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云平台管理物理资源块分散的数据中心的资源

基于云技术的共享教学资源平台的研究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基于云技术的共享教学资源平台的研究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H3C S12500是H3C公司面向云计算数据中心设计的核心交换产品,采用先进的CLOS多级多平面交换架构,提供业界最高的交换性能和最丰富的云计算特性。
按行业分类:
近年来, Converged IT(融合IT)已经成为公认的IT发展趋势,这种趋势正推动了以云计算、新一代网络为核心的技术变革。IToIP是H3C的解决方案战略,包括标准、融合、智能三个演进阶段...
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最具"温暖感、专业化"的服务。
H3C合作伙伴帮助您针对贵公司的业务寻找最佳解决方案
为贵公司提升价值、巩固经验,拓展机会。
H3C合作伙伴登录
iMC数据中心管理2.0
众所周知,数据中心作为信息与信息系统的物理载体,主要用和IT相关的主机、网络、存储等设备和资源的存放、管理。随着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的普及,数据中心领域随之涌现越来越多的技术创新。传统管理采用的是OSI的FCAPS(告警、配置、审计、性能、安全)模型,各种管理工具的功能比较单一,彼此之间不能互通也不易融合,难以满足云时代数据中心各种灵活易变的业务模型和管理需求。而云时代数据中心犹如工业化大生产,机房由分散到集中,网络从异构到互动,资源由专有到共享,设备由真实到虚拟,配置由静态到动态,对IT管理提出了新的需求:首先,云计算数据大集中,网络、存储、计算、虚拟化等资源池化,人们像用水、用电获取资源、开通业务,这就要求管理系统能够统一融合管理这些基础资源,打通原来割裂的通道,为下一步的运维做好准备。其次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引进,模糊了网络与服务器管理边界,虚拟服务器在数据中心网络中的物理位置的可视性变得困难,并且使得服务器接入物理网络设备需要一定的网络资源配置,其接入位置的动态性就要求物理网络配置能提供随需而动的管理能力。再次,云计算的业务模型要求管理具备更加自动化的管理能力,一方面,设备、业务系统数量众多,要求管理系统能够随时随地开通相应配置;另一方面,业务的不断调整、变化,传统手工的方式难以应对,要求管理系统能够从服务的角度建立、编排网络的抽象能力模型,将管理员从底层繁琐的配置工作中解脱出来,将主要精力聚焦于为客户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IT服务。另外,云计算最终的目标是达到系统的按需运营,运营系统能够根据用户请求执行服务的开通。任何一套管理系统,都不可能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在云时代尤其如此,这就要求用户在建设数据中心时具备开放的管理战略,IT管理系统具备开放的能力。基于市场需求的演进,作为业界领先的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H3C在iMC数据中心管理1.0的基础上,H3C推出了全新的iMC数据中心管理2.0解决方案,为虚拟化和资源池化的云计算环境提供了更高级别的自动化管理保障。iMC数据中心管理2.0通过在融合、智能、开放、安全等方面的系列解决方案,能够统一管理管理基础资源,有效调度云网络数据中心的资源,快速开通云网络业务,覆盖从数据中心部署、运维到故障解决等各个环节,确保资源和应用的连续、可靠、安全运行,降低发生故障的可能性,提高数据中心的系统运行管理水平和服务保障能力,为业务部门提供高效、贴身服务。&一、融合的基础设施管理就时间而言,融合管理的理念诞生要早于云计算,但云计算使融合管理成为必然。早在几年前,IT管理员们就发现,随着IT日趋成熟,其承载的企业业务系统也日益复杂化,单一、面向功能的管理系统由于标准不一、各自为政,一旦企业IT设施发生变化或用户核心业务进行调整,就很难与之相适应,由此融合的IT基础架构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IT管理员不仅可以在一个平台上了解各种IT资源的状态和利用情况,还可以进行资源的按需调配。H3C通过业界领先的iMC平台,整合网络、计算、虚拟化资源、业务等系统,针对往往相互独立的流量性能、配置、服务器应用、虚拟化管理等领域提供集成解决方案。1.统一网络管理平台数据中心中基础设施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其管理带来一系列问题:1)多厂家设备资源的集中统一化管理缺乏全面性;2)网络、计算、存储资源管理分割,需要统一管理平台;3)节点数量巨大、数据采集对管理平台性能压力巨大;4)海量告警、需有效甄别重要、根源告警。iMC专门提供了数据中心拓扑,满足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集中部署、所见即所得的管理需求,同时为跟踪基础设施的物理位置,提供了基于GoogleMap的GIS拓扑管理能力。当iMC将网络、服务器、存储等资源融合管理起来后,在同一个操作平台中能看到基础设施的网络属性(IP、接口)、计算属性(比如服务器上有哪些应用、应用状态)、流量属性。对于数据采集的性能压力,iMC单机支持40万采集指标,同时支持分布式部署、分级部署等部署方式,提供足够的采集能力。针对数据中心中的海量告警,iMC除了对Trap/Syslog的过滤汇聚等基础分析能力、支持更加精细的Trap/Syslog升级告警能力,有目的的甄别有效告警。同时支持从网络设备、虚拟化管理平台、操作系统、应用系统等各类基础设施的事件采集和分析,提供基于拓扑的告警跟因分析能力、基于服务模型的告警跟因分析能力。&2.虚拟网络管理服务器虚拟化后,虚拟服务器规模剧增,虚拟化软件的迁移特性使虚拟服务器在数据中心网络中的物理位置的可视性变得困难。当业务系统异常时,需要从服务器、网络等诸方面进行分析诊断。这不仅要求网络管理员能够清楚虚拟服务器VM(虚拟机)位于哪个物理服务器、通过哪个物理网络交换机接口接入网络,甚至需要了解vSwitch(虚拟交换机)上的网络配置(比如VLAN),特别是服务器和网络的边界链接的可视性。如果对这些信息无法可视化管理,就无法有效的分析和定位故障。iMC创造性的借助业界主流虚拟化软件(VMware、Hyper-V等)对服务器、VM的管理能力,将VM资源纳入到统一的资源可视化管理中。iMC虚拟网络视图层次化的展示出了物理服务器、虚拟交换机(vSwitch)、虚拟机(VM)之间的从属或连接关系。同时将虚拟交换机也统一纳入iMC的管理平台,提供了服务器中虚拟网络的配置能力(端口数量、端口组、VLAN、和物理网卡的绑定关系等)。虚拟网络拓扑以拓扑方式展示物理服务器、虚拟交换机(vSwitch)、虚拟机(VM)、存储之间的从属或连接关系;同时,通过物理服务器和物理交换机之间的连接关系,展示物理服务器所在的网络物理位置。例如:下图中展示了物理网络中物理服务器上的虚拟交换机内的拓扑情况。&3.服务器应用管理数据中心最终提供的服务是体现在服务器或VM上运行的应用。iMC在管理物理或虚拟的基础设施管理的同时,对承载于其上的业务应用系统也提供了监控管理能力。iMC可以对不同的业务应用,如Web服务器(如Apache服务器、IIS服务器等),应用服务器(如Microsoft .NET、JBoss服务器、Tomcat服务器等),数据库(如MS SQL、Oracle、MySQL等),中间件(WebLogic Integration、Office SharePoint、WebSphere MQ等),邮件服务器(MS Exchange、SMTP/POP3型服务器等)、网络服务以及操作系统(Windows、Unix、Linux)等近百种应用进行监视。对网络中的资源与应用进行远程管理,从而有效地帮助数据中心用户解决各种应用的监视与管理难题。iMC提供了自动发现应用、应用监视、主机监视、分类监视、应用分组等模块,同时拥有丰富的报表功能。当被监视的应用出现异常时,iMC应用管理就会产生告警,通过这些告警,可以鉴别出问题的根本原因。&4.业务流量分析iMC能够接收并处理NetFlow/NetStream、sFlow、NAT/FLOW等日志格式,同时提供软件DIG探针,能够基于应用、主机和会话进行分析,从不同角度分析数据中心流量并输出TOPN数据。同时能够根据历史数据生成流量基线,产生流量异常告警。数据中心中不仅仅存在着外部对数据中心应用的访问流量,在数据中心内部应用之间反而存在着更为大量的数据交换,掌握这部分流量的分布以及对网络的需求,对保障其业务的正常运行有更大的意义。如下图所示,展示了数据中心内多个应用业务之间的流量,有效的分析数据中心内1:N流量模型(单台服务器运行多个业务或虚拟机)、N:1流量模型(多台服务器构成一组,运行单个业务)及N:N流量模型(多台服务器构成多个业务)。&二、智能的自动化管理许多IT管理工具缺乏相应的流程来支持开发、运营动态的云计算数据中心环境,当网络及服务器虚拟化被引入之后,这个问题将变得尤为突出。iMC通过一系列的自动化管理解决方案来提高不同类型运维团队的效率。1.数据中心设备“零配置”随着云计算、虚拟化技术的大量应用,数据中心的规模越来越大,而数据中心网络设备批量上线所带来的重复配置多、工作量大等问题一直欠缺完备的解决方案,传统的手工操作模式不仅工作量大,而且易出错、效率低。针对这一情况,iMC推出全新的“零配置”方案,实现了新设备“上电即用”的管理功能,设备配置变更时,也可批量进行操作。通过该解决方案,设备开箱之后管理员直接扫描设备条码,指定设备软件版本和配置信息,当设备上电后,能够自动获取软件和配置信息,从而实现设备的“零配置”上线。采用“Zero Configuration(零配置)”自动化部署方案,用户在新建数据中心时可以快速、批量地实现设备配置,大大节省部署工作量,缩短建设工期;而对于现网数据中心更换设备或更新业务配置,网络管理员无需到现场,只需在管理中心设置策略,维护人员将设备更新上电后,自动还原业务配置,将对数据中心业务的影响度降到最低。&2.网络服务自动编排在云时代的数据中心环境中,我们所面临的不再是一成不变的设备环境,基础设施可能随着业务需求的变换而不断增长、调整。为了屏蔽不同厂商、不同型号设备的差异,使IT管理员聚焦在服务本身,必须要作到对资源及业务的快速开通,实现高度智能的自动化管理。iMC借助融合的资源管理能力,将各种资源提供的能力抽象出来,建立统一的机制,实现基于业务的编排能力。以开通一项Web应用为例,从CPE客户接入设备(用户认证信息、VPN资源等)、承载网设备(ACL、QoS资源)、数据中心设备(VLAN资源)上分别进行配置,打通管道,最后在服务器上建立虚拟机,分配存储资源并搭建应用,从业务的角度部署、监控和评估,帮助用户摆脱业务规划、实施、变更和监控的管理复杂性,提高服务提供者响应云服务需求的业务快速部署能力,同时也可供第三方IaaS(基础架构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等系统调用,最大限度地提高服务提供者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投资价值。&3.虚拟资源自动迁移服务器虚拟化为保障VM系统的可靠性、灵活性,提供了VM迁移、以及高可用性(HA)、热备容错(FT)、动态资源池调度(DRS)等特性,这些特性都会影响VM的物理部署位置,而VM接入物理网络设备是需要一定的网络资源配置的,其接入位置的动态性就要求物理网络配置能提供随需而动的管理能力,否则VM对网络的连通性、安全性、可靠性需求就无法得到保障。为了实现网络配置的动态迁移、随需而动,准确定位VM和物理交换机的连接关系是关键能力。正在形成标准的802.1Qbg协议不仅保证了所有网络流量都必须在物理交换机上处理,而且通过EDCP/CDCP/VDP等协议解决了VM和交换机连接关系的定位需求。另一方面物理交换机端口和VM的1:N连接关系,使针对每个VM的网络配置实现精细化控制是非常复杂的,H3C实现的802.1Qbg方案通过在物理交换机上支持vPort概念,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更好的支持。iMC基于802.1Qbg实现了虚拟化环境中网络配置的自动迁移能力。同时基于iMC对于网络和服务器、VM的融合拓扑分析能力,支持vSwitch环境下的网络配置自动迁移能力。首先根据用户应用对网络资源的需求,定义网络资源类型。然后将此网络资源类型分配给不同的VM,则VM在迁移或启动时,就会在网络设备中自动分配相应的网络资源。&4.IT服务水平自动度量根据ITIL(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规范要求,数据中心IT服务部门通过服务水平管理(SLA)来保证其服务有效,建立服务健康水平监督体系,来保证服务达到规定的健康水平等级,即使服务失败,也可以正确分析原因,帮助IT服务部门做出正确的应对决策。iMC提供专业的IT服务水平度量工具,基于设备的性能、告警、NQA(网络质量分析)链路监控,网络流量分析、服务器应用性能等数据,提取关键性能指标(KPI),建立服务各个方面质量的度量指标(KQI)以及服务整体质量的度量模型(SLA),基于服务可用性、MTTR平均修复时间、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等的监控和分析对服务的健康水平做出评价。&同时,为从IP网络角度提供各类业务的时延、抖动、丢包、吞吐量等关键性能数据(KQI),以更全面的监控和评价IT服务的健康水平, SHM系统提供了基于设备DISMAN PING和NQA特性的NQA管理特性,对IP网络端到端的质量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并作为SLA管理的基础KPI数据。iMC提供IT综合服务当天、本周、月度、年度的健康评测报告,通过直观的报表数据,可以清晰确定影响服务运行质量的KQI和KPI,一旦服务出现故障,可以快速并正确地分析原因,帮助IT服务部门做出正确的应对决策。&三、完善的安全管控策略云计算资源池化之后,通过网络即可迅速的开通业务、获取资源,相对于之前的任何一个时代都会觉得便捷很多,但在在这便利之后,需要建立有效的安全机制,否则其灾难性是不言而喻的。iMC从运维的角度,提供完善的安全管控策略,加强对数据中心设备的合规检查、操作审计、终端的接入控制,从而保障数据中心的安全。1.配置合规检查数据中心规模庞大,设备及系统众多,管理人员经常面临的问题就是大量重复设备配置的规范性、安全性问题。伴随着各种审计体系在级别和频度上的不断增加,传统的通过人工方式检查设备规范性的审计方法,不仅效率低下,还会存在遗漏,已经无法适应云时代数据中心的安全管控需求。iMC配置合规检查内置常用的策略,如NSA路由安全建议、PCI、Syslog功能、设备安全高级建议等,以满足用户的日常检查管理。用户可以自定义合规策略,对网络设备进行配置检查。合规策略包括一个或多个检查规则,一个检查规则分为配置文件、接口、链路、聚合链路、配置片段、脚本等不同类型,包含支持的厂商、设备系列、检查内容来源、规则内容等信息。用户可通过创建检查任务来检查设备是否符合合规策略,检查任务包含待检查的合规策略、设备的信息等。检查任务执行完毕后,可以通过报表查看设备违背合规的信息。对于违背合规的设备,用户可以创建违规修复任务进行修复,及时解决在数据中心环境中出现的配置问题,提高安全等级及各种法案法规的遵从度。&2.设备操作审计设备资源是数据中心的基础资源,对于设备管理的安全性也是信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配置合规检查不同的是,iMC设备操作审计从验证管理员登陆设备的身份、权限出发,根据企业设定的规则,合理分配访问设备的权限,即明确管理用户可访问的设备,可执行的命令,可完成的操作并记录设备管理员详细的操作行为信息,以利于以后历史回溯和故障的判断和分析。iMC设备操作审计通过TACACS+协议实现,提供基于接入情境的控制策略,统一的监控设备管理员的登录和执行命令行操作,支持主流厂商的设备,简化操作员为设备管理员细化权限的过程,为管理带来了便捷。iMC支持按场景分配授权策略,场景是设备位置区域、设备类型和接入时段的组合,定义在不同场景下设备用户所使用的操作命令集;支持按固定时段、年/月/周/日为周期的接入时段配置,控制设备管理用户的登录设备各时间段的权限;同时可控制每个管理员的详细可操作指令集。对于数据中心每一台设备的任何一个操作,iMC均可记录详细日志,包括登录名、登录结果(失败原因)、认证时间、登录设备IP、终端用户IP、权限级别、登录动作、认证类型、服务类型等,最大程度上精细地控制设备的可操作范围。&四、开放的IT管理架构云计算最终的目标是达到系统的按需运营,运营系统能够根据用户请求执行服务的开通。任何一套管理系统,都不可能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在云时代尤其如此,这就要求用户在建设数据中心时具备开放的管理战略,IT管理系统具备开放的能力。iMC是一个开放架构的SOA平台,所有iMC相关产品都是在此统一平台上开发的,并在此平台上封装网络服务并开放服务接口,第三方产品可以使用基于iMC SOA平台和开放的API接口实现对网络资源的调度和编排。第三方运营系统(比如IaaS平台软件)根据业务对网络的要求,将网络管理服务与其他业务服务基于业务流程合理编排成用户所需的上层业务流程,从而实现业务与网络融合的自动化管理。&&&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保留一切权利。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分布式云数据中心架构及管理关键技术.pdf6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20 &&
分布式云数据中心架构及管理关键技术.pdf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分布式云数据中心架构及管理关键技术摇 黄摇 峰
分布式云数据中心架构及管理关键技术
Frameworkof the Distributed Cloud Data Center
and the Key Technologies of Management 黄摇 峰 上海仪电电子集团公司,上海摇 200233 摘摇 要: 目前业界流行的云计算旨在解决单个云数据中心的问题,而无法解决多个云数据中心之间资源共享、统一管理、提升业务服务 2
质量的问题。 为此,提出了分布式云数据中心 DC
的概念及架构,并研究了分布式云数据中心的管理及服务的关键技术。 分布式云数
据中心能将传统数据中心的分散、分层、异构架构,改为全扁平式、统一资源管理的分布式云数据中心架构,从而将多个不同地域、不同阶
段、不同规模的单体云数据中心所有资源,通过逻辑集中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运营,最终使云数据中心更高效、更可靠、更绿色。
关键词: 分 2 布式云数据中心 DC
摇 数据中心即服务 DCaaS 摇 管理即服务 MaaS 摇 网络即服务 NaaS 摇 存储虚拟化摇 网络虚拟化
中图分类号: TP302+.1摇 摇 摇 摇 文献标志码: A
Abstract: At present,the popularized cloud calculation in professional field can solve the issue of individual cloud data center,but cannot
solve the issue among multiple cloud data centers, such as resource sharing,unified management, and upgrading the quality of business 2
services. Thusthe concept and architecture of distributed cloud data center DC
is proposed,and the critical technologies for management
and services of the distributed cloud data center are researched. The distributed cloud data center can change the traditional data centers with
scattered,hierarchical and heterogeneous architectures into distributed cloud data center with a whole flat architecture and unified resource
management. The solution proposed makes all the resources in multiple ind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收藏本站
&&&&&&&&&&&通信频道 > 正文
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发展趋势
  数据中心作为一个企业的物理载体,在企业运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核心作用。随着 IT 架构正在经历从"以网络为核心"向"以数据为核心"的转变,行业也经历了数据分散到集中的过程。多数公司尝试将资源整合到更少的数据中心中。对数据中心服务器和存储、用电、数据中心物理空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IDC 认为云计算将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无论是金融危机促使企业更加关注 IT 投资的性价比,还是经济复苏带来的众多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业务需求,均是带动云计算快速发展的动力。根据市场发展趋势,中小企业是推动中国云计算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私有云计算方面同样发展迅速。&  *IDC 观察到,大型企业对于建设私有云计算平台的兴趣越来越大。过去几年中,大型企业数据中心越来越多的采用虚拟化技术和自动化管理软件,已经为建设私有云平台打好了基础。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建设私有云计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 IT 基础架构的效率,更好的支持业务的发展。IDC 预计中国将有更多大型企业开始尝试建设私有云计算平台。私有云计算将成为下一代数据中心NGDC建设的主要目标。新的应用模式的出现云计算,对数据数据中心管理等方面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  基于对数据中心需求的不断更新,新一代数据中心将是一个能够高效利用能源和空间的数据中心,并支持企业或机构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计算环境。高利用率、自动化、低功耗、自动化管理成为了国内新一代数据中心建设的&  关注点。具体特征分析如下:&  *1. 数据集中,提高效率&  无论是出于 IT 成本过高、复杂性过大,还是资源利用率过低等原因,目前几乎所有类型的公司都在尝试将 IT 资源进行整合和集中,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了数据中心的整合。集中化的数据更便于备份、冗余和控制。所谓整合,就是将数十个数据中心整合到少数几个中央位置,然后重点在网络、冗余、计算、存储和管理等几个方面加强这少数几个中央数据中心的能力。  这一趋势将对很多 IT 技术和应用产生巨大影响。如数据和应用将越来越多地通过广域网传递给远程用户,由此对广域网架构和管理也产生了影响。  *而通过 Web、客户机-服务器协议或瘦客户机来提供集中化的应用将成为一种标准,这样将更加便于管理、更新,以及安装补丁来防御安全隐患。&  *2. 安全与可信&  安全性并不单指防火墙、IPS/IDS、入侵检测以及防病毒等安全防范措施。实际上,火灾、飓风和其他灾害能在任何时候袭击数据中心。在数据中心建设的初始阶段就应该构建可靠的灾难恢复方案,或建立异地的灾难备份中心,&  这是当前数据中心建设中需要重视的一大热点问题。相应地,约一半的被调查者均通过重新利用现有数据中心,或构建新设施整合现有数据中心的方式来建立辅助数据中心,以便获得灾难恢复能力,以此保证业务连续性。&  *3. 弹性:计算与存储虚拟化,适应云计算应用&  通过虚拟化进行数据中心资源整合是数据中心的发展趋势。数据中心虚拟化正在势不可挡地迅猛发展。据 IDC 报告显示,截至 2009 年,超过 50%的新购 x86 服务器都将默认进行虚拟化。虚拟化分为存储虚拟化和计算虚拟化。存储化成为热点话题已有两年的时间。存储虚拟化发生在两个层次:块存储block storage和文件存储filestorage。虚拟存储能将不同的物理存储架作为一个单一的虚拟存储池。  计算虚拟化也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一些领先的企业已经开发了跨平台的服务器虚拟化软件,允许数据中心的管理者聚集或分隔服务器计算服务。一个物理服务器即能提供多个虚拟服务器的服务,也能被整合到服务器组作为一个单一的虚拟服务器提供服务。&  虚拟化技术能够改善 IT 资源的再利用和提高灵活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和工作量;同自动化技术以及服务级的、基于政策的管理一起使用,资源的效率将得到极大的改善;灵活性将成为根据需要自动调整的功能,服务将能够从整体上进行管理以保证高水平的弹性功能&  *4. 绿色低碳&  绿色数据中心在机械、照明、用电和计算机系统等方面的设计为的是最大程度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最小程度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影响。建设和运行一个绿色数据中心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和优秀的策略。&  目前 IT 设备的能源消耗,只占整个数据中心能耗的 30%,而制冷设备的能源消耗要占到 50%-60%,其它如灯光照明将占到 10%。快速的能源增长给数据中心在环境控制、电源与冷却、空间管理等方面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此外,在多数情况下,不动产成本上的因素也限制了 IT 占地面积的扩展服务器机架占用的地面空间。因此,各公司都力求在低密度机架和发热量及功耗极高的高密度机架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流程自动化。在不需要大幅增长预算和人力的情况下,管理好数据中心资源的快速增长,是数据中心管理者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虚拟化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这种增长,但虚拟化还会增加管理和自动化工具上的要求。实现IT 管理流程自动化,是降低数据中心 IT 操作成本和复杂性的一个关键目标。&  自动化应用将呈现增长的势头。&  *5. 快速便捷部署&  如何更加快速部署应用软件,为业务系统提供支持,提升行业/企业的竞争实力,也是目前数据中心建设中非常关注的问题。构建信息系统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业务提供支撑。在如今的环境下,为每一个应用单独开发业务应用系统的模式,显然已经不能够满足业务快速发展的需求,因此信息系统的自适应能力以及自动化的水平,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6. 模块化:按需部署,高效扩展  数据中心模块化,可按需部署,高效扩展,灵活满足业务快速增长的需求,轻松实现分步投资,有效提高设备利用率和投资回报率。集装箱式数据中心是在工厂里将机架、空调、配电柜,甚至 UPS、发电机、服务器、交换机、存储系统等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和 IT 设备集成安装到一个标准船运集装箱内,可形成高度集成、具有多种用途的数据中心模块,既可单体运行,也可通过积木式的扩展,构建各种规模的数据中心。&  **7. IPv6 协议支持。&  IPv6 可以作为一个云应用优化的选择方案。解决 IP 资源的短缺问题。提供端到端的安全控制,及不久的未来移动互联应用模式的爆破式的发展。&  *此图表为 Gartner2009 年发布的对于电信行业技术的评估曲线. 其中对于IPv6 做了标准.&*此图表为 Gartner2009 年发布的对于电信行业技术的评估曲线. 其中对于 IPv6 做了标准  云计算数据中心产业意义&  近年来,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中国信息化时代的脚步随着中国高性能计算机产业的发展全面走向信息化应用层面。而社会经济建设的科技需求也  越来越离不开高性能科技的设备支持,云计算中心的建设成为满足城市规划与城市管理、政务信息化服务、高性能计算、电子商务、物联网、数据挖掘、软件服务等多个领域科技应用需求的重要科技设备。&  而云计算中心是指基于超级计算机系统对外提供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等服务的机构或单位,以高性能计算机为基础面向各界提供高性能计算服务。&  当前,云计算中心主要面向大规模科学计算及工程计算应用,并在商业计算、互联网、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领域拥有巨大发展潜力。就中国而言,作为潜力巨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正处于急速发展的高峰期。无论是城市规划建设,还是信息化政务管理,均离不开高性能计算机的支持。&  一个系统的可管理的云计算中心成为社会发展的科技基础。而目前,中国大多数城市在 IT 基础架构方面的建设与其他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得距离。不仅无法满足居民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也不利于创造良好的商业环境。城市管理低效和公共服务的落后是阻碍中国城市发展的两大系统挑战。&  云计算中心的建设有助于中国提升整个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城市环境。云计算中心的建设在重大市政建设项目和重要社会活动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将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因此城市规划、市政管理、应急指挥等都离不开云计算中心的支持。&  云计算数据中心市场分析&  随着金融、电信、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等领域数据集中化管理逐渐深化,云计算新的技术服务模式的快速发展,构建符合发展需求的数据中心,已成为用户业务发展的重要支撑。数据中心建设解决方案涉及的产品包括服务器、存储、机房设备、网络设备等硬件产品,以及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等软件产品和规划咨询、IT 运维等服务。&  1.数据中心发展现状  数据中心功能演进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计算中心阶段、信息中心阶段和服务中心阶段。计算中心阶段,即数据存储和简单计算阶段,出现于 20世纪 60 年代,其功能仅限于数据或电子文档的集中存放和管理。信息中心阶段,即数据处理及业务应用阶段,出现于 20 世纪 80 年代,其功能有了较大的扩展,数据存储能力大幅提高;基于网络通信技术和数据开发利用技术的 MIS管理信息系统、CallCenter呼叫中心、MRPⅡ制造资源计划、CRM客户关系管理、ERP 等应用系统开始普及,数据中心开始承担核心计算、数据存储备份和业务支撑等功能,以满足用户业务发展的需要。在该阶段,数据中心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对某些行业如金融行业而言,数据中心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业务支撑平台。&  服务中心阶段,即服务型数据中心阶段,出现于 21 世纪初。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用户对信息系统和数据完整性、可用性和服务性的要求越来越高,IT 服务管理成为一种标准化的管理手段。在这个阶段,数据中心不仅是成本中心,更是用户信息化的服务中心。该阶段数据中心除承担核心计算、数据存储及备份外,开始承担机构的核心业务运营支撑、信息资源服务及业务连续性管理等功能。pU2 中国行业咨询网_行业报告_行业分析_市场调研_第三方市场数据和调查报告提供商目前,随着金融、电信、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等领域数据集中化、虚拟化趋势形成,数据中心已经成为支撑用户日常业务运作最重要的基础设施、IT应用系统的核心。随着用户对数据中心的依赖性不断增加,构建符合发展需求的数据中心,已成为用户发展的重要目标。现阶段数据中心的发展方向为优化数据中心效率,提高数据中心灾备保护能力、提升数据中心成本效益,总体投入主要集中于基础架构建设与应用系统的开发建设。&  2.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  “十一五”期间数据中心市场保持了高速增长,“十二五”期间政府积极推进的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并大力推广云计算技术在国内的应用,这些规划的实施都需要数据中心作为后台支撑,为未来数据中心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根据中国行业咨询网提供的数据,从市场总体容量上看,国内数据中心的市场容量不断增大,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2010 年数据中心产品销售规模达到 841.4 亿元,比 2009 年同期增长 18.2%。市场的高增长主要受益于电信行业的集中改造和新建项目、金融行业灾备中心建设、政府数据中心建设、传统数据中心更新改造等方面。2008 年-2010 年数据中心市场规模与增长&  数据中心市场预计未来 5 年内平均增长率仍将保持在 15%以上,到 2015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 1,800 亿元以上。& 年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及增长预测&  在数据中心市场构成中,2010 年电信、金融、政府、制造行业的投资分别占全国数据中心总投资的 29.3%、24.3%、13.5%、7.3%的市场份额,合计达 74.4%,在数据中心市场中占据了三分之二以上的市场份额。电信、金融行业是国内数据中心市场份额最大的两个行业,已经基本建立了设备较为齐全的数据中心,开始进入了高度依赖信息系统来支撑关键业务流程的信息化时代,其数据中心存在持续的扩容需求。电信、金融客户等大型企业数据中心的持续更新、扩容给数据中心的市场带来更多的增长空间。&2010 年数据中心市场细分  3.未来的发展趋势  未来数据中心市场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A. 更高性能、更高密度的业务应用需求;旧有机房的升级改造及重建;亟待解决的数据中心高能耗难题;简化管理,降低成本等不断衍生的用户需求,将成为推动数据中心市场应用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  B. 云计算技术是今后数据中心的主要技术实现方式,将成为解决数据中心&  IT 资源配置,快速应对业务需求的重要技术手段。未来云计算技术将扩展到数据中心整个基础架构,促使计算基础架构变得更加灵活、便捷。&数据中心虚拟化管理系统云计算是否代表未来数据中心发展方向调查&  C. 构建安全的 IT 基础设施架构,使其在管理、运行上向安全靠拢,是今后数据中心建设的重要趋势。保障业务的连续性和异地灾备系统将成为数&  据中心安全建设下一步的重点。  用户对 IDC 选择侧重分析客户在选择业务和服务质量关注的问题  2竞争状况&  数据中心市场供应商数量众多,市场高度分散,在市场中参与竞争的企业除公司外,还包括如神州数码、华胜天成、东软集团、中科软、长天科技、方正政务、紫光华宇、同方股份等。市场竞争者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行业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可依据不同行业客户需求提供涵盖客户多个业务领域与技术领域的综合解决方案,包括系统集成、软件开发、产品供应、咨询服务等内容,并具备相应的实施能力。这类企业行业覆盖面广,自身技术能力成熟,在提供跨供应商、跨平台的解决方案方面技术实力较强、实施经验丰富、品牌知名度较高,具有向全行业渗透的潜力。  第二类是数据中心专业服务提供商,数据中心市场作为一个与行业领域相交的高速发展的细分市场,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行业性,需要更加专注于这一领域的企业参与建设,中金数据即属于该类企业。该类企业集中于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及服务领域,一方面与供应商合作关系良好,掌握主流供应商产品和技术;另一方面该类企业作为专业服务提供商,服务资质齐全,掌握独立于原厂技术之外的专有技术。该类企业凭借专业化的竞争优势将成为数据中心市场的主导企业。来源:讯石光通讯网&
注:以上广告为调用百度推广广告非本网自主发布
&&政策动态
&&产经快讯
&&要闻回顾
注:以下广告为调用百度推广广告非本网自主发布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甲12号寰太大厦1502室 邮编:100081
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意见或投诉,请点这里在线提交!
产经网客服邮箱:ser@
版权所有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版权必究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京ICP证 公安备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资源分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