涩港高中分数线能考到北京电影表演系吗

信阳罗山县涩港高中曾经有多强?国家部级领导就从这里毕业
近日,一则国资委副主任任命消息传遍了罗山人的朋友圈,因为这位副部级领导是从罗山走出的精英,家乡人引以为荣实属自然。
然而,很少人知道,这位部级高官老乡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从罗山的一所农村高中——涩港高中考入北京大学,并一步一步走入国家关键岗位的。
今天,如果说有人从涩港高中毕业考入北大,估计听到的人十有八九会惊掉下巴,因为,这是闻所未闻的事儿,用破天荒来形容也一点不为过!
然而,将时光往前倒退三十年,在沈莹就读高中的那个年代,却是不会让人异常惊诧的。如今,很多人不知道,那时的涩港高中实力和如今不可同日耳语,可谓云泥之别!今天,就聊聊涩高的那段辉煌史!
涩港高中建校始于罗山县第三初级中学。1956年,涩港完小办戴帽初中,1957年,与完小分立,称“罗山县第三初级中学”,1970年开始招收高中班,后更名为“涩港高级中学”,只招高中生,此为涩港高中办学之始。
当时处于文革时期,高中也好,初中也好,基本处于学习荒废状态。校园本来是育人之所,学习本是第一要紧的。然而政治运动时代,整整十年,基本上不以上课为主。
文革开始初期,学校搞运动、闹革命,基本处于瘫痪状态,低年级的回家赋闲,高年级的就要么批斗老师,要么外出大串联。
然而,这么多半大孩子流出学校,不务正业,始终不是个办法,1968年以后,逐步复课。当然依然是不以学习为主,也没有课本,而是发明了一个新名词“开门办学”。
所谓开门刚学,就是“学工”“学农”“学军”,最时兴的一句话是“到三大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去锻炼自己”。农村中学基本就是让学生去学习农民种田养猪种菜等,请苦大仇深的老农来学校讲忆苦思甜等等。当年学生的偶像是白卷英雄张铁生。
这一时期涩港高中校长是彭新人张奇,涩港高中的开门办学搞得轰轰烈烈,“走出去、请进来”,以社会为课题,拜贫下中农为师,大办校办工厂、农场、林场、猪场等,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
以至于信阳地区教育局先后在两次将落实相关精神的全地区教育系统会议,放在这个山区农村中学召开。涩港高中就在那时在全县乃至全地区打响了名气。
1977年,被文革中断十年的高考得以恢复,高中也终于恢复为高等学校输送人才的正轨。而此时的涩港高中也很快调整方向,确立以教学为主的办学原则。广大农村学生重新有了一条改变命运的正途。
张校长抓教学非常严格,以他为首的校领导和老师一样,都必须代课,经过文革十年浩劫,不仅学生,老师也很久没有摸过正经教材。张校长就带领教师苦钻教材,精心辅导学生,研究高考试题。
那时的老师也真正如蜡烛、如春蚕。我虽不是当年的学生,却从不少前辈口中听说了当年的涩港高中老师尤其的是校长张奇对学生的关心与培养。在教学上张校长是极其严厉的,但在生活上对学生却极其关心、无微不至。
当年在涩港高中读高三的学生,不少人在张校长家住过,为给他们创造好的条件,备考高考,张校长把自己学校的住室让给学生住,照顾贫困学生更是为数不少。
后来考上从涩港高中考上北大的沈莹就是其中之一,以至沈工作多年以后,还坚持每年给当年的恩师张校长邮寄元旦慰问贺卡,直至老校长过世。
这种努力也换来了优异成绩,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1985年,从涩港高中考取大专及其以上的学生达109人,而同期其他农村高中如莽张高中、楠杆高中为42人,龙山高中(今二高)为33人。
涩高远远高于其他农村高中,而且不乏名牌重点大学,1983年,除沈莹考入北大外,其同桌同为彭新的女生张艳清也超过重点线几十分,被兰州大学录取。
由于涩高学风正、教风严,高考成绩突出,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地区农村中学先进单位。甚至当时有不少城关的学生家长,不嫌偏僻,送孩子到乡下的涩高就读。
那时,在信阳教育界,涩高高中同信阳地区另外两所优秀农村高中——信阳县平昌中学(今平桥区)、商城县观庙高中一起誉为“信阳农村高中三杰”。
1983年,张奇校长调离涩高到县教师进修学校任职,由程学炎接棒涩高校长,陈延续了涩高刻苦的学风,教学成绩延续辉煌。
尤其是1987年,是涩港高中高考成绩较为辉煌的一年,当年毕业学生198人,考上大专、中专以上人数达75人,其中本科38人,有复旦等名牌高校。由于教学成绩优异,程于1991年调入罗山高中任校长。
涩港的学生生源主要是朱堂、涩港、彭新、铁铺等南部山区乡镇,当年涩港偏于西南山区,交通十分不便,尤其是对于彭新、铁铺的学生来讲,没有直达涩港的班车,只有每天一班到县城的班车。
需要先坐车到倒座,算好时间,在郭庄往涩港的路口等由县城发到涩港的车,才能到校。
那个年代读书住校都要从家带米,对于家在彭新江榜、天竹、前锋以及铁铺何冲、转篷等偏于山区学生,每次回家带米返回学校,无异于一次小型的长征。
很多学生需要扛着大米从山疙瘩的家里走上几个小时到集镇上才能乘车。当年我家在街上,常有本家的学姐学哥在我家打过站等车返校,还见过由于没有赶上车,看着一袋大米急哭的学生。
90年代以后,涩港高中开始走下坡路,不仅脱离信阳地区农村高中第一梯队,在罗山农村高中也不再是翘首。
这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生源质量的改变、县城高中的扩张以至城市化,都是影响农村高中教学成绩要素。曾经的信阳农村高中三杰,除了商城观庙高中依然一枝独秀外,其他两所都早已不复当年。
在教学、生活等条件都十分落后艰苦的八十年代,还有大量农村学子从农村高中考入名牌、重点大学,时至今日,大量学生涌入县城就读、各种补课、家长陪读,各方付出的精力数十倍不止。
不由得不让人感叹,现在高喊的教育均衡化,其实就是我们抛弃的八十年代的教育格局,那时候没有人挤破头去重点学校、也没有人穷其所有去买学区房……历史似乎给我们开了一个玩笑!那样的年代如同我们的青春一样,渐行渐远,不再回来!(来源:老家豫南 作者:军哥 图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The requested URL was not found on this server.
您要找的内容已被删除81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112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涩港高中分数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