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26胫骨内侧髁骨癌平台髁接骨板5孔价格

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微型髁接骨板治疗掌指骨髁部骨折疗效分析
掌、指骨髁部骨折在手部骨折中比较常见,治疗方法较多.自2004年6月~2007年3月,笔者采用国产微型髁接骨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髁部骨折32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单位:
武警湖北总队医院骨二科,湖北省武汉市,430061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年,卷(期):
机标分类号: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万彬 许勐宇 朱江 李元华 刘文和 谭小波 张廷帅
(广东省清远市人民医院 广东清远 511500)
【摘要】目的 研究使用双侧锁定接骨板治疗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手术的适应症、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 自2008年1月至2012年3月使用有限切开复位双侧锁定接骨板的方法治疗胫骨近端粉碎性关节内骨折23例,观察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及膝、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3例患者经过平均10个月的随访,术后骨折对位线良好,胫骨平台关节面恢复解剖关系,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膝关节功能优良率达91.30%,1例出现切口感染,无皮肤坏死、后期复位丢失、关节内感染、深静脉血栓或内固定松动失效等并发症。23例均未出现&死骨夹层&效应。结论 双侧锁定接骨板治疗胫骨近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具有手术损伤较小、操作简便,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快及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值得推广。
【关键词】胫骨近端 粉碎性骨折 双侧 锁定接骨板 微创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5-02
&&&&&&& 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多涉双侧平台,为关节内骨折,随着交通伤的增加,膝部高能量损伤日益常见,由高能量损伤所致的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往往轴向负荷为主,直接暴力也可以产生足够的应力造成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常常合并腓总神经损伤、动脉损伤、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损伤(通常为撕脱),髌韧带撕脱,腓骨颈或腓骨头骨折,以及胫骨结节骨折[1],临床比较困难。我院自2008年至2012年3月采用有限切开加术中影像辅助复位双侧锁定接骨板(外侧解剖型和内侧T型)治疗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23例,取得满意效果,总结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 1.1一般资料:本组共23例,男17例,女6例;年龄23~60岁,平均35.6岁;左侧10例,右侧13例;交通伤15例,高处坠落伤4例,重物砸伤4例;闭合性18例,开放性5例;按Schatzker分型V型7例,VI型16例;合并腓总神经损伤3例,动脉损伤2例,半月板损伤10例,交叉韧带撕脱伤12例,髌韧带撕脱伤5例,腓骨颈及腓骨头骨折4例,胫骨结节骨折8例。伤后到就诊时间为2h~6d,平均1.5d。
&&&&&&& 1.2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首先评价血管的状况,踝臂指数(ABI)低于0.9提示血管损伤[2],评价腓总神经功能,评价有无骨筋膜室综合症的症状,评价髌骨和股四头肌的功能,除外伸膝装置的损伤,行膝关节和胫腓骨的正侧位片以多节段骨折,行CT检查以确定骨折的全貌和各个方向的骨折平面以协助手术计划的制定,行MRI检查以了解膝关节韧带、半月板的损伤情况。闭合性骨折者在排除血管损伤和骨筋膜室综合症的前提下予以行跟骨骨牵引(活动行牵引),通过韧带的整复维持胫骨的长度。对1度开放性损伤,予以清创缝合后同闭合性损伤处理,II度及以上者完善前述检查及准备后急诊手术。最初12~24h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补充血容量,吸氧及原有疾病的相关药物治疗,同时予以止血、消肿及处理张力性水泡,进行充分的术前计划和麻醉准备[3]。4-8d后视水肿消退情况进行手术,如胫骨的长度得到满意维持,手术可最多延迟3周。手术采用气管内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
&&&&&&& 麻醉满意后,患者仰卧位,患肢常规用大腿近端止血带,皮肤切口采用前侧正中切口,深筋膜采用外侧斜行或&曲棍球棒&切口以及内侧斜行切口以显露胫骨的后内侧,不剥离鹅足,切开关节囊,合并胫骨结节骨折者,予以掀起髌韧带、胫骨结节和半月板以显露胫骨髁间嵴及双侧平台,评价并修复半月板(若存在明显的外侧平台塌陷,半月板通常被卡压于骨折之间)。直视下整复关节面,对于较小的骨碎片用细克氏针获可吸收棒来予以固定,用大的关节复位钳、顶棒或支撑器复位并临时固定,患肢远端的持续牵引以恢复胫骨的力线和长度并活动较好的关节内显露,也可以在接骨板螺钉空的位置加用克氏针作临时固定。对于压缩骨折后塌陷的关节面,可以从对侧的骨折间隙插入骨刀或骨膜剥离器行抬起法恢复塌陷的高度,骨道及压缩骨折复位后的丢失应用骨移植材料回填;关节外的骨折采用在C型臂X光机监测下闭合复位或于切口和关节外骨折端深筋膜下隧道辅助下复位,同时行膝关节正侧位片以确保关节面复位达解剖复位。通过隧道进入后,外侧选用高尔夫球棒型解剖锁定板,近端按锁定空方向安装自攻锁定钉,桥接干骺端骨折处,远端经皮安装2~3枚自攻锁定钉,近端须确认锁钉的方向进入骨折块,内侧避开鹅足安装解剖&T&型锁钉接骨板,调整位置,使其螺钉于外侧接骨板的锁钉不相互干扰,近端安装2~3枚自攻锁钉,远端采用微创技术经皮安装2~3枚锁钉,修复撕脱的交叉韧带,视情况修复半月板,合并胫骨结节骨折者,最后整复胫骨结节,接骨板外用螺钉或克氏针固定胫骨结节,术毕置胶管接负压引流,关闭切口,记录出血量及手术时间。
&&&&&&& 1.3术后处理:目的是,在不负重期间维持膝关节的活动度。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有高凝因素患者于术后8~12h使用利伐沙班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止血消肿48小时视引流量拔除引流管,石膏外固定时间视骨折粉碎程度而定,进行肌肉舒缩练习,对稳定性较好的,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者,术后疼痛可耐受时即术后2~3天开始持续被动活动功能锻炼;对于膝关节侧副韧带一期修复后延迟致术后3周开始行CPM锻炼,石膏外固定时间通常不超过6周;10到12周通常不负重,负重后每月复查则注意力转移致肌力的恢复锻炼指导。
&&&&&&& 1.4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评价,按Johner-Wruhas方法评价功能,分:优,骨折愈合,膝踝关节活动正常并能对抗力量,步态正常,无疼痛,胫骨无成角畸形、短缩& 5mm、旋转&5&,无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良,骨折愈合,膝踝关节活动达正常的75%,对抗力量稍差,步态正常,偶有疼痛,胫骨成角畸形&5&,短缩5~10mm、旋转5~10&,无感染,可伴轻度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中,骨折愈合,膝踝关节活动超过正常的50%,对抗力量明显受限,跛行步态,中度疼痛,胫骨成角畸形10~20&,短缩10-20mm、旋转10~20&,无感染,伴中度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差,骨折延迟愈合或骨不连,膝踝关节活动正常的50%,无对抗力量,明显跛行步态,疼痛明显,胫骨成角畸形&20&、短缩&20mm,旋转&20&,伴重度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
&&&&&&& 2 结果
&&&&&&& 本组患者均顺利出院,术后第2~4天行术后膝关节正侧位片示胫骨平台关节面复位均达要求,近乎解剖复位(图7、图8)。23例患者经过3-24个月,平均10个月的随访,术后骨折对位线良好,胫骨平台关节面恢复解剖关系,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膝关节功能优良率达 91.30 %,1例切口感染,经过加强抗生素及换药处理,未出现关节感染,未累及植入物,感染未波及髌韧带,行桥状皮瓣转移后,伤口均期愈合,无皮肤坏死、后期复位丢失、关节内感染、深静脉血栓或内固定松动失效等并发症。23例均未出现&死骨夹层&效应。手术时间50~120min,平均85min;手术切口长度6~10cm,平均8.1cm;手术失血量50~100mL,平均68mL,术中术后均未输血,术后12h加术后24hVAS(模拟视觉量表评分)分值之和3~5分,平均3.5分,极少需口服或肌注止痛药物;伤后3个月内无死亡病例。按Johner-wruhs方法评价标准评价:优16例,良5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91.30%。并发症发生率4.35%。
&&&&&&& 各项临床指标
&&&&&&& 3 讨论
&&&&&&& 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在随交通伤及建筑工地的高处坠落伤的增加,其发病率亦明显增加,年轻患者多为高能量损伤,而老年患者多为低能量损伤。损伤机制包括膝外翻、内翻、轴向负荷及直接对膝关节侧面的打击都可致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骨折按Schatzker分型为:Ⅰ型:外侧平台劈裂,Ⅱ型:外侧平台劈裂、塌陷,Ⅲ型:外侧平台塌陷,Ⅳ型:内侧平台骨折,Ⅴ型:双侧平台骨折,Ⅵ型:双侧平台骨折伴干骺端-骨干分离;和关节外的胫骨近端骨折。Schatzker5型和6型胫骨近端骨折,治疗难度大,是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将关节面的骨折块解剖复位,恢复干骺端或骨干骨折块的解剖对位对线,除外全身感染、手术切口部位皮肤损伤严重,严重内科疾病无法耐受手术等的患者,均需手术治疗,尽可能恢复关节面及可靠的内固定和在不负重期间维持膝关节的活动度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基本治疗原则。
&&&&&&& 适应证:3个月内无心肌梗死,6个月内无心功能衰竭,性能III级以上,无严重心律失常;无肝功能严重损害或急性肝炎者;无呼吸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者应慎重手术,肾功能不全者在透析等辅助治疗的情况下仍可进行手术治疗;高血压和糖尿病者,在控制血压和血糖后可手术治疗;对生活能力差患者仍可进行手术治疗。
&&&&&&& 手术时机:移位的、粉碎的骨折通常需要临时的跨关节的外固定,在软组织稳定时,采用活动式牵引通过韧带整复维持胫骨的长度,若长度得以维持,手术可延迟最多3周[4]。对于合并骨筋膜综合症早期患者,首先尽早行骨筋膜室切开减压,行跟骨骨牵引,待软组织稳定后再行骨折手术治疗。对于II度以上开放性骨折者,主要血管损伤者,则需急诊手术治疗。在待手术期间必须评价髌骨和股四头肌的功能,除外伸膝装置的损伤,行膝关节和胫腓骨的正侧位片以多节段骨折,行CT检查以确定骨折的全貌和各个方向的骨折平面以协助手术计划的制定,行MRI检查以了解膝关节韧带、半月板的损伤情况。与此同时进行充分的术前讨论和计划。
&&&&&&& 内固定材料的选择:外侧或内侧平台骨折(SchatzkerⅠ~Ⅳ型)需要恢复关节面,视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植骨、修复半月板,应用空心钉或单侧接骨板支撑,关节下方的螺钉作用类似脚手架,且锁定接骨板可提供额外的结构稳定性,只要确认锁钉的方向进入骨折块,通常不需要双板固定。我院对于双侧平台粉碎性骨折(SchatzkerⅤ、Ⅵ型),单侧接骨板支撑不稳定,大多需要2块接骨板的支撑,传统的非锁定接骨板螺钉将接骨板压于骨表面,且手术剥离广泛,骨折块血运破坏较严重,常出现&死骨夹层&[5],双侧锁定接骨板的应用,通过微创技术和其提供的额外的结构稳定性,使手术剥离减少到最低,有效的防止了&死骨夹层&的方式,且可以更早期行功能锻炼,被认为使最理想的选择。克氏针的联合应用可避免大的外科切口,但需置于关节外以防止针道感染累及膝关节。生物可吸收棒整合关节面的多发骨折块而不妨碍进一步的复位,可更好的保护小骨折块,避免了因关节面的骨折块太小而难以应用螺钉固定而被丢弃。手术过程中植入一些磷酸三钙可以允许术后更早的负重[6]。
&&&&&&& 手术技术关键:切口的选择,双侧切口因人为造成膝关节及胫前皮桥形成,对于没有足够时间供皮桥恢复血运的情况下,亦造成皮桥的坏死,且对关节面的显露有一定的弊端,我院多采用全膝关节置换(TKA)的入路。复位技术,在尽可能减少显露剥离的情况下,使用大的关节复位钳结合克氏针或生物可吸收棒可更好的复位,对于合并胫骨结节骨折的病例,我院的经验是掀起髌韧带、胫骨结节和半月板,术中予以C型臂X光机监测能得到更好关节面整复;对于恢复外侧平台塌陷的固定采用从内侧插入顶棒可更好完成,反之亦然;将关节面的骨折块抬起复位后植骨填补骨缺损,可避免安装锁定接骨板及术后的复位丢失,且在应用拉力螺钉时需注意拉力太大造成的胫骨髁的压缩。锁定接骨板植入是因注意双侧锁定钉的方向,避免螺钉交叉阻挡,如不可避免,则应用单皮质锁定固定技术予以完成;我院在安装锁定接骨板时首先应用传统的非锁定螺钉将锁定接骨板压于骨表面,这样锁定接骨板就能提供传统意义的支撑,在其他钉孔固定后再将非锁定钉更换为锁钉,即可提供有效稳定性又更好的避免了传统接骨板对骨折端血运的影响,因锁定接骨板和锁钉的整体稳定性,可尽可能不应用拉力螺钉或空心钉,避免了胫骨髁的复位后压缩。对于手术创伤程度的对比上,采用横跨干骺端骨折的软组织隧道,应用微创技术经皮安装远端锁钉已应用的很成熟,在手术创伤和对骨折端血运的保护已得到医学界的公认。在不应用术后镇痛的情况下在术后12h及24h行VAS疼痛模拟视觉量表评分并记录来良好损伤损伤程度。
&&&&&&& 本研究结果显示,有限切开复位双侧锁钉接骨板治疗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SchatzkerV型和VI型),在仔细处理软组织的情况下,更好的维持骨的血运,且提供额外的稳定性以避免复位丢失和平台塌陷后的膝关节内外翻畸形,使因关节面的畸形愈合导致的关节炎改变减少;因对软组织的微创处理,使术后感染的发生率降低,可减少因感染导致的关节僵硬;因双侧锁定接骨板提供的整体稳定性,可减少因过度分离和长时间的关节制动,在完全负重之前即可通过功能锻炼恢复功能性的活动范围,更好的减少关节僵硬的发生;具有手术损伤较小、操作简便,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快及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疗效满意。
[1]Delamarter RB,Hohl M,Hopp EJr:Ligamengt injuries associated with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Clin Orthop 250:226-233,1990.
[2]Barei DP,Nork SE,Mills WJ,et al: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internal fixation of high-energy bicondylar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utilizing a two-incision technigue,J Orthop trauma 18:649-657,2004.
[3]纪方.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技术在胫骨近、远端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4]罗从风,高洪,等.改良双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326-329.
[5]Karunakar MA,Egol KA,Peindl R,et al:Slit depression tibial piateau fractures:a biomechaniacal stuty,J Orthop trauma16:172-177,2002.
[6]Lobenhofffer P,Gerich T,Witte F,et al:Use of an injectable calcium phosphate bon cement in the treatment of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A prospective stuye of twenty-six cases with twenty-month mean follow-up,Jorthop trauma 16:143-149,2002.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网络读者服务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已注册用户直接登录
一月免登录
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进展
来源:中国矫形外科 |作者: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骨伤研究所
胫骨平台是膝关节负荷结构,其骨折为关节内骨折,最常见于车祸和高处坠落伤,严重影响膝关节的功能和稳定性,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对的认识愈发深入,更小的切口、更妥
善的手术入路,更恰当的固定方法及固定装置,大大减少了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现从治疗原则、手术入路、固定方式等对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进行综述。
胫骨平台骨折是关节内骨折,治疗应该遵循关节内骨折的治疗原则,即平整的关节面、正常的力线、稳定的关节、充分的软组织愈合、功能范围的活动及最终不继发退行性骨关节炎。解剖复位、恢复关节面平整一直是关节内骨折治疗的首要目的,而关节面的不平整则被认为是后期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部分学者对此提出质疑,Marsh等认为:患肢远期疗效更取决于膝关节的稳定性,而非关节面复位。Watson等认为,尽管残存关节面不平整,但如果下肢整体力线能被维持,仍能获得优良的结果,维持力线较关节面的解剖复位对疗效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国内汤旭日等对29例胫骨平台骨折非解剖复位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研究证实:与关节面不平整相比,关节不稳定及力线不良是导致关节迅速破坏的更主要的不良应力,并进一步指出胫骨平台骨折要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首先要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其次是恢复膝关节良好的力线,再者在保护膝关节软组织情况下恢复关节面的解剖复位。
最近的临床研究表明:由于半月板在关节内的衬垫作用,胫骨平台骨折不同于其他关节内骨折,未达解剖复位而残存轻中度关节面台阶对膝关节功能影响不大,而通过骨折复位恢复下肢的正常力线及膝关节的稳定性,保留半月板则对膝关节功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虽有上述理论的提出,但目前尚缺乏进一步的实验和临床研究,且对胫骨平台骨折后关节面可接受的最大移位程度仍未达成共识。
手术入路和体位
手术入路的选择关乎术中操作及术后疗效,至关重要。传统胫骨平台手术入路包括胫骨前外侧手术入路,膝前正中手术入路,膝内侧或前内侧手术入路及联合入路。膝前正中切口和内外侧双侧切口用于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均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两者各有优缺点。
双侧切口有利于骨折复位,放置内固定,但其风险为切口间皮瓣坏死、伤口感染。而膝前正中切口可减少伤口感染风险,能比较好的显露胫骨关节面、交叉韧带和半月板,有利于骨折复位及韧带修补。但采用此切口对皮下软组织剥离较多,术后可能出现皮下组织液化坏死。前外侧切口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标准入路,但此切口无法显露内侧及后内侧平台骨折,对后外侧平台骨折的显露亦欠佳。
由于局部血管神经的存在及腓骨的遮挡,对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的显露一直不甚理想。以往对其显露,一种是采用前外侧切口,通过前外侧切口探查后外侧骨块并对其复位固定,但由于无法直接显露后外侧骨块,治疗效果欠佳,另外一种方法是行腓骨截骨,以暴露骨折断端,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存在创伤过大、损伤局部血管神经之可能性。
近年来,针对胫骨后外侧骨折,各种改良入路被提出,储旭东等采用经腓骨小头上方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JohnsonEE等采用扩大Tscherne-Johnson入路,通过对Gerdy结节行截骨外翻,获得对外后侧平台的显露,亦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Frosch等报道采用改良的外侧或后外侧入路治疗AOB3型、C1型、C3型胫骨平台骨折,该术式不切除腓骨头,可避免不必要的皮肤软组织及韧带肌肉损伤,尤其可保护腓总神经,中期临床效果确切。He等报道采用后路倒L形入路自后侧直接暴露胫骨平台双髁,直视下使用支撑钢板固定,即可显露胫骨平台后外侧骨块,亦可显露后内侧骨块,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量较前明显减少。
内固定技术
目前胫骨平台骨折的固定方式已转换为生物学固定模式,手术的目的是恢复关节的外形轮廓、轴向对线、稳定性及其功能活动等。传统方法片面强调骨折固定的绝对稳定,因此骨折的生物学因素常常被忽视,为追求骨折断端的绝对稳定和位置的绝对解剖复位,往往手术切口大、暴露广泛、手术时间长,骨折断端的血运破坏严重,局部软组织损伤严重,后期并发症多。锁定钢板和MIPPO技术的出现改变了这一模式,其核心在于保护骨折愈合的生物学环境,尤其是保护断端的血液供应,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Big-gi利用MIPPO技术结合锁定接骨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aza报道了利用微创接骨板治疗41例患者,也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并指出老龄患者是后期治疗效果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对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固定方法尚存有争议,Lasanianos等通过实验比较了髓内钉、外侧锁定接骨板、双侧支持接骨板的生物力学后指出双侧支持接骨板可提供最大的失败负荷,对于髁间粉碎骨折,外侧锁定接骨板效果最差,而双侧接骨板效果最好,应用外侧锁定接骨板具有较高的内侧平台塌陷率。JiangR、Yoo等也证实了双侧接骨板可提供更为稳定的生物力学环境,拥有更好的固定强度。
但有的作者并不认同,Ehlinger等通过对20例合并胫骨内侧平台骨折的患者采用外侧锁定接骨板结合或不结合螺钉固定,并进行随访,影像学和临床上均得到了满意的效果,认为对于合并内侧平台骨折的患者,单纯外侧锁定接骨板足以提供足够的固定强度。
通过测定术后即刻以及骨折愈合时标准前后位(AP)X线片上胫骨平台关节面连线与胫骨长轴之间的夹角以判定骨折复位质量,认为:对于大多数胫骨平台双髁骨折而言,单纯外侧锁定钢板能有效固定骨折并获得良好的疗效。但内侧髁合并冠状位骨折的病例以单纯外侧锁定钢板固定后骨折复位丢失的发生率较高,这可能与锁定钢板无法调整螺钉方向或内后侧骨折块较小而无法得到有效固定有关。
因此,在软组织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对这类病例应该加用内侧钢板固定以支撑后内侧骨折块。由于每1例胫骨平台双髁骨折均有其特异的形态,因此必须根据每一个病例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固定物以获得良好的疗效。考虑到传统锁定接骨板锁定螺钉的置入方向是严格定向的,不能根据骨折情况调整螺钉的方向,多轴锁定接骨板被开发使用,可根据骨折线的方向进行准确固定,具有足够的力学强度和稳定性,初期临床应用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目前应用尚不广泛。
外固定支架固定技术
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多伴有骨骼、肌肉、皮肤缺损,对于将来可能需要内固定的高能量损伤导致的胫骨平台骨折,外固定支架既可以做为临时外固定应用,以促进骨折复位和固定,为软组织愈合提供时间,亦可做为胫骨平台骨折的最终治疗方法。早期多采用跨膝单臂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由于固定钉难以长期、有效的抓持粉碎骨块,且其用于粉碎骨折后稳定性不足、复位易于丢失,因此,近年来单臂外固定架已很少作为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的确定性治疗,而性能更好的环形组合式外固定架应用越来越多,并获得了优良疗效。
环形组合式外固定架是将环形或半环形张力克氏针与半针外固定支架结合在一起,旨在充分发挥各自优点,适用于SchatzkerⅤ及Ⅵ骨折、严重的干骺端粉碎性骨折伴或不伴骨干骨折、不适合用内固定的严重的软骨下粉碎性骨折、骨筋膜室综合征或开放性骨折患者。
Babis等对年33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组合外固定支架固定,认定对胫骨平台骨折行外固定支架固定可取得很好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并且具有较少的并发症。Ariffin等报道采用改良的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33例伴有严重软组织缺损的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证明此改良外固定支架可给予骨折碎片提供足够的稳定性,同时可保护局部皮肤,但仍存在针道感染,甚至引发化脓性关节炎的危险。
其他微创治疗技术
关节镜技术
膝关节镜是应用最早也是最为成熟的关节镜技术,1985年Jenning首次将关节镜技术应用于一些相对简单的胫骨平台骨折治疗,开创了关节镜治疗关节内骨折的先河。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器械的改良,关节镜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手术。具有手术切口小、不暴露关节腔、术中可提供良好的关节内视野、在处理骨折的同时可以对关节内其他结构的损伤进行准确的判断和相应的处理、可以准确观察关节面复位和平整程度等优点。
Dall'oca等将10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为切开复位内固定和关节镜辅助固定两组,并随访12~16个月,认为对于SchatzkerI型骨折两者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关节镜辅助固定组可提高SchatzkerⅡ-Ⅲ-Ⅳ组的临床疗效,对于SchatzkerⅤandⅥ两者中期和长期临床效果都不佳,但关节镜辅助固定组是此类骨折减少术后感染的最好选择。
Siegler等研究27例SchatzkerⅠ~Ⅲ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关节镜辅助固定手术的术后中期疗效,随访24~138个月,平均59.5个月,认为关节镜辅助固定手术病人中期疗效明显,除不能恢复体育运动外,其他方面疗效满意,虽有47.6%的患者X线片出现早期骨性关节炎表现,但比切开复位治疗要少。Ruiz-Ib&n等研究表明,关节镜下修补胫骨平台骨折伴发半月板撕裂能获得良好临床疗效,15例经治患者经关节镜下二次探查证实半月板愈合率达92%。
球囊扩张胫骨成形术
对于单纯胫骨平台压缩性骨折,传统复位方法是采用切开撬拨复位,复位后采用自体骨或骨替代材料进行植骨,虽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存在软组织损伤过大、植骨填充不充分,且有时关节面复位难以达到满意位置、植骨不充分后期导致复位丢失等不足,近年来,受腰椎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启示,球囊扩张胫骨成形术(balloontibilplasty)被提出,初期实验和临床研究取得可喜成绩。
Pizanis等应用球囊扩张胫骨成形术治疗5例患者,术后8周随访时未见明显的胫骨平台高度丢失。远期随访12~36个月,均无胫骨平台高度丢失及创伤性骨关节炎的发生。并认为在不考虑经济因素的情况下,本治疗方法可以作为胫骨平台压缩性骨折(主要是OTAⅢ型,SchatzkerⅡ型)的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VendeuvreT等指出利用球囊扩张后局部填充pmma再结合经皮螺钉固定可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总之利用球囊扩张结合局部植骨、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初步显示出其独特的优点,但应用时间较短、费用高、无大宗对照病例及缺乏长时间随访,其具体治疗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小提示:87%用户已下载掌上医讯App,更方便阅读和交流,请扫描二维码直接下载App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掌上医讯”,版权均归掌上医讯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凡是本网站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仅作分享,文章观点不作为掌上医讯观点,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联系电话:400-1199330)
共有0人参与讨论
联系我们:400-1199330
青岛掌上医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胫骨外侧髁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