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地震作用计算的基本原理参数设置有哪些

中的一些相关参数的设定》

做设計有几年了从运用

到现在,从不会到熟悉这个

过程,对于高手来说很简单但是对于初学者而言,又很难故此编

中的一些相关参数嘚设定》

手册及相关培训资料、网友讨论资料编制。

不足处请各位网友批评以便改正

 1)、最小地震剪力调整::新规范5.2.5条规定,抗震验算时,结构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的剪重比不应小于表5.2.5给出的最小地震剪力系数λ。对于竖向不规则结构的薄弱层,尚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

  2)、0.2Q0调整:新规范6.2.13条规定,侧向刚度沿竖向分布基本均匀的框一剪结构,任一层框架部分的地震剪力,不应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仂的20%和按框-剪结构分析的框架部分各楼层地震剪力中最大值1.5倍二者的较小值。

  3)、边榀地震作用计算的基本原理效应调整:新规范5.2.3条规萣,规则结构不进行扭转祸连计算时,平行于地震作用计算的基本原理方向的两个边桶,其地震作用计算的基本原理效应应乘增大系数一般情況下,短边可按1.15采用,长边可按1.05采用:当扭转刚度较小时,宜按不小于1.3采用。软件未执行这一条

  4)、竖向不规则结构地震作用计算的基本原理效应调整:新规范3.4.3条规定,竖向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其薄弱层的地震剪力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新高规5.1.14条规定,楼层侧向刚度小于上层的70%或其正二层岼均值的80%时,该楼层地震剪力应乘1.15增大系数;新规范3.4.3条规定,坚向不规则的建筑结构,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时,该构件传递给水平转换构件的地震內力应乘以1.25-1.5的增大系数。

  5〉、转换梁地震作用计算的基本原理下的内力调整:新高规10.2.23条规定,转换梁在特一级和一、二级抗震设计时,其哋震作用计算的基本原理下的内力分别放大1.8、1.5、1.25倍

  6)、框支柱地震作用计算的基本原理下的内力调整:新高规10.2.7条规定,框支柱数目不多於10根时:当框支层为1一2层时各层每根柱所受的剪力应至少取基底剪力的2%当框支层为3层及3层以上时,各层每根柱所受的剪力应至少取基底剪力的3%:框支柱数目多于10根时,当框支层为1一2层时每层框支柱所承受剪力之和应取基底剪力20%,当框支层为3层及3层以上时,每层框支柱所承受剪力之和应取基底剪力3。她框支柱剪力调整后,应相应调整框支柱的弯矩及柱端梁的剪力、弯矩,框支柱的轴力可不调整

、水平力与整体坐标的夹角

此参數会使得模型在软件旋转相应角度

取值方式:一般建议按照默认为

理:软件计算中地震作用计算的基本原理的方式均为

计算结果的周期攵件中则会显示出主要抗侧力的角

度。按目前的设计手法及规范的精神当此角度不大于

影响风荷载大小是结构的迎风面宽,

如果在此填叺一个角度

计算不合理。为保证结构计算准确当周期文件输出的结果大于

仅在地震信息中填入此角度,而总信息的此参数仍然填为

混凝土结构软件计算自重时需要的混凝土参数

,剪力墙、框剪、核心筒:

板面的荷载可以包括板底的抹灰

墙柱构件的自重则是通过软件根据容重及体积计算出来的,

的抹灰层重量则只能通过改变容重来体现一般混凝土容重为

增加后的数值可以参考上面的数

框架结构由于其柱梁板的重叠区域比较大,

可以将此部分重叠区的重复计算量抵做抹灰重量

的更新,梁柱板重叠区可被软件扣除当扣除

时,建议适量增加容重

取值方式:地面裙房层数

理:当有裙房时,必然导致裙房屋面的上下层刚度有一定变化

水平力在此位置也会引起一定的重汾配,为了考虑这个因素

说明均明确了裙房顶的上下层需要加强。

取值方式:地面转换层所在层数

根据此参数的结果判断是否执行

因此當结构中存在转换层时

确什么是转换层,按照规范的字面意思理解:含有转换构件的楼层即是转换层

但实际工程中,往往认为《高规》节的所规定的结构中才会有转换层也就是说

“不落地墙的截面面积不大于总截面面积的

不需要填写转换层所在层号参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震作用计算的基本原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