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系统自动调节系统和自学习系统是按什么划分

第五章 电力系统频率及有功功率的自动调节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第五章 电力系统频率及有功功率的自动调节
上传于||文档简介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原​理​(​第​四​版​)
大小:3.30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而化工行业的调节周期有的很长,甚至可以达到几个小时。周期长对于观察曲线不利,整定参数也慢。周期短有利于迅速确定参数。
也有的行业调节周期非常短,在几秒甚至几十毫秒之内。周期过短对控制系统要求很严,一般的DCS根本不能满足这么短的调节周期。因为DCS的巡测周期在200-1000毫秒之内,运算周期也长。个别的DCS卡件虽然可以达到毫秒级,但是它们不能进行复杂的PID运算。长的运算检测周期,不能捕捉到被调量的每一个波动,更加不能指挥控制被调量的波动了。所以特别短的调节周期需要专门的控制器。整定参数也只能放大调节周期,观察调节曲线。对维护人员来说,要更依靠对调节曲线的判断了。
二、 干扰因素多。
火电厂的干扰因素很多,尤其在我们国家,煤质严重不稳定。实际燃烧用煤不仅波动大,甚至还严重偏离设计煤种,对燃烧造成困难,对自动调节系统也造成很大的干扰。还有的问题有:某些电厂设计磨煤机出力偏大,单台启停干扰大。送引风机出力偏小,风压调节裕度小。我不知道这些问题在欧美国家是否存在,但是我感觉在国内的现象偏多。
上述问题的存在影响最大的系统有:汽压不容易稳定,燃烧不稳定,主汽温度干扰大,风压不容易稳定,炉膛压力不容易稳定,汽包水位受到影响。
这些干扰的存在使得火电厂自动投入比较困难。它可能比水电核电化工等行业的自动调节都麻烦。
三、 滞后和惯性的长短
火电厂的调节系统,滞后和惯性都一般都在10秒~5分钟以内,一般的调节系统都小于1分钟;比较大的滞后和惯性系统是蒸汽温度调节系统,滞后也在5分钟以内。
有的化工调节系统,滞后和惯性要超过几个小时。所以那些系统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就是克服滞后和惯性。
对于火电厂来说,蒸汽温度控制的复杂,不仅仅在于滞后和惯性较大,还在于各种干扰因素同时存在,难以穷列各个因素,因而控制策略往往难以确定,给自动的投入带来很大的困难。
四、 系统耦合多
火电厂机组负荷与蒸汽压力互相耦合干扰,送引风之间相互耦合,高低加除氧器之间相互耦合等等。耦合产生干扰。投自动的时候,需要考虑耦合系统的干扰,考虑解耦。
五、 系统复杂
一般来说,其它行业采用单回路的系统多,双回路的系统比较少。火电厂大量应用双回路甚至更为复杂的调节系统。双回路比较典型的是汽包水位三冲量调节系统。更为复杂的是协调系统,它包括了串级、并联多回路、多变量、多耦合多输出等调节系统的综合。
3-2 自动调节系统的构成
1、被控对象,也叫被调量。
包括压力、温度、水位、流量、浓度、功率、转速、、、含量、位移、方向、比例等等。电厂常用的是压力、温度、水位、转速、功率。
2、调节器。
最初是单回路,后来发展到串级调节系统。现在一般课本上把串级调节系统也叫做双回路。副调叫做内回路,主调叫做外回路,合称双回路。
我觉得这种叫法不大合适。为什么呢?因为当时只考虑到了两个PID串在一起组成一个调节系统,却没有考虑到两个PID不串在一起,却仍旧是一个调节系统的情况。所以给咱现在的表述造成困难。当时的标准:两个PID不串在一起,那就是两个调节系统。不一定的。比如两个互为备用的系统,控制的是一个被调量。有人说是两套系统,不妥。也有两个串级之间相互切换的,比如两个给水泵互为备用,调节汽包水位。它们都是控制一个被调量,应该算做一个调节系统。
更为复杂的,电厂的都知道协调系统。严格来说,协调包括了两套调节系统:功率回路和汽压回路。可是一般咱们都说协调,基本上都说在一起了。当然,协调系统说成两个系统也未尝不可,毕竟它们各有各的被调量。
如果为了自动投入率的考核的话,那把系统说的越多越好,增加分子了啊,&率&提高了。
4、 执行机构。
执行机构应该包括执行器和阀门两大部分。他的分类很多:
从改变位移或者角度的方面来说,包括执行器,伺服阀,电磁阀等。与之对应的被控设备有阀门,调速汽门,给粉机和下料装置等
从改变电量的方面来说,包括,,,双向,广义还包括电炉丝等。
从控制方式来说,包括:控制开度、转速、可控硅导通角、PMW(占空比)、位移、速度、力矩、通断等等。
从阀门种类来说,包括调节阀,开关阀。
这里需要专门说一说开关阀。有人会问:开关阀怎么实现自动调节功能?
举最常用的例子来说,有一种虽然称不上阀门但是可以用开关方式调节的的&执行机构&&&双向可控硅控制加热装置。也有的把双向可控硅叫双向电子开关。可控硅的导通可以相当大,每秒钟可以完成10多次通断的动作,我们把可控硅的每分钟或者每秒钟导通的时间除以分钟或秒,称之为占空比。用PID来调节占空比,同样也可以达到自动调节的目的。现在,用这种方法控制加热丝以调节温度的方法应用相当普遍,效果也非常之好。一般控制精度可以达到&1℃之内。 &
在真正的调节阀应用上,有的调节阀门直径非常细,小于10mm,这样的调节阀调节起来很麻烦,也很难找到直径这么小阀门线性还能保持很好的调节阀。有人就利用占空比的控制原理,用气动阀门控制调节阀。这个利用占空比原理调节的气动阀门就是开关阀。曾经有朋友做这个行业的工作,他向有关院校咨询调节方法。老教授们可能不知道这样一种新型的控制方法,当时断定开关阀不能做为调节系统的执行机构。后来我了解了动作原理后,认为这种阀门利用了调节占空比的原理,可以达到调节的作用。只要控制阀门的气动执行器可以高频率工作,从原理上说,调节就没有问题。后来经过调试证明,效果良好。
2-17 再说智能控制
可能是上面模糊控制的表述太简单了,有些人对我的表述有异议。那么咱就进一步说一下:
很简单常用的一个例子:假如一个人头上一根头发都没有,那么,毫无疑问他是一个秃子。如果这个人头上只有一根头发,我们仍旧可以坚决的认为他是秃子。如果有两根呢?三根呢?哪怕有十根也是。我们就这么不断问下去,有100根呢?&&有1000根呢?如果你没有不耐烦的话,我相信你的底气开始不够充足了。
那么到底有多少根头发才不算秃子?低于多少根不是秃子?没有人知道。我们的数学很难告诉我们这个问题。
模糊数学建立起来后,这个问题开始被重视了。
假如说我们的头发大约有五十万根吧,那么至少30万根的时候,他还不是秃子。我们可以设定一个界限:30万根不是秃子。他有三十万根头发的时候,是秃子的可能性为0。如果他有299999根头发的时候,是秃子的可能性为1/30万。这时候不管从现实中还是从数学上,他仍旧不是秃子。当这个可能性增加到10%左右的时候,我们会有点模糊的描述:那个人,头发有点稀;当这个可能性增加到20%左右的时候,我们会说他头发微微有点秃;随着可能性的增加,说他秃的人也在增加,模糊的表述也越来越少。当这个可能性增加到90%左右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说他秃了,虽然还有头发,不多。
模糊数学就是这样,他把一个系统集合化。制定一个规则,然后判断符合这个规则的相似度。我们骑自行车,目标值是一条路,而不是一条直线。只要在安全范围,我们的控制就不需要大脑干预调节,而只需要稳定平衡。我们的目标只是一个模糊的范围。
模糊控制要把被调量模糊化,但不需要过细地判断相似度。拿一个水池水位来说,我们可以制定一个规则,把水位分为超高、高、较高、中、较低、低、超低几个区段;再把水位波动的趋势分为甚快、快、较快、慢、停几个区段,并区分趋势的正负;把输出分为超大幅度、大幅度、较大幅度、微小几个区段。当水位处于中值、趋势处于停顿的时候,不调节;当水位处于中值、趋势缓慢变化的时候,也可以暂不调节;当水位处于较高、趋势缓慢变化的时候,输出一个微小调节两就够了;当水位处于中值、趋势较快变化的时候,输出进行叫大幅度调节&&
通过上面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模糊控制的优点在于:
1、 如果规则和参数制定合理,那么系统具有小偏差和静差根据情况灵活调节、大偏差快速调节的效果。比单纯的PID调节反应灵活且快速;
2、 执行机构要么不动,要么一下子调节到位。
模糊控制的复杂在于:
1、 规则的制定要占用较大的精力;
2、 参数(界值)过多,整定起来较为复杂。
上面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单回路调节系统。如果让我们来制定减温水调节系统的规则,那么系统规则会变得更复杂,参数也会更多;制定一个三冲量调节系统,系统就更庞大。如果再加上与PID控制的结合,系统就显得臃肿了。
但是,科学和工程研究是无极限的。我上面的叙述仅仅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控制发展,后来的控制不光综合了PID,还有自学习功能的研究。现在自学习功能的调节器发展很快。今年我参加一个自动化会议的时候,就有公司推广他们的外挂PID参数整定和自学习系统了。
自动调节的发展历程,不光是数学、生物、电子、工程、测量等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还是一个仿生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二十世纪下半叶,仿生学日益被重视。人们在研究自动控制的时候,也不断的研究参考仿生原理,取得了不可忽视的成果。前面所说的神经网络控制就是仿生学成就之一。
我们的自动调节取得了巨大成就,可以说,在工程控制领域,几乎&无所不控&。但是我们的自动调节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举个简单的例子:骑自行车就是一个很复杂很高超的自动调节系统。它不仅仅包含了模糊控制和PID控制原理,还包含了自学习、变参数的方法。并且在一些复杂场所,甚至新环境下,还包含了改变控制策略、改变控制方法、自动检查控制策略和参数的功能。
比如我们骑自行车。虽然说目标值是一个模糊的范围,属于模糊控制。可是我们还要做到让自行车不倒,就需要我们时刻调节双手的平衡。目标值的修改用大脑,双手调节平衡属于条件反射,用脊髓神经。
当我们骑车调节平衡的时候,大脑不去干涉。当双手调节平衡出现问题,或者路况突然改变,我们的大脑就要接管条件反射,进行干预调节。在干预调节的同时,我们的条件反射并不完全解除控制,而是大脑一边思考控制策略是否需要修改,一边考虑已经固化到脊髓神经的PID参数是否需要整定,一边还依赖条件反射进行微调。当这个复杂路况反复走过,大脑制定了新的控制策略、熟悉了新的PID参数,并发现新的东西能够适应这个路况后,反复走几次这个路,这个新的控制方式就被固化到脊髓神经,从而也变成了条件反射,再走这条路,基本不用大脑干预了。 &
3-3 自动调节系统的跟踪
自动调节系统,一定要实现无扰切换。什么叫做无扰切换?
无扰切换就是在手动状态切换到自动状态的瞬间,或者自动切向手动的瞬间,要没有任何扰动。一般来说,实现自动切手动问题不大,要实现手动切自动,问题就复杂了点。
一、 对于单回路调节系统,实现无扰切换比较简单。
简单来说,有以下几个部分:
1、 手动情况下,调节器的输出跟踪执行机构的反馈。
手动时候,调节器的运算不算数,它的输出始终等于执行器的反馈,这叫做跟踪。当自动投入的瞬间,调节器开始运算,这一瞬间开始运算的结果,叠加到这一瞬间跟踪反馈值上,以后每一时刻都是在上一时刻输出值的叠加。那么这就引出了下一个功能:
2、 调节器的输入端应该有一个执行器的反馈值。
这个反馈值没有太大的作用,他只是告诉调节器:执行器现在开度是多少。在自动状态下,这个值也没什么用处。只有在手-自动切换的瞬间,调节器要开始累加值了,调节器才要知道在什么基础上累加。仅此而已。
所以,咱们分析问题总是把这个值忽略,因为它基本上对咱的分析构不成什么影响。
3、 手动情况下,调节器的设定值跟踪被调量的测量值。
也就是说,手动的时候,让调节器的设定等于输入。
要这个功能有什么用处呢?
还是为了无扰切换。在手动的时候,调节器实现了反馈跟踪,可时并不是可以杜绝切换扰动的可能了。具体工作原理说来要麻烦一些。想要了解个仔细的,听我详细说明,没兴趣的隔过不看:
假定没有设定值跟踪功能,假定手动情况下反馈开度固定在50%,此时调节器并非不运算,它每一时刻的运算结果始终是比例积分微分的运算结果。比例的运算结果不管怎么变化,始终是偏差乘以比例增益再加上50%。不管在任何时刻投自动,所能产生的扰动始终是偏差乘以比例增益;
而积分作用所产生的扰动应该是,偏差产生的时候每一时刻积分作用的积累。积分作用所能产生的扰动是偏差产生后,积分积累到手自切换时刻的结果。所以积分作用所带来的扰动可能比比例要大。
微分所能产生的扰动在于,手自切换那一时刻,与上一时刻比较,被调量和设定值的偏差有没有变化。如果手自切换的时候,遇上一个检测周期相比较,输入偏差没有变化,那么微分所带来的扰动就为0,如果有变化就要有微分运算。
综合比较,微分作用产生的手自切换扰动的可能性最小,因为很难在运行人员投自动的时候遇到大扰动;其次是比例作用产生的扰动,偏差乘以比例增益;最大的扰动可能是积分作用导致,因为前两个都不会累加,而积分作用会累加。
当然,产生扰动的大小还要看参数的大小。
为了彻底避免产生参数运算带来的扰动,我们让手动时候,输入偏差始终为0,这种情况下,不管你进行比例还是积分还是微分运算,其结果都是0,所以它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切换扰动。
但是通过上面的情况可以看到:微分扰动产生的可能还是有的,不过可能性小,量也不大,基本上可以忽略。
二、 串级调节系统的无扰切换
串级系统的跟踪要麻烦些。
先说副调。手动情况下,输出等于执行机构位置反馈。设定值等于PID调节器的测量值。
可是副调的设定值又等于主调的输出,所以主调的输出等于副调的测量。主调的设定等于主调的测量值。
副调的调节器输入端,需要有执行机构的反馈值作为手-自切换时候的累加基础。主调的输入端也要有一个手-自切换时候的累加基础,而这个累加基础为副调的测量值,而非执行器反馈,因为此时需要累加的是执行机构的测量值。
整定参数的方法有理论计算法和经验试凑法两种。
& & 理论计算法需要大量的计算,对于初学者和数学底子薄弱的人会望而却步,并且计算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修改整定,至今还有人在研究理论确认调节参数地方法。所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理论计算法比较少。
因而,我把这种依靠对趋势图的判读,整定参数的办法,称之为:
& & & & 趋势读定法。
& & & & 趋势读定法三要素:
& & & & 设定值、被调量、输出。三个曲线缺一不可。串级系统参照这个执行。
& & & & 这个所谓的趋势读定法,其实早就被广大的自动维护人员所掌握,只是有些人的思考还不够深入,方法还不够纯熟。这里我把它总结起来,大家一起思考。
2-10 趋势读定法整定口诀
我发现大家都对口诀很钟情。为了让大家用起来熟练,我也弄个口诀:
自动调节并不难,复杂系统化简单。
串级先调副回路,内扰搞稳是首先。
然后再整主回路,主副反复能搞掂。
整定要练硬功夫,参数图形要看熟。
趋势读定三要素:设定被调和输出。
三个曲线放一起,然后曲线能判读。
积分微分先去掉,死区暂时也不要。
比例曲线最简单,被调、输出一般般。
顶点谷底同时刻,升降同时同拐点。
波动周期都一样,静态偏差没法办。
比例从弱渐调强,阶跃响应记时间。
时间放大十来倍,调节周期约在内。
然后比例再加强,没有周期才算对。
静差消除靠积分,能消静差就算稳。
不管被调升或降,输出只管偏差存。
输入偏差等于零,输出才会不积分。
积分不可加太强,干扰调节成扰因。
被调拐点零点间,输出拐点仔细辨,
三分之一再靠前,才算积分比较稳。
微分分辨最容易,输入偏差多注意。
偏差不动微分死,偏差一动就积极。
跳动之后自动回,微分时间管回归。
微分不要乱使用,要看是否大延时。
风压水位易波动,微分作用不适宜。
比例积分和微分,判读曲线特征真。
如果不会看曲线,多看杖策行吟文
综合比较灵活用,盛极而衰来扼杀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 高低加水位自动调节系统
一、基本控制策略
一般来说,高加和低加系统都采用单回路调节。在不考虑系统耦合的情况下,它们是火电厂最简单的自动调节系统了。调节原理框图如下:
上世纪90年代以前,国内的调节系统都采用分立元件,也就是说有比例调节器,有积分调节器。如果使用无差调节的话,需要使用两个调节器:比例和积分调节器。这种情况下,尽可能使用少的调节功能就比较重要。一方面节省了费用,另一方面节省了宝贵的空间&&当时几乎所有控制测量设备都很庞大,控制间一般都比较拥挤。所以这个时候,高低加调节系统都采用纯比例调节。也有的电厂感觉高加系统更加重要一下,就把高加系统也加上了积分调节器。
后来在90年代左右,国内又引进了组件式控制系统,国内叫MZ-III型组件控制系统。目前国内许多教科在讲述自动调节系统的时候,还大量的用MZ-III作为基础来讲述控制策略。
这个系统的的调节器功能多了,既有单独的比例、积分、微分调节器,又有组合了比例积分、比例微分、比例积分微分的调节器,可以不用过多考虑空间限制了。可是该组件故障率较高,即使是多功能调节器,也是把比例积分微分三种功能叠加到一个调节期内部,所以故障率还是有的,购买成本还是偏高的。
所以当时也有纯比例调节系统的存在。
后来,国内电厂掀起大规模的DCS改造和应用风潮。对于DCS来说,增加一个积分运算功能不涉及到任何费用。并且DCS内每个调节器一般都要加上比例积分作用,就看用户愿不愿意使用了。那么使用积分不会带来费用和空间问题的情况下,纯比例作用渐渐要绝迹了。
但是对于积分作用的应用,理论上还有必要搞清楚一个概念:自平衡能力。
二、自平衡能力
本来本文不打算提及一些过于书本化的概念。但是这里必须要对自平衡能力做一个介绍:
还是前面说的那个水池。上面一个进水管,下面一个出水管。
如果进水管流量增大一些,水池水位会增高,导致出水口压力增大,出水阀前后差压增大,出水流量也增大,一直增大到进出水流量相等,水位卫视在新的高度不再变化。
这说明这个水池不需要经过调节,水位就可以自动稳定在一个水位。我们说:这个水池具有自平衡调节能力。
还是这个水池。如果把出水阀换成了泵,当进水流量做一次改变的时候,不管入口压力多泵的出水量高始终不变化,那么水池的水位会一直改变下去。很简单,这个水池没有自平衡能力。
对于自平衡能力,各种教科书中,又是飞升曲线,又是迟延特性,洋洋洒洒,一般都能说万把字。用处不大,全部省略不提。
那么我们说自平衡能力有什么用处呢?
据我看到的电力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自动调节原理》(西安电力学校编1980年版)介绍:无自平衡能力的调节对象,是不能用积分作用的。据其分析简述如下:
我们来看:当进水阀开大后,流量增加,水位升高。调节器调节使得出水泵开大,让水位降低。当出水泵开到一定地步,进出口流量相等的时候,水位保持平衡。可是这个时候因为积分的存在,积分使得泵以最大的速度继续开大,一直到水位等于设定值泵的流量才停止变化。而此时,出口流量又远大于进口流量,故此水位不能稳定,形成震荡。(实际叙述很麻烦,咱们这里虽然说了很多废话,可是总体来说还是比较简练的)
这个描述存在两个问题:
1、 积分的速度与积分参数和输入偏差有关。进出口流量相等的时候不是水位偏差最大的时候,而是水位略微有所回调。所以此时泵的改变速度不是最大。
2、 如果比例积分设置参数合适,这个系统是个逐渐收敛的过程。在手动状态下,出水流量通过增加&降低的反复调节,最终水位可以稳定在任何一个值,而不是某一个特定值。那么比例、积分作用使得出水流量的反复波动,最终应该可以稳定,并且实现无差。
所以我认为,不管有无自平衡能力,都可以使用积分作用。只是有自平衡能力的调节对象的参数更容易整定,调节更容易稳定。
据我考察,许多电厂不管三七二十一,全部都加有积分作用,也都能稳定运行。
三、随动调节系统
有人曾经提过:电厂有一种随动调节系统,也就是自动投入时候只要在正常水位范围内,可以稳定在任何一个定值。我不清楚业内是 &随动调节系统&的提法的具体含义。但是根据上面的表述,&可以稳定在任何一个定值&的话,要实现这个功能很简单,就是去掉积分作用,用纯比例调节。因为纯比例调节没有消除静态偏差的功能,当然可以稳定在任何一个值了。
对于与随动调节系统,我想应该还有一种方式:设定值是经常变动的。这样的系统很多:火电厂的滑压运行方式,这个滑压就是压力需要平滑的波动,其设定值就应该是个波动的函数。还有在中调控制下的机炉协调(专业术语叫做AGC)的机组负荷设定值,应该也算是经常变动的。
电力行业之外,这种系统也很多。比如管道中,为了消除热应力,需要对焊接点进行控制下降温度法,这个控制下降的温度设定值,就应该是经常变化的,甚至是用时间函数来确定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设定值常变,有三种情况:
1、随便让它变不加控制;
2、是加以控制,根据时间或者其它情况,设定值做一个有规律的修改;
3、设定值是受其他因素控制的函数计算值。
四、对于系统耦合的解决办法
我们之所以专门介绍高低加调节系统,就是因为系统之间存在着耦合,而且这种状况在电厂中非常普遍。下图是一个电厂的低加系统耦合情况示意图。
#4低加的凝结水流入#5低加,#5低加的凝结水流入#6低加。对于#4低加来说,自动投入很简单,没有耦合,用一个简单的单回路调节系统足可以了。可是对于#5低加来说就不大好,因为它要接受#4低加来的凝结水。在有的系统中,上一级低加来的凝结水流量波动不太大,对本系统干扰不大。而如果上一级来的流量波动大,足以大幅度影响本系统的水位的时候,就必须要关注系统耦合了。
解决的办法前面已经说过,加一个前馈。可以对#4低加的输出增加一个流量测点。然后把此流量信号作为本系统的前馈。可是增加流量测点涉及到安装问题。如果用流量孔板测量,需要寻找一个数米长的直管段,拥挤的汽机空间不一定能够找到这么一个直管段;还需要投入一定的费用购买流量孔板和变送器。所以往往许多厂矿没有流量测量装置。那么,我们可以让#4低加输水的执行器反馈作为#5低加水位的前馈信号,虽然不太好,将就着用吧。控制策略原理框图如下:
也有人会说:前馈信号到底能带来多大干扰,需要对干扰情况进行调节的。这个问题在副调的PID调节器内就可以解决。修改比例带的大小就可以解决。不过也有很多的人倾向于给副调的测量值加上一个系数。也行。控制策略原理框图如下所示:
五、几个问题:
1、 为什么要用串级调节,而不能用单PID,在单PID的输出叠加前馈信号?
因为跟踪不好实现。具体道理,在第2-11节,《比例积分微分综合整定》里面咱们已经说过。
2、 死区的设定
前面讲过,死区的设置可以有效避免执行器的动作次数,提高执行器的寿命。但是死区设置过大,不但会影响调节系统的调节精度,而且会造成调节滞后,影响系统稳定性。下图就是死区过大影响系统稳定性的例子:
死区过大影响系统稳定性
那么,死区设置多少合适呢?一般来说,对于高低加系统,其总量程都在mm之间,可以在设定值&10~20mm之内不运算。那么死区可以设置为:
10~20/()=0.5~2%
在一般的PID调节器内,死区往往是百分量。所以就可以省写为0.5~2。
如果实际整定过程中,还发现死区过大,可以设置更小。
3、 死区过大的判断
那么怎么判断调节系统是因为死区过大造成的不稳定?
很容易。我们可以观察被调量和输出的曲线。当死区存在的时候,输入偏差在死区以内,调节器的输出曲线是一条水平的直线。如果系统不稳定,并且水平直线过长,就可以判定为死区过大。
当被调量开始回调的时候,输出也跟着回调。可是回调到一定的地步,输出不变了,为什么?死区的存在所致。如果系统不能稳定,死区过大,死区的存在导致回调滞后,下一个回调的波峰推迟出现。如果系统能够稳定且波动较小,说明死区设置合理。合理的死区几乎不会造成回调滞后。
引起调节滞后的原因有很多种,最主要的是积分时间过小和死区过大。要注意二者之间的区别。
六、偏差报警与偏差切除
我们搞自动调节系统,目的就是为了让系统能够安全稳定运行。可是如果一旦出现意外,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偏差报警和保护功能。
现在的调节系统已经比较完善,在调节器内往往都有偏差保护功能。
所谓的偏差保护,就是当调节器的输入偏差大到一定值的时候,要把自动切换到手动状态的功能。
如果调节器内没有这个功能,就需要我们在控制策略中添加该功能。
除了被调量与设定值的偏差保护外,还有个输出与反馈的偏差保护功能:当调节器的输出与执行机构的反馈大到一定值的时候,说明执行机构出现了故障,要么执行机构误动,要么拒动,或者反馈故障。发生这样的异常,也必须要把系统切除到手动状态。
切除到手动状态,一方面是保护系统不致出更大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提醒运行操作员,系统出现故障,需要手动干预;同时需要检查系统,消除缺陷。
七、阀门线性
调节阀的流量特性,是指介质流过阀门的流量,与阀门的开度之间的对应关系,也称调节阀的静态特性。对于调节阀门的线性,是自动调节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阀门的线性可以包括四种:直线型、等百分比型、抛物线型、快开型。
这四种阀门特性在阀门设备方面的实现,完全与阀芯的形状有关。下图是四种流量特性的阀门形状:
图中,1、直线型。2、快开型。3、等百分比型。4、抛物线型。
上面的右图是理想状况下其流量特性。考虑到阀门有漏流,所以其零点上移。在实际应用中,工况复杂,流量特性变化很大。下面详细说说。
1、 直线型
阀门的开度h与阀门的质量流量G成正比关系。即:
Gm&&阀门的最小流量。调节系统中,一般Gm=0.
直线型调节阀不管阀门在多大开度,当阀门开度改变的时候,引起的流量变化的绝对值基本不变。
假如行程为10mm的阀门,最大流量是10t/h,阀门最小流量为0 t/h。直线型的阀门在开10%的时候,阀门位置是1mm,流量是:
10*10%=1t/h;
阀门开度为50%的时候,阀门位置是5mm,流量为
10*50%=5t/h。
直线型阀门的好处是,不管阀门开度为多少,流量变化比较固定。
直线型的适用场合一般有以下几个条件:
a、管道压力变化小,几乎恒定;
b、工艺系统的主要参数变化呈线性,也就是说有多大的流量就会对被调量有多大比例的影响;
c、改变开度的时候,阀前后的差压变化较小。小的差压变化可以保证阀门保持直线型;
d、外部干扰较小,可调范围较小。
直线型的阀门线性如下图A所示:
2、 等百分比型
阀门质量流量G与开度h始终呈固定的百分比关系。即:
dG / dh = CG
积分后得到:
H=1/C ln (G / Gm)
同样的,假如行程为10mm的阀门,最大流量是10t/h最小流量为0t/h。当阀门开到10%的时候,其流量为:
10*10%*10*=0.1t/h
当阀门开到50%的时候,其流量为:
10*50*50%=2.5t/h
等百分比型阀门的相对开度与流量呈对数关系,故也有的地方称等百分比型阀门为对数特性阀门。
等百分比型阀门的适用的场合为:
a、 实际可调范围大;
b、 开度变化,阀前后的差压变化相对较大;
c、 管道系统压力损失大;
d、 工艺系统负荷大幅度波动;
e、 调节阀经常在小开度下运行。
等百分比型的阀门线性如图B所示。
3、 抛物线型
流量G与开度h的平方按比例关系变化。在坐标图上呈现出抛物线形状。即:
G= Ch2 +Gm
抛物线型的阀门线性如图C所示。
在调节系统中,阀门的调节需要近似线性,或者在某一段开度内近似线性,以方便调节,所以,直线型和等百分比型较为常见。而抛物线型因为阀门在较小的开度内流量变化剧烈,较大的开度内阀门几乎又不变化,所以比较少用。
上面所说的选择阀门线性的方法仅仅为经验描述。为了让大家完全领会,我们有必要列出教科书中的阀门线型选择方法(本节以下内容参见《锅炉设备及其系统》,华东六省一市电机工程(电力)学会编,中国电力出版社,第378~379页)。首先我们要搞明白三个概念:
内特性曲线:调节阀本身的特性曲线称为内特性曲线。
外特性曲线:除了该调节阀外,这个阀门所在管道系统的工作特性曲线。
可以看出:整个管道的阀门特性曲线是内特性曲线和外特性曲线的综合。
S值:调节阀在全开时候的压降△pv于整个管道系统(包括调节阀)压降△p的比值。即:
S = △pv / △p
S是选择阀门线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当S&0.8的时候,说明加在调节阀上面的压降比较大,压降可以有效保证阀门近似为直线特性。
当S<0.8的时候,阀门前后的压差与整个管道的压差显得比重较小,阀门在一定开度下,流量要比线性开度的流量大。如果没有阀门自身的线型的约束,节流处的内特性曲线近似于抛物线。
当S&0.4的时候,流量更近似抛物线,流量上升的更快,所以,我们需要阀门线型来约束,使得流量更加线性。这时候等百分比曲线与抛物线的叠加,结果是的流量线型基本上近似于直线。
调节系统中,调节系统的波动的剧烈幅度大致可以分为三种:a、被调量与设定值的偏差大小;b、被调量波动的速度;c、干扰的大小和速度。在这三种情况下,我们需要针对波动的剧烈幅度进行可控制的调节,所以对于调节系统来说,我们希望在阀门的实际开度下,流量变化是均匀的,连续可调的。所以,我们选取阀门线形的依据,就是如何能够使得实际流量与阀门实际开度更成固定的比例关系,在坐标图上更像直线。这就是我们对阀门选型的基本思想和依据。
3-5 汽包水位调节系统
现在,大容量高参数的机组多采用直流炉。直流炉没有汽包,所以不用考虑汽包水位调节。但是国内低参数机组还大量存在。300MW机组中,也还有一些汽包炉。对于汽包炉,最重要的自动调节系统之一,就是汽包水位三冲量调节系统。
一、任务与重要性
1、维持汽包水位在允许范围内。正常水位一般是汽包中心线以下100~200mm处。
2、 保持给水流量稳定。给水流量要剧烈波动,不光影响执行机构,还影响省煤器和给水管道的安全运行。
这个似乎不用多说,都知道它非常重要。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河南新乡某电厂汽包水位自动失灵,监盘不得力没有发现。水位一直上升到满水,导致过热蒸汽中含水量增加。湿度较大的蒸汽进入汽轮机后冲刷汽轮机叶片,导致应力不均。最终汽轮机飞车,汽轮机大轴飞出汽缸外壳,飞离汽轮机几十米。整个机组彻底报废。该操作员住进监狱,厂长被废为庶人。惨痛!
有时候想想搞自动的也挺可怕的,一不小心竟然跟机组的安全联系到一起了。
我曾经亲身经历过一件操作失误,现拿出来跟大家分享(心有余悸的分享!):
当时我所整定的机组是200MW级中间仓储式锅炉。640t/h定速泵。依靠给水调节门调节给水流量,从而调节汽包水位。那时候还没有DCS操作系统。用的是国电智深的EDPF-3000集中控制系统。运行操作盘还保留有操作器。
我当时正在整定参数,一边思考问题。设置参数的时候,把比例增益少写入了一个小数点!不是少写,而是国电智深的操作键盘很不灵敏,那个小数点按下去后,没有反应。结果比例增益本来是1.5,确认后变成了15!马上造成系统震荡。
当时我反应还是比较快的,马上快速进行一系列操作:手动干预操作器,切自动为手动,自己手动干预操作器,操作给水调整门恢复正常,且比正常值高有10%左右(具体数值没记住),以弥补流量突降带来的损失。完成这一系列操作之后,我才有时间舒了口气。当时汽包水位还没有来得及波动,水位随后来了一个小波动后显示正常。&&咱们前面说了,自动控制人员甚至要比操作员更熟悉某些系统的操作,一方面是因为判断参数的需要,另一方面,呵呵,这个还是不说了。
当时的操作员在一旁看到了我的一系列动作,用很复杂的眼神看了我一眼。记忆犹深呐!
以后在我整定参数的时候,一定会注意多看一眼小数点和具体数值,才敢确认。
同志们,接受我的教训啊。在你没有熟悉调节系统之前,千万不要随便去整定非常重要的自动调节系统,虽然我当时比较熟悉了,还一不小心会出错。这就是第三章我先讲述高低加水位调节系统的原因&&虽然不能说不重要,但是它对参数没有那么敏感,出了问题还有补救的时间。建议整定参数先从低加水位开始。
二、 锅炉汽包
锅炉就好比一口大高压锅,下面添着柴火,中间加着水,上面抽着汽。
锅内的水位是什么样子呢?锅里面一直在咕嘟沸腾着,有大量汽泡往上冒,所谓的汽包水位,就是包含了大量汽泡的水的高度。汽泡产生的多少有两个因素:火烧得旺不旺,和锅内压力有多高。火烧得越旺,水里面产生的汽泡就越多;锅内压力越高,压迫水里面产生的汽泡也越少。
1、给水管。2、给水调节阀或调速泵。3、锅炉加热器。4、汽包。5、过热器加热管道。
咱们都知道水的沸腾点与当地大气压有关。在青藏高原,煮面条就难。因为高原上大气压力低,容易产生汽泡,容易沸腾,沸点就低。而高压锅炖鸡为什么容易烂?因为锅内压力高,沸点高,肉就好烂。
那么如果某一时刻水面下汽泡突然增多,那有两个可能:1、此时下面柴火烧得旺,水里面产生的汽泡多;2、此时锅内压力降低,汽泡产生多。
汽泡产生多了,带来一个现象就是汽泡混合在水中,把水面也抬高了。
三、 虚假水位
柴火多,烧得旺,水位升高,这是实打实的升高了。还有一种升高是虚假的升高:
假如是蒸汽流量突然增加,进水量还没有来得及改变,出汽量先增加了,进的少出的多,水位应该降低。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
大锅里面的蒸汽减少,锅内压力降低。导致水里面产生的汽泡增多,汽泡哄抬着水位升高了。
矛盾出来了。出气量增加水位不降反升,反升的水位叫做&虚假水位&。
虚假水位不仅仅是指水位虚高,也可以指水位虚低。假设汽机调门突然下关,蒸汽挤在一起压力升高,锅内压力升高,水位降低。可是蒸汽流量降低导致进水不变出汽减少,水位要增加的的。这就是水位虚低。
那有人说了:给水泵增加出力导致给水压力增大,也应该干扰水位的。恩,是这样的。可是能产生虚假水位的前提条件是:干扰来得很快很猛,造成一瞬间汽泡大量增加或减少,产生虚假水位。而给水泵产生的给水压力干扰没有那么快,汽泡变化没有那么猛烈,所以产生不了虚假水位。包括锅炉燃烧,都会导致锅炉压力改变,但是都不能造成虚假水位。
虚假水位让自动调节很为难。本来负荷升高应该增加给水量,可这时候自动调节系统明明看到水位偏高了,水位偏高了就要减少给水量,这样一调节,最终让水位变得更低。
所以,要调节水位,必须要考虑虚假水位。
四、 汽包水位的测量
汽包水位的测量是个很重要很麻烦的问题。一般来说,从概念上讲,调节系统的被调量不要求太精确,只要求趋势准确就可以了。可是对于汽包水位,有许多地方测量误差较大,设定值的设定就要斟酌了。如果误差足够大,对系统的安全性是有很大影响的。安全性降低,自动当然也受到危险。
汽包水位的测量方式有很多种。常见的有电接点水位计、云母水位计电视监测装置、平衡容器差压测量变送器。
1、电接点水位计测量直观可靠。可以远传,如果愿意,可以进入DCS。但是因为该测量方式属于间隔式测量,不能连续不间隔发送水位信号,故只作为一个检测手段,不能作为调节系统的被调量。
电接点测量方式也有测量误差的。因为测量筒伸出汽包之外,温度会比真实的汽包水位有所降低。温度降低,密度增大,故水位会有所偏低。目前,已有内置式电接点水位计,可以弥补这个缺点。
2、云母水位计也是用连通管引到汽包之外,用云母显示实际的汽包水位,然后通过摄像头传到远方。云母水位电视监测装置可以显示连续信号,显示也比较可靠,只是不能转化为电信号,所以也不能作为调节系统的被调量来用。
目前也有一种磁翻板液位计,通过摄像头传递到远方。原理同上。
3、平衡容器差压变送器测量是目前应用广泛的,作为调节系统被调量的测量方式。
我们知道,测量液位内部的的压力,可以反映液位的高度。在一般的开式容器中,容器内的环境压力变化微小,相比于液位高度,环境压力变化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开式容器或者是容器内环境压力基本没有变化的容器,其液位测量基本上使用压力变送器测量。
但是火电厂的汽包水位内,环境压力是经常波动的。如果用单纯的压力变送器的话,不能反映水位的变化。为此人们设计了双室平衡容器。
平衡容器汽包水位测量方式进行了多次改进。在改进的过程中,主要的测量方式有:双室平衡容器、具有压力补偿的平衡容器、单室平衡容器等。目前,应用广泛的是单室平衡容器。测量也较为可靠。
不管哪种平衡容器测量方式,都是把平衡容器中的高度差转换成电信号。下面绘出了单室平衡容器的测量原理图:
图中,平衡容器给测量提供了一个参比压力,它给差压变送器提供了正压侧压力P+。汽包内的水通过管路进入变送器的负压侧,负压侧的压力反映了水位的变化。
当汽包内部环境压力改变的时候,正压侧和负压侧同时感受到了压力的改变,两者相减,得到了纯粹的水位波动量。这个纯粹的波动量就是汽包水位了。
七、制定控制策略
我们制定调节系统的控制策略有一个基本方向:有什么样的干扰就制定什么样的抑制干扰的对策。就像王二嫂和面,面多了添水水多了加面。
前面分析了所有影响汽包水位调节的因素,拉拉杂杂十多项。我们总不能针对每一项干扰都制定一个策略,那样控制策略会变成巨无霸,不仅看起来让人头疼,而且参数整定也很讨厌。不光汽包水位是这样的,其它系统也往往有很多干扰因素。所以,仅仅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还是不够的,对待控制策略我们还要有一个思路或者原则:尽量归纳各种干扰因素,把各种因素精简为最少的最重要的几个参数。也就是说化繁为简。
前面说了,各种干扰因素最终归纳为两大类:内扰和外扰。可是内扰和外扰是不可测量的因素。我们应该还可以找到更为简单有效的办法。
内扰的代表是给水流量,外扰的代表是蒸汽流量。
你看,不管是压力还是燃料,不管是执行机构还是阀门线性,最终都要影响到给水流量上面;不管是负荷还是调门开度还是蒸汽压力,最终都要影响到蒸汽流量上面。
而且最为重要的还有对于虚假水位的反应。
当虚假水位产生的时候,一定是汽轮机调节门改变导致蒸汽流量变化的时候。这个时候先不管他汽包水位是多少,只要看蒸汽流量变化没有就可以了。假设负荷突升,蒸汽流量突升,蒸汽压力突降,水位虚高。在调节系统中,副调的蒸汽流量突高,副调输出增大,以弥补流量变化带来的缺口,几十秒后水位虽然产生虚高,输出还要减小,可是这时候副调的运算已经在一定程度弥补了虚高的损失,最终让波动抑制在最小。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副调的参数设置非常重要。可以这样说:能否消除虚假水位,能否克服各种扰动,关键是看副调的参数设置的是否合理。参数设置放在后面,先把控制策略说完整。
可是,我们通过给水流量和蒸汽流量可以把各种干扰都包含在内么?教科书上是这样暗示的。我觉得不一定。上一节说了,燃料量的干扰没有直接作用于给水流量和蒸汽流量。所以燃料量的干扰仅仅靠副回路是无法消除扰动的。
所以,汽包水位三冲量调节系统,没有从理论上克服所有的干扰。幸而,燃料量带来的干扰是矛盾的。上一节分析了,一方面燃料量直接带来了内扰类型的虚假水位;另一方面,从蒸汽压力的改变方面来看,带来的外扰类型的虚假水位又跟内扰类型的相抵消。
对于机组整体运行来说,只要机组负荷不改变,燃料量的扰动最终不应该对给水量造成较大影响。如果燃料量长久保持在扰动后的水平,那么给水量的改变也是很小的。
因为燃料量的干扰不需要给水作过多调节,因而这个扰动可以忽略,基本上主调可以控制稳定。
那么现在,眉目已经完全显露:依靠汽包水位、蒸汽流量、给水流量作为汽包水位的调节要素。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汽包水位三冲量自动调节系统。
给水流量作为内扰,作为调节系统的反馈信号。蒸汽流量是外扰,作为系统的前馈信号。两者在调节器的输入端想减。正常情况下,他们应该相等,有测量误差导致不相等也没有关系。我们自动调节系统最关心的,其实不是数值的大小或者准确度,而是数值的波动趋势。只要趋势完全能够反映测量值的波动就可以了。具体
控制策略的原理框图如下:
八、捍卫&经典&
这个控制策略完全可以划入到经典控制法的行列。我对&经典&两个字感到很神圣,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说经典的。我平时很讨厌某人说什么什么很经典,这个词已被现在人用的太滥了,玷污了他本来的含义,弄的真正的经典反而让人感觉普通了。那么什么才叫做经典呢?经典就是那些已经被证明并且普遍在应用、轻易不可被否定的理论或者成就。经典可以被修正,可以被纠偏,但不会被彻底否定。汽包水位三冲量自动调节系统是真正的&经典&。
我们之所以会不厌其烦地罗列汽包水位的干扰因素,是因为我发现许多人总是要妄图修改这个控制策略。比如有人说因为减温水流量取自于给水流量,减温水的增加会导致给水流量的减少,所以要在控制策略上添加减温水流量。
还有人建议:因为机组负荷干扰太大,所以也要添加机组负荷作为前馈。
就这样,控制策略越来越复杂,所要调整的参数越来越多,控制效果不见得有多大好转。
所以,我要给&经典&两个字正名。经典之所以叫经典,就是如果没有非常特殊的情况,是没有必要去修改的。
九、正反作用与参数整定
上图中,我们用蒸汽流量减去给水流量,当蒸汽流量增大,需要相应增大给水流量,所以副调应该是正作用;汽包水位升高需要减小给水流量,所以主调是副作用。
如果我们用给水流量减去蒸汽流量,那么当给水流量增加,输出应该减小,副调是副作用,而主调就应该修改为正作用。
对于系统的参数设置,比较麻烦,下面一步步叙述:
1、设置副调流量系数
包括给水流量系数和蒸汽流量系数。这两个系数没有固定值。如果副调的比例作用很弱,这两个系数甚至可以取消不用。之所以要设置系数,是要提醒读者注意:在调试过程中,切不可先令副调比例作用过强!否则有可能造成系统震荡,最终导致安全事故。我们可以预设这个系数为0.3左右。
一般来说,蒸汽流量系数和给水流量系数应该大致相等。稳定工况下,尽量使调节器的输入端为0.
2、设置副调的比例带非常大,积分时间为无穷大,微分为0,即纯比例作用。
比例作用的大小因系统而异。总体方向上,应该先把副调比例作用放很小。以防止系统或者副调震荡。
3、设置主调的积分时间为0,比例作用比较弱。
之所以没有给出比例作用的具体数值,是因为根据不同的系统,不同的DCS,不同的程序,这个值往往变化很大。
一般来说,副调的比例带可以先设为150~600,主调比例带设为100~200。
4、逐渐降低主调比例带。
根据观察结果,逐渐增强比例作用,直到系统接近平稳。
或者继续增强比例作用,直到系统接近于等幅震荡,然后把此时的比例带除以0.6,基本上接近于可用了。但是对于汽包水位系统,最好不要调到等幅震荡,因为这样会使系统处于危险的境地。
5、逐渐增强积分作用
积分作用逐渐增强,能在较短时间(约10分钟)内消除静差即可。
许多人对积分作用特别偏爱,往往给主调的积分作用放得很强。这种方法不仅没有好处,还会带来危害。因为在被调量开始强势回调的时候,需要调节器的输出也要快速回调,这样才能使得被调量不会大幅度超调,而这时候如果积分作用很强,积分作用会使得调节器的输出不仅不回调,而且还可能按照原来的趋势继续调节,一直等到被调量和设定值接近相等的时候,才开始回调,这时候已经太晚了,必然造成大幅度的超调。要记住:主调积分的目的是为了消除静差的。只要系统没有静差,积分作用就不必要增强。
6、没有必要使用微分作用
微分作用可以超前调节,但是该系统完全没有必要使用。并且因为水位、流量信号大多存在着微小的波动,微分作用会将这些波动放大,造成干扰。
7、主调比例带与副调比例带相乘。减弱主调作用,逐渐增强副调作用。
主调比例带与副调比例带相乘的积,固定一个数,大约增强副调多大幅度,就减弱主调多大幅度,乘积基本保持不变。
在修改主、副调参数的时候应该先减弱一个,再增强另一个。以免系统引起震荡。
8、副调比例作用增强到足够抑制给水流量的扰动为止。
这一步骤是最见功夫的,并且也是对参数变化最敏感的。比例带的设置只要有5%的变化,系统就有可能不稳定。所以我们在整定副调的比例带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多观察。
9、在负荷大幅度改变时,观察副调的曲线,防止震荡的发生。
这个阶段容易被忽视,但是非常重要,一定要注意。负荷大幅度波动时候,流量最容易引起震荡,此时减弱副调的比例作用,直到不发生震荡为止,然后为了安全,再次稍微减弱副调作用。
在调节副调的同时,还需要注意改变主调的比例作用。
2.10.注意修改主调的积分作用
在反复修改主、副调比例参数之后,要记得积分作用也需要修改。如果副调的比例作用减弱,那么积分作用也要相应减弱,因为调节器的输出是比例和积分相权衡的结果。
至此,该系统基本调试结束。为了防止副调震荡,还可以对副调的反馈系数和前馈系数进行修改,基本同减弱副调比例带的作用相当。但是在修改系数的时候,一定要把该系统切换为手动运行方式,否则可能对调节器造成较大干扰,甚至危害安全运行!
有人说了:整定汽包水位系统的参数步骤这么多,这么复杂,万一一个步骤忘了怎么办?
咱前面说了,第二章很重要,只要第二章的基础坚实,后面就相对简单。如果你再完全领会了三冲量的意义,甚至你们完全可以不理会这些步骤,自行设置参数。我自己设置参数的时候可从来没有想过什么步骤,只在心里想着:小数点别弄错,数值不要点错。然后修改系数的时候要把自动退掉。仅此而已。至于对参数如何判断设置,根据趋势特征判断呗,自然而然的事情,没什么复杂的。
十、特殊问题的处理方法
串级三冲量给水自动调节系统,是世界上已经很成熟的控制策略,我们没有必要对此提出质疑。如果出现问题,那一定是使用不当造成的。当然,对于一些特殊的问题,还需要专门对待。笔者就曾经经历过的问题作一个介绍:
1、给水泵耦合器线性较陡(如上图的白色曲线)
给水泵耦合器线性不好,一般来说是线性比较陡,即执行器每动作一小步,给水流量变化较大。笔者曾经见过执行器每开关1%,给水流量变化超过30吨/小时的。
此时,需要把副调的比例作用减弱,增强主调比例作用。或者将流量系数减小。
如果给水泵耦合器线性较平缓,我们可以采取相反的方法,最终使得系统稳定运行。
2、给水泵耦合器线性较差
曾经发现有些给水泵耦合器,在某一较低开度的时候,线性较平缓;另一较高开度的时候,线性较陡。给系统安全造成威胁。我们可以设计程序,变参数运行。
所谓的变参数运行,就是根据给水泵的开度不同,或者根据负荷的不同,设置不同的比例带。
3、机组负荷突变时产生调节震荡
对于汽包水位来说,产生调节震荡是最可怕的。一不小心就可能威胁机组安全运行,所以对于偏差保护的设置也是最为必要的。一旦水位波动大就应该切除到手动状态。
可是即使切除到手动状态,自动的问题还是没有彻底解决。
机组负荷突变时产生调节震荡的根本原因是副调过调。如果我们认为副调没有过调,并且还产生变负荷调节震荡,那我们可以修改蒸汽流量的系数。
参数整定找最佳,从小到大顺序查。
先是比例后积分,最后再把微分加。
曲线震荡很频繁,比例度盘要放大。
曲线漂浮绕大弯,比例度盘往小扳。
曲线偏离回复慢,积分时间往下降。
曲线波动周期长,积分时间再加长。
曲线震荡频率快,先把微分降下来。
动差大来波动慢,微分时间应加长。
理想曲线两个波,前高后低4比1.
3-6 过热汽温度调节系统
一、迟延与惯性
还是咱们前面说的那个水池的例子。当进水量有一个阶跃扰动,流量增大的时候,水位开始增高。水位不是马上达到一个高度的,而是缓慢增高,逐渐接近一个高度。这样的受控对象我们说它具有惯性环节。惯性环节在工程中很普遍,高低加水位都具有这种特性。
还有一种情况,当扰动来临的时候,被调量不是马上受到影响,而是等待一段时间以后才开始变化。这样的受控对象我们说它具有迟延环节。
惯性环节和迟延环节的区别如图所示:
左图是惯性环节,有图是迟延环节。
在实际应用时,我们会发现许多被控对象同时具有迟延和惯性两种特性。可是有些人又往往把迟延和惯性混为一谈。对待迟延和惯性环节,其处理方式是不一样的。所以,咱们专门介绍这两个环节。
二、重要性
汽包压力的重要性在于系统的安全。而过热器温度调节系统的重要性有两个:经济性和安全性。过热汽温是综合了经济性安全性之后权衡的结果。
根据郎肯循环原理,工质温度越高,工质做功能力越强,效率越高。有人计算,对于临界参数的机组,蒸汽温度每降低5℃,热效率会降低1%,所以,我们总是不断的力求蒸汽温度高些再高些。
可是蒸汽管道的耐温能力是有限的。蒸汽温度过高会使管道产生高温蠕变甚至破裂。如果蒸汽温度长时间工作在较高的温度,即使当时不产生高温蠕变,也会降低管道的寿命。
所以,力求是蒸汽温度平稳是安全性和经济型的双重要求。
跟汽包水位不一样。汽包水位只要在安全范围之内,保持多高都是无所谓的;而蒸汽温度越准越好,低了影响经济性,高了影响安全性。如果我们能够把蒸汽温度永久的维持在非常平稳的运行水平,那么适当提高蒸汽温度的设定值也是可以的。可是,难!很难!
2-15 趋势读定法整定口诀
我发现大家都对口诀很钟情。为了让大家用起来熟练,我也弄个口诀:
自动调节并不难,复杂系统化简单。
整定要练硬功夫,图形特征看熟练。
趋势读定三要素:设定被调和输出。
三个曲线放一起,然后曲线能判读。
积分微分先去掉,死区暂时也不要。
比例曲线最简单,被调、输出一般般。
顶点谷底同时刻,升降同时同拐点。
波动周期都一样,静态偏差没法办。
比例从弱渐调强,阶跃响应记时间。
时间放大十来倍,调节周期约在内。
然后比例再加强,没有周期才算对。
静差消除靠积分,能消静差就算稳。
不管被调升或降,输出只管偏差存。
输入偏差等于零,输出才会不积分。
积分不可加太强,干扰调节成扰因。
被调拐点零点间,输出拐点仔细辨,
积分拐点再靠前,既消静差又不乱。
(积分拐点&&第2-9节整定积分时间里面讲过,被调量回调的拐点,与被调量回调到设定值的点,两个点的时刻相减,乘以三分之一,这一点叫做积分拐点。)
微分分辨最容易,输入偏差多注意。
偏差不动微分死,偏差一动就积极。
跳动之后自动回,微分时间管回归。
系统若有大延迟,微分超前最适宜。
风压水位易波动,微分作用要丢弃。
比例积分和微分,曲线判读特征真。
如果不会看曲线,多看杖策行吟文
综合比较灵活用,盛极而衰来扼杀因
三、 干扰因素
蒸汽温度的干扰因素很多。机组负荷、燃烧状况、蒸发量、烟气温度、火焰中心、烟气流速,烟气流向、减温水、给水量、送风量、炉膛燃烧波动等等,都会对蒸汽温度产生干扰。形成的干扰状况和特点各有不同。有的干扰相当大,有的迟延大,有的惯性大,有的惯性迟延都很大。这个,问题要比汽包水位要复杂。
几十年了,汽包水位早就进化出了三冲量调节系统,堪称经典。可是蒸汽温度调节系统还在问到底是导前微分好呢还是串级好?即使是导前微分和串级也不能彻底解决问题,还不断有新的解决方案出现,还将会有更多方案出现。
上面总结了那么多干扰汽温的因素,其中影响最大而且直接的是机组负荷、烟气传热、减温水量三个因素。下面一一分析:
1、机组负荷
机组负荷增加,锅炉会调节燃烧,使得燃料量增加,燃烧加强,烟气温度升高,烟气流速增加,锅炉吸热增加,蒸汽温度升高。烟温与蒸汽的温度差影响的主要是辐射热吸收。发热量增加,炉膛温度本来就很高,增加的不多,那么温度差也增加的不多。但是蒸汽流量增加会导致温度降低。因为需要加热的工质增多了。因此敷设吸收热量的增加不足以弥补因工质增加导致的温度降低。所以,当机组负荷增加的时候,辐射式过热器温度是降低的。
而蒸汽所能吸收的热量于两个因素有关:烟温与蒸汽的温度差,烟气流速。热负荷增加导致烟气增加,烟气流速增加,对流加强。所以过热器出口汽温会随着机组负荷的增加而增加。
可是辐射区首先接受到锅炉热量的变化,温度增高。迟延较小,惯性较大。
对流区影响到汽温的变化,迟延较大,惯性较大。
综合起来,当机组负荷增加的时候,温度先略有降低,然后又有较大的升高。有迟延,有惯性,有自平衡能力。如下图左边曲线所示:
左侧:机组负荷扰动的阶跃反应曲线。中间:烟气侧传热扰动的阶跃反应曲线。右侧:减温水量扰动下的阶跃反应曲线。
3、 烟气传热量扰动
过热器出口温度的高低取决于两个方面:吸热和供热的平衡。吸热是指蒸汽带走的热量;供热是指烟气工给的热量,广义上讲,应该包括了蒸汽从烟气里吸收的热量。吸热大温度就有降低的趋势,供热大,温度就有升高的趋势。凡是影响烟气和蒸汽之间热交换的因素,都是对过热汽温的扰动因素。蒸汽侧的扰动稍微简单些。烟气侧的扰动稍微复杂,总的来说,只要影响烟气温度和烟气流速的,都会影响到蒸汽温度。
从烟气侧来说,影响烟气温度和流速变化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a、燃料量和送风量的变化。b、煤种成分的改变。c、受热面结渣。d、火焰中心的位移。
所有这些都可以归纳为传热量扰动。克服传热量扰动是我们所有热控人员最为困难的任务。因为锅炉内部可以监测的手段较少,监测到的数据代表性也受影响。
4、 减温水量扰动
在所有对汽温的扰动因素里面,减温水的扰动最直接最容易被人认识。为了控制汽温,人们认为最方便的方式也就是减温水流量控制汽温了。但是减温水调节有个缺点:对于一次汽温来说,混合式减温水调节没有大的问题;对于二次汽温来说,混合式减温水调节影响机组的热效率。因为二次汽温如果加入了减温水,这些被给水泵做功了的减温水,没有在高压缸做功,一部分能量被浪费了。因而再热减温水会影响经济性。许多电厂为了克服再热减温水对经济相的影响,就专门设计了另外的控制温度的方式,比如改变喷然器的喷角。这种方式虽然不影响经济性,可是惯性大,调节起来也不大容易掌握。所以习惯上,人们都乐于使用减温水调节温度。这种方法直观方便。
一般来说,减温水的扰动迟延在30~60秒之间。系统越大,烟道越长,迟延越大。
一般来说,对于减温水调节,最初好的计算和设计是最重要的。我经常见到许多电厂的减温水调节,要么调节门始终工作在很低的区域,有的甚至始终工作在20%以下;要么工作在开度稍高的区域,有的甚至开满了还不能满足要求。这都是初步设计的问题。调节裕度太小。造成系统波动较大,难以抑制。
我们之所以要分析这么详细,就是要分清各个扰动因素或者调节作用对温度的影响状况,对症下药。
比如说吧,有人经过观察,看到机组负荷、喷水后温度、摆动火嘴的角度都对汽温有很大影响,于是把机组负荷、喷水后温度、摆动火嘴的角度等等全部加入副调的测量,然后努力调节副调的比例微分参数。这个思路基本上是正确的,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知道了问题的关键在于副调的扰动,副调的关键在于比例微分作用。
可是他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每种扰动作用到副调上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喷水减温影响速度快,迟延小;机组负荷迟延大、惯性大,影响幅度达;摆动火嘴迟延小惯性大,影响幅度大。
你把这么多因素单纯叠加,然后调节比例微分作用,照顾了这个丢掉了那个。往往是在稳定负荷下照顾了喷水影响,在负荷变动的时候又不能照顾负荷,顾此失彼,难以周全。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要区分其影响的时间因素。延时大的,我们要加上延时功能;惯性大的要适当增加微分;
然后我们要考虑影响幅度的不同。对每个信号增加系数,使得叠加到副调后的影响效果大致相同。
这些工作做完之后,才能整定PID参数。
第二章说过:要善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要善于把复杂因素孤立化。然后要善于把孤立问题放在整个系统中全面考虑。面对问题,要能拆能分,能综合考虑问题,也能孤立单独考虑问题,最终才能把一个复杂的系统整定好。
本网站试开通微、小企业商家广告业务;维修点推荐项目。收费实惠有效果!欢迎在QQ或邮箱联系!
【内容导航】
试试再找找您想看的资料
资料搜索:
查看相关资料 & & &
   同意评论声明
   发表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ziyue 发表于 谢谢各位楼主的无私奉献,学习了!
谢谢各位楼主的无私奉献,学习了!
copyright & &广电电器(中国梧州) -all right reserved& 若您有什么意见或建议请mail: & &
地址: 电话:(86)774-2826670&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