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天池旅游路线火山现在有喷发的微信吗?

长白山天池火山公元年大喷发的历史记录--《地质论评》2006年05期
长白山天池火山公元年大喷发的历史记录
【摘要】:长白山火山是世界著名的火山之一,是我国规模最大、最具有潜在喷发危险的一座近代活动火山。目前,国内外许多火山学者为了研究长白山火山最近一次大喷发年代问题,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些年代资料,但一直未取得有关这次大喷发历史记载的证实。笔者等通过再次收集和查阅了大量文史古籍资料,通过整理、筛选、考证、对比和分析处理,首次发现了长白山(白头山)火山,于公元年间一次大喷发的历史记载。这对于研究长白山火山喷发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P317.3【正文快照】:
本文第一作者曾长期从事长白山天池火山历史喷事件的考证和研究(崔钟燮等,1994)。近几年来收集和查阅了近千万字的历史文献资料,写出了“长白山天池火山喷发历史文献记载的考究”一文(金东淳,崔钟燮等,1999)。又收集和查阅了大量文史古籍资料,写出了“长白山天池火山公元1199~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霓;[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7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崔钟燮,张三焕,安在律;[J];国际地震动态;1999年03期
刘嘉麒,王松山;[J];科学通报;1982年21期
魏海泉,刘若新;[J];岩石矿物学杂志;2001年03期
崔钟燮,金东淳,李霓;[J];岩石学报;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学霞,薄立群,张树文;[J];自然灾害学报;2003年01期
刘祥;[J];地震地质;1988年03期
穆治国,刘驰,黄宝玲,侯贵廷,郑庆道,崔建伟,刘世炜;[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6期
徐九华,谢玉玲,Bodnar R J,王立权,刘 艳;[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王锡魁,赵莉,隋维国,徐梦新;[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93年04期
靳克,彭玉鲸,王彦生,许文良;[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刘祥;;[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03期
朱弟成,段丽萍,潘桂棠,廖忠礼,熊永柱;[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张学霞,薄立群,常丽萍;[J];测绘工程;2000年04期
刘祥;[J];沉积学报;199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团华;樊祺诚;孙谦;李霓;;[A];火山作用与地球层圈演化——全国第四次火山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裴顺平;[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年
贺传松;[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3年
胡华斌;[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段永红;[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5年
岳可芬;[D];西北大学;2006年
张新荣;[D];吉林大学;2006年
董春艳;[D];吉林大学;2006年
王团华;[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6年
李霓;[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7年
张辉煌;[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波;[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李军敏;[D];吉林大学;2004年
王慧;[D];吉林大学;2004年
张焘;[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梁涛;[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聂保锋;[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穆大卫;[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靳晋瑜;[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6年
高玲;[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6年
刘松雪;[D];吉林大学;2006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郭履灿,马石庄,张禹慎;[J];CT理论与应用研究;1996年01期
郭良迁;;[J];东北地震研究;1990年03期
李春风,吕纪宁,王军亮,蔡宏雷,刘冰冰;[J];东北地震研究;1999年03期
吴建平,明跃红,张恒荣,苏伟,刘一鸣;[J];地球物理学报;2005年03期
雷建设,赵大鹏;[J];地球科学进展;2004年03期
单新建,陈国光,叶洪,王长林;[J];地震地质;2000年02期
张恒荣,刘国明,武成智,孔庆军,郭峰;[J];地震地质;2003年S1期
吴建平,明跃红,刘一鸣,齐胜福,袁松涌;[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3年04期
张先康,张成科,赵金仁,杨卓欣,李松林,张建狮,刘宝峰,成双喜,孙国伟,潘素珍;[J];地震学报;2002年02期
于宏斌,吕忠良,常永祥,姚廷才;[J];吉林地质;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明跃红;吴建平;苏伟;;[A];火山作用与地球层圈演化——全国第四次火山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吴建平;明跃红;苏伟;;[A];火山作用与地球层圈演化——全国第四次火山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红;[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2年
任坤;[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宋芳;[D];四川大学;2005年
陈强;[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查显杰;[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王志勇;[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何儒云;[D];湖南大学;2007年
罗小军;[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靳国旺;[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王团华;[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乔书波;[D];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3年
谌华;[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6年
丁建全;[D];山东科技大学;2006年
杜莎莎;[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陈国浒;[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7年
晏明星;[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崔钟燮,张三焕,田景;[J];地理研究;1997年01期
刘若新,李继泰,魏海泉,许东满,郑祥身;[J];地球物理学报;1992年05期
崔钟燮,金东淳,李霓;[J];岩石学报;2000年02期
魏海泉,刘若新,樊祺诚,李霓;[J];自然杂志;1998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继泰;[J];东北地震研究;1998年02期
崔钟燮;刘嘉麒;;[J];地质论评;2006年05期
崔钟燮;刘嘉麒;韩成龙;;[J];地质论评;2008年04期
樊祺诚;;[J];资源调查与环境;2008年03期
隋建立;樊祺诚;刘嘉麒;郭正府;;[J];岩石学报;2007年06期
樊祺诚;隋建立;王团华;李霓;孙谦;;[J];高校地质学报;2007年02期
崔钟燮,张三焕,安在律;[J];国际地震动态;1999年03期
魏海泉,金伯禄,刘永顺;[J];岩石矿物学杂志;2004年04期
张良怀,许东满;[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1996年06期
张碧吾,董继川;[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199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路兴昌;张继权;;[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王禹萌;邹春红;吕晗;;[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C];2012年
程旭;陈祖安;;[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樊祺诚;隋建立;孙谦;李霓;;[A];火山作用与地球层圈演化——全国第四次火山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吴建平;明跃红;苏伟;;[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王团华;樊祺诚;孙谦;;[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樊祺诚;隋建立;李霓;孙谦;;[A];2006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樊祺诚;隋建立;李霓;孙谦;;[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靳晋瑜;魏海泉;;[A];火山作用与地球层圈演化——全国第四次火山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刘国明;;[A];火山作用与地球层圈演化——全国第四次火山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鸿良 通讯员
林山;[N];北京日报;2011年
王鸿良 林山;[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尹金辉;[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6年
万园;[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2年
王雪冬;[D];吉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松雪;[D];吉林大学;2006年
龚文婷;[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聂保锋;[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缪瑞彬;[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于红梅;[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7年
刘俊清;[D];吉林大学;2010年
刘国超;[D];吉林大学;2013年
迟唤昭;[D];吉林大学;2013年
王禹萌;[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韩宇飞;[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火山喷发为什么会有闪电?
作者:贵州防雷 微信公众号
2010年冰岛埃亚菲亚德拉火山爆发很早以前,人们就已经注意到火山喷发时常伴随的剧烈闪电活动,这一现象被称为“火山闪电”(volcanic lightning)。罗马学者小普林尼在给历史学家塔西佗的一封信中,就提到了公元79年掩埋庞贝古城的维苏威火山(Mount Vesuvius)爆发时的情形,“在我们身后是令人恐惧的乌云,被纠缠翻滚的闪电撕裂,显露出巨大的火焰形象”。不过,由于缺乏可靠安全的观测手段,火山闪电的研究一直不愠不火。直到近十年,人们才逐渐对这种自然奇观有更深入的了解。如何制造一场惊天动地的闪电?要了解火山闪电,首先需要清楚闪电的孕育过程。简单的说,我们需要将大气中的颗粒起电,让它们带上正负不同的电荷并彼此分离。当正负两极电荷持续积累并拉开,达到某一极限,就能放电击穿中间的空气。在产生雷暴的积雨云,也就是雷暴云的内部,云朵在不同部分聚集着正电荷和负电荷,当它们积累到一定程度,便再也不顾大气的阻挠,孕育出一道道闪电。这样的闪电被称为“云中闪电”(intra-cloud lightning)。左图为云中闪电,右图为云地间闪电在闪电的形成过程中,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雷暴起源于温暖的上升气流。随着气流的上升,温度降低,水蒸气会开始凝结,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加速气流的上升。当温度降到冰点以下,云中的液态水变成冰晶和温度低于0℃时仍不冻结的过冷却水滴,经过摩擦碰撞,产生电荷。在强烈的上升气流中,小的带正电的颗粒升到顶端,大的带负电的颗粒降到底部。正负两极距离拉开,闪电也随之而来。火山闪电,气象学掐架地质学产生火山闪电,同样需要电荷的积累与释放。但是,火山喷出的烟流如何能带电?从左至右,分别为2010年冰岛埃亚菲亚德拉火山和2011年日本雾岛山新燃岳火山喷发时伴随的闪电场景从气象学的角度来看,火山喷发出的巨大烟流,同雷暴云十分类似,只不过里面还混杂着火山灰等其他杂质,因此被称为“肮脏的雷暴云”(dirty thunderstorm)。火山喷发时伴随的闪电,可以与雷暴云产生“云中闪电”的方式类比。在火山烟流中,火山灰、岩石碎片和冰晶通过摩擦碰撞,产生电荷,并在重力的作用下分开。由于有水参与其中,这种机制被划分为“湿”的机制。不过,地质学家更喜欢从火山本身寻找答案。他们认为,火山烟流的电荷,可能是来源于岩石的破碎,火山灰颗粒的摩擦,或者是由岩浆与火山口的摩擦。不管是哪种理论,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没有冷凝水参与,因此被称为“干”的机制。千岛群岛中的萨雷切夫(Sarychev)火山在2009年喷发期间,从国际空间站拍摄到它喷发时形成的“蘑菇状”烟柱,只见蒸汽和烟尘直入云霄。干湿结合,让闪电来得更猛烈些吧要探求火山闪电的具体机制,就必须采用更先进的观测手段。2006年,研究者在喷发中的美国阿拉斯加州奥古斯丁火山(AugustineVolcano)东边,架起了两个无线电观测站。它们能够全方位、高精度地记录闪电产生的电磁脉冲,还原火山闪电的真实情况。观测数据表明,火山闪电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伴随着火山的喷发,可以侦测到一系列强劲的电磁脉冲和简单的放电。第二阶段,在喷发后约3分钟,又开始出现常规的闪电信号。研究人员分析,火山闪电可能拥有混合的起电机制。在第一阶段,“干”的机制发挥主要作用,摩擦起电、岩石爆裂等机制,让滚滚浓烟带上电荷。在第二阶段,火山烟流喷上高空,“湿”的机制登场,继续在更高的天空中制造绚丽的火花。有研究者将火山闪电划分为火山口放电、近火山口以及火山烟流闪电三种类型,前两种集中在火山口附近,和“干”的机制有关,而烟流闪电则来自“湿”的机制。火山烟流,怎么湿了不过,火山闪电在干燥的高纬度地区并不罕见,那么根据“湿”的机制,火山烟流中的水又该如何解释呢?这一次,需要地质学来解答。火山喷发的岩浆,除了主要成分硅酸盐,还包括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挥发性成分。统计显示,火山岩浆的水含量一般在3~6%左右。可不要小瞧这么点含水比率,一立方米密度为2.5克/立方厘米,含水4%的岩浆,含水量能达到100千克。在温度为30℃时,这点水就能让4000立方米的热带大气达到饱和。当岩浆从地下上涌,压力降低,岩浆中的水逸出,变为水蒸气进入火山烟流中。另外,火山上覆盖的冰雪,以及海底火山喷发中汽化的海水,也是水的重要来源。夏威夷火山喷发喷出绚丽的岩浆2008年智利紫藤火山喷发时,闪电给火山烟流披上外套的盛况(来源:果壳网;编辑:吴安坤)更多防雷知识与雷电预警信息,请长按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贵州防雷官方微信、微博。重要提示:进入“贵州防雷”公众号,回复:“城市+天气”,如“贵阳天气”,查看城市天气信息,更多惊喜请回复“帮助”,了解贵州防雷使用教程。都来试试呗~~贵州防雷向广大粉丝征集雷电相关稿件,投稿采纳后有惊喜偶~~
相关微信文章:
相关推荐:
本网站所有内容均采集自网络,如有侵权麻烦邮箱联系删除。基本信息/长白山天池火山近代喷发
  书名:近代喷发作 者:
李继泰 等 著
  出 版 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03
  ISBN:
  包 装:精装
  开 本:16开 页 数:165
  字 数:234千
内容介绍/长白山天池火山近代喷发
  “作者通过近年对长白山天池火山的研究,取得了多方面较为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对天池火山近代喷发的主要方面以及对公元1215年的大喷发从整体上获得了基本的认识,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关活火山学研究方面的专著。
  本书可供从事岩石学、火山学方面的科研和教学人员参考。
本书目录/长白山天池火山近代喷发
  绪言刘若新
  第一章地质背景李继泰、刘若新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章长白山天地火山地质魏海泉、
  第一节长白山天池火山自然地理概况
  第二节天池火山地质
  第三节天地火山地貌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三章长白山天池火山喷发历史刘若新、宋圣荣
  第一节天池火山锥体底盘玄武岩盾的形成年代
  第二节粗面岩及碱流岩质(以熔岩为主,但也有一部分火山碎屑岩)火山锥形成时代及年龄
  第三节以碱流岩质碎屑喷发为主的近代喷发和历史喷发
  主要参考文献
  第四章长白山天池火山的岩石学与地球化学刘若新、樊祺诚、郑祥身、张明、
  第一节天池火山造盾阶段的玄武岩类
  第二节天池火山锥体的岩石成分
  第三节天池火山近代喷发物
  第四节天池火山各阶段喷发物的微量元素
  第五节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五章长白山天池火山近代喷发物魏海泉、宋圣荣、杨清福、刘祥
  第一节天池火山近代大喷发岩相分析——一般特征
  第二节碎屑物粒度分布特征
  第三节天池火山火山灰形貌学研究
  第四节天池火山伊格尼姆岩岩相分析
  第五节长白山天池火山近代喷发物堆积
  主要参考文献
  第六章天池火山物理火山学研究魏海泉、刘若新、杨清福
  第一节有关基础理论概述
  第二节天池火山布里尼空降堆积物搬运及堆积动力学
  第三节天池火山伊格尼姆岩形成动力学过程恢复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七章天池火山区岩浆囊的大地电磁探测及近期、马明志、刘若新等
  第一节大地电磁探测天池火山区地下电性结构
  第二节天池火山区微震观测与分析
  第三节碱流岩质浮岩与玄武质粗安岩浮岩共堆积剖面的发现
  第四节讨论
  主要参考文献
  第八章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地下水气地球化学、李春园
  第一节前言
  第二节天池火山区现代水热活动特征
  第三节天池火山区的体释放
  第四节天池火山区的深源流体释放动态及其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第九章天池火山公元1215年大喷发对全球气候影响的模拟研究李晓东、刘若新、叶瑾琳
  第一节火山气候学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第二节长白山天池火山公元1215年大喷发对全球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第三节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十章长白山天池火山未来喷发危险性初步评价及预测李继泰、魏海泉、刘若新
  第一节火山灾害评价、预测的一般原则和工作方法
  第二节天池火山喷发潜在危险性
  第三节天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次
参与编辑人数:1位
最近更新时间: 07:55:58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白山天池没人下去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