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排 奥运会王铁山

“振兴中华”本源自中国男排 时运不济奥运惨淡
来源:北京晚报
  冲击到最后一刻的中国男排,再度无缘奥运会,搏杀到底却依然与梦想失之交臂。即将在伦敦奥运会赛场摘金夺银的中国体坛明星们,永远体会不到那些曾经在冲击奥运会的道路上付出了极大的艰辛,却屡次失败的悲情英雄们的伤痛。即将在伦敦亮相,虽未必能夺取哪怕一枚奖牌,却依然受到国人高度关注的运动队,永远也体会不到默默拼杀却无人问津的兄弟姐妹们的凄凉。如果说奥林匹克的梦想是运动员的最高追求,那么,为之一路搏杀却倒在奥运会大门之前的人,依然值得我们尊敬。
  振兴中华
  闻名天下
  记者好友、中央电视台著名体育播音员洪刚说了一句话:“即便累死也愿意在伦敦解说中国男排的比赛。”这句话勾起了人们对那个时代的怀念,这也是为何我们在此刻关注男排。中国女排缔造的女排精神众人皆知,而“振兴中华”这4个字并非来自于中国女排,而是来自31年前的中国男排。
  日夜,香港伊丽莎白体育馆,世界杯亚洲区资格赛,中国男排与韩国(当时我 们称之为南朝鲜)男排对垒。只有一支球队能够进军世界杯。落后两局的中国男排连扳两局,战成总比分2比2平。决胜局打响,电视信号突然因故中断,看球的人紧张到了极点。过了一会儿,收音机里传来一个声音:赢了!中国男排以3比2战胜了韩国队,挺进了世界杯!满怀激情的北大学生打开宿舍窗户,兴奋地叫喊着,敲着脸盆下楼,在校园里跳跃。
  如今的中体产业集团监事王奇,当时就是北大学生,亲身经历了这一刻。他说:“北大同学们烧扫帚,敲饭碗,敲脸盆,到街上游行,后来学生们觉得不过瘾,与清华等其他大学的学生一起走出校园,步行来到天安门广场。”一位学生嫌大家喊得太乱,站在高处说:“咱们想几个字,一起喊,整齐!”于是,“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诞生了。之后的《人民日报》刊登了北大学生欢庆男排胜利的报道,大标题就是“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这成为中国一个时代的口号,鼓舞了整整一代人,至今,“振兴中华”的精神传承都不过时。中国男排“网上飞人”汪嘉伟、“世界最佳二传”沈富麟等人成为一代人的青春偶像,他们也是中国男排历史上的黄金一代,是国人不应忘记的一个群体。
  汪嘉伟
  时运不济
  1979年,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席位得到恢复,与袁伟民处于同一时代的中国男排名帅戴廷斌,率领中国男排黄金一代夺取第二届男排亚锦赛冠军,从而获得1980年奥运会参赛资格。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中国后来没有参加那届奥运会,男排错过了历史上最好的一次机会。没想到,戴廷斌后来因战绩起伏不定,离开了中国男排帅位,他的弟子汪嘉伟缔造了戴老之后的第二个黄金时期,却因时运不济,未能打进奥运会,男排冲击奥运会几乎成了一道魔咒。
  戴老是一位非常好的排球入门老师。他当时创造的“双快一游动”等快变战术,给世界排球作出了突出贡献。记者曾采访戴老,当年是否会想到中国男排会激发一种时代精神,他笑着说:“根本没有,就是打一场比赛,当时我们还落后两局,后来才逆转取胜,回来后还怕国人批评我们没打好呢,没想到中国男排却成为中国社会历史的推动者之一。其实,人们从我们身上看到了一种久违的民族精神,这正是当时那个社会阶段所缺少的,只是被我们激发了出来。”
  后来,针对中国男排的未来发展,戴老对记者说:“坚持走有特色的快变之路是亚洲男排的关键,希望未来的中国男排能吸纳国际先进技战术思维,发展出自己的技战术风格。”恐怕戴老的在天之灵也无法想到,他之后的中国男排如此步履维艰。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祝嘉铭指挥的中国男排替补进奥运会;而后,邹志华带队未能打进1988年汉城奥运会,沈富麟指挥的中国男排接连两次无缘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中国男排陷入低谷。
  直到1997年,汪嘉伟受命于危难之间,从日本归来出任中国男排主帅。张翔、周建安、卢卫中、谢国臣、朱刚、张利明、安家杰、王贺兵、郑亮、陈方、王海川、李铁鸣等又一代黄金球员出现。就在1997年多哈亚锦赛,汪嘉伟率队夺回阔别18年之久的亚洲冠军。1999年,汪嘉伟成功卫冕亚锦赛冠军。可惜,后来日本男排球星山本隆弘和加藤阳一崛起,韩国男排“金左手”金世镇和申珍植也越发成熟,中国男排连续输给日本队和韩国队,无缘2000年悉尼奥运会。汪嘉伟当球员时就没能参加奥运会,自己带队又没打进奥运会,记得当时在上海举行的资格赛后,他用自己的拳头猛砸门口的大铁门,咣咣直响。J087
  中国男排1981年黄金一代
  领 队:孙志安(八一队离休干部)
  主教练:戴廷斌(2007年病逝)
  助理教练:容植聪(1992年病逝)
  医 生:王河山(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医院医生)
  运动员:
  汪嘉伟:(原国家男排主教练,现搏琨投资公司董事长)
  沈富麟:(原国家男排主教练,现上海体育职业学院院长)
  侯 杰:(原广州军区男排主教练,现越秀集团越秀交通营运有限公司项目副总经理)
  徐 真:(原福建女排主教练,现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干部)
  曹 平:(原江苏女排主教练,现美国大湖排球俱乐部教练)
  陈 刚:(原八一男排主教练,现八一沙滩排球队队长)
  王铁山:(原八一男排沙滩排球主教练,现卡塔尔援外教练)
  邸安和:(原国家男排主教练,现江苏省体育学校校长)
  张仁江:(原国家青年男排主教练,现湖北省体育局赛事中心书记)
  胡 进:(原国家女排主教练,现国家女排领队兼教练员)
(责任编辑:绳)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激情燃烧的排球岁月&-&男排
学长渭南汉前几天通过耦园提出一个要求,希望我能写一写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男排,他布置命题为“激情燃烧的国排岁月”。我在运动上向来没有什么特长,却是一个地道的体育迷,但凡大大小小的体育比赛都有兴趣,于二三十年前的一些事情也还有一点记忆,因此大约还可以勉为其难。
在互联网成为媒体主导之前的岁月里,有关体育比赛消息的来源,主要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天两次的体育新闻节目,一次是中午12点15分,另一次是晚上9点45分,每次15分钟。中央电视台晚间七点新闻联播的最后几分钟,也时常会有一些体育比赛的画面。遇到有一些重要的比赛,中央电视台也会进行现场直播。就印刷媒体而言,主要是《中国体育报》和《新体育》杂志。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时候,中国体育界有一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口号。其意就是先获得亚洲冠军,然后再在世界比赛中争取好成绩。那在当时,是一个比较现实的目标。中国是较早冲出亚洲的项目。1979年,男女排分别在亚洲锦标赛上嬴得了冠军,获得了参加1980年莫斯科的资格。可惜后来当局抵制莫斯科奥运会,让男女排失去了第一次走向世界的机会。那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男排唯一一次靠自己的力量打入奥运会(另外两次,1984年因东欧国家抵制退出而替补,2008年是东道主)。
那几年,正是中国排球的巅峰时期,男女排都是世界顶尖的实力。当时的预测,如果参加莫斯科奥运会,女排应该早四年就获得奥运冠军,男排也是奖牌的实力。这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排球,不仅有一批优秀的球员,还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技战术。排球中的“时间差”,“空间差”,“位置差”的三差战术,以及“双快一游动”的大跑动交叉换位战术,都是中国队最早发明的。那时中国队进攻的速度、变化和范围都是世界领先的。那时的排球球迷们对于短平快、时间差、前飞、背飞、背错、背溜、背快、加塞、平拉开等战术术语,都可以如数家珍、津津乐道。
中国男排当时最有名的球员是汪嘉伟,在队里是副攻手,擅长打各种战术球。汪是上海人,因父母下放福建,替福建队打球。但他很有上海人的气质风度,打球潇洒。最典型的一个动作,是每打完一个球,头会轻轻往后一扬,把额前的头发甩上去,这个动作不知迷倒了多少女球迷。汪最早的女友是女排打接应的张洁云,后来有位女球迷冒名当时大红大紫的电影演员张瑜,给汪写信,汪居然轻信上当,成就了轰动一时的“假张瑜”事件。那以后,汪的事业一蹶不振,后来黯然从国家队退役。不过他后来还是娶了一位电影演员,是秦怡的外甥女、秦文的女儿邓星,在《海外赤子》中演过青年秦怡。汪嘉伟九十年代还出任过国家男排主教练,带队有过短暂的辉煌。
中国男排最早时打的是四二配备,也就是说场上有两名二传,四名攻手。中国队的主力队员包括二传沈富麟、胡进,主攻徐真、侯杰,副攻汪嘉伟、曹平,还有陈刚、王铁山、侯晓飞、邸安和、张仁江等替补队员。这些队员后来不少都当过各自省排球队的主教练,其中沈富麟、汪嘉伟、邸安和当过国家男排主教练,胡进当过两届国家女排主教练,至今还是领队。
沈富麟是中国男排的主二传,八十年代和苏联的扎依采夫、南朝鲜的金浩哲并称为世界三大二传,还在81年世界杯获得了优秀二传手的奖项。沈的传球很有灵气,中国队那时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胡进虽然是中国队的队长,但他只是四二配备时的副二传。后来中国队改打五一配备,副二传的位置由接应顶替,胡就退出了主力阵容。
那时的世界男排中,苏联队一枝独秀,队中除了扎依采夫,还有萨宾、潘钦科、谢赫里彬等球星。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男排冠军是苏联,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是亚军和季军。1979年在国际比赛中,中国男排曾以3比0战胜过保加利亚。所以如果中国男排参加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以其当时的实力,获得一枚奥运会奖牌是合理的结果。1980年,中国男排访问巴西,比赛六场保持不败(巴西队后来获得过多次世界和奥运会冠军)。在亚洲对日本和韩国(那时叫南朝鲜)也是保持不败。所以,和女排一样,大家对男排在1981年11月的日本世界杯上取得好成绩也是充满期待。
为了争取世界杯入场券,中国男排参加了在3月在香港举行的预选赛。由于日本是世界杯东道主,中国队的对手只有南朝鲜队。以当时中国队的实力,没有人认为会输。没想到比赛一上来中国队就连输两局,一下子把自己逼到了悬崖边上,好在后来连扳三局拿下了比赛。这场反败为胜的比赛,是男排历史上最经典、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比赛,也让他们着实风光了一把。当时,许多大学生在半夜从收音机广播中得知中国男排第五局15:9战胜南朝鲜队的消息后(电视直播到第五局10比6中国男排领先时,由于直播时间已到而停止),自发走上街头游行,举着扫帚做的火把,第一次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后来出现在中国的体育热,以及体育和政治的挂钩,很大程度上起源于这次比赛。以后几个月里的男排,在国内的风光甚至盖过了女排。
其实,据当事人的回忆,那场比赛本不该打得那么激烈,中国队赛前过于自信与乐观,可以去12名队员的比赛,居然只去了10名,其中还有4名二传手。现在看来,简直不可思议。大概他们觉得自己实力远在南朝鲜队之上,预期比赛肯定百分之百胜利。加上南朝鲜队第一主攻手姜万守未参赛,更助长了他们的轻敌麻痹、轻松乐观的思想,几乎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这种浮躁的队风,为他们后来的衰败埋下了伏笔。 
1981年是中国体育史上里程碑的一年。那年春天,乒乓球队首次囊括七项世界冠军(以及五个单项世界亚军)。11月,中国男排出征日本世界杯时,女排刚刚在日本获得世界杯冠军,那是中国首次获得三大球的世界冠军。差不多与此同时,聂卫平以一抵三,拿下了中日围棋擂台赛。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男排出征,不知是鼓舞更多,还是压力更多。首场比赛,他们和后来获得亚军的古巴打满五局输掉,但是主力队员汪嘉伟在比赛中受伤,使全队的实力受到很大影响。虽然后来战胜了日本、意大利和突尼斯,但又输给了苏联、巴西和波兰,令人失望地获得了第五名。
1982年世界锦标赛,女排小组赛和美国同组,结果以0:3惨败,复赛又和苏联、古巴、美国等五个队一起分入死亡之组。由于复赛小组只有前两名才能进入半决赛,小组赛输美国的成绩又带入复赛,中国必须以3:0赢下复赛的全部四场比赛,才能确保出线。在困难的情况下,袁伟民果断调整阵容,换下状态不佳的世界杯主力周晓兰和陈招娣,换上新人梁艳和郑美珠,以四个3:0复赛出线,随后半决赛以3:0战胜日本,决赛3:0战胜东道主秘鲁,赢下第二个世界冠军。
反观男排在1982年世锦赛的情况,小组战胜南朝鲜获得第一,复赛和日本、阿根廷、东德、加拿大、南朝鲜分在一组,避开了去年世界杯上赢过自己的所有强队。理论上中国队在复赛小组中实力最强,和日本、南朝鲜在1979年以后没有输过。1980年中国访问阿根廷,比赛八场全胜,东德、加拿大更是当时排坛的无名之辈。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中国复赛赢下东德、加拿大以后,以2:3多年来首次输给日本。最后一场对阵东道主阿根廷,由于阿根廷此前已经输给过日本,中国队只要赢下比赛,还是可以进入半决赛,争夺世界比赛的首枚奖牌。结果可想而知,中国队以0:3输给阿根廷,每局都只输了三四分。最终中国队仅获得世锦赛第七名。
世锦赛以后,男排紧接着参加了亚运会,决赛再次对阵日本,这次索性输了个0:3。亚运会以后,主教练戴廷斌和助理教练容植聪下台(两人均已过世),原上海队主教练祝嘉铭接任。1983年秋天,祝带队参加在日本举行的亚洲锦标赛,争夺亚洲区唯一的一张奥运入场券,在2:0领先的大好形势下,以2:3输掉比赛。
随着女排夺得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冠军,继而世界大赛五连冠,国家对女排的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远远超过了男排。虽然男排后来也先后夺得过1986年汉城亚运会、1990年北京亚运会和1998年曼谷亚运会三次冠军,但毕竟江河日下、昔日风光不再。中国队当年看家的快攻技战术,早已被其他队所掌握,而且有了很大的发展。世界排坛,真是一句“更高、更快、更强”。而中国队,除了比以前高一点以外,既不快也不强。在亚洲的对手,早已不光是日本、韩国,还有伊朗、澳大利亚。可见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国男排,似乎已在背景中消失得无影无踪,让人痛惜、让人感伤。希望有朝一日,中国男排能够重振旗鼓,重燃激情。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结起来&振兴中华:回眸中国男排1981决战篇
——回眸中国男排1981之前言篇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cn//2/U552P29T2D.jpg" BORDER="0" NAME="image_operate_15437"
ALT="结起来&振兴中华:回眸中国男排1981决战篇"
TITLE="结起来&振兴中华:回眸中国男排1981决战篇" />
今年3月20日是北京大学的同学们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口号30周年。亲历1981年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激战的胡进,回想起当年中国男排3比2反败为胜以及北大学子欢迎中国男排的情景,仍激动不已,亲笔写下了近万字的回忆文章,重温中国男排昔日风采。现分九篇连载,并附精彩图组及比赛录像,以飨读者。 “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是中国男女排上世纪70年代的口号。中国男女排不负众望,卧薪尝胆,艰苦奋斗,勤学苦练,在1979年双双获得亚洲冠军。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cn//2/U552P29T2D.jpg" BORDER="0" NAME="image_operate_40359"
ALT="结起来&振兴中华:回眸中国男排1981决战篇"
TITLE="结起来&振兴中华:回眸中国男排1981决战篇" />
  ——眸中国男排1981之打法篇
  日,在第四届世界杯赛亚洲区预选赛香港赛区的比赛中,中国男排和南朝鲜男排争夺世界杯赛的参赛资格。中国男排在0比2落后的情况下,连扳3局,以3比2战胜南朝鲜队,实现大逆转,反败为胜,并获得了参加年底在日本举行的第四届世界杯排球赛的参赛资格。
  中国男排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不畏艰险、永不放弃、积极应变,敢打敢拼、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在国内观看电视直播的全国观众。特别是北京大学的同学们,在半夜从收音机广播中(现场直播到第五局10比6中国男排领先时,由于直播时间已到,转播停止)得知中国男排战胜南朝鲜队后,更是自发的组织起来,举着火把,敲盆打碗,打着横幅标语“振兴中华”,喊着“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上街游行。他们的行动把周围大学的同学们都调动了起来,特别是他们喊出的“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迅速在北京乃至全国产生极大的反响。“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喊出了全国人民渴望祖国繁荣,国家强盛的强烈愿望。1981年正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国家百业待兴,人民渴望国家强大,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符合时代的要求,喊出了全中国人民的心声。
  1979年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地位。1979年12月中国男女排分别在巴林和香港战胜亚洲传统强队日本队和南朝鲜队,两队首次获得亚洲冠军。同时中国男女排还获得了参加1980年在前苏联莫斯科举行的第二十二届排球比赛的参赛资格。
  1980年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奥委会同一些国家的奥委会均决定不派队参加7月份在莫斯科举行的第二十二届奥林匹克运会。所以1980年中国男女排都遗憾地错过了参加奥运会的机会。
  回顾历史,客观分析,以中国男女排当时的技战术水平和球队实力,我们可以自信的说;1980年如果中国派代表团参加莫斯科第二十二届奥运会,中国女排获得奥运会冠军将提前四年,中国男排也将是奥运会奖牌的有力争夺者。
  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中国男排进入到鼎盛时期。在亚洲,日本队和南朝鲜队已经不是中国男排的对手,从1978年亚运会到1982年世界锦标赛前,中国男排对日本队保持全胜,对南朝鲜队仅在198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输过一次。在世界,中国男排1977年获得第三届世界杯第五名,1978年第九届世界锦标赛第七名,1981年第四届世界杯第五名(在主力队员汪嘉伟受伤的情况下)。在1978年和1979年罗马尼亚的“托米斯杯”国际邀请赛上,中国男排更是战胜当时的世界强队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捷克、巴西、南斯拉夫和波兰等队,获得1978年的冠军和1979年的亚军。
  那时的中国男排在领队孙志安和主教练戴廷斌的带领下,可以说年年有进步。从1976年重新组队到1981年第四届世界杯赛,中国男排是“四二”阵容配备(当时只有中国、古巴和波兰队是四名攻手二名二传”的阵容,其他球队都是“五一”配备),全队人员整齐,基本功扎实,技术全面,配合默契,特点突出,能攻能守。
  中国男排的集体战术体系更是体现了传统的快速准确,灵活多变,丰富多样的技术和战术风格。中国男排创造的“时间差”,“空间差”,“位置差”的三差战术,以及“双快一游动”的大跑动交叉换位进攻体系,结合二号位和三号位后排进攻,其进攻的速度、变化和范围都是世界领先的。中国男排的进攻战术理念是:速度与变化相结合;第一点与第二点相结合;集中与拉开相结合;前排进攻与后排进攻相结合。
  在研究进攻战术的同时,中国男排也非常重视拦网和防守技战术的创新与发展。那时为应对对手交叉跑动换位进攻,中国男排创造了重叠拦网战术;一盯二、二盯一的抓多去少拦网战术;三人集体拦网战术;拦调整球二传下撤二名攻手拦网的二、一、三拦防阵形;防守边跟进、心跟进、内撤跟进的灵活运用战术等等。
  当然,全队整体水平的提高是建立在个人独立作战能力之上的,那时的中国男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技战术特点,都有自己的技战术绝招和独立作战的技术能力。汪嘉伟的短平快、前飞、背飞、背错和判断取舍拦网;沈富麟的二传技术和组织进攻的智慧与灵活多变;胡进的快加塞、二次球、背溜以及跑动进攻和平冲发球;侯杰的背短平、拉三、拉四、高点强攻和屋檐式拦网;徐真的平拉开、加塞、背快和背错以及跳发球;曹平的短平快、错位、背快、前快后错位和超手扣球;陈刚的高点快攻和时间差,以及超高拦网。而且每个人都能够进行后排进攻和换位置进攻。汪嘉伟、侯杰、徐真、曹平能打副攻也能打主攻,甚至还能打接应;胡进能打二传也能打主攻;沈富麟能打二传还会打快攻和跑动进攻;陈刚能打副攻也能打接应,全队已经形成了打攻势排球的特征。
——眸中国男排1981之决战篇(一)背水
  日晚19点30分,中国男排同南朝鲜男排争夺世界杯参赛资格的比赛在香港伊丽莎白体育馆打响。中国队派出二传沈富麟和胡进,副攻汪嘉伟和曹平,主攻侯杰和徐真。韩国队则派出二传金浩哲,副攻张允昌和柳重灼,主攻姜斗泰和车柱弘,接应文勇关。
  第一局比赛一开始中国队就处于被动局面,我们0比4,4比10落后,戴廷斌教练两次暂停都收效不大。我们技术发挥起伏大,失误多,进攻优势不但没有发挥出来,反而被南朝鲜队盯死,哪个位置都打不出水准。我们每次的战术进攻几乎被韩国队都了如指掌,致使技战术发挥处于失常状态。相反,南朝鲜队的进攻在优秀二传手金浩哲的组织下,打得有声有色,特别是二、三号位的快变战术和防守反击的强攻,张允昌,柳重灼和文勇关都发挥得淋漓尽致。我们首局仅拦网得2分,发球得1分,对方失误送2分,防守反击竟一分未得。南朝鲜队反击扣球得5分,拦网得5分,我们扣球失误送4分,其它失误送1分,第一局我们很快以5比15失利。
  第二局我们的状态有所回升,虽然比分落后,但差距不大。特别是我们的进攻战术得以发挥,汪嘉伟、曹平和胡进的二、三号位跑动快攻,在沈富麟的组织下,命中率开始回升。侯杰和徐真的强攻也可圈可点。全队的技术失误也在减少,进攻质量逐渐提高。但受第一局大比分失利的影响,全队的思想和情绪还未全面调整和适应过来,仍未能把握比赛节奏和赛场局面。南朝鲜队则士气更旺。他们延续了第一局的势头,技战术发挥非常稳定。虽然我们顽强抗争,试图改变被动局面,曾经把比分追成7比9,逼迫南朝鲜队暂停,后来又把比分追成9比11、12比13,但始终未能扭转局面,仍以12比15输掉第二局。这局我们反击扣球得5分,拦网得3分,发球得1分,对手扣球失误送3分。南朝鲜队反击扣球得6分,拦网得4分,发球得1分,我们扣球失误送2分,其它失误送2分。从技术发挥看,南朝鲜队还是好于中国队。
  连输二局把中国男排逼上了绝路,再输一局中国男排将失去参加第四届世界杯排球赛的资格。当天比赛实况,通过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直播,那时体育比赛现场直播的场次很少,可见此役受重视的程度。全国人民都在观看这场比赛,我们的压力也相当大。如果输掉比赛,我们这批队员要遗憾终身,深感对不起全国排球界几代人的努力。
——眸中国男排1981之决战篇(二)反攻
  在第三局开始前,戴廷斌教练要求我们要耐心、冷静,首先要把自己的思想情绪稳定下来,决不能受前二局失利的影响。他指出,我们要凭自己的努力争取机会。队员们也相互提醒,相互鼓劲,相互支持,决心把局面扭转过来。戴廷斌教练在技战术打法上也做了一些调整,让我们发后区球,力求破坏韩国队的平网战术进攻。拦防重点放在南朝鲜队的二、三号位进攻,根据南朝鲜队二传金浩哲擅长跳传的特点,重点拦防他跳起幌传组织的第二点进攻,特别要盯住韩国队的主要得分手张允昌,最大限度地限制他的发挥。作战方案明确,我们记住拦防对方重点战术和主要得分手,坚决做到敢取敢舍,宁拦不撤。
  另外,我们把进攻战术手势信号改变为呼号,为的是避免南朝鲜队派人在场外破译我们的手势信号,然后传递给场上的队员,就可预知我们的进攻战术而有针对性地布置拦防。在前二局,我们的战术进攻一直打得不顺畅,很可能有这样情况的发生。
  第三局开始后,中国队进入状态非常快。局间布置的思想和技战术对策都发挥了作用。大家打得积极,打得坚决,打得果断。拦网成功率,进攻命中率,反击扣球得分数都明显提高。反观南朝鲜队,在受到制约后,技战术质量与效率都有所下降,特别是失误也开始增多。双方从1比1到5比1,从5比2到10比2,中国队一路领先,最后以15比5大比分获胜。这局我们反击扣球得6分,拦网得2分,发球得1分,对手扣球失误送4分,其它失误送2分。南朝鲜队得到的5分球,反击扣球得4分,拦网得1分,这局比赛中国队没有失误丢分,技术优势非常明显。
  我们比赛后分析,可能是南朝鲜队思想上没有准备到前二局胜得这么快,赢得这么轻松,打得这么顺手。毕竟按当时两队的实力,中国队明显高于南朝鲜队,如果双方正常发挥水平,南朝鲜队要战胜中国队的概率是很低的。所以,南朝鲜队的队员在看到比赛有望取胜时,思想和心理发生了变化,影响到技战术的运用和水平的发挥。从第三局比赛开始,南朝鲜队队员的思想情绪,技术感觉,时间概念,空间概念,攻防节奏都出现了问题。中国队则强劲反击,在技战术上给韩国队很大的压力,完全占据了场上主动。第三、四局,南朝鲜队乱了阵脚,技战术发挥完全没有前二局的状态,他们则处于被动应付的局面。
  第四局比赛,我们曾以0比3落后,追成4平,南朝鲜队又连得2分,我们以4比6落后。戴廷斌教练叫了暂停。之后,中国队连续拦网和反击成功,一鼓作气连得9分,以13比6大比分领先。这时的中国队已经完全找回了感觉,打出了节奏,各项技术都发挥的得心应手,以15比7拿下第四局。这局比赛我们反击非常成功,反击扣球得8分,拦网得2分,对手扣球失误送5分。南朝鲜队得到的7分球:反击扣球得3分,拦网得3分,中国队失误仅送1分。
  从技术角度分析,第三、四局,中国队的一攻命中率大幅度提高,所以很少丢分。同时,利用发球压制对方的一次攻,力争防起反击,取得更多的得分机会(那时排球规则,有发球权才能得分)。全队进攻在沈富麟和胡进的组织下,不仅副攻手汪嘉伟、曹平的快变进攻令对方防不胜防,命中率达80%以上;主攻手侯杰、徐真的平拉开和强攻频频得手,显示出网上优势;就连二传手胡进的跑动进攻和沈富麟的牵制进攻也锦上添花。
  中国队的发球效果和拦网的成功率都在提高。发后区球使对手的一传到位率降低,时有配合与判断失误。拦网盯重点战术和主要得分手,并大胆果断取舍,有效拦网明显增多,创造了很多反击机会。这二局比赛我们反击扣球得16分,拦网得4分,发球得1分,而我们自己技术失误送分二局比赛仅有1分,可见我们的技战术发挥之好、之稳定。
  戴廷斌教练每局都将陈刚换沈富麟,王铁山换胡进上场加强前排拦网,我们不仅有效地限制了南朝鲜队的进攻,还迫使对手进攻失误增多,二局比赛南朝鲜队扣球失误竟达到9分。在中国队的强劲反击面前,南朝鲜队也很顽强,他们努力调整自己的技战术打法,特别是增加了二号位的进攻数量和张允昌的扣球,以期扭转被动局面。但在经过很多次回合的对抗和拉锯战中,我们没有给南朝鲜队任何机会,以大比分15比5和15比7拿下第三局和第四局,将场上比局扳成2比2平。
——眸中国男排1981之决战篇(三)逆转
第五局的局间休息5分钟,我们来到体育馆二楼的休息室。领队孙志安要求我们要坚持住,他说,这是考验我们每个人,考验我们中国男排的时候,大家要坚定必胜信念,打好最后一局比赛。戴廷斌教练要求我们思想上要准备困难,在技战术上则要继续主动出击,不能保守,不能求稳,发扬我们在第三、四局比赛的心态和技战术对策,下决心拿下第五局。队员们情绪高涨,相互提醒,相互商讨技战术配合与运用,拦防的重点与对策。大家的心思都集中在怎么打好比赛,怎么发挥水平,要同南朝鲜队拼到最后一分,争取比赛的最后胜利。没有人去想比赛如果输掉怎么办。
  第五局比赛开始后,双方的技战术水平都发挥的比较稳定,特别是两队的一攻成功率都较高。所以比赛中换发球的次数很多,每得一分都得经过多个回合的较量,1比1,2比2就打了很长时间。
  现场的香港观众都在为中国队加油,体育馆里掌声、助威声此起彼伏。中国女排全体人员也在袁伟民教练的带领下到现场为我们加油。曹慧英、孙晋芳、张蓉芳、陈招娣,杨希、郎平等队员都在为我们呐喊助威。中国女排也是到香港参加第三届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的,她们的对手很弱,轻松过关。此时,中国男排将士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比赛上,现场观众的掌声,加油声,中国女排的呐喊声,都对我们是极大的激励,但是,我们谁也没有去注意他们,因为我们已经完全处在忘我的状态下同南朝鲜队比赛。
  比分在2比2时,中国队率先打破僵局,连续拦网和防反得分。汪嘉伟拦网得分3比2,胡进拦网得分4比2,侯杰拦网得分5比3,汪嘉伟后排扣球得分6比3。南朝鲜队在3比6落后时请求暂停,以求调整技战术,稳住局面,伺机反击。但是,我们中国男排此时已经控制住了比赛局面,对手扣球失误7比3,曹平强攻得分8比3,我们以领先5分的优势交换场地。交换场地后,南朝鲜队连续得到两次反击机会,均由张允昌扣球命中,把比分追成5比8。随后,曹平反击短平快扣死,我们以9比5领先。前9分,我们反击扣球得4分,拦网得4分,对手扣球失误送1分。
  此后,我们越打越疯,优势不断扩大,网上实力凸显。我们拦网频频得手,使南朝鲜队扣球失准,连续失误5分,中国队所得的第10分,11分,12分,13分,14分都是南朝鲜队扣球失误,我们以14比9领先进入赛点,最后1分是沈富麟拦网得分,我们以15比9锁定胜局,艰难地以3比2战胜南朝鲜队,获得了参加第四届世界杯排球赛的资格。
  比赛的胜利使我们欣喜若狂,队员在比赛场上,又蹦又跳,又喊又叫,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在这么重要的世界杯预选赛中,我们大难不死,死里逃生,怎能不兴奋!何况我们赛前根本没有想到是这么艰难的一场比赛。
  实际上,在庆祝比赛胜利的同时,我们从教练员到运动员都有一种内疚和自责的心情。本场比赛打得这么艰苦,险些酿成小河沟里翻船,完全是因为我们自己没做好赛前的准备工作,过分自信、过分乐观,造成轻敌麻痹。
——眸中国男排1981之定位篇
  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男排比赛名次是:1.苏联&2.保加利亚&3.罗马尼亚&4.波兰&5.巴西&6.南斯拉夫&7.古巴&8.捷克斯洛伐克&9.意大利&10.利比亚。当时的中国男排水平已经超过了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巴西和南斯拉夫等世界强队。
  1979年在罗马尼亚“托米斯杯”国际比赛中,中国男排曾以3比0战胜保加利亚,巴西,南斯拉夫等队。前苏联男排主教练普拉托诺夫当时就说;苏联队这几年的主要对手是中国队。所以如果中国男排参加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就其当时的技战术水平与实力,获得一枚奥运会奖牌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1980年由于中国代表团未能参加奥运会,中国男排全年仅在4至5月份进行了一次50多天出访比赛。访问巴西期间,比赛六场,全部获胜。访问阿根廷期间,比赛八场,全部获胜。回国途中,中国男排顺访日本,所在比赛仍是全部获胜。此后,中国男排就在北京进行封闭训练,直到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中国男排已10个多月没有打过一场国际比赛。这期间中国男排进行了人员调整,1979年12月随队参加亚洲锦标赛并获得亚洲冠军的老队员王康恒、郑宗源和新队员潘利军、侯晓飞离队。
  1980年10月中国男排的队员回各省市参加在成都和重庆两市举行的全国排球甲级联赛,比赛结束后回北京备战1981年3月在香港举行的第四届世界杯排球赛亚洲区预选赛。
  由于当时中国男排的实力在亚洲处于领先地位,日本队是世界杯赛的东道主,我们只是同南朝鲜队争夺世界杯入场卷。对于这场比赛,全队上下信心十足,没有一个人认为我们会输给南朝鲜队,我们是以乐观、自信、必胜的心态去香港参加世界杯预选赛的。
——眸中国男排1981之得失篇
  总结这场比赛,归纳起来我们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10个多月没有打国际比赛,近一年半没有同南朝鲜队交手。赛前过于自信与乐观。对南朝鲜队的人员情况了解的不够充分,对比赛的困难准备不足,对南朝鲜队可能发挥出的技战术水平估计不够,对我们在比赛中可能出现的艰苦局面以及应对措施准备不充分。
  二、&南朝鲜队第一主攻手姜万守未参赛。他的缺阵确实影响了南朝鲜队的整体水平,但同时这个信息也助长了我们轻敌麻痹,轻松乐观的思想。
  三、&这么重要的比赛我们只去了10名运动员,其中还有4名二传手。现在回过头来看,这简直不可思议。同时也说明,当时中国男排的实力绝对在南朝鲜队之上,我们预期比赛肯定百分之百胜利,所以并没有在意多组织几个应对的阵容。
  四、&南朝鲜队有备而来,临场比赛他们把主攻和副攻调换了位置(原阵容主攻跟着二传,临场变换成副攻跟着二传),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同时也显示了我们对比赛技战术准备的不足、不细、不到位。
  反败为胜的原因是:
  一、&临危不惧,处惊不乱。实事求是的讲,那批中国男排队员个个都是英雄好汉,每个人的独立作战能力都很强。在0比2落后的不利局面下,首先大家的思想没有乱,虽然有些急躁情绪,但大家没有相互埋怨,没有去强调客观,更没有气馁与放弃。其次是大家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每个人都想办法、想对策去扭转不利局面。第三是大家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相互弥补,发扬团队精神去同南朝鲜队抗衡。
  二、&实力是基础,发挥水平是关键。就当时两队的实力对比,中国男排明显强于南朝鲜队。前二局我们因为准备不足,没有发挥水平。后三局我们调整好了自己的思想、心态和技战术对策,正常发挥了水平,战胜南朝鲜队便在情理之中。所以说,最终取胜凭借的是中国队的技战术水平和综合实力。
  三、&临场及时应变,技战术对策对路。从第三局开始我们及时改变了技战术的对策与运用,针对性更强,效果就显现出来了。我们在拦网和反击进攻上,充分发挥优势,打出了风格,展示出特点,同时,也较好地抑制了南朝鲜队技战术特点的发挥。
  四、&香港观众的声援,中国女排的助威,给我们很大的力量。在大比分0比2落后的不利局面下,香港观众和中国女排始终为我们鼓劲、加油、呐喊、助威,给我们很大的激励与支持,使我们能越战越勇,最后反败为胜。我们的胜利同香港观众和中国女排给我们的精神力量是分不开的。
  比赛结束后,我们在香港休息了2天。接着中国男女排球队在香港又参加了港九排球协会在香港举行的中国队、日本队、南朝鲜队和香港队的国际男女排球邀请赛。我们吸取了打南朝鲜队的教训,在同日本、南朝鲜队的比赛中,充分准备困难,针对对手特点,认真制订战术方案。结果我们以较大的优势分别以3比1战胜日本队,以3比0战胜南朝鲜队,同中国女排一起获得香港国际男女排球邀请赛的冠军。
——眸中国男排1981之励志篇
  实际上,在香港我们并不知道全国对这次比赛胜利的反响那么的强烈。离开香港的那天,新华社香港分社的领导告诉领队孙志安和主教练戴廷斌,全国人民对中国男排同南朝鲜队的比赛反响很大,让领队、教练员和运动员要有思想准备。
  果然,当中国男女排回到北京,我们抱着奖杯走下飞机时,国家体委的领导和首都各大新闻媒体在首都机场举行了热烈的欢迎仪式。体委领导充分肯定了中国男排在比赛中的表现,并要求我们再接再厉,再创佳绩。汪嘉伟代表中国男排接受了中央电视台和首都其它新闻媒体的专访。
  3月29日中国男女排应邀到北京大学同北大的领导、教师和同学们联欢。我们刚到北京大学校门口,成百上千的同学们一下子就把我们围了起来,男排的每名队员都是被北大同学们抬着、举着来到学校的露天会场的,那场面很是热烈、很是感人。同学们拿着早已准备好的笔记本,学生证,课本和书籍要我们为他们签名留念。在联欢会上,北京大学的领导和学生代表的发言给予我们中国男排很高的评价。“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再次在北京大学的校园里响起。汪嘉伟代表中国男排发言:感谢北京大学的领导和同学们对我们的支持,表示我们要继续努力,勤学苦练基本功,提高技术水平,在世界大赛中,打出风格,打出水平,争取好成绩,为国争光。
  时间过的真快,一晃30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现在回想起这场比赛,回想起在首都机场和北京大学受到的欢迎,我们还是那样激动。香港竞争激烈的比赛场面,首都机场体委领导和新闻媒体的热烈欢迎,北京大学同学们的热情洋溢,甚至疯狂的情绪和沸腾的联欢情景,至今历历在目。“团结起来、振兴中华”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北京大学同学们喊出了全国人民的心声。那是1981年全国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经历这样惊心动魄的场面,使我们懂得:运动员真正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教练员和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一定要有为国争光的意识,因为全国人民在任何时候都在关注我们,我们任何时候都是在代表祖国比赛。
&——回眸中国男排1981之尾声篇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cn//2/U552P29T2D.jpg" BORDER="0" NAME="image_operate_28984"
ALT="结起来&振兴中华:回眸中国男排1981决战篇"
TITLE="结起来&振兴中华:回眸中国男排1981决战篇" />
——眸中国男排1981之尾声篇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cn//2/U552P29T2D.jpg" BORDER="0" NAME="image_operate_30218"
ALT="结起来&振兴中华:回眸中国男排1981决战篇"
TITLE="结起来&振兴中华:回眸中国男排1981决战篇" />
  今天,我们当年的领队孙志安已经离休在家安度晚年。我们参赛的10名运动员在后来的排球事业中都做出了出色的成绩,现在仍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努力工作。我们在此怀念我们尊敬的戴廷斌教练和容植聪教练。让我们记住当年的中国男排全体人员吧。
  领队:孙志安(八一队离休干部)
  主教练:戴廷斌(2007年病逝)
  助理教练:容植聪(1992年病逝)
  医 生:王河山(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医院医生)
  运动员:
  汪嘉伟:(原国家男排主教练,现搏琨投资公司董事长)
  沈富麟:(原国家男排主教练,现上海体育职业学院院长)
  侯&&杰:(原广州军区男排主教练,现越秀集团越秀交通营运有限公司项目副总经理)
  徐&&真:(原福建女排主教练,现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干部)
  曹&&平:(原江苏女排主教练,现美国大湖排球俱乐部教练)
  陈&&刚:(原八一男排主教练,现八一沙滩排球队队长)
  王铁山:(原八一男排沙滩排球主教练,现卡塔尔援外教练)
  邸安和:(原国家男排主教练,现江苏省体育学校校长)
  张仁江:(原国家青年男排主教练,现湖北省体育局赛事中心书记)
  胡&&进:(原国家女排主教练,现国家女排领队兼教练员)
  顺便再说几句;日晚,笔者参加中央电视台2010年体坛风云人物颁奖典礼,在会场遇见了中体产业集团监事王奇。我同他第一次见面,以前并不熟悉。他见到我首先提到的是日中国男排和南朝鲜男排的那场比赛,说起那场比赛,他异常兴奋。他当时就在北京大学读书,并亲身经历了那振奋人心的时刻。听他说起当年北大同学们半夜欢呼比赛胜利的情景,烧报纸,烧扫帚,敲饭碗,敲脸盆,到街上游行,呼喊口号“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庆祝活动一直到凌晨二、三点钟。他对我们中国男排队员的名字记得非常清楚,汪嘉伟、沈富麟、侯杰、徐真、曹平、陈刚等等。对于那场比赛和北大同学们的热烈行动,他有说不完的话,有讲不完的故事。相信经历过3.20那晚振奋人心时刻的北京大学的同学们和其它大学同学们都会有同样的感受。后来我有一天问排球中心竞赛部蔡毅部长,日晚你在干什么?蔡部长一听我提起这事,马上兴奋起来。他告诉我,他那年正在北京体育学院读书,比赛胜利后,北京体育学院的同学们也同北大同学们一样,热烈欢庆比赛胜利。他们还举着红旗,举着火把,从北京体育学院走到北京大学,同北大的同学们一起欢庆比赛胜利。去时大家都非常兴奋,感觉路途很近,很快就来到北京大学。可庆祝活动结束后,回来就感觉路途这么远,凌晨四点才回到北京体育学院。第二天上课,他们还受到老师的批评,因为同学们把学校里的扫帚全部当成火把给烧掉了。
  如今改革开放30年过去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也喊出30年了。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国经济腾飞,国富民强。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我国健儿在会上勇夺51枚金牌,也充分显示了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与壮大。面对“十二五”规划,“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对我们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男排 奥运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