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app是一朵有蓝色的花吗叫什么

我的位置:
新版“市民云”APP正式上线,这究竟是一朵什么云?
来源:上观新闻&&作者:张煜
上海市经信委从两年前就开始在“市民云”开发与微信“小程序”类似的“轻应用”,为市民提供民生政务服务的“一站式”窗口。
想买新能源汽车查询信用报告不知道去哪个部门怎么办?纸质病历或者历史诊疗记录丢了可以到哪里查询历史信息?开车被交警拦下忘记带驾驶证怎么办?……“市民云”说:“这些问题我都能帮你解决。”
“市民云”APP是上海市一站式城市公共服务平台,属于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标志性工程之一,脱胎于14年前的市政府实施项目“市民信箱”。12月1日,在“2016上海智慧城市体验周”开幕式上,新版“市民云”APP正式上线。
“新版‘市民云’APP与14年上线的旧版相比,内容更加丰富,功能更加齐全,展现形式更加活泼,个性化程度更高。”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邵志清在接受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专访时指出,“统一入口,开放平台”是新版APP的特点所在。
更严格多样的实名认证保障个人信息安全
据“市民云”开放运营方上海市民信箱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数据显示,截至11月30日,“市民云”已拥有约580万注册用户,每位用户都可通过“市民云”实名认证后直接使用三十多项由政府提供的民生政务服务。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在手机上登录“市民云”并通过实名认证后看见,养老金、社保金、公积金、纳税额、信用报告、健康档案等信息查询入口被置于“我”频道最显眼的位置。在常用信息查询选项下面还有水电煤、交通违章、驾驶证信息、机动车信息等与日常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缴费或信息查询入口。除了“我”频道,新版的“市民云”还开辟了“社区丨周边”频道和“城市丨发现”频道,分别包含社区中的“养老、文化、健康、家政、办事、生活”六大服务和智慧上海的各项功能。
“市民云”首页“我”频道
“根据‘十、百、千’计划,未来‘市民云’将包含十项与老百姓最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百项政府精品公共服务和千项市场化服务。”上海市民信箱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兆进介绍。
如此多的个人信息汇集在一个平台,“市民云”将如何保证这些涉及隐私的个人数据的安全性?“我们构建了一个比商业应用更严格、更多样化的实名认证体系。”邵志清进一步解释,“目前可提供6种实名认证方式,我们统称为ePass,分别为,线下窗口认证、集体认证、人脸识别认证、自拍认证、银行卡(社保卡)比对认证和公安系统的eID认证。据悉,“市民云”线下窗口认证已被列入上海市民政服务项目,在全市16个区的事务受理中心和215个社区内设有受理点。
“市民云”所开发的实名认证手段也为“互联网+政务”的实现提供了安全保障和基础性能力。“我们一直在和公安等系统合作在不断开发新手段进行更安全高效的实名认证开发。”王兆进介绍,例如新版APP引入的eID认证是利用可读取eID芯片的手机或ATM机进行实名认证,“通过芯片直接读取加密的实名认证将保证个人信息和数据比人脸识别、拍照等更加安全。”
上海市经信委信息化推进处处长张英表示,“市民云”的认证体系能保证公共服务的统一入口的账号实现用户可信、数据可控、平台可靠,并且管理规范。
“市民云”也是百姓“个人数据银行”
除了“ePass”实名认证服务,“市民云”的另一大核心功能为“iDataBox”个人数据服务。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将其比喻为上海市民的“个人数据银行”,“任何与上海市民生活、生产相关的个人信息都已被存储在这个‘数据银行’当中。”
王兆进在向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介绍新功能时指出,新版的“市民云”与之前相比,可以说“银行”的业务范围扩大了,如果说之前只能进行存取服务,现在就能进行存取、贷款、理财能一系列的服务。
据悉,新版“市民云”除了包含了更多个人数据信息,扩大了个人信息的使用范围,还提高了数据的实效性,比如信用报告、电子驾驶证、健康档案等都可以实现实时获取。
“市民云”所包含的各类公共服务
例如,最近有一位上海市民去新疆自驾游,在路上被新疆交警拦下时发现忘记带行驶证和驾驶证,但想到“市民云”银行存储了驾驶证的电子证照,他用手机提取之后,就免于了因未带纸质版驾驶证而可能受到的处罚。
邵志清指出,“个人数据银行”包含了每一个位上海市民的全生命周期数据,从出生到去世,所有数据在“银行”当中都能查询,“但‘市民云’要做的并不只是让老百姓查到数据就可以,而是要让这些数据派上用场。”
如何让个人信息数据发挥作用?“市经信委正在推动跨部门间的数据共享,要打破部门壁垒,扩大数据使用范围,尽量和尽快避免老百姓在办事时出现信息重复提交、重复查验的情况。”邵志清形象地比喻道,“就是让数据多跑路,让老百姓少跑腿。”
把服务打通,尝试“场景式应用”
“iAppBox”应用汇集服务是新版“市民云”的第三大核心功能。“‘市民云’的应用汇集并不是像字面上那么简单。”王兆进指出,它不是对诊疗记录、住房保障、交通出行、文化娱乐等应用像目录一样进行简单罗列,而是根据生命周期,将市民的不同生活场景分成不同主题整合应用,实现“一条龙”服务。
例如,点开“城市丨发现”频道,市民可以看见文化教育、休闲旅游、社会保障、交通出行、医疗卫生、政府办事、生活服务、助老养老、婚育婴幼等不同场景;再点开每一场景,如交通出行,里面还包含公交到站实时查询,城市快速路实时路况、交通卡余额、便民车险等针对不同人群的交通类服务。
“市民云”中的不同场景应用
“场景式应用是一种把服务打通的尝试,让老百姓的生活更方便。”王兆进表示,在场景式应用中还包括线上和线下服务的整合,“例如有些服务大厅的工作时间和大部分人上班时间重合,现在可以通过‘市民云’预约在社区服务中心的常规工作时间外进行办理。”
比微信“小程序”还超前的“轻应用”
新版的“市民云”已经汇集了如此多的功能,但在邵志清看来这个平台仍有继续进步的空间。
“‘十三五’期间,我们会在现有用户数据的基础上为‘市民云’增加个性化和智能化的服务功能。”邵志清介绍,所谓个性化和智能化,就是在传统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分析,让每个用户手机打开“市民云”APP时都能感觉到“这就是我要的服务”,而不是从几百个数千个服务中去寻找需要的服务。
除了个性化和智能化,未来“市民云”APP还将扩大其平台的影响力,利用其开发的平台为市民提供服务生态系统。
“‘市民云’平台特别需要市场化机构提供的服务入驻,因为养老、生活服务、家政服务等大多数社会服务都是市场化的。”王兆进解释。
一般情况下,市场化机构如果想提供移动线上服务就需要单独申请域名并开发APP。但现在有了“市民云”开放平台,市场化机构就可省去先前步骤,直接在市民云平台上利用统一标准的云服务开发“轻应用”,同时还能统一认证、地图服务、预约、支付、查询。此外,如果市场化机构需要个性化服务,也可以在市民云开放平台的统一标准下进行单独嵌入式开发。
“‘轻应用’就如微信的‘小程序’,但我们在两年前就提出了这一概念并着手开发。使用‘轻应用’以后,市场化机构、企业、各委办局做‘互联网+’的成本就会降低很多,‘市民云’也有了百花齐放的服务生态,更具生命力。”邵志清表示。
题图摄影:海沙尔 图片编辑:项建英 编辑邮箱:
输入您的评论
在@后输入空格完成输入
登录并发表
&&评论内容
登录并发表
没有会员号请
上海辟谣平台
第二届微电影大赛
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整合推广平台
客户端下载
Copyright (C) 上观(沪ICP备号-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站长统计
解放日报新媒体研发中心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蓝色的花图片及名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