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婴儿小肠坏死症状有诊救吗

全国客服电话:023-
当前位置:-->-->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of newborn;新生儿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概述】概述: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of newborn,NEC)为一种获得性疾病,主要在儿或患病的新生儿中发生,以、为主要症状,其特征为肠黏膜甚至为肠深层的坏死,最常发生在回肠远端和结肠近端,小肠很少受累,腹部X线平片部分肠壁囊样积气为特点,本症是新生儿极为严重的疾病。&&&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以、和为主要临床表现,肠壁囊样积气为x线特征的一种严重疾病。90%发生于儿,同时伴有肠壁积气和门静脉积气者死亡率高达86%。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男婴多于女婴,以散发病例为主,无明显季节性。出生后胎粪正常,常在生后2~3周内发病,以2~10天为高峰。在新生儿流行时NEC也可呈小流行,流行时无性别、年龄和季节的差别。 1.和音减弱
患儿先有、,随后出现。轻者仅有,严重病例症状迅速加重,如鼓,音减弱,甚至消失,儿NEC不典型。和音减弱是NEC较早出现的症状,对高危患儿要随时观察和音次数的变化。 2.
患儿常出现,物可呈咖啡样或带胆汁。部分患儿无,但胃内可抽出含咖啡或胆汁样胃内容物。 3.和血便
开始时为,每天5~6次至10余次不等,1~2天后为血样便,可为鲜血、果酱样或。有些病例可无和肉眼血便,仅有大便隐血阳性。 4.全身症状
NEC患儿常有反应差、神萎、,严重病例或青灰、四肢厥冷、、酸、加重。儿易发生反复呼吸暂停、心律减慢。体温正常或有,或体温不升。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原和发病机制】发病机制:在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患儿中,小肠中通常有3个因素出现:持续的肠缺血损害、细菌定植、肠腔内底物(如经肠喂养)。&&& 1.肠壁缺氧和损伤& 儿免疫功能差、肠蠕动差,食物停留时间长,易使细菌生长;牛乳渗透压较高,、窒息的儿过早过量喂牛乳,可加重肠壁黏膜损伤,诱发NEC。出生时窒息造成肠壁缺氧损伤,使细菌得以侵入,过多细菌生长及其毒素可使缺氧的肠壁发生。时组织释放的细胞因子,如血小板活化因子、Ω坏死因子、前列腺素等,加重反应,促使NEC的发生。克雷白杆菌对食物中的乳糖有较强的发酵作用,产生的氢气使肠壁产生囊样积气。&&& 2.缺氧与再灌注损伤& 缺血性损害可由于缺氧性损害,如、呼吸系统疾病,所触发的原始潜水,引起的肠系膜动脉,导致肠道的血流明显减少;在换血过程中,时期或用高张力配方奶喂养时,肠道血流减少,导致肠缺血性损害。同样,、等缺血情况时,可减少体循环血流,或动脉血氧饱和度的降低,导致肠黏膜缺血缺氧、发生坏死;恢复供氧、进食和交换输血时的再灌注,增加了组织损伤。& &&3.病理改变& NEC可累及整个小肠和结肠,但好发部位多在回肠远端和升结肠近端,轻症时坏死肠段只有数厘米,重症时可伸延至空肠和结肠部位,但一般不影响十二指肠。细菌可渗透过肠壁,产生氢气并,产生X线上特征性的肠壁积气,气体并可进入门静脉,通过腹部X线平片或肝脏B超可见到肝脏上面的门静脉积气,随着病变的进展,可导致整层肠壁的坏死、,,和死亡。早期病变主要为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充血、、、坏死。进展期病变范围扩大,累及肌层,严重者肠壁全层坏死,可并发肠和。【病因】病因:引起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原因尚未完全阐明,但一般认为是由多种原因联合所致,其中以和最为重要。 &&& 1.& 是NEC的重要发病因素,因免疫功能差,肠蠕动差,加之出生时易发生窒息,造成肠壁缺氧损伤,使细菌侵入。 &&& 2.& 是NEC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多为克雷白杆菌、大肠埃希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肠道细菌。 &&& 3.缺氧与缺血& 在、呼吸疾病、等缺氧缺血情况时肠壁血管收缩,导致肠黏膜缺血缺氧、发生坏死,随着恢复供氧,血管扩张充血,扩张时的再灌注会增加组织损伤。 &&& 4.喂养& 进食和交换输血都可增加肠壁的再灌注,成为诱发疾病的原因,导致肠道受细菌的侵袭。一旦开始喂养,为肠道细菌繁殖提供了充足的底物。肠道喂养一直被认为是NEC的发病因素,、窒息的儿过早、过量喂牛乳,可诱发NEC。但喂养导致NEC的观点仍然存在争议,有报道延迟至2周开始喂养的儿NEC发生率反而高于早喂养者。 &&& 5.其他& 脐动脉或静脉插管、换血疗法、红细胞增多症、动脉导管开放、低体温等情况时,NEC发生率较高。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据统计,80%v90%的NEC病例发生在儿,在小于1500g的,NEC发生率为6.5%,而足月儿NEC的发生率为0.2%。病死率高达20%v40%。某些新生儿特别危险,特别是破胎膜延长有胎膜炎,或出生时有窒息的新生儿,张力过高的配方奶喂养,或经过换血治疗的新生儿中,发病率较高。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可在新生儿监护中集中散发或暴发流行,流行病学的研究已证实,一些集中散发病例,与特殊的病原菌有关(如克雷白杆菌,大肠埃希杆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但通常未有特殊的病原菌被发现。
【实验检查】实验室检查: 1.周围血象
白细胞增高,分类核左移,血小板减少。 2.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测定
可了解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程度,指导液体和静脉营养液的治疗。 3.
外观色深,隐血阳性,镜检下有数量不等的白细胞和红细胞。大便细菌培养以大肠埃希杆菌、克雷白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多见。 4.血培养
如培养出的细菌与粪培养一致,对诊断NEC的病因有意义。
【辅助检查】其他辅助检查: 1.腹部X线平片检查
对诊断NEC有非常大的价值,要多次随访检查,观察动态变化。 (1)早期表现: &&&&①小肠轻、中度胀气,结肠可少气或胀气。 &&&&②肠腔内可有小液平。 &&&&③肠壁黏膜及肠间隙增厚。 &&&&④肠管排列紊乱,外形僵硬,管腔
不规则或狭窄变细。 (2)进展期变化: &&&&①肠腔胀气加重,液平增多,呈阶梯状,提示病变累及肌层。 &&&&②肠壁黏膜下层出现积气,表现为密集的小泡沫样透亮区,称肠壁囊样积气(pneumatosis cystoides intestinalis),浆膜下积气呈细条状、半弧形或环状透亮影。 &&&&③肠壁积气时间较长,气体可从肠壁上升至门静脉,导致门静脉积气,在肝的门脉处呈现树枝样向上的透亮影,可在4h内被吸收消失。 &&&&④肠管固定。 &&&&⑤腹腔积液,急性肠穿孔时出现气腹,如穿孔处被肠系膜覆盖封闭,逸出的气体被吸收后,X线片上可以不易显示。 2.细菌培养
腹腔穿刺液涂片及培养大多为杆菌,手术时所取腹腔液作细菌培养,阳性率高。 3.腹部B超
可见肝实质及门脉内间歇出现微小气泡。
【诊断要点】诊断:存在引起本病危险因素的小儿,一旦出现相关的临床表现及X线检查改变,即可做出较肯定的诊断。&&& 1.病史和临床表现& 对有高危因素的儿,要密切观察和肠鸣音变化,出现、、和血便等表现时,应立即拍摄腹部X线片和大便潜血试验。&&& 2.& 对儿(已开始喂养)的大便作隐血筛查或还原物检查,可帮助早期诊断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隐血阳性,有白细胞和红细胞,大便细菌培养有和血培养一致的细菌。&&& 3.血培养& 新生儿坏死性肠炎,血培养有一定阳性率,应重视此项检查。&&& 4.腹部X线检查& 是诊断NEC的主要手段,对怀疑NEC者要及时摄腹部X线正侧位平片,随访和观察动态变化。&&& 对有些、的小儿,X线检查仅有胃肠道动力性改变,并无肠壁积气者,并不能除去本症的轻型早期,应严密随访,重复X线检查,位置固定的扩张肠段提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存在,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X线诊断为肠壁积气和门静脉积气,气腹提示肠,需要急诊外科手术治疗。最重要的是需要不断重新评估婴儿(如至少6小时1次)和连续的腹部X线检查,全血细胞计数,和血气分析。
&诊断与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鉴别诊断: &&& 1.性肠麻痹& 当原发病为或时,甚易把NEC误诊为性肠麻痹。但性肠麻痹无,X线片上无肠壁间积气等。 &&& 2.机械性小& X线腹片上,液面的跨度较大,肠壁较薄,无肠间隙增宽、模糊,无肠壁积气,再结合临床则易区别。 &&& 3.& 时症状重,频繁,腹部X线平片示十二指影像,腹部密度均匀增深,并存在不规则多形气体影,无明显充气扩张的肠曲。 &&& 4.& 早期NEC表现为小肠大肠普遍胀气时应与鉴别。后者以、排便困难为主,无血便。X线动态观察腹部变化无肠壁积气征,结合临床较易鉴别。 &&& 5.& 生后2v5天可以出现胃肠道为主表现,需鉴别。有生后未给予维生素K注射史,腹部不胀,腹部X线平片无肠腔充气和肠壁积气,维生素K治疗有效。 &&& 6.胎粪性& 个别病例的腹部X线平片偶可见散在小囊泡样肠壁积气影,但可有典型的异常钙化影,再结合临床不难鉴别。 &&& 7.自发性胃& 多由于引起,常发生于胃大弯近贲门处,大部病儿出生时有缺氧史。发病突然,生后3v5天突然进行性,伴、和,X线平片腹部仅见气腹,无肠壁积气或肠管胀气。
【预防】预防:NEC可发生暴发流行,具有传染性,因此,如果短期内发生数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应将患病儿隔离,并对其余接触婴儿进行评估,对直接或间接接触过的新生儿和儿需每天检查的出现和大便性质的改变。一旦出现应警惕NEC的发生。对极小的或患病儿通过使用全肠道外营养而延迟数天或数周喂养,然后在数周的时间内,缓慢增加肠道喂养,可降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
【治疗方案及原则】治疗: & &&1.禁食& 对有可能发生NEC的患儿或怀疑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患儿,应立即禁食,具体时间应视病情而定,可先禁食1v2天,观察病情的发展,计划下一步治疗。 & &&对确诊的患儿,症状轻的禁食3v5天,重的禁食7v10天,大部分患儿同时需要胃肠减压。禁食期间营养和液体主要从液补充,可以从周围静脉滴入。待腹胀、呕吐消失、肠鸣音恢复、食欲恢复、大便隐血试验阴转时,才可开始喂养。 &&& 开始进食时,先试喂5%糖水3v5ml,2v3次后如无呕吐及腹胀,可开始喂奶。以新鲜母乳为最好,宜从少量开始;人工喂养开始宜少量稀释奶,3v5ml/次,如能耐受逐渐缓慢加量,每次增加1v2ml,切忌用高渗乳汁。如胃中有积乳则不加量或降至前一次量。加奶后如症状复发,需再次开始禁食。原病变较重且范围广泛者,可引起暂时性缺乏,应暂避免乳汁喂养,以免引起腹胀、等症状。 &&& 2.胃肠减压& 为常规措施,用连接吸引器的双腔鼻胃管来减轻肠道积气。 &&& 3.抗& 应立即全身应用抗生素, 根据细菌学检查结果选用抗生素,在未报道前可先选用头孢第三代抗生素,如头孢氨塞肟或,剂量50v80mg/(kg·d),静脉滴注;或?-内酰胺酶抗生素(, )和氨基糖苷类药物。另外也应考虑抗厌氧菌药物(如,)的应用,多E有中和毒素作用(每天口服10v15mg/kg)。怀疑为引起发病或血培养阳性者,抗生素的选用应根据的细菌而定。治疗须持续10天. &&& 4.静脉补充液体及维持营养& NEC患儿因为广泛的肠道和腹膜炎可导致第三间隙相当多的液体丧失。常发生,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非常重要。需及时补液、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小儿禁食期较长,禁食期间必须静脉补液,注意营养补充。适当的肠外胶体和晶体液体输注以维持循环,在肠道修复的同时,需要全肠道外营养14v21天。 &&& (1)液量:根据日龄每天总液量为100v150ml/kg。 &&& (2)热卡:病初保证每天209.2kJ/kg(50kcal/kg),以后逐渐增加至418.4v502.1kJ/kg(100v120kcal/kg)。其中40%v50%由碳水化合物提供,45%v50%由脂肪提供,10%v15%由氨基酸提供。 &&& (3)碳水化合物:一般用,每天5v18g/kg,血糖>7.28mmol/L,应减少糖的输入;如血糖多次测定>11.2v16.8mmol/L,应加用0.25v0.5U/kg。 &&& (4)蛋白质:常用6%小儿,开始以每天0.5g/kg,按每天0.25v0.5g/kg递增,最大量为每天2.5g/kg。输注氨基酸的主要目的是在保证热量的前提下,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故使用时要求非蛋白质与蛋白质热量之比约10∮1,每克氨基酸氮输入时要求热量为628v837kJ。 &&& (5)脂肪:常用10%脂肪乳剂(Intralipid),开始每天0.5g/kg,按每天0.25v0.5g/kg递增,最大量每天3g/kg,输注速度为,胎龄33周者每小时不超过3.0ml/kg。 &&& (6)电解质:一般每天供给钠3v4mmol/kg,钾2v3mmol/kg,氯2v3mmol/kg,与上述营养物质配成1/4v1/5张液体输入。但应监测血电解质浓度,随时调整。钾的浓度不应大于3?。如有额外丢失(呕吐、及胃肠减压)则需提高的供给,一般配成1/3张液体输入。如存在酸中毒,可每次给5%3v5ml/kg,必要时根据血气检测调整。 &&& (7)各种及维生素:常用(安达美)每天1ml/kg,(含各种)每天1ml/kg,(含各种脂溶性维生素)5ml/d。 &&& 5.改善循环功能& NEC患儿常发生,原因多为性、低血容量或多脏器功能衰竭所致。需扩容,应用和等。 &&& 6.对症治疗& 病情严重伴者应及时治疗,扩容除用2∮1含钠液外,还可用血浆、、10%低分子。血管活性药物可选用、等,并可给每次10v20mg/kg,每6小时1次。缺氧时应面罩吸氧。观察病情发展,及时手术。 &&& 7.外科治疗& 约有1/3病例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指征为: &&& (1)病情恶化: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婴儿,在经过非手术治疗后,临床和实验室情况恶化时,也应考虑手术治疗。 &&& (2)肠穿孔、腹膜炎:肠穿孔和严重肠坏死有气腹或腹膜炎体征或通过抽出脓性物质时,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切除坏死和穿孔的肠段,如果残留肠段显示无缺血,可作肠段重新吻合术。随着和腹膜炎的改善,肠道营养可经数周或数月后重新建立。 &&& (3)肠道狭窄:少数婴儿经非手术治疗后数周或数月发生肠道狭窄,通常在脾曲处的结肠,需要切除狭窄肠段来重新恢复肠道的正常结构。
【并发症】并发症:如病情进展,肠坏死从黏膜层开始,逐渐累及肠壁全层,导致肠、和。1/3的新生儿可发生,并发、DIC等。
&病程和预后
【预后】预后:本症是新生儿极为严重的疾病,病死率高达20%v40%。约2/3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新生儿存活,通过积极的支持治疗和慎重及时的外科干预可改善预后。约70%病例需要非外科手术性治疗,5%v30%患儿手术后可能发生回肠和结肠吻合部的狭窄或发生,术后需随访。
&&& 同时具备以下三项者,即可确诊。&&& &&&&(一)全身表现如体温不升、面色苍白、呼吸不规则和心动过缓等。&&& &&&&(二)胃肠道表现、、肉眼血便、及肠鸣音消失;严重者常并发、肠和等。&&& &&&&(三)腹部x线片表现和肠壁积气。早期主要表现为:小肠排列紊乱、充气明显,肠腔内可见多个液平,呈阶梯状;病情进展如肠内气体进入肠壁则出现肠壁囊样积气:肠壁间隔增宽,肠壁局部出现囊泡状或串珠状透亮区,浆膜下积气时可呈现线状、弧状或环状透亮区;较重病例因肠内气体进入门静脉可见门静脉充气征:肝脏可见自肝门向肝内沿门静脉走行的条型或树枝状透亮影;严重者可见肠袢固定(肠坏死)、气腹(肠)和腹液()。肠壁囊样积气和门静脉充气征为本病的特征性表现。
&疗效判断标准
疗效判断标准&&& &&&&一、治愈标准&&& &&&&(一)一般情况好,食欲正常,可正常经口喂养,大便正常,体重增长满意。&&& &&&&(二)大便潜血转阴,腹部x线片和肠壁积气改变消失。&&& &&&&二、好转标准 临床症状、体征好转,吮奶尚可,大便次数稍多,体重增加不满意。
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
&|&&|&&|&&|&&|&&|&&|&&|&
&&|&&&&|&&&&|&&&&|&&&&|&&&&|&&&&|&&&&|&&&&|&&&&|&&&&|&&
&&&&--相关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重庆远秋科技有限公司
第三军医大学
医学论坛网
中华急诊网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中华医学会
渝ICP证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版证(渝)字 008号 备案号:023 &&
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南医院)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由于多种引起肠粘膜损害,使之、的因素,导致、发生弥漫性或局部的一种。  
本病的病因:①肠道供血不足,如、肺、插管、、、等;②饮食因素,如高渗乳汁或高渗药物溶液可损伤肠粘膜,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有利于生长和碳水化合物发酵产生氢气;③,如、克雷白、、、等过度繁殖,侵入肠粘膜造成损伤,或引起及加重肠道损伤。  
1.中:当原发病为或败血症时,易将误诊为性肠麻痹,但后者无,X线片上无肠壁间积气等。
2.:X线腹平片上液平面的跨度较大,肠壁较薄,无肠壁间隙增宽模糊,无肠壁积气,再结合临床不难区别。
3.:此时机械性肠梗阻重,频繁,X线平片示影像,腹部阴影密度均匀增深,并存在不规则多形气体影,无明显充气扩张的肠曲。
4.:有,X线片上有小肠、结肠充气影,需与早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鉴别。前者有史,无血便,X线片动态观察无肠壁积气征。
5.新生儿症:生后2~5天出现,可以为主,需鉴别。本病有生后未给予注射史,无腹胀,X线片也无肠道充气和肠壁积气,维生素K治疗有效。
6.:多由于先天性胃壁缺损引起,常见近处。病儿生后3~5然进行性腹胀,伴呕吐、和,X线平片腹部仅见,无肠壁积气或肠管胀气。  
治疗上以禁食、维持水电解质和、供给营养及对症为主。近年来由于广泛应用全营养,加强,使本病的预后大大改善。 一、禁食
1.禁食时间:一旦确诊应立即禁食,轻者5~10天,重者10~15天或更长。腹胀明显时给予。
2.恢复进食标准:腹胀消失,转阴,腹部X线平片正常,一般状况明显好转。如进食后患儿又出现腹胀、呕吐等症状,则需再次禁食。
3.喂养食品:开始进食时,先试喂5%糖水3~5ml,2~3次后如无呕吐及腹胀,可改喂稀释的乳汁,从每次~5ml开始,逐渐加量,每次增加1~2ml,以母乳最好,切忌用高渗乳汁。
二、静脉补充液体及维持营养
禁食期间必须静脉,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供给营养。
1.液量:根据日龄每日总液量为100~150ml/kg。
2.热卡:病初保证每日kJ/kg(5Okcal/kg),以后逐渐增加至418.4~502.1kJ/kg(100~120kcal/kg)。其中40~50%由碳水化合物提供,45~50%由脂肪提供,10~15%由提供。
3.碳水化合物:一般用,每天5~18g/kg,周围静脉输注浓度++、&7.28mmol/L,应减少糖的输入;如血糖多次测定&11.2~16.8mmol/L,应加用0.25~0.5u/kg。
4.:常用6%,开始以每日g/kg,按每日~0.5g/kg递增,最大量为每日g/kg。输注氨基酸的主要目的是在保证热量的前提下,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故使用时要求非蛋白质与之比约10:1,每克输入时要求热量为628~837kJ。
5.脂肪:常用10% Intralipid,开始每日g/kg,按每日~0.5g/kg递增,最大量每日g/kg,输注速度为,胎龄33周者每小时不超过3.0ml/kg。
6.电解质:一般每日供给钠3~4mmol/kg,钾2~3mmol/kg,氯2~3mmol/kg,与上述营养物成1/4~1/5张液体输入。但应监测血电解质浓度,随时
调整。钾的浓度不应大于3‰。如有额外丢失(呕吐、腹泻及胃肠减压)则需提高的供给,一般配成1/3张液体输入。如存在,可每次给5%3~5ml/kg,必要时根据血气检测调整。
7.各种及:常用(含各种微量元素)每日ml/kg,(含各种)每日ml/kg,(含各种)每日ml。
三、抗感染
常用及,也可根据培养药敏选择。
四、对症治疗
病情严重伴休克者应及时治疗,扩容除用2:1含钠液外,还可用、、10%。活性药物可选用、等,并可给每次~20mg/kg,每6小时1次。缺氧时应面罩吸氧。
五、治疗指征
、症状明显,腹壁明显或经治疗无效者应行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发生在体重低于2500克的,于出生时曾发生过,或出生后曾患过团难,或腹泻等疾病的早产儿更易引发本病。
本症的发病原因,可能和肠壁缺氧及肠道细菌关系密切,因缺氧时机体调整血流分布,为了使重要器官得到较多氧气,肠壁缺氧显得更重,再因肠壁受损,肠道细菌乘机侵人,可引起肠粘膜坏死,重者肠壁各层都可能坏死.甚至并发肠穿孔。
本症无明显季节性,男女大致相同。有窒息、换血等诱因者,发病多在生后2周内,以2-10天为高峰:因腹泻、败血症或无诱因而发病的则起病年龄较晚,在出生后3-4周甚或7-8周发病。
本状以腹胀、腹泻、呕吐、便血为主,可分轻症和重症两种。轻症仅有轻度和中度腹胀,以腹泻和呕吐、便血为主,腹泻和呕吐次数不多,每日-3次,大便稀薄,可有少量,有时大便颜色深,潜血阳性。重症者腹胀明显,甚至腹壁发亮,可看到肠型,腹泻和呕吐次数可多可少,便血量多,成为果酱样便或为黑粪。呕吐物呈状或吐鲜血。严重者腹壁红肿并伴有。全身症状有或不升,出现神志萎靡,心率减慢、呼吸不规则或呼吸暂停,有的病例可并发肠穿孔和腹膜炎,有的并发败血症。
治疗期间应严格禁食,停止一切口饲5-10天。禁食期间从葡萄糖液、和,有时需或血浆,待症状消失后开始喂糖水和喂奶,均从少量到多量,逐渐增加。为控制肠道细菌感染需用抗生素治疗如、和氨苄青霉素等。
出自A+医学百科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条目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关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留言:
目前暂无留言当前位置:&&&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指肠粘膜损害和炎症,严重时小肠可能发生坏死,引起肠穿孔和腹膜炎。引起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原因尚不明确。已确信肠缺血损害可破坏肠道产生粘液,导致肠道易受细菌侵袭。
挂号科室:
引起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原因尚不明确。已确信肠缺血损害可破坏肠道产生粘液,导致肠道易受细菌侵袭。一旦开始喂养,为肠道细菌繁殖提供了充足的底物,而细菌可渗透过肠壁,产生氢气并积聚,产生X线上特征性的肠壁积...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婴儿可表现为腹胀的肠梗阻,胃胆汁性残留(在喂养后)可逐渐发生呕吐胆汁,或肉眼或镜下血便,败血症可表现为嗜睡,体温不稳,呼吸暂停发作的增多和代谢性酸中毒。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出现呕吐、腹胀、病情加重时可呕吐出含胆汁的肠内容物并出现便血。并发败血症可出现嗜睡和体温异常(通常为体温过低)、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暂停。腹部X线片显示肠壁间有细菌产生的气体,有助于确...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有肠穿孔或腹腔感染,应立即手术治疗。如果病情进行性加重,也应立即进行手术。大约70%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不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时切除穿孔或坏死的小肠,小肠的残端固定在腹壁上,并保持开放(...
遵循半流甚至无渣全流饮食原则,随病情好转逐渐添加不同的食物。开始时应先进食能耐受的流质饮食,然后为半流饮食,再固体食物。每数天可尝试添加一或两种食物,但该食物应能避免引起任何症状的发生和加重。若能耐...
甘官屯乡卫生院
此种情况比较特殊,也比较凶险,建议积极的治疗,鉴于孩子还小,不可耽误,如果是小肠结肠炎的话,建议你到...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鸿福路3...
擅长: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构成了自己独特的诊疗方法,用以治疗中医内科的:失眠、抑郁症、焦虑症、急慢性胃炎、结肠炎、乙肝、肝硬化、月经不调、急慢性支气管炎、感冒、咳嗽、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肿瘤内科的肺癌、肝癌、胃癌、结肠癌、乳腺癌等。各种疑难病症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大德路111号...
擅长: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痔、瘘、裂、肛周脓肿、直肠炎、肛周皮肤病等肛肠疾病,对便秘、非特异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症等诊治有独到经验。熟练掌握胃肠动力检测、直乙镜及电子结肠镜检查。
副主任医师
擅长:对新生儿疾病如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败血症、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肺出血、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肺炎、羊水及胎粪吸入综合征
擅长: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胃病、肠病、肝胆胰疾病和内镜的诊治。
擅长:胃炎,胰腺炎,早期胃癌,溃疡性结肠炎,反流性食管炎,消化性溃疡,脂肪肝,肠易激综合征
擅长:胃肠病、慢性腹泻、溃疡性结肠炎
擅长:儿童胸部及腹部的X线诊断、婴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X线诊断
擅长:胃癌、肠癌的外科规范化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的手术治疗,颈部小切口行甲状腺切除术、早期乳腺癌的保乳手术等。熟练掌握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等微创外科手术。
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疗效:对利福昔明敏感的病原菌引起的肠道感染,包括急性和慢性肠道感染...
疗效:本品可用于治疗敏感细菌引起的下列感染症: 1.呼吸系统感染:扁...
疗效:本品静脉滴注主要用于治疗对甲氧西林耐药的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
疗效:青霉素适用于敏感细菌所致各种感染,如脓肿、菌血症、 肺炎和心...
《默克家庭诊疗手册》Robert Berkow(赵小东译)
出血性结肠炎
简介: 出血性结肠炎是由特定的埃希大肠杆菌菌株引起的一种...
溃疡性结肠炎
简介: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炎症性...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简介: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
缺血性结肠炎
简介: 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系由结肠某一部位供...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简介: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结、直肠黏膜的弥漫性炎症,...
消化内科疾病排行榜
无需注册,即可提问,您的问题将由三甲医生免费解答。当前位置:>>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新生儿时期严重的肠道疾病,临床以腹胀、呕吐、腹泻、血便为主要表现,腹部X线平片以动力性肠梗阻、肠壁积气和门静脉积气为特征。据报道,住院病人中新生儿NEC总发病率为1%~6%,早产儿多见。
症状:  本症多见于早产儿或具高危因素的足月儿。早发型者可在娩出后24~48小时发病,大部分在生后2~12天出现症状。
  (一)腹胀
  常为首发症状,先有胃排空延迟、胃潴留;而后出现全腹胀,进行性加重并出现肠型。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二)呕吐
  呕吐物带胆汁或为咖啡样物,无呕吐者可从胃管内抽出含胆汁或咖啡渣样胃内容物。
  (三)血便
  可先有腹泻,排水样便,起病l~2日或数日后排血便,粪便带血丝、鲜血,或为果酱样或黑粪。
  (四)其他感染
  中毒症状严重,常有精神萎靡、反应差、体温不稳定、发绀、黄疸、硬肿、休克、酸中毒、DIC等表现。早产儿易有呼吸暂停、心动过速。伴有腹膜炎、肠穿孔者,病情危重。
不同类型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一)肠粘膜损伤
  ①新生儿窒息、肺透明膜病或休克时,因缺氧引起机体防御性反射,肠系膜血管强烈收缩,血流重新分配,保证心、脑重要器官的血流供应,减少肠管血流量至正常的35%~50%,致肠粘膜缺血性损伤;
  ②新生儿有肺动脉高压时,血流可分流注入未闭的卵圆孔,或动脉导管未闭有左向右分流,均影响体循环血量,导致肠等内脏血灌注减少;
  ③红细胞增多症或早产儿血液浓缩,心排出量减少,肠粘膜微循环障碍;
  ④高渗乳汁(&460mmol/L)及高渗性药液(维生素E、茶碱、消炎痛)等均可直接损伤未成熟的肠粘膜而致病。
  (二)感染
  新生儿NEC可由感染引起,病原可为肠内过度繁殖的菌群,如大肠杆菌、克雷白菌、艰难梭菌、产气荚膜梭菌、沙门菌、绿脓杆菌等;病毒或真菌也可引起本病。这些病原菌可直接侵入已遭受缺氧等损伤的肠粘膜而致病,细菌产生的内毒素也可激活巨噬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 (TNF)、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等多种细胞因子,协同诱发肠道病变。
  (三)其他
  ①酶解物的作用,因本病患儿多数曾吞人产道内血性分泌物,故肠道中含有碳水化合物等酶解物,是细菌发酵、产酸、产气的物质基础,由于大量产气,使腹胀成为本病最突出表现,腹胀使肠内气体侵入受损的肠粘膜形成粘膜下、浆腹下积气,或进入肠壁内受损血管,上行至门静脉形成门静脉积气。
  ②早产、低出生体重、低
  本症多见于早产儿或具高危因素的足月儿。早发型者可在娩出后24~48小时发病,大部分在生后2~12天出现症状。
  (一)腹胀
  常为首发症状,先有胃排空延迟、胃潴留;而后出现全腹胀,进行性加重并出现肠型。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二)呕吐
  呕吐物带胆汁或为咖啡样物,无呕吐者可从胃管内抽出含胆汁或咖啡渣样胃内容物。
  (三)血便
  可先有腹泻,排水样便,起病l~2日或数日后排血便,粪便带血丝、鲜血,或为果酱样或黑粪。
  (四)其他感染
  中毒症状严重,常有精神萎靡、反应差、体温不稳定、发绀、黄疸、硬肿、休克、酸中毒、DIC等表现。早产儿易有呼吸暂停、心动过速。伴有腹膜炎、肠穿孔者,病情危重。
  存在引起本病危险因素的小儿,一旦出现相关的临床表现及X线检查改变,即可做出较肯定的诊断。
  1、病史和临床表现
  对有高危因素的早产儿,要密切观察腹胀和肠鸣音变化,出现呕吐、腹胀、腹泻和血便等表现时,应立即拍摄腹部X线片和大便潜血试验。
  2、粪便检查
  对早产儿(已开始喂养)的大便作隐血筛查或还原物检查,可帮助早期诊断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隐血阳性,有白细胞和红细胞,大便细菌培养有和血培养一致的细菌。
  3、血培养
  新生儿坏死性肠炎,血培养有一定阳性率,应重视此项检查。
  4、腹部X线检查
  是诊断NEC的主要手段,对怀疑NEC者要及时摄腹部X线正侧位平片,随访和观察动态变化。
  对有些腹胀、呕吐的小儿,X线检查仅有胃肠道动力性肠梗阻改变,并无肠壁积气者,并不能除去本症的轻型早期,应严密随访,重复X线检查,位置固定的扩张肠段提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存在,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X线诊断为肠壁积气和门静脉积气,气腹提示肠穿孔,需要急诊外科手术治疗。最重要的是需要不断重新评估婴儿(如至少6小时1次)和连续的腹部X线检查,全血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血气分析。
  1、中毒性肠麻痹
  当原发病为腹泻或败血症时,甚易把NEC误诊为中毒性肠麻痹。但中毒性肠麻痹无便血,X线片上无肠壁间积气等。
  2、机械性小肠梗阻
  X线腹片
  (一)禁食
  应禁食7一14天,重症需再延长数日。用鼻胃管持续抽吸排空胃内容物,由静脉供应液体、电解质和营养物质。待腹胀消失,大便潜血转阴,临床状况好转后始可开始恢复饮食。恢复喂养从水开始,再用稀释奶,逐渐增加奶量及浓度。
  (二)静脉补充液体、维持营养
  病初每日供给热卡可按209kJ(50kcal)/kg计算,以后增至418―502kJ(100~120 kcal)/每日供给液量120~150mL/kg,应注意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可给予静脉高营养,但应在控制败血症后进行。
  (三)抗生素
  针对肠道杆菌可用丁胺卡那霉素或第3代头孢菌素;如为厌氧菌应首选甲硝唑7.5―15mg/kg静滴,每12小时1次。
  (四)胃肠减压
  因胀气可加重肠粘膜缺血,早期应根据病情给以胃肠减压,有助于病情恢复。
  (五)外科治疗
  如有气腹、腹腔积液,或内科积极治疗后病情仍继续恶化和出现明显腹膜炎、腹腔脓肿、肠坏死等应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婴儿小肠坏死的症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