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捐助致辞采用什么方式好?

  最近,关心下一代健康体育基金会爆出怪事:
  基金会:我们2005年只接受了8208元捐赠款。
  某公司:不可能。光我们公司就捐了10万!发票为证。
  基金会:你们那10万是管理费,不是捐赠款。发票嘛,那是开错了。
  与此同时,民政部资料显示:该基金会2005年有62万余元的现金流入。一年募捐仅八千却花掉62万,专家都觉得“不太正常”了。
  “中国社会并不缺少善心,缺少的是对公益组织的信心。”这是国际著名咨询机构麦肯锡公司对中国公益事业作出的评价。问题是,如何建立公众的信心,很多公益组织似乎并没有认真想过。[]
  提及中国慈善,许多人都在质疑中国企业家们没有社会责任感,但如果慈善基金成了一笔“糊涂账”,如何能让人慷慨解囊?
  企业向慈善机构捐款,本是件“双赢”的事,但最近,为了一笔账目的真假,某基金会竟然和企业“掐”了起来。为什么慈善捐赠会成为一笔笔糊涂账?为什么企业和基金会之间会因为捐赠而发生冲突?在慈善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利益关系?
声音:都说中国企业不热衷公益,但企业捐款后连财务报表都上不了,不知道钱用在哪,怎么可能有积极性?
  中国关心下一代健康体育基金会2005年接受的捐赠款仅为8208元。但某公司负责人蔡晓质疑,仅该公司当年便捐了10万。基金会称,这10万是管理费,不属于慈善捐赠,蔡晓是在报复。同时,民政部网站显示,该基金会2005年有62万多元的现金流入。
  “2005年我们亏损了数十万元,但我们还是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捐出去30万元。”基金会负责人说。
声音:余彭年:我做好事,钱要真正交到百姓手里,我不希望拿出100元,只有二三十元能送到百姓手里。
  余彭年曾向有关单位捐赠10辆进口救护车,两年后得知,本应用于急救的车成了某些领导专用车。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决定花5000万资助1000名寒门学子上大学,但为防范“富家子冒充穷孩子”,他不得不多掏200万去找真正的受助人。
  “中国社会并不缺少善心,缺少的是对公益组织的信心。”这是国际著名咨询机构麦肯锡公司对中国公益事业作出的评价。
声音: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时,相当一部分是为了与政府保持良好关系,并非主动行为。
  中国慈善组织的政府运作色彩浓重,即使民办头衔,也是政府控制,这是计划经济时代遗风。
  &许多基金会都靠体制内资源生存。基金会账面上的“会费”是带强制性的收费,捐赠者交了会费,更多是为了获得政策好处,而不是真正想捐款。
  由于慈善机制不健全和监管不到位,经常出现腐败现象。有人曾说:“赚钱不容易,宁可不捐,也不能把钱捐给腐败分子!”
  &北大教授夏业良:捐款者应该能够查询到自己捐出的钱在哪里,现在是靠政府的强制力量,“不像国外的基金会,每一笔捐款都及时地放到网站上。”
  某企业家:“我们很想亲眼看见捐赠的款物落实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身上,但现在的体制让我们很难做到这一点。”
  在我国,不是所有捐赠都可以免费,捐赠的对象必须是税法规定可接受捐赠的社会团体。限额为年度应纳税所得额<font color="#%以内的部分,一旦捐赠金额超过3%,企业就得为所捐款项纳税。
  “在美国,捐赠一件旧衣服都可以抵税!”在美国,如果企业向社会捐善款的数额超过应缴税收的10%,那么应该减免10%的税款,如果不到10%,则可以在税收里扣除已捐的善款。
  国家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王振耀曾通过中华慈善总会为慈善事业捐款500元,按规定可享受税收抵扣款50元,但为拿回这50元税款,他办了足足10道手续,历时两个月。王振耀感叹:我办理这些手续还用了这么长时间,社会上一般的百姓又会怎样呢?!
  对照:美国人捐款减免税极其方便,只需在年底的报税单上附上慈善机构的抵税发票,即可坐等税务局寄来的退税支票。
  慈善事业,需要政府、社会、慈善机构等多方面形成合力,需要完善的慈善法律法规保障其健康发展。
  受捐赠机构账目混乱也好,“穷孩子是领导之子”也好,都让慈善组织的公信度蒙羞。
  根本的问题还是要建立一套透明的法规制度。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项的“慈善事业促进法”。当前涉及慈善方面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等三部法规,显然“力不从心”。
  目前慈善机构的管理模式、运行方式和人员素质都不能适应社会对慈善事业的要求。政府行政部门对慈善机构干预过多,与“基金会是民间非营利组织,是社会团体法人”(《基金会管理条例》)不相符。慈善机构人员的工资和行政支出在善款中支付,违反了《捐赠法》规定的“慈善机构的运行成本应与善款分开”原则。
QQ小调查
如果你手头有闲钱想用于慈善事业,你会选择下列哪种捐赠方式?
捐给慈善基金会等组织
自己去找需要帮助的人
自己建立基金,自己管理
我就算有钱也不会用于慈善
如果你已经捐出了一笔善款,那么你是否会去相关部门申请免税?
不会,做好事何必要回报
不会,我国的免税程序太麻烦
不会,因为我还不知道可以免税
会,捐款免税理所应当
目前国内的四种捐赠方式
一、直接捐赠到某些慈善项目,如一些助学基金、医疗项目、和重大的灾难救助。
二、捐赠给各类慈善机构,由慈善机构有的放矢的用于不同领域的慈善活动。
三、企业家们建立自己的基金,由专门的部门负责管理,即保证了这些基金能够顺利到达慈善项目,又能进行有效的跟踪。
四、专门针对某些人和事而即时设立的捐款账户,用于解决个人的困难之需。&
我国的“捐赠免税”制度
 我国现有基金会1200家,其中全国性基金会80多家。
 根据现行税收规定,对基金会的捐赠,企业纳税人的捐赠额在应纳税所得额<font color="#%以内的部分,个人捐赠在应纳税所得额<font color="#%以内的部分允许税前扣除。
 以某人某月工资收入2000元为例,如果其中有400元用于公益性捐赠并取得有效凭证,则该人当月的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为0元(2000元-400元=1600元),即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每年大概有九十亿美元的收入,他的捐款好像有四五十亿。那么他为什么做捐献呢?当然这里面有政策原因,鼓励捐献,如果你捐献的话他可以给你免去很多税收。”
 美国的税务局通过三种方式来监督慈善机构的运作:一是慈善机构提供的年度报表,包括年度收支明细账等;二是通过审计慈善机构的财务和经营状况;三是通过评估对违规的慈善机构给予处罚或罚金。
你认为这期话题做得怎样?
很好,会更关注腾讯新闻说吧
还可以,看了有收获
无聊,浪费我的时间
极差,看了就想痛扁编辑
版权声明:腾讯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对一切侵犯版权的行为,腾讯网将保留诉诸法律的权利。
 出品: 
本期责编:贾嘉  
往期回顾:
1:高校学费,穷人的毒药?
2:李宇春为什么当选亚洲英雄
3:中国如何走向诺贝尔科学奖?
4:撤资令下,红顶煤商何去何从?
5:北京10万精神障碍者,多还是少
6:向神六幕后英雄致敬!
7:萨达姆生死决
8:寻梦,在城市边缘
9:公审秦桧
10:我们离奢侈品有多远?
11:老师和学生,谁教育谁
12:公务员,你考了吗
13:学费10万,彩票硕士研究啥
14:商业阴影下的新一代中国记者
15:寻找中国愤青
16:试婚,一场对围城的革命?
17:没有跷过课,不算大学生?
18:当能卖的只剩下身体
19:我们的城市为何如此脆弱?
20:他们为什么裸奔?
21:中国人到底有多少性伴侣?
22:中国人的晚年如何度过?
23:建个斗牛场,中国人走向世界?
24:不要忘记他们,SARS疾患幸存者
25:还我夫权,拒娶泼辣女!
26:巧妇难为无气之炊,天然气告急
27:大龄单身群落,从另类到正常
28:少年迷恋周杰伦自杀,值不值?
29:中国知识分子能活多久?
30:六成五中国人无医保
31:手机实名,世界将会怎样?
32:自行车道为何越变越窄?
33:助学贷款遭遇“逃单族”
34:汉语在自己的故乡失落
35:大学生起薪持续走低
36:三位一体的沙龙
37:中国富人25年心态变迁
38:中国官员辞职后的别样生活
39:一辆被封公车的自辩
40:解决春运难题十九计
41:贫困大学生该不该高消费
42:活熊取胆该不该继续
43:教师为啥“不务正业”
44:2005年终奖,你拿到了吗?
45:未成年人犯罪,年龄为何越来越低?
46:2006,百姓对政府的十大期待
47:2006,政府对百姓的真实承诺
48:老百姓的中国崛起之梦
49:官员“非正常死亡”事件簿
50:420亿人民币与16万个死亡的现实
51:富裕被“垄断”,贫困被“世袭”
52:地域歧视的“集体狂欢”该结束了!
53:新人类生活态度扫描
54:越来越富,越来越怕?
55:让"三大件"忽悠中国人的财富梦
56:谁在呼唤“一把手负责制”?
57:谁是电力涨价的买单人
58:《治安管理处罚法》,不只是处罚
59:学生还需要被指定什么?
60:医生的道德
61:两会提案中的女性关键词
62:2006,最需国家投入的民生领域
63:关注两会,聚焦民生大事
64:社会主义"旧农村"啥模样?
65:,全国两会热点提案
66:总理答问与中国之变
67:卫生部长都点了谁的名?
68:四大名著成日本游戏商标的背后
69:中国丧葬成本调查
70:“生均培养成本”算得清吗?
71:谁毁了香格里拉?
72:别墅少了,百姓安居了?
73:谁能让百姓买得起房?
74:张靓颖适合作青年领袖吗?
75:安全警报为何总是先国外后国内?
76:你知道作为纳税人的权利吗?
77:盖茨请客,国人为何惊诧?
78:中国是否存在道德危机?
79:丛飞与中国慈善排行榜之争
80:中国人丧失了文化信仰吗?
81:拨不开的致癌疑云让谁尴尬?
82:劳动者有了新职业?
83:有钱就能买到一切吗?
84:中国进入了奢华时代?
85:五岁孩子读EMBA合适吗?
86:教育部呼唤“阳光评估”
87:孔子为何不如章子怡?
88:“公审”《无极》
89:美国如何拍“南京大屠杀”
90:“中国制造”的N种死法
91:谁在妖魔化医患关系
92:感谢三峡工程的反对者们
93:谁在推动房价上涨?
94:大学生是普通劳动者吗?
95:中国是否存在特权阶层?
96:中国人缺乏社会责任感吗?
97:大学生为什么要把自己当文盲?
98:企业利益重于生命权利吗?
99:中国要建183个国际大都市
100:收入分配怎样才算公平?
101:“廉价政府”,一个美好的梦想?
102:人类为何爱足球
103:中国式改革26年考
104:世界杯也讲政治?
105:中国举办世界杯的猜想
106:中国刮起官员出国考察风
108:贪官死刑该不该废除
109:农民定居城市有多难
110:中国怎么成了新殖民主义者?
111:中国人缺乏感恩意识吗?
112:谁在瞒报真实收入?
113:国际惯例忽悠了谁?
114:经济学家是否在滥用话语权?
115:坚定不移地向垄断企业学习!
116:谁让城管执法人员受了委屈?
117:廉价劳动力怎么成了中国的优势?
118:谁抢了行人的路权?
119:寻找中国的大学精神
120:中国的“世界第一情结”
121:教师才是校园中的弱者?
122:中国“行政娱乐化”趣闻录
123:中国文物卖到国外可耻吗?
124:汉语是否在向英语投降?
125:垄断福利如何完美谢幕?
126:大学生当村官成历史笑柄?
127:唐山地震:让历史告诉未来
128:贪官不做演员实在可惜
129:中国历史“嫁鸡随鸡”是否悲哀?
130:外国官员为何令中国人“惊诧”?
131:谁该为审计员的猝死负责?
132:“恶搞”红色经典有罪吗?
133:政府应该“优待”商人吗?
134:为垄断企业“喊冤”
135:中国贫富差距已到危险边缘?
136:还有什么公款不能被挪用?
137:大学爱面子苦了谁?
138:中国动画惧怕外国动画?
139:给中国公务员“看看病”
140:官员自律,如何取信于民?
141:还有什么不是“多头管理”的错?
142:中国厅级干部生存状态扫描
143:中国式父母,可敬,可悲?
144:百姓对“换届年”的十大期待
145:寻找中国的“知识分子”
146:百姓何时不再受制度性羞辱
147:中国大学应该培养蓝领?
148:发改委做得了药价的主?
149:谁动了百姓的“保命钱”?
150:有一种受贿可以从宽处罚?
151:为什么忘不了毛泽东?
152:公务化暴力为何愈演愈烈?
153:审计公告点了哪些部委的名?
154:“改写”中国历史,是功是罪?
155:中国贪官现形的“非常之道”
156:中国退休官员都在忙些啥?
157:中国人的幸福感哪里去了
158:还有多少事要“惊动国务院”?
159:今天,人们为何纪念孔子?
160:中国人的素质就是低吗?
161:体育大国与“东亚病夫”
162:中国城市的“七宗罪”
163:21世纪不是中国文化的世纪?
164:中国人的闲暇已经赶英超美了?
165:中国人的和谐社会之梦
166:邮政改革,动了谁的“肥肉”
167:中国几十年的“变”与“不变”
168:10年后向日本学习中医?
169:我们今天需要怎样的鲁迅?
170:“孙悟空是河南人”研究
171:考研改革让大四变高七?
172:廉价药终将淡出中国市场?
173:高尔夫球场抢了我们的公园
174:什么造就了“烧钱男”?
175:中学生让性教育尴尬?
176:大学生,谁还把你当“精英”
177:70年后,我们的房子怎么办
178:如果人的生命可以“标价”
179:外企为何不担心“工会闹事”
180:养路费为何不能“寿终正寝”
181:房改八年,经济适用房生死变局
182:洪峰讨饭:“专业作家”裸奔
183:应试教育是个筐,什么垃圾都能装
184:官员的科学素质提高了能咋的
185:丁俊晖上大学打了谁的耳光
186:机场建设费也该停收了吧
187:我们真把诗歌丢了吗
188:孙中山的政治遗产
189:中国:要福利还是要竞争力
190:中国富豪用“选妃”调戏婚姻
191:官员的环保觉悟真不如百姓高吗
192:住房公积金会助长贫富分化吗
193:2006最无厘头的涨价理由
194:中国海归越来越“水”
195:中国:一个新社会的形成
196:“水”是怎么变成“油”的
197:中国城乡差距到底有多大
198:政府教育投入:4%不够
199:150元/天∶新差旅费标准就是鸡肋
200:社保基金:让谁管才能放心
201:督学:“教育御史”可不是摆设
202:财富是检验成功的唯一标准吗
203:“小姐”遭遇“双轨制”
204:SCI=“愚蠢中国人的想法”
205:中国人的诚信真不如老外吗
206:我们何时能够享受公交
207:集体户口凭啥不能结婚
208:“红头文件”也要接受审查
209:大学教授为何爱“傍”明星
210:非同性恋女生为何自杀
211:按家庭征税是否不合国情
212:WTO五年:从朱F基到温家宝
213:西安1936:还原历史
214:中美关系:冲突还是对话
215:谁能惹得起“特权车”
216:手机凶猛:隐私不设防
217:2006中国十大“欠揍”人物
218:谁来代言农村“80后”
219:城市不欢迎“低素质人员”?
220:腾讯网岁末大片:2QQ6
221:我们要不要过圣诞节
222:2006年十大真话和十大狂言
223:2006年十大“拍案惊奇”
224:2006年去世的十位知名人物
225:2006中国十大荒唐事件
226:告别2006
227:2007十大梦想
228:“人均GDP过万美元”的奥秘
229:中国军民关系80年
230:“傻子”才去读博士?
231:铁路春运涨价,存在即合理?
232:中日少年十五年的较量
233:北京方言申遗也许不为过
234:谁来为“不夜城”买单
235:官员有没有“隐私权”
236:慈善机构,我们凭什么给你捐款
237:21世纪是“中国世纪”吗
238:且看故宫怎么“赶走”星巴克
239:告别共和国开国元老
240:为了缅甸,中国可以说 “不”
241:谁来补偿刑事案件受害人
242:迷失在短信时代的自由
243:周正毅沉浮
244:富人超生如何“严惩”
245:跨国公司中国“贿赂门”
246:中国股市改头换面了吗
247:变性人,你快乐吗
248:寻找国花中的民族性格
249:向“文化台独”说不
250:中国目光开始投向非洲
251:高房价背后的腐败空间
252:谁在逼着吴小莉们进政协
253:工资条“晒”出的秘密
254:谁还稀罕“网络红人”
255:“富豪教授”有何不可
256:重温邓公历史遗产
257:今年春节不回家
258:春晚:相见不如怀念
259:过年 回家
260:“压岁”不能只用“钱”
261:中国式拜年:关系还是面子
262:我们为什么要工作
263:中国反腐15年考
264:国民素质离大国形象有多远
265:中国“崛起外交”初露锋芒
266:在和谐社会中寻求公正与尊严
267:大国崛起下的贫与富
268:网友的两会十大期盼
269:卫生部长高强五年医改路
270:李肇星五年外交大手笔
271:物权法离我们有多远
272:中国“财神爷”五年聚财路
273:反对高考为了谁
274:薄熙来:从名门之后到个性高官
275:肖扬:中国法治进程5年关键词
276:中国官员“道歉事件簿”
277:做好中国总理不容易
278:教育部长周济不寻常的五年
279:2007年政府的十大承诺
280:中国要不要自己的大飞机
281:中国大学为何被指为黑社会
282:看法院如何摆平“史上最牛钉子户”
请选择您感兴趣的话题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除了捐钱,公益还有哪些更酷的方式?
“99公益日&#183;青年传播挑战赛”激发青年创意活力我第一次发现原来做公益也可以这么有意思!”刚刚结束和公益机构的电话会议,复旦大学“远征之远”队的小雪兴奋不已。这是上大学以来,小雪第二次组队参与公益比赛。与她的团队匹配的,是上海剪爱公益发展中心“当你老了”项目,呼吁公众关注身边的失智老人。“远征之远”队想到了一个idea:他们找来两对情侣,并把男生化妆成50年后的样子。当“50年后”的男朋友带着玫瑰出现,两位“依旧年轻”的姑娘惊讶又激动,男生自己也感慨万千。“远征之远”拍摄团队他们将这段实验拍成视频,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看到&#8212;&#8212;每个人都有变老的一天。以换位思考的方式,向公众倡导关怀和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化妆中的“男主角”小雪和她的 “远征之远”队,只是今年腾讯99公益日&#183;青年传播挑战赛三十支队伍的一个缩影。去年的“99公益日”,腾讯公益以“一起爱”为主题,借助产品和平台的优势,连接受助人、捐助人、公益组织及项目、知名企业、明星名人和数亿用户,创造了“指尖上的公益”的巨大能量。2015年99公益日新闻发布会现场9月7至9日期间,网友每捐1元,腾讯基金会配捐1元;网友每捐10000步,腾讯基金会(及其爱心伙伴)配捐2元。这个配捐规则极大地激发了公益机构的筹款积极性,使点滴的微爱终汇聚成浩瀚的洪流&#8212;&#8212;共205万人次通过腾讯公益平台参与捐款,捐出爱心善款1.279亿元,95家公募组织的2178个在筹项目得到扶持,涵盖了助学、疾病救助、人文关怀、社会创新等各大领域。在这期间,还涌现出许许多多利用新媒体、新技术传播公益的案例。由新榜发起的,上千家公众号共同支持的“最后益条”,让99岁的抗战老兵经明清与失散多年的亲人连接相认,回国度过了100岁生日,在坦桑尼亚被烧伤的4岁小男孩,也得到了爱心捐助……抗战老兵经明清互联网技术撬动了公益的更多可能性。同时,腾讯公益还看到高校青年与日俱增的影响力。作为社会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他们亲身参与到公益项目的传播中,成为公益机构的志愿者,在校园发起公益募捐和行为艺术……而另一方面,成长中的公益机构有很多小而美的项目,由于在传播经验和技巧上的欠缺,一直都默默无闻。同样怀揣着对公益的爱,他们之间却缺乏一个连接器。在今年腾讯“99公益日”契机下,腾讯公益联合全国各大重点高校,发起“99公益日&#183;公益传播挑战赛”。青年传播挑战赛上海区宣讲会通过高校青年与公益机构的项目一一配对,挖掘青年的创意力量,让青年群体与公益机构两股创新力量在碰撞下融合,迸发出全新的公益活力,为“互联网+公益”带来更多可能。青年传播挑战赛领导力培训工作坊今年7月,大赛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高校展开宣讲,吸引了上千名高校学子亲临现场。经过筛选后的30支学生团队,分别参与通过北、上、广三地的工作坊,在领导力、创新能力与传播能力方面得到了长足的锻炼。此外,挑战赛还引入新榜制定专属榜单,为青年学子的创意传播方案提供专业的量化评估工具以及数据指引。TFC of ECNU队与公益机构WABC无障碍艺途通过赋能于公益机构和青年群体,使公益机构在传播中的问题能得到有效的解决,青年人的公益思维和创意思维也得到极大的锻炼,最终提高公益项目的影响力,推动公益行业的长远发展。随着“冰桶挑战”、“为盲胞读书”、“随手拍解救拐卖儿童”等公益新玩法越来越丰富,有越来越多青年学子的创意借助互联网平台扩大影响,化身成为全民参与的公益项目。腾讯主要创始人、腾讯基金会发起人陈一丹曾表示,借由新的技术,公益可以更酷,更创新,更有趣,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世界希望在于年轻人,你们定义未来。而在青年传播挑战赛中,上百名重点高校学子,三十家公益机构,三十份公益传播方案,共同见证了公益更酷更有趣的玩法。让每个青年学子都转化为公益人,让更多公益机构、青年学生和个人走到舞台中央,成为真正的主角,在“99公益日”连接更多创新力量,创造出更多美好的可能。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每100元,为1名贫困家庭婴幼儿提供3年的爱心营养包。
本月0人支持
每100元,给贫困地区1名小学生送1个爱心包裹,帮他们圆梦!
每2-3元钱,给贫困饥饿1名孩子1顿营养餐,让他们健康成长。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技能共享或是一种比捐赠更好的公益体验
.TRS_Editor P{}.TRS_Editor DIV{}.TRS_Editor TD{}.TRS_Editor TH{}.TRS_Editor SPAN{}.TRS_Editor FONT{}.TRS_Editor UL{}.TRS_Editor LI{}.TRS_Editor A{}
央广网财经5月22日消息(记者 马继鹏)在互联网时代,人们通过各种虚拟社区向陌生人表达观点、分享资讯,不过这种分享形式主要局限在信息分享,并不涉及任何实物的交割。随着Uber、滴滴出行、Airbnb等一系列实物共享平台的出现,实现了信息共享向资源与技能的共享的跨越。
从宠物寄养共享、车位共享到专家共享、社区服务共享及导游共享,共享新模式层出不穷,处于互联网时代的人们已经感受到,资源和技术的共享已经成为社会服务行业内最重要的一股力量,基于互联网形成的共享模式正在为人们的生活提供着更便利体验。
互联网开启了共享经济形态,并在引起了高度重视。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到,要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共享经济,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与商业、金融等领域相比,公益是最需要互联网的。”友成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汤敏此前曾指出,借助互联网,公益可以迅速地与商业打通、与边远的贫困人群打通,让公益大众化,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大规模地解决社会问题。
目前,许多公益组织采用了互联网的方式募集善款、筹集资金,或进行志愿者招募和管理。但就目前各运营平台来看,多是为公益加了一个互联网的外壳,依然没有摆脱传统公益捐款捐物、贡献时间和体力的模式,并没有让传统公益出现结构性的变化。
“我非常热爱公益活动,但参加了几次之后就很少再去了。我擅长的是钢琴,我更希望通过音乐的方式做点什么,这样能发挥我的长处,也更有意义。”钢琴师小梦说,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和他一样的年轻人,已不满足传统的捐款、捐物的方式参与到公益活动中,他们更希望用自己所擅长的技能做公益。
亿人帮联合创始人兼CEO杨旸在接受央广网财经记者采访时称,公益项目参与者不一定只是捐款捐物,每个人都可以利用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积累的技能,参与到公益活动中,实现个体的自我价值和公益事业的社会价值。
在共享经济形态下,人们可以通过“共享技能”的方式成为志愿者。今后提到做公益,可能不再是单纯的捐款捐物,而是具体到钢琴师小梦直接到农民工子弟学校上一堂音乐课、或是摄影师志愿者帮别人拍一组照片、IT志愿者远程帮他人维护软件……这也正是亿人帮在探索的新公益方式。
近日,由亿人帮组织的数十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走进大学校园,手把手零距离与大学生分享传统技艺。学习并掌握技艺的同学,以志愿者身份,再次发起相应传统文化课程,教授更多人学习传统文化技艺,甚至形成文化产品,通过市场化的方式为传统文化传承注入新的生命力。
和传统的捐款捐物不同的是,在亿人帮的平台上,只要参与者共享的技能能够对某些人有帮助,就能迅速搭建一个公益项目。公益机构或需要帮助的人可以在平台上发布需求,快速找到解决方案和支持者;想加入公益事业的人,也可以在亿人帮平台轻松找到力所能及的公益项目。
据中国发展简报的统计数据显示,志愿者招募难始终是一个制约社会公益组织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志愿者持续参与公益项目的积极性受到“便利”“价值”“成长”“社交”等要素的影响,难以长期持续的加入到公益事业中来。
有业内人士分析,造成这一现状主要是由于很多公益项目是独立的,项目结束后参与者的使命也就结束了,没法持续的参与到公益项目中来。
目前,亿人帮平台尝试通过公益币激励机制改变这一现状。志愿者只要参与公益项目,平台公益币系统就会给予公益币作为奖励。对参与者来说,每一次参与都会有跟踪、纪录和反馈。遇到平台众筹等活动,志愿者可以捐赠出公益币,实现公益二次传递。这种可传递式公益有点像献血,但又是通过技术共享的方式来实现的。
“通过技术共享的方式,将技术型人才导入到志愿者队伍当中,降低公益参与的门槛,提高公众参与公益的便利度,为需要帮助的人或公益机构筹集解决方案并实现帮助。” 杨旸表示,亿人帮希望给大家一种比捐赠更好的公益互助体验,以推动中国公益事业的改革创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京东公益物资捐助平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