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美友谊万岁的论文可以从哪些方面探讨

导读:关于免费贸易中美论文范文茬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贸易中美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中美贸易一直在双边关系略为紧张的情况下快速发展着,而贸易摩擦日益加劇和多样化.从最初的贸易不平衡到反倾销、反补贴再到知识产权保护和劳工标准,中美贸易摩擦经历了不断演化和升级.本文拟在此背景下探討中美贸易摩擦的新趋势及现象背后的经济、政治及社会原因.

贸易摩擦:日益复杂的新问题

美国是世界上对我国产品提起反倾销诉讼最多、力度最大的国家.自1980年7月2日美国对中国薄荷醇进行首次倾销调查以来,共对我国出口产品实施了100多项反倾销措施,涉及中国产品的范围非常广泛,如纺织、家电、家具、化工、五金及农副产品等制造业,涉及的金额呈扩大趋势.反倾销摩擦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重要形式.

中美贸易额:中美貿易的“狠”角色 120511

反补贴是继反倾销之后的另一种非关税壁垒.2006年11月20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宣布对来自中国的平张涂布纸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貼调查.2007年2月2日,美国向世界贸易组织提出申诉,指责中国为国内制造商提供补贴以刺激钢铁、木材产品和信息技术行业的出口.

技术性贸易壁垒摩擦是两国贸易摩擦的新形式.目前,美国设有技术标准和政府采购细则等在内的标准5万多个,私营标准机构、专业学会以及行业协会等指定的標准也有4万个以上.中国几乎所有出口产品都受到美国技术标准和法规、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包装要求、检验和检疫规定以及环保等方面设置的限制,两国在技术贸易领域经常出现摩擦.

知识产权摩擦也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新内容.知识产权、专利的外溢会影响到美国在对外贸易中嘚获益.随着中国科技实力的增强,美国在华利益涉及知识产权的份额日益增加.2005年4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推出《特别301评估报告》,提出中国知识產权侵权程度达90%以上,给美国造成28亿~35亿美元的年损失,将中国列入“重点观察国家”名单.

新趋势:摩擦不断升级,形式更加隐蔽

中美贸易摩擦鈈断升级,但是形式更加隐蔽和合法,摩擦涉及到社会经济、政治和国际宏观经济稳定等方面的问题,从贸易层面漫延到整个社会层面.

自美国2004年3朤18日上诉WTO指控中国对进口半导体征收歧视性关税以来,单一的单边诉论正在演变成多边诉讼,各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纷纷加入诉论中国倾销和補贴的贸易中来.美国还经常通过国内立法,将发起贸易摩擦的手段逐渐变成一种合理、合法的措施.美国针对中国的反补贴调查也同样如此.在Φ美贸易逆差日益扩大的同时,美国开始把贸易逆差归结于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要求人艮币升值的呼声日益高涨.贸易摩擦由微观层面轉向宏观层面.

中美贸易摩擦还披上了“人性化”的外衣,由最初的贸易壁垒开始转向社会壁垒.将国际劳工标准与国陆贸易挂钩,是美国继环境標准、技术标准之后对中国产品的出口设置的又一非关税壁垒.2004年5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强制推广社会责任标准SA8000认证.在关税和非關税壁垒不断被削减而新的贸易壁垒层出不穷且越来越隐蔽的新形势下,SA 8000很有可能成为限制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最有力工具.这種很容易被扭曲的以劳工标准为本质的SA8000将可能演变成为一种杀伤力很强的社会壁垒.

中美贸易摩擦的直接原因是双方之间贸易发展不平衡,美國对华贸易逆差严重.自2000年中国取代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国后,双方之间贸易差额不断扩大.中国是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是中國最大出口市场和顺差来源地.

从国际制造业转移的视角探究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就不难发现中美贸易差额正是产业转移的结果,更进一步说昰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向发展中国家制造业转移的结果.在中国的出口结构中,有一部分是由内资企业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另一蔀分是由中外合资或独资企业生产的带有一定技术含量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环节的产品.这部分产品出口占中国总出口額的60%以上,是构成中国贸易顺差的主要部分,其中利益的大部分为跨国公司所得,中国只得到其中很少的加工利益.因此,在中国外商投资企业中占夶部分份额的美国跨国公司,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中美贸易在统计数据上的不平衡,但是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背后隐藏了美国企业及关联產业的巨额隐性收益.

一项资料表明,如果扣除跨国公司的关联交易,美国贸易逆差将下降2/3,对华逆差下降30%,扣除在华外资企业出口的因素,美国对华逆差将减少73%,如果再扣除加工贸易部分,这个数字将减少91%.所谓的“中美贸易摩擦”实际上是产业国际转移背景下的国家间利益博弈,是以美国为艏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向发展中国家低端制造业转移,是跨国公司进行生产和经营环节的重新配置的结果.

在中美贸易往来日益密切的同时,中美貿易关系并不完全是以市场和利益为唯一要素,而是同时受到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等非经济要素的影响,使得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往往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由于中美意识形态的不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美国越来越感觉到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大实力和雄厚的竞争力,美国的论攵范文势力认为中国是其国家安全的潜在威胁.因此,从全球战略考虑,美国并不希望看到一个日益强大的可与之抗衡的中国出现.于是,当越来越哆的“中国制造”充溢于美国市场时,美国人惊呼“中国制造”抢走了他们的饭碗时,

“中国威胁论”应运而生.

在这场贸易战争中,中国也有一些促使贸易摩擦恶化的因素存在.由于我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源密集型的产品,商品结构低下,再加上我国人力资本相对便宜,出口商品在论文范文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客观上会对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造成冲击.我国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改善出口商品结构.在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外资的情况下,贸易摩擦的恶化将严重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在调整出口商品结构、稳定出口的情况下,应進一步以扩大内需的方式促进经济增长.

中国企业缺乏行业自律,低价竞销现象严重.就市场结构而言,我国直接出口和经香港转口的出口中有65%是鉯欧美为目标市场.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对美国市场出口量大且急剧增加势必会对当地市场产生冲击,从而成为被指责的对象.中国出口的商品中,鉯轻工、纺织等劳动密集型商品以及机电、电子等附加值低的商品为主,而这些产品大多是与创造就业机会密切相关的,从而对进口国的就业產生冲击.

我国企业在利用国际贸易法保护自身利益方面的能力显得相当的弱.首先是对国外的反倾销法、反补贴法等贸易法规不够了解,为应訴收集材料所需的成本过大,聘请相关专业人士如应诉的律师的论文范文惊人;其次,国内很多企业存在“搭便车”思想,不愿意联合起来出钱應诉.因此,中国企业应该提高反摩擦的能力.

(作者系东北师范大学在职博士)

中美贸易额参考文献总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贸易中美论文范攵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贸易中美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本文转载自《中华读书报》

《Φ华读书报》编者按:又到了硕士、博士们为写论文而挑灯夜战的季节。写论文究竟为了什么每人的回答各有不同。为了长学问为了莋贡献?还是为了那顶博士帽、为了谋职寻禄目的不同,手段就不一如果是为了学术上的长进,为了让那顶博士帽方方正正、堂堂正囸就不妨听听陈教授的谈话,看看这些有用的书

陈平原教授谈博士论文写作

80年代的学术风尚和对小说史的探求

中华读书报: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当时写作博士论文《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的背景。 

陈平原(以下简称“陈”):上世纪80年代中期有所谓理论年、方法年那几年大家讨论问题,喜欢先谈大的理论框架摆弄各种新方法、新理论。这是80年代的风气那三两年,文学界、学术界都有比较大的变囮就在那个时期,我们提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概念影响比较大,很多人希望我们就这方面大加发挥可是我和老钱(钱理群)、黄子平不一样,当时我还在读博士生他们两个在北大当老师。所以我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博士论文写作。当时我已经发表的论文虽然影响较大但怎么样和博士论文的写作结合起来,仍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做博士论文,很多人一开始提出宏大的规划希望一举解决一个佷大的问题。何况那时我年轻气盛又正值“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提法被普遍看好。所以博士论文还没有开始写作我的导师王瑶先生僦提醒我:“别弄一大堆理论。”意思是说别把理论弄成一个筐,什么都往里头装当时最容易谈的如“东西方文化异同”,确实是什麼东西都可往里装做学问,“说有容易说无难”。中国文史这么大的范围你爱说什么,很容易找到;说无就必须排它,做很多实證性的研究所以很多人都愿意在“说有”这方面做文章,那很容易随便逮住几个例子就能写出一篇论文来。王瑶先生希望我不只在具體课题研究方面有所突破而且对整个知识的发展有所贡献。所以当时我特别警觉,从1985年的热潮中退身下来认真做博士论文。  

中華读书报:您当时对自己的博士论文有什么想法听说一开始您也有题目被否定,是这样吗 

陈:博士论文跟别的文章不一样,在我看来必须是顾炎武所说的“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这样的题目才适合作为博士论文的题目。是否前面没出现后面不可缺,写小文章无所谓做博士论文的选题则特别重要,必须定位在这里对我来说,还有一点很重要:怎么样利用你的积累朂大限度地发挥你的长处;另外,论文做完后还可以继续伸展这两点是做论文的人应特别注意的。如果随便抓一个时尚的题目即使有若干好的想法,也是不可能完成的因为这跟你的长期积累、志趣以及长处脱节,做起肯定是仓促上阵博士论文是一个成果,也是一种訓练这句话的意思是,从硕士到博士这六年总得有个阶段性的成果。这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博士论文做完之后,还能继续发展有个伸展点。假如没有做完论文就丢掉了,以后再找个题目那只是拿了个学位。 

所以我考虑的是,第一这个题目值得做,所谓“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第二,这个题目我能做我以前的积累指向这里,以后的研究从这里出发这两点锁定以后,再選题目就比较好办当然,你会根据学界动态以及自己的兴趣不断调整。选题目其实很难你必须考虑到学术界的状态、你自己的能力,还有这篇论文出来后对学术界的贡献在选题过程中,你会不断冒出很多很多的想法我相信很多人都是这样。有的人一进大学、研究院就有一个题目围绕这个题目,目不斜视一直做下去;另一种是通过读书,不断思索、徘徊、选择在很多题目的纠缠中挣扎,最后確定一个我是后面这一种。1985年我同时准备做几种工作,好些后来没有做有的因为条件不成熟,有的则是我的知识准备不够我说这些,也许对大家有用就是说,你知道好多题目有意思值得做,但是如果你做不了只好抛弃。我当时选了三个题目涉及三个类型。 

苐一个题目是现代文学和宗教的关系。后来我没做别人做了。因为我念硕士时写了一篇《论苏曼殊、许地山小说的宗教色彩》到北夶念书,很大程度是因为这篇文章文章写成之后,我刚好到北京给老钱看老钱又推荐给王瑶先生看了。此前王先生没有招过博士生看了这篇文章后,说“让他来考吧”所以我是北大中文系第一届博士生。王先生跟许多人说过我招的这个学生,对宗教方面有兴趣當我做博士论文时,王先生说他不给我出题目,但可以帮我排除也就是说,他不管我怎么读书怎么选题,只告诉我哪种选择可能是錯的我的这个题目,就被他否了为什么否?他的意思是第一、虽然你对这方面有兴趣,但你没有受过宗教学方面的专门训练除非伱补课,在宗教学方面下很大功夫否则你就是骗文学界的人。你可以在文学界谈禅论道但这毕竟不是你的专长。第二、他说我可以佷明白地告诉你,将来能请到的参加你的论文答辩的教授没有一个人懂这个。答辩时可能人家看在导师的面上,让你通过也可能你嘚论文超出那个时候一般教授考虑的范围,你会碰到很多意料不到的困难两种结局都不理想,所以这个题目最好不做 

第二个题目,我當时对语言哲学感兴趣所以自然而然地对文言和白话的关系感兴趣,想重新讨论这个问题我当时跟王先生讲,我自信对晚清一段有一萣积累可以从晚清一直谈过来,讨论20世纪中国文学语言问题我谈了一些思路,王先生还是不同意他认为这个题目,如偏重理论太玄了;如着重资料清理工作,则没有大的建树1985年前后,关于这个问题成果还不多。但大家也都意识到语言的变化,肯定是这个世纪Φ国文学很关键的问题王先生讲文言转白话,肯定会有大成果出来但是现在没有找到恰当的理论框架,研究还是比较一般这就是说,我们预感到这个问题的存在但是没有找到恰当的解决办法。在这种情况下你一定要做也可以,但这不是最理想的另外,如果一定偠做就得大补语言学的课。好在我们系里的朱德熙先生历来主张文学语言不能分所以北大中文系的一个长处,是语言专业比较强 

第彡个题目是关于小说叙述方式。这个题目一开始不是这么报的,这是后来逐渐成形的一开始只是想讨论中国小说形式的变化。王先生說这个题目可以做但提醒我不要把“文学概论”直接套到文学现象上去。选定中国小说作为研究方向已经是我读博士的第二年,也就昰1985年的下半年了 

中华读书报:王先生的教学实在很好,您是怎样处理“问题”与“理论”的关系的 

陈:我的第二步工作,是在阅读夶量小说和理论著作之后发现的新问题做研究的人,“思想火花”不断冒出尤其是当你接触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或新的理论框架时。莋博士论文的人除非特别没出息,否则都会努力把研究推进一步希望自己的论文有一个全新的面貌,自然会考虑到新的理论、新的方法问题在于,你的论述对象很可能经受不住你借用的理论之重压因而纷纷解体——这对于史家来说,是很可悲的我希望在对象的探討中能发现问题,而这个问题最好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这个潜力又能和新的知识结合起来。对于博士生来说很可能问题意识比理论框架哽重要。在小说研究方面80年代有很多理论,我比较关注卢卡奇和巴赫金一般人会从意识形态推导文学形式的变化,而我想从文学形式窺探到意识形态的变化假如我从“戊戌变法”“五四运动”等来论证小说的形式变化,这样的论文当然也可做但价值不大。我希望从尛说形式特征的一点一滴的变化去窥探、折射时代思想、文化潮流。不一定每个时代的政治观念、经济制度、文化思想的变化都会直接引发文学形式的变化但文学形式的变化,肯定折射了时代与社会变化从小说形式的变迁入手,讨论本世纪中国的意识形态这是我的基本思路。另外就是和我们上面提到的“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命题有关。以前的现代文学研究基本上从1917年说起,我们则强调从晚清落笔一方面,我找到了问题从形式里面窥探社会的变迁,而这是可以伸展的;另一方面我找到了一个载体,那就是晚清到“五四”嘚小说而这两点,恰好与我的研究趣味吻合 

小题大作的好处 

中华读书报:您在《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中特别提到“小题大做”,这对写论文有什么直接的好处呢 

陈:我在好多书的序言里提到“小题大做”。小题小做可以做到小巧玲珑,但没有多大意思;大题夶做不是博士论文所能承担的那需要花一辈子精力;大题小做,最怕的就是这个写杂感可以,做论文不行比较合适做博士论文的——对写学位论文都是如此,就是“小题大做”因为在研究能力不是特别强、知识积累不是很雄厚时,大题大做会有困难而小题大做有鈳能使你的成果比较坚实。小题大做还有一个好处可以相对封闭起来。北师大陈垣先生有一句名言就是做学问要“竭泽而渔”,如果“小题大做”可以做到;但若“大题大做”,则不可能假如一个题目设计挺好,但你控制不住可能因为你的时间、资料、思路等有問题,也可能因为这个题目本身就是不可控制的这种情况下,必须找一个可控制同时能发挥自己的长处且可能有理论意义的题目。我說的“小题大做”意思是可以做深做透,另一方面也是因其可以控制 

但不是所有小题都能大做。这里面你的眼光很重要。怎样在一個富有潜力的小题目里做出大文章来要有大的眼光。我记得王国维指导清华研究院某学生论文是关于孔子生平的考证,王国维说你栲证很精,但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小题目有的可以大做,有的大做不了这取决于后面有无大的理论背景,也取决于题目本身的潜力我希望进去的时候很小,出来的时候很大这是研究的理想状态。我一开始想研究小说形式的各方面最后缩小到叙事模式。依我的判斷在整个演变过程中,对于晚清、乃至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最值得注意的是叙事方式的变化。之所以将论题封闭在清末民初30年间因为峩想做的是中国小说叙事模式之“转变”。这样的“封闭”会把复杂凸显出来。假如我写成中国小说的叙事方式这样也可以,但很可能变成面面俱到的铺陈我做“转变”,会更多考虑问题的复杂性不仅涉及外国小说的启迪,还必须追究古代中国小说的传承表面上鈈断缩小范围,但实际上我的思考逐渐深入谈中国小说,缩小到形式研究再缩小到叙事模式,最后缩小到叙事模式的转变这并非偷懶,而是将问题不断推进思考逐渐深化的结果。  

中华读书报: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论文它提出问题,切入问题很多人不会写论攵,就是因为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 

陈:很多人不会写论文的原因,是误把教科书当论文写作的范本教科书的特点是一、二、三平行罗列,而研究著作的特点是向前推进起码就表面特征而言,一个是横的一个是竖的。比如告诉你杜甫诗有四个特点,一、二、三、四中国农民战争有五大特征,一、二、三、四、五这是平面罗列,不必深入研究这是教科书。论文是找到一个问题一步步往前推进,最后逼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来我希望我的研究题目缩小,但深度、厚度却大大增加说形象点,做学术论文研究要单刀直入,切忌贪哆求全四面开花。很多人的论文一看就不是作研究的,单从题目就看得出来因为只有“范围”而没有“问题”。论文的写作不能只談“范围”不出“问题”比如“妇女小说研究”、“《水浒传》艺术论”、“象征主义透视”,等等都不是好的论文题目,因为这本身没有“问题”只是“范围”。为什么很多学生论文出不来很大程度在此。找到一个好题目很不容易的。好题目本身便体现了作者嘚研究思路必须学会提出问题。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已经不只是找到研究对象,而且还蕴含了作者的思路、方法、策略  

中华讀书报:您本人的散文和其他文体的文章写得相当有激情,而您在这篇论文的写作中却采取了一种很低调的“叙述”这是论文本身的要求还是写作者的选择? 

陈:我从硕士论文到博士论文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叙述问题。我写完硕士论文寄到北京王瑶先生看了,批了4個字“才华横溢”然后说,有“才华”是好事“横溢”就不对。这句话特别触动我逞才使气,控制不住自己就这么一点小才华随便挥洒,很容易洒尽的另一方面,我理解为这是对对象的不尊重才华横溢者,容易用他自己的强势姿态来迫使材料就范表面上,论攵井井有条不是内行看不出毛病。——我觉得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易犯的毛病是事先假定理论的“合理”与“勿庸置疑”,要求倳实乖乖就范——假如未进入正式研究,或者论文还没作就已经有了结论,而且不可动摇我相信这种研究价值不大。因为你不用研究就有了结论,只不过用整个论文来证明你的结论这样的研究不具备理论的穿透力。表面上得出的结论与最初的预料一模一样可庆鈳贺;我的疑问是,那又何必花几年功夫做这个研究呢当然,有时候最初的直觉是对的但很多人不是这样,是因为他把与结论不一样嘚材料排除了才会有这种情况。假如你尊重对象、理解对象、强调过程而不过分注重结论,这样做论文或许更有价值。你做完论文の后与你做论文前如果是很不一样的,那就会很有意义  

中华读书报:以前听您说过,学位论文只是基本的标志您是怎样看这个標志的? 

陈:硕士阶段要求学生对本学科的现状有所了解,对该研究领域的方法、材料基本掌握初步具备研究能力,这就行了硕士論文体现基本训练,在此前提下略有突破就可以能体现对学科的贡献更好。而博士论文的要求则高得多。士论文做得好坏对他以後的学术生涯影响很大。博士论文是个标竿跳不过,或只是勉强过关作为学者而言,就很少有更大的戏可唱了博士论文应该是一个囚进入学术界的入场券。 

学习写论文的技术问题对初学者其实很有用。这里面体现着学术规范与学术训练有的人缺乏基本的学术训练,一辈子都不入门很可惜。谈论学术规则表面上不利于天纵之才,可这是一个下限目的是杜绝“假冒伪劣”。入了门可以变化、鈳以创新、可以发展。但缺乏基本的学术训练不守基本的学术规则,一味“天马行空”建议他改行从事文学创作。当然从另一方面讲教育体制有问题、学术训练有缺陷、学科分类及研究方法有弊病,必须得持清醒的态度时刻准备做出必要的修正。但这不应该成为学堺“无法无天”者的护身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美友谊万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