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弃铁饭碗,去大苹果公司抛弃富士康锻炼值得吗?

职业规划:去大公司还是去小公司
职业规划:去大公司还是去小公司
来源:职业规划
  大学生做以及毕就业时,会面临选择,去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大公司与小公司工作相比,有哪些职业发展的机会与挑战?
  一、首先,我们来分析在大公司和小公司工作的利弊及对以后跳槽的影响:
  大公司岗位分工明细,大部分只需要做好本职工作的事情,可以把人锻炼得很专业,但跨岗位的工作技能就不够了解,除非企业安排了轮岗的机会。大公司的工作经历通常会使人跳槽时容易得到认可,做到管理层的时候,很多都要求有大公司的工作经验。大公司更合适学历高、生活求稳的人。
  小公司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没有明确的岗位职责,什么都要做,一人身兼几职,虽然辛苦,可以学到更多,且跳槽时比较能适应环境,但小公司通常没有名气,不利于跳槽时被认可你的工作能力。小公司更合适喜爱创业喜欢挑战的人。没错,通常大公司会分工明确、流程清楚,所以,容易把自己培养成专业人员。另外大公司人傻钱多,个人比较容易就借助大公司平台生存,但却因大公司层级太多无法成长。小公司则鱼龙混杂,有的小公司会成长为未来的行业霸主,但有的小公司却会在3年内倒闭,在小公司工作没有明确的分工,没有人进行职业指导,一切都要自己摸索着解决问题,因而往往容易成为问题解决高手,但不够专业。
  二、大公司工作职业规划案例:
  1、大公司的烦恼
  小霍毕业于上海一所较知名的大学,四年学的是机械专业。毕业后通过层层筛选和面试得以进入了现在的这家大型国有企业。那时的他是正值青春年少、血气方刚,很想在这个机械领域大展拳脚。兢兢业业、拼命工作的他,在进入公司6个月后就有了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答卷,上司更是对他嘉奖有加。但是,作为一家国有企业,业务和技术的操作都是相对比较固定的,所以说对于已经在工作上驾轻就熟的小霍来说,这样的工作强度就不能够满足他强烈的求知欲和对专业技术的实践的要求了。他希望可以多做一点事,想来这可是一件好事啊。其实不然,作为一家国有企业,岗位的设置有它的一些不足之处,每个人都是死死地钉在一个地方,不能越雷池半步,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对领导的忠诚。如果超越了自己被设定的范围,那么不仅上司不会满意,认为你不安分做好自己的事,还会招来周围异样的目光:&你这小子,是有意讨好上司还是抢我饭碗?!&小霍在一两次失败的尝试后就发现了这样的&怪圈&,更无可奈何的是&&论资排辈,没的商量。新来一两年的都是&晚辈&,晋升不是用业绩来衡量,而是由工作时间的长短来决定。万般不解与无奈之下,小霍选择了将剩余的精力用在外面的&自我充电&上,自发地多学一点知识,充实自己。其实,他真正的想法就是读好书,积累多一点经验,然后在不久的一两年后跳槽去其它外企大公司,说白了,就是把现在的工作看成了求职的&一块跳板&&&虽然,这并不是小霍的初衷。
  点评:在公司里,通常怨天尤人的职工是最不受老板喜欢的,甚至会被&炒鱿鱼&。因为&怨天尤人&的他们总是看到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将自己工作上的一次挫折或失败归结于同事的不合作甚至是老板的挑剔,而从不检讨和反省自己,当然也就不存在吸取经验和教训一说了。这样的员工不仅在自己岗位上没有作为,而且一旦遇到一些挫折就会在言语和行动上极大地影响周围同事的工作情绪,陷入一种失落、焦躁、消极的状态,这种氛围对于一个公司来说是要不得的。
  2、在大公司原地踏步
  刘小姐曾经在上海浦东的一家较有规模的美容院工作,两年的历练使她初具手艺,老板也希望她可以继续努力,早日升上美容师的职位,独挡一面。就在这时,一个机会出现在刘小姐的面前&&一家中外合资的化妆品准备全力打入上海美容市场,急需招聘两名比较懂业务又有一定手艺的推广部小姐,很幸运,刘小姐得到了这份工作,虽然公司在上海的发展还刚刚起步,但是在北京和不少大城市都有不小的名声,所以刘小姐对可以得到这份工作也是欢喜不已。4年过去了,上海的分公司渐渐地壮大了,在目前的美容行业足可以占有一席之地,可以说这样辉煌的成绩里少不了&开朝元老&刘小姐,现在的她应该在公司里有个不错的职位,获得上司的嘉奖和晋升了吧?不,刘小姐出乎他人意料也出乎自己意料的还在原来的岗位上,4年来,和她同时进入公司的同事,不是早早地获得提拔,就是羽翼渐丰,跳槽到更好的公司里去了,只有她在原地不动。她当然是有着一肚子的不解和疑惑&&&为什么呢?我这么些年来为工作、为公司兢兢业业、全心投入,怎么就一直没有晋升的机会呢?我做好老板叫我做的工作,也没有和小姐妹&蜚短流长&讲小秘密,更没有作出什么违反公司规定的事,要是在原来的美容院里,我两年前就可以晋升了呀,为什么?&
  点评:一位以前和刘小姐共同打拼,现在任推广部总监的小姐妹在听了她的一番苦水之后,道出了一些原由。原来,像刘小姐这样&只顾自己门前雪,不扫他人瓦上霜&的工作态度已经不是一种适宜的工作态度了,她年复一年地运行在老板给她的轨道上,不学习,也不突破,很快就会在竞争激烈的美容行业落伍,她的业务经验是很宝贵,但是没有创新和突破的工作态度,如何担当管理他人的工作?
  三、小公司工作职业规划案例
  1、小公司的旋涡
  小丽原来是一家国有企业的办公室文员。她对于整天看报纸、开办公会的工作方式十分不满,想趁着自己年轻的时候多学点东西,于是跳槽进了一家私营纸业制造公司,当办公室主任。对于小丽来说,这是一个新的尝试,老板给的薪水并不低,足足有原来的两倍多,但是时间一长,各种问题和矛盾就浮出水面。 她管辖的办公室里,除了她自己,剩下的都是老板的亲戚。一个是老板的外甥女,另一个是老板的堂弟。可以说,这两个人都是白拿工资不干事的,小姑娘整天对着时尚杂志涂脂抹粉,打份文件却错字连篇;请堂弟送份文件总要三请四催,迟到早退更是家常便饭。办公室的工作就落在了小丽一个人身上,这还不算什么,由于公司里的家族成分太浓,小丽总要为复杂的人际关系伤脑筋。而且由于公司的各项制度不明确,小丽总是身兼数职,人事财务归她管不算,有时候还要作为贸易代表去见客户,客串一下商务谈判的角色。更让人有些不解的是,公司实行了弹性工作制,本来应该是件好事,却导致了其他员工都一窝风地在老板面前早来晚走的风气。 到了年底,一般的企业会根据员工一年来的表现酌情为员工加薪或进行奖励。在小丽的公司里则没有奖励的机制,没有人来专门考察她的工作业绩,当初公司许诺的优厚福利也成了一纸空文。至于升职的机会,更是让人哭笑不得,公司里的关键职位都由老板亲属或者亲信把持,小公司里的管理层之间的裙带关系一手遮天,除非他们走人腾空位置,否则根本就没有上升的空间。在这样的公司里呆长了,小丽觉得有种说不出的累。
  还好今年初,老板在国外读工商管理的儿子学成归来,加入了公司,一上任就来了个大改革。制定了好些人事、福利、奖励方面的规章制度,劝退了不少不称职的家族成员,让小丽看到了公司的希望,不然的话,她肯定又一次会离开了。
  点评:好的企业应该有明晰的组织架构,职业经理人应习惯通过组织架构去推动企业。大公司部门分工比较明确,部门之间工作的衔接与沟通也做得很好。小公司里有时在工作职责不明的情况下一人身兼数职,在关键时候赶鸭子上架是常有的事。如果你所在的小公司继续实行&团队决策、家族监督、家长负责制&,并导致了企业的种种问题之后,不妨考虑一下自己的出路,在这种情况下,要么忍气吞声、要么走为上策。
  2、小公司的过客
  小陈是某重点大学信息学院的。毕业那年,和许多学子一样,他在人才市场上为工作疲于奔命。最后,他得到了两份Offer,一份是某著名IT公司的技术支持,另一份则是某家民营企业的技术总监。说实话,小陈在这两份工作中犹豫了很久。大公司有大公司的好处,可是在那里同样做技术支持的师兄对每日只是教教客户用软件的低级工作大摇其头。去小公司呢,总觉得有些屈就的感觉。最后让小陈下决心去民营小企的,是那家单位总经理的热情欢迎态度。总经理总是笑脸相迎,总说小陈啊,公司的信息技术系统就要靠你来完善了,让小陈不由得心头一热,大有为公司干一场的豪情壮志。 可事与愿违。上班后,小陈希望总经理能提供他想要计算机系统做什么的进一步细节、他是否想把发工资的功能编进系统等信息,但对方却一直含糊其辞。最后总经理把他带到一间无人的办公室里,指着办公桌上的大纸盒说:&里面有一台计算机,你可以把他安装起来,摆弄摆弄。&
  小陈打开纸盒一看,是一台小型个人计算机。小陈很婉转地向总经理解释了这台小型、速度较慢的机子的局限,他认为这台计算机不适于做所需的复杂的统计分析和高速的资料分拣,但总经理却告诉他,由于流动资金的限制,目前公司无法购置大型机,只能用这台机子来做项目。最后,小陈利用那台微机做了一个工资的结算程序,在完成了这项工作后,跳槽进了另一家计算机软件开发公司。
  点评:在现代管理学的意义上来讲,一个好的企业组织,往往有着完善的企业制度、丰富的人力资源和硬件发展资源。和大公司相比,除了制度和人事上的混乱,小公司还有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资源短缺。在大公司,大树底下好乘凉,无论是无形的名声,还是有形的办公条件、福利保险、培训机会,都是丰富的。小公司的问题是缺乏资源。所以,当个人的才华和能力如果被小公司的条件所局限的话,你不妨可以重新规划你的职业预期,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现有资源做最大程度的发挥,也可以找适合的机会充分利用自己的才能。
  四、大小公司之分
  其实&大公司&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怎么样的公司才能称的上是&大&,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判断标准。在我看来,所谓的&大公司&就是被列入世界500强的企业和公司。在这样的大公司里面,有着比较成熟和系统的运作模式、长时间形成的企业文化、完善的管理体系和运筹帷幄的决策层&&特别是在对于公司员工的培养上,有着系统合理、因人制宜的发展计划,这种计划往往是长期的,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通常大公司在招聘时所开出的报酬不会很高,一般略高于市场均值。相反,小公司由于初具规模,所以为了快速提升自己的形象和进一步的发展,很有可能开出较高的诱人的报酬来吸引和招揽人才,但由于缺乏系统的管理模式和运作经验,公司往往忽略了对员工任职以后的培养和再发展。所以说,在员工的培养方面来说,大公司是&放眼长远&,小公司则&志在眼前&。
  五、&大&与&小&的选择
  现在,普遍存在两种求职心态:一种是希望在大公司里工作,为什么?待遇好、福利好;一种是希望到小公司里去闯一闯,因为通常说来在大公司里是&一个螺丝一个钉&,较难在短期内快速晋升,小公司则不同啊,人事上的调动更灵活,而且在那里&身兼数职&的创业打拼经验或许会成为以后到大公司任高职的优势。其实,这两种想法都不完全,在大公司和小公司的选择上,最重要的还是看你自己将来希望的职业生涯。如果是
  有着雄心大志、抱负满怀、希望依着自己的理想去做一番事业的话,那么选择去小公司就更为明智,可以接触到不同的工作领域,碰到创业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这一切都可以成为对自己的能力的培养和磨练,也为将来的大展拳脚留下宝贵的借鉴经验。相反,如果你是一个向往白领生活的上班族,那么大公司的工作会更加合适。有些初涉职场的大学生或许会认为在小公司先奋斗几年,那么以后有了这类经验再跳槽去大公司,就可以不用从底层做起,可以直接做管理层了。其实,这种认识是一个误区。因为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管理理念和运作模式,特别是在大公司和小公司之间,这种差异更为明显。由于公司的理念及对市场追求不同,这样的工作经验并不一定可以生搬硬套。所以说,认清自己的职业取向,才能寻找到合适自己的方向。&大&和&小&的好坏是没有绝对的。
  提示:无论大公司还是小公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与想法,都有自己适合的方向,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下页更精彩:1
职业规划:去大公司还是去小公司相关推荐梁山夫妻大办离婚庆典,两人亲自把喜字剪开。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其中还有产妇和6个月孕妇。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去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工作?
  这个问题问大多数 IT 人都会选择前者。如果换一个问法,去大公司还是去初创公司(Startup)工作?或许有极小一部分人能改变一下决定。
  对于 IT 人来说,选择到大公司工作的理由可能有:觉得「钱多人傻,干嘛不去?」;有人认为 「机会多,有发展」;也有人被小公司的眉毛胡子一把抓吓怕了,认为大公司「正规一些」。或是觉得「有挑战,起码几千万用户,数千台机器,数亿 PageView,想想就激动」;也有人说,「有很多牛人在那,能学到东西」…
  的确,大公司有很多好处,比如相对完善的工作流程;成熟的开发体系、培训体系;专人专事,不会让你身兼多职;旱涝保收,起码不会遇到开不出工资来,甚至福利也不错。有人说,够了,我们工作不就是为了这些么?不一定。相对完善的工作流程,意味着你的工作可能会是模式化的,革新就会少很多;成熟的开发体系、培训体系,未必能释放你的全部生产力,新技术也未必能尽快发挥威力;专业人做专业事,看起来是好事,但同时也意味着你的职业风险,专业分的越细,意味着你更依赖于整个体系,自己做不了什么事情,脱离这个环境可能一无是处;至于工资和待遇,大家应该明白,在当前的形势下,你依赖工资可能永远买不起房子,或者是一辈子的工资只能交给银行…
  大公司的确有光环,要清楚那光环并不属于你的。大公司有牛人,可能牛人内心也很苦闷。大公司还有个很明显的优点就是能调动的资源的确大,是小公司没法比的。但一定要明确一点,那些资源如果不能被你充分使用,其实和没有是一样的。在大企业做事情,似乎都是大项目,大战略,所以,芝麻绿豆大的事情也会提升到某个高度,召集一群人反复开会、讨论、分析、论证,对技术人的天性是一种无情的摧残。
  回过头来,我们说小公司。如果小公司的老板是依赖于某些潜规则赚钱,那么你尽快想办法离开,在这样的小公司工作越久,对你伤害越大,除非你将来也要做个这样的小老板。如果你所在的公司虽小,但是有活力,有潜力,目光远大但不冒进。虽然短期内赚不到太多钱,但能让你受到很大的锻炼。绝对不要忘了在小公司发展,实际上你的潜在收益更大。记得王健硕说过类似如下的观点:小公司总有一天会淘汰现在的大公司,自己也会变成大公司,否则的话,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那些恐龙级的企业了。新陈代谢是这个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如果你觉得对小公司尤其是初创公司有过失望的话,那或许是你根本没去尝试做一些改变,你能确保你到了大公司一切都让自己变好?
  隔岸观景是人的普遍心态。技术人员会始终觉得没有尝试过的环境会更好一些,比如在小公司做久了,一厢情愿的以为大公司会很美好,但加入到那些大公司后,你还会记得加入这家公司的初衷吗?你的短板在大公司得到了锻炼没有?技能提升了没有?视野得到了拓宽?人要想让自己提升,不能寄托希望于周围环境,驱动力来自你自己。
  最近在招聘技术人员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人居然会选择去外包型公司(最离奇的一个理由是可以去练习外语)。在我看来,这似乎是最糟糕的职业途径了。在外包公司工作,公司把你发放到客户企业去(常常是那些大公司,因为自己的员工都去开会了,没有人写代码作一些边缘项目),工作起来的确压力不大,按照一些套路完成那些企业非核心业务就行了,不管你做什么事情,很难会产生归属感,你到底是属于哪家公司的人?你做的事情得到的回报,除了薪水还有其它的么?我的判断是,外包公司对你的职业生涯只会有害无益。
  大公司很少的情况下才可能变成小公司,但小公司有机会变成大公司。
  去小公司还是大公司? 亦或是去外包公司?我说的这些或许并不能改变有些人的固有想法,没关系,多想一下也是好的。
  注:这是一篇旧文,文章最早发布于 2013 年之前。
  题图:The Startup Rockstar.
  这篇文章来自「小道消息」,微信号: 「WebNotes」. 觉得文章对你有价值,不妨对作者来点小额赞助.
  赞赏一下,手有余香
  人赞赏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小道消息,只有小道消息才能拯救中国互联网;只有小道消息才能...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什么才是赖以生存的铁饭碗?&(值得静下心细看)_Vincent_新浪博客
什么才是赖以生存的铁饭碗?&(值得静下心细看)
什么职业才有安全感?
当中石化掀起裁员风波,预计2017年减少员工比例高达三分之一时,你还觉得国企“铁饭碗”可靠吗?
当富爸爸渐渐老去,丈夫有钱变坏后,你还敢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吗?
当昔日辉煌的诺基亚惨遭微软收购和裁员时,你还觉得大公司可靠吗?
那么,什么才最可靠?未来学家托夫勒在他的《权力的转移》一书中这样分析:
人类历史上权力的来源已经从暴力、财富转移到知识,知识将颠覆全球的权力格局。
我们不难发现,在当今社会环境下,真正有价值的工作,都是需要知识的工作。即使你半身不遂、丧失语言能力、常年坐着轮椅,但只要有发达的脑力,也一样能发光发热。就比如当代最著名的物理学家霍金就是在这样的身体条件下,写下了名著《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
真正让一个人有安全感的是,一个人的知识力、思考力。
你的隐性知识显性化了吗?
我们要依靠自己的知识,但什么是知识?为什么有的人学历很高却不成功?为什么许多人整天学习知识却没换来价值?因为他们没有“有效”获取知识,我们学习的知识,除了显而易见的,还有我们看不见的。
我们在古代宫廷剧里经常会看到这一幕:
须发皆白的老太医给皇上的妃子把脉良久后说:“恭喜娘娘,有喜了!”
老太医是如何判断娘娘是否有喜?依据的是什么知识?这就涉及到知识的两种属性:隐性和显性。
所谓显性知识是指,能够用语言、文字、肢体等方式表达清楚的知识;而隐性知识则是,虽然知道如何做,但却很难告诉别人或写明白、说明白的知识。比如老太医把出喜脉的过程,就是隐性知识。
之所以人们能够通过隐性知识得出显性的结论,因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存在着互相转换的过程。老太医把出喜脉的过程,就是一个把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
中医上,喜脉之脉为滑脉。按之流利,圆滑如按滚珠。多见于青壮年气血充实,妊娠妇女滑脉是气血旺盛养胎之现象,均属生理现象。通俗点说,喜脉像有珠子滚动的感觉。
知道知识分为显性和隐性后,你在个人知识的学习中就应该明白,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听课和读书,还需要通过谈话、观察等多种方式学习隐性知识。同时,你应该主动促进你的知识从隐性向显性转化,只有你有意识地显性化你的知识,你才能更深入地掌握知识,才能让别人知道你是某个领域的专家,也才能赢得合作机会和新发展的平台。
谁能将隐性的知识最先显化,谁就是知识创新的开拓者。比如,许多大师的创新,多年后也有不同的人表达,但前者就是大师,因为他最早将隐性知识显性化。
隐性知识显性化,是现代人必备的一项能力。如果你不能显性化你的知识,就无法建立你的竞争力。中医很难做大的一个关键就是,它主要依靠的是隐性知识来进行判断,所以传承、复制的难度较大,因此就很难快速发展。
下面几个简单的方法,或许能帮助你将隐性知识显性化:
①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看看是否已经有类似的显性知识;
②通过与人讨论、回答提问的方式逐渐将隐性知识显性化;
③对工作进行分解,对流程进行分析;
当你能够将该领域的知识用通俗、简单的语言和文字表述时,就说明掌握的比较深入。
你的知识学习存在哪些问题?
有这么一则故事:
一位在北京学法律的女孩,毕业后在北京一家工作轻松的行业协会谋得一职。虽然平时没有什么工作压力,但女孩一直坚持学习。由于热爱学习语言,看《来自星星的你》等韩国剧热的时候,就学习韩语。喜欢巴黎的浪漫就学习法语,还学习了日语、西班牙语。
由于眼界开阔了,她就到法国读了一个国际贸易的硕士。两年后再回到北京,找到一家外贸公司,薪水却仍然只有4000多,此时,她距离大学毕业已经八年。
为什么这个爱学习的女孩学了那么多,却没有发挥出价值?田志刚对此分析道:
首先,因为她的学习没有方向性,以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去追逐无限的知识内容,即使累死也没有效果。
第二,她在任何知识领域都浅尝辄止,欠缺知识的深度。尽管学了很多领域的知识,但在每个领域都是“新手”,无法形成竞争优势。
这只是众多知识学习问题中的一个案例,更多典型案例这里不一一列举。总之,我们要明白的是,热爱学习是好事,但如果只是享受学习的过程,而缺乏深层的加工,就无法利用知识创造更多的个人价值和竞争优势。
那么,对此你想过解决办法吗?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学习知识?且看提升知识力的五步骤。
【步骤一】
弄清四象限知识,明白需要学什么
从个体的角度来说,我们对于外部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四种:
这是咨询师田志刚提出的思象限知识学习法。
第1类知识是“我们知道自己知道”的。因此不需要重新去学习,只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适当存储,以便我们需要时能找到它们。
第2类知识是我们“不知道自己知道”的。比如有一天你突然发现自己第一次打网球就打得很好,你也疑惑不解,后来才想起小时候玩的一个游戏跟打网球很相似。可以这么说,你早已有了打网球的隐性知识,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这类知识需要我们对自己进行盘点,进而整理出来,转化为“知道自己知道”的知识。
第3类知识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这类知识也许正是对我们个人、组织都很重要的知识。因此,这些知识也需要我们去学习。
第4类知识是“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这也是我们大部分人学习知识的重点。
对于四个象限的外部知识,我们可以作此总结:
第1类知识是我们全部知识的基础,只有这类知识丰富了,才能知道自己需要学习什么;
第2类知识是我们需要着力学习的知识;
第3类知识则是需要我们去发现的知识;
第4类知识是我们必须想办法掌握的知识。
弄清四象限的知识情况,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的提升自己的知识力。那么,对于第4类的知识,是不是都要去学习呢?当然,这不可能,因此,你必须首先确定你的知识学习目标,明确自己的知识需求。
【步骤二】
找到学习的目标和方向
每年的知识和信息产出量到底有多大?有一组数据显示:
近三十年产生的信息量超过过去5000年间产生的;
全球印刷品的全部信息量每4~5年翻一番;
《纽约时报》一个工作日发表的信息量比17世纪一个英国人一辈子获取的信息量还要大;
全世界每天出版的书籍超过4000种。
面对这么多信息和知识,全部学习显然不现实,我们只能选择一个或几个方向来学习。那么,对于这个方向,我们要如何把握?
确定知识学习方向的根本就是了解自己: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的兴趣是什么,你的优势是什么。
虽然中学老师会告诉你,不能偏科,语文差要多阅读、写作;化学差要多做实验、多做题。从基础教育的角度讲,这也许没错。但对于步入社会的人,一辈子都在弥补自己最差的部分,你的一生一定不会太成功。因为再补也只能从50分提到70分,如果是找到最擅长、最有优势的部分,你也许就能将其从70分提升到90分,那就差不多是一个领域的专家了。
世界顶级富豪巴菲特在布拉斯加大学的演讲中说过这么一句话:
“我和你们当中的每个人其实没什么不一样,如果你们和我有任何不同的话,那就是我每天起床后都有机会做我最爱做的事,天天如此。如果你们想从我这里学到什么,这就是我对你们最好的忠告。”
巴菲特因为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而成功,因为他明白:兴趣远远大于能力和时间约束。如果你的兴趣很多,就应该先做减法:聚焦,越细越好,然后选择自己有兴趣又有优势的部分,经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
了解自我,可以试着问问自己这三个问题:
①你的价值观是什么?
②你的个人目标是什么?
③你的性格怎样?
【步骤三】
掌握学习方法:网络和实践相结合
在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后,要学习知识,还必须掌握学习的方法。
①充分利用图书馆、搜索引擎等工具。
比如,对于第4类的知识(“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知识),你可以通过传统的上课或自学来掌握,也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图书馆找到相关资料。咨询师田志刚称,在对学习内容进行检索后,搜索引擎(例如谷歌和百度)中前100页的信息他基本都看过一遍,通过这个广泛的阅读,他便从各个角度了解了这个领域的信息和知识。
②在实践中学习。
另外,没有什么知识是静态存在的,所有的知识都有其存在的环境和条件,也许当你掌握某一类知识后,这些知识赖以存在的环境就发生变化了,这时候这些知识对你而言就没有了价值。因此,我们要注重在实践中学习。
《庄子·列御寇》中有一则关于屠龙术的描述:
“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通“殚”)千金之家(家产)。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技巧)。”
屠龙术的典故说的就是,学“屠龙”之技耗资巨大,三年才学成,自然是门好技术。但到那里去找龙来杀呢?可见,理论脱离了实际,即使学得再精,也是徒劳。
在实践中的学习除了常见的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研讨会等形式外,交朋友也很重要。因为尽管现在互联网很发达,资讯信息随处可得,但很多信息还是存在于不同的个人中间,也许有一天你某一个朋友的一句话,便能让你发现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知识或“不知道自己知道”的知识。
【步骤四】
向专家看齐
知识学习进入正轨后,你就需要在此方向进行一定的正向积累,争取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由于现在知识更新的周期短,贬值速度快,今天的知识可能明天就成为常识,如果你仅仅学习某领域的基础部分,这些知识就无法给你带来“超级价值”和竞争优势。
下面就是一个知识成为常识的例子:
学美术专业的小A毕业于90年代中期,当时他看准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前景,于是将自己的求职目标转移到网络上的美术设计。工作一年后,他的薪水就高达8000元。
但直到2008年时,小A的薪水不升反降,从原来的8000变为6000多。究其原因,就是他的知识水平一直没有提高导致的结果,而当年他有独特性的知识在2008年时已经成了类似常识的东西,初出茅庐的大学生个个都比他精通。
原来有竞争优势的知识会成为常识,这就要求每个人的学习应该是持续性的。大部分人在学习一个领域的知识时,学到80%就不学了,被称为“菜鸟学到80%就飞走了”。而这80%的知识可能是这个行业和领域的人都知道的。
俞敏洪在演讲时举过他自己的例子:
“要成为专家,就要研究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在那个领域中,你是最顶尖的,至少是中国前10名,这样无论任何时候你都有话说,有事情可做。
我原来想成为中国研究英语的前100名,但后来发现根本不可能。所以我就背单词,用1年的时间背诵了一本英文词典,成为中国单词专家,现在我出版的红宝书系列从初中到GRE词汇有十几本,年销量100万册,稿费比我正式工作的收入都高得多。”
专家建议:了解了自己的优势并确定目标后,起码在一个领域的学习时间要达到3年以上,才能成为这个知识领域的专家。
【步骤五】
注意总结和提炼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同学聚会上,当年同班、同室,甚至睡在你上铺的同学之间的差距是如此之大,大家除了可以“回忆”一下过去,就很难找到共同语言。大部分时候你们不知道彼此在做什么、想什么、关注什么。所以有人“恶毒”地说,同学聚会其实是给那些“成功”的同学“得瑟”的机会。
但平心而论,当年彼此差不多的同学之间,为什么无论在水平、能力还是收入上,都会出现如此大的差距?
任正非在一次高层会议上提问:“我的水平为什么比你们高?”大家都说,不知道。任正非就说:
“因为我从每一件事的成功和失败中,都能比你们多体悟一点点东西,事情做多了,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任正非体悟的“一点点东西”,其实就是前文所提到的隐性知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并不是一日之内拉开的。即使你工作努力,也上进,常学习,但总是在“重复昨天的故事”,成长就发生得很慢,甚至不再成长。可能水平高的人还不如水平低的人所做的事情多,但由于他注重了每次做完事情后的总结和提炼,日积月累,就会与众不同。
那么,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如何提炼,学习隐性知识?这就需要你不断地思考,在做不同事情的过程中寻找相似性,找到需要学习的“点”,制定出自己事后学习的模板,再有意识地按照模板去总结和提炼,进而提高。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21,729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铁饭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