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百代旅行徐闻感义仍是什么意思?

&现贵生书院还有前堂一座及学斋两座:在前堂后面19.6米处有东西学斋两座,各为四开间,面阔16米,进深6.5米,砖瓦结构,两学斋之间存一间讲堂,面阔6.3米,进深7.1米  在现徐闻县徐城街道办古城圣殿塘东50米处,有一个看似普通、藏身于路旁民宅丛中的院斋。这个小院斋前有古石道,院舍坐北向南;院内有碧绿的枇杷,苍翠的古榕,青青的凤凰树,红绿相映的花草,伏地仰望前方栩栩如生的石狗石狮,依稀可见青苔的古石阶,它们浑然一体,构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耐人寻味!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贵生书院,为明代著名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于明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创建的。汤显祖(日―日),字义仍,号若干,又号海若、清远道人,明代杰出的剧作家、文学家,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而贵生书院名称的来由据《雷州府志》(艺文志)载:“义仍(汤显祖)以谋于邑令熊君择地之爽阎者构堂一区书其匾日贵生书院义仍自为说训诸弟子。”因旨在宣扬其“君子学道则爱人”,“天下之生皆当贵重”之观点,故以“贵生”命名。参观贵生书院,领悟人生真谛,从先人那里学得好思想,也许悟出的人生价值不止原先了。“天地孰为贵,乾坤只比生。海浪终曰鼓,谁悉贵生情”。这是汤显祖离开徐闻时写的《留别贵生书院》诗句,让我们共勉漫步书院内日,中国戏剧作家协会主席田汉偕夫人林维中访问海南岛,路经徐闻县专访贵生书院遗址时,曾专门赋诗赞书院及汤翁  遥想汤翁当年从南京礼部主事被贬谪徐闻任职小小的典史: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从小聪明好学,二十一岁时中举,由于不肯依附权贵,虽博学多才、“名布天壤”,直到三十四岁才中进士,后历任南京太常博士、詹房事主簿、礼部祠祭司主事。明朝万历十九年(1591)他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弹劾当朝大学士申时行并抨击朝政,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广东省徐闻县典史,典史这种职位官员按照当时的制度叫添注,典史官职元始置,明清沿置,不入品阶,即“未入流”,是知县下面掌管缉捕、监狱的属官。幸而当时徐闻县的知县熊敏是江西新昌(今江西宜丰)人。由于与汤显祖同为江西同乡,且事先有友人写信要求关照。所以他对汤显祖很客气,给他单独住一所房子。汤显祖抵徐闻任职后,发现这里民风剽悍,人民好斗,斗狠起来甚至会失去生命,这种说法汤显祖在《与汪云阳》信里也提到:“其地人轻生,不知礼义,故以贵生名之。”可见为了教化苍生,且时徐闻当地青年士子仰慕他的名声,纷纷前来登门求教。于是,在知县熊敏的帮助下,汤显祖在徐闻县城北门住舍处建立起了贵生书院,并亲自执掌教鞭开课讲学,致使当时前来求知的徐闻青年络绎不绝。可见当时汤翁踏上徐闻这片红土后,并不因为仕途失志而意气消沉,而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从此红土地的文明在这里得到传承。而汤显祖在离开徐闻之前写了两篇哲理性的短文《贵生书院说》和《明复说》。所以说今天贵生书院的存在谓是苍天垂青,汤显祖之不幸,却换来了徐闻这块红土之万幸,正如苏轼在海南岛一样,汤翁愿意在自己的艰苦时刻,为祖国的边远地区传播文化。这或许也正是汤显祖创建贵生书院的宗旨。立于门前的贵生书院官田碑  至清朝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当时的徐闻知县主持重修书院,其规模扩大,当时占地面积3030平方米,分前、中、后堂,两厢学斋设“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等十二间课堂,环以围墙。清道光朝以后,虽年久失修,院宇残毁,但贵生书院古风犹在,原貌尚存,其位置与县学宫,孔庙相近,形成当年教学中心,我们从当时办学模式上考证,发现唯一不同的是县学宫是全官方性质办学的,而贵生书院是半官方性质办学的:明清两代,县学宫的经费大多由官银拨付,小部分由当地富绅资助。而贵生书院除了乡绅赞助和学生缴费之外则有“宾兴田”,以田租收入为在学与赴考者发“膏火”(原指灯油费,泛指学习生活补助费)。相同的点是县学和贵生书院的教学语言和教学内容:县学和贵生书院师生均要用官话(普通话)进行教学。而且学生刚开始是启蒙学塾,教材是《三字经》、《千字文》、《杂字》、《声律启蒙》、《故事琼林》、“四书”等等,往往是几人一组,分组教学,对习字、对对相当重视。进入县学或贵生书院后则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书经》、《礼记》、《左传》,熟读后还要能够背诵,可以想像当时单单这几本教材就已经共40多万字,这么多本象砖头那么厚的书籍要全部背熟了又要灵活运用,还要撰写八股文,试帖诗等等,所以很是辛苦的,久而久之人的思维都僵化了,只会整天背这些八股和四书五经。学生不管年龄大小,通称“童生”,每三年要参加一次“童试”,又叫“县试”,由县知事主持。应试的童生首先要向衙暑的礼房报名,要如实地填写姓名、籍贯、年龄,三代履历,必须身家清白,三代人中没有卖淫的“娼”,没有唱戏的“优”,没有当过差役的“皂隶”,才有资格报名参考。“政审”工作搞了之后,还要以同时参加考试的五个人互相连保,又要请本县的一名廪生出具书面证明,担保该童生确系本地籍贯,确系身家清白,祖宗三代都没有人当过“娼优皂隶”,并且不是在为父母的守丧之期,才允许进入考场。可以说,贵生书院在徐闻文教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更不可磨灭!明朝时,贵生书院两厢学斋设“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等十二间课堂,图为“诚意”课堂当我们踏着南雷州半岛暖湿的晨光,漫步在书院前的古石路上,犹如明朝的风徐徐吹来,仿佛从书院里传来了当年汤显祖淳淳的教诲和徐闻学子朗朗的读书声  日,中国戏剧作家协会主席田汉偕夫人林维中访问海南岛,路经徐闻县专访贵生书院遗址,赋诗赞日:“万里投荒一邑垂,居躯那耐瘴云蒸?忧时亦有江南梦,讲学如传海上灯,应见缅茄初长日,曾登唐塔最高层,贵生书院遗碑在,百代徐闻感义仍”。当时田汉曾建议徐闻县委修复贵生书院。其后县委已根据田汉的提议作了详细规划,但可惜随即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历经“文革”期间的洗劫,贵生书院建筑遭受严重破坏,书院匾额及12学斋题名均被凿毁,大量碑文散失。整个院落破败不堪,杂草重生!如今的贵生书院里有伏地仰望前方栩栩如生的石狗石狮,依稀可见青苔的古石阶现在的贵生书院仅存建筑面积450平方米,有前厅、后厅、亭阁、学斋(课室)  日,徐闻县人民政府公布贵生书院为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决定拨款修复。1985年初,县宣传文化部门主持动工修复,1989年10月开放使用。日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再次修复。现在的贵生书院仅存建筑面积450平方米,有前厅、后厅、亭阁、学斋(课室)。前堂一座三开间,面阔13.5米,进深7米,硬山顶砖瓦结构,前檐柱2支,屋面已残破,前堂大门上的题匾“贵生书院”四字模糊可辩。在前堂后面19.6米处有东西学斋两座,各为四开间,面阔16米,进深6.5米,砖瓦结构,两学斋之间存一间讲堂,面阔6.3米,进深7.1米,原书院中堂及四周围墙均被拆毁,书院曾有十多块石碑,现仅存《院规条》碑、《五夫子宾兴条例芳名》碑、《贵生书院官田》碑、《新捐文生碑》。 当我们踏着南雷州半岛暖湿的晨光,漫步在书院前的古石路上,犹如明朝的风徐徐吹来,仿佛从书院里传来了当年汤显祖淳淳的教诲和徐闻学子朗朗的读书声。参观贵生书院,领悟人生真谛,从先人那里学得好思想,也许悟出的人生价值不止原先了。“天地孰为贵,乾坤只比生。海浪终曰鼓,谁悉贵生情”。这是汤显祖离开徐闻时写的《留别贵生书院》诗句,让我们共勉!《牡丹亭》改编为雷剧 打造文化品牌
& & & & 徐闻有明朝大戏剧家、文学家,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汤显祖的足迹和其创办的“贵生书院”遗址。2016年是汤显祖逝世400周年。昨日,徐闻县召开开展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系列活动工作推进会,通报前段工作开展情况,研究部署下步工作。& & & &&据悉,20世纪60年代,中国现代著名戏剧家、诗人田汉视察湛江时曾赋诗一首,诗最后两句即为??“贵生书院遗碑在,百代徐闻感义仍。”“义仍”是汤显祖的字,足见大家对汤显祖的崇尚和敬重,此诗今刻勒于石、立在书院,供人观瞻。徐闻县近年来还积极挖掘整理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搜集整理汤显祖以及其他历史文化名人的传说,以配合汤显祖逝世400周年纪念活动。& & & &&今年徐闻县决定举行以“百代徐闻感义仍??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活动内容包括修编纪念汤显祖诗文选、编印纪念册及制作发行一套明信片、改编《牡丹亭》为雷剧并公演、汤显祖逝世400周年学术研讨会等12项内容。目前,已完成异地交流和编印纪念册及制作发行一套明信片等,其它工作也正紧锣密鼓推进中。& & & &&会上强调,要尽快将改编为雷剧的《牡丹亭》搬上舞台。徐闻县负责人指出,开展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系列活动是今年县委中心工作之一,旨在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地方文化品牌。因此,要把这次活动办成一场文化盛宴,同时作为展示徐闻形象的窗口和平台。来源:湛江晚报 作者:卓朝兴 通讯员李梅英
------分隔线----------------------------
下一篇:没有了
什么值得买?
近日,2名网友先后分别以网帖的形式,讲述了通过自如租房后的遭遇.一名网友称她的朋友...
4月底5月初,我省小龙虾开启集体出水模式.可是武汉百汇生物公司的向老师近日在潜江技...
福泽润健康顾问联系方式方法一&联系小福:1小福QQ:2电&话...
急停电公告尊敬的电力客户10kV胜石线胜萱线将于日8:00-18:00进行停电检修....
为纪念第69个世界红十字日,市红十字会开展以"博爱姚城&&红十字为人人"为主...
戟儿和锏儿站在艮舟和兑船上,指挥着娇娃习练歌舞.汉枋站在旗舰上,静静了望.汉枋和戟...
任何黑马在大幅上涨前都有各种征兆,只是一般的投资者很难发现它而已,下面我把本人使...
中国近期的资本外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民币贬值预期下离岸人民币市场持续收缩和中国...
salt是盐的意思,但是一旦被放进词组里,个个都能让你一头雾水…take&it&wi...
千百年以来,人们追求健康的脚步没有停止.特别是现代环境污染加重雾霾有毒食品的危害...
喀什地委史志办第三批"访惠聚"工作组紧紧围绕"访惠聚"活动工作重点,在推动各项工作的...
在小白鞋当道的今天,我们似乎都快忘记了高跟鞋的存在,高跟鞋配牛仔裤妥妥的显腿长,...
嗨,大家好可能很多朋友都跟小编一样每天的生活不是对着电脑就是对着手机有时会有头晕...
一切都是在还债.,
西卢浦区兰道夫大街餐饮街新开的日料店Tanoshii,偶然进来,服务员提供了Omakase,一餐...我眼中的徐闻
时间: 06:37:33 &来源:&作者:天山英子 &阅读: 次
&&& 知道徐闻这个地方,不是因为我地理学得好,居然记住了中国这样一个小地方,而是因为这里有亲戚,老公的大姨和表哥生活在这里。每次表哥来我们这里,都会带一些海鱼,让我们品尝,我很喜欢海鱼的味道。从此,我知道了徐闻有海,那里的海产品丰富,那时候,我就开始向往着有一天会站在徐闻的土地上,望着蔚蓝的大海,任思绪随风飘荡。
&&&&7月13日晚上2点多钟,我终于来到了徐闻。我们来到了表哥安排的酒店,杏磊湾温泉度假村,听表哥说,这里是徐闻最好的酒店了。我独自住在一个单间,房间很大,比我家的卧室大两倍吧,看上去很干净。床也特别宽大,睡在上面很舒适,有家的感觉。虽然睡得很晚,14日早上,我还是习惯性在太阳升起的时候醒了,穿着睡衣,我推开酒店302房间的阳台门,站在阳台上欣赏这里的风景。
&&&&哇!好美啊!初升的阳光洒在海边近处的花草树木上,洒在黄色的琉璃瓦屋顶上,洒在海边大大小小停着的驳船上,让这一切都变得明亮生动起来。蔚蓝如洗的天空,飘逸如絮的白云,不时飞过的海鸟,风平浪静的大海组成了一幅灵动的画。远处,蓝天与碧海相连,分不清那里是天,那里是海,都是一样的无边无际。我静静地站在阳台上,目视一望无际的大海,倾听海鸟飞过时的欢歌,欣赏蝴蝶恋花的舞蹈,忘记了旅途的疲劳,陶醉其中。这时候,我真希望自己是神笔马良,画出此时此刻见到的景色。这时候,我真希望老公在我的身边,把我和这景色在一起的陶醉模样融合起来。无奈老公因为工作没有跟我一起来玩,我只好拿出相机,把我欣赏到的美景留在我的相机里,也留在我的记忆中。
&&&&大约9点左右,表哥来到酒店,带着我和他最好的同学一家去吃早餐,早餐的时候,表哥说了一下今天带我们去看看徐闻的几个景点,我们都高兴地表示客随主便。坐在车上,我看到一大片一大片被黑色塑料薄膜覆盖的田地,塑料薄膜上面是浅浅的海水,很奇怪,这是干什么用的。问了表哥才知道,是晒海盐。
&&&&车子大约走了一个小时吧,我们来到了中国大陆最南端,站在这海湾,我们看到了大海与大海握手相会的地方,看到了大地与大海挥手离别的地方。在这里,热情奔放的浪花,细软延绵的沙子,拂面而过的海风,默默地向人们讲述着北部湾和琼州海峡握手的欢乐,讲述着大地与大海挥手告别的不舍传说。
&&&&告别了中国大陆最南端,我们来到表哥的故乡吃午餐,好客的主人,丰盛的海鲜宴,不仅让我们都吃得津津有味,还充满了感激。
&&&&午餐过后,我们又来到了贵生书院。据说古代徐闻县民风好斗人皆轻生,汤显祖为了推广中原文明化土著之俗,其联合知县熊敏捐俸银在徐闻县城西门塘畔创办了这所&贵生书院&,教民知书识礼,认识生命的重要性而化其轻生之俗。并宣传&君子学道则爱人&、&天下之生皆当贵重&的人生哲理。贵生书院的门前有几棵大榕树,长得枝繁叶茂,阳光活泼地在树上跳跃。榕树垂着长须,宛若慈祥的老人,在岁月的长河中守护着这一方净土。
&&&&  贵生书院四个字用黑墨铸成,深嵌在屋檐里面。阳光给它的四周上绚丽的金边,浅黄色的光洒落在大门的两旁,与透过榕树的缝隙倾泻在门口的一团团花瓣般的光斑组成一幅生机盎然的图案。
&&&&  门口的右边有一口古井。古井旁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着梦泉。相传汤显祖适徐闻之夜,不耐炎热,饥渴难忍,辗转难寐,遂取此泉痛饮。是夜,梦魇缠绵,才思泉涌,触景生情,因情成梦,因梦成戏,写出了惊世骇俗的《牡丹亭还魂记》。
&&&&踏着明代的石板路,走进贵生书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端庄典雅的庭院,庭院里刻字的石碑,黄绿相间的成畦花卉,顿时就让我感受到这里就是自己喜欢的书香门第。认真欣赏石碑上的诗,才知道一块是汤显祖墨迹碑,一块是田汉在1962年路过徐闻,参观贵生书院以后写的,我轻轻地读出这首诗,&万里投荒一邑丞,孱躯那耐瘴云蒸?忧时亦有江南梦,讲学如传海上灯,应见缅茄初长日,曾登唐塔最高层,贵生书院遗碑在,百代徐闻感义仍。&我刚好在努力学习古诗词,非常喜欢这首诗,马上拿出相机,让坐在树边乘凉的美女给我留影,让我也沾一点这里的书香气息。
&&&&接着,我来到了东面正中的房子里,看到了汤显祖的泥像。他手托经典,脸相端庄从容,恬淡安祥,眉宇轩昂,深邃的眼光仰望前方。深邃而又炯炯的目光似乎在告诉人们他的忧虑,他的喜悦,他的思想。又好像在问我,你能读懂我吗?看着塑像后面的&天地孰为贵,乾坤只此生。&想着介绍里说起他在这里教学的时候对弟子一视同仁,因材施教,扶理谈修,每日诲人不倦。通过他的教育和宣传,徐闻文风渐盛,科举盛行,这让我对他肃然起敬。
&&&&我还沉浸在对汤显祖的敬意里,没来得及细细品味这里点点滴滴的书香,同行的人就开始催促我,他们已经在门口的车子里等我,要马上离开。我为了不耽误大家的时间,只好恋恋不舍地匆匆离去。
&&&&最后我们来到登云塔的路口,同行的林总给我讲起登云塔的,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徐闻知县赵一鹤定基,天启三年(1623年)知县应世虞竣工落成。人们将登云塔喻为文笔,表达了徐闻人渴求广出人才和青云直上的美好愿望。该塔为平面八角形七层楼阁式砖室塔,高36.41米。塔门向东,门额有石匾,刻有&登云塔&三个大字。塔身各层设假平座,用牙砖,线砖相间叠造出檐,塔壁内折向上,共有190级阶梯,逆时钟拾级向上。第6层塔室内有铁铸复盆状刹杆柱基,其敞口有沿,径长1.46米,高54厘米。塔七层八角,每个角都装有铁鹦鹉,每只铁鹦鹉的嘴上挂着一只铜铃,有风吹来时,铜铃作响,颇有一番韵味&&登上塔顶,不但可以俯瞰全城的风景,还可以远眺琼州海峡对岸的海口都市楼房或霓虹灯光,有如美丽的海市蜃楼!因而,自自古以来,就有&雁塔嘲风&的雅称而被列为徐阳旧八景之一。古老的登云塔,带着远古的淳朴和厚实,在风云变幻中屹立,默默接受岁月的洗礼,静静见证时代的变迁。听了他的介绍,我也想亲自登上登云塔,俯视如今徐闻全城的风景。遗憾的是,为了保护古塔,已经不让游人登塔了,只能远远地看看,站在路口留下登云塔的影子,留下我对塔的敬意。
&&&&我眼中的徐闻,是个美丽的地方,柔和的海风,蔚蓝的海水,茂盛的花草树木,组成了一幅幅灵动的画卷。我眼中的徐闻,是个有文化底蕴的地方,贵生书院的书香永远在徐闻源远流长。
精彩推荐阅读
24小时点击排行
24小时评论排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原创情感日志|精彩情感故事|优美情感文章|秋水共长天情感文学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号 &&nbsp
免责申明:秋水情感文学网个人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所持观点及立场与本站无关。
如您想投稿本站,或者需转载刊用,以及您对任何内容有疑义,请及时联络我们:(请把#换成@),本站将通知作者并回应处理,谢谢合作。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遥望汤显祖
&&&&&&&今日
&&&&&&当前位置 :
遥望汤显祖
&&&&&&&黄 环&&&&&& 古代的岭南,被视为荒蛮瘴疠之地。朝中多少谪客逐臣,被流放至此。唐的李德裕、韩愈;宋的苏轼、李纲、胡铨;明的汤显祖……既有明相贤臣,更有文坛巨子。就被流放者来说,或会看成是自己人生的不幸,如韩愈被贬潮州,就颇悲观,甚至做好了死的准备,对远道而来送行的侄孙说出“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的“遗言”。但对于流放地的本土人士而言,却是一大幸事,他们往往会给地方留下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开文明之花,结文明之果,令地方受用不尽。韩退之之于潮州,苏东坡之于惠州、儋州,汤义仍之于徐闻,皆属此例,意义非比寻常。&&&&&& 阳江在古代未能成为历史上那些名公巨子的贬谪之所,未能沾溉他们高尚人格、卓越才智的雨露,诚为一大憾事,但他们或按部至此,或客游、贬谪而途经阳江,留下了许多不朽诗篇,亦弥足珍贵。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因贬谪徐闻而与阳江结缘,就格外值得珍视。一&&&&&& 以戏剧创作名世的汤显祖,脍炙人口的《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然而,汤显祖的为人,他的人格,似乎更加可圈可点。万历四年(1576),权倾朝野的内阁首辅张居正“闻显祖及沈懋学名”,着意延揽,想把他们作为儿子张嗣修高中科举的陪衬,藉此掩饰作弊劣行。汤显祖洞悉真相,婉言谢绝了。沈懋学则应命前往,结果是沈懋学和张嗣修都高中了,汤显祖却名落孙山。此后直到张居去世后第二年,即万历十一年(1583)汤显祖“始成进士”(《明史》),这时他已经34岁了。在权贵面前,能够把持住自己,不受利禄诱惑,保持做人的尊严,是颇不容易的。不妨对照一下现实,钻营拍马、趋炎附势之徒随处可见,有人遇见权贵,恰像蚂蝗见血一般,粘得紧紧的,什么人格,什么尊严,早就丢到九霄云外去了。每念及此,就更感汤显祖为人的高尚了。&&&&&& 还不止此。曾被台湾历史学家柏杨称为“大黑暗时代”的明王朝,愈到后来,就愈加朽腐不堪。就汤显祖所处时代而言,前期虽有张居正回光返照式的撑持,后期则无可奈何地露出了末世的光景,宋神宗朱翊钧在位四十九年竟不出见政府官员,国事好坏可知。面对中央政府的腐败,只有极少数人敢于拍案而起,汤显祖就是其中之一。万历十九年(1591),时任南京礼部祭司主事的汤显祖,写了《论辅臣科臣疏》,指斥万历即位以来,“前十年之政,张居正刚而有欲,以群私人嚣然坏之;后十年之政,时行柔而有欲,又以群私人靡然坏之。”现任皇帝,两任首辅,都在抨击之列。奏章震动朝野,招来的是被贬至雷州半岛最南端的徐闻县当典史。这样的结局,或许汤显祖早有预料,否则,贬谪的“谕旨”下达后,难有那样的从容镇定,在给友人的信件中难有那样豁达的言语:“去岭海,如在金陵,清虚可以杀人,瘴疠可以活人,此中杀活之机,与界局何与耶!”二&&&&&& 对汤显祖处分的“谕旨”是万历十九年五月十六日下达的,八年的留都官宦生涯就此结束。汤显祖离开金陵,启程回到老家江西临川。由于到徐闻报到的“凭限尚宽”,加上在老家生了一场病,直到这一年的九月,才动身前往雷州半岛的最南端――徐闻。&&&&&& 古代交通不便,出门远行,往往受掣于山川地貌,只能水陆并进,交替而行,汤显祖也不例外。不过,他是一个喜欢壮游的文人,如此行程,恰好玉成了他的爱好。果然,从大庾岭踏进广东,他就一头扎进了岭南著名古刹――南华寺中,六祖惠能就是在此创立了影响深远的禅宗。尔后便进入广州,由广州绕道到东莞,畅游道教名山――罗浮山。返回广州时,意犹未尽,再取水道往南海、香山至澳门。南华寺的庄严肃穆,罗浮山的雄伟幽深,广州城的繁华热闹,澳门半岛的“异域”风情,都给汤显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一一以诗歌或者辞赋形式记载下来。三&&&&&& 万历十九年十一月,正是仲冬天气,汤显祖终于从香山经恩平来到了阳江,来到阳江的第一个落脚点,就是莲塘驿站。驿站乃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之人中途换马或歇息的地方,也是来往官差途中歇息场所。据县志所载,莲塘驿位于今阳东县合山镇莲塘村背,西靠那龙河,明洪武元年(1368)所建。嘉靖三十三年(1554)佥事林应奎把驿站改建为驿城,城高1.2丈,厚1丈,城周360尺。城外有护城池,城有东门和西门,西门筑有埠头,供往来船只停泊。城南则有大片荷塘,盛产莲藕,因此称莲塘驿。驿城虽然早在清雍正四年(1726)已废,至今遗迹难寻,但在汤显祖时代,却是颇具规模的。汤显祖到达这里时,时候大概已经不早了。他从驿中小吏的口里得知这便是莲塘驿。晚餐之后,闲来无事,周围走动。仲冬时节,莲塘已不是盛夏中“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艳丽景色,闯入眼帘的,是一片枯枝败叶,在萧瑟的晚风中摇曳。“世路无穷,劳生有限”(有相同遭遇的苏轼词句),远离故土的贬谪之人。虽然受到驿丞的热情接待,此刻也不免触景生情,心头一阵悸动。入夜,月明星稀,参商之阔,山长水远。洁白的月光从屋檐的隙缝照射进来,听蟋蟀在野外不停地吟唱,往事历历在目,前程雾罩云遮,远方的亲人此刻也一定叨念着自己吧。岭南尽管冰雪少见,独卧孤馆,汤显祖还是感到一丝寒意。流光一点点逝去而不留痕迹,人也随之老去……汤显祖辗转反侧,怎么也难以入睡。喜弄笔墨、满腹才情的一代戏剧大家,一首名为《阳江道中》的五言诗很快便在脑海中浮现出来―― 恩春少佳树,向北梅花夕。 入门问小吏,知是莲塘驿。 莲叶落已久,林塘映非昔。 参星到庭户,素月沿檐隙。 促织犹在野,无衣念行役。 炎州少冰雪,流光去无迹。 惟念千里心,闲房眷幽客。 &&&&&& 汤显祖从贬谪广东徐闻典史到量移浙江遂昌知县,往返途中,都经过阳江,并留下六首诗,其中的两首,都直接写到莲塘驿,可见莲塘驿给汤显祖留下印象之深刻。从六首诗的内容看,写了双鱼所,写了海陵山及罗琴山,可以推断作者在贬谪徐闻路过阳江时,曾在阳江小住过一段时间,并且到过以上几个地方,留下那些诗篇。而《莲塘驿》一诗,则可断为作者从徐闻量移遂昌知县路过阳江时所写。诗中写道: 阳春驿晚看莲塘, 白马山来海焰长。 不似江南青菡萏, 只因炎热当秋霜。 &&&&&& 诗的首句就透露了写作时间是这一年的暖春,这正与他离开徐闻赶赴遂昌的时间吻合。比对此前写的《阳江道中》一诗,《莲塘驿》多了点清朗和轻快,少了点沉重和抑郁。这也难怪,那时是贬谪徐闻,现在是量移遂昌,尽管作者不是那种汲汲于功名利禄的政客,在情感上还是有所不同,这也是人之常情。四&&&&&& 贬谪岭南的汤显祖,所到之处,并非都留下六首诗篇,从这一点看,这是阳江的福分。当然,阳江人敬仰并善待这位具有超卓才智和清正品格的“逐客”、“孤臣”,使他一饭不忘,深为感动,这应是写诗的动因。而在徐闻,人们同样敬仰他,追随他,争先恐后来听他讲学。汤显祖称得上是一位真正为苍生着想的人。当他在“典史添注”闲职中发现“轻生好斗,不知礼义”是导致徐闻社会治安不好的重要原因时,毅然创办“贵生书院”,亲自授徒讲学,力图通过教化唤起人们重视生命价值,改变“轻生好斗”的不良习俗。“天地孰为贵,乾坤只此生。海波终日鼓,谁悉贵生情。”这是汤显祖留别徐闻满含期待的一首绝句。虽然在徐闻只有短短的几个月,但他创办的“贵生书院”却影响深远,给徐闻带来了无尽的福祉。370年后,当代著名戏剧家田汉专访徐闻贵生书院遗址,读了书院遗碑碑文后赋诗一首,传达了人们的心声:“万里投荒一邑丞,孱躯那耐瘴云蒸? 忧时也有江南梦,讲学如传海上灯。应见缅茄初长日,曾登唐塔最高层。贵生书院遗碑在,百代徐闻感义仍。”(《看苏轼题石并访汤显祖贵生书院遗址》)是的,创办书院,倡导贵生,百代徐闻都应感谢汤显祖这种伟大的温热的人文关怀。五&&&&&& 清正耿直、勇于论事而又喜怒形于色的汤显祖,显然成了腐朽黑暗官场中的异类。他与抨击朝政腐败的东林党人关系密切,与富于反抗精神的李贽、徐渭等友善。还在贬谪前的南京任上,汤显祖就曾发出过“叹予官兮久稽,归于子乎解携”的感叹(《西音赋》),表达了对官场的厌恶,欲解印辞官,与老朋友一起隐归园田。在遂昌知县任上当了五年后,汤显祖就辞官回家,洗手不干了。有人考证,《牡丹亭》这一旷世杰作,就是作者弃官回家后三、五个月内完成的。表达男女之间生死情恋的《牡丹亭》究竟取材于何处?可谓众说纷纭。汤显祖贬谪徐闻途经阳江,曾在阳江小住,对素馨女故事或有耳闻。清吴绮撰《岭南风物记》有载:“素馨花出广州府,自西国移植,不变水土。相传素馨乃女子名,以相思而死,其墓上产此,故其香染人衣袂不易散也。”如此简约而模糊的记载,含有多重意义,这里且不深究,至于阳江本土的传说,倒是有板有眼,丰富多了。如直指“相思而死”的素馨即南汉王刘隐之女,其墓亦在江城某地云云,宋傅伯成,清庄大中、李春元等都写了相关内容的诗。汤显祖到底是否听过这一故事并将其纳入《牡丹亭》的创作构思之中,尚不得而知,因为至今还未发现与此相关联的历史记载,倒是作者当年秋发庾岭到达南安(今大余)驿站小住时,据说被当地流传的宦官小姐鬼魂与现实青年男子相慕相爱乃至交欢的离奇故事所触动,萌发了写作传奇剧的构想。而上面的离奇故事,早已被写成《杜丽娘慕色还魂记》,《牡丹亭》就是这本小说的拓展、加工,从而使故事更加完美、感人。&&&&&& 关于《牡丹亭》,在《牡丹亭记题词》中,汤显祖认为,“如丽娘者,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牡丹亭》的结局虽然未脱“大团圆”的俗套,但汤显祖能以浓烈的情感、瑰奇的想象和绚丽的文笔,抒写了人间的至性至情,歌颂了男女青年为追求爱情幸福生死不渝,体现了对传统礼教的大胆反抗。《牡丹亭》一问世,即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深深地感动了有着相同命运的年青人。娄江一位女子俞二娘读《牡丹亭》哀感身世,悲极而亡;杭州女伶商小玲演此剧时联想到自己的遭遇,伤心过度,突然死在舞台上。所谓“《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沈德符语)《牡丹亭》无疑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直到几百年后的今天,国内外戏剧舞台上,《牡丹亭》的演出仍长盛不衰。国内的就不多说了,国外的,仅今年2至4月,见诸《人民日报》的,就有两篇报道:一是配有大幅照片的题为《让世界感受中华文化之美》一文。此文详细报道了舞剧《牡丹亭》在美国纽约林肯表演艺术中心大卫?寇克剧院上演的盛况,“4场演出,场场爆满,掌声不断。”(日《人民日报》)二是也配了照片题为《墨尔本上演芭蕾舞剧》一文,报道了中央芭蕾舞团在澳大利亚墨尔本艺术中心成功演出原创芭蕾舞剧《牡丹亭》,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日《人民日报》)不朽的经典剧作《牡丹亭》,不但属于中国,同时也属于世界。六&&&&&& 贬谪岭南,固然是汤显祖一生的大挫折,然而也是他戏剧创作的一大收获。有论者认为,没有岭南之行就没有《牡丹亭》,这是有道理的。田汉亦反复表达过相类的看法。在1963年1月所写《访大庾、登梅岭》一诗中,就有这样的诗句:“柳垂横浦岭梅香,若士南归写丽娘”。诗中点明了“南归”与“写丽娘”的关系。在同年的另一首诗中,更有这样的诗句:“徐闻谪后愁无限,庾岭归来笔有神。”贬谪岭南,确实给汤显祖见识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完成了一个丰富无比的历练,不朽名剧《牡丹亭》就在其中孕育而成。“庾岭归来笔有神”。汤显祖在辞官后很短时间内完成了《牡丹亭》,足见他早已胸有成竹。带着雷州半岛的海风,带着贵生书院的愿景,带着罗浮山的仙气,带着广州香港澳门的风情,带着莲塘驿的温馨,汤显祖把岭南风物注入《牡丹亭》,连同其中的典型人物和超卓的思想,千秋万代,供人们欣赏、吟诵、演绎、沉思……汤显祖()&&&&&& 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 汤显祖从小聪明好学,以博学饮誉海内,二十一岁时中举。由于不肯依附权贵,虽博学多才、“名布天壤”,也只是到万历十一年(1583)才中进士。历任南京太常博士、詹事府主簿、礼部祠祭司主事。他与顾宪成等东林党人过往甚密,因弹劾当时内阁大臣申时行任人唯私,作风专横,被降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又因不附权贵而免官,未再出仕;之后一直呆在临川专心从事写作,晚年以茧翁为号。&&&&&& 汤显祖的思想比较复杂矛盾,他曾视科举为唯一出路,同时又对科举、八股文字表示厌弃;30岁时潜心佛学,企图在宗教中寻求人生的意义,却又讥笑服食丹药的迷信者和嘲讽佛学的轮回说教。他思想中不同的侧面,都在他的戏曲创作中得到反映。汤显祖曾从罗汝芳读书,又以思想家李贽为友,受李贽思想的影响较大。在戏曲创作方面,他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强烈反封建的思想占据其作品的主导地位。&&&&&& 汤显祖作有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以《牡丹亭》最为著名。在戏曲史上,他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正在载入中
阳江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百代旅行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