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腾飞是个粗人,没什么深刻的见解深刻

【精忠岳飞】有关袁腾飞的历史造谣和自创历史集中贴_精忠岳飞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5,006贴子:
【精忠岳飞】有关袁腾飞的历史造谣和自创历史集中贴收藏
随着精忠岳飞的热播,袁腾飞的《两宋风云》又被炒热。近日来了不少吧友,观点大多违背基本史实,比如认为岳飞之死是“迎回二圣”“干涉立储”“拥兵自重”“不懂政治”等。而持有这种违背史实的论调的人,大多表明是出自袁腾飞之口。楼主初中的时候也看过百家讲坛,阎崇年的系列讲座,袁腾飞的两宋风云,于丹的论语,王立群读史记,以及易中天品三国等系列讲座都是看完了的。当时对百家讲坛深信不疑,即使对阎崇年袁腾飞之流的讲座产生一些不舒服的情感,但也还说不上哪里不对。直到随着阅历的增加,摄取的知识面广后,才发现袁腾飞所说的不少观点违背史实。而且刻意丑化黑化岳飞。再后来,听闻他讲二战史实错漏百出,也遭到二战粉丝的愤怒。不知为何袁腾飞拥有一大批粉丝,经了解原来袁腾飞改走公知路线,见到中国任何现状都可以开骂,忽悠了大批的中二青年和愤青。先不说他的公知言论如何,我们这里只谈论他讲的历史部分。如果要找他的《两宋风云》,一点点的开找,是一件巨大的工程,因为袁腾飞的史实错误以及误导太多了,全部罗列可以写上一个月。我们这里先讲袁腾飞黑岳飞的几个大的部分,至于袁腾飞昧于史料污蔑岳飞是不会武功的小黑胖子,这里就不赘述了。
三叔正版授权网游公测!
先贴凤凰网历史专题总结的袁腾飞的自创历史和抹黑历史人物的部分。当前,一位名叫袁腾飞的中学老师凭借炒作,被网友称为“史上最牛历史老师”,并请上百家讲坛大讲“两宋风云”,随后出书数本,短短一年间,红遍全中国,似乎是个横空出世的草根历史学者。然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袁腾飞讲史,漏洞百出,不要说高校里的历史学家,也不要说民间颇有声望的业余历史爱好者,就是稍有涉猎的学生,也能看出袁腾飞的口中笔下是如何的错误百出。 一问袁腾飞:您说杨业死在“昊天塔”,您这是讲史还是摆摊说书?
敢问袁老师,您所言的昊天塔是什么东西?您能解释一下吗?还有,您觉得戏说之言也可信之?什么是正史,什么是戏说。袁老师,您是否知道呢?
袁老师语:杨业兵败被俘,关在昊天塔,绝食殉国而死。西路军这边潘美、杨业他们出去之后,幽云十六州占了山西四个州,应该说是大捷。但辽军主力是骑兵,等东边的战场一平定就迅速回师西线,然后西路军的补给跟不上,潘美只能后撤,杨业就打掩护。最后西路军可能逃了一部分,杨家将全军覆没,杨业兵败被俘,关在昊天塔,绝食殉国而死。 还好,只是“胡说”昊天塔,没有“戏讲”李陵碑事实上,杨业根本不是死在什么昊天塔,那完全是戏说之言罢了。《宋史·杨业传》有所记载:“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这么一说,杨业根本没有死于昊天塔。这或许是袁老师将戏说当作正史来说的一次低级错误。如果袁老师您能够多多了解一下宋史,看看人物列传。那么,相信袁老师也就不会将戏说与正史混为一谈了。更不会发明出如此雷人的说法。
二问袁腾飞:擅自夸大宋军数量,您是否具备基本的军事常识?
敢问,袁老师,这三川口之战,宋军真的有十万人吗?袁老师不知道是如何考证的宋军兵力数量?
袁老师语:三川口之战宋军是10万人,全军覆没,三统帅都被活捉了只不过宋不怕,我们有的是人。地域广大,人口众多。三川口之战宋军是10万人,全军覆没,三统帅都被活捉了。好水川之战宋军也是10万人,全军覆没,主帅任福战死。 袁老师是对数字没概念还是信口胡说?袁老师不知道是如何考证的宋军兵力数量。不过,咱家到是从《长编》中卷一二六,康定元年正月。《九朝编年备要》卷十一。《宋史》卷三二五,《刘平传》。卷二八八,《范雍传》、魏泰《东轩笔录》卷九中都以两万人马为主。所以,咱家颇为好奇,袁老师所考究的十万宋军究竟是如何考究而来的呢?莫非又是袁老师自己发明出来的?还有,好水川之战,袁老师不仅又一次考究错误兵力,而且又来了句全军覆没,究竟是不是袁老师考证的那样呢?这一次,宋军的战斗的总兵力达到一万八千,阵亡数目则有5种重要史料可以证明。 三问袁腾飞:赵构未得圣旨就招兵买马?这是您发明的历史吗?
敢问袁老师,不错,赵构确实打算第二次前往金营,也确实被老百姓拦下了。但是,拦下之后呢?就以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名义招兵买马?
袁老师语:赵构主动请缨去金营议和,走到半路,以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名义招兵买马结果赵构就被放回去了。金军二次南下,赵构主动请缨去金营议和,走到半路,被人拦下,以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名义招兵买马,起兵勤王,招来军队也不去勤王。等到东京一陷落,宋徽宗和他儿子全被俘,他是唯一仅存的皇子,于是大臣就劝他正大位,他才继的皇帝位。
康王是受命招兵买马,袁老师擅自修改了历史事实上,《宋史》第二十三《钦宗本纪》上面写的很明确“己酉,遣冯澥、曹辅与宗室仲温、士讠布使金军请和。命康王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速领兵入卫。”这则说明什么?康王赵构并非以自己名义招兵买马,而是经过他老哥宋钦宗的首肯才以兵马元帅自居,从而招兵买马组建勤王之师的。如果,这还不能证明袁老师在此犯下的错误,那么,咱家这里还有两条无可辩驳的依据,分别出自《宋史》卷二十四《高宗本纪》、《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以上三条史料都说明康王赵构是并非是自己招兵买马,故此,袁老师此处的错误,实在给人一种满口胡说的感觉。
四问袁腾飞:八字军10万被您说成70万,敢情您有撒豆成兵之能啊!
敢问袁老师,袁老师这七十多万人马的概念是从何而来?是你创造出来的吗?
袁老师语:义军里面最著名的是八字军,据说,结营联寨100多处,发展到70多万人。义军里面最著名的是八字军,据说,结营联寨100多处,发展到70多万人。当然他毕竟是人民武装,跟正规军可能还有差距。八字军的70多万人,每个人在脸上刺着八个字“赤心报国,誓杀金贼”。脸上刺字就是毁容了,不要脸了,而金国人最怕跟不要脸的打仗。这帮人太厉害了,脸都不要,只要杀金贼。
八字军只有十余万人马,七十万之说不过袁老师信口雌黄《宋史•王彦传》:“金人以为大军至,率数万众薄彦垒,围之数匝。彦以众寡不敌,溃围出。诸将散归,彦独保共城西山,遣腹心结两河豪杰,图再举。金人购求彦急,彦虑变,夜寝屡迁。其部曲觉之,相率刺面,作“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字,以示无他意。彦益感励,抚爱士卒,与同甘苦。未几,两河响应,忠义民兵首领傅选、孟德、刘泽、焦文通等皆附之,众十余万,绵亘数百里,皆受彦约束。金人患之,召其首领,俾以大兵破彦垒。”上面明明只写着十余万人马,而袁老师又何故将十余万改为七十多万呢?如果觉得这条史料还不够充实,那么,请再看《三朝北盟会编》198《卷王彦行状》。
五问袁腾飞:岳家军不姓赵所以可怕,那为啥还能有张家军,韩家军……
敢问袁老师,岳飞何时有了二十万人马?能够有张家军、韩家军、刘家军,为什么不能有岳家军?
袁老师语:岳飞的部队居然被称为“岳家军”,你不是“赵家军”这个就太可怕了现在岳飞的部队居然被称为“岳家军”,你不是“赵家军”这个就太可怕了,两家人能好吗。而且岳飞的部队“岳家军”占了宋军几乎一半,宋军当时40万,“岳家军”就占了20万,要造反简直不费吹灰之力。特别是高宗皇帝在南渡初期经历过多次的武将造反兵变,比如郦琼叛变,带4万多人投降伪齐,所以他对武将不相信更是根深蒂固。
岳飞入狱后说:“吾尝统十万军,今日乃知狱吏之贵也!”岳家军,本是南宋初年的一种来自民间的称呼。然而,分隶属于张俊的,则是张家军、分隶属于韩世忠的,则是韩家军、分隶属于刘光世的,则是刘家军、分隶属于杨沂中的,则是杨家军。那么,请问袁老师,这高宗赵构的禁卫部队都姓杨了,他怎么不急呢?而后,袁老师所谓岳家军有了二十万人马?咱家就觉得万分奇怪。岳飞何时有了二十万人马?这不胡说八道吗?!岳飞何来二十万人马?不知道袁老师是否能够给出一个准确的出处呢?这史料又是从何而来?咱家斗胆给袁老师亮出几条史料来看看,也不知道是咱家没摸过史料,还是袁老师没摸过史料?
(注意:许多袁腾飞的粉丝认为岳飞拥兵自重,功高盖主被杀害,可能就是受了袁腾飞这个谣言的影响。事实上岳飞的军队是有编制的,不是私人军队,更不存在拥兵自重。民间称呼神武后军为岳家军,就好像当初我们称呼刘伯承邓主席的军队为刘邓大军一样,并不是刘邓的私人军队,只是民间这么称呼)
此为黑岳部分,许多人误以为岳飞脾气不好,跟皇帝对着干,干涉立储估计就是这么来的。六问袁腾飞:颠倒史实时间顺序,您是不懂史料还是对岳飞别有用心?
敢问袁老师,诸多史料表明岳飞是辞职在先,而建议立储在后,您是如何将两者混为一谈的?
袁老师语:他跟皇上说,早立太子,皇上非常不高兴,岳飞一想,你不听我的,爷不玩了。(完全违背史实的自创历史)岳飞这个人可能没受过正规的教育,不太懂得跟君主打交道。有才能的人往往脾气比较大,岳飞脾气就比较大,有一次上朝,他跟皇上说,早立太子,东宫虚悬不好。皇上还不到30岁呢,春秋正盛,着什么急立太子?皇上非常不高兴,说这种事不是你应该说的,你武将不该管这个,宰相都不管这事你管得着吗,打你的仗去。岳飞一听,你不听我的,爷不玩了。皇上就派人请他,对不起我说错了你回来吧,一次两次老干这个,皇上可不是生气了吗?
岳飞辞职在先,建议立储在后岳飞的建议立储时间则是绍兴八年,《鄂王行实编年》卷五系于绍兴八年秋(按为九月岳飞入觐之时)。更何况,《续资治通鉴》卷118赵构与岳飞对话的时候曾经说过一句话:“卿虽忠,然握重兵于外,此事非卿所当与也。”而且,《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也记载:“起复湖北京西宣抚副使岳飞,以亲兵赴行在翌日内殿引对飞密奏,请正建国公皇子之位人无知者及对风动纸摇飞声战不能句。上谕曰:“卿言虽忠,然握重兵于外此事非卿所当预也。”飞色落而退,参谋官薛弼继进。上语之故且曰:“飞意似不悦,卿自以意开谕之。”由此看来,岳飞是辞职在先,而建议立储在后。袁老师把这个次序搞颠倒了。 PS:我用吧里的科普贴一一来指出袁腾飞的刻意抹黑岳飞之处。1. 岳飞这个人可能没受过正规的教育,不太懂得跟君主打交道。 第一,我不知道袁腾飞是没有读过史料呢,还是连小说都没读过,或者连诗词也没涉猎过,或者是故意选择性失明来黑岳飞?就算不读史料的人也知道岳飞写得一手好诗词与好书法,有“特特寻芳上翠微”,有以后被化用过无数次的“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而从岳飞的书法在南宋评价也颇高。就算袁腾飞不知道岳飞的文化水平也颇高,他总应该知道宋朝是非常重视文化的朝代,上到文臣皇帝,下到市井妇人,商人,青楼女子都会吟诗填词,岳飞出身农家。而在古代农民的地位并不低,农村里总有乡学,就算岳飞没有考科举,说岳飞没接受过“正规教育”和“不懂得跟君主打交道”完全扯不上联系。第二,袁腾飞是在想象中岳飞不懂得和君主打交道?我再贴贴吧里的科普贴吧,小北的帖子既然大家都不想爬楼,我贴到这里来。和天子的关系上。——前文说过,赵构是个BT,但也不是纯粹的白痴,在涉及到自己切身利益的某些事情上,他还是有一点小聪明的。比如在拿谁当亲信、用什么人这件事上,他还没有白痴到像现在某些看多了起点文和厚黑学的大仙儿一样,觉得能贪污才好,能要赏赐才好,本事不大才好,甚至和同事关系不好才好——因为据说和同事关系不好,才能证明自己不搞小圈子不拉帮结派,一心只对陛下。。这里拜托这些大仙儿想明白两件事情:第一羊毛出在羊身上,成天要赏赐要钱要东西要田地宅院,甚至互相开片乱斗,皇帝骨子里还是心烦的。因为打的厉害了要皇帝出面劝架,要的东西说白了也是皇帝的东西皇帝的钱,焉知皇帝陛下自己不心里骂娘?而且还要考虑到当时是战争时期而不是和平时期,这样作死的节奏不但会导致本来就草木皆兵有心理疾病的赵构严重缺乏安全感,更关键的是即使赵构这样的废柴,也会痛骂太不中用太拖后腿的;第二,赵构本人是个很虚伪也很好名的人,虽然BT,但绝不是敢于说我就是BT的真小人。否则他不会在晚年的时候坐拥佳丽数百,却统统不给高级一点的封号;不会在第二次绍兴和议后,一面天天去张俊家里开五星级国宴,一面标榜自己多么节俭;也不会在两次绍兴和议时都强调自己是为了孝道才屈膝。所以这样一个好名中重名,同时确实很文艺的皇帝,是希望自己的亲信能是一个各方面都比较完美的臣子的。手下出色,领导脸上自然有光彩,这个搁在古代的君臣关系上也是一样,在赵构那里尤其如此。别的不说,至少不管真的假的,在大臣们面前慷慨激昂一番,这记入史书就是千古君臣知遇的经典段子,哪个皇帝不喜欢?就连贪财畏战的张俊,后来都借着自己的如夫人张秾在赵构面前表演过一番,你看赵构当时膈应了还是不高兴了?或者还可以看看赵构除岳飞之外宠信的武将是什么样的人——前面提到过的刘錡,就是一位文武双全(打个广告:刘錡的诗词写的远比岳飞好,感兴趣的不妨去百度一下——这个可以百度)、道德修养很好、为官清廉以至于晚年贫病时要靠杨沂中、韩世忠资助的将领,很多人甚至因为这点喜欢拿他和岳飞相提并论(当然这个其实属于瞎比。。)可见在武将中选择亲信时,赵构的口味是什么。更何况岳飞也并非很多人想象的清廉刚正到连皇帝都要得罪,至少皇帝的重要赏赐他从来不拒绝。——什么是重要赏赐?不好意思,不是什么田地宅院金银美女,那在宋代这种文人小资格调泛滥的朝代都不入流,在赵构这样的文艺神经病青年眼里就更不入流,一看就是打发韩世忠张俊刘光世这些大老粗的~ 赵构当时赐岳飞最多的礼物之一,是苏黄书帖。这种文化产品,在宋代的价格也真不比金银或者一处普通宅院便宜多少;而且最关键的,这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东东,是文人之间才流行送的玩意儿。而岳飞对此也无一例外的照单全收。不过话说回来了。。本来赵构的其他赏赐,比如金银器、铠甲武器以及历次受爵封的食邑,他也从来没有不收,只是有一次辞了一处临安的宅院而已。因此某些人眼里岳飞拒绝赏赐以致膈应了皇帝、以及《精忠岳飞》里皇帝三试岳飞而岳飞不管送什么都不要的诸如此类的脑补,实在不知道打哪儿看的怎么想出来的~最后关于岳飞的为人处事,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岳飞本人在政治上也是极为谨慎的,而且还有着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极为准确的判断力,这点儿有些宰执级别的文臣也不如他,最典型的就是张浚。关于政治敏感,最经典的体现就是岳飞对待“迎还二圣”这个口号的态度上——当金人有了扶立“丙午元子”也就是钦宗之子、动摇赵构统治合法性的图谋后,岳飞不但从此绝口不再提“迎还二圣”,而且连对钦宗的称呼也成了“天眷”。他对这个问题的敏感性、乃至对赵构心态的认识有多深,明白人自能窥斑见豹;还有很多人觉得是岳飞死因的“议立太子”,其实也是一例。因为在赵构绝后的情况下,就是因为他迟迟不立皇储,才给金国造成了趁虚而入、拿钦宗当牌打的机会。在文臣们上至宰相下至小吏都已经念叨了好几年好多遍的情况下,岳飞以受赵构宠信的武臣身份、在赵构特地命令他去资善堂见过皇储赵瑗、自己又接到再次通报金人意图立钦宗之子的谍报之后,向赵构提这个建议,恰好是他洞悉政治局势的表现。岳飞身后数十年,大儒朱熹在评论这件事时,对岳飞这一行动给的评价就是“大段有见识”“他人皆不及”,可见当时人、尤其是文人士大夫对此事的看法和评价如何,至少根本不是什么“武将搀和这个话题就是找死”。而岳飞的谨慎、低调和包容性,则主要体现在两件事情上:一者是他对朝廷的大政方针其实从来都是尊重为主,即使提意见,也是在重大事情上、在朝廷主动征求意见时才有所表达;而具体意见、方略上的不同,也从来不会影响到他和别人的私人关系。——比如和岳飞私交最好的宰相赵鼎,实际在当时是主和派(这里特别提一下,秦桧是不能算主和派的,甚至我觉得说投降派都太抬举他,他特么就是带路党。原因前文已述此处不再解释),而不是主战派。即便不论绍兴七年、八年他的乖张举措,他在战略上也是主张持重、相对保守的。但岳飞恰恰和他私交很好,可见岳飞并不是毫无包容性的人。二者,则主要体现在他在对待第一次绍兴和议的态度上。没错,当时岳飞是在朝见时当着赵构的面表达了不支持和议的态度,最后还上了一道其实是表北伐决心的贺表,并且力辞封赏不受。但是如果把目光放宽一点儿,看一下当时其他大臣的表现,就会发现岳飞的反应其实是相当温和的。——在连赵构的亲信、向来八面玲珑见风使舵的杨沂中都忍不住当面对秦桧表示了反对意见的情况下,他没有像韩世忠一样直接准备派军士扮成土匪劫杀议和使臣以破坏和议(而且关键老韩还因为不小心让这事儿泄露出去给皇帝宰相知道了= =);没有和很多文臣一样指着赵构的鼻子骂的他狗血淋头,就差没直接说他应该一死谢列祖列宗;甚至没有在当时全国流行骂秦桧的潮流驱使下,直接、公开的指责秦桧。只有一句措辞其实很温和的“宰相谋国不臧,恐贻后世讥议”,根据王曾瑜先生的分析,更大的可能也是冲着赵鼎而非对秦桧说的(这个分析还是相当令人信服的,因为秦桧当时主政的时间并不长,而赵鼎则是元老重臣,召集三大将来朝希望挽回和议局面的也是他)。从绍兴四年或者更早一点,一直到绍兴十一年,岳飞一直都是赵构最为信任和倚重的武将。即使在绍兴七年的淮西之变、绍兴八年的议立太子风波后,这个关系其实也没有本质上的改变,——至少直到绍兴十一年岳飞最后被害前,在赵构那里,岳飞也丝毫没有跋扈不臣甚至谋反的嫌疑。否则以赵构的性格和经历,他决不会在岳飞已经奉自己的命令见过赵瑗、并且在绍兴七年、绍兴十年两次上书建议明正赵瑗皇储之名的情况下,还毫不犹疑的继续把赵瑗作为接班人来培养,并在绍兴十年岳飞再次上书建议立太子时对他大加鼓励;也决不会在决意杀岳飞以满足金人条件后,把这件事情完全扔给秦桧去办自己几乎撒手不管。澄清三个关于岳飞的重要误解:一是他不会处理人际关系,上不能定天子之交下不能团结同事以致到处得罪人;二是他过于中正刚直,不会玩政治或者玩的手段不高明;三是他干政太多,以致成了至少是赵构眼里的“跋扈”。这三点,其实都是和真实历史中的人物本来面目相差十万八千里的误解。而造成这种误解的原因,也和各种曲解岳飞之死的谣言成因差不多:一是从结果倒推结论或者代入式思考的“想当然”乃至“三观不正”;二是不了解史实,而且是从当时的大背景、到与岳飞同时代的其他著名不著名的历史人物、再到岳飞本人的真实事迹都不了解。而在这两点成因之后,恐怕还有一层更深的心理背景,就是后人看前人历史时很容易带的“上帝视角”,和这种视角带来的“他们都不如我聪明”的自大和浮躁。
七问袁腾飞:灭金之战宋军只是给人送粮?抹杀他人战功,罪可杀头!
敢问袁老师,您是否读过宋史?如果没读过最多是水平不够,但如果读过,那么咱家实在为孟老爷子感到悲哀。
袁老师语:当然灭金的时候宋军主要给人送粮,就干点这个。当时灭金的时候宋军主要给人送粮,就干点这个。攻金最后一役在蔡州,金国末代皇帝哀宗完颜守绪上吊自杀。完颜守绪自杀前告诉宦官,说我死之后你把我的遗体烧掉以免被敌人侮辱,然后才自缢殉国。
孟珙在灭金之战中战功显赫,是不能抹杀的《孟珙传》:“……珙下令诸军衔枚,分运云梯布城下。己酉,珙帅师向南门,至金字楼,列云梯,令诸将闻鼓则进,马义先登。赵荣继之,万众竞登,大战城上,降其丞相乌古论栲栳,杀其元帅兀林达及偏裨二百人。门西开,招倴盏入,江海执其参政张天纲以归。珙问守绪所在,天纲曰:“城危时即取宝玉置小室,环以草,号泣自经,曰‘死便火我’,烟焰未绝。”珙与倴盏分守绪骨,得金谥宝、玉带、金银印牌有差。还军襄阳,特授武功郎、主管侍卫马军行司公事。擢建康府都统制兼权侍卫马军行司职事。”很幸运,不少人的眼睛是雪亮的,不会被袁腾飞华丽的包装所蒙蔽。然而,假若没有人站出来批判袁腾飞,那么该有多少不明真相的人会被他误导?孔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似这等境界,若说当世无人能及,似乎有些绝对,但镁光灯聚焦下某些“学术明星”分明并非如此。
再发一下有关韩寒对袁腾飞的评论,同样作为公知,私以为韩寒比袁腾飞有良心的多。至少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为了骂而骂,为了出名做跳梁小丑的事情。袁腾飞是如何发明历史的?--评韩寒最新博文 作者:赵丁琪 韩寒在有关袁腾飞的最新博文中说“尝试着真正的做一个教师吧,教给你的学生常识和思考,独立与正义,为了年老时向你子孙提起你曾经担当的这个职业的时候心存骄傲,而不是满怀羞愧。”这句话我是非常同意的。韩寒提到了四个词汇“常识”“思考”“独立”“正义”,不论“思考”也好,“独立正义”也好,都是建立在“常识”的基础上的,对历史课来说,首先是真实的历史,不是编造出来的邓子恢反对三门峡的历史,然后再这样的真实历史的基础上才能去正确的思考,去“独立”“正义”。这样的老师在年老的时候才心存骄傲,不是满怀羞愧。以韩寒的这个标准来衡量,袁腾飞老师无论如何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个历史老师,首先得有一种严谨的态度,得对学生负责,教给学生的,首先得是真实的历史,不是自己发明或别人发明出来的历史,在真实的历史的基础上,才能教给学生“思考”“独立”“正义”,才会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而不是拿错误的历史去误导学生,更不能让神圣的讲坛成为发泄自己私愤的舞台,这才是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西方曾经有老师因为讲课时夹杂自己的私货而被学校开除,这可不是袁老师赚得盆满钵盈所能比拟的。
一开始也挺喜欢他的,现在相当讨厌这家伙。
袁腾飞还讲了2战史?不知道我只知道百家讲坛里讲二战风云人物的是马俊,而且 像曼施坦因 古德里安 山本五十六 尼米兹这样的名将都没讲
再集中贴一个。揭示袁腾飞差劲的历史看了百家讲坛有个袁腾飞讲〈两宋风云〉,还被称为史上最牛老师?真是笑话。他自然科学等于空白,在讲我国第一个发现哈雷彗星时竟然说上次哈累彗星出现在1984年,真让人笑掉大牙。《两宋风云》里,提到韩世忠吃水蟒,蛇毒解了韩世忠身上的皮肤病等等。如果是蟒蛇的话,蟒蛇是无毒蛇,也就不可能有蛇毒。《本草纲目》里倒是有蟒蛇肉可以治疗皮肤病的说法,所以起效的不应该是蛇毒,而是蛇肉本身。《两宋风云》里,为了说明金军铁浮屠的样子,袁腾飞类比了二战时期日本军队的军帽两边的布条,说“可能那些布条是为了防晒的”,这个说法根本不正确,那些军帽两边的布条是为了遮挡蚊蝇的,英法在热带地区军队的军帽周围也有类似的设计。 袁腾飞仅仅是个普通的中学历史老师而已,常识错误一大堆。《两宋风云》里,袁腾飞说,宋徽宗后宫宫女有一万,而唐玄宗宫女只有三千。所以可以看出宋徽宗的腐败荒淫程度。”袁腾飞以白居易的诗句“后宫佳丽三千人”为据,但诗人在诗中用的数字大多都是虚词,这应该是个常识。对唐玄宗时的宫女数字,历史记载得很清楚,是四万人。《新唐书宦官传》记载:“开元、天宝中,宫嫔大率至四万。”“袁腾飞老师说大太监童贯没胡子。”童贯虽然是太监,但却是个长着胡子的太监,这也是一个最基本的常识。《宋史童贯传》记载:“贯状魁梧,伟观视,颐下生须十数,皮骨劲如铁,不类阉人。”抗战那一课,宝鸡是在西安的西边,但是他说西安的36师要去淞沪增援过宝鸡,而且36师师三旅六团,不是他说的两旅四团。关于朝鲜战争的一个视频中,袁腾飞提到美国“麦克阿瑟元帅”,这是个错误的说法,美国的最高军衔就是五星上将,美国没有元帅,麦克瑟的最终军衔也是五星上将。袁腾飞不是往史料里注水的问题,而是他在水里,到底注了多少史料的问题。“斧声烛影”是疑案,因为无论正方还是反方的理由和论证是有缺陷的,而且缺乏强有力的证据。而袁腾飞所讲的内容,和“斧声烛影”这种疑案不同的是,他所讲的那个时代,史料记载是比较丰富的,可惜,他说来说去,还是靠了一本宋史演义,或者中国人史纲。 袁腾飞在BLOG里装摸作样列了很多其他的严肃的史料,比如什么《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啦,《三朝北盟汇编》之类来装样子。 其实他根本就没读过,因为如果他读过一次的话,那他就知道他那满口跑的火车,到底脱轨多远了。 再举个例子,比如岳飞有三句话被告密:第一,国家不能要了,皇帝不修德;第二,我32岁当节度使,太祖赵匡胤也是32岁当节度使;第三,岳飞问部下天下事怎么办,部下回答,您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在讲述这几则笑料的时候,袁腾飞“巧妙地”把三句话的顺序作了一个颠倒,以一三二的顺序再说一遍,岳飞意图谋反的罪名就容易成立了,台下的观众“反响很好”。他还写了本《历史是什么玩意》的书,司马迁没敢说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司马光没敢说历史是个什么玩意,无数历史学家都没敢说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唯独袁腾飞敢说,所以袁腾飞肯定是宇宙第二历史学家。宇宙第一历史学家姓朴,叫朴不起,大韩民国人士。历史是很复杂的,尤其是涉及到政治、军事、经济,不太清楚袁腾飞是学什么专业的,但基本可以肯定以上三者他应该一无所知。但就这么无知的一个人,居然可以嬉皮笑脸、居高临下的去评论那些历史上杰出人物,说到底还是因为他的狂妄无知。 随手翻了翻《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这本大作,一翻就翻到宋夏战争,袁腾飞又说了:西夏国力不强,但宋朝就是打不赢,三川口,宋军十万人,全军覆没。好水川,又是十万大军,又全军覆没。西夏这点事儿不需要查什么《会编》、《稡编》之类的生僻史料,就《宋史》和《西夏书事》上就说得很清楚,再不行您先用百度搜索一下也好啊。这两场战役都是典型的游击地利战,西夏集结十余万大军包抄宋军落单的万人部队,到他这儿居然能反过来说。历史在你心中就这么没有地位?确实不是个什么玩意儿。事实上不仅是袁腾飞,很多人在看待历史问题时都难免有这种倾向,在宋史问题上尤为严重。宋代处于一个人类社会大转型的时期,政治、战争、经济问题异常复杂,很多学者花费了大量精力也只能研究其中一小部分,而袁腾飞脸皮一嬉,就囊括干净了。比如说到宋军为什么打败仗,就一句“重文倾武”、“缺乏尚武精神”,甚至为了印证这种说法,把胜仗都要说成败仗,进一步凸显宋朝的败仗很多。如果你真的对宋史有一点研究的话,就应该知道,宋军的胜率是超过50%的,“宋军经常打败仗”这个命题本身就是错误的,那么那些所谓的“论据”就更是谎言了。袁腾飞不统计、不考证、不推理,用一些根本不能作为论据的话来证明错误的命题,教坏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 历史文化的研究并不普及,寻常百姓很难接触到正规史料,只能听专家学者的一面之词,专家的话语往往能在社会上形成舆论导向。近年来,文化事业高度发展,群众也对历史文化产生了极大兴趣,可以通过各种渠道直接阅读史料。历史,不再是象牙塔里的特权,而是可以全民共享的精神盛筵。许多专家教授低下身来,普及知识,比如易中天、于丹;许多民间的草根拿起笔来,写史著书,比如当年明月、赫连勃勃大王。但是袁腾飞到底算哪一种呢?很显然,他不是易中天那样的专家,但他更不具备当年明月那样写史的精神,那……那他到底是什么?我还真回答不上来。 现在这厮又继续在央视《白家讲坛》讲所谓的《塞北三朝》,在他眼中契丹人占据中原的幽云十六州,是合理合法的正义行为?宋军收复失地是挑衅、不义行为?按这么说日军还是合法的了?还说石敬瑭不是汉奸呢!一个契丹首领张口就是“太祖,太祖”真恶心。
袁腾飞扯得都是什么淡原文链接:数月以来,本来已经对袁腾飞这位曾经牛气冲天的“历史发明家”失去兴趣了。不想,在凯迪社区近来又看到了一篇据称是袁腾飞老师发表在《看历史》杂志上的最新文章《历史老师应该教什么》。笔者不禁又如骨鲠在喉,于是决定再写一篇文章与袁腾飞先生商榷一番。    在一开篇,袁先生便大谈特谈“学习历史和研究历史最重要的是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然后又引用其本家前辈袁伟时的大话“比掩盖真相更可怕的是让学生放弃独立思考,而这恰恰是中国历史教科书的最大弱点”来压人,摆出一副不容置辩的姿态。    古人云: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确实应该是教学工作的一大要务,确实值得我们教学人员在此方面多下功夫。然而,谁要说袁先生在授课过程中真的做到了“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为教学目标,笔者还真就不敢苟同。袁先生的授课视频笔者有幸观摩过,见到的只是一个教学者如街头艺人一般进行表演,从没见他去如何引导学生、启发学生,也没见学生与他进行互动,与他当面交流,更没见到那个学生和他进行激烈的争吵。说实在话,笔者从没见到袁先生去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只看到他满堂灌输自己的思想、主张、见解了如果指责别人,或者指责教科书让学生放弃独立思考,袁先生恐怕与人家至多只有五十步与百步之遥吧?    袁先生又拿出了历史教科书来说事,只是不知袁先生编纂的北京市历史教科书中是否有指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内容。当然,见识了他的讲课风格之后,笔者便不再对他抱有幻想了。    接着,袁先生又对 “造反有理”的革命史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并再次列举了“文革”时期学生殴打老师之事例。见到这段文字,笔者不禁浮想联翩。原来,袁先生曾经煞有介事地以当事人的身份告诉学生:1972年出生的他在上中学时亲历文革,见到校园的墙上涂满了挨打教师的鲜血,足有一寸厚,到夏天都长毛。看来这段经历确实让他刻骨铭心——至多三四岁时亲历的这段经历让他三十余年后仍然心有余悸,且经常挂在嘴边。    笔者以为,如果我们认定他中学的那段经历还算大体可信的话,那么他所提出的“四个凡是”恐怕就经受不住推敲了(按他自己的话说,那很“扯”)。    他说:“按历史教科书的观点,中国的历史其实很简单,主要有四条:1、凡是推动统一的,就是进步的,反对统一的就是反动的;2、凡是抵抗外侮的,就是进步爱国的,反之就是反动卖国的;3.凡是造反的都是革命的;4、凡是扩张了领土的,就是进步爱国的,反之,就是丧权辱国的。”   
《盗墓笔记》十年之约,震撼揭秘真实地下世界
笔者只能说,他的这些话不是无理取闹便是无中生有。     “凡是推动统一的,就是进步的”,教科书持有这一观点难道就让人无法接受?试问:古今中外,除了别有用心的人物,谁会对国家、民族的统一说三道四?至多会对战争的残酷性有些意见罢了。    教科书真的宣传过“(凡是)反对统一的就是反动的”的吗?客观地说,屈原、文天祥、郑成功等人均可被归入“反对统一的人物“之列,可是哪部教科书指责他们反动了?在笔者所见到的任何一部教科书中,他们可都是被高度赞扬的对象。    “凡是抵抗外侮的,就是进步爱国的”,我国教科书如此宣传,就没有道理吗?如果抵抗外侮不是进步爱国的,难道那些勾结异族、卖国求荣、认贼作父、觍颜事敌的秦桧、洪承畴、汪精卫等汉奸卖国贼是进步爱国的?不唯我国教科书,任何国家的教科书都是这么宣传的。须知,直至今日,希腊的斯巴达三百勇士、法国的贞德、朝鲜的李舜臣还是各该国推崇备至的英雄人物。    “反之(不抵御外侮)就是反动卖国的”,是吗?在历史上,因为各种原因,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抵御外侮斗争中的战士总是居于少数,其他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如农民、手工业者、商人等)一般是不会直接参战的。据笔者所知,中国教科书严厉谴责的从来都是那些千夫所指、民愤极大的汉奸卖国贼;据笔者所知,从来没有哪个在沦陷区战战兢兢讨生活的农民或被鬼子抓到矿区的劳工被教科书指责为反动卖国。袁先生如此下结论,恐怕是找不到有力论据的。    “凡是造反的都是革命的”,中国教科书真的都是这么写的吗?七国之乱、八王之乱、安史之乱、三藩之乱都是做大做强的军阀发动的造反活动吧?哪部教科书把它们奉为革命之举了?不知袁先生是以何为论据得出如此结论的。    “凡是扩张了领土的,就是进步爱国的”,教科书上真的全力支持如此观点吗?不见得吧。应该说,中国的传统观念是坚决反对穷兵黩武的。就中国教科书而言,对外扩张也未必会被认可为进步爱国之举。为消灭劲敌,隋炀帝曾经三次征伐高丽,而此举并未得到教科书的认可——不少教科书甚至将其视为炀帝暴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加以严厉批判。    “反之(不对外扩张),就是丧权辱国的”,教科书真的有类似表述吗?笔者真的没有看见过。在中国史籍中,在中国教科书中,笔者还真就没发现一个历史人物因为没搞对外扩张而被斥责为丧权辱国的。相反,许多反对开疆拓土或没有扩展疆土的历史人物(如汉文帝、宋璟、明孝宗等)还被树为典型,被视为杰出的政治家。    不能否认,中国历史教科书确实是存在一些问题的,但绝不是袁先生说的这样。    笔者以为,袁先生关于教科书提出的的“四个凡是”不是无理取闹,便是无中生有,就是没有能站住脚的
“四个凡是”以后,袁先生又将板斧抡向义和团运动。在正式下手之前,他还祭出了外国学者,煞有介事地说:“外国学者说中国人对历史是‘有选择地记忆’,或者叫‘有选择地遗忘’。”    先不说洋人的话是否适用于所有中国人,但不能不说,这话绝对是适用 于袁先生的。    袁先生满怀自信地引用陈独秀于1918年发表在《新青年》上的《克林德碑》来批判义和团运动,却绝口不敢提陈独秀在六年以后发表于《向导》周刊上的《我们对于义和团两个错误的观念》。在这篇文章中,陈独秀沉重地说:“义和团,在中国现代史上是一重要事件,其重要不减于辛亥革命……义和团诚然不免顽旧迷信而且野蛮,然而全世界(中国当然也在其内)都还在顽旧迷信野蛮的状态中,何能独责义和团,更何能独责含有民族反抗运动意义的义和团!与其憎恶当年排外的义和团野蛮,我们不如憎恶现在媚外的军阀、官僚、奸商、大学教授、新闻记者之文明!……我读八十年来中国的外交史、商业史,终于不能否认义和团事件是中国民族革命史上悲壮的序幕。”    面临祖国民族危机的加重,陈独秀等先进的知识分子逐步认识到了义和团爱国运动的重大意义,最终彻底改变了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这也反映了陈独秀思想的进步,是值得我们后人肯定的。但不知为什么,袁先生却不敢承认陈独秀的这种转变,而津津乐道于陈早期的观点,确确实实反映了其本人对历史是持有“有选择地记忆”“有选择地遗忘”之态度的。抱歉, 袁 先生在这里搬起了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关于义和团运动,笔者还想说一些。    不可否认,义和团运动包含许多愚昧、蛮干、落后的因素,但我们绝不应因此而对其持全盘否定的态度。虽然义和团运动失败了,可是中华民族浓烈的血性、不屈的民族精神还是深深震撼了那些图瓜分中华大地的帝国主义者。已掌控中国海关四十年的“中国通”、老奸巨猾的帝国主义分子赫德说:“许多人曾经大谈特谈,大写特写,把瓜分当作是最得策的解决办法……因为中国人被认为是很容易统治……但事实并不是这样……中国如被瓜分,全国就将协同一致来反对参与瓜分的那几个外国统治者……由此早晚会在各地发生突然的叛乱,表现出民族感情的存在和力量。这样划得来吗?从厉害得失的简单道理来考虑,这样一种解决办法应予以谴责。”侵略军统帅瓦德西也说:“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在山东、直隶两省之内,至少当有十万人数加入此项运动。彼等失败,只是由于武装不良之故,其中大部分甚至于并火器而无之。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正因为优秀的中国人敢于与侵略者做殊死搏斗,帝国主义者才放弃了瓜分中国的企图。    我们不应忽略这一事实:义和团运动以前六十年年间,帝国主义者发动了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而义和团运动之后的三十年间,虽然中华大地战乱频仍,帝国主义者却从未敢发动一次旨在灭亡中国的战争。仅就此而言,我们怎样高度评价义和团运动的积极影响都不为过。    笔者以为:在中国,只有那些与洋人一个鼻孔出气的汉奸分子才会出面全盘否定义和团运动。 原文链接:
在批驳义和团之后,袁先生又用更大的篇幅对太平天国运动大泼污水,说什么“然而在过去极左思潮一度泛滥的时期,出于狭隘的意识形态原因,国内学者大多失去客观性,他们对马克思、孙中山、李大钊等人有关太平天国的评价视而不见,只是从简单的“阶级”立场出发,对太平天国大唱赞歌。”不能不说,这段话暴露了袁先生的无知。    客观地说,国内许多学者绝不是因“过去极左思潮一度泛滥”才“对太平天国大唱赞歌”的。其实,“对太平天国大唱赞歌”这一现象早在太平天国运动初兴之时便开始出现,如英国友人呤唎就曾著有一部《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热情讴歌了天国的革命志士。辛亥革命前后,歌颂太平天国运动的更是大有人在——无论是孙中山、黄兴这样的革命家,还是柳亚子、黄小配这样的文人。就是南京国民政府,也是旗帜鲜明地肯定这次革命运动——蒋介石政权甚至明文规定不许攻击太平天国,还曾将否定太平天国的《清史稿》列为禁书。就是在最近半个世纪,治太平天国史最有成就的大家罗尔纲、简又文、萧一山等三人也都对太平天国持肯定态度——注意后二者是港台学者,从没受过什么“极左思潮”的影响。袁先生应该知道,“对太平天国大唱赞歌”其实是有其传统的,绝不是什么“极左思潮一度泛滥”的结果,也绝不是因为什么“从简单的‘阶级’立场出发”。    至于说到“马克思、孙中山、李大钊等人有关太平天国的评价”,笔者不禁又要说:袁先生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为什么?因为这再次体现了 袁 先生“有选择地记忆”“有选择地遗忘”的功夫。    马克思评价太平天国有两篇重要的文章:一篇是袁先生引用的《中国事件》,另一篇是《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不知为什么,袁先生竟然对马克思高度评价太平天国的后者视而不见,却把否定太平天国的前者拿出来大书特书。其实,由于时代的局限(如当时通讯极不发达,马克思不可能全面了解中国情况,所获取的信息可能只是一面之词),即使睿哲如马克思这也难免出现失误——比如说“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就不够准确,我们知道太平天国发布过《奉天讨胡》等檄文,颁布过《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等重要纲领,其中反映的口号和目标都十分明确。其实,我们绝不应因为马克思曾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高度评价太平天国就对太平天国加以拔无限高,也绝不应因为马克思在《中国事件》中对太平天国不满就对太平天国加以无限贬抑。袁先生紧紧抓住《中国事件》,无视《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不知所为何故。    至于李大钊评价太平天国,袁先生也是断章取义地加以论述的。李大钊确实批评了太平天国,但他主要还是肯定太平天国的。他说,太平天国起义“实为大英帝国主义侵入中国后第一次中国国民革命的大运动”。又说:“太平天国虽然灭亡,可是中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并未即此而中断。太平天国灭后二年——一八六六年孙中山先生诞生……他承接了太平天国民族革命的系统,而把那个时代农业经济所反映出来的帝王思想以及随着帝国主义进来的宗教迷信,一一淘洗净尽。”应该说,在李大钊眼中,太平天国虽然有很多缺点,但不失为是一场民族解放运动,不失为一场民族革命,其领导人也不失为中 山 先生革命事业的先驱者,是完全正面的形象。袁先生只抓住李大钊的只言片语就对太平天国加以简单的否定,确实无以服众,至少说服不了笔者。    至于自称“洪秀全第二”的孙中山对太平天国的态度,世人皆知,笔者不打算再多浪费笔墨。笔者只想强调一点:虽然批评过太平天国,孙中山还是始终把自己视为太平天国革命事业的继承者。袁先生只抓住孙中山批评太平天国的局部材料,却没有从孙中山肯定太平天国的主流观点入手,未免是有些不厚道吧。    曾经纵横十八省、坚持十四年、绝不向中外反动势力妥协的太平天国政权在八旗军、绿营军、湘军、淮军、地方团练部队以及洋枪队、英法正规侵略军等各种力量的联合绞杀下走向了失败,然而其不朽业绩绝对是不可抹杀的。旨在推翻清王朝腐朽统治的太平天国革命已经得到了国人的广泛认同,相信其丰功伟业还将继续为世人所传颂。    综上所述,袁先生就是这样有选择地利用了一些材料,同时又有选择地遗忘了一些材料,不知他的“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体现在哪里。  原文链接:
 袁先生最后又举了徐友渔的事例来说事,笔者也颇不以为然。按使馆人员、徐先生的意思,外国人知道的就一定是真实的历史,而中国人知道的则根本就是伪造的历史。欣赏到如此奇文,笔者不禁哑然失笑:为什么一切都要以西方为准绳,凭什么说中国人知道的历史就一定是伪造的,而西洋人记载的历史就一定是真实的?且不要说欧美人士很可能存在根深蒂固的基于意识形态而产生的傲慢与偏见,就算这些学者真的有秉笔直书的良好初衷,他们也不见得能写出真实的中国现当代史——别的不说,他们根本就没有在中国长期生活过,根本就不曾亲身体验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甚至于做不到完全利用第一手资料全面地描摹中国社会。应该说,他们所写的中国历史,以偏概全、捕风捉影、错谬不实的地方不在少数;我们可以将其作为参考资料,但不应将其奉为圭臬。袁先生挟洋自重,却又洋洋自得,且又上升到“中国融入世界”的可怕高度——对此,笔者只是觉得有些滑稽。    说了许多,笔者还要强调一点:袁先生将大量的篇幅用于批评教科书和“造反有理”的理念,却始终没有扣题,始终没有探讨“ 历史 老师应该教什么”这一中心话题,其实已经是偏题万里了。最后,笔者决定就历史教学问题向袁先生提一些建议。    首先,笔者希望身为中国人、站在中国的土地上的袁先生能以中国为本位,向学生不断传授爱国主义思想。据说他曾经教导学生“千万不要做愤青”,而笔者则希望他能教导学生“千万不要当汉奸”。    其次,笔者希望袁先生能摒弃媚外思想。某超级大国目前是很强大、很先进,甚至还很嚣张,但我们绝不应该以它为准绳来论断是非,也不应该挖空心思地为它辩护。笔者要告诉袁先生:帝国如昙一现,公义与日同辉。    再次,笔者希望袁先生能耐住寂寞,不要哗众取宠,不要为赶时髦而迷失了自己。“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但愿袁先生能深味其词,并以此来规范自己的举止。    第四,希望袁先生能坐住冷板凳,能安下心来做学问。但愿他不再谈论文革时上中学见老师挨打之事,但愿他不再让生于1166年的李心传认死于1155年的秦桧做义父,但愿“成祖的帝位来得不正,他是抢建文帝,抢朱棣,所以他总是心中有愧”这句话不再从袁先生口中讲出。    第五,笔者希望 袁 先生当真能着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袁 先生说:“学习历史和研究历史最重要的是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的力。”但据笔者观察,他在讲课时总是在竭力灌输自己的观点,很少与学生互动,这恐怕是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笔者以为,鉴于学生涉世未深, 袁 先生应该在讲课时将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材料提供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思考问题。    关于袁先生的《历史老师应该教什么》,笔者就说到这里。如有不妥之处,还望读者加以斧正。原文链接:
平心而论,娱乐性质浓厚的影视剧,为历史故事添点油加点醋,虚构一些人物和情节,只要不是太过分,大家还能理解。毕竟,历史剧不是教科书,何况有的剧名已明确表示自己是“戏说”。但教育、学术界和文艺界大不一样,教师、学者在对待历史问题上,绝不能搞随意解构、编造的“戏说”,也不能凭个人发达的想象力,对历史发展进行所谓的“合理推演”。当然,在现代多元社会中,每个人都有言论自由,且这种自由应当得到保障。但这不等于任何人,特别是那些专门从事学术研究或教育工作的人,可以不为自己的言论负责,可以以轻薄的态度去对待历史。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研究中,都不能为了某些目的而对以往的客观史实进行篡改,或者片面强调某一些方面,却故意淡化、虚化另一些方面,孤立地分析历史中的片段或细节,而否定整体历史发展过程。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见解,对一些“定论”也可以存疑。只是,所有这些都必须建立在尊重历史真实的基础之上。将严肃的历史当作“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将历史教研混同于编剧、导演的工作,既是专业人士的耻辱,也是大家所不能接受的。严肃地对待历史,除了对学科对象负责外,还包括对社会效果负责。私人交际场合提到一些历史概念,在表述上不够科学和严谨,应该说问题不大。但如果是在学校的课堂上,在面向公众的学术讲座上,情况就不一样了。传播甚至故意散布不实的材料、荒谬的结论,很可能会谬种流传,误导公众。一些惊世骇俗却并不正确的观点,经过一些专家学者之口讲出来,更容易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读史可以明智”,以严肃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历史,会发现历史是一部伟大的教科书。承认历史的真相,包括那些并不完美的部分,才能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从过往中得到今天的借鉴。当前有些人热衷“戏说”和“重写”历史,混淆是非,甚至全盘否定某些历史,还有很多人对他们进行追捧,这样的现象应当引起警觉。——李清:袁腾飞对待历史应有严肃态度
学者:袁的回应看不出道德自律和学术真诚袁腾飞前天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历史的事实肯定是真实,但人物之间的对话完全可以虚构,比如《史记》中的对话,司马迁可能在场吗?他不可能在场。只要虚构符合历史真实就可以。”复旦大学历史系宋史学者姜鹏在接受网易读书采访时驳斥了这一观点,他表示,司马迁时代的《史记》与现代的《史记》,虽然文字完全一样,但已经是两个概念的作品了。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历史和功用与现在的也是完全不同。更进一步说,司马迁自己也不知道他能成为我们的历史学家。“今天的《史记》是让我们寻找曾经记忆的东西,然后分析它;而司马迁的目的并不全是客观的记录史实,更是寄予了他的理想和信仰在里面。”姜鹏同时表示,作为教师、讲史人,应该有起码的道德自律和学术真诚。袁腾飞的回应完全看不出这里面的任何一点。“‘百家讲坛’贴上了‘专业’的标签,而主讲人却并不专业,所以引起专家学者的不满;观众没有很多知识储备,讲历史的前提是真实的历史,讲史人必须用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对待历史知识。袁腾飞是一位中学历史教师,他充当的是一个媒介、导体,让学生去了解历史,如果用虚构的小说去讲史,那说书人也能讲,平常人也能讲,这对学生也不负责任。”
“袁腾飞讲史抄袭虚构小说”报道后续:网友爆出《两宋风云》常识性史实错误东方早报记者石剑峰昨天,早报文化版独家报道了袁腾飞在“百家讲坛”《两宋风云》中的讲史内容疑似抄袭某部新近出版小说的虚构情节和段落。有网友认为袁腾飞所抄的小说并不只是《柔福帝姬》一部,一些网友在《两宋风云》里还挑出了众多低级的常识性史实错误。中国社科院历史学者雷颐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袁腾飞和“百家讲坛”不断用虚构的历史和错误史实来提高节目收视率,结果只能使节目公信力不断下降,“如果这样,‘百家讲坛’就做娱乐节目好了。”他认为,既然“百家讲坛”的定位是普及历史知识,就不该把小说虚构内容放进去,至少要做说明。早报记者昨天再次致电袁腾飞和“百家讲坛”制片人万卫,两人均未回复。网友:袁对很多基本史实都没搞清一名ID为“东方飞龙”的网友此前曾在“盛唐社区”发帖《给央视百家讲坛上上课——袁腾飞之&两宋风云&》,随手列举了十处重大史实性错误。如“袁腾飞说澶渊之盟辽对宋称臣”,该网民以《契丹国志》、《宋大诏令集》等史料为据指出,“澶渊之盟使宋辽两国成为兄弟之国,当时真宗年长称兄,辽圣宗年幼为弟。兄弟当是亲如兄弟之意思。两国关系是平等的。”“东方飞龙”一一批驳的袁腾飞史实错误还有——“袁腾飞说,宋徽宗后宫宫女有一万,而唐玄宗宫女只有三千。所以可以看出宋徽宗的腐败荒淫程度。”袁腾飞以白居易的诗句“后宫佳丽三千人”为据,但诗人在诗中用的数字大多都是虚词,这应该是个常识。对唐玄宗时的宫女数字,历史记载得很清楚,是四万人。《新唐书宦官传》记载:“开元、天宝中,宫嫔大率至四万。”“袁腾飞老师说大太监童贯没胡子。”童贯虽然是太监,但却是个长着胡子的太监,这也是一个最基本的常识。《宋史童贯传》记载:“贯状魁梧,伟观视,颐下生须十数,皮骨劲如铁,不类阉人。”“东方飞龙”说,袁腾飞所犯的基本常识性错误太多,所以就先选十则。“袁腾飞年纪轻轻就有胆量讲这么复杂的宋史,勇气不得不令人佩服,确实牛!但基本史实都没搞清楚,还不懂装懂,信口开河。在讲中国盛世的覆灭,没有一点惋惜、痛惜之情,还嬉皮笑脸,眉飞色舞的。这样的态度与作风难免会误人子弟。作为一个有文化有责任心的中国人必须尊重历史,尊重中国文明。”“东方飞龙”的矛头最后直指央视,“央视对中国历史的态度过于轻浮,对待中国文明过于草率,不负责任。文化不是娱乐,历史不能戏说。”争论:近半网民不接受讲史虚构一位网友则表示:“袁腾飞说了,他不是学术专家,只是个历史老师,即使是讲历史故事,即使使用到别人的素材,这没什么,正常!”但也有冷静的网友一针见血地说:“不管你有多少理由,就问一个问题,抄对还是错?作为一个老师,为人师表,这是否可取?”一位网友说:“本来开始很期待他讲解宋史,可是看了之后就觉得很乱,大多数论点和典故都是大众快餐水平,没有什么历史典籍引据,当小道消息、笑话还差不多。最近更看了他新书《历史是什么玩意》中的对明朝的谩骂,觉得此人做事浮躁、哗众取宠。听他的说法对大多数人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没什么帮助。”
于丹、易中天也强不到哪去
可是岳飞到底为了什么被杀呢?
支持置顶……让袁这种草包文化汉奸原型毕露
百家讲坛现在上去的一个不如一个。。。尤其是一个好像讲名医的说梁红玉是战死的。。。那情节跟百度百科里的一模一样。。。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当然也不是说于丹之流有多好,总之这女人我不喜欢。。刘心武神马的更不用吐槽了。。。偏爱王立群。。
袁腾飞可是说过:我最崇拜的人,是岳飞文天祥戚继光史可法
这些人都一个德性的,哗众取宠
你讲袁老师这不对那不行,但我发现你讲他错的地方其实都是小节地方,你连带批评他的所谓“公知”言论,批文革批毛的言论,本人却听着很受用。本来看你以前的发言,觉得你读书多,有水平,没想到现在现了原形,是个真小人。严重怀疑无毛派。
支持楼主 袁腾飞这样的影响太坏了 小孩子都教的涉是非不分了 虽然我以前也粉过 但是就就觉得他说的东西很不对劲儿。而且现在人懂历史的越来越少,很容易被他似真似假的观点迷惑。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火炬之光2粗人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