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年人乐业 陇上踏歌行 陇是什么意思思

到北宋的春天看踏歌(图)_网易新闻
到北宋的春天看踏歌(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踏歌是春天的一场盛事,起始于先秦,到汉代开始有确切记载,是一种歌舞相合的民间舞蹈。踏歌是踏青一种形式,地点一般是在春水岸边,桃李争妍,飞絮满天,成百上千的舞者“连手而歌踏地为节”,场面壮观。到了唐宋,这种盛传不衰的舞蹈形式演变成宫廷舞,演员是经过层层选拔的国家级美女们。
踏歌的时间一般是清明节前后,中秋节和元宵节也有“加演”,这要看皇帝的心情而定。《东京梦华录》记载:“都人不论贫富,倾城而出,笙歌鼎沸,鼓吹喧天。”演出的日子定了下来,美女们激动得一夜未眠,只在黎明打个盹就开始起来化妆。
东京汴梁,金明池畔,花枝春满,一池春水温柔沉静,倒映着蓝天、岸边的垂柳。金明池四周人头攒动,每个人都在和煦的春风里翘首以盼。随着人群像水波一样后退,盛装的美女们出场了,个个妖娆妩媚喜气洋洋,如九天仙女下凡。
一阵急管繁弦之后,美女们牵起手来,长长的衣袖搭在前边伙伴的肩上,一边抬起脚一边放开歌喉。一时间舞婆娑,影蹁跹,令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青春是不知道疲倦的,午饭后美女们接着踏歌,直闹到月上柳梢头,仍然意犹未尽。对于她们来说,所能把握的只有这一个春天。
“宿雨清畿时,朝阳丽帝城。丰年人乐业,陇上踏歌行。”王安石看完踏歌之后十分疲惫,困顿之中拗相公依然坚持每天写点什么的习惯。一首五言《踏歌》草草了事。远不如“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来得生动。同样是一流的大作家,同样一个题材,因为用心和态度不同,创作出的作品质量也会有天壤之别。踏歌不能偷懒,否则影响整个演出效果。写诗虽说是个人的精神活动,但同样不能忽悠读者。
本文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分类:民族舞蹈&
大型黎族歌舞诗《达达瑟》是蒙麓光经过10年的积淀,历时3年创作的精品之作。该剧以黎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场景为主要表现对象,将悠久灿烂的黎族文化在舞台上艺术地呈现出来。2001年参加第二届全国少...[]
新西兰毛利战舞HAKA是土著毛利人的传统舞蹈,是古时开战前的出战舞,目的不外是长自己威风灭敌人气焰;现在成了一种庆典时表演的舞蹈,在有新西兰队出场的国际比赛上也经常瞪圆双眼表演一番。[]
蔓萝花,著名苗族舞剧,其主要剧情为:在在苗族居住的清水江边,勤劳美丽的姑娘蔓萝与青年猎手阿倒约相爱。当地恶霸地主黑大拐在他俩结婚之夜,强行把蔓萝抢走。阿倒约在猎友帮助下冒险将蔓萝救...[]
撞神楼“撞神楼”是流行于陕西韩城一带的社火舞种之一。又称“抬神楼”,是一种独具一格的古老的民间祭祀舞蹈。大神楼16人抬,小神楼四人抬。一般是两个神楼(黑虎,灵官)对耍。多在春节或7月乞...[]
“鸭子舞”也叫“哈孜毕”,“哈孜毕”顾名思义,“哈孜”是“鸭子”的意思,它是人通过模仿鸭子或天鹅在湖面嬉戏等一系列情节和动作而编织的传统哈萨克族民间舞蹈,主要是用头、颈、臂、臀、眼...[]
我国广泛流行的民间舞蹈。解放前流行于陕北一带,解放后腰鼓舞遍及全国城镇农村,群众称“打腰鼓”。腰鼓舞属集体舞蹈,用于欢庆、热烈的场面,表达人们欢欣鼓舞的心情和劳动人民的英雄气概。舞...[]
羊皮鼓舞在羌语中称为“莫恩纳莎”、“莫尔达沙”或“布滋拉”,是“释比”在法事活动中跳的一种祭祀舞蹈,又称“跳经”,是羌族祭祀活动中主要的舞蹈形式,具有鲜明的羌族文化特色。羊皮鼓舞后...[]
中国瑶族民间舞蹈。流行于广东、广西、湖南等省瑶族聚居地区,多在瑶族传统节日、庆祝丰收、乔迁或是婚礼喜庆的日子表演。瑶族长鼓舞的历史悠久,在瑶族传统的祭盘王仪典中和在一些驱鬼逐邪、治...[]
鄂温克族依哈嫩舞又称圈舞,是山上鄂温克族的自娱性舞蹈。一般由七人至二十人手拉手围成圆圈。随着引唱者高吭的歌声,大家共起舞,载歌载舞,男女均可参加。人们围绕着篝火翩翩起舞,时舞时歌,...[]
象脚鼓舞流传于中国云南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佤族和布朗族等少数民族中的民间舞。是一种男子自娱性舞蹈,因舞者身挎象脚鼓而得名。象脚鼓用芒果树或木棉树干挖空,蒙上牛皮制成,形如...[]
西路梆子是现在的河北梆子的雏形,形成于清道光年间。其前身为山陕梆子,经商人传入今河北海兴一带,当地人结合本地的哈哈腔、罗罗腔、柳子戏、渔鼓戏、秧歌剧及地方民歌、鼓词等说唱艺术兼容武...[]
  熊莹Rita
  ◆中国舞蹈家协会(CDA)高级会员
  ◆全国舞蹈比赛“群星”奖金奖
  ◆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教师资格认证
  ◆中国青年艺术团一级演员、编导
  ◆亚洲...[]
唱着花灯调,跳的却是哈尼族舞蹈,两个民族特色鲜明的艺术形式,如此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哈尼族舞蹈舒缓、柔美、古朴,花灯欢快、活泼。民族文化的融合,这就是元江县武山村人的独特民间舞蹈:武...[]
威风锣鼓是流行在霍州、洪洞、汾西、临汾一带的民间广场艺术,是一种民间打击乐器的合奏形式,由于它击奏多姿,威武雄壮,所以俗称为“威风锣鼓”。每逢过年过节,喜庆丰收,集会游行,便会出现...[]
铁棍,又称为抬铁棍,是一种较为大型的棍式表演形式。其底为上好硬木制成的矮桌,高二尺余,长六尺许,宽五尺左右,桌面下两侧一丈八尺长的抬杆一根。木桌中心以铁制的芯子,穿桌面插入桌面之下...[]
踏歌,这一古老的舞蹈形式源自民间,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就已兴起,到了唐代更是风靡盛行。所谓“丰年人乐业,陇上踏歌行”,它的母题是民间的“达欢”意识,而古典舞《踏歌》虽准确无误地承袭...[]
跳鼓是苗家最普遍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的一种形式,也是一种五彩缤纷的民间艺术形式。此项活动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对增进身体健康大有益处,深为苗家所喜爱,在湘西苗区尤为...[]
於菟的舞蹈语汇与节奏相对单一,它是一种原始拟兽舞在当代土族民俗活动中的形态表现。拟兽舞与原始人的狩猎生活紧密相连,是原始舞蹈中最常见、最有代表性的舞蹈形式。年都乎土族的“於菟”舞则...[]
铜鼓舞是木柄瑶人民创造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是深受广大瑶族人民喜爱的地方艺术。流传于田林县潞城瑶族乡三瑶村的瑶怒屯,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是祖国文化艺术百花园中一朵美丽的山花。[]
赛乃姆,亦称赛兰木,最初是“美女佛”的意思,产生于佛教兴盛时期。历史上赛兰人的“胡旋舞”和“柘枝舞”是赛乃姆最初的雏形。赛乃姆没有固定程式的要求,舞者即兴表演。可独舞、对舞,也可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得陇望蜀的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