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天性 毁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意思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下载积分:30
内容提示: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41|
上传日期: 08:42:08|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官方公共微信117.42.174.*
生活的意义?
60.31.44.*
人生的意义在于被别人需要,别社会需要。
10.190.0.*
是啊,对于我这个普通人,我只在困难的时候才去想这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对于在困境中中挣扎的我又是无解的。
119.100.107.*
说的挺好 所以开心过完每一天就好啦
垃圾的回答
121.201.231.*
小孩只是享受性爱的后遗物!
211.144.112.*
一个无知的无望的人!
172.16.181.*
精辟之言都好
121.13.223.*
生活的意义,它就是这几个字罢了!社会不管怎样变化发展生活一样要过,一样要生活!
121.32.81.*
相信自己。
敢做敢当。。
218.246.161.*
不用太计较生死。活着,好,我努力做着我想做的事情。死,好,我再也不用受活着的种种痛苦了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你的问题我也经常在想…觉得人就是为了别人活着…为了父母我们是他们的精神寄托…一旦他们失去我们了他们也就没有都大的意义了…为了认识你的活着…在他们那里你要表现出你...
大家还关注爱的意思_百度知道2010高三北京西城一模语文作文题高考(共9篇)
2010高三北京西城一模语文作文题高考(共9篇)
【入党申请书】 池锝网
本文已影响 人
篇一:2015年北京西城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5年北京西城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15 年高三一模试卷 语文 2015.4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题。 有些外国人颇为羡慕中国人有私章。他们觉得在小小的一块石头上刻上自己的名姓,或阴或阳,或篆或籀,或铁线或九叠,都怪有趣的。抗战时期,闻一多在昆明,以篆(zuàn)刻图. 章为副业,当时过境的美军不少,常有人登门造访,请求他的铁笔。他照例先给对方起一个中. 国名字,告诉他们那几个中国字既是谐音,又有吉祥高雅的涵义。对方已经乐不可支,然后就. 会约期取件,当然是按润例计酬。虽是
,却也不轻松,视石之大小软硬而用指力、腕力或臂力,积年累月地捏着一把小刀,伏在案上于方寸之地纵横排奡,势必至于两眼昏花,肩耸背驼,手指磨损。对于他,
。 在字画上盖章,能使得一幅以墨色或青绿为主的作品,由于朱色印泥的衬托,而显得格外生动,有
之妙。据说这种做法以酷爱文化的唐太宗为始,他有自书?贞观?二字的联珠印,嗣后唐代内府所藏的精品就常有?开元??集贤?等钤记。一般而言,收藏家或鉴赏家. 在字画名迹上盖个图章原不是什么坏事,不过一幅完美的作品若是被别人在空白处盖上了密密麻麻的大小印章,却是
。最讨厌的是清朝的皇帝,动辄(zhé)于御题之外加盖什么. ?御览之宝?的大章,好像非如此不足以表示其占有欲的满足。最迂(yū)阔的是一些藏书印,. 如?子孙益之守勿失?、?子孙永以为好?、?子子孙孙永无鬻?之类,我们只能说其情可悯,其愚不可及。 明清以降,文人雅士篆刻之风大行,流落于市面的所谓闲章常有奇趣,或摘取诗句,或引用典实,或直写胸意。有时候还可于无意中遇到石质特佳的印章,近似旧坑田黄之类。先君嗜. 金石篆刻,积有铜器铭文、碑石拓片很多,印章亦不少,丧乱中我仅携出数方,除?饱蠹楼藏书印?之外尽属附章。有一块长方形寿山石,刻诗一联?鹭拳沙岸雪,□□□□□?,不知是谁的句子,也不知何人所镌(juàn),我觉得对仗工,意境雅;书法是阳文玉筋小篆,尤为佳妙,. 我喜欢它文字凸起有棱、圆融秀丽之貌。还有一块白文?春韭秋菘?,我曾盖在一幅画上,后来注这幅画被一外国人收购,要我解释这印章文字的意义,我当时很为难,照字面翻译当然容易,说明典故却费周折。南齐的周颙家境清贫,?文惠太子问:‘菜何味胜?’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春韭秋菘代表的是清贫之士的人品之清高。早韭嫩,晚菘肥,菜蔬之美岂是吃牛排吃汉堡面包的人所能领略?
(取材自梁实秋《图章》,有删改) 【注】排奡(ào):形容文笔刚劲有力。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篆(zuàn)刻 副业
B.动辄(zhé) 谐音 .... C.迂(yū)阔胸意
D.所镌(juàn)嗣后 .... 2.在文中(甲)(乙)(丙)三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雕虫小技妙笔生花画蛇添足
B.雕虫小技画龙点睛大煞风景 C.举手之劳妙笔生花大煞风景
D.举手之劳画龙点睛画蛇添足 3.在第一段结尾横线处填入一句话,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篆刻已不复是谋生苦事,而是文人雅事了 B.篆刻不但是文人雅事,而且是谋生苦事了 C.篆刻已不复是文人雅事,而是谋生苦事了 D.篆刻不但是谋生苦事,而且是文人雅事了 4.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日色冷青松
B.蝉翼柳塘风 C.禅房花木深
D.梅柳渡江春 5.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6.下列文句所表现的精神品格与“春韭秋菘”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 B.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五柳先生传》) C.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陋室铭》)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7.下列对图章功用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使画作更生动
B.表明藏书归属 C.推动字体演变
D.展现文人雅趣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东平宪王刘苍,建武十五年封东平公,十七年进爵为王。苍少好经书,有智思,显宗甚爱重之。是时中兴三十余年,四方无虞,苍以天下化平,宜修礼乐,乃与公卿共议定南北郊冠冕、. 车服制度及光武庙登歌、八佾舞数,语在《礼乐》《舆服志》。 四年春,车驾近出,观览城第,寻闻当遂校猎河内,苍即上书谏曰:?臣闻时令,盛春农事,. 不聚众兴功。动不以礼,非所以示四方也。?帝览奏,即还宫。 苍在朝数载,多所隆益,而自以至亲辅政,声望日重,意不自安。上疏归职,帝不听。其.后数陈乞,辞甚恳切。五年,乃许还国。 肃宗即位,尊重恩礼逾于前世,诸王莫与为比。后帝欲为原陵起县邑,苍闻之,遽上疏谏,帝从而止。自是朝廷每有疑政,辄驿使咨问。苍悉心以对,皆见纳用。 六年冬,苍上疏求朝。帝以苍冒涉寒露,遣谒者赐貂裘,使大鸿胪窦固持节郊迎。帝乃亲自循行邸第,豫设帷床。苍以受恩过礼,上疏辞曰:?臣闻卑高列序,上下以理。陛下亲屈至尊, 注降礼下臣,每赐宴见,中宫亲拜,事过典故,臣惶怖战栗,诚不自安。此非所以示群下、安臣 子也。?帝省奏叹息,愈褒贵焉。 . 苍还国,疾病,帝驰遣名医,使者冠盖不绝于道。明年正月薨。元和三年,幸东平宫,帝追感念苍,谓其诸子曰:?思其人,至其乡;其处在,其人亡。?因泣下沾襟。初,苍归国,骠骑时吏丁牧、周栩以苍敬贤下士,不忍去之,遂为王家大夫,数十年事祖及孙。帝闻,皆引见于前,既愍其淹滞,且欲扬苍德美,即皆擢拜议郎。 论曰:孔子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若东平宪王,可谓好为叹息呜呼远隙以全忠释累以成孝夫岂宪王之志哉! (取材于《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注】中宫:皇后居住之处,借指皇后。
8.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分) 若其辞至戚去母后岂欲苟立名行而忘亲遗义哉盖位疑则隙生累近则丧大斯盖明哲之所为叹息呜呼远隙以全忠释累以成孝夫岂宪王之志哉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苍以天下化平以:认为。
. B.寻闻当遂校猎河内
寻:不久。 . C.上疏归职,帝不听
听:允许。
. D.帝省奏叹息,愈褒贵焉 省:反省。 .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动不以礼,非所以示四方也 不依据礼法而采取的行动,不是用来昭示四方的做法 B.尊重恩礼逾于前世,诸王莫与为比 (肃宗)尊奉恩礼超过前代,历代帝王中没有人能够与他相比C.自是朝廷每有疑政,辄驿使咨问 从这以后,朝廷每有疑而难决的政事,总派人(前往)征求(刘苍的)意见 D.中宫亲拜,事过典故 皇后亲自(向臣)行拜礼,(臣所接受的)礼遇超越了常例的规定 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刘苍作为皇亲被封王,但其影响大、有声望靠的是自身才智。 B.刘苍多次向帝王提意见,非但没有触怒帝王,反而很受器重。 C.刘苍经历艰辛朝见君王,肃宗到郊外迎接以示对刘苍的尊重。 D.丁、周二位辅佐刘家几代人的事实,侧面显示出刘苍的魅力。 12.文中说:“若东平宪王,可谓好礼者也。”结合文意,概括东平宪王的“好礼”表现在哪些 方面,请作简要说明。(6分)
三、本大题共1小题,共13分。
1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①-③题。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① 周邦彦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 ②新渌溅溅。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③④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 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注】①此词乃作者被外放任溧水县令期间在无想山消夏时所作。 ②溅溅:流水声。 ③社燕:即燕子,春社时飞来,秋社时飞走。 ④尊,通“樽”,酒杯。 ①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风老莺雏”三句,写夏初风物,取景典型,饶有特点,给人成熟饱满之感。 B.乌鸢乐、溪水喧,作者笔下的景物蕴含活力,呈现出清新、自然、美好之态。 C.“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句有暂时抛开个人荣辱,向酒杯中找寻寄托的意味。 D.“歌筵畔”三句,写在弦歌与美酒中意欲醉眠,表现出渴望归隐的决绝态度。 ②下片引入“社燕”,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何妙处?(6分) ③用古代诗文原句填空。(4分) 上片末尾,周邦彦由自身遭遇联想到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所述境况。二人所处环境均为低湿之地:周邦彦是?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白居易则是?住近湓江地低湿,?。二人仕途所遇也均有困顿之感:周邦彦是?憔悴江南倦客?,被外放为官;白居易则是? ?,被贬为江州司马且困居九江。故周邦彦凭阑,大有二人同为苦命之人的感慨,这就应了白居易所说的?,?。两位诗人隔空交会,可谓宦海漂泊,古今同一。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 漫话“渔樵”?渔樵?中的?渔?和?樵?,本意分别为?打渔?和?砍柴?,是农耕社会时期极其常见和平凡的两种劳动;它们合在一起时则指两种身份,即渔父和樵夫。有意思的是,这两类劳动者在中国历史中被一些文人合二而一,并被赋予了高雅、旷达甚至超凡入圣的品性,每每具有哲人的智慧。就说《屈原列传》中的那位渔父吧,在屈原表明自己不会听从劝告,宁死也不愿让光明纯洁蒙上世俗尘埃的意思之后,他只好笑着拍打船桨唱道:?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其中就包含一种与世推移的思考,足可见得这不是一般的渔父,他的举止和言谈都有不同寻常的高雅。《观棋烂柯》的传说,则将樵夫的隐逸高超流传于世: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童叟下棋,站在一旁观看,一局终了,拾起斧头欲去,斧柄已经腐朽,回到家里,无人相识,原来已经过了百年。这和那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真可谓异曲同工,仿佛都在表明?渔?和?樵?有着一般人所不具备的?特异功能?。除开传说,真实的渔父和樵夫还有的是,像姜子牙、严子陵就都曾是?钓叟?,朱买臣得志之前也曾经砍柴卖柴,有了这些青史留名的?渔??樵?,也就难怪?渔樵?要与高雅以及学识联系在一起了。 渔和樵本来是两码事,为什么被文人、被历史这样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樵夫和渔父和山水最亲近,所以就很自然地被看成超然物外、远离名利却又旁观兴亡成败的理想人物。在一些士大夫笔下,他们尽管大字不识,却德才兼备,博古通今,而且在饮酒食鱼之中享用无尽的自由,甚至于被推崇为?不识字渔樵士大夫?。历史的真实是,渔樵和士大夫属于截然不同的两个阶层。那些渔樵,苦于生活的基本需要,风里来雨里去,?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可谓渔父生活的写照,而?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则是历史上樵民的普遍心态。这样的?渔樵?,其实是很难有财力学问、闲情逸致去饮酒品茗、说古道今的。 之所以有?不识字渔樵士大夫?,是和文人即知识分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分不开的。在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就是?士?,也即一般意义上的?文人?,其进身之阶往往是儒家道统下的?学而优则仕?。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仕途坎坷,一些人虽然屡有作为,也往往因为正直、犯颜而屡屡遭遇不平。儒家固然主张?入世?,却也并不排除?出世?即退隐的必要,孔子就曾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况且,在服膺儒教的同时,还会接受道和佛的影响,自给自足、遗世独立也就成了他们的第二天性。这样一批知识分子,无论怎样廉洁正直,怎样热衷事功,自我宽解,力求旷达,也难免时有退隐避世的虚无之感,托身渔樵、寄情山水也就成了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取材于刘禹轩《漫话“渔樵”》,有删改)
14.下列有关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渔樵”一词中的“渔”和“樵”,最初只是指平常的打渔和砍柴两种劳作,后来才逐渐 被赋予新的内涵。 B.屈原不为渔父的劝说所动,选择用死来捍卫光明纯洁,显示出他和那些有与世推移处世 思想之人的不同。 C.在中国历史上,“渔樵”是一个具有特异功能的群体,晋人王质以及武陵渔人就是这一 群体的代表人物。 D.一些青史留名的渔父和樵夫,加强了人们对渔樵身份的美好想象,让渔樵与高雅以及学 识联系在了一起。 15.下列有关渔樵文化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解释渔樵文化的成因,可以从理解孔子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入手。 B.对所谓的“不识字渔樵士大夫”的推崇,美化了渔樵文化中的渔樵劳作。篇二:2016北京市西城区高三语文一模 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16年高三一模试卷 语
2016.4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建筑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的存在不仅要能够满足生产和生活的基本需求,还(也)要能够美化生活环境,为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增添(增加)美的感受。可以说,城市建筑的理念直接影响城市建设的方向和品位(品相)。无论(不论)是单体建筑还是群组建筑,都不能只顾建筑本身而忽视建筑所在环境的建设。 一座围墙可以对其所依附的建筑发挥重要影响,但是对主体建筑而言,围墙仍然处于相对附属的地位。围墙本身的功能,在于能够发挥分隔、保护和美化的作用。因此,在建设之初,就应该根据建筑功能的差异,因用制宜地考虑是否需要设置围墙,而不能.草率到为每幢建筑配设一座围墙。 围墙的建设也是一种创作,同样需要精心设计,不断提高水平。在造型方面,围墙设计应有高有低,比例适当;有虚有实,色彩和谐;形式多样而又能与主体建筑相生相宜。在结构方面,围墙作品应该是精心计算的制作,能够满足防风抗震的要求。在构造方面,围墙建设应该考虑易于施工、便于维修,有利于减少资源浪费。 围墙的结构,要根据建设围墙的功能要求来确定。造型样式的区别、建材产地的差异以及地势条件的不同,都是要考虑的方面。围墙结构类型,一般有砖砌围墙、石砌围墙、钢筋混凝土预制装配式围墙、钢丝网装配式围墙、铁刺网围墙、砖砌花格围墙、混凝土预制花格围墙、竹围墙、木围墙、土筑围墙、菱苦土板围墙等等。 围墙的构造,要求其墙基应夯筑在当地冻结深度以下,如基础过深时可以采取拱型. 基础或基础梁。围墙的高度一般以2到2.4 米为宜;作为分区的围墙,其高度可考虑在 1.5 米左右。围墙要考虑排水设施,排水规格要根据降雨量大小和地形条件来确定。围墙的柱距不应大于4米,围墙的花格尺寸不宜过大,注意构造合理,坚固耐久。当然,区别于上面种种传统的实体围墙,在一些地方也出现了利用植物生长来构建墙体以代替砖、石或钢筋水泥“砌墙”的“绿色围墙”。这种生机盎然的“绿色围墙”,. 不但占地面积少,省料省工,而且在绿化美化市容市貌、减噪防尘、净化空气、调节温度等方面效果显著,颇受人们欢迎,也成为了一种相当时尚的城市风景。 不管是传统的,还是新兴的,围墙都属于建筑小品,在城市建设中也可以有重要的作用发挥。但是,不顾市容、不分情况和功能要求而多建、乱建围墙,必定要挤掉基建材料,耗用人力,浪费投资,甚至衍生出一些让人痛心的城市顽疾,这也是需要现代社. 会的人们给予足够关注的重要方面。 (取材于高云舫、宋淑运相关文章) 1.“材料一”第一段文字中,黑体字词语不能用括号中词语替换的一项是(2分) .. A.也
C.品相D.不论 2.根据“材料一”,对“不能草率到为每幢建筑配设一座围墙”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要考虑围墙的附属地位
B.要考虑建筑所在环境的要求 C.要考虑围墙的多重功用
D.要考虑多种材料的综合使用 3.对“材料一”中下列词语加点部分所作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因用制宜(“用”的意思是“运用”)
B.夯筑(“夯”是一个会意字) .. C.生机盎然(“盎”用部首查字时查“皿”部) D.衍生(“衍”的读音是yǎn) .. 4.“材料一”中说,“围墙的建设也是一种创作”。总体来说,对这种创作有些什么要求? 请根据“材料一”作简要概括。(3分)
材料二 试想一下,没有围墙会对生活在城市的人们造成哪些影响?有人会说,那可不行,如果没有围墙,物业怎么管理?陌生人随意进出又怎么办?社区内属于全体业主的公共空间又如何保证业主的正当权益?应该说,这些都是很自然的反应,生活在中国城市中的人们,太习惯于有围墙的生活了。 事实上,城市建筑到底要不要围墙,学界至少已经争论了几十年。1977年,一群城市规划师相聚在秘鲁印加文明遗址——马丘比丘(MachuPichu),签署了一份《马丘比丘宪章》,重点批判了城市建设中那种立足于《雅典宪章》精神而“把城市里的建筑物变成了孤立的单元”的作法。次年,国际建筑师协会(UIA)认可了《马丘比丘宪章》,并在事实上逐渐以其取代了形成于1933年的《雅典宪章》。 建设带围墙的封闭式空间,正是《马丘比丘宪章》批判的“把城市里的建筑物变成了孤立的单元”的作法之一。也正因为如此,在今天的世界范围,不设围墙的住宅或单位,还真不是什么新事物。在绝大多数国家或地区,比如纽约,或者东京,一幢幢大楼都是直接朝着大街或小巷,保安坐在大堂里;那些有围墙的,通常是敏感特性相对较高的部分建筑。 假如说,城市中各处都是围墙簇拥的建筑,那么在城市中就会出现一片片封闭空间,仿佛一个个围出来的“孤岛”,这就极有可能让它们与城市整体发展相脱节;“孤岛”制造出的“隔绝”,还会对街区之间活力的增强形成一定阻碍;另外,如果城市公共空间都被小区花园之类的围墙圈占,各自封闭的楼盘就会导致整座城市大量缺乏“毛细血管式”的小路,降低城市道路网络的密度,也就必然造成土地等公共资源的浪费。这些都会给日益紧张的城市发展带来不断扩大的负面影响。 中国的城市建设,过去重视单元的区分与独立,围墙是建筑设施中最直接的辅助内容。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公共单位(不含住宅)的实体围墙总长达500多万千米,可绕地球125圈;这些围墙占地总面积1100多平方千米,如果加上两侧墙脚不能利用的死角,甚至达到3350平方千米。在世界各国包括某些同为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城市中,恐怕都难以看到如此“壮观”的围墙! 其实,中国也已经出现了没有围墙的“开放式社区”。在宜宾市一个叫做“莱茵河畔”的“开放式社区”里,整个楼盘内的道路全部向城市开放,住宅的安全防护体系全部后退至单元门口。在那里,住宅楼单元门直接朝向道路,行人面对的俨然就是巴黎或纽约的一处处街景。在那里,物业管理不仅没有削弱,其效果甚至帮助社区荣膺“全国物业管理示范小区”称号,以至于这一楼盘被当地人认为是最好的楼盘,成为当地颇有口碑的一处风景。 当然,就算是真要推倒围墙,别说是在城市,在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中国城市区域中的一部分公共空间,特别是那些美丽的花园和社区专用的公共设施,还有其存在的真实法理依据。围绕着法理与现实的一系列问题,恐怕还需要一番争论。但是,社会毕竟在发展和进步,文明社会不应该让人恐惧没有围墙的生活。可以期待的是,我们虽然还不能像有些地区那样自由出入市政厅,但至少越来越接近了;那些还把自己圈在围墙里的相关部门,也应该会逐步把安防体系后退到大楼入口。这就正如《马丘比丘宪章》在相关章节中所写的一样:“在人的交往中,宽容和谅解的精神是城市生活的首要因素。”(取材于刘德科、肖和相关文章) 5.根据“材料二”,对中国城市中的人们“太习惯于有围墙的生活了”的原因的分析, 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围墙在中国城市生活中非常普遍B.围墙带来的安全感中国人更看重 C.围墙显示出业主才有的一些权益D.围墙区分出本地人与外地人差别 6.根据“材料二”第四段文字,概括围墙在城市发展中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3分) 7.根据“材料二”,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分析或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化,人们在要不要围墙的认识上也会产生出一些变化。 B.国际建筑师协会支持《马丘比丘宪章》,表明了协会坚决取缔围墙的态度。 C.围墙对社区的包围越严密,社区活力的形成就越需要有良好的支持与引导。 D.中国过去时期的城市建设的思想,更靠近形成于1933年的《雅典宪章》。 8.在“围墙的建设”这一问题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有哪些认识是一致的?请结 合两个材料作概括。(6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之,观者若不检《一统志》④,几不识为何乡贯矣。且文之佳恶,不在地名官衔也,史迁. 之文,其佳处在叙事如画,议论超越;而近说乃云,西京⑤以还,封建宫殿,官师郡邑,. 其名不雅驯,虽史迁复出,不能成史。则史迁佳处,彼尚未梦见也,而况能肖史迁也乎? . 或曰:信如子言,古不必学耶?余曰:古文贵达,学达即所谓学古也。学其意,不必泥其字句也。今之圆领方袍,所以学古人之缀叶蔽皮也;今之五味煎熬,所以学古人. 之茹毛饮血也。何也?古人之意,期于饱口腹,蔽形体;今人之意,亦期于饱口腹,蔽形体,未尝异也。彼摘古字句入己著作者,是无异缀皮叶于衣袂之中,投毛血于肴核之内也。大抵古人之文,专期于达,而今人之文,专期于不达。以不达学达,是可谓学古. 者乎?(取材于袁宗道《论文》) 【注】①空同:李梦阳,号空同子,明代文学家。②反正:回到正确轨道上。 ③令甲:第一 条法令。汉代皇帝颁布法令,按先后分为令甲、令乙、令丙。④《一统志》:记载全国地理的书。明代所修的称《大明一统志》。⑤西京:西汉的代称。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辄谓古文奇奥辄:就。 . B.未尝肖《书》也 肖:相似。 . C.迨其后一传百迨:等到。 . D.不必泥其字句也 泥:沉溺。 . 10.下列对文中划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昌黎好/奇偶一为之/如《毛颖》等传/一时戏剧/他文不然也。 B.昌黎好奇/偶一为之/如《毛颖》等传/一时戏剧/他文不然也。 C.昌黎好/奇偶一为之/如《毛颖》等/传一时戏剧/他文不然也。 D.昌黎好奇/偶一为之/如《毛颖》等/传一时戏剧/他文不然也。 1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取秦汉名衔以文之 // 其翼若垂天之云 .. B.而近说乃云 //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 C.虽史迁复出,不能成史 //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 D.以不达学达 //
皆以美于徐公 .. 12.下列各项表述,与本文作者的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3分) ... A.曰:“古圣贤人所为书具存,辞皆不同,宜何师?”对曰:“师其意,不师其辞。” (韩愈《答刘正夫书》) B.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篇三:2010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一模语文 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A(B项中,异曲同工,兴(xìnɡ)尽悲来;C项中,诀窍,翘(qiáo)首以待;D项中,弊端,宁(nìng)缺毋滥)
2.B(包括:包含,列举各部分,或着重指出某一部分。包罗:包括,大范围的。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范围的大小。素质:素养。潜质:潜在的素质。两者的区别在于,潜质除了强调先天性的禀赋外,还突出了将来的可能性。误导:不正确的引导。诱导:劝诱引导。误导是贬义词,而诱导是中性词。句中“标识不清”不是一种劝诱)
3.D(谈虎色变: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情连脸色都变了。尘埃落定:比喻事情有了结局或结果。可圈可点:形容表现好值得肯定或赞扬。难能可贵:难做的事居然能做到,值得宝贵。句中没有“难以做到”的前提,用词不当。另难能可贵多形容精神品质、做法等) 4.C(A项中,用词不当,“设备”不是“手段”;语意不连贯,“不仅”与“也”前后不搭配。B项中,赘余,“首先”和“首位”重复。D项中,句子杂糅,“借口??为名”是“借口??”和“以??为名”杂糅)
5.A(《白马篇》是曹植的作品)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6.C(赞同)
7.A(A项中,两个“乃”都是副词,可译为“于是”。B项中,前“于”,介词,对于;后“于”,介词,向。C项中,前“而”表承接;后“而”表并列。D项中,前“为”作动词,治理;后“为”作介词,因为)
8.A(③为崇祯帝所为;④表现黄道周的正直勇敢;有③④的不可选)
9.B(“如果不制止袁崇焕杀死毛文龙”这一假设有误,实际上袁崇焕已经杀死毛文龙)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0.认识要联系文意和现实,切近对人物的认识;角度不必拘泥于题干,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观点明确,2分;联系文意与现实贴切,2分;分析有层次,4分;语言简明连贯,2分。)
11.文言句读参考答案。
又问:“诗与文之辨?”答曰/二者意岂有异/唯是体制辞语不同耳/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饭不变米形/酒形质尽变/啖饭则饱/可以养生/可以尽年/为人事之正道/饮酒则醉/忧者以乐/喜者以悲/有不知其所以然者。如《凯风》《小弁》之意,断不可以文章之道平直出之,诗真可已于世乎?(吴乔《答万季野诗问》)
(标记“/”处,每断对3处,得1分;在“/”之外每断错3处,扣1分,扣完为止) 12.(1)D(七、八句是说作者在山中偶遇林叟,与之谈笑,自己忘了归期) (2)最精炼传神的两个字分别是“独”和“空”。诗人只身独游终南山,只是随兴而为;满山美景不需与人共享,但求自己心会其趣而已。这两个字表达出了诗人归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
或:最精炼传神的两个字分别是“独”和“空”。诗人兴致来时,只能独自游山;纵有满山美景,也只能一人欣赏。在离尘绝俗的空静中也不得不承受着随之而来的孤独落寞。(指出两个字1分,结合诗句合理解说2分,分析两个字所表达出的情感1分)
13.在下面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8分)
(1)无以至千里; (2)烟笼寒水月笼沙,隔江犹唱《后庭花》 (3)渔舟唱晚,声断衡阳之浦(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6)也无风雨也无晴(每空1分。句中有错别字,则该句不得分)
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5.在自然气候条件下,东南季风正是中国境内春风的来源之一;在中原占有主导话语权的文化背景下,中原地区称春风为东风的说法被广泛接受。因此,中国人习惯于把“春风”叫作“东风”。(共5分。共两点,每点2分;语言表述简明连贯,1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
D(B项中,“作者对孩子拙笨的书写状态的担忧”,是对作者写作意图的错误把握。D项中,“例举颜真卿、司马迁、方苞”等文字的组织,是为突出强调文字的感人力量) 17.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妈妈我想你”中思念故去亲人的感情的强烈,将人内心对于亲情的深沉感触充分彻底地调动起来,甚至于难以自持。
(三个要点:①“力量大”重在表明几个字所包含的感情的强烈,②“身上的劲儿”指的是内心积郁的情感的调动,③“卸掉了”是内心情感在强烈共鸣之后的难以自持。前两个要点,各2分;第三个要点,1分) 18.①表达一个孩子对已故母亲真切的思念;②批评一部分人对文字的滥用与不尊重;③倡导人们重视文字和文化,视文字运用为心声抒发。
(三个要点,每个要点2分。)
19.不需就是否芳香高贵作强调或评价,只要能够展现出其中的深挚情感或美好意境等等文化意味,言之成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即可。(联系阅读或写作实践,2分;明确描述,2分;芳香高贵的情感和意境表现等等文化意味,4分;语言简明连贯得体,2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黄道周,福建人。家里贫困,务农为生,侍奉双亲,因孝顺闻名。天启年间进入翰林院。当时在翰林院的人,多生活闲散养尊处优,黄道周于是作《矫轻警惰文》来劝诫他们,得到了同僚们的敬重。
辽东战事正危急,毛文龙以镇江之捷自夸,把守山海关的将领想借重(毛文龙)的力量收复觉华岛,逐步图谋恢复辽河以西土地。他们将这一奏议上呈于朝廷,认为应拨付百万饷银,只有黄道周认为这个对策不可行。后来,毛文龙最终没有取得胜利。魏忠贤当权后,黄道周拂衣而归。
崇祯元年,黄道周起复原职。第二年,辽督袁崇焕杀了毛文龙。黄道周原本就认为毛文龙不足以倚重,到这时,更是独自抚胸长叹,认为边防祸患将从此开始。不久,后金军队大举入侵,迫近京城。皇帝震怒,就于军中逮捕袁崇焕,追究主使者。袁崇焕说是由内阁大臣钱龙锡主使。案件审结,钱龙锡被判处死罪。黄道周听说这件事,叹息说:“怎么能够让皇上背负诛杀辅臣的声名呢!”上疏救钱龙锡。奏章递上去后,皇帝大怒,降旨严厉责备黄道周。黄道周没有被压制吓住,重新上奏章说:“供养军队多年,物力已耗尽。即使杀了一个钱龙锡,对边疆战事也没有好处,白白毁坏己方的士气,伤害治国的本质。臣特意不自量力地想要亲历疆场,审察险要厉害之处。一旦让我统兵,将扑灭燎原之火,这是我的最大的希望。”皇帝更加震怒,黄道周最终被削去官籍,可是钱龙锡也最终减免死罪。
九年,升为右中允。当时首辅温体仁认为灾害战争,都是各郡县治理无序所致,不用重法将无法惩治,因此多次大规模兴起狱讼。可是皇上却认为他能干,更加信任他。黄道周上书说:“治理天下要讲方法,法律诉状不是用来压制天下人民的器具。龌龊小人,怎么能和他共谋大计?”温体仁由此怀恨黄道周。
黄道周已经有很高名望,天下人希望让他作丞相。这时杨嗣昌被夺情起用作兵部尚书;宣大总督卢象升因服父母丧在家,杨嗣昌推荐陈新甲代替他,可陈新甲也是在服丧之时起用。黄道周是一位儒者,认为国家即使缺乏人才,也不能违背礼制多次让居丧之人担任官职,让后世笑话,因此激昂地思考评判这些情形。皇上最终还是拜杨嗣昌为相,黄道周不赞同这件事。皇上平时了解黄道周的学识品行,但认为他性格偏执,不是能挽救时局的丞相人选。 十七年,都城北京陷落。唐王让黄道周担任兵部尚书,当时郑芝龙骄横跋扈,黄道周引用祖制约束他。从此有了隔阂,自请出驻广信,郑芝龙故意难为他,黄道周无兵无饷,兵败被擒,到南京后死在那里。篇四:2010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篇五:2016年北京高考西城一模语文试卷 北京市西城区2016年高三一模试卷 语
文2016.4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建筑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的存在不仅要能够满足生产和生活的基本需求,还(也)要能够美化生活环境,为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增添(增加)美的感受。可以说,城市建筑的理念直接影响城市建设的方向和品位(品相)。无论(不论)是单体建筑还是群组建筑,都不能只顾建筑本身而忽视建筑所在环境的建设。 一座围墙可以对其所依附的建筑发挥重要影响,但是对主体建筑而言,围墙仍然处于相对附属的地位。围墙本身的功能,在于能够发挥分隔、保护和美化的作用。因此,在建设之初,就应该根据建筑功能的差异,因用制宜地考虑是否需要设置围墙,而不能草率到为每幢建筑配设一座围墙。 .围墙的建设也是一种创作,同样需要精心设计,不断提高水平。在造型方面,围墙设计应有高有低,比例适当;有虚有实,色彩和谐;形式多样而又能与主体建筑相生相宜。在结构方面,围墙作品应该是精心计算的制作,能够满足防风抗震的要求。在构造方面,围墙建设应该考虑易于施工、便于维修,有利于减少资源浪费。 围墙的结构,要根据建设围墙的功能要求来确定。造型样式的区别、建材产地的差异以及地势条件的不同,都是要考虑的方面。围墙结构类型,一般有砖砌围墙、石砌围墙、钢筋混凝土预制装配式围墙、钢丝网装配式围墙、铁刺网围墙、砖砌花格围墙、混凝土预制花格围墙、竹围墙、木围墙、土筑围墙、菱苦土板围墙等等。 围墙的构造,要求其墙基应夯筑在当地冻结深度以下,如基础过深时可以采取拱型基础或基础梁。.围墙的高度一般以2到2.4 米为宜;作为分区的围墙,其高度可考虑在1.5 米左右。围墙要考虑排水设施,排水规格要根据降雨量大小和地形条件来确定。围墙的柱距不应大于4米,围墙的花格尺寸不宜过大,注意构造合理,坚固耐久。 当然,区别于上面种种传统的实体围墙,在一些地方也出现了利用植物生长来构建墙体以代替砖、石或钢筋水泥“砌墙”的“绿色围墙”。这种生机盎然的“绿色围墙”,不但占地面积少,省料省工,而.且在绿化美化市容市貌、减噪防尘、净化空气、调节温度等方面效果显著,颇受人们欢迎,也成为了一种相当时尚的城市风景。 不管是传统的,还是新兴的,围墙都属于建筑小品,在城市建设中也可以有重要的作用发挥。但是,不顾市容、不分情况和功能要求而多建、乱建围墙,必定要挤掉基建材料,耗用人力,浪费投资,甚至衍生出一些让人痛心的城市顽疾,这也是需要现代社会的人们给予足够关注的重要方面。 .(取材于高云舫、宋淑运相关文章) 1.“材料一”第一段文字中,黑体字词语不能用括号中词语替换的一项是(2分) ..A.也
B.增加C.品相D.不论 2.根据“材料一”,对“不能草率到为每幢建筑配设一座围墙”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要考虑围墙的附属地位
B.要考虑建筑所在环境的要求 C.要考虑围墙的多重功用
D.要考虑多种材料的综合使用 3.对“材料一”中下列词语加点部分所作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因用制宜(“用”的意思是“运用”)
B.夯筑(“夯”是一个会意字) .. C.生机盎然(“盎”用部首查字时查“皿”部) D.衍生(“衍”的读音是yǎn) .. 4.“材料一”中说,“围墙的建设也是一种创作”。总体来说,对这种创作有些什么要求?请根据“材料一”作简要概括。(3分)材料二 试想一下,没有围墙会对生活在城市的人们造成哪些影响?有人会说,那可不行,如果没有围墙,物业怎么管理?陌生人随意进出又怎么办?社区内属于全体业主的公共空间又如何保证业主的正当权益?应该说,这些都是很自然的反应,生活在中国城市中的人们,太习惯于有围墙的生活了。 事实上,城市建筑到底要不要围墙,学界至少已经争论了几十年。1977年,一群城市规划师相聚在秘鲁印加文明遗址——马丘比丘(MachuPichu),签署了一份《马丘比丘宪章》,重点批判了城市建设中那种立足于《雅典宪章》精神而“把城市里的建筑物变成了孤立的单元”的作法。次年,国际建筑师协会(UIA)认可了《马丘比丘宪章》,并在事实上逐渐以其取代了形成于1933年的《雅典宪章》。 建设带围墙的封闭式空间,正是《马丘比丘宪章》批判的“把城市里的建筑物变成了孤立的单元”的作法之一。也正因为如此,在今天的世界范围,不设围墙的住宅或单位,还真不是什么新事物。在绝大多数国家或地区,比如纽约,或者东京,一幢幢大楼都是直接朝着大街或小巷,保安坐在大堂里;那些有围墙的,通常是敏感特性相对较高的部分建筑。 假如说,城市中各处都是围墙簇拥的建筑,那么在城市中就会出现一片片封闭空间,仿佛一个个围出来的“孤岛”,这就极有可能让它们与城市整体发展相脱节;“孤岛”制造出的“隔绝”,还会对街区之间活力的增强形成一定阻碍;另外,如果城市公共空间都被小区花园之类的围墙圈占,各自封闭的楼盘就会导致整座城市大量缺乏“毛细血管式”的小路,降低城市道路网络的密度,也就必然造成土地等公共资源的浪费。这些都会给日益紧张的城市发展带来不断扩大的负面影响。 中国的城市建设,过去重视单元的区分与独立,围墙是建筑设施中最直接的辅助内容。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公共单位(不含住宅)的实体围墙总长达500多万千米,可绕地球125圈;这些围墙占地总面积1100多平方千米,如果加上两侧墙脚不能利用的死角,甚至达到3350平方千米。在世界各国包括某些同为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城市中,恐怕都难以看到如此“壮观”的围墙! 其实,中国也已经出现了没有围墙的“开放式社区”。在宜宾市一个叫做“莱茵河畔”的“开放式社区”里,整个楼盘内的道路全部向城市开放,住宅的安全防护体系全部后退至单元门口。在那里,住宅楼单元门直接朝向道路,行人面对的俨然就是巴黎或纽约的一处处街景。在那里,物业管理不仅没有削弱,其效果甚至帮助社区荣膺“全国物业管理示范小区”称号,以至于这一楼盘被当地人认为是最好的楼盘,成为当地颇有口碑的一处风景。 当然,就算是真要推倒围墙,别说是在城市,在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中国城市区域中的一部分公共空间,特别是那些美丽的花园和社区专用的公共设施,还有其存在的真实法理依据。围绕着法理与现实的一系列问题,恐怕还需要一番争论。但是,社会毕竟在发展和进步,文明社会不应该让人恐惧没有围墙的生活。可以期待的是,我们虽然还不能像有些地区那样自由出入市政厅,但至少越来越接近了;那些还把自己圈在围墙里的相关部门,也应该会逐步把安防体系后退到大楼入口。这就正如《马丘比丘宪章》在相关章节中所写的一样:“在人的交往中,宽容和谅解的精神是城市生活的首要因素。” (取材于刘德科、肖和相关文章) 5.根据“材料二”,对中国城市中的人们“太习惯于有围墙的生活了”的原因的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是(3分) A.围墙在中国城市生活中非常普遍B.围墙带来的安全感中国人更看重 C.围墙显示出业主才有的一些权益D.围墙区分出本地人与外地人差别 6.根据“材料二”第四段文字,概括围墙在城市发展中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3分) 7.根据“材料二”,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分析或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化,人们在要不要围墙的认识上也会产生出一些变化。 B.国际建筑师协会支持《马丘比丘宪章》,表明了协会坚决取缔围墙的态度。 C.围墙对社区的包围越严密,社区活力的形成就越需要有良好的支持与引导。 D.中国过去时期的城市建设的思想,更靠近形成于1933年的《雅典宪章》。 8.在“围墙的建设”这一问题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有哪些认识是一致的?请结合两个材料作概括。 (6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口舌,代心者也;文章,又代口舌者也。展转隔碍,虽写得畅显,已恐不如口舌矣,况能如心之所存乎?故孔子论文曰:“辞达而已。”达不达,文不文之辨也。 唐、虞、三代之文,无不达者。今人读古书,不即通晓,辄谓古文奇奥,今人下笔不宜平易。夫时.有古今,语言亦有古今,今人所诧谓奇字奥句,安知非古之街谈巷语耶?左氏去古不远,然《传》中字句,未尝肖《书》也。司马去左亦不远,然《史记》句字,亦未尝肖左也。至于今日,逆数前汉,不知.几千年远矣。自司马不能同于左氏,而今日乃欲兼同左、马,不亦谬乎?中间历晋、唐,经宋、元,文士非乏,未有公然挦扯古文,奄为己有者。昌黎好奇偶一为之如《毛颖》等传一时戏剧他文不然也。 ①②空同不知,篇篇模拟,亦谓“反正”。后之文人,遂视为定例,尊若令甲。凡有一语不肖古者,即大怒,骂为“野路恶道”。不知空同模拟,自一人创之,犹不甚可厌。迨其后一传百,以讹益讹,愈趋.愈下,不足观矣。且空同诸文,尚多己意,纪事述情,往往逼真,其尤可取者,地名官衔,俱用时制。 ④今却嫌时制不文,取秦汉名衔以文之,观者若不检《一统志》,几不识为何乡贯矣。且文之佳恶,不在.⑤地名官衔也,史迁之文,其佳处在叙事如画,议论超越;而近说乃云,西京以还,封建宫殿,官师郡邑,.其名不雅驯,虽史迁复出,不能成史。则史迁佳处,彼尚未梦见也,而况能肖史迁也乎? .或曰:信如子言,古不必学耶?余曰:古文贵达,学达即所谓学古也。学其意,不必泥其字句也。.今之圆领方袍,所以学古人之缀叶蔽皮也;今之五味煎熬,所以学古人之茹毛饮血也。何也?古人之意, 期于饱口腹,蔽形体;今人之意,亦期于饱口腹,蔽形体,未尝异也。彼摘古字句入己著作者,是无异缀皮叶于衣袂之中,投毛血于肴核之内也。大抵古人之文,专期于达,而今人之文,专期于不达。以不.达学达,是可谓学古者乎? (取材于袁宗道《论文》) 【注】①空同:李梦阳,号空同子,明代文学家。②反正:回到正确轨道上。 ③令甲:第一条法令。汉代皇帝颁布法令,按先后分为令甲、令乙、令丙。④《一统志》:记载全国地理的书。明代所修的称《大明一统志》。⑤西京:西汉的代称。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辄谓古文奇奥辄:就。 .B.未尝肖《书》也肖:相似。 .C.迨其后一传百迨:等到。 .D.不必泥其字句也泥:沉溺。 . 10.下列对文中划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昌黎好/奇偶一为之/如《毛颖》等传/一时戏剧/他文不然也。 B.昌黎好奇/偶一为之/如《毛颖》等传/一时戏剧/他文不然也。 C.昌黎好/奇偶一为之/如《毛颖》等/传一时戏剧/他文不然也。 D.昌黎好奇/偶一为之/如《毛颖》等/传一时戏剧/他文不然也。 1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取秦汉名衔以文之//其翼若垂天之云 ..B.而近说乃云//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C.虽史迁复出,不能成史//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D.以不达学达 //
皆以美于徐公 .. 12.下列各项表述,与本文作者的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3分) ...A.曰:“古圣贤人所为书具存,辞皆不同,宜何师?”对曰:“师其意,不师其辞。” (韩愈《答刘正夫书》) B.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 (苏轼《答谢民师书》 C.文必曰先秦两汉,诗必曰汉魏盛唐,斯固然矣。 (王九思《刻太微后集序》) D.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大贤言圣人之道,皆古今至文,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 (李贽《童心说》) 13.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夫时有古今,语言亦有古今,今人所诧谓奇字奥句,安知非古之街谈巷语耶? 14.本文作者在第三段中批判了当时文坛哪些现象?请用现代汉语加以概括。(4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8题。 杂诗王赞① 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胡宁久分析,靡靡忽至今? ②③王事离我志,殊隔过商参。昔往鸧鹒鸣,今来蟋蟀吟。 ④人情怀旧乡,客鸟思故林。师涓久不奏,谁能宣我心! 【注】①王赞,西晋文人。
②商、参:二十八宿之中的二个,永不同时出现于天空中。 ③鸧鹒:又作仓庚,指黄莺。
④师涓:先秦时代卫国的著名乐师。15.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二句以写秋景起笔,不仅写出了悲凉肃杀的时令特点,也流露出“思归”意绪。 B.三至六句自述战事不断导致自己与亲人阴阳相隔,强烈控诉了战争的残酷无情。 C.第十句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使用的手法相似,都是以物类比自身情感。 D.诗歌最后两句的感叹,表达出征夫内心的痛楚、郁结,以及那说不尽的思乡之情。 16.下列诗句与本诗所表达的情感基调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辗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曹丕《杂诗》) B.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曹植《杂诗》) C.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阮籍《咏怀》) D.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古诗十九首》) 1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8分) 在中国古人的文化生活中,不同的时令往往关联着不同的社会活动。比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所记,在温暖明媚的春日,①“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咏而归”,人们以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愉悦和对新一年的祈福;春日游园同样是文人必不可少的活动,陆游曾在《钗头凤》中写下了② “,黄縢酒,”的美好回忆。 当然,同样的时令也可能会引起人们截然不同的感受。比如在王赞的《杂诗》中,征夫眼中的秋景是“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的冷意;在飘零异乡的女词人李清照眼中,秋天是③“,,如今有谁堪摘”(《声声慢》)的凄凉;而在当年意气风发的毛泽东眼中,秋日则是④“鹰击长空,,” (《沁园春·长沙》)的生机勃勃:正所谓,景同而情不同。 18.本诗“昔往鸧鹒鸣,今来蟋蟀吟”两句可追溯到《诗经·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但二者又有所区别。请结合诗句,比较它们在表现手法方面的相同之处,以及在内容情感方面的不同之处。(6分) 参考资料: 诗经原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节选自《诗经·小雅·采薇》 参考译文:当初离家从军去,杨柳依依轻摇曳。如今返乡解甲归,雨雪飘飘飞满野。道路长远慢慢行,又饥又渴愁肠结。我的心中真悲伤,谁知我有多凄切。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4题。 西川的沉静 像西川这样的村落,必然是沉静的。在沉静中,它正渐渐地老去。 事实上,西川已经衰老,露出满脸的皱纹,静寂地趴在山坳里,更显得老态龙钟。而因为衰落,沉静的味道就越发浓烈地弥漫出来,直沁我心。 西川距县城二十七公里,海拔八百六十米,因村西有一条河而得名。据记载,明朝天顺元年,一张姓先生寻访到此,认定这里是块风水宝地,于是购地建屋定居下来。随后,陈姓、吴姓相继入住。整个村落因山势而布,错落有致,高低谐和。 过去从未见过这种全是黄泥筑成的民屋,层层叠叠,那么有层次地布排着。黄泥墙厚实,碎小的石子镶在其间。似乎少有草筋,泥土成为屹立的支柱。依旧平整的泥墙,墙壁上已分化出一棱棱的粗犷线条,令人想象出充满泥浆味儿的《打墙歌》,一堵堵的泥墙就在这般的场景中渐渐竖起,成为一栋栋黄色标志的建筑。黑的瓦,黄的墙,一排排,一层层,洒脱而成,蔚为壮观。像版画,线条分明,底色清晰;又如油画,色彩浓郁,意境厚重。土黄,这孤独质感的颜色,如此沉寂地映衬在山坳间,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震撼。即使是断壁残垣,也顽强地默然支撑着,静静地展示一种岁月的痕迹。 远眺整个村落时,会分明地感觉到,村庄环境是那么幽静,幽静出一种偏僻的感受。在雄峻险要的大山脚下,土地极其贫瘠,不难想象村落里人们生活的艰辛:地少,仅有山坡上所开垦的一块块梯田;水远,虽有西川的水,却远离着村,得引水而入;交通不方便,过去只有五条古道可以通向村外。惟有一点给我的感觉是如此的深切,那便是村落沉静在高山之际。 这一深山里的村落,即使曾经居住过八九百人,一栋栋的土屋拔地而起,一缕缕的炊烟高高飘升,却终究难掩其沉静的本色。沉静是它骨子里的特质,悄无声息地演绎着。 至今,这种沉静渐渐地剥落了出来,越来越深。 现在的村庄只有四五十人居住,以上了年纪的为主。这些人,要么是恋土,不愿外出;要么年老体弱,无法外出;要么没有什么特别的技能,外出也无依无靠。他们与土屋相依为伴,依然是一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节奏。 一位面呈褐黄色、皱纹满面的老汉,佝着背坐在门口的竹椅上,静静地看着我们,目光里是那么的淡然。一位妇人坐在小小的道地上,织着毛衣。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站在她身边,睁着圆圆的眼珠,呆呆抑或好奇地看着我们。待我们走近,妇人笑笑说,这里可穷啦,能出去的都出去啦。我问这小孩怎么在这里。妇人叹了口气说,她上不起幼儿园,就让我带着啦。走了一段路,回头望望,妇人与小孩依旧在道地上,像一幅剪影定格在那里。 在村子的另一边,一位近六十的老婆婆站在高岗墩的平地上,见我们走近,笑笑,问来游玩呀?接着就说其实没什么可看的,也就这么些老旧房子。顿了顿,又说,你们多来游玩也好,那样村里也才热闹一点;人气一旺,我们也才充实一些。她是这么说的,却不知当游人都回去后,她的心里会不会失落。可能会是一声叹息,一种无奈吧。在这样的叹息与无奈中,村落也仿佛更趋沉静。 村边有一片古树群,下面是一小方平地,像沟壕里平整出来似的,一垄垄排列。一位戴着竹笠穿着浅红衣裳的妇女蹲着身子,不知在插种什么作物。平地的下方就是一块块细长的梯田,一层一层地次第延开,绿油油的秧苗清瘦般地映在澄亮的水里,给梯田点缀出一脉清新,一种生机。令人想象早先的西川人是怎样挥着锄头在贫瘠的山坡上开垦的情景,又是如何在沿山势筑成的梯田上种植着庄稼,在清苦、艰辛的场景中,栽种出四季景色不同的风情。可是如今,多处梯田已荒芜,芦苇在曾经的土地上摇曳。惟有眼前这片梯田依旧陈列似的,寡淡地沉静着,让人好一阵叹为观止。 西川古道像被遗弃似的,早已少有人问津。当水泥路连通到村里的时候,古道的静默便越来越浓。这条全程约五公里的古道,由山上大大小小的石块垒成。褐黄的树叶落满古道,沙沙作响,回应出一种原始的质朴,仿佛自垒成以来就一直处于幽深之中。古道上筑有两座凉亭,就像遮阳避雨的大树,古道穿亭而过,更透出一种古朴和自然。上一道坡,转一个弯,沉静的韵意便沿着古道一路相随。 如同一个独守沉静并害怕沉静被打破和侵入的人,西川默默地承载了几百年风雨,咀嚼着自己的命运。值得欣慰的是,它终于为世人所认识。然而,当我回望西川古村的时候,一个问题倏地冒了出来:当西川成为一个景点时,这样的沉静还会存在吗?或许,夜深人静时,西川会在重重的喘气声后,歇上一会,固守它沉静的模样;但是,那还是“西川的沉静”吗? 我想,人声嘈杂的西川,车水马龙的西川,饭店林立的西川,古道上游人如织的西川,一定不是西川的本意,也不是西川所向往的。 (取材于复达的同名散文) 19.文中黑体字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A.老态龙钟 B.断壁残垣 C.叹为观止D.车水马龙 20.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感觉到,张姓先祖的选址定居,注意到了山势的雄奇,却较少考虑到人居的困难。 B.在作者看来,那独特的地理因素和环境特点,是形成古村西川的“沉静”的重要原因。 C.希望有更多的游客光顾,从而提高“人气”,这也成为所有的西川人现在最迫切的期待。 D.作品中说,“惟有眼前这片梯田依旧陈列似的”,反映出西川的“沉静”中缺一些生机。 21.结合文意,赏析第四段中的画线语句。(5分)
22.作品写到一位“老汉”和一位“老婆婆”,谈谈你对写这两人意图的理解。(5分)
23.作品以“西川的沉静”为题,结合文意解释“西川的沉静”的丰富内涵。(4分)
24.作品结尾,对于“人声嘈杂的西川??古道上游人如织的西川”这样一种假想,作者断言说:“一定不是西川的本意,也不是西川所向往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见解,请谈谈自己的认识。(6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5.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①春天已经来临,请写一段文字,描写在某一时刻你所面对的春景。 ②某校将约请知名校友木辛先生,于日在学校交流中心做主题讲座。请你为讲座选定一个主题,以学生会的名义撰写一段有吸引力的海报语。 ③有人激励青年人说:几年的放纵,换来的可能就是一生的卑微。与此同时,影视明星艰辛成名之后的身价飙升,成为了激励青年人的素材。你怎么看待这样的激励?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谈一谈你的看法。 26.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第四大题《西川的沉静》一文中,作者以“沉静”一词表现出西川独有的性格与气质。我们所生活的这座城市,在你眼中又有着怎样的性格与气质呢? 请将你的感受或认识用一个词概括出来,填写在“北京的”中的横线上,并将这一填充完整后的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自选文体,写一篇文章。篇六:2014北京西城高考一模语文(解析) 北京市西城区2014年高三一模 语 文 试 题 2014.4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请将答案全部写在答题纸上; 3.考试结束,请将试卷与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共40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5题。 梁实秋在他的《清华八年》一文中,曾有过这样的描述:园里谈不到什么景致,不过非常整洁,绿草如荫,校舍十分
(俭朴/简朴),但是一尘不染。工字厅后面是荷花池,池畔松柏参天,.... 厅后匾额上的“水木清华”四字确是当之无愧。又有长联一副,颇为精彩: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我在这个地方不知
(消磨/消耗)了多少黄昏。西园榛莽未除,一片芦蒿,登高西望,圆明园的断垣残石历历可见,俯仰苍茫,别饶野趣。
这一带景色宜人,是同学们常来读书游憩而流连忘返的去处?? 清华园中的荷花池,后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荷塘月色》,更是如雷贯耳,招致莘莘学子的钦羡,使人
(未免/不免)心生神往,希冀也能漫步在这荷花池畔,沐朝霞,送夕阳,书声与清风相应和,度过一段终生都值得回味的读书时光。 1.文中加点词语的书写或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绿草如荫 C.芦蒿
B.槛(jiàn)外山光
D.应和(hè) 2.依次填人甲、乙、丙三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俭朴
B.俭朴 消耗 不免 C.简朴
D.简朴 消耗 未免 3.文中加框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尘不染
B.流连忘返
C.如雷贯耳 D.莘莘学子 4.在文中第一段末句的横线上填人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土山的背后,缓缓流动着一条小河,②荷花池北岸上,可遥见一排高低起伏的土山, ③两岸微风拂柳,又是一方胜境。 ④山上松柏茂盛,树下花草丛生,别有一番风致。 A.④①③②
B.②①③④C.④②①③
D.②④①③ 5.文中“工字厅”的长联因情景交融而颇有韵味。下面的对联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且适合挂在书房中的一项是( )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高克恭,字彦敬。父亨,字嘉甫,有时名。世祖时,台、省交章论荐。召对便殿.称旨,世祖A.天边将满一轮月,世上还钟百岁人。 B.山川佳色澄悬镜,松竹清阴静读书。 C.贵客登堂谈真道,高朋满座叙福音。 D.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 欲官之。固辞,归老房山卒。 克恭传家学,于群经奥义,靡不研究。江南平,选授行台掾。从御史大夫相威入觐,世祖顾问再三,曰:“是高嘉甫儿耶?&赐钞二千五百贯。二十五年,入为监察御史。是时,桑哥秉政,擢克恭右司都事,克恭刚直不阿。明年,随使江淮行省,考核簿书文法,吏多媚上,务求严苛,克恭独持以平恕。 . 出为江淮行省左右司郎中。浙西公田七十五万顷,克恭视民所输,较私田增二十倍,奏言:“今吏民交困,宜讲求良法,保固邦本,不当重为烦扰,复循旧弊。&疏入,不报。有以朝命至杭增湖东夏税者,自执政以下皆取认状,独克恭不肯。比去,克恭徐语之曰:“吾才不逮子远甚,子昔官于此不能增,而谓吾能耶?子毋重瘠吾民。&事卒寝。 元贞二年,迁山南河北道廉访副使。时畅师文为佥事,克恭奏言:“师文历中外几二十年,臣资历尚浅,师文学行远出伦辈,非臣所能及。况臣素兄事师文,一旦躐居其上,情实不安。”明年,乃擢克恭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师文亦改山东道,入为国子司业,人皆多克恭之让。克恭抵任,条上兴学校、选真才、汰冗官、增吏俸,慎刑狱五事。又言:“朝廷累放诏旨,议行贡举法,而权臣扳引朋类,沮格不行。今所至乏才,宜设科取士以副上意。” 五年,敕克恭与直学士王约赈京师水灾,惠利周浃,民德之。克恭在刑部,与同官议事,不肯曲意附和。及去,凡克恭所定者,胥吏皆准为程式。 克恭诗自得天趣。画学米芾父子,后用李成、董元法,造诣精绝,尤工墨竹,与宋文与可齐名。(选自《新元史·高克恭列传》,有删改)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是时,桑哥秉政
.B.克恭独持以平恕
.C.乃擢克恭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
.D.而权臣扳引朋类,沮格不行
.秉:掌握 以:因为 乃:才 沮:阻止 7.对下列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世祖顾问再三,曰:“是高嘉甫儿耶?” 世祖的顾问谋臣再三问他:“你是高嘉甫的儿子吗?” B.师文学行远出伦辈,非臣所能及。 师文的学问品行远超同辈人,不是我所能比得上的。 C.今所至乏才,宜设科取士,以副上意。 现在所到之处人才缺乏,应该设科取士,以求符合皇帝的旨意。 D.及去,凡克恭所定者,胥吏皆准为程式。 等到离开刑部,凡是高克恭所定的规矩,官吏们都奉为标准。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高克恭的父亲在当时很有名,却不愿意出来做官,到房山去养老,并死在了那里。 B.高克恭发现浙西官田中佃户交纳的税粮比民田高二十倍,便上疏解决了这个问题。 C.为官期间,高克恭体恤民情,赈济灾民,改革吏制,不屈从权贵,深得百姓爱戴。 D.高克恭博学多才,熟读经书,诗作自然成趣,绘画方面造诣很高,尤其擅画墨竹。 9.通观全文,“克恭刚直不阿”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概括。(4分) 10.文中第四段写道:“况臣素兄事师文,一旦躐居其上,情实不安。”意思是“况且我一向把师文 看成是自己的兄长,现在出任他的上级,实在于心不安”。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克恭不肯位居师文之上这一做法的看法。(200字左右)(12分)
第二部分(共l10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3分。 11.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5分)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 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类内有忧思感愤之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之所叹遂写人情之难言。 12.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共8分) ①古诗词中,多有写“愁”的妙句,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用春水比喻愁之深重的两句是:“ , 。” ②杜甫在《春夜喜雨》中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盛赞春 雨的体贴人意,知晓时节,无意讨好,唯求奉献的特点。 ③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讽劝 统治者不要重蹈秦人的覆辙。 ④《窦娥冤》[滚绣球]中直接指责和痛斥统治者的语句是:“地也,
。天也, 。 ⑤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用“曾记否, , 对“谁主沉浮&做了巧妙回答,鼓励年轻人要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的大任。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其后问题。(共10分) 幽
居 韦应物①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 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 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 自当安蹇劣②,谁谓薄世荣。 【注】①韦应物:唐代诗人,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②蹇劣:笨拙。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开头两句以人们为生活奔走营谋的世间常态来反衬作者的幽居生活。 B.“独无”二句细致描绘出诗人幽居的情态,透露出无外物牵绊的喜悦。 C.诗中借用“道人”和“樵者”这样的形象,表达作者自然脱俗的追求。 D.最后两句意在突出作者淳朴守拙的性格特点和看破红尘后的思乡情怀。 E.全诗感触自然,语气平和,格调清新,表现出诗人闲居时的惬意自在。 ②韦应物的很多五言古诗受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影响较大,一位文学理论家对二人作如下评论:韦苏州诗,胸中腕中,先有一段真趣,落笔方妙,足见非专以浅淡拟陶者。世人误认陶诗作浅淡,所以亦不知韦诗也。请结合上面这首《幽居》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或其他陶诗,说说这段诗论认为陶、韦二人诗并不浅显平淡的理由。(6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6题。 这是一个3个物种之间的故事 首先出场的是会养殖真菌的蚂蚁,它们生活在中南美洲的热带雨林里,会在自己领地的地下空间里开展真菌农业。这些真菌蚁的农业生产是完全和平进行的,但它却会吸引来另一类的蚂蚁,这是一种寄生型的蚂蚁种类,这种蚂蚁专门盯上了这个微型农业社会,并靠此生活。这种寄生蚁并非像一般寄生现象那样是寄生在个体身上,而是渗入整个社会体系。 具体来说,整个过程是这样的:首先,在真菌蚁社会成型的初期,寄生蚁通过战争强行进入其领地,随后寄生蚁的蚁后会迅速站稳脚跟并立即开始生育它自己种群的工蚁。一旦立足稳定,它们就会享用真菌蚁农业生产的成果,甚至还会吃掉真菌蚁群落中的幼蚁来削弱宿主的力量,同时它们还会咬断真菌蚁蚁后的翅膀,这样它就无法飞出蚁巢去他处建立新巢而摆脱寄生蚁的纠缠。更加悲惨的是,按照蚁群的习性,一旦蚁后的翅膀被咬断,它就会自动重新变为普通的工蚁。这样,通过这些手段,寄生蚁完成了对真菌蚁农业社会的统治。 但是让人吃惊的是,这些寄生蚁自己也会生育大量的工蚁。这些工蚁会在整个真菌蚁领地内到处巡逻。研究表明,这两种蚂蚁之间所存在的似乎并不仅仅是表面所展现的那种简单的统治和被统治关系。研究的结果证明这样的寄生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也有互利的一面,因为真茵蚁们还面临着另外一种更加险恶的敌人,那就是一种凶恶的捕食蚁,这些捕食蚁素来以其他种类的蚂蚁为食,并且集体行动,拥有惊人的群体攻击能力和强大的撕咬能力。这种蚂蚁会极为高效地洗劫它们的花园并摧毁它们的巢穴。 总的来说,寄生蚁的战斗力要远远强于真菌蚁,因此便承担起了保卫农业领地的重任,抵御外敌的入侵。弱小的真菌蚁们对付敌人的主要方法是冲上去撕咬对方,然后迅速跑开,如果不能跑开那就战斗至死。但不管怎样,它们的战斗力在捕食蚁面前是非常脆弱的。而相比之下,寄生蚁的战斗力就要强大的多,也更具进攻性。它们拥有强大的生物碱毒液,可以以喷射或撕咬的形式给予敌人重创。即便一个真菌蚁农场中只有少数的寄生蚁驻守,在遭受捕食蚁进攻时也将大大增加抗击敌人的能力。由于寄生蚁强大的化学武器,它们可以有效反击数量庞大的捕食蚁的入侵。 (选自晨风《寄生蚂蚁用化学武器保护宿主》有删改) 14.根据文意,不属于“这些手段”的一项是(3分)( ) A.寄生蚁通过战争强行进入真菌蚁的领地。篇七:2015北京高考西城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_精华学校
篇八:2010年北京西城区高考一模文综试题及答案 2010年北京西城区高考一模文综试题及答案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8页,第II卷9至12页,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 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准考证号,然后再 用2B铅笔将与准考证号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2.答题卡上第I卷必须用2B铅笔作答,将选中项涂满涂黑,黑度以盖住框内字母 为准,修改时用橡皮擦除干净。第II卷必须用黑色宁迹的签字笔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未在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或超出答题区域作答的均不得分。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图1为我国华北沿海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可知 A.乙村人比甲村人先看到日出 B.②点比①点流水侵蚀作用强 C.甲村落规模通常比乙村落小 D.乙村的降水量远远多于甲村 2.该区域 A.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交通闭塞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 C.农业生产常年受到台风的危害D.夏季,山区可能会出现泥石流 图2中数字代号表示新加坡(2°N)、巴黎(49°N)、乌鲁木齐(47°N)、开普敦( 34°N)4个城市。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①~④分别代表的城市是 A.开普敦、巴黎、乌鲁木齐、新加坡 B.乌鲁木齐、巴黎、开普敦、新加坡 C.乌鲁木齐、开普敦、巴黎、新加坡 D.巴黎、乌鲁木齐、新加坡、开普敦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京翰教育 A.①地冬至日的白昼最长 B.②地沿岸的洋流是寒流 图2 C.③地降水集中在7月份
D.④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皖江(长江安徽段)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利用江、浙、沪等沿海地区产业部门“腾笼换鸟”之机,形成了纺织、家电、汽车产业基地。据图3和资料,回答5、6题。 5.沿海地区产业部门“腾笼换鸟”的主要原因是 A.消费市场呈饱和状态 B.地价、劳动力成本高 C.能源、资源消耗殆尽 D.交通枢纽的地位下降 6.对皖江沿岸工业带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是 A.地处我国中部地区,水热资源非常丰富 B.主要依靠水运联系长江三角洲及周边地区 C.汽车等产业吸引大量零部件配套企业聚集 D.以电子信息产业中的高端产品为发展目标 2008年1月,广西昭平县茶叶生产因自然灾害造成很大损失,受灾茶园面积约6万亩,特别是海拔350米以上的中高山茶园普遍受害。读表1,回答7、8题。 表1:世界主要产茶国茶叶生产状况统计表(2002年)京翰教育7.有关茶叶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印度茶叶单位面积产量高于中国
B.茶叶产量与茶同面积呈正相关关 C.茶叶出口量与产量呈正相关关系 D.中国茶叶人均出口量为世界最高 8.与印度相比,中国茶叶生产 A.气候条件优越,水热条件配合好 B.受洪涝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C.可能受到寒潮等气象灾害的威胁 D.机械化程度高成为最突出的优势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使用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从而加剧全球变暖,带来气候多变、灾害丛生等严重后果。为此全社会在倡导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图4示意碳物质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过程,读图4,回答9~11题。 9.图中 A.①—②—③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循环的过程 B.⑥环节在人类的作用下,会导致岩石圈物质循环受阻 C.⑤环节循环速度如果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 D.控制④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之一 10.有关人类活动作用于⑤及可能的后果是 A.人工增雨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B.建设水电站后容易加剧洪涝灾害
C.发展火电站可能导致沿海低地被淹D.北京冬季燃煤取暖导致河流污染 11.据图分析,我们可以把“节能减排”的重点放在 A.更多使用燃烧植物获得的绿色能源B.减少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和动物饲养量
C.依靠科技提高化石燃料的使用效率D.大规模的发展重化工等高能耗企业
我国古代文化辉煌灿烂。回答12、13题。 12.天坛是明清皇帝用来祭天、祈谷的地方,其建筑“反映出天地之间
的关系”,“还体现出帝王将相在这一关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最
早把天、地、人的关系上升到理论并被统治者所接受的儒家人物是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D.黄宗羲 13.与前代相比,宋代藏书家的人数大增,藏书数量最多者超过十万 京翰教育/retype/zoom/5bc5fc31b716da?pn=3&x=0&y=8&raww=245&rawh=177&o=png_6_0_0_490_458_229_165_783_&type=pic&aimh=177&md5sum=233c9d474db29c169e3ec5&sign=1b13e692c1&zoom=&png=&jpg=" target="_blank">点此查看 .com
卷。与之相关的因素是 A.小说在社会上流行B.造纸术的发明
C.对外文化交流频繁D.印刷术的进步 历史地图和图片承载着很多历史信息。回答14、15题 14.观察图6,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①分封诸侯有利于边疆地区开发 ②黄河流域是当时最重要的文明区域 ③重要地区均被分封给同姓诸侯 ④北京地区的开发最晚可追溯到西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图7为《宋人画册》中的扇面画《耕获图》。 下列对该图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体现出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②体现出典型的小农经济生产特点 ③证实翻车的发明是在宋代 ④表明粮食生产已形成一年两熟制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较大变动。回答16、17题。 16.1865年,一位大臣在奏折中提出:“洋机器于耕织、印刷、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铜钱、火器之类仍照向例设禁,其善造枪炮在官人役,当随时设法羁縻(笼络)耳。”此大臣 A.属于洋务派 B.主张与外国人进行“商战”
C.属于顽固派 D.认识到西方国家富强的根源 17.1886年以前,茶叶、丝是中闰主要的出口商品。此后,豆类、草编、花生、桐油、猪 鬃等商品出口数量日益增加。这说明19世纪末的中国
A.小农经济的生命力十分顽强
B.社会生产力有较大提高
C.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资本主义经济缓慢起步
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不断努力建设一个富强、文明、民主的国家。回答18、19题。 18.陈独秀认为,“今且日新月异,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 得失从违”。该思想主张的是
A.反对无知妄作之风
B.行伦理道德之革命
C.孔教与共和只能存一 D.以俄国为师 京翰教育/retype/zoom/5bc5fc31b716da?pn=4&x=0&y=52&raww=339&rawh=329&o=png_6_0_0_436_181_202_196_783_&type=pic&aimh=329&md5sum=233c9d474db29c169e3ec5&sign=1b13e692c1&zoom=&png=107&jpg=" target="_blank">点此查看 .com19.一部法律文件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 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这部法律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75年)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下列对表格信息进行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中国洋务运动的成效不如日本明治维新 ②英国开始丧失“世界工厂”的地位 ③明治维新前日本制造业的基础比较薄弱 ④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已经建立 A.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1.甘地和凯末尔的共同点是 A.为祖国独立而不断斗争 B.采用非暴力的手段
C.担任资产阶级国家领袖 D.学习西方工业文明 22.二战后,美国为“满足自己的经济需求,削弱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而采取的措施 是 A.提出杜鲁门主义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 D.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3.在西方文学发展史上,某个流派的作家“行使了社会学家、社会史家以及社会批评家的职能,生动记录了这个时代纷至沓来的所有紧要事件,其中既有公共生活事件,又有个人生活事件:都市社会、工人状况、贫困、婚姻、妇女角色。”这个流派是指
A.占典主义文学
B.浪漫主义文学 京翰教育篇九:2015年西城高三一模微写作 2015届西城区一模语文微写作范文 第22题微写作(10分) 【试题再现】 下面文字,从后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富有文化传统同时也最具形象美感的文字之一。目前,汉字书写中的问题非常突出,这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①一位初学汉语的外国朋友有兴趣了解汉字,请写一段文字向他介绍汉字的特点。要求:内容明确具体,语言简洁。 ②校学生会建议设立本校“汉字书写日”,请写一段文字阐述提交这一建议的原因。要求:理由充分合理,有感召力。 ③很多人在汉字书写中都有自己的独特体验,请写一段文字来抒发自己对汉字的情感。要求:情感健康真挚,富有文采。 【答案示例】 选① 1、(9分)汉字是中华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汉字由部首和本体组成。有些部首包含一类的词,如“艹”,它代表了植物,典型例子就是“草”。如“月”,它代表和身体有关的,典型例子如“脸”。如“讠”,它代表嘴的功能,典型例子是“说”。不同的部首和本体不同组合,形成各种各样的汉字。汉字们不同组合,形成句子,形成我们说的话,而中国话是中国文化最好的表现,所以你也来学汉字,学中国话吧! 2、(6分)中国的汉字有悠久的历史,从甲骨文的产生,到如今汉字的统一,这期间足足长达几千年。可见汉字的丰富底蕴。其实汉字不是很难。如果你只是想用于交流,那么很容易;如果你想要学透中文,那只有用学无止境来形容了。汉字还分为形声字、形近字等等,汉字更多的是从物的形转变而来的,所以汉字的特点太多了,只能自己慢慢品味。 3、(6分)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富有文化传统同时最具形象美感的文字之一。许多汉字既有表音部分,也有表意部分。看到一个字,你立刻可以理解它的意思。汉字有方正的笔画,优美的书法常使人心旷神怡,圆滑的发音常常沁人心脾。汉字既是文化的表达载体,更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象征。中华五千年文化,是汉字贯穿其中,传承、发扬光大。 4、(6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字作为文化的基本元素,有着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汉字起源于几千年前,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至今,承载了几千年中华历史,对国学研究有深刻意义。另一方面,汉字多为象形文字,字中有画,画中有形,十分有美感;有许多汉字都有独特的典故,无论是繁体字还是简体字,都富有深刻文化内涵,值得品味。 选② 1、(10分)夫汉字者,华夏之魂也。吾辈乃炎黄子孙,遵古训学汉字乃天地之理者。今西洋之风渐盛,电器手机之流纵横于世,诸辈愉于拼音而厌于书写,岂非国耻焉?吾校乃教书育人之所,号师生共度此节日,取墨宝,写汉字,重拾先祖之智慧,继承中华之瑰宝,乃时代之重任也。盛世将至,虽与四海同为一体,然断不可舍国本而媚外物。华夏者,车方之龙也。此节日之重要,乃吾辈之期盼! 2、(10分)校学生会呼吁设立本校“汉字书写日”,原因有三。于个人而言,参与汉字书写日可矫正规范自我汉字书写,提升汉字书写水平,了解更多汉字文化;于社会而言,在校园中设立此日是以学校为点宣传汉字传统文化,从而以点及面,为社会营造书写汉字、传承文化的良好氛围;于民族而言,古老优美的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设立此日意在传承中华文化,增强华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感与认同感,从而起到凝聚华人、凝聚中华民族之功 3、(8分)学生会建议设立汉字书写日的原因有三点。首先从学生的现实生活来看,汉字书写过程中错字频繁,字迹不整,影响卷面整洁度。第二,汉字是富有美感和文化的艺术形式,举办此活动有利于学生个人素养和文化底蕴的提升。最重要的一点是从长远角度来看,学生通过参与此活动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认识,利于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 4、(5分)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富有文化传统同时也最具形象美感的文字之一,它记载着我们中华五千年文化,是先人的文化、智慧,甚至生活习俗的结晶,在今天的电子时代,人们文字的传播途径由纸质变为电子,这是我们生活品质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如提笔忘字的汉字书写问题,我们作为中国的传承者,应当保留传承这份文化,所以校学生会建议设立本校“汉字书写日”。谢谢。 选③ 1、(10分)提起一支笔,笔锋用墨香浸染,铺展一张宣纸,洁白而柔软。我伏在桌前,呼出一口浊气,期待着,与你相遇。当纸张被第一笔墨点渲染,随着顿笔、运笔、回锋,我用一笔一划勾勒你的容颜。没有丝毫停顿,我会在脑海中完善你的框架结构,你的一颦一笑尽收我眼,当你或是瘦劲挺立,或是姿态婀娜,呈现在我眼前,我总抑制不住对你的迷恋。 2、(10分)流畅的线条泻于笔尖,或是柔若柳枝,或是韧如蒲草,你尽可随意挥洒。晦涩奥妙的一撇一捺中,带着远古的图腾、自然的灵韵、诗意的隽秀。汉子穿梭于古今的时间轴中,领略独特文化。它的历史,才是真正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它带出剑客的驰骋快意,带出诗人的哲思才情。只有它,见证无数炎黄子孙的生命与情感,寂然浓缩于纸。 3、(10分)轻轻地 / 我稚嫩的小手 / 拿起笔 / 从此你就未曾离开 / 笔尖下你规规整整 / 横平竖直 / 中华文明的骨气与阳刚 / 你表达淋漓尽致 / 笔尖下的你温润如玉 / 唐诗宋词 / 瑰丽绝美 /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你尽情展现 / 汉字 / 你伴我成长 / 教我做人 / 一清二白 方方正正 / 性情温顺 儒雅待人 / 你的魅力让我折服 / 让我感叹 / 让我骄傲 / 自豪 4、(10分)小时候,小时候,汉字是爷爷的大手握着我的小手带我练习的书法;长大后,汉字是姥姥教给我写字要一笔一划的教导;后来啊,汉字是成人信中爸爸妈妈用来告诫我的载体;而现在汉字是考场上奋笔疾书的。谢谢你,亲爱的汉字,是你带给我温暖感动,告诫我,成人要负责,充满我十八年的岁月,铭记着我成长的故事。我爱你,亲爱的汉字! 5、(10分)那一横一竖,那一点一提,仿佛每一笔都是镌刻在心中最亲切的抒发。汉字,伴我生命的每时每刻。你在印章上凸起的棱角,你在宣纸上晕染的墨香,你在书信中散发的柔情,好似你千变万化又始终如一的坚定。你挥洒着中华民族的豪情、悠远历史的沉韵、和平年代的爱与难以吐露的温情。你流淌于我的笔尖,烙印在我的脑海间,我敬你、爱你、仰你! 6(9分)你是汉字 / 在我和古人之间 / 你是桥梁 / 是呼吸 / 是我与古人沟通的电话线 / 在我和历史之间 / 你是窗口 / 是画框 / 是缆绳忠实的两端 / 在我和之间 / 你是密码 / 是翅膀 / 带我飞向遥远的云端 / 在我和世界之间 / 你是星星 / 是灯塔 / 是带领我前进的风帆 7、(9分)文字一向是古老而富有原始气息的。汉字记录着婉约蜷曲的古老风情,如篆;有内蕴平和中正之心,如隶;姿态端庄如楷,又潇洒如行草。书写中的汉字早已不仅是文字,更是情绪与个人心性的传达。那弯曲的撇与捺诉说缱绻心事,那锋利的勾与提何等快意。我于读中感悟,于写中抒发,汉字是我所有思想与传达的长。或轻描淡写,或银钩铁。相关热词搜索:
[2010高三北京西城一模语文作文题高考(共9篇)]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入党申请书】图文推荐
Copyright & 2006 -
All Rights Reserved
池锝网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实的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