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全面建设小康补齐短板社会存在“短板”的理解

无标题文档
当前位置:&|&&|&&|&
拉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发布时间:&&&&
稿件来源:《群众o决策资讯》&&&&
作者:王庆五等&&&&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年底到江苏调研视察时指出:“从目前条件看,江苏可以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并特别强调“为全国发展探路是中央对江苏的一贯要求”。罗志军书记在江苏省委第十二届十一次全会上指出,江苏要实现的“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仅是时间概念上的提前,主要是质量和水平提升的率先。
我们对江苏“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了分析与判断。通过对江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全面小康社会标准测算,江苏将在年以省为单位达到全面小康社会标准,但苏北经济最薄弱县(泗洪、泗阳、灌南、灌云、睢宁)“人均”、“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第三产业比重”等核心指标预计到年才能达到目标值的,其中灌云县要到年才能达标。根据江苏省定的全面小康社会标准测算,江苏将在年以省为单位达到全面小康社会标准。苏北县“人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等核心指标预计到年可望达到目标值的以上。如果要把苏北五县的这三项核心指标提前到年达标,任务将十分艰巨。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可以看到,江苏“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在民生领域方面的指标上,重点难点在苏北一些经济薄弱县区。因此,要扎扎实实补短板,尽可能拉长补齐,以确保江苏建成高质量、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
锁定短板指标,实现并巩固其在“十三五”期间的达标程度。
在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决胜期,短板指标就是问题导向。江苏要锁定以下两类指标,切实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质量与水平。
一是盯住弱势指标。从江苏省级层面看,年实现度都还在以下的末尾指标,主要有项,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家庭住房成套比例”、“城乡居民收入达标人口比例”,全是民生领域的指标。首先要把这个弱势指标提升到的实现度以上,然后再巩固这些指标的实现程度。根据趋势预测,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家庭住房成套比例”这个全省指标年底可望达到的实现度,“城乡居民收入达标人口比例”这个指标要到年才能达到的实现度。
二是跟踪波动指标。一些已经达标但人民群众期望值在不断提升且容易出现波动的指标,如城镇登记失业率、基本社会保障、党风廉政建设满意度、法治和平安建设水平、环境质量、绿化水平等,这些民生与民主法治方面的指标,一定要严密观察,避免出现新的向下波动与风险。
采取特殊政策,进一步加快苏北经济薄弱县区的全面建设小康进程。
建议进一步加大苏北经济薄弱县区发展的力度,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与精准扶贫双管齐下,要在“十三五”期末一个不少地把苏北各县都带进全面小康社会。一是继续用好用活苏北振兴的实效明显的政策,并建议采用新的“滴灌行动年计划”,即针对现有发展情况预计难以在年达标的经济薄弱县(不止前述个县),由省政府主导,在产业、财政、金融、税收、投资等政策方面采取进一步的支持措施,定点定向扶持,项目安排优先;二是建议采取“涓滴行动年计划”,即对经济落后地区由优先发展起来的群体或地区通过投资与消费一系列经济活动来带动其发展和富裕。三是可以学习推广淮安市的“一县一策”的经验与做法,以当地最为合适的重大项目作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支点。四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激发人民群众创业积极性,真正做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五是加大精准扶贫力度,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扶贫、金融扶贫、互助资金扶贫、厂商扶贫、合作社扶贫等多种形式,尽快让苏北贫困地区农民增收,并建立起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拉长优势指标,进一步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结构确保建成高质量和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在补齐短板的同时,也要强化长板,充分发挥我省的发展优势。要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在实处,进一步强化其在经济转型升级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中的根本作用,深入实施转型升级工程、科技创新工程优势品牌计划,厚植实体经济发展优势,推动江苏产业向中高端提升。进一步发挥江苏科教资源优势,促进其向现实生产力的有效转化。更高层次推进城乡协调与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城乡之间以及区域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更高水平地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系。
无标题文档
本社地址: 南京市建邺路168号2号楼
邮编: 210004
电子信箱:
办公室电话:(025)
总编办电话:(025)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The page is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nginx error!
The page you are looking for is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Please try again later.
Website Administrator
Something has triggered an error on your
This is the default error page for
nginx that is distributed with
It is located
/usr/share/nginx/html/50x.html
You should customize this error page for your own
site or edit the error_page directive in
the nginx configuration file
/etc/nginx/nginx.conf.六盘水市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阅读次数:字体:【
】六盘水市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建议
六盘水市委政研室课题组
  〔内容摘要〕 结合近两年市、县、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查找全市加快全面小康建设的短板,分析问题和存在的困难,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 键 词〕 小康社会建设 对策建议
  为确保我市2020年如期与全省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根据国家小康指标体系( 国统字[2008] 77号)、贵州省以县为单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黔党办发[2012] 35号)和以乡镇为单位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六盘水党办发[2012] 35号),结合近两年市、县、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查找全市加快全面小康建设的短板,分析问题和存在的困难,并提出对策和建议,供决策参考。
  1六盘水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8年发布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现状如下:
  1.1概况
  据预测,2014年全市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77.4%,较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比全省高1个百分点,与90%的全面小康目标值相差12.6个百分点,相当于全国2009年的水平。
  从近年走势看,六盘水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稳步提高,与全国、西部地区及全省差距逐步缩小。
  1.2各领域进展情况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的六大方面看,2014年社会和谐方面实现程度最高,达92.3%;民主法制和生活质量方面次之,分别为88.0%、87.7%;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和资源环境方面实现程度相对较低,分别为66.5%、66.2%、71.7%。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和资源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制约因素。
  经济发展实现程度逐年提高,2014年实现程度比上年提高6.5个百分点,高于年平均升幅2个百分点;社会和谐实现程度突破90%;生活质量稳步提高,2014年实现程度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高于年平均升幅2.4个百分点;民主法制扎实推进,离目标值仅7个百分点;文化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年均升幅6个百分点;资源环境进一步改善,年均升幅3.9个百分点。我市全面小康建设稳步进入提高期。
  1.3各项指标实现程度
  从23项统计监测指标看,有7项指标实现程度已达100%,有4项指标实现程度在90%-99%,实现程度达到90%以上的指标占全部指标的47.8%;实现程度在80%-90%的指标有3项,实现程度在70%-80%的指标有3项,实现程度在60%-70%的指标有2项,实现程度在60%以下的指标有4项。
  23项指标中,有7项指标实现程度低于总体实现程度,分别是人均GDP、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单位GDP能耗,成为我市小康创建短板中的短板。
  1.4存在困难及问题
  六盘水市小康创建不平衡,县区小康进程不一。全面小康创建还存在较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城镇化水平不高,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生态环境脆弱等。
  1.4.1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
  虽然近年六盘水经济呈现较快增长态势,但由于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仍处于粗放的增长模式,经济发展竞争实力不强。2014年,六盘水市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11%,排全省第4位,增速排全省第7位。2013年六盘水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291个地级市中列第204位。2014年,全市人均GDP为36304元,按2000年不变价计算为21521元,仅完成全面小康目标值的68.5%。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
  1.4.2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不高
  科技水平决定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速度,我市科技水平滞后,对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对经济的带动能力不强。2014年,综合科技进步指数为26.46,实现程度为58.8%,较上年仅提高2.16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低8.34个百分点,与2013年相比,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扩大1.85个百分点。其中,科技进步环境和基础指数为25.18%,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80个百分点;科技投入指数为14.31%,较上年下降6.64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4.79个百分点;科技产出指数为13.71%,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4.03个百分点。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只有0.04%,离全面小康2.5%的目标差距还比较大,实现程度仅为1.7%。我市科技投入不足延缓了经济发展速度。
  1.4.3城镇化步伐缓慢
  六盘水城镇化率2013年为37%,远低于全国同期53.73%水平。2018年城镇化率要达到60%的目标值,需在2013年37%的基础上提高23个百分点,据此估算,今后我市城镇化率年均需提高4.6个百分点,城镇人口年均需增加13万人,要实现这一目标难度较大。
  1.4.4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我市近年来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城市中心基础设施路网不断健全,但农村公路网络仍较滞后,公路建设质量差,运输能力不足,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2014年,全市农村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比重为74.9%。四个县区除钟山区外,其余3个县区农村通沥青(水泥)路比重均在80%以下,六枝、水城县和盘县农村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比重实现程度依次为76%、55.5%和50%。全市有52个乡镇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比重低于50%,9个乡镇建制村(社区)通沥青(水泥)路比重为0。全市农村建制村通客运车辆比重实现程度为80.92%。盘县和水城县的农村建制村通客运车辆比重实现程分别为61.2%、66%,全市有30个乡镇建制村(社区)通客运车辆比重低于40%,7个乡镇建制村(社区)通客运车辆比重低于20%,与目标差距较大。
  1.4.5文化教育事业基础薄弱
  文化教育事业一直是六盘水全面小康建设的短板。六盘水市文化产业投入不足,规模小、缺乏龙头带动和品牌创新,2014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2.47%,实现程度为49.5%;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为8.39%,实现程度仅为52.5%。居民受教育程度低,2014年我市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8年,与目标值相差3年左右。受此影响,六盘水市文化教育是六大方面小康指标中实现程度最低的指标,2014年实现程度仅为66.2%,相当于全国2009年水平。
  1.4.6生态环境质量不优
  我市煤、电、钢、建材产业增加值占整个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90%左右,经济发展对能耗的依赖较高,尽管近年来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短期内对全市的节能降耗还难有大的改观,节能降耗压力依然较大。单位GDP能耗实现程度仅为32.4%,与小康目标值相差62.6个百分点。我市生态环境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尤其是农村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欠账大,2014年,环境质量指数实现程度为88.5%,与小康目标值相差11.5个百分点。 2014年,水城县和盘县城镇污水处理率分别为47%、60%,与85%的目标值相差较大;四个县区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只有钟山区达标,六枝、盘县和水城县分别为11%、20%、30%,与50%的目标值距离较远。全市85%的乡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0&。
  2加快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对策建议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六盘水小康社会建设重点在农村。按照&三个不能代替&、 突出&三个核心指标& 和 &四个更加&的目标,今后一段时间,全市上下要凝心聚力,强攻小康建设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2.1加快结构调整,保持经济快速增长
  人均GDP是23项统计监测指标中权重最大的指标,为12%,人均水平的高低对全面小康建设至关重要。根据预测,全市年生产总值现价年均增长需接近14%的情况下,2020年全市人均GDP预计可达到31400元(按2000年不变价计算)的目标值。全市上下应毫不动摇地抓经济发展。以&3155&、&5个100&、&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由现状的&二三一&向&三二一&型转变。二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做精做特六盘水的特色优势产业。三是大幅提高科研投入力度,使经济增长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
  2.2加快城镇化推进力度,强化引领支撑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强大助推器。一般来说,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居民收入存在正相关关系,推进城镇化建设是提高居民收入和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抓手。坚持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产城互动、生态宜居的原则,构建好六盘水市生态、生产、生活空间体系,科学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乡村规划。加快推进钟山、红桥、水城同城化发展,同步推进路网建设、产业布局、环境整治、棚户区改造。推动小城镇建设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服务&三农&相结合,进一步增强城镇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能力,增加居民收入,从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2.3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围绕我市重点发展领域,谋划一批带动力强、示范作用显著的基础设施项目,为增强我市发展后劲做好高水平的项目储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低产田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和&村村通&工程。实现村村路网、水网、电网、通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和生态环保网全覆盖。抓紧编制通村公路油(硬)化建设可研报告,拟定&十三五&建设规划,积极争取我市通村公路油(硬)化纳入全省&十三五&计划范围内,切实解决道路建设的项目和资金问题。
  2.4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全面小康建设的目的,是让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我们要紧紧围绕&富民、安民、便民&的目标,把就业作为最基本民生,教育作为最长远的民生,医疗作为最现实的民生,切实解决群众最现实、最迫切的利益问题。一是抓就业创业。抓好创业示范基地建设,搭建创业平台,认真落实&3个15万&政策,通过创业促进就业、通过产业促进就业、通过发展促进就业。二是抓教育卫生。坚持教育、医疗、卫生事业优先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教育&9﹢3&计划,把教育和卫生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鼓励支持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加快推进高中教育城、职教城项目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鼓励支持民办医疗,积极推进公立医院股份制改革,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三是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编制实施扶贫攻坚计划,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落实好中央、省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政策,有针对性地制定、落实逐村逐户帮扶措施,做到规划到村、项目到户、脱贫到人。建立扶贫开发和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的专项资金,加大对深山区、石山区、生态环境脆弱等地区易地扶贫搬迁的投入力度。四是推进文化事业发展。积极推进文化惠民,繁荣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乡村文化。推进县乡文化设施建设,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更好满足城乡居民多样性文化需求。五是抓社会保障。研究制定保障失地农民和水库移民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继续加强城乡低保、医保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工作,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2.5加大生态环保建设力度,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深入实施农业特色产业&3155&工程、&三线六带&特色产业带为抓手,将特色农业种植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水平。坚持用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循环经济发展,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加大石漠化治理力度,落实最严格的水源管理制度,严格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加强饮用水水源达标设施建设。加大排污设施和环保设施建设力度,打破城乡界限规划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处理设施,积极争取我市城乡污水和生活垃圾的处理设施建设纳入全省&十三五&计划范围内,切实解决建设项目和资金问题,进一步优化城乡发展环境。
编辑:李 玲  
建设与维护:六盘水市电子政务办公室主编邮箱:  网站咨询:9 传真:7三、现代“小康”的内涵拓展  当我们迎来21世纪第一缕曙光的时候,中国大地已经发生了令人刮目的变化。如果说中国现代小康社会的是一部雄伟壮丽的诗史,那么2000年总体小康水平的如期实现就是一个精彩的开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则是更为精彩的续集,好戏还在后头。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注: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人民出版社2002年11月版,第19、20页。)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注: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人民出版社2002年11月版,第19、20页。)这个目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了谋篇布局,构建了华丽篇章,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深化了现代“小康”的主题,拓展丰富了现代“小康”的内涵。  第一,加快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提高人民的经济生活水平,代表好、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物质利益。全面建设现代小康社会,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力争到2020年人均GDP达到甚至超过3000美元,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城镇人口的比重有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殷实富足的生活。  第二,加强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高人民的政治生活地位,代表好、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政治利益。我们党历来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更是我们党领导的全面建设现代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就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使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第三,加强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品位,代表好、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文化利益。当今世界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坚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因此,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造更加灿烂的先进文化。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文化目标将使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和谐优美的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提高人民的绿色生活程度,代表好、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生态利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推动社会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因而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和基本内涵。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人口合理增长、保证充分就业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改变那种旧的单纯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化生态环境,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现代小康之路,使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面”,突出地体现在四大文明并举,整体构思,同步建设,和谐发展。其中,物质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在四大文明的关系中,是根源性的,最终决定着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水平和性质,推动着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政治文明建设以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行依法治国作为具体目标,正是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根本保障。精神文明建设对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有着具体的反作用:一方面,先进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理念既是物质文明、生态文明正确发展的精神保证,又是先进的政治制度得以建立和巩固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先进的科学文化教育既为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又为建立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创造基本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综合体现,并且对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起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引导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和谐健康的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面”,是对现代小康的主题深化和内涵扩展,其根本要求就是,坚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着力提高人民的经济生活水平、政治生活地位、精神生活品位和绿色生活程度,努力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和生态利益,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人类自身的协调发展。如果说2000年实现的总体小康还是一个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状态,那么全面建设的小康则是一个更高水、更全面、更平衡的小康,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跨越。蓝图已经绘就,巨轮重新启航,再过20年,中国大地上又将在更高层次上呈现出一派经济富强、政治民主、文化繁荣、山川优美、文明和谐的新气象。
发表评论: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面小康 补短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