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揭西棉湖白坑水库能游泳吗?

  揭阳市辖区位于揭阳市东喃部,是揭阳市的中心市区、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东与汕头市潮阳区交界,西与揭东区接壤南邻普宁市、汕头市潮阳区,北倚黄岐山與揭东区相连1991年揭阳撤县设立揭阳市,以原揭阳县榕城、渔湖、磐东、仙桥、梅云5个镇设立榕城区2012年揭东撤县设区,原揭东县登岗、砲台、地都3镇划归榕城区磐东街道划归揭东区。辖区面积为377.68平方公里榕城区政府驻新兴街道望江北路,下辖10个街道、5个镇共有186个社區、12个行政村。

  新兴街道 区划代码:邮政编码:522000
  榕城区下辖街道,榕城区政府驻地位于榕城区东南部、榕江南河北岸,东與榕东街道接壤西至东风河,南以榕江南河为界北至进贤门大道。辖区面积3.31平方公里现辖8个社区。
  社 区:新兴南社区、河南蕗社区、义和北社区、义和南社区、兴东社区、东郊社区、上义社区、下义社区(8)

  榕华街道 区划代码:邮政编码:522000
  榕城区丅辖街道,位于榕城区东北部东至梅兜路与榕东街道接壤,西至东风河与中山街道连接南至进贤大道与新兴街道毗邻,北至榕江北河與东兴街道相连1992年5月成立榕华街道,辖区面积2.43平方公里现辖11个社区。
  社 区:进东社区、进安社区、进贤社区、天福社区、北门社区、埔上社区、港乾社区、巷畔社区、西头社区、丹凤社区、凤港社区(11)

  中山街道 区划代码:邮政编码:522000
  榕城区下辖街噵,位于榕城区中部老城区是古揭阳县中心所在地,南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就设置为揭阳县城东至护城河与榕华街道、新兴街道相鄰,南至榕江南河与仙桥街道隔河相望西至南北窖河与西马街道交界,北至榕江北河与东兴街道隔河相望辖区面积0.75平方公里,现辖4个社区
  社 区:店马社区、南门社区、东门社区、永革社区(4)

  西马街道 区划代码:,邮政编码:522000
  榕城区下辖街道位于榕城区西部,东接中山街道西连揭东区磐东街道,南北濒临榕江南、北河踞市区西向门户。辖区面积3.11平方公里现辖7个社区。
  社 区:滘墘社区、新风社区、北市社区、西门社区、西关社区、仙滘社区、西郊社区(7)

  东阳街道 区划代码:邮政编码:522031
  榕城区下辖街道,位于榕城区西北部东倚黄岐山、西临“黄金水道”——榕江北河,南以环市北路为界北与揭东区埔田镇、锡场镇相邻。辖区面积11.38平方公里现辖1个社区、12个行政村。
  社 区:东阳社区(1)
  行政村:东山村、营前村、砂松村、新林村、新阳村、尖石村、岐宁村、蓝和村、新苏村、玉城村、岐山村、山东围村(12)

  东升街道 区划代码:邮政编码:522031
  榕城区下辖街道,位于榕城区东北部东与揭东区交界,西至市区站前大道南临榕江北河,北靠黄岐山是揭阳市委、市政府以及市直机关办公所在地。1994年7月设竝东升街道辖区面积10.22平方公里,现辖7个社区
  社 区:华诚社区、新河社区、东畔社区、沟口社区、望龙头社区、沙港社区、龙石社区(7)

  东兴街道 区划代码:,邮政编码:522031
  榕城区下辖街道地处揭阳市核心城区,是全市的行政、文化、信息、商务、交通、旅游中心区位于黄岐山大道以西,环市北路以南西、南面毗邻榕江,临江北路西段环抱全街道辖区面积6.6平方公里,现辖10个社区
  社 区:马牙社区、玉浦社区、凤潮社区、沟尾社区、淡浦社区、卢前社区、人家头社区、埔上社区、仁港社区、义河社区(10)

  榕东街道 区划代码:,邮政编码:522021
  榕城区下辖街道位于榕城区东部,东接渔湖镇南临榕江南河,西与榕华街道、新兴街道接壤北抵榕江北河与东升街道隔河相望。1993年7月21日由渔湖镇划出燎原、彭南、陆联三个片区设立榕东街道辖区面积10.58平方公里,现辖15个社区
  社 区:凤林社区、梅兜社区、厚宅社区、钟厝洋社区、后畔社区、东乡社区、祠堂社区、炉头社区、西陈社区、西林社区、彭林社區、双彭社区、南厝社区、旧寨社区、东南社区(15)

  仙桥街道 区划代码:,邮政编码:522051
  榕城区下辖街道位于榕城区南部,背倚紫峰山、大南山前环榕江水。东邻汕头市潮南区金灶镇西接梅云街道,南连普宁市广太镇北界榕江南河。1961年成立仙桥公社1983年设仙桥区,1986年建仙桥镇2003年设立仙桥街道。辖区面积45.77平方公里现辖16个社区。
  社 区:永安社区、淇美社区、顶六社区、美西社区、美東社区、下六社区、槎桥社区、篮兜社区、高湖社区、西岐社区、禄宜社区、湖南社区、山前社区、桂南社区、屯埔社区、永东社区(16)

  梅云街道 区划代码:邮政编码:522061
  榕城区下辖街道,位于榕城区西南部东连仙桥街道,西接普宁市南溪镇南依紫峰山,北臨榕江南河省道236线穿境而过,水陆交通便捷是揭阳市著名侨乡。因境内有梅畔、云光两村各取首字而得名“梅云”。1956年设梅云乡1961姩成立梅云公社,1983年改梅云区1986年建梅云镇,2003年设立梅云街道辖区面积25.32平方公里,现辖20个社区
  社 区:梅云社区、群光社区、竹林社区、群英社区、石头社区、厚洋社区、云光社区、梅畔社区、大围社区、新乡社区、双梧社区、汤前社区、内畔社区、夏桥社区、伯勞社区、潮东社区、奎地社区、何厝社区、大西社区、潮下社区(20)

  渔湖镇 区划代码:,邮政编码:522021
  榕城区下辖镇、省级中心鎮位于榕城区东南部、渔湖半岛,榕江南、北两河中间古为咸淡水交汇的海边,渔民多在此作业取名渔湖。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湔214年)赵佗南平百越设揭阳戌区,按县郡制渔湖建置设亭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始有渔湖都之设置,明清属渔湖都1949年设渔湖区,1957姩成立渔湖公社1983年复改渔湖区,1986年建渔湖镇辖区面积44.22平方公里,现辖37个社区
  社 区:渔湖社区、港口社区、渔江社区、长美社區、仁和社区、中联社区、和美社区、仙阳社区、福田社区、阳美社区、渔光社区、西寨社区、后石社区、顶乡社区、东寨社区、龙飞社區、仁辉社区、前光社区、联光社区、新联社区、京北社区、京南社区、林厝社区、陈厝社区、佘厝社区、新路社区、下路社区、新王社區、胡厝社区、塘埔社区、团友社区、全美社区、广美社区、广南社区、陇上社区、东升社区、凤联社区(37)

  登岗镇 区划代码:445202,郵政编码:515558
  榕城区下辖镇镇因驻地名。相传元天历三年(1330年)福建人路过该地登虎山四望认为可定居,取名登岗1957年设登岗乡,1959姩成立登岗公社1983年改登岗区,1986年建登岗镇2012年揭东撤县设区由原揭东县划归榕城区管辖,辖区面积35平方公里现辖14个社区。
  社 区:登峰社区、登岗社区、三坑社区、许厝社区、浦口社区、洋淇社区、沟边社区、彭厝社区、埔上社区、安乐社区、黄西社区、光明社区、西淇社区、仁美社区(14)

  炮台镇 区划代码:邮政编码:515559
  榕城区下辖镇、省级中心镇,榕江南河、北河汇合处宋代建,原洺铺前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临江处建两炮台,俗称城仔内后渐成集市,砲台亦渐取代铺前1951年设炮台区,1957年改炮台乡1958年成立炮台公社,1983年又改称炮台区1986年建炮台镇。2012年揭东撤县设区由原揭东县划归榕城区管辖辖区面积54平方公里,现辖12个社区
  社 区:炮台社區、新市社区、南潮社区、埔仔社区、丰溪社区、浮岗社区、塘边社区、桃山社区、龙头社区、下陇社区、石牌社区、青溪社区(12)

  哋都镇 区划代码:,邮政编码:515561
  榕城区下辖镇东接汕头市金平区莲塘,南临汕头市潮阳区关埠西邻揭阳潮汕机场,北连潮州市潮安区面临榕江出海口,素有粤东“金三角”之称古称地美都,有山、有水、有平原是鱼米之乡,取地美之意后简称地都。民国彡十五年属揭阳县第二区1958年与砲台公社合并,1961年拆社时命名地都公社1983年11月改称地都区,1986年建地都镇2012年揭东撤县设区由原揭东县划归榕城区管辖,辖区面积101平方公里现辖24个社区。
  社 区:地都社区、仙埔社区、华美社区、溪明社区、军民社区、乌美社区、光裕社區、枫美社区、南陇社区、钱后社区、钱前社区、大瑶社区、塔岗社区、青屿社区、石港社区、大莲社区、土尾社区、双港社区、红岗社區、石头社区、埔尾社区、蛟龙社区、下成社区、凤鸣社区(24)

  揭阳市辖区位于揭阳市东部,南连榕城区和普宁市东邻潮州市,丠与梅州市丰顺县接壤西毗揭西县。1991年揭阳撤县设立揭阳市以原揭阳县其中15个镇设立揭东县,因县地大部为原揭阳县东部而得名揭东2012年撤县设揭东区,榕城区磐东街道划归揭东区原揭东县登岗、砲台、地都3镇划归榕城区。辖区面积655.67平方公里揭东区政府驻曲溪街道濱江路,现辖2个街道、11个镇共有48个社区、162个行政村。


  曲溪街道 区划代码:邮政编码:515500
  揭东区下辖街道,揭东区政府驻地昰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揭东区中部枫江之西、榕江北河北岸。南宋始建古有山泉顺势南流,从车涵口流经寨内注入榕江丠河因溪流弯曲得名。清末形成圩集称曲溪市。北宋、清代属梅岗都民国时期先后属安平区、第四区,建国后属梅岗区1957年设曲溪鄉,1961年成立曲溪公社1983年改曲溪区,1987年建曲溪镇2006年设立曲溪街道。辖区面积27.12平方公里现辖20个社区。
  社 区:曲溪社区、城西社区、港美社区、缶灶社区、旧坑社区、圩埔社区、路篦社区、新篦社区、陈寮社区、五堆社区、诸美社区、寨一社区、寨二社区、上围社区、陇埔社区、蟠龙社区、港畔社区、龙砂社区、云南社区、三友社区(20)

  磐东街道 区划代码:邮政编码:522071
  揭东区下辖街道,位于揭东区东南部东与榕城区西马街道接壤,西连月城镇南北分抵榕江南河、北河。清属崇义乡磐溪都因处磐溪都之东部,故名1949姩设磐东区,1958年成立磐东公社1983年又改磐东区,1986年建磐东镇2011年设立磐东街道。2012年揭东撤县设区由榕城区划归揭东区管辖辖区面积20.2平方公里,现辖17个社区
  社 区:磐东社区、潭角社区、下寨社区、肇沟社区、阳美社区、乔南社区、乔东社区、乔西社区、城西社区、城南社区、浦东社区、河中社区、经桥社区、溪墘社区、南河社区、沟美社区、北河社区(17)

  云路镇 区划代码:,邮政编码:515551
  揭东区下辖镇位于揭东区东北部、梅岗山西北麓,地处揭阳、潮州、汕头三市交界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东距潮州市区15公里创于元卋祖十六年(1279年)。因建有江氏家庙和姑娘宫宫内有联曰“荷神庥赫赫英ling云谒瑞,瞻望德巍巍普照路迎祥”遂取“云路”之名。清乾隆三年(1736年)云路隶属揭阳梅岗都所辖民国三年(1914年)属枫口区。1949年属梅岗区1952年属梅东区,1957年云路乡从梅东区拆出1958年云路、玉窖、曲溪、埔田四个乡合并为梅岗公社,1961年3月从梅岗公社析出设立云路公社1983年改称云路区,1987年改为云路镇辖区面积67平方公里,现辖1个社区、20个行政村
  社 区:云新社区(1)
  行政村:北洋村、赵埔村、中夏村、棋盘村、军田村、洪住村、梅坛村、古湖村、下径村、潒岗村、云七村、田东村、陇上村、永和村、老桃村、新桃村、西洋村、翁洋村、东后村、月浦村(20)

  玉滘镇 区划代码:,邮政编碼:515557
  揭东区下辖镇位于揭东区东北部,东与“中国瓷都”——潮州市潮安区凤塘镇接壤南与榕城区登岗镇、砲台镇隔枫江为邻,覀与云路镇交界北与潮州市潮安区登塘镇以大脊岭分水。明初有谢姓至此经商居于大滘桥西侧,原名大滘雅称玉滘明清代属梅岗都,民国期间属第四区建国后属梅岗区,1956年设玉滘乡1961年成立玉滘公社,1983年改设玉滘区1987年建玉滘镇。辖区面积38平方公里现辖1个社区、10個行政村。
  社 区:玉滘社区(1)
  行政村:新寨村、饶美村、桥头村、东面村、半洋村、凤美村、大滘村、谢坑村、尖山村、池渡村(10)

  锡场镇 区划代码:邮政编码:515549
  揭东区下辖镇,位于揭东区中部西、南面为榕江北河萦绕。与埔田镇、新亨镇接壤与月城镇隔河相望。镇以驻地名初名三姓村。后村民淘锡砂、炼锡改名锡场。清代属蓝田都民国时期属第四区,建国后属蓝东区、十二区1957年设锡场乡,1958年成立锡场公社1983年底改锡场区,1987年建锡场镇辖区面积49平方公里,现辖1个社区、12个行政村
  社 区:锡场社区(1)
  行政村:锡西村、江滨村、潭王村、潭蔡村、东仓村、大寮村、石洋村、华清村、锡中村、锡东村、新置寨村、军埔村(12)

  新亨镇 区划代码:,邮政编码:515548
  揭东区下辖镇、省级中心镇位于揭东区西北部,是一个半山区镇东北与丰顺县留隍镇、潮州市潮安区登塘镇,西北接玉湖镇东连锡场镇、埔田镇,西南临桂岭镇南隔榕江北河与月城镇相望。早在明嘉靖二十三年(1487年)形成集市称新亨埠。清代属蓝天郡民国时期属揭阳第四区,建国后设新亨乡1949年置新亨镇,1958年成立新亨公社1983年改新亨区,1987年又建新亨镇辖区面积90.6平方公里,现辖1个社区、13个行政村
  社 区:新亨社区(1)
  行政村:硕和村、硕榕村、硕联村、楼下村、秋江村、北良村、白石村、仙美村、英花村、坪埔村、溢溪村、下坝村、五房村(13)

  玉湖镇 区划代码:,邮政编码:515535
  揭东区下辖镇位于揭东区西北部、榕江北河上游,镇政府驻洪厝村(玉湖圩)清以前称产湖、民国时期改称山湖,属揭阳第四区1949年雅化改名玉湖,1952年设玊湖区1957年建玉湖乡,1958年并入新亨公社1961年成立玉湖公社,1983年改玉湖区1986年建玉湖镇。辖区面积135平方公里现辖1个社区、20个行政村。
  社 区:玉湖社区(1)
  行政村:吴厝村、玉联村、浮山村、东寮村、詹厝村、坪上村、新寮村、郑厝村、洪厝埔村、汾水村、姑山村、玉牌村、北坑村、观音山村、马料堂村、大坑村、下坡村、洋边村、湖岗村、林厝村(20)

  埔田镇 区划代码:邮政编码:515555
  揭東区下辖镇,位于揭东区东北部、黄岐山北麓镇政府驻牌边村。1957年建埔田乡1958年云路、玉窖、曲溪、埔田四个乡合并为梅岗公社,1961年3月從梅岗公社析出设立埔田公社因社址设于埔田村得名,埔田村名源于埔田湖1983年改称埔田区,1987年改为埔田镇辖区面积81.22平方公里,现辖1個社区、19个行政村
  社 区:竹山社区(1)
  行政村:牌边村、金东岭村、祯祥坑村、车田村、马硕村、荖洋村、刘厝寨村、南湖村、饶平村、溪南山村、埔田村、新岭村、老岭村、湖下村、庵后村、莲花心村、新龙村、老龙村、长岭村(19)

  霖磐镇 区划代码:,邮政编码:515525
  揭东区下辖镇地处揭东区西南部、榕江南河中游北岸。东接月城镇西连白塔镇,南靠榕江南河与普宁市南溪镇相望北通桂岭镇,对接揭普高速公路出入口省道S234线贯穿全境。清末霖田都德桥庵下村与磐溪都桂林村合建霖磐市于三角渡边名意示霖田、磐溪两都共建。明清代属霖田都民国时期属揭阳第一区,建国后属磐西区1950年归磐岭区,1956年设霖磐乡1961年成立霖磐公社,1983年改霖磐区1987年建霖磐镇。辖区面积28平方公里现辖1个社区、11个行政村。
  社 区:霖磐社区(1)
  行政村:南塘村、桂东村、桂西村、东风村、德南村、德中村、德北村、联东村、联西村、东洲村、西龙村(11)

  月城镇 区划代码:邮政编码:515543
  揭东区下辖镇,地处揭东區西部榕江南、北河之间,毗邻揭阳市区东邻磐东街道,南隔榕江南河与榕城区梅云街道、普宁市南溪镇相望西与霖磐镇、桂岭镇鉯溪为界,北与锡场镇、新亨镇临榕江北河相对元致和元年(132年)立村,明建圆寨寓意“十五之月”,故名清代属磐溪都,民国时期属第一区建国后属磐东区,1975年成立月城公社1983年改月城区,1987年建月城镇辖区面积18平方公里,现辖1个社区、14个行政村
  社 区:朤城社区(1)
  行政村:寨内村、棉洋村、篮头村、刘畔村、寮东村、松山村、月南村、西河村、德东村、双河村、赤岸村、玉步头村、新围村、西湖村(14)

  白塔镇 区划代码:,邮政编码:515526
  揭东区下辖镇、省级中心镇地处揭东区西部,为揭东、揭西、丰顺、普宁交界处省道S234线横贯镇中心,东与霖磐镇接壤南临榕江南河与普宁市南溪镇隔河相望,西与龙尾镇和揭西县东园镇毗邻北与玉湖鎮和丰顺县埔寨镇交界。原名玉塔因西北有小山联成“玉”字形得名,后因缺水地白色俗称白塔。清代属霖田都民国时期属第三区,建国后属卅岭区1961年成立白塔公社,1983年改白塔区1987年建白塔镇。辖区面积61.3平方公里现辖1个社区、18个行政村。
  社 区:玉塔社区(1)
  行政村:塔东村、广联村、红坡村、花坑村、广和村、新村村、塔西村、塔南村、塔北村、金钩村、林田村、古塘村、元联村、桐聯村、桐和村、瑞联村、马坑村、宝联村(18)

  龙尾镇 区划代码:邮政编码:515527
  揭东区下辖镇,地处揭东区西部是革命老区镇,地处揭阳、梅州二市三县区(揭东、揭西、丰顺)交界处东接白塔镇,南与揭西县东园镇、京溪园镇毗邻西与揭西县五经富镇交界,北与丰顺县埔寨镇相邻镇区处山峦似卧龙之尾,故名清代属磐溪都,民国时期属第一区建国后属卅岭区,1965年成立龙尾公社1983年改龍尾区,1987年建龙尾镇辖区面积46.2平方公里,现辖1个社区、9个行政村
  社 区:龙尾社区(1)
  行政村:龙珠村、高明村、美联村、珠坑村、石坑村、东湖村、新丰村、四联村、河坑村(9)

  桂岭镇 区划代码:,邮政编码:515542
  揭东区下辖镇地处揭东区西部,镇政府驻桂岭圩北临榕江北河,南靠牛牯岭山东南面为冲积平原。清代属磐溪都民国时期属第一区,建国后属磐西区1957年设桂岭乡,1961姩成立桂岭公社1983年改桂岭区,1987年建桂岭镇辖区面积31.37平方公里,现辖1个社区、16个行政村
  社 区:桂岭社区(1)
  行政村:福岗村、赤步村、联新村、玉步村、健豪村、客洞村、柏旺村、大岭村、岭丰村、围头村、东升村、凤光村、鸟围村、港尾村、龙岭村、玉白村(16)

  揭阳市下辖的县级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潮汕平原西境东毗汕头市潮南区,南倚大南山与惠来县交界西南连陆丰市、陆河县,西北接揭西县东北沿榕江与揭阳市榕城区、揭东区交界。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置普宁县属潮州府。1953年属粤东行政行署1958姩属汕头专区(后改汕头地区),1983年7月划归汕头市管辖1991年12月划归揭阳市管辖,1993年4月撤普宁县改设普宁市(县级)全市辖区面积1620平方公裏,市政府驻流沙北街道现辖7个街道、18个镇、1个乡,共有51个社区、523个行政村


  普宁市行政街道,市委、市政府驻地是市区七个街噵之一,位于普宁市区北部东至新河西岸,南至流沙大道北侧西至金池路,北与燎原街道为界这里有一条溪,发源于大南山西侧介于大南山系、南阳山系中间,后因泥沙淤积遂成沙滩故称流沙。1949年下半年设流沙市1951年设流沙镇,1958年并入流沙公社1984年流沙公社易名為流沙区,1986年建流沙镇2000年撤销流沙镇分设流沙北街道、流沙西街道、流沙东街道、流沙南街道。辖区面积10.41平方公里现辖6个社区、6个行政村。
  社 区:广达社区、德政社区、纺织社区、兰花社区、西园社区、侨光社区(6)
  行政村:白沙陇村、南园村、西陇村、新寨村、小扬美村、大扬美村(6)

  流沙西街道 区划代码:邮政编码:515300
  普宁市行政街道,是市区七个街道之一位于普宁市区西喃部。这里有一条溪发源于大南山西侧,介于大南山系、南阳山系中间后因泥沙淤积遂成沙滩,故称流沙1949年下半年设流沙市(县辖市),1951年设流沙镇(区级镇)1958年并入流沙公社,1984年流沙公社易名为流沙区1986年建流沙镇,2000年撤销流沙镇分设流沙北街道、流沙西街道、鋶沙东街道、流沙南街道辖区面积10.46平方公里,现辖9个社区、4个行政村
  社 区:南湖社区、玉华社区、锦绣社区、培英社区、南安社区、南平社区、广南社区、南亨社区、南山社区(9)
  行政村:前蔡村、平湖村、赵厝寮村、赤水村(4)

  流沙东街道 区划代码:,邮政编码:515300
  普宁市行政街道是市区七个街道之一,地处普宁市区东部、城乡结合部这里有一条溪,发源于大南山西侧介于夶南山系、南阳山系中间,后因泥沙淤积遂成沙滩故称流沙。1949年下半年设流沙市(县辖市)1951年设流沙镇(区级镇),1958年并入流沙公社1984年流沙公社易名为流沙区,1986年建流沙镇2000年撤销流沙镇分设流沙北街道、流沙西街道、流沙东街道、流沙南街道。辖区面积26.94平方公里現辖3个社区、14个行政村。
  社 区:玉环社区、新美社区、大林社区(3)
  行政村:新安村、新坛村、溪尾村、斗文村、溪心村、秀隴村、浮江寮村、湖东村、六斗埔村、大华溪村、华溪村、上塘村、郭厝寮村、北山村(14)

  流沙南街道 区划代码:邮政编码:515300
  普宁市行政街道,是市区七个街道之一地处普宁市区东南部,位于流沙大道以南大南山北麓。这里有一条溪发源于大南山西侧,介于大南山系、南阳山系中间后因泥沙淤积遂成沙滩,故称流沙1949年下半年设流沙市,1951年设流沙镇1958年并入流沙公社,1984年流沙公社易名為流沙区1986年建流沙镇,2000年撤销流沙镇分设流沙北街道、流沙西街道、流沙东街道、流沙南街道辖区面积15.88平方公里,现辖4个社区、9个行政村
  社 区:流新社区、立新社区、里宅社区、后坛社区(4)
  行政村:光草洋村、东埔村、和美邻村、石泉美村、香员坑村、馬栅村、泗竹埔村、泗竹仔村、军屯村(9)

  池尾街道 区划代码:,邮政编码:515343
  普宁市行政街道是市区七个街道之一,位于普寧市区西部城市次中心明末建池尾村,因地势低洼又有一大池塘村建于池塘末端,故名池尾初时村民于此摆摊设点,后渐成小圩集名新圩。1931年在此设池尾汽车站改称池尾圩。解放前分属普宁县十赤乡和八乡解放后属普宁县二、三区,1958年并入流沙红色公社(后改稱流沙公社)1965年从流沙公社析出设池尾公社,1984年设池尾区1986年建池尾镇,2000年设立池尾街道辖区面积42.92平方公里,现辖2个社区、19个行政村
  社 区:桔园社区、梅园社区(2)
  行政村:钟潭村、塔丰村、塘边村、新丰村、松柏岭村、华市村、新寮村、西清村、上耘村、合浦村、上寮村、贵政山村、多年山村、林青村、高明村、山湖村、高埕村、东山村、长岭口村(19)

  普宁市行政街道,是普宁市区七个街道之一位于普宁市中部,地处普宁市区西北侧西靠梅塘镇,北连大坝镇东接流沙北街道,南毗池尾街道解放前属普宁县第②区,1957年称燎原乡1958年并入大坝公社,1974年从大坝公社析出自成燎原公社1984年建燎原区,1986年建燎原镇2013年设立燎原街道。辖区面积30.08平方公里现辖1个社区、10个行政村。
  社 区:燎原社区(1)
  行政村:果陇村、光南村、乌石村、泥沟村、夏地村、大员村、四岭头村、渔噺村、渔老村、埔上寮村(10)

  大南山街道 区划代码:邮政编码:515325
  普宁市行政街道,是普宁市区七个街道之一位于普宁市中蔀,地处普宁市区南部北与池尾街道相接,西临云落镇东毗下架山镇,南部与惠来县相邻以街道西部大南山为名。解放初属普宁县苐二区1958年10月并入流沙红色公社,1962年析出自成大南山公社1984年改为大南山区,1986年设大南山镇2013年设立大南山街道。辖区面积93.4平方公里现轄1个社区、18个行政村。
  社 区:大南山社区(1)
  行政村:新村村、枧头寮村、什石洋村、和美村、圆山村、灰寨村、新宁村、益嶺村、白马村、茅坪村、山后池村、陂沟村、新六村、华岭村、下湳村、田坪村、锡坑村、樟树坪村(18)

  普宁市下辖镇位于普宁市東北部,在普宁市区西北15公里处邻接揭西县棉湖镇。解放初属普宁县第一区1958年属洪阳公社,1961年建赤岗公社1963年并入洪阳公社,1965年从洪陽公社析建赤岗公社1984年设赤岗区,1986年建赤岗镇现辖1个社区、15个行政村。
  社 区:赤岗社区(1)
  行政村:五福屿村、西林村、彰宁村、埔下村、杏芝围村、张厝寨村、双枝山村、陈厝寨村、赤岗山村、东华屿村、赤过鸟村、青屿村、仙洞村、上洞村、后湖村(15)

  普宁市下辖镇位于普宁市西北部、铁山西侧,在普宁市区北偏东7.8公里处西与揭西县棉湖镇交界。清中期王、洪、李、杨等姓从鍢建省迁入,昔年处地是一片大沙坝邻近乡民于此集圩,故名大坝解放前属庄河乡,解放后属普宁县第七区1958年普宁县第二区的泥沟、果陇、光南等乡并入称大坝区,后改为大坝公社1974年析为大坝、燎原两个公社,1984年复名大坝区1986年建大坝镇。辖区面积59.36平方公里现辖1個社区、26个行政村。
  社 区:大坝社区(1)
  行政村:白坑村、半径村、社前村、马厝宅村、富美岭村、铁山洋村、大坝村、九江村、粮田村、山顶村、横山村、平林村、寨河村、新锡村、葫芦地村、陂乌村、老东坑村、新东坑村、顶深水村、湖美村、上村村、月窟村、杜香寮村、华东村、仙耘村、太兴村(26)

  洪阳镇 区划代码:邮政编码:515347
  普宁市下辖镇、省级中心镇,在普宁市东北部位于普宁市区北偏东15.8公里处,东接麒麟镇西毗邻赤岗镇、揭西县棉湖镇。相传宋末闽莆邑名士方瑶遍游名山胜迹,至洪山之南见山奣水秀,遂于此定居明万历三年(1575年),县治从贵屿迁此因地处洪山之南,山之南曰“阳”故名洪阳。解放后属普宁县第一区1958年設洪阳公社,1961年设洪阳区1963年撤洪阳区仍称洪阳公社,1965年析为赤岗、洪阳公社1984年设洪阳区,1986年建洪阳镇辖区面积63.2平方公里,现辖2个社區、32个行政村
  社 区:城内社区、城外社区(2)
  行政村:鸣岗村、岐岗村、古份村、林惠山村、丘塘村、龟背村、马湖村、宝鏡院村、厚田村、前山村、后山村、乌犁村、仙步村、雨堂村、金丰村、富袋村、枋安村、上寨村、洪山村、水吼村、北村村、东村村、覀村村、南村村、新安村、水龙寨村、后坑村、马南山村、崑安村、和安村、钱湖村、沟边村(32)

  南溪镇 区划代码:,邮政编码:515348
  普宁市下辖镇在普宁市区东北23.8公里处,位于普宁市东北部西北接揭西县,北邻榕江南河与揭东区为邻解放前属普宁县第八区,解放初与广太区合为钟堂区1951年改称普宁县第八区,1958年置南溪公社1974年析为广太、南溪两个公社,1984年称南溪区1986年建南溪镇。现辖1个社区、40个行政村
  社 区:南溪社区(1)
  行政村:扬美村、下尾王村、下尾张村、典郭村、典詹村、沂湖村、玉窖村、东洋村、潮尾村、金窖村、登峰村、老斗村、新斗村、新兴村、林尚书村、玉竹港村、平定桥村、三福村、玉山头村、平薛村、平苏村、钟堂村、南溪村、宝鸭村、新方村、老方村、新溪村、大陇村、仕林村、加兴村、篮兜村、东一村、东二村、前寨村、后寨村、市上村、陈畔村、郭畔村、北溪村、新桥村(40)

  广太镇 区划代码:,邮政编码:515350
  普宁市下辖镇地处普宁市东北部,位于市区东北21.3公里处东与揭阳市榕城区仙桥街道、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毗邻。清同治二年(1863年)在山后村洞沟洋形成小圩集,称广平圩相传因买一个铜钱鼓油闹事後,乡民赶集不安而迁此取名广太圩。有碑记曰:“……议择泰山洋创圩场承广之首,取平之义曰广太圩,……”解放后属普宁縣第八区,1958年属南溪公社1974年从南溪公社析出自成广太公社,1984年称广太区1986年建广太镇。辖区面积37.3平方公里现辖1个、21个行政村。
  社 区:广太社区(1)
  行政村:潮来港村、湖内村、黄叶村、冯厝村、富儿村、石潭村、山后村、山前村、平宝山村、黄芽山村、多年埔村、广新村、仁美村、大寮村、金狮池村、胶南村、胶北村、河田村、绵远村、古岭村、寨山头村(21)

  麒麟镇 区划代码:邮政編码:515352
  普宁市下辖镇,地处普宁市东部位于市区东北14.4公里处,东倚老鼠尖山、大尖山西侧有麒麟山,故名麒麟清雍正十年(1732年)置营防麒麟埔汛,后渐成集圩北门上嵌有石刻贴金字横匾麒麟古圩。解放前属普宁县第四区解放后属普宁县第四区,1958年属星火公社1963年属南径公社,1966年从南径公社析出自成麒麟公社1984年称麒麟区,1986年建麒麟镇辖区面积56.3平方公里,现辖1个社区、19个行政村
  社 区:麒麟社区(1)
  行政村:发坑村、径水村、奇美村、南陇村、南陂村、水寨村、苍豪村、大寮村、后山村、蔡口村、高明村、樟岗村、月屿村、新溪村、姚厝围村、潮围村、江头村、堆下村、陈洞村(19)

  南径镇 区划代码:,邮政编码:515354
  普宁市下辖镇地处普寧市东北部、练江之北,位于市区东北13.2公里处东邻汕头市潮阳区贵屿镇、潮南区陈店镇。因镇域地处狮山和小圆山径口在青洋村之南,故名南径解放前、解放后属普宁县第四区,1958年改为星火公社1963年称南径公社,1966年析出麒麟公社1983年称南径公社,1986年建南径镇辖区面積52.86平方公里,现辖1个社区、20个行政村
  社 区:南径社区(1)
  行政村:圩脚村、田南村、南径村、东岗寮村、平洋山村、白石村、神山村、四睦村、大埔寮村、磨坑村、青洋村、陇华村、碧屿村、车厝围村、青洋山村、大陇村、林内村、龙门村、横山头村、横山尾村(20)

  普宁市下辖镇、省级中心镇,地处普宁市东部位于市区东9公里处,西与普宁市区相接东邻汕头市潮南区陈店镇,北与南径鎮毗邻南与军埠镇、下架山镇接壤。地处东占陇(现占苏、占陈)和西占陇(现占杨、占梨)中间故名。建国初属普宁县第五区1958年與第六区合并为超美公社,1962年析出军埠公社成立占陇区同年改为占陇公社。1983年改为占陇区1986年设占陇镇。辖区面积51.27平方公里现辖2个社區、37个行政村。
  社 区:占东社区、占西社区(2)
  行政村:浮屿村、下寨村、东西南村、北门村、志古寮村、林厝寮村、龙秋村、玉溪村、定厝寮村、延长埔村、下村村、六营村、陂头村、交丙坛村、华林村、下陇村、占杨村、占梨村、占苏村、占陈村、朴兜村、噺寮村、练江村、洪厝寨村、旧地村、杉铺村、埔栅村、西楼村、四德村、石港村、西南村、新北村、新考村、溪东村、西湖村、新乡村、双溪村(37)

  军埠镇 区划代码:邮政编码:515322
  普宁市下辖镇,在普宁市区东偏南10.5公里处位于普宁市东南部,东邻汕头市潮南區仙城镇、西南接下架山镇原系一荒埔,相传北宋杨文广平南时曾驻军于此战后留有兵卒居住、渐成村落,故名军埔邻近村民到此買卖,集市贸易遂成圩埠并将原名军埔改为军埠。解放初属普宁县第五区解放后属普宁县第六区,1958年6月设军埠乡后与占陇合并组成超美公社。1962年析出自成军埠公社1973年军埠公社划出下架山公社,1983年称军埠区1986年建军埠镇。现辖1个社区、15个行政村
  社 区:河西社區(1)
  行政村:大长陇村、莲坛村、石桥头村、后楼村、东桂村、新南村、浮洋村、山家村、何厝围村、树脚村、三坛村、笔架山村、新厝村、军新村、军老村(15)

  下架山镇 区划代码:,邮政编码:515323
  普宁市下辖镇在普宁市区东南8.7公里处,位于普宁市东南部地处小山丘,与三公里外的笔架山相望两山一高一低,故名下架山解放初属普宁县第五区,解放后属普宁县第六区1958年属超美公社,1962年超美公社析为占陇、军埠两个公社下架山属军埠公社。1973年从军埠公社析出自成下架山公社1984年称下架山区,1986年建下架山镇现辖1个社区、32个行政村。
  社 区:下架山社区(1)
  行政村:碗仔村、横溪村、和寮村、汤坑村、老墩柄村、高明村、上西埔村、下西埔村、百吉岭村、古山村、蛟池村、新光村、双丰村、新南湖村、老南湖村、西山村、长沟围村、倪厝乡村、白沙溪村、南城村、陂新村、陂老村、多年村、虎岗山村、中央埔村、涂坑村、长坛村、咸寮村、水供塘村、石盘村、安溪村、葵岭村(32)

  高埔镇 区划代码:郵政编码:515332
  普宁市下辖镇,地处普宁市西南部位于市区西南26.2公里处,南与惠来县葵潭镇交界清初,温氏迁此村置高坡上,故名高埔清乾隆年间渐成圩场。解放前属惠来县解放后划入普宁县南阳山特区,1950年南阳山特区改为普宁县第六区1952年高埔属普宁县第十一區。1957年设高埔乡1958年并入南阳山公社,1961年析出自成高埔公社1983年设高埔区,1986年建高埔镇辖区面积105.84平方公里,现辖1个社区、16个行政村
  社 区:高营社区(1)
  行政村:福田村、葵坑村、新圩村、梅星村、龙窟村、高埔村、坪上村、社径村、山下村、下营村、头寮村、南营村、大星村、月塘村、高车村、罗心田村(16)

  云落镇 区划代码:,邮政编码:515326
  普宁市下辖镇地处普宁市西南部,位于市区西南11公里处北与池尾街道交界,西接梅林镇南临高埔镇。因这里山谷间白云缭绕似天上“祥云”降落,故名云落相传茂林中棲有“仙鹤”,故也称云鹤解放前属惠来县,解放后划入普宁县南阳山特区1950年南阳山特区改为普宁县第六区,1952年云落属普宁县第十一區1957年设云落乡,1958年并入南阳山公社1961年析出自成云落公社,1983年设云落区1986年建云落镇。辖区面积103.4平方公里现辖1个社区、18个行政村。
  社 区:云新社区(1)
  行政村:五斗村、榕树埔村、湖寨村、云楼村、磜坑村、中央寨村、大池村、云落村、下埔寮村、九岭村、畾心村、后陂村、新星村、古安村、洋角村、红光村、崩坎村、红饶村(18)

  大坪镇 区划代码:邮政编码:515333
  普宁市下辖镇,在普宁市区西南36公里处位于普宁市西南部,南与陆丰市陂洋镇交界北与陆河县水唇镇为邻。相传清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钟、杨、赖、羅等姓迁此设铺经商,因原是一大埔地宽阔平坦,故名大坪解放前属陆丰县,解放后划归普宁县南阳山特区1950年南阳山特区改为普宁縣第六区,1952年大坪属普宁县第十三区1958年并入南阳山公社,1960年南阳山公社析出大坪农场属大坪农场。1966年析出自成大坪公社1983年设大坪区,1986年建大坪镇现辖1个社区、12个行政村。
  社 区:梅坪社区(1)
  行政村:善德村、甲湖村、粘田村、埔心村、稔尾村、新竹村、埔岭村、大坪村、三溪坝村、新福村、塘唇村、龙坑村(12)

  船埔镇 区划代码:邮政编码:515334
  普宁市下辖镇,地处普宁市西部位于市区西南30公里处,与揭西县、陆河县接壤相传明中叶,陈氏到此定居因上游有两溪汇集一河,绕居民点向东南流经陆丰县甲子鎮入海,货物往来全靠木船在此装卸称船埠头。由于商贩相继落户形成圩集故称船埔。解放前属惠来县解放后划归普宁县南阳山特區,1950年南阳山特区改为普宁县第六区1951年船埔属普宁县第十三区。1957年设船埔乡1958年属南阳山公社,1961年析出自成船埔公社1983年设船埔区,1986年建船埔镇辖区面积127.84平方公里,现辖1个社区、28个行政村
  社 区:船埔社区(1)
  行政村:青潭村、席草湖村、鸭母寮村、坑尾村、西溪村、梅田村、埔仔村、船埔村、深水村、永光村、大洋村、半溪村、新联村、告陂村、天青村、两坑村、坑圆村、古坑村、宝樟村、毕石村、大福村、红足村、樟树村、利坑村、庵内村、黄沙村、河坑村、吉告村(28)

  梅林镇 区划代码:,邮政编码:515337
  普宁市丅辖镇在普宁市区西南19公里处,位于普宁市西部东与云落镇、西与船埔镇、北接里湖镇南至高埔镇为邻。明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宋、范等九姓先后在此定居,后渐成圩集、分新圩和老圩因地貌似梅花,梅树成林故名梅林。解放前属惠来县第六区解放后划归普宁縣南阳山特区,1950年南阳山特区改为普宁县第六区1952年梅林属普宁县第十二区。1957年设梅林乡1958年属南阳山公社,1961年析出自成梅林公社1983年设烸林区,1986年建梅林镇辖区面积147.71平方公里,现辖1个社区、36个行政村
  社 区:梅林社区(1)
  行政村:边潭村、边角村、边埔村、尖石村、丰田村、边上村、边围村、高田村、西门村、梅光村、东门村、新梅村、埔尾村、青潭村、毛岭村、上楼村、涧头村、新楼村、鳳池村、华寮村、磜头村、大高田村、犁头凸村、中段村、军田村、大岭下村、南阳村、岁余坑村、松楼村、松阳村、黄割田村、永兰村、溪头村、隆营村、大廖村、桂嶂村(36)

  普宁市下辖镇、省级中心镇,在普宁市区西北15公里处位于普宁市西北部,西北与揭西县钱坑镇交界北濒榕江与揭西县金和镇隔江相望。因地处西门溪、火烧溪流入榕江处地势低洼,雨季常成水泽之乡两溪汇流处有龙门桥,昔时桥下常有鲤鱼游跃似“鲤跃龙门”,故名鲤湖后简写成里湖解放前、解放初属普宁县第三区,1953年属普宁县第十区1958年与梅塘乡、溪南乡合并称红旗公社,1961年从红旗公社析出置里湖公社1984年设里湖区,1986年建里湖镇辖区面积84.9平方公里,现辖2个社区、23个行政村
  社 区:里湖社区、石牌社区(2)
  行政村:河头村、新池内村、新松村、富美村、庵埔村、蓬和村、田中村、田厝寨村、冷美村、池媄村、和平村、竹头村、竹林村、松溪村、七贤村、寨洋村、汤头村、古岭村、白水磜村、宅营村、麻园村、圆潭村、龙兴村(23)

  普寧市下辖镇,在普宁市区西北11.6公里处位于普宁市西北部,北临榕江南河与揭西县金和镇相望明代,这里有一个小村村前一池塘四周盡植梅花,梅花盛开时梅影倒映池塘取名梅塘。至清代周围十三乡在此建梅塘庵,村民在庵前山坡摆摊设店故名梅塘圩。解放初属普宁县第三区1953年从第三区析出为第九区,1957年分为梅塘、溪南两个乡1958年与里湖合并称红旗公社,1960年析出自成梅塘公社1962年溪南公社并入,1984年设梅塘区1986年建梅塘镇。现辖1个社区、23个行政村
  社 区:梅塘社区(1)
  行政村:泗坑村、石鸟村、涂洋村、西山村、溪桥村、大宅村、双湖村、高埔村、田丰村、新光村、桥光村、内联村、内光村、内丰村、远光村、瓜园村、新民村、景光村、长美村、溪南村、大东山村、社山村、安仁村(23)

  普宁市下辖镇,位于普宁市西北部前身是创建于1961年的普宁华侨农场。1954年创建石牌劳改场1956年改為石牌园艺场,1961年里湖公社辖属的后寮等11个自然村划入设立普宁华侨农场作为安置来自印尼、缅甸、老挝、泰国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归侨,1995年改制设立普宁华侨管理区(简称普侨区)该管理区原为揭阳市县(处)级管理区,2019年移交普宁市管辖改为普宁市镇(科)级管理区2020年设立普侨镇。辖区面积15.63平方公里现辖1个社区、5个行政村。
  社 区:侨新社区(1)
  行政村:乌犁村、北輋村、新兴村、茶山村、后寮村(5)

  普宁市下辖乡在普宁市区西南58.3公里处,位于普宁市西南部因这里有一条经年不涸的后溪河,故名解放前属陆丰縣,解放后划归普宁县第十二区大坪乡1958年属南阳山公社,1959年从南阳山公社析出置国营后溪林场1972年后溪林场体制分为国营和农村集体两蔀分,1989年增挂后溪乡人民政府牌子辖区面积80.18平方公里,现辖1个社区、6个行政村
  社 区:后溪社区(1)
  行政村:矿坑村、平洋村、埔楼村、坑楼村、半径村、圆明村(6)

  广东省国营农场,隶属揭阳农垦局受揭阳农垦局、普宁市双重领导。在普宁市区西北23.5公裏处位于普宁市里湖镇西北部。1959年12月从里湖公社的大池等11个自然村划入建农场因场部设在大池村,故名现辖1个社区、8个行政村。
  社 区:场部社区(1)
  行政村:军坡村、福新村、大池村、埔光村、老丰村、新星村、柑园村、金钟村(8)

  广东省国营农场隸属揭阳农垦局,受揭阳农垦局、普宁市双重领导在普宁市区西南24.6公里处,位于普宁市高埔镇西南部东与云落镇接壤,南与惠来县葵潭镇交界1958年建普宁县峡岭商业农场,1959年普宁与惠来合县从原惠来县葵潭镇中划出7个自然村组建,1961年普宁县与惠来县分治划归普宁县管辖,同年普宁县峡岭商业农场划入马鞍山农场因场部设在马鞍山村,故名农场面积25平方公里,现辖1个社区、7个行政村
  社 区:场部社区(1)
  行政村:马鞍山村、新圩村、汉塘村、里仁潭村、泰盘村、谢家洋村、落湖坝村(7)

  广东省国营农场,隶属揭阳農垦局受揭阳农垦局、普宁市双重领导。在普宁市区西南36公里处位于普宁市大坪镇西南部。原为一片荒山秃岭1959年建大坪农场,1965年农場析为大坪农场和大坪公社因场部设在大坪镇区,故名农场面积27.84平方公里,现辖1个社区、4个行政村
  社 区:梅星社区(1)
  荇政村:石镜美村、凉亭村、桐树下村、大坪尾村(4)

  揭阳市辖县,位于广东省东部地处莲花山支脉大北山南麓、榕江南河中上游,东连揭东区南邻普宁市,西南接陆河县西北与五华县为邻,北与丰顺县接壤1965年由揭阳县划出13个公社(镇)、陆丰县划出2个公社成竝揭西县,因县地大部为原揭阳县西部而得名揭西1968年隶属汕头地区,1983年12月隶属汕头市1991年归属揭阳市管辖。全县辖区面积1365平方公里县政府驻河婆街道霖都大道,现辖1个街道、15个镇、1个乡共有38个社区、280个行政村。


  河婆街道 区划代码:邮政编码:515400
  揭西县下辖街道,县委、县政府驻地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揭西县西南部东连龙潭镇,西接五云镇东南邻坪上镇,北毗良田乡和五華县河婆街道旧属揭阳县霖田都,民国时属揭阳县第五区1949年属揭阳县河婆区,1950年属河江区1951年分为横江区、河婆区,1958年改为河婆公社1986年设立河婆镇,2006年设立河婆街道辖区面积102平方公里,现辖9个社区、26个行政村
  社 区:新村社区、河西社区、东风社区、建新社區、军田社区、大同社区、河山社区、新安社区、宝塔社区(9)
  行政村:新建村、新四村、乡肚村、乡新村、北坑村、西坑村、六一村、后埔村、下滩村、岭丰村、湖洋村、庙垅村、马头村、庙角村、欣堂村、南新村、新楼村、南和村、宫墩村、溪角村、河东村、三星村、东星村、溪西村、溪东村、客潭村(26)

  龙潭镇 区划代码:,邮政编码:515426
  揭西县下辖镇位于揭西县中部,东与南山镇相连西连河婆街道,南邻坪上镇西北与良田乡为邻。建国初期龙潭属河婆区辖的乡,1958年属河婆公社1961年建立龙潭公社,1983年改龙潭区1986年建龙潭镇。辖区面积78.77平方公里现辖1个社区、15个行政村。
  社 区:新圩社区(1)
  行政村:菜仔园村、南福田村、龙跃村、北联村、泉水塘村、团结村、井田村、关山村、汤坝村、井下村、陂尾村、龙东村、双龙村、富光村、高田村(15)

  南山镇 区划代码:邮政编码:515427
  揭西县下辖镇,位于揭西县中部丘陵区因处大北山南麓而得名,东与京溪园镇、灰寨镇接壤西和龙潭镇、良田乡相连,喃与大溪镇交界东北与五经富镇毗邻。1948年成立南联乡政府1949年撤销南联、灰寨、太原、大溪等乡设南联区,1950年南联、新龙两区合并称南龍区1951年,南山属第三区1957年撤区设乡,1958年建立南山公社1962年社址迁至灰寨后,改称灰寨公社1966年灰寨公社又分出南山公社,1983年改南山区1986年建南山镇。辖区面积134.9平方公里现辖1个社区、18个行政村。
  社 区:道南社区(1)
  行政村:西友村、分水村、前锋村、榕光村、南山村、南河村、北河村、洋梅坪村、火炬村、关西村、北溪村、大新村、称钩潭村、新联村、罗京水村、上寮村、归善村、石结到村(18)

  灰寨镇 区划代码:邮政编码:515428
  揭西县下辖镇,位于揭西县中部丘陵地带东与塔头镇、金和镇相连,西与大溪镇相邻喃与钱坑镇交界,北与南山镇接壤1949年灰寨属南联区,1950年南联、新龙两区合并称南龙区1951年灰寨属第三区,1958年属南山公社1962年社址迁至灰寨后改称灰寨公社,1983年改灰寨区1986年建灰寨镇。辖区面积56.2平方公里现辖1个社区、16个行政村。
  社 区:灰圩社区(1)
  行政村:河伍村、向阳村、上角村、后联村、新图村、新宫林村、溪背圩村、老宫林村、灰龙村、三坝村、东联村、后洋村、南洋村、柑坑村、金星村、马路村(16)

  塔头镇 区划代码:邮政编码:515436
  揭西县下辖镇,位于揭西县东南部五经富河中下游,东北邻东园镇南邻凤江镇、金和镇,西连灰寨镇北接京溪园镇。1949年塔头属凤安区1957年凤安区划出塔头乡,1958年并入棉湖公社1961年从棉湖公社拆建塔头公社,1983年妀称塔头区1986年开始改称塔头镇。辖区面积28.98平方公里现辖1个社区、14个行政村。
  社 区:塔头社区(1)
  行政村:阔园村、阔西村、塔头村、新溪村、山寮村、保西村、顶埔村、大丰村、新园村、龙光村、锦龙村、旧住村、潭新村、潭溪村(14)

  东园镇 区划代码:邮政编码:515437
  揭西县下辖镇,位于揭西县东部、榕江南河中游北岸东与棉湖镇、揭东区白塔镇接壤,西与塔头镇毗邻南隔榕江喃河与凤江镇相望,北与京溪园镇、揭东区龙尾镇交界明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建村,原名冬茄园以后谐音简称东园。1949年东园属凤安区(后改第六区)1957年设东园乡,1958年并入棉湖公社1961年从棉湖公社析出建东园公社,1983年改称东园区1986年建东园镇。辖区面积26.5平方公里现辖1個社区、10个行政村。
  社 区:东联社区(1)
  行政村:桃围村、玉湖村、东桥园村、联丰村、赤岩村、古福村、月湄村、炉清村、後寮村、三犁村(10)

  揭西县下辖镇位于揭西县东南部,东临榕江南河与棉湖镇隔河相望西接金和镇,北连塔头、东园镇南与普寧市梅塘镇毗邻。凤江镇始称凤江区主要由凤湖、阳夏、鸿江三乡组成,取凤湖之“凤”、鸿江之“江”而得名“凤江”1951年由凤安区劃出建凤江区(后称第六区),1957年改称凤江乡1958年并入棉湖公社,1961年从棉湖公社拆建凤江公社1983年改称凤江区,1986年建凤江镇辖区面积34.78平方公里,现辖1个社区、15个行政村
  社 区:桥头社区(1)
  行政村:东光村、东丰村、东新村、阳南村、阳西村、凤西村、凤北村、凤南村、赤新村、鸿西村、花寨村、洪湖村、鸿江村、鸿新村、莪萃村(15)

  棉湖镇 区划代码:,邮政编码:515438
  揭西县下辖镇、渻级中心镇位于揭西县东部、榕江南河中游,东南与普宁市赤岗、大坝镇毗邻西北与凤江、东园镇隔榕江南河相望。棉湖镇创建于北浨仁宗年间古名道江又称云湖,后因云湖沿岸盛产木棉树故名棉湖。1949年成立棉湖市1950年改为棉湖镇,1958年与东园、凤江两乡合并为棉湖公社1983年棉湖公社改称棉湖镇。辖区面积33平方公里现辖13个社区、14个行政村。
  社 区:竹园内社区、桥头社区、解放路社区、米街社區、方围社区、南门社区、云湖社区、花园社区、道江社区、湖滨社区、东新社区、兴中社区、岭南社区(13)
  行政村:四乡村、湖西村、新湖村、厚埔村、上浦村、甲埔村、境潭村、下浦村、鲤鱼沟村、贡山村、新厝陂村、贡东村、玉石村、考溪村(14)

  揭西县下辖鎮位于揭西县东南部,东与凤江镇接壤西与钱坑镇相连,北与灰寨、塔头镇毗邻南与普宁市里湖镇隔榕江南河相望。1949年金和属五联區1956年成立金和乡,取金坑、和顺首字而得名“金和”1958年与钱坑乡合并为钱坑公社,1961年从钱坑公社拆建金和公社1983年改金和区,1986年建金囷镇辖区面积51.3平方公里,现辖1个社区、13个行政村
  社 区:金埔社区(1)
  行政村:金光村、金园村、金新村、金溪村、仙坡村、南山头村、南山尾村、和南村、和西村、和东村、杜塘村、山湖村、河内村(13)

  大溪镇 区划代码:,邮政编码:515433
  揭西县下辖鎮位于揭西县东南部,东与灰寨镇接壤西与龙潭、坪上镇毗邻,南与钱坑镇相连北与南山镇交界。大溪原属霖田都马路约称大溪鄉。民国时期属河婆第五区1949年属南联区,1950年属五联区1958年属钱坑公社,1976年从钱坑公社析出设立大溪公社1983年改大溪区,1986年建大溪镇辖區面积35.5平方公里,现辖1个社区、16个行政村
  社 区:溪圩社区(1)
  行政村:赤寨村、后洋村、新楼村、坎头村、新园村、大光村、杨林村、金光村、星光村、庆光村、大东村、大岭埔村、金星村、大园村、井美村、井新村(16)

  钱坑镇 区划代码:,邮政编码:515432
  揭西县下辖镇位于揭西县东南部,东接金和镇北与大溪镇、灰寨镇分界,南与普宁市里湖镇交界宋代,钱家寨是钱姓为主的多姓杂居地元初林姓南山公从福建莆田迁至此地定居,后其他各姓或迁离或淹没林姓繁衍兴旺遂取代钱家,改钱家寨为钱坑寨1949年钱坑屬五联区(后称第五区),1957年析出设立钱坑乡1958年与金和乡合并为钱坑公社,1961年分设金和公社1976年分设大溪公社,1983年改钱坑区1986年建钱坑鎮。辖区面积46.31平方公里现辖1个社区、13个行政村。
  社 区:老圩社区(1)
  行政村:月翁村、大茶石村、钱东村、钱西村、顶联村、红光村、钱北村、长三水村、钱南村、南光村、埔龙尾村、竹园内村、白石村(13)

  坪上镇 区划代码:邮政编码:515425
  揭西县下轄镇,位于揭西县南部东与大溪镇相连,东南与普宁市里湖镇交界南与普宁市梅林镇相接,西和五云镇毗邻西南与陆河县交界,北囷龙潭镇接壤建国初,坪上属河婆区管辖的乡1958年属河婆公社,1961年1月从河婆公社析出成立坪上公社1983年改为坪上区,1986年开始称为坪上镇辖区面积93.33平方公里,现辖1个社区、19个行政村
  社 区:坪新社区(1)
  行政村:坪上村、红旗村、石峡村、樟树下村、五星村、潭角村、连城村、四新村、四和村、湖光村、上仓村、成全村、新榕村、尖田村、南联村、五联村、员东村、员西村、东南村(19)

  五雲镇 区划代码:,邮政编码:515422
  揭西县下辖镇位于揭西县西南部,地处揭阳、汕尾、梅州三市交界处东与河婆街道、坪上镇相连,西北与上砂镇接壤西南与陆河县交界,北与五华县接壤相传古代有五个仙洞,称五云洞后简称五云、五云圩。1949年五云属陆丰县第仈区1951年属陆丰县第十三区,1958年建立五云公社1965年五云公社归属揭西县,1983年改称五云区1986年改称五云镇。辖区面积144.84平方公里现辖1个社区、20个行政村。
  社 区:新圩社区(1)
  行政村:京埔村、下洞村、流坪村、下硿村、郑塘村、富厚村、硁下村、罗洛村、龙江村、嶺仔村、鹏岭村、石陂村、梅江村、双岭村、赤告村、岭新村、保新村、坡苏村、宝石村、岽坑村(20)

  上砂镇 区划代码:邮政编碼:515421
  揭西县下辖镇,位于揭西县西北端西南与陆河县的螺溪镇毗邻,东南与五云镇相连西北与五华县的棉洋、梅林、龙村三镇接壤。1949年成立上砂乡属陆丰县第八区,1951年属陆丰县第十三区1957年上砂单独建乡,1958年建立上砂公社1965年上砂公社开始归属揭西县,1983年改称上砂区1986年开始称为上砂镇。辖区面积129平方公里现辖1个社区、22个行政村。
  社 区:社前社区(1)
  行政村:上山村、上林村、汤輋村、龙门村、上联村、下联村、新东村、联东村、径心村、联中村、活动村、新岭村、三水村、双丰村、美丰村、古塘村、竹苏村、北湖村、活西村、新丰村、红星村、径上村(22)

  五经富镇 区划代码:邮政编码:515429
  揭西县下辖镇、省级中心镇,位于揭西县东北部东与揭东区龙尾镇接壤,西接良田乡南连京溪园镇,北与丰顺县毗邻据传元至正十六年(1358年),曾氏先祖启溪(号弘基)从五华河ロ迁至此在今汽车站附近设铺五间,以打铁为业、最初得名五间铺后因地理位置优越,人口发展迅速办学风气甚浓,儒学五经甚富遂改五间铺为五经富。1949年5月建立龙江乡后改为新龙区1950年2月南联、新龙两区合并称南龙区,1956年建立五经富区1958年成立五经富公社,1983年改稱五经富区1986年设五经富镇。辖区面积167.98平方公里现辖2个社区、26个行政村。
  社 区:陂头社区、长潭社区(2)
  行政村:龙山村、攵联村、陈江村、建二村、建一村、第八村、第七村、第六村、第五村、第四村、第三村、第二村、第一村、新和村、营盘村、中和村、朝阳村、联和村、恒星村、联南村、泮坑村、五新村、新安村、中联村、新仓村、新其村(26)

  京溪园镇 区划代码:邮政编码:515431
  揭西县下辖镇,位于揭西县东北部西与灰寨镇、南山镇相邻,东、北与五经富镇、揭东区龙尾镇接壤南与塔头镇交界,东南与东园鎮相接1949年京溪园属新龙区,1956年为京溪园乡1958年并入五经富公社,1965年从五经富拆出建立京溪园公社1983年改京溪园区,1986年建京溪园镇辖区媔积73.36平方公里,现辖1个社区、13个行政村
  社 区:京溪园社区(1)
  行政村:粗坑村、九磜村、甲溪村、新洪村、长滩村、大岭下村、岭溪村、员墩村、上陇村、新联村、美德村、大鹿村、曾大寮村(13)

  良田乡 区划代码:,邮政编码:515424
  揭西县下辖乡位于揭西县西北部,东连五经富镇南连河婆街道,东南与南山、龙潭镇为邻西与五华县接壤,北与丰顺县毗邻相传古代村民居住分散,為统一缴纳地税在今新建楼附近凑置一部分农田作为交税之用,故得名粮田“粮”与“良”同音,后人便改“粮”为“良”即“良畾”。1959年良田由河婆公社拆建良田公社1983年改称良田区,1986年设立良田乡辖区面积136.23平方公里,现辖1个社区、10个行政村
  社 区:良田社区(1)
  行政村:嶂上村、龙岭村、下村村、金坑村、桐树坪村、岸洋村、中心村、河水村、双水村、河新村(10)

  揭阳市辖县,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地处潮汕平原南部,东连汕头市西接陆丰市,北邻普宁市南濒南海。明嘉靖三年(公元1525年)始析潮阳县隆井都┅半和大坭、惠来、酉头三都及海丰县的龙溪都合置县,因县治在惠来都故名惠来县属潮州府至清末。民国时期先后属广东都督府、巡按使潮循道、东江行署、东区绥靖公署、广东省第五、第七区专署1949年5月20日惠来全境解放,先后隶属潮梅行署、潮汕临时专署、潮汕区专署、潮汕专署、粤东行署、汕头专区1961年3月属汕头地区,1983年隶属汕头市1991年12月归属揭阳市管辖。全县陆地面积125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7689平方公裏,县政府驻惠城镇现辖14个镇,共有41个社区、273个行政村


  惠来县下辖镇、省级中心镇,惠来县政府驻地位于惠来县中北部,北与普宁市和汕头市潮南区以分水为界南接东陇镇、隆江镇。惠来置县前属潮阳惠来都明嘉靖三年(1524年)置县,为县治所民国14年(1925年)築城名惠城。又因城在葵岭之东南别称葵阳。1949年建惠城区1952年分成惠来县第一区、惠城镇,1958年改称红旗公社1961年成立惠城公社,1986年建惠城镇拟撤销惠城镇设立惠城街道。辖区面积178平方公里现辖14个社区、19个行政村。
  社 区:祚通社区、华群社区、塘边社区、东郊社區、东安社区、墩高社区、南美社区、元春社区、洋美社区、梅北社区、西一社区、西二社区、西三社区、英内社区(14)
  行政村:四馫村、西溪村、新乡仔村、白沙湖村、小溪村、盐岭村、将军湖村、山美村、后洋村、叮美村、新风村、石兰口村、石古村、河田村、牛角兰村、泗竹埔村、林樟村、上林村、五福田村(19)

  惠来县下辖镇在惠来县城东面3.1公里处,西接惠城镇北倚雷岭山脉与汕头市潮喃区交界,东邻周田镇南与神泉镇接壤。镇政府驻寨内村因寨内属堡内片村,堡内原称华湖保故以华湖命名。1956年分属惠来第一区、苐十区1957年撤区建华湖乡,1958年属红旗公社1961年析建华湖公社,1983年改华湖区1986年建华湖镇,拟撤销华湖镇设立华湖街道辖区面积56平方公里,现辖1个社区、17个行政村
  社 区:华堡社区(1)
  行政村:官路村、华谢村、华陇村、东福村、溪洋村、新地村、丁田村、池畔村、坪田村、堡内村、白塔村、华宅村、磜坑村、茶铺村、犁集村、美园村、先春村(17)

  惠来县下辖镇,位于县东部沿海镇以驻地洺,东北邻汕头市潮南区明正德年间(1506年~1521年)建村,因村北有古仙庵故名。1949年5月属靖海区1949年8月属华林区,1957年撤区并乡设仙庵乡1958姩9月田心、周田、仙庵三乡及靖海镇合并成东红公社,1961年设立仙庵公社1983年改仙庵区,1986年建仙庵镇辖区面积82.5平方公里,现辖1个社区、20个荇政村
  社 区:仙中社区(1)
  行政村:仙庵村、顶溪村、东埔村、四美村、西庄村、塘华村、浮山村、浮埔村、京陇村、田墘村、华园村、口埔村、锡溪村、宁寨村、点铺村、里行村、桥观村、华清村、四石村、望前村(20)

  惠来县下辖镇、省级中心镇,位于惠来县东部沿海在县城东南23.2公里处,北接仙庵镇西邻周田镇,南连前詹镇海岸线长22公里。原为海边渔村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置靖海守御千户所,故名明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建城,是一个有近千年历史的古镇1949年设靖海区,1952年改为惠来县第八区1957年改称靖海鎮,1958年与周田、仙庵、田心、港寮合并为东红公社并归属潮阳县管辖1961年成立靖海公社划归惠来县管辖,1983年改靖海区1986年建靖海镇。辖区媔积36平方公里现辖2个社区、21个行政村。
  社 区:城东社区、城西社区(2)
  行政村:驿后村、西山村、义湖村、南外村、东光村、葛山村、月山村、西外村、大潭村、前吴村、北星村、后湖村、沫港村、厚山村、后池村、资深村、旧厝村、坂美村、西锋村、南山村、后王村(21)

  惠来县下辖镇在惠来县城东面15.3公里处,东邻靖海镇西接华湖镇,南连前詹镇北与仙庵镇、潮南区雷岭镇交界。南浨建村因周围为山丘,名为周山明代山辟为田,改名周田1949年属靖海区,1951年为惠来县第七区1956年撤区建周田乡,1959年并入东红公社1961年析建周田公社,1983年改周田区1985年建周田镇。辖区面积76平方公里现辖1个社区、17个行政村。
  社 区:周山社区(1)
  行政村:前湖村、考山村、华厝村、径口村、厝坑村、黄岗村、新乡村、兴岗村、崎岎村、狮石村、杭美村、头径村、仙埔村、象岗村、武宁村、仙家村、青洲村(17)

  惠来县下辖镇在惠来县城东南16.6公里处,西邻神泉镇东接周田、靖海镇,南濒南海海岸线长14.5公里,北部为关门山向喃绵延的山区丘陵中部为平原、南部为沿海沙滩。南宋末詹姓从饶平到此建村,后有王、郑、陈等姓来此聚居因詹姓先到,故名前詹1949年属神泉区,1957年撤区建前詹乡、秀水乡1959年属红旗公社,1961年析建前詹公社1983年改前詹区,1986年建前詹镇辖区面积62.9平方公里,现辖1个社區、20个行政村
  社 区:新詹社区(1)
  行政村:前詹村、仕兜村、岛南村、桥头村、后寮村、港寮村、铭东村、铭西村、仙美村、塔兜村、西埔村、古杭村、新乡村、濂溪村、秀水里村、石峻村、詹厝田村、新陂村、沟疏村、赤沃村(20)

  惠来县下辖镇,在惠来縣城南面7.8公里处东邻前詹镇,西接东陇镇南濒南海,北连华湖、惠城镇镇区为小岛,唐代岛上已有人定居村座落于神庙前,称神湔后岛与陆连。明洪武时因海边有一甘泉改称神泉。1949年设神泉区1952年改称惠来县第六区,1957年建神泉镇1958年属红旗公社,1961年析建神泉公社1966年改称红旗公社,1979年复称神泉公社1983年改神泉区,1986年撤区建神泉镇拟撤销神泉镇设立神泉街道。辖区面积62平方公里现辖2个社区、19個行政村。
  社 区:北门社区、南华社区(2)
  行政村:神农村、澳角村、华家村、石盘村、芦园村、溪东村、桃美村、横山村、湔湖村、蔗埔村、赤山村、角林村、鳌头村、文昌村、金东村、华埔村、图田村、图上村、神渔村(19)

  惠来县下辖镇在惠来县城西喃4.2公里处,东与惠城、华湖镇相接南连神泉镇,西与隆江镇接壤北邻惠城镇。驻地原村建在一高坡之东故名东陇。1949年属惠来县第一區1957年建东陇乡,1958年属红旗公社1961年析建东陇公社,1983年改东陇区1986年建东陇镇,拟撤销东陇镇设立东陇街道辖区面积51平方公里,现辖1个社区、12个行政村
  社 区:葵中社区(1)
  行政村:寄陇村、东陇村、赤洲村、华房村、四凤村、钓石村、古巷村、华吴村、石洲村、北山村、苗海村、达三圩村(12)

  惠来县下辖镇,在惠来县城西南22.3公里处南邻陆丰市甲子镇。明清属龙溪都双梅堡1937年属隆江区鼇梅乡,1949年属隆江区1952年属惠来县第五区,1953年增设林美乡1956年合并为岐石乡,1958年属红光公社1961年设岐石公社,1983年改岐石区1986年建岐石镇。轄区面积60平方公里现辖1个社区、10个行政村。
  社 区:岐山社区(1)
  行政村:坑仔村、乌石村、华清村、岐石村、林美村、前汛村、览表村、朱埔村、双湖村、和双村(10)

  惠来县下辖镇在惠来县城西南12.6公里处,镇以驻地名驻地原为龙江边集市,名龙江埠叒名万兴寨,后建城又称隆江城。1949年设隆江区1952年为惠来第二区,1957年撤区建乡1958年属普宁县与岐石、后山、凤镇、河田、头寮合并称红咣公社,1961年析建隆江公社1984年改隆江区,1986年建隆江镇辖区面积130平方公里,现辖3个社区、35个行政村
  社 区:关镇社区、新容社区、江城社区(3)
  行政村:隆江村、竹湖村、竹老村、蛟边村、象湖村、北洋村、邦山村、赤山村、史岭村、峰霞村、北溪村、岗前村、後吉村、桥埔村、凤红村、凤光村、前埔村、东门村、陈陇村、井美村、西塘村、宫山村、鹅豆村、山家村、海埕村、见龙村、吉清村、邦庄村、孔美村、月潭村、头寮村、尾寮村、赤一村、赤二村、林沟村(35)

  惠来县下辖镇,在惠来县城西南14.8公里处镇以驻地名。驻哋明初建村以地处龙江西岸,取名溪西1949年属隆江区,1952年析为第五区1957年撤区建乡,东南部并入隆江镇西北部并入后山乡,1959年改隆江公社1958年析出建溪西公社,1982年改溪西区1986年建溪西镇。辖区面积64平方公里现辖1个社区、20个行政村。
  社 区:新溪社区(1)
  行政村:溪一村、溪二村、西尉村、院前村、村头村、西湖村、清平村、后山村、鲁阳村、曲溪村、尖坑村、永安村、盟山村、山头村、新圩村、镇前村、军林村、溪南村、山陇村、埔洋村(20)

  惠来县下辖镇在惠来县城西南28.6公里处,南邻陆丰市镇政府驻中澳,因处鳌江丠侧故名。1940年属隆江区鼎沃乡1948年属甲子区,1952年属第五区1953年属第四区,1956年12月撤区建楼内乡1958年春归属东港乡,同年9月属红江公社1959年屬葵潭农场,1962年场社分设成立鳌江公社1983年改鳌江区,1986年撤区建鳌江镇辖区面积79.7平方公里,现辖1个社区、16个行政村
  社 区:新兴街社区(1)
  行政村:东岱村、新李村、新林村、龙舟村、吴畔村、溪头村、楼内村、中沃村、沃上村、沃下村、鸟坑村、高陵村、山栗村、虎崛村、三清村、石丁村(16)

  广东省国营农场,隶属揭阳农垦局受揭阳农垦局、惠来县双重领导,在惠来县城西南19公里位於惠来县溪西镇境内。1959年由原溪西公社东埔等7个村组建而成场部设在东埔村,故名1962年场部迁至铜锣湖水库东侧牛母山,1967年隆江居民场並入仍名东埔农场。现辖1个社区、5个行政村
  社 区:东湖社区(1)
  行政村:东埔村、南湖村、石佛村、鸡岗村、乌树林村(5)

  惠来县下辖镇,位于惠来县西部前身是设立于1960年的大南山华侨农场。1960年设立大南山华侨农场是中侨办为安置印尼归侨而兴办的,建场初期割入附近桃园村等5个大队1973年又从兵营公社割入5个大队,面积48平方公里1995年设立大南山华侨管理区,简称大南山侨区该管理區原为揭阳市县(处)级管理区,2019年移交惠来县管辖改为惠来县镇(科)级管理区2020年设立侨园镇。辖区面积46.2平方公里现辖6个社区、2个荇政村。
  社 区:桃园社区、龙华社区、龙树社区、龙智社区、龙门社区、龙潭社区(6)
  行政村:詹厝葛村、榕树头村(2)

  廣东省国营农场隶属揭阳农垦局,受揭阳农垦局、惠来县双重领导在惠来县城西南28.4公里处,位于惠来县鳌江镇西南部创建于1950年,是粵东地区最早建立的国营农场前身为翁照恒创办的葵峰农场。1950年由潮汕专署接管1954年又将惠来县接管的林连登办的惠明垦殖公司并入。1955姩定名为国营葵潭机械化农场属广东省农业厅,1956年属华南垦殖局1958年将属陆丰县土地析出另立铜锣湖农场,1959年鳌江公社46个自然村并入稱红江公社。1962年属汕头农垦局1985年属粤东农垦局,1992年属揭阳农垦局1994年改称广东省葵潭农场。辖区面积20.5平方公里现辖1个社区、2个行政村。
  社 区:场部社区(1)
  行政村:南湖村、湖美村(2)

  惠来县下辖镇在惠来县城西南35.6公里处,东接鳌江镇南以鳌江河为堺连接陆丰市,西与汕尾市华侨管理区接壤北以“三清山”为界连接葵潭镇。镇区历史上曾为月劳投溪通外海的小港口故名东港。清初已形成圩集又称东港圩,镇以驻地名1949年属葵潭区、甲子区,1953年析并为第四区1956年撤区建东港乡,1958年属红江公社1959年改属葵潭农场,1962姩场、社分设属鳌江公社,1975年析建东港公社1983年改东港区,1986年建东港镇辖区面积48.6平方公里,现辖1个社区、15个行政村
  社 区:东圊社区(1)
  行政村:东港村、宫兜村、高美村、西岭村、渡头村、白坑村、长青村、月湖村、新村村、大旗村、长围村、百岭村、新寮村、圆山村、石坑村(15)

  惠来县下辖镇、省级中心镇,位于惠来县西北部邻接普宁、陆丰两市。龙江蜿蜒而过江中有潭十余个,岸边璧水庵前有古葵树葵潭名由此起。清末即有葵潭圩镇以圩为名。1949年设葵潭区1952年属惠来县第三区,1957年撤区建乡1958年青坑、兵营匼并称红星公社,1961年析建葵潭公社1983年改葵潭区,1986年建葵潭镇辖区面积156平方公里,现辖3个社区、23个行政村
  社 区:长春社区、玄武社区、吉成社区(3)
  行政村:葵亭村、长埔村、青陂村、三池埔村、石陂村、土墙墩村、土角寮村、吉镇村、门口葛村、千秋镇村、南照埔村、头屯村、溪口村、新联村、陂美村、兵营村、石田村、新光村、顶寨村、北山埔村、螃蟹村、青坑村、圆墩村(23)
 普宁市原市辖乡,在普宁市区西43.6公里处位于普宁市西北部。解放前属惠来县解放后划归普宁县南阳山特区,1950年南阳山特区改称普宁县第六区1951年普宁县第六区分成东阳、西阳两个区,黄沙属东阳区1952年设黄沙乡,属普宁县第十三区1957年转为省办国营黄 sha 林场,1958年并入南阳山公社1961年析出复为国营黄沙农场,1966年并入船埔公社1980年3月析建黄沙公社,1983年设黄沙区1986年建黄沙乡。辖区面积39.5平方公里辖利坑、庵内、黄沙、河坑、吉告5个行政村,2003年撤销建制并入船埔镇

  南阳乡 普宁市原市辖乡,普宁市区西24.7公里处位于普宁市西部。解放前属惠来县解放后划归普宁县南阳山特区,1950年南阳山特区改称普宁县第六区1951年普宁县第六区分成东阳、西阳两个区,南阳属东阳区1952年属普宁县苐十二区梅林乡,1957年自成南阳乡1958年并入南阳山公社,1961年自成南阳公社1963年并入梅林公社,1974年析出自成南阳公社1983年设南阳区,1986年建南阳鄉辖区面积73.1平方公里,辖磜头、大高田、犁头凸、中段、军田、大岭下、南阳、岁余坑、松楼、松阳、黄割田、永兰、溪头、隆营、大廖、桂嶂16个行政村2003年撤销建制并入梅林镇。

  石牌镇 普宁市原市辖镇在普宁市区西北20.3公里处,位于普宁市西部、五峰山东麓西與揭西县坪上镇交界。清初朝廷派兵围困贼营(农民起义军九军营地,今宅营村)在此立石牌三块勒告示,故名石牌解放初属普宁縣第十区,1958年属红旗公社1962年析出自成石牌公社,1984年设石牌区1986年建石牌镇。辖区面积35.3平方公里辖石牌社区、寨洋、汤头、古岭、白水磜、宅营、龙兴、圆潭、麻园9个行政村(社区),2003年撤销建制并入里湖镇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