有很大的不足,他经过仔细思考,改进了装置(如图乙),改进后的装置最大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本题1小题,共8分)
11.为探究燃烧的条件,小花同学查阅资料得知:白磷为蜡状固体,有剧毒,不溶于水,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然后她进行了如下实验:
(1)按A装置进行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①铜片上的红磷___________;
②铜片上的白磷____________;
③水下的白磷______________。
(2)在使用组装好的B装置前,首先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然后加入药品并将B和C装置连接,滴入双氧水,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其中Mn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C装置中水下的白磷燃烧。
(3)从以上实验分析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应用。(共8分)
12.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1)右图是燃烧条件示意图:请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写出燃烧的三个条件: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2)奥林匹克火炬(内部储有可燃物)是奥林匹克圣火的载体。
①采集奥林匹克圣火的唯一方式,是在奥林匹克的赫拉神庙前通过太阳光集中在凹面镜的中央,引燃圣火。此过程中最关键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北京奥运会火炬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强风和每小时50毫米雨量的情况下保持燃烧。但要实现奥运圣火登顶珠峰,还需要解决最关键的燃烧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五、参考题。(不计分)
13.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甲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产生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
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仿磷酸(HPO3)。
【交流与讨论】
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
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乙装置进行实验。
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a.试管中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
b.试管中的红磷没有燃烧 b.试管中的红磷、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的原因分别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1)改进后的图乙装置与图甲装置比较,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林同学指出图乙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丙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与迁移】
实验小结时,一同学说:“待a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下),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
另一同学问“如果不考虑橡皮塞所占试管的容积,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会是多少呢?”大家争论后,出现两种预测。
A:接近试管容积的;
B:不一定接近试管容积的。
你赞同的预测是_______(填“A”或“B”),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某同学根据日常经验推测,可燃物燃烧可能与氧气和温度有关,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④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燃烧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____和实验____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要接触氧气。
(3)实验____和实验____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要达到一定温度。
(4)瓦斯(主要成分为甲烷)爆炸是煤矿安全事故的一种。为了生产安全,要求井下通风状况良好,控制天然气浓度在1%以下;禁止携带烟草及点火工具下井,挖掘时防止和减少摩擦火花的产生。上述措施可以防爆是因为破坏了燃烧的某些条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学习目标】
1.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知道反应物的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
2.通过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学会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等进行科学实验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知识回顾
1.纯净的金刚石是_______、_______的固体,是天然存在物质中_______的物质;
2.石墨是_______色有_______光泽的_______状的固体。石墨是自然界中最_______的物质之一,有良好的_______性。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_______。
A.石墨用作润滑剂
B.金刚石可用于制造切割工具
C.活性炭可用于冰箱除臭
D.焦炭用作燃料
(二)阅读理解
1.材料一:我国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用墨(用炭黑等制成)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这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单质化学性质_______(填“活泼”或“不活泼”)
2.材料二:通常情况下,当氧气足量时,可燃物能发生_______燃烧,燃烧越_______,放出的热量_______;当氧气不足量时发生_______燃烧,燃烧越_______,放出的热量_______。
3.材料三:在高温条件下碳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1)可燃烧性:①在O2中完全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O2中不完全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还原性:①碳在高温条件下还原CuO的化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碳在高温条件下,与CO2反应生成CO的化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碳在高温条件下还原Fe2O3的化学表达式为③在一支干燥的大试管中装入一定量的经烘干处理过的木炭粉,再将经过②处理过的铜片部分埋入木炭粉中;
④按照下图所示的装置图连接好各种仪器;
⑤加热大试管,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当观察到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后,先_________,后______________;
⑥待试管冷却后,用镊子取出铜片,洗净后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上述各空;
(2)②中用到的夹持仪器是_______________?(填 第3课时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学习目标】
1.掌握实验室制取CO2的原理、装置、收集和检验方法;
2.通过探究,设计出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并能自己制取CO2;
3.通过对比O2、CO2的实验室制法,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知识回顾
1.实验室制取下列气体:①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②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都不需要对气体发生装置加热
B.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C.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都可以用相同的发生装置
2.实验室选择制取气体的仪器装置时,可以不考虑的因素是(
A.反应物的性质和状态
B.所制气体的性质
C.所制气体的颜色
D.反应条件
(二)阅读理解
阅读课本P98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室制取CO2常选_______和_______,其反应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装置的确定取决于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CO2气体只能用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法收集,是因为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O2的检验与验满:检验CO2气体通常用____________,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一)探究活动一:实验室制取CO2的原理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及分析
1.粉末Na2CO3与稀盐酸
2.块状石灰石与稀盐酸
3.块状石灰石与浓盐酸
4.块状石灰石与稀硫酸
(二)探究行动二:制取CO2
【探究过程】
1.连接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
2.用镊子向试管中加几块石灰石,然后倒入稀盐酸,塞紧试管塞,固定在铁架台上。
3.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4.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验满。
5.反应结束后整理仪器并回收药品。
【实验现象】
1.装入药品后,试管内有____________产生。
2.当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时,木条____________,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探究结果及分析】
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三、课堂练习。
1.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分为五个步骤:①向锥形瓶中放入大理石,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按要求连接仪器,④向长颈漏斗中注入酸液,⑤收集气体,正确的操作顺序应是(
A.①④③②⑤   B.③②①④⑤   C.③②④①⑤ 
D.①②③④⑤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实验室用H2O2与MnO2混合制O2的共同点是(
A.都用固体和液体反应
B.都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C.都必须在加热条件下进行
D.都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3.确定某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时,不需要考虑的是(
A.反应所需条件和样品的状态
B.实验装置
C.气体的验证
D.气体的用途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下列各组试剂中,最适宜的是(
A.碳酸钠和稀盐酸
B.碳酸钠和稀硫酸
C.大理石和稀硫酸
D.石灰石和稀盐酸
5.能用来鉴定二氧化碳的试剂是(
B. 带火星的木条
C. 燃着的木条
D.澄清的石灰水
6.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试回答:
(1)写出仪器②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图中错误并说明缘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改正后的装置完成实验,现提供以下用品:木炭、氧气、铁粉、氧化铜、浓盐酸、大理石、碳酸钙粉末、稀盐酸,你认为仪器①中应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②中应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
CO2的性质与用途
【学习目标】
1.掌握CO2的性质,了解CO2的用途;
2.通过CO2与水反应的探究,学会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掌握科学探究实验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知识回顾
1.氧气_______溶于水,氧气在水中的溶解量与_______和_______有关,_______越低,气体_______越大,氧气在水中溶解得越多。
2.CO2与O2的相同点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1.CO2的物理性质:CO2是一种_______的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____溶于水。固体CO2叫做_______。
2.CO2的化学性质:(1)____________________;(2)CO2能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
(3)CO2能与Ca(OH)2反应______________。
3.CO2的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
二、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倾倒二氧化碳
【探究过程】
1.将两支蜡烛放在阶梯铁片上,用火柴点燃后,放在烧杯内。
2.从烧杯另一端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观察现象并分析。
【实验现象】
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探究结果及分析】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蜡烛熄灭,CO2的密度比空气大,能像倾掉液体一样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中,并使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
探究活动二: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
【探究过程】
1.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现象。
2.向另一个收集带空气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现象。
3.比较两个塑料瓶变瘪程度。
【实验现象】
装有CO2的塑料瓶变瘪了,另一塑料瓶几乎无变化。
【探究结果及分析】
CO2溶于水,使瓶内的气体减少,压强变小,所以瓶子变瘪。
探究活动三: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探究过程】
1.取一朵纸花,喷上稀醋酸,观察现象。
2.取第二朵纸花,喷上水,观察现象。
3.取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满CO2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4.取第四朵纸花,先喷上水,再放入盛满CO2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5.将第四朵纸花取出,小心烘烤,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1.第一朵纸花和第四朵纸花变红色,第二朵纸花和第三朵纸花不变色。
2.第四朵纸花烘烤后又变为了紫色。
【探究结果及分析】
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三、课堂练习。
1.二氧化碳常用来灭火,是因为它①本身不能燃烧;②不支持燃烧;③能溶于水;④密度比空气大(
2.可用同一化学原理解释的现象是(
①久置的石灰水,液面上出现一层硬壳状薄膜
②向澄清石灰水中,通过吸管不断吹入由人体呼出的气体后,石灰水变浑浊
③为了使石灰浆刷过的墙壁快点晾干,在室内生起一盆炭火,开始时,墙壁反而潮温
④向紫色石恋试液中通人CO2气体,试液变红
3.有关CO2的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的(
A.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瓶CO2,观察CO2的颜色
B.将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证明CO2能溶于水,得到酸性溶液
C.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CO2是否收集满
D.将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可看到白色沉淀产生
【课后反思】
初中学习网,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并提供证据(),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6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