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鹤山市沙坪镇沙坪镇在哪里有儿童军校?

招生热线:陈教官:
襄阳市少年军校-襄阳军校-少年军校-襄阳户外拓展-襄阳夏令营-襄阳青少年活动中心-襄阳青少年军事夏令营-襄阳青少年户外拓展训练-襄阳青少年军事训练-襄阳红领巾少年军校地址:湖北省襄阳市人民广场正中央青少年活动中心大楼一楼&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一般有外发手工的都是胶花厂和小纸盒厂,问问这些厂吧
大家还关注您好,欢迎来到新东方
2014江门鹤山一中附近酒店高考房预定
来源:新东方高考网整理
江门鹤山魅力酒店
地址:江门鹤山市沙坪镇鹤山大道818号
距鹤山一中大约1.3公里
柏丽酒店(江门鹤山店)
地址:江门鹤山市沙坪镇前进南路448号
距鹤山一中大约1.3公里
江门7天连锁酒店(鹤山店)
地址:江门鹤山广东省江门鹤山市沙坪镇人民东路36号(鹤山国税旁)
距鹤山一中大约1.4公里
江门鹤山碧桂园凤凰酒店
地址:江门鹤山沙坪镇鹤山大道623号(鹤山市汽车总站斜对面)
距鹤山一中大约1.9公里
江门鹤山椰林酒店
地址:江门鹤山市桃源镇富源路6号(鹤山广播电视台对面)
距鹤山一中大约5.3公里
江门鹤山银业雁山酒店
地址:江门鹤山市沙坪镇雁前路79号(大雁山风景区)
距鹤山一中大约7.3公里
江门兄弟客栈
地址:江门鹤山兴雅瑶镇兴雅路136附近
距鹤山一中大约8.2公里
江门富景旅店
地址:江门鹤山雅瑶镇中心路12附近
距鹤山一中大约8.3公里
江门平安住宿
地址:江门蓬江区棠下镇富怡路12号
距鹤山一中大约10.8公里
江门宝来宾馆
地址:江门蓬江区建棠路2号
距鹤山一中大约11.4公里
江门联发酒店
地址:江门蓬江区建棠路与二七二省道交汇处附近
距鹤山一中大约11.5公里
(编辑:张健)
新东方网高考官方微信:新东方高考 (微信号:xdfgaokao)
最新高考热点资讯、高考报名信息、高考历年真题、高考热门课程,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知分选大学
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内蒙古陕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东广西福建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港澳台
说明:系统推荐的大学是依据往年数据计算所得,供广大考生填报志愿参考使用!
专题 & 院校库
新东方中学辅导专区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
请选择城市
请选择学校
请选择城市
请选择学校
请选择城市
高考实用工具手机 广东省情网 | 手机书籍内容显示页
《鹤山县志》
第一章 人 物 传 略
冯八秀& 名观兴,字八秀,古劳圩木便坊人,为明洪武年间热心家乡公益事业的乡绅。洪武二十七年(1394),八秀率邑人赴京陈告,呈准修筑大水围(即今古劳围)并亲主其事。他和乡人一起经历了无数实践,克服了许许多多困难,甚至流血牺牲筑成了在当时无论在长度、高度和堤宽均居珠江三角洲首位的古劳大堤,解除了古劳、沙坪洪涝之苦。在筑堤技术和施工工艺也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遗产。后人念八秀筑围之功德,在堤围上建有两座报德祠(即俗称八秀祠)以志纪念。
三& 明正统年间广东农民起义首领。鹤山南坑人。生卒年不详。明正统年间(.1436年),广东南部沿海地区豪富仗势强占民田,农民无以为生,加之官宦专权,贪官暴政加剧了这一地区社会矛盾。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黄三响应黄箫养起义,率鹤城附近农民进攻官府,打击地主豪绅。后与新会起义队伍会合,拥众3万余,以百峰山(今鹤城)及火柴型山(今属新会)为根据地,频频袭击附近官兵,惩治豪霸,活动地区远及“两阳”一带,官兵屡屡受挫。景泰元年(1450年)黄三率部众与黄箫养义军3万余人联合围攻新会城,与官兵大战于汾江,击毙官兵60余人。接着分兵攻取南海、番禺、佛山,再合围广州。引起朝廷极大恐惧,急调广西、江西、南京等地官兵会剿。黄三于撤军途中被俘后,惨遭杀害。&
献(生卒年不详),明末清初人,字呈伟,号幼更,宅梧选田人。明崇祯壬申(1632年)贡生,隆武乙酉(1645年)科举人。顺治四年(1647年),清兵南下,吴献与顺德陈邦彦、南海陈子壮等明朝旧臣组织农民军,抗击清兵,顺治三年在肇庆拥立桂王,建立南明永历政权,吴献出家财,组织乡兵参与抗清斗争,被授为兵部左侍郎。在与陈子壮攻打广州时为流矢所伤,兵败退守高明,坚守城池抵御清兵,明城失守,吴献身负箭伤率残部退肇庆,重整旗鼓,招募新兵扩充兵力,兵势复振。永历帝时吴献官拜兵部尚书。顺治七年,清兵破肇庆,桂王逃奔梧州、南宁。吴献只身逃回家乡,后避居顺德龙江,永历帝亡,吴献忧愤成疾而卒,终年48岁。
易& 宏& 生活于清康熙年间(生卒年不详),字渭远,号云华子。古劳坡山村人,清初诗人。易宏出生于书香之家,父兄皆为当时粤中颇有名气文人。自幼受到家庭良好的教育和文化薰陶,培养了其文学才能。青年时代便与岭南诗人多有交往,接受了老一辈遗民诗人影响,形成了不与清朝合作的民族立场。
父亡后,闭门攻读,30多岁时,游广州海幢寺,题“赠惺和尚”诗于壁,后为两广总督吴兴祚所见,赞其志,重其才,便通过新会县令(当时鹤山属新会县)约见并礼请为幕宾,易亦慕吴的为人,故接受所请。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吴徙古北口都统,邀宏同行,宏得以遍游中原、华北,开拓了视野,更多地接触社会。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寄托了亡国之恨,并编《云华子诗集》。吴赞誉为杜牧再世。1692年,吴兴祚去世,易宏回到故乡,蛰居肇庆法轮寺,后病逝于寺中。遗作有《道德经注》6卷、《金丹会辑》等。今仅存书目。
训& 字宣人,奇际第三子,坡山人,清初诗人。天资卓异,少从父游燕赵,翰苑诸公咏五色鹦鹉,训以少年,出语倾动一时,士大夫争欲识其面。后归岭南,与程可则、梁佩兰重结南园诗社。明亡,登崖山哀歌亭痛哭,移家苍梧隐居。年二十六卒。著有《东樵遗草》(惜不传),陈恭尹为之作序,称他为“名父之子,有贤伯季四五人。”
麦廷章(? — 1841)&
双合泗合乡人。自幼随父麦鹰扬在福建镇守海疆。青年时代服役于水师,历任清廷水师把总、千总、守备、都司等职。道光19年(1839年)林则徐奉命到广东查禁鸦片,麦廷章在林则徐麾下协助林,上虎门抗英深受林则徐赞赏,被加封为参将。道光21年(1841年)2月25日,英军又大举进犯我虎门要塞,麦廷章协同关天培在前沿靖远炮台指挥水师奋起抗击。麦廷章身先士卒,深得将士爱戴,激战近3个小时,终因弹药消耗殆尽,守军阵亡过半,关、麦多处负伤,仍手执钢刀与英军搏斗,最后中弹壮烈牺牲。
梁培友(& ? —1857)& 古劳维墩头度桥村人。早年加入天地会,为肇庆天地会首领。1855年3月与陈开、李文茂所率之洪兵于肇庆会师。5月中旬,遭清兵攻剿,陈、李、梁率部众4万余人,弃肇庆乘船千余艘朔江西征,沿途击退尾追之清军,进入广西,攻梧州、破藤县、过平南、到达浔州,建立大成国,梁培友称平东王。1857年3月,梁培友从平南大鸟墟到寥洞与友军会合,遭团练袭击,中炮牺牲。
李文茂(? —1858)&
又名云茂,广东洪兵起义首领之一,桃源禄洞人。生于梨园世家,道光末年为凤凰仪粤剧班二花脸。以武功卓绝、唱功独到而名噪两广粤剧界。为人疾恶如仇、刚烈尚义、好打不平、助弱惩强,成为梨园领袖。1854年7月,李文茂率天地会众及琼花会馆艺人于广州北郊江村起义,与陈开义军会合围攻广州,不克。1855年1月率部西征肇庆,与陈开、梁培友等部联合,5月进入广西,9月攻克浔州府(今桂平),改名秀京,建立大成国,文茂称平靖王兼陆路总管。日克柳州,改名龙城府,开王府,分封丞相、都督、将军等官吏,铸“平靖通宝”、“平靖胜宝”钱币,开仓济贫,禁烟赌,甚得民心。1858年2月北征桂林,5月,于桂县与湘军恶战负伤,退回柳州。6月24日弃柳州城入黔东南,11月回师广西,病逝予怀远(今广西三江)山中。
开()& 又名陈海,号天义。广东洪兵起义首领。古劳维墩人,雇工出身。十余岁到佛山在族人开设之杂货店做工,为人勤谨、慷慨尚义,深得工友拥戴。早年加入“三合会”(即天地会),很快成为首领。清咸丰四年(1854年)7月5日于佛山蒙清岗竖起义旗,率三合会众起义(义军头扎红巾,史称“洪兵”、“红巾”起义),旋即攻占佛山,设立大营,自称“安东将军统领水陆兵马管理粮饷招讨都元帅”,以“太平甲寅”为纪元,广东各地天地会纷起响应,归附者达十万众。旬日间,连克30余座城池,同年秋冬,同年与李文茂联合围攻广州城达半年之久。
不克,于次年1月撤出佛山,沿西江西进,于肇庆与李文茂、梁培友等义军会合,陈被推为联军统帅。5月进入广西,9月27日(农历八月廿七日)攻克浔州(今广西桂平),改为秀京,建立大成国,改元洪德,以秀京为国都,铸“洪德通宝”钱币,设官分职、发布文告、征收赋税。陈被推为镇南王,旋又改称平浔王。日克梧州。1858年初,陈率部与李文茂部会合围攻桂林时受挫,撤回梧州。5月梧州失守,遂退浔州据守,与清兵相持。日在平南丹竹的决战中大败,27日秀京失守,陈率部突围时至贵县大滩遭伏击被捕,就义于浔州。
冯& 滚(生卒年不详)& 沙坪越塘隔山坊人。咸丰四年(1854年)农历六月十一日在佛山参加陈开领导的洪兵起义军,被任为前步将军。六月底,冯滚受命回鹤山举事,得地方人士冯裳、李龙、吕瑶光等协助策划,旬日间万余人响应,公推冯滚为大王。在沙坪和平社学设立大营,在猫儿山(南山)上立营寨,责令豪绅缴交军需,发兵攻打南海九江、沙头、官山。7月2日,冯滚令双桥都三合会会众起义。7月19日,冯滚亲赴宅梧,率洪兵数千人攻陷开平苍城,杀知县。8月13日,冯滚又率众5000人攻陷鹤城,生擒知县马斌押到沙坪处死,在鹤城设立农民政权,推梁春禄为知县。18日,清军及地方团练1万余人向鹤城反扑,城陷,冯滚与新会义军会合,转战于新鹤地区。1855年4月被俘,遭杀害。
黄大鹏(生卒年月不详)& 鹤山首任知县,字运沧,号最峰,江南上元(今江苏镇江)人,贡生出身。清雍正十年(1732)鹤山置县,黄从平远知县调任鹤山知县,为鹤山开基创业之首任知县。到任后,筑城挖河、招商建铺、清丈田亩、豁免积欠“逋负”、善置新移民,悉心规划、躬亲料理。经其苦心经营十年,把鹤山从一个山多民稀、交通阻塞、“盗贼啸聚”之地建成一个初具规模之县。至今,鹤山百姓还流传着许多他勤政爱民、扶疾治事、捐俸修路之事迹。后人为志其建县之功,建“陶(陶正中,时任广东道台)黄(大鹏)二公书院”,以表感戴。乾隆六年(1741)十一月离任,他在公事之余,善吟诗赋文,今流传下来的有《建鹤山县记略》、《邑志草》、《彩虹岭记》、《莲塘山楼间心文》等篇。其诗有“风雨昆仑去复旋,十年常在雾云边。怪他人尽呼仙吏,煨芋烹泉种碧莲。”之句,颇能反映其自甘清苦的高洁情怀。&
继(生卒年月不详)& 鹤山第九任知县,江西乐平人,举人出身,乾隆十五年至二十年(年)任鹤山知县。“时鹤山初建,文教未振”,刘以振兴鹤山文化教育为己任,捐俸倡学,创办义学,深得鹤邑人爱戴。1754年,他有感于邑人“尚鬼健讼”而“置诗书礼乐不讲,子弟不学无术恬然安之不以为怪”,遂发动古劳乡绅集资兴学,并带头捐出俸银,乡绅百姓纷纷响应,集得白银万余两,于沙坪圩(今电影院一带)兴建“昆旸义学”,为贫苦学子免费供学,成为本县最早之义学。此后鹤山兴学之风渐盛。他在任期间,还先后兴建鹤顶亭、天柱阁、环翠阁、园珠阁等重要文化设施,对促进本县文化教育起了积极作用。此外,他还主持编修了本县第一部县志,记录、保存了一批珍贵史料。他为官清廉、勤政,受到后人的怀念,邑人在昆旸义学内置其长生禄牌位,将义学所在街名为义学路,东侧一街更命名为刘继路,开本县以人名为街名之先。
吕& 翰()& 字显章,号庚堂,沙坪镇楼冲大兴村人。幼时随父到香港皇仁书院读书,同治九年(1870年)加入北洋水师,初任“盛远”号大副。光绪九年(1883年)十二月,中法战争爆发,调任福州水师“建星”号任正统带(四品官)。
翌年四月,法舰进犯中国东南沿海,同年七月犯福建闽江口,李鸿章下令不许还击。法舰围困马尾基地的福州水师舰艇,情势危急。吕翰爱国心切,不甘受辱,誓死卫土。八月三日,法舰队突向清廷舰队发炮,吕翰指挥“福星”号、“建星”号冲入敌阵,与敌舰展开激战。“福星”号被敌炮击中火药舱,全舰官兵壮烈牺牲,吕翰牺牲时只有36岁。
李石朋()& 原名兴玮,古劳上升村人。幼年随父到香港,初就读于香港圣约瑟书院,后因家境不顺,停学到一间航运公司任职员。后该公司倒闭时,李石朋筹资购进,改名为和发成航运公司。和发成公司成立不久,适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华南粮食紧缺,李石朋在香港成立南和行,专营大米进口。从安南等地购买稻谷,开办粮食加工厂,输入华南营利倍增,为李氏基业奠定基础,逐渐发展成为香港有数的实业家。
陆& 佑(),雅瑶黄洞村人,本姓黄,名佑,字弼臣,号衍良,幼年父母双亡,卖身陆姓地主,改姓陆。13岁赴马来西亚,先在烟庄当小工,后到新加坡在一锡矿当契约华工,约满后仍在锡矿做工。10年后略有微薄积蓄,他又回到马来亚,以低价购入一废弃锡矿,锐意经营,业务迅速发展,拥有关丹、文冬等多处锡矿场。后又投资种植业、加工业、金融业,并承包饷税,拥有橡胶、椰子、胡椒、咖啡园等10个。所设之东兴隆庄,在新、马各地均有分庄,发行钱票流通马来亚。辛亥革命时期,他捐资支持孙中山革命,民国成立后,获六等嘉禾章。曾参与创办吉隆坡养正学校、尊孔学校、同善医院、中华大会堂、安老院,出资在新加坡、吉隆坡兴建广肇会馆。捐资在广州岭南大学、香港大学兴建“陆佑堂”。民国6年(1917年)获香港大学颁发名誉法律博士学位,同年2月24日病逝,终年73岁。&&&
余少杰(),宅梧靖村人。少时进广州市西关学堂读书。民国14年(1925年)1月考入黄埔军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1月黄埔军校毕业,奉派到国民党广西省党部组织部任秘书,同年5月调派到国民党革命军第16军政治部任秘书,两次参加东征。同时受中共南宁地委指示,以军职掩护,秘密在右江地区建立和发展共产党组织,任中共恩(隆)奉(议)特支书记,领导农民运动,开办农民讲习所,组织农民协会、农民自卫军。民国16年“四·一二”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后,余少杰策动16军反蒋兵变;领导当地农军3000余人武装起义,历任右江农军第三路军总指挥、广西临时军政委员会常委、中共广西地委委员等职。民国17年任中共广西特委委员,同年5月赴港向中共广东省委汇报工作。9月,余少杰从香港回广西经南宁乘搭“日光轮”返右江时,因叛徒告密,遭敌拦截,他毅然跳江突围,不幸中弹被捕入狱。在狱中受尽酷刑,坚贞不屈,10月在南宁英勇就义。
包茂声& 又名官华,鹤城小官田包屋村人,生于同治八年(1869年)。茂声自小赴美国谋生。20世纪20年代归国,与友人在鹤城开办保安药房,(即华南楼),兼营苏杭布匹、日用百货和接驳侨汇业务。民国14年(1925年)3月与巴拿马归侨吕梅生等发起创办昆山中学(即今鹤山二中),与吕联袂赴美,发动华侨捐资,筹得17万元。民间16年昆山中学建成开学,为发展鹤城地区教育事业作出了可贵的贡献。民国28年病故于乡里。
易& 孺()& 名廷熹,字季复,号大厂,沙坪玉桥村人。民初学者,秀才出身,早年先后就读于广州广雅书院,上海震旦书院,为陈澧再传弟子,中年游学日本。民国元年(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民国2年跟随孙中山参加反袁斗争。民国5年,任胡汉民秘书。
曾参与撰写《国民党党歌》歌词。民国10年改研学艺,往来南北讲学,在学坛享有盛誉。先后任《冰社》社长、北京高等师范、国立音专、暨南大学教授,以及印铸局技师等职。曾参加南社,工诗词,通音律,擅美术、书法,精金石治印,博通众世,著有《双清池馆集》、《大厂词稿》、《唐宋二大诗宗集》、《幸斋活夏词选》、《北宋三家词》、《和玉田词》、《书斋曲谱》、《杨花新声》、《孺斋丁戊稿》等,民国30年12月于上海病逝。
马一樵()& 原名锴,鹤城人。少年辍学赴智利谋生。民国12年(1923年)在香港开办义兴祥田料公司,业务迅速发展。民国14年于广州创办中国田料股份公司,其时广交广东政要及金融巨子。20年代中期,回乡任鹤山县五区区长,致力家乡教育及交通事业,先后创办维新学校、鹤城女子职业学校、测绘学校,及创建昆山中学(今鹤山市第二中学)。民国17年,主持筹建新(会)鹤(城)公路,鹤(城)开(平)公路、金(岗)鹤(城)公路、鹤(城)南(洞)公路,开办四达车行,短短三两年内,鹤城(县城)交通大为改观。同年,改建鹤城旧城区,开辟马路,扩建市场。华南失陷后,举家迁澳门,与冯祝万等成立“复兴俱乐部”,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和为家乡救灾赈济工作。民国32年病逝,终年58岁。
林& 耀()& 址山昆华人。民国元年(1911年)出生于澳门,民国24年春回广州,考入广东航空学校第七期乙班肆业,送往燕塘陆军军官学校入伍训练。次年,随广东空军北飞,统归中央航空学校第七期继续受训,于民国27年3月完成学业,分配在空军驱逐机部队服役。民国28年5月3日,日寇45架轰炸机进袭重庆,下午一时许,我空军驱逐机队升空迎战,林耀一举击毁敌机二架。民国33年春,林耀奉命配合地面部队作战,在长沙击落敌机一架,时升任为第17中队队长。6月26日,日军船由洞庭湖上溯湘江,林耀率队执行歼敌任务,击伤击毁敌船多艘。林亦被敌护航火力打中座机尾部,于返回基地时,忽遇暴雨,撞上山峰,林耀以身殉国,年仅33岁。
方奕智(45)& 又名若愚。古劳坡山方屋村人。民国26年,县实施所谓“党化教育”,胁迫县立中学校长李照衡辞职。方奕智便与部分进步同学秘密张贴标语,发表文告,揭发县长谢鹤年的罪恶和阴谋,呼吁全县社会人士及省港同胞支持李照衡复职,驱逐反动校长,并开展局部罢课等活动。民国27年中学毕业,即通过进步人士宋森介绍投奔延安,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当年秋天,方奕智从延安回到鹤山,以小学教师的身份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民国33年秋,新高鹤人民抗日游击队成立,他转到部队做民运工作。1945年春,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地扫荡新高鹤抗日根据地。方奕智跟二团部分战士留守云乡。党组织派他到高明跟三团联系反围攻一事,他乔装成小商贩由水井取道宅梧到高明,到水井的迳口时,与扫荡云乡的国民党军相遇时被捕。次日,在宅梧靖村就义,牺牲前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唱着国际歌,走向刑场。&&&
刘& 铿()& 字日来,古劳龙溪海边田村人。光绪二十年(1894年)到南洋谋生。期间接触到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宣传,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后来根据孙中山指示,回香港跟随黄兴一起进行革命活动。民国6年(1917年),朝廷派将军凤山来广州镇压辛亥革命,刘铿与李援设计炸死凤山。辛亥革命胜利后,刘铿被中华民国临时总统府委派为缉私舰长,负责西江甘竹滩至三水西南河口一带缉私货的工作。刘铿秉公办理,拒受贿赂,深受好评。晚年,辞官归故里,担任古劳商会会长兼古劳高级小学校董事长,他团结乡邻,做了不少好事。民国36年(1947年)在家乡病故,享年82岁。
叶兰泉()& 原名灏明,号瀚群,兰泉是他的别字。古劳罗江村人,少时往港皇仁书院就读,毕业后出任海泊般鸟轮船办房,往来南洋、荷印、厦门、汕头等地,后驻荷印泗水埠(今印尼)办理糖务及汉口分行买办等。4年后回港,自营商务。民国1年(1912年),成立香港“鹤山商会”,被选为主席,任该职达27年,救灾恤灾,不遗余力。又在鹤山商会内设立“华商总会”,任司理18年。“九·一八”事变后,与香港工业界倡组“中华厂商联会”,初任副主席,后任主席。香港沦陷时,平生经营的工商业全部被毁,愤而人九龙龙庆佛堂,潜心佛道。民国34年日寇投降,叶兰泉即组织难民救济会,于港九设施饭站14处,受救济达数万人之多。民国37年,叶兰泉在港病逝,享年81岁。
李照衡()& 桃源禄洞乡人。少年时随父赴美求学,毕业于士丹佛大学教育系。民国14年(1925年)回到鹤山,适逢成立“鹤山中学筹备委员会”,被聘为校长,其妻陈瑞平被聘为教师。为建校筹集资金,李照衡偕同夫人于民国14-21年先后2次赴美洲各埠,发动华侨募捐。民国24年,李照衡第三次出国,先后到越南、马来西亚各地募捐。三次出洋,历时四载,足迹遍及欧美、东南亚500余埠,行程15万英里,共捐集银毫32万元。为兴建本县第一所中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两度出任该校校长达12年之久。1950年病逝于香港。
冯自儆(? —1950)&
古劳前江村人,青年时就读于广东公立政法大学,民国15年(1926年)出任国民党鹤山县党部秘书,次年被选为县党部执行委员,与劣绅李慧朝、李群等结为国民党右派集团,破坏本县农民运动。民国16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在全国开展“清党”,冯出任县清党委员会主任委员,参与策划查封县农民协会联合办事处,逼害农协干部、农运骨干及进步人士,解散新成立的鹤山县苏维埃政府。民国21年被选为县参议会常务参议,先后任区长、省参议员、省党部干事等职。建国后,1950年被人民政府镇压。
何& 柏()& 字鹤群,绰号何老二,乡人称其为鹤山“大天二”,沙坪楼冲人。十六、七岁即入股为匪,为人强悍,聚众打家劫舍、掳人勒索、截劫行旅、收行水等。民国11年(1922年)李一谔出任鹤山县长后,整顿地方治安,何匪劫掠活动稍敛。民国13年李去职后,何匪活动再度猖獗,民国15年何匪策划掳去县农民协会常务委员杨亮一及县中学生、员工共68人,杨被枪杀。后,何慑于农民自卫队,逃往澳门,混迹于赌场。抗日战争爆发后,何柏潜回家乡重操旧业。30年代末华南沦陷,沙坪成为三不管地带,社会治安大乱。县政当局为保地方平安,施行“以贼治贼”之策,招安何柏委以谍查队长、县国民兵团第一大队长、县自卫队长、沙坪军警督察处长等职。何接受招安后匪性渐改,严束部下,对劣性未改者,必以严惩。亲率县自卫队阻击窜犯日军,维护地方治安克尽职守。为人仗义疏财,香港失守后,一些由港撤出经沙坪转赴内地的进步文化人士,不少得到过他的资助。抗日战争胜利后,何柏辞去县自卫总队长之职,移居广州,改行经商。经营广州、鹤山、江门、梧州等水路客货运输业。民国36年被聘为省参议,战后,国民党一面忙于接收,一方忙于发动内战,县内治安又复恶化。县政当局听取民意,再次敦请何柏“出山”。民国37年10月,何柏再次出任县自卫总队长。就职后,在维持地方治安同时,也参与了“进剿”南洞、宅梧等游击根据地。
民国38年何派人到港购置枪支弹药,中共鹤山党组织获悉后,通过进步人士转告何,劝其停止反共,改恶从善,既往不咎。何接受中共党组织意见,遂于民国38年4月宣布辞职。1950年2月何柏出走香港,不久又转赴澳门。同年贫病交迫,死于澳门,终年58岁。
李铁夫(年)& 原名玉田,号昭龙,雅瑶陈山村人。16岁随堂叔赴加拿大谋生,工余习画,光绪十三年(1887年)人阿灵顿美术学校习西洋画。光绪二十年至光绪三十二年的十年间,他往返游学于加拿大、英国和美国之间,接触了欧美历代艺术大师画作。光绪三十三年起,定居于纽约,次年进入纽约艺术大学,随当时世界著名画家萨金特和蔡斯研习油画。民国1年(1912年)出任纽约艺术学生同盟会主席兼副教授,画作多次获奖。民国4年他在纽约举办首次“个展”,声誉鹊起,次年被纽约最高画理学会吸收为会员,成为亚洲第一个进入这个美国最高艺术研究机构的人,孙中山誉之为“东亚画坛第一巨擘”,他的老师萨金特也称赞他的油画设色在美国也找不到第二人。其后十多年间,他的作品连续参加美国每年举办的春季沙龙大展,入选作品21幅,其中11幅获奖。早在光绪三十年的,他在美国结识了孙中山,并成为挚友,从此,他协助孙中山在英国、加拿大筹建兴中会。同年他加入华人帮会美洲洪门致公堂,协助孙中山把兴中会、华兴会合并为同盟会,在美国建立起10多个分会,并出任纽约分会常务书记长达6年之久。为支持革命,他变卖画作、抵押房子筹集革命活动经费,参与起义国旗的修改设计。宣统二年(1910年),清海军战舰驶抵纽约后,他率同盟会两人冒死登舰,策动清海军舰队统领率部起义。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电邀他回国任职,他坚辞。民国25年离美回国,后长期流寓香港。虽生活艰难、困顿,却不失志,拒绝为志行不高洁的达官贵人作画,由此被人称“画怪”。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8月,省长叶剑英派人专程赴港接他回广州,委以华南文联副主席和华南文艺学院名誉教授,1952年于广州病逝,生前他把自己画作100多幅献给国家。
宋& 森()& 字木林,号华献,雅瑶昆东乡平冈村人。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考入两广初级师范学堂简易科,翌年毕业,先后到南雄、恩平教学。光绪三十三年赴南洋,先后在尊孔学校、养正学校、坤成女校任教或担任校长,在教育界享有盛誉,被聘为广东公署特派南洋视学员、北京教育部南洋华侨教育视察员,农商部委为南洋实业调查员。民国8年(1919年)“五四”运动,因声援北京学生爱国行动,发动爱国华侨抵制日货,遭当地殖民政府逮捕,被关押三个月后递解出境。民国9年回到家乡,创办平民学校、淑德女校和《新平冈报》,致力宣传民主革命思想,推动地方政治改革与社会进步。民国11年12月出任县教育局长,大力改革本县教育,取缔私塾、开办新式学校,推行职业教育。民国13年,他辞去县教育局长,以更大热情关注及参与本县农民运动。民国16年12月,鹤山县苏维埃政府在平冈乡成立,他被选为鹤山苏维埃政府主席。三天后县苏维埃政府被国民党镇压,宋森被当局通缉,离开鹤山。至民国18年局势稍有好转,宋森回到家乡,再次出任县教育科长达10年之久,为发展鹤山教育事业作出了卓绝的贡献获省教育厅传谕嘉奖,民国24年,宋森开始把主要精力放在编修《鹤山县志》上,独力修志10余年。日军进犯华南后,他全力投入抗日救亡运动,民国28年出任鹤山华侨筹赈会主任,主持全县救灾赈济工作达6年之久。
民国35年为县内保守势力所迫,宋森离乡赴港,主持《鹤侨报》的编辑复刊工作,并继续编修县志。民国36年夏,本县遭到严重水灾,宋森以68岁高龄回乡作灾情调查,筹集款项,组织赈济。解放战争时期,为本县解放区筹集冬衣、药物,输送青年并支援二子一女参加游击队等。1950年应鹤山县人民政府之邀回县工作,任县立中学校长,同年3月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他被选为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和省人民代表出任县一中校长。土改复查时受“左”的路线迫害,于1952年10月含冤去世。1984年10月县人民政府为其平反,恢复名誉。
侯寿南()& 古劳上坑村人。其父侯振儒曾作两广总督岑春煊幕僚。18岁考取广西监生,当清廷驻美公使随员数年。30年代初,侯寿南脱离外交界到越南经商,在西贡开设万祥源碾米厂和大光石油公司。抗日战争爆发后,侯寿南即从西欧返抵广州,日军进犯华南,他又前往香港,出任鹤山商会主席,组织香港鹤山邑侨“救济兵灾难民会”,筹款数十万元,购粮购药,在县内各区设点办平粜与施粥,聘请医务人员组成“回乡服务团”,在县内赠医施药,直至日寇投降。1953年他病逝于香港,享年89岁。
冯祝万(1879 —1954)& 古劳维墩乡人。少时就读私塾。后投考虎门陆军小学,与李济深同窗。毕业后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习骑科,完成学业后被派到陕西督军陈士藩幕下工作,后被保送人陆军大学。宣统三年(1911),冯祝万与李济深回广东投奔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民国10年(1921)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冯祝万、李济深均在元帅府工作,冯祝万任粤军第一师军务局长,后任参谋长,并参加平息沈鸿英叛变的肇庆城之役。后在西江善后督办署任财政处长,民国16年任广东财政厅长兼军事厅长和农工厅长。民国21年5月,陈济棠在广州组织西南政府,冯祝万任上将参谋团主任。民国25年7月,因陈济棠下野,他离穗赴澳门定居,与柯麟一起兴办镜湖医院,为穷苦贫民施医赠药。民国27年在澳门与刘洛川一起组织复兴俱乐部,为抗日战争出力。民国37年在香港参加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并被选为民革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1949年建国后,冯祝万回广州定居。建国初期,他积极参加和推动广州市天主教反帝爱国运动。在日召开的天主教友代表会议上,当选为广州市天主教促进自立革新临时工作委员会委员。日,在广州市天主教代表会议上,参加发起筹备成立广州市天主教友爱国会组织,被选为筹备委员会主任。冯祝万一家关心教会,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如捐建鹤山县立中学自然科学馆(礼乐堂)、鹤山礼门桥和礼乐桥,捐款修建仁和小学等。1954年夏在广州逝世,享年75岁。
李梓榕()& 字维桥,号茂秀,武名蟠龙,桃源禄洞乡宿坳村人。青年时在广州求学,自幼尚武,中学毕业后,先后在广州光孝寺、桂林武术学校习武一年,后参加国民革命军,先服务于陈济棠部,后转燕塘军校任教官。弃职赴南洋寻求发展。20年代中回到故乡,兴学育人,1923年创办蟠光女校,并与李照衡、宋森等人筹建县立中学,被聘为五人筹委之一,为振兴鹤山教育作出了宝贵贡献。建国后,因受“左”路线影响,于1953年蒙冤入狱,1954年狱中病逝,终年58岁,1986年获平反。
刘步墀(56)& 原名宝驰,字振邦,龙口协华乡人。幼居广州,就读于教会圣心书院,稍长赴港求学,就读于皇仁书院。宣统元年(1909年)于港加入同盟会后,投身于民主革命运动,民国13年(1924年)出任宝安县长。
次年离任后,先后出任交通银行星洲分行出纳主任和中央银行梧州韶关分行行长等职。民国17年回乡,于沙坪开办民众银行。民国21年银行停办后,出任县公路局长,期间,他多方筹集资金修筑公路。他热心地方公益事业,如创办协华小学、参与县立中学筹建、捐资复建“朝云亭”等。有感于本县农业落后,他自筹资金开办宅梧宝珊农场、龙口“一是园”,开展水稻、红烟、水果等良种栽培技术试验。民国26年抗日战争爆发,他移居香港,1940年又回到鹤山。在战争的困难环境下,他仍不忘家乡教育事业,发动乡梓创办协华小学。民国32年他被推举为县参议员,民国34年,又出任县水利委员会总干事。建国后,他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工作,1950年无偿地把农场(即今之营顶茶场)、果园、原民众银行楼房献给县人民政府。县人民政府成立后,他被任命为农林科长,同时被选为县人民代表,出席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952年,在土改中被评为官僚地主,清洗回乡被捕,判刑4年,1956年3月于狱中病故,终年66岁。1984获得平反。
李九皋()& 字家鹤,号五味斋主,雅瑶陈山人,出生于广州,少时从名画家潘达微研习国画,广州市立师范毕业后,长期从事教育和国画创作。日军南侵,他携眷返乡,出任陈山小学校长。民国27年(1938年)冬,离乡赴港,未几,香港失陷,转赴东江。抗战胜利后,九皋受聘于省立惠州师范。这一时期他的创作逐渐走向成熟,创作大量国画和书法作品,今存有:《亥妙梅林》、《桃园日暖》《雁塔斜晖》和《渔舟晚泊十咏》等书画作品存世。建国后,仍执教于省立惠州师范,生前为惠阳县政协委员。1959年故世,终年64岁。&&&
林绍铭(生卒年不详)& 址山莲岗乡水基村人。旅港同胞。他关心桑梓,乐善好施,在家乡兴办许多善事。民国21年(1932年),林绍铭捐资1万元兴建“阶能桥”。捐资办“松杞林业会”,与家乡造林面积30平方公里,山林连绵9公里;兴办“赠医社”、“阅书报社”、“施粥站”、“颂贤学校”等。深受乡亲的赞扬。
杨& 铨()& 广东省第三届政协委员,鹤山共和大凹村人。出生于香港一个小职员家庭。中学时代便酷爱中国历史文物,并立志为之献身。20年代旧中国,他眼见大量国家珍贵文物经香港流到国外,非常痛心,开始搜寻、收藏文物。他收入并不丰裕,常为收藏一件文物而倾其所有。他一生苦心搜集收藏的各种文物达6000多件,不少为国家级珍贵文物。他为人志高品洁,40年代国民政府一要员登门拜访,许以高官厚禄,劝其献所藏文物,也有国外文物掮客开出3000万英磅高价购其所藏之陶瓷部分文物,均不为所动。新中国成立后,1957年他应友人之邀回国观光旅游,感受到祖国强大,次年他委托挚友护送200幅字画回穗举办展览。展出结束后,悉数捐献给国家收藏。1959年他再次将其珍藏之文物无偿献给国家,并在广州举办“杨铨先生捐献文物展览”。该年他应国家领导人之邀赴京参加建国10周年国庆观礼,接受文化部颁发之“热爱祖国”奖状和纪念品,国家有关部门编印了《杨铨先生捐献文物图案》。其捐献文物今藏于广东民间工艺馆。晚年他致力于文物之甄别、鉴赏整理工作。1967年病逝于香港。终年69岁。
李一谔()& 原名恺章,字瑞饶,禄洞乡人。少年随父赴芝加哥工程学校研习机械专业,毕业后回归故里,矢志服务社会。民国4年(1915年)在谷埠开设辗米厂、油厂,后又到广州开办广东珠江电船公司,发展航运业。
民国6年7月在广州追随孙中山开展护法运动,翌年初任孙中山大元帅府航空处处长,于广州大沙头筹建航空基地。同年6月运载两架飞机到海南岛,配合陆军讨伐龙济光,被誉为广东航空先驱者。民国10年8月任鹤山县首任民选县长,兼任县联团总局局长及粤军第一军新编一旅旅长。勤政为民,政绩颇著,深受乡人和侨胞拥护。民国13年旅居香港,经营乐古印服务公司。抗日战争时期,组织“鹤山邑侨筹赈兵灾难民会”,在县内举办平粜、施粥、赠医施药,赈济灾民。民国34年起任“香港鹤山同乡会”主席24年之久,还是香港印刷业理事长。他兴学济贫,赞襄乡事不遗余力。1949年12月鹤山解放后,即致信鹤山县军管会,要为鹤山建设出力。1974年于香港逝世。
吕玉郎()&
原名庭镜,古劳维墩人。幼时随父移居广州,11岁父亲去世,被逼辍学转而从艺谋生。先后拜正旦泉、丑星王中五为师学习粤剧,15岁正式加入戏班演戏。18岁赴港师从薛觉先,在港澳等地演出,演艺日进,从第四小生升至文武生。据传粤剧大师马师曾在一次观看他的演出后,十分赏识他,为他取艺名“吕玉郎”。香港沦陷后,他回到内地,在粤桂一带演出。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在广州重入“觉先声剧团”,为恩师薛觉先助手,任正印小生。民国38年(1949年)自组永光明剧团。建国后,先后在永光明、太阳升粤剧团任文武生。1952年参加全国戏曲观摩汇演,获演出一等奖。1958年出任广东粤剧院二团团长。吕玉郎嗓音圆润、行腔委婉,擅长温文尔雅的小生角色,被称为“玉喉”。粤剧造诣极深,能编能导能演,他主演的《神水瓶》、《拜月记》、《平贵别窑》深受粤剧界人士赞誉。
温健骝()& 笔名徐醒吾、林行云、石衣等,龙口凤岗村人。1949年10月随父母移居香港。在香港只读了3年小学便考上中学。1960年到台湾就读政治大学外交系,19岁毕业。1968年以香港作家身份,应邀参加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期间以诗作《苦缘集》获硕士学位,并获美国政府奖学金,攻读康纳尔大学博士学位时因患癌病从美国回香港,先后在《今日世界》、《时代生活》出版社当编辑、香港大学中文系任教,与友人创办《文学与美术》杂志。还抢病写作,为《新晚报》、《星岛日报》、《盘古》、《抖擞》等报刊撰稿。主要作品有《香港文丛·温健骝卷》,收集他的诗162首、文82篇,书与函共366页。日因癌病在香港去世,年仅32岁。
冯广堂()& 古劳连南管区前江村人。1978年3月入伍,日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担任班长。2月23日,在攻打611高地中,在战友的配合下,顺利占领高地。接着,部队又向14号高地发起冲锋,当全连攻至距高地60米处时,遭敌军火力猛烈扫射,冯广堂冒着弹雨冲上去炸掉这个火力点,在运动中不幸中弹负伤,牺牲,年仅22岁。战后,部队党委追认冯广堂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追记一等功一次。
冯明之()& 古劳维墩村起凤里人。民国8年(1919年)出生于广州。民国23年回乡就读于鹤山县立中学师范科。民国26年“七七事变”,冯投身抗日救亡宣传工作,先后在报社、学校任职。民国37年在香港培道中学任教。1949年后在香港从事教科书编辑工作。著有《基本国学教程》、《国学的基础知识》、《中国文学史话》、《中国文学史提纲》、《中国戏剧史》等书。他的著作多本被美国收入国会图书馆珍藏。1966年创办香港编译社,从事编译出版事业。1967年当选为英国语文学院院士。1982年病逝,享年63岁。
陆无涯()& 原名汝华,别字石魂、无涯,晚年又号晦庐。鹤山雅瑶人。读小学时已露艺术才华,后随父到新加坡入莱佛氏书院肄业。民国18年(1929年)回国,人上海艺专学习西洋美术,其后专修国画。民国22-25年先后在鹤山县、中山县等地任教职,随后赴澳门,民国28年参加澳门四界(学术、音乐、戏剧、体育)抗日救灾回国服务团,任六队队长,随队回内地开展抗日救灾宣传工作,之后,他投笔从戎,在军中开展坑日救灾宣传活动,曾在长沙、衡阳、曲江、桂林、梧州等地举行战地写生画展。民国35年.赴港,从事写作及授徒,任《乡土》半月刊、《娱乐画报》等编辑,出版了画集《风雨集》。年旅行写生,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和欧洲。出版了《中国山水纪游画集》、《中国山川纪胜(文集)》及《漫画创作与修养》等。书画作品曾参加澳洲艺术协会主办之香港画家中国绘画展览、香港艺术节书画联展等。1979年参加广州“广东省美术作品展览”。1982年6月,美国国际交流总署(香港分署)主办了陆无涯绘画小品展。日病逝于香港,终年73岁。
胡& 蝶(.4.23)& 我国近代著名女影星,我国第一代“影后”。广东鹤山市坡山人。原名胡瑞华。1908年出生于上海,9岁时随父迂回广州读书,民国13年(1924年)又随父迁往上海,同年考入由著名电影艺术家洪深、郑正秋创办的我国第一所培养电影学校——中华电影学校。半年后结业,取艺名胡蝶,开始了她的演艺事业,首次在《战功》一片中担任配角。民国15年(1926年)加入友联电影公司在《秋扇怨》中任主角。稍后,被天一影片公司聘为基本演员,两年间共拍片15部(均为默片)。民国17年(1928年)加入明星影片公司,得到郑正秋、洪深等著名电影艺术家的悉心指导,又与当时著名影星阮玲玉等合作演出,技艺大有长进。民国20年(1931年)她主演的《歌女红牡丹》在上海演出,取得巨大成功。稍后还摄制了《啼笑姻缘》,该片是我国第一部彩色片。民国21年(1932年)她在《姊妹花》一片中成功地扮演了一对性格迥异的孪生姐妹,该片在上海放映,连续两个月之久,盛况空前,它标志着胡蝶表演艺术走向成熟时期。该片在1982年意大利都灵市举办“中国电影50年回顾展”中成为入选名片之一。“九·一八”事变后,她还主演了《劫后桃花》等多部反映以抗日救亡为题材的影片。民国22年(1933年),上海《明星日报》举办“选举电影皇后”活动,胡蝶戴上了“电影皇后”的桂冠,成为我国电影界第一位“影后”。民国24年(1935年),苏联举办国际电影展览会,她作为指名邀请代表,与中国电影代表团一起出席了大会,会上放映了她主演的《姊妹花》、《空谷兰》,受到与会者一致好评。会后她又应邀访问了德、法、意、英等国。1935年与上海实业家潘有声结婚,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她与丈夫避居于香港。此时,她拍摄了《绝代佳人》、《孔雀东南飞》等多部影片。民国30年(1941年),香港沦陷,她拒绝与日本人合作,表现了一个爱国演员的民族气节。民国31年(1942年)她在我地下党的帮助下,逃离香港,回到大后方,辗转到达重庆。胜利后,回到上海,民国35年(1946年)又举家迁居香港。这一时期她拍摄了《苦儿流浪记》、《锦绣天堂》等。1949年丈夫去世,她因受到巨大的精神创伤而息演了10年。1959年应香港邵氏公司之邀,拍摄了《后门》等多部影片。1960年日本举办第七届亚洲电影节,《后门》获最佳影片金禾奖,胡蝶获最佳女主角奖。1966年她在拍摄了《明月几时圆》等两部影片后告别影坛。她从影近半个世纪,共拍摄近了300部影片,为我国电影事业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1975年从台湾移居加拿大,1986年她以78岁高龄获金马奖。日,在温哥华病逝,享年81岁。
刚()& 共青团员,吉林省通化县人。1987年高中毕业后参加工作,1988年入鹤山县公安局沙坪镇派出所任治安民警。几年间,他抓获违法犯罪分子40多人,两次被江门市评为旅业治安管理先进工作者,荣立集体三等功。日,李刚与一治安队员在鹤山沙坪镇巡逻执勤时,在只身追捕逃犯时,不幸被逃犯开枪击中以身殉职,牺牲时年仅22岁。同年11月被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中共党员,追记一等功。共青团鹤山县委授予他“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军()& 作曲家。原名文焕,字华萼。广东鹤山谷岭村人。民国27年(1938年),在鹤山一中毕业后参加抗日宣传活动,同年以四川发表创作歌曲《乘着长风前进》。经音乐家李凌介绍往国立福建音专学习,后回乡间小学任教。因参与爱国宣传遭当局通缉避居香港,在港与苏克主编《儿童音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即回北京,在中国音协主办的《人民音乐》、《歌曲》、《儿童音乐》任编辑。1963年11月被遣送回乡,先后在鹤山一中、鹤山文化馆工作。1987年被广东省科技干部局聘为群众文化专业副研究员。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儿童音乐学会会员,广东省文联会员,中国音协广东分会第二、三届理事,鹤山政协第一、二、三届副主席,鹤山文联名誉主席。共发表音乐作品逾千件,创作出版少儿歌曲集20本、少儿歌舞剧集5本、少儿译配歌曲集3本。被全国广为流传和人编音乐教材的有《雷锋叔叔请听我的回答》、《是谁吹起金唢呐》《海鸥》、《白帆、白帆》等。《这是祖国给的》、《在我和你之间》、《妈妈,我给你唱支歌》、《海鸥》和《白帆、白帆》等10多件作品分别在全国及省级获奖。年,在香港、江门、鹤山先后举办了4场《宋军作品音乐演唱会》。1989年被广东省政府授予“广东省关心儿童少年健康成长先进工作者”称号。1992年被评为江门市先进文艺工作者。
上一页 下一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鹤山市沙坪镇地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