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底板等高线图识读隔水层平距重度在哪找到

煤层底板含水层注浆改造技术在焦作矿区的应用_矿山安全_中国百科网
煤层底板含水层注浆改造技术在焦作矿区的应用
    
1概况 1.1矿区概况 焦作矿区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南麓,为掩盖式石炭二叠纪煤田,北依太行山,东至修武、辉县,南抵武陟县,西达博爱县。东西走向长65km,南北倾斜宽20km,矿区总面积约1300km 2。矿区主采煤层为山西组二1煤,煤层总厚6~9m,埋深100~1000m,为优质无烟煤,地质储量28.5亿t。矿区现有8处生产矿井,生产能力350万t/a。 1.2矿区地质构造 焦作煤田位于太行山复背斜东南翼,处于东西向构造段新华夏系构造的复合部位,区内广泛分布着燕山期以来新天生的各种构造形迹,以多期活动的高角度正断层为主,褶皱构造表现微弱,断裂构造按其展布方向可分为NW向、NE向和近EW向三组,近EW向张性断层和NE向压扭性断层控制着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 1.3矿区主要含水层情况 矿区发育有四个含水层(组),自上而下分别是第四系(Q)砂砾石含水层;二叠系(P 1)砂岩裂隙含水层;石炭系(C3)薄层灰岩岩溶含水层;奥陶系(O2)巨厚层灰岩岩溶含水层,其中后两个含水层(组)对矿井安全生产威胁最大。石炭系(C 3)薄层灰岩岩溶含水层主要有八层灰岩含水层(L 8)和二层灰岩含水层(L2)。八层石灰岩层厚6~10m,上距二1煤层18~40m,一般20m,该含水层水性较强,是二1煤层的直接充水水源,矿区曾经发生近千次八层灰岩突水,最大突水量达6300m3/h。该含水层一旦通过构造、矿压破坏等形式与“二灰”、“奥灰”沟通,常会造成沉没采区及矿井的灾难性突水事故,是矿井开采过程中重点治理对象。二层石灰岩层厚8~12m,上距二1煤层70m,下距“奥灰”顶面一般20m,该含水层岩溶裂隙发育,富水性强,水位变化基本与奥灰水位同步,是上覆各含水层的补给水源。当巷道与其接近或通过破碎带与之相通时,将可能造成突水淹井的毁灭性灾难。奥陶系灰岩含水层(O2)为煤系地层之基底,厚400m,岩溶裂隙十分发育,富水性强,在太行山区直接接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的大量补给,然后转为地下径流,向东南运移进进矿区深部,成为焦作矿区各含水层间接的强大补给水源。 1.4矿区水害威胁状况 焦作矿区是全国著名的大水矿区,历史上曾发生多次突水事故,截止2003年底团体公司所属矿井共发生60m3/h以上突水600余次,最大一次突水量为19200m3/h,因突水造成淹井17次,淹采区14次,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亿元之多,少出煤炭近千万吨,生产矿井的正常涌水量最高达30000m3以上。 如此巨大的矿井涌水量,加上频繁的突水,迫使工作面不得不进行改造,使得煤炭生产难以正常进行,无法使用综采等先进采煤工艺来进步矿井生产能力。 2煤层底板注浆改造技术在焦作矿区应用的必要性 2.1水害压煤 焦作矿区所属各生产矿井均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矿井,主要充水水源为二1煤层底板石炭系太原组薄层灰岩岩溶裂隙水。随着开采水平的不断延深和开采范围的不断扩大,水压逐渐升高,水文地质条件变得愈来愈复杂,突水威胁俞加严重,矿区受水严重威胁储量高达14.5亿t。如不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水患威胁,将导致矿区可采储量减少,矿区年产量逐年下降,直接影响到矿区的长远发展。 2.2矿井经常性涌水量过大 焦作矿区每采一吨煤要排50~60t水,是全国均匀水平的5~6倍,仅排水用度每年就高达6000余万元,吨煤排水用度占吨煤本钱20%,造成企业经济效益低下。也造成排水泵房设备老化,矿井抗灾能力大大降低。 2.3突水频繁突水量大 焦作矿区突水之频繁,突水量之大,经济损失之惊人,都达到了极其严重的程度。近几年来,随着矿井开采水平的不断延深,水文地质条件变得愈加复杂,固然开展了八层灰岩含水层疏水降压等多项综合防治水工作,但对一些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含水层富水性强的地区效果不明显,而且巨额排水用度矿井也难以接受。 综上所述,在焦作矿区应用煤层底板含水层注浆改造这一新技术不仅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迫切的。 3煤层底板注浆改造技术在焦作矿区应用的可行性 煤层底板含水层注浆改造技术就是沿工作面下顺槽大面积布置注浆钻孔,通过注浆钻孔注浆来充填底板灰岩含水层的岩溶裂隙和导水裂隙,从而大大减弱含水层的富水性并切断水源补给通道,使受注含水层被改造为不含水或弱含水层,同时亦增强了煤层底板隔水层的强度,实现工作面不突水开采。 3.1注浆开采有成熟的技术和成功的经验 注浆改造含水层进行开采源于1984年,经过20年来的发展,经历了地面打孔、地面注浆和井下打孔、井下注浆两个发展阶段后,现已实现了井下大面积打孔地面连续注浆的新工艺,已经积累了成熟的注浆改造技术和丰富的经验。 3.2各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已经查明,有利于注浆改造技术的实施 国家级产业性试验项目《华北型煤田奥灰岩深水综合防治产业性试验》,历经“七五”、“八五”两期产业性试验阶段,通过钻探、物探等多种探测手段,焦作矿区各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已经基本查明,为防治水工作奠定了基础。 3.3新型注浆材料确保了注浆改造开采既可行又经济 随着注浆技术的发展,注浆材料也经历了从单液水泥浆到水泥、粘土、水玻璃等多元材料的发展过程,水泥粘土浆不但注浆本钱低,材料来源广,而且浆液活动性好,充填效果佳,改造质量高,确保经济可行。 3.4新型物探手段有助于注浆改造技术成功应用 直流电流物探等新型物探手段的焦作矿区已经推广应用多年,通过对数十个工作面进行探测,证实对探测L8灰岩富水带和岩溶发育带比较正确。通过物探技术探测,一方面可以了解底板含水层裂隙分面情况,确定富水地段,指导注浆孔的公道布置,另一方面为检验注浆效果提供了控测手段,有利于注浆改造技术的应用。 通过以上的综合分析,我们以为在焦作矿区实施煤层底板注浆改造含水层技术是可行性,可以解决长期以来被动防水的困难。 4煤层底板注浆改造技术的主要内容 煤层底板注浆改造工程主要包括地面造浆站、井下工作面打注浆钻孔、井下连续注浆等工程。 地面造浆站由储土棚、粗浆池、精浆池、一搅池、二搅池、注浆棚、净水池等设施组成。主要设备有制浆机、搅拌机、杂污泵、泥浆泵、空压机等。根据浆液的扩散半径以及L8 灰岩含水层的富水性,在工作面下顺槽每隔一定间隔施工一个钻窝,每个钻窝内施工3~4个注浆钻孔,具体参数根据被改造含水层具体水文地质条件确定。注浆钻孔要分三个序次施工,全部注浆结束后,视钻孔涌水量和进浆情况确定补打检验孔。制好的粘土水泥浆由泥浆泵→输浆钻孔→输浆管路→注浆钻孔→含水层。注浆压力一般为水压的2~3倍,浆液扩散范围较大,注浆后可封堵含水到煤层的导水裂隙,加固煤层底板隔水层;也可改变L8灰岩富水性,变强含水层为弱含水层或隔水层,同时亦可切断底板L8含水层与L2灰岩及O2灰岩含水层的水力联系,从而达到安全开采之目的。 5煤层底板注浆改造技术在焦作矿区应用的效果 5.1九里山矿14041等工作面 九里山矿西翼采区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一四采区首采面14021在开采中曾发生两次突水,水量分别为840m3/h,和360m3/h,造成工作面停产。通过实施该技术,不仅没有发生突水而且由于浆液大范围扩散充填了水源补给通道,封堵了14021工作面老突水点水量360m3/h,一二采区涌水量也减少600m3/h,仅此一项每年就可节约排水用度320万元,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又相对增强了井底泵房的抗灾能力,对矿井安全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继14041工作面进行了煤层底板含水层注浆改造实现了开采水突水后,为了推进高产高效矿井的建设,2001年团体公司决定在14061工作面进行首个综采试验。通过应用该技术保证了第一个综采工作面的顺利回采,并安全采出煤炭53万t。而14051综采工作面实施了煤层底板含水层注浆改造,也安全采出煤炭38万t,该矿2003年矿井产量首次达产,突破100万t。 5.2演马庄矿25081工作面 演马庄矿25081工作面下风道位于一条H=5m的断层四周,通过物探手段探测显示为抵阻带,极有底板突水可能。因此对25081工作面也实施了该技术,重点对下风道和断层之间的破碎带进行加固。回采期间也未发生大的突水,安全采出煤炭20万t。 该技术在九里山矿和演马庄矿成功应用后,又相继在朱村矿、韩王矿和古汉山矿等三对矿井进行了推广应用,截至目前已安全采出煤炭240余万t,不仅了大的突水事故的发生,并且实现了综采,为团体公司高产高效矿井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九里山矿等五对矿井利用底板含水层注浆改造系统封堵了井下多处突水点,减少矿井涌水量3000m3/h,年节约排水用度1275万元,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大水矿区的水害治理具有重要的技术指导作用。 6结论 通过煤层底板含水层改造技术在焦作矿区的成功应用,我们以为该技术是解决底板突水威胁的有效途径之一,能够消防重大突水隐患,实现矿井安全生产;有利于进步煤炭资源回收率;缓解矿井水平接替紧张局面;增加产量,降低本钱;为团体公司高产高效矿井的建设创造良好条件,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在河南省及华北地区大水矿区推广应用。 《煤矿安全》 (杜工会)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煤层底板含水层加固并在加固过程中保护隔水层的方法
专利名称煤层底板含水层加固并在加固过程中保护隔水层的方法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采矿领域,尤其是针对煤层底板"灰岩有突水威胁的矿井在进
行底板L8灰岩注浆加固并在加固过程中有效保护煤层底板与"灰岩之间隔水
层的方法。
背景技术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煤层底板L8灰岩的水压也随之增高,这就要求
在进行煤层底板L8灰岩注浆加固时的注浆压力也随之升高,由于现有加固钻
孔都采用小倾角施工,注浆过程中钻孔穿过煤层底板隔水层的长度较大且注浆
加固时注浆压力不加控制;导致煤层底板Ls灰岩注浆加固的同时破坏了煤层 底板与Ls灰岩之间的隔水层,造成回采过程中煤层底板突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煤矿回采工作面煤层底板L8灰岩加固并在加
固过程中有效保护煤层底板与Ls灰岩之间隔水层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煤层底板含水层加固并在加固过程中保护隔水
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利用瞬变电磁对回采工作面进行物探,探明含水层位置;
2)根据物探结果针对含水层位置布置加固钻孔,加固钻孔与水平面之间的 夹角a尽量采用大倾角,加固钻孔穿过隔水层后进入L8灰岩层,通过该加固钻 孔对回采工作面的煤层底板U灰岩裂隙进行注浆加固;大倾角钻孔可以使注浆
过程中最小程度的破坏隔水层;
3) 通过加固钻孔采用水泥浆注浆,水泥浆既加固了煤层底板U灰岩含水层,
又保护了煤层底板与含水层之间的隔水层;
4) 注浆终孔压力应控制在U灰岩水压的2倍以下,过高的注浆压力对封堵Ls灰岩含水层的裂隙作用不太明显,但会非常严重地破坏煤层底板含水层之间 的隔水层。
钻孔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a为25。 _90° 。
本发明优点
1、 操作简单,便于施工,效果非常好。
2、 对于由突水危险的回采工作面效果显著,该方法彻底解决了回采工作 面因突水危险而被迫停止生产的被动局面。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结构如图l所示包括煤层3、煤层中的巷道l、煤层底板Ls灰岩含 水层5和煤层底板Ls灰岩含水层与煤层之间的隔水层2。
根据回采工作面煤层底板突水的原因分析,突水的原因主要是在对煤层 底板含水层U灰岩加固的同时,也破坏了煤层底板与Ls灰岩之间的隔水层,由 于矿压较大,工作面回釆时,煤层底板破坏严重,尤其是底臌,这样就会导致 回采时煤层底板突水,因此,在进行回采工作面煤层底板Ls灰岩注浆加固时, 本发明采取以下有针对性的控制注浆措施,具体步骤如下
1) 首先利用瞬变电磁对回采工作面进行物探,探明煤层底板L8灰岩含水层 位置;
2) 根据物探结果针对煤层底板L8灰岩含水层位置由巷道1内布置加固钻孔 4,加固钻孔4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d尽量采用大倾角,大倾角钻孔的夹角a 为25° —90° ,可以使注桨过程中路程最短从而最小程度的破坏煤层底板隔水 层;
3) ;通过加固钻孔4采用水泥浆进行注浆,水泥浆既加固了煤层底板L8灰 岩含水层,又保护了煤层底板与含水层之间的隔水层2;
4) 注桨终孔压力应控制在U灰岩水压的2倍以下,因为通过试验得出过高 的注浆压力对封堵U灰岩含水层的裂隙作用不太明显,但非常严重地破坏了煤层底板含水层之间的隔水层。
高水压矿井煤层底板含水层加固新方法经济效益分析
(1) 对于煤层底板U灰岩加固时采用煤层底板与L8灰岩隔水层保护方法, 彻底解决了回采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的底板突水被迫停止生产的被动局面。
(2) 保证了回采工作面的安全,其产生经济效益无法计算。
1、一种煤层底板含水层加固并在加固过程中保护隔水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首先利用瞬变电磁对回采工作面进行物探,探明含水层位置;2)根据物探结果针对含水层位置布置加固钻孔,加固钻孔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α尽量采用大倾角,加固钻孔穿过隔水层后进入L8灰岩层,通过该加固钻孔对回采工作面的煤层底板L8灰岩裂隙进行注浆加固;大倾角钻孔可以使注浆过程中最小程度的破坏隔水层;3)通过加固钻孔采用水泥浆注浆,水泥浆既加固了煤层底板L8灰岩含水层,又保护了煤层底板与含水层之间的隔水层;4)注浆终孔压力应控制在L8灰岩水压的2倍以下,过高的注浆压力对封堵L8灰岩含水层的裂隙作用不太明显,但会非常严重地破坏煤层底板含水层之间的隔水层。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层底板含水层加固并在加固过程中保护隔水层的 方法,其特征是钻孔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a为25° —90°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层底板含水层加固并在加固过程中保护隔水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首先利用瞬变电磁对回采工作面进行物探,探明含水层位置;2)根据物探结果针对含水层位置布置加固钻孔,加固钻孔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α尽量采用大倾角,3)通过加固钻孔采用水泥浆注浆,4)注浆终孔压力应控制在L&sub&8&/sub&灰岩水压的2倍以下,该方法彻底解决了回采工作面因突水危险而被迫停止生产的被动局面。
文档编号E21D11/38GKSQ
公开日日 申请日期日 优先权日日
发明者郭国政 申请人:郭国政当前位置:>>
>>正文内容
承压水上开采煤层底板隔水层裂隙演化规律的试验研究
本文档共下载:
奥陶系岩溶水是我国华北矿区煤矿安全生产的一大隐患,而带压开采是开采受底板突水威胁的煤层的有效方法之一。为深入分析承压水上煤层底板突水的危险性,自主设计煤层底板承压水水压加载系统,实现采用压力水袋对底板隔水层的承压水作用的物理模拟;分析底板隔水岩层的变形及破坏特征,得到底板隔水层的裂隙产生、发育直至导水通道形成规律。研究结果可为揭示承压水底板突水的力学机制提供参考。[著者文摘]
文档上传人:zgmk
文档格式:Pdf
上传日期:日
文档星级:★★★★★
需要煤安币:5个
本月排行TOP10
协办: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
投稿邮箱:
版权所有 中国煤矿安全生产网
备案号:苏ICP备号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络诚信自律同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煤层底板突水理论现状研究
我的图书馆
煤层底板突水理论现状研究
&&& &&& 我国的煤炭资源的开采受水害威胁严重,尤其是随着开采深度、开采强度、开采速度、开采规模的增加和扩大,来自底部灰岩发育的裂隙岩溶高承压水的威胁日趋严重,煤层底板在采动的影响下其破坏也日趋加剧,许多矿井突水事故与之密切相关。矿井突水机制是一个涉及采矿工程、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岩体力学、岩体水力学、渗流力学等多门学科的理论课题,弄清楚突水理论机制对于防范底板突水以及底板岩层控制与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 2.底板突水理论研究
&&& 2.1底板相对隔水层[1]
&&& 早在20世纪初,欧洲的一些学者就注意到煤矿开采过程中底板隔水层的作用,并从若干次底板突水资料中认识到,只要煤层底板有隔水层,突水次数就少,突水量也小,隔水层越厚则突水次数及突水量越少。
&&& 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匈牙利韦格弗伦斯第一次提出“底板相对隔水层”的概念。他指出,煤层底板突水不仅与隔水层厚度有关,而且还与水压力有关。突水条件受相对隔水层厚度的制约。相对隔水层厚度是等值隔水层厚度与水压力值之比。同时提出,在相对隔水层厚度大于1.5m/atm的情况下,开采过程中基本不突水,而80%~88%的突水都是相对隔水层厚度小于此值。由此,许多承压水上采煤的国家引用了相对隔水层厚度大于2m/atm就不会引起煤层底板突水的概念。这期间前苏联学者B.斯列萨列夫将煤层底板视作两端固定的承受均布载荷作用的梁,并结合强度理论,推导出底板理论安全水压值的计算公式。
&&&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期,很多国家的岩石力学工作者在研究矿柱的稳定性时,研究了底板的破坏机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C.F.Santos(桑托斯),Z.T.Bieniawski(宾尼威斯基)。他们基于改进的Hoek-Brown岩体强度准则,引入临界能量释放点的概念分析了底板的承载能力。2.2突水系数理论我国的底板突水规律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注意到匈牙利底板相对隔水层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在焦作矿区水文地质大会中,以煤科总院西安勘探分院为代表,提出了采用突水系数作为预测预报底板突水与否的标准。突水系数就是单位隔水层所能承受的极限水压值,即:
&&& TS=P/M(1)
&&& 式中:TS为突水系数;
&&& P为含水层水压,MPa;
&&& M为隔水层厚度,m。这里的突水系数在数值上相当于匈牙利的“相对隔水层厚度”的倒数。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西安分院水文所对突水系数的表达式经过两次修改后确定为:
&&& Ts=P/(ΣMiai-Cp)(2)
&&& 式中:Mi为隔水层第i层厚度;
&&& ai为隔水层第i层等效厚度的换算系数;
&&& Cp为矿压对底板的破坏深度,m。突水系数法因写入相关规程而被现场广泛应用。由于不同矿区(井),甚至同一矿井的不同地段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差异,临界突水系数有时变化很大,在实践中不宜掌握,过于保守,会影响资源的合理回收。该方法只考虑了底板隔水层厚度、承压水头压力和底板破坏深度等因素,并且突水系数是经验统计值,因此机械地应用突水系数评价底板突水危险性,准确率很难把握。2.3“下三带”理论该理论由原山东矿业学院李白英等于1988年提出[2,3]。该理论认为煤层底板自上而下存在着三个带:采动破坏带(I带),完整岩层带(II带),导升高度带(III带)并得出了底板破坏深度与采面斜长之间的线性关系,代表了底板变形理论研究的新成果。但是“下三带”的概念比较模糊,并且最终是类似于突水系数的,用平均每米完整岩层保护带能抵抗水压的能力作为预测突水与否的准则,因此也存在和突水系数法同样的缺点。
&&& 2.4原位张裂与零位破坏理论
&&& 由煤科总院北京开采所王作宇、刘鸿泉等人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4,5]。该理论认为:矿压、水压联合作用于工作面对煤层的影响范围可分为三段:超前压力压缩段(I段)、卸压膨胀段(II段)和采后压力压缩稳定段(III段)。该理论对占50%以上发生于采空区的突水无法解释。
&&& 2.5薄板模型理论
&&& 该模型由煤炭科学院北京开采所张金才、刘天泉1997年提出[6,7]。他们将底板分为采动破坏带和底板隔水带,将隔水带处理为四周固支,受均布荷载的薄板,然后用弹塑理论计算出底板承受的极限水压荷载。作为层状岩体的底板近似为板是正确的。但是由于突水工作面底板至含水层的距离一般为20~30m,甚至更大,而底板破坏带深度一般为7~12m,突水时工作面从切眼煤壁推进的距离一般为加20~70m,而且绝大多数在40m以内,也就是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实际工程中煤层底板并不满足薄板理论的基本要求,即厚宽比小于1/5~1/7。但当厚宽比大于1/2~1/3时,其误差是无法忽略的。
&&& 2.6关键层理论
&&& 该理论由中国矿业大学黎良杰、钱鸣高于1996年提出[8]。该理论认为顶底板隔水层中承载能力最强的岩层为关键层。关键层的强度决定着顶底板的破坏形式。关键层破坏就会发生突水。他们把关键层作为薄板处理,建立薄板模型。对于顶板的破坏计算和水情分析,该理论是合理的。而对于底板,该理论实用性较差。事实上底板承载能力强的坚硬岩层往往隔水性能弱,而承载力弱的软弱岩层往往隔水性能好。因此该理论的应用条件受到很大限制。
&&& 2.7“下四带”理论
&&&&&&& 该理论于21世纪初由山东科技大学施龙青提出[9]。“下四带”理论的模型:它将开采煤层底板自开采煤层底板的顶到含水层之间的岩层划分出四个组成带:I矿压破坏带、II新增损伤带、III原始损伤带、IV原始导高带。第I带:“矿压破坏带”是指矿山压力对底板的破坏作用显著,底板岩石的弹性性能遭到明显伤失的层带。其特点为:岩石处于粘弹性状态;各种裂隙不仅交织成网,而且惯通性好、导水性能很强;岩层的连续性彻底破坏,完全伤失了隔水能力;承压水沿该带突出所消耗的能量仅仅用于克服突水通道中的沿程阻力。
&第II带:“新增损伤带”是指受矿山压力破坏的影响作用明显,岩石弹性性能发生了明显改变的层带。其特点为:底板岩层的原有抗压强度明显降低,但岩层的弹性性能尚未完全伤失,即岩石仍处于弹性状态;岩层的原有裂隙得到了明显地扩展,但尚未相互贯通;岩层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隔水能力;承压水要沿该带突出,其消耗的能量主要用于贯通裂隙。第III带“:原始损伤带”是指不受矿山压力破坏作用的影响或影响甚微,岩石弹性性能保持不变的层带。其特点为:岩石保持原有弹性性能;岩层内的裂隙保持原先的非相互贯通状态;岩层的连续性和隔水能力良好;底板水要沿该带突出,其消耗的能量主要用于破坏岩石及贯通裂隙。第IV带“:原始导高带”是指不受矿山压力作用的影响,并发育有承压水的原始导高的层带。其特点为:因水化学作用,岩石处于弹塑性、塑性状态;裂隙发育差参不齐,并已成为突水通道;岩层的连续性差;底板水从该带突出只需克服沿程阻力。该理论的力学基础是损伤力学与断裂力学理论,在各带厚度计算公式推导方面采用了较为复杂的理论研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所得公式的现场推广与应用。如何进一步提高该理论的实用性还有待于不断探索和研究。
&&& 3.底板突水理论研究展望
&&& 由于现场地质条件的复杂性,煤层底板岩体应力场及变形破坏特征的研究还处在不很完善的阶段,现有的研究成果与实际需要还相差很远,尚有众多的理论和实际问题需要人们进一步更全面、更深入地研究、总结、完善。
&&& (1)在底板变形破坏特征研究上,忽视了地下水对底板隔水层的破坏作用,对水压对底板岩层阻水性能的影响作用认识不足。
&&& (2)对采动过程中的矿压和高水压共同作用下的岩体渗透性变化、突水通道的形成过程及形成机理还缺乏研究,而这方面也是底板突水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 参考文献
&&& [1]施龙青.底板突水机理研究综述[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李白英,弭尚振.采矿工程水文地质学[M].泰安:山东矿业学院出版社,1988
TA的最新馆藏[转]&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工作面煤层隔水底板注浆增厚加固技术.&陈书平.&(焦作煤业公司职工教育培训中心,河南,焦作&454002).&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焦作市方庄煤矿23071工作面煤层隔水底板注&......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23071工作面煤层隔水底板注浆增厚加固技术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汽车底板隔音 的文章

 

随机推荐