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和安徽四川广播影视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些?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_百度百科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
Anhui Broadcasting Movie And Television College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由主管,接受业务指导的公办高等职业院校,也是全国最早举办广播影视类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之一,并在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荣获“优秀”等级。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始建于1960年,时称安徽省中级广播学校,1984年学校更名为安徽广播电视学校,面向全省招生。2002年7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升格为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面向全国招生。学院位于合肥市新站区高教基地文忠路与淮海大道交口西北,现有占地面积618.89亩,建设有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学生公寓、食堂及后勤服务综合楼等15万平方米,满足8000人办学规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400多万元。学院图书馆馆舍面积2.2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46.96万册,电子图书80万册,中文报刊1000余种,光盘1.6万张,各类阅览座位1000多个。近年来,学院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前堂后台,工学融合”的办学特色鲜明,办学水平显著提高。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000人。现有在职教职工255人,专任教师总数达232人。学院设置教学管理和党政管理机构6个:办公室(党委办公室、财务)、组织人事处、教务处、学生处(招生就业指导办公室)、总务处、纪检监察室、保卫处;设有教学管理及辅助机构9个:新闻系、影视艺术系、信息工程系、播音主持系、管理系、基础教学部、实训中心、成教中心、图书馆。另设有工会、团委等群团组织。[1]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历史改革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老校区位于姚公社区地段(金寨南路468号);隶属安徽省广播电影电视局,是在原安徽广播电视学校的基础上升格发展起来的。
原安徽广播电视学校成立于1960年,时称安徽省中级广播学校,主要负责省内职工培训,“文革”期间停办。
1974年恢复建校,更名为安徽省广播学校。
1984年,经省政府(84)政函12号文件批准,学校更名为安徽广播电视学校,当年开始面向全省招收全日制中专生。
1991年,省编办皖编字(号文件按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方式,批准增设安徽广播电视干部学校,组织和系统内职工培训,并先后建立了、、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函授站,开展专科层次的教育。
2002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号文件批准批准,在安徽广播电视学校的基础上,成立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全国广电系统第三所、安徽第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院校。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教学部门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新闻系
新闻采编与制作
网络与新媒体传播
电视节目制作
新闻系简介
新闻系是该院办学历史悠久、办学经验丰富、办学规模最大、办学成果丰硕的传统大系。现开办新闻采编与制作、电视节目制作、摄影摄像技术、编导、网络与新媒体、文秘等专业。全系拥有专兼职教师70余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2人,高级编辑5人,高级记者2人,讲师14人,双师型24人,在校生1500余人。
新闻系根据“以工作流程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的教改精神,全面改革各专业的教学,使之完全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力求教学形式灵活多样,突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理论教学上,新闻系结合媒体实践,传授最前沿的专业知识;同时从省级各类媒体邀请一些名记者、名编辑以及名编导走进课堂,与学生进行“零距离”的专业交流。在实践教学上,专业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技能培训;目前新闻系已拥有《》社、系网站、新闻DV俱乐部、戏剧社等一系列运作良好的实践训练基地。新闻系还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专业知识讲座和业务交流活动,有效地开拓了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兴趣,树立了学生的专业信心。
近年来,新闻系取得累累硕果:以王诗文院长为核心的新闻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张国伟主任领队的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及影视编导、摄影摄像技术、广播影视节目制作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新闻专业教师李娟、吕艳,编导专业教师许海潮、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专业教师江铁成被评为省级专业带头人;许海潮、李娟、卢娟等被评为省级教坛新秀,许海潮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
在学生培养方面,新闻系亦取得显著成绩。多年来,本系培养了崔波、李孝林、倪凤友、王振涛、胡军、张贵涛、李东方、王震、谢海翔、姚玉杰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现在,他们已成为广电战线的业务骨干,报业的首席记者、星级记者,有的已走上了领导管理岗位。
九万里风鹏正举,新闻系正在积聚力量,在进一步巩固、提高新闻采编与制作这个优势专业之余,大力发展电视节目制作、摄影摄像、编导、文秘等专业。新闻系在学生培养、师资、教学改革等方面的不懈努力,已经切切实实的体现在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综合素养的提高、工作实力的展现等各个方面。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影视艺术系
广告设计与制作
人物形象设计(美术统考)
电脑艺术设计(美术统考)
音像技术(录音艺术)(音乐统考)
影视表演(艺术单考)
影视广告(美术统考)
环境艺术设计(美术统考)
影视动画(美术统考)
电视节目制作
传媒策划与管理
影视艺术系简介  
一、基本情况
影视艺术系成立于2002年,主要是培养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多媒体艺术设计与制作及艺术设计类相关人才,专业覆盖了现代媒体艺术的文字、图像、声音、影像、动画及表演等,现有17个班级,504 名在校生,教职员工38人(在编教师32人,聘用6人),7个艺术类专业,分别隶属于相应的教研室。自2002年成立共培养3000多名学生(含现在校生)。
影视艺术系现有7个艺术类专业,分别是:影视动画、广告设计与制作、环境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人物形象设计、录音技术与艺术、戏剧影视表演等专业。其中影视动画、广告设计与制作、环境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是美术类统招,录音技术与艺术是音乐类统招,影视表演专业是表演类统招。
二、办学特色和优势
1、建有一支结构较为合理、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影视艺术系已经初步形成了职称、年龄、学历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在学历学位构成上:硕士研究生19人占 59 %(含硕士学位),本科 12人占 41 %(含研究生在读)。在职称构成上:教授、副教授、讲师分别占 6 %、13 %、81 %。现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名师1人, 省级优秀教师1人,省级劳动模范1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人,院级教学名师2人,院级专业带头人3人,院级教坛新秀3人。各专业从企业行业聘请专家师傅担任兼职教师,改善了教师队伍的结构和质量。
2、建有一系列实验实训场所
影视艺术系的实验室建设主要是围绕多媒体艺术与设计专业群进行的。近些年经过国家、省厅、学院等多方面投资建设,已初步建立起集声音、图像、动画、视频及化妆、表演等全方位的多媒体校内实践体系(校外略)。现校内共有各类实验室36个(不含校外实训基地),设备价值571.9万元,生均0.5万元。其中有:省级示范实验中心----影视动漫实验实训中心,中央财政支持项目----数字媒体拓展中心,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棚虫”录音棚,与安徽电视台同步建设的大洋编辑机房等等。
3、推行新的教学模式
所有专业的课程设置实现模块化,教学方式推行以工作流程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部分专业推行“工作室化”教学。教学模式为“前堂后台”。考核方式上推行“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4、专业集群发展,形成团队优势
经过多年的专业建设,逐步建成了多媒体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群,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增强了专业竞争优势。其中影视动画专业已成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影视广告专业成为省级特色专业、中央财政支持专业,音像技术专业成为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课程已成为省级精品课程。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
科大讯飞班(特色班)
计算机信息管理
电子与信息工程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
广播电视工程技术 (省级特色专业)
信息工程系简介
信息工程系是培养现代广播电视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现有在校生1000余人,专兼职教师41人,其中高级职称15人,中级职称18人,各级教师中“双师型”教师28人。现开设广播电视工程技术、声像工程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软件开发方向和游戏软件方向)、计算机信息管理7个专业方向。建有电工基础实验室、模拟电子线路实验室、脉冲与数字电路实验室、高频实验室、通信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计算机装机实验室、数字电视传输实验室、综合布线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网络编程实验室、院公共机房、校园有线电视台、校园广播实验电台等多个校内实验、实习基地,并已在全省多个市、县建立了校外学生实训基地。建有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站,学生在校内就能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广播电视工程技术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广播电视工程实验实训中心被评为省级示范实习实训中心,软件研发中心为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信息工程系遵循“为用而学,技能优先”的教学理念,根据市场需求,不断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开展校企合作,进行订单培养,现同科大讯飞公司在软件技术专业进行专业共建,开设科大讯飞班,为更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大讯飞公司在校内设有科大讯飞安广院软件研发中心,提供良好的编程、测试等企业工作环境。已同中达电子、安徽帆扬通信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签订用人协议,学生在校期间有充分的实践动手机会。学生一次就业率达95%以上。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播音主持系
主持与播音
播音主持系简介
播音主持系办学历史悠久,教学基础厚实,是安徽省办学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培养播音主持、空中乘务等专门人才的教学科研单位。
1960年,安徽省中级广播学校建成,面向全省广电系统进行播音业务培训。1974年,学校确定为中等专业学校,在1976年至1983年间举办了22期全省播音短期培训班。1984年学校更名为安徽广播电视学校,开设播音专业;1990年开始正式招收高中起点学制两年的中专学生。2002年学校升格为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播音专业更名为主持与播音专业,招收学制三年的高职学生。2006年,成立播音主持系。2007年,播音主持系增设空中乘务专业。
播音主持系现有播音与主持、空中乘务两个专业,拥有一支专业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19人,95%具有行业一线经验,其中副教授5人,中级职称11人,省级专业带头人2人,主任播音员4人,乘务中级1人,有播音员主持人上岗证的6人,有编辑记者证的6人,有客舱乘务员训练合格证的2人,国家级、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9人。专业教师的实践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播音主持作品一、二、三等奖,公开发表的论文获职成教优秀论文奖、广电系统优秀论文奖多篇,主持、参与院、省级教科研项目多项。除专任教师外,我系还拥有一批来自省市级媒体、省内外高校的著名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教授、专家等客座教授,他们深入课堂授课,指导教学与科研。
按照“以职业岗位群为培养方向”的原则,播音主持系对播音主持、空中乘务的岗位能力进行系统分析,分别制订出符合岗位能力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指导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培养职业意识。为进一步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学院为播音系创造了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目前拥有电视播音主持实训室、广播播音主持实训室、广播模拟直播实训室、配音实训室、综合演播实训室、航空模拟舱等设施先进的实践教学场所,打造了“明日之星”音频工作室、视频工作室、朗诵社、广播剧社、“白天鹅”礼仪队等实训平台,举办技能大赛等丰富多彩的赛事活动,因材施教,充分发掘学生潜质,发挥学生特长,形成了朝气蓬勃、争先向上的专业学习氛围。同时,重视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我系已建成与省、市、县级广电媒体、文化礼仪、文博会展等相关企事业单位合作的层次丰富的校外实践体系,使学生们能在行业一线运用知识和技能,锻炼实践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经过50多年的建设发展,播音主持系已形成办学特色鲜明、师资力量雄厚、人才培养定位准确、课程设置合理、教学设施先进的优势,培养出了一大批符合文化传媒和航空服务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在各级各类专业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昔日学子们今已成为文化传媒系统、航空服务系统的业务骨干,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
会展策划与管理
传播与策划(传媒策划方向)
管理系简介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设媒介管理、商务管理和旅游管理三个教研室,开办传播策划(传媒策划方向)、会展策划与管理、旅游管理、电子商务、物业管理、酒店管理等六个专业,其中会展策划管理专业是省级教学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我系专兼职教师50余人,其中副教授及以上职称8人,经国家认定的双师型教师20人。我系建有校内实训室11个,校外实训基地数十个,合肥利港喜来登酒店是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重点项目。
我系以培养实务型、创新型企业基层管理人才为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实用为主线的教学理念,在增强学生企业管理理论基础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着力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使学生成为上手快、后劲足、适应能力强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企业管理人才。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
基础教学部简介
基础教学部是该院教学力量集中、教学范围覆盖最广的一个部门。承担了该院所有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英语、数学、物理、思想政治理论、大学语文、体育、就业指导等课程。下设思政、公共英语、专业英语、文化基础、就业创业和体育六个教研室。现有专职教师 33 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8人,讲师14人,硕士学位24人。
基础教学部现拥有以下实践教学场所:英语调频台、多媒体数字语音室、物理实验室等。
基础教学部注重教学改革,注重探讨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模式。实施分层教学、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等,增强师生互动,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氛围,实行了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实践操作考试、小论文等多种形式的考试模式,有机地将理论考试与实践操作考试相结合,尝试了教考分离的考试改革,促进了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全面发展,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实训中心
实训中心简介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实训中心是学院重要的教学部门之一,承担学院实践教学和设备管理工作。2004年学院根据教育部2002年关于“加强高等职业教育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逐步建立一批设施比较先进,管理制度健全,能够反映岗位、职业和行业发展方向及水平的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以利于不断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技术运用能力的训练”的要求,成立了实训中心。实训中心本着逐步建成服务于学院的实践教学和设备管理工作基地的思路和强化“教学与人才需求无缝对接”的实践教学理念,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通过多年的发展与建设,不仅在实验室规模、软硬件配置等方面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确保了实训教学与专业建设的同步发展,而且在管理体制、实验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实验教材、实验环境、开放管理以及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做了大量建设性工作,围绕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广播影视制作第一线需要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2008年,实训中心建设的影视制作中心被安徽省评为省级示范实训(实验)中心,并于2010年获得中央财政支持。
实训中心下属影视灯光艺术教研室、学院电台电视台、影视制作部、设备管理科、技能鉴定站等五个部门,承担学院的职业技能的培训、考核和鉴定,以及影视作品的制作工作。同时中心还拥有新闻演播厅、非编制作室、录音棚、音乐工作室等多个院内实训基地,承担学院学生后期编辑、电视节目制作、摄影摄像、灯光音响、网络技术、录音技术等实训项目。实训中心还在全省建立包括安徽电视台、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安徽广播电视传输发送总台、安徽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市广播电视局等校外实习基地共30余个。为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实训中心现有16名教师,其中具有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4人,研究生以上学历11人(含在读),具有相关专业资格证书16人,已初步形成了一支学历高、技术水平过硬,年龄、职称结构合理,发展潜力大,勇于奉献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中心面向全校影视传媒专业学生,承担多门课程的实验、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任务,同时还承担学生的科研训练和创新活动。
实训中心在以教学为中心,不断加强教学设施建设的同时,完善管理制度,积极地将相关资源合理开放利用。除了为学生开展第二课堂,举办技能训练相关活动外,还独立制作了很多电视节目。同时,我中心与电视台接轨,承担部分节目制作,协助安徽电视台拍摄《欢乐龙虾档》、《七彩路》、《Happy Show》节目多期,与合肥电视台联合制作《新徽商》样片,《超级男声——合肥赛区的选拔》,独立制作的17余期《平安空间》在安徽电视台新闻公共频道和合肥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
2009年在安徽省广播电影电视局主办的安徽省广播电视节目评选中,学院实训中心影视制作部制作的《腾飞的白马》荣获新闻专题三等奖;《风雨之后现红霞》荣获社教专题三等奖;《评书动漫话奥运》荣获短新闻三等奖。在安徽省教育厅电话教育馆主办的2009年教育教学电视节目评选中,学院实训中心制作的《麻川岛上学校》荣获专题类一等奖;《河,就是海》荣获其他类一等奖;《春天话语》、《四双绣花鞋》荣获二等奖;《岁月童话》荣获校园类三等奖。2010年实训中心制作的《桂花飘香动地歌》,《平安空间——药品安全》,分别荣获安徽电视新闻奖一等奖和二等奖。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成教中心
成教中心简介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浙江传媒学院继续教育教学点。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师资力量
现有在职教职工255人,专任教师总数达232人,其中4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18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8%。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151人。教授8人,副教授43人,教辅系列副高职称11人;讲师70人,教辅系列中级职称15人;初级职称53人。学院现有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优秀教师4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1人,省级教坛新秀4人,院级专业带头人32人,院级教学名师17人。高校青年骨干教师91人,双师素质教师94人。目前,学院共有省级精品课程(含MOOC)6门,省级特色(示范)专业1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省级实验实训示范中心及校企合作实践基地5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项目1个、中央财政支持的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2个。近几年来,该院教师承担省级以上课题60余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4项,省教学研究项目(重点项目6项)28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重点项目8项)17项、自然科学研究项目(重点项目2项)7项、青年人才基金项目(重点项目2项)6项;先后获全国广播电视金帆奖一等奖、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省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等各级各类奖项60多项;出版教材共5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850多篇。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建设
学院位于合肥市新站区高教基地文忠路与淮海大道交口西北,现有占地面积618.89亩,建设有教学楼、图书信息中心楼、学生公寓、实训楼、食堂、后勤服务综合楼等,共计占地15万平方米;满足8000人办学规模。其中,学院建有学术报告厅、演播厅、影视制作中心、动漫制作中心、实验电台、实验电视台、校园网站、广播电视发射中心、电子制作实验室、通信与网络实验室、多媒体网络语音室、动画制作室、广告制作室、电视节目制作编辑室、非编实验室等120多个综合性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400多万元。学校的电台、电视台初具规模,能自办节目和现场直播节目,网络通往学生每个宿舍。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浙江传媒学院在该院建有继续教育教学点,学生可以继续“专升本”。学院图书馆馆舍面积2.2万平方米,
设有艺术书库、传媒书库、语言文学书库、综合书库一、综合书库二等5个借阅藏一体化全开架式书库,设有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声像阅览室,设有无线网络覆盖的自习室,馆藏纸质图书46.96万册,电子图书80万册,中文报刊1000余种,光盘1.6万张,各类阅览座位1000多个。学院建有完善的后勤服务保障系统。学生公寓整洁美观,学生食堂宽敞明亮,后勤服务优质高效,为学生提供优美、整洁、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1]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学校标识
校训:德技并重,知行合一[2]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社团文化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知行周报
安徽省作家协会主席许辉特为知行周报题词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6年,2007年1月出版发行第一期。新闻系主任张国伟、新闻系党总支书记王淑荣担任社长,新闻系副主任江铁城担任副社长。新闻系专业老师陈莉、聂昊、刘安军、李天钰等相继担任指导老师。
截至目前,报纸已经出版发行百期,每期报纸的发行量也达到了2000份,成为新闻系三大实践平台之首。
优秀社员有:费本慧、、杨晨羲、涂佳慧、等。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太古文学社
安徽广播影视学院成立于2008年,是安广院唯一的文学社团,职教城“四大文学社”之首、合肥市十大文学社之一,在合肥市乃至安徽省都有一定的知名度。
经过四年多的发展、壮大,太古文学社现有成员200多人,分为编辑部、文学部、摄影部、广告部、文艺部、办公室、财务部、宣传部、文艺部等九个部门,并涌现出了象“电影发烧友”孙东杰(个人博客点击率超过50,0000)、、、、百灵等优秀的人才。院党委书记教授、院长教授担任文学社的顾问,新闻系党支部书记、主任担任文学社的名誉社长,、、老师担任文学社的指导老师。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学院领导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院党委书记院长
,男,1956年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研究生,教授,中共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安徽省高校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团队带头人,全国广播电视理论百优人才、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广播影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安徽省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职成教协会理事、安徽省广播电视协会副主席、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电视台公共频道《平安空间》、《新徽商》栏目制片人。  主编出版《当代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教程》、《影视广告创作基础》、《电视广告》、《影视广告策划与创作》、《出镜记者》、《大学语文》等十多部教材,公开发表论文近百篇,其中部分论文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主持、承担省部级教、科研项目十多项。其中主持的《高职学院“前堂后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获2008年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的项目《高职广播影视类系列教材的编写与应用》获2010年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的项目《基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获2012年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的项目《基于前堂后台模式的新媒体实践平台设计与实现》获2013年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的项目“广播电视全媒体平台设计与实施”获2013年安徽省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奖一等奖;主持的项目《高职主持与播音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获2015年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的省委宣传部调研项目《金融危机背景下安徽省大学生择业思想状况调研》、安徽电视台委托研究课题《出境记者研究》等三类课题为行业发展、地方经济服务提供了理论佐证,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3]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徐振轩,现任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1968年10月出生,汉族,安徽潜山人,1990年7月参加工作,厦门大学哲学系毕业,安徽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硕士,副教授,中共党员。历任安徽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副处长,机关总支书记,组织人事处长,党委副书记。
先后担任安徽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理事,安徽省高校人事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安徽省高校学生资助研究会副会长,安徽省高校思政研究会高职高专分会副会长。
从事哲学和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主持安徽省教育厅人才基金项目、人文社科项目、质量工程项目等教科研项目四项,主编或参编教材六部,发表论文多篇,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两项,获得安徽省轻工业厅优秀教师,安徽省经贸委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4]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知名校友
著名主持人:[5]
著名诗人: [8]
著名小说家:觉小墨
著名影评人:鲁云
著名青年作家:[11]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新闻系
许楠 (中国)新闻官。1993年毕业于新闻系,曾获“优秀新闻工作者”、“最佳主持人”等奖项。
陈月亮国际商务台导演/编导、澳门卫视《中国市场报告》栏目的前期策划、拍摄和后期编辑工作。《财富大考场》、《超级模特》、《经济信息联播》和《健康之友》栏目的前期拍摄和后期编辑工作。
吕卉供职于、连续六次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唐进民网站安庆频道总监。曾任影视中心《法制播报》栏目摄像、编导。工作期间,参加十八大、全国两会、安徽省两会全媒体报道,作品多次获得安徽新闻奖。
李孝林 合肥市食品药监督管理局人事处处长,安徽省第四届新闻协会常务理事。著有新闻专著《时代潮声》。
张林 中国教育网新闻部主管,兼任新媒体运营客座老师、商学院MBA足球联赛组织管理工作等。(新闻系文秘专业)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校花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校址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地址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参考地图
合肥市磨店高教园与文忠路交口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公交线路
从中绿广场乘坐301路公交车到“幼儿师范”站下。
从巢湖南路乘坐302路公交车到“文忠苑”站或“安职院”站下。
从火车站北广场乘坐304路公交车到“幼儿师范”站下。
从合肥北货场站乘坐681路公交车到“艺术学院”站、“文忠苑”站或“安职院”站下。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理念
多年来,学院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创品牌的办学理念,坚持“立足传媒、面向社会、注重素质、强化技能”的办学思路,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高等职业技术人才为目标,不断加强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任务驱动工作流程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改革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前堂后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遵循校企融合的合作理念,推进 “订单式”、“双证制”等多种形式的培养模式,学生中“双证书”率(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达90%以上。学院与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广电传媒产业集团等多家行业知名企业建立了深度校企合作关系。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门设有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并注重加强就业指导。建立了教育、管理、指导、服务为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多次受到省教育厅表彰。学院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学生素质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积极营造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创造良好育人环境。同时,学院有完善的优秀大学生奖励制度和贫困生资助体系。办学以来,学院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遍及全国各地,目前从安徽省电台、省电视台到全省各市、县广电局、电台、电视台以及各级网络公司的很多专业骨干技术人员均是该院毕业生,其中一部分毕业生还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已成长为名主持人、名播音员、名编辑、名记者。[1]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发展愿景
目前,全院师生正坚持规模、结构、质量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采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发展战略,秉承“德技并重,知行合一”的校训,奋发努力,开拓进取,为把学院建设成一流的高职学院而努力奋斗![1]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引用日期]
.中国高校之窗[引用日期]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引用日期]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引用日期]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
.百度百科.2014[引用日期]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
哎呀,运营同学,这个模块离家出走了 ::&_&::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